📖 ZKIZ Archives


明星潛力股 力求國際規格 繳出連續三年獲利成績 台灣神隆 打造生技業的台積電

2010-10-11  TWM




九年前,台灣神隆獲得美國FDA 查廠認證,卻因虧損連連,被批為豪奢蓋廠;九年後,台灣神隆用連續三年獲利成績,證明自己是製藥產業的明日之星。一路走來,台灣神隆總經理馬海怡堅持力求 國際規格,也打造出生技業的台積電。

撰文‧賴筱凡

談到集團軍布局生技產業,一定不能忽略的,就是統一集團轉投資的原料藥廠「台灣神隆」,它既是台灣最大原料藥廠,更是全球最大的癌症原料藥供應商;然而, 九年前,神隆卻是一家虧損連連,甚至曾被統一檢視,考慮是否要出脫持股的轉投資公司。

位在台南科學園區東緣,坐落在這裡的不是十二吋晶圓廠,更不是七.五代面板廠,而是全球生產癌症原料藥的最大藥廠。在這裡,身著白色實驗衣的研發人員穿梭 在各個實驗室,層層關卡都須嚴密管控,因為他們生產的是藥,是得對人類生命負責的藥品,多了一個化合物都可能會影響到藥的品質。

「沒有高先生的支持,也不會有今天的台灣神隆。」台灣神隆總經理、也是神隆創辦者馬海怡,進入回憶的時光隧道中,內心充滿感慨。因為九年前,沒有人相信台 灣神隆會成功,外界貶多於褒,更讓她感謝一路走來始終力挺的大股東──統一集團創辦人高清愿。

選擇高門檻原料藥為切入點一九九七年,那是個台灣半導體產業盛行的年代,剛從美國回台創業的馬海怡與台灣神隆副總詹維康,要投入的卻是連枝芽都不見影的生 技產業。她很明白,在這龐大的產業鏈裡,唯有門檻高的產業,別人才跨不進來,所以,台灣神隆選了癌症藥,一種「活性高」,並且用來對抗全球死亡率最高病症 的藥。

所謂「活性高」,意即在生產過程中,小分子都須化學合成,所以製程中必須要控制的要素就更多。馬海怡選擇癌症藥,不光是因為它的門檻高,更因為她與詹維康 在美國辛泰製藥︵Syntex)工作時,就是開發同樣也是活性高的避孕藥。馬海怡很清楚地將台灣神隆定位為市場導向的公司,要做的產品不僅要有市場,還要 有高門檻。

所以,馬海怡又進一步去定位台灣神隆在製藥產業的角色。宛如台積電在半導體產業中,居中扮演研發製程、替IC設計廠生產製造一般,台灣神隆接受新藥廠的委 外代工,研發原料藥,但馬海怡心裡明白,「光替別人代工,毛利不會好。」所以台灣神隆也自行開發原料藥,進而提供給學名藥廠。

不過,台灣神隆與其他原料藥廠最大不同的地方,也與台積電著墨於製造生產相異,就在於它不投入製劑生產,是少見的「獨門獨院原料藥廠」。

對於原料藥廠來說,開發出原料藥後,大量生產製劑,進一步賣給學名藥廠,經濟規模效益可達到最大,但台灣神隆卻不這麼做。「這麼多年來,高先生只要求我們 一件事,就是正派做事,他說我們要懂得分享,錢如果都被我們賺去,不會有人想和我們合作。」高清愿的話,馬海怡始終銘記在心,所以台灣神隆只開發原料藥, 絕不跨進學名藥的生產。

連虧九年,高清愿一路相挺儘管生技業冗長的前製期,讓馬海怡看盡產業冷暖,但這都不影響她堅持的目標,「在生技產業這一行,你如果急功近利,就跑不遠。」 你今天想要在生技產業裡賺一塊錢,可能至少要努力八年,才能賺得到,「生技絕對不是一個可短期操作的行業,我們的股東比任何人都理解這一點。」馬海怡不諱 言,從一九九七年成立那天起,大股東對他們的檢視不曾少過,尤其統一集團持股高占四成,自然年年被拿出來用放大鏡看,但台灣神隆成立十三年,統一卻始終力 挺。

所以馬海怡更加確信,她就是要按照自己的腳步走。從大手筆投資四十多億元蓋廠,馬海怡一開始就要求台灣神隆要以國際規格做起,自二○○一年FDA(美國食 品暨藥物管理局)來查廠,花了不到三年的時間,○三年台灣神隆手上的第一批原料藥就開始出貨,但這還不足以證明台灣神隆的實力。

原本得花上三十年的研發前製期,台灣神隆在第九年就轉虧為盈,從產品組合、客戶選擇,甚至專利權,馬海怡都力求走國際規格。從研發過程起步,都不能有侵犯 別人專利的情況出現,甚至要建立起自己的專利庫。此外,從規格、品質到交貨期、價格競爭力,台灣神隆都一步步奠定根基,因為一路走來不易,「所以衝勁更不 能減緩下來,因為機會根本就不等人。」就是這樣的求生意念,讓一家沒人看好的企業,轉變成製藥業的明日之星。

連續三年都繳出獲利成績單的台灣神隆,年底將送件申請上興櫃,以去年創獲利新高的十.四一億元計算,EPS︵每股稅後純益︶達一.八九元。如今未上市股價 已達五十元的台灣神隆,不僅成為貢獻統一集團獲利的小金雞,也將是未來生技股中,最值得關注的一檔新股。

馬海怡 Profile

出生:1947年

現職:台灣神隆總經理

學歷:美國李海(Lehigh)大學化學博士經歷:美國Monsanto化學公司晶圓廠長、美國辛泰製藥副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95

中年回台創業 拉拔神隆成為原料藥廠龍頭兩個原因 讓馬海怡在巔峰閃退!

2014-07-21  TWM
 
 

 

一手創辦台灣神隆的馬海怡,即將在七月底退休。她中年回台創業,在統一集團前董座高清願支持下,成為台灣首座FDA廠房認證藥廠。但績效逐步成長的神隆,也將面對世代交替的新考驗。

撰文‧周岐原

七月三十一日,成立十七年的台灣神隆(以下簡稱神隆),即將進入新里程:創辦公司的總經理馬海怡將退休,原職由研髮長陳勇發接掌。這家市值逼近五百億元新台幣的原料藥廠,是國內生技業界重要指標,當靈魂人物離開第一線,神隆未來的發展,頗令業界關注。

一九九七年,馬海怡與創業團隊在一片甘蔗田中,開始建廠。二○一一年,神隆掛牌上市,過去三年,公司稅後淨利從九.六億元成長至十二.七億元。展望未來,今年底癌症針劑廠預定投產,江蘇常熟廠也加入營運,績效更將大幅提升。為什麼業務起飛之際,馬海怡決定交棒?接受《今週刊》專訪時,馬海怡透露了一個小故事。

打開抽屜 竟堆滿過期泡麵「我在整理物品時,發現有一整個抽屜,裡面裝滿了泡麵。仔細一看日期,竟是二○○二年,原來全部是過期十幾年的泡麵。」馬海怡感性地說:「回想起來,那段日子我的確特別忙。每到週末,員工餐廳沒有營業,我常常獨自吃泡麵就打發一餐。」馬海怡指出,自己在神隆任職十餘年,從基礎工程、研發產品,到規畫股票上市,投入時間已經遠比當初設想得久。她形容,十餘年來自己全心投入工作,到「即使穿上睡衣,依然坐在床上回覆e-mail」的地步。然而,馬海怡不諱言:「好的公司,每過一段時間就需要換leader(領導者),才會有不同的視野。」於私,馬海怡坦承,自己母親已經高齡九旬,加上與家人長期分隔兩地,升格為祖母以後,馬海怡更加感覺到「我疏忽很多以前該做的、responsible(有責任)的事」,所以決心急流勇退,希望多陪伴家人。這是她萌生去意的兩個原因。

直到近兩年,生技股成為台灣當紅產業,股市陸續出現好幾檔高價新藥股。但早在投資人琅琅上口「生技股」三個字以前,神隆已在南科長期默默耕耘,如今才有實力在市場站穩腳步。馬海怡一開始就以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標準建廠,是成功的第一要件。

「一開始,她就把神隆定位為國際公司,軟、硬體建設都是國際級,格局訂得很高。雖然目前規模還比不上全球前五大藥廠,但也證明這個模式是成功的。」安全衛生技術中心董事長於樹偉博士指出。

早在神隆施工建廠期間,當年在工研院服務的於樹偉,就曾經到神隆簡報製程安全管理規範,當時他對這家公司的印象是:「實驗室內部完全以美國標準在做,所有規格都是美規;光是符合國內法規,他們並不滿足。」引進在美經驗 內升管理人才在疾病管制局前局長、現任神隆獨立董事蘇益仁眼中,神隆將建設一步到位、做到國際水準,也是公司得以挑戰全球市場的主因。蘇益仁回憶,當年他參觀過神隆內部後,認為公司不僅硬體規格在台灣數一數二,對馬海怡帶領團隊的管理風格,更留下深刻印象。

蘇益仁因此對時任統一董事長高清願形容:「神隆將是統一『皇冠上的寶石』!」於是統一集團決定再增資神隆,填補資金缺口。「有統一集團不斷支持資金,又按照FDA規格建廠,國際化品管、研發能力好,是最重要的關鍵,國際客戶才會相信你。」蘇益仁分析。

從人力制度,也能看出馬海怡著重長期經營的思惟。八○年代,馬海怡在美國孟山都(Monsanto)工作,由於廠區位在種族問題最嚴重的美國南方,公司為平衡陞遷機會,身為華人女性的她受到刻意栽培,六年內換了九個職務,從化學部門經理,一路升至晶圓廠長,為她日後的管理經驗打下重要基礎。

後來神隆營運初期,馬海怡就引進這套輪調經驗,創立「EMBA班」,專門培訓有潛力的儲備人才。目前這項教育計畫已開辦至第六期,為神隆打造一批位居管理階層的核心幹部。

進入「後馬海怡時代」,神隆有何挑戰?蘇益仁分析,近年原料藥市場變化快速,新藥物陸續問世,先前的藥品可能從第一線退居第二線,也就是逐漸被新劑型、新產品蠶食。神隆鎖定的抗癌藥,是市場最高級產品,但仍可能「像柯達被取代一樣」。蘇益仁認為,這是原料藥廠的最大威脅。

馬海怡為神隆規畫的未來,首先是往下游發展製劑,此外,神隆還將嘗試發展新藥,加上中國廠開始貢獻營收,「三年後會比現在成長多很多…,公司業務會更蓬勃。」馬海怡期待。

一三年底,通用汽車前總裁艾克森(Dan Akerson)宣佈提前交棒時,在聲明中這樣形容辭職的決定:「有時候,生命會朝你丟一個大曲球。」中年回台創業的馬海怡也是如此,當她放下成就,神隆日後繳出何種成績單,市場拭目以待。

馬海怡

出生:1947年

現職:台灣神隆總經理(將退休,未來僅任公司董事)經歷:美國Syntex藥廠副總經理學歷:美國李海大學化學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0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