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果籽人話】屋邨烈女棄高薪推舊區導賞「出賣童年有親切感!」

1 : GS(14)@2017-12-11 00:18:15

Ling從前住在已清拆的黃大仙上邨,見過許志安、吳鎮宇,更憶述母親遇過徐小鳳。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香港地,擁有高薪厚職,大可提早退休,享受第二人生,有幾多人斗膽推土重來,由零開始冒險創業、改變世界?曾任職研究資助局、華人廟宇委員會、中文大學、傳媒等各類型機構高層的Ling(何佩柃),臨近退休之年,燃燒多年積蓄,開辦本地文化導賞旅行公司,從辦公室回到熟悉的屋邨社區,設計有品社區遊路線,帶領知音人踏上文化保育之旅。


獅子山下的竹園鄉,是「九龍十三鄉」之一,六十年代竹園鄉出現黃大仙上邨及黃大仙下邨後,「黃大仙」才逐漸取代「竹園」成?主要地名。

竹園村仍有約數十間村屋,稱?竹園聯合村,村內部分房屋仍保留青磚瓦頂。



社區導賞改變傳統旅遊生態

「歷史是生活的沈澱,文化是生活的升華及累積,我不敢說帶大家去一個歷史或文化團,但我會陪你生活一日。」在黃大仙長大,出身屋邨妹的Ling,從低端人口爬到公營機構高層,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今日身穿一襲雪紡紗裙,沒有架子的她,隨便坐在公園石壆便聊了半天,盡訴對社區旅遊的看法,「參加過塔斯曼尼亞當地團,一團二十多人,身兼司機的導遊不但認識每一個團友的名字,更可和我們傾談香港的時事,完全當你是一個朋友。」反觀香港的旅行團,大部分仍走「鴨仔團」風格,2014年她決心衝破傳統旅遊業舊有模式,看盡本土史書,結交社區組織,創辦「好好過生活導賞」旅行社,與十名兼職導賞員及員工,一同改變本地的旅遊生態:「我們是一間社企,主打文化保育,因為這幾年香港轉變太快,很多歷史被消失,我想透過導賞令更多人認識我知道的故事,所以路線主要包含一些將會面對發展而消失的街巷人物,嘗試去令遊客覺得,即使不是傳統的食買玩團,也可以好開心。」


Ling把遊客當作是朋友,因而得到不少知音人鼓勵。

小時候的Ling,天未光便被媽媽喚醒前往黃大仙廟取神茶。

彩虹邨也是導賞路線之一,著名的打卡籃球場假日熱鬧如旺角,Ling也希望遊人自律守規矩。


出賣童年留住歷史風景

七八十年代的獅子山的精神,在舊區還能找到一點蛛絲馬跡。Ling設計的多條社區路線,包括土瓜灣、九龍城、黃埔、彩虹,都是面臨變天的舊區,邀請地膽說說最貼地的生活故事,「我覺得作為一個導賞員,不但需要做足資料搜集,也要出賣自己的生活經驗,出賣自己的童年,才會令人覺得有生活的感覺。」今天我們跟著她童年足跡過一天,第一站是她的遊樂場-黃大仙祠。以為要重聽一遍老土的神仙故事,她卻介紹在牌樓旁毫不起眼的林氏祖墳,「小朋友的世界,總會流傳猛鬼地點,林氏祖墳是其一。」從前的黃大仙,擁有一大片竹林,老街坊都叫黃大仙為竹園,在貧民徙置區及木屋區中,廟宇已是邨童遊樂場,「用毫子掟中玉液池的烏龜頭已經好開心。」說到在醫藥界叱●一時的黃大仙神茶,Ling即眉飛色舞,「神茶其實是一張藥方,上面列明不同痛症病症的藥方,我們會拿著藥方去藥房配藥,所以從前黃大仙一帶的藥房有木牌寫上『專配大仙方』。」殘存的竹園村,與黃大仙商場只隔幾分鐘的步程,由於商場太過亮麗,顯得自成一角的竹園村更加凋零,「竹園鄉是一條老村,只餘下數十間村屋,但仍然有小時候的街邊車仔檔食物,我經常也會回來食,因為不知何時會消失。」


神茶其實是一張小藥方。

嗇色園黃大仙祠的玉液池是一圓形的噴水池,1936年初建時以磚砌成十字通花圖案,1961年改為一球狀的噴水花環,1993年以七朵蓮花點綴。


入區打卡最緊要有品

近年社區景點成為遊人打卡熱點,Ling也想藉導賞團感染遊客,「我們也想帶起一種風氣,便是有品旅遊。令遊客明白社區是別人生活的地方,要懂得尊重。」拖篋、喧嘩、拿著手機四圍影邨民,還有如彩虹邨球場長期被影友侵佔,人人呃Like,卻擾亂居民生活,「拍攝前先得被拍者同意,居民反而因此會主動和遊客聊天。」無品遊客,某程度上也正在剝奪社區文化,「尊重一個社區,才可以令其文化得以保存,如果社區為了遷就遊客而有巨大改變,文化已受影響,這樣很悲哀。」

導賞行頭未必有飯開

亂入未知的領域,成立公司初期難免碰壁,「單是申請牌照也花上一年,程序前所未有的繁覆。香港的本地文化團還是在起步階段,Ling帶領團隊營運兩年,由研究路線至宣傳也是一腳踢,看見不少網上無牌旅遊page卻做到有聲有色,回看自己收入不似預期,身體亦開始出現問題,也曾想放棄九千次,但每到谷底總會因小事鹹魚翻生,「曾經有一對新加坡的年輕夫婦,完成導賞後,他們說香港歷史的一部分因為我而留下了,自己即時眼濕濕。」導賞團平均收費二百元起,可惜香港人習慣接收免費資訊,相較起有資助的導賞團,總被嫌貴,令這類小眾旅行社經營更加艱難,「很多人也問為何導賞要收費?我認為導賞員本身有一定的學識,醉心進行很多研究,才能分享更多故事,作為一項專業知識,也應該被尊重。」這位經歷過風浪的烈女,上半生在不同行業打滾,鍛鍊周身利刀,下半生決意追夢,「我想癲覆傳統旅遊業,嘗試去令遊客覺得,即使不是食買玩團也可以好開心。」採訪:黃皮攝影:許先煜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10/202400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206

【果籽人話】中二輟學打機搵食 38萬轉投英皇電競身價貴過陳七

1 : GS(14)@2017-12-18 04:45:39

「英皇電競菁英盃2017」總決賽會在12月16日於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舉行,門票已於快達票網站發售。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剛閃婚的余文樂在台灣落地生根,在當地宣佈成立了MAD TEAM電競隊。香港電競圈亦熱鬧非常,早前就有單重磅交易,九龍電競的打野選手梁子皞(Empt2y)以38萬港元轉會費轉投英皇電競的G Rex戰隊,回看年頭港甲足球員「陳七」陳肇麒轉會飛馬,轉會費都是20萬,香港電競都幾落足本錢。


英皇電競總監劉偉健(Toyz)表示,38萬於台港澳戰區來說是破紀錄天價:「這麼有熱誠找這位選手,是因為他的語言能力很強,能說國語、韓語、英文,目前隊伍入面有兩位韓國選手,希望找他作為溝通橋樑。」Empt2y年紀輕輕已有四五年《英雄聯盟》電競選手經驗。「我很早已投身電競行業,中二升中三那年已經停學。」當年家人當然極力反對,關係差到要鎖電腦,甚至需要社工介入。Empt2y努力跟父母解釋自己意向,給他們看外國的相關報導,解釋電競是甚麼一回事。另一方面,除鑽研電競技術,也有裝備自己,現在流利的韓語正是輟學時透過網上自學回來。16歲時,他終得到中國公司賞識成為訓練生,輾轉去到台灣隊伍挑戰台港澳職業聯賽LMS,曾效力過職業戰隊MSE和華義Spider。
Empt2y:「由去中國訓練開始,家人已全力支持我從事電競職業,甚至上一兩年我想退役,他們也有跟我傾談,反過來希望我重新打電競,追尋自己夢想。」他知道不能一世做選手電競,以目前年齡已要考慮退役後的生活,日後希望能從事電競相關的幕後工作。這次再次以選手身份加入G Rex戰隊,是希望能作最後衝刺一圓夢想,踏上《英雄聯盟》世界大賽的舞台。


Empt2y以38萬身價轉會至英皇電競旗下G Rex戰隊。

Toyz指香港選手實力達到世界級水平。

G Rex同期加入兩名韓國選手Candy和Stitch,懂韓語的Empt2y會擔任溝通橋樑。



《英雄聯盟》世界大賽每年都會舉辦,剛過去的第七屆就在中國北京舉行,由韓國隊伍Samsung Galaxy獲得。曾奪得過第二屆世界冠軍的Toyz,覺得韓國在電競界是超班馬,但香港選手亦有世界頂級水平。「中國用盡人力物力,甚至挖角了很多韓國人材,但韓國的培訓和制度真的太完善,根本不怕人材外流。不過如果我們看人口比例,香港只有700萬人,但卻有幾位選手目前在頂級聯賽效力,以比例來說,其實不會比中國和韓國差,香港選手是有潛力,但只是欠了一個發揮的舞台。」目前,香港沒有屬於自己的《英雄聯盟》職業聯賽,台港澳職業聯賽LMS的基地在台灣,要透過打次級聯賽升班再加有老闆投資才能參賽。英皇電競的G Rex戰隊正是8支LMS的其中一支,Toyz直言目前隊員實力有能力爭標,明年目標會是拿到LMS賽區有三個名額的世界大賽出賽資格。雖然香港缺乏職業舞台,但追求電競夢的年輕人亦無需氣餒,套用Toyz的說法:「在電競界入面,是沒有懷才不遇的。」「美國近年發展很快,例如一些NBA球隊老闆也成立了電競戰隊。當他們重金去挖角選手的時候,對選手的需求以至選手的薪酬都會進步,只要在遊戲內的天梯系統排名夠高及在業餘賽事表現出色,得到外國隊伍賞識不是難事。」Toyz指戰隊也有在目前舉辦的「英皇電競菁英盃2017」物色適合的人材,考慮將兩至三名表現優秀的選手納入為G Rex練習生。英皇電競菁英盃2017總決賽即將在12月16日舉行,決賽兩支隊伍分別為No Fancy和Team Orion,Toyz指當中不少選手都已具備職業選手的實力。不過選人材除了看技術,這位前世界冠軍更看重鬥心:「一個選手有鬥心,這一刻技術或者不夠人強,但可透過訓練彌補。」記者:司徒港燊攝影:王國輝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16/202460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588

【果籽人話】抗癌女歌手面癱失聲 仍堅信︰雨後有彩虹!

1 : GS(14)@2018-01-07 15:46:49

Sarena堅信雨後一定會出現彩虹,她一定會康復的。

青春無敵的美好年華,上天安排她患上罕有癌症;一張標緻的花容月貌,命運讓她經歷面癱;一把清脆的美妙歌聲,天意要她失聲……年輕歌手李明蔚Sarena,嬌滴滴的公主外表埋藏着猛獸般的巨大力量,與癌病搏鬥五年多以來受盡折磨,惟小妮子依然信心滿滿地堅信︰我一定會好起來的!


從小就愛唱歌的Sarena,兒時已夢想當歌手。2010年,機會來了,二十出頭的她與兩名男生組成組合「小龍鳳」,沒料推出第一首單曲後,夢想就幻滅了!「事業剛剛開始,我就被確診患上了『腺樣性囊癌』,太突然了,我腦裏一片空白,甚麼都想不到。」與其抱怨上天何必偏偏選中我,倒不如收拾心情投入治療吧!38次電療及4次化療令Sarena口腔潰爛,亦帶來了牙骹萎縮及一邊聽力受損等後遺症,不過小妮子都一一捱過。

癌魔來襲 音樂夢未碎

她一直念念不忘音樂夢,一邊治病一邊練歌,更與癌病戰友組成樂隊「我們都是同樂人」,另一抗癌美少女鄭凱尹Constance(2015年離世)亦曾是成員之一,不時為非牟利機構演出及在街頭表演。經歷數年的治療後,Sarena病情漸趨穩定,在朋友的穿針引線下,她簽約唱片公司,錄新歌、拍MV,一心再戰樂壇,上天又再讓她於晴天之時遇上霹靂。一天,她發現一邊面動不了,面癱了﹗「我是一個很貪靚的人,面癱後的樣子很怪呀,笑與說話都有困難,一時間我也難以接受,收埋了自己個多月,不知怎樣去面對人。」然而,相比死亡,面癱不過是小事一樁,只是Sarena調節心情後,萬萬想到難關原來繼續在前面等着她。她一天因大量流鼻血而再度入院兩周。「醫生替我在喉嚨開了造口讓我呼吸,他說我可能很快便要離開這個世界,那一刻我只想着我首歌,怎辦好﹖我很辛苦才錄好啊﹗」的確,她的第一首個人單曲《交換愛情》得來不易,一眾好友替她義務作曲填詞、拍攝和製作MV。「監製沒有因為我患病而降低對我的要求,但由於我的口肌受損,咬字不清,所以必須不停練習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於貪靚的Sarena來說,面癱曾是一大打擊。

媽媽對愛女患病心如刀割,Sarena說一定要康復報答父母的恩情。

馬浚偉出錢出力為Sarena完成出碟的心願。


人間有愛 夢想成真

病情急劇轉變打亂了Sarena的出諜計劃,正當以為出碟無望,上天卻給她派來了天使。藝人馬浚偉知道她的故事後,決定一還這個少女的心願。「我真的非常感激馬浚偉哥哥。上天的確給了我很多考驗,但衪每次又為我安排了解決方法。」她的簽唱會終於在2017年底舉行了,父母來觀看,好友來撐場,藝人如汪明荃、林奕匡、C All Stars等為她拍片打氣,還有粉絲們替她加油……這一天,對Sarena來說,是最強的動力加油站。「很感動,因為我知道很多朋友都很疼愛我。」然而,Sarena亦明白,這是夢想成真的一天,亦是夢想終結的一天。現時她的聲帶受損,莫說唱歌,連說話都有困難,恐怕以後都無力再唱了。「如果真的不能再唱歌,我便投入做其他喜歡的事。健康最重要,只要我仍然能生存,都沒所謂了。」


Sarena的「信、望、愛」慈善簽名會在11月舉行,收益全數捐贈香港防癌會。

Sarena閒時會在家中自學西洋書法,希望所有人都能Enjoy Every Moment。


意志無限大 關關難過關關過

Sarena患的是罕有的「腺樣性囊癌」,醫生亦束手無策,無藥可醫,縱使經過多次電療和化療,但癌細胞仍未消除,現時已擴散至肺部,猶幸癌細胞生長速度較慢。這個嬌滴滴的美麗女孩,於五年多的抗癌歷程從未退縮,只因一個信念。「我一直相信只要我堅持,雨後一定會出現彩虹。」她有信心自己會康復,但同時亦有心理準備病情會轉差。既然將來難以預料,就更應珍惜今天所有。「我很珍惜每一天擁有的時間,很珍惜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日子。每一天睡醒後仍能睜開眼繼續生活,我已經覺得很開心。」至於愛情嘛,才29歲的Sarena笑言,不敢再想了﹗患病之初,當時的男朋友離他而去。「那一刻是嬲的,但這是他的選擇。」其後雖然拍過一次拖,但也是分手收場。「不敢再拍拖了,一來不想影響人,二來怕自己投入後又傷心,真的無力兼顧太多了,只想把心思都花在治病上。」採訪︰陳林攝影︰蔡政峰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05/202650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070

【果籽人話】唔接客替長者義剪 髮型屋老闆:大家都會老嘛

1 : GS(14)@2018-01-07 16:13:37

吳坤宇(Eric,左)去年開始,大概每隔三四個月,就會替有需要人士免費剪髮,至今已舉辦五次義剪。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馬鞍山被戲稱為「美食沙漠」,皆因大商場內清一色是連鎖食肆,以為走入小商場會有較多選擇,怎料髮型屋隨時多過餐廳。這個毗鄰區內最大商場新港城中心的富輝商場,樓底不高,燈光略為昏暗,商店集中在一樓,快走一遍再屈指一算,食肆大概就四至五間,髮型屋卻有六七間,辦過數次義剪的「V8 Hair Salon」是其一。現年46歲的老闆吳坤宇(Eric)解釋不計成本義剪的原因:「我覺得呢班人需要幫助多啲,大家都會老嘛,我都想自己老咗之後,有多啲人關注同幫助。」或許馬鞍山此地確是美食沙漠,但馬鞍山的人卻絕不冷漠。


每次義剪,事前也要用一個月時間籌備,包括設計和印製傳單。

店舖面積約300呎,月租四萬多元,Eric說商場內的六間髮型屋各有各做,生意不成問題。

與區議員合辦首次義剪,議員辦事處始終並非理髮的最佳場所,連鏡子也欠奉。(受訪者提供)



Eric從小就熱愛髮型,「讀書年代已經搞到好潮,成日俾老師罰。」他試過做文職,「真係唔得,我覺得好悶呀,坐喺度無嘢做要扮有嘢做。」以為是工作太靜態,後來又跟大哥做過一年地盤,發現原來自己要的不在於靜或動,而是自由,「髮型呢行你鍾意做乜都得,無嘢做可以睇媖電視、撳媖手機。」入行一做就是廿多年,三年多前頂手此店,易名V8 Hair Salon,他笑說:「『V』代表勝利,『8』就因為我哋中國人覺得老利,仲有同頭『髮』音似!剪頭髮梗係去V8啦,幾易記!」意思居然就這樣直白,說實話,是老土的,但夠真摰。


婆婆滿意的笑容,就是義剪的動力來源。

Eric的太太(右)幫忙為參與義剪的街坊登記,街坊更可留下電話號碼,方便下次再有義剪時通知他們。



剪髮這一行的自由,當然不單在於閒時可以看電視玩電話,「如果你有能力,你唔使睇人哋頭,你有本事就可以直接做,做你自己啲嘢。」有自己的店舖,自由度就更大,甚至大得可以選擇全日不接客,只做義剪。義剪服務在一年多前開始,為65歲或以上長者、殘障人士和其他有需要人士免費剪髮,第一次是跟區議員合作,在議員辦事處舉行,「地方太細,得兩個位,又無鏡,乜都無,總之好多嘢都唔就手。」後來自己再辦,索性就在V8,「我哋乜架生都齊全,風筒等等乜都有,唔使搬來搬去,方便好多。」他至今已辦了五次義剪,每次反應都不錯,大概有三十多人參與,就算有人遲到、早到甚至事前沒有報名登記,Eric也會第一時間幫他們理髮,若做不來的,就會請V8其他髮型師幫忙,「我專登揀呢日放假,咁就有多啲時間義剪。如果其他師傅有客嘅,佢哋咪照做,總之我今日唔接客。」這套方法讓一眾跟Eric搵食的師傅心服口服,大家都樂意幫忙義剪,邊剪髮邊跟老友記們談笑風生,加入V8近七個月、已幫忙做兩次義剪的Elwo說:「唔好話阻我哋幾耐,其實十分鐘內已經可以成個頭剪晒,我覺得最緊要係見到啲長者開心,咁就可以。」接客分佣拆帳是髮型師典型的收入來源,Eric能感染到身邊人不計較金錢地助人,確實難得。義剪只包剪髮,若頭髮較亂,理髮師們也會幫忙用風筒吹吹,但就不提供洗頭和造型服務。去十分鐘單剪店剪髮,也要$56,V8這樣一間髮型屋,單剪的價錢是$100。每次三十多人參與,加上傳單設計和印刷費、師傅手工費、不接其他客所放棄的生意……一次義剪要多少成本?「成本呢樣我又無特別計,因為講真嗰句,又唔係話好多。」Eric續說:「如果樣樣都太商業化,覺得做呢個嘥我時間、覺得唔值就唔做,你就無咗個進步機會。」說得漂亮,但事實是否蝕住做?Eric立即搖頭回答:「我覺得係調轉,可能得益嘅係我,你幫人嗰時,可能人哋都幫緊你。」他記得之前有位婆婆特意來找他剪髮染髮,在閒談間問起婆婆為何知道V8,婆婆答:「上次你幫我做義剪,你幾有心,今次我咪嚟染髮,幫襯番你哋!」所謂好心有好報,就是如此簡單的事。看着一個個老友記高興地剪髮,流露出滿意的笑容,離開時一句:「多謝晒!好生意呀!」、「唔該你!下次見!」,就是名利以外的另類收穫,也是Eric做義剪的動力來源,「我住喺馬鞍山差唔多三十年,喺馬鞍山做髮型師都十幾年,用剪髮嘅手藝去答謝街坊最有意思。剪髮嘅手藝除咗可以搵食,亦可以幫到人,千祈唔好睇小髮型行業。」
V8 Hair Salon地址:馬鞍山富輝商場1樓7號舖記者:李煒汯攝影:王國輝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31/202603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195

【果籽人話】做35年燈飾未厭過 「青春賣畀時代廣場」

1 : GS(14)@2018-01-07 16:24:57

今年是黃劍山投身燈飾行業的第35個年頭。

「你問我,天生都係做燈架喇,走唔甩,聖誕燈飾玩咗我35年,你話我一生人係唔係同燈結下不解之愁?真係唔知究竟係燈揀我,定係我揀燈,一生人有幾多青春?有幾多個十年?我全部都畀晒燈喇。」59歲的黃劍山如是說。


每年聖誕前夕,黃劍山這位「聖誕燈飾大王」總是特別忙,不止要籌備維港兩岸的聖誕燈飾,還要接受傳媒訪問,他說今年特別多訪問,無他,只因今年是他投身燈飾行業的35周年,是值得紀念一下的。你和我從小看到大的聖誕燈飾,大部份都是出自他手筆,「永安廣場、九龍香格里拉、尖沙咀中心、帝國中心1、南洋中心、新鴻基中心、中信泰富大廈、和記大廈、銅鑼灣信和……太多了,記不到那麼多,以前成個尖東,18座樓都有聖誕燈架,而家少咗好多喇。」


尖東海旁的一組燈飾,多年來都由黃劍山負責。

銅鑼灣信和的聖誕樹燈飾和新鴻基中心的「三皇來朝」,都是黃劍山的大作。



以前的聖誕、元旦和農曆年,他例牌要留守尖東海旁,直至燈飾熄掉,確保無事無幹才能安心歸家大覺瞓,天寒地凍,都咪話唔辛苦,還要應付不少突發事,「試過見到一串燈着火,要即刻9秒9跑過對面馬路熄消防掣,好危險!因為以前技術冇咁高超,啲燈成日壞,做完一次聖誕燈,真係會虛脫。」這一行,令他從來沒有假期觀念,「你唔好同我講holiday同星期六日,唔關我事,我好細個已習慣,做呢行就預咗,我年初一要開工,食食吓團年飯收到電話就要出去,初二開年,一樣瞓醒又要開工,每年12月31日,我都要喺時代廣場撳蘋果(倒數),搞一個倒數唔係咁簡單,要好小心,你知嗰度幾鬼多人!又要做直播,有乜冬瓜豆腐就會瀨嘢,如果蘋果唔着燈,你話會點?咁緊要你夠唔夠膽交畀伙記做?點解我廿幾年來都堅持自己做倒數?因為我有句格言,『做好一百鋪,唔夠衰一鋪!』我呢世人就賣咗廿幾年青春畀時代廣場。」「做好一百鋪,唔夠衰一鋪」,這句格言,他在訪問中說過不下五次,因為他在1986年英女皇訪港前夕,曾經衰過一鋪,「嗰年我做咗4件燈飾,香格里拉、尖沙咀中心、帝國中心同假日酒店,但一個三號風球,吹走咗,要重新再做,得返兩、三日時間,發生時我已經兩日兩夜冇瞓覺,臨急搵一大隊人幫手做,做咗18個鐘,英女皇上船一剎那,着燈,完成。」這一鋪,令他清袋,蝕了很多錢,「當時本身儲咗三十幾萬,準備買舖做批發行,但輸咗,咁點呀?又再重頭來過囉,一直做到今時今日,都開心架,你問我,叫做有高有低囉。」但樂觀一點想,這一鋪,間接令他有今日的成就,未必是壞事。


麼地里的雪花燈飾,又的確幾靚。

他不時會「微服出巡」,看看途人對燈飾的評價。



和他在尖東遊走了一回,從他的眼神,看得出他很欣賞自己的大作,經過麼地里,很多人駐足欣賞懸掛在帝國中心和尖沙咀中心之間的雪花燈飾,又有大量人set好腳架影相,黃劍山有點得戚地說了一句:「點解咁多人影?因為靚囉!」的確,又真係幾靚的。再走到南洋中心,燈飾是一隻狗圖案,他又爆了一句:「因為下年係狗年,所以整狗,我哋都做到隻狗咁呀!」說話爽快兼語速像機關槍的他,原來幾風趣。很多時他會去尖沙咀碼頭一帶,為的是看看途人舉起相機影哪一個燈飾,「如果有二十個人,有十五個人都影同一個燈飾,就即係好靚囉,聽到人哋讚好靚,你話開唔開心吖?呢種無形嘅開心係用錢買唔到。」同一份工,打了35年,點解可以唔悶?黃劍山說:「係囉?點解?最緊要一件事,就係夠我生存,養到家,兼搵到多餘錢,一日唔係搵三餐,係搵五餐,我又可以做得開心,活在其中,享受其中,樂在其中,係好難得,我可以同你講,我未厭過,仲諗緊出年啲燈點做。」聖誕燈飾每年五月就要開始準備,令黃劍山忙得不可開交,但他仍然很喜歡這節日,「我唔怕聖誕節,仲好開心過聖誕,咁多人陪我睇燈飾過節,絕對係開心嘅,其實我每日都過緊聖誕節架。」


1989年,中港城的聖誕燈飾是米奇老鼠。

1990年,尖沙咀新文華中心的農曆年燈飾。



香港的聖誕燈飾,老老實實,我覺得每年的變化不大,甚至有點老土,仍停留在十幾廿年前的款式,黃劍山說:「其實燈飾係有變化,只係你哋普通人留意唔到,有時係因為大廈業權賣了,預算唔多,所以燈飾演變都唔大。南洋、永安、東海,呢三十幾年都冇乜變過。」近年,尖東海旁看燈飾的人,比從前少得多,氣氛也不及以前濃厚,「其實都多人欣賞,只係喺唔同角度欣賞箒,主要因為商場多咗,食肆又上咗大廈,可以邊食飯邊睇,唔一定要行到海旁,我覺得仍然有聖誕氣氛的,不過分散咗,唔係聚埋一齊嘅氣氛囉。」今年已屆59歲的黃劍山,一同工作的戰友,大部份都並肩作戰了幾十年,但有部份已轉行揸的士、裝修,他卻從沒有想過轉行,「都係嗰句,燈揀我,我揀燈,我應該係同燈合為一體。」育有三名子女的他,大女已碩士畢業,二女都大學畢業,么子則正在英國讀書,等候升大學,他們又可會是爸爸的接班人?「之前我冇諗過退休呢兩個字,但年紀大,會開始諗諗,但唔會係呢兩、三年,如果我啲仔女有興趣,就留畀佢哋囉,冇興趣的話,就有能者居之。」既然未言休,他還有一個小小的目標,「例如整一套音樂配燈飾畀人欣賞,或者在海中心做一組燈飾,冇人做過嘛!我諗應該好過癮。」記者:黃子配攝影:伍慶泉、張志孟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25/202546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233

【果籽人話】有故事嘅的士佬:「我揀客,快上快落密密做!」

1 : GS(14)@2018-01-08 00:29:49

的士佬兩年前開了個facebook page叫「的士佬奇遇記」。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由我開始揸的士,就遇到很多有趣的故事,來來去去都只跟家人分享,好像也太悶了。」在兩年前開了個facebook page叫的士佬奇遇記的他,每隔幾天就上傳一篇文字,嘻笑怒罵,諷刺時弊,像把車廂中的的士司機帶到了網上一樣。


自稱為的士佬的他,說話不拖不急,說故事的口吻像鄭子誠。問他開的士最深刻的是什麼時候,他說載過一位女士,一上車就說要去瑪麗醫院,聽到她講電話已經感覺是去趕見最後一面,所以問女士是不是最重要快,她說對。這故事沒什麼起伏,一切也是大家都能想像到的事,但的士佬說:「這就是對我來說最深刻的事。」


的士佬說他會篩選客人,但是有禮貌的做。

每天都只帶著一個收入的目標,做夠了就回家陪家人。

的士佬喜歡快上快落,但也要安全至上。



的士佬主要開工至12點多,每天都只帶着一個收入的目標,做夠了就回家陪家人。他開車跟說話一樣,君子有禮,他覺得所謂的士司機開車沒禮貌,只是因為的士數量多,馬群易出亂馬。


的士佬客人的故事多得讓他開了個專頁。

其他的士很喜歡不打燈cut線,的士佬說自己很禮讓,既然別人趕就別人先行。

的士車尾貼了張笑臉的貼紙。



撰文:Justin Lun/ATUM Images攝影:Terry Wong/ATUM Images剪接:Terry Wong/ATUM Images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19/202487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316

【果籽人話】逼遷逼到入巷仔 理髮師:手作冇感情,冇永遠!

1 : GS(14)@2018-01-08 00:43:00

都成理髮廳因舊舖被收購後,搬進了對面的後巷繼續營業。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我對住剪刀對了幾廿年啦,暴動前,63年我已經在做師傅了,當年試過轉行做保安,被太多人管了,轉不成,最後走回來拿剪刀。」上海理髮廳髮型師趙春暉說。年過半百的趙春暉,過去做貿易腳印遍佈全球,俄羅斯、西德、美國、法國、瑞士,遊歷過後還是回到老本行,在紅磡一家小巷中的理髮店做師傅。生活不急不趕,客人不算多,剛好體力也捱得到。


好景不常,這幾個年頭有地產公司一直在黃埔街一帶大展拳腳,收樓重建,毫無疑問,趙先生的落腳地同樣遭此一禍,因而由本來在大街的店面,搬進來後巷位置,人流比平常少很多,但趙春暉的心境依舊正面。


趙春暉小時候跟老爸從上海來港。

趙春暉當理髮師傅已數十年。

都成理髮廳位於黃埔街的舊舖,貼上了叫客人前往新舖的指示。



「沒有永遠的店舖,再大的公司也會倒閉。」他看了看現在在巷裏的店面,也直言這裏也會有這一天,就像上次被逼進來,其實不算逼,是大勢所趨,若是固執不走,那就是「阻住地球轉」。 「你不要以為剪髮很容易,你要很熟練,習慣了才行,你見人剷髮好像很簡單,但肯定你也剷不到,手要定,拿刀要準。」他自幼已跟從父親在跑馬地理髮廳打工,小時候跟老爸從上海來港,在北角蘇浙公學念至中三畢業。


新舖的面積不大,剛好放到四張理髮椅。

面對店舖因被收購而搬遷,趙師傅依舊保持正面的心境。

沒有客人時,趙師傅便會坐在店內看報紙打發時間。


趙師傅視手的技能為養生之道。

每日都會有兩位理髮師駐店。

趙師傅說剪髮手要定,拿刀要準。



他坦然過去的人找工作是以技能為主,做學師是為了讓自己手藝更精,「還要帶個母親出來被人罵」;但現在的工作都要看薪水,做學師都要看薪水福利。然而,他不是以老人家的態度來責怪,他也說小朋友這樣無可厚非,現在的生活環境轉變了,不是說比以往艱難,是薪水比以往看得重,理髮這行又未必是大好前途,沒新人入行也是不能怪人的。


不用剪髮時趙師傅也會與其他客人閒聊。

剪髮用的工具不算多,但卻講求熟練。

縱使已過退休年齡,趙師傅依然沒有放下剪刀,繼續理髮工作。



採訪:Justin Lun/ATUM Images攝影:Terry Wong/ATUM Images剪接:Terry Wong/ATUM Images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22/202518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351

【果籽人話】幼稚園Miss打泰拳減24kg 「我怕痛但會克服佢!」

1 : GS(14)@2018-01-22 05:29:59

外表溫柔嘅Eva,係一位全職幼稚園老師,都係一位業餘拳手。

相信好多女仔為咗減肥都無所不用其極,飲食方面就會食代餐節食,而做運動方面,泰拳絕對係最受減肥人士歡迎運動之一,但因為咁而做埋拳手就好少,而Eva就係其中一位。


今年29歲嘅Eva係一位全職幼稚園老師,但好多人一定估唔到平時外表溫柔嘅佢,另一面竟然係好勇鬥狠嘅業餘拳手。Eva坦言最初接觸泰拳,純粹只係為咗減去嗰個令自己連影張相都無自信嘅笨重身型。泰拳不但令佢由80公斤,減至宜家大約56公斤,泰拳更加令佢搵到人生目標,佢話就算有幾怕痛,都會去克服,就算有幾辛苦,每日放工要由牛頭角趕去元朗拳館,打至凌晨再趕尾班車返將軍澳嘅屋企,甚至打到口腫面腫,傷及容貌,都絕對唔會有任何怨言,因為條路自己揀,點都會堅持落去。


在擂台上,Eva非常勇及狠,就算有幾辛苦,佢都會去克服。

泰拳令佢由80公斤減至56公斤,更加令佢搵到人生目標。



而且佢仲會更加努力訓練,同參加更多比賽令自己進步,因為當中所得嘅經驗係好寶貴,佢又會冷靜應付對手,減少受傷,目的係為咗唔想辜負師傅對自己嘅栽培。當提到佢嘅終極目標,佢希望可以喺35歲前,拎到香港泰拳理事會冠軍賽A組冠軍。採訪:Asia@有種運動攝影:Asia and Vic@有種運動剪片:Asia@有種運動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20/202799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064

【果籽人話】港女幫非洲難民組Band 主音:音樂令我忘卻煩惱

1 : GS(14)@2018-01-22 05:53:58

香港人Camy極力幫助在港非洲人,希望能減少歧視,故非洲人十分尊敬她,稱她「First Lady」。

元朗錦田橫台山有一個小稱號,叫「小聯合國」,全因這裏多非洲人聚居。這裏的非洲人大多是難民,因自己國家政局不穩而逃離家園,來港申請政治庇護。在這裏,不時會聽到節奏明快、感染力強的音樂,這就是非洲音樂!非洲人喜歡用音樂作為社交活動,事無大小都唱歌跳舞;非洲音樂以敲擊樂為主、聲音響亮,容易吸引旁人圍觀,甚至加入一同跳舞,好不熱鬧。


五十多歲的土生土長香港人Camy,早前在錦田從事二手回收場,因店內時常有非洲人出入,不知不覺間就和他們多了接觸,還成了好朋友。最初,Camy先被他們的音樂文化所吸引,「佢哋啲音樂好有節奏感,聽完個人會好開心,我有時都會跟住佢哋跳埋一份,哈哈。」Camy憶述,最初這班非洲朋友因為窮,沒錢買非洲鼓或其他樂器,只好就地取材,拿店內回收得來的廚具、茶杯、叉直接敲打出聲音,敲着敲着,大家就會圍起來,一起跟着節奏唱歌跳舞。這種簡單的開心,對在香港長大的Camy而言是少見的。Camy當時有個想法,既然這群非洲人這樣喜歡音樂,自己何不幫他們一把?結果,Camy不但出錢為他們購置樂器,放在店內,讓他們可以隨時來Jam歌,還用行動來支持他們,先後成立了「Akunne African Arts」樂隊及非政府組織「香港非洲人協會」,希望可以透過音樂,讓更多香港人了解他們的文化,減少歧視。故此,Camy經常被樂隊成員尊稱為「Mama」或「First Lady」,「你唔好聽佢哋講呀,佢哋把口啷過油。」Camy笑說。樂隊名「Akunne」有「知足」、「富足」的意思,可惜所有樂隊成員不但不富足,來港原因亦令人心酸。來自來尼日利亞的樂隊主音Samuel,三年前因被當地政府官員追殺,本來在當地是薄有名氣的表演歌手,都被迫離鄉保命。「當年我離開家園係迫於無奈,政府殺咗我爸,若果我同家人唔走的話,我哋就會被殺。結果,我哋分別逃到唔同地方。依家,只剩低我一個。」Samuel用柔弱聲音解釋自己淪為難民的原因,跟他高歌時雄亮的聲線截然不同。獨自來到香港,和其他樂隊成員一樣,走難時萬般帶不走,唯一可帶來香港的,就只有家鄉的音樂。「每當唱歌,我就感到好開心,音樂會令我唔記得所有問題同煩惱,所以每次唱歌,我都唔想停落嚟。」因為音樂,Samuel在港找到了一班好兄弟,從此不再孤單一人。但Samuel坦言,在港生活需要面對嚴重的歧視。因為語言不通或膚色不同,要結識本地人是很困難的。Samuel直言曾在街上問路時,當面被人視而不見,惟獨在表演時,人們才會被他的歌聲和節奏強勁的音樂吸引,主動上前圍觀,「我希望終有一天,我同我嘅樂隊可以上電視表演,俾其他人見到。」除希望被人接納,Samuel更想入鄉隨俗,上年農曆新年時Samuel在街上見到有人打鑼打鼓、舞龍舞獅,「呢啲應該係香港人音樂,如果可以,我都想學!」現時Camy正積極替樂隊舉辦不同活動,例如到老人院或一些社區表演,希望用他們的音樂感染更多香港人,讓他們看見節奏中那種「簡單的富足」,願意去接受這班在港的非洲人。


來自尼日利亞的Samuel昔日曾是歌手,但因保命逃離家園,隻身來港。

香港非洲人協會過往多次參與大型社區表演,希望有更多港人接觸到非洲音樂文化。(受訪者提供相片)



製作:方嘉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18/202775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162

【果籽人話】40+肥師奶狂做gym 身形fit晒贏越野跑亞軍

1 : GS(14)@2018-01-28 18:35:35

做運動令Lena練得一身靚線條。


個個媽媽生完小朋友就會開始有幸福肥,41歲嘅Lena亦一樣,生完兩個小朋友就變咗個肥師奶,到底呢個41歲媽媽係點樣由一個肥師奶,變做越野競技障礙跑比賽亞軍呢?
Lena唔甘心自己生完小朋友後身形變晒,於是開始做運動改變身體線條,慢慢發覺自己體能越嚟越好,就膽粗粗同教練一齊參加比賽,挑戰自己,透過足夠訓練同不停進步,佢甚至能夠喺比賽中攞獎,接受訪問前兩個星期,仲喺澳洲攞咗斯巴達錦標賽(Spartan Race)亞太區亞軍!家庭方面,Lena丈夫一開始都唔支持佢,但Lena用行動證明自己改變決心,最後竟然感染埋全家人,一齊愛上運動,丈夫亦身體力行,陪伴Lena飛到唔同地方一齊比賽。身體素質改變後,Lena希望改變更多人,所以成立facebook專頁「Lena Mama,運動女人40+」,希望透過分享自己生活點滴,鼓勵其他人愛上運動,要話畀人知,佢可以實踐目標,其他人都一樣可以。


Lena開始做運動後,體能越來越好。

有兩個小朋友嘅Lena,靠做運動,由肥師奶變成fit爆媽媽。


Lena早前去咗澳洲參加斯巴達錦標賽,仲攞到亞太區亞軍。

Lena原本身形瘦削,但生完兩個小朋友就變成肥師奶。



採訪:Asia@有種運動攝影:Chris、Vic、Asia@有種運動後期製作:Chris@有種運動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25/202847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5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