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簡化企業開設外滙賬戶手續 內企港上市 外管局鬆綁

1 : GS(14)@2013-02-11 17:13:5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208/18159956
【本報訊】繼放寬企業境外上市毋須符合A股上市要求後,內地再出招疏導A股「新股大塞車」狀態。國家外滙管理局公佈,將大幅簡化境外上市企業開設外滙賬戶,進行資金滙兌時的手續和文件要求。有投資銀行界人士表示,此舉意味內地對放寬內地企業來港上市「開綠燈」。估計一旦實施,可吸引更多資金需求急切的企業來港上市。
記者:鄧偉忠
外滙管理局表示,近日已發佈通知推動境外上市外滙管理便利化,大幅簡化企業辦理時手續和審核文件要求。外管局表示,內地企業辦理境外上市登記手續後,毋須經外管局核准,企業可自行與通過銀行辦理賬戶開立、資金滙兌等手續。
資金調回內地更便利
過去境外上市公司的外滙使用、調回及存放,均需要向外滙局提出書面申請,並提交專用外滙賬戶收支情況及其他登記和說明文檔,外滙局方面會在20個工作日內做出批復。
有中資投行高層表示,過去內地企業在港上市集資所得港元,在進入內地或兌換人民幣時均有不少限制,不利資金需求較逼切的企業,但在外管局放寬要求後,料有助吸引更多資金需要較緊迫的中小型企業來港上市。
另有美資投資銀行家表示,不少已上市的上市公司也同樣面對外滙管制問題,更曾有H股上市三年後,仍未將全部集資所得資金調回內地,因此是次外管局簡化手續將同時有利已上市公司進行資金調配。

中證監排洪降上市門檻
中證監早前公佈有逾800間企業正在排隊上市,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早前就曾表示,在香港同行同意的前提下,中國證監會目前正在修改相關法規,降低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門檻,降低財務、規模等方面要求,中證監隨即出招「排洪」,除加強審查迫退實際未符上市要求企業外,更進一步放寬企業到海外上市。
內地企業到境外上市,除需要符合俗稱「四五六」,即凈資產規模逾4億元人民幣、集資規模不低於5,000萬美元,年凈利潤不低於6,000萬元人民幣的上市要求外,更要獲得由中證監發出的無異議函,惟近期市傳為疏導內地新股洪災,有關要求已暫時撤消。
2 : 寧采臣(25759)@2013-02-11 17:43:58

等睇香港變堆田區
3 : GS(14)@2013-02-11 17:45:42

咁我地個站好多生意唔使擔心
4 : 寧采臣(25759)@2013-02-11 17:48:08

大陸而家上唔上到RF? 唔想用VPN
5 : GS(14)@2013-02-11 17:51:54

一時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294

簡化系列 - 有關首次公開招股個案中的上市文件披露─「風險因素」一節 (GL54-13)

1 : GS(14)@2013-05-07 23:44:22

第時點睇一定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729

羅兵咸:港零售銀行 簡化經營可多收250億

1 : GS(14)@2014-06-05 18:23:4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05/news/ec_ecj1.htm




【明報專訊】互聯網科技不斷滲入金融行業,傳統金融業務因此而備受挑戰。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昨天發出一份調查報告指,若本港零售銀行可以將經營模式改為以客戶為中心,加強引入科技並簡化經營模式,可以顯著降低成本,提升利息和非利息收入,估計至2020年,整體零售銀行收入可有250億元的增長空間。

根據調查,80%的受訪銀行認同在客戶服務方面存在問題,但只有18%的銀行表示會積極應對,報告認為,銀行單靠科技來增加渠道和加強產品不足以留住客戶。



須改以客戶為中心

報告建議,本港零售銀行需轉變舊有經營模式,改為以客戶為中心,其次在管理方式上持續創新及簡化運營流程,例如讓客戶自行上網填表,而非由客戶經理面對面為客戶親自填表,此外,要能為客戶隨時隨地提供諮詢,包括價格、風險管理等,最後還需要積極管理風險以及優化分銷渠道。

羅兵咸永道香港區銀行業及資本市場組主管李寶亭表示,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港銀應做好應對措施,力求為零售業務製造新的增長點,若按照報告中的建議,港銀在利息及非利息收入都將有10%至20%的增長,保守估計,至2020年,零售銀行業總收益可增長25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616

滬港通系統升級 簡化沽貨步驟

1 : GS(14)@2015-04-20 15:35:0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20/news/ea_eaa4.htm


【明報專訊】乘內地A股近日又再起飛,滬港通的前端監控系統亦將在今天升級,以吸引更多投資者買賣A股。新的系統讓投資者簡化沽貨的步驟,毋須在沽貨前事先搬貨,讓買賣A股的方式更接近港股。

滬港通推出5個月以來,成交額一直未見大幅增長,但近日每日額度屢次出現負數,反映市波動下,賣盤大幅增加(見圖)。

沽貨前毋須事先搬貨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稱,現時很多基金經理都有興趣使用滬港通,但提前搬貨的問題一直困擾業界。另一個大障礙是「實益擁有權」問題,但港交所(0388)在上月底已發聲明給予解決辦法。「港交所人員這段時間捨棄假期,派出高層員工赴各地路演,成效甚大,未來包括歐洲的Ucits基金都會加速入場。」

現時投資者透過滬港通買賣A股,股份的「名義持有人」將是港交所旗下的香港中央結算。港交所上月則表示,會向投資者發出憑證,證明他們是符合中國法律的股份實益持有人。

冀參與滬港通 改基金章程

然而,不少投資者仍未能參與滬港通,包括旗下基金多在盧森堡註冊的荷寶及景順。荷寶投資亞太股票聯席主管兼中國首席投資總監繆子美表示,非常有興趣參與滬港通,新的前端監控系統令賣盤更方便、更靈活,但能否投資A股的決定性因素是持有人的問題。現時荷寶正更改基金章程及向等待歐洲監管當局的批准,估計最快在本月開始參與滬港通。

景順首席投資總監陳柏鉅則稱,該行亦手更改基金章程,最快要年中才完成。他表示,港交所雖然提出解決方案,但有不少基金仍有保留,「港交所做法等於把風險『攬上身』,要大家相信它,但基金未必買帳。」
2 : GS(14)@2015-04-20 15:35:3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20/news/ea_eaa5.htm
內地散戶 多對港股有興趣
2015年4月20日

【明報專訊】中港股市牽起炒股熱潮,內地散戶更對港股甚感興趣,年輕股民齊齊入市期望賺一筆。耀才證券(1428)上周六於深圳舉辦投資交流會,有近300名股民捧場。席間問得最多的就是買什麼港股,有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即使不太熟識港股行情,亦已開始買賣,更有大學生向父母借錢炒股。

不熟港股行情亦買賣

今年剛大學畢業的杜小姐,日前與朋友一起到交流會聽「貼士」,她表示自己剛剛開始買港股,「港股比A股有意思,因為港股反應較快,又不會停板。」她稱,現時有20%的資產配置到股票上,扣除日常開支後,其他餘錢都投放到股票上。

A股跟國策炒 憂秋官效應

而林小姐去年開始投資A股,現時已投資約10萬元人民幣,暫時未投資港股。她表示,「都是跟國家政策去炒,兩融受限或要看市場之後的走向,才決定沽貨還是不沽」。她又笑言已知香港將重播《大時代》,聽聞「秋官效應」有機會影響股市,故也有少許擔心。

現在在廣州讀大學金融系的黃先生,決定趁近日股市狂熱,與同學齊齊炒港股。「投資大概數萬元人民幣,是跟父母借的,我和同學們都有從證券行借孖展。」他表示今次加入炒股大軍,因為身邊有些同學帶起,故決定小試牛刀。

大學生向父母借錢炒股

他表示,現在所買的港股,多數是穩陣的藍籌股如匯控(0005),但有興趣玩輪證,因上落較大,「只要看對方向,可以一次過賺許多,但有時要不停留意市,其實也很頭暈。」他希望財富長遠像滾雪球,將來有機會買保時捷,但明言他日畢業後不會投身金融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688

簡化系列 - 有關首次公開招股就上市文件中的披露─「概要及摘要」一節的指引(GL27-12)(於2013年6月、7月及11月、2014年1月及4月以及2015年1月及6月更新)

1 : GS(14)@2015-09-06 23:03:11

http://www.hkex.com.hk/chi/rules ... ments/gl27-12_c.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135

簡化系列 - 有關首次公開招股個案中的披露規定─白色,黃色及其他申請表格及招股章程中「如何申請香港發售股份」一節 (GL64-13) (於2013年12月、2014年3月及2015年3月及8月更新)

1 : GS(14)@2015-09-06 23:12:51

http://www.hkex.com.hk/chi/rules ... ments/gl64-13_c.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144

細劉利福個人持股 轉讓旗下公司 年初分家後新舉動 分析:簡化控股架構

1 : GS(14)@2015-11-08 23:52:4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106/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繼今年初鄭家純家族淡出後,利福國際(1212)大股東劉氏家族的持股結構,赫然又出現變動。據聯交所資料顯示,利福首席執行官兼大股東「細劉」劉鑾鴻申報,將部分個人名義及公司持股,集中至旗下一間全資子公司Dynamic Castle,涉及金額逾7億元。由於劉氏昆仲罕見精簡持股結構,加上利福近年持續回購股份,因此是次「細劉」申報持股變動,或引發投資者猜想該系或有新動作,甚至重組。

據劉鑾鴻在11月2日申報顯示,他原來分開三間公司及個人實益權益持股,根據最新的申報,他分別把原屬個人名義持有的股份,分成兩批為數約1370.9萬及5387.7萬股利福股份,轉入另一私人公司Dynamic Castle。

全部交易均以場外作價每股11.2元進行,總代價約7.57億元。是次交易作價,亦為11月2日全日的最高價。根據利福的年報顯示,前述的1370.9萬股股份,原為劉鑾鴻旗下的Synergy Smart Investment持有。

總作價約7.57億

完成交易後,劉鑾鴻透過Dynamic Castle的持股,將由原有約1.54億股,增至逾2.22億股,在利福國際持股比重達13.87%。他個人名義實益持股的股份數目,則由原先的1.19億股,降至6605.1萬股,持股比重只為4.12%。

個人持股比重降至4.12%

至於他與兄長「大劉」劉鑾雄各佔股80%及20%的United Goal Resources,則維持在利福國際持股5.4億股不變,持股水平維持在33.7%水平。劉鑾鴻間接申報利福國際在利福地產(2183)的持股,亦維持不變,繼續以個人名義持有利福地產(2183)共6274萬股。

9月上旬後停止股份回購

劉鑾鴻是次罕見在利福國際的股權變動,為今年初劉氏家族全面購回周大福企業手上的利福國際持股,及向利福國際提出全面收購後,另一項股權上的大動作。由於他罕見在今次將控股結構精簡動作之前,亦同時自9月上旬後停止持續多時的股份回購,利福國際往後的動向,頓時惹起市場關注。

明報記者 陳偉燊
2 : GS(14)@2015-11-08 23:53:5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106/news/eb_eba2.htm
大細劉頻換資產 鞏固架構
2015年11月6日
【明報專訊】近年大、細劉兄弟在股場方面,趨向將手上的上市資產持股結構鞏固,大打「穩陣波」。由劉鑾雄一房打骰的華人置業(0127),便將過百億元以上的尖沙嘴商業項目、澳門御海.南灣售回大股東,變相將部分資產「私有化」,將公司原先在2013年高峰時達472億元的規模,縮細至今年6月底時的366億元,並且讓第二代退下火線,繼續穩守一方。

私有化資產 第二代退火線

事實上,除了將大量資產私有化外,華置亦將成都三個項目出售予恒大地產(3333),甚至將從友好承購回來的至祥置業(0112,已改名勒泰商業)及金匡企業(0286,已改名同佳健康)股權轉手。

回購股份 進可攻退可守

至於一向由「細劉」劉鑾鴻操盤的利福國際(1212)一系,即使在合作伙伴周大福企業淡出之前,亦已經找來卡塔爾投資局參股。利福國際更從2008年至今年9月8日,中間除了在2010年當年停止股份回購之外,前後多年,累計斥資16.27億元,回購了超過1.37億股,令總股本數目縮細到16.02億股,做到「進可攻、退可守」,這樣亦變相鞏固劉氏家族在利福國際的持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774

簡化上市文件 指引出爐

1 : GS(14)@2016-02-03 13:35:50

【明報專訊】上市文件冗長且不時使用技術詞語,故港交所(0388)自2011年開始,倡議簡化上市文件,令大眾投資者更容易理解。港交所昨日更刊發簡化上市文件編制指引,為上市申請人撰寫文件時提供指引,並指4月30日後的上市申請人,須遵守上述指引。另外,港交所亦刊發了關連客戶以及現有股東或其緊密聯繫人,認購股份時須通報聯交所的指引信。



指引要求公司披露曾違紀董事

自2011年開始,港交所為提倡簡化上市文件,不時刊發上市文件中不同章節的指引信。港交所昨日刊發綜合了各指引信的簡化上市文件編制指引,在一般擬稿原則及撰稿過程提供指引及建議,當中包括建議使用簡短、淺白用語、避免複製內容、複製其他上市內容及首次提到的切勿載列宣傳語句等(見表)。

值得留意的是,在「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層」中,港交所亦在今次的指引上,並要求公司披露過去曾嚴重違反適用法例及法規紀錄的董事身分、細節、程度及保薦人的意見。港交所集團監管事務總監兼上市主管戴林瀚表示,今次的刊發目的,是讓散戶或專業投資者更容易理解上市文件。

另港交所於1月22日亦刊發了「向關連客戶以及現有股東或其緊密聯繫人配售股份 」的指引信,清楚列明上述3種類別的投資者,均不得同時以基礎投資者及承配人的身分參與公司的IPO。而關連客戶不論是以全權或非全權方式代表獨立人士,而認購股份時,該關連客戶、該新股、保薦人、關連分銷商及賬簿管理人均須向港交所通報;現有股東或其緊密聯繫人在認購股份時,該新股及保薦人亦須向港交所通報,以確保並無獲特別優待。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03/news/eb_ebb.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98

簡化股本證券新上市申請上市文件編制指引

1 : GS(14)@2016-02-09 02:46:56

http://210.6.198.21/ich_flag/cn- ... i/tr_9075_11363.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527

陳家強:新建議簡化上市流程

1 : GS(14)@2016-06-21 07:24:47

【本報訊】證監會、港交所(388)就上市架構檢討進行聯合諮詢,市場理解證監會變相加強於上市政策及監管的角色,而港交所則被削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並無正面回應,他指,新建議中原則上沒有改變現有的上市決策架構,更指評估外國經驗後,不認為將上市審批權直接交予證監會,將令上市質素有改善。此外,陳家強認為,現時上市委員會由業內人士組成,勝在知悉市場大致情況,而上市架構需平衡發展及監管,諮詢提出的改變將令平衡做得更好,證監會新角色基本上沒有改變,只是提前了決策方面的參與,並由新設的「一站式」上市政策委員會處理。市場認為加設「上市監管委員會」及「上市政策委員會」將拖慢上市程序,陳家強不表同意,稱新建議將簡化公司上市流程。另一方面,董事學會主席賴顯榮同意聯合諮詢方向正確,新架構容許證監會提早參與上市審批,及早發現問題,希望有助縮短上市申請的審批時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621/196628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3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