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衞:加工肉列一級致癌物食餐肉腸仔等同吸煙
1 :
GS(14)@2015-10-27 07:44:48■港人最愛吃的餐肉、腸仔、火腿及紅腸均有致癌風險。
【本報訊】港人愛吃的香腸、火腿及煙肉會致癌!世界衞生組織宣佈,將加工肉列為最高風險致癌物,即1級致癌物,與煙酒睇齊;紅肉也可能致癌,列為2A級致癌物。世衞解釋,眾多研究證實加工肉會導致大腸癌,並與胃癌有關;紅肉則與大腸癌、胰臟癌及前列腺癌有關連。本港腸胃科專家則指,市民不用過份驚慌兼戒肉,減少進食量及避免高溫煮肉即可保健康。記者:嚴敏慧 梁御和 趙雅婷
世衞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所昨於其網站,以及在權威醫學期刊《刺針腫瘤學》網站發表是次研究結果。研究由全球10個國家共22名專家負責,共分析逾800份過去數十年關於進食肉類及患癌風險的研究報告。
日吃百克紅肉增腸癌風險17%
報告指出,肉類加工方法如固化和煙熏,過程中會形成致癌化學品N-亞硝基化合物(NOC)和多環芳烴(PAH);高溫烹調如燒烤可產生已知或可疑致癌物,包括雜環胺(HAA)等。報告引述其中一份大型研究稱,平均每日進食50克加工肉,即一條多腸仔或兩片煙肉,罹患大腸癌風險增加18%;而平均每日進食100克紅肉,相等於半份標準牛扒,患大腸癌風險亦增加17%。世衞引述獨立研究組織數據,每年因進食加工肉導致癌症死亡人數有34,000人,因食紅肉致癌症死亡個案更達5萬宗。世衞一直將不同物質的致癌程度分為五級,包括對人類致癌、較可能對人類致癌、可能對人類致癌、致癌度不確定和可能不致癌。根據是次研究結果,專家認為有充份證據證明,加工肉會導致大腸癌,並與胃癌亦有正面關連,故決定將加工肉加入1級致癌物列表;強調吃加工肉品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仍較小,但隨着攝取量增加,風險相應提高。至於紅肉,專家認為與大腸癌、胰臟癌及前列腺癌有正面關連,卻只有有限證據證明令人類致癌,在病症機理證據強烈下,決定將紅肉加入2A級致癌物。
宜減進食及避免高溫燒烤
大腸癌位列本港10大癌症第二位,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胃科專科醫生陳家亮表示,與港人食肉多、飲食西化,令大腸癌新症數字如直升機般上升。他指,紅肉因高蛋白質及高脂肪,進入腸道後需要更多時間,腸道蠕動會減慢,變相接觸腸壁時間增加,令病變機會加大,而加工肉因本身有致癌物質,在腸道病變機會更大。他認為世衞將加工肉及紅肉均列為致癌物,對健康教育有一定幫助;但強調市民不用過份驚慌,即時戒加肉工或紅肉,「我都鍾意食腸仔煎蛋,但一星期最多食一次」,認為只要減少進食量及不要採用高溫燒烤等煮食方法,即可保健康。IARC的致癌物分類,是評定該物質致癌風險,而非評估其風險指數,故不能說吸煙與食加工肉一樣危險。英國《衛報》一篇署名文章則指,若把加工肉等同煙草的禍害是誤導,因在致癌風險上,煙草明顯較加工肉高。以英國癌症數據分析,當地有86%肺癌由吸煙所致,整體所有癌症計也有21%個案與吸煙有關;但加工肉與21%腸癌有關,整體癌症只涉3%;若不吸煙當地每年可減6.4萬宗癌症,不吃加工肉或紅肉只減少8,800宗癌症。食物安全中心則指,密切留意世衞及國際間對加工肉的發展及最新相關研究結果,並採取適當行動,加強對市民在這方面的宣傳教育。中心強調,一直透過不同渠道向市民推廣健康飲食習慣,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多年前已指出,市民應避免進食加工肉類,因一般含鹽量較高,市民應留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027/19349324
證監兩年前指引 業界批等同警告
1 :
GS(14)@2016-02-18 00:19:03【明報專訊】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沒有明確的監管法例,眾籌在本港的發展也只是紙上談兵。證監會早於2014年5月就眾籌活動推出相關指引,惟指引不是專門針對眾籌的條例,只是列舉眾籌受到的限制以及眾籌平台需要持有的牌照,被業內人士直指「看不到有推進眾籌的意向」。
證監會提醒眾籌平台,若眾籌涉及向公眾作出購買證券(例如股份、債務票據或於集體投資計劃的權益等)的要約,便受《證券及期貨條例》及《公司(清盤及雜項條文)條例》限制,除非獲得豁免,否則或屬於犯罪。眾籌平台亦可能需要申領1、4、6、7、9號牌照。
須申領1、4、6、7、9號牌照
天智合規顧問董事鍾婉怡表示,眾籌平台或初創企業未必能拿到這些牌照,證監會更像是在警告,而非推動。她直言,股權眾籌在監管中找不到位置,均存在灰色地帶。如集體投資計劃(CIS)的定義界限模糊,規定非專業投資者50人以下的CIS不需要牌照,但50人如何計算,另外眾籌平台是否需要牌照?再者,回饋類眾籌並不受監管,但如果回贈的東西有炒作價值,又算不算利潤回報,是不是歸入股權眾籌?
她坦言,若要放寬現有監管,只能修改證券期貨條例,但修例需要經過諮詢後提交立法會,可能需時1至2年,能不能通過還有不確定性,屆時眾籌業態可能完全不同。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去年成立金融科技督導小組,該局回應記者查詢時表示,金融科技相關業務需要整個金融服務業生態系統的調整,涉及政府政策、監管架構以至消費者行為及文化轉變,是相當複雜的工作,並稱會參考各地金融科技發展經驗,在短期內向財政司長提出具體建議。
在國外,美國JOBS法案(創業企業扶助法)放寬初創企業和投資者門檻,初創企業不必在證監會註冊,只需向投資者提供企業信息;此前淨資產超過100萬美元人士才能投資,新規允許普通人每年可將年收入或資產淨值的5%至10%作投資。英國亦將投資者的門檻放寬至普通投資者,規定投資眾籌資金不超過該人士存款股票等總額的10%。內地亦開始於2014年起草《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並向社會徵求意見,其中規定投資者不超過200人,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人民幣或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人民幣。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17/news/ec_eca2.htm
世宙增優惠 迎朗屏8號開售 3房40萬回贈 等同樓價約5%
1 :
GS(14)@2016-03-13 01:39:43【明報專訊】元朗新盤大混戰,繼嘉華(0173)朗屏8號(下稱朗8)周四公布首張價單後,同區新地(0016)映御及峻巒1A期,昨日至下周一合共推60伙應市之際,長實地產(1113)亦不敢怠慢,由去年11月底至今累沽763伙的世宙亦加入戰團。世宙昨加推36伙,下周二(15日)推售,當中包括30伙2房及6伙3房單位,其中3房單位為項目首次推出高達40萬元現金回贈,約相等於樓價5%。
明報記者 張美婷、林可為
世宙自去年11月底至今累沽763伙、套現約44.5億元。長實高級營業經理何家欣表示,世宙昨再加推36伙,並安排下周二推售,當中18伙為向正南兩房戶,涉18.8萬元回贈;3房單位可享35萬元回贈,3房1套、3房1套連儲物房單位則可享40萬元回贈。資料顯示,該盤早前曾為3房提供10.8萬元回贈,反映發展商大幅為3房提供高回贈金額以作促銷。
何家欣續稱,世宙是次兩房入場費最低單位為1座7樓B室(實用429方呎),扣除優惠12%,折實價457.5萬元,實呎10,664元;3房入場費最低單位為1座3樓F室 (實用534方呎),扣除同樣優惠12%,折實價585萬元,實呎10,955元。
朗8首日收逾百票
元朗新盤戰另一主角,嘉華(0173)牽頭、日前已公布首推208伙的朗8,市場消息指昨天首日接獲逾100張入票。此外,昨日有4個新樓盤開展新一輪銷售共涉108伙、估計全日共售約20伙;當中新地(0016)趁朗8開售前,同步推出旗下元朗德業街映御、及錦田北峻巒1A期合共20伙,以搶佔購買力,市場消息指兩盤合共售約5伙。
可留意的是,映御今日和下周一,會再推售共40伙應市,並首度開售實用487方呎兩房戶、折實價502萬元起,稍高於朗8低層實用484方呎兩房戶折實入場費488萬元。
維港‧星岸昨晚沽11伙
至於長實昨晚發售58伙的紅磡維港‧星岸(全部分佈於第5座),估計全晚售約11伙,包括是次入場費最低的2樓實用706方呎C室,定價1526.4萬元(呎價2.16萬元)。
另外信置(0083)昨推售30伙的西貢逸瓏園,最終售出兩伙,實用面積分別699及1171方呎,作價1082萬及1713萬元、實呎1.54萬及1.46萬元。可留意的是,信置同系大埔白石角?茠粥漭X1幢洋房,為第10號屋(實用2815方呎),成交價5555.4萬元,實呎1.97萬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12/news/eb_eba1.htm
炸麥地那等同挑戰伊斯蘭教
1 :
GS(14)@2016-07-06 08:11:21在連串恐襲中,最叫人震驚是昨日沙地阿拉伯的麥地那市的襲擊。死傷人數相比下不算多,但地點卻相當具爭議性──麥地那是伊斯蘭第二大聖城,襲擊麥地那猶如襲擊伊斯蘭本身。伊斯蘭教有三大聖城:麥加、麥地那和耶路撒冷。麥地那是先知穆罕默德死前居住的地方,死後亦葬於先知清真寺;他兩名繼任人都在當地治理哈里發國,死後亦葬於同一清真寺中。以往阿蓋德等伊斯蘭極端組織發動的襲擊,一般都是針對非穆斯林的「異教徒」,即使有穆斯林受襲,目標都是不同派系的伊斯蘭教徒,如此在聖地發動襲擊,根本是史無前例地針對各方的穆斯林、整個伊斯蘭,因為到當地朝聖的穆斯林來自世界各地,無分遜尼派或什葉派。
未有組織承認責任
雖然至今未有組織就今次襲擊承認責任,但普遍認為是IS所為。IS雖然出名殘暴冷血、為達政治目的無所不用其極、務求「鏟除灰色地帶」,強迫所有人歸邊,跟多元主義、包容和民主作戰,但在麥地那發動自殺式炸彈襲擊,相信很多穆斯林之前難以想像。現在這樣一炸,彷彿都將大家炸醒了一樣,令穆斯林既憤怒又不明所以。美國有線新聞網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06/19683075
「冷淡對待令」等同證券封殺令
1 :
GS(14)@2016-10-20 08:01:27【本報訊】Citron創辦人Andrew Left雖然並非在港經營業務,亦非證監會持牌人,不受其監管,卻被罰禁止參與香港市場,即被施加「冷淡對待令」,本港持牌中介不可替被禁人士買賣,被形容為「證券江湖封殺令」,被封殺者亦不乏名人。如其士(025)主席周亦卿,因為代華懋前主席龔如心持股而沒申報,被罰「冷淡對待令」10年。買賣中行(3988)及建行(939)涉內幕交易的老虎基金亦被罰禁參與港市場4年。
所謂冷淡對待令,等於向市場下達命令不准接該人士的生意,該人士固然不得在香港以任何方式處理股票、期貨、槓桿式外滙交易合約,銀行、經紀亦不可代其買賣,即使交易指令並非在香港發出,亦在禁令之內。業界認為冷淡對待令效力相當強,但立法會議員(金融服務界)張華峰坦言,券商難以逐宗交易指示查核最終受益人是否已被禁足市場。違反禁令的首要責任,仍由被禁者負擔。
Left被禁足市場5年,是市場失當行為審裁處和法庭發出的禁令的最高期限。由證監會收購及合併委員會發出的禁令,則無上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0/19806479
港元拆息急升 H按等同加息1次
1 :
GS(14)@2016-12-01 07:49:07【明報專訊】港元隔夜拆息昨日離奇大升至0.33厘,創2012年以來新高;1個月拆息扯高至0.44厘,比5月低位0.2厘大幅增加,接近加息0.25厘一次。與此同時,銀行體系結餘2600億元,港匯仍保持7.756的強方水平,隔夜息暴升令銀行界嘖嘖稱奇,惟昨日收市隔夜拆息已回落至0.15厘,銀行界相信,1個月拆息今日將回落。
港元隔夜拆息連升6日,昨日大升約0.2厘,至0.339厘;1個月拆息逾6年來首度突破0.4厘,6個月拆息約1.01厘,是逾7年以來最高水平。
隔夜拆息抽升至0.33厘 恒生:莫名其妙
星展銀行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表示,年底銀行要做測試,需要多一些流動性,拆息上升本屬正常,但隔夜拆息暴升頗為奇怪。一般只有在資金大舉流走,或銀行間結餘大幅減少的情况下才會出現,不過目前兩種條件都不成立。他相信可能是市場資金出現期限錯配,在銀行年尾流動性比例要求下需要出去拿錢,扯高了拆息。以往隔夜拆息幾近零息,大銀行可以選擇不拆借,就拉高了隔夜拆息。
恒生銀行執行董事馮孝忠認為是月底效應,但仍然感到「莫名其妙」。他表示,1個月拆息扯高,主要是隔夜拆息曾經高至0.5厘,但收市已經回到0.15厘,他相信今日隔夜拆息將回落。而1個月拆息不會升太多。
瑞銀:流動資金續緊張 港需跟美加息
瑞銀資產管理亞太區固定收益主管貝斯高(Hayden Briscoe)稱,拆息扯高是年末效應,這不僅僅是香港的情况,放眼美國,歐洲都出現了流動性收緊的情形。今年農曆新年提前也加劇了資金的緊張。他相信,如果香港的流動資金持續緊張,香港將需要跟隨美國加息。
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表示,1個月拆息升至0.44厘,部分未進行轉按的H按息率已達2.14厘(H+1.7厘計),貼近P按封頂息率水平(2.15厘),這情况進一步推動了部分業主提出轉按申請,希望更優惠的新做按息抵消拆息升幅,料轉按數字將繼續上升。她又稱,10月份新批轉按貸款續增5%至78.87億元,創67個月新高;宗數按月亦增5%至2745宗,創66個月新高。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898&issue=20161201
交流協會等同使館
1 :
GS(14)@2016-12-30 02:57:16【話你知】日本在1972年9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正常化,並與中華民國斷交,同年12月1日,日本就以民間的財團法人名義,在台設立交流協會,以維持台日雙方的交流關係。日本當時希望名稱是日台交流協會,但當時國民黨政府則希望叫做日華交流協會,雙方未達共識,之後只能稱作交流協會。交流協會的出現是為了取代斷交前的日本大使館,機構代表是大使級的外交官,工作性質與大使館相似,工作人員都是出身自外務省等部門的有關官員,他們以停職的方式調派駐台,所以交流協會屬於日駐台的準官方外交代表機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29/19879995
炒散App搵工 收入隨時等同全職
1 :
GS(14)@2017-01-25 07:35:49【科技透視】又到年尾,不少打工仔出完「雙糧」都計劃辭職去旅行,出發前後透過不同「搵工App」做「炒散」,至少不用做「廢青」。以往找散工,很多時都要「蛇頭」(炒散中介人)介紹,今時今日只要一App在手,就可以配對合適散工,炒散收入隨時等同全職打工。所謂「炒散」源自酒樓用語,由於餐飲業全職工時太長,入行的人買少見少,因此業界一般會聘請俗稱「炒散」的臨時散工,以應付人手不足問題。智能手機發展成熟,配對合適散工的App越來越多,目前iOS及Andriod已有不少「炒散App」,例如提供展覽推廣等兼職及臨時工的「職到」、大型活動兼職「職神」等。
善用年輕一代勞動力
「炒散王」創辦人鄭正宇(Chris)表示,至今已協助3.4萬人配對心儀工作,認為「炒散」工作模式十分適合年輕人,亦能幫助餐飲業解決人手問題。 Chris表示,香港人學歷普遍越來越高,因此飲食、保安等工時長、晉升空間細的工種無人願意做,「炒散王」3.4萬個會員中,18歲至30歲界別群組最為活躍,可見「炒散」可善用年輕一代勞動力。如果於嫌上述的工種過於單一,可考慮於HelloToby的平台利用一已之長,登記成專家,等客人「搵上門」。HelloToby首席執行官譚君傑稱,全職自由工作者越來越多,例如有一位結他導師,每月靠教結他及出席活動,收入已等同過去全職打工。
■鄭正宇認為「炒散」工作模式十分適合年輕人。 李家皓攝
農曆新年將至,已有不少客戶要找家務助理來大掃除,譚君傑謂家務助理近期供應較緊張,而每小時收費為90元至140元。為了配合節日,今年將會推出相關服務,例如代客到黃大仙廟上頭柱香,又會找知名的網上相學家,在網絡上為客戶看相改運。對於近年加入「炒散」行列的人有上升趨勢,合眾人事顧問公司總經理蘇偉忠指,「做完又可以唞吓去旅行,唔夠錢又可以炒一排」,近年經濟環境不景氣,餐廳聘用「炒散」可減低營運成本。但他提醒,部份「炒散」不會有面試,其服務態度及質素相對參差。他續稱,「炒散」無需透過真人介紹便可即時上班,是加快行業發展,惟App公司或需做到上班前先核證身份及基本資料,方對僱主方有較佳保障。記者:范穎琛 梁偉聰 岑梽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4/19906849
官媒:調升SLF利率不等同加息
1 :
GS(14)@2017-02-06 07:25:17【本報訊】人行上周宣佈調升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市場解讀為收緊市場流動性訊號,甚至稱之為變相加息。不過,官媒《新華社》報道指出,調升的是人行給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時收取的利率,存貸款基準利率並沒有調升,故此不等同加息。人行上周五公佈,自當日起調升SLF利率,隔夜、7天、1個月利率分別為3.1厘、3.35厘和3.7厘,較之前分別調升0.35、0.1和0.1個百分點。《新華社》報道指,人行出手對象,是存在於銀行等金融機構之間的貨幣市場,而不是直接影響公眾和實體企業的存貸款領域。又引述交行(3328)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貨幣市場的利率變化,與存貸款利率不是亦步亦趨的關係,有的會逐漸傳導,有的會由金融機構自行承擔消化,所以這次上調不等於加息。連平又指,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金融機構更依靠存款,中國實體企業更依靠銀行貸款,所以銀行同業市場利率變化,並不一定會完全、迅速傳導到存貸款利率上去。故此,人行對貨幣市場操作利率的調整,影響大大低於調整存貸款基準利率。報道又指,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貨幣市場利率逐漸上升,國際市場利率整體也在上升,如果人行保持貨幣市場操作利率不變,就容易出現金融機構從人行借錢套利的情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6/19919183
「三星共和國」收入等同韓5GDP
1 :
GS(14)@2017-03-03 00:54:28三星集團以電子產品廣為人知,惟其業務遠遠不限於此,旗下有多達85間子公司,業務遍及保險、地產、金融和傳媒等各行各業,收入等同南韓國內生產總值(GDP)約五分之一,規模架構之大經常被喻為「三星共和國」。三星由李秉喆於1938年創辦,起初主要從事漁農產品進出口,到50年代初韓戰爆發和戰事結束後,成功把握商機發展至紡織、製藥等行業,業務得以蒸蒸日上,開始收購保險、地產和百貨公司擴展業務,並創辦三星電子、《中央日報》、醫院和重工業公司等。三星迄今已是全國最大財閥,旗下子公司包括三星電子、三星生命、三星物產、三星電機和三星網絡等,往往能自組供應鏈。坊間有說法指南韓人可能從三星醫院出生、從三星殯儀館入棺,一生中會住三星興建的大廈、讀三星的學校,買三星保險、到三星遊樂場玩。
規模堪比國家
外界經常指三星規模尤勝政府,甚至堪比國家,掌舵人權力比總統還要大,因此有「三星共和國」之稱。市場分析擔心一旦李在鎔被定罪甚至入獄,勢將拖累三星形象、長遠投資和日常業務,影響國家出口形勢,繼而進一步重創國家低迷經濟。集團業務龐大,向來以未來策略辦公室制訂發展方針和作重要決議,但昨日集團宣佈解散該辦公室,將決策權力下放予各子公司。市場研究專家鄭淳燮認為此舉是掩眼法,可能是想化解公眾對財閥的不滿,但推斷李氏轉眼就會另闢新徑再牢牢掌控集團。韓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01/1994340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