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paceX曾5次發射失敗 馬斯克積累的財富也曾所剩無幾

9月1日晚,美國佛羅里達肯尼迪發射中心發射臺在進行火箭靜態點火測試時發生爆炸,美國航空公司SpaceX此前回收的獵鷹9號火箭被炸毀。然後這已經不是獵鷹9號火箭第一次出現事故了,去年就曾爆炸。

獵鷹9號(Falcon 9)火箭是SpaceX公司研制的可回收式中型運載火箭,於2010年6月4日完成首次發射,於2015年12月21日完成首次回收。2012年5月22日,“龍”飛船搭載該型火箭發射升空,作為第一架飛往國際空間站的商業運輸飛船。此後,“獵鷹9號”將作為美國航空航天局商業軌道運輸服務平臺正式開始其太空之旅,取代航天飛機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和人員。

按照SpaceX公司的構想,獵鷹9號可回收火箭若能成功試射並回收,對太空探索領域將有著重要的探索意義。該火箭的自主返回技術將大幅縮減太空旅行的花銷。若能實現火箭的全面回收,預期發射成本將大大降低。

可惜的是,過去兩年,SpaceX發射火箭以來總共試圖11次回收火箭,獵鷹9號有5次回收都未能成功。在2015年6月,獵鷹9號火箭升空之後爆炸,原因可能是由一個氧氣罐中的支桿故障導致。

獵鷹9號火箭的失敗背後也是SpaceX公司的屢次挫折和屢次雄起。

SpaceX由PayPal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創建於2002年,也是全球第一個能夠發射回收宇宙飛船的私人公司。早期SpaceX研發的商業太空火箭是獵鷹1號,該火箭也是全球首個私人建造的太空商用火箭,每次發射僅需670萬美元。於2006年3月25日在馬紹爾群島誇賈林環礁進行首飛,火箭在升空25秒後失控旋轉,墜入海中,首次發射失敗。

在停頓了一年後,SpaceX於2007年3月21日在誇賈林環礁進行了第二次獵鷹1號火箭的發射,這次發射依舊沒有成功。2008年8月3日,SpaceX進行了獵鷹1號火箭的第三次發射,發射再次失敗。在連續三次失敗後,馬斯克通過互聯網積累的財富所剩無幾。

後來SpaceX公司發展運營漸入佳境,但是2015年6月28日,SpaceX遭遇到獵鷹1號三連敗之後的又一次重大事故。SpaceX在執行貨運龍飛船發射任務時,在發射139秒後淩空爆炸解體,這次事故導致SpaceX在後續半年停止了所有發射任務,大批訂單被推遲發射。

之後SpaceX完成了6次火箭回收,成為全球首家擁有該項技術的公司,這也是包括NASA在內其他國家航天機構都沒有實現過的。然而就在昨日,正準備點火測試的獵鷹9號火箭突然爆炸,SpaceX又一次遭受公司慘痛的失敗。

雖歷經多次失敗,SpaceX卻為越來越多人所關註。據悉SpaceX也是全球首家進行火星任務的私人公司,它將在2018年發射龍飛船登陸火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058

新華社三評當前經濟形勢:由降轉穩的條件正逐步積累

在經濟的周期循環中,一些經濟變量先於經濟景氣變化,並預示著宏觀經濟的走勢和前景。進入三季度,一些經濟先行指標釋放出積極信號,顯示中國經濟由降轉穩的條件正逐步積累。

“十三五”開局之年的中國經濟已進入“收官季”。鞏固當前出現的良好勢頭,築牢經濟由降轉穩的基礎,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確立良好起點,開拓廣闊空間。

先行景氣指標回暖 工業現築底跡象

8月,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同比增長1%,自2013年9月以來首現正增長。進入9月,國家鐵路貨運發送量日均完成758萬噸,同比增長4.9%。其中,9月23日至25日,全路連續3天單日裝車達13萬車以上,自2014年12月以來首次回到13萬車水平。

作為經濟“先行官”和“風向標”,鐵路貨運量直接反映全社會物資流動程度,對於觀察國民經濟走勢具有重要參考作用。

單一領域的變化尚不足以作出趨勢性判斷。進入三季度,工業領域一系列指標的轉變,為中國經濟釋放出暖意:

9月底,國網蘭溪市供電公司在蘭溪高速服務區建成兩座電動汽車充電站。為配合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普及,今年該公司加快了充電站的投資建設。

數據顯示,9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9%,增速同比回升7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2%,增速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別加快1.8和1.5個百分點。

9月份經營性貸款由上月的下降417億元轉為增加2063億元,固定資產貸款由上月的下降1001億元轉為增加2263億元,說明企業融資需求出現回升。

與此同時,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打破連續54個月下降走勢,同比上漲0.1%;在工業品價格提升和政府大力降成本作用下,工業企業效益逐步好轉;3月份以來,各月工業增加值增速均在6%以上小幅波動。

與之相印證,9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4%,同上月持平,表明生產活動加快,需求保持增長,顯現出階段性趨穩跡象。

“今年以來,特別是進入三季度,工業經濟階段性築底跡象明顯,生產運行總體平穩,工業經濟活力漸增,企業預期有所好轉。”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司長趙雲城說。

工業景氣的好轉增強了企業發展的信心。今年年中,河鋼集團收購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完成交割,邁出布局歐洲市場的重要一步。與此同時,河鋼唐鋼公司的汽車板生產線項目投產。

“只是短時間的冬暖,寒冬還沒有過去。”河鋼唐鋼公司副總經理張洪波說,“但為企業轉型升級和提升競爭力贏得了空間。”

在需求側,一些期待已久的變化正在發生。今年以來持續下滑的投資增速在三季度出現企穩跡象。其中,前三季度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3.1%,增速今年以來首次回升。9月份民間投資增長4.5%,在8月由負轉正的基礎上增幅進一步擴大。

“投資增速降幅趨緩是經濟止跌回穩的重要條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許召元說,其中制造業投資是民間投資的主要方向,市場化程度高。這部分投資企穩,特別是消費類和高端制造業投資增速回升明顯,顯示經過幾年的優勝劣汰,制造業已調整到一個更可持續的水平。

結構性指標持續優化 “雙中高”特征更加明顯

作為一國經濟的基礎,工業特別是制造業出現企穩跡象為中國經濟前景帶來樂觀信號,但尚不足以反映宏觀經濟深刻變化的全局。今年以來,一些結構性指標持續向好,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結構不斷優化的特征更加明顯。

安徽朗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機器人、無人機等高科技產品的創業型公司。“進入三季度,公司銷售額和訂單量都出現高增長。銷售額穩定在300多萬元,還簽訂了一個400多萬元的訂單,是公司成立以來最大的單子。”董事長張朋說。

一些企業艱難維持,一些企業生機勃勃;一些行業面臨困境,一些行業前景向好——經濟領域分化趨勢不斷增強的同時,代表結構優化和經濟活力的指標保持強勁。

前三季度,服務業同比增長7.6%,占GDP比重52.8%,繼續“領跑”經濟增長;全國新登記企業同比增長27%,其中第三產業新登記企業占比達81.1%;制造業內部,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6和3.1個百分點,占工業增加值比重繼續提高;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1%,同比提高13.3個百分點;區域經濟版圖中,部分轉型較早的省份經濟活力明顯增強……

在經濟從高速向中高速換擋的階段,市場作用下的分化走勢,恰恰是新舊動能交替、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的外在表現。

民生指標是衡量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性指標,更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

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人,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全年預期目標,9月31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低於5%,自2013年6月以來首次低於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9%,全年預計保持平穩;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相對於工業景氣指標的回暖,結構和民生等指標的積極變化對於中國經濟意義更為深遠。

“當前經濟運行的新常態特征更為明顯。經濟增速放緩下,結構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民生指標持續穩定向好,既是經濟發展的規律性體現,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適度擴大總需求政策共同作用、各領域改革深入推進的結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

以更深更廣的改革創造新供給、釋放新需求

轉型期的中國經濟,正攀行在登頂前那段最險峻的上坡路。

雖然積極因素在積累,但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仍面臨諸多風險隱患:出口不確定性仍然較強;房地產兩極分化嚴重,金融風險在局部積聚;居民消費預期有所減弱,穩就業壓力巨大;民間投資依然乏力。

“中國經濟轉型是個長時段進程。當前一些指標表現雖好於預期,但仍具有階段性特征。一方面要鞏固經濟企穩基礎,一方面要繼續完善有利於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經濟由降轉穩確立中高速增長平臺奠定堅實基礎。”張立群說。

——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截至9月底,鋼鐵和煤炭去產能均已完成全年任務的80%以上,商品房待售面積連續7個月減少,產能和庫存下降引導市場預期改善,降成本增強了企業信心,補短板拉動有效投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正初步顯現。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果是實實在在的,而且超出預期。”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說,一些落後產能退出後,供給領域供求關系發生積極變化,再加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鋼鐵煤炭價格回升,工業企業利潤明顯好轉。

當前經濟運行中總需求低迷和產能過剩並存的格局並未改變,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仍然突出。尤須堅定信心,有力有度有效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上邁出實質性步伐。

——穩定宏觀經濟預期。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企業經營困難普遍加劇。保持宏觀政策穩定性,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同時避免“大水漫灌”,精準發力、定向調控,為推動經濟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良好的宏觀環境。

與此同時,要註意防範和化解經濟中潛藏的矛盾和風險,築牢社會安全網,確保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有序,群眾利益得到基本保障。

——以制度性變革創造新供給、釋放新需求。結構性改革的推進,歸根結底要落在“改革”二字。簡政放權、國企改革、財稅改革、金融改革、產權制度改革……抓住先行指標向好的空間,將一系列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推向深入,進一步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為微觀經濟主體釋放更多活力。

當前,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一系列先行指標的積極變化,恰恰說明中國經濟具有的巨大潛力、空間和回旋余地。只要堅定信心、腳踏實地、攻堅克難,以改革實幹把握引領新常態,中國經濟一定能夠行穩致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403

獵豹傅盛:你積累的思維習慣,可能會瞬間變成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24/163274.shtml

獵豹傅盛:你積累的思維習慣,可能會瞬間變成零
經緯創投 經緯創投

獵豹傅盛:你積累的思維習慣,可能會瞬間變成零

科技最厲害的地方是它承認自己不知道。

來源 | 經緯創投(ID:matrixpartnerschina)

文 |  傅盛

互聯網,是全人類的頭腦風暴,但它也塑造了一個信息過剩的時代。我們單一地輸入碎片化的信息,卻沒有真正去消化。想要加速感知世界的變化,預見未來的趨勢就要明白認知的本質是要深化,看到它最核心的東西。這是今天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最大的命題,也是驅動科技發展,積蓄勢能的起點。

獵豹移動 CEO 傅盛表示,獵豹的成長就來自於微小的認知——深化全球化這個點。

獵豹 5 月 22 日公布了 2017 Q1 財報,移動端月度活躍用戶超 6 億,Q1 總收入 11.9 億元,近 80% 來自歐美為主的海外市場。獵豹表示將不遺余力打造人工智能技術平臺,持續引領中國公司文化內容出海潮。

今天的文章來自於——5 月 20 日,傅盛在由經緯中國和 36 氪聯合主辦的 MTA 天漠音樂節科技論壇上,進行了以《從互聯網+到AI+》為主題的演講。

他將為我們講述以下要點:

互聯網是上一個認知紅利,下一個就是 AI;

未來所有的公司都是科技公司,科技是基礎點,但也要和應用結合;

深度學習是算法革命,本質上降低了技術壁壘;

數據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大規模標註數據成為核心競爭力;

未來,人類如果想生活得更好,一定是與在 AI 基礎上用機器自動化的,能夠和你發生交流,幫你完成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機器人共存的。

同時他也提出獵豹的新使命是 Make the World Smarter,成為一家有偉大技術理想的人工智能公司。今天要做的認知升級是要把所有這些用戶和 App 變成整個人工智能數據的集合,對 AI 整個體系的完善。正好昨天,AlphaGo 首戰戰勝圍棋等級分排名世界第一的柯潔,結合這個背景來看傅盛的演講也許會更有趣味。以下,Enjoy:

微信圖片_20170524161254

演講實錄

微信圖片_20170524161300

大家好!非常高興今天在這麽一個重金屬的環境下,和大家一起交流。剛才《灰犀牛》作者 Michele Wucker 女士講到了未來創新的不確定性,我覺得現在全世界的人們都在考慮不確定性。

我昨天剛剛從美國回來,這次我去美國有兩個非常強烈的感受:

一方面,其實中國對於美國來說,可能就是一只灰犀牛。中國巨大、快速的發展,讓美國很好奇;同時,也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這次去發現美國現在的移動 App 基本上都是在抄襲中國。我去了好多個創業公司,發現他們做的是公眾號,還有類似於微信的小程序。

一方面,也有很多人對變化視而不見。對一個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我們不僅存在著各種難度,即便是對於今天最發達的美國,我認為他們對中國的了解程度,遠遠不如中國對他們的了解程度。

我還看了一些關於深度學習方面的創業團隊,我們自己也做了關於深度學習、機器人方面的很多探索。講具體事情之前,我特別想回到一個理念上:到底怎麽驅動自己和別人變得不一樣?

剛剛張穎上來講的時候我在想,第一次見到張穎的時候,我記得特別清楚是 2008 年 8 月 16 號,當時他還在盈科中心,經緯中國剛剛成立。張穎見到我就說:“你心情不好,介紹你去麗江玩吧。”他說你可不可以過來做投資,我說連股票都不懂,怎麽做投資?他當時講了一個理念,他想找一些在互聯網里做產品的人,來跨界做投資。

今天看起來我覺得經緯的成功有很多點,但是有一點,張穎總覺得他自己不懂,這可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點。我每次跟張穎聊天不會超過半小時,他聊天就那麽幾句話,他認為他最懂的是人性、PK。

從這些小的事件上來說,知道自己不知道可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狀態。

我最近寫了篇文章叫《所謂成長就是認知升級》。

微信圖片_20170524161306

我自認為我是一個起點比較低的人,當時大學畢業的時候,學校也非常沒名氣。我能來北京的核心原因是因為我覺得在當面投簡歷的時代我投不出去,我想考一個好一點的研究生給自己鍍一個金,好找工作。我來了北京之後也沒有存款,只有幾百塊錢,所以就找了工作,進入一家互聯網公司,半工作半讀書。

當時是周鴻祎面試的我,讓我來做產品經理,我就在想什麽是產品經理?過了三個月以後,在原來的公司待不下去了,我就在想要不然試一把。進了互聯網這個行業才發現,一個那麽小的按紐,如果有幾千萬人關註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人和人之間溝通最重要的本質是去了解對方想要做什麽,而不是組織流程。原來靠一個作坊式的工作也可以非常高效,而不是我們那時候學的各種標準化流程。我就發現這個行業有著巨大的新穎,讓我自己可以學到的東西。

當年,我雖然沒有什麽雄心壯誌,但是我保持了一顆非常謙卑的心。我第一次進互聯網公司的時候我會覺得,它和我以前接觸的所有理念都不一樣,比如說管理理念、對用戶的理念。

當時我想的是打好工,買個車、買個房,這就是人生巔峰了,但是沒想到我還創立了自己的公司,最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我把獵豹做成了一個國際化的公司,80% 的用戶來自海外。

我有一次聽《得到》講人的認知的四種狀態,絕大數人在第一種狀態,叫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為自己知道。當灰犀牛出現的時候,應該說絕大部分人是不相信的,或者是把頭埋在沙子里,看到了也是視而不見。只有少人會認為說真的有這個,然後去潛心學習、研究。

微信圖片_20170524161311

在過去幾千年里人們不需要講認知這件事嗎?可能是因為沒有什麽知識在快速更新,如果你是一個文人,你讀的詩越多,你就越厲害,這一點從無疑問;如果你是一個老中醫,你把的脈越多,你就越牛。但今天不是了,今天很多時候,你積累的一些思維習慣,可能到下一個時代就會瞬間變成零。

我特別喜歡《人類簡史》這本書,這里面最打動我的一句話叫“科技最厲害的地方是它承認自己不知道。”在科技出現之前,我們認為所有的東西都被孔子、釋迦摩尼搞定了,其實這件事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互聯網為什麽這麽厲害?我認為互聯網是全人類的頭腦風暴,過去一件事情的傳播,在印刷術出來之前,信息基本上無傳播,或者會中斷;等到印刷術出現之後,我認為可能要100年;互聯網出現之後,是可以用小時來計的。

微信圖片_20170524161315

我覺得今天由於這種認知,由互聯網把它縮短以後,使得今天真的是本質上沒有真正的壁壘,關鍵是看你的心態。

這次我去矽谷,也跟矽谷很多創業公司聊,有人當時講了一個比喻,我覺得這個比喻非常棒。他說今天我們是處在一個信息過剩的時代,以前要獲取信息非常困難,今天打開手機到處都是信息,但是大部分這樣的信息只影響你的皮膚,沒有深入到你的身體里。看上去你看了很多的信息,其實你沒有把這些信息真正消化掉。就像羅振宇說的一樣,我認為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便利是,每天早上起來批奏折,觀天下大事,再去上班,再享受路易十四一樣的四百個廚子,現在還有共享單車,所有人都在為你服務,你已經成為世界中心了。但是這只是它的便利。我認為認知的本質是要深化下去,看到它最核心的東西。我認為這是今天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最大的命題。由於有一部分人已經開始這樣做了之後,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是在加速的。

我第一次見雷軍、馬化騰的時候,我總覺得他們背後都應該有一個光環出來,但是事實是你會發現,他們的認知升級非常快。當年史玉柱在最困難的時候去爬珠峰,負債累累,那個時候他能東山再起的原因是因為他對消費品這個行業的認知是無人能及的。

人和人最大的差別不是所謂的技術。無論是今天互聯網的 APP,包括深度學習,它都是工具本身。

說到工具,冷兵器到熱火器就是工具。當年清政府買了戰艦,但是他的認知沒有改變,所以就不會成功。

我比很多去過美國的人的起點都低很多。我 30 歲之前有一個願望要去美國看一看,結果沒有實現,我是 32 歲去的。我站在斯坦福大學前就在想,人生的前半輩子都廢掉了。他們天天做著最好的創新,我們還在抄襲他們,這是什麽?這是因為你要提升你自己思維的緯度。最近有一個詞叫公開的秘密,找到沒有被人發現的秘密全力以赴。

2013 年我覺得中國移動 App 的開發已經領先全球,並且領先美國了。在一些具體的應用開發技能上我們一點不落後,互聯網導致雙方的代碼都是隨時看的。我們在人力投入上比矽谷公司快很多,做一個 App,矽谷找 5 個人做,我們可以隨時找出 500 人。去矽谷的創業公司,10 到 20 人就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團隊了。

那個時候我覺得,移動互聯網中國在研發能力上已經領先了,在商業模式上也領先了。我去跟大家講免費,美國那邊都聽不太懂。

微信圖片_20170524161319

獵豹如果說有一點成功,那就是認知到了全球化這個點。獵豹的成長就來自於微小的認知。

首先,獵豹從一把小刷子開始了自己的全球化之路,我們要從最擅長的工具領域刷遍全球。隨後,我們投資了一家小的創業公司 musical.ly,當時是傅盛戰隊的項目,沒有一個 VC 願意投他,這是一個 10 個人的上海團隊,主打美國市場。當時沒有人投,但是沒有想到它今天成為美國 16 歲以下青少年最喜歡的音樂社交軟件。

微信圖片_20170524161324

再後來,我們想既然能做工具,其實也能做內容、直播。我們在去年 5 月份發布了一個直播軟件 Live.me,現在 70% 的用戶來自美國,這一年的收入也漲了很多倍。在兩周前,Live.me 由經緯中國領投,為這家公司投了 6000 萬美金,合力打造成一個全球化的社交直播平臺。

我認為互聯網是上一個認知紅利,下一個就是 AI。

我認為 AI 本質上,雖然是一個技術和工具,但是今天由於整個的加速發展,一個獨立的技術本身很難成為一個完全的行業。互聯網 10 年獨立發展和別的行業都沒有什麽關系的時代肯定不會重現。大家今天都在講技術,未來所有的公司都是科技公司。科技是你的基礎點,但是也要和應用結合。

很多人在問,獵豹一個做工具 App 的,為什麽要人工智能?今天的核心不是我是否具備這個技能,而是我是否理解它,具不具備這個認知。

我認為,深度學習是算法革命,本質上降低了技術壁壘。我剛才在下面也討論了一下,未來會往哪些方面發展?以前做視覺的,做語音,做自動駕駛的,做各種應用的,做 DNA 的,每個行業的專家是完全不同的。今天深度學習出現以後,發現他們的底層都是深度學習,無非是學習 DNA 的數據、學習人臉的數據、學習駕駛的數據,還是學習語音的數據。之前大部分的積累都叫做辛辛苦苦 30 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數據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大規模標註數據成為核心競爭力。今天的互聯網公司,或者是在座的諸位,可能都會有一些不同的數據,怎麽把它用好,這反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

這次去矽谷我看到美國很多團隊都在仔細想如何把數據形成一個大的集合,甚至自己可以產生數據,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中國有一些優勢,就是可以調集大規模的人力,有大規模的人口、大規模的用戶,所以很有可能會產生比現在美國公司更大的數據規模。

獵豹去年收購了一家法國公司 News Republic,我們全面改造了它的新聞推薦系統,用戶數有了很大提升。我們的直播中也有上百萬張比較標準的人臉數據。我們是一個幾人的小組,提交了 LFW 的人臉測試,取得了國際上公認的還不錯的成績,排到了全球前三名。

獵豹目前在全球有 6 億的月度活躍用戶,產生了大量的數據,但是如何標註它們才是核心競爭力。我舉個例子,獵豹有一款免費電話軟件 WhatsCall。以前是要收費的,後來我們同樣免費了,要麽你看廣告,要麽幫我們去評審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內容 5 個人中有 4 個人是一致的,就說明你評審的比較好,然後就可以兌換積分打電話。這其實就是標註數據的過程,我們發現這比雇傭人力去做文章標註要便宜 80% 到 90%。

獵豹也提出了自己新的願景:Make the World Smarter,這是能夠把我們這麽多產品串起來的核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聰明一些。我們以前最擅長的是做 App,今天我們要做的認知升級是要把所有這些用戶和 App 變成我們整個人工智能數據的集合,對 AI 整個體系的完善。

當然,不止如此。我覺得如果從更大的維度來看,移動互聯網只解決了我們在信息傳遞上一部分的工作。未來 10 到 20 年一定是人機互動的時代。如果在移動互聯網再選一個領域,我認為是機器人——這個產業是一個特別激動人心的產業。未來一定是重複性的勞動會不斷替代,最早替代的是高密集度、高重複性的,未來一定會替換掉低密度、低重複性的工作。

技術展現的曙光來自於 AI。在這之前,我認為所謂的“機器人”本質是一個自動化的機械,根本不能稱之為機器人。我們看著它的手弄來弄去,實際上都是在一個固定程序完成的工業自動化。但是今天的機器已經像人一樣可以感知外部環境了,AI 是可以讓攝像頭識別人臉,讓汽車自動駕駛的,和你發生自然交互,幫你完成一些勞動。

微信圖片_20170524161355

未來,人類如果想生活的更好,一定是與在 AI 基礎上用機器自動化的,能夠和你發生交流,幫你完成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機器人共存的,這才是我們未來的樣子。

謝謝大家!

傅盛 獵豹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3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