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等企業做硬體、二等做平台、一等做生態圈」 手機外行人 把聯想踢出局啟示

2016-07-18  TCW

阿里巴巴搞作業系統、防毒軟體商推自家智慧機,這群非硬體製造起家的新勢力,靠虛實整合「生態圈」成功跨界。

當全球智慧型手機產業成長趨緩,預估今年出貨量僅成長五.七%,全球最大的中國手機市場,在經歷一番殘酷洗牌後,「外行人」竟成最受注目的後起之秀。

全盛時期,深圳曾有超過六千家山寨機廠商,靠著抄襲蘋果、三星,以及高性價比的硬體規格崛起,產值一度逾人民幣千億元,但在獲利持續殺低之下,近年經過一波大規模倒閉潮,如今卻剩不到兩百家存活。

內容,才是埋單要素樂視手機,銷量飆千萬支然而,在本屆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簡稱MWC),我們看到一股新興勢力。有意思的是,他們原本的業務都跟手機無關。

如,中國四大視頻網站之一的樂視控股集團(簡稱樂視)在展區中主打:消費者只要成為會員,就能取得免費手機,收看樂視專屬的影音內容。

樂視去年四月推三款手機,截至今年五月累計銷量已破一千萬支,創下中國新進手機品牌銷量破千萬支最快紀錄。加上去年入股酷派,日前更增資成為其最大股東,預估今年樂視加酷派手機銷量將達五千萬支,登上中國第四大智慧型手機品牌。

「讓我們共享生態世界!」這是樂視主打概念,也是現在中國手機產業最紅的商業模式。

「硬體已由核心價值衰減為非核心價值內容和高品質服務才是決定用戶是否埋單的核心要素!」樂視創辦人賈躍亭直指,要消費者花錢埋單硬體的思維已經落伍。

其他如中國第一大網路安全服務公司奇虎360今年三月發布自有手機品牌,喊出三年上市目標;另外,還有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玩家:阿里巴巴。

中國最大的電商阿里巴巴先前斥資五億九千萬美元入股手機品牌魅族,並扶持其他小型手機廠。今年,使用其作業系統YunOS的手機將達一億支, YunOS成為全球僅次於蘋果iOS、Google安卓的第三大作業系統,形同中國手機產業背後的新霸主。

這些新進者採用的都是同一戰略:打造生態圈(Ecosystem)。

過去,手機廠追求的是技術提升,但現在新玩家認為,想要吸引消費者注意,拚的不是規格和價格,而是串聯製造、服務、內容和通路業者,打造虛實整合的服務。

最好的例子正是蘋果(Apple)。蘋果的Apple Store至今已有超過兩百萬款應用軟體,當消費者因購買iPhone,而離不開裡頭的服務時,付費意願自然上升。根據蘋果今年第二季財報顯示,其應用商店、iTunes等服務收入逆勢成長兩成,達六十億美元,正式成為僅次於iPhone的第二大收入來源,可見生態圈的威力。

未來,這套模式不只適用於手機,還能複製到VR(虛擬實境)、汽車、家電,顛覆以往單純靠硬體賺錢模式。

「現在,三等企業做硬體,二等做平台,一等做生態圈。」一位曾任兩岸知名科技公司財務長的人士說。

此變化已隨處可見。中國知名家具網站美樂樂家具成立時,原本只是把家具放在網路上賣,但後來面對淘寶、京東大型電商競爭,才轉向經營生態圈,聯合產業鏈上下游業者,如設計師、建材商、裝潢公司等,開放部分業務讓廠商參與決策、經營,擴大在家具產業影響力,成為中國第一大家具電商平台。

台灣最大串流音樂網站KKBOX也和網路叫車服務商優步(Uber)、上百家咖啡店合作,提供免費串流音樂,後者播放音樂時不再有盜版疑慮,自己獲得更多潛在用戶和知名度,創造三贏。

想勝出,必須無可取代建生態圈,自己要有強項不過中國在這場新遊戲的競爭中,還看到一個重點:要成為贏家,雖要學會與他人合作,但更須有無可取代的特點,才有辦法留住夥伴。

樂視在這場手機戰爭中主打的就是內容。其光去年就投入近人民幣二十四億元購買、製作版權,比前年成長逾六成,跟多達三十家電視、電影公司合作。

這些都是對手難以一夕超越的門檻,因此樂視可以高舉硬體免費大旗,改靠軟體賺錢。

消費者最低只要花人民幣一千零九十九元購買六十七個月的會員資格,除了可以盡情看電視、電影、體育節目等,還能獲得一支等值手機。賣手機對樂視來說,只是吸引會員掏錢的手段。

但這樣做的代價並不小,據中國《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大量補貼下,樂視去年其硬體終端業務仍虧損超過人民幣二十億元。

雖然,中長期而言,生態圈能否成為中國,甚至是全球手機業新解方,仍難以定論。但手機大廠聯想的衰退,確實已經提醒了大家,越晚拋棄硬體思維,只會讓自己提早死亡。

三年前,聯想還是中國前三大智慧型手機品牌,做為PC時代霸主,聯想擅長硬體製造,而非軟體服務,其去年已跌出中國前五大智慧型手機品牌,虧損逾一億二千萬美元。

「這對以硬體製造為主的台灣造成很大、很大的警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戰略學副教授陳威如評論。

撰文者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62

「三等企業做硬體、二等做平台、一等做生態圈」 手機外行人 把聯想踢出局啟示

2016-07-18  TWM

阿里巴巴搞作業系統、防毒軟體商推自家智慧機,這群非硬體製造起家的新勢力,靠虛實整合「生態圈」成功跨界。

當全球智慧型手機產業成長趨緩,預估今年出貨量僅成長五.七%,全球最大的中國手機市場,在經歷一番殘酷洗牌後,「外行人」竟成最受注目的後起之秀。

全盛時期,深圳曾有超過六千家山寨機廠商,靠著抄襲蘋果、三星,以及高性價比的硬體規格崛起,產值一度逾人民幣千億元,但在獲利持續殺低之下,近年經過一波大規模倒閉潮,如今卻剩不到兩百家存活。

內容,才是埋單要素樂視手機,銷量飆千萬支然而,在本屆上海世界移動通信大會(簡稱MWC),我們看到一股新興勢力。有意思的是,他們原本的業務都跟手機無關。

如,中國四大視頻網站之一的樂視控股集團(簡稱樂視)在展區中主打:消費者只要成為會員,就能取得免費手機,收看樂視專屬的影音內容。

樂視去年四月推三款手機,截至今年五月累計銷量已破一千萬支,創下中國新進手機品牌銷量破千萬支最快紀錄。加上去年入股酷派,日前更增資成為其最大股東,預估今年樂視加酷派手機銷量將達五千萬支,登上中國第四大智慧型手機品牌。

「讓我們共享生態世界!」這是樂視主打概念,也是現在中國手機產業最紅的商業模式。

「硬體已由核心價值衰減為非核心價值內容和高品質服務才是決定用戶是否埋單的核心要素!」樂視創辦人賈躍亭直指,要消費者花錢埋單硬體的思維已經落伍。

其他如中國第一大網路安全服務公司奇虎360今年三月發布自有手機品牌,喊出三年上市目標;另外,還有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玩家:阿里巴巴。

中國最大的電商阿里巴巴先前斥資五億九千萬美元入股手機品牌魅族,並扶持其他小型手機廠。今年,使用其作業系統YunOS的手機將達一億支, YunOS成為全球僅次於蘋果iOS、Google安卓的第三大作業系統,形同中國手機產業背後的新霸主。

這些新進者採用的都是同一戰略:打造生態圈(Ecosystem)。

過去,手機廠追求的是技術提升,但現在新玩家認為,想要吸引消費者注意,拚的不是規格和價格,而是串聯製造、服務、內容和通路業者,打造虛實整合的服務。

最好的例子正是蘋果(Apple)。蘋果的Apple Store至今已有超過兩百萬款應用軟體,當消費者因購買iPhone,而離不開裡頭的服務時,付費意願自然上升。根據蘋果今年第二季財報顯示,其應用商店、iTunes等服務收入逆勢成長兩成,達六十億美元,正式成為僅次於iPhone的第二大收入來源,可見生態圈的威力。

未來,這套模式不只適用於手機,還能複製到VR(虛擬實境)、汽車、家電,顛覆以往單純靠硬體賺錢模式。

「現在,三等企業做硬體,二等做平台,一等做生態圈。」一位曾任兩岸知名科技公司財務長的人士說。

此變化已隨處可見。中國知名家具網站美樂樂家具成立時,原本只是把家具放在網路上賣,但後來面對淘寶、京東大型電商競爭,才轉向經營生態圈,聯合產業鏈上下游業者,如設計師、建材商、裝潢公司等,開放部分業務讓廠商參與決策、經營,擴大在家具產業影響力,成為中國第一大家具電商平台。

台灣最大串流音樂網站KKBOX也和網路叫車服務商優步(Uber)、上百家咖啡店合作,提供免費串流音樂,後者播放音樂時不再有盜版疑慮,自己獲得更多潛在用戶和知名度,創造三贏。

想勝出,必須無可取代建生態圈,自己要有強項不過中國在這場新遊戲的競爭中,還看到一個重點:要成為贏家,雖要學會與他人合作,但更須有無可取代的特點,才有辦法留住夥伴。

樂視在這場手機戰爭中主打的就是內容。其光去年就投入近人民幣二十四億元購買、製作版權,比前年成長逾六成,跟多達三十家電視、電影公司合作。

這些都是對手難以一夕超越的門檻,因此樂視可以高舉硬體免費大旗,改靠軟體賺錢。

消費者最低只要花人民幣一千零九十九元購買六十七個月的會員資格,除了可以盡情看電視、電影、體育節目等,還能獲得一支等值手機。賣手機對樂視來說,只是吸引會員掏錢的手段。

但這樣做的代價並不小,據中國《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大量補貼下,樂視去年其硬體終端業務仍虧損超過人民幣二十億元。

雖然,中長期而言,生態圈能否成為中國,甚至是全球手機業新解方,仍難以定論。但手機大廠聯想的衰退,確實已經提醒了大家,越晚拋棄硬體思維,只會讓自己提早死亡。

三年前,聯想還是中國前三大智慧型手機品牌,做為PC時代霸主,聯想擅長硬體製造,而非軟體服務,其去年已跌出中國前五大智慧型手機品牌,虧損逾一億二千萬美元。

「這對以硬體製造為主的台灣造成很大、很大的警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戰略學副教授陳威如評論。

撰文者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11

任天堂股價飆漲120%背後 必懂三大科技趨勢 首次只靠內容、不靠硬體 市值超越暴雪、索尼

2016-07-25  TWM

「精靈寶可夢GO」暴紅,為127歲的任天堂,注入新的生命力, 它帶給全世界什麼啟示?對於台灣科技業,機會又在哪裡?

只用九天,任天堂完成了驚人的逆襲。

自七月六日

「精靈寶可夢GO」

(以下稱寶可夢)遊戲首發以來,短短九個交易日,任天堂股價飆漲一二○%,市值翻升至四.五兆日圓,超過「魔獸世界」開發商暴雪以及創造「模擬市民」的藝電,成為全球遊戲界的市值一哥;此外,也超越了曾用PS遊戲機痛宰任天堂的索尼。

一八八九年成立的任天堂已經一二七歲了;但是今天,這家百年企業卻像有了全新的生命力。股價與市值,是這股生命力的展示櫥窗,蘊含其中的,則是顛覆任天堂百年來成功經驗的全新方程式。

這套方程式,尤其值得受困於硬體產品微利化的台灣科技業重視,因為這是任天堂史上第一次,不靠硬體、只用軟體,就讓股價驟然翻身。

任天堂成立之初,只是一家「做紙牌」的公司,進入二十世紀後一度嘗試多角化經營;一九六九年鎖定遊戲產業後,先是靠著內建六款遊戲的Color TV Game 6遊戲機,站穩家用電子遊戲市場,至一九八三年,更靠著在台灣俗稱「紅白機」的「FC遊戲機」,制霸業界。

靠硬體翻身的年代回不去了接下來,無論是Game Boy、超級任天堂、任天堂64,乃至於二○○○年後陸續開發的NDS、Wii等,每每推出新款遊戲機硬體,幾乎都能為公司營運績效與股價注入超強類固醇。直到○八年,這套模式不再靈光。

這一年,蘋果與谷歌分別設立App Store與Google Play平台,迅速推動這個世界進入手機遊戲新時代,對任天堂來說,則宛如天堂與地獄的分水嶺。

公司在二○一一年推出標榜「裸視3D」功能的掌上遊戲機「N3DS」,卻被迫在半年之內大幅降價;當年度,任天堂還出現上市以來首度虧損,加上一二年推出的WiiU同樣慘遭滑鐵盧,硬體失靈已成定局,逆轉勝的解答,在軟體。

內容為王 好IP才是重點以這次讓任天堂創造驚人逆襲的「寶可夢」遊戲來說,專家普遍表示,雖然成功關鍵包括三項,極具親和力的智慧財產(IP)、虛實交錯的擴增實境技術(AR)、以及社群行銷感染力,但最重要的,就是「選對IP」。

「這樣的擴增實境技術並非首例。」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詹文男指出,「很多商場、遊戲或百貨公司都運用了類似技術,但任天堂成功將其發揚光大,這代表無論是擴增實境或虛擬實境(VR),最重要的,其實都是內容。」關於這個論點,拓墣產業研究所穿戴裝置分析師蔡卓卲說得更是直接:「它是用很強的IP,『順便』帶動擴增實境成為焦點,進一步再幫助行動裝置打開擴增實境的大門。」遊戲暴紅的另一啟示,是擴增實境的市場空間,或許會比虛擬實境更加樂觀。至少,開發「寶可夢」遊戲的Niantic創辦人漢克(John Hanke)就是看準這一點,才決定聚焦於擴增實境的遊戲開發。

AR比VR更具想像空間

「你可以從『寶可夢』觀察到這點。」漢克解釋,相較於虛擬實境讓人受困於虛擬世界,擴增實境的「現實連結」特性,顯然具有更寬廣的商業想像空間,因此也能延伸出更多元的現實行為,並且轉換為實際商機。

「擴增實境帶動了軟體業的旋風。」蔡卓卲再次提醒,看待擴增實境所引爆的商機,必須以軟體業為主,至於硬體廠商,恐怕商機有限:「如今一般消費者的行動裝置性能都可以跑(擴增實境),所以,這股風潮不會對硬體廠商帶來特殊商機。」詹文男則認為,若以整體產業鏈觀察,這也是台灣「軟硬整合」的關鍵時刻,「台灣不少新創軟體公司的能力其實不錯,應該更積極地給予資源、交流媒合。」轉換思惟,從內容、軟體領域闖出新的生命力,這,或許才是台灣科技業最該從「寶可夢」身上學到的一堂課。

撰文 / 鍾張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506

堅持只做軟體 讓它通殺所有硬體

1 : GS(14)@2011-01-16 19:24:35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13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610

好不主席:記憶硬體

1 : GS(14)@2012-03-29 00:15:2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1976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4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