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萬物互聯:移動互聯網重兵線下真相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09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5-13 15:08 編輯

萬物互聯:移動互聯網重兵線下真相
作者:王新宇

互聯網大勢,浩浩蕩蕩,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用在當今的互聯網,再恰當不過,互聯網曾經是一個極其線上的產物,從BBS時代,到web2.0,SNS等等,我們更強調的是互聯網的開放、互動無邊界、虛擬社交等屬性,乃至最初最時髦的網站域名都要帶XX在線(online)這個字眼,但由於電商以及產品的升級,我們發現,無論電商也好,還是常規的信息獲取,都不能滿足我們基本的需求,但線下的產品和服務由不能完全滿足日益發展物質和精神需求,於是互聯網出現了細分的垂直領域。

人類科技的發展的確是極速的,從最早的14.4Kbps的調制解調器,到128K的ISDN,到4M的DDN,再到12M的ADSL,以及現在開始普及的100M光纖,中國僅僅花了20年左右的時間,網絡正常帶寬已經提升了7000多倍,不僅如此,20世紀末到21世紀,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把移動電話作為通信的一件工具,演變成互聯網另外一個承載的重要平臺,與PC時代一樣,我們發現硬件的極速發展與軟件的發展對比,已經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倒掛關系。硬件和帶寬作為底層來看,互聯網軟件、產品作為表現層和應用層,發展速度由於開發語言的限制,發展並不快,互聯網平臺表現和應用的信息,已經不能完全我們的日常需求,因為傳統的日常生活方式,已經徹底被改變,這就意味著,原本獨立呈現在線上的信息展示以及遠程交流的界限被徹底打破,所以基於onlinetooffline(O2O)的互聯網時代,開始了。

現象:細分垂直互聯網公司重兵布局線下

最早的互聯網公司,往往都在炫耀自己的流量、在線用戶數、活躍度等等指數,以期贏得投資公司的青睞,獲得融資,盡管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大家更重視商業模式更盈利,但不容否認,這些都是網站的核心基礎,基於線下的維護,往往通過簡單的活動、路演、聚會等方式解決,而網絡用戶則通過UGC的方式,形成與網站的互動,互相生產內容。由於內容的深入,基於不同的行業,也產生了諸如房產、汽車、醫療、餐飲……等行業細分領域的垂直行業,甚至類似餐飲還根據其服務形式的不同,又演變出更加細分的外賣、上門等服務專業平臺,並且隨著移動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形成了各種APP。

但由於手機硬件的局限,目前APPS的日子並不好過,首先是推廣成本極其高昂,單純為了裝機量無所不用其極的刷榜等灰色地帶,或者已經有了一定的用戶量,卻還在為盈利模式發愁。已經完成用戶積累和壁壘構成的公司,與面對重重包圍急需突圍的發展性公司,都需要尋找在當下新的發展方式,所以O2O成為必選之路。

娛樂:2015年初前唱吧已有兩家線下KTV在北京開始營業並且實現盈利,未來目標是15年複制50~70家線下實體店。

房產:愛屋吉屋,這個全新的房產O2O公司發展迅速,重兵北上廣深,員工總數破6000人,平均每個城市1500人地推、經紀人團隊。

醫療:5月7日,在線醫療春雨移動健康宣布,將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杭州5個重點城市開設25家線下診所。無獨有偶,早些時候,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就表示,丁香園將在杭州開設全科診所,成功後便可在全國複制,並放話稱將通過O2O模式直逼線下醫療巨頭體“莆田系”,專註於微整形的速美仁醫也宣布堅定的走線下之路,今年3月份,阿里健康也已向18萬家診所發出邀請,希望打造醫院雲平臺。

餐飲:巨頭的補貼廝殺外賣,類似飯本以“熟人的建議”為推薦的點評類應用因為模式不清,又無法與巨頭廝殺,幹脆做起差異化的個性化線下團購業務,據說每天流水不錯。

類似的案例,近期在跌宕起伏的互聯網市場屢見不鮮,這種現象的背後意味著什麽?

解讀一:先發優勢互聯網與傳統行業之爭

盡管我們都極其認可B2C是電子商務一種極其不錯的模式,但迄今為止,我們依舊沒有看到非常完美的B2C案例,更多的還是平臺級電商,隨著國家提出的“互聯網”行動計劃,傳統行業的互聯網轉型,也必然成為未來幾年類傳統行業公司的重中之重,在這個時候,從事互聯網行業的公司,自然有著無與倫比的對於未來的預判優勢,也就是先發優勢。

互聯網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先發優勢明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提升用戶線上體驗、線上支付、線下享受產品和服務,這是O2O的必經之路,一旦傳統公司殺入這片藍海,以細分領域起家的類似平臺,在競爭或者合作方面,優勢明顯。

解讀二:生死抉擇不線下九死無生

不得不說,當下的互聯網創業項目眾多,曾經有投資人表示,主要有三類:第一種是不靠譜的項目和模式,約占9成,第二種是靠譜項目,但時機節點不合適的,約占剩下一成中的9成,最終剩下的合適項目,可能早已被別人投資,而自己只能剩下一個項目才能適合投資,也就是說,100個項目當中,並不是所有項目都靠譜。

即使及時拿到投資發展的項目,隨著互聯網市場的變化,也隨時面臨著A輪乃至C輪突然死亡歸零的結局,在實際運營項目中,與其看著牛逼的融資數額,不如真的關心下項目的成敗,很顯然,很多項目必然面臨著轉型和運營方式的改變,國內的線下市場巨大,與其與同行在紅海領域搏殺,不如直接殺出線下,博得創業的一線生機。

解讀三:核心是解決行業痛點和提升效率

我們都知道互聯網公司能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但從操盤者和實際角度,O2O最核心的解決要素,就是解決行業的痛點和提升傳統互聯網或者傳統行業的效率問題。

上面提到的愛屋吉屋案例,盡管四個城市重兵布局,表面上如此之重的公司為何依舊迅速擴張,且獲得資本青睞?

實際上從垂直房地產網站運營角度來分析:

1.模式創新,傳統中介經紀人二手房成交比例極低,但通過他們自身模式,可以提高這個成交比例,7天保證成交不是口號。成交效率的提高基於互聯網的技術平臺的數據算法(15分鐘帶看)以及沿地鐵帶看的模式。

2.服務規範化:找房源、確認真假房源、400建庫入庫,經紀人匹配帶看、匹配帶看,回訪、用戶點評,15分鐘系統自動分配,必須響應否則扣績效分,對於傳統互聯網公司或者傳統行業而言,如果沒有線下和線上打通,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3.半價or免費,1%的二手房成交傭金,只向房東收取,對於買房人而言,也是互聯網免費精神的體現,這個收費有利潤,非常合理健康。比原有的類似鏈家2.X%的比例,更加合理,而搜房提出的0.5%幾乎就是在倒貼,除去競爭角度而言,據說搜房準備了眾多現金打價格戰,為了圈地不擇手段。

4.變相凈化行業,中介員工有時候沒有尊嚴,傳統中介經紀人底薪不到3000,在北上廣幾乎不能養家糊口,口碑也極差,相信大家都受到過類似中介電話的騷擾,表面上有著極其高的提成比例,實際上由於公司盤剝和成交效率低下,除了業務精英,普通經紀人的收入很難保證,而他們把這個底薪直接提高到6500,表面上看是高昂的人力成本,但實際上來看,能招聘到更優秀的經紀人,成交效率更高,在北上廣深,逐步的提高經紀人自身的幸福感,促進行業的服務更加規範。

5.保證真實房源,合理的租房以及房源價格、地推的真實房源積累。

所以,這家公司的創業團隊在前一個項目“大黃蜂”被並購後,2014年1月份就立項做房地產、三月份開幹、7月15號APP上線,8月18號網站上線,很快就在發源地上海在租房市場成為壟斷地位,從這個案例上來看,移動互聯網公司布局線下的方式,可以快速的解決所處細分垂直領域的行業的痛點,尤其是一些灰色部分改變為健康的模式。

從他們的模式來看,目前最大的隱憂還是競爭,搜房網經歷資本市場博弈,資金儲備雄厚,推出0.5%傭金賠本賺吆喝明顯來勢洶洶,其他Q房網等平臺與地產公司的合作快速複制,以及鏈家網近期的快速並購,未來二手房市場的競爭加大,這是挑戰,也是一次逐鹿的機會,最終比的還是產品和服務。

解讀四:模式重有助於資本投資

線上估值,一直是傳統互聯網公司的問題,而穩健的資本公司,更加願意領投一些具有實體屬性的項目,比如房地產、醫藥、高新技術制造業等領域,互聯網的O2O,帶給了投資公司更多的想象空間。

與傳統行業的重資產相比,互聯網模式下的O2O模式,比如上面提到的房產O2O案例,看似較多的經紀人數量其實與傳統方式中介來比,已經是大幅度縮減,其實相對原本互聯網提倡的“輕模式”依靠產品主導的方式,在O2O實踐中,適當的人員配備、資產投資應屬合理。由此可見,傳統行業的互聯網包括O2O是未來的趨勢,對於傳統行業而言,利用O2O的方式,在成本投入上,也只會降低,不會提高,對於投資方而言,也是一個利好條件,所以說,這樣的重和輕都是相對的。

解讀五:互聯網金融將會是布局線下的大殺器

O2O除了關註線上與線下的產品體驗,有一點往往被忽略,就是在線支付,按照O2O閉環理論,線上支付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從目前移動互聯的重線下端來看,大量的資金通過在線方式,或者理財產品的方式,形成資金沈澱,而在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中,通過金融流通方式,形成閉環。常見的方式如:A平臺的商家B用戶,有100萬應付賬款,賬期3個月,實際A平臺已經收到貨款,但B商家可以向A平臺申請100萬短期貸款,利息低於民間融資。類似的穩健的資金流動方式,也給O2O通過to這個過程,形成了自己的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可能性,尤其對於類似房產、家裝、汽車等大宗消費來看,用沈澱資金擴大收入的未來空間巨大。

綜上所述,除了順風順水我們對於移動互聯網公司布局線下的前途看好,但也不能掩蓋背後的反思:移動互聯網公司的重兵線下,一方面是由於自身發展的局限,以及市場的需求,更多的是未雨綢繆,布局線下。對於傳統互聯網公司而言,面臨的原有商業模式的提升和改變的挑戰,原有構築的PC端的壁壘很容易被新的移動互聯網公司送外部打破,從O2O運營的角度來看,更加細化、專業、深度,原有的廣度信息很有可能不敵更加實際的垂直服務和產品,也就是不能滿足新的市場需求。

對於新的移動互聯網公司,除了抓住浪潮建立新的壁壘,我們依舊看到,快速的模式變更,給予這些公司在市場的試錯時間極短,對於互聯網公司切入行業而言,缺少對於行業的基本認識,這往往是致命的,與傳統公司相比,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考核機制是互聯網公司的共同弱點,而重兵布局的結果也有可能是真的產業鏈過重而無法完成良好的閉環,最終被淘汰。傳統公司近年來殺入市場的速度也在加快,所以,留給互聯網公司的時間也不多了。(來源:寧哲網絡微信公眾號:netmedi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893

提萬物互聯太早? 車聯網、智能家居領域或先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0834.html

提萬物互聯太早? 車聯網、智能家居領域或先行

一財網 寧佳彥 2015-07-05 10:49:00

互聯網+是大的趨勢。萬物互聯的方向沒有錯,但是有些可以做,有些現在做不了。現在萬物互聯實際上回歸到了具體的領域,比如車聯網和智能家居

“互聯網+”成為熱詞以來,圍繞萬物互聯產生的創新與創業機會被人廣泛提起。但機會已經無處不在了麽?

7月3日,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和財新傳媒共同主辦的第三屆江南論壇上,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標準所副所長何寶宏表示:“互聯網+是大的趨勢。萬物互聯的方向沒有錯,但是有些可以做,有些現在做不了。現在萬物互聯實際上回歸到了具體的領域,比如車聯網和智能家居。”

提到車聯網,離不開國家相應政策的支持。

2015年5月8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加快汽車等行業的智能化改造。隨後在5月22日,工信部進一步發文對其進行詳細解讀,圍繞智能網聯汽車,將在以下幾個重點領域開展工作:一是基於車聯網的車載智能信息服務系統,二是裝備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汽車,三是裝備自動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汽車等。

據分析機構易觀智庫預計,到2015年中國車聯網用戶的滲透率有望突破10%的臨界值,屆時,中國智能汽車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

在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看來,智能汽車領域的機會更多地是來自於通用技術的集成。“汽車技術、包括互聯網產品,包含這些技術的產品擴散非常快。作為一種通用技術,如果我們沒有用到別的已有的行業當中,去改造這個行業,去提高別的已經存在行業的生產率,是浪費通用技術。”

智能家居領域也是類似的情況。無論其發展是傳統產品升級換代的必經歷程,還是一塊可供創新企業進入發揮的創新空間,現在的情況已經是創新企業與傳統企業一較長短。

根據萬得數據顯示,2014年,智能家居的市場規模達到了3億元,在2015年將會達到48億元,增長性預計到2016年、2017年它的複合增長數據將超過20%。

平安證券研究所電子行業高級分析師劉舜逢認為,智能家居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前景主要得益於四個有利的因素:第一個是居民消費升級,為智能家居產業提供了原動力;第二個是電子信息技術的進步為智能家居產業提供了有利的技術支撐;第三個是活躍的資本市場為智能家居產業發展提供了潤滑劑;第四企業的參與為智能家居的發展提供了風向標。

複星互聯網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錢中華認為:“‘互聯網+’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是互聯網融合,無互聯網,因為萬物互聯,因為所有人的工作狀態都是如此,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互聯網+”沒什麽好說的。未來任何各行各業都要想在互聯網時代,我們企業怎麽實現互聯網化生存?如何讓互聯網塑造企業形成新的業態?互聯網是摧枯拉朽的力量,各行各業被顛覆,無非早和晚的問題,如果你有堅實的線下的傳統的經營能力,同時又非常熟悉互聯網模式,都可以打開一片天,都可以摧毀一個行業,重建一個行業的秩序。”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661

天地不仁 視萬物為芻狗 Raging Bull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8/24/%E5%A4%A9%E5%9C%B0%E4%B8%8D%E4%BB%81-%E8%A6%96%E8%90%AC%E7%89%A9%E7%82%BA%E8%8A%BB%E7%8B%97/

老子: 「天地不仁,視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視百姓為芻狗。」道德經第五章解釋為:[天地不會感情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聖人也不會感情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

過去港股幾十年歷史告訴我們,牛市每五年至十年一次,但跟隨牛市必定是股災。2015年四月至五月,港股牛市到頂,恆生指數最高達到28588點。嚴格來講,還未達到牛市的定義,因為最高位超過上次牛市高位31958點,而恆指成份股平均市盈率最高也只達到12倍,遠遠未到2007年的22倍。但是股災卻因外來因素突然來臨,被殺個措手不及。首先是A股6月21日到頂5178點後,連續三星期急挫,急跌30%。中央暴力救市,只收到短暫效果,到8月初在3600點企穩。但是8月11日人民幣突然貶值1000點子,8月12日再貶值1000點子,8月13日貶值700點子,人民幣突然貶值,受到國際貨幣基金讚賞,但令到金融市場到中國市場失去信心。

跟著災難接二連三衝擊中國及香港金融市場,跟著來的是天津大爆炸,打擊投資者信心。這還未了,人民幣貶值後,爆發新興國家貨幣危險。8月20日哈薩克斯坦貨幣堅戈貶值30%,土耳其里拉跌至歷史低位,馬來西亞貨幣跌至今年低位,今年貶值24%。資金從新興國家撤走,市場風聲鶴唳,一片災難景象。接著來的是商品價格急挫,紐約斯油上星期五一度跌破40美元一桶,創2009年以來新低。美國頁巖油增加每日500萬桶產量,令到市場供過於求。上星期五又來一個衝擊,中國製造業指數跌至六年低位47.1點,市場憂慮中國經濟衰退,影響到全球經濟。

自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以來,中國在2009年推出四萬億元的基建救市計劃,支持中國經濟,不陷入衰退。這五年來,中國也貢獻了全球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一。最明顯的是商品價格,中國基建支持經濟,令到商品價格急升,鐵礦砂,銅,石油等商品都創了高位,2011年商品價格到了最高峰。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開始放慢,商品價格立竿見影,即時下跌。本來中國經濟增長,可以消化全球的商品,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由10%,跌至9%,8%及今年的7%,商品變得供過於求,價格大跌。

本來中央暴力救市,有四萬億元資金用來托市。七月還可以穩定市場。但隨著市場去槓桿化,救市資金顯得杯水車薪。七月初,中國股市場內融資有四萬億元人民幣,場外也有四萬億元。這些孖展在8月都去槓桿化平倉,估計有四萬億元孖展平倉,中央投入救市四萬億元,完全被孖展斬倉消化去了,因此中央救市,股市還再跌20%,打回年初水平。

令人擔心的是,中國製造業指數連續跌了41個月,接近四年,顯示中國製造業四年來不但沒有增長,反而收縮。中國製造業收縮,令到靠中國增長的商品出口國家陷入衰退。最明顯的是澳大利亞及加拿大一直靠賣資源給中國,這兩資源大國同時陷入衰退,貨幣大幅貶值。哈薩克斯坦主要出口是石油,油價下跌,直接令到貨幣堅戈貶值三成。製造業大國也不能倖免,德國最大企業大眾汽車,一半盈利來自中國。中國汽車業不景,令到大眾汽車,平治,及寶馬股價大跌。美國企業也不例外,中國是蘋果最大市場,上週股價急跌20%,通用汽車20%盈利來自中國,股價同樣急挫。上週美德股市都急挫3%,股災殺傷力一視同仁。

中國不景氣,拖累全國經濟,大小國家一視同仁。股災蔓延,到機構投資者散戶,也一視同仁。按過去的經驗股災一來,最少要六個月才有機會反彈,令次熊市,要到明年才有機會反彈。

Raging Bu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245

科大訊飛劉慶峰:萬物互聯的產業機會將十倍於無線互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4240.html

科大訊飛劉慶峰:萬物互聯的產業機會將十倍於無線互聯

一財網 秦夕雅 陳洪傑 2015-09-11 08:25:00

互聯網領域的創業創新遠遠沒有到達天花板,而是在逐漸趨於理性後迎來更大的機遇。我認為,下一個最大的風口是萬物互聯。未來穿戴設備,包括手表、眼鏡、桌椅、臺燈等都會是聯網交互的。未來,萬物互聯孕育的產業機會,將是當前無線互聯網的十倍以上。

夏季達沃斯擇海而居。

在海濱城市大連舉行的這場論壇,吸引了全球900多名商界領袖、逾290家全球成長型公司參加。科學變革、被顛覆的行業、中國新常態等議題被廣泛關註。

9月10日,科大訊飛(002230.SZ)董事長劉慶峰在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新領軍者年會的現場,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專訪,論及未來機器人產業發展、互聯網創業降溫等熱議話題。

第一財經日報:目前,市場有觀點認為,互聯網創業不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投資人正在等待價值回歸。你如何感知當下的互聯網創業環境?

劉慶峰:任何產業的發展,特別是新興產業,都有概念導入期、發展跟風期、穩定成熟期。

從近一段時間看,純粹用互聯網概念去創業和融資確實變得越來越難,因為公眾已經逐步了解“互聯網+”的關鍵在於疊加之後能不能創造獨特的社會價值、能不能為消費者提供全新的體驗。互聯網不是魔法,不是點石成金,在這一情況下,投資降溫、回歸理性反而對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而言是積極的。

但是互聯網領域的創業創新遠遠沒有到達天花板,而是在逐漸趨於理性後迎來更大的機遇。我認為,下一個最大的風口是萬物互聯。未來穿戴設備,包括手表、眼鏡、桌椅、臺燈等都會是聯網交互的。未來,萬物互聯孕育的產業機會,將是當前無線互聯網的十倍以上。

因此,未來圍繞互聯網的創業創新會有更大機遇將湧現出來。互聯網和萬物互聯的對接會帶來全新的產業風口。

日報:在全球化布局上,訊飛正在做、將要做什麽?科大訊飛目前在支付、手機、智能家居和教育領域都有布局,可否描繪一下未來的業務版圖?

劉慶峰:目前中國是訊飛的主要市場,當全球公司都在爭奪這一最大市場時,訊飛沒有理由不抓住。但是訊飛語音的核心技術已經突破了多語種,做了27個語種。

從全球看,一方面訊飛把這些多語種技術提供給各領域的開發夥伴,支持共同發展;另一方面,訊飛將選擇在教育、車聯網、移動支付等典型領域,向全球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但第一方面甚至可能占到99%以上,就是讓創業者和訊飛共同成長。

語音在社會生活的每個領域都有應用空間,而訊飛作為一家語音技術的平臺級廠商,將語音合成、語音識別、翻譯、人工智能等技術提供給全行業的創業者和開發夥伴,推動整個行業向前推進,未來,這仍然將是訊飛主要的定位。

現在基於訊飛語音技術的創業者有7萬多家,而在今年3月1日到7月1日短短4個月間,每天的新增創業者翻一番,從104家增加為197家;其中,智能硬件的創業者增加了300%。

日報:移動互聯網發展到萬物互聯,會給科大訊飛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劉慶峰:在萬物互聯時代,沒有屏幕,設備離我們很遠或者移動狀況下,難以靠鍵盤和觸摸解決,語音會成為移動互聯網向萬物互聯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交互方式。以語音為主,鍵盤和觸摸為輔的時代將到來。

我們可以設想一個場景,聲音是線性的,當一個硬件設備沒有屏幕的時候,使用者一定要求設備有最準確的反應,因此,後臺的理解和預測是剛需。

這就是為什麽訊飛啟動了人工智能“超腦計劃”,未來將為醫療、客戶服務很多領域所利用。下一步如何讓機器人從能聽會說,發展到能理解會思考,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機遇和挑戰。

日報:如何看待機器人行業的發展,以及訊飛在這一行業中的定位?

劉慶峰:我們非常看好未來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從工業機器人看,未來誰是全球GDP總量最大的國家,不是依靠人口,而是依靠機器人擁有量。同時,服務機器人的機會和空間更大。

機器人產業中,訊飛能做什麽?一是交互、二是後臺的大腦。目前,機器人創業公司在北京和廣東最多,而這兩地幾乎所有的家庭服務機器人都在用訊飛的語音雲平臺做交互。目前,在語音雲7萬多個創業項目中,機器人領域已經有幾千家了。我們對機器人產業要做非常重要的布局。

編輯:李秀中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04

專訪大唐電信集團副總裁陳山枝:5G將使萬物互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9507.html

專訪大唐電信集團副總裁陳山枝:5G將使萬物互聯

一財網 重華 2015-09-22 17:54:00

5G時代什麽樣?既是通信專家,也是“中國制造2025”信息通信設備專家組組長的大唐電信集團副總裁陳山枝向《第一財經日報》描繪了一幅以5G通信為基礎的物聯圖景。

2015年,中國《5G無線/網絡技術架構白皮書》發布,5G 在2020年之後有望大規模商用的前景已然確立。

相較2G、3G、4G移動通信技術,5G這一新的通信革命將讓物聯網變得觸手可及。

5G傳輸速度更快、接入密度更高的技術特點,使得這一技術可以被廣泛應用到高速鐵路的穩定通信、工業4.0中高速流水線下的個性化生產、任意角度的賽事轉播等多重領域,將目前的移動互聯擴展到“萬物互聯”。

在專訪中,既是通信專家,也是“中國制造2025”信息通信設備專家組組長的大唐電信集團副總裁陳山枝向《第一財經日報》描繪了一幅以5G通信為基礎的物聯圖景。

5G將把人人通信擴展到物物互通

《日報》: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5G所具備的哪些特點奠定了其在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發展的基礎技術地位?

陳山枝:從3G到4G,移動通信主要解決的是人與人、人與物之間通信的問題,而到了5G,還包括物與物的連接以及工業控制與智能制造,為實現這個巨大的改變,5G需要為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廣泛連接提供更快的帶寬速率、更短的端到端業務時延體驗。

大唐電信集團高度關註和重視5G應用場景和關鍵技術指標的研究。與前幾代移動通信系統相比,5G系統支持更多的應用場景、具有更多的技術指標要求,但不同應用場景可對應不同的技術指標要求,例如移動互聯網應用場景下需要滿足移動數據業務爆炸性增長所需的更高速率和更高流量密度,大連接物聯網應用場景下需要滿足海量終端接入的要求,低時延高可靠物聯網應用場景下需要滿足極低時延和高可靠的要求。5G的最關鍵技術指標體現在速率、流量密度、連接數、時延這四方面。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未來的移動寬帶應用場景,在體育場館和繁華商業街等熱點區域,每平方公里流量密度超過數十Tbps,每個用戶的峰值速率能夠達到數十Gbps以上;在未來的智慧城市中對建築和橋梁等基礎設施進行監控等低速物聯網應用,在1平方公里範圍內,有超過100萬個設備的連接;而未來的車聯網或遠程作業,需要端到端的傳輸時延僅有1毫秒,可靠性達到99.9999%。這對於每個人和物來說,是信息通信技術跨時代的變化。

在更高速率、更大容量、更低時延的5G網絡上,人們可以進行虛擬現實應用與物聯網、機器人和工業控制技術的有機結合;精密的遠程操控、全息影像數據傳輸為人們帶來了360度立體的浸入式感受。5G虛擬現實、5G智能車聯網、遠程遙控、緊急救援……這些常出現在科幻電影里的高能片段,已不再是夢。

(國際電信聯盟ITU的 5G路線圖)

按照國際電信聯盟(ITU)目前安排,全球5G標準化工作計劃於2020年完成。在2015-2018年期間,主要進行技術研究和需求論證,ITU將在2018年開始征集標準提案,2020年正式完成5G全球標準並發布。

大唐電信集團基於自身關鍵技術研發優勢和基礎,在5G關鍵技術指標方面進行深入研究。目前來看,我們能夠實現的5G關鍵技術指標完全達到甚至超過了ITU對5G的願景描述。一旦5G技術得到應用,會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5G包含六大標誌性技術

《日報》:具體而言,在未來的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發展中,5G可能有哪些標誌性的技術和應用場景?

陳山枝:目前我國針對5G技術的應用場景分析,基本可以歸納為四類:連續廣域覆蓋(如無縫的寬帶移動互聯網)、熱點高容量(如體育場館)、低時延高可靠(如車聯網)和低功耗大連接(如工業控制)。

能夠滿足以上需求的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的技術路線正在快速收斂,大規模天線、非正交多址接入、超密集組網、低時延高可靠、高頻段通信、靈活頻譜共享等關鍵技術已經成為5G的標誌性技術。在以上技術方向中,大唐在前4個方向已經取得重要技術突破,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特別是在大規模天線技術上,大唐在多天線理論和產業方面有首屈一指的積累和優勢,從3G到4G,再到5G,大唐始終引領著多天線技術的發展方向,並得到了工業界的認可。其中,大規模天線使用多天線技術充分發掘空間資源,提升傳輸效率和系統容量,已經成為5G公認的關鍵技術方向。

(大規模天線技術應用場景)

非正交多址接入技術主要是用來突破正交多址接入技術的容量極限,最大限度地利用日益稀缺的頻譜資源。大唐提出的自主創新的PDMA圖樣分割多址接入技術,能夠普適地應用於5G系統的典型場景,目前,大唐正在開發PDMA技術的原型系統,將於2016年初向業界進行PDMA技術的多場景應用驗證。

5G將解決熱點高容量的關鍵問題

《日報》:熱點高容量是移動互聯網業務應用的重要場景,未來要用怎樣的5G技術來解決?

陳山枝:要實現熱點高容量應用,關鍵是要掌握支持熱點和室內高速數據傳輸的小基站超密集組網技術。

傳統的宏蜂窩基站塔在提供大面積覆蓋方面表現出色,而小型基站的部署則提供一種更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小基站密集部署可發揮高頻段、高密度組網、大容量、小覆蓋、低成本的獨特優勢。目前,LTE-Hi小基站密集組網技術成為5G研究的重要方向,預期5G的基站數量相比當前網絡提升10倍以上。

大唐在2012年就提前啟動了3.5GHz頻段LTE-Hi小基站的研究,在2014年召開了“LTE-Hi標準技術與產業發展研討會”,獨家發布了動態TDD、U/C分離等特色技術,引領了小基站的未來熱點應用。在5G超密集組網研究中,大唐提出了以用戶為中心的超密集組網架構和新型幹擾管理、新型移動性管理、接入/回傳鏈路聯合設計等關鍵技術,並仿真驗證了超密集組網的性能增益。

5G將解決車聯網的關鍵問題

《日報》:車聯網是大眾關註的物聯網重要領域,未來5G技術在車聯網上會有哪些應用?

陳山枝:要實現車聯網系統應用,關鍵是要掌握5G技術中的低時延高可靠技術。

從車聯網應用看,當前車聯網技術主要包括Telematics和V2X兩大類,前者主要提供遠程信息服務及管理,而V2X則主要通過短距通信技術提升環境感知能力,改善車輛主動安全。

在具體應用中,車聯網要解決車車協同環境下的諸多通信難題。比如,在車車協同環境下車輛換道、跟馳時如何實現危險辨識、預警和輔助駕駛,在無信號交叉口如何實現車車協同條件下車輛避撞控制,車路協同環境下如何通過信號燈控路口對車速進行自動引導等。

大唐在國內率先提出利用LTE-V技術作為支持未來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的關鍵技術,來滿足未來V2X應用乃至自動駕駛的需求。

2014年6月,大唐率先研制出全球第一臺LTE-V車聯網設備。2015年4月,在南京亞太智能交通論壇期間,大唐進行了基於LTE-V技術的車聯網應用系統社會道路實景演示,在社會道路環境下展示了包含9輛車和3個路測節點的智能交通應用,這也是國內目前唯一一家提供社會道路環境車路協同系統實景演示的企業。

目前,大唐電信集團正在加速推進V2X產業化進程,積極參與國內V2X示範建設工作,聯合產業鏈各方,推動開展V2X示範應用和規模試驗,拓展面向自動駕駛的5G創新應用,如輔助駕駛、車隊自動駕駛等。

實現“5G引領”要突破三個短板

《日報》:中國無線移動通信發展經歷了3G“追趕”到4G“同行”,將實現國家提出的“5G引領”的跨越。您認為5G“引領”意味著什麽?我國如何實現“5G引領”?大唐在5G上如何布局?

陳山枝:我認為,5G引領不僅包括技術標準和系統設備的引領,還包括核心芯片、關鍵器件等基礎工業以及車聯網和工業控制領域的同步應用,這三個方面同步突破才能稱之為5G全面引領。

實現我國5G引領的戰略目標,需要采取技術突破、標準引領,產業領先、率先示範,產業帶動、突破瓶頸的整體戰略。

在技術突破、標準引領方面,國內學術界和產業界經過多年積累,已經具備系統全面創新的能力。在5G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是取得5G引領地位的基礎。基於技術創新,形成具備先進性的關鍵方案,把握標準方向並掌握話語權。在業內領先、率先示範方面,我國需要在進度上領先,率先啟動技術實驗,提升國際影響力。在突破瓶頸、產業帶動方面,我認為5G引領的最終目標是通過產業和市場的帶動,突破核心器件和關鍵應用領域。當前我國通信產業仍存在核心芯片和關鍵器件的短板,需要突破。另外拓展5G的應用場景,做到車聯網、工業控制的同步應用,可為5G未來的發展開拓更大的空間。

大唐作為國內移動通信領域的領軍企業,針對5G做好了由技術到標準到產業的全面布局,為我國在5G全面引領提供關鍵支撐。我們擁有這樣的科技自信,也源自於我國在TDD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TD-LTE的成功無疑為TDD的後續發展增強了信心,截至2015年6月底,我國TD-LTE基站占全部4G基站比例超過75%,用戶數占全部4G用戶比例超過85%。

我認為,在5G中,相比FDD,TDD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實現“5G引領”的關鍵點在於依托我國在TDD領域長期積累的技術和產業優勢,在5G中進一步深入研究TDD的特色技術,實現突破與創新。

可以預期,面向5G,TDD傳輸方式將獲得全球移動通信業界更多的關註、研究以及商用。

編輯:汪時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793

當萬物皆可租 借廁所也能變生意


2015-10-05  TWM

共享經濟發揮到極致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你願意連家裡的廁所都跟人分享嗎?

《商業周刊》蒐羅、整理國內外三十種領域的共享經濟創業,從寵物、倉儲、醫療甚至是解決內急,讓你一次認識這個「萬物皆可租」的新世界。

對於每天要定時趕回家倒垃圾感到厭煩嗎?未來不須再煩惱,一次只要新台幣幾十塊錢,就可以呼喚你家附近的「垃圾忍者」 幫你把垃圾帶走。

在國外,只要隨時按下手機一鍵,就能找到人開著遊艇帶你出海、幫你接送小孩、甚至是分享他私人的秘密營地供你露營。

相反的,你也可以運用自己的空閒時間,順路幫別人送餐、遛狗、搬家賺外快。用你閒置的資源與時間,解決別人的燃眉之急。

但共享經濟真的無所不能嗎?目前沒人投入的市場空隙,究竟是藍海還是死路?

例如,市場上目前還沒有人做的:分享鞋子、襪子、內衣等,這些很明顯的違背人性,預料不會是門好生意。或者,隨時隨地把我家裡不用的調味料送到需要的人家?如果那調味料不是松露或獨門秘方,或許便沒有價值。

比起共享經濟在國外發展已經如火如荼,有上百種共享經濟創業,現在台灣的共享經濟服務還不到十種,表示市場仍然遼闊。

要如何判斷什麼樣的市場空隙,有價值進入?可以遵循以下兩大原則。

法則一:往高需求的地方去存在越久的產業,越值得被顛覆

與傳統創業,鼓勵大家往藍海去不同。創立共享經濟式代客泊車服務「呼叫阿福」的余致緯認為,共享經濟的題目,要找傳統線下世界已經有越多服務供給者的領域,因為代表大眾對該服務,有強烈的「硬需求」,「存在越久的產業越值得被顛覆。」

「像是金融,我們現在很多支付,都還是現金,信用卡也不夠普及,美國跟大陸在支付走得非常快,都可以變成發薪水的工具了。」余致緯舉例。

創投公司AppWorks共同創辦人詹益鑑也同意,共享經濟不要怕既有的傳統服務競爭,台灣幾乎每走幾步路就找得到的洗衣店,便是一例。「例如洗衣,是不是可以指定衣服的柔軟度、香味?或甚至是帥哥美女到府收送?台灣可能洗衣業很普遍,但還沒有人顛覆過。」

但有「硬需求」的同時,仍得考慮社會文化。例如,台灣的小吃店、餐廳林立,但到大廚家吃飯,或送餐在台灣會是門好生意嗎?

「我每天要吃飯沒錯,但我有很需要人家來家裡幫我煮飯嗎?」居家清潔媒合服務「潔客幫」共同創辦人林文康認為,在台灣,外食成本低,而且「到別人家吃飯」的習慣並不普遍,因此可能不適合共享經濟模式。

法則二:朝「三高」方向找頻率高、消費金額高、社群濃度高

當Uber已經成為共享經濟界的運輸霸主,為什麼同樣的市場區隔中,還容得下「Lyft」這個粉紅鬍子版的Uber存在,甚至剛獲得中國叫車軟體龍頭「滴滴快的」一億美元的投資?

關鍵在於,搭車是個高頻率的行為。「例如Uber在台灣比計程車還便宜,一次可能只要一百元,但它會讓你把搭捷運、搭公車的行為,都轉為搭Uber,頻次高,才有平台存在的可能性。」余致緯分析。

如果頻率不高,則得要「客單價高」。例如Airbnb,你可能一年只使用一、兩次,但是每次的訂單金額,少則數千元,高則數萬元,如此才有支撐營運的現金流。

更加分的,則是能清楚對應到一個含金量高的社群。例如寵物愛好者、商務人士、銀髮族等等。

而且社群濃度高,也代表未來宣傳越容易,口碑更容易透過社群自然擴散出去,節省初期的行銷經費。

綜合這三點,詹益鑑認為,運動與嬰幼兒用品,便是台灣很有潛力的市場。

近年台灣從騎腳踏車、路跑甚至到鐵人三項,全民瘋運動,但目前卻缺乏與運動相關的共享經濟。例如高單價的機能服飾、配備的交換,「像我們比較投入的人,可能每半年就換一次穿戴手表,會買很多的衣服、鞋子……TA(目標族群)的濃度永遠比人數重要。」

「或是所有父母,都會收或送嬰幼兒用品給別人,這其實就是共享經濟的原型,只是能不能商業化?未必要直接從服務賺錢,但是社群很明確,(廣告主)就可下廣告。」

當共享經濟無所不在,也代表顛覆世界的機會,處處都在。

【延伸閱讀】遛狗、吃飯、看醫生都行!台灣剛起步,發展空間還很大——國內外各類共享經濟App

Uber 式就近提供服務、隨時配對

食物Postmates: 找附近的人、餐廳替你送餐

披薩Push for Pizza: 媒合周遭的p i z z a店幫你客製化pizza

酒Minibar: 從附近的酒吧幫你把調酒組合送到家

咖啡Clowder: 只點一杯咖啡,也送到你手上

洗衣Washio: 幫你把髒衣服取走洗乾淨後送回來

美容美髮河狸家: 美容、美髮、美甲上門到府服務

居家清潔潔客幫*: 媒合打掃阿姨到你家服務

倒垃圾垃圾忍者*: 付錢讓你的鄰居替你

倉儲Clutter: 幫你取件、保管、再幫你送回

工作空間Breather: 走在路上臨時要開會?寫報告?幫你找到你周遭最適合工作的空間

停車呼叫阿福*: 專人到你的所在地,幫你泊車、停車、取車

快艇Boatbound:租船、租司機出海

搬家Lugg:找附近的人幫你搬家

無人機Animal Robo: 替你用無人機拍攝影片

萬事通TaskRabbit: 幫你搬家、送貨、排隊、跑腿

運貨Gogovan*: 隨時隨地有機車快遞幫你收送東西

孩童Shuddle:幫你接送小

花藝花藝BloomThat:媒合周遭店家幫你送花

寵物Wag!:找你社區裡的鄰居替你遛狗

按摩Zeel:師傅上門替你按摩

奢華體驗BLADE:搭直升機遊城市

大麻EAZE:大麻外送

醫療醫療Heal:就近找醫生到府看病

Airbnb式到別人家使用服務

食物EatWith: 去大廚、喜歡煮飯的人家裡用餐

洗衣Laundromatch:到別人家洗衣服

露營Hipcamp:把我的私密營地借你露營

倉儲Roost:讓我把東西借放在你家

工作空間Spare Chair: 我這裡多了張辦公桌椅,來跟我一起工作

停車Spot:把車停到附近的陌生人家裡

快艇Antlos:讓我一起搭你的船出海

無人機droners:出借無人機拍攝影片

寵物Dogvacay: 寵物寄宿媒合平台,募得超過二千五百萬美元

派對Eventup:出借、媒合派對場地

奢華體驗BOnefinestay: 去城市中最奢華的房子住一晚

內急Airpnp:到就近的人家借廁所

大麻Bud and Breakfast: 借宿喜歡大麻的人家裡

註:*代表目前台灣也能用得到,或台灣本土的服務 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57

當萬物皆可退,領先者如何從中得利?好市多、優衣庫的「退貨」淘金學

2016-02-08  TCW

三十天不合用都能退貨,快時尚業者打出的口號,讓你以為佔到便宜,其實,業者賺得比你想得還多。

你知道嗎?過年期間,當你大買新衣、逛好市多(Costco)或上網購物,因產品不合,而進行退換時,一個精密的商業盤算正在背後發生。

退貨,猛聽是很負面的訊息。

雙十一購物節後,中國最大電商阿里巴巴股價不漲反跌,兩個半月跌了一六%,原因之一竟是中國媒體謠傳,在兩個月前的雙十一購物節中,阿里巴巴的退貨率高達五成,儘管阿里巴巴對此傳言回應是:「阿里巴巴從來沒有相關的數據,」但傳言仍未終止。

但另一方面,卻有越來越多企業引用退貨策略。量販業者好市多(Costco)提供無條件退貨,快時尚品牌優衣庫(Uniqlo)、Zara跟H&M都給予顧客三十天商品未受損、不剪牌、不下水,即可退貨的服務。當競爭者提供更好的退貨條款,同業只得跟進。

我們到底該怎樣看退貨這件事,為什麼日前發生「林鳳營秒買秒退」事件,廠商仍願意這麼「大方」的給予退貨?

對資本市場而言,過高的退貨率,確實會讓外資在評估企業真實營收表現時,變數大增。服裝代工商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說,多數的業者都已經把退貨成本算進售價。服飾的毛利率約六成到七成,高退貨率雖不至虧損,但是會拉低淨利。

行銷盤算:

退貨便利,能刺激顧客回購《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評論》〈退貨可賺錢?〉(Can product returns make you money?)一文中,卻點出大量退貨會減少企業利潤,但是「適當的退貨率」比「零退貨」更能提高企業獲利。因為退貨便利,能刺激顧客回購次數與金額,消費者會想先買回家試再說,業者營收與獲利自然提升。甚至,企業運用大數據了解顧客的「退貨率」後,可以多發折價券給退貨率低的顧客,鼓勵他多購物。

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邱志聖也直指,這是創造差異化的最好方式。如,好市多可以以此跟對手做出區隔,且其挾著通路優勢,退貨後成本是由供應商吸收,它何樂不為?此外,好市多透過年費,篩選出了消費意識相對成熟的消費者,也有利於降低與控制退貨率。

心理學盤算:

時間給越鬆,越會留下商品這背後還有心理學盤算。美國德州達拉斯大學曾研究發現,退貨時間越寬鬆,退貨率不升反降,產生一種「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意指擁有越久,顧客對商品逐漸產生擁有感,即使產品沒這麼合心意,也不會拿去退錢。

有意思的是,退貨管理還能影響企業成敗。

歌林跟Vizio就是絕佳案例。兩者在美國市場銷售液晶電視,因為美國允許消費者一個月後退貨,歌林的北美通路商新泰輝煌(Syntax-Brillian),高退貨率成為導致其聲請破產的原因之一;反觀Vizio為了處理退貨問題,北美公司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跟客服相關,降低退貨率,讓Vizio僅次於三星,成為北美液晶電視市占第二名。

以前,我們花很多時間處理如何賣商品,卻不願意花時間正視退貨這件事。因為認為前者會帶來營收,後者卻只會帶來成本。

但,當我們進入電子商務時代,這已是無法回避的課題。根據「Visa電子商務消費調查」,有八七%的消費者過去一年已有網路購物經驗。結合購物與社群的時尚網站U-style執行副總經理王侯堯指出,以前消費者到實體店面買東西,要退貨還要親自跑一趟;但現在,在網路想要退貨,只要一指搞定,退貨難度降低,退貨機率勢必較高。

戴森代理商經驗:

追蹤原因,退貨率降至三%正視退貨這件事,寶藏遠比想像多。

代理戴森(Dyson)吸塵器的恆隆行,其虛擬通路營收已經占戴森事業部兩成。其事業群副總經理曾逸晉分析,在電視購物開賣之初,退貨率達三成,所有的退貨不是變成展示機,就是得以七折福利品出售,損失不小。

他追究後發現,多數購買者都是買給另一半或父母,收貨人開箱後不會使用而退貨。他組成六人團隊,專門提供到府服務,一來是教學,二來是展示戴森吸塵器確實優於他牌,直接在顧客家裡吸地毯、吸窗簾,把電視購物那一套搬到顧客家實際展演「眼見為憑」,退貨率馬上由三○%降低到一○%,有提供到府服務的,甚至可降低到三%。

就如同《哈佛商業評論》〈從退貨商品找商機〉一文所述,一個退貨原因,就是很寶貴的顧客意見,廠商可以藉此改善產品組合,甚至調整營運基礎架構的缺失。

在萬貨皆可退的時代,企業一個轉念,將決定「退貨」是成本或黃金。

【延伸閱讀】數字告訴你,退貨為何重要!

•88%網購顧客認為退貨物流零負擔是下單的重要原因•66%網購顧客在下單前會檢視退貨條款•58%消費者希望能無條件退貨•52%網購顧客認為附贈退貨單非常重要資料來源:comScore,2015 UPS Pulse of the Online Shopper

整理: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037

第十三屆光博會下月舉行 聚焦“光聯萬物”

第十三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暨論壇(下稱“光博會”)將於2016年11月3~5日,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第一財經記者25日從大會組委會獲悉,本屆光博會將吸引近500家國內外企業參展,國際及知名企業占比達27%,參觀人數預計將超3.5萬人,參加論壇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3000余人。

光博會由工信部、科技部、國家知識產權局、中科院、中國貿促會等中央部委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2002年創辦至今已成功舉辦十二屆,累計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500余家知名企業參展,43萬多觀眾參觀,舉辦120多場論壇。項目簽約265個,內資簽約總額758億元、外資8億美元。

據介紹,光博會以全球首個“物聯網+光博會”定位,獲得了光電領域的廣泛認同,上海慕尼黑光博會、深圳光電展紛紛跟進,目前已成為中國最高規格最專業的光電盛會。

而本屆光博會將按照“中國制造2025”戰略要求和中國光谷創新發展的產業需要,以“光聯萬物,智引未來”為主題,展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下,國內外光電科技信息化、智能化的最新成果和趨勢,使光電科技與新一代信息智能產業深度融合成為光博會區別於國內外同類展會的顯著特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416

阿里雲說要“萬物智能”,夢想何時才能照進現實?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0331/162333.shtml

阿里雲說要“萬物智能”,夢想何時才能照進現實?
曾響鈴 曾響鈴

阿里雲說要“萬物智能”,夢想何時才能照進現實?

阿里雲能否完成工具(或應用)-平臺-生態三部曲,再造一個生態?

阿里盯上人工智能不是一兩天了,但阿里雲說要“萬物智能”卻是近日的事兒。

就在3月29日的雲棲大會·深圳峰會上,阿里雲在發布ET醫療大腦和ET工業大腦後,又接著發布了用可視化的拖拽方式讓開發者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機器學習平臺PAI2.0。或如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在現場說的“機器要做人類的助手,而不是競爭者”,阿里雲是為“萬物智能”提供基礎設施和智能引擎。

這也意味著阿里雲給自己定了新的任務:通往智能之路。只是這樣宏偉的理想能實現嗎?

阿里雲的底氣、籌碼、武器和路徑

1、底氣:能幫中國制造提升萬億利潤

人類對人工智能的期盼不需贅述,就如當年登月一樣,恨不得技術馬上成熟。而阿里雲之所以敢公開喊話,無非是對自己技術的自信。

按照阿里雲官方的說法,阿里雲的ET醫療大腦,可在患者虛擬助理、醫學影像、藥效挖掘、新藥研發、健康管理等領域承擔醫生助手的角色。從數據上看,其算法的準確率能將人類醫生60%-70%的平均準確率直接拉升到85%。

胡曉明在現場提出“中國智造1%”的概念,希望讓工業生產線上的機器擁有智能大腦,如果制造業能夠整體提升1%的良品率,按2016年全國工業總產值計算,這將為中國制造總體提升上萬億的利潤空間。

這既是市場缺口,也是阿里雲之所以敢花大力氣去博的“底氣”。

2、籌碼:阿里“NASA”計劃

盡管在人工智能的江湖里,阿里雲已算是“前輩”,先後也發出多個大招。比如入選世界互聯網代表性領先科技成果的超大規模通用計算操作系統“飛天”,入圍MIT全球十大黑技術的“人臉支付”功能和針對星際的強化學習研究平臺Gym StarCraft,以及VR pay、“城市大腦”等等。

但真正要讓人工智能“飛入尋常百姓家”,還得依靠馬爸爸在內部啟動代號為“NASA”的計劃,無論是不是真的面向未來20年儲備核心科技,但針對的機器學習、IoT、生物識別等領域都將是未來人工智能發力的重點方向。

倘若阿里“NASA”計劃的研發成果都能通過阿里雲對外輸出,那“萬物智能”的理想至少能加快實現的進程。

3、武器:降價,讓行業加速優勝劣汰

盡管降價在商業中並不稀罕,也不是什麽極其高深的競爭策略,但在雲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里卻是簡單粗暴又十分有效的進攻方式。

這一方面說明行業技術趨於成熟,研發投入成本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也在宣告降價方將通過低價方式侵入市場,快速籠絡客戶,來完成對市場高地的占領。

就在這次深圳峰會上,阿里雲宣布華北3地域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正式對外開放運營,這是阿里雲在全球開服的第14個地域,同時雲服務器ECS全系列降價20%。。

事實上,半年內,阿里雲已進行過多次產品降價,比如:

2016年10月,宣布中國區雲產品全線下調,核心雲產品最高降幅達50%,並推出“免費套餐”;

2016年12月,阿里雲再次宣布降價,中國區雲數據庫產品平均降幅達20%。

當然在這個市場上,並不只是阿里雲一家采用降價策略,近日,在廈門政務雲公開招標外網雲服務中騰訊雲就用0.01元的價格投標;亞馬遜AWS已創下了十年降價50多次的紀錄;近期更有谷歌雲平臺GCP宣布開通部分免費層級的產品。不過,他們並非在賣大白菜,低價也並非籌碼,而是順應市場、打江山的手段。

阿里雲之所以能降價,一是因為他和亞馬遜、微軟、谷歌一樣,最大支撐還是其海量的用戶數據積累和多年的平臺經驗。二是希望能通過低價加速行業的優勝劣汰,進而建立其自己領跑者的地位,畢竟價格戰不是人人都能打得起。

4、路徑:與無人駕駛等繞道而行,移戰醫療、工業等領域

一直以來,阿里雲的人工智能之路就和國內外其他“賽手”不太一樣。阿里既不像蘋果、谷歌等國際巨頭選擇在無人駕駛、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情景感知等核心算法的研究或收購,如蘋果收購人工智能初創公司Emotient,谷歌相繼收購了用於開發聊天機器人的人工智能平臺Api.ai和視覺搜索創企Moodstock等;也不是如百度等在框計算、百度大腦、無人駕駛車等的發力。而是劍走偏鋒,把醫療和工業作為切入口,在這次發布ET醫療大腦和ET工業大腦前,阿里一直在規劃、布局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互聯網醫療。數據顯示,全國已經有超過400家大中型醫院加入阿里的“未來醫院”計劃。工業制造上,徐工集團、中策橡膠、吉利等也在積極引入ET工業大腦。 

“萬物智能”前,阿里雲面前的幾道考題

人工智能雖然火熱,但仍處於嬰兒期。

 就在人工智能各自為戰,市場也處於無序散沙的檔口,阿里要扛起“通往智能之路”的大旗,盡管已有諸多準備,卻依然也要面對這些問題。

1、阿里雲能否完成工具(或應用)-平臺-生態三部曲,再造一個生態

簡單的說,阿里需要釋放阿里雲的全部能力,把雲計算和人工智能從一個工具變成未來商業世界里的“水和電”,在阿里的電商生態之外,再造一個人工智能的生態。

因為阿里雲若只是一個工具型產品,使用場景和時長就會是一個致命硬傷。你不是微信,用完即走代表著你的產品價值有限。

阿里首先需要完成的是通過阿里雲的工具屬性讓用戶“沈澱”下來,從數據上來看,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阿里雲客戶超過230萬,付費用戶達76.5萬,阿里這一項做得並不差。

但光是工具遠遠不夠,如果要讓人工智能走入每個人的生活,就需要更加平臺化的人工智能產品。這次阿里雲正式發布機器學習平臺PAI2.0,或是基於此。人工智能平臺的價值是在商業模式、數據模式(工具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網絡協同效應。

但做到平臺也不夠,阿里雲仍然只是另一個網易、360,阿里雲要完成“萬物智能”就需要再造一個阿里巴巴,像蘋果、谷歌等一樣,形成生態。

這里有必要梳理下工具(應用)、平臺和生態三者的關系:

[工具(或應用)+內容+終端(或渠道)]+(雲)平臺=最簡單的生態系統,也就是3+1=生態

需要說明的是:

工具、平臺、生態對應的是三類思維,其中生態思維是高維文明,工具(應用)思維則是低維文明,低維文明是質樸生產力的代表,高維文明才代表先進生產力。人工智能的工具思維階段只是解決從邏輯智能到感知智能再到認知智能的問題, AlphaGo再智能也仍然是人類的一個工具(應用)。

生態思維階段需要完成的是前臺思維(工具)+後臺思維(平臺)的融合。

前臺思維是解決具體問題,如美圖秀秀就是一個工具,後臺思維是為用戶搭建體驗平臺並創造氛圍,讓用戶參與並創造價值。

但阿里雲需要具備生態思維,也就是共建、共享、共贏、開放和平等的思維模式。例如圍繞阿里巴巴已形成的一個龐大的電商生態,這里誕生和推動了無數的新興“物種“:近3億活躍消費者,商品、餐廳、電影院,快遞商,支付服務,B2B商圈,電商人才,代運營商,軟件服務商,淘女郎。。。。。。

阿里雲就是需要再造這樣一個人工智能的生態,讓開發者、使用者、設計者、運維者等相互協作,才可能“萬物智能”。

2、與巨頭們相爭,如何快速“跑馬圈地”

前面已經說到,人工智能並不是一個“無人區”,而是高手林立的江湖。高手過招,阿里既要在速度上贏,又得在跨度上勝。

速度上,要在同一個細分市場里,跑贏對手,比如阿里雲重點要攻下的醫療領域,據響鈴所知,之前就有百度醫療大腦,今日IBM又牽手百洋,全面殺入中國智能醫療市場,此外國外Enlitic等創業公司也垂涎已久。

跨度上,阿里需要繼續差別占位,做其他巨頭看不到、幹不了的。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到,阿里雲一開始就直接避開無人駕駛等擁擠區,在城市治堵、基因研究、星外文明探索等領域默默發力。

只是高手之間的較量,勝負在毫厘之間,阿里需要繼續做精做細。

3、全面商業化前,如何處理行業共同的難題

比如:數據流通和協同化感知的問題,目前基礎設施層的仿人體五感的各類傳感器缺乏高集成度、統一感知協調的中控系統。賽迪顧問的建議是在軟件集成環節和類腦芯片環節發力,具體得看阿里如何見招拆招。

比如強人工智能尚未實現關鍵技術突破的問題。目前在技術研發層取得的進度依然屬於初級階段,對於更高層次的人工意識、情緒感知環節還無重大突破。阿里仍然有機會塑造自己的關鍵技術,只是別人也沒停下來。

再比如智能硬件平臺易用性和自主化之間的差距問題。雖然這不是阿里關註的重點,但一旦其他巨頭占領優勢,形成示範效應,市場的天平就不確定向哪邊傾斜。

總之,正如《超體》和《星際穿越》兩部燒腦片里描述的場景一樣,盡管我們不確定“萬物智能”會怎樣,阿里雲也在做一件誰也不確定的事情,但正是這種未知給了人類探索的欲望。既然不確定夢想是否能照進現實,那堅持做則是當下唯一能做的。

曾響鈴,作家,資深評論人,2016年度十大作者,TMT新媒體“鈴聲”創始人,[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作者,鈦媒體、虎嗅、i黑馬、創業邦等近60家媒體專欄作者,《商界》等多家雜誌撰稿人。微博賬號:科技向令說,微信號:xiangling0815。

人工智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874

對於邁克爾·馬雲來說,物聯網才是他的正確打開方式:沒有智能化,“萬物互聯”就是植物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12/165076.shtml

對於邁克爾·馬雲來說,物聯網才是他的正確打開方式:沒有智能化,“萬物互聯”就是植物人
黑智 黑智

對於邁克爾·馬雲來說,物聯網才是他的正確打開方式:沒有智能化,“萬物互聯”就是植物人

做過教師,扮過了邁克爾·傑克遜和白雪公主,馬雲的內核,仍然是“外星人”。在他看來,物聯網的核心是“連”,而智能化更加重要。未來是物聯網和大數據的結合,沒有智能的物聯網,是“植物人”。

timg (1)_meitu_3 

9月8日,阿里的18周年年會,馬雲變身的邁克爾·傑克遜刷了屏。那天,馬雲說,阿里早已超越了一家公司,變成了一個“經濟體”。兩天後的教師節,馬雲又趕到了2017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作為一名曾經的教師,他表示了自己對未來的擔心:“未來我最擔心的是教育變革”,以前很多人在教育階段“混混也可以”,但未來如果還依照現在的課程去教育孩子,這些孩子在未來都將找不到工作。原因,當然是“這一切都會被大數據取代”,物聯網的核心是“連”,而智能化更加重要。未來是物聯網和大數據的結合,沒有智能的物聯網,是“植物人”。

做過教師,扮過了邁克爾·傑克遜和白雪公主,馬雲的內核,仍然是“外星人”。正如阿里的NASA計劃,面向機器學習、芯片、IoT、操作系統、生物識別這些核心技術,針對未來20年組建獨立研發部門,建立新的機制體制,儲備核心科技。

馬雲在物聯網博覽會上的演講中,很多觀點也被他反複提到過,這里黑智就整理如下。

1、物聯網和雲計算、大數據,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未來。物聯網的本質,首先必須是一個智聯網,沒有智能的物聯網,這就是一個植物人,沒有多大的意義。

2、物聯網核心的不是“物”,核心的是“連”,更核心的是連起來以後,能夠變成智能化。

3、在工業時代,我們基本上把人弄得越來越像機器;而未來的時代,機器會越來越像人;但是真正應該走的道路是,機器更像機器,人更像人。

4、機器要做很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那才是了不起的東西,機器做人做得到的東西,其實沒什麽大不了。

5、互聯網本身是一種生產關系,它不是互聯網公司的互聯網,而是全社會的互聯網。

6、新零售以後,巨大的變革是新制造,而新制造來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大批的制造業,在未來的十年到十五年之間,面臨的痛苦遠遠超過今天的想象,甚至超過今天的超市、大量的商場所面臨到的問題。

7、沒有互聯網的制造業是沒有希望的,當然沒有制造業的互聯網更沒有希望。未來的制造業一定是個性化、一定是定制化,未來的制造業,一定是C2B,而不是B2C。這麽多中國互聯網公司真正賺錢的沒幾家,賺大錢的公司,沒有超過五家。但是實體經濟里面,也有很好的企業。不是實體經濟不好,是你的實體不太好。

8、未來的制造業本質上是一個服務業,它不是一個純制造業,制造業作為就業的趨勢已經過去。現代服務業才是未來就業的主要驅動力量。阿里巴巴、騰訊、Facebook、亞馬遜,我們就是真正的現代服務制造業。

9、機器在未來的二三十年以內所發展出來強大的力量,會對人類有巨大的沖擊,但是我們人類一定會戰勝機器。

10、我先告訴你,數據分析工作是沒有未來的,將來你會失業。我最擔心的一個行業變革,就是教育。我們這些人二十年內混混也能混過去,但是我們的孩子們是混不過去的,如果我們依舊用今天這樣的教學方法、方式和課程,去教育這些孩子,那麽這些孩子三十年以後將會找不到工作。

190795062_meitu_4

馬雲演講主要內容,經黑智編輯:

阿里巴巴過了18周年的周年慶,今天的阿里巴巴不是今天做成的,是18年以前的決定做成的。而18年以後的你、20年以後的你,不是20年以後決定的,而是今天的思考、今天的決定帶來的。

我前幾天聽一個人講過這樣的話,我覺得非常有道理:絕大部分的人是因為看見而相信,很少一部分人是因為你相信而看見。所以你考慮問題的時候,我們這些人是相信未來,相信這些事情會發生,我們似乎感覺看見了,但是絕大部分人不是這個樣子。

未來=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

人類將真正開始進入到數據時代。

物聯網和雲計算大數據,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未來,物聯網的本質,首先必須是一個智聯網,沒有智能的物聯網,我們認為這就是一個植物人,他沒有多大的意義。

電表早就把電都連起來了,但是沒有智能電表,電表只能收收費而已,我們每個交通路口都有一個監控器,如果沒有智能化,這個監控器發揮最大的作用只是用來罰款而已。

所以物聯網核心的不是“物”,核心的是“連”,更核心的是把這個連起來以後,能夠把它變成智能化。智能化的目的,不是讓機器像人一樣,而是必須讓機器像人一樣去學習。

人類未來的大數據整個的發展,離不開三個主要的要素,就是互聯網、大計算以及雲數據。

數據將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我們現在講大數據講得很多,大數據涵蓋著兩個關鍵,“大”不是“多”的意思,“大”是大計算的意思,大計算加雲數據,這才是我們所認為的大數據。

首先數據將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如果說每一次技術的革命,第一次技術革命,煤是主要的生產資料、煤是主要的動能,第二次技術革命,是石油、電,這次技術革命,以創新驅動,數據將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

第二,生產力。我認為,雲計算,計算能力將成為一種強大的生產力。

第三,生產關系上,互聯網本身是一種生產關系,如果不把互聯網當作一種生產關系去思考,我覺得麻煩也會越來越多,互聯網它不是互聯網公司的互聯網,互聯網是全社會的互聯網。

我們所有的智慧城市也好、智慧大腦也好,無非要解決三個問題:

第一,社會經濟發展。

第二,整個民生服務。

第三,社會治理。

離開這些生產資料,離開這些生產力,離開這些生產關系,我覺得這就是一句空話,因為你都不知道客戶需要什麽,誰是你的客戶,誰是你的敵人。

以前辦事跑斷腿,現在都希望說辦事只要跑一趟就夠了,其實跑了很多趟,跑的是數據,跑的不是人。

以前我們要看病,要圍著醫生轉,今後醫生是圍著病人轉,我們今天講的環保問題,如果環保不能夠通過物聯網、大數據和計算能力來處理,人的感知能力,根本不知道問題會出來,等你發現問題出來的時候,已經為時太晚了。

新零售之後的巨大變革是新制造

我們公司在去年雲棲大會里面提出五個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現在整個零售行業的變革非常之快,但是我想告訴大家,這只是剛剛開始。

新零售以後,巨大的變革是新制造,而新制造來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大批的制造業,在未來的十年到十五年之間,面臨的痛苦遠遠超過今天的想象,甚至超過今天的超市、大量的商場所面臨到的問題。

新制造,實際上來講,由於IOT的發展,由於物聯網的發展,由於計算能力的發展、人工智能的發展,新制造將倒逼整個社會進行改革、進行推進。

其實企業在這場革命過程中,是最重要的推動力量,而企業必須學會革自己的命。大家都知道,中國過去30年,政府成為經濟發展強大的推動力。而未來,企業家精神、企業和技術將成為強大的推動力。技術將成為倒逼市場的力量,創新將成為市場的力量,而市場能力將成為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

沒有互聯網的制造業是沒有希望的,當然沒有制造業的互聯網更沒有希望。沒有互聯網的制造業,我認為這些制造業很快就會崩潰掉,沒有制造業的互聯網,那我覺得也是空中樓閣。

制造業必須要學會擁抱互聯網,未來已經不會存在著Made In China、Made In USA,未來的制造業是Made In Internet,未來的制造業全是在互聯網上制造,而且未來的制造業,請大家記住,未來的制造業本質上是一個服務業,它不是一個純制造業,制造業作為就業的趨勢已經過去。

制造業在本世紀以後開始到未來,將不會成為就業的主要驅動力量,因為大批的制造業將會由機器所取代。而未來要創造真正的就業,人類從過去的一兩百年工業時代,將進入現代服務業時代,現代服務業才是真正的制造業,而服務業本身就是制造業。

阿里巴巴、騰訊、Facebook、亞馬遜,我們才是真正的現代服務制造業。我們背後強大的制造能力、設計能力,把服務當成產品的能力,這種制造能力是今天大家要去反思的,它不是網絡上走來走去的一些Program,現在所有的程序、所有的互聯網產品是一個真正的現代制造業。

未來的制造業已經不是靠規模化,已經不是靠流水線,已經不是靠我們昨天想象的這種集裝箱式的模式,未來的制造業一定是個性化、一定是定制化,未來的制造業,一定是C2B,而不是B2C。未來的計算算法專家一定不是在互聯網公司內部工作,而是在車間里面寫代碼。總而言之一點,我們要讓機器變成智能。

制造業未必一定是成為就業的主要渠道,現代服務業,從制造走向現代服務業,而現代服務業純不是買賣之間的關系、服務之間的關系,服務業如果沒有強大的服務業制造,是不可能有未來的,制造業不學會服務,是不可能,所有的機器不是靠你賣出去就行了,而機器本身就是一臺服務的機器,背後有強大的智慧、強大的數據、強大的計算能力,以及整個社會必須互聯。政府必須要形成一個Smart government,我們堅信不疑地在往這里走。

x7o2mot5ZfTTbO7MZwcc

機器和人不會競爭

我們今天去考慮很多問題的時候,往往我們對未來過分的擔心,說機器和人未來的競爭怎麽樣,我認為機器和人不太會競爭。

過去上一個世紀,在工業時代,我們基本上把人越來越像機器,而未來的時代,機器會越來越像人,但是真正應該走的是機器更像機器,人更像人。

這兩年討論最多的是Alpha Go,人下圍棋輸給機器以後,感到非常沮喪,我覺得沒有必要。圍棋是為人類的快樂而創造出來的,如果你讓人跟機器比下圍棋,就像人跟汽車去比誰跑得快,結果毫無疑義。如果你因為這些東西沮喪的話,我認為人類的沮喪才剛剛開始,因為人類肯定是下不過機器的。只要是程序化,只要是說得清楚的東西,機器一定比你聰明。

人類最早發明機器的時候,就有清醒的認識,機器會比人力量更大。當發明火車、飛機的時候,人已經認輸,機器一定比人會跑得更快、跑得更遠。出現電腦的時候,人類就應該有一個預知,它比你記憶得更快,它從來不會忘記,它算得比你也快。從這一切來講,人應該打消這個想法。

我覺得機器要做很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那才是了不起的東西,機器做人做得到的東西,其實沒什麽大不了。

我不太喜歡人工智能,我喜歡機器智能。我們對人腦的理解可能不到10%,我們卻要讓機器去學習這10%,我認為有一點自大。

人是有智慧的,動物是有本能的,機器是有智能的,但是由於人類的生活越來越快,我們逐漸、逐漸失去很多本能的東西。而計算、數據、機器將把人的這些能力重新恢複起來,這就是智能的能力。

因為我們人過去的兩百年,由於科技的發展,我們人的眼睛,對外部的世界越了解越多,我們不斷在往外面探索,但是人類對自我的了解越來越少。雲計算、大數據,能夠把人所有的行為記錄下來,讓人更加懂得自己。我們講知道自己要什麽的人是聰明的人,知道自己不要什麽的人是智慧的人,今後我們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在進入新的時代,我們必須讓機器來協助人更多的了解自己。

人類要有自己的自信,要明白機器一定不可能戰勝人類,但是機器在未來的二三十年以內所發展出來強大的力量,會對人類有巨大的沖擊。過去三百年來,人類認為自己無所不能,但是我們現在很多東西,將來會被機器所取代,我們會有失落感,但是我想告訴大家,我們人類一定會戰勝機器。

當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成為我們整個社會的基礎設施,成為生產資料,成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時候,對社會的沖擊之大,也是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我們所有的人類都要做好準備,未來30年,從新零售開始沖擊,到新制造,很快金融也是一樣。但是沖擊的目的不是為了消滅誰,沖擊的目的是為了倒逼市場改革。

我們對於未來的未知遠遠大於已知。剛才我在說,阿里巴巴不是今天做成的,是18年以前我們相信有這一天才會做成的。我們今天同樣相信未來的世界會是這個樣子,並且為之去努力。

今天能夠定義清楚的東西都不是未來。盡管18年以前,我們知道互聯網會發展,我們知道電子商務會發展,但是我們沒有想象到電子商務、互聯網18年以後會發展成這個樣子。

今天的數據跟二十年以後的數據相比,跟萬物相連以後的數據相比,真是滄海一粟都不是。所以我們今天要思考的是如何面對未來,我們要鋪設一個方向,如何堅持,並且不斷的去完善。

未來創新和教育改革

創新說說容易,而管理創新、治理創新的能力是非常之欠缺的。

我們要避免各種各樣的紅旗法案,一八三幾年,英國出了一個機動車法案,那時候英國最早發明了汽車,但是汽車起來以後,反對的人無數,因為認為汽車將會取代很多馬車夫的工作,馬車夫在那時候是屬於白領工人,是技術活。如果技術出來,很快就把馬車夫的工作給幹掉了。所以所有的馬車夫上街遊行抗議,就像今天說實體經濟被互聯網經濟沖垮的道理是一樣,遊行的結果,政府出了一個機動車法案,後來稱之為紅旗法案,就是要求每個車前面必須有一個人拿著紅旗,車的速度不能超過每小時七英里,絕不允許超過馬車的速度,超過馬車的速度,立刻吊銷牌照,使得30年以後,英國才取消了這樣的紅旗法案,這個紅旗法案使得英國並沒有抓住汽車,使德國和法國起來,美國抓住了汽車,使自己成為了一個車輪上的國家,隨後帶動了石油經濟的起來。

今天我們嚴防紅旗法案這樣的東西,對未來的互聯網、物聯網以及各種各樣未來政策,我們不要認為我們比別人強,沒有人是未來的專家,我們都是昨天的專家,我們對未來只有探索,要相信自己,相信人類,相信我們的孩子們,他們是有辦法去解決的。有時候制度過多,反而讓我們不能前進.歐洲沒有大的互聯網公司,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法律制度實在太多,擔心的問題非常多,還沒開始幹,就問這個問題怎麽解決,那個問題怎麽解決,互聯網還沒起來,大家就在討論隱私問題、安全問題,我相信我們有辦法解決,我們解決不了,我們的孩子一定比我們解決得好,因為八零後、九零後、二零零零後,他們就是比我們聰明。他們的責任和擔當也絕不亞於我們。

IT時代,我們人類已經從IT走向DT,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DT是Data technology,這不是字的區別,也不是技術的區別,而是思想觀念的區別,IT是讓自己做得越來越強,IT是信息壟斷,我知道,你不知道,我就有利益,而DT必須學會共享,必須學會普惠,必須讓別人強大起來,你才會強大起來。而整個世界的趨勢就走向了普惠、共享和可持續。

像我們阿里巴巴,人家講你們到處都在。我們去那兒,不是因為那兒有利潤;我們去那個領域,不是因為我們貪婪;而是因為數據必須打通,智慧必須連接,文化必須溝通。

互聯網沒有邊界,如果互聯網有邊界,互聯網僅僅是一個工具,互聯網它是一場技術革命。沒有邊界的思考,才是真正的未來。

所以我們講轉型升級,講了這麽多年,文件發的比莎士比亞全集還厚,但是我們得到的效果怎麽樣,並不顯著,我們必須要有市場的力量,必須有技術的力量,必須市場上有像我們這樣的鯰魚去倒逼這個市場進步,這是互聯網大公司的責任,也是我們的擔當,不是因為它有錢,而是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

也最後跟大家講,一直認為今天很難,明天更難,但是未來是美好的,今天沒有一家公司是快樂的,大家千萬不要以為互聯網公司很好,傳統實業就不好。我想告訴大家,這麽多中國互聯網公司真正賺錢的沒幾家,賺大錢的,沒有超過五家公司。但是實體經濟里面,也有很好的企業,不是實體經濟不好,是你的實體不太好,這個要清晰的認識到。

凡是不能適應世界未來,不能適應技術潮流,不能適應未來思考的企業,必須被淘汰,轉型升級的目的,不是讓大家平平坐,轉型升級的目的,讓好企業更好,讓壞企業能夠淘汰掉。

未來所有程序化的工作都會被取消掉,大量的就業,昨天最好的工作都會失去。大數據需要很多分析師,但我告訴大家,大數據最後將消滅所有的分析師,沒有一個分析師可以分析得了大數據,分析師只能分析信息,不可能分析數據。所以數據分析工作,你以為可以找到未來,其實沒有未來,我先告訴你。

所以我們未來的人應該更加活得像人,機器更加像機器,這是我們需要做的。全球化勢不可擋,Mobile不是只移動手機,而是數據的移動,人類的移動,將跨越一切。

那麽未來我最擔心的一個行業變革,那就是教育。我們很幸運,我們這些人二十年內混混也能混過去,但是我們的孩子們是混不過去的,如果我們依舊用今天這樣的教學方法,方式和課程,去教育這些孩子,那麽這些孩子三十年以後將會找不到工作。

每次的變革,都必須是教育的變革,要走在前面,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世界,高度註重三十年以後可能什麽樣的產業,由此來調整大學的課程,小學的課程和中小學的課程,因為只有這樣,我們這個社會才是平穩的,只有這樣,我們的下一代有了機會,我們才不會人類之間發生很多的問題。

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孩子們的教育,也不應該按照原來的死記硬背,去記很多東西,因為這些活可能絕大部分,不是所有,很多將會被計算機所取代。我們要做的工作,是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你發現自己最好,了解自己,並且在這兒發展起來,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有未來的機會。

我們的社會在看到今天機會的時候,也要看到挑戰,但是這些挑戰一定會過去。三十年、五十年內,我們應該找出更好的方法去解決這些挑戰,而不是阻擋這些挑戰,更不能用技術來形成貧困差距的工具,我們應該讓 技術成為整個社會普惠,整個社會共享,只有這樣,人類才能綿延。

黑智簽名檔

商業 互聯網金融 人工智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4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