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2024年辦奧運可賺大錢?學者列百利無一害
1 :
GS(14)@2017-01-12 08:08:25奧運對於不少國家都是雙面刃,不少國家原本期待盛大運動會能帶來人潮及商機,但在奧運完結後都出現經濟低谷,令外界對國際奧委會(IOC)的批評日漸增加。不過,過去曾兩度成功辦奧運的洛杉磯奧運委員會,近年積極策劃申辦2024年奧運,周一有經研機構發表報告,指2024年主辦奧運更可為洛杉磯增加112億美元(約873億港元)的經濟收益。該研究創辦人告訴《蘋果》,洛城辦奧運有「熟手」優勢,認為辦奧運好處多多。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奧運申辦委員會LA2024周一發表了一份由燈塔經濟研究(Beacon Economic)和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 Riverside)的研究報告,指2024奧運將為美國帶來約183億美元(約1,427億港元)的經濟收益,創造近8萬個全職工作,以及1.67億美元(約13億港元)的附加稅收,單單在洛杉磯就可帶來112億美元經濟收益。市長加爾塞特(Eric Garcetti)表示,研究報告反映洛杉磯是2024奧運理想的低風險主辦城市,上一次(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已充分向世界顯示,經營良好的奧運,會為當地增加的經濟收益多達幾十億美元,亦可以帶動其後幾十年的經濟發展。負責發表報告的燈塔經濟研究創辦人Christopher Thornberg接受訪問時表示,奧運將會吸引130至140萬旅客前來洛杉磯,帶動本地旅遊業,所以會帶來強大的經濟效益,問題就是:到底這些經濟活動能否支付辦奧運的開支?Chris認為,洛杉磯擁兩次辦奧運經驗,現有的場地已經是世界級,所以會較首次辦奧運的國家有優勢,節省不少基建開支。他認為,洛杉磯辦奧運其實相當省錢,因為可以利用本身現有的體育館,委員會亦計劃使用一些私人投資的設施,以及以南加大(USC)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作媒體中心等,大大縮減開支。加上去年12月LA2024已宣佈,將由私人基金提供53億美元(約413億港元)預算,變相洛杉磯居民一毛錢都不用付。
Chris又指,奧運當然會創造不少臨時職位,但另一方面不可以忽略的是,因為申辦奧運而改善交通及基建等設備,將會提升整個洛杉磯的生活質素,亦可讓全世界見到洛杉磯的活力,吸引更多旅客及外人前來投資,長遠利好整個城市。對於加州州長布朗剛公布的預算案中提及要削減開支,Chris認為對於洛杉磯申辦奧運的影響不大,因為是洛杉磯市的決定。他又批評州長布朗的預算過於保守,現時加州的經濟正逐步起飛,過去3年新增職位第8多,收入比例領先全國,所以加州正領着美國經濟發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2/19894603
百利保馬鞍山商場 半數樓面擬租食肆
1 :
GS(14)@2017-02-08 21:13:30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099&issue=20170208
【明報專訊】作為新界東主要住宅區的馬鞍山,同時亦被部分網民形容為是「美食沙漠」;百利保(0617)及富豪酒店(0078)合作發展的馬鞍山保泰街商場,部署最快第四季開業之際,百利保執行董事兼首席營運官范統透露,擬將商場約五成樓面租予餐飲食肆,以改善「美食沙漠」的處境。
范統續稱,集團旗下商場可建樓面約16萬方呎,投資額介乎6億至7億元,商舖數目約50間至80間,意向呎租約30元至60元,現開始招租,預料今年第三季獲批入伙紙,希望趕在聖誕節前開幕。
冀改善區內「美食沙漠」處境
此外,集團早前以近22億元投得的機場航天城酒店地皮,總投資額約50億元;范表示,酒店預料可於2020年落成,提供逾1000間房。至於位於馬頭圍的新落成酒店,預料今年可開幕,提供340間房;另旺角晏架街酒店料於後年開幕,提供290間房。
未來12酒店開業 涉6300房間
他表示,集團未來數年將有12間酒店於本港陸續開業,涉近6300間客房,並相信旅遊業最壞時間相信已過去,料今年訪港旅客人數可重上升軌。
V city料首季營業額6億 按年升6%
另外,新地(0016)屯門商場V city去年生意額及人流均錄得升幅。新地代理租務副總經理孫雅茵表示,商場去年生意額逾22億元,人流逾5000萬人次,按年升約3%至5%,預計今年首季人流將逾1200萬人次,營業額約6億元,按年升2%至6%。
百利保28年前2.86億投得地皮
1 :
GS(14)@2017-06-09 07:44:22【明報專訊】九龍城廣場位於賈炳達道128號,是由百利保(0617)於1989年以2.86億元投得地皮而建。因位置「吊腳」,過去商場的空置率高,而且人流偏低,被喻為「死場」。因低人流而影響商戶生意,百利保有見及此,於1998年向城規會申請重建九龍城廣場,包括西面戲院部分改建成一幢39層高酒店,東面商場部分加建兩層停車場,城規會以交通環境難以負荷而否決其重建工程。
一度擬將部分樓面建酒店
重建計劃被推倒,百利保又因未能償還兩筆合共37.5億元可換股票據,於是將九龍城廣場及百利保廣場抵押予系內世紀城市(0355)、百利保及富豪國際(0078)債券持有人;及後於2004年更以20.3億元售予摩根士丹利牽頭財團。
摩根士丹利財團接手後,斥資9000萬元翻新商場,包括內部裝修和翻新外牆,改以時尚設計,務求令人有煥然一新的感覺,同時轉型作中檔零售,以便提升租金水平。商場又不時舉辦活動,以吸引更多人前往購物。資料顯示,翻新後,商場的出租率逾九成。
蔡志明於2008年向摩根士丹利財團以14.8億元購入,當時呎價僅2313元。蔡志明入主後,再度重新包裝設計,亦調整商場的租戶組合,包括於2012年引入永旺百貨(即AEON),佔地12萬方呎,至今仍是商場中最大的租戶。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659&issue=20170609
百利保范統:買地難過上車 招標賣地透明度不足 倡恢復拍地
1 :
GS(14)@2017-10-20 07:51:08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2825&issue=20171020
【明報專訊】中資高價搶地,港資唯有變陣增土儲,大型龍頭發展商選擇收購舊樓、透過補地價轉換農地等,中小型發展商生存空間卻被大幅壓縮。作為中型發展商的百利保(0617),其執行董事范統更形容「買地難過後生仔上車」,希望政府恢復公開拍賣地皮,讓發展商更能掌握土地價格。
明報記者 甘潔瑩、林可為
施政報告公布前,市場曾傳出,政府除公布地皮中標價外,亦考慮公布第二高、甚至第三高入標價,以增加透明度,但結果落空。百利保執行董事范統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近年社會聲音大力推動年輕人上車置業,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更於施政報告中稱以置業為主導,惟隨着中資自去年起天價競投本港地皮後,港資發展商要投得地皮較以往困難,「發展商現在就算有錢都未必買到地皮,但年輕人有錢就可以置業,而且有好多選擇,因市場不同的物業出售,但發展商選擇較少,『買地難過後生仔上車』」。
第二高入標價或與中標價相差較大
他又稱,現時官地以招標形式推售,市場只知中標價,並不知道其他發展商的入標價,難以掌握地價,「若政府可恢復『舉手』公開拍賣地皮,便可讓發展商或市場掌握成交價。你問我,下一幅地皮如果可『舉手』拍賣,肯定不少發展商贊成!正因為透明度不高,某程度上會扭曲了市價,因中標價或較第二及第三高的入標價相差較大,未必能反映市場實况」。
資料顯示,政府過去賣地多以拍賣形式進行,即拍賣會上舉牌競投,最後出價銀碼比官方底價高便成交,否則該土地由政府收回。及後政府因應市况而非定期主動賣地,當時採用招標或拍賣形式「雙軌」賣地。不過,政府於2013年改由主動推地作招標,即發展商因應招標條款而出價。
籲政府推細地供中型發展商競投
范統不諱言,港資難補充土儲,規模大的地皮價值高,中型發展商未必負擔得來,即使蚊型地亦每每有二三十家發展商去競爭,心態是「入咗標睇下買唔買到」。正因為中型發展商不容易覓得地皮,購入官地仍是集團增加土儲的主要渠道,「政府可先規劃有關區域發展,再將地皮裁細,提供更多機會予求地若渴的中型發展商」。
對於集團會否如大型發展商般,透過收購舊樓而增加土儲,范統表示,現時收購亦同樣面對挑戰,「現在收購舊樓並不容易,過去收舊樓的價錢較合理,現時有些舊樓業主會較心雄,要求發展商出高價才會出售其單位;另有投資者早早已『落釘』,亦會左右收購進度。私人發展商不做蝕本生意,所以若收購去到無利可圖的時候,就會煞停」。
2 :
GS(14)@2017-10-20 07:52:11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3605&issue=20171020
【明報專訊】談及推盤部署,范統稱年底前將會公布沙田九肚項目的命名,項目單位總數160伙,包括24幢洋房,最快明年中以現樓形式推出。相比之下,今年至2020年,卻是百利保(0617)與富豪酒店(0078)在酒店業務的收成期,這4年內平均每年皆有一間全新酒店開幕,初步推算4間新酒店全部約1926個房間投入營運後,每年房租收益可達6.6億元。
富豪酒店系4間全新酒店,分佈於馬頭圍、旺角、上環和機場航天城,房間總數1926間,總投資額逾70億元,其中航天城酒店項目佔1200間房,為集團目前在港最大型酒店。繼富薈馬頭圍酒店5月開幕後,另外3間將於明年至2020年陸續開張,待上述4間新酒店開張後,百利保系在港將擁有12間酒店,涉約6500間房。
走精品式酒店路線
隨着消費和旅遊模式改變,上述百利保馬頭圍、旺角及上環酒店均走精品路線,而非傳統五星級酒店,房間面積約160至350方呎(平均200餘方呎);范統表示,發展市區精品式酒店的優點,是不需打造大型宴會廳或高級餐廳,住客只需簡約的房間以及簡單早餐已足夠,所需員工相對較少,營運成本較低。客源方面,他預期內地客將佔五成以上,而航天城酒店項目除因毗鄰機場、有一定商務客源外,亦因酒店設有多項消閒設施兼位處大嶼山,料可吸引本地家庭度假客。
系內仍會物色酒店新發展機會,如市場估值最多達30億元、本月27日截標的長沙灣興華街西對出臨海酒店地王,范統表示該地皮競爭雖然激烈,但集團仍會積極研究入標。
有意競投長沙灣酒店地
事實上,地產商發展酒店的回本期,時間上比住宅長。范統稱,住宅項目只要獲批預售,發展商已可將樓花推售,若賣個滿堂紅,資金可更快回籠;相反,發展酒店,即使硬件工程完成,房間內所有設施,細緻如毛巾、牙刷等均要完全到位,方可迎來第一位客人,動輒需時至少5年。不過,他強調酒店可為集團帶來長遠而穩定的收入,所以酒店、住宅今後仍會雙軌並行發展。
百利保期望放寬SSD限期
1 :
GS(14)@2018-02-28 07:35:32【本報訊】政府明天公佈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一眾發展商及代理昨日先後於不同場合開腔表態,普遍認為針對樓市措施不多,減辣招機會微,不過,百利保(617)執行董事兼首席營運官范統認為,辣招有需要修訂,其中建議額外印花稅(SSD)限期由3年減至2年,既不影響用家,亦足夠嚇退炒家。范統昨發表對三項辣招的看法,額外印花稅期限3年,目的旨在杜絕炒家,但炒家通常持貨半年至1年,所以鎖死3年不單對付炒家,同時殃及用家。建議修訂做2年,已足夠嚇退炒家。至於買家印花稅,相信政府目的是不想內地人與本港首置上車後生仔搶樓,搶貴上車盤,建議設立門檻,例如1,000萬元以下物業才設立這項限制,1,000萬元以上樓價可不豁免。此外,購第2套房須支付15%稅額,可修訂至第3套房才繳納此項稅款,他稱:「呢樣好奇怪,點解要懲罰想買一層樓自住一層樓收租嘅人。想買多層樓收租原來要畀多啲稅,結果佢哋將啲錢使落第二度,例如吃喝玩樂,唔鼓勵啲人儲錢去買樓,呢樣覺得唔係幾好。」
趙國雄:暫不需減辣
對於政府會否減辣,長實(1113)執行董事趙國雄表示,聽不到,亦看不到可能性。隨本港經濟穩定,地產發展穩健,房地產市場過去幾年持續上升,反映居民置業需求,希望政府增加土地供應,予發展商興建住宅予市民居住。暫時無聽到任何消息或啟示會減辣,個人認為市場亦沒有此需要。當然放寬按揭上限幫助買家上車,對市民入市及社會穩定來講都是好事。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7/20316711
百利保范統:徵空置稅沒效益 指無助市民上車 籲發展棕地更實際
1 :
GS(14)@2018-06-04 10:55:04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1614&issue=20180604
【明報專訊】港府早前指全港約有9000個一手空置私樓單位,並放風指研究開徵物業空置稅,社會解讀為是政府意圖出招,令發展商不能囤積居奇。百利保(0617)執行董事兼首席營運官范統接受專訪時稱,港府研究收徵空置稅的本意屬「用心良苦」,希望讓更多市民置業,惟很多細節和數據未有闡釋,而香港屬自由經濟,政府「不能逼人(發展商)賣樓、如樓盤開盤時市况逆轉,難道政府要逼人(發展商)蝕本賣樓?」他認為,開徵空置稅對遏制樓價效益不大,應多花精力研究發展棕地。
政府放風指研究開徵空置稅之際,范統指有很多細節和技術數據均未有全面闡釋,例如如何計算空置率,是以全港發展商計,還是集中某幾個大型發展商計,單位怎樣才算空置,目前未有定案。他又質疑,政府若開徵空置稅,是以市場某些大型住宅項目作徵稅基數,還是以市場整體住宅作計算。
質疑未有闡釋空置率定義
他強調,港府落實開徵空置稅前,必須要先清晰定義何謂空置,「舉例說,空置中的已落成單位,是指單位已取得入伙紙(Occupation Permit、俗稱OP)、還是以取得滿意紙(Certificate of Compliance、俗稱CC )計算?現時政府要求發展商取得滿意紙後才可交樓,然而由獲批入伙紙至取滿意紙,需時約6至9個月。若以取得入伙紙計算物業已落成,並視之為空置,並不合理。」
事實上,范統認為目前本港私樓空置率談不上高,「現時全港私樓空置率只有3.6%;就如失業率大約是3.6%,怎能說是高」。
指發展商寧採貨如輪轉策略
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港整體私樓單位總存量為117.46萬個單位,空置量為42,942個,空置率回落至3.7%,屬近20年低位(見表);當中9370個單位為已有入伙紙,但未獲滿意紙或轉讓同意書的單位。他認為,發展商根本沒有囤積居奇,因為「攞不到錢套現,就爭不到地,所以寧願貨如輪轉」。
范續稱,香港屬自由市場,指政府「不能逼人(發展商)賣樓,如果某山頂豪宅項目只有10幢洋房,政府勒令要在半年賣清,就是一個好唔公道的做法。另外,如樓盤開盤時市况逆轉,難道政府要逼人(發展商)蝕本賣樓?」
香港現正展開土地大辯論,范統指政府研究開徵空置稅,為何不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建議上認真研究,在現有土地資源上繼續尋找新供應,最直接有效、更實際的途徑是發展棕地,因政府有權收回棕地使用,作為增加土地供應的長遠措施。此外,某些保育價值不大的郊野公園,亦可考慮撥出部分土地發展。
(發展商專訪)
明報記者 甘潔瑩、林可為
百利保范統:空置稅難令新盤減價
1 :
GS(14)@2018-06-21 08:26:23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4249&issue=20180621
Share
【明報專訊】港府擬向發展商開徵一手樓空置稅似乎事在必行,再有地產商發聲質疑其成效。百利保(0617)執行董事兼首席營運官范統表示,港府若落實開徵空置稅,先要視乎措施目的是壓抑樓價,還是協助市民上車,而發展商目前手持的待售細單位數量不多,故收稅也不會對發展商帶來減價壓力。他續稱,當局不應規管面積1000方呎以上的豪宅單位,因為此類物業與民生的直接關係不大。
富豪‧山峯8月開價招標
事實上,目前持有貨尾數量不多的百利保,計劃下季開展推盤新攻勢。范統表示,集團旗下沙田九肚富豪.山峯,最快8月上載樓書及開放示範單位,計劃以接近現樓形式發售,擬公布價單及招標並行。
另一方面,信置(0083)繼早前公布與市建局合作的長沙灣新盤命名為一號九龍道後,同系大埔白石角科研路項目亦正式命名為 「逸瓏灣8 MAYFAIR by the sea 8」;項目提供528伙,預計2021年2月落成。信置營業部聯席董事田兆源表示,項目主打2房、3房戶,佔單位總數85%,特色單位佔7%,其餘為4房戶;單位面積由約500方呎兩房,至1200方呎特色戶,部分可享海景,計劃第三季推售。
逸瓏灣8 MAYFAIR兩房500呎起
白石角是今年新界新盤主戰場,當中嘉華(0173)嘉熙已推出並累沽約620伙,新地(0016)雲匯已首推4伙招標,上述逸瓏灣8 MAYFAIR by the sea 8,與億京的同區新盤海日灣有機會對撼。
百利保逾1800萬再收購筲箕灣舊樓
1 :
GS(14)@2019-01-12 12:31:10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6174&issue=20190112
【明報專訊】舊樓併購成中小型發展商其中補充土儲渠道之一,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筲箕灣金華街19號於上月底錄2宗成交,為1及8樓單位,兩單位收購價同為906萬元,實用面積同為639方呎,實呎14178元,共涉1812萬元。新買家為盛立國際有限公司,公司董事包括百利保(0617)執行董事羅寶文、執行董事兼首席營運官范統等人,而他們早於上月初已購入毗鄰金華街17號8樓單位,現增持單位,不排除為收購行動。
宏安1900萬收購鳴鳳街舖
另黃大仙鳴鳳街26至32A號乾豐大廈地下A舖,亦於上月中易手,商舖面積約600方呎,成交價1900萬元,呎價約3.17萬元,新買家為浚亨有限公司,公司董事為宏安地產(1243)執行董事鄧灝康及行政總裁黃耀雄。宏安地產早已就乾豐大廈及鳴鳳街34至36號,以及38至48號鳳凰大樓等集合超過八成業權,可隨時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拍統一業權。
資料顯示,有關物業佔地約9600方呎,以地積比率約8倍計,若發展商重建,估計可建樓面面積達7.68萬方呎。
百利保范統:空置稅變相逼豪宅減價賣 中小單位多售樓花 無囤積居奇
1 :
GS(14)@2019-05-06 08:03:50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5021&issue=20190506
【明報專訊】港府擬向獲發入伙紙一年但未售出的一手樓徵空置稅,續引起地產界迴響。百利保(0617)執行董事兼首席營運官范統接受專訪稱,現時針對社會大眾的中小型單位,不存在囤積居奇,而樓價5000萬以上、以至以億元計豪宅絕非一時三刻可輕易售出,若當局強徵空置稅,變相逼發展商減價減樓,讓一小撮富有階層可以較低價錢購買到心頭好,卻無助普羅大眾上車。
對港府開徵一手空置稅似乎已毫無懸念,范統表示明白政府推空置稅,是希望藉增加供應協助大眾上車,但卻直指空置稅屬「落錯藥」。
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4月開腔指,目前本港空置單位約9000個,推出空置稅非與地產界對立,只希望業界把已建成單位盡快推售。范統回應指,針對大眾市場的中小型住宅,發展商通常都會賣樓花,以求現金盡快回籠。
獲批滿意紙3年後徵稅才合理
范統表示:「中小型單位銀碼細,好多人都負擔到,新盤推出一兩個月,甚至分分鐘推出一兩日,已經可清袋,所以不存在中小型單位囤積問題。」
事實上,以日前首輪推售500伙的將軍澳日出康城MONTARA為例,就於一天內清袋,單日售出單位已佔該期項目單位總數616伙逾80%。
范統續指,目前空置仍未售出的一手物業多屬豪宅,原因並非發展商不想賣,而是這類樓價5000萬元以上、甚至動輒逾億元以上豪宅,客源只屬社會一小撮富豪,而這類物業絕非一時三刻可輕易銷售。
「有錢佬等發展商賣平才出手」
如政府落實對獲發入伙紙(Occupation Permit),而非獲發滿意紙(Certificate of Compliance)一年內仍未售出的物業徵稅;范統回應指豪宅由獲發入伙紙、到完成全部室內外裝修、再推出發售,起碼需時至少半年,甚至更長時間。「如豪宅獲批入伙紙一年內要售出以免被徵稅,若市況不配合,等同變相逼發展商減價賣樓,讓具財力買家可以較便宜、甚至低於市價的價錢,購買到心水豪宅,等同是幫助有錢人買樓。你係有錢佬,都等發展商賣平5%、10%時,才出手購買啦」。
他以集團同系赤柱洋房項目富豪海灣為例,早於2003年已開售,但至今仍有10餘洋房仍未售出而轉為收租,他強調集團不是不想賣,而是「豪宅只能『撞客』、有時市况又不配合」。
因此,他認為當局除不應以物業獲發入伙紙,作空置稅計算起點外,更應將豪宅剔出徵稅範圍內,「即使政府一意孤行要徵稅,最低限度亦應以物業獲批滿意紙3年後仍未售出,作為考慮徵稅之列」。
明報記者 林可為
[發展商專訪]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