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紙:四十五度角吸睛大法
1 :
GS(14)@2012-04-18 22:59:57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20418/79674
無論你是否同意在《盛女愛作戰》中兩性關係專家Santino提出的女生四十五度角吸引異性大法,也懇請你先以四十五度角面向這篇文章才開始閱讀。我跟你說,這絕對有根有據,我對此深信不疑。
網上流傳那一張Santino四十五度角吸睛大法 vs Michael Jackson四十五度角前傾經典舞步已經說明了一點—Santino並不是首個提出四十五度角理論的人,MJ早就以此角度震懾樂迷數十年。
中秋節吃月餅,你總是習慣每口吃個八分一件,去Pizza乞食Pizza,你也是吃一件四十五度角的Pizza,你很少看見別人把半塊Pizza一百八十度那樣放進嘴,你也不會豪邁得拿着整個月餅三百六十度在咬。你不是瘋的,你知道四十五度角就是最易入口的角度。
至於男生最沉迷的各樣運動,也處處隱藏四十五度角神話。像標槍、鉛球、鐵餅這一類田賽中的投擲項目,若以同一力度及風向計算,能以垂直四十五度角投出的話,物件就會飛墮至最遠的地方。在籃球比賽中,投籃的最佳位置是對應籃框的四十五度角,在那裏看起來,籃框會比較立體。
我肯定Santino說的都是真理,自古以來男生都對四十五度角有另類情意結,就連其最重要的部位,也會在關鍵時刻以四十五度完美角度挺起來。
你看,四十五度角看起來比較立體,四十五度角是最易入口的角度,四十五度角讓男生挺起來,我們還能不相信四十五度角的魔力嗎?女生們,聽Santino話,以後都要謹守四十五度角吸睛大法。你現在正面閱讀嗎?沒辦法了,請你調整你的角度,重讀一遍。
電郵:
[email protected]
林日曦
白紙:開心散
1 :
GS(14)@2012-04-23 21:47:12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20423/81480
早前有研究指出,一種成份包括人參、遠志、石菖蒲及伏苓的藥方,比西方抑鬱藥更有效改善抑鬱病徵,而且免除了西藥為病者帶來的副作用。這種被稱為開心散的藥方,據說出自唐代,是世上最早被研發出來醫治抑鬱症的藥方。這真是長期被抑鬱症折磨的病人的天大好消息,可惜的是,科大生命科學部教授詹華強說還要至少3年時間,才能優化藥方的成份以及將之製成標準化成藥。
抑鬱症會令人持續情緒低落,嚴重喪失自信心,對所有事情包括一切社交活動提不起勁,嚴重者更會出現自殺念頭。簡單來說,抑鬱症就是會令患者不開心。
我一直信奉人生中最重要的追求是活得開心。任你一注獨中六合彩又車又樓榮華富貴印印腳過下半世,任你萬人景仰名聞中外流芳百世,任你左擁右抱有性有愛天天酒池肉林大吃大喝,只要你不開心,一切都是浮雲,還要是厚厚的烏雲,讓你雙眼持續下大雨。
香港是越來越多人患上不同程度的情緒病,可是精神科醫生及心理學家卻嚴重不足,一個患上抑鬱症的病人輪候的時間上年計,在輪候期間,不知多少家庭已被抑鬱症毀掉生活,不知多少病人已經病發輕生。抑鬱症的普遍性及其引發出來的嚴重後果令我十分不解──為何政府不多撥資源去解決抑鬱症禍港這個問題呢?如果開心散是有效的話,為何不資助科學家們全力研發?難道這問題不比興建高鐵、發展西九藝文場地及硬推23條為重要嗎?
電郵:
[email protected]
林日曦
白紙:死線來了
1 :
GS(14)@2012-04-25 23:29:58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20425/82665
同事在電話裏頭跟別人這麼說:「明天就是Deadline了!怎麼你還未交貨?你死了嗎?快!」然後掛斷電話,我問:「Deadline不是下星期嗎?」同事回答:「他是一定會遲交的,不說早一點,他又會再遲一點,那我豈不是給他打亂陣腳?」的而且確,把Deadline推前至少一星期是常識吧?
甚麼是Deadline呢?明明就是一條一超越了就會死亡的界線,是神聖不可超越的。只是淪落至今,所謂的Deadline已經變成真正死線之前的一些詐死線,一點阻嚇作用都沒有。像大家都習慣肆無忌憚地遲到一樣,越來越多人無視「Deadline」這東西了。
像我的專欄稿,星期一的稿要早五天交,其他日子的稿也要早兩天交。真正的Dead dead dead deadline是一天前吧,至於是甚麼原因推前Deadline?就是因為從來作者們都喜歡拖稿的,於是編輯們預設所有作者都慣於拖稿。預鬆動一點,沒意外的話大家舒服,有意外嗎?也不致即時死亡。於是有時我明明就可以立刻寫稿交稿,也會拖個一天半天,心想偶爾遲交也無傷大雅吧。這是甚麼心態?就是我打從心底裏不相信這條Deadline。如果不能準時交稿我便會死,我還會拖個半分鐘嗎?
多可悲,明明大家都應該守時,可是偏偏活在模糊了Deadline的世界。怎麼辦?只能各自修行,做好自己,交貨的一方盡量不要超越Deadline,收貨的一方嘛,把Deadline Set得真實一點,當對方交不出貨,狠狠引爆他,讓他死一次粉身碎骨。那樣子的世界,應該會簡單得多。
電郵:
[email protected]
林日曦
白紙:唔通連個天都唔鍾意我
1 :
GS(14)@2012-04-30 22:53:08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20430/84434
多年前讀書時期經常乘搭巴士上學,後來誤墮社會,不是乘港鐵就是自駕,很少搭巴士了。可最近我又開始天天乘搭巴士上班的生活,也因此,一種久未來襲的感覺重臨了:同一個巴士站有三條巴士線,怎麼我等的那一架巴士總是最遲才到站?唔通連架車都唔鍾意我?我記低了這件事,決定要回家研究一下「連架車都唔鍾意我」的原因,然後再在專欄中跟讀者談一談這個相信也困擾大家多年的問題。
回到家,打開電腦,我像回了魂似的,才發現,研究個屁,不就是因為我自己心理作用嗎。明明巴士們有時是不喜歡我,但有時候也非常疼錫我呀,像私家車一樣,我一踏進候車亭它就衝過來接我呀。如果硬要我作出一個非科學統計,我乘十次巴士,它是第一架、第二架、第三架到來的次數不就是三次三次三次嘛,還有一次我等得睡着了所以不知道,但總而言之,若我們極為理性地去回顧我們等巴士的經驗,會發現它們還是來得非常平均的。
我們很容易就會有錯覺,以為我們搭的'車立'總是最慢,排的隊總是最長,娶的老婆總是最煩。唔通連個天都唔鍾意我?當然不是,只是我們的大腦就是慣於記取不愉快的記憶,然後把快樂的都拋在腦後。
像這樣簡單的道理其實我在讀書時期早已參透出來,到今天我還是誤以為被世界孤立。所以嘛,讀到這篇文章的你也不必上心,反正明天等巴士時,你又會忘記今天所讀過的,以為巴士公司在存心玩你。
電郵:
[email protected]
林日曦
白紙:你有冇煙品?
1 :
GS(14)@2012-05-03 00:11:20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20502/84974
傍晚八時,滂沱大雨,站在巴士站等巴士回家。我排第五,排第六的是個白領男,他才來了半分鐘,便伸手進褲袋中取出一包綠Luck和一個超品味打火機,然後以熟練的手法用右肩及右臉龐夾着他那黑色的傘子,再拿香煙出來點燃,瀟灑得很像張志明。
我先是被他那傘子因傾斜而滑下的雨點給灑個正着,從白日夢中驚醒過來,再迎面吸了比汽車廢氣清新得多的一口二手煙。我下意識移後半寸,然後明白到根本沒甚麼大不了,只是有人在吸……腦內的聲音被打斷,另一縷白煙又再飄至,是我大意,又吸了其中八成。
室內禁煙推行後,非煙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舒泰,煙民卻要像過街老鼠般圍在垃圾筒前打邊爐。所以縱使我每天依然在街上被二手煙和煙灰襲擊,我卻不贊成某些人提出的永久禁煙。我贊成安樂死,沒理由反對別人慢性安樂死呀。
我看與其連室外也嚴禁吸煙,倒不如禁止沒「煙品」的煙民吸煙。有「煙品」的人吸煙,總會找些少人的角落,彈煙灰時懂得彈進煙灰缸而不是地上甚至別人的腿上,而且他們在呼煙時總會不自覺仰天,盡力令二手煙飄上天空。沒「煙品」的人,很型地以為世上只他一個人。
像我後方這位男士,在人龍中間吸煙,我要離開人龍,或站到隊尾嗎?我怕我要多花半小時才能回家呀。那麼我應該像《二十世紀殺人網絡》經典場面那樣拗腰避左避右避過他的二手煙嗎?儍的嗎嗎?事實上我真有那樣做,我真是儍的嗎,只可惜沒功夫底子,而且條腰比較硬,失敗了。
電郵:
[email protected]
林日曦
白紙:不要鬧鬧鐘
1 :
GS(14)@2012-05-07 22:40:30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20507/86627
我揉一揉眼睛,發現陳妍希就坐在我的床邊,她跟我說:「大傻瓜,還不起來?」對,我想起來了,今天我們要結伴去九份。於是我從床上彈起來,妍希抱着差點跌倒在地上的我,臉龐靠過來,我心想,哇靠,她是想趁我跌倒時藉故親親吧。這時九把刀不知從何處走出來,雙手拿着一個直徑一米的巨型鬧鐘,拋向我的頭顱。
鬧鐘狂鳴:「鈴鈴鈴鈴……」我真正醒過來。又要起床上學了,我千不情萬不願伸手去嘗試按停那該死的鬧鐘,可是畢竟我的雙眼像初生嬰兒一樣被亂世死光模糊了視線,怎樣找還是找不到殺掉鬧鐘響聲的那個按鈕。一不小心,還把鬧鐘撥倒在地上,可恨的,它不只沒有被摔破,還要繼續發出噪音。我認命了,只好爬起來關掉響鈴,然後跌跌撞撞走進浴室,準備再次投入悲劇人生。
以上是我還在讀書時期的典型早上(陳妍希是用來增加時代感的),當我誤墮社會之後,已甚少出現這種情況。
有很多人直至今個早上,依然在跟鬧鐘鬧翻。我不是說風涼話,我也要靠鬧鐘提我準時起床工作,只是,我早已跟鬧鐘和好如初,關係就像我剛買下它時那麼好。沒別的原因,只因我在幹我自己熱愛的事,直至有一個早上,當我帶着怨恨起床的時候,我便知道,我又要轉換工作環境了。
回想當年小學大旅行,五時正就要起床,那時候,你沒有鬧鬧鐘啊。鬧鐘沒有錯,擾人的,只是你的工作。
電郵:
[email protected]
林日曦
白紙:小學雞過界
1 :
GS(14)@2012-05-08 22:16:56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20508/87122
你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讀到這篇文章嗎?如果是,無論你正手拿着報紙,還是只在偷讀隔鄰的報紙,也請抬頭望一望側面的這位陌生人……怎樣?你們對望了嗎?浪漫乎?無論如何,那證明了你們其中一位把報紙打得太開,不知不覺侵佔了對方的空間。
事實上,除了能夠同時分享同一份報紙、同一本書、同一齣劇之外,我實在想不到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過界」為雙方帶來的其他好處。況且,不見得大家喜愛的,那麼湊巧,竟然是同一本書。
那麼為甚麼我們總是遇着一些喜歡強行霸佔別人空間的乘客呢。他們有的會不經意跟你分享同一份報紙,有的會把一小個輕於鴻毛的手袋放在另一張椅子上,有的會把其大腿無限地張開至接近一字馬的狀態。
我遇見過最誇張的神人,在短短的一程車,竟然從他的公事包拿出一部巨型手提電腦,開展他的煲劇時間。對此我本來不能有意見,只是他明明只是在煲劇,雙手卻又依然固執地放在鍵盤上,於是自然要送上兩記批踭給我和坐在他另一邊的乘客了。
我們這樣介意「過界」會太小學雞嗎?不會吧,小學時我們會沒頭沒腦地說:「唔准過界!話畀老師知!」;現在的我們,有時會啞忍,有時只懂禮貌地說一句「唔好意思」來示意。連自己該享有的僅存空間也不強勢捍衛,我們比小學生還弱雞,只能稱為幼稚園雞。
電郵:
[email protected]
林日曦
白紙:我不能沒有她
1 :
GS(14)@2012-05-10 00:11:46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20509/87740
王小珍新交了一個男朋友,拍拖兩星期,對方跟她提出分手,小珍哭着走來跟我訴苦:「我很愛他,我不能沒有他……」
陳小明半年前因為另結新歡而向拍拖五年的女朋友提出分手,雙方拖拖拉拉最後還是再次走在一起,可是最近對方反過來跟小明說分手,小明一臉愁容前來跟我說:「我很愛她,我不能沒有她……」
雖則我凡是舉例都喜歡舉出三個例子,但我再說下去真會悶死大家,失戀故事像茶餐廳菜式一樣,咪又係來來去去嗰幾味。我總是不厭其煩跟他們說:「假的,一切感覺都是假的,你當然可以沒有他。」
小珍只跟人家拍了兩星期的拖,我們甚至不好意思以「未習慣」來解析她的狀態;小明呼天搶地說甚麼最愛只有她不能沒有她,嘔心不,明明貪新忘舊的又是他。
換轉是自己快對方半步提出分手,大家卻可以活得好端端,當自己是被高高舉起再狠狠擲在地上的一方時,卻又跌坐地上久久不願站起來。
人類犯賤的地方不只如此。今天我理智地開解他們,而我深深明白,若干年後,我又會反過來找他們聊天,紅着雙眼說:「我很愛她,我不能沒有她……」到時你跟我分享這篇文章嗎?我會當場撕碎它。
電郵:
[email protected]
林日曦
白紙:說謊的基本要求
1 :
GS(14)@2012-08-14 09:42:02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20814/122082
那天中午風和日麗──也可解作光天化日──我在巴士站等巴士。我排第四,後方有三數個人,突然一名壯年男子神態自若的走近,若無其事站了在首位。大家都沒甚麼反應,而我應該是把嘴巴張得太過大了,那男人留意到我,然後用右手食指指向巴士站牌,好像在解釋甚麼。我不單沒弄明白,而且下巴大概已跌至胸口位置,他甚麼意思呢?難道他覺得那巴士站牌很美,要跟我分享一下?還是那個巴士站牌是由他製造出來的?
我把下巴收回來,畢竟這些插隊事不常見也不罕見。我沒即時問個明白,只是一直等一直等一直等,直到時機成熟,才拍一拍他的膊,指一指終於夠長的人龍,跟他說:「先生,請排隊。」他再次拿出神之右手指向那個巴士站牌,我看一看那寫著兩條路線的鐵牌,聽到他說:「我不是等XXX,我在等另一架車。」明白,原來他在等另一架巴士,但人龍只得一條,他也應該去排隊呀。我沒跟他爭論,只是心平氣和地跟他解釋:「先生,你等的那架N字頭巴士,是通宵巴士線,最早一班車在深夜十二時到達,你還是先回家睡一睡吧。」只見他略有所悟似的,然後一聲不發走到長長的龍尾繼續排隊。最後巴士來了,他還是跟我乘坐同一班車離開。
說謊的基本要求──先掌握謊言觸及到的相關常識,避免被別人一攻即破。
在不熟知的範疇犯錯,也只好認錯道歉,切勿撒些脆弱的謊。
林日曦
電郵:
[email protected]
白紙:可憐天下偽文青 林日曦
1 :
GS(14)@2012-08-15 09:22:29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20815/122644
「今天不小心把從星巴克買回來的咖啡杯打碎了,事後我用了十五分鐘去逛誠品,發現香港的誠品,竟然比起台灣那個形態更美。然後我再用了十分鐘去下載手機程式『文青相機』,再以其拍照,這短短的三十分鐘,算是今天我思緒最文藝的時間……」就此打住好了,我不是來抽文青水的。
以上一段文字,假設我就這樣登上Facebook,大概又會給別人揶揄我是偽文青。這類文字──雖然我是寫得誇張了點──經常會在別人的status上出現,通常配以加入大量效果的照片乙幀,然後總有某些看不過眼的人會將之截圖再轉發加以嘲笑一番,網友也就樂於集體揶揄。
要談偽文青,先要定義一下甚麼是文青。文青不就是文藝青年了,表面上用來形容一群關注文化藝術的青年,可這種解讀本身隨時代不斷轉變,乃至後來趨向成為一個貶義詞,多指無事也傷春悲秋,不理現實殘酷而一頭鑽進文藝世界裡的青年。後來衍生出偽文青一詞,沒有真確脈絡,我是用猜的,應該多半和消費與炫耀扯上關係。
或許偽文青也只不過在真心抒發自身情感,可是當在文字或照片上加入大量消費符號時,難免就給別人覺得那一切的文藝腔都是虛空的。可偽文青有錯嗎?當然沒有錯,錯就錯在星巴克、誠品等品牌太成功,偽文青們都被迫成長在品牌城市中,沒有花,沒有草,不拿咖啡書本出來傷春悲秋,便深怕要在A&F囝囝面前跪低了。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