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 中國人錯過了嗎?
“好奇心總是驅使我去尋求一些物質在極端情況下是如何反應的答案,把普世的科學放在極端的條件下,往往會有驚人的發現。我花大量時間研究理論概念,概念是非常抽象的,但是概念是一切應用的基礎。”這是曾經因為發現石墨烯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在兩周前對第一財經記者所說的一段話。
諾沃肖洛夫的信念昨天在三位英國科學家身上再次發出光芒。
諾貝爾物理學獎昨天授予David Thouless、Duncan Haldane和 Michael Kosterlitz三位科學家,他們因為發現“拓撲相變和拓撲物態理論”被授予這一科學界的最高榮譽。“物質在極端狀態下會產生何種變化”再次成為研究的重點。他們的研究可能提升電子材料的性能,並且已經向超級計算機的研發成功邁進一步。
極端狀態下的原子運動
試想如果物質在非常冷或者非常平的狀態下,原子的運動會發生何種異常的變化?“拓撲物態理論”補充了人們所熟悉的普通的物態變化,比如物質如何從固體變為液體再變為氣體。
所謂“拓撲”,是數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的是幾何形狀在連續形變中所不改變的性質。最經典的例子,比如一個沒有洞的肉桂面包,有一個洞的百吉圈和有兩個洞的扭結面包之間的變化。而“相變”就是物質在外界條件連續變化時,從一種“相”變成另一種“相”的過程,比如冰融化成水。
普林斯頓大學的Haldane教授是理論凝聚態物理學家,他表示:“這個研究工作很早以前就開始了,但是直到今天才有了重大的新發現,並且將理論得以延伸。我對此感到驚訝。”三位科學家是使用數學的方法來解釋物質在罕見狀態下所發生的物理變化,比如超導體、超流體和薄磁膜。
來自華盛頓大學的Thouless教授和布朗大學的Kosterlitz教授聚焦在超薄的二維介質,比如超薄膜的表面或者中間層。Haldane教授則更是聚焦於一維物質,這些都不同於人們通常定義的三維的物質。他們使用的大部分方法是“拓撲相變理論”。
傳統的觀點認為,超導或者超流不可能在中間層發生,但是Kosterlitz和Thouless推翻了它,他們證明了超導能在低溫條件下發生,並闡明了機制,相變使得超導現象在高溫條件下消失。
量子計算機邁進一大步
諾貝爾委員會認為,當今人們所使用的“前沿技術”,比如電腦,根本上是依賴於人們理解和掌控材料性質的能力。三位獲獎的物理學家用他們的理論發現解釋了非常態的物質變化,建立了“拓撲相變”的數學概念,這為將來新材料的設計提供了新的物質特性的理論基礎,這將引領未來重大的技術發展。
其中一個重大的應用前景可能是量子計算機。劍橋大學教授Nigel Cooper表示:“科學家正在尋求拓撲相變的概念是否能夠用於量子設備,來解決傳統計算機和電路元素所無法解決的問題。它可能不會在你的iPhone里面,但是會存在於全世界的政府實驗室。”
事實上,微軟的量子計算機項目Station Q已經在用拓撲理論研發量子計算機。早在10年前,Station Q的創始人就發表過一篇論文,里面提到通過建立“分子量霍爾”系統,從中創造有拓撲保護性的量子比特。幾年後,通過納米線將實現量子計算的準粒子Majorana轉化成有拓撲保護性的量子比特理論被提出。
“Station Q在量子計算機領域的研究一直都在進行。從拓撲相變的角度來看,可以給量子信息更強的抵禦外界幹擾的能力。”Cooper教授表示。他還說,拓撲金屬能夠用於導體和晶體管的制造。
華人科學家功不可沒
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新中心一名研究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次獲獎的是一個很基礎的理論,並不涉及具體的材料應用,不過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材料,比如半導體,將會對未來的量子計算機有用。”他還表示,如果未來諾貝爾獎涉及到應用,那麽獲獎的很有可能是中國人。
這位研究員所說的中國人,是著名華裔物理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張首晟。張首晟在十年前對拓撲絕緣體的研究做出過重要貢獻。在拓撲絕緣體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後,中國科學家做了很多重要工作,包括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和外爾半金屬的發展,在拓撲材料的合成、基本性質表征以及物理效應發現等方面,中國物理學家已經處於國際的第一梯隊。
不過,也許說張首晟與諾獎擦肩而過還為時過早。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院士表示:“這一領域再獲諾貝爾獎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薛其坤的工作也驗證了科學家們尋找百年的物理效應,同樣堪稱諾獎級工作。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翁紅明則表示:“未來拓撲絕緣體如果能真正將量子霍爾效應應用起來,諾獎或許會再度光臨拓撲領域。”
湯未生特約:供股的物理學(修改篇)
最近怪獸老婆因為男主角很英俊,以及喜歡女角的金所炫,看《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下稱《鬼怪》)看得著了迷,未生也盡快把稿件趕完,順便看看《鬼怪》,竟然也夢到鬼神和地獄使者。
鬼神:「質量與體積不成正比,那個如紫花地丁般小巧的股票, 那個似花瓣般輕曳的股票,以遠遠超過地球的質量吸引著我一瞬間, 我像牛頓的蘋果一樣不受控制地滾落到它腳下發出咚的一聲, 咚咚一聲心臟, 從天空到地面持續著令人眩暈的擺動, 那就是供股。 」
地獄使者:「你對供股實在太迷戀。」
未生:「供股實在太可惡。」
鬼神:「供股很美。最近證監會雖然很關注供股有重大攤薄的問題,但還有方法。」
地獄使者:「如果它不讓我們大比例大攤薄,我們就小比例小攤薄吧,溢價供股也行。」
未生:「實在太好了。」
鬼神:「當然不是這麼簡單,我們就和其他和我們一樣的大股東合作,成立證券行和財務公司,接受一些高估甚多的股票的抵押,或是貸出高息無擔保的貸款,亦可直接買這些垃圾股票,如果怕人留意到,就認購基金,用基金買垃圾股。」
未生:「這些應該不太可行,證監會不讓你們供股。」
地獄使者:「買股票不行,我們就做實業,以高額現金購買有盈利的同業,又或是做貿易業務,或是做一些收舊樓重建業務 ,有多大做多大,這就產生資金需求,又有理由供股集資了。」
鬼神:「我們搞財技的,如果這麼容易給你們看穿,不多想方法集資,我們又如何搵食呢?」
未生:「真是很恐怖。」
地獄使者:「我還有一招更絕的。先在充裕資金下向市場發債,然後把資金匯到有外匯管制的國家,在債務到期前沒法匯回,向自己的財務公司借點高息債務,用以還債及降低利息支出理由供股集資。又可以用高價收購由一些朋友的物業,其中部分以承兌票據支付,這些承兌票據接近到期之後,又可以用供股來還債。」
眾聲附和:「確實是高招呢!」
未生突然醒來,雖然很冷,但還是嚇出一身熱汗。未生記得監會主席唐家成曾說,老千股只屬少數,但未生翻閱近期招股書,每3隻新上市的股票,就有這班「供股集團」的蹤影,就算證監會如何注視這些供股,還是「道高一呎、魔高一丈」。未生憶起90年代,證監會對付一些騙股東的公司以停牌處理,老千也知所進退。看來證監會要多拿出決心,才能獲得市場信心。
無悔當年讀物理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7-06-25
昨天在「鍾記價值投資學員」Telegram群組,收到學員上載的資料,原來是今期《中大校友》登出了自己之前投稿的新書出版內容。這次已經是我第二次出現在《中大校友》。還記得去年出版第一本書的時候,也在同一本刊物登過有關資料。難得有機會在母校的刊物更新個人的近況,甚有親切感。
自己當年「會考」成績優異,因不想再受高級程度會考公開試的「折磨」,於是決定透過「暫取生」的途徑考進中大,選了一門在別人眼中很難找到好工作的學科------物理。其實,以自己的成績,大可以選擇商科或醫科、法律等專業科目,未來工作前景和入息都較有保障,職場的道路較易走。但現在回想,我卻沒有後悔大學時期純粹按著個人興趣而選修了物理!
主修物理除了學習主科的知識外,最大的得著是訓練了我的數學、推理及邏輯思維,而這正是成功的股票分析員或基金經理應具備的主要元素。雖然「物理」與「投資」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我發覺原來物理理論有時也可以應用在投資方面。我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還記得大學畢業後,誤打誤撞找到一份於股票行擔當股票研究員的工作。當時公司內有位資深的投資者,嘗試運用牛頓定律(Newton Law)來設計一套期貨交易策略,稱為「動力買賣策略」(Momentum Trading Strategy)。他覺得大市上升或下跌都是有動力的,通常都會維持一段時間,直至遇到阻力才會改變方向。他的買賣策略很簡單,就是當大市上升(以收市價為準)便買人恒生指數期貨合約,假如第二天大市持續上升,他便繼續持有。直至有一天,大市下跌,他便掉轉槍頭賣出平倉,再沽空。假如之後大市持續下跌,他便繼續持有,直至大市回升,他才買回平倉,再多買。如此類推。
資深投資者的買賣操作,不正是引用了物理學的原理嗎?我沒有深究最後他能否依靠這套方程式賺錢,但當時對於我這個唸物理的年輕小伙子來說,覺得這操作很有趣。
第二個例子是著名投資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成立的量子基金(Quantum Fund),其名稱正是源自「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量子力學提到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粒子的位置與動量(或速度)不可能同時被確定,位置的不確定性越小,則動量(或速度)的不確定性越大,反之亦然。簡單地說,當科學家嘗試用儀器量度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時,該儀器已經不可避免地改變了粒子的原有運行狀態,所以測不準。索羅斯的投資哲學,很多時都是建基於「明白和承認投資市場充滿不確定性」。只有這樣,投資者才會有勇氣和信念去接受本身或市場都有機會出錯。投資者在制定策略時,必須不斷思考市場不同的可能性。
人生的際遇很難說得準的,我偏愛隨緣不強求,知足常樂。有誰會想到自己當年讀物理,二十多年後,竟然會教人股票投資!為何會有如此大的轉變?我沒有刻意去找答案。
最近香港大學因連年選修學生不足,在2018學年取消天文及數學/物理主修。聽到這個消息,我心有戚戚然!如果有學生因擔心將來仕途而不跟隨志趣選科,真有點可惜!
物理學家張首晟:區塊鏈技術是互聯網世界新的分合轉折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23/167045.shtml
物理學家張首晟:區塊鏈技術是互聯網世界新的分合轉折點
42章經
2018-01-23 18:55
區塊鏈又讓一個網絡去中心化的時代來臨,又到了一個合久必分的時代。
來源 | 42章經(ID:myfortytwo)
作者 | 張首晟
大家好,今天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最近大家可能對區塊鏈這個領域非常註意,我也想談談我自己在這個方面的思考。
差不多在四年以前在區塊鏈出現的時候,我就對這個領域非常的關註。我認為世界歷史可以用兩句話來描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們的互聯網行業也體現了這一種規律。過去,美國網絡的資源幾乎被 AT&T 一家壟斷,這和當時候的網絡技術Circut Switching 有很大的關系。最初,AT&T 也面臨過一定的競爭,但等到公司足夠大,效率和規模足夠優秀,最後就會出現一家壟斷的現象,壟斷美國戰後 30、40 年的網絡市場。
但是,往往技術的發明會導致合久必分。 TCP/IP 協議的發明,就促進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Packet Switching 取代了 Circuit Switching。我們所有的通訊都是通過一個個小的Packet 相互通訊,這使得通信效率提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沒有必要有一家公司來壟斷整個網絡的資源,這樣就迎來了一個合久必分的時代。
編者註:circuit switching 需要預約線路資源,而 packet switching 不需要預約,每個 connection 是競爭關系,對於線路資源先到先得。就好像我們外出餐館吃飯,packet switching 是進去餐館看到有空位就坐下,把這個位置占了,沒有空位就只能等了;而 circuit switching 則是要先預約座位,去到餐館憑著預約號坐下。
當合久必分的局面持續了一段時間後,人們發現一個問題:雖然最底層的網絡通訊非常去中心化,大家也會在每個網站發表自己的信息,但是對整個信息沒有一個系統的組織架構,這使得信息很難被找到。在這種需求的推動下,美國就出現像谷歌這樣中心化的一個搜索公司。
它做的事情和我們過去在工業時代做的事情幾乎一樣:只是把重組原子改為重組信息。比如大型石油公司開采原油,而原油也是一些原子組成的。石油公司的做法近乎於將原子重新組織了一下,將它變成了化學品。像谷歌這樣的新一代企業,它們擅長的是重組那些 Bits、信息。谷歌並沒有建立那些網站,而是利用自己的算法,對已有的網站進行排序,使得每個公司都能在這個網絡世界里被很容易地找到。它駕馭了這個網絡世界,是淩駕網絡的新型組織機構,也導致了它的一個新的壟斷時代到來,導致了分久必合。
這些都是組織信息的大平臺,但是現在整個互聯網行業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如同當年 TCP/IP、Packet Swtiching 能夠打敗一個 AT&T 這樣的巨人,區塊鏈又讓一個網絡去中心化的時代來臨,又到了一個合久必分的時代。人和人之間又可以通過區塊鏈回到一種 P2P 的交流方法,更加神奇的是,人們可以在這個平臺上交換價值。
價值是一個很難交換的東西。互聯網第一波只是交換信息,但到了第二波希望能夠交換價值,因為價值的核心就是要大家有一個共識。在一個 Distributive System(分布式)系統里面,達到共識是一個非常難的事情。每個網絡的節點都有時間的延遲,計算能力也不一樣。有的計算機有良好的行為,有的計算機確實有一些不良行為。在一個複雜的網絡系統里面,如何達到一個共同的價值,這在那個計算機科學里面也是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因此計算機科學中有一個 Fischer-Lynch-Paterson 定理,在采取一種完全 Deterministic(固定)算法的時候,共識是永遠無法達到的,因為這個網絡的系統實在太複雜。
後來,大家就想到區塊鏈的技術可以把經濟行為加上隨機的數學算法使得網絡達到共識,比如說通過計算一個 Hash 函數的辦法,對共識進行投票,這就是整個區塊鏈上面達到了一個新共識的機制。
大家可能很難理解,為什麽這個共識的機制本身會有很大的價值。事實上物理學里面有一個非常深刻的概念叫熵增,就是物理世界看起來是總是走向無序。但是生命世界和物理世界不太一樣,生命世界確實越來越走向有序。走向有序的行為是把熵減少的一個行為,但是整個系統的熵還是在增大。因此,生命行為就是把自己的熵減小了,使周圍的熵增大了。
這在共識機制上也是一樣。如果我們要達到共識就是要把熵減少,大家如果意見非常不一樣的話,熵也就很大,因為非常無序。但是如果能夠統一意見,達到一種非常有序的狀態,它必然是減小熵的一種行為。然而,減少熵的行為必然會增高周圍世界的熵。
因此,當時提出來的算法是通過一些 Hash 函數的計算,這雖然看起來是浪費了一些周圍世界的能量,其實得到了一種更可貴的財富,也就是共識。
在這個意義下,區塊鏈的共識系統有點像生命系統本身,自己的熵在減弱,它達到了共識,但使得周圍的系統熵變大。這是一個代價,但相比別的系統來講,這個代價還是非常小。
所以,一旦我們有了共識之後,就會有一種信任,人和人之間會有一個新的合作機會。所以,我把這個新的時代稱為:我們的信念是建築在一個數學的算法上面,In math we trust。在今後的系統中,中心化平臺就不再需要,取而代之的是我們能夠建立一些 P2P 的區塊。通過開源的投票模式,大家可以用透明的算法,定義這個Community 里面的遊戲規則。這就更能導致一個新的互聯網的革命,一個合久必分的時代就又會到來。
最近大家都對人工智能比較感興趣,但其實人工智能現在碰到了一個很大的瓶頸,因為如果 AI 要非常大的進步,它必然要需要很大的數據,但是現在的數據提供方都沒有足夠的激勵機制提供極大量的數據。但一旦有了區塊鏈之後,如果創造數據能被價值化、共識化,就會形成一個大的數據市場,使得人工智能也能夠更往前進一步。
當然,我們最大的願望,是通過區塊鏈的技術使得我們的社會能變得更加美好,使得人們能夠通過數據的分享創造和達到價值,這樣也能使社會能夠更加公平,讓大家有更多新的機會。
所以總的來說,就像整個人類的歷史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覺得區塊鏈技術也使得互聯網時代也到了一個新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時代。我們正是面臨著區塊鏈和去中心化技術給這個時代帶來的這場新的革命。
張首晟,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三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富蘭克林獎章獲得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
丹華資本為由張首晟教授創辦,現管理超過6億美金規模的兩支美元基金和一支人民幣基金。 丹華資本從基金成立開始即布局區塊鏈領域投資,現為Dfinity, Symbiont, Brave/BAT, Kyber Network, Orchid Lab, Chia Network, DAGLab, Theta Network 等項目的首輪投資人。
[本文作者張首晟,42章經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myfortytwo)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區塊鏈
張首晟
丹華資本
贊(...)
分享到:
大胸一族唔啱跑步?物理治療師:揀啱裝備就跑到
1 :
GS(14)@2016-11-10 08:02:38 不少人都市人注重健康,爭取機會做運動,而跑步可算是最方便的運動,只要換上運動服裝,任何地方都可以跑步。但上圍較大的女士可能會較抗拒,因為跑步期間的動作,或讓她們感到尷尬,甚至做成不適,坊間更出現「大胸一族不可跑步」的說法。註冊物理治療師及註冊中醫師陳國正表示,上圍豐滿的女性不可跑步的說話,並不正確。他指,只要有適當的配合,女士跑步並無問題。陳國正認為,上圍豐滿的女士因身體前方出現負重,身體會向後傾,如果腰部和背部肌肉不夠強壯支撐,跑步期間可能傷及腰背,也有機會拉傷頸椎。一般的女性跑步可戴普通胸圍,但上圍較豐滿的女性可戴上運動型胸圍。因為運動型胸圍具較佳承托力,減少上圍豐滿女士的受傷機會。當選購運動型胸圍時,可模擬跑步動作,或向上跳躍,確保身體適舒才購買。另外,除了跑步,她們亦要多做強化腰背的運動,讓身體更有力量承受上圍的負荷。《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0/19829208
【跑步防傷菠蘿蓋】物理治療師兼馬拉松冠軍 五招鬆一鬆防傷膝
1 :
GS(14)@2016-12-10 13:31:14 何淑玲(Horlick)物理治療師說跑步十大常見傷患之首,就是「髕股關節綜合症」。
年尾清涼乾爽又是跑季的開始,不少人都加緊練習應付接踵而來的比賽,但跑得多能提升狀態同時也易勞損受傷,所以我們便找了物理治療師,提提大家幾個常見的跑步傷患,預防之餘亦能自己作簡單治理。
據何淑玲(Horlick)及吳俊霆(Etlon)兩位物理治療師說,跑步十大常見傷患之首,就是「髕股關節綜合症」。髕骨即是菠蘿蓋,股骨就是大脾骨,跑步時我們屈伸得太多,日積月累磨擦得多,菠蘿蓋和大脾骨之間會積腫,便會容易發炎和痛,而痛位就是在菠蘿蓋附近,起初發炎可能是上落樓梯或跑得多才痛,但日積月累不能消炎,就連坐得久,膝蓋定了位也會痛。要預防「髕股關節綜合症」,在跑前正確有效拉筋,跑時保持正確跑姿,以及跑後自理也同樣重要,Horlick及Etlon兩位物理治療師都會為大家示範。記者:韓繼聰攝影:許先煜
吳俊霆(Etlon)物理治療師說,跑步時屈伸得太多,日積月累磨擦得多,菠蘿蓋和大脾骨之間會積腫,便會容易發炎和痛,而痛位就是在菠蘿蓋附近。
要預防「髕股關節綜合症」,在跑前正確有效拉筋,跑時保持正確跑姿,以及跑後自理也同樣重要,Horlick及Etlon兩位物理治療師都會在影片中為大家示範。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10/19860537
【物理治療師教路】跑步落斜傷膝 鍛練大腿肌肉助改善
1 :
GS(14)@2016-12-25 13:44:12 物理治療師吳俊霆 Etlon說,跑步常見傷患之一是「髂脛束磨擦綜合症」,因跑步持續屈起伸直髂脛束,加上重復磨擦,令膝蓋外側位置出現痛症。
年尾清涼乾爽又是跑季的開始,不少人都加緊練習應付接踵而來的比賽,但跑得多能提升狀態同時也易勞損受傷。記者邀請過兩位物理治療師吳俊霆 Etlon和何淑玲 Horlick講解跑步常見傷患之首「髕股關節綜合症」,更會繼續提提大家其他常見的跑步傷患,預防之餘亦能自己作簡單治理。
他們說:「跑步常見傷患之一是『髂脛束磨擦綜合症』,髂脛束就是髂骨連接脛骨一條沒有彈性,類似韌帶狀的物體,其實它是拉得很緊的,所以在跑步,特別是落斜時,膝部不斷重復屈起伸直的動作,磨擦得太多,加上磨擦的角度正好是膝蓋外側的位置,日積月累下,膝蓋外側便容易出現痛楚。」要預訪髂脛束磨擦綜合症除了要注意跑姿,亦可多加鍛練大腿肌肉,跑後也可自己按摩髂脛束,幫助放鬆。
很多人跑姿不正確,加上大腿內側力量不足,跑步時膝蓋容易向內傾側,令髂脛束拉扯更嚴重,髂脛束磨擦綜合症便更易發生。
身體側躺,上身保持水平,腳踭緊貼,然後打開大腿,可加強鍛練大腿肌肉,改善跑步時膝蓋容易向內傾側的問題。
跑步後可用手或按摩棒按摩大腿外側的髂脛束,幫助放鬆。
記者:韓繼聰攝影:許先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25/19876313
What we are reading:現在:時間的物理學
1 :
GS(14)@2017-01-23 07:43:14 過去已定,未來未知,唯有現在為真。我們深信不移,當下抉擇可改變生命軌迹。儘管現代物理已能描繪由大爆炸生成至今的宇宙大歷史,以及由極微觀至宇宙尺度的物理世界大圖象,「現在」仍沒有任何物理學意義,愛因斯坦更認為過去、現在、未來全屬虛構。作為一切定律基礎的時間概念,牛頓亦只能推說眾所周知,現代物理仍未有定論,更有新學說猜想時間由更基礎的深層浮現出來。基礎物理定律甚至不會告訴我們,時間的箭頭應該指向未來還是過去。可是,對活着的人來說,時間千真萬確,永不回頭。在新書《Now:The Physics of Time》,柏克萊物理教授Richard Muller坦言,物理學家必須放下物理主義的傲慢,承認科學只能認識現實世界的小部份,並恪守嚴謹的科學方法,才能補回「現在」的缺塊,不再對自由意志妄下判語。去年我曾在這裏談過,根據新書《The Big Picture》建基於量子理論之上的各個科學知識層面,已能聯手描繪出一個涵蓋人生以至宇宙的圖譜。作者Sean Carroll同樣沒有提供「現在」的物理詮釋,但認為只要相信宇宙由低熵值起始,時間必然隨着熵不斷增加而指向未來。Muller卻指出,80多年前Eddington提出此說,只因熱力第二定律中,代表失序的熵只能增加不能逆轉,是物理定律中唯一可見的時間方向性,但此說一直未有證據支持。要知道,生命、社會、文明的形成等等有意義的現象,都牽涉秩序的生成,令局部地區的熵減少。「時間隨熵增向前」論之下,時間豈不是會局部逆轉或減慢?這個關乎最基礎概念的假說,其實從來未受過嚴謹的證偽實驗考驗。如果時間和熵沒有必然關係,唯有回歸原點。在大爆炸論以之為本的相對論,時間和空間是可互相變換的四維一體。現代天體物理既然接受宇宙由大爆炸生成並一直膨脹,為何局限於三維空間?Muller順理成章地提出一個更完備的猜想:大爆炸生成四維的時間和空間後不斷膨脹。在宇宙的邊緣,時空在每一刻不斷生成。時間和空間同樣不斷增加,不能逆轉。時間一直伸延,朝向未來,前端就是現在。「四維大爆炸」的意念極之簡單。Muller在《Now》提出兩個證偽實驗構想,若能證實,物理學家會覺得尷尬。安頓好「現在」後,Muller對物理主義提出更嚴厲批判,認為物理遠未能完整地解釋世界一切,矛頭指向愛因斯坦:令現代物理之父認定量子力學不完備的超距作用近年已通過最嚴謹的驗證,不完備的只是物理整體。對認為自由意志是幻覺的極端物理主義者如Sam Harris,Muller給予溫馨提示:量子不確定性令未來不可完全預知,放射性元素隨機衰變是明證;在物理未能完全掌握及全面涉及的現實世界,自由意志仍有存在空間,讓我們相信現在的抉擇能影響當下所在的熵,局部逆第二定律而行,創造意義,影響未來。
TC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2/19904649
燒傷Selina做物理治療劇痛 Eason傷中要害唞足兩個月
1 :
GS(14)@2017-01-26 07:43:58 劉德華日前喺泰國拍廣告墮馬受傷,現時仍喺養和留醫。其實以往亦有唔少藝人因工作或意外受傷,由於傷患嚴重,需要長時間治療同休養,先可以完全康復。
S.H.E Selina(任家萱)
2010年,台灣組合S.H.E嘅Selina喺上海拍《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時,喺一場爆破戲中發生意外,Selina全身54%嚴重燒傷,近8成係3度燒傷。事後Selina展開漫長而痛苦嘅康復之路,物理治療產生撕裂般嘅劇痛,令Selina苦不堪言。
金城武
2003年,金城武拍攝電影《十面埋伏》時墮馬,左腳撞到大樹,金城武倒地後動彈不得,原來左腳膝蓋同腳眼有兩條韌帶撕裂,需留醫治療,事後接受為期1個月嘅物理治療。
陳奕迅
2002年4月陳奕迅(Eason)喺台北出席校園騷,喺舞台踏空跌倒,傷中要害。因睪丸撞傷造成瘀血,要醫生進行修補同清除瘀血,由於傷及男人最痛,Eason要休養近兩個月先復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124/19907214
What we are reading:量子時空:物理世界最深層
1 :
GS(14)@2017-02-05 10:52:49 在人類探究大自然的最前線,現代物理兩大支柱正在對決,關乎宇宙一切何來的終極問題。過去四年間,物理學家相繼找到一直預言的「上帝粒子」和重力波。至此,由量子學說和相對論組成的基礎物理「核心理論」已通過實證的嚴格考驗。「我們可以肯定,量子場論是描述主宰日常生活的物理定律的正確論述框架,因而和人類存活攸關的粒子、力和交互作用都是量子場論推演所得。這一切我們已經全部發現。」Sean Carroll在《The Big Picture》中的宣言並沒有誇大,因為我們只在物理世界(reality)的表象中存活,不用觸及「時空何來」的懸案。本來,時空就是宇宙最大的容器,一切存於其中,牛頓視為眾所周知。即使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現時空和物質互相扭曲,體現局部地區的重力,亦毋須深究時空何來。要到半世紀前,在宇宙一切起始的大爆炸和黑洞,因為量子和相對論出現不可化解的矛盾,物理學家才不能不正視時間和空間的終極問題。在核心理論的基礎深層,一切都由量子場的震盪生成。在這裏,各種物質和相互作用已被納入統一的量子學說,唯獨是重力。光子由電磁場震盪產生,在時空中運動;可是重力就是時空,重力場震盪生成的「重力子」如何在本身當中運動?要完成「大一統」,將重力納入量子學說,時空這「容器」本身亦是所載之物,科學家不能再視為先驗地存在,必須直視不可知的深淵。科普迷都熟悉的弦論,就是以大一統為目標的「萬有理論(theory of everything)」。可惜,弦論經過最優秀的物理學家奮戰數十年,仍未有成果。不少人認為,卅年來專注於時空量子化的Abhay Ashtekar、Carlo Rovelli以及Lee Smolin等人所創的迴圈量子重力論(Loop Quantum Gravity, LQG)雖無大一統的野心,可能更有成效。
LQG先行者之一的Rovelli繼其暢銷小書Seven Brief Lessons on Physics後,剛出版新書《Reality Is Not What It Seems:The Journey to Quantum Gravity》。教授不諱言,科學家未知的,遠比所知的多,但尚在求學階段的LQG最少有望參加考試。當然,讀者不會有興趣明白理論細節,但比起建基於十多個維度以上的弦論,LQG很容易理解。只要有耐性,不難追隨作者生動的比喻,穿越表象世界。最難打破的是與生俱來的宏觀世界圖象。按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要準確地為空間定位,必須安置高速物質於其中,來自其總能量的重力將同時扭曲這空間。定位越準確,空間越彎曲,終會形成連同時空一同吞噬的黑洞,斷破其連續性。因此,受制於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空間在極小的尺度必然顯現出顆粒性。時空不但不可能連續,甚至必須消失於基礎深層。Rovelli以關係取代空間,關係的變化取代時間。在LQG的語言,空間是一個自旋(spin)網路,其節點與結連代表顆粒及之間的關係;自旋網路演變成為自旋泡沬(spin foam),形成有顆粒性的時間和空間。就這樣,時空由重力量子的互動和變化生成,容許重力在統一的數學框架下開展量子化,在毋須時空先驗存在的基礎重構宏觀世界。原本只是舞台背景的時空,在量子重力一幕粉墨登「場」之後,更真實地存在。
TC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5/1991805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