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中企到歐美“買買買”熱火朝天的場面,終於在2016年末遭遇“高空寒流”。商務部16日晚間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2月,中國對外投資金額驟降近40%,與1~11月同比超過50%狀況,呈現“冰火兩重天”的狀態。
在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數位專家看來,中國內部基於國際收支方面考量,資本項目巨額逆差背景下,金融風險加大,主動收緊政策才是最重要因素。
此外,隨著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持續貶值,外匯儲備規模下滑,中國監管機構開始逐步收緊審批,以及2016年一些大規模並購也正面臨著後續政策不確定風險等,中國對外投資一時降溫。
再加上外部環境,國際局勢此時也在發生著改變。對華不斷放出鷹派言論的特朗普,幾日後將正式就職,歐盟多國也面臨新一輪選舉,但是否會全面走向孤立主義,尚待觀察。
聯合國貿發組織投資司官員梁國勇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中國企業在2017年的對外投資,尤其是在歐美市場的並購,將會出現一個較為明顯的回落。
2017年海外並購或將回落
2017年以來,伴隨人民幣對美元持續貶值,外匯儲備規模也在不斷下滑,中國監管機構開始逐步收緊審批,控制資本外流,為2016年開始一路火爆的中國對外投資降降溫。
“2016年的(對外投資)增速確實太高了,我估計2017年不僅會回落,而且是大幅度回落。”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學院執行院長屠新泉說。
根據商務部剛出爐的數據,2016年12月當月對外直接投資558.6億元人民幣(84.1億美元),同比下降39.4%;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6年的前11個月,我國對外投資累計投資金額10696.3億元人民幣(1617億美元),同比增長55.3%。
這其中,並購的地位和作用引人關註。根據商務部統計,2016年全年,我國企業共實施對外投資並購項目742起,實際交易金額1072億美元,涉及73個國家和地區的18個行業大類。對比2016年全年中國對外投資金額(1701.1億美元),並購占比超過60%。
市場咨詢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企業對美國投資較2015年增加了兩倍,達到456億美元。這也使得2000年以來中國對美直接投資累計超過1000億美元,達1090億美元。
據榮鼎統計,2015年和2014年中國對美投資規模分別為150億美元和119億美元。報告指出,2016年中國對美投資總額是五年前的10倍。從投資形式來看,2016年中國企業在美並購仍是主要投資形式,當年已完成並購交易總額約為440億美元。
除了國內政策收緊因素外,2016年的一些大規模並購也正面臨後續政策不確定的風險。
2016年2月3日,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宣布,願以約4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瑞士農業化學和種子公司先正達。在此次收購之前,官方統計的中國公司海外並購單筆最大收購規模還沒超過百億美元,但該筆交易還未結束,需等待歐美反壟斷機構的審核批準。
2016年10月,歐盟委員會對此項交易展開了深度反壟斷調查。最新進展是,此並購的反壟斷審批期限將被延長10天至2017年4月12日
梁國勇對第一財經記者稱,2017年,中企並購會管控較嚴。由於並購對象主要在歐美,這將導致對歐美投資規模的減小;不過硬幣的另一面是導致綠地投資的正面增長,可能對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的投資會提高。這其中,一帶一路可能是重要的原因。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145.3億美元。截至2016年底,我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初具規模的合作區56家,累計投資185.5億美元,入區企業1082家,總產值506.9億美元
外匯總額控制成監管關鍵
對於那些有意走出去投資的企業而言,監管威懾力最大的部分是外匯兌換。
去12月初,發改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匯局四部門連續發布通告,監管層已密切關註到近期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出現的一些非理性對外投資傾向。
事實上,中國企業具相當規模的海外投資,一般需要經過上述四部門的三道門檻:備案與核準、項目可行性(俗稱路條)、銀行換匯額度,但項目最後是否能夠出海的核心,都落在能否獲批相應的外匯額度上。
數名服務企業做跨境投資的律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今年四五月份開始,每個月都有一定的外匯兌換額度約束,這是不成文的規定。這種窗口指導的額度意見,也在一些銀行等金融機構一線人士的口中得到證實。
窗口額度控制並非透明可預期。各地外匯額度不一樣,若遇到外匯額度緊張情況,則會拉長審批時間,有的甚至可能不批。據其中一位人士透露,在這樣的情況下,外匯額度只能參照周圍其它項目,沒有書面的線。“像低於一億人民幣,金額較小,稍易通過一些;而超過兩億美元,屬於金額較大,很難通過。”
從已有經驗來看,金融企業的境外投資,直接由主管部門批準就可以;若是非金融類企業的境外投資,則需要通過發改委和商務部的系統核準或備案,這些流程可以同時進行,也可以分開進行,其中發改委註重項目的宏觀管理,是否符合產業政策宏觀調控,商務部的投資證書,主要是考慮統計中國資本對外投資的數額、行業等。
在一般情況下,企業要從商務部門拿到投資證書後,才能到外匯局進行購匯。其他一些特殊情況,可能會涉及到反壟斷領域的經營者集中申報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前者由商務部管,後者由證監會負責。
“在之前的實踐中,外管局只認商務部的投資證書。不過現在外匯收緊,發改和商務都需要了,這樣一來,現在很多客戶的資金出境都遇到了問題。”上述一位律師說。
那些一線的申報人員,已經感受到審批的傾向。其中一位人士稱,相比國企對外投資項目,之前占據“走出去”相當大比例的金融機構(包括險資和基金),步伐在放緩。
榮鼎的報告也顯示,2016年金融投資在中國對美投資中的占比大幅下降。受財務收益驅動的交易在2016年總投資中占到30%,2015年這一比例在50%以上。戰略性投資在2016年再次成為主要驅動因素。
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司長周柳軍上月27日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下一步計劃是推進立法,從國家層面推進制度設計。接下來將推動出臺《境外投資條例》,研究制定加強境外投資管理政策,做好真實性審查。
“匹凸匹”式公告仍不絕於A股。
嘉寓股份4月4日晚在互動平臺稱,公司計劃專門設立嘉寓雄安新區區域總部,迅速打造一個在公司內部綜合實力最強的運營管理團隊,充分利用嘉寓河北生產基地,以及公司擁有的200余項專利技術、30年的門窗幕墻領域專業經驗為新區建設提供高品質、高標準的產品和服務。
同時,為響應雄安新區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的戰略規劃,公司擬將旗下智能制造企業“北京奧普科星技術有限公司”的生產研發中心落戶到雄安新區。
值得註意的是,嘉寓股份和相關責任人,不久前曾剛剛遭到了頂格處罰,公司股票也一度存在被實施暫停上市風險。
2016 年 12 月 30 日,嘉寓股份發布公告披露, 公司受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和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證監會查明,公司在招股說明書、定期報告中資金往來部分存在虛假記載和重大遺漏,存在跨期結轉成本調節利潤的情況,存在賬外支付員工薪酬的情況。告知書中,證監會還對公司及相關責任人進行了頂格處罰。
近日,嘉寓股份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處罰結果出爐後,投資者對該股票的虛假陳述索賠訴訟啟動,以嘉寓股份公告涉嫌違規致股價大跌為由,眾多投資者已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民事賠償訴訟。
共享單車誰才是贏家
中國證監會4月14日公布的一批企業首發申請核準名單中,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赫然在列,意味著永安行將領先獲得大量融資、飛速擴張、關註與爭議並舉的摩拜和ofo,成為國內共享單車領域首個上市企業。
@2015年10月至今摩拜共獲得6輪融資,2015年3月至今ofo共獲得8輪融資,而2015年至今永安行未完成融資。有些公司天生就像眼球殺手,有些公司天生就像隱形人,投資人更喜歡摩拜、ofo,決定因素除了地域性,更是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不同的商業模式,直接決定了公司利潤和對投資人的回報。投資摩拜、ofo能贏得掌聲,投資永安行卻能贏得勝利,事實證明,熱門的並不一定是最好的。
樂視與易到:沒有資金不需要代價
4月17日,易到創始人周航稱“樂視對易到的資金挪用13億元”,當晚樂視與易到發布微博怒稱這是“農夫與蛇的現代版!”緊接著樂視與易到發布聯合聲明稱“周航惡意誹謗”,樂視從未挪用過包括用戶充值在內的任何易到資金,而且已投入近40億元資金及大量生態資源,支持易到發展。目前該事件還在持續發酵。
@天奇阿米巴基金投資合夥人、科技專欄作者魏武揮表示:周航在易到內部被架空,不是什麽新聞,樂視進入易到後,周航就基本靠邊站了。樂視是不是龐氏騙局還有待考證,但易到這個窟窿,有很明顯的龐氏特點。天底下,沒有資金是不需要支付代價的,低估了這份代價,就會變成《人民的名義》中的蔡成功。
入股好萊塢最大經紀公司背後
4月18日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宣布,入股好萊塢最大的經紀公司之一——美國創新經紀公司(“CreativeArtistsAgency”,簡稱CAA),華人文化董事長黎瑞剛將出任美國CAA董事。同時,華人文化還宣布將與CAA在中國共同組建合資公司——“CAA中國”。
@這是中國資本切入國際頭部文娛產業的開始。華人文化董事長黎瑞剛表示:中國的資本進入西方的傳媒娛樂行業,不光是買買買,收購資產,更重要的是用資本撬動整個全球資源的整合,這是我覺得我們需要擔負的新使命。
Uber瘋狂擴張惡果已現
Uber向彭博社披露了公司2016年的業績數據,公司去年在全球範圍內的總預定金額超過200億美元,較2015同期增長超過 200%,凈營收在剔除Uber司機的部分後為65億美元。雖然整體增長可觀,但仍舊無法掩蓋Uber去年凈虧損28億美元的現實。如果再把中國業務算在內,去年損失超過30億美元。
@資深媒體人、誇克傳媒創始人王如晨表示:Uber瘋狂擴張的惡果已在公關危機中暴露無遺,盈利模式也找不到。在O2O化的互聯網領域,Uber們的受挫背後,與它們不太擅長“農耕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擅精耕細作有關,它們更擅長遊牧生活,靠技術、工具、空降軍快速擴張,覆蓋遼闊卻根基不深。相比之下,中國O2O發展模式與豐富的實踐更有未來。
蹭熱點必須符合機構的身份和調性
近日,反腐題材的電視連續劇《人民的名義》正在熱播,引發了大量關註和評論,一些企業機構、微信公眾號等也紛紛借助劇中情節,例如劇中工作強勢、敢於擔當、雙眼皮的“達康書記”,進行相關政策解讀和形象宣傳。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網絡輿情》雜誌執行主編祝華新表示:互聯網是時事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各種熱點此起彼伏,體現的是當下社會主流人群的心理狀態、價值取向和審美趣味。如果在網絡熱傳事件或議題中發聲,巧妙植入某種理念、產品形象,與當事人和“圍觀”群眾產生情感共振,可以塑造形象、提升品牌、贏得社會認同。另一方面,互聯網也是流行文化的大本營,從嚴肅的政治、經濟話題,到五花八門的社會現象和娛樂八卦話題,想借勢宣傳很正常,但必須符合機構的身份和調性,否則容易適得其反。
(整理:陳慧)
午後黑色系繼續上行,鐵礦石期貨一度觸及漲停,最高報於515元/噸,逐漸遠離昨日創下的五個月低位,截至發稿,鐵礦石漲7.34%,焦煤漲近6%,焦炭漲超6%,螺紋鋼、熱卷漲近4%。
中鋼協數據顯示,3月末鋼鐵協會CSPI中國鋼材價格指數為101.81點,環比由升轉降,降幅4.15%;同比升幅47.83%。報告認為,受進口鐵礦石等原燃材料價格回落影響,鋼價難以再大幅上漲,將呈逐步趨穩態勢。澳新銀行周五在一份報告中稱,鐵礦石價格在上周遭遇賣盤壓力之後持續回升,且市場人氣更為正面,但預計鐵礦石價格漲勢或將放緩。普氏62%鐵礦石指數4月20日報65.75美元/噸,較前一交易日上漲0.60美元/噸,漲幅0.92%,連續兩日上漲。必和必拓表示,計劃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煤炭業務投資2億美元,預計昆士蘭州煤炭生產擴張將強勢回歸。
弘業期貨分析師認為,鋼鐵和鐵礦石價格環比下降,主要是前期企業生產加快,導致供求關系發生了變化,像現在港口積壓的鐵礦石比較多。
“從下一階段來看,國家加大去產能力度,使得鋼鐵價格總體預期還是偏樂觀的,但是還是要長期觀望,畢竟不確定的影響因素還是比較多。”
在全球智能手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蘋果的財報數據頗受外界關註。
北京時間5月3日淩晨消息,蘋果公司今天發布了2017財年第二財季業績。報告顯示,蘋果公司第二財季凈營收為528.96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505.57億美元;凈利潤為110.2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5.16億美元增長5%。值得關註的是,iPhone銷售量低於分析師預期,而大中華區成為蘋果海外市場中唯一下滑的區域,同比下滑14%。
這已經是蘋果在大中華區連續第五個季度呈現下跌態勢。全球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研究總監閆占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蘋果來說,特別是中國區的壓力非常大,2000元到4000元之間,遭遇的是來自於華為、OPPO以及vivo不同機型的全面競爭。可以看到,這些國產手機廠商在今年一季度的國內市場上,依然保持著雙位數的增長,並合力把蘋果擠到了第四的位置上。
“而在全球市場上,國產手機的份額依然在上升,特別是新興市場和歐洲市場,這讓華為等品牌有機會在2018年在份額上超過蘋果。”閆占孟對記者表示,一年時間,單個國產品牌單季度銷量超過5000萬臺是很有可能實現的。
國產手機“咬”蘋果
大中華區曾是蘋果的第二大市場,從2016年第二財季開始,該市場降至第三,如今它是蘋果所有市場中唯一下降的區域。
數據顯示,蘋果大中華區營收為107.26億美元,比上一財季的162.33億美元下滑34%,比去年同期的115.35億美元減少14%,而同一數據中,美洲部門營收增長11%,歐洲部門營收增長10%,日本部門營收增長5%,亞太其他地區營收增長20%。
雖然蘋果將下滑的理由“輕描淡寫”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貶值,但從市場表現來看,國產手機的競爭正在對蘋果形成巨大壓力。
根據Canalys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市場智能機出貨量達1.14億臺,同比增長9%,其中華為、OPPO和vivo占據了中國智能手機出貨總量的50%,位列前三,蘋果則排在這三家國產品牌之後,位列第四。
“一季度,OPPO和vivo在中國市場的增速達到了80%和60%,而蘋果是—10%。”Counterpoint研究總監閆占孟對記者說。
顯然,蘋果並不應該像看上去那麽輕松,至少中國區的相關銷售人員希望蘋果應該對此有所警惕。
據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從去年年底開始,蘋果中國區的銷售渠道中已經開始申請“特殊方案”以應對國產手機在中高端市場發起的挑戰。“比如說為iPhone6增加32G版本,在售價上可以在3000元檔位下形成防護欄,而在其他地區並沒有這樣的特殊方案。”
但蘋果並沒有對中國區提出的所有要求予以支持,也許從全球競爭的角度來看,國產手機的平均價格依然無法對其產生巨大沖擊。但從份額上看,也許並不一定。
華為終端官方昨日公布一季度運營報告數據,一季度華為智能手機發貨量3455萬部,同比增長21.6%,其中52個國家增速同比超過50%。閆占孟認為,2018年底,華為等國產手機品牌有望在出貨量上超過蘋果。“不僅僅是中國市場,歐美、日本、東南亞以及印度市場都將從今年開始迎來更大規模的中國品牌滲透。”
蘋果的攻與守
盡管也在不遺余力地推廣iPhone外的產品線,但可以說蘋果依然是一家手機公司,iPhone銷售收入占比依然達到63%。iPad和Apple Watch這兩年的幾次調整仍舊不能打開更大的市場。
而外界對於iPhone8的期待已經持續大半年時間,取消物理Home鍵,配備雙攝像頭等消息已經無法再給人們帶來新意。更壞的消息是,德銀日前發布報告稱,由於零部件短缺和技術挑戰等原因,蘋果今年可能無法推出iPhone 8,取而代之的是變化並不大的iPhone 7s和iPhone 7s Plus。
蘋果似乎已經不是過往我們熟悉的那個“顛覆者”,在創新的路徑探索中,它反而走得更有包袱。
“可以預計未來幾年手機形態的變化並不會很大,技術的挑戰和供應鏈的平衡對於蘋果來說都是需要衡量的部分。”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記者表示,目前智能手機增長速度在放緩,任何的投資都需要謹慎進行,特別是上市公司。
實際上,不知不覺中蘋果已經將產品的“升級周期”開始拉長。以前,蘋果大致都是每隔一年推出一款全新機型,而在中間的小年里,蘋果則是以類似的基礎硬件加上進行了一些升級的元件,搭配出一款同代新品。但從目前的產品來看,新iPhone很大程度上卻依然沿用2014年的設計,更多的冒險機會,蘋果留給了其他人。
但顛覆者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王艷輝對記者表示,三星在某種程度上知道其Note7“超激進”的設計存在風險,但仍然冒險在市場上推出產品,原因是它急於創新,在市場上獲得競爭優勢。
而對於國產手機而言,更多的也只是拿個別產品做試水。“國產手機雖然在份額上與蘋果和三星都在拉近,但是很難說一個技術點就可以為整體市場帶來多大的變化,創新的爆發還需要品牌力的基礎。”閆占孟對記者表示,在手機創新上,更多的廠商選擇做跟隨者或者保守者。
所以從現階段來說,“守”對於蘋果來說也許是一個好的選擇。
“一方面是穩定的利潤,110.29億美元的單季凈利幾乎攫取了行業90%的利潤空間,另一方面技術的儲備也在新領域發酵,從目前的信息來看,蘋果至少在無人駕駛,家庭智能助手等領域進行嘗試。”王艷輝對記者說。
記者 梁敏
樓市熱度似乎正從一二線城市轉向三四線城市。
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15個一二線城市房價同比漲幅全部回落,而三線城市房價同比漲幅則較3月進一步擴大。
盡管步入4、5月份,各地樓市調整政策仍在陸續推出,但分析人士指出,政策“洪峰”並未過去,調控正走向深化,未來幾個月市場成交將承受較大壓力,房價增速有望延續4月出現的分化走勢。
一二線城市房價降溫
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的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顯示,4月份15個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新房價格同比漲幅全部回落,9個城市環比下降或持平。其中,上海、南京、福州、合肥等城市新房環比出現負增長。
“4月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繼續發揮作用。”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分析說。
在前期已有40多個城市收緊樓市調控的基礎上,步入4、5月份,各地還在陸續出臺調控政策。僅4月當月,就有超過50個城市發布了70余次調控政策,其中北京、重慶等熱點城市均發布了多次。
從統計局數據來看,調控效果在4月份已開始顯現:一線城市新房價格同比漲幅連續7個月回落,4月份比3月份回落2.8個百分點;二線城市新房價格同比漲幅連續5個月回落,4月份比3月份回落1.0個百分點。
以本輪調控最為嚴厲的北京為例,調控效果體現得更為明顯。4月份,北京新房價格同比漲幅從3月的20.6%縮窄至17.4%,環比從0.4%降至0.2%;二手房價格環比漲幅從3月的2.2%降至持平。
不過,在一二線城市房價降溫的同時,三四線城市房價卻呈現上漲勢頭。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三線城市新房價格同比漲幅比3月份擴大0.4個百分點。
在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4月份新房環比漲幅前10位的分別為唐山、蚌埠、宜昌、北海、沈陽、揚州、金華、昆明、西安和韶關。這其中多數都是三四線城市。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夏丹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4月房價環比數據顯示出一二線“低頭”、三線繼續向上的態勢,這是差異化調控和精準化打擊的結果。
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則表示,從市場走勢看,一二線漲幅回落已經出現,預計很快在二三季度會出現環比下行的表現,三四線城市依然會在投資需求推動下,有輕微上漲的表現。整體市場的熱度從過去的一二線轉移到三四線。
調控正走向深化
盡管各地樓市調控政策仍在頻出,但在夏丹看來,政策“洪峰”並未過去,調控正走向深化,未來幾個月市場成交將承受較大壓力,房價增速有望延續4月出現的分化走勢。
夏丹表示,近期一線城市主要銀行紛紛上調首套房貸利率至基準水平,未來或有更多城市加入上調首套、二套房貸利率的隊伍之中。此外,政策正引導商業銀行信貸資金流向,銀行按揭資源或向部分表現較好的三四線城市傾斜,這將有利於其成交在年內保持相對穩增態勢。
“後續政策將繼續擴圍,調控城市數量也將繼續增加,整體市場的調控目標是明顯的托底蓋帽,約束房價上漲過快區域,去庫存城市政策平穩。”張大偉分析說。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也預計,隨著政策效應的繼續釋放,預計5、6月份全國房價增幅將會繼續收窄。部分三線城市房價增幅明顯大於一二線城市,後續三線城市或需要繼續強化政策管控的力度。
(原標題:樓市熱度轉向三四線城市政策“洪峰”料未過去)
《歡樂頌2》的熱播,讓幾十家廣告商樂開了懷,其中就包括拉夏貝爾等6家正在IPO的企業。
來源 | IPO最前線(ID:ipozqx)
文 | 常皓靖
近日,在港股上市三年後,拉夏貝爾在證監會網站披露招股書,擬赴上交所上市,募資16.4億人民幣。
《歡樂頌2》的熱播,讓幾十家廣告商樂開了懷,其中就包括拉夏貝爾等6家正在IPO的企業。
對熱播劇的贊助,為拉夏貝爾又攬了一波熱度。在劇中,邱瑩瑩穿的大多是拉夏貝爾的衣服,就連和應勤的約會場地也選在了拉夏貝爾的專賣店。
多品牌戰略
自2001年成立以來,拉夏貝爾專註於大眾女性休閑服裝市場,主要從事服裝自主設計與研發、外包生產、品牌推廣和直營銷售。
招股書顯示,2014-2016年拉夏貝爾的營收分別為62.09億元、74.39億元、85.51億元,同期凈利潤為5.11億元、6.58億元、5.72億元。而2014-2016年,同行業可比公司營業收入平均值為17.90億元、18.86億元、19.34億元,凈利潤平均值為3.12億元、2.83億元、2.52億元。
4倍於同行的營收,2倍於同行的凈利,讓拉夏貝爾成為一個備受關註的女裝品牌。根據中國信息商業中心的統計,拉夏貝爾在2015年全國大型零售企業的女裝品牌中排名第四。
La Chapelle和Puella是拉夏貝爾最早創立的女裝品牌,也是其核心品牌。IPO最前線(ID:ipozqx)查詢招股書發現,2014-2016 年度,La Chapelle、Puella的合計收入占拉夏貝爾營收的比重分別為 65.44%、58.24%和 50.15%。
拉夏貝爾推行多品牌運作模式多年,除了La Chapelle和Puella,拉夏貝爾旗下還有Candies、La Babite、7m等多個女裝品牌,這些品牌對拉夏貝爾總營收的貢獻比例逐漸加大。近幾年,拉夏貝爾逐漸向全品類延伸,後又成立了POTE等男裝品牌,La Chapelle Kids等童裝品牌。
為何要采用多品牌運作模式,拉夏貝爾在招股書中作了解釋:為公司贏得了更為廣泛的客戶基礎,提高了公司在大眾時尚休閑服裝消費群體中的滲透率,亦使公司收入的品牌來源趨向多元化,有效緩解單一品牌運作風險。
店鋪直營 生產外包
區別於大部分同行“直營+加盟”的經營模式,拉夏貝爾的一大特色是直營。
成立的16年里,拉夏貝爾在全國內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瘋狂開設了8907個線下零售網點(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數據)。
從城市分布上看,一、二線城市有4100個直營零售網點,占比46.03%。三線及以下城市擁有4807個直營零售網點,占比53.97%;從網點分布上看,專櫃有5730個,專賣店有3175個。
拉夏貝爾的做法是,將全國銷售市場劃分成了52個營銷區域,並將業務目標分解到各個區域。
具體來說,拉夏貝爾從三個方面提升零售運營能力,促進業績目標的實現:
一是人員管理。拉夏貝爾對入職人員培訓企業文化、品牌定位等多方面的知識,還打造了階梯化的人才隊伍。
二是貨品管控。拉夏貝爾所有網點都安裝了統一提供的終端零售信息系統,這個系統不僅可以通過掃描衣服的二維碼,采集各零售網點的銷售數據和存貨變動情況,讓公司總部可以據此及時制定銷售策略,還可以實時查詢公司總倉及其他門店的庫存信息,打通各區域之間的庫存流轉。
三是場地形象。拉夏貝爾在品牌形象、貨品陳列等方面有一套統一的標準,各門店可根據自身的不同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公司總部或第三方機構會對此進行抽查和體驗。
拉夏貝爾表示,直營的好處在於可以樹立品牌形象,獲取終端市場銷售信息。另一方面,直營模式對存貨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對資金周轉帶來了一定壓力。
IPO最前線查詢招股書(ID:ipozqx)發現,拉夏貝爾的資產結構以貨幣基金、應收賬款及存貨等流動資產為主。流動資產中,又以存貨的比例最高。同時,其資產負債率也高於同行。對此,拉夏貝爾解釋為,“公司采用了全直營的銷售模式,倉儲及零售網點的庫存產品占用了公司較大規模的流動資金。報告期內公司零售網點擴張規模較大,短期借款是公司新增門店商品鋪貨,裝修支出的重要資金來源。”
值得一提的是,與部分品牌自己負責生產不同的是,拉夏貝爾將生產外包。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拉夏貝爾對生產不聞不問。反之,拉夏貝爾對供應商制定了嚴格的甄選和考核力度,要求供應商接入拉夏貝爾統一的供應鏈管理協同系統,還會邀請第三方機構對供應商的產品質量進行檢測。此外,拉夏貝爾還會策略性的維護供應商的整體數量,促進各供應商之間的良性競爭。
發力O2O
IPO最前線(ID:ipozqx)查詢招股書發現,拉夏貝爾創始人、實際控制人邢加興直接持股28.78%,通過上海合夏間接控股9.17%,合計控股37.95%,為公司控股股東。
出生於1972年的邢加興,已經在時裝零售行業摸爬滾打了20余年。1992-1996年,邢加興先後任職於福州蘇菲時裝有限公司,上海貝斯特時裝有限公司,負責業務相關工作。2001年,他創立公司前身上海徐匯拉夏貝爾服飾有限公司,並一直擔任公司董事長、總裁。
邢加興所處的時裝零售行業競爭激烈,不只有優衣庫、H&M、ZARA、GAP等國際快時尚品牌,還有太平鳥、歐時力等國內快時尚品牌。近年來,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這位零售行業老兵將目光轉向互聯網。
早在幾年前,拉夏貝爾便試水O2O,一部分快遞通過物流中心發出(IPO最前線註:目前,拉夏貝爾在江蘇太倉擁有一個自建的倉儲物流中心,在成都、天津擁有兩個租用的物流中心),另外一部分則采用“線上下單,線下發貨”的策略,可以在線下零售網點實現就近發貨。2015年,拉夏貝爾還投資了線上服裝品牌七格格,後者為其彌補了線上運營的短板。
在一系列的數據中,可以看出拉夏貝爾的電商業務業績亮眼,成長性顯現:2015年雙11,拉夏貝爾天貓單店銷售額突破1億,在平臺上女裝類目排名第三。拉夏貝爾線上營收額占營收總額的比例,從2014年0.61%的占比,一躍而成2016年的10.82%。
從招股書中可以看出,拉夏貝爾此次募資,也主要是為了應對O2O戰略實施以及業務進一步增長對公司的運營效率挑戰:一是未來三年新建 3000 個線下零售網點,包括直營專櫃網點 2094 個,直營專賣網點906 個;二是重金打造新零售信息系統,包括第三方電商、門店零售系統、訂單管理系統、CRM 系統、零售管理系統及ERP系統等。
只是,拉夏貝爾此次試水O2O,能否成為它在紅海中脫穎而出的重要砝碼,還有有待時間驗證。
趙麗穎飾演的楚喬眼神犀利
《楚喬傳》主演林更新
《擇天記》收視破1,讓沈迷一年多的周播劇場再次受到關註。近日,接棒開播的《楚喬傳》熱度不減,首播當日收視占據同時段衛視收視榜首,網絡播放量也一路沖高,實力和人氣不容小覷。除了湖南衛視外,東方、安徽、北京等衛視也開辟了周播劇場,前晚張藝興主演的《求婚大作戰》收官,下周黃曉明領銜的《上古情歌》會跟《楚喬傳》正面PK。這些熱門電視劇集中周播,成功培養觀眾的新收視習慣了嗎?
《楚喬傳》趙麗穎“眼神殺”搶戲
近日,改編自網絡小說《11處特工皇妃》的《楚喬傳》在湖南衛視開播,首播即獲得不俗的成績,趙麗穎“偶像劇收視女王”的稱號獲得認同。該劇講述的是少女楚喬(趙麗穎飾)步步逆襲一路成長為心懷蒼生的秀麗王的故事。
在此前曝光的預告片和劇照中,趙麗穎的扮相和動作戲備受好評。在開播的幾集中,趙麗穎的表現果然沒令人失望。她飾演的楚喬洗去了小花旦身上的稚氣,顛覆了以往嬌俏可愛的形象,滿臉寫著角色需要的“不服輸”氣質,滄桑和堅毅的“眼神殺”,相當符合楚喬的人設。其中,“人獵場”的戲份里,趙麗穎空手屠狼的表演非常逼真,對著空氣都能將人的痛苦、恐懼和決然等表現得淋漓盡致,不少驚險鏡頭讓人跟著捏一把汗,細致入微的表演獲得一致好評。
男主角林更新飾演的是一位高冷的貴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開玩笑稱,自己的角色難度很大:“因為職業的需要,所以我的角色必須冷靜、沈穩,而且他很有抱負,肩上的責任很重,這就造成了他高冷的性格,這種角色演不好就容易被罵面癱。”演繹過很多青春活力女主角的李沁,這次飾演一個腹黑公主,她透露角色“後期會很神經質,會癲狂,還很壞,我以前沒有嘗試過,這次演得很過癮”。
不過,《楚喬傳》並非沒有槽點,第一集的“狼群”就被網友吐槽特效太假,竇驍等“長安五俊”的賽馬鏡頭被質疑為“摳像”。但也有網友認為,狼群戲“起碼不是用哈士奇來扮狼,也是進步呀”。
《求婚大作戰》收官《上古情歌》接棒
同樣是一出周播劇,由張藝興、陳都靈領銜主演的青春愛情劇《求婚大作戰》前晚收官。在收官劇情中,幾對CP結局暖心,小賴恬恬等穿越到老年的劇情則出乎觀眾意料,“反穿越”結局意外成為催淚彈,讓觀眾感動不已,“真是不走套路啊”。
據悉,由黃曉明、宋茜等主演的《上古情歌》將接檔《求婚大作戰》。《上古情歌》改編自《山海經》,黃曉明飾演的若疆戰神赤雲,與宋茜飾演的木青寞上演一段曠世虐戀。
按照目前的播出編排,《上古情歌》和《楚喬傳》將於下周開始正面PK。如今《楚喬傳》已經占據先機,《上古情歌》能否成功沖擊周播劇場收視冠軍的寶座,觀眾不妨拭目以待。事實上,進入暑期檔後,周播劇場又會成為各大衛視收視必爭之地。有消息披露,新晉小花迪麗熱巴的新作《麗姬傳》、金馬影後馬思純的《將軍在上》,都有可能登陸一線衛視暑期周播劇場,加上正在播出的《龍珠傳奇之無間道》,衛視周播劇場間的收視戰一觸即發。
從今年周播劇場的整體收視來看,剛剛落幕不久的《擇天記》收視破1,挽回了周播劇的頹勢,但其他周播劇的表現都不太理想。為什麽一線衛視依然把周播劇視為收視重點?其實最主要原因在於周播劇能帶來商業價值。
有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從整合營銷還是版權運營的角度,播出周期較長的周播劇將是釋放大IP商業的最佳選擇。對於平臺來說,周播劇的播出周期長,可以培養固定的收視用戶,並最大化實現廣告價值。而且,臺、網聯動不僅消化了電視臺購買大劇的成本,也能在黏合年輕受眾群、大力推廣快消品上充分發酵長尾效應。而且,如今黃金檔對電視劇的消化能力有限,要想看到更多劇作,觀眾也得慢慢接受周播這個形式。
鏈接
趙麗穎:打戲的難在於身高差
趙麗穎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楚喬傳》是她拍攝過的精神上最受摧殘的一部戲:“畢竟她是一個女生,卻要像戰士一樣去戰鬥,要去完成一個很大的理想和抱負。根據劇情,她也不可能有特別安心的狀態,因為她隨時都會遇到生命危險。”
《楚喬傳》頭幾集就有大量的打戲,趙麗穎坦言並沒有受傷,但對體力消耗非常大,以至於整個拍攝期間看起來特別消瘦:“瘦是因為這個角色確實很辛苦,她背負的東西比較多。我就跟著這個人物的感覺走吧,看起來消瘦就對了。”
趙麗穎認為,打戲有打戲的難,文戲有文戲的難。其中,打戲的難集中在她跟林更新的身高差:“我倆身高的比例差別太大,他胳膊太長,我胳膊太短,所以拍打戲的時候我們只能互相配合、盡力照顧對方才能一起完成,還挺好玩的。”而文戲的難度則是要演出大女人的胸懷和氣質,趙麗穎此前表示,最喜歡《楚喬傳》的就是它表達了一些獨立女性的思想,“因為我心理可能也到了這個階段,我不希望大家看到電視劇里的女性角色永遠拘泥於小情小愛,總是為了男人鬥來鬥去,依附男人。”
要做暑期檔的“收視女王”並不容易,對於自己挑選劇本的標準,趙麗穎說:“我接劇本其實很簡單,就是看自己有沒有靈感,或者有沒有感覺、喜不喜歡。劇火不火這都是在於觀眾的眼光,並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
頭評
大IP更適合周播?
從周播劇場的幾個“爆款”作品來看,大IP和人氣偶像的搭配,似乎成功率更高。不管是之前的《花千骨》《擇天記》還是初露崢嶸的《楚喬傳》,好像都是這個理。那麽,這是否代表大IP和周播更配呢?
相對黃金檔作品來說,周播劇場一向選擇的是內容更適合年輕人的作品,畢竟它播出時間相對較晚,而且周播對家庭觀眾來說也算個新鮮事,要一下改變收視習慣並不是那麽容易。因此,青春、玄幻、懸疑題材,目前在周播劇場上比較常見。但是,大IP已不是收視保證,《青雲誌》的沈寂就讓業內人士大跌眼鏡。雖然《青雲誌》的收視萎靡被認為是受到網絡播出影響的緣故,但作品本身的質量同樣受到詬病。可見,對觀眾來說,是不是周播、是哪個平臺播出,影響不是最大的,吸引觀眾的依然是故事和表演。
而且,從目前的周播劇現狀看,有的作品一周播四天,每周八集,容量上跟黃金檔作品已經差距不大,從這個角度上看周播不過是一種按周播出的形式。作為觀眾,接受這樣的形式並不難,只不過要看劇作是否值得“追”——僅此而已。
每經實習記者 董青枝
每經編輯 楊軍
自去年10月開始“限價”再到今年4月啟動“限售”,惠州樓市目前究竟如何?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購房者身份走訪了大亞灣片區的多個樓盤,從現場來看,訪客均較多。“大亞灣片區新房供不應求,新房一推出就賣完,這基本是事實。”一位惠州本地開發商如是說。
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李宇嘉分析稱,因供應偏少和開發商惜售,惠州新房市場還是有一定的熱度。不過“限售”對於穩定惠州樓市是利好消息,鼓勵剛需客入市和長期投資,限制了短炒,目前已達到一定的效果。
“新房基本一推出就賣完”
家家順研究中心分析稱,5月惠州全市一手住宅成交量價都得到了有效控制,惠州5月房價與去年10月保持持平狀態;值得註意的是,雖供求逐漸接近平衡,但自今年1月起,大亞灣、惠城(含仲愷)區域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據碧桂園太東天樾灣銷售人員透露,項目6月24日首次開盤推出400多套約106~140平方米帶裝修房源,價格在13000~15000元/平方米,當天已近售完。
一位熟悉惠州市場的地產人士表示,從去年10月開始,惠州新房市場價格變動不大;在供應量上,部分開發商因“限價”紛紛放緩推貨節奏導致上半年推貨量不大,不過成交量還不錯,基本上是一有盤推出就賣完,可以說是市場常態。
據中原研究中心統計,5月惠州共成交12649套房源,成交均價為10617元/平方米,惠州臨深區域主要是大亞灣區、惠陽區、惠城區,從5月的成交情況看,臨深成交套數占比高達49.5%,其中大亞灣最火。
李宇嘉分析稱,今年上半年,惠州新房市場同比去年上半年成交量會有20%~30%下滑,主要是供不應求,成交整體處於一個高位,下半年不會有新的政策出臺,整體還處於高位緩慢回落的狀態。
而惠州合縱聯行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惠州新房庫存量跌至歷史低谷,全市住宅存量為65982套,存量面積為734.1萬平方米,庫存環比再跌8.9%,與去年同期相比,新房庫存減少19416套,庫存總面積減少約240萬平方米。合縱聯行研究分析稱,如果以惠州市場月均消化94.5萬平方米計算,惠州市庫存量僅需7.8個月即可消化完畢,基本逼近惠州近年來新房庫存的歷史最低谷。
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總監何倩茹認為,惠州市場整體表現不錯,預計今年下半年開發商定價將從穩,促銷手法也將靈活多變,以求保證去化的穩定增長。
品牌房企大肆進駐惠州
今年上半年,新力、實地、奧園紛紛高調宣布進入惠州市場。截至2017年5月,新力地產已順利在深惠區域布局16個地塊,遍布惠城、大亞灣、惠陽;實地地產在2017年深惠區域三盤齊發,其中實地·常春藤、實地木槿雅著兩盤均位於惠陽區域;奧園地產集團第一個進駐惠州的項目奧園·譽山湖也將於近期入市。
萬達集團今年3月與惠州市政府、大亞灣區管委會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總投資約800億元的萬達文化旅遊城項目將落子惠州大亞灣。
而在進駐惠州的前十強開發商中,最兇猛的要屬碧桂園和恒大。據碧桂園銷售透露,今年碧桂園有20多個項目入市。而恒大通過收購和並購的方式拿下惠州多個項目,其布局大亞灣澳頭的首個項目依山海灣即將入市。
李宇嘉分析稱,開發商布局惠州主要是看好粵港澳大灣區都市圈的發展概念,以及14號地鐵線的開通,疏導了深圳很大一部分需求到惠州;而且惠州是個旅遊集中地帶,會吸引一些大社區、臨海臨江片區樓盤開發,成為珠三角其他城市尤其是深圳購買力的分流。
一位不願具名的惠州本地開發商表示,多數開發商想進入深圳市場,但深圳土地資源稀缺且地價貴,而惠州地處臨深且客戶多是深圳客,所以開發商選擇“農村包圍城市”,廣義上布局深圳,目前進駐惠州的品牌房企已有20余家。
開發商對惠州布局意願強烈也體現在招拍掛土地市場上。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後至5月底,惠州主要的14宗土地招拍掛成交競價中,僅有兩宗地沒有溢價成交,最高溢價率高達330%,連龍門一塊1600平方米的地塊都產生了63%的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