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華煤價開年小幅上漲 3年內停批新建煤礦能否拯救煤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356.html
神華煤價開年小幅上漲 3年內停批新建煤礦能否拯救煤價
一財網 董來孝康 2016-01-18 13:32:00
預計2016年國內煤炭市場仍將處於供大於求的態勢,競爭將日益激烈。為了扭轉煤炭行業嚴重“供過於求”的局面,有關部門也在積極推動淘汰落後產能,並停止審批新建煤礦項目。
趕在周日(17日),神華集團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一則關於2016年1月價格政策的消息,消息來源於神華銷售集團。其中最引人關註的是,環比去年12月份的現匯售價,神華銷售集團與用戶談判之後確定的各煤種價格有漲有跌,但總體上漲2.68元/噸。
中宇資訊煤炭行業分析師關大利等市場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一方面1月是一年當中煤耗最高的階段,另一方面在煤礦限產保安全和煤礦放假影響,1月整體產量不足,全國煤炭市場處於階段性企穩時期,神華集團的煤炭價格小漲也是正常的。

產能過剩,經濟結構轉型,煤價已在下探(網絡資料圖)
總體上漲2.68元/噸
成立於2011年的神華銷售集團,負責神華集團煤炭產品及油品和化學品銷售業務,是神華集團對外銷售的窗口。神華集團於1月17日在官方微信上發布的這則消息,內容就來源於神華銷售集團。
上述消息顯示,在2016年度訂貨會上,神華銷售集團與用戶開展集中談判,絕大多數用戶選擇了“年度定量、月度定價”的長協合同方案,約定月度長協價格參考上一月度最後一期環渤海指數定價。
根據上述合同條款的約定,神華銷售集團2016年1月份的長協價格參照2015年最後一期環渤海指數372元/噸制定,並同步取消了量大優惠和免息收取承兌匯票等優惠政策。
記者註意到,5500大卡和5000大卡動力煤的現匯價格,分別為372元/噸和330元/噸,其余熱值煤種現匯價格以5500大卡、5000大卡為定價基準煤種、按單卡熱值進行測算。
據神華銷售集團方面統計,環比去年12月份的現匯售價,各煤種價格有漲有跌,總體上漲2.68元/噸。對此,神華銷售集團方面稱,這個價格方案貼近市場,對促進行業穩定有積極作用。
為什麽神華集團1月的煤價能夠小幅上漲呢?關大利道出了實情,一方面由於天氣因素,民用煤耗達到峰值,工業用電雖然增速有限,但采暖這塊增幅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整體來說,1月是一年當中煤耗最高的階段;另一方面去年12月底煤礦限產保安全,而今年1月底煤礦還要放假,雙重因素影響,使得1月煤礦整體產量不足,供應偏緊。
“在全國煤炭市場處於階段性企穩時期,神華集團1月的煤炭價格出現小幅小漲也是正常的。”但關大利也坦言,2016年全年煤炭價格並不容樂觀。
神華銷售集團方面也表示,受國內外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預計2016年國內煤炭市場仍將處於供大於求的態勢,競爭將日益激烈。
3年內停止審批新建煤礦
為了扭轉煤炭行業嚴重“供過於求”的局面,有關部門也在積極推動淘汰落後產能,並停止審批新建煤礦項目。
據《中國能源報》報道,1月15日,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國家煤監局局長黃玉治在會上表示,從2016年起的3年內,國家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項目,停止審批新增產能的技術改造項目,停止審批煤礦生產能力核增項目。
然而,關大利也指出,目前已經審批但尚未投產的在建煤礦數量也是很大的,所以就算三年內不再審批新建煤礦項目,就目前和已經審批、在建的項目,產能也足夠大了。
據了解,2015年,全國計劃淘汰退出煤礦1052處,實際已確認退出名單1300處。截至目前,全國煤礦數量已經降至9624處,完成了“十二五”煤礦數量控制在1萬處以內的目標任務。
2016年,貴州、雲南、黑龍江、江西等地仍將加大淘汰落後產能力度,全國力爭淘汰退出各類煤礦1000處以上。
對此,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能源經濟研究室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特約研究員朱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如果這個過程完全是市場自己調解,也是可以達到這個結果的;但因為政府在擴大產能過程中一直都是主要推力之一,所以現在化解產能也肯定離不開政府的作用,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
對於資本市場來說,最關註的則是持續淘汰落後煤礦,是否有助於煤價止跌乃至回升?對此,關大利指出,各地要淘汰產能的對象,大部分都是小煤礦,而且很多小煤礦已經停產,所以對煤價沒有什麽太大作用。
編輯:王佑
煤價短暫企穩: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381元/噸 連漲五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4926.html
煤價短暫企穩: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381元/噸 連漲五期
一財網 董來孝康 2016-02-28 16:21:00
煤炭供求關系發生“間歇性”逆轉,也直接助推了近期煤價小幅上漲。素有"煤炭價格風向標"之稱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已經連續五個報告期內上漲,漲幅為10元/噸。
煤價短暫企穩!2月28日,記者從國家煤炭工業網上獲悉,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於381元/噸,本報告期(2016年2月17日至2月23日)比前一報告期上漲了1元/噸。令煤炭行業略感欣喜的是,從1月13日到本報告期,該價格指數已經連續五個報告期上漲。
同時,據知情人士透露,神華等幾家大型煤炭集團決定,3月各卡數下水煤價格也將較2月普漲10元/噸。
對此,安迅思煤炭行業分析師鄧舜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2015年國內煤價大幅下跌,坑口企業生產發運積極性大減;而春節前後煤企放假導致市場供應進一步減少,使得短期內大型煤炭企業的話語權大增,故能在2-3月傳統淡季漲價。

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連漲五期(網絡資料圖)
煤價上漲10元/噸
安迅思發布報告稱,據知情人士透露,2月26日下午,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與神華、中煤、同煤、伊泰召開“4+1”會議,由於春節長假後北方港口貨源依然偏緊,會議決定3月大型煤炭集團各卡數下水煤價格較2月普漲10元/噸。
對此,鄧舜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2015年國內煤價大幅下跌,導致坑口(註:從地下采集煤礦的進出口)和港口的煤價持續倒掛,市場情緒悲觀,坑口企業生產發運積極性大減,後來逐漸反映出的是從2016年1月開始國內北方港口貨源持續偏緊;而春節前後煤企放假導致市場供應進一步減少,市場煤貨源少,大量船只集中向神華等大集團拉煤,使得短期內大型煤炭企業的話語權大增,這是大型煤炭集團在2-3月傳統淡季漲價的重要原因。
據了解,由於市場煤供應較少,現時北上拉煤船只主要集中在神華的黃驊港及天津港碼頭拉煤,本周在黃驊港拉5200大卡以下的煤仍要等一周左右;而到其他港口拉市場煤的船只則相對較少。2月26日,在秦皇島港錨地的煤船僅31艘,比1月減少了一半。
同時,隨著春節長假後工廠陸續複工,沿海電廠發電需求逐步回升,截至2月26日,沿海六大電廠煤炭日耗量為50.8萬噸,環比上周上升10.8萬噸,為節後最高。
內蒙古一家煤企人士就直言,之前坑口企業不願意發貨,是因為港口價格太低,發貨就賠錢,企業沒有發貨積極性。
煤炭供求關系發生“間歇性”逆轉,也直接助推了近期煤價小幅上漲。素有"煤炭價格風向標"之稱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已經連續五個報告期內上漲,漲幅為10元/噸,目前報收於381元/噸,其中24個港口規格品的價格區間有21個持平、2個下降、1個上漲,顯示該地區動力煤交易價格的平穩運行局面有所強化。
但鄧舜也預計,在3月大型煤企集團漲價之後,市場貨源偏緊的情況將會得到明顯緩解,往後大型煤企集團的銷售仍將會面臨較大壓力。
短期煤價或在低位徘徊
2月25日,作為全國五大露天煤礦之一的露天煤業(002128.SZ),率先發布了2015年業績快報,營業收入約為55.87億元,和2014年62.54億元相比,跌幅近1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5.34億元,相較於2014年6.02億元,降幅則超過11%。
對此,露天煤業方面給出的理由是,導致上述項目同比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受市場環境影響煤炭價格下降所致。
雖然目前煤炭價格暫時企穩,並小幅度回升,但資本市場更為關註的是,煤炭價格能否在2016年持續回暖,因為這將對煤企業績產生直接性影響。
廈門大學經濟能源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等第三方觀察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預計2016年煤炭價格繼續大幅下探的空間不大,但明顯回升的可能性也不大,應該會在低位階段徘徊。
山西煤礦安全監察局黨組書記、局長蔔昌森也撰文指出,從近期看,煤炭行業形勢不會好轉,這一輪煤炭行業危機根本原因在於煤炭產能相對過剩;消化煤炭過剩產能,恢複合理社會庫存,實現煤炭供需平衡是一個漫長的、痛苦的過程,只有一批相對落後的煤炭企業倒閉,資源積聚到少數優勢企業手中,才能結束此次煤炭行業危機。
但蔔昌森也駁斥了“煤炭產業是夕陽產業,處於窮途末路”的觀點,在其看來,我國能源儲量“富煤、缺油、少氣”的秉賦特性,決定了煤炭是我國最重要的基礎能源和原料,在我國一次能源結構中,煤炭將長期是主要能源,因而煤炭在能源中的主體地位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改變。
編輯:王佑
動力煤價連漲背後:成本倒掛致企業停產 產品暫短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1040.html
動力煤價連漲背後:成本倒掛致企業停產 產品暫短缺
一財網 董來孝康 2016-03-13 15:16:00
從今年1月13日到3月8日的近三個月來,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已連續七個報告期上漲,累計上漲了17元/噸。而漲價的背後折射的是煤炭市場近一段時間以來的不景氣。
3月13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國家煤炭工業網上獲悉,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具體指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下稱“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於388元/噸,本報告期(2016年3月2日至3月8日)比前一報告期上漲了3元/噸。值得關註的是,從今年1月13日到本報告期,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已經連續七個報告期上漲,累計上漲了17元/噸。
對此,安迅思煤炭行業分析師鄧舜等市場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盡管下遊需求確實不佳,但由於成本倒掛致不少煤企節後仍未複產,產地、港口以及下遊用戶的煤炭庫存又均處於絕對低位,市場供應出現了較為明顯的短期缺口,使得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出現了上漲局面。
拖欠工資現象較為嚴重
遲遲不能走出寒冬的煤企,虧損已經成為常態,且裁員降薪、緩發工資、拖欠借款等問題有逐步蔓延之勢。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就曾表示,從調研的趨勢來看,有50%以上的企業出現了減發、欠發、緩發職工工資的現象。就連東北最大的煤炭集團即龍煤集團也未能“幸免於難”。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黑龍江省政府官方網站上獲悉,3月12日下午,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陸昊在北京主持召開龍煤集團脫困發展工作專題會議,強調龍煤集團要按照工作部署和工作情況報告的那樣,不拖欠正在運行的煤礦井下職工工資,同時盡力集中調度資金,解決地面職工工資拖欠問題。
.png)
導演上述“悲劇”發生的直接罪魁就是一直“擡不起頭”的煤價,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底,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跌至370元/噸,但2015年初則是525元/噸。
正如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所言,這還是一個逐步下跌的過程,直到2015年10月以後,煤價才掉到380元/噸直至370元/噸。“但如果煤價繼續下跌,或者維持370元/噸這個水平,我們認為2016年行業將面臨更大的問題。”他稱。
實際上,由於價格還沒有成本高,不少煤企被迫停產。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與信息部主任陳養才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我們測算後發現,2015年全年噸煤平均價格是425元/噸,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少量的企業能夠盈利,但是如果按照現在370元/噸的價格,維持一年的話,煤炭板塊肯定是虧損的。”
鄧舜也在調研中發現,正是由於煤價連續多年大幅下跌,已跌破多數煤炭企業的成本線,在2015年10月~11月,神華等大礦大幅下調5500大卡下水煤價格至374元/噸的時候,產地與港口價格倒掛30元/噸以上,很多煤炭企業扛不住虧損而選擇停產。
“後來慢慢反映出來的就是從2015年12月開始,秦皇島港等主要煤炭港口的庫存量持續處於絕對低位,庫存一直都補不起來。”鄧舜如上表示。
據安迅思調研了解,鄂爾多斯北部主要生產4500大卡~5000大卡左右的煤企,由於這部分煤種價格與港口價格倒掛,目前這些煤企的複產意願不高;鄂爾多斯南部生產5000大卡以上高熱值煤種的部分大型煤企,現在開工率比較高,開工率達到80%以上;而神木地區方面,由於受“1.06”礦難影響,現時榆林地區90多家煤企,只有不到20家在生產,其中在產的基本都是產量較大的煤企,而其他未複產的煤企,多數是要通過當地安監部門的檢查審批才能夠複產。
現時除了部分實力較強的煤炭企業如神華、兗煤之外,其余的企業更多的是在觀望市場和政策的走向。
鄧舜等市場人士向記者坦言,節後煤炭企業基本是以銷定產為主,煤炭庫存不高,而主要煤炭發運站的庫存也是處於低位,短期內國內動力煤價格仍有小幅上漲的空間;因為礦區整體複產仍需要一段時間,預計在3月中旬“兩會”過後,產地複產才會加快。
整體供需情況並未改善
雖然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罕見地上演了“七連漲”的一幕,但並不意味著煤老板的苦日子就要到頭了,因為煤炭行業整體供需情況並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西山煤電(000983.SZ)內部人士就對媒體表示,新年過後,很多民營企業沒有開工,市場出現短期缺口,這可能是煤炭價格上漲的原因;但從發電量和需求量上看,煤炭整體需求並沒有太大變化,因為整個產業供給太大了,政府雖然在調控,但這麽多年來還是審批了很多新增產能,產能反而越來越大。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煤業化工集團黨委書記華煒也直言,造成當前煤炭產業困境的直接原因在於供需失衡導致的價格跌跌不休,而從根本上講則是由於產能過剩。
對於煤價中長期走勢,中宇資訊煤炭行業分析師關大利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稱,從中長期看,國內煤價仍取決於國內去產能以及經濟形勢的走向,而目前煤炭行業仍是供大於求,只有等到產能全部出清之後,國內煤價才可能穩定複蘇。
煤炭行業如何化解過剩產能?國務院副總理馬凱給出了自己的建議。3月5日下午,馬凱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山西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山西去煤炭產能,首先要帶頭堅決壓產減量;二要率先推進轉型升級;三要持續釋放改革紅利。通過改革調動企業積極性,促進兼並重組,盤活資產,培育大企業集團,加強管理、降本增效、提高活力;四要著力營造良好環境。用好用足國家政策,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千方百計做好職工安置工作,幫助煤炭企業度過嚴冬,促進煤炭行業脫胎換骨。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省長李小鵬表示,山西會突出抓好以煤炭革命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淘汰一批、重組一批、退出一批、核減一批、延緩一批的思路和暫停新出讓資源、暫停新上項目等措施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同時大力推進煤炭管理革命、煤炭國企改革、煤基科技創新和以煤會友開放合作等工作,加快實現黑色煤炭綠色發展、高碳資源低碳利用,使寶貴的煤炭資源繼續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貢獻。
編輯:王佑
發改委開會:抑制煤價過快上漲
國家發改委將於8日召開穩定煤炭供應、抑制煤價過快上漲預案啟動工作的會議。第一財經記者第一時間向相關工作人員證實了這一業內傳出的消息。
據會議通知顯示,本次會議的內容為傳達國務院領導有關批示精神,解讀工作預案,部署相關工作。
參會人員包括神華、中煤、華潤、華電、華能、國投、山東能源、山西晉城、潞安、同煤、陽泉、山煤進出口、山西懷仁聯順璽達煤業有限公司、河南能化、內蒙古伊泰、內蒙古伊東集團、開灤、淮南、皖北、陜煤集團、陜西能源、遼寧鐵法煤業等企業分管煤炭生產的負責同誌。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姜克雋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只有價格穩定才有利於經濟發展,價格變動太快對經濟形勢不利。現在煤炭價格波動大需要控制,目前煤炭企業也在為冬季供暖做準備。姜克雋同時表示,很期待此次會議的討論結果。
隨著“供給側改革”的加強落實,年初以來已有16個省份發布了去產能方案,推動煤炭價格近幾個月漲幅明顯。秦皇島煤價8月中旬一度觸及17個月高點,自6月份以來漲約20%至每噸470~480元。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2016夏季全國煤炭交易會”上針對煤炭價格暴漲等行業問題給出回應稱,煤價不應過多上漲,更不宜過快上漲。煤價上漲過多,將不利於去產能、調結構、兼並重組、優化布局,也不可持續。當前煤價回升,缺乏需求支撐。上半年,全國煤炭消費量同比減少9750萬噸,降幅為5.1%。價格之所以回升,是由於煤炭產量同比減少1.7億噸,降幅9.7%,產量降幅明顯高於需求降幅。
煤炭去產能加速煤價反彈 全行業虧損的電解鋁有戲了
中央10個督查組開展專項督查不到三周,全國鋼鐵、煤炭去產能就已全面提速。以煤炭為例,7月底時僅完成了全年任務的38%,而8月退出的產能高達5500萬噸,接近前7個月的60%,任務完成率也飆升至了60%。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來看,去產能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但由於每個地方的任務遇到的阻力不同,推進的程度亦有所差異。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去產能任務是有側重點的,“從國務院會議來看,今年的重點是鋼鐵和煤炭,地方政府都在按照中央的要求推進,大部分省份已達到中央分派的目標。還有一種做法是央企重組,例如寶鋼和武鋼。”

8月31日,包頭鋼鐵集團煉鐵廠2號高爐拆除工作正式啟動,這是全國鋼鐵行業推進去產能以來拆除的最大一座高爐,可壓減煉鐵產能133萬噸
隨著多地預告將提前完成鋼鐵去產能,接下來的去產能重心可能有所變化,產能過剩情況十分嚴重的水泥,以及產能利用率一直只有70%左右的電解鋁等行業將成為重點。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去產能需要很大的經濟投入,各省份去產能的速度主要取決於政府的力度和當地的經濟狀況。分行業來看,鋼鐵企業大多位於經濟發達省份,去產能進展較好,但電解鋁等行業的產地以經濟落後省份為主,推進難度較大。
鋼煤去產能突飛猛進
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退出的煤炭產能僅完成了全年任務的38%,鋼鐵退出產能僅完成全年任務量的47%,均未過半。上述數據引起中央關註後,8月份的鋼鐵、煤炭去產能隨即交出了一份堪稱完美的成績單。
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副局長魯俊嶺8日上午表示,截至8月底,全國煤炭去產能任務完成了今年全年的60%,累計退出產能1.5億噸。前8個月煤炭產量同比下降將近10%。

煤炭去產能的突飛猛進,也使得連續4年走低的煤炭價格出現反彈,甚至開啟了“暴走”模式。7月以來,陜西地區煤價單日漲幅最高達到了每噸50元,末煤(最細粒的煤)價格目前已突破每噸400元大關,與塊煤價格比肩;僅8月份,全國煤炭現貨價格就上漲了36%;9月7日,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於每噸515元,本報告期(2016年8月31日~9月6日)比前一報告期每噸上漲了21元。
鋼鐵方面,多個省份將提前,甚至超額完成任務。
截至8月底,江蘇省已退出過剩產能280萬噸,完成了全年計劃的71.8%,到今年10月底,隨著蘇州110萬噸煉鋼產能退出,江蘇省將提前完成全年任務。
湖北省也已表態,今年內可化解過剩鋼鐵產能338萬噸,超額、超時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
另據新華社報道,湖南省2016年鋼鐵去產能任務已經完成。根據今年6月出臺的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施方案,湖南2016年需要在全省範圍內壓減煉鋼產能50萬噸。此外,湖南鋼鐵企業還計劃在江蘇壓減100萬噸煉鋼產能,在廣東股權處置220萬噸煉鐵、240萬噸煉鋼產能,按屬地負責原則由當地政府組織實施。
河北省發改委網站日前公示了2016年化解鋼鐵過剩產能企業及裝備名單。按照此計劃表,如果落實到位,河北今年的實際淘汰量將超過此前計劃。今年5月份,河北省就在動員會上立下去產能“軍令狀”,承諾2016年壓減1726萬噸煉鐵、1422萬噸煉鋼產能。根據此次公布的計劃表,預計到11月底,河北省將累計淘汰煉鐵產能1840萬噸、煉鋼產能1600萬噸,均超額完成全省全年計劃任務。
水泥產量仍在“增肥”
鋼鐵、煤炭去產能完成全年目標已無憂,水泥行業的產能過剩情況仍然十分嚴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今年上半年水泥產量達11.1億噸,同比增長3.2%,自3月以來累計水泥產量連續4個月穩定在3%以上的低速增長。

事實上,國務院辦公廳早在今年5月就印發了《關於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就今後一段時期化解水泥等行業過剩產能作出了具體部署。
《意見》提出,到2020年,再壓減一批水泥熟料,產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區間,水泥熟料等排名前10的企業生產集中度達60%左右。
截至目前,全國各省份均已出臺水泥去產能政策,包括《大氣汙染防治專項行動方案》、《水泥工業結構調整方案》等。其中,江蘇、河南、山東、湖北、廣東、四川、河北等水泥大省的水泥去產能力度較大。
由於水泥產量不同,各省份去產能的目標差距較大。其中,河南、江蘇、吉林計劃在2~3年內均須化解過剩產能1000萬噸以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海南、青海、四川等省份則各須化解水泥過剩產能100萬~300萬噸。
江蘇省目前有水泥企業651家,預計2016年水泥產量達18013.66萬噸。2017年全省壓縮水泥產能的目標在1000萬噸以上。2016年上半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江蘇省水泥產量已同比下降2.8%。
吉林省政府今年4月宣布,計劃2016年關停熟料生產線5條、壓減產能315萬噸,關停水泥粉磨站3座、壓減產能433萬噸。計劃用2~3年時間,壓減熟料產能800萬噸左右、水泥產能1300萬噸左右。該省2015年的水泥產量為3584.86萬噸。
電解鋁全行業虧損
電解鋁是產能過剩行業的另一個“老大難”。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電解鋁產量為1532萬噸,較去年同期僅下降1.9%。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是一個銅少鋁多的國家,電解鋁產能存在過剩,全行業基本處於虧損狀態,產能利用率一直在70%左右。

“過去幾年,從增長情況來看,全球電解鋁的增長主要集中在中國,全球其他地區的電解鋁產量過去基本穩定在2400萬噸左右。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有利於提高電解鋁行業的景氣度,通過供給端持續有效退出,改善鋁行業的供需關系,支撐鋁價上行。” 劉哲說。
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杭州峰會期間,中美雙方已經達成共識,共同應對全球電解鋁產能過剩的問題。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電解鋁行業的產能過剩是結構性過剩、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全世界對於高端鋁產品的需求量並不小,尤其是在電子、航空和交通領域等高技術行業。
事實上,我國所需的高強鋁等航空航天鋁材還主要依靠進口,因此,電解鋁行業急需產業升級,且生產高附加值的高端鋁產品的空間很大。
業內人士分析,我國電解鋁產業要實現徹底升級,就要求企業並不只滿足於單純地提供產品,更重要的是為高技術產業提供完善而精確的鋁材制造解決方案,把電解鋁產業與高新技術服務行業結合起來,優化利用第一和第三產業結合中帶來的巨大發展機遇。
據悉,國家發改委已從8月開始實行去產能月度報告制度,加上去產能督查組繼續對各省區市開展專項督查,預計下半年行業去產能力度將持續加大,產量有望繼續收縮。
煤價猛漲怎麽辦?發改委:根據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決定是否增產
8日上午,國家發改委在北京召開“穩定煤炭供應、抑制煤價過快上漲預案啟動工作”會議。
第一財經記者在會議現場了解到,本次參會人員包括中國煤炭協會相關工作人員和神華、中煤、華潤、華電、華能、國投、山東能源、山西晉城、潞安、同煤、陽泉、山煤進出口、山西懷仁聯順璽達煤業有限公司、河南能化、內蒙古伊泰、內蒙古伊東集團、開灤、淮南、皖北、陜煤集團、陜西能源、遼寧鐵法煤業等企業分管煤炭生產的負責同誌。
隨著“供給側改革”的加強落實,年初以來已有16個省份發布了去產能方案,推動煤炭價格近幾個月漲幅明顯。秦皇島煤價8月中旬一度觸及17個月高點,自6月份以來漲約20%至每噸470~480元。
進入9月,各地高溫天氣陸續結束,季節性因素對煤市的拉升逐步轉弱。但由於各地限產政策執行仍較嚴格,各地煤價繼續上漲。9月7日,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於515元/噸,本報告期(2016年8月31日至9月6日)比前一報告期上漲了21元/噸。

一位參會人員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此次會議主要焦點為應對煤炭價格過快上漲,中國煤炭協會召集十幾家煤炭企業、七十余個煤礦在未來一段時期內簽訂協議,調節產能。發改委牽頭將出臺一個預案,當環渤海指數漲到一定程度(共分三個層級),這些協議企業在核定產能範圍之內要增加產量;如果煤炭價格回落,企業要停止增產,重新執行“276天”。
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BSPI,Bohai-Rim Steam-Coal Price Index)是反映環渤海港口動力煤的離岸平倉價格水平以及波動情況的指數體系的總稱,素有“煤炭價格風向標”之稱。這一指數由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中國價格協會於每周三15點在海運煤炭網、秦皇島煤炭網和中國價格協會網發布。
2月5日,國務院發布的《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提到,煤礦要按照全年作業時間不超過276個工作日重新確定煤礦產能。
隨後,國家發改委、人社部、國家能源局和國家煤炭安監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和改善煤炭生產經營秩序的通知》,要求全國煤礦自2016年起按照全年作業時間不超過276個工作日,將煤礦現有合規產能乘以0.84的系數後取整,作為新的合規生產能力。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2016夏季全國煤炭交易會”上針對煤炭價格暴漲等行業問題給出回應稱,煤價不應過多上漲,更不宜過快上漲。煤價上漲過多,將不利於去產能、調結構、兼並重組、優化布局,也不可持續。當前煤價回升,缺乏需求支撐。上半年,全國煤炭消費量同比減少9750萬噸,降幅為5.1%。價格之所以回升,是由於煤炭產量同比減少1.7億噸,降幅9.7%,產量降幅明顯高於需求降幅。
參會的煤炭企業代表表示,企業將相應國家號召,積極簽訂調節產能協議,“國家讓加速就加速,讓減速就減速”。
煤價“熔斷”啟動一級響應: 發改委擬日增產能50萬噸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9-24/1040901.html
9月23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指出,繼9月初啟動二級響應,日增加煤炭產量30萬噸左右後,近日又啟動了一級響應,擬日增加產能規模50萬噸。
瘋狂的煤價要穩一些了。
9月23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指出,繼9月初啟動二級響應,日增加煤炭產量30萬噸左右後,近日又啟動了一級響應,擬日增加產能規模50萬噸。
有關部門已經研究了後續政策措施,下一步,視煤炭市場變化情況,如果情況仍在延續,將科學加大先進產能投放量,確保煤炭穩定供應。
所謂的一級、二級響應,是指國家發改委制定的抑制煤價過快上漲預案,在環渤海動力煤炭價格每噸分別上漲到460元、480元、500元後,分別啟動三、二、一級響應,分別日增加煤炭產能20萬噸、30萬噸、50萬噸。
煤炭價格近期上升較快,主要是因為煤炭行業去產能導致。根據安排,今年要去除2.5億噸的煤炭產能。截止到8月底,已經完成60%的進度。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指出,增加煤炭產量是國家近期對煤炭產能靈活調節的結果。總體而言,去煤炭產能步伐仍需要加快。因為現在全國有50多億噸產能,實際今年需求只有30多億噸,過剩仍嚴重。
“稍微一放松,煤炭生產會瘋狂加快,價格很快下來,企業再次轉入大的虧損。”他說。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8月全國煤炭產量為21.79億噸,同比下降10.2%。1-7月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為3.52萬億,同比增長6.9%。
平抑煤價高漲
國家發改委今年已經召開了多次會議,研究煤炭的生產、運輸,以及價格等系列問題,相應啟動了煤炭三級、二級、一級響應。
國家發改委發文指出,針對近期市場煤價出現了過快上漲勢頭,個別地區和一些電力、鋼鐵企業供應出現偏緊的情況,部際聯席會議與有關地區、有關行業和企業召開有關煤炭生產運輸等專題會議,加緊對煤炭供需形勢和價格走勢進行會商和研判,研究提出針對性措施。
此前,網上傳閱數份待證實的文件顯示,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給國家發改委打報告,指出今年6月以來,鋼鐵行業的每天供應形勢出現了異常波動,影響了鋼鐵企業正常生產,請求研究解決。
這表現在:近2個月煤炭供需形勢原來供應充足變為目前的供應緊張,有的鋼鐵企業個別煉焦煤種幾乎斷供。
同時,近2個月煉焦煤炭價格出現暴漲,國內煉焦主要煤種上漲100-150元/噸,漲幅超過20%,進口澳大利亞煉焦煤從6月初的每噸100美元,漲到目前每噸170美元以上,漲幅超過60%。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煤炭戰略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吳立新告訴記者,核心的問題是煤炭價格最近上升後,過去煤炭企業與鋼鐵公司簽訂的低價協議難以執行。
中國煤炭有國內和國際市場,“國家能調控一部分,但是還有一些走市場的。”
海關數據顯示,1-8月中國進口煤1.56億噸,增加12.4%;但是中國進口煤均價為每噸320.2元,下跌16.4%。這與鐵礦石、原油等進口量大增,價格同比大幅下降的情況一致。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上述價格相比國內每噸要便宜100多元,甚至達到200元左右。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一份文件指出,據企業反映,美國等國家的煤炭企業已經註意到中國煤炭供需形勢的變化,正準備重新啟動已經關閉的礦井,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
靈活調控價格
不過,盡管國家發改委決定日增加煤炭產能規模50萬噸,這並不是說國家降低了去產能的要求。
林伯強指出,全國全年276個工作日生產煤礦的口子並沒有開。這表明目前增加產能只是較為靈活的措施,並未降低去產能的要求。而且這次只是讓大的礦井增加產能,所以國家去產能的決定未變。
國家發改委也指出,針對現在出現的煤價上漲、局部供應偏緊的情況,通過適度微調政策,盡量使煤炭生產運輸流通和用戶各方利益兼顧,實現良性發展。主要通過兩個方面進行釋放:
一是通過靈活實施先進產能煤礦減量化生產制度。對符合條件的先進產能,可以在276至330個工作日之間釋放。屬於季節性供給變化還可以階段性地彈性生產,年終回到276個工作日,如果全年生產超過276個工作日的部分,可以通過資源產能指標出讓解決。
二是在建煤礦通過增減掛鉤,還可以釋放一部分產能、產量。
下一步,視煤炭市場變化情況,如果情況仍在延續,將科學加大先進產能投放量,確保煤炭穩定供應。
“不能因為價格波動,就動搖去產能的決心,否則,煤炭行業仍有可能再度陷入經營困難的局面。”國家發改委給出結論。
原因是,2020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預期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煤炭消費量至多41億噸。目前,全國各類煤礦產能總規模全部形成有可能超出60億噸,扣除凈進口2億噸,國內煤炭的市場空間僅在34-36億噸。
吳立新指出,從長期看,還是主要靠市場化的手段來解決去產能問題。“否則減產導致價格上升,加快生產又導致價格下降,不能老是哪個起來按哪個下去,還是要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市場調節機制。”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煤價連漲14周,但與“蒜你狠”味道不同
去產能取得積極進展使煤炭價格一路猛漲,入夏後更是出現了高歌猛進的局面,楞是有點漲出了“蒜你狠”的味道。但與“蒜你狠”不同的是,我國煤炭產能嚴重過剩、供大於求的趨勢沒有根本改變。
9月28日最新公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英文縮寫:BSPI)報收於每噸561元,比前一報告期(9月14~20日)每噸上漲了7元,較年初的每噸371元上漲了190元,漲幅高達51.2%。截至28日,動力煤價格已連續14周上漲。

進入10月,全國多地迎來備冬儲煤時期,煤炭價格持續上行壓力較大。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國家發改委已制定穩定煤炭供應、抑制煤炭價格過快上漲的預案。市場供應緊張時,符合先進產能的煤炭企業、煤礦將承擔增量任務。
“政府層面有充分的調控手段和調控空間。”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有關負責人日前在回應煤炭去產能等熱點問題時表示。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煤炭價格增長過快對煤炭下遊企業,尤其是鋼鐵、水泥等高耗能行業影響巨大。如果煤炭產量松動,供應量大幅增加後,煤炭價格趨於平穩的可能性較大。
三級響應抑制煤價飆漲
有媒體28日報道稱,國家發改委正考慮允許優秀產能日均增加100萬噸煤炭產量,用於補充煤炭需求缺口及部分社會庫存。
事實上,國家發改委9月8日已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穩定煤炭供應、抑制煤炭價格過快上漲的預案。煤炭行業內流傳的預案版本是,符合先進產能的十幾家煤炭企業、七十余個煤礦與煤炭行業協會簽訂協議,當市場供應緊張時,企業將承擔增量任務;市場供應寬松時,企業則承擔減量任務。
業內流傳的預案還披露了三級響應機制的具體措施:環渤海動力煤價格上漲到460元以上,連續兩周上漲,則啟動三級響應,日均增產20萬噸,響應範圍包括晉、陜、內蒙古,53座煤礦;動力煤價格上漲到每噸480元,則啟動二級響應,日均增產30萬噸,響應範圍包括晉、陜、內蒙古、魯、豫、皖、蘇,66個煤礦;價格上漲到每噸500元,則啟動一級響應,日均增產50萬噸,範圍是全國74個礦井。
響應的停止條件為價格下跌至每噸490元,連續兩周下跌,一級響應停止;價格下跌至每噸470元,二級響應停止;價格下跌至每噸460元,三級響應停止。
第一財經記者向某煤炭央企內部人士核實上述消息時,他表示,網上流傳的版本較統一,基本準確。
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在23日的發文中表示,此前已啟動二級響應,日增加煤炭產量30萬噸左右;近日又啟動了一級響應,擬日增加產能規模50萬噸。有關部門已經研究了後續政策措施,下一步,視煤炭市場變化情況,如果情況仍在延續,將科學加大先進產能投放量,確保煤炭穩定供應。

值得關註的是,此次業內流傳的預案並未放開“276天”的要求。這與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9月23日發文稱的“先進產能可以在276至330工作日之間釋放,年終回到276個工作日”相吻合。
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9月23日發文《理性看待當前煤炭市場供需形勢堅定不移推進化解過剩產能》。文章指出,對符合條件的先進產能,可以在276至330個工作日之間釋放。只要是先進產能提出申請,就抓緊進行驗收。屬於季節性供給變化還可以階段性地彈性生產,年終回到276個工作日。如果全年生產超過276個工作日的部分,可以通過資源產能指標出讓解決。堅持企業自願,既能夠實現量上的調控滿足供應,又保證減量化生產制度不動搖。
“276個工作日”的正式提出源於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人社部、國家能源局和國家煤炭安監局等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和改善煤炭生產經營秩序的通知》,要求全國煤礦自2016年起全年作業時間不超過276個工作日。如果各地嚴格執行這一政策,全國煤炭減產今年一年就能夠完成超5億噸。
煤價仍將上揚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8月份國內原煤產量環比7月增加800萬噸。安迅思煤炭行業分析師鄧舜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對此表示,國家發改委的調節政策是一方面,但應急響應機制剛剛開始執行,市場反應還需要一段時間;另一方面,煤炭價格回升之後,煤炭企業利潤有所增加,煤炭企業已經從年初時的虧損到扭虧為盈,這也一定程度上促進部分煤炭企業恢複投產或增產。
鄧舜同時表示,從當前的政策來看,監管層的目的是抑制煤價過快上漲,保障煤炭市場供應,而非促進煤價下跌,“冬儲煤炭供應缺口還較大,機制啟動後可以有效填補一部分缺口。我們判斷第四季度煤炭價格還是會上揚,漲幅會比三季度稍微平穩。”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煤炭市場並沒有真正擴張,此前煤價過低使得三分之二煤炭企業虧損,煤炭行業整體上財務負擔重。最近的煤價屬於“懲罰性上漲”,不需過度恐慌。
不過,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姜克雋此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只有價格穩定才有利於經濟發展,“煤炭價格波動過大需要控制,目前煤炭企業也在為冬季供暖做準備。”
堅定不移去產能
“煤炭去產能、控產量不僅信心不容動搖,力度也不能減弱,否則煤炭價格有可能再度下滑,煤炭行業脫困發展將難以實現。”上述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有關負責人23日表示。
從大的供需關系看,我國煤炭產能嚴重過剩、供大於求的趨勢沒有根本改變。該人士表示,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能源消費強度將有所回落,特別是隨著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煤炭的市場需求很難有絕對增長的空間。
目前全國各類煤礦產能總規模全部形成有可能超出60億噸,扣除凈進口2億噸,國內煤炭的市場空間僅在34億~36億噸,“各地區、各部門要堅定不移去產能,不能因為價格波動就動搖去產能的決心。”上述負責人表示。
今年以來,煤炭行業去產能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頭戲和主戰場,已經取得了積極進展,特別是8月份以來進度明顯加快。

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副局長魯俊嶺9月8日介紹,截至8月底,今年煤炭去產能任務完成了60%,行業累計去產能1.5億噸。前8個月煤炭產量同比下降將近10%。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7月底時煤炭去產能僅完成了全年任務的38%,而8月退出的產能高達5500萬噸,接近前7個月的60%,任務完成率也飆升至了60%。
上述負責人還表示:“目前,有一種看法認為煤炭去產能過於依賴行政手段,市場作用發揮得不夠。從事實看,這種看法是不準確的,與實際不相符。煤炭去產能是在尊重市場的前提下,按照市場規律來推進實施的。”
發改委:煤價過快上漲缺少市場基礎也不可持續
針對近期社會上關於去產能導致煤炭供應不足的擔憂,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今日表示,煤炭領域完全有條件、有能力保障穩定供應。
趙辰昕進一步解釋道,一方面,從供需形勢看,我國煤炭產能嚴重過剩、供大於求的趨勢目前沒有根本改變。當前出現的煤炭價格過快上漲,缺少市場基礎,也不可持續。煤炭供應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能源消費強度將有所回落,特別是隨著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煤炭的市場需求很難有絕對的增長空間。
另一方面,從政策措施角度看,目前通過全國的減量化生產和治理違法違規建設控制了約10億噸產能,其中有一些是符合先進產能標準的煤礦,對這些煤礦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有序釋放。全國運力比較寬松,煤炭運輸調配有較強保障。
此外,針對記者提出的煤炭價格上漲過快是否是去產能的政策帶來的結果,趙辰昕回答道,去產能政策是一個重要因素。
今年以來,發改委會同部際聯席會議有關成員單位,相繼提出了減量化生產、增減掛鉤、發揮先進產能作用等一攬子政策措施,推動煤炭行業生產、安全和經營,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整體好轉。
9月初,發改委制定了穩定煤炭供應、抑制煤炭價格過快上漲的預案,並啟動二級響應,日增加煤炭產量30萬噸左右;9月下旬又啟動了一級響應,日增加煤炭產量50萬噸。此外,預案要求適當增加安全高效礦井的產能釋放,對符合特定條件的煤礦,今年第四季度可以在276至330個工作日之間釋放產能。
趙辰昕認為,從實施效果看,目前電廠和港口存煤已出現回升。10月10日,全國重點電廠存煤5988萬噸,比8月末增加918萬噸,增長18.1%,可用19天;秦皇島港存煤360萬噸,比8月末增加98萬噸,增長37.4%。
據發改委公開的數據顯示,1-8月全國煤炭產量同比下降約10%,在需求回落的情況下供需關系發生明顯改善,各地煤炭價格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回升。
本月12日公布的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於570元/噸,本報告期(2016年9月28日至10月11日)比前一報告期上漲了9元/噸。分析認為,國慶節後,主要產地資源偏緊局面暫未因為產能釋放力度加大而得到緩解。
除了去產能以外,趙辰昕認為,煤炭供需關系的變化還與以下幾個因素密切相關。
首先是火電消耗大幅增加。自7月份以來全國大部分地區持續高溫少雨,水電出力大幅減少,由前6個月的增長4%變成9月的下降12.8%;另一方面,氣溫偏高增加了居民生活用電量。這兩個因素導致7月、8月、9月前20天火電同比分別增長4.8%、7.3%和12.9%。
其次是違法違規生產、超能力生產、劣質煤生產得到有效遏制。
此外,個別地區雨天鐵路斷道影響了部分煤炭運輸,嚴格治理公路超載也控制了部分煤炭的公路運輸。
趙辰昕總結,當前煤炭供需關系改善,個別地區煤炭供應偏緊,既是去產能效果的直接體現,也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
煤價近期上漲過快都怪去產能?發改委這麽回答
當前,煤炭價格現在上漲過快,供需關系發生了變化,這是不是去產能的政策帶來的結果?
13日發改委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出上述問題,對此,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回應稱,去產能政策肯定是一個重要因素。除了去產能以外,煤炭供需關系的變化還與幾個因素密切相關。
趙辰昕表示,去產能政策肯定是一個重要因素。今年以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廣大煤炭企業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積極推進去產能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發改委會同部際聯席會議有關成員單位,相繼提出了減量化生產、增減掛鉤、發揮先進產能作用等一攬子政策措施,推動煤炭行業生產、安全和經營,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整體好轉。
1-8月全國煤炭產量同比下降約10%,在需求回落的情況下供需關系發生明顯改善,各地煤炭價格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回升。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比年初上漲了每噸180元,趙辰昕說,這些成績的取得充分反映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煤炭戰線廣大幹部職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是堅決有力的。
同時,趙辰昕指出,除了去產能以外,煤炭供需關系的變化還與以下幾個因素密切相關。
一是火電消耗大幅增加。自7月份以來全國大部分地區持續高溫少雨,一方面,水電出力大幅減少,由前6個月的增長4%變成9月的下降12.8%;
另一方面,氣溫偏高增加了居民生活用電量。在這兩個方面的影響下,7月、8月,9月前20天火電同比分別增長4.8%、7.3%和12.9%。還有一個因素是違法違規生產、超能力生產、劣質煤生產得到有效遏制。
還有一個因素,個別地區雨天鐵路斷道影響了部分煤炭運輸,嚴格治理公路超載也控制了部分煤炭的公路運輸。
趙辰昕總結道,當前煤炭供需關系改善,個別地區煤炭供應偏緊,既是去產能效果的直接體現,也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
去產能政策會導致煤炭供應不足?
對於社會上關於去產能導致煤炭供應不足的擔憂,發言人表示,在這里可以肯定的說,目前煤炭領域完全有條件、有能力保障穩定供應。
一方面,從供需形勢看,我國煤炭產能嚴重過剩、供大於求的趨勢目前沒有根本改變。當前出現的煤炭價格過快上漲,缺少市場基礎,也不可持續。煤炭供應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能源消費強度將有所回落,特別是隨著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煤炭的市場需求很難有絕對的增長空間。
另一方面,從政策措施這個角度看。目前通過全國的減量化生產和治理違法違規建設控制了約10億噸產能。其中,有一些是符合先進產能標準的煤礦。對這些煤礦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有序釋放。對此部際聯席會議已有預案和相關調控措施,剛才介紹總體情況時已經介紹了。其次,全國運力比較寬松,煤炭運輸調配有較強保障。
第三,從長遠來看,通過統籌推進去產能,兼並重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優化布局等重點工作,可以進一步減少無效供給,持續擴大有效供給,提高煤炭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第四,我們還在積極鼓勵並著力推進煤炭供需雙方簽訂中長期的合同,建立長期穩定、誠信高效的合作關系,確保供需大盤的基本穩定。
概括起來,趙辰昕總結為兩句話:第一句,目前煤炭領域完全有條件、有能力保障穩定供應。第二句,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堅定不移去產能,信心不容動搖、力度不能減弱。
Next Page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每經網立場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