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事主10次認人 9次無果

1 : GS(14)@2016-05-24 10:18:16

【本報訊】辯方昨稱將爭議被告身份。庭上透露,去年海關曾10次安排事主許麗琨進行認人手續,但除了一次成功認出被告馮穎欣,其餘有9次因不同原因而白費安排。許指有次她隔着玻璃進行認人,但列隊的十多名疑犯和「戲子」均戴上口罩,她要求除口罩但遭疑犯的律師反對,她遂要求終止認人。辯方亦指,有次請來的戲子與被告的身高外貌不相似,出於不公平而反對進行認人。



辯方反對庭上指認被告


代表3名被告的資深大狀駱應淦昨指,僅同意馮曾出現在案發房間,至於另外兩被告曾否出現,則需控方嚴格證明。許作供指,案發房間不足百呎大,燈光充足如法庭,總共目睹林、劉二人樣貌分別1和2小時。辯方昨亦反對許在庭上指認被告,裁判官考慮後批准,但稍後再決定是否接納認人結果。許於前年11月已向消委會投訴事件,3名被告於去年2月11日被捕,直到去年平安夜,許才利用相片正式辨認林、劉兩被告,並成功認出。案件5日後在觀塘法院首次提堂,延至昨日才開審,料審4天。■記者勞東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24/196250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200

港證券無紙化20年無果 證監非最優先處理 港交所憂影響收入

1 : GS(14)@2017-01-17 01:44:44

【明報專訊】全球主要市場已相繼實施無紙化證券,但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自兩年前草案獲立法會通過後,本已出台的附屬法例草案及試行工作至今仍不見蹤影,政府及監管當局僅稱「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消息稱,推動工作停滯不前,與證監會及港交所(0388)取態有關,前者雖有意,但非最優先,後者則因無紙化或對主要收入來源有顯著影響,故未積極參與。市場人士認為,雖然不能一蹴而就,但亦應盡快開始。

明報記者 徐寶文

本港的無紙化證券推動工作要追溯至1999年,當年「金融基礎設施督導委員會」表示,本港應邁向一個穩健的無紙化證券市場;其後證監會及港交所先後於2002年及2003年展開諮詢;2009年兩個監管機構更連同證券登記公司總會發布聯合諮詢文件,翌年發布諮詢總結更表明,希望在2011年初發表另一份諮詢文件,期望2013年底展開首次試行運作,不過最終無疾而終。

直至2014年,政府終於將無紙化主體法例草案提交立法會,並於2015年3月通過。由於政府曾表示,詳細的手續、程序及規定則會納入附屬法例,故當時市場普遍預期附屬法例的諮詢,會於當年底或翌年初進行,但時至今日,相關諮詢仍未出台(見表)。

財庫局﹕不能一下子改變一切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財經事務)黃灝玄,去年曾在一篇訪問中提到,立法是第一步工作,但仍須訂立具體細節,讓不同制度互相配合;證監會正訂立附屬法例,由證監會、港交所及證券登記公司總會組成的工作小組,正研究運作細則;並強調新制度將是重大轉變,故需調整市場心態,不能一下子就改變一切。

影響港交所最大收入來源

惟消息人士稱,無紙化推動工作停滯與兩家監管機構取態有關,證監會以至政府雖有意推動,但未將之分類為最優先工作;港交所則因推行無紙化或令結算收入下降,故未有積極配合。結算收入目前為港交所最主要收入,佔總收入約三成半(見圖)。港交所發言人回應本報查詢僅稱「有關無紙化證券計劃的準備工作正在進行中」。

張華峯﹕港交所應犧牲小我

香港證券業協會主席繆英源認為,推動無紙化最困難的地方,是為多個持份者,尤其是股份過戶登記處構建一個統一平台,涉及工序繁複。立法會議員張華峯則表示,無紙化或令港交所收入下降,但對整體市場是一件好事,故其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繆、張兩人均表示,無紙化令整體成本下降、提高效率,同時減低風險,故政府應盡快訂立時間表確切執行,「起咗個頭先」才能一步一步推動,否則或只會無了期拖延。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390&issue=201701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693

傳十召曾俊華「照肺」勸退無果西環干預 曾營主力變節

1 : GS(14)@2017-01-18 07:57:17

【特首戰開打】【本報訊】特首選戰隨林鄭月娥宣佈參選變得熾熱,盛傳遭中央整頓的中聯辦,近日動作頻頻,「吹大雞」迫使建制派及眾多「梁粉」選委歸邊支持林鄭,向另一有意參選的曾俊華大吹淡風。出任林鄭競選辦主任的行會成員陳智思及被指是競辦成員之一的金發局成員李律仁,原答應為曾助選,惟在西環指示下「變節」改投林鄭陣營。《蘋果》記者據了解,中聯辦屬意林鄭月娥出任下屆特首,為助她掃除強敵,近日不下十次親自召見曾俊華「照肺」,嘗試將其勸退不果,於是改向其班底及一眾選委埋手。


傳董建華游說陳智思變節

其中陳智思在去年10月起已多次高調「撐曾」,大讚「曾俊華是非常有資格的理想特首人選」,私下亦答應協助曾俊華競選,在曾的競選辦名單上預留一重要席位,惟近日在西環令下「變節」。《明報》專欄日前引述政圈消息,指陳是受到前特首董建華等人士的游說;陳昨日亦自爆,指自己在今年1月4日才獲邀成為林鄭的競選辦主任。另一被指「變節」的李律仁,本身非喇沙校友,早年主動要求擔任喇沙書院的劍擊教練,與曾一起教劍,爭取雙方接觸機會;早前獲悉曾有意參選,更主動提供協助,惟最終亦轉投林鄭團隊。至於屬西環系統的多名梁粉,近日亦已響應號召歸邊,高調支持林鄭。身兼科技園主席的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日前接受傳媒訪問,公開批評曾俊華任內不熱心創科發展,導致香港創科9年停滯不前;又反稱讚林鄭「辦事上心、有承擔」。曾公開指「梁振英連任的機會很大」的廠商會會長李秀恒,近日亦組成「支持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聯盟」為林鄭護航。而工聯會黃國健、民建聯梁志祥及測量界吳永順等選委,亦已公開表態支持林鄭。


議員:未必代表中央立場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涂謹申估計,現時只是中聯辦等港澳系統屬意林鄭,不代表中央立場,「上年10月佢哋先吹緊CY(梁振英)連任,最後CY都係俾人勸退」。他又指,最終能左右特首選舉結果的只有「1票」(習近平),「可能最後佢會認為曾俊華民意高啲、想行和諧路線呢?」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指,中聯辦早在上屆選舉特首選舉已公開介入,宣傳文體部前部長郝鐵川更親自致電傳媒高層,阻止刊登不利梁振英的報道。蔡指,如資料屬實,反映西環再三干預一國兩制,無助平息市民對現屆政府的憂慮及不信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7/198996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856

螞蟻金服併購敗北 中美衝突升溫 游說近1年無果 官媒威脅:或採報復

1 : GS(14)@2018-01-07 12:41:33

【明報專訊】美國政府負責審查海外買家收購該國公司的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收購美國電子支付公司速匯金(MoneyGram),再次突顯中美貿易關係緊張。兩家公司在聯合公告稱,雖然採取多種方式回應CFIUS的關注,惟未能令交易獲批。

新華社針對交易未能獲批發表英文評論文章,質疑美方近期對中國貿易諸多掣肘(見表),威脅稱倘美方一意孤行,可能採取報復行動,中、美貿易關係在2018年可能顛簸不平。速匯金股價昨早段跌逾9%。

螞蟻金服是支付寶的營運方,最初在2017年1月同意以8.8億美元收購速匯金,其後美國另一電子支付公司Euronet Worldwide加入戰團,提出以9.55億美元競購要約,螞蟻金服於是又將開價提高至12億美元,突顯螞蟻金服拓北美市場決心。

馬雲去年晤特朗普 承諾優惠美企

知情人士向《華爾街日報》稱,螞蟻金服當時展開大規模游說活動,促成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去年初與當時仍未正式就任總統的特朗普會面,當時馬雲建議讓美國中小企透過阿里巴巴把產品銷往中國等亞洲國家,為美國創造就業。

螞蟻金服與速匯金初步達成交易協議後,代表阿里巴巴的游說人員又接觸了質疑該交易的北卡羅萊納州眾議員皮頓杰(Robert Pittenger)辦公室,解釋阿里巴巴對北卡州的經濟效益。

螞蟻金服付3000萬美元「分手費」

知情人士稱,游說人員幾經爭取,終親自見了皮頓杰本人。但說客離開後,皮頓杰即與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共同主席、新澤西州眾議員史密斯(Chris Smith)共同撰文,炮轟這宗交易,指「中國政府支持收購美國金融機構的計劃,為美國經濟實力帶來風險」。

速匯金行政總裁Alex Holmes稱,自接近1年前速匯金首次宣布與螞蟻金服的交易計劃以來,地緣政治環境發生很大變化。因交易失敗,螞蟻金服向速匯金支付了3000萬美元分手費。

路透社稱,CFIUS的標準審查流程需75天,螞蟻金服與速匯金已經過3次審查流程,但未能消除CFIUS的疑慮。消息稱CFIUS否決交易,是憂慮美國公民身分數據的安全。自螞蟻金服在特朗普上任前後提出收購意向以來,交易撮合人士就表示,CFIUS對中國公司的審查愈來愈嚴。去年9月特朗普阻止中資背景的私募基金凱橋資本,對萊迪思半導體的收購。去年11月紐約精品投行Cowen以取得CFIUS批准存在「不確定因素」為由,放棄來自中國華信能源的投資。

新華社:美不合作 零和博弈

新華社評論文章表示,隨着兩國貿易緊張局勢激化,一些中國企業在美國遭遇障礙並不出奇。文章指出,中、美兩國在11月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時才簽署2500億美元貿易協議,不過雙方友好關係似乎正在消失,皆因美方陷入不合作的零和博弈心態。文章重申,合作是兩國唯一正確選擇,因為雙方共同利益將大於分歧。文章警告,倘美方一意孤行,中國將採取報復,中美將在2018年踏上顛簸的貿易之路。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81&issue=201801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9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