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在二○一四年繳出史上難得的獲利佳績,但愈來愈多人開始擔心,過去一年讓銀行賺滿荷包的許多因素,都不具有延續性,未來一年,國銀獲利表現恐將從絢爛歸於平淡。 撰文‧張譯天 二○一四年堪稱國銀獲利爆發年,整體盈餘上看三千億元,創史上最高,反映到員工的年終獎金,平均都有四到七個月,較往年高出許多,其中獲利居公股行庫龍頭的兆豐銀,平均更將近八個月,華南銀行最績優的理專,甚至有二十個月以上,讓其他行業稱羨不已。 根據金管會統計,一四年截至十月底,國銀整體稅前盈餘高達二八四二億元,已經超過一三年全年的二五七六億元水準,與一三年同期相比則大幅成長了二六%;這個數字,也是自一○年「金融海嘯反彈年」以來最高的成長幅度。不過,愈來愈多人開始憂心,國銀在這一年的好表現,恐怕只是曇花一現。 兆豐金控董事長蔡友才日前就表示,一五年銀行業獲利可能比一四年衰退,而根據惠譽信評公司日前所發布的「台灣銀行業二○一五年展望」報告,未來一年,國銀獲利雖然仍有成長,但整體表現亦將「從絢爛歸於平淡」。 扣除一次性獲利 成長率恐低於六% 「六%」,這是惠譽在報告中所提出的國銀一五年獲利成長預估;雖然仍較一四年有所成長,但這個六%的數字如果成真,卻將會是過去九年以來,國銀獲利成長的最弱表現。 此外,由於惠譽並未算入部分業者在一四年發生的一次性獲利,因此實際上,一五年的成長率恐怕比六%更低。 「絕對不會像一四年這麼漂亮!」惠譽信評副總經理李信佳說;出身投資銀行的李信佳,目前在惠譽負責亞太地區金融機構信用評等,他分析,獲利成長恐將明顯減緩的原因,主要在於「一四年的引擎都會減速」。 首先,一四年國內銀行業者最主要的獲利成長動能,在於海外業務,其中,海外放款的增加,為利差上升的主要原因,例如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業務加速開放,其獲利成長約達六六%,占整體獲利將近三成;「看得出來,海外市場是一四年台灣銀行業的重要成長引擎。」 海外放款恐減緩 牽制業者成長動能 的確,據金管會統計,一四年前三季國銀OBU及國外分支整體稅前純益達九五四億元,超過一三年全年的八○八億元,表現極強。 但李信佳話鋒一轉,「然而,海外獲利的絕大部分來源,還是中國市場;而在對中國市場授信部分,多家銀行卻已經接近上限了。」換言之,除非金管會能進一步放寬對中國企業授信的額度限制,否則,一四年銀行業最重要的獲利引擎,未來難再提高推升業績的火力。 從數字來看,相較於一三年底,國銀力拚中國市場授信的現象的確明顯,一四年截至第三季底,國銀整體對陸曝險(對中國授信、投資、拆借)總額度占上年度淨值比率約為六九%,而在一三年底,這個數字僅有五八%。 其中,比率增加最多的是彰化銀行,一三年底時僅有三七%,一四年第三季末則已經達到八四%,此外,如台北富邦、元大、日盛等銀行,也都能看到對陸曝險比率明顯提高的狀況。 「授信額度已接近上限,而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強調過,未來決不會放寬對大陸的授信額度,因此明年海外放款的成長恐怕也將會逐漸放緩。」李信佳說。 兩大慘業黑翻紅 呆帳準備壓力減輕 亦有外資分析師指出對陸曝險接近上限的另一層問題,「陸企普遍體質不佳,透明度也低,未來若中國經濟動盪,將造成國銀不小的負面壓力。」中國經濟是否動盪?這是屬於目前難以預料的「黑天鵝」層次問題,但一四年銀行業獲利暴衝的另一個因素,卻也和產業結構的轉變高度相關。 分析師指出,面板和DRAM兩大「慘業」,往年表現都不如預期,造成提列呆帳的增加,壓縮到獲利空間;由於今年整體景氣反轉,讓年年虧損的兩大產業今年有了較佳償債能力,銀行為呆帳準備的壓力減輕,直接反映在業者的獲利上。 一個可以參考的數字是,一四年前十月,國銀每月平均轉銷呆帳的金額為十七‧九億元,這是十五年來的最低紀錄,也明顯低於一二、一三年的每月轉銷呆帳二十億元以上水準。「銀行獲利轉佳的原因之一是甩掉拖油瓶,但這個因素不會繼續推升未來獲利,反倒必須開始擔心對陸曝險過高之後,會不會有新的拖油瓶。」當然,不能否認國銀的整體競爭力在一四年的確有所進步,以十月底的數字看,全體國銀的ROA(資產報酬率;稅前純益除以平均資產)為○‧七一,高於一三年的○‧六八;但以這樣的改善幅度,銀行業要繼續維持亮眼的獲利成長表現,恐怕仍賴政府更多的開放政策與業者更進一步的努力了。 2014年國銀獲利成長暴衝—— 前10 月成長30%以上銀行業者 銀行 稅前純益 (億元) 較2013年 同期成長(%) 中 信 358 83 兆 豐 260 35 北富銀 209 72 國泰世華 190 30 永 豐 123 30 華 南 120 30 京 城 52 34 中小企銀 45 55 元 大 43 46 渣 打 32 32 陽 信 20 42 星 展 8 108 華 泰 5 30 註:截至2014年10月底 資料來源:金管會 |
「火燒連環船」相信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因為這正是赤壁之戰的高潮所在。話說三分之勢下,曹操一直對南方虎視耽耽,意圖一舉消滅孫、劉聯盟。可惜曹兵多是北方人,擅於騎射而不擅於水戰,戰船顛簸下又令很多曹兵水土不服,曹操為此而憂心忡忡。於是龐統獻計,以鐵鏈及木板連接戰船,使戰船如平地,一眾軍士可在其上縱橫馳騁,有利於戰爭,曹操遂採納其計。誰知在黃蓋的苦肉計下,假意投誠,暗地裏卻將易燃之物置於船中,並衝向曹軍陣營。這時,原先以為有利於南征的計策反成為致命傷,鐵索連環,戰船不能分開以致火燒連環船,曹軍元氣大傷。
故事到此止住。讀者可能好奇,這《三國演義》中的情節與股票又有甚麼關係呢?其實筆者只是想借這個故事,講述一下股票市場中的「連環船」。股市的波濤洶湧,肯定不亞於赤壁之戰的高潮叠起。因此,作為散戶,如能識破金融大鱷的鐵索連環,必定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一些有實力、財技高超的莊家,一般也不會只有一間上市公司,而是數間,方便互相操控。建基於此,市場上一般都會將不同莊家分門別類,從而引申出很多不同的門戶派系。有些派系多數食大茶飯,故此要引魚進場圈錢可說易如反掌;有些派系則令人聞風喪膽;有些更出名向下炒,嚇得不少散戶落荒而逃。其實,這些不同的派系就等同曹操的鐵索連環,於是「好就一齊好,衰就一齊衰」,大有孤註一擲之感。
遠東控股國際(36)在2014年12月18日收市後公佈,將以公開發售形式進行二供一的供股計劃。本來供股已令趕客離場的財技,再加上公開發售的特質,無意參與供股的股東只有被攤薄的份兒。受此消息影響,遠東控股國際翌日便大跌約25%。本來供股理應是個別公司的新聞,不過如上文所言,一些股票已自成一個派系的話,原來結局卻不盡相同。同日(12月19日),遠東系內的另一隻股票:遠東酒店實業(37)亦受到拖累,收市下跌約11%。
如果仍未體會到連環船的兇險之處,筆者可再舉一個例子。近期有一間公司進行了一連串的財技動作,包括先合股,再進行大比例兼大折讓的供股。如果搜尋一下這間公司的主席,應該會知道誰是關連人士,順藤摸瓜,很容易便能理出一整系的股票。由於這個派系早已聲名狼藉,加上又有供股消息困擾,當日收市下跌了約41%。至於系內其他股票,雖沒有其他負面消息,但在「火燒連環船」的情況下,一樣也落得個滿堂紅。連供股公司本身的話,系內的股票一共有三隻是創了52週新低。既然這系的股票這麼難捉,就請恕筆者不能在此公開名稱了,讀者猜到的話就是你自己的本事了!
那麼,用這條大鐵鏈將戰船捆在一起,又是否全是壞事呢?絕對不是!這全得視乎舞弄股價的莊家,是否願意派錢予眾散戶,行善積福。如果有留意小弟的個人專頁的話,便會知道那些是妙用「連環船」來拉升整系有關的股票。所以,連環船是好是壞,留待各位讀者自行決定。筆者只是認為,這本來就是一把兩刃劍,視乎用者怎樣駕禦吧。
「股領袖」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ocksleader
(利益申報:於執筆時,筆者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面對這樣的跌市,大家都有點驚慌失措,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我則勸大家面對這樣的跌市,一定要沈著,不可再將資金分散,宜集中先顧著自己手上的貨,哪一隻跌得太多就候機加註,可是加註部份宜且戰且走,套取價差,不可妄想與高價貨拉平均價來走,否則反而可能被越困越多資金,難以脫身。
另一方面要重新反省一下為什麼有時候有錢賺之時不肯獲利,到輸錢之時才來後悔,甚至止蝕。
「我本來有幾千元賺的,現在又要輸了!」一位朋友又在「呻」,每星期她放一天假就來公司炒,每一次都說著相同的說話,每一次都被我「罵」,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改變自己的陋習呢?
朋友於24.6元買入廣發行(1776)之時說要持有至十月才賣,所以當廣發行升至26元以上之時我怎麼敢叫她獲利?豈料當她改變心意想獲利的時候卻因股價跌回25元左右因為沒有多少利潤而作罷,結果昨天廣發行跌至19.05元,賬面損失了22.5%;反而是另一位朋友上周二以18.76元買入,即日升至20元時聽我說先行套利,先賺了一些,至於19.66元(只因這手貨沒錢賺,否則應該先於20元也賣掉,我就怕朋友捨不得賣而沒有提出來)及20.95元的貨則暫時別理他;至於朋友買的中國人保(1339),這兩星期已經於4.6元至4.93元之間走了三轉,賺了逾萬元。所以我經常對朋友說,股票逐如何作長線投資呢?假如當初於4.6元買入之後一直持有,目前賬面只賺了千六百元(以兩萬股計),可是現在已經套了逾萬元,還有千六元的賬面利潤哩!這就是我的另類「長線投資法」了。
由於近年來的股市變成了「政策市」,受到內地資金的影響越來越大,波動也越來越頻繁,造就了不少套取價差的機會,為什麼不把握住這種套利的機會呢?
回說近日的跌市,相信是與內地監控融資(即孖展)有莫大的關係,事實上內地的融資竟然可以做到四、五倍之多,一百元的資金可以買五百元的貨,股價一直上升當然沒有問題,可是一旦股價掉頭20%已經隨時輸光本金,要補錢也恐怕因為超出了自己的能力之外而被逼「斬倉」,結果造成了一跌不可收拾。正因近年來的港股已經受到不同程度的「北水」入侵,內地的股市深深地影響著港股的表現,內地股市的崩盤,隨時影響了資金的調動,造成「火燒連環船」的效應,這也許正是近日細價股遭受洗倉之苦的原因。
麥克默里堡(Fort McMurray)此前出名的不是酒吧,而是各種酒吧鬧事事件。這個位於北美洲寒冷北疆的石油新城聚集著來自加拿大各地的石油工人,他們個個都是一身牛仔打扮的彪形大漢。然而,5月2日開始的一場煉獄般的山火卻燒出了這個城市的社會本性:一個具有臨危不懼能力的文明社會。
傻瓜總是重複自己的教訓,聰明人則從他人經驗中學習。大災來臨,臨危不懼的社會能力是救護神,大災大難當前時,每個地方的應急措施都可以研習加拿大的這一樣本。
5月2號,麥克默里堡遠郊一撮山火演變成火龍,龍舌舔到哪兒,哪兒就瞬間被火海吞噬。大風助虐下,山火躍過一千米寬的阿薩巴斯卡河。幾分鐘內,城市的房屋已經被卷入火風暴。72小時後,一千平方公里,10個曼哈頓大的區域被呼嘯的山火摧毀。逃亡中,碎瓦、火屑不斷砸落在汽車上,嗶嗶作響。逃離的居民們用手機自拍記錄下這一切,包括人們驚恐萬狀的神情。
這場由山火引發的火風暴席卷了麥克默里堡整個城市。警報拉響,30分鐘內,8.8萬人被迫撤離。災難制造了毀滅也見證了奇跡:唯一能逃生的63號高速公路上,8.8萬居民驚恐卻有序地向南北方向疏散。網傳的自拍畫面中,逃出火海的汽車因堵車慢行7小時,許多車耗盡汽油而拋錨,但沒有一輛車爭搶行駛在輔道上。得益於自發的秩序,8.8萬人安全逃離這場突如其來的火風暴,除了一起交通事故造成二人死亡。逃離到周邊城鎮的市民也迅速安頓下來。
應對一場突發災害的反應,凸顯出一個社會臨危不懼的組織能力。一般來說,難民難講公德,特別是在生死攸關的場景之下,但少數人堅定勇敢的標桿行動卻能影響大眾。逃亡中曾發生多輛汽車欲強行突破警察的封鎖線,冒險抄小路。現場只有八名維持秩序的警察面對一萬名逃生的居民,但強行抄小路的車隊沒有得逞,不是因為警力強大,而是人群中少數“耿直哥”自發出列,幫助警察維持秩序。危難情形下,少數人為公眾利益的聯合行動能夠引發共鳴和共振,他們的意誌和行動成為秩序形成的風向標。
在《集體行動的邏輯》(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一書中,奧森(Mancur Olson)指出,如果等待集體形成統一意見再行事,一切將付諸流水。但若少數人組織起來,主動行動,他們能引發集體跟隨行為。上世紀中國小崗村人分田承包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災難情境下,少數主動行為者的自我組織活動很可能解救大眾於生死之間。但上述可實現的前提條件是:一個文明的社會平時就允許和鼓勵這樣的自發善行,使之成為一種制度習性。如果平時把“逆經叛道”的少數人都剪滅了,災害時必然群羊無首。
截至當地時間2016年5月7日,這場森林大火面積已擴大至1010平方公里,近10萬人被迫疏散撤離。逃離現場不易,迅速安頓近10萬人更難。如果全部依靠政府,那絕對做不到。這時,一個多元化社會的力量就顯現出來。逃到省府愛民頓(Edmonton)的2萬多人發現,當地有名的餐館都開門迎客,憑災區身份證明,就可以免費用餐;沿途修車胎的鋪子、寵物店和藥店也提供“同情關心”價格的服務;Airbnb民宿網站為災民取消服務收費;加拿大紅十字會開發手機短信捐款第一天,10萬人發來短信,且數量每天遞增;教會和其他慈善機構各自組織安頓災民的行動。甚至因為當地的誌願者組織報名人數太多,只能按先來後到的順序接受誌願申請。
大災突降,沒有任何一個政府能夠承擔全部的救援任務。因此,多元化的非政府組織就成為不可缺少的互補。災民的想法和行為多種多樣,民間組織五花八門,它們剛好完美地匹配。多元多樣的民間組織活動也帶來彌漫整個社會的關愛情調,它對災民心理療傷止痛的作用也是政府機構無法比擬的。民間組織參與所產生的情感力量和情緒資源是社會臨危不懼能力的營養液,認可並鼓勵它們不可替代的功效,政府組織才能專註於自己擅長的領導角色。
政治學家威爾遜(James Q. Wilson)曾詳細說明人在物質獲取之外的另外兩個動機:社會歸屬和追求意義。多元化的民間組織允許社會人追求各種各樣的歸屬感和意義感,民間組織的多樣性和活躍程度也是衡量一個社會生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它們越多、越廣泛,災時成員互救能力越高,社會就越能做到臨危不懼。
那麽災難來臨,政府該做什麽?首先,做坦誠的溝通。艾伯塔省長在新聞發布會上坦言,除非老天降雨,人為控制火勢難以立即做到。其次,對優先任務排序:省政府優先處理人身安全、食物衣物和暫住地的要求,其他排後。政府向每個災民發放臨時紓解款,不問收入情況。再次,有序向全省疏散災民,防止次生災害。從5月6日開始,在警車和直升機的護送下,每隊50輛汽車,災民分批向南部疏散。政府還要做的是不幹擾前線救災。加拿大總理表示,他一定要等省政府緊急事項完成之後再去探望,以免幹擾前線工作。
大學者牟宗三曾解釋“政道”和“治道”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政道事關價值觀和憲法原則;治道涉及公共行政的方法和過程。政道要既長且久,不動搖;治道可以與時俱進,與事皆行。加拿大總理謹守地方自治的憲法政道;地方救災中,省長為元帥,總理做後盾,在“政”與“治”中平衡,方可推動社會臨危不懼。
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質疑,預警時間如此短促,政府的責任何在?但在此之後,卻沒有看到一篇媒體問責的報道。並非當地媒體失職,而是他們知道,事後一定會有一個調查組,做全面責任分析。這早就是制度的必選動作,就像演出,問責這一幕,它很重要卻不緊急,但它也一定會上演。有這樣的制度習慣,記者才會先問後寫,相信制度化的問責,災民便能從容配合政府行動;同理,可靠的問責制度,可以免去緊急狀況下多余的辯解環節,相關部門也可以全心投入救災。
臨危不懼的社會能力不是口號喊出來的,而是平時培養出來的文明習慣和完善制度。允許少數人的主動行動、多元化的民間組織、保持進退有序的政治行為、可靠的問責制度,這四項文明的修煉,能救民於危難。
(作者為加拿大萊橋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複旦大學管理學院EMBA特聘教授,他最近致力於研究創新領導力)
大陸赴臺旅行團嚴重車禍善後處理大連工作組負責人欒旭升今天在返回大陸前表示,24位遇難者中23位的家屬已簽訂理賠協議,但不放棄刑事追訴的權利。另外一位遇難者的家屬選擇走司法程序。
遼寧觀光團火燒車釀26死意外事件,昨日在中壢禦奠園舉行公祭,禮儀人員捧著罹難者照片進入公祭會場。(圖片來源:中央社)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遼寧陸客團“火燒車”事件,罹難者林彩珠的丈夫厲建良接受媒體專訪時,怒斥臺當局“移民署”沒有通知他們簽註可以延期,是在無奈、被脅迫的情況下簽屬合約書,等調查結果出爐,一定會回去告臺灣當局。
“我都不知道要和誰和解,就逼著我們簽,不簽也不行”,厲建良氣憤地說,沒有人來面對面洽談,但家屬因還得回去工作,只得簽了合約,痛批根本是被脅迫。
厲建良說,當時簽註來的時候就只有7天,“‘移民署’可以延期但卻沒通知我們”。有家屬認為事情沒處理完想延期,卻反被拒絕,“這麽大的交通事故,沒有任何一個結論就把我們趕走了。”
厲建良說,目前家屬都已簽了和解書,臺當局也都訂好了機票,27號全部人都將離開。“本來想做更多的抗爭,但至親都走了,大家都很悲傷,沒力氣再想這些事”,決議先領取保險金,等調查結果出爐後,一定會回去告臺灣當局。
“沒有什麽比失去親人更令人痛苦,工作組充分理解遇難者家屬的情感和訴求。”欒旭升說,工作組將安排專人陪同這些家屬妥善解決問題。
按照計劃,除了一位哈爾濱遇難者的遺體將於7月27日火化,其他遇難者的遺體分別於7月25日和26日火化。隨後,遇難者家屬將陸續攜親人的骨灰返回大陸。
由於絕大多數遇難者來自大連,大連市按照這些遇難者生前的居住區劃,專門抽調基層幹部充實到工作組中,協助安撫遇難者家屬和處理相關善後工作。
(綜合自新華網、中國臺灣網)
臺灣桃園地檢署7月29日上午召開新聞發布會,確認大陸赴臺旅行團嚴重車禍司機為酒後駕車。
7月19日,臺灣高速公路2號遊覽車大火,釀成大陸旅行團26人重大死傷,為臺灣24年來死傷最慘重的遊覽車起火事故。這是臺灣鉅龍旅行社承接的大陸旅行團,大陸組團社為遼寧海外旅行社,原定下午四點半乘飛機返回大連。
此前臺灣桃園地檢署發現車內有5瓶汽油可燃物,並展開調查。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7月29日報道,臺灣“國道火燒車”案造成26死亡的慘案,臺灣檢方複驗司機蘇明成血液、尿液和胃內酒精含量,分別是血液1.075毫克,尿液酒精濃度與血液差別不大,但胃內酒精濃度是血液酒精濃度的17倍多,顯然是“喝完酒就上路”,應該是中午喝酒,檢方將調閱沿途監視器、餐廳監視器等,了解他在何處飲酒,至於汽油何時帶上車,還要調查。
報道指,司機蘇明成幾達酒醉狀態,調查方向“指向人為”的可能性升高。在確認酒後駕車後,偵辦方向朝“人為自焚”,但也不排除電線走火引燃汽油。
檢方指出,經過查訪,沒找到蘇明成沒當天買汽油的證據,可能早就買好汽油上車。
檢警連日調查蘇明成的身心狀況,查出他從事大客車駕駛20年,去年10月從別家遊覽車公司加入紅珊瑚車隊9個月,個性有點孤僻、沈默,與司機同事互動不多,很少談自己家庭和個人的事,因此車隊多數司機並不了解蘇的個人和家庭狀況,對他有無負債也不清楚。
檢警調查,蘇明成和同事相處不算融洽、和這次的導遊鄭焜文處得不好,日子過得不愉快,也和公司有爭執。他的基本月薪僅18000多元(新臺幣,下同)、帶團每天300元加購物抽2%,每月約3萬余元,如果出團少,只2萬多元,根本不夠家用,可能心中累憤恨。
檢方先前解剖蘇明成遺體,因嚴重碳化,初步認定活活被燒死、陳屍駕駛座附近,檢警消在確認有汽油助燃,如今又查出蘇明成酒後駕車,研判他在事故發生瞬間被大火燒灼,立即失去意識或來不及應變,遊覽車在“無人操控”狀態下,行駛1000多米,而且無法打開前、後車門讓乘客逃生,車上乘客因前方起火,不敢接近、也無法跳車,遊覽車先擦撞內側護欄,車速減緩,直到撞上外側護欄才停下,右後門被護欄堵住,造成全車罹難。
(綜合自新華社、臺灣聯合新聞網)
陸客團國道火燒車造成二十六人死亡,這起意外燒出了國內低價旅遊業的陳年問題? 《今周刊》深入採訪多位遊覽車司機,一句句的告白,或可喚醒大眾對產業的憂患意識。 七月十九日的國道二號火燒車事件,造成二十四名陸籍旅客、一名台籍司機及一名台籍導遊全數罹難。悲劇發生的原因,正待檢調逐步釐清;但除了直接釀成巨災的導火線之外,行政院長林全也已允諾,將徹底檢討國內旅遊業的整體弊病。 一輛奪走二十六條生命的遊覽車,究竟燒出多少問題?本刊採訪多位在陸客觀光產業鏈中的第一線工作者,從他們的告白中,抽絲剝繭勾勒出整個產業的畸形生態,以及它所累積的長期沉痾。 遊覽車駕駛 須拚命賺外快「做我們這行,真的有夠辛苦!」看到這次悲劇,曾是遊覽車司機的小王(化名)感嘆地說:「司機薪水低、收入不穩,也顧不到家庭。」小王有超過十年的客運及遊覽車司機工作經驗,也還有不少老同事,仍然在市場上所謂的「大車行」中開車打拚。 「他們的底薪大概是每月一萬九千元,出去開車,每天出差費有三百元。算起來,就算一個月三十天都在開車,薪水也不過只有兩萬八千元。」兩萬八的薪水,當然不夠養家,「剩下的,就要靠購物站的佣金。」小王說,以某家有規模的車行為例,司機能拿到的購物站佣金,是整團所有購物金額的二%左右,也就是說,如果陸客團一個月的購物金額達到一百萬元,司機就可以抽佣兩萬元,「這樣,一個月勉強可以賺到差不多五萬元;但是要賺到這個錢,真的有夠累!」為什麼累?因為在基本月薪偏低之下,司機不能輕易放掉任何一個接團的機會,「以前團很多的時候,甚至是中午十二點送一團到機場,下午三點就接下一團。另外,他們給司機外地一晚八百元,但是台北一晚住宿就要一、兩千元,司機可能晚上就得睡車上。」車行收入少 買低價打造車為什麼不能給司機更多薪水、更好的補貼?「因為旅行社給車隊的錢也很少啊!」曾經也是遊覽車司機的李先生這麼說。 「現在跑陸團,一天旅行社給車隊的行情大概是七千元。」一天七千元,車行能賺多少?李先生這樣計算:八天七夜行程,會以七天來算,共四萬九千元,扣掉油錢一萬五千元、司機七天薪水加總約七千元,剩下只有兩萬七千元,如果一個月能跑到四團,車行能賺到十萬元,「這還沒有算保養、修車的錢喔……,一輛車,一年只賺一二○萬元。」一年賺一二○萬元,這又是個什麼樣的數字呢?李先生說,基本上,目前跑陸客團的車多是日本車底盤,像是豐田旗下的Hino、三菱的Fuso,再由台廠製成的打造車,價位大約在六百萬元左右,「所以,一輛車就算從來都不保養維修,也要五年才能回本。」「為了能更快回本,車隊要怎麼做?」李先生自問自答:「所以給不起司機更多薪水,也不會有人買更貴的歐洲車底盤(八百萬到九百萬元左右),當然更不會有人進口通過各項檢測的整車。」據他了解,從日本進口來做成遊覽車的底盤,在日本通常是用來當公車,「就是用來跑平地、跑馬路的,但是在我們這邊卻上山下海,會有危險啦!」畸形一條龍 僅購物站賺錢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旅行社不能給車隊更多收入呢? 「要搶到團,台灣這邊的旅行社就是要比價格,誰的價格低,誰就能搶到團。」李先生說,「所以,台灣專做陸客的大型旅行社就發展出所謂的『一條龍』作法,每個環節都壓低成本,只靠購物站賺錢。」專門做陸客生意的旅行社業者劉先生,呼應了李先生的說法:「一條龍,就只有購物站賺錢。」他說,這種作法的關鍵在於「賭團」,只要成本壓得夠低,若賭到一團購物金額夠大的,旅行社就能賺錢。另外,一條龍下的部分購物站漏開發票、逃漏稅等情況,也是壓低成本的作法之一,業者透露,只要調出旅行社實際接待的團數與人數,再對比報稅資料,就能發現蹊蹺。 在一條龍的供應鏈中,也包括車隊,「像大型旅行社會養車隊,以降低成本,如此一來,小型車隊也只能跟著殺價,永遠無法拉高價格。」李先生解釋了惡性循環的根源。 不過,低價車、一條龍的作法,至今尚不能定論就是這次悲劇的直接原因;遊覽車全聯會理事長魯孝亞就表示,「出事的車輛是向廠商進口整輛底盤,在台灣合法架裝,車輛組裝完成後,再去檢測、掛牌,是經過高規格檢驗!」而中華觀光精品協會祕書長張國榮也指出:「低價團不代表危險、沒有品質,難道廉價航空就代表危險嗎?這只是一種行銷策略。」災難的導火線,仍待查驗。但低價思惟所引發的種種品質、安全疑慮,當然也值得趁此機會一併檢討,畢竟,我們不能等到下一樁悲劇發生時,才又循著導火線的導引,追查根本原因。 撰文 / 黃家慧 |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道,臺灣7月19日發生火燒車事件,車上24名大陸遊客、臺籍導遊鄭焜文與司機蘇明成等26人不幸罹難。根據最新鑒識發現6大證據,直指司機蘇明成潑灑汽油縱火自焚釀禍,一反最早電線短路造成火災意外推測。
據臺媒報道,檢警在搜集事證後,首先確定駕駛艙是起火點,發現有汽油反應的2瓶寶特瓶,駕駛艙燒毀最嚴重,幾乎全部碳化;
第二,在駕駛座旁走道的第1處及第2處階梯均采集到汽油,顯示有潑撒行為;
第三,鑒識人員找不到電線短路走火時特有的熔珠現象,推翻電線短路可能性;
第四,電線短路會先傳出燒焦異味,乘客應會發現,並且有撲救動作。但鑒識人員卻未發現相關跡證,所以分析,應是明火點燃汽油,產生濃煙大火;
第五,司機蘇明成生前消失的100分鐘,曾打電話給友人抱怨性侵官司遭判5年;
第六,蘇明成遺體檢出高達1以上的酒精濃度,且曾幫蘇明成辯護的律師直指蘇明成出庭前都會喝酒。
六大事證全指向蘇明成將汽油灑在駕駛艙引火自焚,還連累其他25人跟著陪葬。
目前,檢警正過濾蘇明成生前在內湖升恒昌免稅商店時消失的100分鐘行蹤,追查有無購買汽油、抽汽油及飲酒的畫面,並且再一次地毯式檢視駕駛艙清出的灰燼,追查是否有點火工具殘留物,若有進展,全案可宣布破案。
7月30日,有臺灣媒體調查發現,該大巴蘇姓司機曾在2014年在出團期間性侵女導遊,今年6月24日二審被判5年有期徒刑,3月18日曾被判民事賠償90萬元新臺幣。而蘇姓司機在宣判前一周請假,直到7月10日才回公司上班,7月12日的遼寧遊客團是他被判刑後的第一次出團,疑因遭判刑而拉遊客團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