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1歲小伙子告白:我這樣挖角周永明



2015-09-07  TCW

今年已逾六十歲的宏達電創辦人周永明,為何會選擇在八月底,擔任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數字王國集團執行董事一職,而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也願意讓他在擔任宏達電未來發展中心負責人同時,兼任這個職位?

令人好奇的是,宏達電在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領域上合作夥伴超過百家,何以是數字王國出線?周永明為何又願意與一個僅有三十一歲的台灣小伙子合作?

一頓飯,有了人選靈感技術、經驗,周永明兼備

故事要從四月中旬一個中午餐敘說起。

《商業周刊》採訪團隊穿越太平洋,獨家深入數字王國創新基地,搶在亞洲首場虛擬人鄧麗君慈善演唱會前,了解該公司在虛擬實境方面技術。

走進數字王國內部,在攝影棚裡看見最新改良版本的虛擬鄧麗君,還有利用投影、跳出來似龍化身的虛擬動物,以及能從好萊塢明星三百六十度視角捕捉其各種神情和動作的技術設備。

在這裡戴上虛擬實境頭盔,可看到一台火車直面而來的衝擊。這裡是虛擬人和數字王國,打造虛擬實境技術和內容的秘密基地。

餐敘中,數字王國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謝安、營運長恰普拉(Amit Chopra)、消費遊戲部門總裁弗力爾(Rich Flier)等,與來自台灣、印度和美國集結國際團隊,一字排開,與《商業周刊》談起數字王國和宏達電可能合作事宜。

謝安坦言,正是這個過程,讓他有了邀約周永明的靈感。

三十一歲的謝安首次找上周永明,表達挖角意圖時,周永明的第一句話是:「你這小子好大膽!」

剛從宏達電執行長退下一個月的周永明,對外宣示出任他最擅長的研發技術,接下了未來發展中心負責人一職,致力宏達電在虛擬實境領域開發。

從投資銀行出身的謝安,進入數字王國重整三年逐漸上軌道後,他打算將數字王國帶往虛擬實境的技術領域發展,同時回台灣投資、設點,但虛擬實境的科技發展趨勢,已經超出他的能力範圍,一直想找個科技人才來協助。

當他聽到《商業周刊》的分析,發現周永明正在做這件事,又有過去帶領宏達電進入國際的經驗,年紀比他大上三十歲的周永明,就成了他心中鎖定的頭號對象。

五個月,來回進出美國光說服周,台美飛了14趟

台灣長大、在北京拿到法律學士、國際關係碩士學位,在香港進入英商巴克萊銀行的投資銀行部門,謝安的人生跑得比同齡的人快。後來進入香港本土的投行天行集 團擔任董事總經理,幫客戶奧亮集團經手投資美國特效公司Digital Domain(數字王國)的案子,結果被投資方以年薪六百萬元挖角,成了好萊塢最年輕的特效公司執行長。

不懂特效,謝安能幫新老闆管理的就是財務,過去三年的整合,讓他對數字王國走向越來越清楚,「虛擬實境就是特效未來的趨勢。」謝安說,所以他今年五月在台灣舉辦鄧麗君的虛擬人演唱會,就是想讓大中華地區的人,見識數字王國的技術能力。

為了挖角,從四月到八月底定,他為說服周永明,光從洛杉磯飛到台灣就飛了十四次。

但他這場秘密挖角行動,卻在今年六月初發生危機。

當時,數字王國可轉換公司債持有人車峰被捕,他是中國前人行行長戴相龍的女婿,香港媒體挖出一堆數字王國背後的股東結構涉及「紅色資本」,讓數字王國股價一路從最高的港幣三元掉到最低的○?三元。

謝安坦言,當時他能做的,就是對周永明說清楚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及他如何進入這家公司的過程。車峰雖是數字王國的可轉債持有人,而且持有的可轉債若換成股份,占數字王國超過兩成,但他從未涉入經營權,謝安的這些說明,周永明接受了。

布局,獲得共鳴兩人的國際視野,如出一轍

周永明夫婦還在謝安的邀請下,到美國參觀數字王國的創新基地,以及他們所發展的虛擬實境技術潛藏能力。而正為宏達電發展虛擬實境產品的周永明,也逐漸了解數字王國的潛力。

謝安說服周永明的,不只是技術,還有他對台灣市場的布局與想法。每次他來台,總會找綜藝教父王偉忠請益。決定在台灣成立分公司後,謝安也安排周永明、王偉忠等人見面,確認未來的合作可能。

這是他說服周永明的關鍵臨門一腳。他在台灣長大,想把美國好萊塢發展的虛擬實境技術帶來台灣發展,與周永明想把台灣科技發揚光大、走出國際的想法一致。

與周永明住同棟大樓、過去與他僅有一面之緣的王偉忠表示:「他(周永明)眼睛看到VR的未來,是台灣可以重回世界市場起跑點的開始。」

「人都有一個幼稚的自己,VR可以完成那個幼稚自己的夢想,得到『感同身受』的娛樂,」也到美國看過數字王國技術的王偉忠分析:「對產業來說,台灣擁有創意『巧實力』加上VR和結合國際資源,才能讓台灣進擊大中華地區,台灣年輕人才能走到國際市場打仗!」

謝安與周永明布的局,已經從技術想到了內容,除了找上王偉忠談合作,還邀請在電影製作使用大量特效的《痞子英雄》導演蔡岳勳,出任數字王國台灣分公司顧 問。數字王國台灣分公司將在台灣做特效,「把技術留在台灣,同時養人才和練兵經驗,這樣是市場來找你,不是你去找市場,」蔡岳勳說。

「我曾經跟法國、紐西蘭團隊合作,但只有合作交流是不足的,人家還是會把技術藏一手;但整個技術若移轉到台灣,握在自己手中,加上台灣腦袋,其實台灣市場是不小的,」蔡岳勳觀察。

四十七歲的蔡岳勳坦言,自己跟謝安僅有兩次見面之緣,但從謝安一路面臨難題,也真正克服,他看見的是彷彿當年那個被看衰的自己。

「我願意賭一把!這個世界不是殘酷現實的,我就是一個例子。從被罵到今天,我想的是台灣要走出去,因為我從《流星花園》成功風靡亞洲得到體悟:只有堅持原 創,而技術能讓想像力飛翔,這是好萊塢能跨國界的因素,也是台灣被需要和被看見的可能性。產業要與大市場結合,台灣才有更多未來,」正在中國勘景的蔡岳勳 語重心長說。

一老一小怎麼分工?「工作有歧見,我聽他的」

但,攤開數字王國財報,上半年虧損七千六百三十九萬元,營收下滑未見起色,為何還能打動周永明?謝安指出,造成營收下滑與虧損,主要是將數字王國過去在房 地產、金屬交易等非核心業務結束和冷凍起來,未來將專注於特效和虛擬實境業務,這也是他對周永明證明公司朝虛擬實境科技經營的決心。

當三十一歲的小伙子,成了逾六十歲周永明「新老闆」,未來兩人如何分工?

「年輕上位是有危機感的,了解科技但更需要的是有科技管理的經理人,我能將公司救起來,到要做到世界第一流企業,需要一位『導師』來教我。未來工作上有歧見,我聽他的,」謝安說。

雖答應了謝安邀約,但身為宏達電共同創辦人之一的周永明對他說:「我對宏達電的承諾永遠不變!」因此,雖然他到數字王國擔任有實權的執行董事,但宏達電的位子仍在。

擅長硬體研發的周永明,能否跟謝安合作發展出虛擬實境的新局面,對他來說是一個挑戰,也是外界玩味且期待的一個答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195

他投效中資企業一年,就離開創業 周永明前軟體大將跳槽告白

2016-05-02  TCW

「什麼,他走了?」我懊惱的說。

這趟採訪之旅的緣起,跟宏達電前軟體大將曾詠超很有關係。我們起初是好奇他為何放棄宏達電,選擇營收不到宏達電六分之一的中國App廠商獵豹。但當所有採訪完成,他卻在四月七日,於臉書上貼了一則:「告別高大上,開始我的屌絲生活。」宣布從獵豹離開去創業。

他是對中資的狼性文化認輸了嗎?否則為什麼只待一年就離開?當我們很猶豫是否要繼續採訪計畫時,網際網路暨電子商務發展協會第二屆理事長林之晨,卻跟分享了另一個看法。

他說,台灣人才進入一○一裡的中資企業工作,並非全都是負面,甚至是好事,形同讓中資替台灣養人才,「很多人待了兩至三年後離職,再去其他產業滾動,或創業。」

或許,另一種我們看不見的人才外溢效應,正在一○一展開。

我們最後精簡兩萬字的專訪內容並分割成二。第一段落,是曾詠超在中資的冒險故事,第二段落,則看他為何離開。

年年升職仍跳槽台科技業,成他口中的無油枯井

第一次與曾詠超見面,地點在雪豹科技(編按:中國App軟體商獵豹在台宣稱的合作夥伴)位於台北一〇一的八十三樓雪豹辦公室,從窗外望去,眼前看不清台北盆地,只見重重雲霧繚繞,像一艘航行在雲海上的船。

雪豹科技資深產品總監曾詠超從宏達電來到雪豹已滿一年,他說,「(在雪豹)像是在打選戰,但是永遠沒有結束的一天。」

這是他過去在訊連與宏達電的職涯中,沒有經歷過的生活。

曾詠超曾是宏達電的軟體開發第一把手,他在一二年加入宏達電,一五年離開,了,因為騰訊不僅開始挖人,還把戰場延伸到瀏覽器等其他產品,讓他疲於奔命,卻也練出一身功夫,「我從十幾小時做好一款產品,到現在,只要一至兩分鐘就搞定。」

在中國網路戰場上,一個遲疑,就是上千萬用戶的流失。

四年期間,范紀鍠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對付騰訊,但仍挪出三分之一拿來做新產品,其中的代表作就是「網購先賠」,這讓他還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相當於台灣央行」座上賓。

這個產品概念很簡單,中國網路購物詐騙盛行,如果用戶使用奇虎36〇瀏覽器與搜索進行網購卻遭詐騙,奇虎就會理賠最高人民幣三千元。

他們因為協助受害者理賠,意外發現當時中國銀行界「超級網銀」新服務的大漏洞,讓詐騙集團得有機會把錢從用戶帳戶搬空。

此事驚動人民銀行,召集十大銀行會商,范紀鍠以專家身分列席,台下聽報告的全是銀行的風控和IT主管。最後,公安部還進駐到奇虎辦公室,就近辦案。

鷹派環繞,他如何出線?鴿派作風,反讓策略「安全落地」

六年半過去,范紀鍠天天和一群中國狼交手,奇虎用戶數也在他手上增加了十二倍,來到五億五千萬名。但犀利如他仍說,對同事而言,還太溫和。同樣要更新產品,鷹派的同事會將自家產品Logo直接覆蓋在對手產品之上,但范紀鍠總自問,「這樣會不會激怒用戶?」

曾任雅虎中國總裁的周鴻禕,作風剽悍,與所有中國網路公司包括獵豹、小米、百度等全部為敵,「我的老闆是鷹派,我是鴿派,」范紀鍠直言。

可是,范紀鍠卻在這位中國老闆身上學會「極致」。當他受命打造國際版新產品,一度動搖要兼做付費版本,周拒絕了並告誡他,「免費要做到底,否則久了你必有私心留一手給付費版本,這樣你跟傳統公司有何差別?」

周鴻禕的論述很簡單,在網路時代,比的就是誰能快速回應用戶需求,先想用戶,錢,就會來了。(編按:奇虎在美國有上市,二〇一五年第一季營收二億八千萬美元)

范紀鍠也分享他跟周鴻禕打交道的眉角:講話要直接,抓緊數字,還要「自暴其短」,說明用戶還抱怨什麼、不喜歡奇虎哪些產品與服務。因為「老闆不喜歡聽讚美的話」。

在這個每天都在打仗的狼性企業裡,范紀鍠能通過歷練,並領軍攻打國際市場。他定位自己:雖是溫和的鴿子,但是總能讓事情發生,而且能安全落地,不會因為太急而得罪用戶,「我想這就是『靠譜』吧!」

三年內,他每年都升職。從New ONE、M7到M8,他負責發想宏達電每支旗艦機的主要賣點,如全球首款內建景深雙鏡頭的M8,就由他負責軟體開發。在宏達電最後一年,他與宏達電前執行長周永明共事,後者幾乎照三餐找曾詠超討論,受重用的程度可見一斑。

在軟體產業有十七年開發經驗的曾詠超,是這個產業中最炙手可熱的頂級人才。以他在宏達電帶領的軟體架構(software architccture)部門為例,趨勢科技台灣暨香港區總經理洪偉淦表示,軟體架構工程師是每一百個人裡面,才會有一個的,非常稀有。因為其必須站在制高點,負責評估風險、開發的可能性、工程師調度跟分工,分配資源,然後制定策略。

曾詠超解釋自己為什麼會選擇去雪豹:「你踩在一個底下沒有礦的地上,你再怎麼挖,挖到死也不會有油跑出來。台灣人其實很刻苦,那為什麼我們這麼刻苦、這麼全力以赴,得到的成果卻是這麼悲情?」曾詠超口中沒有油的枯井,正是面臨硬體不斷貶值的台灣科技業。

在宏達電,曾詠超最多一天花十七個小時埋頭工作,連生日都關在戰情室裡度過,難得放假跟家人去餐廳吃飯,才剛坐下要點餐,就接到周永明的電話。而如此拚命的結果,換來的卻是日益慘澹的手機銷售表現。

二〇一四年,宏達電手機全年出貨量約為一千五百萬支,市占率早已跌出全球前十大榜外。此同時,他注意到一家做手機安全軟體的公司——獵豹移動,員工人數不過兩、三千人,全球卻有將近四億的用戶數,做App做到在美國上市,市值甚至逼近宏達電。

學會結果論勝負每天緊盯App留存率,少一%都心驚

其實,曾詠超並不是第一個從宏達電跳到獵豹的人,當時,他在宏達電帶領的部門旗下的一個十人小組,已有六、七個人從宏達電跳到雪豹,其中包括了現在在雪豹負責研發工作的資深工程師李盛偉,對曾詠超來說,雪豹曾經是他的眼中釘。

之後,曾詠超加入雪豹,負責產品開發和人力招募,他也碰到如其他台灣人到陸企,會遭遇的文化衝擊。

比如說,要比快。以前,一套軟體從發想到送到消費者手中要九個月,工程師離消費者很遙遠,在這裡,用戶回饋是以小時為單位累計的。每天睜開眼,他打開手機第一眼看的就是昨天的用戶數據,留存率(用戶留著該App的比率)少個一%,都提心吊膽。曾詠超形容:每天都像在坐雲霄飛車。

比如說:過程不重要,結果論勝負。

過去,台灣流行沒有戰功也有苦勞,但在獵豹,結果定勝負。例如曾詠超曾帶著工程師花三個月,做一款搜尋免費無線網路的App,三個月過去,用戶數成長不見起色,想了不到一個禮拜,整個ADp全部喊卡,砍掉。「你把一個開發好的功能砍掉,對RD(研發)來說是很傷的事情。」李盛偉說。

曾詠超事後回想,結果導向的互聯網文化,是他在雪豹得到的最大收穫。

「以往,我只要重視執行,就算這個功能做出來沒有人用,但是我讓它沒有bug(出錯),就可以得到不錯的表現,整艘船駛向錯誤的方向,但是每個人又都努力划(船),每個人都得到了獎賞,船最後去撞冰山,然後大家就去怪Pcter(周永明),底下的每個人卻不檢討自己也有責任。」

「但是互聯網很扁平,一個東西用起來零缺點,但是用戶不要就是沒價值啊。」

反之,一個人做對了一件事,可以很快看到正向改變發生。

離開雪豹創業「影響力這件事,做了才會有結果」

「但我待過的這些公司(訊連:宏達電),嚴格來講,(我)沒有幫他們產生什麼變化。」他回想,自己每一次跳槽,其實都是因為沒有辦法改變,才不斷換公司跟追潮流,以避免自己被淘汰,降低焦慮。「這樣子我就不會喪失我的價值、失去信心,但是這就是我自己的舒適圈啊。」

曾詠超計畫離開雪豹去創業時,老闆挽留他時對他說:如果真(想改變世界,可以做到一個高點,如小米機創辦人雷軍當年從金山高層位置離開。如此,創業才會被看見。

「但我的邏輯是相反的,影響力這件事,是你必須去做了才會有結果。」採訪尾聲,曾詠超坐在位於內湖的小辦公室裡對我們說。

曾詠超離開雪豹後,選擇跟過去宏達電的同事一起創業,這家公司人數不到十五人的新公司Fizziico,有三分之一的成員來自宏達電,曾詠超的辦公室規模只有原來的二十分之一,收入僅以前的六分之一。

他說,這次想做結合特殊應用的硬體產品。經歷過中國軟體公司的洗禮,他看到軟體的局限:軟體要有經濟規模才能獲利,為了迎合大多數人的需求,反而少了創新空間。但硬體做得好,少量還是能賺錢獲利。

這是曾詠超人生中的大冒險,離開後的這兩週時間他很忙,忙著到處見人。一種人是來看看,他找到什麼更好的工作,「你不要自己『暗崁』(私藏)。」另一種人是為了這個理由見他:「你這個傻逼,我來看看你有多傻逼。」

曾詠超說,如果沒有雪豹這一段,他不會這麼快走上創業之路。「我(以前)是一直在環境中被迫做選擇,現在是主動做選擇。」一位不願具名的雪豹現職員工,樂見他的突破:「我覺得他值得更好的,他(在雪豹)太大材小用了。」

「我覺得台灣人要有台灣人自己的方法來證明,應該不要再靠中國大陸。」曾詠超說。

在台灣科技業正處於被紅色供應鏈取代的焦慮當下,曾詠超的體會,忽然讓我們很想幫他大大按個讚。

「一個東西用起來零缺點,但用戶不要,就是沒價值啊。 」

這就是曾詠蹤雪豹嚀顫噸重要一課。

曾詠超出生:1972年學歷:交大資科碩士經歷:訊連科技新媒體部門總

監、宏達電軟體架構部

門資深總監、雪豹科技

資深產品總監現職:Fiziico軟體工程副總裁

撰文者李欣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38

前HTC CEO周永明被證實已離職,王雪紅究竟何去何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2/156800.shtml

前HTC CEO周永明被證實已離職,王雪紅究竟何去何從?
楊博丞 楊博丞

前HTC CEO周永明被證實已離職,王雪紅究竟何去何從?

面對眾多主管的離職,HTC今後的路該怎麽走?

i黑馬訊(楊博丞)6月22日消息,在HTC最新出爐的股東會年報中顯示,周永明的職稱已經變為“前總經理”,而昨日網上也有爆料稱HTC前CEO周永明已經從HTC離職。

隨後,HTC官方已經證實該消息屬實,並稱周永明已於去年9月份離職。

HTC官方回應如下:

HTC證實周永明先生於2015年9月擔任數字王國(Digital Domain)董事長後即離開HTC原職位,並邀請他擔任顧問一職。

我們感謝周永明先生對公司業務的長遠承諾,並誠摯祝福他的未來發展。現在,我們很榮幸邀請周永明先生擔任HTC榮譽顧問一職,持續發揮其豐富經驗。、

業界認為,未來HTC董事長兼執行長暨總經理王雪紅、張嘉臨,以及沈道邦三人將成為公司的新鐵三角。

周永明於1997年參與創建HTC,期間一直負責該公司手機設計。

2015年3月,周永明卸任HTC CEO,由王雪紅親自接任,轉而主管未來開發實驗室,主要負責研發工作。

2006年HTC推出自有品牌手機後,送上了諸如Hero、HD2等眾多經典作品,可謂HTC的一代功臣。 

現在,周永明的徹底離開或讓許多人更加擔心HTC 的未來。沒有HTC的靈魂周永明,王雪紅今後的路該如何走?

HTC 周永明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455

【深度】HTC周永明:不如放手一搏

1 : GS(14)@2010-10-23 17:00:05

http://www.iceo.com.cn/ttiao/2010/1014/201881.shtml

种种机缘促成HTC突破代工企业品牌化的魔咒,但它是否能在全球化竞争中立足脚跟,还是个问号

【图注:HTC CEO周永明认为,如果有人还能和iPhone打一架,那就是HTC】
几个月前,在智能手机领域堪称“不可一世”的手机厂商苹果对HTC(宏达电子)提起一项诉讼,指控HTC侵犯了20项与iPhone有关的专利。陷入和苹果的专利纠纷似乎不算十足的坏消息,对于一家刚刚从代工转型打造品牌4年时间的厂商而言,这至少意味着它已经有迹象成为和苹果并驾齐驱的全球性品牌,正如华为之于思科。
工程师出身的HTC CEO周永明是这一转型工程的领导者。出现在《中国企业家》面前的周永明,温和内敛,事实上,在过去两年里,“Quietly Brilliant(低调卓越)”是HTC在致力实现的品牌目标,这完全区别于苹果张扬的品牌个性。在随后的某次记者会上,周永明用他一贯的缓慢语速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不需要大声(对外界说),但我对HTC的创新很有信心,我们没有时间可以浪费在抄袭别人。”
技术出身的代工厂
过去十年里,从代工转型品牌几乎成为台湾制造业的魔咒,曾经的电子巨头纷纷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HTC不同,自1997年成立以来,只在最初几年,由于产品过于超前、缺乏市场陷入困境,后来一直没有称得上劫难的事件光顾这家公司。它甚至幸运地成为微软、Google这些科技巨头最亲密的合作伙伴。
统计数据显示,HTC已经成为继诺基亚、黑莓、苹果之后的第四大智能手机厂商。过去的一年里,在智能手机争夺最激烈的北美市场,HTC的市场占有率上升明显。


周永明认为,其中关键在于HTC的技术积累。周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2003年HTC还有相当高的代工利润,但智能手机成为产业趋势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周永明注意到了一个关键问题:“作为一家拥有技术积累的代工厂商,HTC在创新方面做出的努力仅仅通过合作伙伴,很难发挥最大的价值,而这反过来会阻碍公司的创新能量放大。”周永明和董事长王雪红提出,“与其很小的存在,不如放手一搏。”王雪红同样看到了智能手机的巨大前景,但台湾当地由来已久的代工文化对于品牌转型阻力之大超出想象,彼时明基刚刚搭上6亿欧元,泥足深陷难以脱身。这个议题在内部不断讨论,“讨论的时间有三年之久,很多时候争论激烈。”行销长王景弘回忆,“董事会考虑了最坏的后果,是仅仅扭伤了脚还是会死掉,最后觉得不会死掉,失败能够重新来过。”
三年时间里,董事会对业务结构进行了有意的调整,确定了HTC的战略转移。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品牌化之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使HTC的代工方向开始转移,由之前的服务品牌厂商转向电信运营商定制。2003年初,HTC帮助康柏研发全球第一款基于微软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但项目完成时,康柏公司内部发生变动,周永明只能硬着头皮到欧洲找电信运营商寻求合作,这款产品最终打动了英国电信,与英国电信的合作,成为HTC和诸多电信运营商紧密合作的开端。直接与电信运营商合作不仅绕开了手机厂商这个中间环节,有效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HTC作为代工厂商,与电信运营商分享的是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价值,不存在同业互竞,从而为其打造自有品牌铺平道路。
2006年6月,自认准备万无一失的HTC,开启品牌征途。在话题最初被讨论的2003年,惠普的订单几乎占据HTC七成的营收,到2006年时,惠普所占份额已经不足10%。可以想见,打造自有品牌,导致惠普、PALM等代工客户纷纷转投新的代工厂商。最初的情景看起来不妙,HTC股价自千元腰斩,一泻千里。周永明去和客户沟通,谦逊但坚定:“你说NO,我们就会尊重你。我希望有一天你会主动来问我‘是不是可以用HTC的品牌’。”
周永明清楚HTC有说这句话的底气。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HTC就是一家与众不同的代工厂商。1997年,王雪红与当时老牌的电脑公司DEC工作的周永明等人共同成立了宏达电子(HTC)。“董事长就是想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尝试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压力,就想做有未来性的产品。”周永明回忆。此时恰好微软的移动操作系统Wince问世,到台湾寻找硬件厂商生产PDA。公司的几位创始人意识到这是个机会。王雪红果断地向微软支付了上百万美元的授权费。HTC用不到一年时间开发出第一台基于windows系统的PDA,这段经历让HTC和微软一直保持着最密切合作,而基于windows系统的手机制造能力几乎可称无人出其右。惠普等客户抽单之后,接连找了英华达、奇美通讯等成为新的合作伙伴,与HTC十年积累的智能手机生产经验相比,后来者显然有心无力。代工客户终于意识到,HTC并非只是简单的代工厂商,而是值得合作的对象。其中一些代工客户慢慢接受了HTC的自有品牌。美国运营商sprint曾经出过一个版本的手机sprint touch by HTC,但今天sprint合作的手机已经被称为HTC EVO 4G。
2007年,HTC推出Touch,销量超过300万,与随后上市的一代iPhone600万的销量虽有差距,但作为推行自有品牌后的第一款机器,显然是个惊喜。转型一年之后,HTC代工业务持续减少,毛利却屡创新高。
魔术师文化

【图注:HTC行销长王景弘主持Magic Lab项目,创意频出】
以往的技术积累虽然带来了销量的成功,但这不意味着品牌成功建立。如同一个四面体突然变成了多棱镜,公司必须以更多不同的侧面来面对大众。这些侧面,甚至连周永明都不清楚应该是怎样的状态。
“当时公司宣布做品牌之时,股价暴跌的情况本来不是一定要发生。台湾民众对于代工企业转做品牌很敏感,但我们处境不同,我们是行业领导者。这些我们并没有和外界沟通过。”
周永明本能地意识到公司面临的最急切问题是聚揽人才。现任创意长的陆学森,之前就职于微软,负责XBOX游戏机等移动产品的创意和设计,还曾经就职于耐克企业形象设计师。周永明现在还能想起他说服陆学森的情景,他飞到西雅图,进行了一场长达五个小时的谈话。周永明并不是说话有蛊惑力的人,但陆学森被一句话打动了,“做有价值的事,改变产业甚至改变世界”,就这样陆学森离开了工作十年的微软。
凭着谦逊的个性和远大的抱负,周永明搜罗的人才不止一位。行销长王景弘的加入是另外一个故事。出身麻省理工和哈佛的他,早前创立过两家软件公司,赚得盆满钵溢。见到周永明之前,他也只是从网络上知道这家公司而已,周永明也并不熟悉王景弘,但他直接说,“你先到公司,我们需要你,来了之后再想做什么。”后来王景弘主持了Magic Lab。当时已经做到中国副总裁职务的庄正松也离开了惠普,“人生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如果我晚点加入,说不定HTC已经很成功。不会给我这样的机会。”这样的信念让HTC聚拢了大批人才。
这些来自外部的人形形色色,带着不同的风格,给HTC原来古板的工程师文化带来很大冲击。据说陆学森在和周永明讨论产品,争执到激动时,会比出中指,拂袖而去。但周永明在意的是,这些人带来的新的管理和创新的模式,完全改变了台湾代工企业的传统模式。
工程师出身的周永明,本身就爱好广泛,兴趣多多,会为了做好一碗汤去研究番茄如何剥皮。2009年,时任中国移动总裁的王建宙访台见到周永明,听说他喜欢雕塑时,表示惊叹。
正是这种热情让周永明带领HTC除了专注技术的领先之外,也把创新创意视为HTC的头等大事。设立研发中心时,周永明认为,创新就要从名字开始。王景弘负责这个新项目,带领这个50人组成的新团队,脑力激荡之后,研发中心最后变成了Magic Lab,所有人名片的头衔变成了巫师、魔术师,不一而足。
Magic Lab里也的确有很多创新的制度。为了激发团队的创意,王景弘建立了Magic Lab的招商大会制度,任何人可以举办招商大会,公开征求合作伙伴,一起来完成自己想出的创意案。所以在HTC内部,部门的区隔并不明显,2007年研发钻石机时,硬件、软件、无线等所有部门都集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虚拟的新部门,“这样的合作无疑更紧密,效率更高。“5分钟就可以探索一个解决方案的可能性,而按照原来的程序,大概需要2个礼拜来解决。”当一个创意真正变成一个项目之后,这里的气场就发生巨大变化。
代工企业强调压缩成本,这一开始就不是HTC的风格。在Magic Lab中,魔术师最重要的就是想出新的点子。在华人公司里,能够以这种目标召唤员工热情的公司并不多见。“如果有人还能和iPhone打一架,那就是HTC。”周永明说。2008年5月,钻石机上市,大获成功。半年报同比增长20%,超出资本市场预期。这款机器也真正奠定了HTC品牌手机的地位。
区隔价值
HTC的好运气还没有结束。现今,HTC的任何一款产品发布,现场都能够出现最有当地影响力的媒体。这是因为HTC又占到另外一个巨人—Google的肩膀上。HTC不再是HTC,而是Gphone的化身。能够与Google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源于周永明与Android项目负责人Andy Rubin的私人关系,在Google尚未收购Android之前,周永明与Andy Rubin一起讨论如何将移动的互联网体验做得更好,并且一起合作。这个故事被砸开的彩蛋是Android后来被Google收购,然后随着Google与苹果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竞争,HTC变得万众瞩目。“这件事情对品牌发展有很大帮助,我们当时并没有想到。”周永明说。
在Google Android这个开源的平台上,HTC秉承一贯理念,努力建立有区隔的价值。就像在公司成立之初,这些有丰富电脑经验的人没有选择做电脑代工。随着Google给公司带来大放异彩的同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避免与三星、摩托罗拉等手机厂商同质化的竞争。而HTC手机的区隔价值,在于HTC设计的Sense UI界面。如果外面晴天,屏幕就是温暖的颜色,如果外面下雨,屏幕就是湿漉漉的感觉。HTC Sense凭借着这些小而有趣的体验已经逐渐形成品牌。王景弘说,这不是简单的UI,是HTC希望传达的品牌精神。“HTC的工作人员,把全国基站的序号统计下来输入系统,每到一个城市,手机便知道你的位置。HTC Sense来自倾听与观察使用者生活,并以沟通的方式,努力让手机做到更懂你。”
为了实现区隔价值,从周永明开始,公司上下就努力明白一件事情,硬件差异很容易消失,界面设计和开发,能够凸显品牌价值。所以对于软件设计,HTC这间以代工起家,技术导向的公司,在设计这件事上,展现出了台湾品牌中难得的重视与认真。
看上去,HTC建立品牌的第一步已经成功,但更大的困难在后面。HTC去年发布的机器虽然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但是随着智能机市场的迅猛发展,强敌纷纷加入。2009年,智能手机市场增长15%,但HTC的销量增长不足10%。为了扩大品牌影响力,HTC开始以重拾低价策略抢夺市场份额。2010年这家公司的销售目标是1500万部,比去年增长25%。
一直强调高价值、高成长的HTC,以牺牲利润的方式能否换得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强?从更深层次看,面对苹果以自身强大的号召力,吸引开发者,打造的“服务+内容”的闭环商业模式,HTC的武器显然单薄许多。与Google的合作固然凸显了HTC的品牌价值,但“天花板”似乎也很难打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265

永明金融不排除減價

1 : GS(14)@2016-11-10 08:01:13

【本報訊】永明金融今年8月宣佈收購富衛香港退休金業務,擴大在香港退休金市場份額。新上任的行政總裁鄧立新(Jason Dehni)指,隨着公司資產規模擴大,不排除減價可能,但目前未有減價計劃。鄧立新指,收購工作正如期進行中,截至9月底公司所管理資產升至350億港元,市場排行第七,預料會逐漸升上至第五位。俗稱「懶人基金」的預設投資策略(DIS)明年推出後,由於該基金管理費規定最多僅0.75%,鄧立新相信,會對整體強積金市場構成減價壓力,併購活動亦會隨之增加。他估計,5年後本港強積金受託人將由目前15間,整合至10間以內。至於保險業務方面,內地客目前不能再透過銀聯卡投保本港投資性壽險,鄧立新強調,公司一直「聚焦香港人」,直言措施對公司影響有限,惟未有透露公司的內地客佔比。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0/198286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862

永明首推年金 65歲或月收近8,000元

1 : GS(14)@2018-01-22 06:06:01

【本報訊】自政府計劃今年推出終身年金後,私營保險公司陸續加推年金產品。永明金融推出首隻年金計劃,歸原紅利一經公佈即為保證,透過逐年叠加,投保人每年收取的年金會隨着年齡增加,但最多只可提取至100歲。政府終身年金只供65歲或以上長者投保,若一筆過投保百萬元,隨後即時每月獲最多5,800元年金至終身。雖然永明年金與大部份私營年金產品一樣,並非終身保證,但可選10至20年派發期,或派發至最多100歲。

最早投保年齡為30歲

有別於政府年金,永明年金最早投保年齡為30歲,最早50歲起可以開始提取年金。永明金融人壽及康健產品總經理林嘉言指,產品除有每月保證入息外,公司自保單第三年起,每年會最少公佈一次歸原紅利,而且一經公佈即為保證,所累積的歸原紅利「可增無減」。他續指,按產品目前推算,內部回報率(IRR)達4.8厘,當中保證部份回報率最少2厘,有信心回報較政府年金高。以政府年金月派5,800元為參考,假設客戶40歲投保永明年金,五年內繳付保費98.5萬元,並於65歲開始收取年金至100歲,單計保證部份每月已有6,000元年金。若計及非保證部份,永明預期,客戶65歲時每月可收取7,922元年金,85歲時每月年金更可達13,412元,總收取年金達到總保費的569%。永明金融分銷及市務總經理區張明儀相信,隨着人口老化,年金市場有拓展潛力,公司下一步亦會研究推出即享年金計劃,今年另會推出4至5種新保險產品。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15/202750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207

永明金融成祥祺中心最大租戶

1 : GS(14)@2019-02-04 07:48:19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2955&issue=20190204
【明報專訊】深圳富商陳紅天旗下的祥祺集團,其持有的紅磡祥祺中心,新近錄得大宗租賃成交。戴德梁行公布,香港永明金融承租祥祺中心約13萬方呎樓面,作為香港總部。祥祺中心為祥祺集團全資持有,位於紅磡灣紅鸞道18號,是祥祺集團香港總部大廈,涉總樓面約30萬方呎,並連155個地下室機動車位。

承租13萬呎樓面

戴德梁行亦稱,祥祺中心已獲多家香港上市公司、國際集團公司、相關外資企業等實力機構進駐,加上香港永明金融,該寫字樓的出租率已超過90%,有望今年達到100%。香港永明金融作為香港祥祺中心最大的租戶,看重香港祥祺中心良好的地理位置、卓越的商務辦公環境及高品質服務。

上月五十大甲廈13宗成交 創5個月新高

另外,商廈業主擴大議幅空間,令寫字樓物業做價回落,帶動甲廈交投由低位反彈。綜合美聯工商舖資料研究部及美聯商業數據顯示,1月份五十大甲廈錄得13宗成交,結束連續3個月錄得個位數成交的局面,同時亦創下近5個月的新高。

美聯工商舖營運總監兼商業部董事翁鴻祥表示,踏入2019年甲廈成交量回勇,主要由於商廈業主擴大議價空間,加快成交步伐,二為美國有意減慢加息及縮表的步伐,刺激部分準買家入市意欲,加上甲廈成交冰封多時,市場氣氛略為好轉,令購買力得以釋放。他補充,現時逐漸有業主願意減低叫價,相信「價跌量穩」的情况仍會維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0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