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瘡百孔的不是羅永浩和錘子科技,甚至不是這個社會,千瘡百孔的是這種扭曲的價值觀。
*本文系作者機哥對i黑馬投稿,不代表i黑馬立場。
這幾天,朋友圈熱傳這麽一篇文章《到底誰殺死了“羅永浩”?》。文章出自一個名為“互聯網指北”的公眾號,洋洋灑灑大幾千字,表達的核心觀點無非就是羅永浩你丫不行了,說你不行就不行,你要被別人弄死了。文章閱讀量朝著 10 萬 + 蹭蹭的就去了,我也細讀了“互聯網指北”的這篇巨作,看完只想說一句:QNMLGB。
利益聲明:我是羅永浩的粉絲,但是未購買過任何錘子旗下產品。
可能有部分讀者還不太了解羅永浩和錘子科技,簡單的介紹幾句。羅永浩,一個又老又醜的胖子,年輕時候在新東方做過英語老師,因為愛在課堂上吹牛逼,被大家捧成了網絡紅人。後來又經營過牛博網、老羅英語培訓,最終都以關門大吉告終。再後來,就像我們知道的那樣,40 多歲高齡的羅永浩,毅然踏上了手機制造這條不歸路,成立錘子科技並推出了 Smartisan T1、T2、堅果共三部手機。
以上是羅永浩的發家史,今年錘子科技的日子的確不太好過,估值狂跌近 5 億,前景被普遍唱衰,這也許是《到底誰殺死了“羅永浩”?》這篇文章出現的原因吧。
互聯網指北(以下簡稱指北)的這篇文章主要從三個方面講述了羅永浩的失敗,讓我們一個個來分析一下。
一、是誰殺死了商人“羅永浩”?之真假錘粉
指北認為:錘粉只為自己開心,幾乎不會替羅永浩考慮。一個真正負責的錘粉,是不應該去看錘子新品發布會的,看發布會只是讓自己的身心愉悅,羅永浩得不到任何的好處,但是如果將發布會的路費、門票等開支拿去購買錘子的產品,這才是對羅永浩最大的支持。更差勁的是那些在網上觀看發布會直播的人,聲稱錘粉的他們只是通過網絡去觀看,一毛錢都不用花,而且產生流量價值還是都被視頻網站賺去了,這對羅永浩又是一種傷害,就算不買手機,最起碼買個手機殼吧。
指北所說的,我們不應該去現場看發布會,應該把錢都拿去購買手機。我提醒一下,要正確的區分羅粉和錘粉這兩個概念,羅粉,比如我,不折不扣的羅粉,我所喜愛的是羅永浩本人以及他的價值觀,和他是做什麽行業完全沒有關系,我花錢去看我偶像在發布會中間夾雜的那幾句相聲,礙你吊事。而錘粉,是對錘子科技旗下產品的狂熱者的稱呼。羅粉和錘粉是有本質區別的,當然,也不乏二者皆粉的人。
再來,在網站上觀看發布會直播的人,產生的流量都被視頻網站賺去了。沒錯,表象上來看,在網上觀看發布會,對羅永浩和錘子沒有任何益處,拿不到一毛錢。但是這不正是一種品牌溢價嗎?觀看的人越多,羅永浩和錘子的招牌就越響,視頻網站就越重視,對羅永浩和錘子以後的發展就越有利。要是今年只有百來個人在線觀看,那你覺得視頻網站明年還會花大力氣去直播嗎?這種理論簡直是奇葩,我在電視上看了那麽多年 NBA,也沒人指著我鼻子說,抓緊他媽的別看了,你是在傷害庫里和杜蘭特。
二、是誰殺死了CEO“羅永浩”?之員工
指北認為:深入觀察錘子科技你會發現,錘子的員工都在做副業,有人賣 PPT 教程、有人做培訓、有人寫公眾號賺錢。利用在公司獲得的頭銜和職位,業余時間去從事類似的工作並且賺錢,這是絕對不行的。員工在上班的時候,惦記著下班回去賺錢那點事,這對公司是有傷害的。像華為、小米之類的公司,員工甚至會主動要求放棄自己的休假。別的公司是老板出錢雇員工來為自己打工,而錘子是老板出錢,到頭來,老板還得用自己的名氣為員工打工。
PPT、培訓、公眾號,這些很明顯都是沖著許岑、池建強等幾位錘子科技高管去的。員工利用公司名聲為自己撈錢,這種事情的確是存在的,但是我很不同意指北的看法。員工在業余時間從事的事情,請註意,是業余時間,在業余時間從事任何事情,公司是否有權幹涉?員工和公司簽訂的是雇傭合同,不是 7*24 小時的賣身契,員工需要有自由的時間去處理自己的私人事務。指北所說的,個別員工主動放棄休假,對,沒錯,對公司來說,他的確是個好員工,但是放棄陪同家人的假期,他會是好丈夫嗎?會是好兒子嗎?會是好父親嗎?
借用著名互聯網網紅 Fenng 老師的話:你看到的是他們用公司的職位和頭銜在業余時間賺錢,但你看到他們用自己的名聲和影響力給公司背書沒有?他們用自己的渠道給公司招聘、做產品宣傳的時候,公司是不是應該額外給獎金呢?作為一個旁觀者,你不知道這些看似清閑的員工背後付出的努力,不知道他們怎麽加班,不知道他們為這個團隊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勞動,當然也不會知道這些人多次自掏腰包購買公司的產品送給合作夥伴。如果你只是根據他們在網絡上的行為,觀察一下他們的微博、朋友圈,敲敲鍵盤想當然的寫下簡單的結論,是不是過於偷懶過於草率?
三、是誰殺死了導師“羅永浩”?之商人羅永浩
指北認為:羅永浩前段時間因為產品的原因,被粉絲狀告至法庭,這件事情標誌著羅永浩最終站到了羅永浩精神的對立面。商人羅永浩被導師羅永浩精神的信仰者告上了法庭,令人唏噓不已。商人羅永浩成了“脖子以上天才以下蠢材”,脖子以上的那張嘴抨擊完了所有友商,看起來嘴上的一切都是完美無缺,但是脖子以下的四肢卻行動不健全,錘子旗下手機各種缺陷。
首先,我要說一下手機的事情,一件事物的好壞是基於個人喜好的,可樂好喝還是雪碧好喝,無論你怎麽回答都是對的。錘子手機也是一樣,你說它壞,就會有人說它好,沒有對錯,只有喜歡和不喜歡之分。就像指北,你可能覺得自己很好,但是我覺得你是垃圾。
下面,一個嚴肅的問題。一位曾經的羅粉,因為購買的錘子手機沒有達到預期的功能,而將羅永浩告上法庭。指北認為這是導師羅永浩精神的崩塌,但是這件事不正印證了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千瘡百孔社會,在一點點的進步嘛!羅永浩所推崇的這種精神正在被大家所接受,這是一個讓人非常興奮的信號。就像我們打出租車遇到司機繞路,你要和司機吵,總會有人和你說,“算了吧,別吵架傷了和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你要去投訴,又會有人指責你,“人家司機師傅也不容易,你一投訴他就白忙活了,算了吧。”
羅永浩也說過,“一直以來,在中國,維權的成本過高。”迫使我們遇到一些本應是我們在理的事情,都因為“算了吧”而算了吧。但是如果有了你的較真,這個人,甚至這個行業,也許真的會有所改變。不要因為一個人的力量渺小、沒有人同行,而放棄某些事情,總歸要有一個人敢於吃螃蟹,也希望這個人是你。
再說幾句,包括指北在內一大波人,都在指責羅永浩是個失敗者,我在此倒要反問一句,你們所理解的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定義是什麽?京東 CEO 劉強東身價數十億,福布斯榜名列前茅,但是京東一年凈虧損 94 億,他是成功還是失敗?
你們說羅永浩是失敗者,無非就因為他的產品銷量不高、賺不到錢、公司估值走低。蘋果可是一家一直被我們看做標桿級的成功企業,但是論盈利能力,蘋果還不如我國的工商銀行呢!企業是否盈利,這不是衡量企業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不然我們也別為公司業績焦頭爛額了,都改行去炒房吧!
一家企業,無論是為社會輸出正確的價值,還是不斷的創新,適當改變了行業玩法,這些都可以看作是廣義上的成功。錘子科技,一家在產品上願意下功夫打磨的公司,是值得我們微笑對待的。情懷這個詞,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差勁。
最後,想和像指北一樣的媒體朋友們說幾句話,所有人發表自己的言論都是自己應有的權利,這都沒有錯,更何況還是公眾媒體。但是正因為你是媒體,請對你的言辭多加考量,你的話語也許會直接或間接的導致一些我們無法預估的後果,不要做一個不負責任的媒體人。
殺死羅永浩的,可能就是你這樣的媒體。
把一個生意做到你死我活、敵我對立的地步,真的是中國人生意經的進步嗎?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陳昌業
18日,王健林先生在洛杉磯用“尊敬的洛杉磯市長、尊敬的美國奧斯卡學院主席” 開頭的那番演講,坦白說,我完全感受不到 “尊敬”,相反看著發言稿,我真切感受到的是一個富豪舉著鈔票教訓人的自大——教你該怎麽在中國賺錢,甚至教你怎麽拍電影。
“我還要(告誡)所謂的有些政治人士的觀點,還要保持我的電影所謂的獨立性,這個不符合商業規律。所以如果想賺錢,就研究怎麽賺錢的事情,最好不要和政治掛鉤。”
什麽是商業規律?商業規律就是產品不該有對社會、對人的立場表達嗎?商業規律就是埋頭賺錢,不要關註企業所處社會的前途、所服務人群的命運嗎?
不碰政治的萬達今年制作、投資的是《快手快槍快槍手》《爵跡》。如果《湄公河行動》《烈日灼心》《我不是潘金蓮》《一九四二》這些關涉主旋律、犯罪、維穩、民族災難的政治主題電影擺在王健林先生的桌上,是不是在萬達的生意經里就不會碰呢?
“首先我在這里聲明,我完全是從純商業的角度出發,不帶有任何政治觀點。因為是做商業,要掙錢的,所以我從純粹賺錢的角度來講,既然你看到中國電影市場未來會是一個持續增長的市場,肯定會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那麽你想在中國市場上分一杯羹,去賺到錢,你就一定要了解中國觀眾,你就要想辦法討好中國觀眾。”
我舉雙手同意好萊塢應該更尊重中國觀眾,更關切中國觀眾的審美偏好,但不與政治掛鉤的電影真的是中國觀眾的需求嗎——中國觀眾很關註自己的生存環境,比如房價高壓下的生活艱難,比如入學難逼仄下的階層固化,比如醫療資源匱乏折射下的社會分配不公,這些都是普通人該關註的政治吧。我們既然人人都身處在公共事務中,又怎能不涉及政治呢?
恐怕政治在王健林先生那里被理解狹隘了,可世界並不狹隘地去理解您說的政治——中國觀眾不該被您狹隘地定義了、看扁了,中國觀眾不應該總是沒心沒肺捧著爆米花、可樂去看一場鬧劇、雜耍一樣的電影。
誠然,我們有特殊的國情和行業管理方法,但電影終究是一門藝術,而非絕對純粹的生意。
電影是藝術家或是藝術工作者的表達,在一個13億人口的社會里,人與人的關系就是一種政治,社會的公平正義(價值觀)也是一種政治,在中國如此,在世界亦是如此,不與政治掛鉤的電影,不知道王健林先生理想中的電影是什麽樣的呢?是像影院一樣無需表達的搖錢樹嗎?
至於中國觀眾,比您想的對電影有更高的訴求,他們絕非只是為了享受視聽奇觀或者是哈哈大笑來的,他們生活在這個13億人口的社會和60億人口的世界上,他們想追問一些關於自己、社會乃至國家的問題,他們想與世界共享文明——絕不止是生意。
“你想在中國市場上分一杯羹,你就要想辦法討好中國觀眾。”
王健林先生曾經還說過,“親近政府,遠離政治。”所以,您說的不與政治掛鉤恐怕並不是用來討好中國觀眾的吧……
當天王健林還用自己中國首富(最會中國生意的人)和50億元補貼(對青島東方影都的招商計劃)的光環更進一步地在現場教訓起了好萊塢——
“最近一些年,也許是好萊塢的公司過分的控制風險,防止虧損,所以創新的故事是很少,很多都是過去IP的延續,之一之二之三之四,甚至之八之九之十都出來了,我都覺得很奇怪,最會講故事的好萊塢怎麽變成一個過度重視技術和場面的地方了。是不是好萊塢不太會講故事了?所以完全靠IP的延續,靠場面,靠技術。到中國前幾年可以,現在中國人逐漸逐漸變得聰明一點了,所以就不太好騙了。”
王健林先生,您在房地產生意方面是行家,特別是在中國這個領域的生意上,美國人一定不如您,聽您教誨是應當的。可是,在用電影講故事這件事情上我們跟好萊塢比起來還只是學生——正如您自己說的“學生怎麽在這里告訴老師要提高產品質量呢”。
學生給老師提意見其實正常,兩種結果,一個是老師聽你的,因為學生變厲害了,不教點新本事不行了;另一個是老師不聽你的,因為學生現在連這點皮毛都沒學會呢,我就算是糊弄也仍然吃得開。
那麽,是中國電影變厲害了嗎?在奧斯卡的舞臺上,咱們拿出什麽能跟世界電影角逐的商業電影了嗎?除了李安這位對岸的華人之外,我們的內地電影人走上過那個領獎臺嗎?又或者咱們近十年在戛納、柏林、威尼斯有什麽令世界像看到當年第五代導演一樣驚喜的傑作了嗎?再補一句,《活著》《霸王別姬》《紅高粱》《黃土地》《秋菊打官司》可都是與政治關聯頗深的啊。
今年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里,有哪部國產片是能與《瘋狂動物城》一樣可以給不同層次觀眾以多層次內容享受的呢?即便是搞笑,它的技巧亦純熟到我們必須拜服,更何況動畫技術以及豐富的政治表達——不是嗎,zootopia的英文名譯成《瘋狂動物城》就沒有政治意涵了嗎?還有《美國隊長3》,王健林先生怕是只看到英雄群架,沒看到英雄們在政治上的主義分歧,而那個主題才是這些超級英雄血肉之軀里的人性啊。
王健林先生在好萊塢面前的優越感其實代表了近幾年中國電影的優越感——他和他的萬達正是中國電影這幾年“成功”之後自大的集大成者,這種自大感何嘗不洋溢在這兩年中國電影的方方面面呢?
在票補、銀幕數紅利掩飾之下的這幾年,我們完全忘記了自己在電影本體上的稚嫩根本不匹配目前直奔全球第一大市場的願景——王健林先生亦承認,去年50億的票補以及資本過熱後國產電影的“粗制濫造”是此輪降速的原因——而王健林先生治下萬達影視的《快槍快手快槍手》也恰是這一輪粗制濫造的典型,盡管或許不是年度最爛,但正是大量類似狀況的糟糕國產片構成了今年被王健林先生輕描淡寫的“小年”。
我們自己還沒精通這門手藝,卻已經自大地在別人的場子里舉著鈔票告訴“老師”該怎麽拍電影,該怎麽做中國電影的生意?這種令壹娛觀察頗感慚愧的自大是哪里來的呢?是買買買的壕情使然嗎?
6月的上海電影節,我們還在妄想做全球老大,在盤算還差幾步。無論如何,在電影本體上的缺鈣是我們無法忽視的基本功缺失,而這一步可能就是中國電影崛起之前的最後一公里。也正是這一步直接讓我們今年的500億目標瀕臨失守。
從2010年的100億到2015年的440億,五年的時間票房翻了兩番——中國電影市場成就的巨大財富讓王健林們有了奔向好萊塢的雄心壯誌,甚至要買下六大之一,甚至敢高喊讓上海的迪士尼主題公園虧損二十年。
把一個生意做到你死我活、敵我對立的地步,真的是中國人生意經的進步嗎?
電影是生意,但這門生意不是造房子,不是捂地塊,這生意是文化——文化是關於人的,是關於思想的,在洛杉磯傳授的萬達電影生意經尊重中國觀眾了嗎,尊重中國觀眾追求思考的需求了嗎?
既然萬達在做文化產品,就該以創作能與世界比肩的代表中國當代文明的作品為己任——這比利稅、慈善對於社會、民族、國家更功在千秋。
“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出自《蜘蛛俠》,這部系列片正是王健林先生說的已經之八之九之十的好萊塢系列片,但就這一句臺詞已經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長大成人,不知道是不是能滋養到王健林和他的公子。
區別於老幹媽們的“不辣而香”,曉獅妹定位為“辣而香”的貴州原生態健康原味辣椒醬。
說到辣椒醬,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老幹媽:售價8元,每天賣出130萬瓶,年銷售額達到了40億,走進了千家萬戶的餐桌。
盡管辣椒醬市場已經有了強優勢品牌老幹媽,但是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產品、營銷與老幹媽相區分的品牌,迎來了新一波機會。
曉獅妹就是一個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誕生的品牌。曉獅妹成立於2015年,定位為“黔湘風味”的互聯網新派辣椒品牌。最近,它還獲得了300萬元的天使輪投資。
“老幹媽如果摒棄大眾化路線,是十分危險的,所以她不會這樣做。曉獅妹從成立之初對標的就是老幹媽。如果說老幹媽是適合所有人,那麽曉獅妹則針對的是更能吃辣,喜歡辣了就爽和個性味道的人群。”楊順霖對i黑馬表示。
“互聯網+辣椒醬”的機會
楊順霖,貴州人,從小便對辣椒醬有很深的情愫。
2015年中旬,時任網易商業頻道內容主編的楊順霖,離職創立曉獅妹品牌。
在分析辣椒醬品牌的時候,楊順霖發現:辣椒醬市場非常成熟,老幹媽、李錦記、茂德公、辣妹子等品牌都很有口碑,新品牌基本沒有翻盤的機會。
即使辣椒醬市場已是一片紅海,但楊順霖依然堅持以此切入,他有自己的邏輯和思考:一是辣椒醬產業並不會是只會玩零和遊戲的產業,只要是產品和營銷有所差異,還是有機會突圍。二是隨著社會社交、經濟活動越來越頻繁,南北流動人口也越來越頻繁,新的吃辣人口呈爆發式的增長,且以會玩微博、微信、QQ的人群為主。他們的吃辣行為,更容易被帶動起來。
基於這樣的思考和判斷,曉獅妹鎖定了三類目標人群。最主要的是城市白領,他們是辦公室午餐一族,其次是大學生這樣的堂食以及宿食人群,最後是80、90及以後的打工者。
成立初期,曉獅妹首先專註於做產品上。在籌備的三年中,創始團隊主動了解吃辣人的行為和口味,甚至去到了墨西哥、美國等國家研究他們的食辣習慣。“辣是一種全球性的‘美食語言’,我們的產品不可能以後只滿足中國人,所以需要做更多的準備。”楊順霖對i黑馬表示。
區別於老幹媽們的“不辣而香”,曉獅妹定位為“辣而香”的貴州原生態健康原味辣椒醬。目前,曉獅妹有肉類辣椒醬、蔬菜辣椒醬、水果辣椒醬等6種味道的辣椒醬。
“互聯網+辣椒醬”怎麽玩?
產品有了,可是身處新媒體時代,該怎麽賣呢?
曉獅妹的思路是:互聯網+研發代工+內容服務。
具體來說,曉獅妹不設工廠,只有研發中心,所有產品數據都是建立在大數據的服務項之下。這樣一來,大大降低了庫存量。他們的玩法也更加互聯網化,這不僅體現在註重和用戶的交流,根據用戶習慣和反饋進行產品定項、口味調整、產品叠代,還體現在包裝設計更年輕化、動畫漫和自媒體化,基於社群關系而來的“吃辣人群”玩起來。
三只松鼠的成功曾給過楊順霖信心,“如果沒有一個形象一個故事,用戶對產品的“觸感”會很低,因此曉獅妹的故事肯定是要被展示出來的。三只松鼠的成功無疑說明了這點,品牌形象的萌化、動漫化,肯定是一個很好的思路。”仿照這樣的思路,楊順霖將曉獅妹這個“熱血動漫”講成一個有正能量的超級IP。
目前,曉獅妹主要通過淘寶、微信銷售,在貴州線下以及固定渠道有部分銷售。楊順霖向i黑馬表示,未來還會在大超市、社區超市、訂制領域、禮品渠道有所動作,在貴州玉屏開第一家落地體驗店。此外,曉獅妹還計劃加快貴州研發基地建設,並且在貴陽或者廣州成立運營中心。
黑馬檔案
公司:曉獅妹
創始團隊:楊順霖、丁小馬、黃文良
所在地區:貴州
所屬行業:調味品
融資狀況:300萬天使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