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市場熱議中國為穩定經濟增長而可能犧牲相關改革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6日表示,將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推動金融改革創新。
他在出席第十八屆國際銀行監督官大會的外方代表座談時提到,中國金融改革開放已進入新階段。
他稱,通過放寬市場準入,允許各類資本平等參與金融市場競爭;通過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更好保護存款人利益;有序擴大資本和貨幣市場對外開放。
同時,李克強再次強調,繼續改革和加強金融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近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的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或離職的消息廣為流傳,該報認為,凸顯了高層是先保增長還是推進改革的兩難困境,為了保持7.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中國的決策者可能不得不放慢改革的步伐。
今年3月,周小川表示,存款利率很可能在最近一兩年放開。但從4月開始,為穩增長,高層陸續推出一系列的微刺激舉措,兩次定向降準、調整存貸比、貨幣市場降息、1萬億PSL、5000億SLF等等舉措已經顯示出,央行開始放水。
華爾街見聞上周的文章援引彭博本月初的調查結果稱,23位受訪分析師之中,將近半數受訪者認為,中國政府將無法達到周小川今年3月設定的上述放開存款利率目標。
李克強總理在周一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了加強進口的政策措施,促進擴大對外開放。而最近中國的進口持續下滑,被指內需疲弱。
據中國政府網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本周一(9月2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加強進口的政策措施,促進擴大對外開放;加強技術產品和服務進口。
會議確定:
一是鼓勵擴大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調整《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支持金融和融資租賃企業開展進口設備融資租賃業務;完善科教和科技開發用品進口稅收政策,助力企業創新、推動產業升級。
二是擴大研發設計、節能環保、環境服務等高端生產性服務進口。
三是穩定國內需要的資源進口,合理增加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牛羊肉、水產品等一般消費品進口。
四是推動進口管理便利化。實行24小時和節假日預約通關,加快自動進口許可管理商品無紙化通關試點。擴大采信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結果,縮短檢驗檢疫時間。
五是搭建進口貿易平臺,在公平競爭原則下,利用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模式增加進口。鼓勵企業在海外建立采購網點和渠道。發展多雙邊貿易,拓展經濟發展空間。
李克強總理本次主持召開的會議決定或瞄準了近期中國進口下滑的事實。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中國8月進口為0.9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了2.4%,是進口數據連續第二個月的下滑。前8個月中國進口7.9萬億元,下降1.1%。出口方面則為9.1萬億元,增長了2.1%。
有分析人士指出,上述數據顯示,海外市場的回暖使得出口持續回升,但是中國內需低迷,導致進口下滑,從而使得貿易順差不斷擴大。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範劍平稱,今年中共兩會確定的進出口總額預期增長7.5%,前8個月累計增長0.6%,進口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國內需求轉弱,貿易順差才出現衰退性擴大。(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政府網【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新聞稿全文如下:
正值俄羅斯面臨西方最嚴厲經濟制裁之際,李克強總理昨日訪俄給俄羅斯總統普京送來及時雨,中俄有望借俄羅斯與西方對峙之機深化戰略合作。
李克強此次訪問系中俄總理第十九次定期會晤,期間將出席莫斯科“開放式創新”國際論壇並發表演講。據央視報道,李克強此行將簽署50多項協議。新華社等國內媒體稱,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伊戈爾·莫爾古洛夫日前透露,中俄政府首腦會晤將簽訂一攬子雙邊合作文件,包括俄中東線天然氣供應、高速鐵路、核能、旅遊等合作備忘錄。
俄羅斯官方通訊社俄塔社報道則是提到,俄方代表透露,本周一中俄就將簽訂“東線”天然氣供應相關文件。它們是俄方能源巨頭Gazprom與中石油今年5月簽訂的天然氣供應合同的必要文件。該合同規定供應期30年,涉及金額高達4000億美元。
知情者向彭博透露,為扭轉國內經濟衰退局面,俄羅斯要依靠中國的投資,因此俄方給予中國優待的壓力加大,中方最希望在原材料和先進武器方面得到優待。當前俄羅斯遭遇西方迄今為止最嚴厲經濟制裁,本幣盧布跌至歷史低點,國外投資迅速流失。彭博報道認為,中國充裕的資金可能使俄羅斯更依賴自身的自然資源,偏離俄政府力求經濟多樣化的正軌。
另外,彭博報道預計,中國會迅速填補歐美債市對俄關閉給大型俄羅斯借款機構留下的真空。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也提到,今年9月俄羅斯財長稱,希望逐步實現投資多樣化,遠離對俄制裁的西方國家,打算購買其他四個金磚國家巴西、中國、印度和南非的債券。
中國媒體報導,莫爾古洛夫日前表示,中俄政府首腦會晤框架下,政府間、部門間、公司間準備了紮實的一攬子雙邊合作文件。除上述天然氣供應相關文件,還包括避免雙重征稅、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高速鐵路、核能、旅遊、金融、海關等領域的合作備忘錄。
此外,兩國金融機構打算簽署本幣結算和貿易融資協議。俄中相關公司還將簽署石油、天然氣、運輸、通信、科技等領域的文件,人文領域,包括俄中媒介機構也將簽署多項協議。
俄羅斯經濟發展部副部長福米喬夫此前透露,中國已經連續4年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兩國領導人此前定下目標,兩國貿易額將在2015年底達到1000億美元。
福米喬夫還說,俄方還將在2017年前完成中國田灣核電站項目3號、4號核電機組建設,俄中天津煉油廠項目同樣將建成投產。
莫斯科的獨立政治分析師Masha Lipman認為,俄羅斯接納中國體現出,俄方在經歷前蘇聯解體以來從未有過的脆弱時期。不過,和1991年不同,俄羅斯現在有普京的強力領導,有4550億美元的外儲和黃金儲備,並未分崩離析。他說:
“當時(1991年)的經濟糟糕得多,可俄羅斯所處的地緣政治形勢也好得多,因為那時候得到了歐美支持。眼下,普京選擇了對抗,他失去了昔日的盟友。中國是現實的,毫無情分可念。”
“既然普京已經拋開西方,迎向東方,中國就會利用俄羅斯的這種迫切需要盡量獲取最多的利益。”
莫斯科的政府顧問機構Council on Foreign and Defense Policy負責人Fyodor Lukyanov認為,俄羅斯此前一直不願讓經濟產出規模是本國四倍、人口幾乎是十倍的鄰居——中國得到更多的權利,西方的制裁改變了那種觀念,普京現在的風險是扮演從未有過的“新晉合作夥伴”角色。
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學院下屬亞洲研究學院的負責人Alexei Maslov稱,中方主要的興趣還是原材料,這不會有助於俄羅斯多樣發展本國經濟。他說,當前俄羅斯的首要任務是實現外貿的多樣化,因為國內70%的出口商品都是原材料,“我們希望減少這一份額,可中國不感興趣。”
而即使是增持中國等金磚國家的債券,也被一些西方分析人士視為擺擺姿態的行為。
華爾街見聞9月文章提到,目前俄羅斯國內的兩大主權財富基金基金只能購買英、美、法、加這類發達國家的債券,債券計價貨幣必須是美元、歐元或英鎊,且債券評級不得低於惠譽或標普評級的AA-級或穆迪評級的Aa3級。投資債券發行規模不得低於10億美元、10億歐元或5億英鎊。
彭博統計發現,金磚國家之中,巴西與南非的標普評級僅有BBB-,印度的穆迪評級為Baa3,中國的標普評級為AA-。因此符合上述俄羅斯財政部對投資外債評級要求的只有中國債券。
據彭博統計,俄羅斯兩大主權基金合計管理約1770億美元外儲,而上述金磚四國發行的歐元與美元債券約合470億美元。目前市面流通的美國國債共約12萬億美元,即便市場預計美聯儲將加息,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將因此開始上升,這類債券的流動性也是全球其他主權債券無可比擬的。(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1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集體會見來京參加第21屆亞太經合組織(APEC)財長會的各經濟體代表團團長時表示,中國前三季度經濟運行仍處在合理區間,但下行壓力和困難依然不小,改革措施充分見效還需一個過程。但李克強依然強調將力爭實現全年主要任務。
今早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3%,略高於預期,但仍有所放緩,創下2009年一季度以來新低。
李克強表示,“總的看,中國前三季度經濟運行仍處在合理區間,並出現了一些積極、深刻的趨勢性變化。以服務業為主導、新業態加快湧現的結構優化更趨明顯。簡政放權等改革催生的新發展動力加快成長。就業、節能降耗等指標好於預期。同時,外部環境仍然複雜多變,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下行壓力和困難依然不小,改革措施充分見效還需一個過程。總之,我們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對面臨的挑戰也不掉以輕心,將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實現全年主要任務。”
中國政府預計2014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速將達到7.4%,這意味著全年的增速將在7.5%左右。而總理李克強已經多次強調,7.5%的GDP增長並非政府的首要目標。所謂的7.5%,多一點少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重點在於促進就業市場的複蘇和收入的增長。(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日主持召開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下一步經濟工作,聽取專家學者和企業負責人的意見建議。
李克強在座談會上說,面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要善於從紛繁多變的經濟現象中把準運行的主脈、更要看清發展的大勢,尊重客觀規律,民主決策、科學決策。保持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的判斷,基於經濟增長能夠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和物價基本穩定,在發展中使居民收入增加、生態環境改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我們要更加註重用著眼長遠的辦法解決現實難題,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匯聚新的動能,更多把勁使在提質增效和民生改善上,推動科學發展、升級發展。
《第一財經日報》獲悉,與會發言的經濟學家和企業家按順序分別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詹純新、億贊普集團董事長羅峰、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紅、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劉強東。
有接近高層的官方研究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按慣例,本次座談會應該是年度內最後一次,一方面是周期性了解各方面人士對經濟的意見和看法,另一方面,此時又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夕,也是聽取外界意見建議的方式。
這位官方研究人士表示,過去經濟座談會邀請的人士,通常以研究中長期經濟和重大領域問題的著名學者為主,李克強就職以來召開的6次座談會,則大大提高了企業家和市場化專業領域經濟學家的比例。他認為,這不僅意味著高層在決策中註重更廣泛的民主,同時也顯示對中國經濟的布局正在朝著更深入、更專業的方向發展。
經濟學家有什麽看法
在昨日的八位發言人中,前四位都是經濟學家。
針對經濟下行的諸多討論,李克強昨日在座談會上再次明確,面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要善於從紛繁多變的經濟現象中把準運行的主脈,更要看清發展的大勢,尊重客觀規律,民主決策、科學決策。
梳理國內外金融機構的預測報告可以發現,絕大多數機構認為中國要完成全年GDP7.5%的增長目標比較困難,但預測值均在7.0%以上,屬於政府所界定的“合理空間”。
“總體來說,中國經濟下行趨勢難以改變,但調整方式是好的。”李迅雷近日公開表示,制約潛在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還是供給的減少,包括老齡化問題、投資增速減緩等。
李克強昨日分析稱,保持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的判斷,基於經濟增長能夠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和物價基本穩定,在發展中使居民收入增加、生態環境改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
“我們要更加註重用著眼長遠的辦法解決現實難題,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匯聚新的動能,更多把勁使在提質增效和民生改善上,推動科學發展、升級發展。”李克強強調,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必須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打好發展“持久戰”。
在此次出席座談會的經濟學家中,謹慎悲觀派的出席進一步強化了市場對後續刺激政策的預期。比如,沈建光和李迅雷一直都是市場上呼籲出臺更多刺激政策的代表人物。
沈建光在日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就表示,應該在穩定經濟增長的情況下推進改革而不是在經濟下滑的情況下倒逼改革,後一種情況下經濟風險更大,不可取。
至於穩定經濟的政策,在沈建光看來,可以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兩種路徑實現。
“從貨幣政策方面來看,盡管目前的定向降準在短期內可以起到一些作用,但主要是對沖影子銀行收縮造成的負面影響。鑒於目前20%的存款準備金率有非常大的調降空間,降到18%、16%都不會有任何問題,對經濟也有幫助。這樣的貨幣政策能更有效地穩定經濟,更好地推進改革。”沈建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不過,沈建光也稱:“貨幣政策是一個總量工具,對於調整經濟結構,財政政策可能會更好。”
與沈建光類似,李迅雷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也比較悲觀,他在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的定向寬松部分替代了財政政策,長期而言不可持續,對於調整經濟結構而言,更有效的方式是財政刺激政策。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年內貨幣政策取向已經清晰,全面降息幾無可能。因為總理重申了“保持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的判斷”,並再次強調“更加註重用著眼長遠的辦法解決現實難題”。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預計,年內宏觀政策會繼續保持“微調”的基調,不會發生大的轉向去刺激經濟,如貨幣政策工具的降息等手段不會出臺。中國社科院金融法律與金融監管基地副主任鄭聯盛認為,下半年貨幣政策仍應整體保持穩健,並繼續發揮預調微調的能動性:一是貨幣政策的應對機制整體保持穩定;二是發揮預調微調能動性;三是堅持防範不發生區域性和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思維;四是繼續發揮創新性工具的調控作用;最後是深化金融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
企業家說了什麽
在昨日的座談會上,李克強再次強調要推出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的進一步措施,做實行政審批、市場壁壘和各種“路障”的“減法”,做好市場空間、創業天地的“加法”。
有與會經濟學家近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可以表述為三種:政府有可能高高在市場之上,也有可能謙卑地落到市場中來,還有可能落到市場的底部去。他認為,經濟理論工作者就是要討論這個條件,什麽條件讓政府偏離市場、遠離市場、高居市場之上,什麽條件讓它到市場里邊來。
作為市場主體,座談會上,經濟學家之後則輪到企業家發言,第一位發言的企業家是詹純新。
中聯重科的一位高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在前幾天接到總理要聽取意見的通知後,詹純新緊急從國外趕回來。
一位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說,詹純新的發言,主要從現階段的行業狀況、公司自身運營情況及建議等三方面來闡述,李克強總理也向他提了若幹與此相關的問題。
作為強周期性行業代表的工程機械,其發展與宏觀經濟直接相關。去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放緩,工程機械所相關的下遊行業需求也處於低迷時期,因此導致該行業的疲軟走勢仍在持續。
中聯重科前三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的收入為198億元,同比降31.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滑了73.6%,為10億元。不止它一家,三一重工、柳工等同為工程機械行業的公司業績也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
不久前,詹純新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曾提到,現在工程機械的開工不足,但壓力還不太大,“因為我們此前在擴大產能的過程中較謹慎。中聯重科的固定資產只有70多億元,橫向和其他企業相比,我們比較輕,對產能擴張的控制較好”。
另一方面,時值網絡購物大促銷“雙11”前夕,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作為電子商務企業代表受邀與會,引發業界關註。
《第一財經日報》獲取的信息顯示,劉強東昨日說,電商行業仍處於高速發展階段,而農村電商、食品生鮮、互聯網金融是未來電商行業發展的驅動力。
劉強東在會上呼籲在行業內大力推廣電子發票,促進社會誠信體系的完善,促進行業更加公平規範競爭。
與此同時,劉強東還倡議大力推廣賣家電子工商註冊,加強跨平臺聯合監管,共同打擊有組織有規模的售假商家,杜絕售假商家在各種不同平臺上的違法行為,保障消費者利益,將李克強總理說的讓消費者“敢消費、願消費、能消費”落到實處。
面對分別來自新興行業和傳統行業的代表,李克強昨日指出,中國經濟要行穩致遠,必須著眼提質增效,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打造升級版。既要加大力度支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發展,為它們“培土施肥”,打造中國經濟新的“發動機”;又要致力於傳統產業“挖潛開荒”,推動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促進“老樹發新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美雙方就減排、軍事等多項事宜達成一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敦促雙方盡早完成投資協定。這超出了許多分析人士的預期。此前,由於網絡間諜、香港占中等問題,中美關系受到一定打擊。
在與美國總統奧巴馬進行了交談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
中美要構建同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相適應的中美新型軍事關系。兩國國防部簽署了建立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和公海海域海空軍事安全行為準則,雙方應該在此基礎上深化兩軍交流、互信、合作。中方願意同美方繼續推動兩軍在高層交往、機制性交流、聯演聯訓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
兩國就商務、旅遊、留學人員簽證達成互惠安排,這將極大便利兩國人員往來。中美要加強人文交流,為兩國關系發展樹立正確民意和輿論導向。雙方將為對方國家商務、旅遊人員頒發10年多次簽證,為留學人員頒發5年多次簽證。
中國提出的亞洲安全觀、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等主張和倡議都秉持開放包容原則,歡迎包括美國在內的有關國家積極參與。
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符合中美共同戰略利益。希望美方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停止售臺武器,以實際行動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兩國元首就加強雙邊、地區和全球層面合作達成多項重要成果和共識,同意加快雙邊投資協定談判進度,力爭於年底前就核心問題和主要條款達成一致,在2015年啟動負面清單談判。雙方積極評價兩國就信息技術協定擴圍談判達成一致。
中美雙方共同發表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宣布了各自2020年後的行動目標,並將共同推動國際氣候變化談判於2015年巴黎會議如期達成協議,加強清潔能源、環保領域合作。
此外,在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敦促盡早完成投資協定。他表示,
中美經貿合作是雙邊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對發展中美關系產生正向乘數效應。希望雙方本著務實靈活態度,盡早談成一個高水平、雙向平衡的雙邊投資協定。進一步培育雙邊貿易新的增長點,拓展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新空間,提升科技合作層次,希望美方在放寬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上盡早采取實質性措施。樹立綠色經濟新標桿,以兩國共同宣布2020年後各自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為契機,擴大頁巖氣、核電、可再生能源、低碳環保技術等合作,希望美方在對華出口相關能源產品和技術方面采取積極態度和實際行動。
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
美中是十分緊密的合作夥伴。作為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美中擴大合作不僅有利於兩國各自發展,也有利於世界。美方願同中方加快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擴大投資規模,推進貿易自由化,加強能源創新等領域合作,促進兩國經濟增長和就業,推動世界經濟複蘇。美方歡迎更多中國企業赴美投資興業。
中美雙方在核心問題上達成一致令人驚訝。美國一直努力整合其在亞洲的影響力,而中國則希望自己能成為亞洲重要的軍事、經濟力量。
此前,由於網絡間諜、香港占中等問題,中美關系受到一定打擊。此次雙方取得的進展顯示,奧巴馬希望加強與中國的關系,並將此作為其亞洲政策的要點。
而對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說,他希望此次協議可以幫助其與美國建立一種新型大國關系。中國擔心,奧巴馬的繼任者可能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態度。
前美國國務院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Jeff Bader表示,中國試圖將中美關系送上正面軌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李克強今日表示,希望力爭《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在2015年底前結束談判。
他在13日在緬甸首都內比都出席第九屆東亞峰會時表示,中國與東盟正在努力爭取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談判盡快完成,中方願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模式開展投資協定談判。
李克強還強調,中方對跨太平洋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談判持開放態度。各種自貿安排都可為構建公平自由的國際和地區貿易秩序發揮積極作用。
在本次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上,亞太自貿區已經正式啟動。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接下來APEC成員需要花2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可行性研究,得出“亞太自貿區可行”、“各成員政府應從官方層面去推動”的結論後,從程序上,APEC成員可將可行性研究報告提交各自國會批準授權,政府才能啟動談判。
當前,亞太地區貿易自由化和經濟一體化清晰地呈現出兩條不同的發展路徑,即東盟主導、中國積極推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和美國力推、排斥中國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
RCEP涵蓋17.23萬億美元GDP,約33.5億人口,成員有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南開大學APEC研究中心主任劉晨陽在接受上述媒體采訪時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TPP和RCEP這兩個亞太地區最大的區域安排,誰先完成擴員,誰就基本建成亞太自貿區的雛形,並取得區域的主導地位。
美國總統奧巴馬此前曾提到,TPP目前已經接近尾聲。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出訪歸來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未多做休息,打破周三召開常務會議的慣例,他於周六(11月1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涉及三大主題:一是部署加快推進價格改革,更大程度讓市場定價;二是確定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措施,培育壯大新業態新產業;三是決定實施普遍性降費,政府每年讓利400億元,進一步為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減負添力。(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
其中普遍性降費的政策之前有所鋪墊,也備受試產關註。10月8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部門負責同誌會議,部署做好下一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當時,國務院部署了六大舉措,其中就提到“推進普遍性降費”,在一個月之後,具體的降費舉措就已經出臺。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大力減輕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負擔,降低大眾創業成本,加快萬眾創新步伐,要在著力落實好定向減稅政策的同時,實施普遍性降費。會議決定,凡沒有法律法規依據或未經批準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一律取消;對收費標準超成本的要切實降低;對確需保留的補償非普遍性公共服務成本的收費,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同時,減免涉及小微企業、養老、醫療和高校畢業生就業等的收費和基金。自2015年1月1日起,一是取消或暫停征收依法合規設立、但屬於政府提供普遍公共服務或體現一般性管理職能的收費,包括企業、個體工商戶註冊登記費等12項收費。
二是對小微企業免征組織機構代碼證書費等4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明年1月1日至2017年底,對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3萬元的小微企業,自登記註冊之日起3年內免征教育費附加、文化事業建設費等5項政府性基金。
三是對安排殘疾人就業未達到規定比例、在職職工總數不超過20人的小微企業,自登記註冊之日起3年內免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四是對養老和醫療服務機構建設減免土地複墾費、房屋所有權登記費等7項收費。繼續對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殘疾人和複轉軍人自主擇業創業,免收管理、登記和證照類行政事業性收費。
實施上述措施,每年將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400多億元。上述會議要求,要進一步提高收費政策的透明度,對保留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和實施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實行目錄清單管理,實時對外公開,清單外的收費一律取消。在取消、減免有關收費和基金後,相關部門、單位依法履職和事業發展所需經費由同級財政統籌安排。中央財政要加強監督,確保各級財政經費到位,防止以經費不足為由再出現亂收費。
(編輯:羅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