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屋無示範單位揀樓才有樓書價單 輿論斥反智
1 :
GS(14)@2016-02-15 17:42:57■興建中的沙田嘉順苑將提供248個單位。資料圖片
【本報訊】樓價下跌,勢必影響新一批資助房屋的銷情。房委會及房協最新一批3,677個資助房屋單位最快本月29日接受申請。為節省成本及加快銷售進度,房委會將不設示範單位;7月揀樓前更不會提供正式的售樓說明書及價單,只提供簡化版屋苑資料單張。前「立法規管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督導委員會」成員批評,房委會做法不能接受,認為政府立法規管私人發展商,也要以身作則,提供示範單位、價單予市民參考。記者:譚靜雯
房委會與房協月底一併推售3,677個資助房屋單位,三個屋苑分別為天水圍屏欣苑、沙田嘉順苑及綠怡雅苑。房委會有2,657個新居屋單位,包括屏欣苑及嘉順苑,實用面積由376至574平方呎不等。房委會興建的發展項目不受《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規管,但當局近年推售剩餘居屋或出售首批新居屋時,都按條例在申請期開始前7日,為買家提供發展項目的售樓說明書、價單資料,也會設示範單位供買家參觀。
稱省成本加快銷售速度
不過,消息人士透露,由於上次復售首批新居屋時,花費大量成本、人手印製售樓說明書。為加快銷售速度及節省成本,今期居屋將不設示範單位,只會有虛擬示範單位短片及室內間隔模型。新一批居屋的銷售資料更分兩階段派發,第一階段由開始接受申請7日前起,直至申請期結束,房委會只會提供兩個居屋發展項目的基本資料及售價概覽。至於正式的「售樓說明書」及詳細價單資料,需待今年7月正式揀樓時才會向準業主發放。今期新居屋房委會與房協一併售樓,申請人只須遞交一份申請表,就可同時申請購買房委會或房協的資助房屋單位。而房協則受一手樓條例規管,將為買家提供詳細的售樓說明書,也會在房協長沙灣辦事處設示範單位。申請人不論是購買房委會或房協的單位,在遞交申請表時,需以劃線支票或銀行本票繳交200元申請費,支票或本票抬頭必須寫明「香港房屋委員會」。前「立法規管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督導委員會」成員、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稱,督導委員會當時曾爭論房委會出售居屋應否獲豁免,批評房委會出售新一批居屋不設示範單位。
學者:政府應以身作則
潘表示︰「如果嗰時知道房委會唔跟,應該唔會畀佢哋豁免。」他認為政府立法規管私人發展商,也要以身作則。公屋聯會主席王坤批房署的做法反智,指置業是人生重要決定,「邊有可能到揀樓先正式有樓書派」,他要求房委會重新考慮提供示範單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215/19491605
陳永傑:有樓在手較易享經濟成果
1 :
GS(14)@2016-12-19 06:29:55【明報專訊】見到街上的老人家拾紙皮,年老無依,很慘。但如果他們能夠在盛年之時置有自住物業,不管是十分「的骰」的單位,都能夠某程度上享受香港經濟成長的成果。
這些老人在年輕之時,許多人也曾為香港拼搏過,付出過血汗。因為幾十年前,香港福利制度不像今天那麼好,人人都要辛勤工作才可以掙錢過活,對香港社會及經濟是有貢獻的,所以,我們應該對今天的老人家予以尊重。
以前許多人都餐搵餐食餐餐清,沒有考慮將來,只求應付當前的生活便算,所以,沒有什麼餘錢剩下來。不過儘管積累了一些現金,但經過幾十年來的通脹,再加上近年的量化寬鬆,長期儲存下來的現金購買力亦蒸發得所餘無幾。
租樓如潑出的水 有去無回
當年港人大多數是租樓居住,但租樓的租金開支就如潑出去的水,有去無回,不會為你的財富做到任何積存。如果有長遠眼光的市民,會明白到租樓與買樓的分別,雖然死慳死抵,但上車買樓以後,就能享受香港經濟成長的好處。因為即使是唐樓的價格也會隨着經濟發展而水漲船高,1980年代10多萬元的一個唐樓單位,今天也跟隨着香港經濟進步,升值至400萬元,業主的財富亦步步高陞。
假使業主擔心百年歸老,單位亦可做逆按揭,領取年金作生活費。不然,亦可將單位轉交予下一代,因為只要是人類,都要解決居住問題,將來也是一樣。大家要記住供樓是儲蓄,租樓是支出,居住這個問題每個人都要面對,現時為置業做好準備,為時未晚,住屋幾十年後仍然用得着。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72&issue=20161219
90後女經紀有樓收租 去年勁賺百萬 「替人打工難提升收入」
1 :
GS(14)@2017-01-31 15:39:12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841&issue=20170131
【明報專訊】去年樓市經歷多個高山低谷,年初經歷轉角市後,次季重拾交投氣氛,惟年尾又因「加辣」而使市况再度膠着。去年樓市縱然充滿變數,但卻是年僅22歲的「90後」地產代理陳雁萍入行3年多以來最豐收的一年,全年收入近百萬元。她更於前年買入香港仔一個細單位收租,晉升業主行列。
明報記者 方可兒、劉詠怡
中原分行客戶經理陳雁萍雖然年紀輕輕,但較同齡年輕人有更多工作經驗。她最初經暑期工加入地產代理大軍,當時只約19歲。她笑言,「以自己資質而言,若替人打工,每月最多1萬多元月薪,難以提升收入。」地產是香港經濟命脈之一,收入雖然多寡不定,卻有更多賺錢機會。而且選擇在西半山分行工作,直言「西半山屬傳統豪宅地段,物業銀碼大點,佣金收入也多點。」
去年初樓市淡靜 1個月無開單
不過,去年首季樓市正值轉角市,成交疏落。陳雁萍表示,「那時人人唱淡,試過整整一個月也沒有開單。」她稱,本來有客人想買樓,最後也轉買為租,以2.7萬元租住聚賢居一個兩房單位,再靜觀市况,那段時間亦轉做租賃成交較多;惟及後次季交投氣氛再轉趨活躍。陳表示,現時樓市幾乎由一手主導,受新盤帶動,去年樓市於次季氣氛回升,自己去年促成的買賣也以新盤為主。去年便有熟客先以約2200萬元購買華懋旗下一個新盤,兩個月後再斥資約2300萬元多購一伙。
地產代理要開單,人脈關係是不可或缺。陳雁萍表示,最初入行也要多打電話聯絡業主,或是到樓盤的開放日認識潛在買家,才可累積現有的客源網絡。她又表示,曾經有一個長者買家因不時改變置業要求,睇樓約兩年才選到合適樓盤,最終以約700萬元入市。不過,每逢大小節日,她也會送些小禮物予該買家,收樓後更幫忙「執漏」至晚上。她表示,不論客人購買物業所涉金額多少,也會為客人跟進「執漏」工作,當是售後服務,坦言「全港幾萬名代理,買家選擇跟你買樓,其實是要感恩」。
上月5代理爭一宗生意
隨着收入增加,陳雁萍在2015年,也以約360萬元購入香港仔一個細單位收租。她希望今年及明年的全年收入可逾250萬元,之後可購買更多物業。事實上,地產代理一行「僧多粥少」。據地監局資料,持有代理牌照人數自去年9月起,已連升4個月至上月逾3.7萬人。惟土地註冊處顯示,上月整體物業買賣註冊量不足7000宗,意味每5代理爭一宗生意。
現職公關曾選美「有樓有高潮」素人大起底
1 :
GS(14)@2017-02-18 00:51:23■Seasun以「素人」身份亮相真人騷,但節目被質疑造假。電視圖片
無綫下周推出全新實況節目《有樓萬事足》,由於節目編導岑應多次被踢爆於實況節目中造假,故節目未播出已經惹來疑似造假之嫌,全因其中一個「素人」Seasun爆出金句:「有樓有高潮」、「冇樓唔好白撞」,全城圍插她是拜金港女。
■Seasun曾幫趙世曾打工,又參加過他舉辦的《國際旅遊小姐》選舉。資料圖片
現職公關曾選美
網民將Seasun人肉起底,原來她今年22歲叫鄧寶怡,曾改英文名Givanna,現職珠寶公司公關,做過私影模特兒,又曾幫過出名多紅顏知己的趙世曾打工,工作範圍包括出席活動,亦會陪來自北京的客人,甚至參加過趙世曾舉辦的《國際旅遊小姐》選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217/19931035
【有樓有高潮街訪篇】港男不屑:要睇自己呎數囉!
1 :
GS(14)@2017-02-18 09:51:47陳先生:「如果有個女仔話因為我無樓而唔接受我追求,我會一巴打到佢返菲律賓,再將佢擺上高登。」
港女Seasun喺大台實況節目《有樓萬事足》入面講嘅「有樓有高潮」同「冇樓唔好白撞」,成今日網民瘋傳嘅金句。有見及此,「蘋果動搞作」就問咗一眾港男港女對Seasun嘅偉論有咩睇法!記者:倩宜 攝影:馮峰
阿謙話男仔梗係睇自己呎數啦!
伍小姐:「係技術問題,有技術就會好啦!」
葉小姐唔認同無樓就冇高潮。
問:「無樓咪白撞?」
Raymond:「叫佢返屋企瞓啦!俾粒鈕佢算啦!」陳先生:「如果有個女仔話因為我無樓而唔接受我追求,我會一巴打到佢返菲律賓,再將佢擺上高登。」吳先生:「佢都幾膚淺。」林女士:「幾十年前無呢個諗法,有份工就ok。」伍小姐:「無物業仲好,有樓仲煩,又要供又要交管理費。」林小姐:「佢唔駛同條仔結婚,同層樓結婚咪得!」
Step:「幫我問下個女仔駛唔駛睇醫生啦!佢應該有問題!」葉小姐:「佢買咗層樓,但係唔照顧我,都唔代表愛我。」
林女士話唔明依家啲女仔心態。
林小姐建議「無樓咪白撞」的話,不如直接同層樓結婚就算。
Step好好奇點解Seasun會咁在意高潮。
問:「有樓先有高潮?」
Raymond:「(翻白眼)」阿謙:「性高潮?關咩事呀?」林女士:「我就唔會咁樣諗。我唔係好明白時下女仔嘅心態。」陳小姐:「係咪真係有人咁樣講?」
Step:「咩料呀?點解咁在意高潮呀」
Lucky:「咁佢唔好要高潮囉。」陳先生:「如果個女仔咁樣講,真係好極有限。」
問:「二千呎屋入面做先有高潮?」伍小姐:「睇嚟佢好有經驗,我只可以咁講。我覺得細細地反而會好啲,安全感大啲。」陳小姐:「我唔想要咁大,會好驚。一百呎、一廳兩房已經夠。」
Step:「我怕鬼呀!」葉小姐:「我唔認同。」
問:「高潮指數同住屋尺寸成正比?」伍小姐:「關咩事?係技術問題,有技術就會好啦!」陳先生:「唔會囉。」阿謙:「唔成正比,睇自己嘅呎數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218/19932037
施永青:岳母揀女婿要有樓
1 :
GS(14)@2017-06-18 11:09:20■施永青坦言97年樓價瘋狂計錯數。
【本報訊】回歸20周年,樓市重現1997年爆煲前瘋狂。連李嘉誠旗下長實(1113)荃灣的海之戀5月開盤,吸引近萬人排隊,首批496伙即日沽清,令人聯想起1997年,與海之戀僅一海之隔、被戲稱為「浩劫灣」的青衣灝景灣。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施永青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97時樓價絕對是高峯,「人人恨有樓」,時任特首董建華提出八萬五建屋計劃,簡稱八萬五,即每年供應不少於8.5萬個住宅單位,結果遇上一場亞洲金融風暴,98年樓價已跌到「人人負擔得起」,只是無人敢買,完全是賤物鬥窮人。
指政府出招嚇窒炒家
施坦言,當年都有支持過八萬五,承認都計漏數,計漏資產蒸發,當時跌到無人敢買;當時業主,前半生儲完錢買樓,後半生又要再儲錢贖樓,連岳母揀女婿,都揀個無樓的較穩陣。至2017年今日,施永青說,岳母揀女婿,就當然揀個有樓的,而且眼前他見到的樓市,升的機會多過跌,暫時看不到會爆煲,因為市場有錢,資金充裕,銀行體系結餘近12萬億元,比97年前多3倍。現時日日聽到有人叫政府出招,但施永青認為,其實政府的招數已成功打擊炒家,令外地及機構的投資者減少。施永青明言,若細仔施俊嶸他日想買樓都會幫手;至於幫多少,就要睇施俊嶸本身可以同銀行借多少,即係「佢如果同銀行借到600萬,我就資助番佢600萬」。■記者黃嘉銘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18/20059468
財經評論:港人有樓萬事足
1 :
GS(14)@2017-10-15 18:50:30火力全開的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論壇形容首置上車盤「只係希望為各類收入嘅家庭重燃置業希望」、「社會係需要一個期盼」。政策重點就在這。那管首置上車盤供應少要爭餐懵、最快數年之後先賣樓、價錢是個謎、甚至乎數年之後跟「港人港地」及「置安心」一樣無疾而終或者腹死胎中也好,至少有群人這幾年也會抱住置業希望。世界上沒甚麼比希望更加使人着迷。荃灣全.城匯6球內撻定貨得1間,還是有數以百計市民碰運氣。明知一個人生命裏頭中六合彩頭獎機會率近乎零,中秋金多寶馬會照舊排長龍。只要有置業希望,中產工作再苦也會捱住,儲首期才是王道。那怕數年後這群人首置上車盤抽不中,你擔心會無發展商推售大西北納米樓盤、吸盡這些希望落空的中產數年儲下來的血汗錢?當年大學強制選修3個通識課程方可畢業,於是乎隨意挑選了一科有關中國文化的科目。事隔多年,課程內容當然忘得一乾二淨,但四眼教授有番話說得很白,意思大概是這樣:「睇番中國咁多年嘅歷史,有咩情況下會出現起義?就係當佢哋有兩樣嘢俾人搞,塊田同仔女,唔係講咩理想、信念。」古代田地兼具提供食糧同居住,四眼教授口中的兩樣事物,換個時空在2017年的香港,應該是三件事:飯碗、層樓同生育。當昨晚林鄭月娥以順民遍地的新加坡來解釋自置居所比例高好處,「一個社會要穩定,其實能夠擁有自己嘅房屋呢係一個幾好嘅基礎」,四眼教授那番話又從我腦海浮起。記者:陳東陽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3/20181892
老樓周記:有樓無樓成敗代號
1 :
GS(14)@2018-02-25 03:16:53農曆年假內同多名友人拜年,難免提起樓價問題,好多有樓者不欲在香港買樓,認為投資值較低,已轉向其他地區買樓收租;另一批無樓者卻儲了多年錢一直沒有首期,租樓也不划算,個別回老家住當儲錢。小王手上有兩層舊樓,分別自用和收租,自用的一間因為舊,在過去一年曾看過不少新樓,由於新樓價錢高,可以買到的面積仲細過現在住的,於是把心一橫,住了一個月酒店,把舊屋全新裝修,花了五十多萬元,佢和家人都覺得不錯。「我現在住北角區,最近海璇賣到每呎4至5萬元,1,000呎要5,000萬元,自問無本事買。我也有些朋友搬入新界,住大了200方呎,不過因遠而見面少了,有得也有失,要重新建立鄰里關係。」另一位靚女May,與老公每年儲10萬元,由可以買到400方呎到現在一個300方呎的樓也買不到。「樓價升幅快過我儲錢速度,縱使有其他投資賺到錢,不過仍然無可能買到樓,除了新樓之外,新界二手樓兩房也升到400萬元,簡直痴線」。他已是專業人士也無樓,暫時搬回家住逼逼狹狹,起碼不用交租,等特首皇恩浩盪快點公佈首置上車盤。由於家庭收入有限,也抽不到居屋,試吓最後一個上車機會。現時有樓無樓變成了成功與失敗的代號,這又何苦呢!劉兆昌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HKLau.com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3/20313049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