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讀書】常去逛逛曾經大有希望的項目、投資和事業的墓地,走出倖存偏誤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1398.html

由於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敗,你會系統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不瞭解現實的你對成功抱有一種幻想,認識不到成功的概率有多微弱。每位成功的作家背後都有100個作品賣不出去的作家,每個作品賣不出去的作家背後又有100個找不到出版社的作者,每個找不到出版社的作者背後又有數百個抽屜裡沉睡著剛動筆的手稿的寫作愛好者。而我們總是聽到成功者的故事,認識不到作家的成功概率有多小。攝影師、企業家、藝術家、運動員、建築師、諾貝爾獎得主、電視製作人和選美冠軍的情況也是一樣。媒體沒興趣去刨挖失敗者的墓地,這事也不歸他們負責。這意味著:要想緩解倖存偏誤,你就得瞭解這些。

在涉及金錢時你也會出現倖存偏誤:一位朋友想創辦一家公司,你也可以參與投資。你嗅到了機會:公司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微軟公司。的確有可能你運氣好,可現實又是如何呢?最有可能的情形是,公司根本成立不起來。還有一種可能是,3年之後公司破產了。3年後倖存下來的公司,大多數會萎縮為一家員工人數不足10人的小企業。你被媒體對成功公司的介紹迷惑了。可是,因此就不去冒險嗎?不是這樣,不過你在行動時一定要意識到,倖存偏誤這個小魔鬼會像哈哈鏡一樣扭曲概率。

我們就以道瓊斯指數為例吧。它由純粹的倖存者組成。因為失敗公司和小公司——也就是大多數公司——都不會出現在股票指數里。股票指數並不能代表一個國家的經濟,就像新聞不會報導所有音樂家一樣。你也應該懷疑那些暢銷圖書和成功教練,因為失敗者是不著書立說,不去演講他們的失敗的。

如果你本身就是「倖存者」的一分子,倖存偏誤就非常麻煩了。哪怕你的成功純屬偶然,你也會發現你與其他成功者的共同點,並將它們詮釋為「成功因素」。不過在逛失敗者(人員、公司等)的墓地時你會發現,這些人經常也運用了他們以為的「成功因素」。

當足夠多的科學家調查某種現象時,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中一些研究純屬巧合地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統計結果——比如喝紅葡萄酒和長壽之間的關係。於是這些(錯誤的)研究立即贏得了很高的知名度。這就是一個倖存偏誤。

倖存偏誤意味著:你系統性地高估了成功概率。

解決辦法:儘可能常去逛逛曾經大有希望的項目、投資和事業的墓地。這樣的散步雖然傷感,但對你是有好處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695

那些年曾經造過假的農業股 梁宏Leo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ee3fe0101p4zr.html
最近看到由於土地流轉,很多人在討論農業股。我不知道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敢買農業股,而且北大荒這個公司過去可是劣跡斑斑。我自己已經付出了血的教訓,30萬港幣的大慶乳業(農業股)和70萬港幣的中金再生(非農業)都因為財務造假,導致100萬港幣血本無歸。給我最大的教訓是投資一個公司之前公司的誠信度遠大於其業績,遠大於其估值。所以對公司的公司誠信度調查要放在投資的最前面。

另外我又發現,過去10幾年中,造假的農業公司幾乎比不造假的農業公司都多。什麼原因呢?農業是和農戶打交道,基本是現金交易。農業是微利,增長緩慢。此類種種導致假賬此起彼伏。發生的一筆筆案例比什麼都有說服力。下面列出一些,並不全。

1,美股
中國綠色農業公司
東方紙業(涉嫌)

2,港股
歐亞農業
大慶乳業(本人中招,損失30萬港幣)
中國綠色食品(涉嫌)
超大現代(涉嫌)

3,新加坡
中國閩中食品

4,A股
銀廣夏
英豪科教
金荔科技
菲菲農業
新太科技
亞華種業
寰島實業
秦豐農業
豐樂種業
草原興發
萬福生科
藍田股份
紫鑫藥業
綠大地

最後強調一點,我中招的大慶乳業就是來自東北農業股。北大荒似乎也是東北的。看到這些大家有什麼感觸?

梁宏

2013年10月4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223

1986年6月24日: 生力啤(0236)曾經出售上市公司地位,但告吹

1986年,生力啤(236)當時持股的主要股東立瑞利曾希望把上市公司70%股權出售予經營百威品牌的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 ,2008年歐洲釀酒集團英博集團購入該公司,再更名為安海斯-布希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簡稱為AB InBev),並把所得資金增購菲律賓生力啤母公司。但後來因為菲律賓政府否決增購母集團購入菲律賓生力啤母公司,故收購最終失敗,並維持現狀。當年購入這公司可視為進入中國市場的跳板,有戰略價值,但現時中國啤酒市場都飽和了,香港生力啤的規模已相當細小,在產業價值不大,但上市地位值錢,所需的財力不多,但為何又沒有人願意購買呢?

要收購的人,是不是母公司有點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覺,這就不得而知了。但個人認為,這個品牌仍是有一定價值的,但仍是視乎母公司的想法如何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182

為什麼要找下一個? 曾經米奇

http://xueqiu.com/2232468241/25841328
近期市場的低迷正好可以安下心來做做研究,畢竟在有泡沫的日子裡,肯定看線、聽故事比看基本面更賺錢。雖然很多「價值投資者」不齒於弄這些,但作為一個管錢的打工仔,盡力給客戶賺錢比自己信仰什麼主義在我看來更重要,當然很多時候是自己能力有限,沒賺到,笑[大笑]

  看報告的時候,和其他同行交流的時候,總有一種聲音出現,而且很誘人:下一個xxx。

  這個公司好,有望成為下一個:茅台、白藥、家化、海康、歌爾、上汽、格力、萬科,等等。類似的表達和思維方式,你聽過麼?你說過麼?你想過麼?反正我是聽過,想過,也說過。

  為什麼會這樣呢?竊以為有一下幾點:

  第一、你的那個標竿已經是這個行業公認的藍籌第一了,市值很大,護城河很強,漲幅巨大。

  第二、你嫌他價格太貴了,漲幅太大了,市值太高了。

  第三、你期待著找一個行業裡面依然弱小的標的,幻想著它有一天變為行業大哥,給你帶來巨大的回報。

  第四,你發現你想一二三的時候,是自己矛盾和思維混亂的... ...

  標竿的建立和護城河的深挖,才成就了行業第一的市值和漲幅。如果這東西真的能輕易被覆制或超越,行業的第一是不會領先明顯的。雖然無數的商業諮詢公司喊著自己要為客戶制定方案彎道超車,但真正實現了的寥寥可數。在行業高景氣的時候,老大收益最大,在行業低估的時候,老大受創最小。當然除了那種老大自己找死或者黑天鵝被爆的非人力能掐算的時刻。

  行業黃金十年的白酒,茅台成為第一,漲幅最大,當然可能某一年或者說基本上每一年它都不是白酒板塊漲幅最大的,曾經有老窖、洋河、古井貢、酒鬼酒都在某一段時間內漲幅驚人,大幅度超越茅台,但即使我們不拉長時間看,在前述幾個公司獨領風騷的時候,茅台依然漲幅在整個板塊的前列。至少前1/2有吧?我的一個好友+同事貌似在當年酒鬼酒爆發的時候,在賣方當中可能是第一個發掘到酒鬼酒的,所以我知道他當時的發掘歷程的艱辛,工作強度之大,當然酒鬼酒也讓他直接從默默無聞到新財富入圍,但依然並未上榜。而那些啥都沒做,就在家裡隨便呆著買入茅台的人,在那幾年中,收益也是不錯。他們連腦子都不用動就賺錢了!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這兩年無比紅火的安防行業中,很早很早以前,所有地球人都知道了海康威視是哪個時代「視頻安防」的龍頭,看到之後,一種人腦子都不動的就買了它呆著,另外一種到處挖掘延伸的安防收益子行業,創業板中小板基本上電子類的、製造類的找了一遍,確實在可能某一段時間內,新發掘的「下一個海康」漲幅高於了海康威視,但海康這個無聊的公司,依然如同茅台一樣毫無懸念的跑在行業漲幅的前1/2中,而且市值大的好處是它很少劇烈調整,你的淨值不易回撤,還能因為是白馬買了更多的倉位。5個點的海康如果漲了10%,你能拿到0.5個點的淨值提升,而由於對於「下一個海康」你還不敢太大幅度持倉和它經常上竄下跳的走勢,你只大部分時間拿了3個點,所以要達到0.5個點的淨值提升,你需要「下一個海康」漲近20%。

  當然行業總有從高潮到低谷的時候,你是如此不幸,在266元買入了茅台,而且你居然和公司的風控pk,到了止損位不止損!你很鬱悶的看著茅台一波一波的被殺到了130,這種經歷我建議你做個人投資者,而不要做替客戶管錢的打工仔,因為客戶給你錢是讓你替他賺錢的,當然你可以像我一樣由於能力不足,賺的少點,但你不能為了維持自己的信仰讓客戶這麼損失吧?但我依然可以安慰你,因為你可以同比下被稱為「下一個茅台」的行業兄弟公司的走勢:當你茅台還在180-200間相互pk到底茅台有多少賣給了腐敗分子的時候,很多行業兄弟公司已經被腰斬了,而當茅台終於到了130的時候,很多「下一個茅台」已經從高點下跌了七成,甚至很多從沒漲過兄弟公司都又跌了50%!蒼天啊,大地啊,還有地方說理去麼?當然依然有兄弟公司可能跌幅小於茅台的,但從相對收益角度來看,就白酒行業,你還是跑在前1/2.

  找下一個,是件刺激的事情,可以讓你一戰成名和一生美譽,但我突然覺得這種榮譽和辛勞還是留給我們的好基友們吧。因為這個事情操作起來耗時耗力,成功的概率雖然說不上一將功成萬骨枯,也是看錯的比看對的概率多的多。還影響你淨值的波動。

  行業的前輩們用血淚的教訓,告訴了我們有一種組合策略叫做核心池+衛星池,我翻譯過來的說法就是:白馬股+或許的黑馬下一個。黑馬總是性感和誘惑的,但作為一個毫無天賦,又不夠勤勞的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960

很久以前,她也曾經和我捱過麥記。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hk/2013/10/blog-post_31.html
午飯時間,我經過同事既座位,幾個女同事圍住電腦,響度睇緊近期熱爆既《男人一生,只為尋覓一個肯同自己挨麥記嘅女人》果條youtube片。

「老細,有冇睇過?」其中一位同事問我。

「睇咗啦。」我答:「都幾寫實丫。」

「你地啲男人,總係要誤會我地。」女同事說:「喺香港,其實肯同男朋友一齊挨麥記既女仔,有好多的。」

我敷衍地點了點頭。事實上,我冇反對同事既講法的。我都認識唔少肯同男友/老公一齊挨既好女仔。只不過,那個曾經同你一齊挨過麥記既女孩子,你最終有冇福氣娶到佢返去做老婆,又係另一回事。緣份呢家嘢,有時好似鬼掩眼咁,唔到你控制的。

「男人總係以為我地貪錢,但實情係,我地都唔介意同你挨,但底線係,個男既要有上進心至得!你唔掂果陣陪你挨麥記,我地真係冇所謂的。但係如果個男仔,只懂得安於現狀,甘心一世都只係食麥記既話,你叫啲女仔點忍?」

我又點了點頭,點得比上一次…更敷衍。

男人怨女朋友貪錢,女人怨男朋友唔上進。

真的嗎?

*****

我想起了阿偉同Stacy。

阿偉係好多年前既一個舊同事。當年佢同我一樣,係個長期唔到數既潦倒sales。Stacy則係公司裡面既marketing officer。我入職既時候,阿偉同Stacy就以經拍緊拖了。

阿偉屋企環境唔好,細佬妹全部未出身要佢幫手養。每個月佢份糧,都交咗一大截俾屋企人。有時冇生意咬老底既日子,份糧交完俾屋企之後,佢真係搵個銀刮痧都冇。一場同事兼朋友,我有時都會接濟佢一餐半餐。我份糧查實都唔係多架啦果陣,不過我比佢幸運一啲,屋企負擔冇佢咁重。偶然請佢一餐茶記,還是應付得嚟的。

Stacy屋企既環境,其實都唔係特別鬆動,不過我估,比阿偉好一點點吧。佢地兩個拍拖,其實日子都唔易過,但Stacy份人我覺得幾唔錯的。阿偉擺明係窮,但Stacy都冇介意過。我仲記Stacy曾經講過:「阿偉係窮,但係我都唔見得係咩有錢人吖,咁我憑乜嘢介意呢?」

如果男人既一生,就係要尋覓一個肯同自己一齊挨麥記既女人,咁我能肯定地講,Stacy絕對配得上果三個字:娶得過。當年我親眼見證過,佢地一齊挨過N咁多餐老麥同茶餐廳,我亦從未聽過Stacy怨過一句。假如果陣我唔係已經有個穩定既女朋友,又如果Stacy果陣冇同阿偉拍拖,講唔埋我都或者會試吓追Stacy都唔定。

阿偉同我作為「同事」既緣份,大約只係維持咗年幾。果陣市道好差,我地呢班做Sales既,幾乎完全搵唔到食,同事走下一個,走下又一個。我自己都係響果個時候,把心一橫離開左打工仔既行列,決定創業的。至於阿偉呢,卻反其道而行。儘管生意淡薄,齋咬老底既月份一個接住一個,阿偉卻沒有半點離開既念頭。Stacy看在眼裡,總覺得阿偉安於現狀,每日總係響公司胡胡混混,每逢月尾交數既日子,佢總係徘徊於「被炒」既邊緣。就係果時開始,阿偉同Stacy既關係,就開始起變化了。

「我真係唔介意阿偉窮的。」Stacy有一次同我講:「但係如果佢連上進心都冇咗,我就真係冇辦法接受了。」

那段時間,阿偉面對嚴峻既市況,所表現出來既「唔嗲唔吊」,真的讓Stacy急壞了。Stacy認為阿偉應該為轉工做多點準備,也應該好好裝備自己。當年嘛,打工仔好興去「進修」的。環境唔好,失業率升到去新高,打工仔都以為,讀多個咩證書咩課程都好,總會對保住飯碗又或者搵工跳糟有一丁點的幫助,於是人人都一窩峰般走去讀乜讀物。Stacy正正係呢班人既其中既一員,白天返工,晚上佢就去進修,都挺辛苦的。至於阿偉呢?與Stacy相比,簡直係天同地。因為生意唔好,靠咬老底為生既阿偉,份糧已經唔多夠洗,但果陣佢仲幾乎晚晚跟班上咗岸既同事,去飲酒呀、卡啦OK呀,成日玩到半夜三更,洗錢洗到身無分文,信用咭仲要碌爆晒。Stacy覺得,阿偉已經再唔係佢當初所認識,果個有抱負,有上進心既年輕人。挨窮,Stacy唔怕,只要阿偉仍然會上進,Stacy係肯陪佢挨的…但世事總係事以願違。

*****

今天既阿偉,係行業裡面,其中一間跨國機構既香港區總經理,每個月賺著六位數字的薪酬。麥記和茶餐廳,我估佢有好一段日子冇「挨」過了。

「CK,當年你其實信我的,Right?」那天我約咗阿偉飲茶,講起當年佢那段夜夜笙歌既日子。

「朋友,我信。」我認真地點了點頭:「我都有同Stacy講過,不過佢就係唔相信。女人要安全感,要實在,好難怪佢的。」

當年阿偉曾經同我講過。以佢果條爛到無可再爛既數,肯定會俾人炒的。以果陣咁既環境,俾人炒咗,怕且短期內都唔會搵得到第二份工。外面環境咁差,幾努力都唔會一下子扭轉到形勢,但係佢好清楚,佢必定必定唔可以冇咗份工,不然的話屋企啲細佬妹唔知點算。佢望住果個形勢,認為最能夠讓佢可以保住飯碗既方法,就只有埋果班top sales同上司既堆。我認識既阿偉,肯定唔係一個喜歡social既人,但當逼到埋身既時候,為咗「生存」,你總會發揮出意想不到既潛能。

「有一、兩次,都係響酒吧度同佢地講掂數,叫果個top sales射一張半張單俾我過關,我先唔洗炒咋。」阿偉說。

阿偉既呢段「往事」,當年我一早就知道了。問題係,佢身邊既人,到底信抑或唔信?Stacy每晚返學,阿偉每晚蒲吧。阿偉對Stacy講既理由,也許落差實在太大,所以Stacy冇辦法說服自己去相信。

我倒係好佩服阿偉的。為咗飯碗,我覺得佢其實係去得蠻盡的。男人同女人,對前途,對工作既睇法,好多時都總係南轅北轍。Stacy認為,努力嘅意思係不斷的做做做,不斷的自我增值,再加不斷咁搵工再搵工。阿偉既想法係,飯碗必須先保住,佢選擇去努力既地方,係人脈同關係。佢並冇放棄佢既上進心,只係響度咬緊牙關等待機會。這樣有沒有錯?觀乎今天阿偉爬到現在既位置,當日既選擇當然係冇錯。事後孔明係人都識做,但當局者迷,作為女朋友,眼前既畫面再加上身邊一眾八婆既疏擺,信心的確係好容易動搖的。

*****

阿偉保住咗份工之後,及後經濟環境轉好,佢就搵機會轉工了。自此之後,佢既事業就慢慢地好起來了。跟Stacy分手之後,阿偉也拍過好幾次拖。四年前,認識了現在這個老婆,生了個趣緻既小孩子。也許係我偏見吧,但我總覺得,這個「現任」老婆跟阿偉搭上既時候,阿偉已經算係飛黃騰達了,感情亦沒有當年在挨窮的時候那樣真摯。當年Stacy,是個會肯和阿偉一起挨麥記和茶餐廳的女朋友,「現任」老婆呢?聽阿偉講卻是個購物狂,她的手袋怕且要租好幾個迷理倉去放先夠。

阿偉份人,其實挺慳家的。跟購物狂太太,結婚後自然有很大的磨擦。結果呢?他們現在也分居了。

自從阿偉跟Stacy分手後,我就沒再見過她了。直至半年前,阿偉的爸爸過身了。因為阿偉跟太太分居了,靈堂之上,主人家就只坐著阿偉和他的小兒子。

老人家既正牌「媳婦」在喪禮上倒沒有出現,但靈堂的另一方,我卻找到了Stacy。

「以前世伯對我好好。知道佢走咗,還是覺得應該要來鞠個躬的。」Stacy說。

「咁耐冇見,最近幾好嘛?」我問。

「還是一樣啦,都仲未有人肯娶我囉。」Stacy苦笑:「我聽講你生咗兩個啦喎…」

我又一貫敷衍地點了點頭,心裡忽然閃過一個念頭:Stacy仲未嫁,阿偉又失婚,一對曾經一齊挨過麥記既人,會唔會走得返埋一齊?

祝好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233

萬如意:《那些年我們曾經看好的股票》

http://xueqiu.com/8699384290/26552703
送給雪球的朋友們,裡面有我的青春歲月。[笑]

經歷了這麼多年,但斌的時間的玫瑰的理念我其實是比較贊同的,過去的十幾年我也經歷過股海的起起伏伏,經歷了幾次十年一遇的大牛市,也經歷了幾次自己市值打三折的熊市,弄得身心疲憊,每年除了要固定繳納高昂的交易佣金之外,真正留給自己的和定期存款利率比起來,差別不大,遠遠不如十年前買入房產的資產增值速度,小萬一直在思考,技術面選股還是基本面選股,題材等待放花還是基本面確定等待成長,經過十幾年的經歷,漸漸我明白,但斌的穿越時間的投資,一定是選擇可以穿越通貨膨脹還能繼續有自己核心產品並且有護城河的公司。看看下萬十幾年以前曾經重倉持有過的品種,大多都是題材放花,潮起潮落,但是都不能穿越歷史。小萬曾經持股:

1、中商股份,現在叫華聯股份,10年負漲幅。曾經是央企北京,變成民企,想搞購物中心,最後改成持有商業,轉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公司董秘我都去聊過,說購物中心如何好,信誓旦旦。這個董秘現在已經去了華聯綜超了;

2、風華高科,號稱高科技,2000年曾經大紅大紫,沒有自己的產品,大都是代加工,沒有核心品牌,利潤空間被壓縮,十年負漲幅;

3、中國高科,頂著高科技大學的門面,十幾年一直平平庸庸,大股東換了無數次,真奇怪就是不改名,中國高科好啊,十年負漲幅;

4、廣宇發展,曾經的津國商,南開戈德,南開大學校辦企業曾經注入資產,到了魯能置業入住,一直就是重組改名字,一直到現在也只是持有魯能在重慶的一個地產項目公司65%的空殼。沒有其他業務,在天津的公司基本上就沒人,不知道在幹什麼。十年零漲幅;

5、川長征-托普軟件。赫赫有名的全球招聘5000名軟件工程師的新聞你們還記得嗎?十年歸零;

6、河南思達,曾經是兩市有名的莊股,在2000年夏天爆發了一把,我還特意去過河南看過這個公司,現在什麼也不是。

 太多了,這些是我在各個時間點曾經持有,等待準備放花的公司,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都不能穿越歷史,現在看都不能超越定存,更別說投資增值了,投資這樣的公司怎麼能盈利。

 市場上經歷過幾輪牛熊的投資者都懂得。

 週末看了一部電影叫《桃姐》,挺感人的,最讓我感到啟發的就是香港的老齡化的程度已經超越了我們的想像,老齡化養老產業應該是能夠穿越歷史的,我翻遍了上市公司和老齡產業沾邊的企業,發現大都都是題材,只有保險,保險公司的養老險一定是最確定的。既然已經這樣,就堅持,如果還有牛市,如果你還相信牛市,就堅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05

劉強東人大演講:曾經500元入校開餐館,現在和奶茶談戀愛

http://www.iheima.com/thread-2941-1-1.html
」這種感覺好像是半夜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在床上做事,然後一個鄰居通過窗戶偷窺,偷窺完還要打破窗戶問一句你倆幹啥呢。當事人說沒幹啥。過了一段時間這女人懷孕了,於是大家都罵你們當初不是沒幹啥嗎?怎麼懷孕了呢?」

  這個比喻,還真是有點奇怪的感覺,於是微博上流傳甚廣。不過除了這個花邊,劉強東現場也回憶了當時上大學的情況,比如帶著500元入校後,通過抄信、賣書及寫程序賺學費。

  而第一次創業則是開餐廳,雖然是慘敗,但是讓他對管理有了不少認識,也形成了日後他的管理觀。具體說了些啥,請大家看以下部分實錄:

  生活和創業經歷

  其實在這之前跟大家溝通,就是跟我們學校也溝通過,講的範圍比較大,所以我還是希望能夠講一點更接地氣的,從我們學習和創業的方面跟大家分享。我是1992年,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好像是9月7號左右我們到達了學校。在那時候從徐州到北京,坐火車要14小時。今天只有兩個小時40分鐘就到了,那個年代可以說,我們大部分的學生,70%是窮人家的孩子,非常非常貧窮。

  我們那個時候上學帶了什麼東西,我背著蚊帳、被子、褥子,然後還背了臉盆,洗臉的臉盆都是自己背過來的,然後還背了一個茶缸子,都是從宿遷背到學校來,考人大的時候我報的,本來最開始我想上,因為我物理化學非常好,在初中高中的時候,這兩門學科一直最好,也是我最喜歡的。其實我一直想上一個物理系和化學系,上學之前我們的班主任,也是特別希望他的學生們,都能夠去上文科學,去當官去,他說官場裡面的貪官太多了一點,他覺得他的學生都是好人,畢業之後能做一個好官,所以說在老師的感召之下報我們人大。

  當時22個系在江蘇省招人,哪個是當官的?社科系是當官的,就報了。錄取完之後我們的老師,學校的一個教研組組長碰到了,說你知道社會學是干什麼嗎?我說不是研究社會的嗎?當官的呀,他說是去調查村子,你去調查一個村子的男女比例多少,平均身高多少,平均壽命多少,等等等等。

  當時我就心裡面老實說有點低谷,然後我們到了人大的時候,當天晚上我們的師哥來到我們宿舍跟我們聊天,我們系的學生會主席與各個部長接待,接待完以後我們宿舍長就開始跟我們說了,大家接下來的四年,一定在多學一個第二專業,我說為什麼呢?他說如果只學社會學,將來不太好找工作。

  專業跟找工作有多大的關係呢?92級,我們那年應該第一次是雙向選擇,在這之前是國家包分配的,就是你找不到工作的話,國家一定給你找到工作,現在可能國家沒有了,叫雙向選擇。就是你先自己找,你要自己找到了就可以,找不到國家再給你分配,總之還有保底。

  結果上了一年的時候,到了大一下學期,跟我住一個宿舍的張峰(音),看中了我們外語系的一個女生,很漂亮,天天跟著人家去上自習,一天一天的接觸,接觸了一段時間以後,終於有一天把那個女孩說動了,同意跟他一起去校園裡走一走。

  然後我們全宿舍都特別激動,等著他,馬上就回來了,回來之後往床上一坐,坐在那兒抽煙,也不說話,我問他怎麼了,他是我們宿舍年齡最大的。他說女孩子談都很高興,談到最後發現自己是社會學專業,然後就決定說算了。為什麼呢?將來這工作太難找了。

  然後我們宿舍對面,我住在18樓314房間,我們房間對面就是人口系,所以人口系經常跟社會學開玩笑,說你是人大里將來最難找工作的,我們說你們是。所以後來紀校長一聽就火了,乾脆把你們倆合併了。但是從實際結果來看的話,我們的社會學專業,包括人口學專業還是出了很多很多人才。從畢業五年之後再來看的話,專業已經找不到任何現行的關係,如果單說找工作,多多少少是有一定關係的,你看人大我們四個合作夥伴,國際會計、國際金融等等,找工作的時候肯定它佔了很多優勢,大家找工作五年之後回頭看看,這個專業基本上是你的職位高於收入的多少。職業無論大小,真的跟專業沒有關係。

  總之當時給了我很大的刺激,我就想工作不好找沒關係,可是找不到女朋友很可怕呀。所以一定要學一個第二專業,我就想了一定要學一個,在女孩子看來最高深莫測的,最能夠吸引女孩子的。所以想了半天,那個年代最高深莫測的就是計算機專業,當時那沒有計算機這個專業,怎麼辦?就自己買書,然後開始自學了編程。

  到大三的時候,我們同學就坐在這兒,我還跑到江蘇省,跟蘇北電力管理系統,瀋陽迪奧快餐(音),現在在瀋陽還開了13家店呢,是個台灣人開的。所以那個時候確實是,賺了一點錢。到了大三的時候,我基本上是我們班裡面的第二紅,第一紅在這兒。他那時候是在人大出書的,新財會,新會計指南,又是新辦公室大全,又是新的什麼東西,反正每本書都定價三百、二百,很貴。

  但是有很多辦公室的人,總要白底書的後面,看起來像那麼回事,私企的很少,基本上是國企還有低級企業,每個人都要在後面弄個書櫃的,顯示他看了很多書,實際我相信他一輩子可能都沒翻過書。

  我來北京上學的時候,因為家裡很窮,只帶了五百塊錢。這五百塊錢是誰的?還是各個親戚,知道我考上大學了,在那個年代要送,農村叫出禮,就是你結婚的時候我送你,你家裡有喜事,我們也五塊十塊的出禮,收了五百塊錢,然後來的時候我就跟自己說,我希望在人大的四年,再也不問家裡要錢了。

  因為抱著這麼一個自我的要求,所以來了之後,就是上學期開始搞家教,到下個學期開始抄信封,大概抄了將近一年時間的信封,什麼是抄信封呢?在那個年代,因為計算機還不夠發達,現在我相信都是打印好的。那個時候我們人大有很多老師,還有學生辦班,什麼叫辦班呢?基本上就是江蘇省宿遷縣農業局局長收,然後一打開裡面就是農業部某某某研究所,我們要牽線主管農業的副院長,或者農林局局長培訓會,北京來三天。其中在人大上課一個小時,剩下時間都是長城、頤和園、故宮。

  你想想這些領導的話,那個時候來趟北京還不容易,很多局長沒來過北京,所以接到這個封一看,農業部的,而且所有費用國家出,所以這樣來報的人就很多。其中最關鍵的是抄信封,也就是寫一個江蘇省宿遷市,拿一個黃頁,郵政局買的黃頁,上面全國所有的縣都有,一個一個縣寫,江蘇省宿遷縣農業局局長,然後某某某寫的,寫完之後信封要折起來放進去,然後用膠水給它封好,整個過程按照三二一基本上,就是抄三分,放進去兩分,最後再抹上膠水,一分,可以賺到六分錢。

  所以第一年基本上都是,所有的費用主要來自於抄信封,我大概每個要抄個三天到四天,有的時候在314宿舍,因為晚上十點鐘關燈了,但是走廊的燈是不關的,所以就搬個小板凳坐在地上,抱個箱子就開始在那兒抄。一萬個信封六百塊,寫完一個心裡就想三分錢。

  寫了一年多,看我們班同學做書發了財了,所以在他的感召之下就給他推銷書去,暑假到大二放暑假的時候,準備用一個暑假的時間,把大三的所有錢賺回來。給大推銷書,那個時候運氣還不錯,就是每天騎一個大二八自行車,後面抱著個一二十本很厚的書,你要拿樣本,然後還有一個書單子,每次搬上來後面背著很沉,上面是金融大廈,反正各個寫字樓,一個一個敲門,您要書嗎?什麼書啊,打開看看。

  給我們大概四折,我們原價賣出去就賺60%,定價三百塊錢,賣出一本書就能賺到180塊錢。有一次我很幸運,在農業銀行應該是,農業銀行就是木樨地那邊,一次賣了一二十本書,還挺開心的。

  到了大三就開始給人寫程序,寫程序那個年代是非常賺錢的,基本上我可以用一個月晚上的時間,大概賺到五萬塊錢,給人寫一套系統。其實很簡單,說實話,就是數據庫,那個年代因為程序員實在太少了,計算機剛有。到了大三下半學期,基本上我應該是我們班裡很有錢的。到大三下學期,我手裡拿著大哥大,那個年代大哥大毫不客氣的說,我們系主任李強老師是沒有大哥大的。然後是摩托羅拉的,大家想一想二十歲一個小孩,去人大的系門,到那個同學餐廳,朝那兒一坐,大哥大往那兒一弄,然後服務員過來,大哥,想吃點啥?

  看著真的像香港的黑社會一樣的,然後還特別逗,我們當時打電話的時候,不好意思當同學面打,還是比較低調,躲在樹後面,然後有一天一個男人跑過來,問我這是真的假的,你們知道什麼意思嗎?那個年代很多人裝酷,拿一個假大哥大,十五塊錢買的,實際上就是塑料殼。那個時候BB機,漢顯BB機,雙排漢顯BB機,2460元一個,一個BB機,我那個手機是26000多塊錢買的。那我不管,接著打一分鐘是四毛錢,打的話是一塊多,接是四毛,接電話還要錢呢,還是很貴的。

  然後到了大學四年級我就想我該創業了,而且那時候兜裡面還有二十萬多塊錢,還有二十多萬現金,然後中關村去裝了電腦,花了兩萬多,買了台電腦。而且在裝電腦時候有個小插曲,因為學了編程以後,經常跑到聯想大廈去免費做他的推銷員,因為他大廈裡面有五六台電腦。

  找一個人,來的時候你就可以用他電腦,帶上那個氣巴二太(音),大字盤,很大。後來出來那個1.40兆那小字盤,我把原來的那個拿過去,因為它代碼很簡單,點開來的時候我給他寫封信,以後就開始免費幫推銷員給他聯想電腦多麼好,怎麼怎麼…

  所以老去,對中關村比較熟悉,我經常買電腦的時候,也舍不得買這個,因為那時候聯想電腦一台五萬多。柳傳志現在有一次北大講課的時候,他說一台電腦一萬八,賣一台電腦。

  然後我一個暑假,我花了三天的時間到中關村,把中關村所有的電腦店都走遍了,到最後我選定了一家最便宜的,最便宜的一家店。然後裝電腦的過程中這個老闆過來了,問說這台電腦多少錢,我說這台電腦兩萬多塊錢。老闆說怎麼這麼便宜,然後這個業務員,正在給我裝業務員的學生說,沒辦法,人大的學生,這台電腦就賺他兩千塊。

  你們都沒有幹過這個是吧,就裝台機器就賺兩塊錢,那是最少的。那年在中關村給人裝台電腦都是五千塊錢,可以賺到五千塊錢的。一台電腦三四萬,一夜之間中關村最早發財的是什麼,是在中關村修自行車的人。真的,都不是擰螺絲嘛。

  修自行車收兩塊,一塊,然後傳台電腦一下賺兩三千,一夜之間中關村沒有人修自行車,所有的擰螺絲的人全跑到電腦前去擰螺絲去了,賺電腦去了。

  所以到大四的時候,就第一次想創業。想什麼,我覺得人以食為先,而且人大里面有一個叫食為先海域,一個很高端的一個做海鮮的一個餐廳,我就人定了,我覺得老百姓不管怎麼樣,需要食物,所以創業最好開餐廳,而且自己也是吃貨,還喜歡做菜。

  所以那時候在人大找到了,往一條斜街裡面,找到一家餐廳非常好,而且在人家那裡面吃了一頓,確實非常好。老闆突然有一天在那貼告示,說決定把這餐廳盤出去,自己要去北京火車站去開更大,1500平的大餐廳。所以我覺得很高興,我說機會來了,然後我就把這24萬塊錢,什麼推銷術,各種寫的這程序賺了二十多萬塊錢。

  背著倆書包,那時候還沒有銀行卡,也沒有什麼在線支付,什麼都沒有,從郵局那邊把錢取出來,24萬現金,背著兩個大書包。跑那給老闆跟前一放,把老闆嚇了半天,沒見過這麼傻的,因為也沒有討價還價,他那寫的24萬,我就給了他24萬。

  然後給完錢之後,老闆跟我說需要做什麼,我說需要你走了,接下來就是我的了,然後老闆背著錢傻乎乎的走了,頭都沒回。然後過了六個月之後,房東來收房租了,我說這不對呀,我說我當時買這餐廳,我就想這房子是我的呀,說不對,你這是租的,房子是我們藍靛廠的,海淀造紙廠,才知道等於買餐廳的時候,不知道那餐廳是租的,也就是你沒有做何的準備,沒有做任何的競價廠商。

  對法律,對什麼房產對什麼一無所知,沒一點點經驗。把老闆送走的時候,當場就開全體員工會,我特意跑到海淀那邊一個商場,去買了20多塊手錶,表達心意,送表那時候在我們那個時代,送表是表達心意的。在這種最好的朋友之間或者是情人之間送手錶。

  當時我一人送了一個那叫做卡西歐的手錶,兩百多,很貴的。一人送了一塊,然後就開始問大家有什麼困難,那時候他們所有的員工都住在叫稻香園那個地下室,當時的地下室很糟糕,然後下暴雨的時候,水都倒灌下去,一倒灌下去,你到地下室裡面,都兩塊磚,三塊磚摞起來,那洗手間根本就進不去。

  說了生活條件太差,我說這不是人過的日子。所以到六郎莊給他們租了兩個院子,而且還裝了空調,冬天都暖氣。所以餐廳老闆規定員工所有客人的菜,剩下的菜你想吃都可以,只要你想吃你都可以留下來。

  然後如果餐廳想炒新菜,你只有兩個,一個就是豆芽,超過三天的,在冰箱裡放了三天之後,到了第三天長老,就賣不老的這種新鮮的菜,不能再存放的你可以吃。第二就是吃客人剩下的菜。

  然後我覺得這不對,我說客人假如說有什麼比如乙肝什麼之類的,把我們員工的身體傳染病怎麼辦,我說剩菜不允許,當那裝上之後,拿著客人一塊不動,回來只能扔掉,然後每天兩葷兩素,四菜一湯,那時候叫四菜一湯,吃飽為止。

  然後之前老闆規定他買菜的是他叫妹夫,然後收銀的是他妹妹,後面大廚是從四川請過來的,然後我過來我就覺得要有一條管理體制,不能做成家族企業,不能帶親戚。所以買菜就說指定員工,說誰討價還價,誰對菜熟悉,然後一個河南的小孩,才十七八歲,特別小,說我會,然後就指定他了。

  然後一個山東的,一個服務員指定他做收銀,然後就定了一個規則,就前面開的票複印成兩份,一份留在前台,第二份交給廚子,廚子拿了票才能給你出菜。然後每天晚上把廚子出菜的票和前台收銀的票對起來,所以那年管理不是白學的,多少還是懂那麼一點點,知道這個菜和錢要對的起來,就做了這麼一個機制,然後就回到人大來繼續上課,因為大四開始寫畢業論文一大堆事情。

  然後每週只能去幾次,而且都是晚上去。後來發現他說不斷的就要錢,當然工資都給他漲了,那時候所有的員工,大廚子一千塊錢,最高的,整個公司最高的是大廚子,一千塊錢。其他的比如前台的服務員叫什麼菜洗,洗菜的,然後還有清潔工,都才兩百塊錢,三百塊錢。

  然後所有的員工就一個勁的壓榨,壓榨個人勞動,所以人大培養出來之後,以後的,未來新的企業家不能做,只能做大管家。然後還有這肉,原來的老闆這肉所有的肉都放在冰箱裡面結成冰的他照樣吃。

  因為認為只要結成冰它就不會化,實際上那肉是哪怕結成冰,只要不是專業的肉,速凍的,那都能吃,實際上三天之後這個蛋白質,營養也會變化,所以那時候規定三天如果這肉賣不完,也必須把它扔掉,不能一起賣。

  所以就這樣過了半年之後,發現自己不斷的在外面賺錢,還不斷的往裡投。到最後實在不行了,開始問家裡借錢了,有一天我實在著急了,到餐廳我問到底怎麼回事,結果一查賬,發現虧的一塌糊塗。然後在這時候你又發現什麼工商所、稅務所、城管還有那什麼鄉,那還不是中關村呢,叫什麼鄉我忘了,四季青鄉。

  四季青鄉的,什麼中關村的,反正那時候都收管理費了,總之你會發現幾乎每個人都能管到你,到你餐廳吃完之後嘴一抹就走。後來有一個老北京人,跟我自己談,他說小劉你這麼做你骨頭都賠不了,我說怎麼回事,他都在貪錢,說你看吧,收銀的跟大廚兩人談上戀愛了。

  這樣收了錢,只要前面和後面一聯繫就死無對證了,前台做著,然後買菜的小夥子,不斷的豆芽由八毛錢已經漲到兩塊了,牛肉那時候大概只有八塊錢,後來漲到十七塊錢了,所有的進貨價格都翻倍了,翻倍了不能再漲了,你要漲到50塊錢也不像。覺得太過火了,他怎麼辦呢,就牛肉,比方說本來我們說預存,三天牛肉買20斤,你應該採購20斤,夾道只賣了18斤,就說有兩斤可以扔掉沒關係。

  所以實際我們還是有相互淤塞,結果小夥子為了多貪錢怎麼辦呢,明明三天只能賣20斤,我買50斤,到了第三天那30斤我就扔掉了,你不是說了嘛,三天之後肉都可以扔了嘛,因為扔掉的牛肉裡面一半是他的,所以扔的越多,他可以貪的越多。

  所以就這麼一個小餐廳,結果收銀的在撈錢,買菜的撈錢。然後吃飯呢,剛開始是四菜一湯,喝點什麼燕京啤酒,結果到最後這個大廚只喝青島啤酒。剛開始喝的白酒是喝二鍋頭,北京的二鍋頭,藍瓶裝的,也很便宜,大概只有幾塊錢,到最後他只喝餐廳裡最貴的酒。然後吃飯,剛開始兩暈兩素可能雞肉就是簡單的,到最後最喜歡吃的是蝦仁、驢肉、牛肉、羊肉,全都是最貴最好的,四喜丸子。所有這樣的餐廳到頭賠得一塌糊塗,最後一天我就是讓買菜的小夥子,發了一個告示,要求所有人都來結賬,但自己也沒錢了,把我姨夫家,我自己家的十幾萬塊錢,他們也是辛辛苦苦的,十幾萬塊錢借來了。

  在這之前還有我父親借了一些錢,把這債全還了,然後員工每個人發了兩份工資。走的時候我告訴大家,我說我再也不回來了,這個餐廳。我說你們愛幹嗎幹嗎,真的,走的時候我連一個碗都沒帶走,你們要把這餐廳賣掉,當然很快那餐廳也就拆了。

  走了之後,後面他怎麼辦我也不知道,我也再沒有回過那個餐廳。所以我在大三的時候,我們班裡面是第二個首富,排名第二名。那個時候應該是民營學生當中還是很有錢的,家裡面沒有任何背景。

  然後到了大四,真的離開人民大學那天的時候,我是欠了家裡面二十多萬塊錢,是負資產。但是就創業的人信念和激情一直沒有消退,也抱著很多這種疑惑,也在思考著人到底性本善還是性本惡。

  就是為什麼你對員工這麼好,而他對你這麼不好。你真的沒有虧待他,不管他工資、住還是說吃,對他待遇等等等等,投入比以前所有的都好,可是以前每個人踏踏實實幹活,老老實實幹活,可是現在每一個人都不踏踏實實幹活,都不好好幹活,都在想撈自己的錢。

  所以有點想著人性本善和性本惡的這樣一個問題,帶著這種疑惑就去了日本,叫日本來福,工作了一年多時間,每天晚上還去一個人寫重操舊業,給人家寫代碼,那時候給五A集團(音),在那寫著售後文件系統,反正給他編了不少東西,賺了錢慢慢把這個錢給還了。

  所以到了1998年才開始創業。然後到了日本的企業,給我最大這種教育,我的教育就是人不存在性本善、性本惡,一個企業沒有管理,結果是必然的。就你不能去埋怨員工,你不能說我對你這麼好,我作為老闆對你這麼好,而你這麼負我,你覺得他不對。其實我在日本其實一年多的時候,我就想了這個問題,實際上所有的結果都是我一個造成的,因為我沒有真正的管理。

  第一沒有花時間,第二,整個企業的這種制度根本沒有建起來。而在日本來福那家企業,當然我們北京的分公司一年銷售了16個億,各種床墊,大小床墊,幾萬塊錢一個床墊,小到一個小磁鐵,大概只有五塊錢。然後還免費送點彩紙,彩色紙,我們大概送了十幾萬張。

  有的人讓我半年之內做成庫管,然後日本人跟我說講,說在日本詞裡,日語,我不知道今天在座的同學有沒有學日語的,說日語裡沒有誤差這個詞,只有對和錯。說誤差是中國人犯的,日本人就說要麼對了,要麼錯了,沒有誤差。當然來說,你來做我們庫管,我們允許給你一個誤差,就是這個紙,送的彩印的紙。大概一分錢、兩分錢印出來,允許五張的誤差,其他所有產品沒有誤差概念,只要錯了一點的話你就走人。

  那時候嚴小青(音)是我老闆,北工總經理。他說為什麼只要給你五張誤差,這不是說基於對你管理的容忍,而是說中國的印刷廠給我們紙的時候,他做不到百分之百準確,我們印刷廠他可能多給我們五張或者少給我們五張。

  因為這一摞子一萬張,每天給我送來十幾大摞,實際上這個誤差不是給你的是給印刷廠的,所以日本人精準管理,然後在那公司做過,做過電腦擔當、銷售擔當和庫管擔當三個職位,大概一年多將近兩年的時間。

  三個職位其實都跟管理完全系列相關,所以我回憶自己做餐廳做失敗的例子,覺得自己不僅僅是擔負起來餐廳破產的責任,同時還要擔負員工的責任,因為自己沒有教養員工,沒有很好的制度和流程讓自己員工去犯錯誤,然後這些員工經歷餐廳倒閉,然後這些員工再去找工作又回到過去,一定是他們待遇又會降低,他們又重新從一個有空調的房間搬到一個地下室去,重新再過那種沒有自尊的日子,誰造成的,都是我自己造成的。

  京東價值觀

  所以也是因為基於這種人與人的思考,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就京東我們十六年以來,我們有一個最重要的一個管理的表格。非常簡單,但是也是京東人皆盡知,而且我們每個季度都會給公司所有的高管都會拿這個表格再次做一次回顧,一次考核,我們全員是每年,像現在整個京東全國有五萬名員工,我們五萬名員工每年每個員工都要做一次360度考核,用的最後也是這張表。

  我們招聘管培生,用的這張表,我們升職、加薪當然也包括辭退等等,所有關於人事方面的實際上用的也都是這張表。我相信這其實不是京東發明的,也實際上是GE,GE公司用的一張表,實際上現在其實全世界好多企業用的都差不多。今天給大家重點解釋為什麼這張表格能帶來實際的效應是什麼?

  這其實也跟我在人大的四年學習、創業,面對著成功和失敗,然後到了日本企業兩年的反思,我就回過頭來看這個表格,越看越覺得好。非常簡單,這是我們把每個員工的特質分為兩項,一項是能力,一項是價值觀。能力當然好解釋,我相信每個人都知道什麼是能力,能力就是你做事情這種潛力或者能量大小或者你的績效或者你的業績等等。

  但重點是價值觀,價值觀確實是說一個思維層面,對於我們認為,我們認為價值觀實際上是一個人對待他人,對待自然,還有包括人和人之間的看法,就是你怎麼看待他人,怎麼看待自己,怎麼看待世界,這就是價值,大部分價值觀是沒有好和壞的,不存在好和壞,只存在匹配和不匹配,所以京東公司有我們自己的價值觀,老實說任何一家公司的價值觀實際上都是老闆的價值觀,特別一個創業企業,創業企業的文化一定是老闆個人,創業企業的價值觀一定是這個創始人的個人的價值觀,二者永遠是匹配的,從來沒有發生過偏離,發生偏離的時候一定亂,企業文化會亂,造成公司的混亂,最後潰敗。

  如果把這個縱軸當作能力、橫軸當作價值觀我們做一個匹配或者考核的話,0分到100分的話,你就發現這裡面有五個區域,一個區域就是能力不行,價值觀跟你也不匹配,價值觀不存在好壞,實際上匹配度,這個得分度實際上一個匹配度,也就你匹配度越高,那麼你能力就越高,能力越低呢匹配度也越低。

  所以當一個員工的價值觀跟你企業的價值觀匹配度很低,其他的績效也就是說工作成績表現也比較差的話,這實際上是我們人資最最核心的工作,應該把這部分人篩選出來,歸納成鏡子,因為這樣員工費解一個,成功費解。第二個員工就是你發現他的價值觀和你公司很匹配,京東的價值觀非常簡單,我們基本上就是激情創新,然後團隊,然後就是客戶為先是一個,這是很便利的一個價值觀。

  所以價值觀跟你匹配度很高,但是他能力就一直不行,在京東我們另外給兩次,一次轉崗,一次學習的機會,如果兩次你能力績效還是不能夠提高的話,那麼公司也面臨一個生存的壓力,公司也沒辦法繼續,不是一個養老院。公司的本身它可以做很多慈善,但是公司的本身它有生存壓力,它不是一個慈善機構,所以那也只能請他走人,就是兩次機會轉崗、學習培訓的機會。

  轉崗就說你做別的,你做產品經理不行你做設計,設計不行你寫這個代碼,總之人資可以管行政,行政可以到人資去試一下,總之當價值觀匹配度比較高的時候,我們至少給兩次機會,如果還達不到,他的績效還達不到要求的話,可能公司迫不得已就請他走人。然後這個匹配度,價值觀匹配度和能力都是比較在中間位置的,這實際上是一個企業的核心,一般來講一個穩定的企業,正常穩定的企業剛的比例能佔80%,它是符合自然界的二八規則的,然後金子很好理解,也就是能力很好,價值觀跟你企業的價值觀匹配度非常非常高,這一般得熟的、穩定的,我說穩定的,你初創團隊或者後期團隊都達不到的,可能佔20%,就你的骨幹或者叫核心。

  比方說京東包含我們高管,包含我們技術骨幹,包含我們規劃等等,包括我們業務骨幹等等,都屬於這20%。有的人說金子多是不是好呢,二八規則是比較穩定的一個比例,一個結構。大家想想如果金子多的話,這個公司的團隊能不能穩定。

  你會發現有很多比如初創公司,一路狂奔,然後培養了大量人才出來然後上市之後兩天之後你發現好多公司員工走,一方面可能有錢了,原來大部分拿到期權了,他怎麼想不願意幹活了有關係,但是其中還有很重要的原因,是這家公司的經營態度已經超過了20%,因為你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你不能每個人都是高管,你不能每個員工都給很多股票,你也不能給每個員工都發兩百萬到三百萬的高薪。

  你的資源有限,你掙的資源你只能傾向核心20%裡面去,給他最好的現金待遇,把這些股票發給他們,給他們培訓的機會,一旦超過20%之後,你企業資源不足以給他們,結果這20%其實很多人不滿意的,他拿到股票不夠多,拿到現金待遇不夠多,其他福利也不夠少,所以別人稍微多給他加點薪水他就走掉了,所以當金子的比例超過20%,不一定是好事。

  當低於20%也不是好事,你骨幹力量不足,雖然大部分比如90%都是鋼,說10%金子的話你會發現團隊離職率特別高,你如果發現一個企業的離職率很高的時候,往往是這個團隊的金子的比例不足造成的,因為離職率是跟管理的個人的魅力和領導力切切相關的。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你發現同樣的待遇,什麼都一樣的情況下,同樣的辦公環境,同樣的企業激勵計劃,你會發現他團隊下面的離職率就是低於另外一個,你比如我們的庫房,我們打包可能分為三個打包小組或者五個打包小組,說有五個打包主管,條件待遇、體徵比例所有都一樣,但是你發現五組離職率不一樣。

  這實際上跟這主管的能力高和低有關係,能力很強的主管你發現他底下兄弟特別有幹勁,沒人願意走,對未來充滿著希望,他也不斷給下屬培訓,教下屬技巧,讓下屬共同提升,然後自己升職中不斷要推薦,他有潛力,將來可以做主管,有什麼學習機會,向公司說我這個打包員我覺得很好,將來能夠成為公司的主管,所以當這個金子的比例遠遠低於20%導致團隊的離職率,普通員工的離職率會很高,也是不穩定的情況,相對穩定的二八規則。

  然後其中最難的就是這個,大家看最後一個就績效非常好,業績很好,銷售額做得很好,毛利率也非常好,為公司創造了很多利潤,做快遞送的件很多,打包員打的件很多,然後搞技術代碼或者做產品做設計,總之他做的活就是比別人好,但是他唯一的就是他的價值觀跟你這不一致,你覺得你應該所有工作通過團隊協作的方式才能完成,他就說我要單打獨鬥我就拒絕跟人合作。

  但你覺得一個有積極性的人,再一個優秀的管理者,至關重要的說,他整天在那雖然業績很好,可是他整天蔫吧拉嘰,你跟他說咱們出去踏踏春去吧,去爬爬山,他有什麼好爬的,然後你跟他說咱晚上出去吃,有什麼好吃的,沒什麼,他什麼都沒興趣,除了就是說把他的工作做好提高獎金之外,他別的沒有興趣做其他任何一些事情,沒有激情。他沒有都是負面的情緒,跟他呆在一塊沒有任何正能量都是負能量。

  一個有激情的人一定是成為正能量的人,然後整天抱怨的人一定是一個不是有激情的人,他沒了激情就不斷的抱怨,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充滿著負能量,所以這個員工怎麼辦,大家覺得怎麼辦?在京東公司我們只要發現了,一秒鐘我們就要把他幹掉,請人走人。有人說為什麼?你說你那個鐵,能力的話比他差呢,差多了也沒什麼業績,你還給他什麼轉崗機會,給他培訓機會,給他兩次機會呢。為什麼他發現立馬就走人呢。

  因為像這種人價值觀不一致,他往往是搞破壞,他除了給你帶來業績的同時還給你團隊帶來很大的破壞,而且因為他能力很強,所以他搞破壞的時候比那鐵搞破壞殺傷力要多得多。我跟你說全世界最大的鐵鏽就是希特勒,希特勒很有能力的,演講能力很強,你看他能把一個國家,幾千萬人口積極調動起來跟他去打仗,而且堅定這種戰爭是對的是吧。但是他價值觀跟這種全球的這種和平的,普適的價值觀是相違背的,所以希特勒典型就是個鐵鏽。

  廢鐵,扔到那它都羨慕鋼,是沒有腐蝕的,鐵在那也沒有腐蝕性,唯鐵鏽是有腐蝕性的,所以發現鐵鏽要堅決地毫不猶豫把它幹掉,否則的話一點一點把那個鋼給腐蝕了,把很多鋼給腐蝕了,你比如說剛才說這個激情,如果一個沒有激情的人他在公司天天的抱怨,不管多麼好的一件事情,你覺得這件事情百分之百好的一件事情,到他嘴裡立馬說出來就覺得這是一個不好的事情,他會帶動更多的員工抱怨,帶動更多的員工沒有激情,帶動更多的員工不願意去。

  你發現包括比如說京東實踐當中也發現一個例子,就說每年老實說公司的內部都會有一些員工有貪污行為,每年都會有時候一個有時候兩個被公司查到,或者被供貨商、合作夥伴舉報,然後查實開除,過去十幾年一看的話,所有因為貪污的被公司開掉的往往都是特別容易,全都是業績好的人,迄今為止京東還沒有發現任何一個業績很爛的人貪污,沒有,就是這樣,因為他的價值觀,他不是要通過什麼正道,走人道做好人,通過合法的。

  京東公司其實我們所有的價值觀,核心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一個正字,我相信今天我們在座有很多人對京東有一定的瞭解,你比如產品,最早我們強調正品行貨,然後你買什麼東西你不要**給你**。說你能不能給我們便宜點,省點兒稅錢,對不起,沒有,京東不提供這項服務。

  我們公司的一個副總裁,三年前被開掉了,實際上就拿了供應商的一個箱子,他們年薪是150萬現金,每年拿到手。給他股票的話,我相信今年公司上市之後,他手裡股票至少能值個六七千萬人民幣。

  可是大概就是三百塊錢的一個箱子,供貨商說箱子給你吧,他還是拿了,而且拿回家了,結果被別人舉報,我們查實,然後把他開除了。可惜還是說價格不一致,因為他不認為這三百塊錢是貪錢了,如果是30萬,300萬,可能覺得就不對了,但是三百塊錢,我作為公司副總裁,供貨商給我3百塊錢一個箱子,只是一個箱子,不是給我錢。

  在他這種思維裡面,在他的價值觀念裡面,他認為這不是一種貪官,是可以容忍的。但是他作為副總裁,他的下屬拿著一個30塊錢的,他覺得是正常,今天拿著30,明天是3萬,這跟當時的餐廳是一樣的,那樣的話會導致企業的這種失敗。

  我想有同學參加過京東面試,到最後要不要?能不能通過很重要一點,其中考核更多的是一種價值觀,只要能夠上過人大,其實沒有說能力差到哪去,很少,能力是一個比一個強,但是到底能有多少跟京東匹配的,我們有各種各樣篩選的方式、方法。

  所以對於學生來說,剛畢業學生的能力,根本沒辦法去考核,根本不知道你當年或者兩年之後,你能力到底怎麼樣,也許兩年之後,你業績很好,也許兩年之後,業績很差。這其實對一個企業,作為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講,是必然冒的一個風險。可是價值觀風險不能冒。所以我們所有的考試、考核大多數實際上都是指向價值觀考,是不是與我們京東相匹配。

  說實話,我這幾天講話太多了,不停地在講話,嗓子已經啞的快不行了,我今天就講這麼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453

巴菲特曾經說股市總市值佔gdp的比例是最好的評估股市位置的指標 定位理論做投資

http://xueqiu.com/1604871976/30475866
本文為原創,並且給予各位股友可供參考的結論。最近漲了幾天,各路大神發出萬點論或者誘多論。。。
巴菲特曾經說股市總市值佔gdp的比例是最好的評估股市位置的指標,低到50%就是低估區域,而超過100%就是高估區域。 這是著名的巴菲特指標。

美國股市在2007年市值達到gdp的125%以上,2009年3月只有70%,然後進一步跌到50%。目前又達到120%以上了。結論:美股快到頭了,玩美股的同學回來吧!

中國股市2007年大概9月的總市值超越了當時的gdp。後面有多慘大家都知道。 2013年中國gdp為56萬億,今年預計是60萬億。現在滬深股市的總市值約為24萬億。港股的60%以上是中國大陸上市企業而ah股又佔絕大多數比例,所以大部分已經包含在滬深股市的總市值之中了。可能美股還有幾萬億的市值。所以總體市值可能30萬億。仍然算低估區域。創業板的高估只是整體股市的一個結構性高估而已,在整體股市市值的比例中很小。結論:a股仍然在低估區間,創業板的泡沫佔比總市值來說不大。

最後結論:上證的一些藍籌還是比較便宜的,雖然漲了一點。但一些人希望短期(如三年)漲到10000點還是有點懸的,增加5倍的市值那麼股市總市值將達到120萬億以上,遠超gdp的實際產出。個人覺得3年到4000點到6000點有一定可能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569

賣鳥糞致富 曾經的洗錢天堂 奇葩國家——瑙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14

NAiruAir

華爾街見聞在上文介紹,由於一家美國對沖基金申請凍結瑙魯的海外銀行賬戶,瑙魯(Nauru)的可用財政資金即將枯竭,國家面臨破產。

那麽,瑙魯究竟是怎樣從一個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淪落至此呢?這個國家有過怎樣奇葩的發展史呢?一起來看看。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瑙魯的國土面積僅為21平方公里,是全世界最小的島國,也是世界第三小的國家,僅次於梵蒂岡和摩納哥,位於澳大利亞和夏威夷之間。該國僅有國民1萬人。

作為參照,華爾街見聞提示一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自貿區)的轄區面積為28.78平方公里。

geography-of-nauru0

瑙魯曾被外國稱為“舒適島(Pleasant island)”。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它曾是德國的殖民地。此後很長時間,該島被澳大利亞、英國和新西蘭輪番把持,直到1968年才正式獨立。

瑙魯全島覆蓋著厚厚的鳥糞,日積月累成為富含磷酸鹽的礦物質。這是一種優質的天然肥料,該國在上世紀以大規模出口這種自然資源而暴富。60-70年代,瑙魯成為全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國家之一。1975年,當瑙魯財富處在頂峰時期之際,其人均GDP為5萬美元,僅次於沙特阿拉伯。

曾經,富有的瑙魯沒有稅收,醫療和教育全部免費,水、電、住房基本不要錢。政府也在那時買了幾架波音737客機,還買了一些輪船和國際酒店,還成立了一支信托基金。80年代的時候,這支基金被曝其資產規模超過1萬億澳元。

不過,瑙魯在極其富裕的時候並不註重平衡國內的社會和環境問題。80年代末90年代初,瑙魯的磷酸鹽礦物資源逐漸枯竭,國家背負了大量債務,多數信托基金的資產被出售。瑙魯還接受了美國通用電氣集團(General Electric)的貸款。後來,該國宣布債務違約,並被迫拋售了其主權財富基金持有的大量財產。

當年,全國高達1/3的適齡勞動人口失業。由於之前多年的不良飲食習慣,很多居民還遭受著糖尿病和肥胖癥的折磨。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消息,瑙魯在2007年被打上全世界最肥胖國家的標簽,因該國94.5%的居民都體重超標。

830846-nauru-security-guards

(瑙魯安保人員)

當繁華褪去,瑙魯的國家財政主要來自於以下幾種途徑,但多數財路已被阻斷:

  1、從避稅、洗錢中賺錢——瑙魯政府曾經大開銀行市場以試圖賺取傭金,門檻低到只要通過網絡申請就可以開銀行了。因此,這個國家很快地就變成了避稅和洗錢的天堂。然而,2002年,美國指瑙魯為國際洗錢中心,並禁止美國的銀行與該國存在商業聯系。瑙魯因此被迫關閉大部分銀行,“洗錢天堂”的光環隨即消失。

  2、抓捕非法移民——瑙魯政府後來和澳大利亞簽署協議,爭取對方的資金援助,而代價就是修建和管理上文(從全球最富到破產 又一個國家被對沖基金逼死了?)提到的難民拘留中心。

  3、其他奇葩的發財之道——今年1月,瑙魯議會宣布一項方案,將國外新聞記者申請瑙魯簽證的費用從200美元一次性上調至8000美元。盡管如此,還有可能被拒簽。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地理學教授John Connell的觀點稱,正是瑙魯政府多年的管理不善導致了國家的悲劇:

通過出售磷酸鹽礦物,他們變得非常富有。但他們花錢並不明智。在國家繁榮的時代,人們停止了捕魚,不再去學校讀書,也不再接受高等教育。

他說,磷酸鹽開采引起的環境退化意味著島上的土地已不能支持大量的農業開采。在這種情況下,大規模移民可能是居民們唯一的長期選項。

亞洲開發銀行今年在評估該國時表示:

瑙魯面臨很多嚴重的發展挑戰。該國幾乎沒有私營經濟,可耕種的土地非常少,可用水源也相當有限,卻擁有極高的負債和有限的政府財政收入來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89

Mark Warburton:曾經的外匯操盤手 如今的足球主教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53

warburton-mark-warburton-brentford_3181450

把業余愛好變成主業的人並不罕見,Mark Warburton就是一個:他把自己從外匯交易員變成了足球教練。

十年前從蘇格蘭皇家銀行高級外匯交易員的職位上辭職的Mark Warburton,在結束了長達20年的金融生涯後,如今正追求新的人生——一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Premier League)球隊教練。

2004年,他從蘇格蘭皇家銀行辭職以後去了沃特福德足球俱樂部(Watford),成為一名主要負責訓練隊員的教練,年薪為2萬英鎊,還不到他在蘇格蘭皇家銀行薪水的10%。

所幸,Mark Warburton在足球界的發展越來越好。2011年,他成為Brentford俱樂部的運動總監。去年12月,他開始擔任俱樂部主教練。

以非職業運動員身份擔當足球教練,Mark Warburton並非特例。24個俱樂部中,還有一位足球教練也是如此。

Mark Warburton試圖反駁英國利茲大學(Leeds University)商業和運動分析教授Bill Gerrard的理論:圈外轉來的人無法成為最好的足球教練。

成為優秀教練的最大障礙就是:如果你沒有參與到遊戲當中,那麽你就不了解遊戲本身。

事實上,52歲的Mark Warburton做得非常好:2013/14年賽季,Brentford俱樂部奪得英甲聯賽亞軍,這是該俱樂部自1947年以來第一次打入頂級聯賽。

當然,金融生涯給他帶來了難以抹去的烙印:他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他還是英格蘭恩菲爾德區(Enfield)的半職業後衛。目前,他正致力於提高管理隊員的能力。

我的優勢可能來自於曾經在花旗集團的任職經歷。那是另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環境。幸運的是,再也不會有半夜打來的電話了。但是,現在的工作還是會有這種非常占用你個人時間的需求。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5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