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詩曼 時日如飛
1 :
GS(14)@2015-11-02 00:39:102015-10-21 EW
二○○○年的時候,你在做甚麼?那一年,佘詩曼接拍了劇集《十月初五的月光》,與張智霖為「君好」和「初哥哥」打造了一段細膩真摰又令人心痛的感情。
歲月如梭,從前那個眼大大、一張孩子臉的他,現在已經是紅遍東南亞、有型有款的「Cool魔」;而那個當時對演戲還沒有太多概念的她,亦當過了兩次雙料視后,被譽為「港劇女王」、「TVB一姐」。
一切恍如是彈指間的事,但原來就這樣相隔了十五年,今天《十月初五的月光》搬到大銀幕去,縱使他和她也有了不同的際遇,然而時間的洗禮下,「君好」和「初哥哥」當時的那份心動,卻仍然猶有餘韻。
「嗰陣我仲係白紙一張,乜都唔識,我好冇壓力同好冇負擔去拍呢套劇;但呢次再拍番,大家都想比以前做得更加好,最初有啲擔心,好彩第一日開工,導演:『三、二、一,roll機!』所有嗰陣啲感覺同感受都即刻返番晒嚟!好奇妙!好神奇!」阿佘說着說着,一雙眼閃着點點感動的淚光。
打從選港姐至今,她已入行十八年,下年約滿無綫後,無論去向如何,驀然回首,那些一直以來拍戲的點點滴滴,其實就如「君好」和「初哥哥」那段情懷,總會讓她難以忘記、感受至深。
千禧年接拍劇集《十月初五的月光》的時候,佘詩曼才廿五歲,雖然已經是十五年前的事,但有些事情,她還是歷歷在目,例如頭髮。
「我好記得第一次開呢套劇嘅會,寶華姐(編審陳寶華)話要我剪短頭髮,仲要係好extreme剷到男仔頭咁,我當堂想喊出嚟,我嗰陣啲頭髮留咗十幾年喎!我心諗:『吓?為咗一個角色、一套戲要剪頭髮?唔係啩?』勁唔捨得呀!」說時她皺晒眉頭。「後來寶華姐仲慢慢同我解釋:『信我啦!我覺得君好呢個角色咁活潑、咁跳脫,應該係短頭髮㗎!可能對你嚟講,會係一個好大嘅轉變,我唔會害你㗎!』我諗咗好耐好耐,去剪嗰陣好似去斬頭咁,個人好down,連個髮型師都知道我唔開心,一剪我就喊!哈哈哈!家諗番起,其實好好笑!」
又例如當時的她和Chilam張智霖,心口都掛了個「勇」字。「有場戲唔知邊個提出,叫『初哥哥』載住我揸電單車,由大三巴衝落樓梯嚇我,我哋一聽到:『好呀!』就去!嘩!『登』到我呢!由條腰一直chok到上頸呀!今次導演(葉念琛)問我哋有乜嘢嗰陣做過,家想做番,我哋大家都諗起呢件事,不過到最後大家都唔敢再試,家都冇咁嘅勇氣啦!咪搞咁多嘢啦!哈哈哈!」
阿佘九七年成為港姐季軍後入行,才履行港姐職務大半年,便被安排參演劇集《生命有take 2》。「啱啱選完港姐之後,一直都有好多人照顧自己,有保母take care我,乜都唔使驚,但一拍劇,一下子身邊冇晒人,我就得番自己一個,身邊冇人識,好似去咗個好陌生嘅地方咁,乜嘢都唔識,只係知道又要記對白,又要記走位,好多嘢記,一啲都唔享受!」
最要她命的,是那段日子幾乎每齣劇,她都要演慘情角色。「嗰陣成日要逼自己唔開心,但我唔係呢種人,拿捏得唔好,導演要我喊,我心諗:『點喊呢?我家唔想喊喎!』哈哈哈!真係唔識做㗎!跟住外界又不斷係咁打擊我嘅自信心喎,搞到我愈嚟愈唔鍾意呢件事,覺得自己唔適合拍嘢,唔係my cup of tea。
「不過命運就係會咁逼你,我每次一閃過呢啲念頭,好快又要拍第二樣嘢,又或者係『快啲瞓啦,得番三個鐘瞓又要開工啦!』咁囉,哈哈!咪惟有不斷咁行落去囉!
「我好記得,嗰陣拍《生命有take 2》時,都問過華哥黃日華點樣可以演好啲,佢話:『你做得多(戲)就得㗎啦!』我心諗:『咁咪即係冇講!』」說時她做了一個藐樣,忽然又睜大了雙眼。「但後來發現,原來華哥咁講係真㗎!演戲真係要靠經驗累積番嚟㗎!」
直至接拍了「君好」的角色後,她才終於脫離了演「慘角」的宿命。「終於都唔使喊,我真係好開心㗎!哈哈哈!好似做番自己咁,啲觀眾自然覺得我唔同咗,可能係咁,我喺演戲方面,個腦終於『bling bling』開咗竅,終於有番啲自信心。」亦因此,那年,她終於憑着這角色,第一次在《萬千星輝頒獎禮》獲「本年度我最喜愛的電視角色」,又跟Chilam一起成為該屆「本年度我最喜愛的拍檔(戲劇組)」得主。
那時獲獎後,可有壓力嗎?她即很肉緊地笑着說:「冇喎!邊有壓力㗎?淨係覺得好開心!冇諗過攞完個港姐季軍之後,竟然演戲都仲會有獎攞喎!之前啲人(外界)明明話我唔識演戲㗎嘛,變咗呢個獎成為咗我一個好大嘅推動力:『出年我都要攞獎呀!』因為努力演戲係有用㗎!」與此同時,她又努力改善自己的雞仔聲。「一有時間咪大聲朗讀報紙半個鐘囉,好有用㗎!」
結果,阿佘於○六年憑着在《鳳凰四重奏》中一人分飾四角,在當年的頒獎禮,同時獲取了「最佳女主角」及「我最喜愛的電視女角色」獎項,成為首位雙料視后。「《四重奏》拍時好辛苦,但又好好玩!因為拍嗰陣,啲劇情係跳嚟跳去咁拍,我都係靠啲衫嚟辨認自己係邊個角色,個人都演到有少少精神分裂!哈哈哈!」
十八年水銀燈下的日子,阿佘一直馬不停蹄地拍呀拍,至今她已參演逾五十齣電視和電影,拍過逾千集電視劇,少不免辛苦和捱更抵夜的體驗,最高紀錄是拍一齣內地劇,足足五日四夜沒有躺到牀上睡。「嘩!個半月要拍三十集,仲要頭五集我要做兩個角色!嗰五日四夜,我嘅肉體同靈魂都分開咗,個人係飄浮嘅,好彩仲讀到對白。嗰次之後,我嘅身體弱晒,食極都唔肥,係幾個月之後,我返夏威夷放咗幾個星期假先好番啲。 」
又試過拍《火舞黃沙》,拍到體力透支。「喺沙漠拍已經夠熱,體力透支得好犀利。阿戚(監製戚其義)為咗真實感,有場我同黎姿講嘢嘅戲,佢仲要用牛角扇係咁吹啲沙,我哋眼又擘唔開,又成口沙,根本演唔到戲!哈哈哈!就算係平時食飯,食一啖都要即刻閂埋個蓋,如果唔係啲沙就會吹晒入去,好似驚人會搶你咁,好好笑㗎!」
長期這樣捱法,累嗎?「有時我都會諗,我只係一個女人,點解要咁辛苦呀?」她的語氣忽然變得很沉重。「好記得拍《4 in Love》最後一日開工,開足三十個鐘,拍完廠景,仲要出去電視城個巴士站拍吊威吔,扮cat woman,我一上到去,已經全身冇力,全世界好靜,我淨係聽到啲威吔『嘰、嘰、嘰、嘰嘰嘰嘰嘰……』嘅聲,嗰吓我忽然好驚、好辛苦,喺度諗:『我家究竟為乜呢?點解我要咁辛苦呢?』我嗰吓真係好想放棄,無論係mentally同physically我都好攰!真係好攰!」猶幸這個想法,也是一閃即逝。「後來睇番playback,睇到場戲拍得咁靚,我又會同自己講:『算啦,都最後一日咯!』咁又冇事,唔記得晒㗎啦!」
說罷,她又再發出「哈哈哈」的響亮笑聲。
1.十五年前的「初哥哥」和「君好」,零負擔、零壓力的演出,令二人在劇中的那段感情也變得無添加,成為了經典。2.跟張智霖再演「君好」和「初哥哥」,默契依然。「呢張孭我嘅海報,一take就中咗。」3.相隔十五年再聚,一眾《十月初五的月光》台前幕後,再重拾那份「大家庭」的融洽感情。
再見君好
努力拍戲多年,阿佘早已獲獎無數,更是圈中出名的小富婆,直至近年,她終於減產,讓自己心境和生活取了個平衡。「我家嘅心境,係入行以嚟最舒服,以前唔諗咁多,係咁一味死衝,係咁拍。但家我會多咗時間去過正常生活同預備一個角色。」
所謂「正常生活」,包括她經常被傳媒拍到與不同的男士行街、食飯和睇戲。「唔通次次出街都call一大班人出嚟咩?哈哈!其實影咪影,寫咪寫囉,我冇乜所謂。」有報道說,她因為家中擺了催情桃花陣,才吸引了這麼多「桃花」啊。「吓?真係有啲咁嘅陣㗎?哈哈哈!我如果話家冇人追,你信唔信呀?哈哈!不過要遇到一個啱嘅,又唔係咁容易囉,都要觀察吓嘅。」
湯盈盈、蔡少芬等身邊一眾好姊妹這幾年也結了婚,有了孩子,其實間接也令她改變了生活習慣。「個個第二朝都要送小朋友返學,食完飯都要走啦,都唔好難為佢哋啦!「其實我都好鍾意小朋友,有段時間都好想生,但係家要養育一個小朋友壓力好似好大咁,太多嘢要諗,咁我就索性唔諗住,玩吓人哋嗰啲先囉!哈哈哈!」
接着,她隨即看着鏡子整理頭髮,但見攝影師忽然向她舉機,便笑個不停轉身撒嬌:「咦,做乜啫?」
那些笑聲、那副笑容,其實最似十五年前那個傻大姐「君好」。
1.去年《使徒行者》「丁姐」一角,令阿佘的演藝事業再上高峰,一次過橫掃「最佳女主角」、「最受歡迎電視女角色」及「中國內地最受歡迎TVB女藝人」三個獎項。2.○六年憑《鳳凰四重奏》成為「最佳女主角」和「我最喜愛的電視女角色」首位雙料視后。同屆則由鄭嘉穎當選視帝。
撰文☆周彩霞 攝影☆蔡豪 化妝☆Katherine Lo 髮型☆Lorraine Lam @ Hair Culture 設計☆美術組 服裝提供☆Ted Baker及McQ by Alexander McQueen(鞋履)Jimmy Choo、Rupert Sanderson及Giuseppe Zanotti Design 場地提供☆港島海逸君綽酒店
浪漫月巴睇90s - 月巴氏 明哥,原諒我們快樂不知時日過! 2016年12月02日
1 :
GS(14)@2016-12-04 23:36:52http://www.am730.com.hk/column-339856
寫一篇時,我正在聽《四季歌》,一首我不知道已經聽咗幾多次的歌。
1.《四季歌》,收錄在1993年《借借你的愛》,黃耀明第二張個人專輯。
2.呢隻碟,好聽到Crazy。講堅,收錄的每一首歌都是極品,如果你要我推薦,我會諗都唔諗地推薦晒全隻碟;如果你話只能推薦五首,那麼,我會答你冇可能囉,因為至少都要推薦六首囉:不計《四季歌》,還有《每天你愛多一些》、《不夜情》、《邊走邊唱》、《愛比死更冷》、《忽爾今夏》。
3.不像對上一年的專輯《信望愛》,歌曲涉及較多主題,《借借你的愛》表面上,就是一張情歌專輯。上世紀90年代初,這取向很正路,畢竟人人都在唱情歌,每個歌手都在(懶係)深情地演繹由別人寫下的怨憎會愛別離——四大天王任重而道遠,自然要唱;二三線歌手,也要唱;男唱時,女亦有需要唱……總之,成個樂壇各式人等都在製造情歌唱情歌。聽歌的人,就在那一大堆情歌中找到(似是而非的)共鳴。
4.實際這歌怎可替你感覺?取向這麼單一的樂壇又有冇問題?——Sorry,根本冇人得閒理,因為市道好景。在一片好景中,人通常變得麻木,不會反思。
5.黃耀明卻有反思。不是等到事過境遷才反思,而是當整件事正以現在進行式發生時已經反思,《借借你的愛》就是他對當年那片情歌氾濫景象的一次反思。專輯名字,改自劉華名曲《謝謝你的愛》,一個「借」字,明指借用了別人的歌,暗指樂迷集體借用別人的歌去表達自己。《借借你的愛》也是一首歌,歌詞跟《每天你愛多一些》相同(只是編曲不同),《每天你愛多一些》,一望就知是改自學友名曲《每天愛你多一些》;周耀輝填的詞,也擺明借用了某些天王情歌:「是不是這夜晚/今夜你來不來」,就是呼應黎天王《今夜你會不會來》;「一生不變幻的真心/學友多麼讚頌愛」,就擺明唱緊學友《一顆不變心》……配合埋黃耀明刻意甜美的唱腔,成件事,已不是單純的低層次抽水,而是曲線地叫大家反思:反思音樂人持續而密集地輸出情歌&聽眾持續與來者不拒地接收情歌,究竟是甚麼一回事。睇埋個MV,黃耀明更穿上當時天王最愛著的那些鮮色西裝,加上甜到漏水的笑容……事隔多年後睇番轉頭,當年那個所謂音樂盛世,原來好滑稽好荒謬。
6.無奈是,當世人都掛住沉溺在那片一望無際的情歌汪洋,唔係咁多人留意到黃耀明的反思,他在音樂工廠時期的歌也成為了滄海遺珠(去iTunes都搵唔到);直到1995年《春光乍洩》這一首(其實暗寫情慾的)情歌,才吸引到大眾去聽黃耀明的聲音。(之前已寫過《愈夜愈美麗》這專輯,如有興趣,可睇番「浪漫月巴睇90s」第十篇《當世界無玫瑰,下世紀再嬉戲……》)
7.到了1997。講堅,我已經唔記得那一年邊首歌Hit、邊個同邊個攞最受歡迎男女歌手,但點都記得,黃耀明專登揀了不同年代的著名廣東歌翻唱(其實在《愈夜愈美麗》他已Cover《風雨同路》),不是單純改了編曲換了唱腔,而是在那一個特別的年份,他為那批歌唱出了另一重意義,一種指涉著港人共同命運的時代意義。
8.《輪流轉》是人在世事紛陳兜兜轉轉局面下的無奈;《最後一夜》由浮世男女共度最後一夜,變成港人共度殖民地統治最後一夜;《血染的風采》以咆吼式唱腔渲染一個大時代的癲狂;《友情歲月》把視野狹獈的江湖情擴大成無所不包的香港情,唱出了一種鄭伊健永世也唱不出的深邃層次。
9.流行曲,在其他人手上可能只為賣錢,在明哥眼中,卻可以用作反思——既反思同時代社會現象,也可以把一首舊的歌置放進新的場域,賦予另一重意義,審視、反思歷史。會這麼做的,成個樂壇,得明哥一個。
10.而其他人就快樂不知時日過,又或失驚無神公開作出不可背祖忘宗的醒覺。
撰文:月巴氏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ba
blog:
http://fatmoonba.blogspot.com/
email:
[email protected]
90年代,可能是我們最後的快樂時代。
劉狀況成謎 家屬估計時日無多
1 :
GS(14)@2017-07-01 10:46:33■網上昨流傳劉霞餵劉曉波進食的最新照片。曾金燕Twitter圖片
【本報訊】因肝癌從監獄送院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現時狀態成謎,昨有消息指他已病危,卻另有消息指他狀況好轉可以進食。官方至今以劉曉波身體狀況不宜移動,回應讓他與妻子劉霞出國治療的國際呼聲。劉曉波夫婦好友、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郝建昨對《蘋果》表示,對官方連日放出的各種消息存疑:「官方只需回答:你是否允許劉自由選擇就醫?」
網傳最新照片 明顯消瘦
昨日傍晚,海外維權人士北風引述可靠消息指,劉曉波的弟弟劉曉暄說:「劉曉波病危了。」香港電台也引述接近劉曉波家屬的消息來源透露,家屬前日探望過劉曉波,發現劉已到肝硬化及腹腔積水的狀態,有家屬估計他經已「時日無多」。與此同時,昨傍晚網上流傳一張劉霞餵劉曉波進食的照片,他坐在病床邊面無表情,十分消瘦。「不要把問題焦點模糊了,他的病情和是否讓他去中國以外就醫、自由選擇完全沒有關係!如家屬不願出國,何不讓他們與外界自由通訊?」劉曉波夫婦好友郝建對《蘋果》說,劉霞已守在丈夫身邊一段時間,但她與朋友最後一次聯絡相信是上月25日的視頻哭訴:「之後沒有聯繫上,一定在通訊方面受到嚴格限制。可以想像他們夫婦受到很大的壓力。」有親身前往瀋陽醫院的劉曉波友人昨透露,劉曉波肝上的腫瘤沒有破裂、沒有昏迷,能夠進食,目前在使用標靶藥索拉非尼,劉霞在照顧他,但該友人並未能見到兩夫婦。中國人權民運資訊中心則引述劉的家人表示擔心當局故意拖延,不讓劉曉波出國,一旦情況惡化,劉曉波就不能乘搭飛機,現時只要用救護車將劉曉波送到飛機,機上有醫護人員照顧便可,而瀋陽亦有航班直飛美國。
天安門母親歸還獎金醫病
天安門母親群體發表致習近平公開信,對於劉曉波在獄中罹患絕症已至晚期的噩耗感悲痛、無奈、呼籲習從人道主義出發批准劉曉波由夫人陪同爭取時間,盡早赴國外治療。當年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曾表示欲將獎金轉贈天安門母親,該群體表示:「劉曉波先生如獲當局批准去國外就醫,這筆獎金應該歸他,由他治病所用。」■記者楊倩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1/20074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