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米華裔新移民豪宅遮景招賊得罪人
1 :
GS(14)@2016-03-13 02:39:29洛杉磯華人移民將近50萬,其中華人聚居地阿卡迪亞(Arcadia)環境清幽、校區聲譽好,吸引不少富豪進駐,令該區豪宅林立,被稱為「中國人的比華利山」。不過當地居民對隨着新移民進駐的巨型豪宅反感,認為它們有損景觀,又招惹不法之徒,「大房子爭議」因此成為熱門議題。駐洛杉磯記者:林慧娟該市有逾半(55%)人口為亞裔,不少華人移民到當地置業會「破舊立新」,但有當地居民不滿豪宅影響他們的生活。前市長張勝雄表示,華人即使買地建豪宅都符合法律程序,「鄰居說你擋其視野,侵犯其私隱,我們亦能理解。我們要建新房子以前,跟鄰居溝通一下,跟他說房子建好後,他的房產也會升值」。不過這個「比華利山」漸漸成為不法之徒的「藏寶地」。張勝雄續稱「47號議案(將900美元以下盜竊或欺詐罪,由重罪降至輕罪,令大批犯人獲減刑)通過後,輕度犯罪的人都被放出來……大家都曉得華裔經濟情形相當不錯,他們就選這裏(犯案)」,以致市內搶劫很常見,一星期甚至會有兩至三宗有關報道。來自台灣的張勝雄1979年移民到阿卡迪亞市,1994及2004年曾當選市議員,近日他認為要由有經驗的人為華裔移民發聲討論「大房子爭議」,並爭取改善治安的措施,於是決定再參選。該市本屆共有六人競逐市議員,而張勝雄是唯一的華裔參選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2/19526828
趣BLOGBLOG:新移民霸晒公屋?
1 :
GS(14)@2016-10-10 04:25:50■公屋輪候機制以至對新移民的房屋政策,是時候作出相應的檢討。 資料圖片
劏房越劏越怪,在這光怪陸離的城市,有人歸咎土地問題、有人指控房屋政策,公屋輪候戶越排越長,其中一個原因是新移民公屋住戶,於回歸十餘年間,已經激增近七萬戶,公屋中新移民住戶比例,更增至四成以上。首先有必要為「新移民」作一個注解。根據王于漸教授引用統計署每五年的人口普查,針對新移民的統計,當中的樣本數據庫,有5年及20年。先睇新移民佔公屋及其他住屋(私樓)的比重,移居香港0至5年的數據中,1996年有關新移民佔公屋比重為4.6%,私樓為11.7%;2011年有關比重,分別是6.4%及7.0%。新移民佔公屋比重表面上變動不大,但如果將新移民的定義擴至移居香港0至20年,結論完全不同。1996年,移居香港廿年內的新移民,公屋住戶百分比為26.1%,涉及12.9萬戶,15年後的2011年,比例增至39.1%,住宅數目增至20.3萬戶,15年間增加7萬。同期其他類型房屋住戶中的新移民百分比,則由30.2%減至20.3%。
目前房署並無限制新移民申請公屋,但他們到達配屋階段時,必須半數或以上家庭成員居港滿七年,就可獲安置上樓。上周曾寫過,香港近年離婚率是全球第三高,而根據團結基金最新報告內容,2000年後入住公屋的新移民數目,因離婚率及跨境婚姻急劇上升而增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政府98年放寬公屋編配制度,已婚住戶(不論首次結婚或再婚)可獲優先編配公屋這條捷徑,成了公屋住戶離婚並再婚的誘因。其中一個數據,居於公屋屬單親家庭的子女(1至18歲),2001年數目有2.74萬個,佔比44.7%,居於居屋及私樓的,分別少於萬個及2.67萬個,佔比11.9%及43.4%。及至2015年,居於公屋屬單親家庭的子女(1至18歲),數目增至逾5萬個,佔比55.8%,居於居屋及私樓的,分別少於萬個及3.22萬個,佔比8.4%及35.8%。
另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是新移民住公屋,真的屬需要幫助的一群嗎?政府自2011年首季開始,按住戶每月入息及房屋類型(公屋、居屋及私樓)劃分家庭住戶數目。與2016年第二季數據比拼一下,得出了中產公屋戶越住越多、中產私樓戶卻原地踏步的推斷。2011年首季,家庭收入兩萬至四萬元(中等收入)、居住公屋的數目有13.34萬人(佔比21%),居於私樓則有36.6萬人(佔比57%)。五年後,中等收入住公屋的數字急增70%,至22.63萬,佔比增至31%,而住私樓數字卻減至36.1萬,佔比不足五成。另一邊廂,月入兩萬元以下的公屋戶,數目於五年間增加5,700個,而收入四萬元以上的公屋戶,五年間則由1.8萬名增至6.1萬名。新移民成為公屋的新霸權,而公屋租戶中高等入息的數目按年急升,某程度反映,部份公屋新移民的收入,比大家想像中只高不低。每一套制度經過多年的演變,都要作出修訂優化。公屋輪候機制,以至對新移民的房屋政策,是時候作出相應的檢討。股榮
https://www.facebook.com/stockwing1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09/19795268
留學生新移民必讀:美國銀行開戶實測!
1 :
GS(14)@2016-10-13 08:09:31股神巴菲特愛股富國銀行(Wells Fargo)最近因亂開存款和信用卡賬戶,被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判罰1.85億美元(約14.43億港元)。而到底在美國開銀行戶口是不是這般兒戲呢?《蘋果》記者於加州洛杉磯走訪美國四家大銀行,實測銀行開戶程序,並提供小貼士報你知。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今次到訪的包括富國銀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花旗銀行(Citi)以及大通銀行(Chase Bank)。實測發現,記者以非本地居民身份去辦理,富國、花旗以及美銀對於非本地居民較友善,只要提供護照、地址及電話就可以開設儲蓄及支票戶口。大通規定則比較奇怪,除了護照以外還要提供住址證明,例如銀行月結單,所以對於初來報到的新移民或留學生都很不方便。連銀行職員也攤攤手說,這是一個「有雞先還是有雞蛋先」的問題,畢竟有賬戶才會有月結單,直接勸記者「過主」,先去其他銀行開戶。除了銀行賬戶外,要在美國生存,信用卡亦是不可或缺的。想辦信用卡,新移民就先要申請一個社會安全號碼(SSN)才能提高辦成機會。SSN是什麼呢?它是美國政府發給當地居民及臨時工作居民的一組9位數字號碼,等同於身份證字號,載有大量個人資料及信貸紀錄,銀行會根據SSN的資料審批信用卡。沒有SSN可以怎麼辦卡呢?沒關係,有secured credit card(擔保信用卡,又稱押金信用卡)可辦。先存入一定的銀碼後,就可以當簽帳卡使用,直接在帳戶扣錢。跟一般簽帳卡不同,擔保信用卡可以建立在美國的信貸記錄,對於將來若要申請房貸非常有用(溫馨提醒:大前提是要準時找數)。另外要留意的是,美國的銀行普通也有行政費跟年費,這四家銀行都要求支票戶口內要存有不少於1500美元(約1.7萬港元),或者每月要有一筆直接過戶的錢,才可以豁免手續費;而儲蓄戶口亦要求有不少於300美元(約2,340港元)的存款,或轉賬至支票戶口就可以豁免;否則每月會收取5至15美金(約39港元至117港元)不等。記者走訪四間銀行後,覺得美銀在開戶上較為彈性,辦理手續的時間最快;至於出名亂開戶口的富國銀行就較為「Hard Sell」,職員非常熱心、二話不說先拿記者的個人資料登記開戶,最後才解釋開什麼類型的戶口及條款;花旗銀行的輪候時間則較長,入到銀行內要「自動波」走到等候區寫名登記,單單是等銀行職員接待就花了15分鐘;至於大通銀行,如果沒有銀行月結單或水電煤單作住址證明的話,還是省一點腳骨力吧!緊貼選情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3/19799695
【選後美國】華裔眾議員憂特朗普上任:新移民處境危險
1 :
GS(14)@2016-11-12 05:54:48特朗普登上下任美國總統寶座,其共和黨黨友亦一舉拿下國會參眾兩院控制權,有利保守派未來四年推出各項議案。身為民主黨黨員、剛勝出紐約州眾議員席位的牛毓琳坦言,特朗普上任後很有可能推出不利中國移民政策,「(新移民處境)有點危險,看看州政府可以做甚麼提供協助」。駐紐約記者:鄭柏齡父母來自台灣的牛毓琳,今年9月已勝出民主黨黨內初選,成為紐約州第65選區眾議員候選人。大選日後,她正式成為人心州眾議員。這名政黨「初哥」將在未來兩年代表包括紐約市唐人街在內的議員,坦言對民主黨在全國大選大敗感到傷心,「很多朋友會被影響到,特別對這邊(唐人街)的新移民會有點危險」。牛毓琳說,在紐約唐人街,不少新移民受到「DACA」(無證兒童暫緩遞解)、「DAPA」(父母暫緩遞解)兩項移民法案保護,惟特朗普上任後就有可能被遺返回國,「在這邊出生,但父母沒有身份的小孩最受影響」;另一方面,不少中國移民現時享用的全民醫保,亦有可能被終止,「(民主黨成員)都很尷尬,不知道特朗普有甚麼具體想法」。首次成為眾議員,牛毓琳即遇到民主黨失勢問題,「有點焦慮,大家都沒有辦法控制」。現時,牛毓琳正尋找議員辦公室,準備明年1月正式上任後服務選民,「盡快了解、熟習共和黨的新做法,再看看州政府可以提供甚麼協助」。詳盡報道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2/19831419
特朗普收緊移民政策?專家籲新移民:唔駛驚睇定啲先
1 :
GS(14)@2016-11-20 23:51:49入籍美國是不少中國人夢想,但新總統特朗普當選後,令很多新移民憂心忡忡。去年協助逾400名中國人成為美國公民的亞洲人平等會社區服務主任陳小君指,特朗普會否收緊移民政策,現時仍然是未知數,她呼籲新移民:「唔駛驚,睇定啲先」,又指政策落實需時,政策方向起碼到明年下半年才見明朗。駐紐約記者:鄭柏齡美國國土安全部數據顯示,去年入籍美國成為公民的約有73萬人,當中約3.1萬人來自中國,在所有國家中排名第四。在紐約市開設四間服務中心的亞洲人平等會(下稱亞平會),去年協助超過400名來自中國的新移民或其家人入籍美國,在亞平會任社區服務主任的陳小君指,特朗普競選時喊出「收緊移民政策」口號,近日卻轉口風「只會先遣返200萬名嚴重犯罪的非法移民」,故該中心現時仍觀望新總統對移民的影響。她續指,過去無論由民主黨或共和黨新政府上台,移民政策皆成為政治議題,「就算共和黨控制參眾兩院,仍需要跟民主黨協商,經過一段時間才推出新法案」。陳小君認為,無論放鬆或收窄移民政策,「都要等佢成為法律,之後再執行;社會大眾唔好咁驚,應該睇定啲先」,估計明年下半年美國政治大氣候趨穩定,政策修改方向才見明確。由美國居民申請入籍過程中,最困難一環為入籍面試。今年已77歲、由印度移民美國超過30年的Brijraj Singh,過去8年一直在亞平會任義工,帶領其小組為新移民操練入籍模擬面試。Singh表示,特朗普上任將無可避免對美國國內、不論合法或非法移民構成威脅,「責任在政府手裡,我們所能夠做的,只是盡力協助新移民」。
Singh自豪地表示,經過他訓練出的學生,入籍面試合格成功率高達95%,「很多都是來自中國的長者,連ABC也不懂;面試訓練班更大程度是英文班」。不過,Singh表示,即使申請入籍者已合法居留美國多年並持有綠卡,惟輪候入籍時間卻愈來愈長,「由申請至面試已經要等3年,合格後取得公民身份也要等超過半年」,他擔心特朗普上任後情況進一步惡化。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9/19839049
防特朗普上任趕走新移民!市議員倡攤販合法化
1 :
GS(14)@2016-12-03 05:12:29走到洛杉磯市內,街頭巷尾轉個彎總會碰到神出鬼沒的小攤檔,除了賣街頭小食外,亦有其他林林總總的貨品,大多是新移民主理,不過這些街頭攤檔至今仍然是非法擺賣。洛杉磯市兩名市議員上周就提出計劃書,希望將攤檔小販合法化。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洛杉磯可能是世界上最後一個未有完善的小販政策的大城市!」有份提交計劃書的洛杉磯第15區市議員巴西諾(Joe Buscaino)接受蘋果訪問時表示。他猶記得在1999年在北京旅遊時,酒店門口就有好多小攤檔,令他體驗到當地的風土人情及美食;反而洛杉磯沒有一個完善政策之餘,小販擺賣更是違法,所以有必要去解決此問題。洛杉磯街頭大約有5萬個小販,其中逾2萬個經營食品,而經營者大多是新移民或無證人士。巴西諾指出,洛杉磯是一個新移民組成的城市,非常歡迎任何人前來,縱使不少小販是新移民,但他們只是努力地工作去支持其生計,亦算是小生意一種,所以應該支持他們。巴西諾認為,現時計劃的方向會是令攤檔小販合法化,增加指引及規管,並引入牌照等;例如只能在商業及工業區擺檔,每個街口最多兩檔,亦不能擋住行人通道,同時亦需獲得附近商家的許可,並準備一個垃圾桶,防止亂丟垃圾等等;而個別城市亦可就政策微調,具體細節仍然有待商討,現時只是在起步階段。「這是一個敏感時刻,因為特朗普將於1月20日上任成為新總統,希望可以在他上任之前,將小販合法化。」巴西諾表示,特朗普揚言上台後遣返犯法的無證新移民,令到街頭的無證小販非常恐懼,怕會被拘捕及遣返。他希望通過新法可以釋除他們的恐懼,令他們在合法的情況下繼續經營,另一方面亦可為市區帶來經濟效益,改善鄰里關係,增加發牌收入等,「絕對是一個雙贏局面」。市內不少小商戶反對將小販合法化,認為增加了他們的競爭;但亦有小商戶覺得,合法化反而更好。於奧爾韋拉道(Olvera Street)經營精品店的Jesus Hernandez表示,雖然會增加競爭,但始終有規管是一件好事,例如賣食物的攤檔有衞生局監管,另外亦要向稅局交代等等。他形容是計劃將小販「由黑暗帶到光明」。但他也認為,未必每個小販都會循規蹈矩申請,不少人仍會留在「黑暗」中,以逃避稅項及租金等成本。小販合法化的計劃仍然在初步階段,需要得到市議會全體委員會評估及批准;今個月12日將提交市議會公共事業和減少幫派委員會(Public Works and Gang Reduction Committee)討論,公眾亦可到市政廳發表意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2/19852830
習總以為係演員!90後新移民警員係乜水?
1 :
GS(14)@2017-07-05 03:34:29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3日期間,到八鄉參觀少年警訊永久活動中心暨青少年綜合訓練營,其間警方安排習總,接見一名在內地出生的男警員。該名男警向習近平說:「主席,請你放心,我一定會努力工作。做一個愛國家、愛香港的好警察。」習近平隨即問道:「這是正式錄用的警察嗎?之前要上警校嗎?」不少網民近日回顧此新聞片段,有人認為習主席此話的潛台詞是「呢個老臨做到真嘅一樣樣!堅喎」,亦有人笑言該警員「假到一個點呢,連主子都唔信」,還是習總「心水清」,「一眼看穿是戲子」。《CUP媒體》上載該男警的單頭照至facebook,透露其背景資料。原來獲習接見和握手的那位新移民警員,叫「叶健文」,現年22歲,於廣東茂名出生。名字沿用簡體字「叶」,而非正體字「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4/20078584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