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樂視放棄收購美國第二大電視廠商 此前收購價為20億美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11/162501.shtml

樂視放棄收購美國第二大電視廠商 此前收購價為20億美元
周路平 周路平

樂視放棄收購美國第二大電視廠商 此前收購價為20億美元

政策問題還是資金問題?

i黑馬訊 4月11日消息 今日淩晨,樂視全球集團有限公司與Vizio公司聯合聲明宣布,由於監管不利因素,收購美國電視廠商Vizio的合並協議將不再繼續推進。2016年7月26日,樂視曾宣布以20億美元全資收購Vizio。 收購取消後雙方達成新的協議,根據新協議約定,樂視視頻的應用程序與內容結合到Vizio的互聯網電視平臺上,同時建立協同夥伴關系,利用樂視的EUI平臺及該品牌獨有的內容與發行渠道,將Vizio的產品帶入中國市場。

樂視方面透露,自宣布收購美國第二大電視廠商Vizio以來,樂視一直以最大誠意推進該項交易,並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工作。現在,雙方不得不遺憾地宣布該項收購取消。

至於取消收購的原因,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此項交易極有可能因監管趨嚴而流產。此前,萬達以10億美元收購美國“金球獎”制作公司Dick Clark Productions的交易告吹;今年3月,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也在全年業績會上表示,放緩該公司旗下物業出售的步伐。

但另一方面,很有可能與樂視本身資金緊張有關。在去年宣布這項收購時,樂視生態還處在夢魘狂奔的階段,各業務線欣欣向榮,但隨著年底的資金鏈危機和輿論風波,樂視一度處境艱難,盡管獲得了融創一百多億元的註資,但整個樂視生態還沒有進入徹底緩過來的狀態。

本月初,樂視被曝出推遲發放美國雇員的工資。而此前有消息稱,由於未能完成既定目標,樂視也將在美國裁員三分之一以上。這些消息都在表明,樂視的資金鏈條依然緊繃。 據介紹,Vizio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爾灣,深耕本地電視市場近15年,在品牌、供應鏈以及大數據等領域擁有核心優勢。

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Vizio累計售出超出2200萬臺智能電視,每日生產1000億電視觀看大數據,用戶累計觀看時間超過50億小時。在去年7月宣布收購Vizio後,樂視創始人賈躍亭曾表示,收購Vizio的資金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樂視的自有現金流;二會有一些生態夥伴以股權或者債權的形式參與進來。按照計劃,樂視與Vizio的交易應於去年第四季度完成。

樂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153

潯興股份收購價之鏈 四機構突擊入股“擡轎”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12/1126979.html

去年底剛易主的潯興股份(002098.SZ),開始進行改頭換臉。

7月10,潯興股份披露的重大資產購買報告書(草案)顯示,其擬以現金10.14億元收購甘情操等21名股東持有的深圳價之鏈跨境電商股份有限公司(838599.OC,下稱價之鏈)65%股權。

而去年8月8日在新三板(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的價之鏈,在潯興股份停牌進行收購的今年6月,有4家投資機構進行了突擊入股。

“價之鏈在潯興股份停牌期間完成的定增,對於此次交易的影響主要是提高凈資產規模,從而降低評估增值率,並且為其估值奠定更高的基礎。”一位私募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一般情況下,潯興股份新的實際控制人在2016年底入主的時候,應該就有了收購資產的目標。”

價之鏈快速造富

根據公告,價之鏈100%股權在評估基準日2017年3月31日的評估值為156828.35萬元,考慮之前1.65億元增資的評估增值為121947.61萬元,增值率為349.61%。

“考慮增資與否的評估值相差34880.74萬元,這是否說明1.65億元的增資在這短時間內就獲得了18380.74萬元的增值?”前述私募人士如是提出疑問。對於這個問題,記者未能聯系到潯興股份經辦人員進行置評。

不過,按照價之鏈的公告,其此次定增募資中,1.3億元投入電商貿易業務補充流動資金,3500萬元投入軟件及服務業務補充開發、推廣。

公告顯示,價之鏈此次定增共4家機構投資者認購,其中海通開元投資有限公司、海通齊東(威海)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君度德瑞股權投資管理中心分別出資5000萬元認購16.64萬股;北京中融天然投資管理中心出資1500萬元認購4.99萬股。此次新增的54.914萬股於6月15日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

另據價之鏈公告,其此次定增發行價格為每股300.47元。

公告表明,價之鏈今年上述定增完成後,海通開元、海通齊東、寧波君度獲得的持股比例分別為3.663%,北京中融天然獲得1.099%股權。

但如果按整體估值進行計算,價之鏈上述海通開元等4家新進股東,在本次潯興股份收購的評估值中對應的估值為18957.25萬元,比剛剛入股時的1.65億元增值了2457.25萬元,增值率約為15%。

可是,價之鏈的造富能力不僅於此,此前的2016年5月,其向寧波招銀等6個投資者實施了4000萬元的B輪融資,定價為242.6元/股。相較此次潯興股份收購的估值,這6個投資者僅1年多時間就獲得了1691.9萬元的賬面浮盈,實現42.3%的增值收益。

價之鏈的投資者在潯興股份此次交易中獲得的豐厚浮盈,幾乎可稱板上釘釘,因為公告稱,潯興股份本次交易為現金收購價之鏈,無需提交證監會審核。

價之鏈評估顯著增值的背後,亦得益於2016年的多宗資產收購和投資。

價之鏈2016年年報顯示,當年,公司出資460萬美元收購Amztracker軟件剩余20%所有權;以97.65萬美元收購AmericanMedcoLLC公司的存貨,以及TravisElliott掌握的保健品經營相關的無形資產。

另外,價之鏈還在2016年設立了全資子公司百佬匯跨境電商(深圳)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帝塔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參股Merchantmetrics.io.Limited與深圳智盾國際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

業績承諾前後有差距

潯興股份此番收購價之鏈,出乎市場意料。

公開資料表明,在去年11月23日披露的對深交所問詢函回複的公告中,潯興股份明確表示,收購人暫無未來12個月內改變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或者對上市公司主營業務作出調整的計劃。

對此,潯興股份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回複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暫無”不是說“未來12個月”都不會籌劃相關事項。

而在前述私募人士看來,潯興股份本次收購價之鏈的意外之舉,與其股價不振有關。

資料顯示,天津匯澤豐收購潯興股份25%股權折合每股價格高達27.93元,而潯興股份本次停牌前收盤價僅為14.09元/股,與之相差甚遠。但潯興股份公開稱,天津匯澤豐所持股權從持有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因此股權質押不存在爆倉的可能性。

但潯興股份以現金收購價之鏈並不輕松,今年一季報顯示,其貨幣資金僅為7220.89萬元。為此,潯興股份表示,本次交易將通過外部債務融資等方式支付對價,截至目前,公司主要融資方案已經獲得相關金融機構內部審核批準,但作為履約擔保,公司將標的資產股權質押給融資機構。

這與潯興股份的新晉控股股東天津匯澤豐企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天津匯澤豐)的手法一脈相承。

去年底,潯興股份原控股股東潯興集團將所持占25%的8950萬股,以25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了天津匯澤豐,而後者用10億元資金借助杠桿獲得25億元委托貸款,成為潯興股份新的控股股東,並將剛剛收購來的8950萬股悉數質押。

“也許看不懂、猜不透正是資本市場的奇妙所在。”潯興股份通過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

潯興股份收購的價之鏈估值不菲,業績承諾亦頗為誘人:2017年至2019年扣非凈利潤不低於1億元、1.6億元和2.5億元。

但價之鏈目前的盈利水平與業績承諾差距甚大,其2015年至今年一季末的凈利潤僅分別為882.6萬元、5570.27萬元和421.73萬元。

不僅如此,根據潯興股份重大資產購買報告書(草案)披露的凈現金流量的預測結果,價之鏈今年4月至12月、2018年、2019年的凈利潤分別為9547.71萬元、15367.59萬元和23283.34萬元,與上述業績承諾亦有差距。

與此相關聯的還在於,在今年完成的1.65億元募資中,價之鏈實際控制人甘情操、朱鈴向認購方承諾的價之鏈2017年和2018年業績,分別為不低於1億元與1.3億元,其中2018年的業績承諾比這次潯興股份收購的業績承諾少了300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20

浙江祥源控股16.74億元入主萬家文化 收購價7個月“縮水”超四成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07/1136047.html

每經記者 沈溦 每經編輯 張海妮

估值縮水超四成

2016年12月,萬家文化大股東萬家集團與龍薇傳媒簽訂股份轉讓協議,擬將其持有的萬家文化1.85億股股份轉讓給龍薇傳媒,占公司股份總數的29.135%,交易作價30.6億元,由此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趙薇。不過,該項交易最終未能成行。

以上述交易價格估算,萬家文化整體估值為105.03億元。

賣殼失敗給萬家文化股價帶來重大打擊,2017年年初,萬家文化股價最高上摸25元,其後一路下跌,本次停牌時,公司最新股價為9.41元。

以此次祥源控股入主萬家文化的價格16.74億元估算,萬家文化的整體估值為57.46億元。相比龍薇傳媒上次收購時估值縮水超過四成。

萬家文化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旗下主要業務以廈門翔通動漫有限公司、浙江眾聯在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萬好萬家電子競技傳媒有限公司為主,主營業務已經轉型為動漫創作、動漫衍生品研發生產、互聯網金融、遊戲、電競等領域,2016年萬家文化實現營業收入7.17億元,凈利潤1.09億元,同比增長294.79%。

2017年一季報報告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為1.5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609萬元,同比增長112.81%。

對此,浙江天堂矽谷產業並購部總經理李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影視文化、動漫遊戲及互聯網+,此類的輕資產板塊過去幾年曾一度受到熱捧,高估值、高溢價並購案例多現,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不論從監管層的指導動向,還是市場的反應看,對該類資產的估值轉讓都比較謹慎,轉讓價格縮水可以說是一種價值“回歸”。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盈利情況不錯但價格依然大跌。

上海博蓋咨詢總經理高劍鋒也向記者指出,今年以來,樂視和萬家文化連續出現市場疑問,對於此類資產的風險評估更加謹慎,也導致了價格走低。

對於本次萬家文化的實控人變更,有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轉讓價格看,明顯體現了現在資本市場對文化影視、動漫等資產的價值評估有所回落。

調查事項尚未結束

《每日經濟記者》註意到,接盤本次萬家文化控股權的祥源控股,始創於1992年,為一家以文化旅遊產業投資運營為主導的大型企業集團,業務跨涉文化旅遊、城市地產、基礎設施建設、現代茶業等領域。

2014~2016年,祥源控股營收分別為62億元、68億元和7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5億元、8.7億元和11.5億元。2016年年底,祥源控股總資產為255.3億元,凈資產約為79.8億元。

除了上述資產狀況外,以房地產起家的祥源控股近幾年來重點布局文旅產業,打造以“景區+”模式為核心的文化旅遊項目。

祥源控股方面在公告中表示,本次權益變動的目的是獲得萬家文化的控制權,其看好萬家文化主營動漫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希望通過間接收購萬家文化實現在動漫產業的戰略布局。目前沒有在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後12個月內對上市公司主營業務進行調整的計劃。

相關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原本從事文化旅遊產業的祥源控股接手以動漫產業為主體的上市公司資產,未來結合推廣的想象空間會更大。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盡管2016年萬家文化旗下翔通動漫實現營收7億元,占公司總收入比重超90%,其2016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28億元,仍未達到當年度承諾數1.57億元;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8億元,未達到承諾數1.41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萬家文化在公告中亦明確表示,公司於2017年2月27日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編號:浙證調查字2017044號),截至目前該事項尚未結束,是否會對上市公司造成影響尚存在不確定性。

不過,孔德永先生承諾如因個人違反證券法律法規導致上市公司需承擔任何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及民事賠償責任而遭受經濟損失的,均由孔德永先生無條件向上市公司予以賠償,祥源控股進一步承諾對此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933

難以判斷收購價是否合理-東方日報20130610 王雅媛

1 : GS(14)@2013-06-11 22:58:43

http://blog.163.com/wang_ya_yuan ... 141201351015318887/

早前美即(1633)控股公佈,以代價4億元人民幣收購百庫控股。百庫控股是一個包括了B2C和B2B的網絡經銷商。B2C的是公司在天貓營運店舖,而B2B是指把產品銷售給其它電商平台或其它淘寶店舖等。如果單以2012年收購市盈率超40倍去衡量,那麼筆者認為沒有多少人會說不貴。但是我們都知道公司之間的收購是需要考慮協同效益,戰略目的及長遠部署,當涉及這些因素時,我們就難以輕易判斷收購價是否合理。



筆者認為收購的協同效益在於線下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這環境下需要投入大量廣告去保持競爭力。相反,在線增長空間仍然龐大,相同的推廣費用在在線可能會實現更好的增長。而戰略目的是公司下半年將推出價位較低的新產品,推廣渠道以在線為主,這次收購將有利於該新產品的推出。假設公司選擇不收購,就拿4億在線下大賣廣告。短期內,營業額一定會大幅上升,但是效果有機會很快消失,並未能帶來任何長遠的利益。而用4億去收購年賺一千萬都不夠的網購公司,就是屬長遠部署,認為網購的長遠價值是遠超現在的收購價。



但是要留意的是百庫這類公司應該是營業額大,但純利率低,主要是公司提供服務的成本很高,如訂單執行,運送服務及在線使用者服務支持等等。因此,百庫財務報表初被併入美實時,將會把後者的純利率實時拉低。至於之後能否回升,就要看協同效益及戰略合作發展如何。



亦都有陰謀論的認為,這次收購是為了公司之後的賣盤鋪路。公司的股東結構以基金為主,基金不是要長期去經營一盤生意,而是要在交易上賺錢。美即值錢的地方在於線下渠道,收購百庫後,在線線下渠道都齊全,公司在外資眼中將更值錢。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並沒有持有以上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060

財團呎價3萬收購銅鑼灣臨海舊樓 直逼半山收購價 擬重建商廈

1 : GS(14)@2018-05-28 05:44:59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601&issue=20180528
【明報專訊】臨海地段可遇不可求,吸引發展商高價收購。市場消息稱,前臨維港、位於告士打道264至269號的銅鑼灣海宮大廈,獲財團出價每實呎約3萬元收購,媲美西半山舊樓收購價。有測量師表示,地段具商廈重建潛力,料財團看好商廈後市,日後或重建商廈作長線收租。

收購價超大廈二手呎價七成

銅鑼灣屬核心地段,發展商一直對上述黃金地段虎視眈眈。去年文華東方放售的銅鑼灣怡東酒店,因早於2015年已獲屋宇署批准在4層地庫以上重建一幢26層高商廈,總樓面約684,019方呎,吸引龍頭發展商如新地(0016)等入標,惟文華東方最終收回並擱置出售。市值約300億元的怡東酒店招標事宜暫告一段落,但發展商仍積極於區內物色發展機會。

與怡東酒店同樣可享永久全維港景致的銅鑼灣海宮大廈,與港鐵銅鑼灣站僅一街之隔,雖然樓齡已達52年,涉及168伙和5個地舖,因具地理優勢而獲財團垂青,獲財團出價每實呎約3萬元收購,收購呎價與恒地(0012)目前正在收購的西半山羅便臣道翡翠園約2.95萬至3.2萬元相若。土地註冊處顯示,海宮大廈數月前錄得1宗成交,一個低層實用717方呎的B室,以1250萬元易手,實呎17,434元。換言之,財團收購出價高於市價逾70%。

區內高限放寬至135米

事實上,景隆街與告士打道一帶的舊樓挾海景優勢,一直是發展商收購頭號目標,加上今年1月規劃署放寬《銅鑼灣分區規劃大綱圖》內建築高度限制,告士打道一帶商業地由110至130米,放寬至135米,提高區內重建項目價值,因而令財團展開收購活動。

資料顯示,田生集團早於2011年向該地段物業進行收購,其中位於世貿中心旁的海殿大廈,據悉田生當時每實呎收購價不足2萬元,最終未獲大廈業主接受而擱置收購。位於景隆街20至28號的新安大廈,獲新世界(0017)或有關人士自2015年起積極收購,2017年更大手斥2.15億元向賭王何鴻燊四太梁安琪旗下尚嘉控股購入約2600方呎地舖。截至現時為止,新世界或有關人士已持有新安大廈逾六成業權。

7年前田生不足2萬收購海殿敗走

普縉集團企業發展部總監(估值及物業管理)張聖典表示,景隆街一帶的住宅多為商住物業,以呎價3萬元收購無疑是「驚人」,但若連同商業元素計算,價錢則較合理。發展商若成功統一業權後可作商業發展,地積比率可達15倍,在現時商業物業租金持續向上的環境下,上述銅鑼灣地皮更具重建價值。
2 : GS(14)@2018-05-28 05:45:54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1083&issue=20180528
Share  
【明報專訊】財團以高價收購銅鑼灣海宮大廈,因銅鑼灣商業及零售前景明朗,惟區內缺乏新商業地供應,若要增加相關樓面,要透過併購舊樓作重建。景隆街一帶近年成功透過收購而發展的是位於謝斐道Tower 535,私募基金豐泰地產於2010年向田生集團購入中央樓業權,及後發展為甲級寫字樓及零售綜合項目,並引入美國龍頭共用工作空間公司(co-working space)WeWork等租戶。

利園3期重建成32層高甲廈

區內新落成的商廈要數到位於希慎(0014)旗下利園3期,屬樓高32層高的甲廈,總樓面面積46.7萬方呎,基座屬零售及餐飲樓面,而辦公室部分則涉及20層高、35萬方呎樓面,寫字樓出租率約95%,零售出租率約80%以上。

加路連山道地料樓面183萬呎

此外,政府亦提供商業用地,但屬較遠期供應。該商業用地皮為銅鑼灣加路連山道地皮,將進入改劃過程,地皮約28.31萬方呎,土地將改作「商業」和「政府、機構或社區」(GIC)用途,總可建樓面面積約183萬方呎,當中約107.64萬方呎用作興建甲廈,並會提供公共設施如公眾休憩用地、公眾停車場及小巴上落客設施等,另亦興建一幢區域法院綜合大樓,佔約75.35萬方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459

環發街60年唐樓5年升值2倍 呎價1.36萬 伍冠流:市建局收購價不太理想

1 : GS(14)@2019-05-07 23:29:04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431&issue=20190507
【明報專訊】紅磡庇利街/榮光街一帶舊樓近年獲市區重建局列為重建項目,市建局亦正積極收購。早於市建局公布前已「落釘」的另類物業投資者伍冠流,近日獲市建局通知,將以約705萬元收購位於重建項目內的環發街樓齡約60年的唐樓單位,平均呎價約1.36萬元,持貨5年帳升約2.44倍,跑贏大市升幅,惟伍氏認為收購價仍太低,不欲以現價售出單位。

明報記者 歐陽慧恩

伍冠流持有的環發街高層唐樓單位,位於市建局2016年宣布重建的「紅磡庇利街/榮光街」項目地盤內,實用面積約520方呎,就伍氏提供的單位相片可見,樓宇內部設備簡陋,加上與附近樓宇距離緊密,景觀狹窄,樓齡約60年,惟伍氏2014年僅以205萬元購入上址,並旋即獲租戶以約8000元承租,至3年前租金更增至8500元,租金回報近5厘,加上近日市建局欲以約705.23萬元購入,呎價約13,558元,即5年內物業大升500萬元或2.44倍。

市建局:自住業主收購呎價逼1.8萬

對於收購價,伍氏認為低於同區舊樓水平,所以不打算以現價售出業權:「市建局近月宣布以呎價17,917元收購附近的榮光街唐樓,比我單位的收購呎價高逾三成,所以造價並不理想,我寧願繼續收租等(市建局)再次出價。」雖然伍氏認為收購價不太理想,但市建局向本報回覆收購進度時指,截至2019年5月1日,已有778個物業的業主接受收購建議,佔整體約88.61%,並指餘下的合資格自住業主,近日收購價已調整至約17,917元,與「榮光街/崇光街」項目睇齊,惟回覆中並無提及收租業主會否亦獲調整收購價。

項目重建料提供1150伙

現時項目毗鄰、樓齡約24至28年的陽光廣場及碧麗花園,二手成交實呎約1.5萬至1.6萬元水平。上季入伙、主打納米樓的九建(0034)環海東岸,二手成交平均實呎約2.3萬元。至於恒地((0012)發展的樓花盤啟岸,首批折實均呎逼2萬元。

市建局早前的公布資料,庇利街/榮光街發展項目地盤總面積逾8.6萬方呎,覆蓋103個街號,預計重建後總樓面約71.7萬方呎,提供1150個住宅單位,以及12萬方呎商業零售樓面,預計2025至2026年完成,發展成本約116億元,規模僅次於觀塘市中心市建局重建項目。

該局同區另有兩個收購項目,包括「鴻福街/啟明街」及「榮光街」發展項目,若連同上述項目,地盤面積將達約12.8萬方呎,合共提供約107萬方呎商住樓面,略大於觀塘市中心的重建項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6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