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89梁振英上台後,一直想伸手到財金範疇,早已係公開秘密。小宗收到風,689之前帶埋傻強(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訪京拜見財金官員,有工行(1398)高層同689呻,話國家四大銀行中,中行(3988)、農行(1288)同建行(939)喺中環都有總部,偏偏工行無份,要689幫手搵塊地俾工行起總部。 呢啲咁嘅建議,香港官員一般都會以應酬式口啓敷衍了事,一來做唔到,二來政府唔應該介入。點知689竟然話會考慮,返來仲喺政府內部開會時,話「我哋要諗吓點樣幫佢哋搵幅地」。有知情官員形容,689咁認真,擺到明係為咗「找人情數」:「中區仲邊度可以搵地俾人?不如俾門常開,或者喺添馬艦軍營挖地囉!九龍有地呀,工行又唔鍾意嘛!」貴為四大銀行之首嘅工行,06年來香港上市,依家仲租緊金鐘花旗銀行大廈做寫字樓,確實幾失威。睇番另外三間內銀,中行最威水,舊中銀大廈早喺1950年落成。90年,再搬入新中銀,由著名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操刀設計,曾經係全亞洲最高嘅大廈。當年,有指新中銀和旁邊嘅花旗銀行大廈頂層形成尖角,「邪住」滙豐。獅子行於是喺大樓頂層加裝兩座炮台,炮口對住中銀,反擊對方嘅殺氣。99年落成嘅長江中心,亦刻意設計得四四方方,抵擋中銀嘅「刀鋒」。05年上市嘅建行亦好快手,同麗展(488)嘅林建岳合作,重建舊麗嘉酒店做商廈。去年底,改名做中國建設銀行大廈。10年上市嘅「初哥」農行,知道好難喺中環搵地,去年豪擲近四十九億,向樂聲電子(213)及花旗旗下Apollo投資基金買入干諾道中50號全棟,變身農業銀行大廈。依家中環插針都插唔入,工行慢咗咁多拍,睇怕都要學農行「借殼」先得啦! 壹計就明妹仔大過主人婆? 本欄找來有二十多年經驗的資深會計師林智遠及鄔碩晉,每期踢爆一間上市公司的會計陷阱,股民入市前睇清睇楚,一計就明。新股熱潮還未退卻,今次談一下趕乘尾班車的海螺創業 (586)。海螺創業從事節能環保方案的業務,當中包括餘熱發電及垃圾焚化等項目。全球環保意識大增,應有一定作為,可是上市文件內列出的營運數據,並不特別吸引。營業額由2010年的18.1億元(人民幣,下同),輾轉下跌至2012年的12.5億;同期的毛利率亦由35.9%,下跌至32.2%;兩項主要數據的走勢均不利。然而,海螺創業2012年的稅後溢利竟是14.2億。溢利比營業額還要高,倒不是常見的情況。實際的緣由,是海螺創業經聯營公司,間接持有18%海螺水泥(914)權益。海螺水泥2012年的溢利是64.9億,18%約為11.7億,這部分以權益法納入海螺創業的合併收益表,便令溢利數據立即亮麗起來。可是,海螺創業對海螺水泥沒有控制權,納入合併收益表的聯營公司利潤,理論上只是會計上報表處理的方法,不能直接運用作派股息之用,計算營運現金流的時候亦會被剔除。實際上,海螺創業從海螺水泥收取的股息收入,是對現金流唯一有幫助的項目。若只專注海螺創業本業的話,溢利水平便會大縮水。2012年除稅後的本業經營利潤是2.5億,只及11.7億應佔聯營公司利潤的2成多,差距十分明顯。再看營運現金流,淨流入更只有1.5億。營運現金流及不上經營利潤的狀況,是持續發生,不是個別情況。2011年是3.2億利潤對1.6億現金流,2010年是4.5億利潤對2.2億現金流。大家的眼球若只被大額的應佔聯營公司利潤所吸引,便無法理解海螺創業實際的營運弱點。(鄔碩晉) |
| ||||||||
機器人動畫電影《瓦力》裡,有一句台詞是這麼說的:「我不要只是生存,而要活得有意義。」這就是多數機器人公司的開發初衷,機器人已不是一個新的議題,卻越來越受到重視,它們不只是要做很酷的東西、不只要能賺錢,還要能改變世界! 撰文‧賴筱凡 研究員‧楊政諭有一群人,他們有一個夢想,就是要打造電影《星際大戰》裡頭的機器人,而他們正一步步地實現夢想,他們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型機器人公司—iRobot。 iRobot位於美國波士頓西北方二十五公里的貝德福德小鎮裡,公司外觀稱不上富麗堂皇,只有建築物外頭大大的招牌寫著「iRobot」。過去這二十年來,他們從營收不到一百萬美元的公司,到如今已是一年營收逼近五百萬美元的機器人大廠,還被美國雜誌《Fast Company》評為全球最有創意的機器人公司。 場景轉換到德國北部,三月初春的氣息瀰漫在漢諾威電子展之中,偌大的展館裡,正展出最新研發的機器人,展場中所有鎂光燈都停在這一幕,那是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 Merkel)與機器人握著手。 機器人,並不是一個新的科技,人們對於機器人的想像,從一九七七年上映的《星際大戰》開始就沒有停過。然而,隨著科技的演進,機器人進入人類生活似乎也不那麼遙不可及。 「先丟掉你對機器人的想像吧!」說話的是iRobot創辦人兼執行長的科林.安格(Colin Angle)。 二十三年前,他與iRobot董事長海倫.格萊納(Helen Greiner)一起創辦了這家公司,那時格萊納不過才二十二歲,而讓她決定與安格一起創業的理由也很奇妙,「我十一歲看了《星際大戰》後,就對裡頭的R2-D2機器人情有獨鍾,甚至還想自己動手做一個機器人。」天真如格萊納,她甚至不知道一個機器人裡頭充斥著多麼複雜的科技。 讓生活更美好 你做不到的事,它都能幫你完成一九九一年,iRobot甫創立,「我們想做一個機器人,得替它裝上無線電,還要有聲控系統、要有觸控功能,而不是只有電池與馬達這麼簡單。」安格說,可是現在不一樣了,iPhone裡頭就內建了語音系統Siri,觸控面板更已經是所有智慧型手機、平板的基本配備,更別說是上網功能了。 「Siri、還有Xbox內建的體感功能,這些技術都已經存在,而我現在只需要專心開發機器人。」安格的話不是沒有道理,當機器人的開發難度降低,外界對機器人的想像也越來越廣。 就拿iRobot熱賣的掃地機器人來說好了,在全球吸塵器市場裡,已有一五.四%的市佔率為掃地機器人所有,讓iRobot的掃地機器人Roomba在全球熱賣超過一千萬台,而這個數字還在快速成長中,光看iRobot掃地機器人的年複合成長率達二九.一%,反映出消費者對家用機器人的需求。 然而,iRobot創業之初,最想做的並不是家用機器人,而是像《星際大戰》裡頭,具有性別、情感的機器人,只是技術開發上的困難,並不允許他們這麼做。但這並無礙於安格追求夢想,他們換了個念頭,機器人的存在是要讓人類生活更好,「我們得先去想,到底日常最讓我們感到困擾的問題是什麼?」安格又問,「如果人們不想自己吸地板、也沒時間吸地板,我們該怎麼辦?」這就是為什麼iRobot會開發掃地機器人。 你可能會說,掃地機器人與我們想像中的機器人並不一樣。「掃地機器人剛打入台灣市場時,很多消費者都有這個疑問。」iRobot台灣獨家代理商來思比科技董事長蕭瑞洋說,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去教育消費者,它所達到的目的,和科學家創造機器人的初衷相同,就是要讓生活更美好。 下個市場:醫療照護 美國開發案不斷,日本市場將達四千億掃地機器人在台灣相當熱銷,「我們的銷售成績在百貨公司家電類,幾乎可以排到前三名。」這樣的成果,讓蕭瑞洋很驕傲,因為跟他們齊名熱賣的產品不外乎是飛利浦刮鬍刀、與象印電子爐這類傳統的家電,Roomba掃地機器人卻是很具未來感的產品。 這些年,消費者對於家事機器人的需求越來越高,從雨水溝清掃機器人、游泳池清掃機器人、除草機器人等,一個又一個的機器人開始在市場上出現,它們有的幫助我們打掃家裡,有的讓工廠的生產效率更快,也能夠代替醫生到偏鄉醫院,它們被《經濟學人》稱為「未來的移民」,因為這些機器人,正在一步步地深入我們的生活。 「我們認為機器人要幫人類做的是:當我們無法親自到現場,機器人可以代替我們去。」安格說,iRobot開發的掃地雷、除炸彈機器人,就是希望能夠代替人類去危險的地區。但除此之外,醫生沒辦法親自到很多偏鄉去,可是機器人卻可以代替他們在偏鄉醫院,蒐集資料後再由醫生下醫囑即可。 為了讓更多醫療照護機器人派上用場,美國、墨西哥的地區小醫院都開始採用iRobot推出的醫療機器人,他們讓醫療機器人具有辨識每個房間的能力,這個技術,iRobot的掃地機器人已具備,哪些房間可以進去、哪些不行,都可以透過技術辦到。 再來,他們在機器人身上加裝了視訊功能,即使醫生不用親自到場,也能透過機器人訪查每位病人,就像醫生親臨現場一樣。「今天,機器人產業在改變,機器人產業也在改變其他的產業。」安格說。 這點,我們已經在日本看到全面性的推展,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所助研究員魏聰哲就出具報告,醫療照護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從二○一五年的一六七億日圓,到二○三五年達四千億日圓。像是東京大學就在開發醫療照護機器人適用的材料,希望透過醫療機器人搬動病人,以及代替看護。iRobot開發醫療照護機器人多年,蕭瑞洋透露,許多醫院和保全公司都找上門,讓醫療照護機器人結合家庭監控,一起來搶這塊大餅。 高齡化的福音 照護臥床病患,舒緩長照人力甚至,過去長期臥床、行動不便的病人,都有機會透過機器手臂、機器裝備等行動,這一個又一個的開發案,早在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實驗室展開。 如果,機器人可以照護老年人與行動不便的病人,對於高齡化的國家來說,長期照護的人力吃緊問題就有可能舒緩,這也是為什麼安格會認為下一個被機器人改變的市場就在醫療照護。 當人類對於機器人的需求越來越高,機器人逐步進入我們的生活,不再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就像十年前,我們也不曾想過,一個小小、圓圓的鐵盒,如今能成為家家戶戶都在使用的掃地機器人。 儘管對照十年前,已有長足的進步,但還不夠,誠如安格去年來台演講的結語,他這麼說著:「我們甚至才剛要開始呢!」機器人時代來臨! 走出軍事用途,隨著自動化需求,不僅工業用機器人需求增加,家事機器人、醫療照護機器人,就連無人飛機都全面走入人類生活。 工業用機器人 KR 1000 TITAN 開發單位:德國 KUKA 市場上最強大的六軸機器人。可負荷1000公斤的重物,主要應用於玻璃工業、鑄造工業、建築材料工業及汽車工業。 無人飛行載具 Phantom 四軸航拍飛行器開發單位:中國 大疆DJI 機身小、易攜帶的消費型空拍飛行器,可將GoPro(全方位運動攝影機)或其他微型相機安裝在飛行器上,遠端遙控錄製空中航拍影像。 醫療用機器人 機械小海豹 PARO 開發單位:日本 獨立行政法人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AIST)全身上下超過100個感應器,對視覺、聽覺、觸覺等都能起反應,用來預防老人痴呆症的機器人治療,能有效減輕壓力和改善憂鬱,日本311震災時就被廣泛運用。 家用機器人 Roomba 780 開發單位:美國 iRobot 全美最暢銷機種機器人吸塵器, 一週可設定7次行程,搭配燈塔虛擬牆可自由限制清掃區塊和依序清掃,並能即時判斷地板狀況,以多樣的計算路徑,做最佳的清掃方式。 整理:楊政諭 富士山腳下的發那科公司!連郭董都去取經除了iRobot被視為機器人產業的關鍵指標外,位於富士山腳下的日本發那科(FANUC)公司,所開發的工業用機器人也同樣受到注目,市佔率更擠進前三名。去年,發那科的營收4984億日圓,獲利約為1204億日圓,自有資本比率達9成,零負債,向來是財務模範生。 許多日廠為求降低成本、紛紛前往中國設廠,發那科卻大相逕庭,致力於生產工程自動化,堅持要在日本生產工業用機器人,避免技術外流的同時,還能保有競爭力。 發那科在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投入,也受到鴻海的重視,就連iPhone智慧型手機金屬外殼加工機台,都是向發那科採購。近年拜日本國內景氣轉好之賜,工具機需求增加,加上汽車業景氣回春,讓發那科加大投資機器人部門,榮景可期。 (孫蓉萍)
| ||||||||
直播App「17」因腥羶色內容連續躍上媒體版面,在爭議不斷與人氣不跌反漲的背後,顯現的是龐大的直播商機。 由藝人黃立成投資的線上直播App「17-你的生活點滴」近來不斷躍上媒體版面,這款上線兩個月的直播App,因為不少腥羶色內容一再惹爭議。 也正因為爭議話題不斷,僅上線兩個月的「17」,已經創下超過百萬人次的下載量,在iOs與Google Play兩大平台上,「17」都擠進人氣排行榜的前五名。 從「17」話題不斷,不難看出這股線上直播、還能與直播者互動熱潮的延燒。而燃起這股熱潮的,正是被亞馬遜買下的直播網站Twitch。 這塊互動直播市場有多大?來看看Twitch創下的紀錄。Twitch每個月的瀏覽人數高達一億人,每個月直播影片的數量高達一一○○萬人,巔峰期同時觀 看遊戲直播的人數突破一百萬,一一年成立的Twitch在短短的四年內,就成了繼Netflix、Google與蘋果之後,第四大網路流量來源。 從亞馬遜出價十億美元(約新台幣三百二十億元),收購Twitch來看,不難看出這塊土壤有多肥沃。這塊沃土自然是網路巨擘們不會放過的一 塊,Google儘管已有YouTube平台,卻沒停下擴張腳步,在上個月宣布推出YouTube Gaming,提供遊戲影片直播服務,事實上就是衝著Twitch而來。
平台業者利潤回饋
提供賺錢管道 台灣當然也沒缺席這股線上直播及互動熱,特別是在去年學運之後,直播引發全民關注度與商機,也讓直播平台如雨後春筍不斷推出。在「17」上線之前,早有遊 戲公司紅心辣椒與韓國廠商AfreecaTV成立的辣椒艾菲卡TV,以及遊戲橘子入股的愛卡拉互動媒體LIVEhouse.in,領域也從電競遊戲直播, 一路拓展至賽事直播、政治、名人甚至是生活娛樂。 為了拉攏與綁樁高人氣的實況直播者,各平台業者當然也祭出不同的利潤回饋,也就是提供直播者賺錢的管道,LIVEhouse.in訂出的規則是將影音廣告利潤百分之百的回饋給簽約的直播者。 後進者「17」則主打提供所有素人賺錢的機會,只要直播素人能累積高人氣,就能賺取現金。也正因如此,直播「十八禁」內容,以獲取高人氣的素人大有人在,也才不斷惹出爭議。 整體來看,直播App的商業模式已經成形,而無論是歐美或是亞洲,直播也都已是App市場中的新顯學,從傳統文字與圖片分享走到影片,甚至是隨時隨地的即時直播,早已是不可逆的趨勢。 這一類新興App成為網路世代賺錢的新工具,但人心遇到錢財能不能守住那條線,則是這趟趨勢浪潮底下,對社會、家庭所帶來的新課題。
撰文 / 周品均 |
在台北街頭,物聯網大戰已經開打;全球快時尚產業、保險業、製造業,爭著用物聯網擠下對手當老大。 不懂物聯網,不只獲利被威脅,連市場地位都會拱手讓人。 你身邊的每一筆資訊,都是未來的新金礦。 104人力銀行報告顯示,景氣低迷,但物聯網相關職缺兩年成長327%。 台灣企業一才難求,美國、中國也一樣,亞馬遜、中國微軟研究院挖角挖到台灣來。 這是一場延續30年的大機會,領先的個人和企業,已經擊敗對手,成為物聯網時代的贏家。 超夯物聯網帶來商機、人才兩大需求你想得到的,跟你想不到的東西,都連上網了。 物聯網將是下一個無所不知的雲端服務,能幫你找到以前不可能得到的答案,你的機會和薪水都會跟著三級跳。
|
||||||
喬美國際預計年底將要推出P2P借貸平台;紅陽科技在支付領域開發出整合行銷、導購功能的行動聲波支付;蓋特資訊以推播互動式安全認證機制,到今年已拿下七家銀行合約,它們都可能成為未來金融科技領域的新星。 喬美國際網路標會始祖 要讓每個人都借得到錢 台灣金融業一直努力要打亞洲盃,但在金融開放與創新上卻遠遠落後,不過,台灣卻有一家公司,早在十多年前就已進軍現在最夯的金融科技領域,並在專利與實務上都已建立基礎,這家公司就是喬美國際。 成立於二○○○年的喬美,創辦人簡永松早年因為認同社會主義理念,因此在七○年代以「政治犯」的身分經歷了六年多的牢獄之災,在獄中,他遍讀各種「思想典籍」,讓他很早就有改革資本主義的念頭,九○年代網路產業開始發展,更讓簡永松產生「以網路改造社會」的想法。 在成立喬美前,簡永松也曾自行創業,成立以自動控制機械為主的聯盛機電公司,事業做得不錯,但一九九○年卻因員工旅遊發生重大船難,公司被迫停業,直到後來全球網路產業蓬勃發展後,他才豁然開朗,找到自己奮鬥的方向。 一九九五年,簡永松看到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與銀行業開會討論金融業的資訊化問題,比爾蓋茲說了一句經典名言,「Banking is necessary,but banks are not.(銀行的業務是商業活動所必需,但不一定要由銀行提供。)」意即在銀行資訊化過程中,傳統銀行的角色將變得不再重要,這句話惹毛許多銀行家,會議 開到一半就草草結束。 搶電子商務專利?引領風騷 當時,簡永松就覺得,銀行是資本主義最重要的基礎,但網路公平、公正與公開的特色,勢必對傳統銀行造成重大衝擊,於是成立喬美時,便以網路金融及資訊處理作為公司發展方向。 二○○○年,喬美推動標會網,把傳統民間標會搬上網路;○五年,更授權相關專利技術給永豐銀行MMA的標會理財網,至今累計總交易量已近七十億元。 此外,簡永松更埋首研讀資訊技術並撰寫專利,至今已拿到台灣四十六項、美國五項金融專利。台灣在專利申請上幾乎都是大公司的天下,但在電子商務及金融領域,喬美的申請量竟可排到全台第一名,相當難得。 六年前,簡永松率先推出台灣第一個「互助保險」,讓一向被商業保險拒保的老弱殘病,透過喬美旗下「安家三○網路平台」,可以彼此承擔未來風險,共同分擔當月死亡者的喪葬費用,在身故時可領得互助金。 沒想到這個在歐美日等地都相當普遍的互助保險,卻引來金管會保險局的質疑,以違反《保險法》中非保險業者不得經營「類似保險業務」的理由,告上地方法院, 官司打了兩年,最後簡永松大獲全勝。如今互助保險會員已累積至一萬多人,並能維持穩定獲利,也吸引政大商學院及加拿大IVEY商學院兩度來台研究。 「歐美的互助保險比重都占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日本更占了七成以上,但台灣卻限制不能做,讓一群最需要保險的人被摒除門外,如今台灣社會老化的速度這麼快,台灣金融保險政策真的需要檢討改進。」 用網路幫助弱者 不忘初衷 他進一步強調,台灣《第三方支付法》今年才通過上路,落後美國十六年,也落後中國十年,至於政策上更限制P2P不准做,「沒有金融創新,台灣如何奢談進軍亞洲盃?銀行業拿什麼跟別人競爭?」 無論政策多緩慢,簡永松的夢想一直沒有停,目前他把全部精力投入開發新一代的資金交易所,目標是明年初上路營運,至於鎖定對象一樣是目前被銀行體系拒絕的人,也就是信用狀況屬於「無法向銀行借到錢」的人,這樣的族群在台灣約有五五%。 喬美這個已取得十年商標權的「台灣資金交易所」,將以無擔保的P2P作為發展目標,整合網路標會的技術與專利,讓更多人可不限金額且自主決定利息,在平台上借貸資金。 從與主管機關打官司、成為金管會最頭痛的人物,到現在因為全球互聯網金融愈來愈夯,簡永松搖身成為走在時代最前端的人物,每天都要接待來自兩岸各行業的代表;但即使潮流將他推上高峰,他仍期待台灣要更開放鬆綁,也經常投書批判,希望能喚醒大家對互聯網金融的重視。 「十多年前我就罹患肝硬化末期,並進行換肝手術。」簡永松說,直到今天,他的生命都是用意志力在支撐,因為他堅信,「網路為弱者帶來力量、為特定的供需搭起橋樑。」如果這個互聯網金融的夢想可以實現,就能更接近他心中的烏托邦社會。 喬美 成立:2000年 董事長:簡永松(圖) 資本額:3.5億元 主要業務:線上標會等資金服務 員工數:約30人 資訊公開 降低倒會風險 Step1 把過去民間常用的標會直接搬到網路上運作,利用網路資訊公開透明的特色,降低資訊不對稱及會首捲款潛逃等風險。 Step2 網路標會能否發展關鍵在於徵信,此系統規定第一次參與網路標會者須先繳款5個月才有資格標會;另外若有違約則將此人資料交由聯徵中心。 Step3 未來個人可以向聯徵中心申請個人信用資料的網路版本,可讓網路標會的申請與運作更快速有效率。 紅陽科技台灣第三方支付始祖 用聲波玩出新把戲 「拿出手機,嗶的一聲,付款完成。」這樣的便利場景在Apple Pay身上看過、對Android Pay的使用者應該也不陌生,而他們都是透過在裝置上加裝NFC(近場通訊)晶片來完成感應付款。 「如果不改變硬體,可以做到嗎?」早在四年多前,紅陽科技總經理陳谷楓已經察覺近場支付(近距離感應支付)的趨勢,也給自己出了一道難題。 紅陽是台灣老牌的金流系統公司,或也可以說是台灣第三方支付的始祖。一九九八年成立時,紅陽想做的其實是網路拍賣,所以自己寫了一套金流系統。後來拍賣業務經營不下去,卻發現當時技術開發門檻仍高的金流系統,是大家的痛點,於是轉念開始將金流系統出租,意外跨足金流領域。 但陳谷楓其實一直沒有把紅陽看成一家金流公司,他說:「我是一家研發公司,一家技術導向的公司……,只是當年不小心做了金流。」這也是為什麼,他想要為近場支付這個需求找出不一樣的可能性。 他思考,人與人之間可以靠著說與聽來溝通,而手機有麥克風與喇叭,不就像是人的耳朵與嘴巴?那麼「機器應該也可以用聲音溝通吧?」緊抓著這個想法,歷時四 年多,投入數千萬元,紅陽真的開發出超音波傳輸技術,目前在台灣約已有超過八千個店家可以使用紅陽Swipy的超音波支付功能。 而更重要的是,他發現這項技術不只能用在支付,還可以發展成「聲態圈」。他說:「我要幫商家創造更多客戶!」 來不及清醒 就完成購物 打開藍牙喇叭,按下平板電腦播放鍵,牆壁上投影出《來自星星的你》的片段,當劇情發展至女主角千頌伊拿起一雙高跟鞋時,一旁的手機感應到影片中嵌入的超音 波,忽然發出了嗶嗶聲,一看,畫面正跳出該雙鞋的購買資訊,連帶還有購買鍵,一按下去就會出現電子錢包,挑一張信用卡,輸入密碼,這雙鞋就是你的了。 「從看到畫面,到買下產品,不到三秒鐘。」陳谷楓打趣地說:「(消費者)來不及清醒就買完東西了。」這就是他所說要為商家創造的新營收。 除了影音導購,這樣的場景也可以應用在咖啡店的優惠訊息推播、牛排館自動點餐付款等。不論是電視、電腦、廣播,只要能發得出聲音的裝置,就能將承載不同資 訊的超音波傳送到手機上。而且消費者的手機不必然都要搭載紅陽專屬的App,而是可以在不同App裡嵌入紅陽的SDK(軟體開發工具包)。利用這樣的傳輸 技術,「我們也可以做成離線版社交軟體,不用網路。」 隨著技術調教日益成熟,紅陽開始在海內外積極布局,如在中國市場,藉由合作夥伴銀聯,已與上海迪士尼搭上線,預計明年樂園正式開幕後,就有機會利用紅陽的超音波技術進行買票與排隊等服務。 而不同於過往提供金流服務,市場只能局限在台灣,「接下來我們要往國際市場拓展。」陳谷楓自信滿滿,在公司成立十七年後,他首次有了申請上市的念頭,因為他相信:「聲波可以走出去!」 紅陽科技 成立時間:1998年 總經理:陳谷楓 資本額:9950萬元 主要業務:金流服務 員工數:約50人 超音波當Sales 無聲推銷 Step1 電視、電腦、電子看板等裝置透過喇叭發出超音波資訊。 Step2 使用者手機App接收到超音波,主動跳出商品資訊和購買鍵。 Step3 按下購買鍵進入電子錢包,選擇信用卡、輸入密碼,完成購物。 蓋特資訊維護交易安全 賺取創意新商機 「在台灣,好的身分驗證機制只有五%人在用。 」十多年來,蓋特資訊創辦人向可喜曾經代理國際資安系統、幫國內多家銀行建置身分驗證系統,然而他也發現,在成本壓力下,真正好的驗證系統無法普及到所有人,因此興起了自行開發產品的想法。 從二○一一年開始發想,一二年申請專利,一直到一三年的十一月,產品才真正完成。而這項技術,究竟和坊間的作法有什麼不同?能夠在一四年接連獲得新北市政 府和新加坡兩項創業競賽的首獎,並在匯豐、星展、摩根大通等十家銀行支持的「金融技術創新實驗室計畫」〈FinTech Innovation Lab〉中,獲選到香港進行三個月的培訓。 以網路轉帳這項服務為例,向可喜表示,過去銀行常見的作法是:透過簡訊發送一次性驗證碼,但若手機遭駭客安裝惡意程式,不只密碼會被竊取,也可能攔截銀行的認證簡訊,轉發至駭客手機。一二年,歐洲銀行就因類似手法損失了四千七百萬美元。 而蓋特想到的解決方案,是「綁定用戶端設備」的推播互動式身分認證機制。有別於簡訊發送,他們採用App推播的方式,每當有交易發生,銀行就會推播認證訊 息到該用戶手機,用戶必須透過事先設定好的認證方式,如指紋、悠遊卡感應,或是密碼等,才能啟動並完成交易。換言之,即使手機掉了,也不用擔心被盜用。 原本蓋特只是想單純解決這樣的問題,但經過三個月在香港與匯豐、星展等國際級銀行深度互動後,他們發現。在這項技術基礎下,其實還可以發展出更多元、創新的應用場景。 新安控設計 省去繁雜手續 「他們(國外銀行)的需求是台灣看不到的。 」例如當時有一家國際級銀行告訴蓋特,他們想要推出一項專為「九五後」使用者設計的P2P轉帳服務。大致概念是將手機的通訊錄與銀行帳戶作串聯,讓使用者 只要選擇通訊錄就可輕鬆完成轉帳。而蓋特被賦予的任務,就是協助該銀行在省去繁雜操作手續的狀況下,仍能符合安控標準。 那次經驗讓他們想到,在台灣,同樣的模式可應用在網拍、互助會或是社區管委會收款。舉例來說,社區主委可發送每月預約扣款的訊息給所有住戶,經銀行身分驗證機制,其他住戶會收到訊息,按下確認鍵後,銀行會先將該筆金額圈存,時間一到就自動扣款。 這一方面取代了人工到超商繳費,甚至是挨家挨戶收款的過程,提高了便利性;另一方面銀行則可以省下一筆手續費。這已經不只是發想中的概念,預計今年底前,台灣就會有銀行推出這樣的服務。 至目前為止,蓋特已爭取到國內七家銀行的合約,其中中國信託的合作案已經在日前上線,主要用於提高非約定轉帳的金額上限。 用多少算多少 銀行接受度高 中國信託資訊部協理李嘉銘表示,當時他們其實找了很多家廠商評估,最後選擇蓋特,第一是因為他們的技術有專利,雖然綁定客戶手機端,但不會將客戶資料存在 銀行,避免隱私問題;再者,蓋特的產品彈性高,不只可以用在台灣,也能支援香港、新加坡等國的規範,未來銀行若想將業務拓展至海外市場也沒有問題。 而對中國信託最大的誘因,是蓋特的商業模式。不同於資訊服務導入多須先花費一筆龐大的建置成本,蓋特則不收取任何建置費用,並依使用者數量計費。 換言之,在產品初上線,用戶數仍少時,銀行也不須承擔太大的壓力。 「我們對產品有信心。」向可喜說,這技術至少能有五年的好光景,而銀行也都同意和蓋特簽訂五年合約。「我們的模式要等客戶上線後一年,才會感受到強度。」當用戶數累積到一定程度後,蓋特的營收也將跟著起飛。 蓋特資訊 成立時間:2013年 執行長:向可喜 資本額:1280萬元 主要業務:身分安全驗證 員工數:13人 認定單一手機 轉帳更安全 Step1 銀行用戶利用網路銀行進行轉帳,轉帳需求送出後,銀行將認證機制推播至用戶事先綁定的手機。 Step2 用戶收到推播訊息後,利用指紋/悠遊卡/數字密碼等事先設定好的驗證方式通過認證。 Step3 認證資訊回傳給銀行,核准該筆轉帳執行。 撰文 / 林宏文、何佩珊 |
||||||
中信人壽高價買下亞洲廣場大樓二樓,引發市場關注。事實上,即使大樓賣場近十年來經營權不斷更迭,但包括三大壽險、兩大殯葬業者目前都已卡位其中,他們看好什麼? 十月十三日,中國信託人壽(簡稱中信人壽)以十五.六七億元得標台北火車站旁、目前經營五鐵秋葉原商場的亞洲廣場二樓;最受矚目的,除了每坪兩百萬元高 價,讓賣方前國寶人壽大股東朱國榮「持有四年賺逾兩倍」之外,交易案中年化租金收益率高達三.六七五%,也寫下今年台北市收益型不動產投報率最高的成交個 案。 種種數字,彷彿讓亞洲廣場的含金量一夕破表,也讓人好奇,這棟原為「大亞百貨」,近年來卻歷盡滄桑、賣場經營權不斷更迭的商業大樓,是否真有超過表象的投資價值?又有哪些大咖正卡位其中? 租金報酬率 傲視北車商圈「中國信託人壽可以買到投報率超過三.五%的物件,在當前商辦租金報酬率低迷的市場氛圍中,的確不簡單。」高力國際董事總經理劉學龍說,第四 季商用不動產投資市場不佳,新光人壽(簡稱新壽)標售信義計畫區曼哈頓大樓、新光三越百貨A8館皆以流標收場,關鍵在於無法達到金管會規定壽險最低收益率 標準二.八○五%,因而讓買家卻步。 據了解,此次賣方是「帶租約銷售」,最吸引買方的「嫁妝」,正是每月高達四八○萬元的租金,換算每坪租金高達六一二五元,「這個數字,在台北車站商圈商場租金行情堪稱數一數二。」熟悉內情人士透露。 俊皇地產(DTRE)總經理田揚名表示,亞洲廣場位於台北站前商圈,鄰近「前地王」新光摩天大樓,其中,五樓以下皆由永達保險經紀人董事長吳文永成立的「五鐵秋葉原公司」招商經營;中信人壽買下的二樓,目前主要租客為餐飲業者,看好未來機場捷運及雙子星計畫建設完成,此區仍是北市商圈最精華交通重地,五鐵匯集,若能將地下街完整規畫串聯,類似東京車站地下商場一番街,商機的確可以樂觀預期。 事實上,中信人壽並非第一家搶進亞洲廣場的壽險業者,早在二○一○年,中國人壽已買下該棟二十六樓;一二年,新壽也看好每月八二○萬元的租金,以每坪四五四萬元買下一樓整層;換言之,這棟屋齡達二十五年的商業大樓,如今已被三大壽險公司卡位。 除了三大壽險業者,其實亞洲廣場的最大房東,是兩大殯葬業者——國寶服務與龍巖公司。其中,國寶在將二樓賣給中信人壽之後,大股東朱國榮手頭還持有六個樓層,龍巖也掌握三、四樓。至於近年積極轉型為資產管理公司的台灣農林,則是在一二年買下地下一至三樓,目前也委託五鐵秋葉原經營商場。 雖然,五鐵秋葉原坐擁地利之便,卻似乎難擋近年電子商務崛起的衝擊;實際走一遭地下三樓至五樓的賣場,除了一樓的無印良品人潮較多,二樓有餐飲業、金石堂 書店,三樓以上多數櫃位至今仍空置,四樓甚至只有一個專門受理手機修繕的攤位進駐,整體場景與對外宣稱的高額租金很難讓人直接連結。 事實上,亞洲廣場近十年的賣場經營,可說是命運多舛。自○四年原本的大亞百貨結束營業後,先由文魁資訊以「K Mall」為名經營3C賣場;○七年,太子建設購併文魁資訊,更名為「統一元氣館」;○九年,朱國榮接任統一元氣公司董事長,又改名為「松崗時尚購物中心K Mall」。 目前五鐵秋葉原的經營者吳文永,原本也是亞洲廣場業主,台灣農林的地下室正是一一年向永達保險經紀人購買,一二年,吳頂下松崗時尚購物中心K Mall之後,再向台灣農林、新壽、國寶、龍巖包租,重新更名為「五鐵秋葉原」對外招商。 去年底,他還結盟香港華斯達克金融控股集團,將商場更名為「華斯達克廣場」,卻又在今年四月恢復名稱,讓外界一頭霧水。 產權複雜 都更整合不易 一直不斷在替商場找出路的吳文永,為了引導人流到商場,還耗時三年半申請亞洲廣場大樓地下室與捷運站出口連通,直到去年才獲台北市政府核准通過,不過由於時間拖延,不少廠商因營收始終沒有起色,陸續退租,導致整棟商場空置率偏高。 劉學龍指出,五鐵秋葉原招租不順,除了早年大亞百貨規畫之初就因動線設計不良,無法吸引人潮,七年前商場產權陸續淪為不良資產被標售,所有權四散,陸續被太子建設、國寶、新壽等業主接手,產權不集中,造成經營管理多頭馬車,致使商場定位不明。 產權複雜的部分不僅止於低樓層商場,十二樓以上當年即被分割為小單位的辦公室、套房對外銷售,○七年間甚至一度傳有色情業者進駐,目前所有權人高達五百餘位,未來若要整合都更,更增添難度。 無論如何,中信人壽這一出手,已重新擦亮沉寂已久的亞洲廣場大樓招牌,從現況來看,資金實力雄厚的壽險、殯葬業者勇於搶進插旗,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搶得主導 權,以賺取未來獲利了結的高額資本利得。這棟承載台北人成長記憶的大樓,即使門面不若早年光鮮,但未來買賣交易仍可能再寫新高,也仍會是台北人與房地產市 場津津樂道的話題。 撰文 / 梁任瑋 |
十五年前,智慧衣還只是布料縫上電線的奇異組合;今年夏天,可清洗、可搓揉,還能準確偵測人體生理訊號的智慧衣陸續問市,研究機構預測,二○二○年將有五十億美元產值,而在這波智慧衣熱潮裡,台灣廠商已贏在起跑線! 坐擁全球一流精品的紐約第五大道,今年夏天起有點「不衣樣」了。以經典馬球衫聞名於世的Polo Ralph Lauren,在八月底發表了一款可量測心跳、呼吸、壓力值與卡路里消耗的智慧衣「PoloTech Shirt」。 搶先NIKE、Adidas與Under Armour一步,運動型智慧衣以精品形象推出到世人眼前,一件定價二九五美元,將近新台幣萬元,不僅為其紐約旗艦店平添幾許科技感,也象徵了智慧衣的時代悄然來臨。 令人眼睛一亮的是,台灣也有兩個自有品牌Rooti和CABALLERO,前者使用老牌紡織廠南緯實業子公司AiQ的金屬纖維,後者則是三司達企業採用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的導電纖維,結合外扣式感測器,分別推出了運動智慧衣,在品牌官網與電商平台上就能買到,價格從新台幣三千元到八千元不等,商品化進度絲毫不遜於國際。 可搓洗、更便宜的電子產品事實上,從學術界誕生「智慧衣」的構想迄今已超過三十年,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二○○○年,飛利浦(Philips)與Levi's 合作發表首件智慧衣「ICD+」,不僅厚重有如鐵甲,售價更高達九百美元,更別說當時智慧型手機尚未面世,「ICD+」仍屬於實驗性產品。 與十五年前相較,今日的運動智慧衣顯得聰明許多,且可耐清洗又可搓揉,符合了「是衣服也是電子產品」的標準,售價親民,讓智慧衣不再只是鎖在研究室裡的樣品。 顧能公司(Gartner)也預測,智慧衣將是未來成長最快速的穿戴式裝置,預測二○二○年時全球營業額將達四十九.七億美元,遠高於一三年的一百萬美元。 這也是為什麼,傳統紡織業、科技電子業、全球品牌商都想發展智慧衣,他們的腦袋裡都想著同一件事:有什麼東西比智慧手機、智慧眼鏡、智慧手錶更貼身、更離不開我們?答案就是能「解放雙手」的衣服。 雖然目前智慧衣的全球供應鏈尚未成形,但台灣至少有兩個團隊已贏在起跑線。紡織所與南緯集團投入智慧衣研發都超過十年,兩方團隊皆囊括面料、成衣、電子、 電機、機械、醫工、通訊、設計等跨領域人才,「這種組合在一般紡織廠或電子廠都看不到,卻是做智慧衣的必備要件。」紡織所產品組組長沈乾龍說。 十年磨劍、跨領域團隊,加上獨步全球的導電纖維技術與專利權布局,讓台廠在智慧衣賽事搶進內彎道,一四年五月,英特爾發表一款智慧衣,就是與南緯攜手合作,未來NIKE、Adidas想找夥伴,台灣就能提供解決方案。 台廠優勢一:導電纖維技術智慧衣的核心技術關鍵是導電材料之突破,AiQ副總經理黃宏旭表示:「智慧衣要能洗、能摺、絕緣,穿在身上不能短路,也不能因為 流汗導致訊號消失;簡單來說,衣服即新載具,像是軟機殼一樣,但電流比一顆乾電池還低,不會危及人體。」九五年時,黃宏旭原本在一家金屬材料廠「金鼎」, 花了五年時間,從比利時購買機台再自行改造,將一根不鏽鋼柱軟化為纖維,最細可拉到兩微米,相當於髮絲的二十分之一細,捧住一團不鏽鋼纖維,就像捧住銀灰 色的棉球,還能扯出柔軟的「鋼絮」,黃宏旭說:「當初為了尋找更大的市場,○一年時金鼎加入南緯成為子公司,又花了五年才將金屬纖維商品化。」目前,全世界僅三家公司生產金屬纖維,另外兩家皆從事工業用途,如玻璃製程必須的高溫緩衝材,僅金鼎一家投入智慧衣開發,並在○九年成立AiQ,跨界整合通訊業、半導體業,企圖成為智慧衣的解決方案商。 南緯實業總經理楊維漢興奮地說,過去推廣智慧衣,大部分人都沒感覺,「今年八到十月,我在美國、上海與台灣參展,被問到『智慧衣』的頻率幾乎是過去三年的總和!」一次參展三至五天,就能與上百組來自全球的人馬交流意見。 「你能想到的行業幾乎都談過!藥廠、保全、漁業、醫院,甚至連瑞士郵局都有,我們參加的展覽已經從紡織展、戶外運動用品展延伸到消費性電子展與通訊展,因為未來智慧衣販售的通路,可能不只是服飾店。」楊維漢說。 台廠優勢二:專利權完整 代理日本自行車品牌的三司達企業堪稱經典範例。○七年,三司達與紡織所共同開發智慧車衣,一四年正式以CABALLERO品牌在自行車經銷通路以及 PChome商店街販售,「這是冷門產品,我們要先打開市場,所以定價不高;未來若競爭對手想做,我們也樂意將感測技術技轉分享。」三司達品牌副理辜銘仁 說。 「台灣紡織業有很強的優勢,但專利權意識有待加強,否則未來容易被國外大廠影響。」沈乾龍提醒,智慧衣已經不是單純的紡織品,因為結合了感測、發熱或發光 等電子模組,一定要累積專利權才能有效防禦,「科技人普遍有專利布局的常識,但紡織業沒有,這是未來加入者要注意的地方。」去年美國境內就爆發了智慧衣專 利訴訟,Apple、NIKE、Adidas無不中槍,不僅影響了上市時程,也讓部分想投入智慧衣的紡織業界大老止步觀望。 幸好,台灣兩大領先者南緯與紡織所,都明白專利布局的重要性,從纖維材料到解決方案,各自累積了一百多項專利權,黃宏旭更強調:「我們幾乎每周都會有一個新的專利。」新創公司Rooti 科技專研穿戴式裝置,創辦人黎克邁從鴻海出身,去年起與AiQ共同開發運動感測衣,僅花一年時間,產品已在今年九月上市,黎克邁強調,「申請一個專利要幾 萬元,每年還要收維護費,一年比一年貴,我目前申請七個專利就花了幾十萬元,但這是必要的付出。」台灣的技術能量已到位,且開發速度愈來愈快,去年遠東集 團整合旗下紡織、光電、通訊、醫療資源投入非金屬的導電薄膜材料,今年十月就在台北紡織展上展出,且董事長徐旭東更放話要在今年底上市。 遠東新行政總部總經理鄭澄宇說:「未來智慧衣的挑戰,仍在消費者使用習慣,以及新形態『衣服』的接受度。」這也是所有廠商的共同心聲,楊維漢強調,南緯○ 九年就提出智慧衣解決方案,但接軌的商業模式迄今尚未出現。舉例來說,運輸業曾找南緯討論智慧衣,以方便偵測司機、機長、船長的身體狀態,有效避免疲勞駕 駛;又或是藥廠、醫院希望病患穿上智慧衣,能隨時監測血糖數值與服藥後反應,「千百種服務情境都是需求,但感測到的訊號要丟給誰?誰能處理?加上法規問 題,沒有後台配合,前端就不具意義!」智慧衣已經在穿戴式裝置中另闢一場全新牌局,早早坐上牌桌的玩家,手裡疊高籌碼,但還需要押寶的運氣與準確的預測眼 光,才能在新局裡稱王。 從瑜伽、跑步、騎車用的運動服,到偵測生命跡象的消防服,或是純娛樂功能的LED發光外套,智慧衣一穿上身,就是一套微電腦。 AiQ的金屬纖維已被英特爾與科技公司Rooti採用,感測之心跳能傳送到手機上記錄。 撰文 / 鄧寧 |
美福旗下頂級飯店開幕,近來國內外的高檔飯店、商辦,相繼在大直落腳,就是看好這裡有望成為「第二個信義商圈」。 景氣冷,二○一五年前十一個月大台北飯店住房率,意外下滑至七四.九%,為近五年來首度下滑,在一片壞消息中,二○一六年一月六日,斥資百億元打造的台北美福大飯店亮相。這是全台最新開幕的國際觀光飯店,也是繼台北萬豪酒店後,大直第二家國際觀光飯店。 專攻金字塔頂級客群美福房價比文華東方還貴 初登場即發出豪語。美福喊出一萬四千元的年均房價,超過台北文華東方酒店;自助餐廳彩匯每人晚餐要價兩千元,比寒舍艾美酒店探索廚房還貴。面對不景氣,又無「國際牌」光環加持,美福要如何改寫國內頂級奢華飯店的年均房價、自助餐單價兩大指標? 家族在台北大直落腳已經十代的美福大飯店董事長陳春銅,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美福以「大直新地標」自許,不僅要問鼎全台最頂級飯店寶座,更要推升大直成為「第二個信義區」。 大直地區的土洋飯店大戰風雲密布,火藥味十足,光看急欲進場插旗設點的參賽者來頭,即可窺知二一。 住商不動產大直店副店長吳礎辰指出,面對來勢洶洶的競爭者,維多麗亞酒店以加入全球最大獨立酒店品牌璞富騰(Preferred)應戰,站穩大直五星級飯店鐵三角地位。加上籌備中的英迪格酒店,隸屬全球客房數最多的洲際酒店集團,都有意揮軍大直的飯店市場。 「每晚一萬四千元不算貴啦!」擁有二十多年飯店資歷的美福副總經理郭玲玲表示,目前台灣國際觀光飯店定價大約是坪數乘以一千二百元至一千三百元,再視季節或客人貢獻度打折,而美福的定價則是坪數乘以九百元,「與國際一線城市同等級飯店相比,並沒有比較貴。」 依據Hotels.com「二0一五年飯店價格指數報告」,在全球五星級酒店平均房價最高的十大城市中,台北以九干六百八十二元,名列第十;在亞洲則排名第三,低於東京的一萬四千元、香港的一萬一千元。 「以文華東方酒店為例,台北的年均房價一萬二千五百元,仍遜於國際一線城市,包括巴黎、米蘭分別站上三萬元、兩萬元大關,東京和香港也有一萬五千元水準。」台北文華東方酒店行銷公關總監李佳燕說。 看好近內科、松機優勢開發度低,發展潛力更大大台北五星飯店投資風潮方興未艾,是否真有這麼多客源需求?商業地產服務公司世邦魏理仕董事總經理林俊銘指 出,調查發現二0一五年大台北飯店需求成長率僅二.五%,不及二0一四年的六.三%;國際旅客二0一五年的成長率也只有五%,遠低於二0一四年的二四%。 據觀光局統計,二0一五年前十一個月來台商務客,共有七十萬四千二百四十三人次,較前一年度衰退一.二一%。對於客源減少,業界厭受更明顯,中華民國觀光 旅館公會理事長賴正鎰指出,二0一四年商務客源雖有回升,但前一年卻是大幅下滑一七%,客源減少影響營收,成為業界隱憂。 業者的算盤卻不一樣。陳春銅說,大直雖然起步較晚,但鄰近松山機場,又有捷運與內科園區助力,也因市容新穎,吸引鴻海、和泰等指標性企業進駐。台北萬豪酒 店常務董事劉恆昌表示,大直緊鄰內科園區,原本即有科技新貴自住需求,近年大舉興建頂級商辦,包括大直台北時代廣場、長虹新時代廣場等,成為北市另一頂級 辦公商圈指日可待,因此搶進卡位。 過去外界認為大直商圈發展不夠成熟,但對於這些新飯店玩家來說,不成熟反而成為大直的優點,因為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也更容易做整體規畫。 劉恆昌說,新五星飯店可為大直帶來更多觀光客,且此區開發度僅五成,低於信義區的八成,具低密度開發潛力,加上鄰近的二百二十六公頃河濱綠地,都市綠帶的特殊景觀,可吸引國際會議商務客入住。 客源衰退成最大考驗商業中心進駐是觀察指標林俊銘說,大直商業區近期開設複合武消費型大樓,娛樂、消費越趨熱絡,加上地段佳,距離松山機場(從劍南路站)坐捷運僅需三分鐘,腹地也很集中。大直可循韓國首爾的江南區模式發展,變身「台北的江南Style」。 但是在國際旅客成長率和飯店需求量成長減緩的條件下,萬豪、美福飯店兩家斥資百億以上的重量級玩家出現,一開幕就要面臨嚴苛考驗,是否能如業者所預期的, 大直能成為第二個信義計畫區?包括商業中心、地標型的商業大廈、政府及公共機構等後續進駐的力道,將會是一個重要觀察指標。台灣的旅遊市場未來還有沒有另 一波爆發力,也是測試五星級酒店在大直能否存活下來的關鍵。 撰文者林淑慧 |
| ||||||
「做事業千萬不能copy,一定要創新!」 曾做過房仲、三十九歲的林致兵,善用創意行銷, 自創品牌「滷底撈」嘗到成功滋味! 兆紅國際旗下品牌Ruday滷底撈,成立於二○一四年,兩年之內在全台共有七家直營店、二十三家加盟店,今年四月飛越太平洋,與美國NY Mart中國城超市集團合作,簽訂紐約市品牌代理授權,紐約法拉盛區飛越皇后(Queens Crossing)購物中心、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對面,都將開出店面。加州洛杉磯也已找好代理商,今年下半年也將展店。 「幫別人賺不如自己賺!」林致兵是兆紅國際董事長、滷底撈的創辦人,觀光系畢業就進入信義房屋工作,雖然只待六個月,卻養成房仲業者的積極和衝勁,在職場上總是比別人拚命。○二年進入亞藝影音,五年內就爬上主管階層,從月薪兩萬八,躍升至年薪兩百萬元。然而,一身幹勁的林致兵卻表示,「上班,無法帶來安全感。」毅然決定辭職。 三十歲那年,他加盟「三顧茅廬」連鎖滷味,一口氣開了四家店,從此與滷味結下因緣。「我到國外,看見人家賣台灣的雞排、珍珠奶茶,就是看不見滷味,我想讓滷味走上國際。」他決定自創品牌,還跑到四川學藝一個月,Ruday滷底撈就此誕生。 收買嗅覺 首月業績五十萬在滷底撈進入市場前,丐幫滷味、三顧茅廬已經雙雄對峙,如何殺出一條血路,可得憑藉真本事,「做事業千萬不能copy,一定要創新!」林致兵端出來的牛肉,正是「創意行銷」。 全球首席品牌大師馬汀•林斯壯的著作《收買感官,信仰品牌》便分析,五種感官如何造就品牌印象,其中「嗅覺」是重要一環。林致兵一開始投入四千萬元打造辦公室、中央廚房、設店面,「第一家店還在裝潢,我就在五坪大的空間煮滷味湯頭,讓過路人聞香。」開幕前三天,傍晚在公車站請人試吃鴨血,並在開幕首日推出一元鴨血,「做生意,就不要怕人家試吃!」結果第一天就開紅盤、賺進六位數,首月營運就創下五十萬元的高業績。 軌道送餐 飄香又吸睛 林致兵自稱是「愛漂亮的人」,相當重視「門面」。他的滷味店跳脫傳統攤位的形式,使用高腳椅、LED燈、液晶螢幕面板,打造年輕元素。產品也從單一滷味延伸,增添各種飲料選項,還創造出「炒泡麵」,將泡麵搭上滷汁,放上鐵板熱炒,加上各種食材後封裝,饕客們就能輕鬆外帶。 都市的店面寸土寸金、空間狹小,如何方便內場人員出餐?林致兵說當時「半夜睡不著覺,一直在思考怎麼將二樓廚房做好的炒泡麵,快速送到一樓餐廳……」。林致兵獨創的「黃金軌道」溜滑梯應運而生,服務員從二樓將封裝好的炒泡麵放上軌道,餐點便直接滑到一樓消費者的手上。這條充滿趣味性的軌道,也讓滷底撈每每在加盟展上搶盡鋒頭。 「滷底撈在行銷上很厲害。」滷味連鎖店三顧茅廬副總經理曾耀廷分析,滷味是屬於「低價位產品」,如果要讓客戶願意多花錢,就得提升裝潢質感等,這也正是三顧茅廬這兩年努力的方向。 「我喜歡掌聲!」林致兵創業初期就以「創意行銷」,抓住年輕人眼光,而要出國比賽,首要抓住世界的中心紐約。 「一旦登上美國,未來談授權金會比較容易!」曾為知名手搖茶「日出茶太」布局海外市場、目前為上市公司天蔥策略長的張國強,正是將滷底撈推入北美市場的幕後功臣。 快攻中國 下半年展店 張國強是林致兵在亞藝影音時的主管,他表示,當初看好林致兵的衝勁,「才願意扶年輕人一把」,讓林致兵的滷味走向海外。 「我希望三年內能有百家店,中國今年下半年應該會在廣州開出三家店!」林致兵的目標不僅將滷味打造成國際巨星,今年四月又推出新品牌「吐司工寓」。當年的小房仲,憑著自己的「創意行銷」不斷繁衍,打造出新生代餐飲界的新氣象! 兆紅國際 成立:2013年 創辦人:林致兵 資本額:2300萬 旗下品牌:滷底撈、吐司工寓海外戰績:美國紐約授權獨創外帶式炒泡麵,吸引年輕外食族上門嘗鮮。 滷底撈成功祕方 創意行銷: 推出1元試吃,使用LED燈、高腳椅打造時尚裝潢,超炫溜滑梯軌道送餐,吸引年輕人。 獨門美食: 將泡麵搭上滷汁,放上鐵板熱炒成「炒泡麵」,封裝後方便外帶。 撰文 / 黃家慧 |
2樓提及
業主簽左約後反口要賠d乜??
6樓提及
如果到田生收樓時, 小業主不賣會怎樣?
個份臨約是他設計的, 絕對可以告到你飛起兼嬴到盡
(我又唔敢講佢一定嬴硬....)
只知如果不賣佢肯定會告你....結果如何,
暫時未有人試過, 真的不知會否可以成功踢契
情況有點似簽了臨約,(張臨約無限期的)
但業主反口唔賣, 照常理係賠番所收訂金再加一倍
不過可能佢設計到要你賠樓價全數掛...
據我所知, 臨約呢家野,
只要你肯簽, 無咩野係唔可以加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