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傳拉手網四名區域經理離職:團購陷多事之秋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13/yNNDE5XzUyMTQyNA.html

9月12日,窩窩團給本報發來聲明表示,針對公司資金鏈斷鏈的質疑實屬造謠和污衊,不會因此動搖窩窩團內部反腐的決心。

儘管如此,對團購網站而言,的確是多事之秋。窩窩團的欠款風波尚未塵埃落定,拉手網(微博)又被媒體爆料稱有4名區域經理先後離職。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前,拉手網方面負責人尚未對這次離職事件作出回應。

有媒體報導稱,拉手網西北大區經理王楠離職。與此同時,東三省大區、湖南站和天津站各自的3名負責人遭遇裁員。

這並不是拉手網今年的第一次爆出管理層人員離職事件。自6月初,拉手網財務總監張儉、副總裁宋黎明、市場總監鄭斌、公關總監傑雯等都因相關原因離職。而這一連串的離職新聞,與8月6日拉手網董事長吳波辭去CEO職位聯繫在一起,就顯得更加意味深長。

對於這一系列人事變動是否與吳波的職務調整有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拉手網,但拉手網方面還未給出答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管理層變動,今年團購網站的員工數量似乎也在不斷縮減。事實上,團購網站的裁員從去年就已經開始。有資料顯示,開心網(微博)、窩窩團、高朋、團寶網和24券等眾多團購網站,均被曝出不同程度的裁員。

對此,深圳觸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始人龔文祥表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蔓延的團購網站裁員潮,並沒有在今年停止,只是隨著業界對一方面關注度的降低而變得低調起來。

在電子商務研究員魯振旺看來,目前排名前十的團購網站中,最近3個月以來只有大眾點評的銷售額沒有出現明顯的下滑,其他幾家下滑態勢明顯。

而 伴隨著這樣的發展趨勢,團購網站拖欠付款的事件也層出不窮。有消息人士表示,目前排名前十的大型團購網站或多或少都出現了要求延遲付款的情況。「由於資金 緊張,在結款的時候沒有辦法支付全部款項,所以企業會選擇優先解決某些渠道的款項。如果商家鬧得比較凶,會先付商家的貨款,進而對於團購導航等其他渠道的 款項進行延後。」該人士表示。

而如今,團購網站與團購導航之間的博弈似乎也日漸激烈。有消息稱,近日排名靠前的某團購網站開始控制投放成本,要求團購導航與其合作的提成降至1%,而此前這一比例是5%,遭到了該團購導航的拒絕。

對 此,團800聯合創始人胡琛表示,團購網站現在的思路有點混亂,目前對渠道的擠壓會破壞了流量本身的市場價值,這是治標不治本的舉措。而當銷售端沒有辦法 發力的時候,一味降低成本意味著渠道可能出現崩盤風險。現在很多團購導航已經不做團購了,團購網站自己把這個渠道給毀掉,用戶也就隨之散掉了。

龔文祥也感嘆,團購網站現在開源節流的思路是對的,但不能從一個極端走道另一個極端,「在開源不成功的情況下,通過裁員、拖欠付款和縮減規模等方式如此釜底抽薪的節流,不利於企業的健康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56

拉手網還能撐下去嗎?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4155.html

團購大敗局還沒有走到終點,對於跌入泥沼的團購玩家們,這個冬天顯得特別寒冷。

拉手或許是其中最令人歔欷的公司。這家曾經一度有希望率先上市的團購公司,在上市失敗後迅速進入下降螺旋。騰訊科技今年中曾經分析過拉手上市失敗的幕後原因,即燒錢擴張、混亂的管理和對銷量的盲目追求。

但其悲劇並未結束。日前,接近拉手的消息人士向騰訊科技透露,拉手網將於近期開始新一輪的裁員,同時有不少員工主動離職,出於租金和人員縮減原因,其總部辦公室也將於春節後搬到北京望京地區的某大廈。該人士稱,目前拉手網現金流吃緊,賬上資金只有兩億左右,但是對商家的應付賬款高達4億。

多個信息源向騰訊科技表示,今年8月之後拉手創始人吳波已經徹底被投資方架空,此後拉手陷入了新一輪的動盪。

一位離職的拉手大區經理稱,去年12月,陸續有4位拉手省級大區經理離職。前拉手河南區經理曹倩甚至在微博上公開「討薪」,宣稱拉手網苛扣其工資並且要求收回曾經當作獎勵發送的iPad。曹倩表示,她的遭遇在拉手員工中並非特例。

另有拉手離職員工向騰訊科技披露,負責拉手商品類團購的拉手網產品部門在2012年秋天進行了一次大換血,有幾十名員工被裁,雖然裁員有部分原因是產品部門存在腐敗現象,但是新來的管理者並沒有很好的把業務做起來。「在三四個月內,拉手產品部門的銷售額從每月1.5億直接下降到了每月3000萬左右。」該離職員工稱。

上述消息目前尚未得到官方渠道的證實,但拉手在2011年上市未成後,一直不斷傳出高管離職和裁員等負面消息,其現狀無疑是整個中國團購行業的縮影。目前團購行業和兩年前千團大戰的情況已然迥異,除了極少數團購網站仍然能較為健康的發展,大量團購網站倒閉或者在困境中掙扎。去年10月,知名團購網站24券宣佈「暫停」運營,至今未恢復。

這家公司在上市失敗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投資方控局

去年8月,拉手網創始人吳波開始不再擔任拉手網的CEO,僅保留拉手網董事長席位。而當年4月,以副總裁職位加入拉手的周峰升任拉手網COO,全面負責拉手業務。

知情者稱,周峰進入拉手以及擔任COO是拉手投資方金沙江創投的安排,據拉手IPO資料顯示,金沙江創投佔用拉手38.9%的股份,為拉手網第一大股東。吳波持有拉手網22.6%的股份,為拉手網第二大股東。

一位接近拉手的人士乾脆稱,現在拉手已經全面被投資方接管,拉手每天的應付賬款都需要拉手投資方麥頓投資最後批覆方能出賬。麥頓投資為拉手第三輪融資的領投方,據拉手IPO資料顯示,麥頓投資持有拉手4.9%的股份。

各種信息顯示,拉手2011年提出IPO申請的時候,公司創始人吳波仍然完全掌控著拉手的業務,但當時其和投資方之間已經存在一定的矛盾。

2011年11月拉手第一次衝擊IPO失敗。有拉手網員工透露,就在當月,他曾聽到拉手投資方麥頓投資合夥人邱立平在電話裡大聲斥責吳波。

種種跡象表明,IPO的失敗讓投資人加重了投資人對吳波的不滿,並逐步開始削弱吳波的權力,最終導致了吳波辭任CEO。最終的結果是,代表金沙江創投的周峰成為拉手COO並負責拉手日常運營業務。

周峰背後代表著金沙江創投,而拉手的人力資源副總裁黃穎霞背後則是麥頓投資。

2011年7月,麥頓投資推薦了黃穎霞加入拉手,當時麥頓投資並沒有真正插手拉手網的業務。但是黃穎霞加入拉手後,拉手網人事部的權力得到了極度擴張。

在拉手網人事部的主導下,拉手網在2011年7月建立了政委制度,各地政委每天都會將當地省級或者城市經理的情況上報給人事部領導。這一制度遭到了大部分拉手區域經理的詬病,而人事部也通過政委制度介入到了拉手網的運營業務。

吳波在拉手失勢的轉折點出現在2012年3月。瞭解內情的人士稱,當月有兩件事情發生,一是跟隨吳波多年的拉手網創新事業部總經理宋黎明離職,二是自該月起拉手每天的應付賬款都需要麥頓最後批覆方能出賬。有拉手離職員工透露,當時有一筆款項需要緊急出款,但是財務發郵件給麥頓批覆,對方同意了才出款。

2012年4月,周峰以副總裁職位加入拉手,並且在6月開始逐步接管拉手各項業務。據接近拉手董事會的人透露,在2012年7月,拉手網曾召開董事會討論是否加大放權力度,但最終並未達成一致,「吵架吵的不歡而散。」

拉手離職員工回憶,2012年8月,吳波最後和拉手大區經理開了一次電話會議,而會議的內容主要是告訴大區經理以後多跟周峰對接。

吳波的近況目前並不為外界所瞭解,曾有傳言稱其已謀劃另一次創業。但可確定的是,他已經不能完全掌控這家自己創辦的公司,並需要為拉手目前的糟糕局面承擔很大責任。

拉手目前投資方背景的高管能夠扭轉局面嗎?從最近數月的表現看,這無疑是極為艱難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498

做拉手敗了,怕了,吳波要做小而美的移動品牌電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5060.html

「我知道你們記者的招數,先讓我做問答題,我不說,又讓我做選擇題。我支持拉手現在的一切決定,我很滿意。我不談拉手、不談團購行業、不談美團」,吳波頗為開懷的笑。還指著一位同行的記者說,我挺好的,你問他就知道,我們很熟的。那位記者上次與他見面,是在2012年夏天吳波「出局拉手」之前。吳打算呈現出一切事過境遷的姿態,但其中的防禦味兒太明顯。

那麼,就談他樂於講的美加樂。這是吳波的新公司,他自稱賣衣服去了。吳認為國內零售企業面臨的巨大庫存壓力意味著在零售領域,工業化流水線生產大批量標準件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也進入了個性化小批量定製生產的時代,而O2O將在其中發揮重構線上、線下互動鏈條的功能。用吳的話,用O2O的方法論滲透到零售領域,他的美加樂 則要以「快時尚連鎖品牌」的形象給線下零售商提供供應鏈管理。

它們將如此互動:二三線城市的頂級零售商加入美加樂體系(目前以直營店為主)。零售商提供客戶需求,如果該需求足夠顯著,美加樂則作為中介環節聯絡工廠立刻生產,並監督其品質。產品運送到門店後,消費者將在線上線下看到統一的產品價格。借由此,吳波認為美加樂將給消費者帶來線上的優惠價格+線下的優質服務,給品牌合作店帶來低庫存+低進貨。顯然,吳波認為美加樂將最終帶來線上線下銷售都得利的大團圓結局。

但對於大結局的劇情,吳波並不願意補充細節。比如,美加樂要求多品類小批量定製化生產,問題是合適的工廠在哪裡?就筆者所知,廣州一間年營業額數千萬元的工廠接受幾百件女士用包的訂單已屬勉強,更不會全心全意滿足其個性化的要求,而且無法保證質量。吳波的回答是,能滿足他要求的工廠很多,而且2013年初創業以來,他已經看過工廠生產的產品,他滿意它們的質量。再比如,美加樂產品的線上線下的價格統一,並且相比其他品牌的同類產品會有競爭優勢,物流成本由誰承擔?吳波給了一個模糊的答案,或許由商家承擔,最終形成薄利多銷的局面。

吳波希望能收集用戶需求實現C2B的實現定製化生產,只有如此才能實現其所表明的低庫存、低進貨預期,但信息整合收集的鏈條漫長到美加樂仍有數名買手入駐,暫且推行B2C式的定製化生產:買手挑選品類,零售商在此範圍內篩選消費者會喜歡的產品。美加樂目前員工數不足50,一半左右為工程師,他們的主要職責是設計功能極為強大的多款APP:吳波 要靠APP來實現美加樂與加盟零售商的部分管理互動和溝通。

如此遙遠的夢想從何而來?合理的推測是,2012年夏天,吳波轉任拉手網董事長後反思了其在拉手的成敗得失,得出他要做小而美的公司的結論。美加樂是個暫時只會推出建材和服飾(女裝)品類產品的品牌公司。拉手是平台級公司,產品品類最好是無限多。美加樂是品牌公司(仍將有合作品牌,但是比例未知。若就此疑惑美加樂不也是平台公司,吳波將反問你,zara是渠道還是產品?),產品品類豐富但是有限,不需要投資人。員工數也不能多,不能像傳統電商企業一樣,由人在合作的供求關係中佔據主導地位(電商人員貪腐,加超鏈),而是得由工程師設計的軟件系統來主導。

美加樂中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和讓人模糊的地方,黑馬哥與另一名電商記者幾乎得就每一個細節問題反覆向吳求證,黑馬哥最後仍有頗多細處不得其解。吳則以商業機密等理由不願詳述。不過,吳波還是3年前初做拉手見媒體時樂呵呵的吳波。他現在做的最對的一件事,就是意識到這個產業鏈條得以成立的最大前提是,美加樂是服飾和建材領域的號召品牌。這顯然還不是現實。我們目前看到的動作是,吳波一天見4、5家媒體來密集宣傳他的美加樂。

但據i黑馬的瞭解,半年前的吳波可不像現在從容:

「我還是董事長。」

「我還想把拉手做好。」

「我沒有做別的事。」

2012年9月11日,北京一個小型投資圈聚會上,吳波與《創業家》記者「狹路相逢」。他神情緊張,匆忙說完上述三句話,然後立刻離開。

他可以迴避媒體,但拉手網的問題無法迴避。8月6日,網上爆出拉手網CEO吳波離職的消息。拉手網隨後否認該傳言,稱吳波仍然擔任董事長,將繼續全面負責公司戰略發展和業務創新。

此刻的吳波,心情想必十分複雜。拉手網曾是最被看好的團購網站,但美團網後來居上,現已排名獨立團購網站第一。今年4月,拉手網銷售額首次跌出前三名,為1.7億元,僅為第一名的一半。

吳波有「一日多團」等對行業產生重要影響的創舉,也有做線下體驗店、自建物流等盲目的創新。2010年年末,吳波認為2011年團購將進入淘汰賽。顯然,他希望通過砸錢來甩掉對手。

2011年春節剛過,Groupon高調宣佈進入中國。拉手網豪擲7000萬元發動了所謂的「LG(拉手和Groupon)大戰」,在多個城市投放公交車身廣告,並花費800萬元簽下天涯論壇一年的獨家團購廣告投放權。

拉手網的投資人——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認為,這麼做是為了搶佔先發優勢。他和吳波信奉一個共同觀點:「天下武功莫過快。」朱嘯虎對《創業家》說:「對於任何一個互聯網企業,短期內砸錢是很有必要的,你要衝出去並且建立競爭壁壘。在互聯網領域只有衝到前5名才有機會活下去。」

拉手網的快速崛起和兇猛燒錢,堪稱經典案例。拉手網在所有團購網站中第一個拿到天使投資、第一個實現全國100個城市同時上線、第一個超額花掉A輪融資。2011年3月23日,拉手網完成C輪融資,以1年零5天時間將估值衝到11億美元,創造了一個中國版的「10億美金奇蹟」。

營收和用戶數瘋長的同時,拉手網的赤字也十分驚人,截至2011年6月30日,累計赤字為4.74億元。拉手網銷售額在2011年7月達到峰值後開始連續下降。2011年11月,拉手網估值為2.93億美元,相比峰值時的11億美元下滑70%。

吳波此時顧不了那麼多。2011年10月29日,拉手網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上市申請,計劃11月14日登陸納斯達克,但上市計劃由於舉報信的出現而夭折。今年6月20日,拉手網宣佈撤銷上市申請。

拉手網的噩夢從被舉報那一天開始,他們一面等待翻身時機,一面大舉收縮規模,員工從峰值時的6000餘人銳減到現在的2000餘人。去年和葛優簽了兩年的代言合同,包括和天涯的協議,今年都沒有再繼續執行。

現在回頭反思,朱嘯虎認為拉手網犯的錯誤是:職業經理人進入得太晚。「美團(引進職業經理人)就比拉手早了半年不到的時間,作用極其明顯,銷售管理提升很大。這種銷售是很成熟的一套系統方法,沒必要去交學費重新摸索。」

今年4月,傳聞資方派職業經理人周峰介入拉手內部管理,隨後升任COO,並在吳波辭去CEO一職後全面負責拉手運營工作。外界猜測吳波已被架空,朱嘯虎對此予以否認:「CEO是他主動不做了,但吳波有20%多的股票,怎麼可能走人,而且他有1:10的表決權。」

8月中旬,在北京五道口一間咖啡館裡,拉手網天使投資人、SK電訊(中國)創業投資基金投資副總裁簡江對《創業家》記者這樣評價吳波:「他身上集合了一個理想創業者的種種特質,豐富的創業和企業管理經驗、一個磨合得很好的團隊、做事有章法再加上對事業的熱情……如果不做團購,做其他的可能已經做成了。」

儘管吳波有眾多優點,但面對拉手網這樣一個失控的怪獸, 今年47歲的他顯得力不從心。拉手網一直被內部管理混亂、服務口碑差等質疑糾纏著。團購的業務流非常繁雜,必須依靠強大的IT系統才能規範化運營。據記者瞭解,拉手網一直沒有上線ERP系統,原因是對選擇什麼系統一直爭論不休,直到今年2月才和IBM簽訂購買協議。

創業有個「死亡谷」的說法:企業在小規模和大規模之間有一個很危險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企業一直在賠錢,既要把成本降下來,又要保證一定的營收規模,非常痛苦。拿電商來說,以毛利40%—50%計算,年營收三四億還能贏利,過了三四億就要虧損,到二十億才能再贏利。死亡谷必須一年之內通過,過不去就完蛋了。

朱嘯虎看得很清楚,「現在拼的就是執行力,每天把管理提升一點點,專心把毛利往上做,我們只關心一個月能賺多少錢,什麼時候能打平,什麼時候能贏利。」他坦言,「糯米、點評、QQ、拉手、美團五家生存幾率比較大,其他的如果今年不贏利就很危險了。」

曾經有人問吳波會不會賣拉手網?他答道:150億美元可以考慮,少了不夠給弟兄們分。2003年搜狐收購焦點房產網時,吳波手下有個做軟件的團隊被張朝陽拒絕了。吳波稱此次出山是為了做一個上市公司,給這幫兄弟們一個交代。

就在今年年初,吳波還安慰員工,稱外界的說法都是暫時的,他還能hold住,只是此時吳波頭頂的光環已經漸漸褪去。2011年年初,一位拉手網的員工在微博上表忠心:「好好拼一把,等到拉手上市那年再結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64

【小敗局】拉手網的團購失控史!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6/57678.html

中國團購網站中沒有一家命運有拉手這樣跌宕起伏:成立一年多時間就能獲得3輪總計1.66億美元的融資,隨後又啟動轟轟烈烈的上市計劃,最終功敗垂成,命運急轉直下。

整個2012年是拉手網一段灰暗歲月:衝刺IPO 計劃徹底失敗,公司減員增效、創始人吳波隱退、CFO張儉離開公司後,廣告投放大幅降低,更嚴重的是美團、大眾點評團購等對手趁機搶奪市場份額,拉手從市場領先者變成追趕者。

很長時間裡,拉手都元氣大傷,默默「刻骨療傷」,在市場上沉寂。這兩年團購行業發生滄海桑田般的巨變,類似24劵等團購網站消失,百度控股糯米也使團購行業進入「拼爹」時代。值得慶幸的是,拉手倖存了下來,並在團購賽道上保持著行業前列。

拉手是中國互聯網創業公司中的經典故事。當年火箭般成長,但缺乏精細化管理給拉手很深教訓。一位拉手高層說,當前拉手應該在每個階段,每個小周期認真復盤一遍策略,包括問題在哪裡,解決什麼樣的問題,達到什麼樣目標,避免重蹈拉手早期遭遇的挫折。

經歷高峰與低谷後,這兩年拉手也經歷一些調整,最重要的工作是將公司制度化,提升運營效率。2014年拉手將提升服務水平作為重中之重,與此相關展開管理流程優化、運營保障體系及無線產品佈局,尋找彎道超車機會。

拉手過去:精細化管理缺失

曾經拉手是團購行業翹楚,短短8個月3輪融資,人員從幾十人快速擴張到數千人,進駐到全國近200多個城市。

但拉手原管理層缺乏足夠管理經驗,加上團購早期競爭激烈,大家考慮更多是創新、往前走及方向等,對公司運營沒太重視,為後續發展埋下隱患。

前拉手工作人員回憶,在最輝煌的時候,拉手設立「伯樂獎」,每成功推薦一人加入拉手,就給予給於一定現金獎勵。但由於擴張需要,在很長一段時間,所有推薦幾乎從未被拒,每天都有很多人在排隊等待入職。一些基層管理人員就能給團隊自定薪酬。

沒有嚴格的引入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導致一些人將自己利益凌駕在公司利益之上。而拉手管理層無暇顧及。一位前拉手人士透露,在上市之前拉手每週高管例會核心是「離IPO有多少天」,由此來制定發展計劃。「最典型的就是,盈利是IPO最核心考察數據,控制成本方式是停止推廣、裁員,但商家不關心公司的整個數據,導致丟失了很多客戶。」

回顧過去,一位拉手高層認為,公司越大精細化越重要,時時刻刻都得調整權重、佔比。拉手最大教訓是,不能一門心思覺得某一件事做對了就一直跑下去,而不去真正全面考慮問題。

「這種經驗教訓不是說某一件事,而是一種企業經營思路,如公司發展到某個點,為什麼會出現問題,這之前有沒有考慮。當初拉手衝刺上市時,是不是以上市為唯一目標,如果所有其他事物都給衝刺IPO讓路,圍繞IPO來做,這件事就有問題。」

上述高層人士指出,當初團購發展得太快,拉手的管理層可能都來不及想精細化管理的問題,在拉手每個階段、每個小周期沒有進行系統復盤,以至於在上市關鍵節點,公司任何的瑕疵都可能會被無限放大,進而也影響整體上市計劃,導致拉手功敗垂成。

這也給創業公司很大啟示,一個剛剛開始的公司,最重要的是追求市場份額,精細化不太可能,但跑到一定階段時,精細化與規模永遠是此消彼漲關係,當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必須每3個月或半年進行調整,一定要實時、全面看清楚方向,不能追求單一狀況。

當然,當時拉手上市的時機並不成熟。整個團購行業出現時間不長,資本市場對團購理解不深,當時資本環境也比2013年下半年差很多,IPO窗口屬於關閉狀態。團購鼻祖Groupon 也沒上市,處於燒錢狀態的拉手想衝破重重障礙衝刺IPO顯得生不逢時。

衝擊IPO失敗後急剎車

如同幸福來得太快一樣,調整也來得很快。當年葛優代言拉手網,滿大街的戶外廣告還未消散之際,拉手撤銷了IPO申請。拉手開始在一個快速的車道突然「急剎車」。

這也很正常,資本趨緊情況下,拉手燒錢速度飽受詬病。拉手網2011年第二季度單季虧損1.72億元,接近當季度營收5倍。2011年上半年,拉手網運淨虧損高達3.91億元。

有分析師開玩笑的說,拉手相當於每天燒掉246萬現金,掙回28.7萬現金(不到花掉的零頭),每天淨燒錢217.3萬現金,若換成百元大鈔,共計2.173萬張,約32公斤。若讓小孩持續燒錢玩,3秒點燃一張百元大鈔速度,拉手燒的錢可晝夜不息,已經燒了一年。

瘋狂的燒錢讓拉手投資人和管理團隊都意識到危險。知情人士表示,當時拉手「踩急剎車」不是拉手沒錢,而是大家預見到這麼幹下去,肯定會幹到有一天沒錢,拉手需要求變。拉手投資人朱嘯虎也說,「我們犯錯最早、頭腦也很快變得清醒,還有時間來改。」

此後,拉手最大變化是創業經理人取代創始人管理公司,精細化管理成為信條。如公司制度化,引入KPI考核,對銷售團隊進行銷售行為管理,量化拜訪客戶、簽約商家數量,監控在線單子質量,需要能反映出流水毛利等,這些拉手在2012年上半年前都很弱或沒有。

拉手開始回歸為一個正常公司,給每個人設定KPI,有崗位職責,有考核指標,這些清晰後,每一個人開始職責明晰,拉手也對公司流程進行梳理,拉手一些業務幾乎每週都有調整。拉手希望迅速轉變運營思路,在降低費用情況下提高營收,把業務做起來。

一個縫衣針公司的故事比較受推崇:這家做縫衣針的公司幾乎佔50%以上全世界市場份額,一個縫衣針可能只能賺0.001分錢,稍微管理上鬆懈一下可能就賠錢。

但就這麼一個縫衣針公司,依靠精細化管理,卻能很好的生存,這給團購網站尤其拉手很大啟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17

拉手賣身 那些團購玩家今何在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0/146924.html

i黑馬:2014年10月19號,擁有宏圖三胞、南京新百兩家上市公司的三胞集團宣布,已簽約收購拉手網,價格不詳。拉手網曾是首家在美國啟動IPO的中國團購網站,其估值曾高達11億美元。
 
\這不禁讓i黑馬一聲嘆息,落敗的鳳凰不如雞啊,曾經如日中天、中國團購市場第一名的拉手網,被一家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企業買下,價格估計不忍直視。
 
I黑馬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曾經風雲一時的團購玩家今天都去哪里了:
 
糯米網:高價賣身百度,創始人跳槽LinkeIn做職業經理人
 
糯米網於2010年6月上線,由千橡副總裁沈博陽負責運營,其首先立足於北京,之後再向其他城市拓展,定位於本地生活精品指南。2013年8月,百度宣布向糯米網戰略投資1.6億美元,獲得59%股份,成糯米第一大股東,該項交易於2013年10月底完成;

2013年年底,原糯米網CEO沈博陽離職,出任LinkeIn中國區總裁,百度技術副總裁劉駿接任糯米網CEO。2014年1月,百度宣布全資收購人人所持的全部糯米網股份,成為糯米網的單一全資大股東;3月6日起,糯米網品牌正式更名為百度糯米。百度糯米成為百度O2O布局的重要部分,也算是有個好歸宿了。但作為團購的剩者,作為僅次於美團和大眾點評團的玩家,糯米值這個價。對比拉手和滿座網的賣身條件,糯米好太多了。

 
滿座網:僅近千萬美元賤賣給蘇寧,值不回當年的投資的錢
 
滿座網上線時間為2010年1月,是中國第一家正式上線的團購網站。並在3月18號推出一日多團的銷售模式。滿座網創始人馮曉海,曾是國內最大的汽車社區愛卡汽車網的創始人。2002年和另外兩個合夥人張京秋、陳昊芝創辦愛卡汽車網,從一個小小的論壇白手起家,通過汽車服務團購的活動迅速啟動,並在5年的時間內做到了國內互聯網汽車互動社區第一的位置,並於2007年被Cnet以1000萬美金收購,08年初離開創業6年的公司。當年9月,馮曉海宣布,滿座網已獲得美國矽谷頂級投資機構KBCB在中國的凱鵬華盈千萬美元的融資。
 
2014年1月27日,蘇寧雲商宣布100%收購團購網站滿座網,並整合為蘇寧本地生活事業部,收購額為“近千萬美元”。馮曉海繼續留在蘇寧雲商的體系征戰O2O。
 
窩窩團:賣身營銷狂人徐茂棟沖刺上市未果,活著
 
創立於2010年3月15日的窩窩團在當年被徐茂棟收購。
 
徐茂棟,百分通聯創始人,窩窩團董事長兼CEO,1968年出生於山東,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曾就讀清華大學EMBA。1994年創立山東齊魯超市。2000年創立凱威點告,該公司於2006年被分眾並購。2006年擔任分眾控股(NASDAQE,FMCN)高級執行副總裁。2008年創立百分通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窩窩團被徐茂棟收購後,想采取給點股權、給點現金的模式迅速聚集全國各地的團購站,攢出一個團購巨無霸搶先上市,未果(具體文章請參見《創業家》雜誌文章《窩窩團大躍進》),後來轉向做O2O營銷,因為其營銷能力較強,2012年號稱是實現盈利的唯一一家團購網站。現在窩窩團只能說還活著。
 
新高鵬(F團):在騰訊做電商沒前途,創始人再次創業做微信電影票
 
一度高舉高打的高朋網早就被幹掉了,後來與F團合並,《創業家》還一度對合並過程進行過報道《新高鵬整合記》。想不到的是,當時以勝利者的姿態把高鵬和拍拍團購給收購了的F團創始人林寧也跑了,現在正在做一個在線電影票平臺,叫微信電影票,據說開局還不錯。這也難怪,命不好。原來被寄予厚望的騰訊電商控股都被整體幹掉了,旗下業務陸續被拆解:易迅、拍拍被並入京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還不如出來再幹一攤。
 
嘀嗒團:關閉團購業務 探索新業務
 
嘀嗒團由宋中傑於2010年7月創建嘀嗒團。很快開通338個城市,發展了30個精選城市分站,交易量穩居全國前五。
 
宋中傑系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學士,中歐工商管理學院/HP EMBA Program。在中國IT和互聯網從業21年之久。
 
他曾服務中國惠普11年,歷任中國惠普副總裁兼軟件部總經理,服務銷售部總經理,制造業行業總經理,全球客戶部總經理等。後出任普元軟件COO,負責普元早期市場開拓,項目實施,團隊建設等。曾任Google中國銷售總經理,建立大中國代理商渠道,三年代理商渠道收入從零到09年的140m$,近中國收入一半;扭轉大客戶部連續三個季度完成任務。
 
2006年,宋中傑加入谷歌中國,是谷歌中國本地唯一的總監級商務高管,他一手打造了谷歌代理商渠道,成績斐然,被業界稱為“谷歌渠道之父”。宋中傑先後領導過大中華區渠道銷售部,中國區大客戶銷售部和進出口業務部,是谷歌中國銷售業務的主要推手。2010年4月,宋中傑加盟愛幫網,就任愛幫網總裁。
 
嘀嗒團曾推出開放平臺戰略,對接58團購、京東、當當等平臺,但未能挽救頹勢,2014年3月4日,嘀嗒團宣布關閉旗下團購業務,將探索全新業務。
 
團寶網:倒閉,創始人被遺忘於江湖
 
具體故事請參見《創業家》雜誌之前的封面專題《生死團寶》
 
24券:關閉,落下一地雞毛
 
24券是中國最早、規模最大的本地服務團購平臺之一,一度排名全國前十。24券創始人杜一楠,是麻省理工學院(MIT)電子工程學士、經濟學碩士,哈佛大學MBA(中途休學),曾任美國最大的私募產權基金之一的KKR的投資經理。2013年1月,24券創始人兼CEO杜一楠表示,24券自10月停業之後,因與投資方的談判失敗,目前已經將公司徹底關閉,未來24券不會恢複業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97

[黑問專欄]宏圖三胞並購拉手只是得到空殼一個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7/147199.html

i黑馬註:最近宏圖三胞並購了拉手,宏圖三胞作為一個主營業務和互聯網基本不沾邊的傳統企業,來並購拉手,這似乎有點“不務正業”的味道。宏圖三胞並購拉手真能達到其商業預期麽?

\這互聯網領域似乎不缺奇葩的交易,最近宏圖三胞並購了拉手,這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如果是一個互聯網巨頭並購拉手似乎還可以理解,但一個主營業務和互聯網基本不沾邊的傳統企業來並購拉手,這似乎有點“不務正業”的味道。
 
據介紹,宏圖三胞是三胞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宏圖高科的全資子公司,主營3C消費類電子產品與服務,主要基於傳統實體店來開展業務。在電商越來越發達的今天,這意味著宏圖三胞這種模式遭遇的挑戰也越來越大。為此,宏圖三胞在2014年也積極通過對外收購轉型互聯網,比如之前的麥考林、樂語通訊等等,當然,目前看來,只有麥考林和電商有關。也許正是因為電商行業缺乏足夠理想的收購對象,宏圖三胞才把目光放寬到了團購領域。
 
那麽宏圖三胞並購拉手真能達到其商業預期麽?在筆者看來,宏圖三胞並購拉手恐怕只是得到了空殼一個,這是為何?
 
拉手網大勢已去
 
今天的拉手網早已是“大勢已去”,公開資料顯示,拉手網前前後後有過總計1.66億美元的融資。在2011年4月,宣布獲得第三輪融資的半年後,拉手網啟動赴美IPO,然而一個月後因會計問題暫停IPO,這成為了拉手命運的轉折點。
 
2012年6月,拉手網決定撤銷上市申請,並決定出售公司股份。2012年8月,拉手網創始人吳波出走,拉手網被以金沙江為主的投資人所接管,此時的拉手網已無IPO的可能,對投資者而言,除了尋求並購之外,已無其他退出方案。
 
也就是說,其實拉手當時錯過了一個比較好的機會,而後來團購行業進入洗禮階段,由於其他團購網站紛紛選擇投靠互聯網巨頭,這導致孤立無援的拉手越發陷入困境。根據團購行業最新數據,百度糯米、美團、大眾點評三巨頭掌握了團購市場約90%的份額,拉手的市場份額已不足5%。所以,今天的拉手早已是氣數已盡,在這種情況下,宏圖三胞並購的拉手也不過是空殼一個而已,但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宏圖三胞和拉手網“各懷鬼胎”
 
第二個原因是,宏圖三胞和拉手網雖然名義上叫並購,但實際上卻是“各懷鬼胎”,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是,目前雙方未透露收購價格,也許這個價格會一直保密下去,這樣也好,可以避免雙方中任何一方被外界稱為“冤大頭”。
 
但可以肯定的是,宏圖三胞和拉手網之間的整合不會那麽順利。當年百度收購糯米網之後,也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整合,包括業務整合和品牌整合,目前看來進展很順利,新推出的百度糯米品牌也為業界所接受。不過你不可能拿宏圖三胞和百度來相提並論,畢竟百度對互聯網的理解,以及在互聯網方面的資源儲備不是宏圖三胞能比的。
 
既然長遠的整合很難預計,那麽眼下雙方就只好“各取所需”------宏圖三胞並購拉手解了拉手投資者的燃眉之急,不管價格高低,至少是個退出機會;對宏圖三胞而言,把自己的業務嫁接到拉手上,在網上拓展渠道成為其當務之急,按照官方的說法,宏圖三胞將基於拉手網打造全新的O2O業務模式。
 
不過考慮到拉手網在團購領域市場份額不足5%,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小,筆者並不看好宏圖三胞的這一商業計劃。O2O是個非常複雜的體系,需要大量的互聯網產品予以支撐,比如地圖、支付等等,宏圖三胞在互聯網領域是個門外漢,如何像BAT那樣用強有力的資源和技術去拓展O2O呢?
 
和蘇寧收購PPTV一樣奇葩
 
坦白說,宏圖三胞並購拉手和蘇寧收購PPTV一樣奇葩。看看蘇寧雲商現在的股價跌到什麽樣子,你就可以想象,當初收購PPTV完全是昏招。如今的PPTV在愛奇藝PPS、樂視、優酷土豆面前幾乎已經被用戶遺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蘇寧在電商領域根本沒有什麽影響力,無法通過自己的品牌拉動PPTV的品牌增長。
 
所以,PPTV似乎也放棄了和其他高上大的視頻網站競爭,反而成為了蘇寧的一個工具和平臺------上次蘇寧易購5周年的促銷活動上,蘇寧易購采用視頻直播高端訪談形式,消費者、供應商和媒體均可通過觀看PPTV視頻直播的形式了解促銷攻略。
 
宏圖三胞並購拉手估計也會如此,既然拉手網在團購和O2O領域無法和其他對手競爭,那麽宏圖三胞就只能將其打造為自己的一個互聯網工具,但這必然會對拉手發展形成巨大的束縛,而且拉手要想重新上市也根本不可能。
 
道理很簡單,如果宏圖三胞利用拉手這個平臺來拓展網絡渠道,那麽相應的價格對比其他的平臺就必須要有優勢,也就是說宏圖三胞的利潤率必須下調。但宏圖三胞有那麽多店面,需要巨大的成本予以維持,在這種情況下,根本不好說宏圖三胞能賺多少錢,更別說能分多少給拉手了。
 
所以在筆者看來,宏圖三胞並購拉手只是得到了空殼一個。

(文/王易見 QQ:543415188)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上黑問專欄和黑問用戶一起討論相關問題~詳情請戳:http://ask.iheima.com/?/article/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630

焦點房產網、拉手網創始人吳波 人工智能時代,誰掌握機器誰賺大錢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3185

吳波(東方ic/圖)

吳波畢業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獲美國西密歇根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1997年開始創業,前後創辦過7個公司,其中知名度較高的是焦點房產網(賣給了搜狐)和拉手網(賣給了宏圖三胞)。吳波最新一個創業項目是美澳居,在美國做房地產買賣,拿到了DCM等知名風投的投資。

非AI(人工智能)概念的項目將很難拿到投資

我的一些老部下經常問我關於融資的技巧,我跟他們說,如果你的項目不是人工智能概念,就別指望融資了,就算融到錢,項目的可持續能力也很弱。

這不是危言聳聽。我現在每年30%的時間在美國。我看到的情況是,在矽谷,如果一個公司的域名里沒a有“AI(人工智能)”,基本沒有機會拿到投資。這一幕離中國創投圈並不遠。我自己做天使,基本只投人少的公司,這些公司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解決問題。

現在人工智能還處在技術革命的早期。我的判斷是,2018年,智能化趨勢會加速。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跟國外有不小差距。現在中國做人工智能的都很自信,甚至有些膨脹。有人說,在人工智能時代,中國跟美國處在同一起跑線,說這話的人要麽是真不懂,要麽是裝不懂。

在美國,人工智能工程師的開發效率差不多是中國同行的三倍。也就是說,中國人工智能工程師開發一個產品,需要的時間是美國同行的三倍。這麽算下來,對中國公司來說,一個人工智能工程師的工資成本,就比美國東部一些城市的工程師成本要高了。

今天的中國互聯網還沒有完全跟國際互聯網接軌,我們的互聯網研發環境跟國外還沒有完全打通。全球人工智能的很多底層技術都在雲端,這些現成的技術成果,目前我們還不能便捷地接觸到。

很多中國互聯網公司,選擇到美國去設立研發總部。這樣他們的研發人員,能直接用到全世界最先進的人工智能程序。相當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研發。

所以我建議,我們應該對某些固定技術點,持更加開放的態度,這樣會幫助到國內的工程師和互聯網公司,讓我們的互聯網在國際上更加有競爭力。

中國有多少人工智能專家?

15年前,中外的互聯網開發環境差距並不大,因為那時候沒有雲端。這10幾年,很多國際先進技術產生了,而且都放在雲端,如果我們不能便捷地觸碰到這些技術,我們在開發環境上跟國外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目前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相對有優勢的公司是百度。另外就是一些在特定領域有優勢的公司,比如科大訊飛在語音識別上的優勢。但至少從現在來看,中美在人工智能上的差距並沒有減少的跡象。

如果我們不能站在斯坦福大學和伯克利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的人工智能大拿的技術肩膀上,很多基礎程序就要重新寫一遍,這樣怎麽去跟國外競爭?

我女兒在伯克利上學,她告訴我,她們學校的教授,每工作幾年,就可以休息一年。每次這些教授休息的時候,Google會請其中的人工智能專家去公司工作一年,年薪往往是100萬美元甚至200萬美元。

在美國,很多下棋下得好的教授,都被互聯網公司當做人工智能專家請去做開發,年薪都在50萬美元到80萬美元。

中國高校有幾個能被國外互聯網巨頭花如此巨資請去工作的人工智能專家?說句不好聽的話,別說200萬美元,20萬美元都不一定有公司請。

在中國,人工智能專家主要集中在微軟亞洲研究院。人數不多,天天被中國互聯網公司挖來挖去。

智能化管理是大趨勢,人工智能會讓很多人失業

在人工智能時代,組織形態和管理模式會發生變化。一個公司不需要那麽多人了,公司會越來越小。回過頭來看拉手網,如果時光倒流,我肯定不會那麽快速擴張。如果再做一次O2O,我會做一個人少的公司。美澳居現在只有10個人,我們在國外有很多加盟夥伴,他們跟我們的關系,就是司機跟Uber的關系。

最重要的是,人少之後,好管理了,創業者沒那麽累了。智能化管理將是未來一個大趨勢。我們公司很多日常管理都是人工智能在做。比如周報提醒,你不寫的話,機器會自動扣錢。程序是公平的,不需要管理者再去扮演“醜人”角色。我只當好人,比如有人覺得機器太無情了,來向我求情,我可能就給他們一個豁免。

人工智能會幫我們替代掉很多需要人工的職位。比如,人工智幫我們監督建築成本。一塊地磚的成本,計算機比人記得要清楚的多。

在人工智能時代,公司應該是越來越專。就像挖井一樣,你想挖到油,不能挖一個操場那麽大的井口,你得往深了鉆。

未來一個公司是否掌握或能否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決定了這個公司是否有核心競爭力。

對創業者來說,最好選擇人工智能領域創業。如果不在人工智能領域,那也要避開很多更新周期太快的行業。比如最好別選電子和手機行業,這兩個行業的產品三到六個月就更新一次,創業者壓力太大。但如果選房地產行業,一塊地磚的生命周期是六七年。我的建議是,創業者最好選擇跟傳統行業有結合的行業,這樣能更長久一點,也更容易做起來。

如果你用假數據餵養機器,很容易把機器餵傻

我們也是最近一年才感覺到人工智能的威力。

剛開始,我們買地主要是靠當地的地產中介。他們幫我們找地。一塊地的交易額往往是幾百萬美元,如果中介從中暗箱操作,賺走我們50萬美元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我們買地的時候,堅持自己去實地查看,要不然心里沒底。但即便這樣,我們人工判斷的土地,超過一半最後證明是虧本的。

後來我們嘗試開發了一套智能土地系統,幫我們尋找有升值潛力的土地。最初的時候,系統推薦的土地我是很不看好的,都是一些蠻荒之地,按常理很難升值。但沒過多久,這些土地真的大漲,因為系統知道的數據比我們要全、要準、要快。所以後來我們在買地的時候,就主要聽系統的建議,基本上百發百中。

過去買地,要依賴中介,因為他們對小區熟,對房子熟。但其實中介知道的很多信息,網上都是公開的。通過技術來抓取和解析這些數據後,變成了一個電子大腦。我們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電子大腦,電子大腦正在替代很多行業的中介職務。

人工智能的基礎是大數據。有足夠多數據才能有人工智能。現在很多中國企業都說自己的大數據很牛,但其實跟國外差距還是很大。

最主要是兩點。一是中國企業的大數據是相互不開放的,或者說只在一個大的巨頭生態體系內實現了數據共享;二是很多中國企業掌握的數據是假數據。人工智能是吃數據長大的,不斷對知識數據進行重複學習。如果你用假數據餵養機器,很容易把機器餵傻。這樣的人工智能技術能有什麽競爭力?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算法,它很難去外面買到,只能自己做。未來誰能找到更多的人工智能專家,誰的企業就更容易勝出。

智慧大腦讓人實現另類“永生”

以後每個人都可以將人工智能為己所用。理論上說,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知識點,未來借助人工智能技術,你可以把這些知識點,收集在一個外設計算機知識庫里。這是你專屬的人工智能知識庫。它可以開放給其他社會成員。別人進入這個知識庫,問你一個問題,就能聽到你自然語音甚至是帶口音的回答。

馬斯克(特斯拉創始人)說,人類最大問題是輸入和輸出處在串行狀態。在人工智能時代,馬斯克的擔憂將不複存在。這個知識庫可以讓你同時跟無數人溝通,實現人類輸入和輸出信息的並行模式。

這個知識庫將變成人腦的輔助大腦。它會自我進化和完善,變成智慧大腦。以後你的智慧大腦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商品。購買你的智慧大腦服務的人,可以從你這里學到很多東西,比如如何進行職業轉型?往哪里轉?有了這個超級知識庫,你就變成了超級網紅。

每個人只能活一輩子,但你的智慧大腦會被傳承下去。某種程度上,你通過智慧大腦得到了“永生”。幾百年後,你的後人還能通過你的智慧大腦,跟你自然交流,就像你們面對面坐在一起一樣。

一定要讓你的孩子從事創造性工作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未來很多人會失去工作。在矽谷,很多人正嘗試用人工智能給人治病。比如癌癥治療。在美國,很多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開始替代專業醫生,比如放射科醫生。這些醫生的年薪一般都在40-50萬美元。一臺機器可能很貴,但多替代幾個醫生,成本就抵消了。所以很多醫院願意使用人工智能機器。在醫療界,機器正在讓那些剛畢業2年的博士失去工作,因為他們的工作被替代性最強。

下一步機器將在服務業被大量使用。尤其是在西方,很多人不屑於從事服務業,機器的替代會更快。在亞洲,機器對人的影響要慢一點,因為亞洲人更樂意從事服務業。

對個人來說,在人工智能時代,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從事創造性工作,只有這樣才不容易被機器替代。

人工智能也帶來很多社會問題。它提高了政府治理的能力,但當技術跟政治結合越來越緊密之後,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會進入更深層次。

未來的有錢人將是那些掌握機器的人。他們用機器代替了九成以上的工作機會,把九成人的錢都賺了。有錢人掌握機器後,會更有力量,所以有可能在未來帶來新的社會矛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983

拉手網

1 : GS(14)@2011-01-23 15:47:13

http://www.iceo.com.cn/chuangye/60/2011/0108/206796.shtml
从不停“卖猪”,到“独立上市”,“60后”吴波最终在团购行业找到自己愿意当“儿子”养的公司


“互联网创业不是创业,真的就像打游戏。”
“谁动你的地盘,你就和他打,缺子弹尽管找我要。”拉手网CEO吴波正在给他的大区经理们传达“闯关攻略”。攻略中的“子弹”,被他清一色换成了海底捞、电影票,房产、宝马的“团购式抽奖”也不乏其中。“60后”吴波更像是一个老男孩,原本硝烟弥漫的团购网站线下“攻城略地”,他愣是打造出“游戏通关”的气势。
这个老男孩新近做出的一个“艰难”决定,却将他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12月2日,拉手网宣布已获得第二轮5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风投囊括了Tenaya Venture、Norwest Venture Partners、金沙江创投、Rebate Network等风险投资公司,为其估值2亿美元。震动市场神经的是,在这一消息宣布的三天前,吴波与Groupon创始人Andrew Mason进行了六个月来最后一次越洋通话,他说了“No”。
显然,这是吴波事先做的两手准备——他不是第一次拒绝这位老相识“获得拉手网控股权”的要求了。“如果他(Andrew Mason)是Google,他就要把这个国家所有可能成为百度的公司都控制住,而我更倾向效仿当年的李彦宏,只能允许你占5%。”Groupon这家互联网史上估值膨胀最快的公司为谋求独立上市曾拒绝了多家互联网大鳄的高价收购,同样,吴波坚持掌控绝对控股权,意味着拉手网独立上市的布局已经开始。
可是,独立上市,这可真不是这位浸淫互联网十余载的老男孩的风格。自上世纪90年代初硅谷创业至今,吴波共创办了五家公司,除去当前的拉手网,前面四家都被他“该出手时就出手”,卖了。其高“换手”频率颇有那句备受争议的“将企业当儿子养、当猪卖”(朱新礼语)的架势。
“卖猪”,还不是吴波创业“范儿”的全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几次以“资本并购”收场的创业经历均有“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到头来反倒“为别人做嫁衣”的意味——影立驰(Enreach)、TVix两家最终实现借壳上市,焦点地产网、B2B电子商务网站拉拉手两家在2003年共以1600万美元的价格并入搜狐;焦点地产网(后更名为搜狐焦点网)作为搜狐矩阵的重要成员,在地产拐点来临前夕的2008年,一举拿下了超过2亿元的广告销售额,亦被指出存在分拆后独立上市的机会。
“拉手是我第一家准备带上市的企业,投资方和我都是这么想的。现在是我一生中一次最好的机会。”吴波坦言,自己不当CEO已经很多年了,好久没有像现在这样披挂上阵了——从“该出手时就出手”到“谋求独立上市”,这个老男孩的转变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他在给大区经理们下达区域市场份额绝对第一的目标时,说了这么一句:“打江山就可以坐江山,坐江山就可以抽税,多爽啊!”他越说越兴奋,顺手抄起桌面上的iPad摆弄起来。
时机总差一点点
是的,吴波还是个电子产品的“高级发烧友”,他最佩服的就是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按照他妻子的话说,吴波在生活方面颇为“低碳”,前提是要把苹果的东西给他买全了。
吴波欣赏乔布斯“对市场的一种感觉”,这样做出的东西才会“更有成就感”。纵观吴波此前的几次创业经历,恰恰是在介入市场时机上差了那么一点点。

“当年你将焦点网卖给了张朝阳,正值中国房地产市场方兴未艾,之前纯烧钱的日子都熬过来了,革命即将胜利却给张朝阳赚去了,到底后不后悔?”面对直接提问,吴波愣了一下。
搜狐2003年底掏的那笔钱,事后收益率颇丰。张朝阳给出了以下评价:“焦点网长期都处在一个低成本、高盈利的状态,帮助搜狐度过了当时紧张、艰难的时日。”
在卖给搜狐之前,焦点网由美国一家做机顶盒嵌入式浏览器的企业负责运营,这家企业叫做影立驰,其早先制定的VCD3.0和超级VCD国家标准,捧起来步步高、新科、夏新、万利达等一批国产品牌。吴波正是这家企业的创始人,现任奇艺网CEO龚宇当时则是CEO。吴与龚私交甚密,当年在清华园实验室中就是编程搭档,在进军互联网的思路上更不谋而合。
时机不巧。1999年回到国内,新浪、搜狐、网易已经在中国互联网上占据了大壁江山,吴波原本设想将焦点网打造为流量前三的门户网站,知难而进下的流量差距却成倍扩大,当流量相差10倍的时候,吴波意识到自己没戏了。这个经历形成了他的一条创业准则——“做不到前五,就要考虑转型或者出售了。”
另一方面,房地产网络广告当时尚未兴起,焦点网运营状态照吴波的话说就是“只烧钱不赚钱”,紧接着又是一场毫无征兆的互联网泡沫破裂——这恐怕是吴波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段经历了,至今回想起来依旧是满脸的苦哈哈:当他俩带着创业者的倔强拒绝一起作价10万美元的收购协议时,殊不知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长达半年的广告费颗粒无收。经历了泡沫过山车,当张朝阳把真金白银拍在桌子上时,噤若寒蝉的投资方即刻要求落袋为安。
“一点也不后悔。”吴波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依旧很清晰,“我和龚宇一直犹豫到签字的最后一刻,但是,这毕竟是我们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第一桶金。此后只要不太奢华,基本上一辈子就不大会为生活温饱担忧了,后面的创业心态也就完全不同了。”
“对于创业者,钱绝对不能成为问题。”吴波陡然话题一转,“一门心思与竞争对手对抗,已经很辛苦了,再来个吃不饱饭、穿不好衣,绝对会影响注意力,创业不是这样做的——要顺着走,你的企业才能上‘品’,你才有心思考虑若是腾讯之类的巨头进来了该怎么办?”
接下来,龚宇带着焦点地产网的团队进驻搜狐,吴波则带着影立驰的核心技术团队创建了中国第一家专业视频共享平台网站TVix.cn。2005年介入网络视频绝对算得上“起个大早”。对于视频网站来说,带宽的确是个烧钱的项目,吴波当时面临的问题是投资方对于融资方案“就是不签字”,其间优酷、六间房等鱼贯登场,待投资方纳过闷来,吴波甩手不玩了。“已经来不及了,争夺视频网站席位的游戏已经结束了,能卖就卖了吧!”
就这样,在归国的时间上晚了那么一点点,门户转型地产又早了一点点,视频网站则是彻头彻底的“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意识到企业错过了黄金成长期,不如趁早“卖猪”。
在这个问题上,吴波的判断前提是“一定要看得清”,“看准了就一定做下去”。实际上,目前他还在为一家IC公司投资,7年来一直撑着,累计也有2000万了。他的朋友劝别烧钱了。显然吴波是“还没有看清”,看不清就不要放弃,“什么是失败?没有放弃就不叫失败。”
Byebye,Groupon
拉手网正在“野蛮扩张”,颇有在2011年把疆域深入三线城市之势。就在宣布融资后的第三天,拉手网进军台湾市场,呼和浩特与阜阳站亦相继开通,这也直接导致在销售额每月100%递增的同时,尚无法实现盈利。此外,吴波还在赌3G信号全面普及,毕竟拉手网所标榜的“Groupon+Foursquare”模式目前尚不能达到完美对接,移动运营商一个忽悠足以导致拉手网前期近乎“烧钱”的铺垫沦为沉没成本。与此同时,稍微留意北京地铁的换乘通道即可发现,拉手网与启用独立域名的淘宝商城正各踞广告位两侧。

吴波的确需要钱。看得出来,他对割爱Groupon给出的 5亿美元估值还是余痛未消—毕竟是真金白银。“互联网CEO的首要能力就是融资,公司缺钱的时候你要去拿钱,公司估值高的时候你一定要挣到钱,其它能力都是次要,钱融不到就是对不住大家。”
他真的不想谈Groupon了,他变了,他找到了愿意带着它一路成长的苗子,他认为拉手网当下正处在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黄金时代。“中国互联网有伟大的防火墙,敌人没办法蚕食我们的市场,还有模式可以抄,中国人擅于借鉴嘛,微创新是个好东西,关键是你要学得快。”
“Groupon+Foursquare”模式的确是吴波的全球首创。北京时间12月1日夜间,Groupon2.0平台上线,新增Deal Feed和Groupon Stores功能,意味着商家可以在该平台上自助组织团购交易。吴波被问及对该业务的看法时笑而不语,事实上查看他在techcrunch上的简介即可寻至答案,简介的更新时间定格在2010年3月份。他早已在做了,“老美这下不能不承认了吧。”
5000万美元是个什么概念?这是国内团购网站迄今为止融资额最大的一笔交易,距离拉手网首轮500万美元融资不到半年时间。12月8日优酷(YOKU)在纽交所挂牌,其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也不过这个规模,而相对于视频网站这个公认的烧钱行业而言,团购网站在带宽、服务器等方面的成本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2亿美元估值又是什么概念?2010年3月18日是吴波翻黄历选出的“良辰吉日”,当日拉手网的估值为100万美元。短短8个月时间,这个估值整整膨胀了200倍。
似曾相识的舆论板砖,也曾拍在Groupon这家互联网史上最快达到13.5亿美元估值的公司身上。反观中国,在尚处于跑马圈地状态的团购行业发生格局大洗牌之前,吴波也自然免不了这场“口水战”。
紧接着,吴波话题陡转,似乎是方才“当猪卖”话题的延伸解读:“我认为大公司有责任去买小公司,这样创新才能源源不断的涌现。企业做到一定层次,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旗帜了,就要顾及整个产业发展,这时候比拼的不是产品,是心胸。”
2 : GS(14)@2011-01-23 15:47:52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0886
团购的游戏
3 : GS(14)@2011-05-24 23:37:25

http://news.imeigu.com/a/1306199489155.html
拉手網等虛抬原價涉嫌欺詐 與店內價相差無幾
4 : greatsoup38(830)@2011-06-25 19:44:32

http://news.imeigu.com/a/1308906733781.html
6月24日消息,拉手网投资人兼董事、麦顿投资创始合伙人邱立平近日接受腾讯科技专访,就投资拉手网背后故事、团购网站前景等话题展开交流。邱立平指出,拉手网获得的上亿美元投资并非浮夸。

邱立平指出,Groupon肯定不是旁氏骗局,是实实在在的生意,团购网站未来会有很好的前景。他还指出,目前国内团购网站已经到了洗牌阶段,下一个阶段就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拉手1.1亿美元非浮夸

据了解,自去年3月成立以来,拉手网8个月内就获得两轮近6000万美元融资。不仅如此,拉手今年4月份再度获得麦顿投资、历峰集团在内的1.1亿美元融资,三轮融资规模达到1.65亿美元。拉手网甚至一度被说成是浮夸的典型。

对此,已成为拉手网董事的麦顿投资创始合伙人邱立平表示,拉手第三轮1.1亿美元融资并没有浮夸。这中间麦顿投资了大概2/3,接近8千万美元。

谈及投资拉手缘由时,邱立平认为,团购模式比较好,所以想投资这一领域。“我当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投资一个估值便宜的企业,另一个选择是投资行业老大,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说,我宁可买贵,不可以买错,买股票也是这样。”

目前包括美团网、满座网等团购网站均在洽谈融资,不过,邱立平指出这仍是上一轮融资的持续,只不过拉手是最早完成的一个。“我们动作非常快,我们不到一个月钱就进去了。”

邱立平认为,目前团购市场已经进入洗牌阶段,洗牌意味着真正团购网站不会超过100家,可能慢慢不超过20家,最后慢慢不超过10家生存下来。从投资人角度看,团购市场将进入“轻舟已过万重山”阶段。

Groupon不是“庞氏骗局”

最近美国团购市场领头羊Groupon提交了IPO申请,不过Groupon自2008年创办至今,该网站的累计运营亏损已达到5.402亿美元,烧钱模式很受争议,美国投资人甚至指出,Groupon并没有创造价值,运作模式就像是一场“庞氏骗局”,并将在5年内瓦解。

对此,邱立平作出回应,称Groupon是实实在在的生意,在3个月或6个月之内用户数量增加、收入增加是实实在在的数据。在他看来,团购网站现在还是最早的雏形阶段,未来则很可能添加很多新的业务形态。

“可能在以后,你会说拉手CEO吴波是靠团购网站发家的,但那时候的拉手不一定就是纯粹团购的概念。未来则很可能添加很多新的形态,甚至卖衣服,卖化妆品。”

邱立平以新浪为例说,新浪最早的技术很简单,就是一群人上传新闻到网上,但现在同样的模式就吸引不了那么多人的点击,而且新浪也已经加入了微博等不同元素。

投资行业竞争激烈 PE介入早期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邱立平也感叹现在VC和PE竞争越来越激烈,麦顿投资原来做的是中后期,但现在随着早期项目投资金额越来越大,逼迫着这些公司投资项目也开始往前走。

“你过去是割麦子,别人把麦子种好,长到一定程度去割,后来发现麦子长好别人都去割掉。所以干脆我们自己也种一些麦子。或者你稍微再往前早期一点。就是说很多基金开始从PE往前走做VC。”

邱立平指出,相当于投资早期的VC来说,投资中后期的PE有管理企业经验优势,对资本市场的把握方面非常有经验。从目前来看,中国VC和PE格局,还没有到一个充分竞争的时代,因为中国市场还在增长阶段。PE和VC都还有很多机会。

“但是任何行业还是一个二八原则,最终80%的PE/VC会慢慢消失,剩下的20%才会真正的立足。”邱立平以一句话总结:还是一句老话,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不赚钱的公司,不赚钱的企业。

以下是专访拉手网投资人邱立平实录:

腾讯科技:您是麦顿投资的创始合伙人,常驻北京。现担任天合光能(NYSE:TSL)、冠亚电源、博硕光电以及拉手网董事。能否透露一下目前怎么的基金规模有多大?

邱立平:我们第一期、第二期加起来是将近五亿美金,我们同时投了16个项目,在美国纳斯达克有三个,纽约交易所有一个,在香港主板有一个,我们投的规模从刚才讲的一百多万美金到最高有七八千万美金。

拉手第三轮1.1亿美元投资非浮夸

腾讯科技:麦顿在2004年投资了分众传媒,后来又在2007年投资了华视传媒,能不能透露一下这两个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有多大,目前又投资了哪些企业?

邱立平:分众回报率有十几倍,华视也有几倍。我们也在今年4月投资了拉手。我们投入1.1亿美金,这个数字跟媒体上公布的数字是一致的。

腾讯科技:很多人说拉手获得1.1亿美元是浮夸的数字?

邱立平:是真的。是1.1亿美金,这1.1亿美元里面其中麦顿投资和全球著名奢侈品牌集团之一的历峰集团投资了大概2/3,剩下的是前几轮投资人跟的。

腾讯科技:中国有那么多的团购网站,但为何您最终选择投资了拉手网?

邱立平:我们认为团购这个模式比较好,所以想投资,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我选一个便宜一点的,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我选一个老大,我觉得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说,我宁可买贵,不可以买错,买股票也是这样。

我觉得拉手网在当时收入和其他网站相比已经明显有大概三倍的差异,从收入的角度,到今天他其实还是老大。

团购市场已到洗牌阶段

腾讯科技:最近有报道称团购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团购网站开始销售停步,与团购网大规模投放广告形成鲜明对比。目前,资金链趋紧的团购网站,普遍都在抢着新一轮的风险投资,也有投资者表示,在团购网站洗牌的现阶段,除非已有投资,迫于拿回成本的压力,很难再进行新的投资。您是看待目前这个市场的?

邱立平:团购网站是到了一个洗牌的时候,大家看到团购网站很热闹,但从整个发展角度讲,还是处于初期阶段。现在这阶段就是一个开始洗牌阶段。网上一直说千团大战,其实这是一个夸大的数字,因为你不能把一个人、两个人也作为真正的团队,应该说有一定的规模的团购企业没有那么多的。

其实现在团购市场进入这个第二个阶段,确实是在洗牌的阶段,洗牌意味着真正团购网站不会超过100家,可能慢慢不超过20家,最后慢慢不超过10家生存下来。简单看下来是一个很坏的事情,但是从我们投资人的角度看,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事儿,说明我们马上要进入下一个阶段,下一个阶段就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现在很多事情,从格局上已经慢慢清晰,我自己也做了一个判断,比如说会出现几个独立的以团购为主的团购网站,或者说出身是团购的。同时,也有原来的一些做别的生意的大型网站,他们也在团购里面有一席之地,这两类我觉得会共生。

Groupon不是旁氏骗局

腾讯科技:最近美国团购市场领头羊Groupon提交了IPO申请,不过Groupon自2008年创办至今,该网站的累计运营亏损已达到5.402亿美元,烧钱模式很受争议,美国投资人甚至指出,与Facebook等新兴社交媒体企业不同,Groupon并没有创造价值,而是创造了一种并不稳定的均衡状态。它的整个运作模式就像是一场“庞氏骗局”,并将在5年内瓦解。您怎么看?

邱立平:Groupon肯定不是旁氏骗局,Groupon的情况我们有一些了解,我想所有大型的机构投资人都有能力做很多的分析,很多人并不知道Groupon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像拉手,这些机构投资人都有能力分析,我们怎么样改进。所以在我看来并不是一个旁氏骗局,这是实实在在的生意。

对于商家都是零成本的,获取每一个客户也是零成本,当然他这里面没有赚多少钱,但是他肯定不会亏钱,但是拉手也并没有赚到钱,拉手基本上是免费的广告,所以现在的团购网站自己没有赚钱,但是给商家的好处和用户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团购网站现在还是最早的雏形阶段,未来则很可能添加很多新的形态,甚至卖衣服,卖化妆品。

可能在以后,你会说拉手CEO吴波是靠团购网站发家的,但那时候的拉手不一定就是团购的概念,就像增加的微博等概念的新浪网一样。最早的新浪网,技术很简单,就是一群人上传新闻到网上,但现在同样的操作你赢不来这么大的关注度,吸引不了那么多人的点击。

团购市场融资仍是上一轮持续

腾讯科技:现在还有一种说法,现在团购网站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融资,我不知道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一方面他们在打很多广告,做规模,另外一个方面,好多人停止了增长,不停地在圈钱,我不知道从您的角度上,您是否看到这种现象?

邱立平:其实没有新的融资,团购网站都是上一轮融资的持续。拉手是第一个完成的,他是起步比较早、走的也最快的一个公司。现在这些融资还有几家没有完成,因为融资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现在等于还没有做完,所以说从3月份到现在,都是这些网站在融资,应该这么看。

不过拉手是最早的一个,我们动作非常快,我们不到一个月钱就进去了。所以我们是最快的一个融资公司。

PE/VC做早期是很自然的选择

腾讯科技:我们刚才聊了很多都是关于团购的,你们很多项目应该投资于中期或者后期,但是现在你们也慢慢转向这些早期公司呢?

邱立平:你要是看我们这个行业,VC和PE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做中后期,找项目有难度,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逼着很多公司开始往前走

所以我们做早期也是一个很正常,很自然的选择。

腾讯科技:像现在很多PE从后期投资转向早期天使投资,一些互联网人士如雷军(微博)、李开复(微博)也开创了自己的风险投资模式,您的这种模式和他们的模式区别在哪里?

邱立平:我不是非常清楚他们的模式,我觉得各自有优势,简单地讲,你从VC往PE走,和PE往VC走,一个由前往后走,一个后往前走,各自有一定的优势。我个人对后期的优势很清楚。

第一个,我们做后期的往前走的优势在于我们知道什么是成熟的企业,或者说大的公司应该是什么样的一个状况,你100个人的公司,发展到2000人、5000人、10000人、20000人的时候,我们是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公司,我们的优势是比早期的优势明显。

早期更多是在于技术的判断,当然生意模式也很重要,我们在中后期是对对企业的管理的我们会更有经验,包括企业的管理、市场、产品,人员团队等,企业怎么样从小长到大,这个方面我们有经验。

第二个,我们作为中后期的投资机构,对资本市场的把握是非常有经验的,从我们自己的案例来看,像我们投的常州天合光能,当时我们投的时候,很多人认为他不可能上市,我们投完了以后,很快一年之内我们就上市了,华视传媒也是这样的,当时外界很多人不觉得他应该上市,我们投资以后他也上市了。

投资行业80%企业会消失 剩下20%立足

腾讯科技:现在很多基金进入早期投资后是不是会形成一种红海?

邱立平:这是很好的一个问题,我觉得是这样的,红海怎么看?早期的的确比原来多了,但是同时投资晚期项目的也挺多的,整个VC、PE行业急速扩张的很厉害,我记得在2004年的时候,全国有名有姓做投资的不会超过30家,包括国有企业,包括民营的,也包括海外,我觉得那个时候就只是这样的规模,今天号称有上千家、上万家,我觉得可能两千家左右还算比较活跃的。

竞争可能比较激烈一些,但是不是一个红海呢?我觉得不能简单这么看。我们做这个投资行业不是卖一个标准产品,比如说,咱们都是卖一个商品的话,他价格各方面都是透明的,同时每一个产品的技术标准的差不多一样,我们这个投资不一样,我们这个卖的是服务。

既然是服务,各自的差别是千差万别,因为每一个人都不一样。那么在投的时候,我们面面对的是一个企业,也不是一个商品,所以我觉得不能完全用红海来比较,他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每一家机构的人员的风格,投资的侧重点,风格,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有很大的差别。具体到一个企业也是千差万别。

所以我觉得不能简单用红海和蓝海的理论来这么看,这是第一。第二,我觉得其实往后看20年,或者说20年之后,再来看今天的中国VC和PE这个格局,我认为现在还不能说一个充分竞争的时代,因为中国还在成长。中国这么大一个经济实体,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有那么一两千专业投资机构,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里面我们还要考虑这些机构是不是一定都能够生存下去,是不是健康地生活着。

也允许有新的机构进来。但是还是一个二八原则,会有80%的会慢慢消失,剩下的20%才会真正的立足,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也是一个洗牌的过程。我们在90年代做的时候,当时也有几个有名的投资机构,但是他们今天都不存在了。同样地,我们今天知道的到了有些投资机构的名字,可能再过五年、十年就不存在了。所以我们要这么看的话,今天这个两千家是不算多的,可能过了十年以后剩400家。

第二个我觉得投资行业还是有很高门槛的行业,现在很多进入者其实可能是不应该进入的。他本来不应该进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历史给他这个机会,让他进来了,但他可能生存不下去。我们算一算,如果说2000家的20%就是400家,十年之后还有400家真正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司能够生存下去,那么400家或者500家对于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来说是不多的。所以我还是觉得目前这种状况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状况,第二个,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挣钱?还是一句老话,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不赚钱的公司,不赚钱的企业。

投资行业最差时候将要过去

腾讯科技:您怎么样看待目前投资行业的发展?

邱立平:你看美国的情况,趋势也是向两头走路。同样,未来的十年,我们这个行业会越来越专业化的、精细化。我们自己也开始建立这样的一个体系,我知道这个趋势,因为很多历史的东西可以来继承,可以发扬光大。

我们这个行业怎么变化,我们怎么适应,我觉得有一点你还是要与时俱进。你不能固守过去的模式,我觉得今天的VCPE行业,跟五年前、十年前是不完全一样的,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

我们要根据目前的情况做一些相应的调整,是不是以后还像现在这样呢,也不会。我们这个行业就是金融服务行业,只不过我们服务的金融的品种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品种,不是银行的那套东西,也不是证券公司这些东西,是众多的金融品种中间的一种。为什么?因为他最早的想法是替那些特别有钱的人管理起来,这个钱你搁这里面五年到八年,你不考虑其他的,这样的人把这个钱拿出来做投资,在5年、8年给他翻多少倍,是这么一个生意模式,并不是一个大众的金融产品。

既然做服务,肯定也是根据市场去做变化,我们中国本身天天也是在变化,我们也要变化,所以当你真正想要变化的时候,你要有信心,心里要有自信,知道这个变化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你刚进了这个行业不久,你就不敢去变化,你会看别人在干什么?你知道copy,你怎么知道没有问题。

2011年大概是成立新的VCPE投资机构的最后一个好年份。我可以大胆预测从2012年开始,将会越来越少的听到有人说,咱们再搞一个投资公司吧,很难了,越来越难。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其中有大的宏观环境,也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VC/PE的成本越来越高。所以我认为,

我们最差的时候可能将要过去。

腾讯科技:你指的最差的时候过去是什么意思?

邱立平:我刚才讲2004年之前,可能只有20家、30家,做这个行业投资,今天有2000家,3000家、5000家,我不知道具体数字,肯定有3000家,但是这个数字会不会到后年再翻倍,double到6000家呢?我的意思是不可能有了。

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最坏的情况过去了。

第二,我觉得像在2009年、2010年包括今年,很多企业老板对VC/PE并不了解,他没有办法去区别良莠,过来谈投资的20家公司都讲同样的故事,他不知道怎么去辨别。但是接下来,因为经过两三年的教育,大家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企业家也认识到,首先基本的概念他已经清楚了,你再过来讲ABC,他就能够判断出来,对于企业家来讲,其实他也知道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投资公司,他更精。对于这些有经验,有品牌的投资公司来讲是好事情,像麦顿投资做了这么多年了,我觉得我们就有优势。

所以我们觉得我们的好日子在后头呢。当然我是比较乐观的。是不是别人这这样看,我不知道,我认为最坏的时代过去了,当然还有很多话题可以谈,总的来讲,这个行业将来肯定是一个好行业,但是现在来讲,是一个很差的行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701

司機內急忘拉手掣 台巴士溜後輾斃老婦

1 : GS(14)@2016-02-15 18:03:27

■警方在意外現場調查,並用布蓋好婦人遺體。 《台蘋》讀者提供





■閉路電視拍到婦人遭滑行的巴士撞到(紅圈示)。


小疏忽足以致命!台灣新北市昨晨發生一宗奪命車禍,一輛巴士停在巴士總站,疑司機人有三急,未拉緊手掣便離開,巴士一直溜後至站外,直接輾過一名女途人後繼續滑行,直至撞向馬路上多輛汽車才停下。女途人當場死亡,警方以業務過失致死罪處理。昨日大年初七遭車禍的女死者吳林美菊(79歲),多年來,習慣每天早上坐巴士外出閒逛。閉路電視片段可見,當時吳林美菊在巴士總站四處張望,似乎查看準備乘搭的公車是否開出,然後慢慢走向另一個站牌,沒留意身後一輛巴士一直後退,把她壓在車輪下,吳林美菊倒臥地上,當場不治。而事外原因竟是因為司機簡聰喜(63歲)把巴士駛回站內時,人有三急趕著下車小解,下車前忘了拉緊手掣,結果巴士一直溜後。巴士輾過婦人後衝出馬路,直撞向對面馬路一排四輛私家車才停下。有網民斥責司機不專業,沒拉好手掣便離開,應予以重罰,以儆效尤;亦有人同情巴士司機一時太急才疏忽,指巴士一趟來回可能超過4小時,司機膀胱忍耐力要異於常人,長期憋尿傷身。



司機被控業務過失致死

涉事巴士司機簡聰喜有36年經驗,公司指他過去開車未曾出事,沒想到一時疏忽釀成悲劇。事發後他失魂落魄,逗留現場焚燒衣紙冥鏹。警方調查後,控告司機業務過失致死罪。吳林美菊的兩名兒子到場時激動痛哭,透露母親上午都會坐巴士出外逛逛,多年來都沒事,沒想到過完年母親到總站坐車卻出意外。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15/194915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984

【動畫】一年無沖涼22歲似大媽女黑客被警拉手狂甩死皮

1 : GS(14)@2017-02-11 18:37:47

人不可以貌相,老泥宅女竟是瘋狂黑客!廣東肇慶警方早前拘捕一名涉嫌偷取50多萬銀行卡用戶資料的女黑客,這名靠「自學成才」的女黑客年僅22歲,樣子卻像40多歲婦人,且一年未出過房門和沒洗過澡。最惡心的是,警員上門拘捕她時,伸手一拉竟從她臂上抓出一手死皮。肇慶市公安局大旺分局,去年12月6日歷過3個多月的偵查,在端州一處屋苑內拘捕涉嫌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用戶資料的疑犯曾X儀。主管該案的潘姓警官憶述,當日進入曾X儀的房間,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眼睛:「20出頭的女子,將近1米7的個子,頭髮一把一把地黏在一起,凌亂地披散着。房間簡直就是一個垃圾場,床上堆着髒兮兮衣服;地上是快餐盒、易拉罐;電腦桌上也堆滿了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唯一的一張凳子已辨不出顏色,上面全是髒東西。」即使面對警員,曾X儀怎麼不肯出房門,警員伸手拉她,一拉就是一手死皮。據曾X儀的家人說,她已一年沒出門,一年沒洗澡,她也不許家人進她的房間,平時吃飯由家人將飯送到房間門口。曾X儀的母親中風癱瘓,講話不清,主要是父親照顧她。不過,父親為生計整天奔波,也甚少有時間與她交流,只知道她在做放貸的「借貸寶」。生活上一塌糊塗的曾X儀,在網上幾乎無所不能,除了賣銀行卡資料外,還做走私車買賣中介。技校畢業的她成了黑客,全是從網上自學。曾某儀說,起初她只是做借貸寶,後來結識了一幫網上盜刷銀行卡的人。她便瘋狂地加入社交群,到處搜刮銀行卡資料,再把這些資料賣給專門盜刷銀行卡的人。警方形容,曾X儀為了獲取更多的「料」已近癲狂,她每天在網上聊天超過20小時。她基本不上床睡,累了就靠在電腦椅上休息一會。落網的當天,警員在她的電腦裡發現50多萬銀行卡用戶的資料。南方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10/199240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2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