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質檢總局網站12月30日消息,8月至11月,質檢總局組織開展了第4批羊絨針織品等45種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涉及日用及紡織品、電子電器、輕工產品、建築和裝飾裝修材料、農業生產資料、機械及安防、電工及材料等7類產品。
經檢驗,3660家企業生產的3683批次產品合格,檢出33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8.4%。
日用及紡織品抽查了544家企業生產的544批次產品,包括羊絨針織品、皮革服裝、羽絨服裝、背提包、旅行箱包和皮鞋6種產品,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11.9%。
電子電器抽查了446家企業生產的448批次產品,包括LED控制裝置、無線路由器、安全隔離網閘、電風扇、電熱水壺、皮膚及毛發護理器具、固定式通用燈具和普通照明用自鎮流熒光燈8種產品,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14.7%。
輕工產品抽查了530家企業生產的537批次產品,包括彈簧軟床墊、兒童家具、軟體沙發、衛生紙、運動頭盔和家用衛生殺蟲用品6種產品,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4.8%。四是建築和裝飾裝修材料抽查了1209家企業生產的1210批次產品,包括建築防水卷材、建築用夾層玻璃、淋浴用花灑、膠合板、刨花板、采暖用散熱器、給水用聚乙烯(PE)管材、建築用絕緣電工套管、陶瓷磚和衛生潔具(洗面器、浴缸)10種產品,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8.8%。
農業生產資料抽查了29家企業生產的29批次玉米聯合收割機產品,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3.4%。
機械及安防產品抽查了673家企業生產的673批次產品,包括機動車發動機冷卻液、汽車制動軟管、單相電能表、熱能(量)表、口罩、手提式幹粉滅火器、消防水帶和消防應急燈具8種產品,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3.7%。
電工及材料產品抽查了568家企業生產的581批次產品,包括三相異步電動機、小功率電動機、聚氯乙烯絕緣電纜電線、電線組件、電力變壓器和原電池6種產品,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8.4%。
在本次抽查中,廣東省7家生產企業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規定,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監督抽查。分別是:揭陽空港經濟區鳳美德源電器廠、揭陽市區通寶家用電器廠、揭陽空港經濟區鳳美永嘉泰電器廠、揭陽空港經濟區溪南淩博電器廠和揭陽市鎮泰五金電器有限公司在皮膚及毛發護理器具產品抽查中拒檢;佛山市路司照明有限公司在固定式通用燈具產品抽查中拒檢;惠州市德幫實業有限公司在無線路由器產品抽查中拒檢。
本次抽查共發現339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要求,主要質量問題包括:羊絨針織品的纖維含量不合格,羽絨服裝的羽絨含絨量和絨子含量不合格,皮革服裝的撕裂力不合格,皮鞋的遊離或可部分水解的甲醛項目不合格,兒童家具的結構安全不合格等。
國家外匯管理局12月31日晚間消息,外匯管理部門近日對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進行完善,個人年度購匯便利化額度沒有變化。外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將加強對銀行辦理個人購付匯業務真實性合規性檢查。加大對個人購付匯申報事項的事後抽查和檢查力度,提高對個人申報信息和交易數據的監測、分析、篩選、審查頻率。
以下為答記者問全文:
一、近日,外匯管理部門對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進行完善,是否涉及個人年度購匯額度調整?
答:不涉及個人外匯管理政策調整,個人年度購匯便利化額度沒有變化。境內個人憑有效身份證件進行真實性購匯需求申報後,直接在銀行辦理年度便利化額度之內的購匯;便利化額度之外的經常項目購匯,憑有交易金額的真實性證明材料辦理,不存在任何障礙。
二、本次改進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有何背景?
答: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目前我國每年出境人次已達1.2億,個人用匯明顯增多,但相應的國際收支個人購匯統計仍沿用過去較為簡化的模式,這種統計現狀既滿足不了經濟金融分析的需要,也與國際組織提出進一步細化和提高國際收支統計的要求有較大差距。
根據G20和國際協作有關原則,各國需在反洗錢、反恐怖融資、應對稅基侵蝕等方面加強合作配合,需要進一步增強金融交易的透明度,提高數據統計質量。因此,有必要提升我國國際收支統計質量,包括加強購匯真實性審核、細化支出分類等。
過去,我國國際收支個人購匯中存在一些漏洞,致使部分違規、欺詐、洗錢等行為時有發生,包括利用經常項目從事資本項目交易(比如海外購房和投資等),還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地下錢莊等違法行為,這擾亂了正常交易秩序,也對廣大遵守個人購匯規定的居民形成了利益侵蝕。在改進個人購匯事項申報統計後,外匯管理部門可據此加強事後核查,對有關違規違法行為加強管理和處置。
此外,個人購匯及使用情況也是社會信用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加強個人購匯事項申報有利於建立健全企業和居民誠信大數據平臺,推進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實現誠信社會。
三、本次改進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主要涉及哪些內容?
答:一是細化申報內容,明晰個人購付匯應遵循的規則和相應的法律責任。個人辦理購匯業務時應認真閱讀並如實、完整申報,作出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承諾。
二是強化銀行真實性、合規性審核責任。要求銀行加強合規性管理,認真落實展業原則,完善客戶身份識別。按照《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令〔2016〕3號)報告大額及可疑交易。對於存在誤導個人購付匯、真實性審核不嚴、協助個人違規購付匯、未按規定報告大額和可疑交易等行為,監管部門將依法予以處理。
三是對個人申報進行事中事後抽查並加大懲處力度。虛假申報、騙匯、欺詐、違規使用和非法轉移外匯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將被列入“關註名單”,在未來一定時期內限制或者禁止購匯,依法納入個人信用記錄、予以行政處罰、進行反洗錢調查、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等。
四、完善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對境外留學和旅遊等用匯有何影響?
答:沒有影響,個人購匯政策沒有變化。出境留學,便利化額度內購匯,按規定進行完整、真實的信息申報;超過便利化額度的,提供本人因私護照及有效簽證、境外學校錄取通知書、學費證明或生活費用證明就可以購匯;出境旅遊,可以在便利化額度內按需購匯,也可在境外使用銀行卡消費,用匯不受影響。
五、如何看待目前部分個人在境內配置外幣資產或購買外幣理財現象?
答:當前我國資本賬戶尚未實現完全可兌換,資本項下個人對外投資只能通過規定的渠道,如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等實現。除規定的渠道外,居民個人購匯只限用於經常項下的對外支付,包括因私旅遊、境外留學、公務及商務出國、探親、境外就醫、貨物貿易、購買非投資類保險以及咨詢服務等。
個人在境內配置外幣資產的選擇面較窄,只能持有外幣存款或購買品種有限的外幣理財。目前主要發達經濟體利率水平仍處於低位,歐、日實施“零利率”政策,美國的利率水平也較低,外幣存款利息和外幣理財收益率都明顯低於人民幣存款和理財。且國際匯市波動頻繁,人民幣有效匯率基本穩定,對美元匯率雙向波動,市場主體持有外幣資產的收益還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相比之下,目前人民幣利率水平仍顯著高於其他主要貨幣,境內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相對較高,產品種類非常豐富,也是投資者更為熟悉的市場,能夠滿足市場主體多元化的資產配置需求。市場主體要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克服從眾心理,根據自身實際需要,謹慎理性投資。
從我國經濟基本面、境內外利差,以及人民幣匯率的長期表現看,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仍是穩定的強勢貨幣,人民幣匯率有條件繼續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六、新的一年,外匯管理部門對個人外匯業務監管有何舉措?
答:強化外匯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外匯違規違法行為,堅決維護外匯市場健康穩定。
目前個人經常項目下購付匯比較便捷,我們將繼續優化相關政策、督促銀行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同時加強對銀行辦理個人購付匯業務真實性合規性檢查。加大對個人購付匯申報事項的事後抽查和檢查力度,提高對個人申報信息和交易數據的監測、分析、篩選、審查頻率。
加大懲處強度,提高違規違法行為成本。對虛假申報、騙匯、欺詐、洗錢、違規使用和非法轉移外匯資金的個人列入“關註名單”,在未來一定時期內限制或者禁止購匯,納入個人信用記錄。對違規銀行依法予以通報批評、罰款、暫停結售匯業務、責令停業整頓以及責任人員紀律處分、罰款的處理。根據《外匯管理條例》進行行政處罰;涉嫌洗錢的,根據《反洗錢法》協同國家反洗錢部門進行反洗錢調查;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等。
1月22日消息,據新華社報道,國家質檢總局今日公布的2016年煙花爆竹產品質量專項抽查結果,有143家企業生產的143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47.7%,抽查批次合格率為52.3%。
質檢總局產品質量監督司質量監督處處長吳向前說,本次抽查合格率比2015年下降了33.4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一些新標準實施,標準要求比以前更嚴格,而企業標準執行不到位,影響了產品質量。
據介紹,質檢總局近期組織對煙花爆竹產品開展了產品質量國家監督專項抽查,共抽查了江西、湖北、湖南、廣西、貴州、陜西6個省區300家企業生產的300批次產品。本次抽查發現的主要質量問題集中在引燃時間、銷售包裝標誌、運輸包裝標誌、引火線和點火引火線牢固性、結構與材質等項目。
吳向前說,我們倡導減少購買和燃放煙花爆竹,踐行綠色、低碳、環保的消費方式,過一個綠色環保、平安祥和的春節。
同時,他提醒消費者,要到有銷售許可證的專營銷售點購買質量有保障的煙花爆竹產品,購買標註有“個人燃放類”產品,選購時應認真查看警示語、燃放方法、燃放過程註意事項等標誌內容。在燃放過程中,要嚴格遵照燃放說明,選擇空曠、平坦、遠離居民樓的地點燃放,特別要註意遠離易引起火災的山林、加油站、電網等危險源。
24日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消息,該協會今日組織了首發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名單第十七次抽簽儀式。
根據抽簽結果,盛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阿石創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格林偉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邁奇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矽時代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6家公司將接受首發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
國家發改委對鋼鐵、煤炭領域去產能提出新要求。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嚴鵬程今日(18日)表示,今年的去產能工作,將圍繞提高供給體系質量這一總要求,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逐步由總量性去產能為主轉向系統性去產能、結構性優產能為主。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經過近幾年去產能後,國內鋼鐵、煤炭供需接近平衡,這時候要把系統做得更有效率,用優質產能代替落後產能。系統性去產能、結構性優產能的基本思路是達到宏觀平衡,將區域之間、不同品種進行優化配套,在新的優質產能供給增加時替代掉舊有的落後產能。
國家發改委提供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5%,比上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多個行業的供求關系進一步改善,供給質量明顯提升。
煤炭:提高南方產能退出標準
嚴鵬程表示,煤炭領域,今年有5個方面工作。
一是適當提高南方地區煤礦產能退出標準,擴大優質增量供給,促進供需動態平衡。二是更多發揮北方地區優質先進產能作用,加快推進北煤南運大通道建設,統籌做好去產能和保供應相關工作。三是積極推進煤電聯營和兼並重組,加快煤炭行業新舊動能轉換和結構調整。四是推進煤炭行業信用體系建設,開展信用信息采集,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五是穩妥有序推進職工分流安置,妥善處置企業資產債務,促進煤炭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隨著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不斷推進,2017年我國煤炭行業出現了新變化。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原煤產量自2014年以來首次出現恢複性增長,全年原煤產量35.2億噸,增加1.1億噸,增長3.3%。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煤炭去產能目標為1.5億噸左右。隨著去產能工作的深入,難度也逐漸加大。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近期對2018年煤炭去產能工作方向進行了解讀:主要思路是從總量去產能向結構性去產能轉變,將處置“僵屍企業”作為重要抓手,今年9萬噸及以下小煤礦全部退出,將來有序退出30萬噸及以下煤礦,違法違規項目嚴格退出;同時要加快優質產能建設步伐,統籌做好去產能與保供給的關系。
煤炭行業的兼並重組也有新進展。今年1月,發改委等12各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推進煤炭企業兼並重組轉型升級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底,爭取在全國形成若幹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億噸級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發展和培育一批現代化煤炭企業集團。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煤炭企業兼並重組方面,神華集團與國電集團合並重組;中煤能源兼並重組國投、保利和中鐵等企業的煤礦板塊;中煤平朔、山西大同煤礦、晉能集團3家煤炭企業與大唐、中電國際、江蘇國信等發電企業合作共同組建蘇晉能源公司,推動了煤電一體化發展的進程;甘肅省推動企業重組,組建能源化工投資集團,競爭力明顯提升。
鋼鐵:將開展防範“地條鋼”死灰複燃專項抽查
發改委此前表示,今年將啟動對於防範“地條鋼”死灰複燃和清理過剩產能的複查專項檢查行動。對此,嚴鵬程回應稱,今年5月至6月將組織開展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防範“地條鋼”死灰複燃專項抽查。目前,發改委已會同相關部門制定了專項抽查工作方案,對相關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下一步,將組織各地方和有關方面將據此開展專項抽查工作。
嚴鵬程同時提出,鋼鐵領域去產能主要有有五個側重。
一是堅決處置“僵屍企業”,加快實施整體退出、關停出清。二是嚴格執行環保、質量、能耗、水耗、安全等法律法規和有關產業政策,加大對鋼鐵行業違法違規行為的執法和達標檢查力度。三是嚴把鋼鐵產能置換和項目備案關,防止產能“邊減邊增”。四是完善舉報響應機制,建立問責機制,強化聯合執法,持續開展衛星遙感監測,對“地條鋼”死灰複燃、已化解的過剩產能複產及違法違規新增產能等情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狠抓負面典型,保持高壓態勢。五是完善有利於企業實施兼並重組的政策環境,按照企業主體、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推動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優化產業布局。
2017年是鋼鐵去產能的攻堅之年,全年共化解粗鋼產能5000萬噸以上,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1.4億噸“地條鋼”產能全面出清,從根本上扭轉了“劣幣驅逐良幣”現象,行業效益大幅增長。
工信部發布的《2017年鋼鐵行業運行情況及2018年工作考慮》指出,鋼鐵行業運行中仍然存在防範新增產能壓力增大,防範“地條鋼”死灰複燃壓力攀升,短流程煉鋼發展亟需理順政策,鋼鐵企業環保壓力不斷增大等問題。
16日,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政府網站抽查結果顯示,各地區各部門共檢查政府網站11639個,總體合格率95%。
一季度,國務院辦公廳政府信息與政務公開辦公室隨機人工抽查各地區政府網站303個,總體合格率95%。其中,北京等21個地區政府網站抽查合格率為100%,北京、天津、江蘇、海南、四川、雲南、陜西連續四個季度抽查合格率達百分之百。
本次抽查對網站的在線服務和互動交流功能進行了專項檢查。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政府網站發展指引》,對政府網站信息發布、解讀回應、互動交流和辦事服務等功能提出了具體要求。
檢查發現,多個地區依托政府門戶網站,集中提供網上辦事服務。沒有集約化的政務服務容易存在明顯問題,比如江西省“九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網,陜西省“永壽縣政務服務中心”網、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教育局”網等多個服務事項辦事指南要素不全,缺少辦理依據、辦事流程、表格下載等。
通報顯示,部分政府網站搜索功能不好用,比如河北省唐山市“開平區教育局”網無搜索功能,廣東省“汕頭市公路局”網等網站搜索功能不可用。
大部分政府門戶網站都開設了互動交流欄目,及時回應公眾關切,但仍有部分政府部門網站未按《指引》要求開展互動交流。如浙江省“杭州普法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特區信息網”等。
第一季度,“我為政府網站找錯”平臺,收到網民有效留言13542條,總體辦結率達99%。內蒙古、江蘇、青海、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26個地區和部門留言按期辦結率達100%。
抽查發現了一些突出問題,比如一些政府網站存在逃避監管的現象,如西藏自治區那曲市“那曲物流中心管理局”網,每天新聞稿件頁面發布日期均顯示打開的當天日期;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司法局同時開設兩個網站,其中一個網站長期不更新,且未納入政府網站常態化監管;還有部分政府網站互動欄目長期不回應,如“內蒙古自治區節能減排網”等。
一季度,各地區、各部門進一步加強對不合格政府網站責任單位和人員的問責工作,196名有關責任人被上級主管單位約談,29人作出書面檢查,35人被通報批評,12人被調離崗位或免職。
國辦信息公開辦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各地區、各部門政府網站要把“互聯網+政務服務”作為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的重點,立足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進一步創新政府網站管理,提升網上服務能力,加快建設整體聯動、高效惠民的網上政府。
通報稱,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規範政府網站開辦、整合、備案流程,深入做好查遺補漏工作,將各級各類政府網站納入統一監管。紮實開展常態化抽查,持續優化指標,嚴格考核問責,提升監管實效。整合優化在線服務功能,提供準確實用的網站搜索,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暢通公眾網絡問政渠道,切實為群眾咨詢問題、建言獻策提供便利,完善網站安全保障機制,建立健全內容發布審核和用戶信息保護制度,加大對假冒政府網站打擊力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截至2018年3月1日,全國正在運行的政府網站23269家。其中,國務院部門及其內設、垂直管理機構政府網站1872家,省級政府門戶網站32家,省級政府部門網站2349家,市級政府門戶網站523家,市級政府部門網站14097家,縣級政府門戶網站2750家。
2017年全國政府網站共發布政府信息3億4千5百萬條,發布解讀稿件86萬余篇,回應公眾關切100萬余次。2017年全年政府網站收到各類網民留言3400多萬條,辦結率98%。
發改委網站稱,經國務院同意,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定於2018年5月22日至6月15日組織8個抽查組分赴21個省(區、市)開展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防範“地條鋼”死灰複燃專項抽查。
抽查地區包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陜西等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抽查重點包括各地區防範“地條鋼”死灰複燃和已化解過剩產能複產、淘汰落後產能、嚴禁新增產能等工作開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