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塊頭果然有大智慧!NBA球星姚明,雖然因為右腳受傷,上個賽季比賽一場都沒上;但商業代言依舊有增無減,投資更遍及股票、餐飲、健身,還是一支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球隊的老闆,堪稱是最具有商業頭腦的﹁姚董﹂。 撰文‧林宸誼 七月二十六日,風塵僕僕趕到高雄縣,和八八風災受災兒童會面的NBA(美國職業籃球聯賽)休士頓火箭隊球星姚明,被義聯集團董事長林義守口誤,喊成了 ﹁姚董﹂,引來現場一陣哄堂大笑。 身繫國際品牌的市場收入 其實,林義守並沒叫錯,姚明是現今中國第一位兼具球員和球團老闆雙重身分的籃球運動員。即使腳傷無法上場打球,姚明依然一邊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一邊又變身姚老闆,督戰隸屬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的上海瑪吉斯大鯊魚隊,在慈善籃球賽中的表現。 對於目前腳傷復元情況,姚明樂觀地表示,等到一回到休士頓,就可以展開訓練。 為何大眾會這麼關心姚明的傷勢?因為在跨國企業的眼中,姚明就等於中國十三億人市場,因此與他簽有贊助合約的品牌,像是Reebok、可口可樂、中國聯通、摩托羅拉,甚至VISA都採長期合作的模式,十一月的NBA球季賽開打,姚明能不能傷癒上場,關係重大。 據媒體揭露,Reebok與姚明的合約長達十年,每年贊助金額高達七百六十萬美元︵約新台幣二.四億元︶。讓人不禁好奇,姚明的財富增長指數,比起他的身高,似乎更有發展空間。 姚明的收入到底有多少?根據今年《富比世》所公布的二○一○年中國名人榜中,去年姚明的收入是人民幣二.五五億元︵約新台幣十二億元︶,連續七年收入排名 第一。這筆收入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姚明過去一年從火箭隊領取的年薪一千七百六十九萬美元︵約新台幣五.七億元︶,其餘則是來自各大贊助商的廣告代言費 用。 胡潤排行榜把姚明在NBA打球七年的簽約金、年薪,加上廣告代言與投資,推估姚明的總資產,應該漲到人民幣八億元︵約新台幣三十七.五七億元︶左右。 只是當被問到﹁如何理財﹂的敏感話題時,姚明以一句﹁交給老婆處理﹂輕輕帶過,並還打趣地說,自己沒比貝克漢帥,所以不會接太多廣告。 不過,姚明這麼會賺錢,背後其實有一支強而有力的運作團隊,幫他打點一切。這是起自於○二年中國籃協頒布規定,球員到國外打球,須通過經紀人協商,著名的 ﹁姚之隊﹂應運而生,這支中西合璧的六人團隊,專門負責姚明的商業規畫運作,把姚明當成﹁品牌﹂在經營。因此稱呼他是最具有商業頭腦的﹁姚董﹂,似乎一點 也不為過。 品牌形象從球員到成功人士﹁姚之隊﹂的隊長章明基就曾透露,在姚明剛進入NBA,姚之隊就已經為他訂了三個﹁兩年計畫﹂,以兩年為一個階段;按照預定計畫,六年後姚明就要開始挑戰麥可.喬丹和老虎.伍茲逾十億美元身價。 專跑姚明新聞的中國記者表示,從最近所代言的產品,就可以觀察出姚明已經進入﹁新的產品週期﹂,這時期的姚明已經脫掉球衣換上西裝,佩戴起象徵成功人士具備的配件產品;這不僅是要淡化NBA球員的色彩,也是要為萬一運動生命結束的姚明,為延續品牌影響力做準備。 對於這項觀察,姚明中方經紀人陸浩表示,姚明現階段仍是以打球為重心,﹁一年商業活動代言,不會超過十項。﹂對於其他方面細節則是不願多談。 章明基曾公開表示,捧著鈔票等姚明點頭簽約的企業不斷上門,但只要涉及到篩選合作對象時,「姚之隊」成員就要去過濾,這些產品或品牌是否與姚明的形象相符 合;並且委託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新產品戰略管理實驗室,對姚明的市場開發進行調查與評估,最後製作出好幾百頁的報告書成為重要參考依據。 不過,只要有助於提升個人形象的無報酬公益廣告,「姚之隊」還是鼓勵姚明積極參加。 姚明最被中國股民津津樂道的﹁業外投資﹂,就是○八年出資人民幣三十七.五萬元,持有「合眾思壯」六十七.五萬股。以「合眾思壯」七月三十日的收盤價人民幣四十九.四元計算,姚明這項投資回報已達人民幣三千三百萬元。 此外,姚明還是上海瑪吉斯大鯊魚隊的老闆,身兼籃球員與職業球隊老闆雙重身分。 不僅如此,他還與美國最大連鎖健身機構加州健身俱樂部合作,開設﹁加州健身姚明運動館﹂,以及早在休斯頓營業的﹁姚餐廳﹂。 不過,姚明與其他兩名合夥人所投資的巨鯨音樂網,似乎不如外界預料的好。巨鯨音樂網CEO陳戈就曾對外界坦承,網站還沒有獲得盈利。 但姚明並不因此而灰心,六月還與谷歌中國合作,再次對巨鯨音樂網進行第二次投資,金額大約在數百萬美元。 國內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指出,美國NBA向來善於把球星當成是﹁品牌﹂經營,這套操作手法也運作得相當成熟。看中姚明的背後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市場撐腰, 在中西合璧的﹁姚之隊﹂積極地運作,讓姚明的形象更是錦上添花;即使萬一姚明未來真的不打球,還可靠賺業外收入,延續自己的品牌。 姚明 出生:1980年 現職:NBA休士頓火箭隊球員學歷:休斯頓大學榮譽學士經歷:2002年NBA選秀狀元 「姚之隊」主要成員 章明基:姚之隊隊長,負責中國商業合約談判陸浩:中方經紀人,協助打理中國市場 王曉鵬:律師 比爾.達菲:姚明在美國的經紀人比爾.桑德斯:媒體公關,負責廣告代理談判約翰.海遜格:芝大商學院副院長,負責商業推廣 |
|
||||||
為了這個全陽明山上無敵的超級景觀,吳家錄特地在家裡二樓裝修了一個適合看夜景的平台,近則可以看到大直河濱公園許多人在打壘球,天氣好時,甚至一路可以看到淡水河的出海口,坐在窗台前靜思,人生再大的難關都會煙消雲散。 撰文‧劉俞青 如 果有機會,站在陽明山仰德大道三段一二五巷巷口,往西邊望去,會看到一座童話故事般的城堡,就矗立在山頭上,它有著深咖啡色寶蓋型的屋頂,偶爾還會被飄過 的雲霧遮住視線,像極了日本宮崎駿卡通裡的﹁天空之城﹂;這裡過去外界稱之為﹁白雲山莊﹂,但就在二年前,白雲山莊悄悄易主,如今住在這座天空城堡裡的主 人,正是新光金控副董事長吳家錄。 整個陽明山最聰明的一筆交易不僅詩意篇篇,在陽明山當地房屋仲介的眼中,這幢房子還有不同的意義。 大 師房屋專營陽明山豪宅的經理闕仁桀說:﹁把整個陽明山頭翻過來,這是其中最聰明的一筆交易。﹂而住邦不動產總經理劉陳傳則說,找不到比吳家錄更厲害的,﹁ 這幢房子買得太漂亮了!﹂事實上,當年看上白雲山莊的,不僅僅只有吳家錄。但當其他買主都專注在商談土地的買賣時,只有吳家錄念頭一轉,向當時傳出財務吃 緊的白雲山莊實業,提出買下整家公司的計畫,吳家錄的這一妙招,順利解決原屋主在財務上的燃眉之急,當然也成功打敗其他對手,買下整座白雲山莊,據悉成交 金額大約五億元。 當時的白雲山莊實業名下持有所有白雲山莊將近五千坪土地,因此如今白雲山莊實業由吳家錄的獨子、也是新光兆豐農場總經理吳邦聲掛名董事長,而整座風景如畫的白雲山莊,也成為吳家錄最棒的養老居所。 當然,這樁買賣也為向來以精於計算在地產界聞名的吳家錄,再添一筆漂亮的交易紀錄。 買進這座人人稱羨的好莊園之後,裝修當然是一大工程,據透露,吳邦聲幾乎是看遍世界各地的豪宅,拿著好幾百張世界各大豪宅細部的照片,和設計師逐一討論每一個裝修的細節,才一步步敲定工程。 新 光金董事長吳東進都自嘆不如但也因為太過仔細,以致進度嚴重落後,到後來,是今年高齡八十二歲的吳家錄忍不住催促:﹁我現在是和時間賽跑的人,你還不快點 弄。﹂才讓吳邦聲花了一年多心血重新打造的美麗家園順利完工,而吳家錄一家人也在今年上半年,開開心心住進這座美麗的空中城堡。 根據去過吳老家裡的新光員工轉述,這座城堡的最大特色,是擁有無價的超級景觀,近則可以看到大直河濱公園許多人在打壘球,天氣好時,甚至一路可以看到淡水河的出海口,坐在窗台前靜思,人生再大的難關都會煙消雲散。 為 了這個全陽明山上無敵的超級景觀,吳老特地在家裡二樓裝修了一個適合看夜景的平台,連同樣住在陽明山上的新光金董事長吳東進來訪看了之後,都忍不住自嘆不 如,直說:﹁買得到這樣的好房子,人生就沒有遺憾了。﹂整座園子是採歐式的設計,開車如果從仰德大道三段上左轉進來,大約要開二分鐘,才會見到一個咖啡 座,吳家錄和夫人溫翠眉兩人常在這裡小坐,喝喝咖啡,看夕陽。 據悉,吳家錄曾經考慮過,五千坪大的房子,就這麼幾個人住,有點太安靜了,想把前面原本的廂房改建成民宿,讓外面的人也能來享受一下這裡的自然之美,但後來是在溫翠眉嚴重抗議下才作罷。 ﹁老婆大人﹂表示,辛苦了一輩子,好不容易有座美麗的家園,不希望有外人來打擾,吳家錄聽了只有尊重,他說,退休生活太太最大,能在這麼美麗的地方養老,﹁人生夫復何求!﹂ 吳家錄 出生:1928年 現職:新光金控副董事長 學歷:彰化商職 經歷:新光人壽總經理、參與新光人壽創立 興趣:投資不動產 |
|
||||||
曾經大病兩場,從生死關頭走過的華新集團大家長焦廷標,九月十六日意外在「南京台灣名品城」開幕剪綵典禮中現身。精神奕奕的他,完全不像曾經臥床四年,且被醫生宣判要終身躺在床上,他如何重新站起來? 撰 文‧吳美慧 攝影‧陳永錚南京舉行的「江蘇台灣周」開幕典禮上,台商、兩岸官員熱鬧齊聚,有一位精神奕奕、戴著帽子的長者悄悄出席,他一出現在會場立即成 為焦點,他就是市值一千五百億元的華新麗華集團精神領袖── 人稱「焦師傅」的焦廷標。許久未公開露面的焦師傅,為何出現在南京?他又有何新布局? 原本說好不去南京剪綵的焦廷標,不僅參加了開幕式,還出現在由江蘇省舉辦的「江蘇台灣周」開幕典禮。意外現身的他,臉上寫滿了喜悅之情。因為同一時間,他與二兒子,也就是華新董事長焦佑倫共同打造市值達新台幣千億元的「華新城」,正在名品城對面積極地打造中。 「你 看到華新城了吧?很大吧!」八十六歲的焦廷標開心地再三提醒一定要看看華新城的規模。這塊土地占地真的很大,眼光要越過三條街才看得到盡頭。從對面的高樓 鳥瞰,幾乎等於十四座中山足球場。數十輛大型機具,二十四小時趕工中,到二○一三年,占地二五○畝,樓地板面積達百萬平方米的「華新城」,即將從地平線升 起。兩棟大樓、四棟小樓以及群樓蓋好後,華新集團第一宗的房地產開發案,將正式交卷。 華新城是生死交關代表作 對焦廷標來說,「華新城」意義非凡,除了是集團三十四年以來第一個投資大案外,也是歷經生死交關的代表作。 這塊地早在五年前就批下來了,批准的同時,焦廷標的健康再度亮起紅燈。這塊土地太大了,要怎麼開發,集團中沒人敢做決定,就這麼擺著。終於等到他健康稍有起色,才加快腳步規畫、設計,並在今年三月動工興建。這是焦廷標的夢想,由焦佑倫來執行。 當 初買地時,每畝人民幣一百八十萬元,比初開放批地時每畝五十萬元貴了六成。為何敢追價?「一地難求啊,南京市政府願意給地,再貴也要拿!」焦廷標說。幸好 土地拿下來了,現在一畝地飆漲到人民幣一千多萬元,漲了四.五倍。原本他預估,這塊地可以讓華新賺人民幣一六○億元,隨著所處的河西新區金融商圈成形與名 品城開幕,帳面獲利攀升到人民幣兩百億元,相當於華新三個股本。 「現在和水果一樣,熟了,很甜!」焦廷標這樣形容華新城的開發潛力。他同時 罕見地用「豪賭」來形容華新城的現況。「市值新台幣一千億元啊,這不是豪賭是什麼?」當年,他硬著頭皮拿下華新城土地,對華新或是他個人,的確是一場豪 賭,但隨著一地難求,以及可觀的帳面獲利,已經從「豪賭」變成「潛力」了。 獵地眼光比做股票更勝一籌如果,十年前焦廷標願意豪賭,現在華新 已經成了大地主。與中國政府關係良好,光是「焦廷標」三個字,就讓中國各地政府爭相拉攏,並批地給他。上海市政府曾要給他一千五百畝地,一毛都不用花。昆 山、蘇州、南京、無錫市都準備各批租兩千畝地給他,「我不敢要啊,哪有那麼多錢統統都要」。現在,這些地價格翻了五到十倍,唯一讓他遺憾的是,沒有拿下上 海的地。「現在不得了了!」遺憾從他的口中幽幽說出。 一轉話,他開心地說,彩晶在南京廠批租的兩千坪地,政府有意收回一半,當初這塊地一畝 人民幣三萬元,現在上漲到五十萬元,翻了十五.六倍。他不經意地透露,與朋友在常州合買的一二○畝地也正在興建中,當初這塊地每畝人民幣九十萬元,現在漲 到四百萬元,漲了三.四倍。在股市素有﹁焦師傅﹂之稱的焦廷標,看地的眼光比做股票更勝一籌。 焦廷標,之於華新如同大樹的主幹,有他的護持,讓集團得以開枝散葉。而他堅強的意志力,更讓人佩服。 過去十二年,焦廷標曾大病兩次。第一次肝出問題,靠著中醫與練氣功,把命救回來。那一次,他休息了兩年,重出「江湖」時,很多人問他怎麼還要回到工作崗位。對已經交棒的他來說,的確無須花費太多的心思在工作上,「但我就是不放心」。 幸好他回來掌舵,華新集團版圖才能隨著他訂定的「長江計畫」陸續在江陰、南京、杭州以及上海設廠,遍地開花。「還沒完成啊!」儘管他的「長江計畫」,隨著華新加入LED與太陽能布局,從長江的南邊跨到北邊的西安,但距離他的目標還遠著呢! 加 快腳步在中國布局的同時,四年前,他的健康再次亮起紅燈,肝長了腫瘤,不得不放下手邊的工作,專心養病。他在肚子上比畫著「這樣一刀、那樣一刀」。從上午 七點第一台刀,整整開了八個小時,把有腫瘤的肝割掉,到下午三點從開刀房推出時,他戰勝死神,但也足足讓他躺了四年,把腿都躺壞了,醫生還判定他這一躺可 能就是一輩子。 「我應該感謝老天爺,兩次,命都活下來了,本來應該沒命的!」他感謝老天爺,卻不服氣要一輩子躺在床上。藉由練氣功讓他站起來,最近更藉由復健讓他的精神變得更好,完全不像曾經與死神拔河一般。 從台灣名品城學到百貨經驗○九年,台灣的貿協準備在南京舉行台灣商品交易會,在南京有廠、有土地的華新,直接被當地政府點名,成為協助貿協進行展覽事宜的不二人選。 「我 們慎重地和南京市政府共同成立華新世博公司,規畫並協助展覽進行。」抱著當志工心態去做這件事的焦佑倫,沒想到,展覽吸引了台灣五百多家的中小企業來參 展,並創造出高達人民幣六十億元的交易金額。斐然的成績,讓南京市政府興起在當地設立常態性的台灣產品展覽場所,「台灣名品城」構想隨之而起,合作愉快的 華新集團,成為推動此案的最佳人選。 雖說掛的是「台灣名品城」名義,背後的大老闆卻是南京市政府。從提供土地到樓房的興建,都是由南京市政府提供,華新只扮演招商、招募員工以及管理的工作,並藉此可以學到「做百貨」的經驗。難怪焦佑倫說,「名品城不能計算利益」。 焦佑倫說,進駐廠商付的管理費與租金,主要用來支付費用,賺的錢也會全數都給南京市政府,作為日後招商、辦活動之用。 「焦 佑倫總算做對一件事!」做對什麼事?焦廷標說,他把名品城在六個月內蓋出來,讓中央和地方政府刮目相看,這份成績單讓中國政府對華新集團的實力與能力增分 不少,對版圖擴大有更上層樓機會。更重要的是,他圓了父親與自己的夢,建構一個平台,讓台灣的中小企業與年輕人,能夠以少少的錢到中國去冒險、找機會。 「這份功勞應該歸給佑倫,我已經老了,這些功勞給我沒用!」父親肯定兒子、疼愛兒子的心,在這次難得的專訪中,表露無遺。 接 下來還有什麼計畫?「我都快九十歲了,還要有什麼計畫?每天最快樂的事就是看看中國戲曲台、聽京戲!」雖然嘴上這樣說著,其實,他心中還在掛念,兒子還沒 幫他做到的風力、水資源和節能方面的投資案,加上之前批租的土地也需要開發。重新活過來的焦廷標,是否會再次賦予華新集團新面貌? 焦廷標 出生:1924年 現職:華新麗華榮譽董事長、瀚宇博德董事長 經歷:華新麗華董事長 焦佑倫 (左) 出生:1958年 現職:華新麗華 董事長學歷:華盛頓大學 工商管理系經歷:台北101 董事長 |
|
||||||
九年前,台灣神隆獲得美國FDA 查廠認證,卻因虧損連連,被批為豪奢蓋廠;九年後,台灣神隆用連續三年獲利成績,證明自己是製藥產業的明日之星。一路走來,台灣神隆總經理馬海怡堅持力求 國際規格,也打造出生技業的台積電。 撰文‧賴筱凡 談到集團軍布局生技產業,一定不能忽略的,就是統一集團轉投資的原料藥廠「台灣神隆」,它既是台灣最大原料藥廠,更是全球最大的癌症原料藥供應商;然而, 九年前,神隆卻是一家虧損連連,甚至曾被統一檢視,考慮是否要出脫持股的轉投資公司。 位在台南科學園區東緣,坐落在這裡的不是十二吋晶圓廠,更不是七.五代面板廠,而是全球生產癌症原料藥的最大藥廠。在這裡,身著白色實驗衣的研發人員穿梭 在各個實驗室,層層關卡都須嚴密管控,因為他們生產的是藥,是得對人類生命負責的藥品,多了一個化合物都可能會影響到藥的品質。 「沒有高先生的支持,也不會有今天的台灣神隆。」台灣神隆總經理、也是神隆創辦者馬海怡,進入回憶的時光隧道中,內心充滿感慨。因為九年前,沒有人相信台 灣神隆會成功,外界貶多於褒,更讓她感謝一路走來始終力挺的大股東──統一集團創辦人高清愿。 選擇高門檻原料藥為切入點一九九七年,那是個台灣半導體產業盛行的年代,剛從美國回台創業的馬海怡與台灣神隆副總詹維康,要投入的卻是連枝芽都不見影的生 技產業。她很明白,在這龐大的產業鏈裡,唯有門檻高的產業,別人才跨不進來,所以,台灣神隆選了癌症藥,一種「活性高」,並且用來對抗全球死亡率最高病症 的藥。 所謂「活性高」,意即在生產過程中,小分子都須化學合成,所以製程中必須要控制的要素就更多。馬海怡選擇癌症藥,不光是因為它的門檻高,更因為她與詹維康 在美國辛泰製藥︵Syntex)工作時,就是開發同樣也是活性高的避孕藥。馬海怡很清楚地將台灣神隆定位為市場導向的公司,要做的產品不僅要有市場,還要 有高門檻。 所以,馬海怡又進一步去定位台灣神隆在製藥產業的角色。宛如台積電在半導體產業中,居中扮演研發製程、替IC設計廠生產製造一般,台灣神隆接受新藥廠的委 外代工,研發原料藥,但馬海怡心裡明白,「光替別人代工,毛利不會好。」所以台灣神隆也自行開發原料藥,進而提供給學名藥廠。 不過,台灣神隆與其他原料藥廠最大不同的地方,也與台積電著墨於製造生產相異,就在於它不投入製劑生產,是少見的「獨門獨院原料藥廠」。 對於原料藥廠來說,開發出原料藥後,大量生產製劑,進一步賣給學名藥廠,經濟規模效益可達到最大,但台灣神隆卻不這麼做。「這麼多年來,高先生只要求我們 一件事,就是正派做事,他說我們要懂得分享,錢如果都被我們賺去,不會有人想和我們合作。」高清愿的話,馬海怡始終銘記在心,所以台灣神隆只開發原料藥, 絕不跨進學名藥的生產。 連虧九年,高清愿一路相挺儘管生技業冗長的前製期,讓馬海怡看盡產業冷暖,但這都不影響她堅持的目標,「在生技產業這一行,你如果急功近利,就跑不遠。」 你今天想要在生技產業裡賺一塊錢,可能至少要努力八年,才能賺得到,「生技絕對不是一個可短期操作的行業,我們的股東比任何人都理解這一點。」馬海怡不諱 言,從一九九七年成立那天起,大股東對他們的檢視不曾少過,尤其統一集團持股高占四成,自然年年被拿出來用放大鏡看,但台灣神隆成立十三年,統一卻始終力 挺。 所以馬海怡更加確信,她就是要按照自己的腳步走。從大手筆投資四十多億元蓋廠,馬海怡一開始就要求台灣神隆要以國際規格做起,自二○○一年FDA(美國食 品暨藥物管理局)來查廠,花了不到三年的時間,○三年台灣神隆手上的第一批原料藥就開始出貨,但這還不足以證明台灣神隆的實力。 原本得花上三十年的研發前製期,台灣神隆在第九年就轉虧為盈,從產品組合、客戶選擇,甚至專利權,馬海怡都力求走國際規格。從研發過程起步,都不能有侵犯 別人專利的情況出現,甚至要建立起自己的專利庫。此外,從規格、品質到交貨期、價格競爭力,台灣神隆都一步步奠定根基,因為一路走來不易,「所以衝勁更不 能減緩下來,因為機會根本就不等人。」就是這樣的求生意念,讓一家沒人看好的企業,轉變成製藥業的明日之星。 連續三年都繳出獲利成績單的台灣神隆,年底將送件申請上興櫃,以去年創獲利新高的十.四一億元計算,EPS︵每股稅後純益︶達一.八九元。如今未上市股價 已達五十元的台灣神隆,不僅成為貢獻統一集團獲利的小金雞,也將是未來生技股中,最值得關注的一檔新股。 馬海怡 Profile 出生:1947年 現職:台灣神隆總經理 學歷:美國李海(Lehigh)大學化學博士經歷:美國Monsanto化學公司晶圓廠長、美國辛泰製藥副總 |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19/2027039.shtml
一直以来以“低调”自居的八喜正大刀阔斧地走上扩建之路。
2010年是八喜冰淇淋进入中国市场的第20个年头。“目前我们保持了每年超过35%的增速在发展,这个水平高出整个行业平均水平近4倍。”10月15日,八喜冰淇淋市场部经理彭勇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即便是在八喜的“主战场”北京和上海,除了各大超市卖场外,很难看见“自立门户”的八喜。“即使在北京我们也只开了4家专卖店,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彭勇说。
事实上,DQ冰淇淋店、肯德基、宜家、优根芙丝的冰淇淋原浆都来自八喜。对此,彭勇告诉记者,目前八喜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酒店客户供应、超市零售渠道、大客户供应。进入中国的这些外资冰淇淋品牌,要想不依靠本国进口,就必须选择与八喜合作。
这样是否为其他品牌做了嫁衣?彭勇笑着回答,“国内能够专业生产全乳脂冰淇淋的企业目前只有我们一家,所以给这些品牌供货也是我们一项主要收入来源。”
据了解,目前在八喜的盈利构成中,与品牌企业的供应业务占到30%左右,另外超过一半以上的收入均来自零售渠道。
“目前我们已在近40个城市铺货,超过2万家超市。”彭勇介绍,在开拓零售渠道的同时,八喜也在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专营店模式。
“专卖店是一个趋势,这项业务肯定是会发展的,但是由于现在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很多东西还需要学。”彭勇表示。
初入中国的八喜绝对没有想到,会连续亏损长达11年之久。直到2002年,才实现了几十万元的微薄盈利。2003年,八喜在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区建成了占地65亩的新工厂,投资5000万元,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冰淇淋生产线,八喜也顺势驶入了成长的快车道。
彭勇还透露,2011年八喜将在上海建成一个新厂,计划产能将和北京同等匹配。届时,八喜将会在华北、华东、华南地区进行产能的扩建和新建,完成全国生产布局。
|
||||||
萬聖節前夕,台灣麥當勞在天母西路上的分店,南瓜、蝙蝠與鬼怪的裝飾出現在各個角落,一九八六年出生的廖喬偉站在炸薯條的工作站前,與他同齡的夥伴「肩並肩」一起工作。 廖喬偉是台大經濟系畢業生,目前是台灣麥當勞「快速晉升計畫」儲備幹部之一,就在幾個月前,他和同一店裡其他八位從基層第一線服務員中選出的「訓練員」一樣,負責帶領一個四到五人的小團隊,因為表現良好,通過培訓,已經取得實習副理的資格,目前是準店長人選。 「以前我在第一線工作時,主管是站在後方看著你做得對不對,講求的是嚴謹,就算被罵,我們會忍耐、自我調適,但是這一套對現在年輕人行不通,你在後方盯著 他看,他們不會忍耐,也不會自我調適,他會大聲說出來……,你一定要讓他認同你,才能夠領導。」麥當勞天母店經理、七○後的陳中河表示。 建立朋友般情誼,代替金錢誘因 就在前幾年,英文曾流行過以「麥當勞工作(McJobs)」形容那些低薪無前景的勞力底層工作(編按:二○○三年還曾被收錄在韋氏與牛津英文辭典,引發麥 當勞總部抗議)。的確,以秒計時的標準作業流程、高溫高熱的廚房後台、千奇百樣的顧客,速食餐廳的工作環境的確難以吸引年輕人。近年,麥當勞全球總部進行 全球品牌經驗改造計畫,力圖洗刷品牌污名,第一步,就是從與服務品質直接相關的員工價值改造方案開始。 三年前,麥當勞人資部門其實就已經發現,要激勵員工提供好的服務品質,年輕員工需要的激勵誘因與上一世代大不相同,尤其當被問道:「什麼是你喜歡在麥當勞 工作的原因?」時,年輕人回答有效的激勵誘因前三名並不是升遷或是金錢,而是三個以F開頭的英文關鍵字:「像家庭與朋友一般麻吉的情誼」(Family & Friends)、「彈性」(Flexibility)、以及「未來」(Future)。麥當勞發現,新世代的年輕人自我與企圖心強烈,渴望被尊重,對於 企業的期望,在於個人潛能能不能被發揮。 「這群孩子,在學校裡連髮禁都沒有,進入一個對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標準作業流程)有嚴格要求的環境是很挑戰的。」台灣麥當勞營運長劉厚倫指出。 從第一線服務員中,遴選領導人 台灣麥當勞今年上半年推出一整套為年輕人量身打造的激勵方案,其中最創新的是建立第一線的「麻吉團隊」,在第一線的服務員之中,遴選表現好的人擔任訓練員,由年輕人管年輕人,做同儕式管理。 台灣麥當勞有超過一萬名員工,是年齡在十六至三十歲間的年輕人,其中八○%是第一線的服務員,每一個分店經理人,都可以從中選出第一線的訓練員,成為麻吉團隊的領導人,由他們帶領同儕。 在新方法實施後,基層員工在第二季的離職率下降至二○%以下(餐飲業年均離職率通常是在三○%以上)。「前九十天是關鍵期,如果他們能夠待超過九十天,往往就能再待一到三年,」劉厚倫表示。 回到天母店,陳中河選擇第一線訓練員的方式,是讓下屬自告奮勇報名,再選出「有領導特質」的人。他觀察,年輕人即使只是被賦予訓練員的頭銜,改變卻很明顯,「他們開始會自己給自己壓力,一旦被授權,他們就很想把事情做好。」 即使只是做漢堡這種枯燥工作,擔任訓練員的小領導人也會力求帶領團隊表現,而且小組與小組間會互下「戰帖」,例如,誰做漢堡最厲害。像是一個雞腿堡,據麥 當勞崗位工作檢查表(SOC,Station Observation Checklist)規定,在五十秒內要完成從麵包加熱到包裝共七個程序,結果居然有團隊二十三秒就能做完一個。 「他們會小組討論,你為什麼比較快?包裝怎麼做?這種年輕人管年輕人的方式創造一個平台,讓他們建立團隊成就感。」他表示。 然後,麻吉團隊發展出的好方法,又會被店經理拿到區域會議以及網路平台,與其他的分店分享,團隊成員會享受額外的榮譽,表現也因此再提升。 第一線服務員團隊成員之間的互動方式,也與傳統上對下的管理很不同。 丟掉上對下指導,用討論取代命令 廖喬偉在台大經濟系二年級時,為了反駁別人貼在他們這個世代身上「草莓族」的標籤,出乎在金融界工作父母的意料之外,來到麥當勞打夜班工,當時他在第一線 工作,覺得最討人厭的主管就是「不尊重人,只談任務怎麼做,卻沒有看到員工是怎麼樣的人,」所以當「被教」的人角色轉變成為必須「教人」的人,他帶團隊的 方式也就不同。 例如要教沒炸過薯條的同事,他不會站在上司的角色,而會先說明工作流程,然後親自示範方法,讓對方試一次,稱讚對方做得好的地方,也說明「可以更好」(而不是做錯)的地方,再讓對方試一次。 而與同事間的情誼,也從職場延伸到生活。業績表現超過目標的分店會從總公司得到玩樂獎金,麻吉團隊再上公司網站、自己的Facebook(臉書)分享創新玩樂經驗,從玩樂建立起更強團隊向心力,再回饋到工作領域,這時工作與玩樂的界線已經不再那麼清楚。 這種領導方式,是先談成員的心理需求,再以團隊認同做為激勵的驅力,與上一世代以任務為導向非常不同。 劉厚倫發現,從第一線的服務員中選出領導人,給表現優異的年輕人一個定位,讓他們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年輕人一旦認為自己的工作有不同的意義,對工作認同也會不一樣。」 幹部訓練減為十五個月,升遷更快 表現好的第一線訓練員,除了在同儕之間獲得認同,也會優先獲得訓練、晉升的機會,這時激勵他們的因素,就不再只是「像家庭與朋友一般麻吉的情誼」,還有未 來的生涯發展,這是對內挖掘人才、用才的方法;至於對外挖掘人才,麥當勞端出來的則是「快速升遷計畫」,將原本培養基層主管店長儲備幹部的流程大幅縮短, 原本兩到四年才能完成的訓練課程,縮短到十五個月。 看到年輕人討厭過去組織要求員工按部就班,麥當勞端出的快速升遷計畫除了加倍速的晉升外,課程設計更像是遊戲過關斬將,每一個關卡都有得分與淘汰機制,這個徵才方案一在網路上公布,一個月之內麥當勞就吸引了超過一千封年輕人的履歷,背景不乏來自國外MBA畢業生。 文化大學勞工關係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燦螢表示,麥當勞這套年輕人管理年輕人的方式,完全是同儕而沒有上對下關係,呼應八○後希望歡樂有趣的強烈心理需求。 不過關鍵是,經營者需要忘掉只有一套劃一管理方式的領導,這也是管理八○後,思考的起點。 延伸閱讀:麥當勞看八○後 不只是要金錢與升遷,更要像家庭與朋友一般麻吉的情誼(Family & Friends) 對應方法 1. 用年輕人管年輕人,做同儕式管理 2. 儲備主管快速升遷計畫 |
|
||||||
因為喜歡吃,十年前,東元集團二少黃尚仁,曾自願向父親黃茂雄要求進入台灣摩斯,衷心地想為這個他熱愛的品牌做一些事。今年,黃尚仁重回台灣摩斯任執行副總,要用他對台灣摩斯的熱情與創新,帶領這家風靡全台的日系漢堡更上一層樓。 撰文.黃筱雯 留 著小平頭,戴著粗框眼鏡,三十五歲的黃尚仁拿起面紙,仔細擦了擦從漢堡麵包邊緣溢出的醬汁,笑了笑說:「不好意思,我比較龜毛,不過這樣拍照不好看。」身 為東元集團二少,黃尚仁選擇進入連鎖速食業,一方面是他愛吃,尤其喜歡吃摩斯漢堡,一方面是他對「摩斯」這個品牌深具信心。 從一九九一年的二月在台北市新生南路上開設第一家店開始,摩斯漢堡對食材採取嚴格的高標準,手工現點現做的堅持,是讓摩斯漢堡舉步維艱,但也是能從同業中脫穎而出的重點原因。 超越肯德基緊追麥當勞 截至今年十月,摩斯漢堡在台店數達一七八家,不但連續第二年超越肯德基,每年業績更持續攀升,穩坐速食業亞軍,僅次於麥當勞。 台灣摩斯二○○九年營收達二十九億元,EPS(每股純益)達四元,今年預計營收目標三十三億元,EPS要朝六元邁進,已成為東元集團旗下的小金雞,並預計於明年第三季正式上櫃,可望成為速食業者中唯一上櫃公司! 二○○○年離開美商宏道資訊公司,黃尚仁向父親黃茂雄提出進入台灣摩斯的要求,從基本行銷業務開始做起,但在一年後,因為東元電機承攬健保卡製作,黃尚仁因為本科系專業,被調回東元電機旗下的東元捷德科技協助,直到○五年才又如願重返台灣摩斯擔任協理。 原 本台灣摩斯的做法是尋找適合的食材供應商,但從○五年黃尚仁回到摩斯開始,為了尋找最適合的食材上山、下海,有些特定品種如牛番茄、萵苣等,台灣並沒有栽 種,「所以常常都要拜託農民(契作),一開始沒有人願意,因為農民本身也有自己的作物面積,所以只能退一步,麻煩他們試著幫忙種一點。」隨著台灣摩斯的穩 定成長,對於食材需求量大增,台灣摩斯的契作農場因而發展成熟。 曾留學日本,黃尚仁也學到日本人「龜毛」的態度,台灣摩斯的綠色契作深得信賴,但黃尚仁仍不滿意,「我希望摩斯食材全面都有生菜履歷,未來連紅茶裡的檸檬片都要契作。」黃尚仁口氣雖然溫和,卻是掩藏不住他的雄心壯志。 靈活運用了過去東元做晶片加值卡的經驗,黃尚仁另一項令人津津樂道的便是推出摩斯卡。這一張連鎖速食業界首張加值服務卡,自○七年推出至今,在沒有任何行銷活動加持的情況下,已經發行了超過三十萬張,而這也正是關乎台灣摩斯未來發展的重要武器。 過 去台灣摩斯最為人抱怨的兩點,就是點餐緩慢與餐點製作過程冗長,因為強調現點現做,台灣摩斯嚴格要求連洗菜、刨絲都要由員工親手做,廚房內的工作站高達十 個。於是在店員仔細詢問客人的需求完成點餐後,還要再等待六分鐘到十分鐘,客人才能取得餐點,「其實我們內部也經常反映這一點,因此我們推出了摩斯卡專用 的點餐機。」 領先日本還要超越自己 這台紅色機身,研發近九個月的點餐機,將與廚房直接連線,未來只要持有摩斯卡,將卡片置入感應區塊,再點選需要的餐點組合,所需金額會直接從卡片中扣除,每位客人點餐結帳過程立刻縮短至三分鐘。 不 僅點餐時間縮短,黃尚仁也對廚房進行大動作調整,將整體風格轉換成「田園鄉村」風,也藉此重新規畫廚房動線。「過去廚房單一動線,所以一個點卡住,後面就 無法動作;現在我們雙線並行,並增加工作人員,加快製作。」接任副總經理職位,黃尚仁要做的是深化摩斯這個品牌。「我們是日本品牌,但要做得比日本還日 本,不僅領先日本,還要超越自己。」喜歡創新的黃尚仁要求內部,兩個月就要推出一項新產品,為了照顧吃素族群,黃尚仁推出「速食素食」,成為連鎖速食三大 龍頭中,唯一擁有素食選項者。 曾經有媒體評斷,黃尚仁最大的挑戰就是自己,被同業暱稱為東元小王子,大家都在看黃尚仁會有什麼作為。 根 據資深同業表示,黃尚仁接棒之後,台灣摩斯感覺更「年輕化」,也更積極,並認為此次台灣摩斯申請上櫃,目的是加強在地化品牌形象。連鎖加盟協會祕書長洪雅 齡則認為,台灣摩斯上櫃後財務透明,得以淡化家族色彩,「黃尚仁接手後決策訂定更加快速,這是其他同業所不及的。」將漢堡麵包邊緣溢出的醬汁擦乾淨,黃尚 仁手拿這個擁有契作農場保證的漢堡,對著鏡頭露出滿意的微笑,準備帶領摩斯漢堡,攀登下一個高峰! 黃尚仁 出生:1975年 現職:台灣摩斯執行副總經理學歷:美國史丹佛大學工程經濟碩士日本慶應大學環境情報學部資訊學士經歷:台灣摩斯協理、東元捷德科技產品經理、 美商宏道資訊軟體工程師 摩斯漢堡(台灣) 公司名稱:安心食品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資本額:4億元 負責人:黃林和惠 近3年營收: (年) 10(預計) 09 08 07 營收(億元) 33 29 26 22.5 EPS(元) 6 4 — — |
||||||
|
||||||
兩岸天空、海運開放,長榮集團旗下的長榮海運和長榮航空今年繳出傲人的成績單。其中,長榮航每股獲利將刷新歷史紀錄,有機會賺回半個股本;長榮海運不遑多讓,每股獲利將向歷史新高的五‧二九元挑戰。 長榮集團營運得以走出陰霾,大家長張榮發精準的掌舵力,厥功至偉。重回長榮體系、並在今年九月十六日升任長榮航空首席副總經理的么兒張國煒,協助父親讓長榮航空得以有好業績,功勞不小。 在張榮發的腦海中,集團的布局猶如羅盤一樣,各有各的方位與功能。過去,長榮集團以4D概念布局,分成海運、航空、國際(飯店)及重工四大區塊。去年起, 進一步調整為3D概念,降低重工領域比重,加大海運、航空與國際方面布局。今年更提出建造「百艘」造船計畫,矢志讓長榮海運重回全球前三大海運公司之列。 航空方面,很有想法的張國煒,為長榮航空注入年輕與活潑新元素。譬如,外界印象深刻的Hello Kitty機,就出自張國煒的構想,同時還發展出周邊產品,為長榮航賺進不少業績;而稍早他在擔任副總任內,批示購買新機,也為日後長榮航的成績加分不 少。所以,他得以升任長榮航空關鍵要職,掌舵未來,可說當之無愧。 四十歲的張國煒,對飛機到了著迷的程度。在美國念書期間,利用假日到波音公司實地參觀飛機製造及維修過程,對航空業曾下過一番苦功。他在擔任長榮航太科技協理期間,眼尖的旅客在飛機起飛前,都能看到他上飛機做起飛前的檢查,負責的態度可見一斑。 在工作上態度嚴謹的張國煒,私下有顆體貼的心。他曾將飛機座椅椅墊拆下,發現座椅下方的支撐金屬稜角太多,容易造成維修人員傷害,要求製造商改進。 父親是海運迷,兒子是飛機迷,在父親身邊學習多年的張國煒,憑著一張張優異的成績單,證明自己的實力,也獲得了父親的肯定。 張榮發父子連手打造新長榮,業績是否持續起飛?不妨拭目以待。 (吳美慧、林孟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