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批德國、談打房 柏老卸任後最新發言

2015-04-20  TCW
 
 

 

面對外界對聯準會政策諸多的誤解和指責,柏南奇(Ben Bernanke)在卸職一年多後,於今年三月三十一日,在著名的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網站中開設部落格,為自己的見解辯護!

他在「發刊詞」中客氣的說:「聯準會的工作是九八%的嘴上工夫,二%的實際行動,」用言論影響市場,本來就是聯準會重要的武器,代價是被誤解的可能也很高,「離開聯準會後……言論不會再被放大……我希望利用部落格,進行一些教育,同時也向大家學一些東西……」不過,似乎要說的東西不少,部落格上線才十天,他就發表了四篇文章。

細看其內容,較之前的溫合持重,多了三分辛辣,不僅叫陣美國前財長桑默斯,還直批德國不該以鄰為壑。部落格文章涉及不少總體經濟概念,為助讀者快速理解,茲將柏南奇引發的批判與其部落格回應整理如下。

批判一:你任內把利率壓這麼低,是故意犧牲定存族嗎?

柏南奇回應(以下簡稱柏):從我當主席時,就有幾位國會議員以此批評我和聯準會同僚,說我們刻意壓低利率,就像是把公車上老人都丟下車!這實在是莫須有的罪名!

我當然在意退休人士的利息收入,但如果只是為了讓定存者利息高一點就過早升息,可能因小失大,這是錯誤的政策,到後來可能變成經濟衰退,結果投資報酬率更低,對退休人士更不好。

大家要了解到,低利率並不是短期狀況,也不是聯準會刻意壓低利率,它已經是一種長期經濟趨勢,聯準會只是根據當下經濟的供需,來設定一個符合市場的短期利率,但對於長期利率,影響因素並不是只有聯準會的決策。

點評》歐元區升息失準是最佳證據

乍看這套說詞似乎很老套,但對比歐洲情況,頗有幾分道理。歐洲央行在景氣未回溫前,於二○一一年啟動兩次升息,結果不但沒有幫助歐洲退休族領到更高利息,現在回過頭看,更導致歐債風暴越演越烈,歐元區陷入通縮,失業率至今維持在兩位數。

批判二:這幾年,低利率導致房價股市泡沫,為什麼聯準會不升息控制?

柏:資產泡沫會危及金融體系穩定,所以當然要處理,但要用適當的工具,貨幣政策就不符合這樣要求,因為,利率影響範圍太廣,不夠精準。想要藉此來戳破資產泡沫,可能會產生異想不到的反效果。

再者,如果貨幣政策只是為了要維持金融體系穩定,那麼聯準會另外兩個目標,通膨穩定和最大化就業人口恐怕就無法達到。

點評》處置資產泡沫與彭淮南所見略同

柏南奇提到,他在聯準會任職十幾年來,始終認為,相較升息,透過行政監管方式處理資產泡沫,是更準確的方法。以房地產為例,景氣好時,政府可透過降低銀行可放款成數,或要求銀行提列較高準備金。這種緊縮方式,一方面降低對整體房市資金供應,錢少了,自然銀行就沒法違規放貸,等於降低供給,間接提高資金成本,產生類似升息效果,又不致影響其他產業。

這論調,與台灣央行總裁彭淮南想法差不多。去年十二月,他在貨幣會議後記者會拿出「國際間重蹈政策失誤的例子一再上演」的報告,強調升息無助對抗資產泡沫,因應資產泡沫,貨幣政策「大而不當」,宜採具針對性的總體審慎政策。沒想到當時彭淮南舉的例子瑞典,也在其文章被引用。

批判三:照你說,聯準會不是低利率禍首,那幫兇還有誰?

柏:我的看法是,全球儲蓄過剩超過投資需求,特別是來自包含中國在內新興亞洲國家的外匯存底,以及中東石油國的油元資金,是導致全球包括美國在內,利率走低的主因;特別是在二○○四年中,當聯準會開始升息時,長期利率依舊低迷;這種趨勢跟特定國家的政策有關,特別是經歷過一九九七年金融危機的新興亞洲國家,開始以出口來累積外匯存底為訴求,而這些賺來的外匯又以美元和美債回流美國,壓低了資金成本,形成眼前低利率現況。

歐元區國家的經常帳順差,從二○○六年之後,已經增加了三千億美元,其中四分之一來自德國,而德國的這些順差,又多來自歐元區周邊國家,如希臘、愛爾蘭、義大利及西班牙的貢獻,德國製的東西好,絕對沒錯,但歐元價格,沒辦法反映德國出口競爭力,也是個問題。

去年七月國際貨幣基金表示,以德國強勁出口水準來看,其匯率被低估了五%至一五%,在那之後,歐元又貶了二○%,如果德國現在用的是以前的「馬克」,其匯價應該已比歐元高多了,但因歐元區單一貨幣的關係,無法透過匯率調整,重新達到均衡狀態。這種歐元區內部的不均衡,對經濟發展非常不健康。

理論上來說,因經濟不佳,歐元區其他國家薪資水準也會降低,將帶動出口競爭力,但因為目前歐元區的通膨水準,離歐洲央行的目標二%還遠,所以歐元區的高失業率,恐怕還會經歷一段不算短的期間。

點評》直接反駁桑默斯論點

柏南奇這段談話,除了解釋為什麼利率偏低外,主要是回應美國前財長桑默斯(Larry Summers)與他的論戰。桑默斯認為,美國長期需求動能不足,民間企業沒人願意投資和借錢,利率就會走低,他稱這是長期停滯。

但柏南奇認為,如果在美國,國內資金沒有去處,自然就會往外投資,這一來會導致美元走貶,促進美國出口,又會回過頭來帶動美國內需,沒有所謂真正停滯,只是成長幅度較小;這些新興亞洲國家,應該把外匯拿來做基礎建設或促進內需,那麼外流到美國資金就會減少,利率將會逐步走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745

調升房屋稅 終於比奢侈稅打房有感

2015-05-11  TCW
 
 

 

房屋稅五月開徵,它的打房效益,可能比奢侈稅更令民眾有感!

今年開始,雙北市、高雄及宜蘭等四縣市,非自住房屋及私人醫院、診所、事務所等房屋稅率皆調升。但在房屋稅還沒正式調高前,富邦金控副董事長蔡明興、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西華飯店董事長劉文治等富豪,卻紛紛跳出來大喊吃不消。

針對新版房屋稅政策,財政部指出,全國僅有七十五萬戶、約九%受到新制影響,占比甚低,且多數民眾因為房屋折舊,房屋稅將略低於去年。

然而,代銷公會全國聯合會前理事長、甲桂林廣告副董事長曹瑞濱卻強調:「房屋稅這把刀太銳利了,影響很大!」

財政部近年來打房動作頻頻,過去的奢侈稅被批雷聲大、雨點小,房屋稅屬於地方稅,可由地方政府逕自調整,且是行之有年的持有稅,倘若要加稅,直接調高其稅率即可,難度遠低於增加交易稅,可說是打中了現在搖搖欲墜的房市要害。

因為,根據財政部的規畫,房屋稅的主要對象,就是豪宅及建商還未出售的新成屋。「這是抓大放小的概念。」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表示,豪宅價格是房市動見觀瞻的指標,新成屋也往往是房市創下高價的推手,身為帶動價格的兩大領頭羊,一旦透過房屋稅打下去,對於抑制房價有立竿見影之效,也比較不會讓一般民眾的荷包縮水。

近年來,多項房地產稅負陸續上路,奢侈稅上路後,隔年五月北市府又推動豪宅稅,帶來的卻是「量縮價仍漲」局面。

奢侈稅無感,反推升房價

據永慶房屋統計,奢侈稅上路以來的兩年閉鎖期(二○一一年六月到二○一三年六月)期間,台北市房價一路上升,中古屋從每坪單價五十二萬元,大幅增加至六十二萬元。永慶房產集團研究發展中心經理黃舒衛分析,前幾年房市位於多頭榮景,賣方毫無顧忌的將稅金轉嫁給買方,反而推升房價。

這次政府調高房屋稅,已經讓豪宅客們真正「有感」了起來,隨著明年地價稅也要調高,再加上財政部的終極目標,是朝房地合一稅下手,房屋稅將只是未來台灣房市「重稅時代」的開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98

法拍屋大王游世一:政府打房,投資人乾脆換賭場玩 國人瘋海外買房 一年流出740億元

2015-05-11 TWM
 
 

 

受政策打房、國內不動產價格漲到高點、投報率偏低等影響,國人紛紛「錢」進海外,去年海外不動產交易金額就高達七四○億元,這股商機連「法拍屋大王」游世一都看好,卻也反映出台灣資金外流的嚴重現象。

撰文‧梁任瑋

海外不動產投資熱,熱度有增無減,去年交易金額再創新高達七四○億元,較前年成長八五%。今年第一季,成立不到三年、專門經營海外不動產銷售的亞太國際地產,就賣出五百戶馬來西亞預售屋,銷售金額達五十億元。

這股商機連「法拍屋大王」、寬頻房訊總經理游世一都看好,暫時放下法拍市場,去年底入股台灣最大的海外不動產房仲公司亞太國際地產,持有一成股權,投資金額五千萬元。

現象一:大戶轉戰

法拍屋大王入股亞太國際

游世一表示,「全世界又不是只有中華民國一個賭場而已,現在政府打房到最後是全民皆輸,投資人乾脆換一家賭場玩。」三月初,亞太國際舉辦喬遷典禮,現場來了房地產各大業者,當日,沉寂已久的游世一就以亞太國際股東身分現身,備受矚目。

亞太國際地產總經理秦啟松證實,單單今年前三月,公司就成交五百戶馬來西亞的預售屋,「其中有一半是台灣人買的,其餘客源來自香港、澳門、東南亞投資客。」台灣人錢進海外的國家,從四年前的東南亞、日本,已跨足到歐、美、澳等地,去年,亞太國際總銷金額高達一六○億元,其中有八十億元是賣馬來西亞預售案,成交戶數高達一千五百戶,其次是澳洲、英國,銷售規模不輸給台灣大型建商一年推案量。

據了解,游世一主要是看好秦啟松去年開始在台灣房仲業建立起一個「聯銷平台」,亞太國際負責開發商品,同業扮演銷售通路角色,各家房仲公司都可以介紹投資人給亞太國際,把餅做大之後,秦啟松幾乎沒有敵人,也成為台灣最大的海外不動產房仲公司。

此外,游世一在房地產業資歷長達二十多年,其擁有豐沛的人脈正好與秦啟松互補,所以亞太國際去年底擴大營運規模增資之後,雙方一拍即合。

外商商仲業者第一太平戴維斯總經理高銘頂說,台北市房價動輒一坪一百多萬元起跳,在新版房屋稅上路後,持有成本已與海外不動產差距縮小。

第一太平戴維斯統計,去年台灣赴海外投資不動產金額高達七四○億元,有一半是購買海外住宅,以單戶平均投資金額一千萬元計算,戶數將近四千戶,逼近台北市中山區一年的買賣移轉件數,這又是另一個台灣資金嚴重外流的管道。

現象二:房仲兼賣

高達八十個品牌搶食大餅

「錢一直往外流到海外投資,最少十年才會回台灣。」游世一向友人透露,以前買海外房地產的都是散戶,現在連財團都去海外投資了,包括國泰、富邦、宏泰人壽都積極在英國買商辦大樓、找物件,等於把台灣最安定的力量連根拔起,不但財政部課不到稅,也將動搖台灣國本。

資金出走的背後,來自於台灣房屋持有成本持續攀升、交易量創新低,房仲業者為了求生存,各大連鎖品牌近年紛紛赴海外開發案源,回台內銷給台灣人。

除了選在五星級大飯店舉辦產品發表會,每周還有區域說明會,每月再帶團到海外考察,可見海外投資不動產商機的潛力驚人。

像秦啟松原本是台灣房屋加盟店的店東,四年多前,台灣房屋開始布局海外市場,派秦啟松赴馬來西亞打頭陣,沒想到一戰成名,業績愈做愈大;一二年,他乾脆自立門戶成立亞太國際地產,專營台灣人投資海外不動產;去年開始甚至外銷台灣預售案,包括新潤、鄉林、富旺建設都有配合,成為一個國際聯銷平台。

近五年,國內各大房仲業者積極銷售海外不動產,其中,信義房屋一○年即布局日本市場,是同業最早;大師房屋則以美國、日本、澳洲為據點;台灣房屋一二年也正式成立海外事業部,以東協國家為主;其餘包括二十一世紀不動產、全國不動產、東森、中信房屋等也不缺席;僅剩永慶房屋、住商不動產海外據點仍以中國為主。

「過去三、四年,房仲店數暴增,兼賣海外預售案至少讓業務員不會失業,但目前台灣銷售海外預售案的業者,至少有七、八十個品牌,甚至連旅行社、跑單幫業者都參一腳,素質參差不齊,枱面下交易糾紛頻傳。」一位房仲業者指出。

台灣資金外流危機衍生出的另一個現象是,有不少台灣人因自備款不足,向銀行申請自有住宅增貸,搬錢去海外投資,「若投資有獲利都沒問題,最怕的是一旦海外房地產套牢,最後是血本無歸,連台灣的房子都賠進去。」業者透露,海外房地產普遍存在交易資訊不透明的問題,甚至有黑心房仲賺差價賣給台灣人,從中賺取暴利。

大師房屋董事長陳建慶表示,到海外投資不動產本來就存在風險,投資人除了慎選登記在案的房仲公司、發展成熟的國家,下手前也一定要打聽當地房價行情、明查暗訪價格,才不會成為冤大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12

土銀拚上市 最怕政府打房壞了價格



2015-06-29  TCW

「土地」,已經成了缺錢孔急的財政部,明年加強課稅的對象。

當財政部推動的房地合一稅終於通過立法院三讀,另一件攸關土地的大事,就是百分之百國營「土地銀行」,募資總規模上看三百億元的IPO(首度公開發行)案。身為台灣不動產授信龍頭、堪稱「全國最大地主」的土銀,財政部打算趁明年房市反轉之際,及早向市場募資。

土銀是繼合庫金在二○一一年十二月起掛牌上市以來,第二家規畫上市的公股行庫。今年六月,其IPO案件已報送行政院,目前的規畫是公開上市後,政府持股將維持在八成左右,第一階段公開上市預定募集五十億元到一百億元,預定明年三月左右完成。

事實上,業界都知道,土銀規畫上市已長達數年,但卻遲遲無法上路,一來是因為內部員工強烈反對,就是難以跨越的一關;第二則是價格問題。

兩道關卡,卡住上市路找來高手,平息內部爭議

「之前(土銀和工會)就是卡在溝通問題,」財政部長張盛和透露:「所以董事長很重要,現在雙方溝通好多了。」

現在土銀上市案能照進度走,土銀董事長徐光曦功不可沒。身段柔軟的他在兆豐金控擔任總經理期間,就擅長與強悍的兆豐金工會互動。徐光曦的溝通、協調能力,不僅讓兆豐金控董事長蔡友才讚不絕口,也成為張盛和欽點他接任土銀董座的原因之一。

徐光曦的表現,也沒讓張盛和失望,他一上任就喊出土銀上市為首要目標,也積極爭取員工認同。現在土銀的內部調查,目前高達八成員工皆支持上市計畫,代表土銀的上市之路,已差不多跨過「內部反對」的第一道藩籬。

即便現在土銀員工點頭答應上市案,但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價格。談到土銀的上市價格,徐光曦僅透露:「我心裡對價格有個底,但這個數字是多少,現在還不能說。」

張盛和的答案,更饒富遐想空間:「我對價格沒有意見,價格不是財政部訂的,這交給市場機制就好了。我的意見只有一點,就是要IPO。」

張盛和的話,似乎也凸顯一件事:除了國營事業民營化的大勢所趨外,也因為政府面臨財政困窘的壓力,姑且不論價格高低,「變賣祖產」已刻不容緩。從二○一一年迄今,稅前盈餘連續四年超過一百億元的土銀,自然成為財政部眼中「釋股換現金」的金雞母首選。

儘管徐光曦強調,土銀推動公開上市主要是為了提高資本適足率,加強海外布局,與台商客戶進行更多業務往來。但一談到土銀的上市計畫,政大金融系兼任教授殷乃平直指:「中華民國政府窮了,沒有錢了,才非得打這些算盤不可。」

一位公股行庫高層分析,目前財政部對個別公股行庫的持股,普遍不到三○%,但即便如此,已能掌握主導權,並指派代表官方的董座人選。既然如此,與其把所有土銀股權牢牢握在手中,還不如公開上市,展開資產活化,可為國庫貢獻更多獲利。

不過,房市疲軟,已成定數,土銀以不動產授信業務為主,這勢必影響其上市價格。

儘管徐光曦強調,土銀轉型有成,也持續留意房貸加土建融占整體放款的比重(目前約五三%)。再者,內部初步估計,今年房貸、土建融餘額仍有一%到二%左右 的成長空間,故房市反轉對於土銀不至於造成太大衝擊,但殷乃平仍質疑:「現在整個不動產的市場都在走下坡,有誰會那麼笨,跑去買土銀的股票?」

究竟土銀價格,多少才合理?

打房政策,拖累上市價恐讓沒特色的土銀能見度低

一位投顧董事長分析,以合庫金的股價來說,其P/B(股價淨值比)在○?九倍到一倍左右;華南金、第一金約一?一倍到一?三倍;徐光曦的老東家、公股行庫中的獲利王兆豐金,則落在一?一倍到一?四倍之間。

「(土銀的股價淨值比)大概不會來到華南、第一金的上限,也就是一?三倍這種水準。」這位投顧董事長分析,上市櫃金控已將近二十家,投資人選擇多,土銀本 身已無金控架構,除了土建融放款第一,沒有其他特色,偏偏上市時點正值房市低迷之秋,這讓土銀更容易湮沒在金融股之中。

因此,如果股價淨值比抓在○?九倍,投資人大概還會覺得有利可圖,要是有一倍,已算是非常不錯;但如果來到一?二倍,就不太吸引人了。換言之,以目前土銀的淨值來推算,土銀上市價格如果在二十一?四元(股價淨值比約○.九倍)以下,才算得上有吸引力。

若以二十一?四元價格換算起來,財政部想在首波釋股拿到一百億元,就得賣出土銀逾九%持股;如果房市景氣佳,股價淨值比能上看一.三倍,財政部就可以少賣三%持股,一來一往,對國庫稅收影響不可謂不大。

不過熟稔金融業的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黃金澤指出,整體而言,土銀公開上市是正確方向,至於房市反轉對其價格形成的壓力有多大,雖值得討論,不過仍必須回歸到土銀本身的風險和資產品質控管,包括因應房市反轉所做的呆帳提列準備、不動產的擔保品鑑價情況等。

近年來頻頻打房的財政部,當初恐怕沒料到,為了實現所謂「居住正義」,不斷端出打房稅改政策,結果,打到了旗下最後一隻值錢的金雞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50

五問藍綠橘陣營:出口怎麼救?不打房有幫助?


2015-08-31  TCW

全球股災,台股是重災區,讓全民更正視台灣經濟體質衰退的現實,這也是明年新任總統最大挑戰。以下是三黨參選人首席財經智囊,對台灣總經、出口、內需、股市、房市等困境的看法。

今年經濟成長率是保一、保二還是保正大作戰?台灣經濟的核心問題是?

民進黨財經智囊胡勝正(以下簡稱胡):今年經濟成長率保一就很好了,可能要到第四季、明年第一季才會反彈。可以說,明年新總統要接的是個經濟爛攤子。短期要先止痛、先穩住企業信心;中長期則要進行提升方案。就像日本安倍三箭,前兩箭是短期、第三箭就是長期藥方。

親民黨財經智囊殷乃平(以下簡稱殷):今年保一可能都很困難,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可能是負的。近來我們的出口被夾殺,中國與東協,中國與韓國都簽了 FTA(自由貿易協定),我們逐漸喪失競爭優勢。日本電子產品在日圓大貶後,搶了台灣的高端產品市場。台灣產業結構必須要轉型,目前我國企業的研發支出只 是其他國家的零頭,只能複製別人,無法突破創新。

國民黨財經智囊尹啟銘(以下簡稱尹):IMF(國際貨幣基金)指出,全球正處於新平庸經濟,狀況是「uncertain(不確定性)高」,全球皆如此,不 只台灣面臨困境。保一、保二是努力目標,就像颱風來一樣,第一步先搶救、第二步恢復原狀、第三步整治,改革提升經濟體質。

台股大跌與證所稅有關嗎?廢除證所稅真能帶來幫助?

胡:股市近來的表現,證所稅不是唯一的影響,但也很重要,藍綠版本其實都很像,希望立法院快快處理,不要讓證所稅成為股票市場發展的阻礙。

殷:台股受國際股市拖累,證所稅與此無關,但證所稅有必要好好改革。現在將修的第二個版本讓民眾自由選擇證交稅、證所稅恐怕問題更多。未來應命令集保必須記錄股票的買進賣出價格,讓投資人輕鬆報證所稅,接受程度會比較高。

尹:金管會宣布股市平盤下不得放空,此舉應給予肯定,台灣企業大多是中小企業,很容易受到外國禿鷹襲擊。改革證所稅只是短期救股市的第一步,股市仍要寄望經濟基本面回溫。

救房市穩定經濟與居住正義,孰輕孰重?開放外資、中資來台購房是解方?

胡:如果為了讓年輕人買得起房子而打房,手中有房的人就受害,結果年輕人依然買不起。所以應一面穩定房價,一面透過合宜住宅等方式幫年輕人。是否開放外資、陸資來台買房是假議題,很多大陸人寧去澳洲、美國買房兼投資移民。

殷:財政部、央行的打房政策應立即取消,因現在已經沒有房市泡沫了。奢侈稅也要改,限制交易次數反讓最便宜的住宅也被課奢侈稅。居住正義應參考新加坡做法來解決。外資、陸資如果來台買房不賺錢,也不會來買,真正來的陸資不多。

尹:救房市是救台北房價還是台南房價?這問題必須考量供需、地點,一環環來解開,例如,台北三十坪的房子,在台南可能可買一百坪。不只單純房價問題,要重新思考短中長期的結構調整。

台灣被列為被中國帶衰的「麻煩十國」,台灣想分散出口市場,該怎麼做?

胡:我們跟中國這麼近,一定會受影響,重點還是提升競爭力。由於政治因素,我們洽簽FTA較困難,應努力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將出口分散到中國以外市場,開拓東南亞做為後盾,並藉此逼自己產業升級。

殷:想提振出口,應該透過簽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FTA來解決。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切不斷,未來不管誰執政,都要與大陸維繫好關係,思考出如何保持安全距離與應有的態度。

尹:出口競爭力短期靠匯率維持,中長期要簽FTA、ECFA,與中國把貨貿簽完,關稅降為零,出口競爭力就能大幅提升;服貿也需要推動實施,可提升服務業競爭力。TPP要與十多國完成談判,條件很高,還是以FTA較優先。

如何提振內需?除了來台免簽、陸客自由行觀光,有什麼改善藥方?

胡:增加陸客自由行名額、開放更多國家免簽來台旅遊,效果很難說,大陸股市這麼糟,股民還有心情出來玩嗎?最近政府提出振興經濟藥方,這些要時間發酵,不易在短期帶來效果。內需動能還是要回到產業轉型的結構性改革。

殷:我們的觀光政策缺乏深度,很多觀光客來了一次,體驗不佳就不會再來了,這部分還有很大改善空間。未來安全食品產業也可以做,把服務、食品搞好。台灣市場太小,靠內需救經濟是撐不住,關鍵仍在世界市場。

尹:觀光是短期政府政策之一,中期還是要靠FTA、ECFA,簽完能引資來台,改善投資環境、就業。長期而言,目前產業正在空洞化,要改善產業結構,需要自由經濟示範區等開放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4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