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YC合夥人:一款產品,怎樣才能打動像我們這樣的投資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01/157786.shtml

YC合夥人:一款產品,怎樣才能打動像我們這樣的投資人?
Michael Seibel Michael Seibel

YC合夥人:一款產品,怎樣才能打動像我們這樣的投資人?

大多數好的想法,到後來都沒有第一次聽到時那麽好了,所以你體現出的執行力,和你回答這些問題時體現的智慧,是贏得別人肯定的兩個重要因素。

文|Michael Seibel,Y Combinator 合夥人

翻譯|王海灣@三節課翻譯組

校對|姚帥@三節課翻譯組

在和投資人溝通時,如果能讓投資人了解你的公司和產品在做的是什麽,那麽整個溝通就會容易很多。作為一個創始人,肯定會無數次向投資人介紹你的公司,做很多路演。但路演要真正地做到行之有效,一定要清晰、簡要、直擊重點。

作為一名投資人,一個路演的消費者,我把好路演的創造過程總結為7個問題。能簡明扼要地回答這7個問題,你就可以胸有成竹地面對投資人,去試著說服和打動他們了。

一、關鍵的7個問題

1.你是做什麽的?

首先從公司的名字、所做的事情開始。例如,Socialcam是一款幫助用戶輕松錄制視頻並分享給親朋好友的app。這個步驟不需要你去長篇大論地解釋其中的具體細節,直奔主題即可。

太多人花費過多的精力去包裝想法,希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實際上,簡單是可行的,甚至是更有效的。想要講得簡要清晰,就需要把自己的理念消化得更透徹,這就是所謂的深入淺出。在向投資人做電梯遊說的時候,你所說的話就應該像“嬰兒食品”那樣——有營養且易吸收(註:電梯遊說是指用極具吸引力的方式簡明扼要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目的是引發聽者的興趣,獲得進一步合作的機會)。

如果你覺得用一兩句話說清楚你的產品實在困難,不妨試試從用戶的使用流程出發,帶著投資人進入到產品的使用場景中去。

以谷歌為例,用概括方式描述自己的話就是——“我們是谷歌。我們通過索引網站將全世界的信息組織起來。”但如果換成用戶使用流程,就可以變成——“我們是谷歌。我們的網站只有一個輸入框,輸入任何你想問的問題,就能顯示出所有能回答這個問題的網站。”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業務無論如何描述起來都比較抽象,梳理用戶流程一定是更好的選擇。 

註意:在你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你的目標不是讓我全面理解你的業務,而是讓我對你的產品產生興趣,進而問你接下來的問題。

2.這個市場規模有多大?

在評估市場規模和市場份額的時候,有兩種方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自下而上的方法是這樣的:如果你進入的是現存的行業領域(例如小型商業銀行),你可以直接展開調研。如果你正在創造一種新型產品或者新的領域(比如Slack),(三節課註:Slack是聊天群組+大規模工具集成 +文件整合 +統一搜索),你可以估算一下有多少用戶想要使用你的產品,以及你大概能向他們收取的費用是多少。

例如,Bellabeat設計出了一款針對女性的活動跟蹤器。美國14-45歲的女性有X名。這款活動跟蹤器的生命周期是2年。因此我們在美國的市場機會是Y。

而自上而下的方法則是:首先確定市場的整體規模,再評估你可能占據的份額。如果是自下而上,你需要明確市場上同類產品都在哪里出售,銷量如何,如果你進入市場,可以拿到這些同類產品百分之多少的銷量。(例如,招聘是一個每年約100億元的市場,某產品切入的是金融垂直領域的招聘,假如我們能夠通過我們更加聚焦和專註的服務贏得40%左右的市場份額,則我們可預期的收入規模可能會在40億元左右。)

我個人傾向於自下而上的方法,因為這個方法可以幫你避免自上而下式中容易犯的錯誤,那就是不能足夠細化和明確你的目標用戶。還拿上述的例子來說,其中潛在的錯誤就在於——沒有考慮很多類似地區、年齡、職級這樣的要素,你假設了金融招聘市場中所有的公司和求職者都是你的目標用戶。(以偏概全是專業投資人最見不得的)

3.你的當前進展如何?

投資人一般都會想要知道你的公司發展速度是否夠快。比如,你目前已經完成了多少的工作量,以及你完成這些工作花費了多久的時間,兩者的比例是多少。

知道了這個比例之後,投資人就可以評估你的公司究竟能在一周之內獲得成功,還是需要十年才能成功。

我也會註意評估一些關鍵時間節點上的工作效果,產品開發、客戶開發、融資、商務合作等其它工作在關鍵的時間節點上是否起到了關鍵作用。

4.你的獨到洞察是什麽? 

這個問題與“你在解決什麽問題”很像,但是這個問題的難度和障礙會更高。我真正想了解的是你看到了什麽別人沒看到的東西。這種獨到的洞察可能源自於你與用戶之間的各種談話,可能源自於你對市場內現有產品的深入分析,也可能源自於你的個人經驗。

例如Gmail,它曾經的一個獨到洞察就是,電子郵件的收件箱本質上是一個存放聊天記錄和文件的私人數據庫。那麽,使用者怎麽會願意把他自己的私人數據庫清空呢?所以Gmail給用戶提供了充足的儲存空間,這樣用戶就永遠不需要刪除自己的聊天記錄了。

你看,Gmail對市場的洞察不是“人們需要電子郵件”,因為電子郵件早就有了;也不是“人們需要更好的電子郵件”,這就顯得太空泛。獨到的洞察一定是具體卻又不含有任何華麗辭藻包裝的。 

一個是市場,一個是獨到的眼光,你有這兩個點可以打動和啟發你的投資人。相比於單純地解釋公司在做什麽,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新鮮觀點,往往會給我更多的驚喜。(三節課註:所謂有洞察和沒有洞察的區別,大抵等同於“我想解決人們不知道看什麽電影好的問題”和“我想解決那些對於同誌電影有所偏好的用戶們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同誌題材電影的問題”的區別,後者往往要具體得多)

如果沒有激情、只有批判,那就算不上所謂的洞察,僅僅是為了回答而回答,生硬地想出來的“獨到的洞察”會讓投資人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例如,“夥計,電子郵件已經特麽的死了。”這樣沒有建設性的所謂洞察——要你何用?

5.你的商業模式是什麽?

創業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知道自己如何盈利的,一種是還沒找到盈利模式的。總地來講,如果你是後者,要麽就通過不斷擴張變大然後打廣告賺錢,要麽就去學習這個市場空間內巨頭的商業模式。第二種類型里面,還有小部分範例級的公司,他們參透了其它產品的價值本質(尤其是如何通過對用戶免費創造增值價值),進而提出了有效的新型商業模式,這些都是很好的範例。

過去我總在Justin.tv上面犯一個錯誤,就是總是提出大雜燴式的商業模式(虛擬商品、植入式廣告、聊天廣告、遊戲競賽等)。那時我還羞於說出口:Justin.tv會通過廣告變現。然而實際上這顯然就是唯一的答案。所以請記住,商業模式務求簡單。

6.你的團隊情況如何?

我就關心這幾樣事情:幾位創始人?有沒有技術方面的聯合創始人?創始人彼此之間認識多久?大家都是全職嗎?創始人之間股權怎麽分配(希望平均分配或者接近平均分配)?

如果有其它能證明團隊實力的相關信息,投資人也是很想知道的。比如,你現在正在創建一家研制火箭的公司,而你過去正是研究SpaceX火箭的科學家。就是說,如果你投入的是一個高精尖的領域,自身就具備解決相關問題的專業素養還是很重要的。

另外,你的GPA或者高考成績並不重要,也不需要說你以前在谷歌工作過。(三節課註:這一點可能國內外有所差異)

7.你想要的是什麽?

提要求的時候不需要兜圈子。如果你想要我給你投資,盡管說出來。如果你有問題,就問。但是問題一定要清晰,“您覺得這怎麽樣”是個很爛的問題。“您有什麽好的想法?”也基本是廢話一句。

你得讓投資人更容易地開始著手幫你,這樣他們才會更願意去幫你。

二、推敲你的答案

一旦你對以上7個問題有了答案,下面要做的就是把答案做得越清晰越好。把廢話、行話、縮略語、市場術語和任何含糊的詞語,尤其是像“平臺”這樣的裝逼表述,統統刪掉。把專業性降低到自己的水平線以下,讓答案聽起來更接地氣。

有一個方法你可以嘗試一下,我稱它為“電子郵件測試”。把你創業所做的事情,用兩句話解釋,寫成一個短文,發給你一個比較聰明的朋友。讓他們用自己的話給你解釋一遍。如果他們為了進一步明確其中的內容向你提問,那你就需要修改你這份Pitch中的一些表述。這個方法最好是在電子郵件上進行,面談容易導致想到什麽說什麽,書面溝通有嚴格的表達限制,聚焦效果更好。

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我們在YC做的一件重要工作就是,幫助公司做好兩句話的自我介紹。也就是回答上面的第一個問題:“你在做什麽”?這一整批公司,在所有團隊的辦公時間,我們都在專註於這一個問題。這是一個優秀產品展示的核心。如果這個問題敲定好了,寫出一個優秀的產品展示就輕而易舉了。

準備答案的時候,請時刻記住一個樸實的道理:要追求清晰,別追求酷炫。別追求表面的高大上,包出來的高大上都是紙。

三、結論

相比於天才般的想法,我對執行更感興趣。大多數好的想法,到後來都沒有第一次聽到時那麽好了,所以你體現出的執行力,和你回答這些問題時體現的智慧,是贏得別人肯定的兩個重要因素。一旦投資人明白了你公司在做什麽,接下來就是讓投資人相信你在做的是正確的事,同時你有執行力正確地做事。這樣一來,獲得投資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創業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047

你介紹的“產品功能”,為什麽打動不了客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1/158086.shtml

你介紹的“產品功能”,為什麽打動不了客戶?
Belle Beth Cooper Belle Beth Cooper

你介紹的“產品功能”,為什麽打動不了客戶?

功能(好用)是你的產品可以做什麽,而好處(有用)是顧客可以用你的產品做什麽。

本文原作者Belle Beth Cooper,三節課翻譯組翻譯&校對,授權轉載自三節課(微信ID:sanjieke)。

很多公司宣傳產品的時候往往都是功能優先,仿佛功能多的就比較好賣似的,同時也非常容易陷入自嗨的境地。本文給了我們另一種面向用戶介紹你的產品的思路,並列舉了多個例子,對於很多產品狗和運營喵們或許會帶來一些啟發。

“功能(好用)是你的產品可以做什麽,而好處(有用)是顧客可以用你的產品做什麽。”

據說當喬幫主發明出ipod的時候,科技界和看到新聞的人都有點迷惑不解。MP3播放器已經流行好一段時間了,ipod是有什麽與眾不同的閃光點麽?

當然,很多人會說,閃光點可多了,但實際上真正關鍵的一點在於喬幫主是如何向世人介紹ipod的:

“將1000首歌裝進你的口袋。”

01

當其他人還在鼓吹自己的產品為”有1GB存儲空間的MP3播放器”時,蘋果已經先人一步讓你變成了一個可以把1000首歌裝進口袋的人——一個更有質感的人。

我們在User Onboarding上的朋友制作了一個很棒的圖文帖,從一個更高的角度向我們展示了[功能][好處]的區別。

02

可以看到,上圖生動的說明了,人們更加渴望的,往往是“我通過這個產品變成了一個如何厲害的人”,而不是“該產品有何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這張圖片尤其受歡迎,因為它非常形象地解讀了[好處導向性]這種明智的營銷方法。

我以前就常聽人說做市場營銷時一定要聚焦在產品給人帶來的好處,而非產品功能本身,我自己有段時間一直糾結於這兩點的區別。受上面那個圖文帖的啟發,我找到了一些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公司,並以他們為例子加以研究了一下。

功能(好用)vs 好處(有用)-區別到底在哪?

這是我們在User Onboarding上的朋友的解答:

人們買的不是你的產品,而是更好的自己。所以當你試圖贏取顧客芳心的時候,是列出一串火焰花的特性好呢?還是告訴他們吃了花可以噴出火球比較好呢?

一位大牛,Jason Fried的推文也提到了這個話題:

“這是我們產品現有的功能” 和“您可以用我們的產品做這些事”,看上去並無差異,但實際上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營銷方式。

隨著對這個話題的深入了解,我發現了一些非常有見地的博主。例如在idea crossing上,有人將功能描述為“產品有什麽&產品是什麽”,而好處代表“產品的功能意味著什麽&為什麽這個功能很重要”。實際上,很多產品往往都會有一些顧客們完全不會去使用的功能,這是一種巨大的資源浪費。

所以,功能代表你的產品&服務“是什麽”,而好處是隱藏在背後,顧客購買你產品&服務的“為什麽”。

營銷學之父 Theodore Levitt有一個著名的理論-“萊維特的鉆孔”,他在書中借推銷員LeoMcgineva之口說出:

人們不是想要直徑1/4英寸的鉆頭,他們想要的是直徑1/4的洞。

所以,顧客出於某種原因想要一個直徑1/4英寸的洞,他們買一個直徑1/4英寸的鉆頭只是為了得到這個洞。所以,與其在營銷時宣傳這個鉆頭和你的電鉆很匹配,不如說這個鉆頭可以完美地鉆出一個直徑1/4英寸的洞。

讀了這麽多相關資料後,我終於可以用一句話濃縮出功能和好處的區別:功能是你的產品可以做什麽;好處是顧客可以用你的產品做什麽。

繁雜的理論到此為止,我們來看一些聰明的企業是怎麽實踐的:他們都做到了讓你變成更好的自己。

如果想要更深刻地了解[好處導向型]的作用,我認為去看一些知名企業以此制定市場戰略的例子會大有裨益,下面是我找到的一些例子:

1、印象筆記:為你記錄一切。

03

印象筆記的應用和服務讓你更便捷地整理和搜索日常所有信息,生活一切盡在掌控。

印象筆記是沒法替你記住所有事的,它根本不可能記得住,這就是一個軟件而已。但是它的功能卻可以讓你保存,整理所有信息。 

記錄一切是你可以用印象筆記做的-好處!

2、推特:開始一段對話,發現你的興趣所在,了解世界在發生什麽。

04

推特在主頁的廣告標語中列舉出了幾個不同的點,但依然聚焦在好處上面。每一個點都是你可以利用推特做的事,而不是推特自己的功能特點。不過,如果你使用推特是為了整理自己平時的想法,同時了解別人的評論來節省時間的話,我們buffer也是很好用的。

3、Nest溫控器:節約能源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05

我非常喜歡這個廣告語,太機智了。短短6個單詞就告訴了你該產品最大的好處(幫你節約能源),同時也告訴了你這個產品功能與眾不同的亮點(產品設計精美,而節能同樣也是一件值得贊美的事)。

4、領英:在你的領域變的優秀。

06

領英的廣告標語就為用戶考慮的更加周到了,“在你的領域變的優秀”明確告訴你,只要用了領英,你就能在工作領域成為炙手可熱的優秀人才。這是非常明顯的用戶導向型策略,而不是大肆鼓吹自家公司或者產品。

5、Github:共同創造更好的軟件、還有應用。

07

另外一個極致簡潔有力的標語來自Github,他們只字未提產品功能,而是把網站最重要的好處告訴了用戶。

我相信肯定還有很多公司也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如果你知道這樣的例子,或者說,你使用過哪些讓你覺得驚艷的產品,歡迎與我們分享你的洞見和美妙的體驗。

原文作者:Belle Beth Cooper,翻譯:古雪茹@三節課翻譯組,校對:姚帥@三節課翻譯組。

客戶 產品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50

吳世春:“有書”選對了賽道,抓住了本質,ALL IN打動了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12/163558.shtml

吳世春:“有書”選對了賽道,抓住了本質,ALL IN打動了我
創業黑馬學院 創業黑馬學院

吳世春:“有書”選對了賽道,抓住了本質,ALL IN打動了我

創業時,你需要在探索期充當偵察兵,突破期成為作戰前鋒,緊急時刻的救火隊員,危機時刻的拆彈專家,也要能夠成為教練和激勵師。

來源 | 創業黑馬學院(ID:heima_ying)

 采寫 |  陳雪嬌

71

雷文濤 

雷文濤:有書創始人&CEO  黑馬營6期營員
十年創業老兵, 2014年創辦“有書”,2015年12月轉型發起“有書共讀”計劃。目前擁有2000萬書友,公眾號粉絲超過1500萬。通過有書共讀App、有書微信公眾號、有書微信群和有書直播平臺,搭建互聯網讀書平臺;建立了“達人領讀+書友共讀+語音聽書+群組討論+直播分享”的立體化的服務體系。2016年6月,獲得梅花天使創投千萬天使輪融資。

查理.芒格說:“我從沒見過哪個有智慧的人不是每天讀書,一個都沒有。”書籍的好處在於,困囿於現實,我們不可能結識書中那麽多優秀的人,唯有思想流傳下來,書籍給了我們一條接近他們的路徑。

書籍給我們的是系統的知識歸類和梳理,它將所有的點連成一個面,進行系統的歸納,帶給我們更多梳理問題的方法和思維方式,而這些,並不是經驗所能代替的。

"這個世界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這個世界也應該獎勵愛讀書的人。” 2017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有書共讀創始人、CEO雷文濤推出 “1000萬元共讀獎學金”,倡導向上生長的力量、帶動全民閱讀。

72

來自,森岡書店的啟示

雷文濤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儒雅、彬彬有禮,沒有創業者特有的熱血亢奮,取而代之的是冷靜審慎,話不多但一語中的。平時就算再忙也會抽整塊兒時間讀書,多年來已經保持了這樣的習慣,時刻讓頭腦清醒。

前不久,雷文濤去日本,他放棄遊覽東京知名景點的機會,帶著朝拜的心情參觀了只賣一本書的森岡書店。森岡書店組建“搜索”團隊,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分析用戶的社交數據上。羅列出用戶可能最感興趣的書籍和他們認為最值得推薦的一本書。

雷文濤受到森岡書店的啟發,通過有書共讀微信公眾號發起“每周共讀一本書”計劃。

雷文濤是自己產品“有書共讀”的第236位用戶,具體信息是:2016年2月16日加入有書,在有書共讀的第一本書是《島上書店》,這一年在有書參加了17個共讀計劃,共讀了88本書,戰勝全國99.6%的書友。

目前,“有書”頭條單條閱讀最高破700萬,日均閱讀量超過500萬,擁有2000萬書友,公眾號粉絲已經超過1500萬。未上市先盈利,付費用戶已達20萬+。

2017年4月6日,“有書共讀”APP首次進入APP  STORE 客戶端下載分類榜第一,總榜前50。

有書通過有書共讀App、有書微信公眾號、有書微信群和有書直播平臺,搭建互聯網讀書平臺;建立了“達人領讀+書友共讀+語音聽書+群組討論+直播分享”的立體化的服務體系。

 吳世春:"他選對賽道,抓住了本質"

2016年6月,通過黑馬營兄弟的引薦,有書共讀獲得梅花天使的千萬元天使投資,進一步完善了團隊。從默默無聞的讀書社群,到發展為集社群、文創電商、有聲讀物等於一體的讀書平臺,有書共讀的創始人雷文濤經歷了將近2年的探索。

著名天使投資人梅花創投吳世春說:“我相信成功的人一定有某種共通性。”雷文濤就是其中之一。”

吳世春性格靦腆,不善言辭,但看項目極為精準。雷文濤則有著相似的一面。

73

"當時和雷文濤聊項目,不到一個小時就確定了投資意向。”雷在見吳世春前已見過幾十家投資機構,但最終無果。當時,吳世春只問了他幾個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在資金最緊缺時,你是怎麽解決的?

“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了。”雷文濤說。吳世春暗暗佩服他的決心,認為這是創業者最應該有的狀態。

吳世春當時直言不諱的說,有書的變現沒做好。提了幾個建議,雷文濤馬上拿出筆和本子記錄。事後吳世春回憶:“很多創業者覺得小有成就,對別人的意見愛聽不聽。但他不是,他是真的用心記錄並思考別人的建議。”

“當時有書在低成本的情況下把用戶量做到了幾百萬,雖然還沒有什麽收入,但每個月的廣告費非常少,他們就差捅破那層窗戶紙,只要有流量最終都能變現。像陌陌,原來在流量上有用戶,沒有變現,但最終在直播上變現了。”吳世春看中雷文濤,相信他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而且,“閱讀是個巨大的沒有天花板的賽道,可以衍生出很多其他東西。”

“有人說雷文濤不善於表達,不興奮,這都是表象,你看到他ALL IN,選對賽道,還能夠把用戶做起來,這些才是本質的東西。他是個優秀的創業者,能夠抓住剛需的本質,認知比較到位。”

如今,“有書”基於1500萬用戶群體帶來的廣泛影響,盈利渠道變得越來越多,比如來自一些品牌的廣告收入、文化教育類的電商產品售賣,以及目前興起的知識服務收費等,目前“有書”在這塊的營收比例已經超過50%。

吳世春認為,有書的商業模式非常好。內容生產成本、運營成本非常小,沒有庫存,沒有應收款,並且不斷吸引內容生產者加入進來,給用戶高質量的內容,這種模式輕,中間環節少,比純電商、純廣告模式好很多。

 引領“終身學習”

“有書”公眾號註冊於2014年8月,但粉絲增長速度始終不快,到2015年12月轉型前僅有十幾萬粉絲。

2015年12月,有書通過微信公眾號發起“每周共讀一本書”計劃,每月發布書單,每周一本,全年52本書,並在設置打卡,與群友互動討論等等,這是國內最早的共讀模式。

74

轉型後,有書用戶以每月50萬人的速度增長,目前有書的微信群已經超過萬個,用戶數量在千萬級別。

有書憑借共讀模式進入國內閱讀市場,解決了國內年輕人“想讀書,卻堅持不下去”的痛點,逐漸被國內讀者認可,並成為第一波嘗到市場紅利的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以網上簽到打卡的共讀模式來組隊對抗閱讀惰性,而且這種模式大有成為潮流的勢頭。

有書在構建自媒體平臺矩陣,覆蓋到越來越多的大眾人群以及細分類目,已經涵蓋同城、親子、高校學生以及攝影、國學、英語等領域。

雷文濤有過多次創業經歷,第一次創業做在線教育,第二次創業做團購電商,2014年,他決心不再跟風,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出於對讀書的喜愛,他創辦了一個圖書共享模式的項目,大家可以互相借閱閑置圖書,類似於基於LBS的虛擬圖書館。這個項目做了一年,作為純工具型的產品,它的網絡效應相對較差,用戶增長緩慢。

在這樣的局面下,雷文濤選擇轉變思路。他在2015年年初走進高校,舉辦讀書會和沙龍。與此同時,他的團隊開始在微信里組織讀書社群,帶動更多的人開始閱讀,養成持續的閱讀習慣。

"自2014年起,我們圍繞閱讀領域做了很多嘗試。最早是在校園里組織圖書共享、校園圖書會等活動,把地面的圖書資源整合起來。同時把‘有書’這款APP推薦給在校大學生,得到了第一批用戶的支持。”

從2014到2015年底,他創建的有書探索過不下12種模式,推翻了超過10種產品形態, “做任何事情都是機遇與挑戰共存。”

75

雷文濤每隔兩三個月拜訪一次吳世春,吳世春無意中提出了“終身學習”的未來願景。現在學校里老師、教材知識等都有些過時了,跟實際情況完全脫節。終身學習的好處是大家組隊學,跟著別人學,變成一種互相砥礪、共同前行的群體。而且,“終身學習”將不斷給你更深階段的學習課程,做知識複位。

今年,有書推出“1+1+1”工程,在超過100所城市里面建立同城共讀會,發起超過1000個“全員審核認可”精品的工作計劃,招募超過10000個人的“術業有專攻”領讀達人群體。致力於成為終身學習引領者,幫助人們在信息碎片化時代持續、系統、高效的獲取所需知識。

76

“跑贏了還得繼續往前跑”

徐小平曾說,“保護模式的唯一方法就是跑得快。”事實上,有書跑得太快了。一年多時間,用戶達千萬級。而雷文濤認為,“短期跑贏了沒什麽值得高興的,跑贏了也不意味著看到終點,跑贏了只是意味著贏得了繼續跑的機會,你還得繼續向前跑,這就是創業者的命運。”

"創業路上,最痛苦的就是煎熬,就是你在不斷尋找新的項目,不斷想著怎樣把它做好,在實際的操作中,又有很多不可控的風險,這些都需要你要有強大的心理承受力。”

雷文濤對有書的品牌定位是,打造一家具備文化、教育基因的科技公司,基於公眾號做行業垂直媒體只是有書對外平臺之一,目前有書已經具有微信公眾平臺、有書APP、微信群和直播平臺的四大立體化產品體系。

“用戶是最好的朋友,從用戶中來,到用戶中去。工作是最好的情人。”

迷茫時,雷文濤常常給自己註入“強心劑”,“創業時,你需要在探索期充當偵察兵,突破期成為作戰前鋒,緊急時刻的救火隊員,危機時刻的拆彈專家,也要能夠成為教練和激勵師;既要有堅定的信心,又不能盲目樂觀;你知道這不是可行的方案,但你也不知道什麽是可行的方案,唯有千方百計找到最佳的方案;你無法計算成功概率,唯有找到最佳路徑,全力以赴讓結果展現出來。

倒計時

申請加入黑馬成長營,請點擊閱讀原文

有書 吳世春 雷文濤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901

吳世春:“有書”選對了賽道,抓住了本質,ALL IN打動了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12/163558.shtml

吳世春:“有書”選對了賽道,抓住了本質,ALL IN打動了我
創業黑馬學院 創業黑馬學院

吳世春:“有書”選對了賽道,抓住了本質,ALL IN打動了我

創業時,你需要在探索期充當偵察兵,突破期成為作戰前鋒,緊急時刻的救火隊員,危機時刻的拆彈專家,也要能夠成為教練和激勵師。

來源 | 創業黑馬學院(ID:heima_ying)

 采寫 |  陳雪嬌

71

雷文濤 

雷文濤:有書創始人&CEO  黑馬營6期營員
十年創業老兵, 2014年創辦“有書”,2015年12月轉型發起“有書共讀”計劃。目前擁有2000萬書友,公眾號粉絲超過1500萬。通過有書共讀App、有書微信公眾號、有書微信群和有書直播平臺,搭建互聯網讀書平臺;建立了“達人領讀+書友共讀+語音聽書+群組討論+直播分享”的立體化的服務體系。2016年6月,獲得梅花天使創投千萬天使輪融資。

查理.芒格說:“我從沒見過哪個有智慧的人不是每天讀書,一個都沒有。”書籍的好處在於,困囿於現實,我們不可能結識書中那麽多優秀的人,唯有思想流傳下來,書籍給了我們一條接近他們的路徑。

書籍給我們的是系統的知識歸類和梳理,它將所有的點連成一個面,進行系統的歸納,帶給我們更多梳理問題的方法和思維方式,而這些,並不是經驗所能代替的。

"這個世界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這個世界也應該獎勵愛讀書的人。” 2017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有書共讀創始人、CEO雷文濤推出 “1000萬元共讀獎學金”,倡導向上生長的力量、帶動全民閱讀。

72

來自,森岡書店的啟示

雷文濤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儒雅、彬彬有禮,沒有創業者特有的熱血亢奮,取而代之的是冷靜審慎,話不多但一語中的。平時就算再忙也會抽整塊兒時間讀書,多年來已經保持了這樣的習慣,時刻讓頭腦清醒。

前不久,雷文濤去日本,他放棄遊覽東京知名景點的機會,帶著朝拜的心情參觀了只賣一本書的森岡書店。森岡書店組建“搜索”團隊,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分析用戶的社交數據上。羅列出用戶可能最感興趣的書籍和他們認為最值得推薦的一本書。

雷文濤受到森岡書店的啟發,通過有書共讀微信公眾號發起“每周共讀一本書”計劃。

雷文濤是自己產品“有書共讀”的第236位用戶,具體信息是:2016年2月16日加入有書,在有書共讀的第一本書是《島上書店》,這一年在有書參加了17個共讀計劃,共讀了88本書,戰勝全國99.6%的書友。

目前,“有書”頭條單條閱讀最高破700萬,日均閱讀量超過500萬,擁有2000萬書友,公眾號粉絲已經超過1500萬。未上市先盈利,付費用戶已達20萬+。

2017年4月6日,“有書共讀”APP首次進入APP  STORE 客戶端下載分類榜第一,總榜前50。

有書通過有書共讀App、有書微信公眾號、有書微信群和有書直播平臺,搭建互聯網讀書平臺;建立了“達人領讀+書友共讀+語音聽書+群組討論+直播分享”的立體化的服務體系。

 吳世春:"他選對賽道,抓住了本質"

2016年6月,通過黑馬營兄弟的引薦,有書共讀獲得梅花天使的千萬元天使投資,進一步完善了團隊。從默默無聞的讀書社群,到發展為集社群、文創電商、有聲讀物等於一體的讀書平臺,有書共讀的創始人雷文濤經歷了將近2年的探索。

著名天使投資人梅花創投吳世春說:“我相信成功的人一定有某種共通性。”雷文濤就是其中之一。”

吳世春性格靦腆,不善言辭,但看項目極為精準。雷文濤則有著相似的一面。

73

"當時和雷文濤聊項目,不到一個小時就確定了投資意向。”雷在見吳世春前已見過幾十家投資機構,但最終無果。當時,吳世春只問了他幾個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在資金最緊缺時,你是怎麽解決的?

“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了。”雷文濤說。吳世春暗暗佩服他的決心,認為這是創業者最應該有的狀態。

吳世春當時直言不諱的說,有書的變現沒做好。提了幾個建議,雷文濤馬上拿出筆和本子記錄。事後吳世春回憶:“很多創業者覺得小有成就,對別人的意見愛聽不聽。但他不是,他是真的用心記錄並思考別人的建議。”

“當時有書在低成本的情況下把用戶量做到了幾百萬,雖然還沒有什麽收入,但每個月的廣告費非常少,他們就差捅破那層窗戶紙,只要有流量最終都能變現。像陌陌,原來在流量上有用戶,沒有變現,但最終在直播上變現了。”吳世春看中雷文濤,相信他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而且,“閱讀是個巨大的沒有天花板的賽道,可以衍生出很多其他東西。”

“有人說雷文濤不善於表達,不興奮,這都是表象,你看到他ALL IN,選對賽道,還能夠把用戶做起來,這些才是本質的東西。他是個優秀的創業者,能夠抓住剛需的本質,認知比較到位。”

如今,“有書”基於1500萬用戶群體帶來的廣泛影響,盈利渠道變得越來越多,比如來自一些品牌的廣告收入、文化教育類的電商產品售賣,以及目前興起的知識服務收費等,目前“有書”在這塊的營收比例已經超過50%。

吳世春認為,有書的商業模式非常好。內容生產成本、運營成本非常小,沒有庫存,沒有應收款,並且不斷吸引內容生產者加入進來,給用戶高質量的內容,這種模式輕,中間環節少,比純電商、純廣告模式好很多。

 引領“終身學習”

“有書”公眾號註冊於2014年8月,但粉絲增長速度始終不快,到2015年12月轉型前僅有十幾萬粉絲。

2015年12月,有書通過微信公眾號發起“每周共讀一本書”計劃,每月發布書單,每周一本,全年52本書,並在設置打卡,與群友互動討論等等,這是國內最早的共讀模式。

74

轉型後,有書用戶以每月50萬人的速度增長,目前有書的微信群已經超過萬個,用戶數量在千萬級別。

有書憑借共讀模式進入國內閱讀市場,解決了國內年輕人“想讀書,卻堅持不下去”的痛點,逐漸被國內讀者認可,並成為第一波嘗到市場紅利的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以網上簽到打卡的共讀模式來組隊對抗閱讀惰性,而且這種模式大有成為潮流的勢頭。

有書在構建自媒體平臺矩陣,覆蓋到越來越多的大眾人群以及細分類目,已經涵蓋同城、親子、高校學生以及攝影、國學、英語等領域。

雷文濤有過多次創業經歷,第一次創業做在線教育,第二次創業做團購電商,2014年,他決心不再跟風,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出於對讀書的喜愛,他創辦了一個圖書共享模式的項目,大家可以互相借閱閑置圖書,類似於基於LBS的虛擬圖書館。這個項目做了一年,作為純工具型的產品,它的網絡效應相對較差,用戶增長緩慢。

在這樣的局面下,雷文濤選擇轉變思路。他在2015年年初走進高校,舉辦讀書會和沙龍。與此同時,他的團隊開始在微信里組織讀書社群,帶動更多的人開始閱讀,養成持續的閱讀習慣。

"自2014年起,我們圍繞閱讀領域做了很多嘗試。最早是在校園里組織圖書共享、校園圖書會等活動,把地面的圖書資源整合起來。同時把‘有書’這款APP推薦給在校大學生,得到了第一批用戶的支持。”

從2014到2015年底,他創建的有書探索過不下12種模式,推翻了超過10種產品形態, “做任何事情都是機遇與挑戰共存。”

75

雷文濤每隔兩三個月拜訪一次吳世春,吳世春無意中提出了“終身學習”的未來願景。現在學校里老師、教材知識等都有些過時了,跟實際情況完全脫節。終身學習的好處是大家組隊學,跟著別人學,變成一種互相砥礪、共同前行的群體。而且,“終身學習”將不斷給你更深階段的學習課程,做知識複位。

今年,有書推出“1+1+1”工程,在超過100所城市里面建立同城共讀會,發起超過1000個“全員審核認可”精品的工作計劃,招募超過10000個人的“術業有專攻”領讀達人群體。致力於成為終身學習引領者,幫助人們在信息碎片化時代持續、系統、高效的獲取所需知識。

76

“跑贏了還得繼續往前跑”

徐小平曾說,“保護模式的唯一方法就是跑得快。”事實上,有書跑得太快了。一年多時間,用戶達千萬級。而雷文濤認為,“短期跑贏了沒什麽值得高興的,跑贏了也不意味著看到終點,跑贏了只是意味著贏得了繼續跑的機會,你還得繼續向前跑,這就是創業者的命運。”

"創業路上,最痛苦的就是煎熬,就是你在不斷尋找新的項目,不斷想著怎樣把它做好,在實際的操作中,又有很多不可控的風險,這些都需要你要有強大的心理承受力。”

雷文濤對有書的品牌定位是,打造一家具備文化、教育基因的科技公司,基於公眾號做行業垂直媒體只是有書對外平臺之一,目前有書已經具有微信公眾平臺、有書APP、微信群和直播平臺的四大立體化產品體系。

“用戶是最好的朋友,從用戶中來,到用戶中去。工作是最好的情人。”

迷茫時,雷文濤常常給自己註入“強心劑”,“創業時,你需要在探索期充當偵察兵,突破期成為作戰前鋒,緊急時刻的救火隊員,危機時刻的拆彈專家,也要能夠成為教練和激勵師;既要有堅定的信心,又不能盲目樂觀;你知道這不是可行的方案,但你也不知道什麽是可行的方案,唯有千方百計找到最佳的方案;你無法計算成功概率,唯有找到最佳路徑,全力以赴讓結果展現出來。

倒計時

申請加入黑馬成長營,請點擊閱讀原文

有書 吳世春 雷文濤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902

獲近8億元投資,紅圈營銷劉學臣揭秘打動投資人的奧秘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28/166205.shtml

獲近8億元投資,紅圈營銷劉學臣揭秘打動投資人的奧秘
B2B圈 B2B圈

獲近8億元投資,紅圈營銷劉學臣揭秘打動投資人的奧秘

To B企業如何獲得投資?

2017年11月9日下午,紅圈營銷創始人兼CEO劉學臣在「黑馬企業級服務營1期」課上分享了8年獲9億元投資的原因,以及打動投資人的奧秘,相信會給企業級服務的創業者帶來全新的認知。 

劉學臣

紅圈營銷創始人兼CEO。2009年創辦和創科技,推出“紅圈營銷”移動銷售管理雲服務系列產品。首次在經濟學界、管理學界提出“移動銷售管理”、“藍冰市場”與“SaaV”理論,被譽為我國企業級SaaS移動銷售管理第一人。

口述 | 劉學臣

整理 | 彭夢妮

來源 | B2B圈(ID:b2bcyj)

如何打動大咖投資人

紅圈營銷在2010年4月獲得了雷軍先生的天使投資。雷總的投資風格有兩點:

1.不熟不投

人不熟不投,事不熟不投。我和雷軍先生很早之前就認識,所以他比較了解我做事的風格,也比較信任我,這樣就大大降低了融資難度。不僅是雷軍先生,在和其他投資人商談融資事宜時,也需要先和投資人打好良好的關系基礎,他才能足夠信任你,放心把錢交給你。

2.行業

雷軍先生早在2007年還在金山擔任CEO時就開始關註企業服務,但迫於當時硬件設施與電子地圖不支持,就擱置了這一想法。當時我們在聊融資時,雷軍先生向我提出去做企業服務至少要熬個五六年,因為他有相關行業背景,對於這個行業又喜歡又熟悉。

所以對於怎樣順利拿到融資這一問題,我認為:

(1)你要找對投資人,他要對你這個行業很熟悉,這樣你就不用再花費時間去打動他。

(2)先打動周圍熟悉的人,再去打動陌生人。

關於接受政府投資的經驗教訓

紅圈營銷第二輪融資是中關村管委會(中科金集團)投了200萬元,這是公司融資歷史上最具挑戰性的一次。基於這次融資,我對和政府談融資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

1.政府的資金會讓你的項目錦上添花。

如果你是期待著政府投資來發工資、過日子,這錢是千萬要不得的,一般來說政府方的融資周期會比較長。

2.認識關鍵的人對於你的項目更有幫助。

要去認識對你項目有關鍵作用的決策人,如果你接觸不到關鍵決策人,會讓你之前所有的準備工作白費。而怎麽接觸到關鍵決策人,我認為平臺很重要,我在北京大學讀書的經歷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3.在創業過程中,不要心存僥幸,任何違法違紀的事情千萬不能做。

在創業過程中所有的東西和事情都必須幹幹凈凈,關鍵決策人才會幫你。任何僥幸都會是你項目最終失敗的因素之一。

綜上,政府方有充足的資金和渠道資源,可以幫助好項目成長。但是要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與現況,再決定接不接受政府方的投資。

如何吸引理性的一線投資機構

作為創業者在找投資時,你一定要非常了解投資機構。大型投資機構往往比較理性,你無法說服他們為你的項目改變賽道。

1.融資就是做功課,你必須清楚你所在的領域都有哪些投資機構,他們都投過什麽項目。如果創始人對投資機構完全陌生,那後期驅動的難度就會太大。比如,投企業服務項目比較多的是東方富海、經緯中國、紅杉資本等。如果你和這些機構不在同一個賽道,你就很難拿到他們的投資。

2.你要明白,一位手上掌握上億資金的投資人是絕對不會浪費時間和創業者閑聊。在和投資人談判的過程中,你必須掌握關鍵點,通過這一點你能感覺出來他對企業服務的認同,對公司團隊、產品的認同,對行業未來的認同。

創始人的判斷力非常重要。因為有些投資人和你接觸並不是真正想要投資你的項目,而是抱著學習的心態來。

3.為了吸引更多人的關註,一定要把公司推上新三板或創業板等。否則,這些機構永遠都不會找到你,你連他們的門在哪里也都不知道。

中搜(註:中國第三代搜索引擎服務及技術應用提供商)當年第一代的時候跟百度競爭時形式非常不利。當時,大家認為他一點兒機會都沒了,結果掛牌新三板之後情況轉好,不僅核心業務起死回生,之後還順利融資幾個億。在這之後,大家都普遍對掛牌很認可。

4.“產品成長+客戶成長”才會帶動資本成長

紅圈營銷的夢想是什麽?我認為是為中國3000萬家企業打造移動的、SaaS的、人工智能的數據神經系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骨骼、肌肉、神經系統,企業里也應該有工作流、業務流和數據流,但大多數中國企業卻沒有這些。我認為,企業服務未來的生意一定是廣闊的。

關於對賭、融資退出問題的看法

企業在去融資的時候,很多人願意對賭。在我看來,這埋下的隱患會造成後續一系列複雜的問題。永遠記得,創業就是創業,任何的“逼良為娼”都會產生負面效果。

但是,是否可以選擇對賭也要分情況。如果融資只是為了過渡、為了讓公司上一個臺階,融資額度很小,且具有十足的把握,像這種創業者可以搞得定的情況下可以對賭。對賭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紅圈營銷歷經八次融資,現在也在做一些天使投資,我從來沒有和別人對賭過。我在投資時,我會相信這些創始人的選擇,不做過多幹涉。對於不相信的人和項目,我自然一分錢也不會投。同樣,我在融資的時候,投資人信任我,把錢交給我,我們之間簽訂合同,約定法律協議。

退出的時候,應該有怎樣的機制呢?我認為只需要合理合規,完全按照協議上寫的來就可以。

正常退出有三種情況:

1.公司上市或者被並購

2.破產被清算

3.所有股東協商一致

如何選擇合適的投資機構

當你拿到3-4個TS的時候,怎樣去決策?我個人觀點是:找自己覺得最舒服的。

當年,我們也拿到了達晨創投、DCM、東方富海給的TS。董事會認為三家投資機構都非常優秀,但是人民幣比美元更適合我們公司當時的情況。公司的同事也鼓勵我找自己舒服的模式,最後我們和人民幣基金的東方富海走到了一起。事實證明,東方富海在企業服務領域里的投入也是最大的,給予我們的支持也是最大的。

紅圈營銷:

國內移動營銷管理雲服務領域企業,從快消領域切入,並深入到農牧、醫療、服裝、金融等42個細分行業,已經為國內包括新希望六和、複星醫藥、三元食品、和睦家、北京大學、中糧米業、正和島和燕京啤酒等60000多家企業提供了精準的移動銷售雲服務。公司先後獲得雷軍、李漢生、複星銳正、東方富海等個人和機構的近八億元人民幣投資,於2015年11月13日掛牌新三板。

微信圖片_20171122234838

紅圈營銷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464

求婚救兵 打動妳心

1 : GS(14)@2010-11-16 23:34:03

2010-11-16 HT

  求婚明明是男女「私情」,但在外國、內地漸漸冒出不少求婚策劃公司,幫男主角「度好橋」令女主角感動,繼而應允下嫁。

  最近香港也悄悄地出現了這類服務,而找求婚策劃人的多數是年輕人,他們想搞搞新意思,不再想跟隨傳統,送花加戒指那麼老套。

  今年 4 月才成立的 Proposal Planner 網站,打正旗號提供「求婚策劃」服務。本身從事廣告的網主 Ann 說:「我一開始是在網上看了外國人的求婚片段,覺得香港都可以搞得有新意一點,才膽粗粗開了個網站。」結果超出她的預期。「反應好好,由 5 月開始,每月至少有一個客」。

  臨近 12 月聖誕佳節,給人浪漫的感覺,她的生意亦直綫上升。究竟客人為何找她,而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呢?剛巧她正替客人 Eric 策劃求婚,記者於是直擊整個過程。

  在銅鑼灣某商場地下,Ann、Eric 跟他一位朋友,搬來一個大紙皮箱。原來入面是一個 Keroppi Cosplay 裝。正如 Ann 所說,客人多數是 20 來歲的年輕人,在政府部門工作的 Eric,今年 26 歲。其實新一代港男港女,已不想再局限於以往的求婚、結婚模式,就如最近有老牌婚紗攝影公司結業,其一原因是新一代已不再想在假景前扮老套的姿勢。 Eric 亦自言正在四出找尋影結婚相的好地方。這批年輕人就是想獨一無二。

  Eric 說:「我跟女朋友 Betty 讀中學時已經相識,拍拖多年,已有打算結婚,雙方家長都見過了,兩人都有了共識。」求婚,或者很多港人會以最簡潔的玫瑰加戒指了事,之後跳到下一步,搞擺酒睇樓,但他就想給對方一個驚喜。「我自己都想了很久,但想不出甚麼好方法,在網上找資料時,找到香港有求婚策劃公司,於是打去問問情況。」Ann 表示,他跟 Eric 了解情況後,知道他女朋友喜歡 Keroppi,於是建議 Eric 親自扮 Keroppi。事前 Eric 約好女友到約會地點,Ann 假扮工作人員,帶 Betty 到 Keroppi 前玩遊戲,時機一到 Eric 就破蛙而出,在大庭廣眾之下求婚。

求婚過程畢生記

  當 Betty 差不多到約會地點前,Eric 穿上 Keroppi 裝,立即引來途人注意,並爭相跟他合照,完全當他在搞宣傳,而 Eric 亦來者不拒。當目標人物 Betty 到場時,可能感到事有蹺蹊,不敢走到她心愛的 Keroppi 前。Ann 立即上前邀請 Betty 玩有獎遊戲,半推半就下 Betty 走到 Keroppi 面前。這時,周圍已圍攏了一大堆人,在任何人都沒有心理準備下,Eric 除下頭套,跪下並拿出戒指,向 Betty 求婚。Betty 起初極之不知所措,漸漸眼泛淚光,明顯受到感動。圍觀者七嘴八舌,很多女孩大呼「好浪漫」。 Betty 在全場鼓動下亦答應下嫁,之後二人深情一吻,全場拍手附和,場面溫馨。

  Eric 表示要找人幫手,主要是很多事自己做不了,例如要拍下全場過程,成為永世難忘的回憶。這亦是 Ann 的想法:「老實講,要靠這服務維生,暫時不可能,亦賺不了多少。我覺得求婚這個過程,香港人未夠重視。其實,如果有一個屬於雙方難忘的求婚過程,在日後婚姻出問題時,回想起曾經感動的感覺,對婚姻關係也有好大幫助。」事後 Betty 只懂說「感動」、「開心」,可見她極之受落。也許現在香港談婚論嫁的情侶,都太實際,例如忙於訂酒席、煩置業等問題,令原本浪漫的結婚過程變得沉重。在沒有家長、經濟壓力下求婚,反而是最能讓情侶自由發揮、享受的情節。

幫到客人最滿足

  但最有趣之處是求婚成功後,Betty 亦不知 Ann 是何許人也。Ann 跟記者離開「案發現場」後說:「好多客人的女友都不知我是誰,以為我是途人或男方的同事來幫手。」雖然開始求婚策劃服務只有半年多,但已幫了 10 多個客人,帶給她是不能形容的滿足感。「見到他們這麼幸福,我都覺得好開心。」但有沒有試過失敗呢?「都算有,第一次算是不成功的。因客人的女友在德國工作,我跟其他工作人員到了德國準備,怎料當日女主角得悉我們的意圖,客人覺得不能給女友驚喜,便取消了計劃。」

  慶幸那一次後,就沒有失敗過。「我會要求了解客人的情況,有一次一個男客人說想向拍拖半年的女友求婚,而他完全不了解女友的性格、興趣,我就跟他說,不如先了解清楚對方,才決定求婚吧。」

策劃箍煲很難忘

  又因為要了解客人很多私密,有的客人跟 Ann 成了好友,更會請她出席婚宴,任職教師的 Ivan 和 Annie 就是如此的一對。

  這一對的求婚情況,可說是偶然之作。Ivan 希望有爆炸性、意料之外的求婚感覺,而且要求事發地點在沙田,剛巧 Ann 在沙田新城市廣場有個宣傳活動,於是她跟有關工作人員商量後,由 Ivan 扮活動中的聖誕老人,在記者到場後,突然向女方求婚。Annie 回憶說:「Ivan 之前約我時,估不到會這樣,所以十分意外,開心了幾日。」Ann 還說 Annie 接受求婚後開心到「喊」。由於當日有報章記者拍下過程並上載到網上播出,他們的學生和同事看到後,都說好浪漫,爭相祝福他們,這也是額外的開心。

  雖然 Ann 幫人策劃求婚,但數到最難忘的一次,竟然不是求婚而是「箍煲」,她說:「有一次有個男客人打來問:『不是求婚做不做』,我說都可以。原來他跟女友的關係出現問題,於是我幫他拍了一段短片,他親自對鏡頭說出心底話,以及二人曾經歷的片段。我把那段短片加插在一套電影 VCD 入面。男方約女友在家看電影,看到中途才發現內有乾坤。」

  那一次,她不在現場,但後來男方打來說「成功了」。Ann 表示,為了增值,她不時都會上網看不同地方的求婚片段,而且找可以跟她合作的公司。會不會對自己男友求婚要求好高?「我沒有想呀,這是他想的,不是我想的。」Ann 笑着說。

﹏﹏﹏﹏﹏﹏﹏﹏﹏﹏﹏﹏﹏﹏﹏﹏﹏﹏

策劃求婚 內地早流行

  不要以為香港走在內地城市前頭,在求婚策劃這個行業上,內地早幾年前已經流行起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有求婚公司,最早的一家據稱在 03 年已經成立,收費每次千元人民幣起計,再視乎實際求婚情況而增加。據內地報道指,由於客戶多,全職的求婚策劃人可以買車買樓,收入不俗。

  至於香港,也有婚禮統籌公司宣傳可替客人設計求婚計劃。但香港某間婚禮統籌公司負責人 Yvonne 說:「試過有客人打來問,但得個問字,我自己都從來未試過幫人策劃求婚。暫時來說,客人都更着重婚禮,而比較少願意花錢在求婚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618

台男智抗打尖大媽 打動女生

1 : GS(14)@2015-10-30 01:03:47

■打尖令人討厭。


有台灣網民發文抱怨,說最近前往美國探親時遭強國大媽們打尖!對此,有女網民分享了其經歷,稱曾和哥哥見到一群台灣女生被強國大媽打尖、欺負時,哥哥見義勇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但帶她們「反打尖」反擊大媽,還贏得一名女生的好感,雙方還可能譜出一段好姻緣。



「跟大媽講道理白費力氣」

這名女網民近日在台灣著名BBS留言,稱她與哥哥幾年前往美國探親時,見到一群台灣女生被三、四個強國大媽大叔打尖,其中一名女生即時與大媽吵起來,但大媽蠻不講理,幾乎把那個女生惹哭。此刻,她的哥哥便挺身而出,走到該女生旁邊,拍拍其肩膀說:「你們在這啊,我們在前面排隊了,快過來呀!」之後他拖着這群女生一同走到隊伍前面,並帶着原來排到最後、完全不認識的韓裔夫婦。該哥哥的突然舉動,讓大媽當場儍眼,只能碎碎念說:「真不懂敬老!沒禮貌!」不少網民大讚,稱這名哥哥十分帥氣,「以解壓縮對抗解壓縮」,更稱「跟中國大媽講道理只是白費力氣」。這名女網民稱,哥哥與當初站出來與大媽吵架的女生互有好感,後來都有持續聯絡,期待兩人可以發展出好姻緣呢!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29/193516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570

共過患難陳宛蔚打動錢國偉之路

1 : GS(14)@2016-10-27 06:02:39

俗語有云「一物治一物」,放喺錢國偉同老婆陳宛蔚身上就最適合不過。參加2007年港姐嘅陳宛蔚,只能入到24強,即係根本連上台嘅機會都冇,但就被無綫睇中咗,召去擔任錢國偉揸旗嘅綜藝節目《味分高下》其中一位「味之天使」雜果賓治。自此,令陳宛蔚同錢國偉結下緣份……錢國偉話晒係金牌監製,做親啲節目同電影又收得,佢本身又喜愛夜蒲,自然多女埋身。不過自從陳宛蔚埋身之後,錢國偉都開始收心養性。話說2012年錢國偉開拍電影《喜愛夜蒲2》,更屬意樣子甜美又好身材嘅苟芸慧擔正,點知有傳陳宛蔚疑不滿苟姑娘成日黐住錢國偉,陳宛蔚向男友大發雷霆,更有人見到佢哋兩個喺餐廳為此吵大鑊,錢國偉為安撫女友、平息其怒火,所以就算套戲已經開拍咗,但錢國偉都仍然嗌易角,換上連詩雅。唯當時錢國偉同陳宛蔚都否認「拖友」關係,但有傳陳宛蔚開始做「跟得女友」,出出入入都跟到實。另一次係大台節目《五覺大戰》特別篇,錢國偉拉大隊去新加坡拍外景,點知錢國偉被拍到獲36E身材嘅白雲餵食雪糕,令陳宛蔚醋意大爆發,不單止將男友錢國偉同牽涉其中嘅白雲鬧爆,更連幫拖解釋嘅白雲男友都被爆埋一份。明明錢國偉有咁多「選擇」,點解要忍讓陳宛蔚呢個特級野蠻女友呢?好簡單,因為佢哋共過患難。回少少帶,錢國偉喺2010中捲入陳志雲涉貪案(新聞連結: http://bit.ly/2dSqCkV),當年錢國偉辭職兼落難,但陳宛蔚對佢不離不棄,錢國偉一直記喺心,所以就算陳宛蔚點野蠻都好,佢都好忍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027/198133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6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