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VR(虛擬實境),醫師可於手術前先模擬,在病人大腦裡探索演練,擬定最佳策略。開發這部救人機器的,竟是兩名以色列飛官,吸引宏達電注資成為策略夥伴。 美國克里夫蘭大學醫院的手術室裡,一名神經外科醫師全神貫注看著顯微鏡,他要從不到一指寬的開口,深入病人的腦袋,切除一顆豆子大小的腫瘤。這顆腫瘤就位在大腦血液主要供給來源的頸動脈附近,若稍一不慎碰觸到血管,病人就可能會中風。 這樣緊張的手術場合,在專業人員與各種精密醫療儀器間,竟放了一台彷彿街機電玩的設備。事實上,這是一台可以輔助外科醫師提高手術精準度的醫療用設備——SNAP(Surgical Navigation Advanced Platform,先進外科手術導航平台)。 過去,一場精密複雜的腦神經外科手術成敗,取決於執刀醫師的經驗、技巧及對判讀病人2D平面醫療影像所做的手術規畫。但現在,透過SNAP提供的全景3D虛擬實境影像,醫師能更準確知道手術工具深入病人腦中的位置,克服過去在手術中無法看到的視角。 國際神經外科權威,UCLA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任馬汀(Neil Martin)直言:「複雜的手術容易讓人迷失。」他解釋,手術過程中,醫師基本上只能看到一個面向,看不到藏在腫瘤背後的那一面。但透過虛擬實境的全景影像,就可以知道動脈經過腫瘤的路徑,「我會很確切知道,在什麼時候會遇到什麼。這是很大的手術進展,很有幫助。」讓人想像不到的是,這備受外科權威醫師讚賞的手術輔助系統,開發者其實是兩名駕駛F-16戰鬥機的以色列飛官。 事前模擬訓練要做好 外科手術像飛行 二○○九年,艾維薩(Moty Avisar)和蓋瑞(Alon Geri)兩名以色列飛官因職務派駐到克里夫蘭,有一天,兩人正在討論F-16戰機模擬飛行訓練的話題,引起正巧路過的腦外科醫師薩爾曼(Warren R. Selman)的注意。 薩爾曼告訴他們:「如果我們隔天有一個大手術,我多數的朋友跟我一樣,幾乎都是無法入眠的,因為你要不斷想像,你該怎麼做?可能會看到什麼樣的景象?」「我們發現,外科手術醫師和飛行員其實非常相像,手術前、飛行前都要準備得很好。」蓋瑞擔任飛行員多年,知道每次飛行任務都具有高危險性,而要想提高任務的成功率,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事前不斷模擬演練,直到每一個飛行動作都變成自然的反應。 「飛行員有很好的工具可以幫他們做這件事,但外科醫師沒有。」蓋瑞心想:「我們有足夠的經驗和能力去做這件事(指打造外科專用模擬系統)。」因此他和艾維薩共同創辦了名為「外科戲院(Surgical Theater)」的這家公司。 一三年,他們結合飛行模擬軟體的技術,開發出SRP(SuRgical Planner,手術規劃系統)。而在醫師建議下,一四年他們再開發出更輕巧、可移動,並且可以直接和手術室系統連結的SNAP。 一開始就以實戰為目的 通過FDA認證 蓋瑞大概永遠都忘不了一四年五月二十七日這一天。在手術室裡,他親眼見證SNAP的首度完美演出。直到現在,想起當時的場景,他仍是掩飾不住地興奮與感動:「當時每一件事都如我們預期的發生了。」他說:「可以在手術室裡拯救一個人的生命,真的很開心,也很感動可以成為這件事的一部分。」首次手術成功後兩個月,當時人在以色列的蓋瑞接到來自美國的電話:「我們成功了!」艾維薩興奮地告訴他,「SNAP通過FDA(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認證。」蓋瑞指出,「目前為止,還沒有其他公司拿到FDA。」不少業者開發類似的手術模擬系統,但目的都只用於醫療教學或練習,沒有申請FDA的需求。但外科戲院不一樣,打從一開始就是以「實戰」為目的,「幫助病人得到更好的手術」是他們努力的方向。 而Oculus和HTC Vive等虛擬實境裝置的誕生,讓這樣一個醫療平台進化。戴上VR頭戴顯示器,醫師就像直接走進病人的大腦,強化「實戰演練」的效果。 接受《今周刊》的訪問過程中,蓋瑞透露了外科戲院決定將合作業者從Oculus改為HTC Vive的小故事。 距今約莫一年半前,蓋瑞接到一通來自以色列商貿部的電話,電話那頭告訴他:「有一批來自中國的訪客,想要了解以色列的先進科技公司。」因此來電詢問他們是否願意回到以色列展示他們的技術。「為什麼不?」他毫不猶豫就答應了這個邀約。 這群中國訪客中,包括現任宏達電VR部門內容長Phil Chen。他記得當時Phil看完展示,只是客氣地說了聲,「謝謝你們,很有意思。」就離開了。而在當時,蓋瑞對宏達電的認識不多,只知道這是家手機公司,並沒有太在意。 直到一年後,蓋瑞忽然接到Phil的來信,信中表示要邀請他們到台灣試試看Vive。 「對Vive效果驚豔」 接受宏達電入股 雖然當時外科戲院已經成功將SNAP和Oculus做整合,但他們還是決定派人到台灣一探究竟。「我們對Vive的效果很驚豔。」他說。雙方很快展開密切合作,同時宏達電也決定連同上海創投,共同投資外科戲院九百萬美元,成為策略夥伴。 現在,外科戲院顯然成了宏達電進攻醫療這個VR垂直應用市場的關鍵武器。 畢竟,以Vive本身的高單價,以及對周邊PC設備等級的高要求,在一般消費市場的接受度,恐怕難以在短時間內打開,但對醫療學術機構就不一樣了。有了SRP和SNAP這樣的關鍵應用,Vive的價格問題就變得不再那麼重要。而蓋瑞也期待,有宏達電這個策略夥伴,能夠幫他們打開亞洲市場。 二個多月前,宏達電邀請蓋瑞及外科手術權威馬汀訪台,旋風式拜訪台大和長庚兩大醫療機構。 正在開發擴增實境應用的眼科醫師黃宇軒,當天也參加講座,認為外科戲院把各種腦部影像,變成可互動的3D影像,讓醫師可在術前走進病人的腦中,透過不同角度探索,規畫更好的手術策略,這就是最關鍵的核心價值。 除了黃宇軒,《今周刊》當天在現場也觀察到,多數參與體驗的台大醫師都對這套產品有高度評價,在他們興奮的討論中,不時會傳出「我們也買一台吧」的建議。 實際上,在美國和義大利已約莫十家醫療機構開始採用他們的產品。蓋瑞表示,有些醫院看過演示,立即要求展開測試,速度快的,只花三星期就下單。還有很多美國著名的醫院,如紐約西奈山醫院和加州UCLA醫學中心等,則不斷擴大採購規模,運用到更多手術上。「已經有上千次手術使用過這套系統了。」蓋瑞說。 不論SRP或SNAP,目前主要都是用於協助醫師在術前擬定最佳開刀策略,並以腦神經外科為主要應用範圍。但蓋瑞他們想做的不僅止於此,他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外科戲院的產品可以成為標準醫療程序的一部分,全面應用於各種醫療項目,而且不再只是醫師專屬,也要讓病人及其家屬都能對醫療過程有更清楚的認識。 撰文 / 何佩珊 |
小長假最後一天的早報來啦~
——靜靜謹以此圖獻給裝腔作勢不務正業的創業者們
昨天,大家看出了多少個字?看到很多人留言發現,不同的看法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甚至有人能看出20多個字。其實,沒有標準答案,靜靜給出下面一種解答:
如果按常規出牌是18個字: 1. 、(zhǔ);⒉一;3、日;4.十;5.口;6. 丿(piě,yì);7.乚(háo,yǐ);8. 兒;9. 亠(tóu);10. 立;11.音;12.幹13. 士 14.早;15.章;16. 古;17 .兄;18.克。
如果允許橫看和倒看還能看出兩個字:葉(橫看);旦(倒看)。
好了,廢話不多說,下面是早報時間。
1、關於魏則西死亡事件:
昨日,朋友圈和微博都被青年魏則西死亡事件刷屏。
最新消息是,魏則西父母聲明:兒子和我們,都沒想針對任何機構和個人。“我們的電話一直在響。有人問,你們是想要賠償嗎?有人問,你們是想要出口氣嗎?有人說,你們想打官司和維權嗎?我們想說,兒子走了,人都沒了,金錢和權利都沒有意義。我們什麽都不要,只想過平靜的生活。”
在這件事情中,百度究竟該承擔怎樣的責任,大V和網友都有著不同的觀點。
截止到今早7:23 ,微博的投票形勢是這樣的:
摘取部分大V觀點如下:
@闌夕:我的朋友圈里不少百度的朋友,歸納一下他們的態度:一類認為每次都是在節假日被發難,覺得是有人在“黑“;另一類是從魏則西的父親那里要到了一份“選擇武警總隊第二醫院主要是因為在另一家專科醫院被醫生推薦,百度搜索只是為了了解情況”的口信;還有一類是堅持認為百度有權接納資質齊全的商業客戶。
@連嶽:我關於百度的觀點:一、希望可以自由使用谷歌,百度早日倒閉;二、百度有權展示任何信息;李彥宏可按自己喜好經營。
@西門不暗:百度從李彥宏到部分員工,不認為錯在百度,之所以形成公關危機,一是因為平臺影響力太大,二是沒有搶占輿論先機。他們認為他們嚴格按照程序去審核機制,對於騙子行為也盡最大能力去懲罰,也有針對消費者的補償機制。為何大家還不遺余力地批判百度?我認為是創始人的價值觀出現了問題,利益優先,正義靠後,競價排名形成的信息不對稱給資本掠奪弱勢群體提供了最佳平臺。而這些患者是類似血友病,癌癥患者這樣的病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大臉撐在小胸:
每次網上爆出什麽受害者,就有人出來作高冷狀:
“百度搜索信息下面帶v的是推廣,這不是常識麽?”
“莆田系醫院不能去,這不是常識嗎”
“xx開頭的短信不能回複,這不是常識嗎?” ——我不太理解“常識”的標準到底是什麽?
一家搜索引擎,不應該把知識信息和廣告混排造成誤導,而不是要求每一個用戶火眼金睛;
一家謀財害命的醫院,應該被查處追究法律責任,而不是依然肆無忌憚地營業和宣傳;
手機號和個人信息,不應該被賣給那些騙子平臺,這些詐騙行為和信息的地下交易渠道都應該被追查。
而且,別以為懂些防騙技能,全是因為你聰明——要沒前面那些中招撲街的倒黴蛋,哪來的被騙案例給你講?哪來的防騙經驗給你學?你學完後自己懂得躲了,一拍屁股就轉而奚落受害人、自秀聰明,不覺得特無聊麽?
2、首例換頭手術將實施:36小時;1.3億元
全球首例換頭手術將在中國進行,中國醫療團隊加入。手術分兩部分:第一步是頭部吻合,第二步是脊髓融合。患者是俄程序員Valery Spiridonov,31歲患有肌肉萎縮癥,身體捐贈是腦死亡用戶。手術將持續36小時,耗資1.3億人民幣,150人參與。患者頭將被切下來,經歷短暫死亡。能成功嗎?
@為什麽天氣總是這麽冷:終於要實施了嗎!!!!!我初中的時候最關註的問題!!!沒有之一!!!!
@鹿道卆:理論上未來人類可以永生。先把大腦里所有記憶和數據全部拷貝出來,然後克隆一個自己年輕健康的身體,然後再把之前拷貝出來的數據輸入大腦……不斷循環……人類永生。
@TSDWZ:那麽問題來了,手術成功後,他以誰的身份生活
3、國行HTC 10預定僅40臺 但羅永浩向他們致敬
由於HTC 10 (Lifestyle) 被簡配為驍龍652版本,使得受擁戴程度大減,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轉發微博表示,HTC沒有在預約數字上造假, 這在今天浮躁的手機行業,已經是相當難得的高貴品質了,並向臺灣同行致敬。
x__jason:比起某些友商動不動幾百萬預約誠實太多
霜林曉月:倒數第二和倒數第一一般都是好朋友
手擁迷茫:先不論其他的,火腿腸不會請水軍,也不會營銷...
4、傳百度副總裁王湛被開除 此前因貼吧事件受罰
網傳百度公司副總裁、前百度貼吧總經理王湛因違法職業道德、損害公司利益被百度開除處理。百度方面對此傳聞的回應是:不予置評。王湛被開除或與百度貼吧事件直接有關。此前他曾被通報批評、記大過處分,並扣除當年全額獎金。
小爺我是飛行的帥貓:百度甩得一手好鍋
elemiwang:這種人才多適合百度啊~
鳴人帶土的nc粉:肯定是因為副總裁愛總裁,總裁不愛副總裁
幼兒園_:王湛:這個鍋,老子要1000萬才背。
此昵稱不宜顯示:你們怎麽罵不是最後還得用百度?所以人家根本不會鳥你們
5、小米告“雷軍電動車”侵權 獲賠40萬
因認為濰坊瑞馳公司在其生產的電動車上使用了“m”形商標,並取名“雷軍電動”,侵犯了自家商標權,小米公司將該家電動車生產企業訴至海澱法院。海澱法院認定被告構成不正當競爭,判令被告停止侵權,賠償小米公司40萬元。
@蒼雨茫天:喬丹體育笑而不語
@墻內民眾:這公司賺了!40W做廣告絕對達不到這效果…
@軍柴46174:麥當勞也有m.是否侵權
6、傳樂視將從雅虎手中買下矽谷20萬平米地塊
《矽谷商業周刊》報道稱,雅虎已經與樂視達成協議,向後者出售加州聖克拉拉面積48.6英畝(約合19.7萬平方米)未開發的土地。這處地塊靠近矽谷的核心,距離雅虎的太陽谷總部約6.5公里。
@Ttttttttttttt_t:賈躍亭含淚宣布樂視新版塊LeBuilding,面向矽谷精英人士,讓他們享受超級手機,超級電視,超級汽車,讓矽谷it精英在樂視生態中無法自拔最後全部選擇加入中國國籍,實現民族的偉大複興
@汀上白沙_ly:超越這個,超越那個,你連快播都超越不了
@hi_波爺:樂視到底有多少錢??????
7、愛尚鮮花回應“自曝三年刷單26萬筆”
2013年-2015年7月期間,愛尚鮮花為了進行業務營銷,通過員工和外包人員總共刷單26萬筆,刷單費用支出175.46萬元,刷單產生的虛假收入累計3095萬元。“現在這個業態,大家都在刷,某個企業不刷也不行”。
@假裝懂藝術的王子陽:野蠻生長,風投只看數據,為數據就得刷!
@這ID我想了一年多:他們好像默認天貓刷單,天貓看不到差評,銷量高的看前面平均,一看就是假的……
@郭宏鈞:看看有多少水分。都在認真地做假,而且是眾所周知,只是無人點透。這關乎我們的價值觀和未來嗎?
@flameroar-real:所以是虛假的繁榮麽
8、MSN中文網將於6月7日停止服務
MSN中文網近日發出了關於停止服務的通知,稱網站將於2016年6月7日停止提供簡體中文服務,並表示用戶以後仍能繼續訪問該網站推薦的其他網站。
@12色圓珠筆:我都忘了曾經用過msn了
@宅男啊_成為神話吧:說起來好久沒上過門戶網站了
@飽了餓了:這個真的沒啥用戶
9、谷歌黑科技:屏幕不僅能折疊 還能撕開
谷歌的一項新專利申請描述了一種可撕開的屏幕。這種屏幕由多塊互聯的組件構成,每塊都可以單獨進行顯示。谷歌表示,這種可撕開的屏幕便於信息的分享。從屏幕上“撕下”一塊來,被撕下的這部分就可以顯示此前屏幕上的全部信息。
@油菜1992:還能粘回去嗎?
@動感超人嗶嗶嗶:看看百度 還在賣假廣告
@syneix:給我來個可以當橡皮泥捏的屏幕
10、印度超美成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
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日前公布了一組調查數據,在2016年全球智能機市場略顯疲態的背景下,印度智能機市場卻“激流勇進”,用戶數量在第一季度完成了對美國市場的“逆襲”,憑借23%的強勁增長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
@Cash_Pang:然而印度的智能機價格嚇死人啊 太tm便宜了 數量大質量低啊
@阿田太郎大君__:這不就跟人口排名一樣了嗎
@快樂的我在哪里:就像中國的高票房一樣,沒什麽了不起,人在那呢
今日互動:
以上就是今天早報的全部內容,你對哪一條新聞最有興趣?對哪一條最無感?對這些資訊最想吐槽什麽?歡迎在評論區告訴靜靜~靜靜在評論區等你。
機器人做手術,能有多靠譜?
5月22日上午,世界臨床機器人外科協會(CRSA)創始主席、著名專家Pier C.Giulianotti朱聯安教授針對全球機器人微創手術前沿理念、技術及術式,在北京和睦家醫院為一名45歲的女性胰腺癌患者,進行了一臺複雜的胰頭腫瘤切除手術。
手術同時,新浪網、新浪視頻、阿里健康、天貓、淘寶等平臺對這一手術過程進行了全程學術直播,通過解說第一次向大眾進行了關於達芬奇機器人的微創理念科普。
和睦家醫院小兒外科總監主任鄭偉在術前調整達芬奇機器人機械臂位置
與常規手術不同,這臺手術是由醫生操作精密的“達芬奇微創手術機器人”來完成——在這例達芬奇微創手術機器人輔助下的胰頭腫瘤切除微創手術中,Giulianotti教授及助手醫生在手術室一邊操作,一邊通過會場大屏幕與參會醫生進行交流,並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肝膽胰外二科專家郝純毅實時解說,讓現場各領域的外科醫生感受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精準、縫合方便、高清視野等特點。
去年5月,一段達芬奇機器人縫制葡萄皮的視頻忽然在網絡走紅。視頻中,一個名為達芬奇的手術機器人先是用自己的機械手撕開了一顆葡萄的皮,然後又精準完好地將葡萄皮縫合。這神奇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究竟是什麽?
20世紀90年代,美國Intuitive Surgical公司將太空遙控機器手臂技術轉化為臨床應用,研制出醫療手術機器人。制造者認為,達·芬奇於1495年設計了仿人型機械,是世界上第一臺機器人的發明者,因此將這個新面世的機器人系統命名“Da Vinci Si”(達芬奇手術機器人)。2000年6月,Da Vinci外科手術系統成為獲得美國FDA批準的第一個用於腹腔鏡微創手術的自動控制機械系統。
整個直播過程不僅可以讓大眾對微創手術有全面的了解,還將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國際化應用及最新學術與大眾分享,讓普通人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感受達芬奇微創手術理念的精妙,這在國內尚屬首次。
阿里健康醫療服務團隊的鐘聰娣告訴記者:“繼去年雙十一前和睦家入駐阿里健康以來,其創新、優質的服務獲得了用戶的青睞。基於過去良好的合作,雙方合力策劃了此次‘達芬奇微創手術’直播,希望讓更多網友對先進、安全的醫療技術有深入的了解和認知。”
她表示,這次手術直播只是阿里健康的初步嘗試,接下來,阿里健康將和北京和睦家醫院,為兩名患者分別提供免費的小兒外科和子宮肌瘤或者婦科腫瘤的達芬奇微創手術,希望借助這樣的公益活動,進一步提升公眾對微創手術理念的認知。另外,為關註並希望使用這項前沿技術的用戶,阿里健康在其平臺上提供了達芬奇機器人輔助手術術前評估套餐的信息展示。
2015年6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和睦家達芬奇微創手術中心成立
2015年5月21日,北京和睦家醫院對一位德國患者進行了第一臺達芬奇機器人手術,迄今已經做了逾100臺手術,其中61%是泌尿外科患者,其中自掏腰包的自費患者占比已經達到了85%。
公開資料顯示,達芬奇機器人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微創外科手術系統之一,集成了三維高清視野、可轉腕手術器械和直覺式動作控制三大特性,使醫生將微創技術更廣泛地應用於複雜的外科手術。
達芬奇機器人的機械臂可完全模仿人手腕動作,專利的運動模式保證了醫生手部動作與機械臂運動的一致,並濾除了手部的抖動,具有人手無法比擬的穩定性和精確度;它的活動範圍甚至遠大於人手,在狹窄解剖區域可360度自如運動,比人手更靈活。
同時,達芬奇機器人讓醫生擁與開放直視效果一致的手術視野,保證了手眼的協調。高分辨率的立體腔鏡提供放大20倍的高清三維圖像,降低了錯誤的發生率。
對於患者來說,達芬奇外科手術機器人可使手術效果明顯改善,術後並發癥、損傷和失血明顯減少,恢複更快、住院時間縮短,手術效果及美觀性明顯提高,可使手術適用範圍得到一定程度擴大,如對於某些高齡患者及高危患者,通過機器人手術可規避開放手術帶來的創傷。
目前,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廣泛適用於普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婦科、頭頸外科及小兒外科等領域。
和睦家醫療副總裁、北京和睦家醫院院長盤仲瑩向記者介紹:“達芬奇並非新奇手術操作系統,2006年就率先進入301醫院,目前除和睦家外,其它如協和醫院在內的46家三甲綜合性醫院擁有52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統,在過去的10年間手術量已達數萬臺,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她進一步指出,所有操作達芬奇手術醫生都需要經過專門的培訓和認證,盡管並非每個外科醫生都可以操作達芬奇,但微創的理念已經深深植入醫者的內心,微創已經成為無法阻擋的發展趨勢。
事實上,早在2013年4月1日,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與北京和睦家積極探索出公立醫院與社會資本相結合的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合作新模式,和睦家啟望治療中心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達成戰略合作,成立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和睦家國際醫療部——和睦家啟望腫瘤中心,該醫療中心集北大腫瘤優質醫療資源與國際標準運營管理模式於一體,秉承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多學科腫瘤診療團隊密切合作,為患者量身定制治療方案,提供腫瘤篩查、診斷、手術、放療、化療、病理咨詢、營養、心理、中醫、康複一站式服務。
2015年6月,雙方合作成立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和睦家達芬奇微創手術中心,利用和睦家先進的技術設備和良好的服務環境,北大腫瘤醫院的醫療團隊共同合作為患者提供個性化、國際標準的醫療服務。
目前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經過達芬奇手術認證的專家已經開展了數十臺達芬奇手術。季加孚院長和蘇向前副院長親自領銜胃腸領域達芬奇微創手術,楊勇主任、杜鵬主任、張寧主任擔綱的泌尿外科領域達芬奇手術,鄭虹主任領銜婦科領域微創手術,術後患者滿意度極高。
季加孚院長表示,從一個外科醫生的角度,能夠幫助患者以最小的創傷、愈後獲得最佳的手術效果始終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達芬奇微創手術機器人既是一個高精密領先的手術操作系統,也是一種理念,更重要的是這種微創的理念應該更多向患者普及,並讓病患從中受益,提高生存質量。
當天,“達芬奇微創手術研討會”也同步在北京和睦家醫院召開,來自25家三甲醫院的65位知名外科醫生出席了本次會議。
眾所周知,外科醫生是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並且實際應用的經驗獲取也與理論的獲取一樣重要,而便攜式VR頭盔,可以幫助外科醫生隨時隨地進入沈浸式學習狀態,相比較3D攝影設備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進行搭建,VR可以將成本降到更低。
6月2日上午,上海中山醫院普外科利用VR技術進行了胃大部切除手術的直播,此次直播的主角是主刀醫生中山醫院普外科主任孫益紅教授,此刻中山醫院普外科的醫生們正利用VR技術建模好的人體骨骼模型在對病人的骨骼進行觀察。
而本次手術的點評主持人是中山醫院的秦教授。此刻,秦教授正通過VR眼鏡觀看手術室前期的準備工作,“主播”孫主任正在與秦教授討論此次VR直播的技術。一會兒,孫主任將前往手術室進行3D腹腔鏡手術-胃大部切除手術。
有資歷的醫生正在給在場的學員和醫生講解本次手術的要點和難點。
手術正式開始後,在會議現場的學員拿起了VR眼鏡觀看孫主任的手術,拿著話筒的是主持人秦教授,他正在與手術室做手術的孫主任進行語音互動。
秦新裕教授與孫益紅教授,向參會醫生展示了由中山醫院普外科與eDoctor公司聯合開發的基於 oculus VR的人體解剖教學展示。
剛剛通過VR技術觀看和點評了本次手術的秦新裕教授表示,通過便攜式VR設備及無處不在的4G網絡,未來外科的培訓交流,可以跨越地域的束縛,形式也會變得更生動。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中國的醫療衛生改革中,稀缺的優質醫療資源一直是重要的瓶頸之一。
我們可以暢想,在不遠的將來,更具互動性的VR教學內容很快會湧現。在醫學院校基礎教育,VR可以幫助醫學生更快的掌握解剖結構關系,在醫院,VR可以幫助低年資醫生更容易理解各類手術的操作路徑;在醫患溝通中,VR可以更直觀讓患者及家屬,更好的理解手術方案,獲得充分的知情和選擇的權利。
本次VR直播的技術支持eDoctor公司的創始人黃穎峰表示,他短暫的外科從業經歷時刻提醒他要多從外科醫生的角度思考,選擇合適的技術而不是盲目的“創新”。
比如,兩年前谷歌眼鏡一度很火,很多人詢問是否也可以做“谷歌眼鏡直播”。在評測過後,eDoctor對谷歌眼鏡消費級的攝像頭非常失望。 最關鍵是,谷歌眼鏡的安卓操作系統,無法接入HIS系統。這讓谷歌眼鏡最重要的,隨時可以查看的虛擬屏幕,變得毫無用處。
再比如360度VR全景視頻。很多視頻網站想通過這個技術直播演唱會和球賽。技術看似很酷,但很快人們就發現,觀看時的重點其實是圍繞著明星、球星的。在球賽和演唱會直播中,360度全景直播是個偽需求。外科手術直播中,對手術室環境的360度VR全景視頻直播更是有些多余。設想一下,當緊張的手術正在進行時,臨床醫生需要環顧手術室四周觀看醫護人員被口罩遮蓋的表情,還是時刻跟隨著腔鏡的鏡頭及機械手,不錯過手術操作的每個細節?
6月19日中午,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的主會議廳內上千名醫生正帶著3D和VR眼鏡同步感受著一場特別的手術直播。遠在千里之外,在北京、廣東、河南、浙江、江蘇、福建、江西等十多個省份,還有無數的醫生和他們一樣也正在進行同步觀摩。
來自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許劍民教授團隊是這次直播的主角,他們正示範的是一場機器人輔助直腸癌根治手術。在全國範圍內,他們團隊可以說代表了結直腸癌微創手術的最高水平。
在過去,進行這樣的一場手術最多只能有不超過十名醫生同時在手術室里觀摩、學習,但現在,VR技術正讓這樣的手術過程以更清晰的方式展現給了更多醫生。
一場教學革命
“在過去,學習這樣的一臺腹腔鏡手術至少需要花一年的時間在醫院進修才可以,有時候即便來了,也不見得學得很多,手術室容量有限,站在後面的醫生其實根本看不清。”中山醫院前黨委書記秦新裕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據他透露,哪怕是在中山醫院,一年的大腸癌手術也總共才大約1600例,留給每位醫生實踐機會可以說並不多,其他的普通醫院可能更少。在通常情況下,培養一名可以站上手術臺的外科醫生需要至少十年的時間,這其中很大的原因來自於教學資源的短缺,而VR直播教學的普及在未來有望縮短這樣的時間。
在前幾年,他們嘗試過3D轉播、微博直播,但是相比較VR直播無論在視覺效果還是傳播人數上,都差了一大截。
“3D轉播,必須要在一個固定的轉拍點你才能看到,但是VR技術利用移動信號,你在家戴上眼鏡也可以看,而且可以讓醫生感覺就在手術室內一樣。”秦新裕說,正是移動通信解決了帶寬和速度這兩個至關重要的問題,3D圖像的可及性傳播才在現在成為了現實。
那麽,醫生是通過怎樣的方式可以看到這樣一場手術直播的呢?
“我們會在手術現場采集來自場景3D攝像機、腹腔鏡以及手術機器人的信號,將手術的場景及手術視野畫面通過設置在手術現場的轉播服務器,實時壓縮為VR設備可以讀取的視頻流,通過互聯網分發到全國各地的智能手機終端。醫生在觀看時只需要打開手機的APP,並將手機放到VR眼鏡前端,就可以清晰地感受了。”支持此次會議VR直播的技術團隊eDoctor翼多公司的技術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對於醫生來說,目前觀看一場這樣的手術直播,只需自費買一個兼容谷歌Cardboard平臺的VR眼鏡,配合VR直播程序即可觀看同步的手術演示。目前眾多科技公司已經提供了多款從幾十元到八九百元的移動VR眼鏡。
但對於eDoctor來說,他們除了需要擁有熟悉手術流程的技術人員、拍攝人員外,要完成一個清晰的直播講解,還需要匯集很多人才。
eDoctor的CEO黃穎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在國內,這樣的人才非常稀缺,“會研發的不一定懂醫學,懂醫學的又有很多學科細分”。
設備之外,更重要的是考驗團隊與直播者的默契程度。
“和這些轉播團隊我們都是已經有了3年以上的合作經驗積累,因為要保證在直播時他們對手術的醫生、患者以及設備都不能有幹擾。”進行此次直播的中山醫院普外科副主任許劍民教授告訴記者,“對於主刀的醫生來說,就像進行平時的一臺手術一樣對待,但是一定要層次清楚,在關鍵的節點需要直播時講述清楚。”
事實上,對於轉播的攝影團隊來說,包括手術室的無菌管理、患者隱私以及手術流程和術者的意圖都需要提前了解熟悉。
誰在支持這樣的直播
許劍民向記者透露,在過去,一個病房可以接受的進修醫生一年大約在20名左右,每次的時間在三個月到半年不等,大多都是經過嚴格的申請篩選的副主任級別以上醫生才有機會前來這樣的全國頂級醫院深造。但他相信,在VR技術的幫助下,這樣的一次學習過程在未來完全可以被縮短。
“但是手術畢竟是一個操作的過程,僅看直播依舊無法讓醫生直接達到手術操作的水平,一般是推薦主治以上的醫生通過視頻觀看以及動物實驗這樣的操作,來縮短這樣的學習曲線。”許劍民說“用VR來進行醫學教學一定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從去年VR走紅到今年,eDoctor已經給包括北京協和醫院、上海長海醫院、華西醫院等在內的過100多家醫院提供了像這樣的手術直播、拍攝、剪輯服務,平均每個月的直播次數達到了50多場。
“觀看這樣的直播,現在醫院和醫生我們都是不收費的,因為其實醫院也沒有錢來做這些,最主要的收入還是來自於藥企和醫療器械廠商的贊助。”黃穎峰說,在通常情況,一次大規模的手術直播,贊助的費用可能在十幾萬到幾十萬元不等。
2015年11月,eDoctor已經完成了來自弘暉資本投資的1000萬美元融資,未來,他們希望聚焦在由此帶來的醫生教育市場。
“當內容非常好的時候,醫生付費的可能性是有的,比如未來我們可能會嘗試與醫院合辦一些培訓班,但是我們現在主要還是專註在內容的打造上,聚集了醫生的人氣之後再確定盈利模式,現在考慮還為時尚早。”他透露。
7月5日,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開展了一場全新的示教體驗。通過VR虛擬現實技術,手術室外的學員們與手術臺上的眼科醫生,同步感受著一場顯微鏡下的飛秒輔助白內障摘除手術直播。
“眼科手術因為其特殊性一直難以觀摩。在過去,進行眼科手術操作時學員僅僅參考顯示器觀察導師操作,而顯微鏡下的一些精細操作即使導師反複演示,學員也無法通過顯示器體會。所以,要掌握一項手術操作,往往經過2~3年。但是VR技術的到來可以在未來縮短這一教學時間。”進行此次白內障手術的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教授姚克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據了解,目前我國約有400萬人患有白內障,而這一人數還將以每年40萬~50萬人增長。雖然目前沒有找到白內障有效的藥物治療措施,但是對於單純白內障引起的視力障礙,手術治療確是全世界公認的的方法。飛秒治療白內障技術早在2010年就開始臨床應用,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12萬的患者用過該技術,而其主要是通過飛秒激光技術在計算機的引導下,制作精確微創的切口,再進行晶狀體撕囊及劈核,從而取代目前白內障手術中大部分手工操作,矯正術前的散光,使術後有望達到“屈光度為零”的完美視力。根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市場上進行這樣的一次手術費用將近15000元。
姚克教授所帶領的協作團隊,可以說是國內最頂級的眼科手術團隊之一。此刻,姚克教授正在進行手術直播。
眼科醫生徐雯正在直播室對手術進行簡單的說明講解,患者是一名白內障的中年女性患者。
視線轉到示教室,這里數十位醫師正在關註著本次手術轉播。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時他們正帶著VR眼鏡,通過與手術醫生相同的視角,體驗者如同親自“操刀”的感覺。
在普通的教學環境下,眼科手術由於其特殊性,需要在顯微鏡下進行操作,學員一般無法觀察術者具體操作。即使偶爾有機會,學員也僅可以通過顯示器收看2D視野,真實體驗度非常差。學習效果差強人意。
但是現在,學員們正通過VR虛擬現實技術,身臨其境的感受到幾乎100%還原的3D眼科手術操作。
VR眼鏡可以清晰地看到手術的細節過程,包括眼角膜和眼鏡的細血管。
“我們會在手術現場采集顯微鏡視頻以及現場攝像機的信號,將手術視野以及手術的場景畫面通過設置在手術現場的轉播服務器,實時壓縮為VR設備可以讀取的視頻流。在通過光纖網絡傳輸至智能手機終端。醫生在觀看時只需要打開手機的APP,並將手機放到VR眼鏡中,就可以與術者同步地感受了。”支持此次VR直播的技術團隊eDoctor翼多公司的技術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這是全球首例運用AR(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技術輔助進行的複雜性肝癌肝切手術,從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技術)到AR,黑科技正在掀起一場醫療技術革新的風暴:AR技術不僅可以展現真實世界的信息,而且可以將虛擬的信息同時顯示出來,兩種信息相互補充、疊加,讓外科醫生在手術過程中實時獲取患者的影像檢查,血管造影等圖像支持數據。
當然,從目前來看這條路還有很長一段要走。
虛擬走進現實
一個月前,這家衛生部部屬的教學醫院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剛剛完成了全國首例VR技術輔助的大腸癌手術直播,那場手術讓全國各地的醫生和學生從第一視角看到了全國頂尖水平的大腸癌手術是如何完成的。而今天,在AR技術的輔助下他們嘗試更近一步,讓虛擬現實在醫生的手術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AR技術可以幫助醫生在手術過程中實時獲取各種必要的信息,包括MRI(核磁共振)和CT等影像設備的檢查結果,這樣在手術過程中遇到不確定的情況時,醫生們可以更精確及時地調整手術方案。”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教授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早晨7點,在開展肝切手術環節前,參與手術的醫生們就通過手術室內的醫療顯示器查看了患者的核磁共振和血管造影資料,同時他們還通過微軟最新的AR設備——全息眼鏡HoloLens,查看了患者的影像支持材料。
作為微軟推出的一款醫療黑科技產品,HoloLens全息眼鏡可以在正常的視野中,疊加三維立體影像,你可以理解成在醫生的頭腦上帶上了一臺具備Windows10系統的小電腦,這個眼鏡可以更清晰完整地展示患者的腫瘤與正常組織的相互關系,從而為手術醫生的下一步手術決策提供了更清晰的支持。
第一財經記者在體驗時發現,與兩年前曾經在手術室嘗試過的谷歌眼鏡相比,Hololens的鏡片由於采用了通透式(see-through)的成像技術,佩戴者的眼睛視線將完全沈浸在現實場景和虛擬界面相結合的AR世界,而不是像Google Glass要求的那樣:必須把視線移到那個“小棱鏡”的位置,才能看到里面“小屏幕”上的東西,同時這塊特定區域只能展示虛擬圖像。
此外相比谷歌眼鏡的安卓系統,微軟的HoloLens AR眼鏡由於自帶的是Windows系統,會在接入醫院的信息化系統時會更有優勢,在中國的大多數醫院,它可以無縫同步患者的診療支持信息。
通過Hololens眼鏡可以清晰地看到360度三維立體的人體內臟情況布局、血管分布的情況。同時,在手術中醫生還可以隨時調閱與病人病情相關的一切影像檢查結果資料。當開腹後醫生發現實際病竈和預期有不同時,可以根據調閱的這些電腦資料隨時調整手術方案。在未來,甚至可以在手術室里現場進行影像拍攝,結果也可以通過電子形式第一時間在醫生佩戴的眼鏡中讀出來。
“AR技術可以讓手術的精準化程度變得更好,醫生術前的討論可以更準確,術中出現與預期不一致的問題也可以及時調閱,同時在和患者講述手術方案時也可以更清晰。”樊嘉說。
與過往手術不同的是,這次手術的直播現場還邀請了過去曾經進行過肝切除手術的患者以及此次手術患者的家屬,他們可以通過VR眼鏡看到與手術醫生視角相同的手術進行狀況。事實上,在手術前,醫生們也通過這樣的虛擬技術更生動地向患者家屬解釋了病竈情況,以及即將采取的手術方案。
“在未來,AR技術有望應用在手術以外的醫學領域,包括門診等,醫生的判斷可以因此更精確。”支持此次手術AR技術以及VR直播的eDoctor翼多信息咨詢創始人及CEO黃穎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局限依舊很多
不過,包括此次參與的醫生以及技術團隊卻表示,要想作為一款革新的“醫療黑科技”,目前在手術應用時這款眼鏡依舊存在很多局限。
“微軟的這款HoloLens現在看來還是比較笨重,所以醫生無法全程帶著進行手術,透光率也需要調整。此外,它的續航能力只有3~4小時,對於一些長時間的手術就無法支持。”黃穎峰說,在他看來如果這款眼鏡可以變得更輕便一些,透光度更好一些,續航能力可以更長一些,使用的實用性或許會大大增強。
在技術之外,對於中國的使用者來說,價格是另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微軟的這款HoloLens今年3月30日才正式在北美地區發售,所以目前在中國市場還難以購買。在北美地區,這一眼鏡的售價是3000美元,而如今在國內的黑市價格一度被爆炒到了8萬元人民幣,甚至有購買者提供“租用”服務,體驗價格高達1000元人民幣/時。
據他透露,由於目前這項技術還沒有通過國內主管機構的認證,所以這次只是一個實驗性的手術嘗試,還無法大規模推廣。
“因為Hololens全息眼鏡還非常新,目前還沒有與醫院信息化系統100%整合,此外作為第一代產品,也比較笨重,無法在手術過程中全程佩戴。目前也沒有積累足夠的醫療應用數據證實它在醫療系統中價值。這些都是未來需要再繼續解決的問題。”樊嘉說。
操作精度0.8毫米,具備人類無法達到的高穩定性的“手”和高精準度的“眼”,這就是最新一代“天璣”國產骨科手術機器人的“過人之處”。據新華社報道,目前該機器人已輔助實施2000多例手術,成功突破脊柱外科手術“禁區”,填補了上頸椎手術機器人的國際空白。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向記者介紹說,通過一系列核心技術群,“天璣”不僅可以幫助醫生完成手術路徑的規劃,更能精確引導內植物的植入,顯著減少了患者術中、術後並發癥的發生率,大幅減少術中放射線暴露。此外,“天璣”0.8毫米的操作精度,領先於全球同類產品1.5毫米至2毫米的精度。
2015年,在“天璣”的輔助下,田偉團隊成功為1位患有嚴重寰樞椎先天畸形合並顱底凹陷的43歲男性患者施行手術,完成被喻為“生命中樞”的上頸椎畸形手術,挑戰了世界脊柱外科手術領域的“禁區”。這也是世界首例上頸椎(寰樞椎)機器人輔助手術。
過去,骨科手術長期存在人類“手”“眼”受限的瓶頸:一方面,因手術在骨骼內開展,人眼無法看到骨內,視覺上存在誤差,損傷風險很高,即便通過透視技術看到內部,但得到的是重疊影像,且輻射損傷大;另一方面,人手操作在動作控制力、穩定性和重複性方面均存在不足。
“天璣”由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醫工企”聯合研發,歷經10余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這是國際上唯一開展全脊柱階段、創傷骨科和四肢骨科手術的通用型骨科手術機器人,標誌著我國骨科手術開啟智能化、精準化、微創化時代。”田偉說。
深圳女性發病第一的惡性腫瘤是什麽?乳腺癌。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下稱“港大深圳醫院”)2017年1月1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稱,該院乳腺中心引入多學科協作會議(MDT), 為在該中心治療的每一位乳腺癌患者“量身定制”乳腺癌治療方案,同時引入內地最先進的Hologic ® X-線立體定位真空負壓輔助微創活檢儀(SVAB)和中國內地首臺Trident ® 標本攝片系統,采用微創活檢技術,讓80%的乳腺癌疑似患者免於手術。
“量身定制”乳腺癌治療方案
據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通報:2015年全市共報告新發惡性腫瘤病例20399例。其中,乳腺癌1722例。
2013年10月,年逾四十的柳霞(化名)在港大深圳醫院被確診為乳腺癌。
在發布會現場,柳霞說,剛剛得知這一消息,非常震驚,一開始拒絕接受手術,心里總想著“逃跑”。確診後的第一周,乳腺中心的醫生經常給我打電話,勸說盡早治療。
早在2013年5月起,港大深圳醫院乳腺中心主管、香港瑪麗醫院乳腺外科主管鄺靄慧就在港大深圳醫院乳腺中心引入多學科協作會議,在港大深圳醫院乳腺中心推動量身定制的符合國際標準的乳腺癌治療。什麽是多學科協作會議?港大深圳醫院乳腺中心副顧問醫生鄭愛秋介紹,在我們醫院,新診斷的每一位乳腺癌患者,乳腺中心都會收集來自不同專科醫生的觀點,定期召開多學科協作治療會議,保證為每一位乳腺癌病人提供符合國際標準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從2013年5月起,港大深圳醫院乳腺中心開始每周舉行一次乳腺癌多學科會議, 至今已召開了超過110場會議。
2013年11月,通過多學科協作會議討論,柳霞接受了腫瘤切除和乳房重建手術,術後又接受了化療和放療。如今3年過去了,她身體情況穩定,只需在家口服藥物,每半年到醫院複查一次即可。從2015年4月起,她還成為了港大深圳醫院的一名義工。
微創活檢技術讓80%疑似患者免於手術
“乳腺癌的早診斷、早發現非常重要。”鄺靄慧說。
目前乳腺癌的早期診斷主要依靠鉬靶普查,問題在於,一旦通過鉬靶檢查發現乳腺癌疑似病例,較為傳統的做法是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下的疑似鈣化病變部位手術切除,然後再對切除組織進行活檢。這意味著,患者“挨一刀”不可避免。
“但是微創活檢設備在中國香港和歐美發達國家已是標準治療,病人不需要開刀,只需在門診通過微創的針刺活檢就可以診斷病變部位是良性還是惡性。如果是良性,病人完全不用接受外科手術。” 鄺靄慧表示。
2016年3月,港大深圳醫院在中國內地引進最先進的X線立體定位真空負壓輔助微創活檢儀,借助這一設備,醫生在門診就可以確定病變部位是良性還是惡性,並能發現早期乳腺癌。
進行微創活檢時,病人只需俯臥在經過特殊設計的俯臥式活檢床上,醫生通過做一系列的鉬靶攝片確定病變的位置,然後用活檢針精確定位目標病變,並取得組織樣本進行組織學診斷。組織樣本收集後立即放在特殊的X線系統Trident ®下進行檢驗,它能讓醫生當場確定活檢取材是否準確和足夠。
香港大學乳腺外科助理教授許長峯初步分析,微創活檢儀引入至今的9個月里,港大深圳醫院乳腺中心已經實施了超過110例的X線立體定位真空負壓輔助微創活檢術,超過80%的病例都是良性,這些病人都避免了不必要的外科手術。
去年8月,銀監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而根據該《辦法》,凡不符合規定的P2P平臺,需要於12個月內在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督下,通過采取自查自糾、清理整頓、分類處置等措施予以規範。
如今,12個月的期限已經過半,新年伊始,廣東省金融辦率先發布首部省級網貸監管細則,次日又發布了相關的網貸備案實施細則,繼廣東之後,北京網貸整改也隨之拉開帷幕,據了解,目前北京已經下達首批整改意見書,共涉及七家平臺。
“這是一個從無序到有序,從無監管到有監管的過程,原來網貸行業沒有劃定遊戲規則,如今,有了規則就要按其執行,正是因為考慮到規則出臺後行業需要時間來整改達標,所以才給出1年的緩沖期,如今整改的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廣州e貸總裁方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前期摸底的過程中,網貸平臺存在的較普遍問題是銀行資金存管未落地以及借款余額超限額,除此以外,個別平臺還存在資金池、不良率偏高等問題,這些在接下來的整治過程中都將逐個解決。”他說。
廣東、北京率先“開刀”
根據此前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各個地區的的第一階段摸底排查工作基本已經在元旦完成,如今正是第二階段清理整頓的開始。
2月13日晚間,廣東省金融辦公開征求對《廣東省〈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下稱《實施細則》)的意見,隔日又下發了《廣東省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實施細則》的征求意見稿。
作為首部地方性網貸監管細則,這兩份細則在業內也引起了較大關註,其中,《實施細則》大致歸納為三大亮點:首先是該細則中多次提及“鼓勵”,意在破除“一刀切”的管理思路,如鼓勵從業機構根據自身實際、引進戰略投資者,增加註冊資本與實收資本,增強機構實力。鼓勵聘請具有豐富金融機構從業經驗的人員擔任高級管理人員。鼓勵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主動、及時、準確披露主要股東與高級管理人員詳細信息等。
其次,細則首次提出 “公司總部辦公地不得在本轄區設立”原則。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肖颯認為,目前為逃避監管,尋找政策窪地,很多互金平臺狡兔三窟,在各地開設公司,尋找更有利的政策支持。而該條款有助於打破監管套利,以註冊地為標準,排除“空巢公司”,防止實際經營地與註冊地不符合的情況大量出現。
最後,該細則也著眼於“信息共享機制”,打破信息孤島,比如細則征求意見稿第24條,省金融辦、廣東銀監局、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省公安廳、省工商局、省通信管理局、省網信辦應當建立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信息共享機制,定期將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工商註冊、備案登記、電信業務經營許可、違法違規等信息,通過統一的省級企業信息共享交換平臺或全國企業信息信用公示系統(廣東)實時交換數據、共享信息。
與此同時,據報道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於2月17日召集P2P平臺召開整改會議,首批整改意見書也已下達,其重申網貸監管辦法的同時,還提出了“禁止平臺設立風險準備金”這一新規,這引起網貸行業的廣泛關註。而根據此前下發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並沒有對風險準備金進行明確規定。
大致看來,目前,P2P網貸平臺引入風險準備金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
一是借款人提供保證金擔保模式:即P2P平臺建立一個資金賬戶,從借款人通過P2P平臺獲取的每筆借款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放入該資金賬戶,當借款人出現逾期或違約時,平臺會按照借款人、投資人的約定條件用該賬戶資金償付投資人。
二是網貸平臺以自有資金作為風險準備金:網貸平臺以自有資金(實質上來源於借款人)作為風險準備金,則涉嫌提供增信服務。即P2P平臺以自有資金(可能來源於借款人支付給P2P平臺的居間服務費)作為風險準備金。當P2P平臺上的借款出現逾期或違約時,平臺會有條件地用該風險準備金資金償付投資人。
三是P2P平臺的合作機構提供風險準備金模式:P2P平臺的合作機構按照與P2P平臺的合作協議安排,在借款逾期時,合作機構以其自有資金(作為風險準備金)進行墊付,同時與出借人簽署債權轉讓協議,取得出借人轉讓的逾期債權,可以向債務人(借款人)追償。
根據這三種模式,肖颯認為,第一種模式,其理解是不違反《網貸暫行辦法》的;第二種模式是P2P平臺對部分主債權的保障,本質上仍然是保證擔保。此模式,實質上違反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提供增信服務”這一條;而第三種模式是根據合作機構與P2P平臺的協議約定,對部分主債權的保障,本質上仍然是保證擔保。P2P平臺合作機構的該行為會被認定為從事擔保業務,如合作機構無從事擔保業務的資質,可能存在被監管機關以非法經營的理由對進行處罰的風險。
部分細節仍待明確
據了解,北京網貸行業整改的流程大概是:北京網貸平臺所有排查工作將在3月底完成,排查之後即進行整改,整改事項少的平臺,整改時間可能需要1個月;整改事項多的平臺,則沒有明確時間。
2月17日,廣州市金融局、廣東省銀監會、廣東省通信管理局以及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再次組織轄區內的P2P平臺高管進行培訓。會議信息顯示,去年底以來,廣州已完成了對較大互金平臺的現場檢查工作,包括“查合同、查賬目、查資金”等。其中部分平臺收到了針對現場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而給出的“整改通知書”,專項整治的效果初步顯現。
“前期摸底的過程中,網貸平臺存在的較普遍問題是銀行資金存管未落地以及借款余額超限額,除此以外,個別平臺還存在資金池、不良率偏高等問題,這些在接下來的整治過程中都將逐個解決。”方頌說。
方頌認為,事實上,在P2P平臺整頓的過程中,還需要多個部門聯動,“比如資金存管方面,目前真正開展P2P資金存管業務的銀行畢竟少數,且標準不一,流程體驗往往達不到P2P平臺的期望值,甚至每家銀行對於資金存管的理解也不相同,這導致P2P平臺的接入存在障礙。另外,在網貸平臺名稱變更方面,也需要工商部門的協助。”
而對於此前爭議較大的網貸機構究竟是應該辦理ICP證、還是EDI證,抑或是其他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的問題,在上述廣州P2P平臺高管培訓會上,廣東省通信管理局給出了明確的說法。
“ICP和EDI是另外兩個證,新證既不是ICP,也不是EDI,就是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廣州安易達互聯網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北對本報表示,如果此後的實施細則按此標準,相信會適用全國P2P機構,這也是全國第一次相關機構在電信管理官方有明確指引和標準,具有很強的示範效應。
另外,在廣東的《實施細則》中,也有一些細節性問題尚待明確。
比如第二十一條,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發生下列情形的,應當在5個工作日以內向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金融監管部門報告:因違規經營行為被查處或被起訴;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境內外相關法律法規行為;金融監管部門等要求的其他情形。第七條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金融監管部門在規定時間內,將形式合規、完備的備案登記材料報省金融辦。
“這其中存在信息報送時間起點不明確以及‘規定時間’到底是多長時間等細節性問題。” 肖颯說,既然是細則,就要對細節進行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