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大戰 江南憤青
http://xueqiu.com/5564897980/26268875這兩天在美交流,很多人問我如何看待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大戰的事情,恰巧,最近跟幾個領導一起合寫了一本《支付革命》,我提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1、非正面競爭
微信支付確切的說,跟支付寶不是一致競爭。支付寶是支付工具,而微信支付,只是以微信為基礎,為支付提供應用場景的生態體系,微信是個底層架構,是個生態系統。支付是微信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個服務,微信可以搭載更多的支付工具,包括了支付寶,也可以在微信上實現有效應用,所以說,微信支付跟支付寶確切的說不是一個層面上的競爭。
從結果來看,微信通過這種方式,讓支付寶感受到了壓力是必然的,因為很多支付工具,都可以依賴微信所形成的應用場景,來實現支付,從而就不需要在充值到支付寶裡去,通過支付寶來實現支付了,從而對支付寶形成了擠壓,這裡的核心,其實並不是微信支付跟支付寶打,他只是支持了很多支付機構來跟支付寶打。包括了銀行支付,都可以搭載微信基礎。
我自己覺得支付這個行業,最終比拚的其實不是技術,而是應用場景,更多應用場景,才能有更多的支付可能,脫離了支付使用場景,支付很難生存,支付寶走到了第一,是因為有了淘寶,財付通走到第二是因為騰訊,如果單純比拚支付,支付寶肯定遠勝財付通,那是因為商品特性更產生支付基礎,而社交的支付場景過少,兩者不可比。但是微信橫空出世之後,已經把騰訊也從原先的社交屬性裡給延展出來,現在的微信其實已經遠不止社交的概念,一個適用人群覆蓋六億的客戶端,理論上可以把人類的各類行為都涵蓋在內,從而誕生出更多的想像空間了,就支付而言,就已經遠遠大於淘寶的支付場景,這個時候,微信支付的可怕之處就顯現出來了,可以實現真正的無處不支付。
這裡其實還有個所謂線下線上之爭的觀點,事實上,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從邏輯上推論,互聯網的總體流量也好,需求也好,都是有限的,可以直接推算為總人口乘以總時間這個是極限值,總體流量有限的情況下,誕生兩個邏輯,第一個是線上線下平衡邏輯,人在線上和線下分配自己的時間,也就是分配流量,目前從電商情況來看,雖然電商發展速度很快,但是總佔比還只是佔到大概不到8%左右的份額,這裡面其實雖然還有很大想像空間,但是現實也看到很多線下目前的確也遇到無法線上化的問題,線上入口目前白熱化的競爭背後,其實反映的是線上的流量目前大幅度增長的可能性在降低,技術條件約束了很多線下東西無法線上化,雖然可以看到珠寶、汽車都在線銷售,但是全體性的鋪開線上化,難度還是很大。為什麼O2O大行其道,反過來其實也說明的是未來線下的流量之爭可能比線上更關鍵。
基於線上流量的增長乏力的情況下,目前互聯網裡的競爭業態,就反映為在各個業態之間分配時間的不同所呈現的流量此消彼長的情況,微博沒落,不是因為微信比微博好,因為兩者不可比,但是微信擠佔了更多人類的時間,自然就會對微博構成了擠壓,互聯網之間的競爭,就是如此,我喜歡吃肉了,就不太會多吃素菜,因為我吃的東西總是有限的。流量之爭的背後其實表現為人類更喜歡在什麼地方上花更多的時間,從而把那些不願意花時間的東西給打敗了,跟這兩個東西好壞不關鍵。
所以微信支付的邏輯其實就我願意在微信上停留更多的時間,我自然也就會在微信上把支付的事情給幹了,當然前提是微信支付要提供足夠方便的支付場景,而前面說了,幾乎人人在用微信,這個應用場景其實就很容易形成,支付寶的錢包,很難做到人人都用。支付場景要超越微信的難度很大,畢竟一個是開放體系,一個是單一體系。
這裡面談所謂的財付通的事情,我堅持我在北京電視台BAT大戰裡說過一個觀點,沒有微信的財付通,一無是處,而有了微信,財付通天下無敵,但是這裡其實是有個前提其實是微信要帶著財付通玩,因為理論上,前面說了,微信只是個基礎平台,應該是開放式的,不應該只是財付通的應用場所,否則對微信的傷害也很大,從這個角度來看,一旦微信拋棄了財付通,我看財付通會好,但是很難很好。
第二、誰勝誰敗?
微信支付不犯錯誤的情況下,感覺失敗的可能性不大,理由兩個,第一個是支付寶跟其他支付是正面競爭和對抗,不但包括跟第三方支付公司競爭對抗,還跟銀行進行對抗,他的核心邏輯是,支付寶自建賬戶體系,要從銀行裡拿錢充值到自己的錢包裡去,雖然最終託管在銀行,但是一方面必然是降低了銀行利差收益,挖走了銀行很大的存量低息資金,另外一方面,其實是繞開了銀行的清算,形成體系內的虛擬清算,無論哪個,都是樹敵過多的行為,從人家口袋裡搶錢的事情,不好幹。加上阿里一直很強勢的作風,我感覺規模越大,阻力越大。
而微信支付前面說了,不跟任何一家支付機構形成對抗,確切的說,他是提供支付和服務的機構,更開放的模式,比相對封閉的模式,更容易起規模,也更容易鋪開,所以微信支付5月份上線,我估計到年底做到五六千萬的用戶群,應該不是難事,這個是必然的,甚至他都會考慮放開第三方支付公司,阻力會更小,微信支付確切的說,更符合互聯網的開放特性和去中介化特性。
第三,安全性。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從邏輯上推論,兩個都必然是金融級安全技術,否則無法支撐支付這個行業,但是由於各自流程不同,在流程上的漏洞是非技術層面出現的,支付寶的快捷支付目前出現的安全漏洞報導較多,一方面是因為捆綁手機的非卡非密方式,主要是大量快捷支付的應用,可以通過攔截手機來實現破解,這個破解其實已經跟技術本身可能已經是關係不大,而是因為流程上存在漏洞,要填補這樣的漏洞就要考慮更改流程,而更改流程,會帶來支付體驗的不佳。安全性和便捷性永遠是個博弈難題,只能尋求平衡點。
另外,支付寶採取的是自建賬戶體系的方式,相當於你額外弄了個零錢包,而且還支持零錢包之間的相互轉賬功能,也在不斷的擴大支付場景,零錢包可以直接使用,可以繞開銀行卡進行交易,這樣就使得你就要花更多的心思去保管這個零錢包,而且現在零錢包裡的零錢越來越多之後,攻擊力度都會極大的增加,也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安全成本。
而微信支付不是這個概念,微信支付只是幫助你從你的銀行卡到別的銀行卡,直接跟銀行卡捆綁,他本身不是資金沉澱和賬戶體系的概念,資金還是沉澱在銀行卡里,所以,更多安全性還其實是回歸到銀行卡身上去,在流程上,也比較簡單,直接還是通過銀行卡進行劃款,流程相對更簡單,應該也更安全。
當然這個只是邏輯推演,這個命題現實中還真很難說明白,我自己個人感覺,目前能解答的說法只能是誰也無法說誰比誰更安全,但是考慮到兩者都是全賠策略,其實,意義也不大。反正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都是全賠的情況下,打安全牌意義也不是特別大。
第四、支付寶加上來往呢?
來往對抗微信的事情,從常理上推論,其實勝算是很小的,互聯網的競爭,一致競爭的可能性,先發優勢和基礎性優勢,是很難撼動的,我們看到過很多公司後發制人,譬如攜程幹掉E龍等,但是這種概率還是很低,更何況騰訊一直以即時通訊起家,如果會被來往給幹掉,我看馬化騰也乾脆回家種地去得了,這裡的基本邏輯是,馬化騰不要犯太大的錯誤,在微信上敗給來往的可能性基本上沒有。而且現在的微信承載了大量的其他功能,使得微信越來越不可能被顛覆,因為替換成本太大。
來往能做成第二個旺旺,但是做不成第二個微信,這個是我的基本判斷,干趴下微信的必然是另外一種更讓用戶群在上面停留花費更多時間的東西,在即時通訊領域,大部分人其實是不會去做第二個選擇了,真沒必要,用什麼都一樣的東西,幹掉微信的是那些我們現在想不到的生活習慣或者生活方式的東西,而不是來往這樣,跟微信連外表都一樣的東西。
所以加上了來往的支付寶,也很難打得過微信支付,更何況,我感覺支付寶走的就是獨立賬戶體系的模式,承載開放性的可能性基本上是沒有的,即使來往做起來了,做來往支付,其實是革支付寶的命,這個對支付寶來說,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即使加上了來往的支付寶,也本質上行跟微信支付是不一樣的東西。
最近,微信也說推出餘額寶,由於微信支付是通道模式,這個模式,不會形成資金的沉澱,有賬戶體系,但是不以賬戶體係為核心,他只是給微信提供方便的資金服務應用,但是由於沒有資金沉澱,也就沒餘額管理的概念,個人感覺微信的餘額寶金額是超越餘額寶是不可能的事情,餘額寶的基礎性優勢是賬戶體系模式,所以這個基礎不打掉,沒人能超越餘額寶,唯一能打敗餘額寶的,其實是銀行的活期直接轉貨幣基金,但是這個顯然銀行短期是不會去做的事情,這裡面,由於微信的便捷性,估計會打掉一些純粹以存款替代為目的的投資人放棄支付寶的錢包,而使用微信的餘額寶,存在一定的分流可能性,實際的意義比較有限。
我眼中的文化中國(三)我看文化中國的全年財報 tobeyhuo
http://xueqiu.com/4416948359/28531917$文化中國傳播(01060)$寫在前面,阿里將打造自己的在線視頻及文化傳媒平台。目前的文化中國真的就剩下一個乾淨的殼和賬單上接近70億現金流和一堆電視劇和電影版權。這麼大的事情竟然沒有媒體去報導,還在盯著去年的財報,真有意思。。太歡樂了。
另一方面,
@優酷 的收購還會繼續進行麼?這麼看希望不大了。
2013年度獲利2.06億元,較去年同期多賺16.29%,不派末期息。
文化中國的發展方向從財報中正逐漸顯現。
主席董平表示,至上週五止阿里巴巴入股的交易尚待完成,擬將現有經內地公司間接控制業務的模式改變,轉為直接在內地經營業務,或按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方式處理,預期重整在2014年底前完成。
1.從間接控制內地業務變為直接在內地經營業務,經營什麼呢?會把原來在內地沒做好的都撿起來,因為以前的關係受制現在發生了本質變化,至於誰來做,當然不會是董平了。
公告說明:中國政府關於提振和振興文化產業,允許外資進入進入政策允許的文化創意範圍領域,
如電影及電視劇。2.否定了主席和行政總裁由一人兼任的做法。文化中國從2012年9月至今並無主席和行政總裁之分。董事會認為董平暫時仍可以做行政總裁,但同時提出,董事會在需要時將物色新合適人士出任新行政總裁。
一方面肯定董平的成績,另一方面說明隨時會更換行政總裁,新行政總裁的人選是下一個文化中國的方向轉變的細節。
3.截止2013年止,企業已經並無任何負債。2012年也沒有。這個殼真乾淨...
4.截止2013年止,文化中國無任何抵押資產。2012年有35億的股票抵押。
5.截止2013年止,文化中國現金儲備為1.9億。不算馬云的新資金入駐,62億進來以後,賬面上淨現金是64億。
6.2013年2月,文化中國與浙江桐鄉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計劃在1048畝土地上發展西遊影城;於2013年11月,由於政策導向變化,不做影城了,改做烏鎮文化創意產業園。不過這個僅僅是合作備忘錄,到底今年馬云要用來幹什麼,就不能聽董平的了。
7.甘肅電視台業務表現不錯。佔文化中國總營業額的35%,但是你會發現,這個業務文化中國已經不準備再做了。終止目的是,全力做阿里認可的業務。2013年底解除了與甘肅電視台的長期業務合作,但保留了電視廣告分銷業務。提出的原因仍是下面我要說的,全力做線上娛樂。
9.移動新媒體業務也剝離了,以1800萬美金向獨立第三方出售了此業務。這麼一筆交易竟然沒有發公告...賣給誰了?價格真是不便宜。
10.京華時報資產也在逐步剝離中,所剩無幾。
8.電影及電視製作佔營業額的56.1%,其中電視劇佔據70%,電影僅佔30%,還全靠一部西遊,可以說,這幾年文化中國的電影業務其實在走下坡路,急需引入新平台去改變。
9.發展展望:把文化中國的電影帶到網絡世界。手機在線視頻業務發展迅速,未來文化中國的重點發展是視頻和手機視頻業務。同時把自己已經有的版權都拿上來,重新組建。
年報過後,對於文化中國來說,業務非常聚焦,是福是禍要看發展狀態,不過國內的媒體和港台的媒體對這件事都沒有任何報導,還在報導文化中國的去年業績和阿里巴巴的入駐,我認為忽視了其年報核心。
2014年,文化中國的旗下資產已經完成剝離,手上有一堆的現金和電影及電視劇的版權,如果年報沒有問題,那麼阿里是在自己打造一個線上視頻網站和娛樂平台。
就此,我眼中的文化中國全系列,就此分析完畢了。
微商真的賺錢嗎?我看懸,四個原因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2/146650.html
i黑馬導讀:徽商也許不靠譜,但當朋友圈總出現那麽多賣面膜的妹紙時,總會對這個觀點產生懷疑... ...如果說,十年前淘寶的崛起給移動電商帶來了燦爛的淘金時代,那麼當年先人一步的淘金者們已經佔據了最有利的地形,掌握了最豐富的資源,而後來者很難在那條人滿為患的河道里立足,更遑論篩出幾斤金沙。
淘寶作為中國當之無愧的電商龍頭,已經趨近飽和,商家要想在裡面有所作為,所需投入金錢和精力越來越多,若想脫穎而出,更是需要付出不菲的資金和技術成本。所以,從普遍意義上來講,淘寶網店已經不太適合個人網店、兼職、低成本高收入……這些標籤了。
然而,每個時代總會醞釀出符合這個時代的新潮事物,學生、白領、全職媽媽……有兼職、賺點外快的需求,而顧客們希望能有跟多靠譜的地方買到合心意、放心的日用產品(PS:現在網店魚龍混雜,假貨比比皆是)。於是微商就像絲絲密密的春雨一般,悄沒聲息地就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一、微商是什麼?微商的源起是在朋友圈,最開始是二手交易。比如某某買了一個包包,因為一些原因,想要轉賣,所以就拍了包包的圖片發到了朋友圈,朋友們看到了,有意的就跟TA聯繫,兩人一來二去就達成了交易。
後來,代購也加注進來,某某要去哪個哪個國家,朋友圈問一句:「需不需要代購東西?」有需求的朋友紛紛響應,不出國門也能便宜買到國外靠譜的東西,這真是件極好的事情。
慢慢的,這裡的商機被人們所察覺,於是微商應運而生。他們會把自家的商品的圖片和介紹發到朋友圈,朋友們看到了,如果感興趣就會聯繫TA,基於熟人之間的信任感,交易成交率比較高。當然,敢在朋友圈做生意的人,大部分是做良心產品的,不然,生意不能長久,還會眾叛親離,得不償失。
總而言之,從狹義上來講:微商就是在熟人圈裡做生意的商人,主要運用的工具是:微信。
二、微商真的賺錢嗎?在微商圈裡不乏「月入百萬」「流水千萬」的例子,加之微商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入門門檻,只要有手機、會用微信、有貨源就能幹,所以很多人都蜂擁而至,期待能夠動動手指就能一夜暴富。然而,現實是,天上沒有白掉的餡兒餅,錯誤的方法+過高的期待讓大部分人都鎩羽而歸,最後總結出一句話:微商不靠譜。其實不過是因為以下四個原因:
1、不懂市場;
我跟很多店主聊過,他們中很多人都很焦急,問我:「為什麼我一直都沒有成單?」然後我讓他們發自己的店舖過來給我看,乍看上去,店舖很漂亮,裡面的商品的圖片也賞心悅目,商品介紹也沒有問題,那麼為什麼沒有訂單呢?
既然從店舖這邊找不出原因,那麼原因就應該是出在顧客那裡。
於是我就問他們:「你們在決定賣這些東西之前做過自己圈子裡的調研麼?」
大部分人給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他們覺得自己賣的東西在自己看來都是極好的,所以就拿來賣了,卻沒有想過「自己喜歡是不是就代表著別人也喜歡?」「自己的消費能力是不是和自己圈子裡的人的消費能力一樣?」
所以,若想有理想的成單率,給自己的圈子做個調研或者評估是必不可少的。
2、盲從無規劃;
曾經有個姑娘來找我,她非常困惑地問我:「我賣的東西都是在朋友圈裡熱賣的,物美價廉,可是為什麼就是沒有訂單呢?我屯了一屋子的貨,賣不出去可怎麼辦啊?」
當時我也很奇怪,如果情況真的如她所說,怎麼著也得有點訂單吧,怎麼會完全不成單呢?於是我跑去她的店舖去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好嘛~果然全是朋友圈裡熱賣的東東,她這兒一件不落全都有,看得我那個眼暈。然後我隨便挑出一件商品,問她這件商品的廠家、效果之類的問題,她卻顛三倒四完全說不清楚。
好了,這下找到問題在哪裡了,這就是盲從的症狀。
看到某件商品別人賣的好,自己也拿來賣這沒有錯,但是你必須要完全瞭解這件產品,最好自己試用過。你可以不瞭解產品的配方,但至少你必須知道產品的真正效果。不然,你如何讓你的顧客相信你?
微商立足的根本基石就是「信任」,傳播的利器是「口碑」,沒有這兩樣,賺錢就只能靠做夢了。
另外,一個新的店舖,在商品的選擇上千萬不要貪多,須知貪多嚼不爛。與其把自己的店舖搞得跟間雜貨舖似的亂糟糟的,不如做幾樣你最可心的產品,把這些產品做精,做出品牌,之後再慢慢增加其他的,這才是正途。
3、方法錯誤;
我的微信裡加了很多的微商店主,朋友圈裡每天都被各種廣告刷屏。關於如何宣傳店舖、如何聰明地在朋友圈發廣告而不被朋友所厭煩,我曾經寫過幾期專題文章,很多店主也有自己的分享,具體大家可以查看"喵喵微店寶典"訂閱號的歷史信息。
其實總得來講就是以下五點:
①別用你的商品廣告無節制刷屏,很容易被屏蔽的;
②選擇最有效的時間段發朋友圈,提高自己的廣告曝光率(哪個時間段是最有效的,是需要你自己測試的);
③沒人喜歡看廣告,別把自己變成一個無聊的推銷員,嘗試去做個段子手;
④朋友圈的信息不是發出去就結束了,互動才是真絕色;
⑤宣傳不要侷限於微信朋友圈,各種社交平台:陌陌、百度貼吧、QQ、微博……都可以利用起來。互聯網那麼大,社交軟件那麼多,你再跟我說自己圈子小,宣傳不出去,我真的要鄙視你了。
4、沒有耐心。
一夜暴富的事情不是沒有,但是那些是個例中的個例,不然就不會成為新聞了。所以,不要做「今天開喵喵微店,明天就成富婆」的白日夢。
可以肯定地告訴你,開喵喵微店肯定是賺錢的,但是什麼時候開始賺錢,賺多賺少都需要你自己的經營,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喵喵微店是賺錢利器,卻不是產錢機器。
喵喵微店做的,是為你提供了便利的開店平台;而你要做的就是在這個平台上經營好你的小店。至於有些喵黑所說的:「喵喵微店不好用,根本沒成單!」只有一句話:「戲檯子給你搭好了,你不會唱戲怪我咯?!
最後放出數據小哥提出來的喵喵微店所有店主某月的流水賬比例圖。有圖有真相,到底能不能賺錢,你自己看!
樂視超級手機發布:我看向蘋果的方向,先走向小米的估值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50
你們看的是小米發布會,我看的是雷總的新段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25/154415.shtml
導讀 : 雖聚集了大量用戶,但是用戶的關註度卻沒有在廠商期望的點上。
米粉們,Are You OK?
昨天,各大網站的首頁都被小米5發布會新聞刷屏了。無一例外,關註點都是小米4S和小米5的黑科技、售價、銷售渠道等等。不走尋常路的ACGx要說的,肯定不會是這些科技向的話題,否則昨天就第一時間發文了。今天,咱們來聊聊小米5發布會此次的直播。
發布會直播的主體變成專業直播網站
去年春天的小米新品發布會,直播網站里還有優酷土豆愛奇藝這些綜合類視頻網站,今年的視頻直播,除了小米官方入口,綜合視頻網站只剩下愛奇藝,令人亮眼的是新加入的大批直播網站或者直播社區——B站、熊貓TV、鬥魚TV、KK直播、虎牙直播、YY等。

觀看直播解鎖了新姿勢
直播網站的興起,是中國互聯網社交發展的結果。由於帶有極強的互動基因和社交屬性,使得網站中直播社區的活躍用戶正在不斷發展壯大。放棄綜合類視頻網站,和大批直播網站合作,讓發布會深入到中國90後、00後草根網絡用戶中,會給小米5的亮相引發更多討論和話題,這也體現了小米品牌的定位和直播用戶定位的精準化。
在這眾多直播網站/社區中,小米官方給B站、熊貓TV、鬥魚TV貼的標簽是“玩彈幕看”。在這3家中,後兩家稱得上是專業的直播網站,B站直播只是一個直播社區,然而B站卻成為此次發布會直播的重點。而B站對於此次直播也是非常看重,除了在首頁的推廣位中放入小米5發布會的入口,同時直播間的鏈接地址用的是天字1號【live.bilibili.com/1】

天字一號房房主是Bilibili直播的官方賬號
長期逛B站的人都知道,B站的重點其實不是直播,而是UP主搬運或創造的內容。之所以把B站加入到直播中,放在另外兩家專業直播網站的前面,還是跟雷軍在二次元的鬼畜全明星身份有關。
雷總真上了B站,粉絲們熱情捧場——又有新素材了
因“Are you OK”成名二次元世界後,雷軍不僅不生氣,反而只要在公開場合演講或露面,必帶這句“Are you OK”。“萌萌噠”的氣質讓他獲得了大量的二次元粉絲,在互聯網上90後、00後的粉絲們都親切地稱呼他“雷總”。“雷總”這種逢機會自黑的營銷方式,為小米手機收獲了不少用戶。
在22號當天,雷軍曾錄制了一個祝B站用戶元宵節快樂的25秒視頻,這段為兩天後的小米5發布會造勢的視頻有27萬的點擊量和7744條彈幕。熱情的網友們也在雷軍的湖南普通話口音中找到了新的創作梗——“祝B站越來越好”被網友惡搞成“越來越黃”。
專門給B站用戶錄制一個帶有“雷總”特色的視頻,足見雷軍和他的營銷團隊對亞文化群體的重視。畢竟原本只是B站用戶隨意做出來的鬼畜視頻,卻無心插柳給雷軍創造了幾百上千萬年輕粉絲,而且這些粉絲又和小米產品的用戶群高度契合,給小米公司帶來的經濟利益不可小覷。

真當雷總不上B站?
2月24日小米5發布會這一天,雷軍和他的營銷團隊經過大半年來樹立起來的可愛呆萌的互聯網形象終於派上了用場。下午的B站直播,同時在線最高人數達到了歷史性的23萬。
作為一個非專業直播網站,23萬這樣的最高直播在線人數已經是非常了不得了,這還不算那些被卡在直播外面的用戶,畢竟B站不是一個專業直播網站,和熊貓TV、鬥魚TV的直播實力還是有一定差距。
小米5發布會上B站,是小米和B站的雙贏?
ACGx在網絡上查詢一下小米5直播的關鍵字,會發現B站做的各種宣傳相比熊貓TV、鬥魚TV來說是最多的,從雷軍專門給B站錄制視頻就可見一斑。在大規模的宣傳下,早前放出的小米5發布會圍觀頁面,圍觀人數高達354萬。
只要你點擊了圍觀,就有可能在直播的抽獎中獲得小米公司提供的各種獎品。圍觀需要登錄,這無疑是給B站導入部分米粉,以至於第一次點進B站看直播的用戶發微博表示“我就想看看雷總怎麽講的,第一次去B站看,彈幕把我嚇哭了”。
另一方面,小米5發布會也因為“雷總”而獲得了亞文化群體的密切關註,23萬的最高同時在線人數,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小米手機的潛在用戶。小米營銷團隊利用雷軍成為二次明星這樣一個有利條件來拉高新產品的關註,似乎很成功。
我看的不是小米5,而是雷總的新段子
事實如果真那麽簡單,全國那麽多營銷公司都可以去吃翔了。
在密密麻麻彈幕的B站直播小米5發布會視頻中,小米4S到底有多適合女性用戶、小米5有多少黑科技,已經不重要了,雷軍黑了三星、黑了蘋果、黑了vivo關我們屁事,我們只是來看雷總的!
“雷布斯又來耍猴了!”“要優雅,不要汙。”以及滿屏幕的“6666666”,從彈幕可以看出,直播用戶關註度絕大部分都不在新產品上,除了圍觀雷總,就是抽獎。
看上去鬧騰得很的直播氛圍,新小米手機卻基本沒有人註意,雷軍在臺上講得頭頭是道的新技術對電腦屏幕前的B站用戶來說也是基本無意義。雷軍的發布會對二次元用戶來說,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個人秀,他們帶著好玩、搞笑的態度來觀看這場發布會,看的是雷軍在現場的發言,因為他的每一句話都可能成為二次元創作者的新段子。

要優雅,不要汙
究其原因,ACGx認為雷軍雖然成為了二次元的名人,但是二次元用戶們關註的,其實不是他本人,而是由他產生的二次元創作素材,比如風靡網絡的“Are you OK”,以及前面提到的“越來越黃”。在“Are you OK”之後,有多少素材是雷軍背後的營銷團隊故意為之,大家心知肚明。
因此,當雷軍拿著小米5介紹黑科技的時候,二次元用戶也不會過多關註發布會中的宣傳產品這個重點,更不會去理會那些他們認為不可能成為二次創作素材的內容。盡管小米5發布會在B站直播得到了大量關註,但是相比專業IT網站的圖文直播,得到的產品關註度其實並不算多,想要引起和觀看直播的人數對稱的產品討論和話題,很難。
另一方面,當晚在由UP主上傳的小米5發布會視頻中,彈幕內容卻完全變了,基本全是關於產品本身的討論。相同的視頻,獲得截然不同的彈幕,足以證明二次元們其實並不是不關註產品,而是對於帶有明顯商業宣傳性質由廠商發起的產品發布會,他們其實是抵制的,自然在廠商發起的發布會上,其關註要點也產生了偏移。

發布會回放視頻的彈幕,畫風終於正常了
前幾天ACGx在暴走漫畫和B站合作直播的文章里提到,直播內容的用戶討論寥寥,廣告推廣也沒有給粉絲留下印象。現在看來,小米5發布會得到的結果和暴漫、B站合作直播得到的效果如出一轍:雖聚集了大量用戶,但是用戶的關註度卻沒有在廠商期望的點上。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對產品的二次元再創作。《萬萬沒想到》、《暴走大事件》每集結尾的廣告雖然粗暴直接,但是卻由於創意十足並不受觀眾排斥,反而成為很多人看劇結尾的期待。就現在來看,三次元的營銷要貼近二次元用戶,可比你賣保健品給小區大媽難多了。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ACGx,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聽說國慶檔“爛片紮堆”,我看了《縫紉機樂隊》差點……(福利)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30/1151793.html
每經影視實習記者 王禮迪
每經影視編輯 杜蔚
路演、點映、上綜藝節目、甚至敬酒抽獎發紅包,為了即將到來的國慶檔,片方使出十八般武藝宣傳影片。片方之所以如此重視國慶檔,一方面是國慶檔的大盤越做越大,另一方面國慶檔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而對觀眾來講,不管片方怎麽折騰,這個國慶檔的電影看起來也實在讓人提不起興趣。
《英倫對決》中成龍不演功夫喜劇,家庭組團觀影就沒了其樂融融的樂趣,不想去;《極致追擊》請到了奧蘭多•布魯姆,但除了“精靈王子”這個金發帥哥也沒什麽拿得出手的作品,不想去;李晨自導自演《空天獵》已經夠讓人捏把汗了,範冰冰的“愛情加盟”會不會添亂?開心麻花和大鵬的前作都還不錯,但導演畢竟還是新人,萬一《羞羞的鐵拳》和《縫紉機樂隊》玩砸了不好笑怎麽辦?至於《追龍》,看到王晶兩個字就想“棄療”了。
▲國慶檔最具競爭力的6部影片
今年國慶檔是否真的“爛片紮堆”?從以往來看,近5年的國慶檔每次至少能有1部豆瓣評分上7的電影;而年頭好的時候,比如2014、2015年的國慶檔,都有3部電影超過7分。稍作回顧後,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對今年的國慶檔又恢複了一點點信心。
做好了“寧可錯看一萬部爛片,也不放過一部好片”的思想準備,每經影視記者硬著頭皮參加了幾場點映和試片會。萬萬沒想到的是,幾次觀影居然有不少驚喜,其中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最中意《縫紉機樂隊》。
國慶檔票房大戰,勝出者不過二三人
五年來,國慶檔七天票房從不到4億元漲到了近16億元,除2016年略有下降之外,每年都以超過50%的速度增長,漲幅最快的2014年、2015年更是達到了78.03%、66.64%。
更重要的是,與以往相比,現在觀眾更熱衷於擠在國慶檔看電影。2012年國慶檔日均票房也就比年度日均票房高一半不到,而到了2016年,國慶檔日均票房已經是年度日均票房的兩倍左右。

國慶檔的票房蛋糕越做越大,搶蛋糕的競爭卻越來越激烈。根據貓眼電影專業版數據顯示,2012~2015年的國慶檔中,票房前三名的電影所占票房比例依次為57.0%、74.5%、83.2%、84.7%、80.2%,排名第五的影片票房僅占2%~4%。想必2017年的國慶檔,殺出重圍的電影也就兩三部。
今年國慶檔之中,影片類型還是豐富的。動作片有《英倫對決》《極致追擊》和《追龍》,喜劇片有《羞羞的鐵拳》和《縫紉機樂隊》,主旋律電影有《空天獵》。那麽國慶檔人們最愛看什麽類型的電影?
2012、2013年是《太極1:從零開始》《狄仁傑神都龍王》兩部武俠片拿下國慶檔頭籌;2014、2015年是《心花路放》《夏洛特煩惱》兩部喜劇片;2016年是熱血主旋律《湄公河行動》。可見觀眾對於國慶檔影片的類型並沒有固定偏好,影片夠不夠熱鬧,質量夠不夠硬,仍然是觀眾選擇影片的關鍵標準。
說到熱鬧和質量硬,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參加了幾場點映和試片會後,最喜歡的還是《縫紉機樂隊》。
《縫紉機樂隊》?我是來看趙本山和周星馳的
為什麽說《縫紉機樂隊》最熱鬧、質量最硬?論熱鬧,本山大爺的春晚小品最熱鬧,臺詞經典又好笑,一個小品能讓全國觀眾念叨半年;論質量硬,以周星馳、王晶為代表港式喜劇最硬,從錄像帶、DVD、到視頻網站,看了十幾遍還能不厭其煩。
而在《縫紉機樂隊》里,這兩者的影子你都能看到。
▲截至9月30日9時許,《縫紉機樂隊》收獲4747萬元票房(CBO中國票房/圖)
大鵬電影的笑點就像本山大爺的小品:他出生在東北,師從趙本山,喜劇充滿了“大碴子”味兒,用諧音、順口溜來逗樂,講的都是老實人耍小機靈的可愛。
大鵬的電影都是港式喜劇的路數:主角總得回歸到一個小人物的狀態,然後得遭受各種折騰,過得稍微好一點了,又要接受一個“愛兄弟/情人/理想還是愛黃金”的道德拷問。
港式喜劇故事骨架子都差不多,但總能找到有意思的題材做切入。換湯不換藥——雞湯、魚湯、骨頭湯,藥效都是補鈣,但口味豐富就有新鮮勁,觀眾願意看。
慶幸的是,大家最後都沒選黃金。港式喜劇是最典型的大眾電影,大眾電影要琢磨大眾心里。兄弟、情人、理想,關乎一個人活得開不開心;黃金,關乎一個人活得安不安穩。“要開心還是要安穩”是大眾生活的兩難選擇,而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情況我們選擇了前者,安穩卻不開心。
▲《縫紉機樂隊》劇照(豆瓣電影/圖)
所以電影要選擇前者,讓觀眾過把癮。
兩部電影拍下來,怎麽讓觀眾笑,怎麽讓觀眾感動,這些技巧大鵬都諳熟於心。但比《煎餅俠》更進一步,《縫紉機樂隊》並不再是那種打著“理想”的旗號肆意妄為的電影,它里面更多了一份誠實和真誠。
面對“要音樂還是要工作”“要開心還是要安穩”的兩難選擇,《縫紉機樂隊》的回答熱血又不失真實:要工作,也要唱歌,因為不唱心里那口氣就沒了。
大鵬是個極其聰明的電影人。要兄弟就給你兄弟,在《煎餅俠》里湊劇組,在《縫紉機樂隊》里組樂隊;要愛情就給你愛情,《煎餅俠》里有柳巖,《縫紉機樂隊》里有古力娜紮;要理想就給你理想,《煎餅俠》實現電影夢,《縫紉機樂隊》實現搖滾夢。
▲《縫紉機樂隊》劇照(豆瓣電影/圖)
有時覺得,一個導演的理想,起碼也得是拍一部“佛跳墻”吧;而大鵬年紀輕輕就陷入套路,電影如同一鍋東北亂燉,實在可惜。但轉念一想,高檔如佛跳墻的粵菜,也不過就是海鮮版的東北亂燉嘛。
《縫紉機樂隊》就是一鍋東北亂燉,亂燉沒啥不好的,只要原料豐富、廚師用心,觀眾願意吃。更何況,我們最愛的本山大爺越來越少出現在電視里,最愛的港式喜劇越來越少出現在銀幕上,觀眾們已經餓了許久,大鵬這鍋熱氣騰騰的亂燉來的剛剛好。

聽說國慶檔“爛片紮堆”,我看了《縫紉機樂隊》差點……(福利)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30/1151793.html
每經影視實習記者 王禮迪
每經影視編輯 杜蔚
路演、點映、上綜藝節目、甚至敬酒抽獎發紅包,為了即將到來的國慶檔,片方使出十八般武藝宣傳影片。片方之所以如此重視國慶檔,一方面是國慶檔的大盤越做越大,另一方面國慶檔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而對觀眾來講,不管片方怎麽折騰,這個國慶檔的電影看起來也實在讓人提不起興趣。
《英倫對決》中成龍不演功夫喜劇,家庭組團觀影就沒了其樂融融的樂趣,不想去;《極致追擊》請到了奧蘭多•布魯姆,但除了“精靈王子”這個金發帥哥也沒什麽拿得出手的作品,不想去;李晨自導自演《空天獵》已經夠讓人捏把汗了,範冰冰的“愛情加盟”會不會添亂?開心麻花和大鵬的前作都還不錯,但導演畢竟還是新人,萬一《羞羞的鐵拳》和《縫紉機樂隊》玩砸了不好笑怎麽辦?至於《追龍》,看到王晶兩個字就想“棄療”了。
▲國慶檔最具競爭力的6部影片
今年國慶檔是否真的“爛片紮堆”?從以往來看,近5年的國慶檔每次至少能有1部豆瓣評分上7的電影;而年頭好的時候,比如2014、2015年的國慶檔,都有3部電影超過7分。稍作回顧後,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對今年的國慶檔又恢複了一點點信心。
做好了“寧可錯看一萬部爛片,也不放過一部好片”的思想準備,每經影視記者硬著頭皮參加了幾場點映和試片會。萬萬沒想到的是,幾次觀影居然有不少驚喜,其中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最中意《縫紉機樂隊》。
國慶檔票房大戰,勝出者不過二三人
五年來,國慶檔七天票房從不到4億元漲到了近16億元,除2016年略有下降之外,每年都以超過50%的速度增長,漲幅最快的2014年、2015年更是達到了78.03%、66.64%。
更重要的是,與以往相比,現在觀眾更熱衷於擠在國慶檔看電影。2012年國慶檔日均票房也就比年度日均票房高一半不到,而到了2016年,國慶檔日均票房已經是年度日均票房的兩倍左右。

國慶檔的票房蛋糕越做越大,搶蛋糕的競爭卻越來越激烈。根據貓眼電影專業版數據顯示,2012~2015年的國慶檔中,票房前三名的電影所占票房比例依次為57.0%、74.5%、83.2%、84.7%、80.2%,排名第五的影片票房僅占2%~4%。想必2017年的國慶檔,殺出重圍的電影也就兩三部。
今年國慶檔之中,影片類型還是豐富的。動作片有《英倫對決》《極致追擊》和《追龍》,喜劇片有《羞羞的鐵拳》和《縫紉機樂隊》,主旋律電影有《空天獵》。那麽國慶檔人們最愛看什麽類型的電影?
2012、2013年是《太極1:從零開始》《狄仁傑神都龍王》兩部武俠片拿下國慶檔頭籌;2014、2015年是《心花路放》《夏洛特煩惱》兩部喜劇片;2016年是熱血主旋律《湄公河行動》。可見觀眾對於國慶檔影片的類型並沒有固定偏好,影片夠不夠熱鬧,質量夠不夠硬,仍然是觀眾選擇影片的關鍵標準。
說到熱鬧和質量硬,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參加了幾場點映和試片會後,最喜歡的還是《縫紉機樂隊》。
《縫紉機樂隊》?我是來看趙本山和周星馳的
為什麽說《縫紉機樂隊》最熱鬧、質量最硬?論熱鬧,本山大爺的春晚小品最熱鬧,臺詞經典又好笑,一個小品能讓全國觀眾念叨半年;論質量硬,以周星馳、王晶為代表港式喜劇最硬,從錄像帶、DVD、到視頻網站,看了十幾遍還能不厭其煩。
而在《縫紉機樂隊》里,這兩者的影子你都能看到。
▲截至9月30日9時許,《縫紉機樂隊》收獲4747萬元票房(CBO中國票房/圖)
大鵬電影的笑點就像本山大爺的小品:他出生在東北,師從趙本山,喜劇充滿了“大碴子”味兒,用諧音、順口溜來逗樂,講的都是老實人耍小機靈的可愛。
大鵬的電影都是港式喜劇的路數:主角總得回歸到一個小人物的狀態,然後得遭受各種折騰,過得稍微好一點了,又要接受一個“愛兄弟/情人/理想還是愛黃金”的道德拷問。
港式喜劇故事骨架子都差不多,但總能找到有意思的題材做切入。換湯不換藥——雞湯、魚湯、骨頭湯,藥效都是補鈣,但口味豐富就有新鮮勁,觀眾願意看。
慶幸的是,大家最後都沒選黃金。港式喜劇是最典型的大眾電影,大眾電影要琢磨大眾心里。兄弟、情人、理想,關乎一個人活得開不開心;黃金,關乎一個人活得安不安穩。“要開心還是要安穩”是大眾生活的兩難選擇,而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情況我們選擇了前者,安穩卻不開心。
▲《縫紉機樂隊》劇照(豆瓣電影/圖)
所以電影要選擇前者,讓觀眾過把癮。
兩部電影拍下來,怎麽讓觀眾笑,怎麽讓觀眾感動,這些技巧大鵬都諳熟於心。但比《煎餅俠》更進一步,《縫紉機樂隊》並不再是那種打著“理想”的旗號肆意妄為的電影,它里面更多了一份誠實和真誠。
面對“要音樂還是要工作”“要開心還是要安穩”的兩難選擇,《縫紉機樂隊》的回答熱血又不失真實:要工作,也要唱歌,因為不唱心里那口氣就沒了。
大鵬是個極其聰明的電影人。要兄弟就給你兄弟,在《煎餅俠》里湊劇組,在《縫紉機樂隊》里組樂隊;要愛情就給你愛情,《煎餅俠》里有柳巖,《縫紉機樂隊》里有古力娜紮;要理想就給你理想,《煎餅俠》實現電影夢,《縫紉機樂隊》實現搖滾夢。
▲《縫紉機樂隊》劇照(豆瓣電影/圖)
有時覺得,一個導演的理想,起碼也得是拍一部“佛跳墻”吧;而大鵬年紀輕輕就陷入套路,電影如同一鍋東北亂燉,實在可惜。但轉念一想,高檔如佛跳墻的粵菜,也不過就是海鮮版的東北亂燉嘛。
《縫紉機樂隊》就是一鍋東北亂燉,亂燉沒啥不好的,只要原料豐富、廚師用心,觀眾願意吃。更何況,我們最愛的本山大爺越來越少出現在電視里,最愛的港式喜劇越來越少出現在銀幕上,觀眾們已經餓了許久,大鵬這鍋熱氣騰騰的亂燉來的剛剛好。

蔡東豪:「都要給我看一看。」
1 :
GS(14)@2012-08-09 14:18:28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E4%B8%80%E7%9C%8B/
「都要給我看一看。」
李嘉誠
早前李嘉誠宣佈分家產,大仔澤鉅分到上市王國股權,細仔澤楷將會分到現金,父親打本給他闖天下。
上周業績會,記者問李嘉誠是否已兌現對李澤楷的承諾,李嘉誠答錢已在銀行,不過要讓他先過目才可動用。
李嘉誠分家產重點是讓他先過目,他對長和系瞭若指掌,集團內風吹草動,他一定知道。表面上李澤鉅掌舵,但李嘉誠身影無處不在。所謂打本給李澤楷做「刁」(Deal),條件是讓他看這單刁是否好刁,這跟李嘉誠做刁有甚麼分別?如果有好刁,李澤楷從第三方取得融資,一點不困難,審批過程比問父親可能更簡單。
李澤楷自由自在十多年,忽然間,做刁要問過老竇,老竇可能派Canning(霍建寧)和Edmond(葉德銓)幫手睇吓,李澤楷豈非衰過以前?
蔡東豪
蔡東豪:「對我看得太高。」
1 :
GS(14)@2012-08-23 12:46:06你低的話就來拿大資源搶我生意是咪? 你仲低? 至少高過我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7%E5%A4%AA%E9%AB%98
「對我看得太高。」
胡紅玉
胡紅玉曾在汕頭大學擔任法律學院顧問,現任TOM集團(2383)獨立非執行董事,梁振英邀請她繼續留任行政會議成員。有傳媒指,她是李嘉誠的代言人,胡紅玉說別看得她太高,李嘉誠有很多專業人士幫手。提起代言人,我即時想起消費品和明星,例如劉德華和某飲料、舒淇和某化妝品,這種關係很清晰,明星收報酬,以個人名氣為產品推廣。
富豪政治上找代言人,情況複雜得多,因為富豪和代言人之間不可有利益關係,否則代言人失去公信力,不能發揮政治作用。富豪需要代言人做事,代言人有意或無意不盡全力,富豪很難追究。
香港政治環境變了,三兩個所謂政治代表起到的作用有限,今日最能左右政府施政是傳媒,我相信李嘉誠和身邊的政治謀臣老早看通這點。
蔡東豪
2 :
GS(14)@2012-08-23 12:47:512012-7-21 MP
被視李嘉誠代言人 胡:對我看得太高
【明報專訊】胡紅玉曾在汕頭大學擔任法律學院顧問,現任TOM集團獨立非執行董事,特首梁振英繼續邀請胡擔任行政會議成員,有說她是香港首富李嘉誠的代言人。胡自嘲說大家對她「看得太高」,李嘉誠在商業上已有代言人,也有很多專業人士幫手,毋須找她做代表。
任職汕大為中國法律教育
在汕大工作6、7年,胡紅玉稱因為沒有時間故已辭去汕大工作,但對汕大有感情,現時仍為汕大當義工。汕頭大學是李嘉誠基金會支持的教育機構,而TOM集團主要股果是李嘉誠的好友周凱旋,外界因而不時形容胡紅玉與李嘉誠關係密切。胡紅玉說,當初接受汕大的工作是基於對中國法律教育的興趣。
至於TOM集團主要是在內地發展多媒體業務,胡紅玉以前當律師時負責很多知識產權個案,加上她對內地的IT業感興趣,故留在集團擔任非執董。她強調TOM集團的業務主要在內地和台灣,與香港「距離好遠」,故相信不會構成利益衝突。
【文化籽】如果一生只可看一齣劇集 我看《權力遊戲》
1 :
GS(14)@2016-05-08 14:55:07【文化籽:西遊記】近幾年,有兩齣劇集,一開始,不能停止。一齣是《絕命毒師》(Breaking Bad),另一齣是《權力遊戲》(Games of Thrones)。某日,有位朋友問我:「如果,一定要你二揀一,你會怎選?」我認真地思考了很久,到近兩個星期,《權力遊戲》第六季出街,終於想通。我選擇《權力遊戲》。
跟一般屋邨長大的香港七十後差不多,我看港劇大。小學,放暑假,無綫會在下午重播改編金庸小說的武俠劇,我就由《射鵰英雄傳》看看看到《天龍八部》,應該是人生第一次有意識地煲劇。然後到韋家輝的《義不容情》,直到再後期的《大時代》。家中唯一一部電視機,聲寶牌,甚少轉台。到升上中大,住宿舍。好似是老竇抽獎抽到部電視機仔,我抬了返房,在不理會同房宿友反對下,私自利用室內天線收看雪花版《縱橫四海》。可見無綫電視劇已初呈下滑迹象。那幾年,日劇盛世,我幾乎日日搭火車出沙田廣場買老翻VCD,《悠長假期》、《Beach Boys》這類大熱固然全層分享;相對冷門的,例如常盤貴子套《小報急先鋒》,或者中山美穗的《沉睡的森林》,沒人陪,我便一人獨享,明明可放在電腦觀看,偏偏要買部VCD機回來接駁電視。當中,以《戀愛世紀》煲得最誇張,一個通宵不眠不食不休直落十一集。視第二朝上堂如無物。自此一發不可收拾,更開始正式接觸美劇。先翻煲昔日經典如《老友記》(Friends)、《X檔案》(The X-Files)、《仁心仁術》(ER),再緊追當時得令的《色慾都市》(Sex and the City),往往又是一晚十幾集,好像不用睡眠。當時年輕。你話係咪套套都好好睇,值得捱更抵夜?不是。只是本人有病,開了個頭,死都會死到結尾。像《醫人當自強》(Grey's Anatomy)與《靚太唔易做》(Desperate Housewives),越拍越爛,我都堅持睇落去。浪費了很多時間。近幾年,人老了,觀看美劇的途徑多了,但工作量重了,空閒時間少了。煲劇,變得越來越揀擇。有時,製作單位有往績支持的,題材很吸引的,已經很想看的,也會等一等,等到有口碑為止。這樣等一等,會變成積聚,第一季未及抽空細看,第二季已經面世,窒礙了追看衝動。搞到有好幾套彷彿必看的大熱美劇,至今仍未揭開,遑論再來一次一晚一季的瘋癲。即使強如《絕命毒師》跟《權力遊戲》,我也只是中途插入。以牌面計,較早登場的《絕命毒師》題材新穎得多,講一個平凡中年化學教師,重病纏身下,運用知識,製毒,繼而販毒,改變命運。由正變邪的心路歷程,可能是電視史上最細緻的一次。播到陽光勃勃、追都追唔切之際,《權力遊戲》才啟播,色彩上仲要好似撞正電影《哈比人》(The Hobbit),你話我當時點會提得起興趣開另一條戰線?劇集一出街,口碑轟動,正當我忍唔住想出手,偏偏又給我先看了《哈比人:不思議之旅》(The Hobbit:An Unexpected Journey),非常沉悶,非常難睇。令我對奇幻中土世界大混戰卻步。如是者,又拖了兩季。其間,無數好友相繼苦勸:「快啲睇啦,真係好好睇呀!」我夠知啦,要寫稿要吃飯要睡眠要上床嘛。直到第四季完結後,《絕命毒師》已劇終,終於可以趁出埠公幹時埋首《權力遊戲》。黐線的,比求學時期更似病患,竟然接近以一口氣由第一季直煲到第四季。在候機室,睇;在飛機,睇;搭的士,睇;睡眠前,睇;一起身,睇。到第五季,我逐個星期逐集追,像中了毒要吃解藥止癮。第六季在兩星期前首播,我校定鬧鐘搭正九點即時打開HBO,一定比你追看《殭》的態度虔誠。是時候解釋文章開首的決定。《絕命毒師》接近無懈可擊,但主線畢竟落在Walter White,最多加埋Jesse Pinkman,有大量篇幅刻劃二人的關係、遭遇和變化。《權力遊戲》不同,超多角色,無論戲份多或少,個個都被塑造得輪廓鮮明,難度高得多。有如此前設,才讓編劇放膽對所謂的主角痛下殺手。突破到這一個盲點,很重要。因為,有很多觀念,一般成年人很容易過份地覺得理所當然不可推翻,例如打份工,會以為向來成功的一套,必然永恒成功,因此面對失敗時仍不相信失敗。又例如以為年年護級的,只會繼續護級,不可能贏得英超冠軍。大家都接受慣性。一套劇,主角一定不會在故事中段死亡,就算死亡,都會翻生。《權力遊戲》一而再衝破約定俗成,創作空間才得以擴闊到無限。第五季結局,靚仔Jon Snow被殺,放在一般劇集的話,我打死唔信真死,放在《權力遊戲》的話,我以為必死。於是,我看完第六季第二集後……一齣戲集,鼓勵我大大力打破舊有思維,也提醒我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可能性。係好神。即使《權力遊戲》未播完,邏輯上還存在爛尾風險,無辦法,我也只好義無反顧投下這一票。然後,重複一次朋友的苦勸:「快啲睇啦,真係好好睇呀!」
撰文: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專頁:方俊傑
編輯:陳國棟美術:吳子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08/1960099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