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讀懂對方的心 一開口就讓人有共鳴 感動群眾》台灣最會講故事的人 吳念真

2016-02-01 TWM

在台灣,「吳念真」三個字,是溫暖帶著情感的溝通符號。 他的文案感人、產品熱賣,靠的不是販賣力,而是感動力。他說:「也許你不善言辭,但一定要打開觀察力、拿出同理心,必能產生共鳴。」導演吳念真走進「快樂學習協會」新北市三重的祕密基地,老師向教室內的小朋友介紹:「今天有幾位像天使一樣的人,來看大家喔。」小朋友歪著頭,舉手問吳念真:「你真的是天使嗎?為什麼你沒有翅膀?」吳念真張開雙臂做出飛翔狀:「喔,因為我剛下班,翅膀拿下來,休息一下。」「溝通不是自說自話,而是你要看今天講話的對象是誰?以同理心去理解,說出他們聽得懂的話。」被稱為台灣最會講故事的人,吳念真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演講,是對著三千多名警察大學學生的講話。

「我生平最痛恨的人,就是警察。」他的開場白,讓台下學生豎起耳朵。「小時候,父親賭博,我寫信給警察,還畫了賭場地圖。」結果放學回家,發現警察來家裡,桌上還擺著檢舉信,笑著對阿爸說,「這囝仔很有才情,批(信)寫得很好。」父親當場舉起掃把怒砸他:「這麼細漢,就當抓耙仔(告密者)!」

拍廣告不找大咖

拍「保力達」說出藍領心事吳念真自嘲慘事,引來台下學生哄堂大笑。「這是一種情感與情境的連結,演講不是你想講什麼,而是台下的聽眾想聽什麼。」不管是警察、扶輪社的貴婦,還是難搞的青少年親子問題,吳念真都有辦法在第一時間,找出對方聽得進去的劇情。

也因為說話的共鳴度強,吳念真一直都是廣告商的最愛,其中合作最久的,是長達二十年的「保力達」廣告系列。

當初對手「維士比」找了港星周潤發拍出「福氣啦!」廣告,保力達也找上同樣是港星的成龍上場,效果奇慘。一籌莫展的廠商登門,吳念真分析:「喝藥酒的人都是藍領勞工,不會相信港星也喝這一罐。

」他改拍泥水工、捕撈烏魚子、拉麵線、曬紅柿等各行各業勞動者的故事,讓保力達在藥酒市場市占率從三成躍升到七成,至今穩穩領先。

「寫文章、演講,或是拍廣告,我定位自己不是創作者,而是一個溝通者。」吳念真認為,講出吸引人心的話,不是天生具備的口條魅力,可透過後天的心智鍛鍊。他的祕訣是:「開口前,先細心觀察對方的處境,抱持同理心回應,必能拉近距離,讓對方感受關注,產生共鳴,自然會跟你站在同一邊。」

面對陸網友挑釁

「反擊是必要之惡」

因為吳念真一言九鼎的說服力,讓他這次大選中,成為比候選人更關鍵的助選員。民進黨的友人請他錄製政黨票催票廣告,他也為導演好友柯一正,站上時代力量的造勢舞台。當「吳念真打吳念真」的標題出現在媒體,外界逼他表態時,他僅回覆:「相信初心,不要改變。」這句話,也是他一貫的處事風格,就算掉入政治漩渦,也不會昏頭轉向。蔡英文當選總統後,吳念真的微博湧入大量中國網攻,開罵「台獨狗,滾回去。」他想起二○○八年綠營慘敗後,他到中國演講,台下網友酸他:「我知道你是深綠分子,說說看你們那兩位總統,對台灣有什麼貢獻?」吳念真說:「李登輝對台灣的貢獻,就是當總統後,罵總統不會被關;陳水扁對台灣的貢獻,就是總統下台後,仍會被關。前者叫言論自由,後者叫司法獨立。」他的神回,引來台下滿堂喝采。他至今得意:「面對敵意與挑釁,反擊是必要之惡。」

隨時培養觀察力

一句話溫暖大夜班工讀生

吳念真說,神回覆功力雖然不是與生俱來,但觀察力是可以後天訓練的。

隨時啟動同感度,可以讓你的話語更有溫度,人緣更好。他說,前幾天到住家附近超商,遇見一位沒有見過的店員,從衣領露出學號。「很辛苦吧?下課還要來打工?」小女生驚訝地回答:「是啊,來上大夜班。」結帳時,吳念真說:「辛苦了,回家要小心喔!」頓時小女生眼中閃著淚光。店長隔天對吳念真說,小女生感動得不得了,在臉書上PO文:「今天遇到一位心腸很好的老先生。」吳念真笑回:「哎喲,告訴小女生,下次不要這樣形容,要說,今天遇到一個資深帥哥。」

搶救最在乎的兩個女人

吳念真用廣告逆轉選情

身為廣告代言人,許多廠商會要求吳念真不要在選舉場合站台。

「我可以理解廠商的顧慮,但2016年這場選舉太重要了,涉及到台灣的轉型與世代正義,我在乎的人,我一定要幫。」吳念真掛念洪慈庸與蕭美琴這兩位女性,因為她們的參選,代表新舊政治力的翻轉。所以他繞過半個台灣,二度到花蓮陪同蕭美琴掃街;去年12月底,幫洪慈庸錄製助選的錄影帶,更為選情投下震撼彈。

「大家好,我是吳念真,我今年63歲……,」選戰前兩周,吳念真招牌的口語出現在洪慈庸競選影片。「助選與拍廣告一樣,你要精確地掌握你的訴求對象是誰。」吳念真當時觀察,洪慈庸可以拿到年輕票,但缺乏年長者的選票,尤其是婦女票。所以影片開頭「我63歲」,拉近與被訴求者的年齡,再以一個疼女兒的心情娓娓道來。

根據一月初民調顯示,素人洪慈庸與對手有26年政治資歷的楊瓊瓔(兩屆省議員及五屆立委),是四比六的戰況,吳念真廣告一出,局勢逆轉;也讓洪慈庸所屬的「時代力量」知名度大增,支持率一星期內從7%暴衝到14%,政黨票甚至危及民進黨,嚇到黨主席蔡英文選前一周出來喊話,要綠營選民「集中投票」。

1月16號開票當天,看到兩位女性的逆轉勝,吳念真和朋友振臂歡呼,因為,這是他今年最滿意的代言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82

品牌包裝:你把用戶感動哭了都沒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428/155460.shtml

品牌包裝:你把用戶感動哭了都沒用
李靖 李靖

品牌包裝:你把用戶感動哭了都沒用

品牌策略的本質,並不是“提升形象,感動用戶”,而是“在用戶心智中,針對競爭對手確定有利位置。”

策劃一個品牌策略,目的是什麽?

最經常的回答是:

• 要感動我們的用戶;

• 要讓我們的品牌更有溫度;

• 要讓用戶和品牌建立更深層次的情感聯系。

但這其實是“形象包裝”而不是“品牌策略”。

因為品牌策略的本質,並不是“提升形象,感動用戶”,而是“在用戶心智中,針對競爭對手確定有利位置。”

今天李叫獸這篇文章,就講講形象包裝和品牌策略之間的區別。

為什麽要使用“品牌策略”,而不是單純做品牌包裝?

先用李叫獸遇到的真實項目舉例。

2

有個做熟食新鮮海鮮夜宵外賣的創業公司,叫海鮮到炕(kàng),如果要規劃品牌策略,你會怎麽做?

如果是形象包裝術,大致思路是這樣的:

1、確定人群

“誰最可能吃這種海鮮?哦,單價30-50元,主打新鮮、便捷、健康、好吃。

所以主打人群定為“崇尚健康並且繁忙的一線城市新中產白領。”

3

2、如何感動這群人?

好了,既然人群定了,我們就要尋找“consumer insight”(消費者洞察)了,看看能否利用他們生活中的某些小細節,來打動他們。

“這些新中產白領生活雖然很精彩,但是工作壓力大、節奏快,與家人、朋友的聯系也比較少,所以我們希望他們更多地關心自己的生活,更多地關心自己愛的人。”

所以就把slogan定成:多點關心,多點海鮮。

如果對這句話心里沒底,就再按照廣告提案的通行慣例,想2個60分的當做備選吧:“鮮,讓生活更有味道” 或者 “愛生活,愛海鮮”。

4 

3、如何根據策略來打造品牌體系?

既然有了“多點關心,多點海鮮”這句slogan,那麽接下來就可以制定所謂的品牌體系了——

品牌理念:最新鮮的食材,給最關心生活的你。”

品牌調性:愛心的,活力的,溫暖的,健康的。”

公司使命:讓人們更關心生活,吃到更新鮮的海鮮。”

公司價值觀:用戶至上,追求極致,與眾不同,良心經營。”

……

而這些就是傳統的“品牌形象包裝術”。(不過被很多人當成了“品牌策略”)

上面的方案中,一切都那麽容易讓人信服,一切都切中了創業者的內心,一切都體現了對消費者的洞察,好像只要使用了這個策略,就會有無數消費者被感動,就會讓他們覺得你說出了他們心里話,進而瘋一樣地來購買產品。

5 

但這個策略最大的問題是什麽?

這個策略最大的問題就是:假設市場上只有你自己,你說什麽用戶都會聽。

實際上,市場上有很多競爭對手,用戶每天看無數個廣告,也有無數人想打動他們。

品牌策略的目的,並不是感動消費者,也不是讓消費者覺得你很走心,而是針對競爭對手,確定有利位置,從而贏得消費者的選擇。

按照品牌策略(而不是品牌包裝術),該怎麽做呢?

1,找到你的競爭對手。

我們需要給用戶一個買你而不買別人的理由,所以需要首先找到你的競爭對手到底是誰(註:競爭對手不一定是同行,任何阻攔消費者購買你產品的,都是競爭對手)。

6 

那麽在夜宵的市場,你的競爭對手到底是誰?

可能是不吃夜宵的習慣——很多人不習慣吃夜宵,自然也不會買你;

可能是去外面店里吃夜宵或者自己做——很多人寧願麻煩,也不想吃外賣;

可能是其他的外賣夜宵(比如各種小龍蝦外賣、烤串外賣等)。

對比這幾個選擇,自然容易發現:第三個才是我們關鍵的競爭對手。

畢竟,讓本來想去店里吃的人改變生活方式開始點外賣,是餓了麽和美團外賣這種巨頭要做的工作,並不是我們這個創業團隊能做的。

所以,我們的目標其實很簡單:首先在消費者夜宵的選擇中切一個市場。

既然要切市場,自然要看這個市場的領導者是誰。稍微詢問下就知道,現在北京夜宵市場,領導者大致是主打小龍蝦外賣、燒烤外賣的一些店。

7 

好了,找到了競爭對手,開始下一步。

2,確定有利位置

找到了競爭對手,自然要尋找它們的缺點,從而讓消費者放棄它們選擇我們。

直觀一看就能發現,主要的競爭對手價格都很貴(小龍蝦人均經常100多塊)。

那麽我們能打“更具性價比的夜宵”這個點嗎?

當然不能。因為高價格是競爭對手的“直接缺點”,而不是“最大優勢中的固有缺點”,而進攻直接缺點往往是無效的。

我們要做的,是在競爭對手賴以生存的最大優點中找缺點。

那麽麻辣小龍蝦、烤串等最大的優點是什麽?人們為什麽選擇它?

自然是爽、刺激——沒有什麽比晚上和兄弟們一起擼串更爽的了。

8 

但任何硬幣都有正反面,“爽”、“刺激”這個優勢中,有什麽固有缺點?

很多人覺得是“很重口”(有些人晚上想吃點夜宵,但是不想吃太重口的以致於有負罪感)。

所以,我們的定位就出來了:“夜宵,吃點海鮮不重口”。

一直以來,我們認為品牌規劃的重要目的就是“打動消費者”,就是為了想出更多感人的語句來讓消費者潸然淚下,但實際上這並不是品牌規劃最重要的目的。

如果這樣做,實際上做的是“形象包裝”而不是“品牌策略”。

真正的品牌戰略,必須能夠幫助一個公司針對競爭對手確定有利位置,並且最終贏得顧客的選擇。

9

那麽為什麽這樣呢?

為什麽我們要放棄傳統的“單純形象包裝”,而使用真正的“品牌戰略”?

因為單純的“形象包裝”,經常存在這些問題:

重戰術,輕戰略

沒有找到關鍵競爭對手

沒有找到有利位置

按照自己的標準來劃分市場

迷信單一手段

1、重戰術,輕戰略

“重戰術,輕戰略”是很多人在營銷上經常犯的錯誤。

具體的表現在於:迷戀形象包裝,認為營銷就是包裝形象、促進傳播,花費大量精力糾結於小細節,但是卻對大戰略(比如定位)不夠重視。

前段時間李叫獸跟朋友聊到手機行業的營銷,有人問到“哪個手機公司營銷做得最好”,大部分人認為錘子手機的營銷是最好的。

每次公關都是有力回擊,每次文案都被瘋狂轉發,每次發布會都引來社會關註,還有大量的宗教信徒般忠誠的粉絲——這在國內幾乎沒有什麽公司可以比肩。

10 

但顯而易見的一個現實是:錘子手機並沒有多少人買。

我們知道,衡量營銷能力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看它“創造並保留顧客的能力”,錘子手機創造並保留顧客的能力並不高,為什麽大家認為他營銷做得好?僅僅因為每次公關戰、文案戰的勝出嗎?

11 

這讓我想起了我喜歡的美劇《權力的遊戲》第二季中,斯塔克家族的Rob說的:“I won every battle, but I am losing the war.” (我贏得了所有的戰鬥,但是我即將在整個戰爭中失敗。)

而這是“有小聰明沒有大戰略”的典型(雖然我個人非常喜歡Rob這個角色)。

相反,在手機行業,去年我認為營銷做得最好的是華為,雖然華為的文案寫作、公關反應、發布會等都差了錘子不是一點半點,但華為去年在整個營銷戰略上,打了一個漂亮的側翼戰。

12 

本來國產手機第一是小米,在用戶心智中的優勢是“高性價比”,這個時候試圖在性價比上超越小米是不可能的(即使你的產品性價比是小米2倍,但因為小米已經牢牢占據這個定位,你怎麽喊也沒用)。

而最應該做的,是尋找小米最大優勢中固有的劣勢。(就像前面說的)

那性價比這個優勢暗含著什麽劣勢?自然是“給人感覺很屌絲和低端。”

13 

所以華為通過Mate8等機型的上市,主打高端定位,一舉占領市場。

在軍事中,真正能夠贏得戰爭的軍隊,往往是占據了有利位置,然後讓敵人不得不以劣勢進行進攻,而不是單純計較一城一兵的得失。

14

在營銷中也是這樣,真正贏得市場的公司,往往是在用戶心智中占據了有利定位,而不是單純去計較某句話有沒有打動消費者。

任何的形象包裝,只有在定位正確的前提下才有意義。否則,片面地追求形象包裝和感動消費者,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只感動自我,而這是典型的“有小聰明,沒有大戰略”的行為。

2、沒有找到關鍵競爭對手

以“形象包裝”來替代營銷戰略的問題在於:沒有找到關鍵的競爭對手,憑借一腔熱血去呼籲消費者,但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針對什麽。

之前李叫獸看到一個小旅行社寫的傳播文案,希望李叫獸幫忙診斷一下,文案大體是這樣:

666 

先無視這個文案在寫作上的問題(比如沒有順應認知),單純在策略上,就是完全不及格的:根本沒有找到競爭對手是誰,就想通過打動消費者來營銷。

那我們假設一種最理想的情況,你的文案寫得特別好,真的打動了消費者,接著會發生什麽呢?

假設我是一個處在生活高壓中的普通白領,剛被領導罵了一頓,看了這個文案,感覺簡直寫到我心里去了。

“是啊!我整天這麽忙這麽累,它說的對,我真的應該去旅行啊!”

15

想著想著,他就下定了決心。掏出手機,打開去哪兒,選定了目的地,直接把票買了。

“恩,就要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16

等等!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一個問題:按理說這個文案很感動人,但整個過程中,寫文案的那個“XX旅行社”去哪了?怎麽故事的後半部分沒有我們偉大的廣告主啊!

為什麽感動了消費者,但最後沒有買我的?

這當然很正常!

為什麽呢?因為文案作者腦中裝的都是“如何打動用戶”,而忘記了先找到“競爭對手”。

在這個文案中,作者定位的競爭對手顯然是“用戶不去旅遊的習慣”,並且希望通過文案讓更多的消費者選擇去旅行而不是待在辦公室,從而擊敗“用戶不去旅遊的習慣”這個對手。

但這是你真正的對手嗎?

必然不是。因為你並不是旅遊行業的行業第一,也不是大多數人去旅行的第一選擇,這個時候你真正的競爭對手是其他旅遊公司,你需要提供的是一個“為什麽要選你而不是選別人的理由”,而不是一個“為什麽要去旅行而不是待在辦公室的理由”。

而想刺激更多人去旅遊的後果就是,這些用戶會直接參照過去的行為習慣(比如用去哪兒直接訂票),就沒你什麽事兒了。

所以,廣告人不能拿起筆來就想著怎麽打動用戶感動用戶,應該先找找:我們現在關鍵的競爭對手到底是什麽?我想讓用戶放棄什麽來選擇我?

否則即使打動了也沒有用。

3、沒有找到有利位置

單純的形象包裝還有一個問題是:往往只是讓你的品牌看起來更加有溫度,但是並沒有在用戶心智中確定一個有利位置。

在幾年前的杯裝奶茶大戰中,市場上兩大巨頭是優樂美和香飄飄,他們采取了完全不一樣的策略。

優樂美主打“你是我的優樂美”,拍了非常感人的廣告,打動無數人的少女心,如果當時也有微信朋友圈的話,也一定能刷爆朋友圈。

17 

而香飄飄就主打“繞地球XX圈”,看起來很惡俗,也打動不了什麽人。

但結果是香飄飄在大戰中勝利,而優樂美卻一蹶不振。

“你是我的優樂美啊”,表面上感動了很多人,但實際上沒有有效傳達任何“定位信息”(即使有的話,可能也只是輕微地暗示了“戀人專用”這種定位)。

而香飄飄的“銷量繞地球XX圈”,傳達了“我是行業第一”這個有效定位,讓用戶清晰地了解了它到底處在什麽位置,然後大量的人就通過從眾效應自然購買了。

18 

廣告宣傳的重要目的,是讓潛在用戶明確知道你想填補什麽位置,而不是宣傳該產品到底有什麽好處。

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也並不是看廣告是否引人註目、讓人興奮或者感動所有人,而是看是否在潛在用戶心中牢牢占據了你想占據的有利位置。

“哦,原來香飄飄是行業第一。”

“哦,原來神州專車主打安全。”

“哦,原來華為Mate系是國產高端機!”

很多人覺得某個定位很打動我自己,所以就選擇它當做品牌slogan,殊不知能打動你和消費者的話多了去了。

比如李叫獸之前遇到一個電商APP的公司,賣高端生活品,slogan大致是“不跟隨,做自己”,創始團隊覺得特別打動自己,同時也有很多用戶反應的確很喜歡這句話。

但是你和你的用戶都喜歡,並不代表它可以成為slogan——定位語的目的是有效傳達定位信息,而不是讓大家感動。

如果說雙方都喜歡就行的話,那我建議直接把這句話換成高曉松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然後你再進行一輪問卷測試,可能會發現:

這次,你的團隊和消費者,可能都更加容易被高曉松這句話打動!

19 

如果這樣打動就行,我們也不需要學習戰略定位和品牌營銷,只需要不斷在歌詞里找靈感就行了。

這當然是不行的,因為這些詩句並沒有說明你為什麽會比競爭對手更能打動消費者,也沒有給消費者一個選擇你而不選擇競爭對手的理由。

所以,單純品牌形象包裝的問題就在這里:沒有傳達位置信息。

4、按照自己的標準來劃分市場

單純品牌形象包裝還有問題在於: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標準來劃分市場。

在大量的品牌策劃書、品牌白皮書、品牌戰略提案中,李叫獸見過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定位城市新中產階級。”

類似的表達還有:

“我們定位25-40歲的城市新白領。”

“我們定位70-80後的城市中產。”

(話說“城市新中產”這個群體到底招誰惹誰了,被這麽多公司定位?)

至於為什麽一定是定位這個群體,為什麽要采取群體劃分的定位而不是情境劃分的定位等,就回答不上來了。

而李叫獸之前寫文章講過,應該按照“你的產品如何滿足用戶需求”來定義市場,而不是單純用自己的標準來假想一個市場。(比如奶昔定位成“幫早上開車上班的人,單手解決早餐”這個市場。)

20

李叫獸之前遇到一個做職場社交的公司,說要做河南省最大的職場社交軟件。

這存在什麽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這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標準假設劃分的市場,而不是按照消費者的標準劃分的。

用戶在用職場社交軟件的時候,會區分這個軟件是哪個省份的嗎?

除非河南省社交習慣和其他省份出現巨大差異,或者河南省建了互聯網防火墻,禁止外省軟件,否則這個市場的劃分毫無意義。

這就像一個學生說自己是“清華穿44碼鞋的學生當中,成績最好的”一樣,幾乎毫無意義。因為這是按照學生自己的標準,而不是企業用人單位的標準劃分的。

所以,傳統“品牌形象包裝術”的問題就是:經常是先按照自己標準假定一個群體,然後在這個群體內尋找consumer insight,而這樣往往是無效的。

5、迷信單一手段

單純的“形象包裝術”經常認為只要感動了消費者,用戶就會購買,過於迷信單一的手段。

所以我們看到大量的廣告提案,都倡導“主打感情牌”、“產生共鳴感”,不論是回憶起戀人之間的點點滴滴,還是遠在異鄉的兒子表現對爸媽的思念,還是老婆支持丈夫的夢想……

21

體現在各種slogan上,就充斥著:讓愛發生,讓溫馨永遠相伴,為夢想而生,心無間愛無限,不跟隨、做自己等各種感動表達。

但是實際上,“感動”、“打動”並不是產生購買的必要條件,更不是一個slogan一定要解決的問題。

為什麽?

眾多關於廣告的研究發現:在享樂品、用戶思考程度低以及產品代表某種關系時,情感類廣告會產生較好的勸服效果。

比如蒂芙尼的鉆戒,代表了關系,也是享樂品,打情感感動的訴求,非常適合。

22

而在強調功能的使用產品、用戶思考程度高而且與人際關系無關時,情感類廣告產生的效果非常差,遠遠不如理智訴求的廣告。

比如給房間配把鎖,“更多人選擇的家用鎖品牌”這類信息,遠遠比“愛家人,就要守護她”有效得多。

23

實際上,到底是否應該打感動牌,是在確定了品牌定位後,根據相對複雜的篩選條件最終進行選擇的結果(李叫獸之後會專門講怎麽選擇),而不是拿到一個新產品,立馬就要開始構思怎麽感動消費者。

並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需要被感動。

結 語

我相信即使說到現在,大部分人仍然會更喜歡“不跟隨,做自己”、“多點關心,多點海鮮”這種定位。實際上,我也是,因為這些話本身就像歌詞那樣討人喜歡。

但這完全不妨礙這些定位導致一個品牌的滅亡,也完全不妨礙你喜歡那個旅行社的文案,最終卻還是在去哪兒上選了另一家,因為市場規律就是這麽現實,它不以你的個人喜好為轉移。

品牌策略的目的,並不是想辦法提升品牌形象從而感動更多消費者,而是針對競爭對手確定有利位置,並且把這個定位準確傳達給潛在顧客。

很多所謂的品牌策略,實際上只不過是“品牌包裝術”。單純進行品牌包裝,而忽視真正的品牌策略,會讓一個品牌缺乏持續的競爭力。只有明確了有利位置,再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謹慎的包裝才有意義。

所以,我們要做“品牌策略”,而不是單純的“品牌包裝”。

24

品牌 策略 包裝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04

創業,最不值錢的就是感動 | 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03/158548.shtml

創業,最不值錢的就是感動 | 黑馬薦文
進擊波 進擊波

創業,最不值錢的就是感動 | 黑馬薦文

市場不相信眼淚。

推薦人:常皓靖

推薦星級:★★★★

閱讀時長:4分鐘

推薦理由:我們往往看到這樣一個現象:很多創業者都在自我感動。今天推薦的進擊波(ID:jinjibo)這篇文章,試圖告訴創業者——“其實,創業歸根到底是生意,是一件無核心壁壘沒法成大業的事情

據說,每個創業者的案頭都擺著一本書《創業維艱》。

其中最著名也是引起創業者共鳴的是“在擔任CEO的8年多時間里,只有3天是順境,剩下的8年幾乎全是舉步維艱。”

盡管都是艱難,但每個創業者遇到的境遇不同,對創業的理解也不一樣,從創業中學到的也並不一樣。

一位創業者這樣寫道:

我所理解的創業是一個永不停息的人間戰場。它可以使你永遠痛並快樂著地沈浸在其中,無法自拔。

既然你要去觸摸蠟燭上最亮的光芒,那你就得受得了疼,別叫,沒人讓你去摸。

以下是他在幾年的創業中學到的幾個感悟:

 一切皆有代價

我從創業中學到的第一課便是,一切皆有代價。一切。 你選擇快速大量融資,那可能會死於對企業失去掌控力,或者死在資本的扭曲中。你選擇精耕細作,可能死於上下同行的惡性擠壓。選擇低門檻進入的行業,那麽很快會發現那就是血海。

選擇所謂的藍海,99%基本上是前人全死了的死海。選擇吹牛逼,那麽就得吹下一個牛逼來圓上一個謊言。選擇實幹,那就得耐得住寂寞。選擇抱大腿,就可能站錯隊。選擇低價出貨,那就得承受被拖死的可能。 永遠世界上並不存在一個萬般皆好的狀態和選擇,如果有,那就是做夢。

選擇任何的發展方向都需要付出代價。真正的戰略在於根據自己的資源和優勢,去選擇戰術和作戰目標。一切與自身情況不匹配的戰略,都是狗屎。

 創業歸根結底是生意 

我學到的第二課便是,創業歸根結底還是生意。 “創業”到底是什麽鬼?為什麽很多人說他不是生意,很多人看不起做生意。我也是一直沒有想通。

以前我是沒想過跑來“創業”的,我所想做的是“下海經商”,不知道為什麽這兩年做生意好像成為貶義詞,非得說成“創業”。

一切的創業,最終都是“生意”,無論你是想短期套現,做大了賣掉,或者自己一輩子搞下去。“生意”是底層的元邏輯,不可顛覆,不可忤逆。一個創業者必須直面生意的殘酷,理解生意的本質,尊重“生意”的鏈條和生態,才有機會往下走。想長期走下去,以及能走得下去,便是事業。 單點的生意,基於當下的價差,但價差會變動,所以往往難以形成事業。但有本事也可以把不停做各種單點生意變成你的事業,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當一個生意人選擇把一個倒買倒賣的事情變成了長線作戰的時候,他就向企業家走出了第一步,走向了事業,此刻便會發現,原來解決二維的事情就可以了,現在多了時間空間人事等更多複雜因素,一下子變成四維了。管理難度成幾何倍上升。

這就是為什麽很多人覺得,當年做點買賣挺好賺的,非得做事業,一做事業感覺都白賺的原因。

付出N倍的執著和堅忍

我學到的第三課,是想做事業是需要付出N倍執著和堅忍的力量。別動不動賺了點小錢就覺得自己很牛逼。其實差得很遠很遠。

企業發展的瓶頸和問題多到難以細數,也就是不存在一刻完美狀態。在大公司幹的時候,覺得有N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如今覺得有N+1可以改進的地方,但為什麽不做,無外乎資源,精力及回報的考慮和限制。

往往返回去看一家活了N年的公司的當年的產品,都是覺得像狗屎一樣。所以做事業不是做藝術家,不是作一幅完美的畫,而是做出持久的生命力,即使他一開始不怎麽完美。 所以從旁觀者而言,關註一家企業,必須關註5年以上,方知任何的戰略都有代價。任何的模式皆有瓶頸。任何的奇跡都是幻象。任何的存在皆為合理。不因一朝一夕之波動,而浮躁。不因一時之困境,而動搖。不因他人之流言,而百念生。方可撥開千絲萬縷,找到這家企業真正的成功之道。

今天的報道里說三星因為S7的銷量劇增,股價大漲,於是一片贊美。然而一年前無數評論員都在黑三星,正如今天被黑的小米一樣。

所以不懂節奏者,不可操大盤。

無核心壁壘沒法成大業

 “無核心壁壘者,無以成大業。”這是我所學到的第四課。 前幾年我們都說:互聯網是開放透明的,所以大家都可以來創業。後來證明這是假象。

大多數流量的走向是封閉的,大多數產品的背後是少數人控制的,表面上最鬧騰的一圈人,所分的就是10%不到的市場,基本就是大玩家的炮灰。

如果你做的事情所有人都能做,比如美少女直播自己吃飯,那麽請問你有什麽核心競爭力?沒有這一些,你賺的也就是辛苦錢和市場行情的錢而已。成就真正的事業,必須要握住一些稀缺資源,比如生產原料,比如配方,比如品牌等等。

創業者最不值錢的感動,就是把自己說得很辛苦,很久不陪家人,不會有人因為你很辛苦給你錢,只會因為你能給他帶來錢而給你錢。被你感動的投資人只存在軟文里。因為資本不相信眼淚。

 永遠不要浪費時間 在追求核心價值的道路上,會經常冒出N多賺小錢的機會,和所謂的合作機會。如果選擇上鉤,你所耽誤的便是最不可再生的資源:時間。這便是我學到的第五課,永遠不要浪費時間。

這也是大量企業正在犯的錯誤,著急做流水,著急做點什麽證明自己。但做的都是一直在賺小錢,但也沒什麽大用的事情。比如一些融了幾千萬,但還在賣一些雜七雜八東西的機構,實在搞不懂他們為什麽要做這個,也不能跑出很多利潤,也不能為長久帶來發展,還要花很多人和資源。

以及,不要整天談一些虛空的合作。合來合去,你會發現,大家都想空手套白狼。真正有實力的,都是等人來合作的。

不浪費時間還包括了能花錢解決的專業問題,就不要求人情,人情只能用一次。

以及說話別廢話,做事別拖沓。

記住:將軍趕路,不追小兔。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從創業之後,時間對於你的意義就會發生變化,以前,慢慢來的事情可能就變成必須得今天做完的事情。而深夜這樣的時間則變得格外的有存在感。過去,這個點都是在呼呼大睡,現在可能給你睡也睡不著。此刻你面臨的是心魔。創業歸根結底是在和自己作鬥爭。這是我學到的第六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勝喜,不為敗悲。

你悲,客戶也不會選擇你。你喜,上帝也不會眷顧你。而情緒往往是最消耗人精力的,別花這力氣。有太多其他重要的事情等著你。 

從前,我以為自己是個孫悟空,什麽都可以。後來我覺得自己是一只豬八戒,為太多東西所困,其實,每一個人都是這樣,或許,我們還是沙僧,一生都用來尋覓打碎的琉璃盞。

代價 生意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222

《人間世》:感動的,煽情的,與被遮蔽的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300

《人間世》(影視劇照/圖)

《人世間》的確感人,它為我們呈現了醫者仁心的形象,但如果我們想要尋求醫患矛盾的紓解之道,我們就不該在邏輯的半山腰上嚎啕大哭。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人間世》背後,除了感動和煽情,被遮蔽的有什麽?

時下,聚焦醫療關系的紀錄片《人間世》很火,它在豆瓣上的評分達到了非常驚人的9.7分,《人間世》觸動人心的地方在哪里?

不少觀眾的第一反應是,感動。

《人間世》雖然直面醫患關系,但它首先要直面的是疾病和死亡。而一說到疾病和死亡,必然會涉及到親情。《人間世》里令人難忘的,是一張張病人親屬的面孔。他們的恐慌、痛苦、肝腸寸斷、緊張、不舍、無奈、期待、祈禱,令觀眾產生了強烈的代入感。觀眾無法想象,如果不幸降臨在自己的愛人、父母、小孩、手足、朋友身上,自己又該如何應對?就像古希臘悲劇的“崇高感”,在《人間世》的生離死別里,我們見證了自己的愛與怕。

當然,這部由上海衛計委策劃的紀錄片,著重想要探討的仍是醫患關系,誠如這部紀錄片的推介語所說的,“通過換位思考和善意的表達,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因此,《人間世》里為我們展現了一批盡心盡力無怨無悔的醫生。

他們起早摸黑加班熬夜,超強度的工作,極大的精神壓力,甚至為工作犧牲了家庭和個人生活;他們醫者仁心,比患者家屬還期望病人能夠好起來;他們並非冷漠,他們只是太明白醫學的局限性……就像是微博時不時出現的“醫生睡倒在手術室”,總能引起網絡上一時的轉發點贊潮,同樣地,《人間世》也讓許多網友“理解”醫生:“醫生太不容易了”“醫生太偉大了”“不要再為個別醫生而罵大部分無辜的醫生了”……

在這樣的氛圍下,得出請患者多理解醫生、多信任醫生的結論,似乎便是水到渠成了。在不少人看來,醫患關系緊張的主要病因在於醫患之間的不信任,因為醫患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患者就醫時常常會有一種“弱者心態”,擔心被醫生欺騙或者醫生不盡心、不盡責。《人間世》力圖澄清這一點:醫生很苦醫生很累醫生很盡心,並且醫學還不完美,也許永遠不會完美,請接受它有些時候的無能為力。

人們或許以為信任是一種可以習得的感性情感,但實際上,信任是一種制度的結果,它不是你口頭說說、寫文章呼籲一下或者煽情一下就能夠建立起來的,它是完善的機制與制度下,自然而然涵養出來的。

(新華社/圖)

比如令患者焦心的“看病難”。據南方周末報道,編導之一秦博在瑞金醫院蹲守了超過一年半。他從前也因看病排隊而焦慮,拍紀錄片,才知道了長隊另外一端的故事——秦博說,2016年7月4日到10日,瑞金醫院僅內分泌科4間診室就接診3692人——平均每個診室每天要接診131人,而每個診室上午和下午都只有一位醫生。

想想看,每個醫生每半天要接診65個人,平均分配給每個患者能有多少時間?五分鐘不到!而這背後還有多少人沒有排上隊的?醫生很累、患者很苦,雙方火氣都很大,稍不留神就擦槍走火。但信任丟失的責任卻不應該由他們雙方承擔,問題的癥結在於:醫療投入不足、醫療分配不均,在一種“哄搶有限資源”的語境下,信任是很難生根的。

數據顯示,中國醫療支出僅占GDP的5.6%,醫療分配不均,延續的也是城鄉二元結構,極少數的優質資源集中於大中城市三甲醫院,患者往大醫院擠,但大醫院資源有限、醫生有限,患者自然看病難。

再比如加劇醫患緊張的其他一些問題:像“看病貴”,醫生搞創收、收紅包,這與我們“以藥養醫”脫不了幹系,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曾說,“全世界醫生靠技術吃飯,而中國醫生靠賣藥、用設備、開檢查生存”。至於民營醫院靠不住,這不僅僅是資本的貪婪,事情的另一面是:雖然“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領域”喊了二十多年,但民營醫院在牌照審批、融資、土地審批、職稱評定、處方權、設備引進等方面面臨太多政策壁壘,民營醫院在夾縫中艱難生存、走向歧途,並且,它們的放縱難道沒有監管失守的責任?

總而言之,並非患者不信任醫生,很可能是患者在就醫過程中遇到了太多苦頭;並非患者不明白醫學的局限性,而是多少看似悲情的犧牲,很可能是人事未盡;並非醫生貪婪、冷漠,而是因為他們也是凡人,他們也要生存,他們也會疲憊、也會偶爾地失去耐心。在醫患關系緊張這一難題上,醫患雙方都是受害者,他們不是問題的始作俑者,解鎖的鑰匙也不在他們身上。

《人世間》的確感人,它為我們呈現了醫者仁心的形象,但如果我們想要尋求醫患矛盾的紓解之道,我們就不該在邏輯的半山腰上嚎啕大哭。

號外號外!

2015年,“南周知道”app誕生,這是南方周末面對數字化轉型,重磅推出的一款新媒體產品。

深度!絕對原創,後臺解密

有料!嚴肅知識,八卦內幕

定制!為你而生,述你所想!

想要報題嗎?掃二維碼,馬上下載“南周知道”客戶端。

知道安卓版二維碼-豌豆莢

知道ios版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296

創業,最不值錢的就是感動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04/159050.shtml

創業,最不值錢的就是感動
青山資本 青山資本

創業,最不值錢的就是感動

我所理解的創業是一個永不停息的人間戰場。

據說,每個創業者的案頭都擺著一本書《創業維艱》。

其中最著名也是引起創業者共鳴的是“在擔任CEO的8年多時間里,只有3天是順境,剩下的8年幾乎全是舉步維艱。”

盡管都是艱難,但每個創業者遇到的境遇不同,對創業的理解也不一樣,從創業中學到的也並不一樣。

一位創業者這樣寫道:

我所理解的創業是一個永不停息的人間戰場。它可以使你永遠痛並快樂著地沈浸在其中,無法自拔。

既然你要去觸摸蠟燭上最亮的光芒,那你就得受得了疼,別叫,沒人讓你去摸。

以下是他在幾年的創業中學到的幾個感悟:

 一切皆有代價

我從創業中學到的第一課便是,一切皆有代價。一切。 你選擇快速大量融資,那可能會死於對企業失去掌控力,或者死在資本的扭曲中。你選擇精耕細作,可能死於上下同行的惡性擠壓。選擇低門檻進入的行業,那麽很快會發現那就是血海。

選擇所謂的藍海,99%基本上是前人全死了的死海。選擇吹牛逼,那麽就得吹下一個牛逼來圓上一個謊言。選擇實幹,那就得耐得住寂寞。選擇抱大腿,就可能站錯隊。選擇低價出貨,那就得承受被拖死的可能。 永遠世界上並不存在一個萬般皆好的狀態和選擇,如果有,那就是做夢。

選擇任何的發展方向都需要付出代價。真正的戰略在於根據自己的資源和優勢,去選擇戰術和作戰目標。一切與自身情況不匹配的戰略,都是狗屎。

 創業歸根結底是生意 

我學到的第二課便是,創業歸根結底還是生意。 “創業”到底是什麽鬼?為什麽很多人說他不是生意,很多人看不起做生意。我也是一直沒有想通。

以前我是沒想過跑來“創業”的,我所想做的是“下海經商”,不知道為什麽這兩年做生意好像成為貶義詞,非得說成“創業”。

一切的創業,最終都是“生意”,無論你是想短期套現,做大了賣掉,或者自己一輩子搞下去。“生意”是底層的元邏輯,不可顛覆,不可忤逆。一個創業者必須直面生意的殘酷,理解生意的本質,尊重“生意”的鏈條和生態,才有機會往下走。想長期走下去,以及能走得下去,便是事業。 單點的生意,基於當下的價差,但價差會變動,所以往往難以形成事業。但有本事也可以把不停做各種單點生意變成你的事業,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當一個生意人選擇把一個倒買倒賣的事情變成了長線作戰的時候,他就向企業家走出了第一步,走向了事業,此刻便會發現,原來解決二維的事情就可以了,現在多了時間空間人事等更多複雜因素,一下子變成四維了。管理難度成幾何倍上升。

這就是為什麽很多人覺得,當年做點買賣挺好賺的,非得做事業,一做事業感覺都白賺的原因。

 付出N倍的執著和堅忍

 我學到的第三課,是想做事業是需要付出N倍執著和堅忍的力量。別動不動賺了點小錢就覺得自己很牛逼。其實差得很遠很遠。

企業發展的瓶頸和問題多到難以細數,也就是不存在一刻完美狀態。在大公司幹的時候,覺得有N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如今覺得有N+1可以改進的地方,但為什麽不做,無外乎資源,精力及回報的考慮和限制。

往往返回去看一家活了N年的公司的當年的產品,都是覺得像狗屎一樣。所以做事業不是做藝術家,不是作一幅完美的畫,而是做出持久的生命力,即使他一開始不怎麽完美。 所以從旁觀者而言,關註一家企業,必須關註5年以上,方知任何的戰略都有代價。任何的模式皆有瓶頸。任何的奇跡都是幻象。任何的存在皆為合理。不因一朝一夕之波動,而浮躁。不因一時之困境,而動搖。不因他人之流言,而百念生。方可撥開千絲萬縷,找到這家企業真正的成功之道。

今天的報道里說三星因為S7的銷量劇增,股價大漲,於是一片贊美。然而一年前無數評論員都在黑三星,正如今天被黑的小米一樣。

所以不懂節奏者,不可操大盤。

無核心壁壘沒法成大業 “無核心壁壘者,無以成大業。”這是我所學到的第四課。 前幾年我們都說:互聯網是開放透明的,所以大家都可以來創業。後來證明這是假象。

大多數流量的走向是封閉的,大多數產品的背後是少數人控制的,表面上最鬧騰的一圈人,所分的就是10%不到的市場,基本就是大玩家的炮灰。

如果你做的事情所有人都能做,比如美少女直播自己吃飯,那麽請問你有什麽核心競爭力?沒有這一些,你賺的也就是辛苦錢和市場行情的錢而已。成就真正的事業,必須要握住一些稀缺資源,比如生產原料,比如配方,比如品牌等等。

創業者最不值錢的感動,就是把自己說得很辛苦,很久不陪家人,不會有人因為你很辛苦給你錢,只會因為你能給他帶來錢而給你錢。被你感動的投資人只存在軟文里。因為資本不相信眼淚。

 永遠不要浪費時間

 在追求核心價值的道路上,會經常冒出N多賺小錢的機會,和所謂的合作機會。如果選擇上鉤,你所耽誤的便是最不可再生的資源:時間。這便是我學到的第五課,永遠不要浪費時間。

這也是大量企業正在犯的錯誤,著急做流水,著急做點什麽證明自己。但做的都是一直在賺小錢,但也沒什麽大用的事情。比如一些融了幾千萬,但還在賣一些雜七雜八東西的機構,實在搞不懂他們為什麽要做這個,也不能跑出很多利潤,也不能為長久帶來發展,還要花很多人和資源。

以及,不要整天談一些虛空的合作。合來合去,你會發現,大家都想空手套白狼。真正有實力的,都是等人來合作的。

不浪費時間還包括了能花錢解決的專業問題,就不要求人情,人情只能用一次。

以及說話別廢話,做事別拖沓。

記住:將軍趕路,不追小兔。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從創業之後,時間對於你的意義就會發生變化,以前,慢慢來的事情可能就變成必須得今天做完的事情。而深夜這樣的時間則變得格外的有存在感。過去,這個點都是在呼呼大睡,現在可能給你睡也睡不著。此刻你面臨的是心魔。創業歸根結底是在和自己作鬥爭。這是我學到的第六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勝喜,不為敗悲。

你悲,客戶也不會選擇你。你喜,上帝也不會眷顧你。而情緒往往是最消耗人精力的,別花這力氣。有太多其他重要的事情等著你。 

從前,我以為自己是個孫悟空,什麽都可以。後來我覺得自己是一只豬八戒,為太多東西所困,其實,每一個人都是這樣,或許,我們還是沙僧,一生都用來尋覓打碎的琉璃盞。

本文作者沈帥波,中信出版社簽約作者,進步商學院創始人。原文載於微信公眾號“進擊波”(jinbubo)

創業 思想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504

一碗麵救一條命 感動全城

1 : GS(14)@2013-02-11 17:33:2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208/18160096
李剛今年才42歲,他的李記鹵肉刀削麵館開設在鄭州市舊區,《蘋果》記者剛好趕及在立春(4日)收爐前來到麵店。早上人流不算多,但碗筷堆滿餐桌,垃圾和水迹一地。接近中午時份,客人卻如潮湧至,一名看店少女和一名大叔連忙落力清理垃圾,少女剛放下抹布又趕去落單,排隊來點麵的人很快擠滿300呎的樓面,但人人都說「不怕等,我們是來支持李師傅的。」
有人悄悄給五百元離開
細問之下,原來這名在櫃台忙得不可開交的少女吳琦,是個義工,「我過去星期一至五都要上班,只可午飯時間來幫忙,今天放假就做全日了」。吳琦來麵店已一周,店中除了兩個廚師和老闆娘的表妹,其餘四個人也是義工。每日中午時叫票排到80號,很多有心人食完麵都不用找錢,有人悄悄留下五百元(人民幣.下同)壓在碗底就離開,令人感動流淚,「一天生意可能有一萬元,現在也近二十萬了」!另一位正幫忙執碗、掃地的賈先生,竟是首次來的食客,他說:「反正要等麵來,幫幫小姑娘吧!」
在鄭州骨科醫院九樓的五號房內,李剛的妻子井小敏已等老公一日一夜,「他2日早上7時40分入手術室,下午2時40分做完手術後一直在加護病房,沒見到他人」。她說,他們從前擺地攤,開麵店一直是丈夫的夢想,加上為了3歲女兒「嘟嘟」有穩定的生活,去年7月底才開麵店,「想不到剛開業之後,他就病……」
堅持賣麵 拒直接捐助
院方指,切掉李剛的惡性腫瘤,換一個人工的半骨盆,手術要10萬元,後期化療還需10萬元。很多人說願意捐款,小敏都拒絕,「我現在還有能力,還有店,可以多賣一碗麵給我老公治病」。
兩日後,記者終於見到李剛,虛弱的他只輕聲說:「大家也在幫我度過難關,挺感動!」手術成功切除四斤惡瘤,惟李的右腳也要截肢。年幼無知的嘟嘟在旁玩遊戲機,突然放聲哭嚷着爸爸:「別睡!別睡!遊戲(程式)不見了!」李忍痛幫她選好程式,女兒就咧笑跑開了,李不禁說:「至少我還在,我不想離開她們,因為我們是一家人。」今年的春節,李剛一家要在醫院過年,預計要到6月,李才可出院。
2 : GS(14)@2013-02-11 17:33:4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208/18160098


「你吃了嗎?」自從李剛在網上發帖後,掀起了「全城吃麵」熱潮,麵店生意比平時多十倍。社會大眾各師各法,有慈善團體甚至想出預售愛心麵卡(圖),不到50分鐘就籌集善款60,000多元(人民幣.下同)。
「真想不到,感激」

當地有慈善團體想出預售愛心麵卡的方法,每張麵卡10元,客人可先買麵卡,日後憑券吃麵,一來可以盡快籌錢,二來減低麵店的負荷。當地多家媒體早前組成「媒體愛心聯盟」,為李義賣6,000多張愛心麵卡,義賣活動開始不到50分鐘,麵卡全部賣光,共賣了60,475元。麵卡至今賣超過7,000張。
當地電台、電視台和報紙媒體連日發佈李剛的消息,鄭州有愛心順風車網友自發籌款逾6,000元,主動送牛奶、衣服等探望李剛,騎友們也組團來吃麵,足球隊集體在麵店當「店小二」。麵店兩壁寫滿密密麻麻的簽名寄語,有人畫心形,有人寫「有愛就有希望」、「2013我們在一起」、「不離不棄」,有客人在宣紙寫上工整的毛筆字「一碗麵溫暖一座城傳遞正能量」。
鄭州骨科醫院的醫護人員更自發捐助10,000元,免去李剛的手術費、治療費和護理費,李僅需承擔手術過程中的輸血、後期的藥物及化療等費用,大大減低籌錢負擔。李剛完成手術後回想起各界的支持,忍不住說:「想不到,真想不到,感激……」
義賣活動中,由70多歲老人家至5歲小孩,都專程趕來盡一點心意,有人索性說:「我不要麵卡了,就是專程來奉獻愛心」。河南省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也捐贈予20幅名家作品,在網上義賣,籌得的款項用於認購李剛的愛心麵卡,然後再把麵卡送給當地的清潔工人、基層人員和其他需要幫忙的市民,真正稱得上是傳遞愛心。
北京《中國青年報》/《蘋果》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299

作歌繪畫一起的撐藝術感動人心

1 : GS(14)@2014-10-07 13:22:06




■表達愛與和平訊息的雨傘巨人,屹立金鐘佔領現場;右圖為雨傘巨人作者Milk。謝榮耀攝



【雨傘革命】【本報訊】「一起舉傘,一起的撐!」真正感動人心的歌曲,除了詞要「啱音」,也要說中普世的心聲。雨傘是一朵朵的花,藝術種子茁壯成長,創作《撐起雨傘》的年輕人Pan說,催淚彈和暴力都不可怕,最怕是政府心硬不回應真普選的訴求;第一次創作政治歌曲的廣告人David,用通俗歌詞提醒盲目反佔中的朋友,現在是良知與暴力在打仗。一首歌,一幅畫,都是佔領現場的打氣物資。記者:陳凱迎 袁柏恩 倪清江



佔中立場近日成為「朋友過濾器」,David的歌說出大家正面對的境況,歌詞內含大量粗口,「係我好真切嘅表達,平日我只會對老闆同阿媽唔講粗口」,但與無看清所有資訊就反佔中,或連立場都不敢選擇的朋友,卻連講粗口都覺「嘥氣」,「同輩嗰啲都會試吓傾,各人持唔同意見好正常,但希望唔好盲目反對,或懶係中立」。


有感而發「冇諗到咁偉大」


26歲的David大學修讀人類學,他笑稱自己只會拿着結他「掃幾個chord」,過往作歌都是談感情,今次首度創作與政治相關的歌曲,是因為參與金鐘和旺角集會後,有感而發,「冇諗到咁偉大,只係諗整個運動期間,自己可以做啲咩?」比David小一歲的兼職音樂人Pan也因這種想法,花一日半時間把自己留守金鐘的感受,寫成《撐起雨傘》,曲、詞都出自他手筆,再由林夕替他修改,成就這首雨傘革命主題曲。Pan曾替何韻詩、任賢齊和楊宗緯等作曲。
Pan說,「雨傘是一朵朵的花」這句的靈感來自台灣的太陽花學運,歌曲開初一句「你我非不怕」,卻道出了其真正心聲,「對未來唔知,怕呢場運動會被遺忘」。Pan認為,這場運動喚醒了公義,希望大眾堅持,爭取真普選的心不要輕易枯萎。除了歌曲,金鐘佔領現場也有一座3米高巨人,撐着黃傘豎立在人群間。巨人由兼職藝術家Milk及與數名藝術家朋友創作,是想表達「愛與和平」的訊息,同時代表今次的佔中運動。66歲藝術家范卜昨午在巨人的傘下,以墨汁「拓印」方法記錄佔領區。他將兩個黃絲帶放在地上的百歲磚上,然後鋪上長約1.5米的字畫紙,墨汁倒在碟上,再用布包點了墨汁,輕輕在紙拍幾拍,百歲磚凹陷紋及黃絲帶形狀立即呈現;最後他將一些墨汁潑在紙上,范卜說是代表他的憤怒。



■David諷刺有人盲目反佔中的歌曲,配上DDED的動畫做MV,在網上大行其道。

■阿Pan花一日半時間創作《撐起雨傘》,希望藉歌曲鼓勵每位抗爭者,爭取真普選的決心不要輕易被吹散。謝榮耀攝

■佔中運動激發大量藝術創作,一名畫家昨日在政總外作畫,紀錄香港歷史一刻。歐新社


外籍畫家讚嘆和平示威


還有兩名居港外籍人士Adolfo Arranz和Andreas von Buddenbrock用圖畫紀錄他們在集會現場的所見所聞,他們多次以「和平」形容集會氣氛,並將作品在網上藝術平台分享,其中Adolfo Arranz對於港人的和平示威感到驚訝,指若在歐洲發生,必定有公共設施被破壞,商店被搶掠。


外籍畫家筆下的佔中現場

Andreas von Buddenbrock作品

Adolfo Arranz作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007/188920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956

孝孫擁失智症祖母合照感動40萬人

1 : GS(14)@2015-01-05 09:00:45







意大利一幅祖孫合照(圖),觸動到千萬人心,大除夕至今在facebook獲40萬「讚」、37,000人轉發。照片中的穆里斯亞諾(Gianuluca Murisciano)抱住87歲患失智症祖母,其實祖母已不認得他,常把他錯認成他哥哥,但他不介意,仍如慈母般充當搖搖椅,安撫懷中虛弱的老人,回報童年寄住祖父母家時得到的關愛。對祖母老去和得病,穆里斯亞諾留言認為沒甚麼可恥和可怕,貼圖是為了提醒大家生命無論如何都要活到最後,要時刻關顧身邊老幼,應讓他們保持開心微笑。英國《星期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105/189917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959

撒嬌女人升呢犀利人妻隋棠閃婚:蠻感動的

1 : GS(14)@2015-01-18 22:01:33





■隋棠上周五在拉斯維加斯與Tony閃電註冊結婚。台灣《蘋果日報》


現年三十四歲的台灣藝人、在彭浩翔作品《撒嬌女人最好命》中飾演嬌嗲女人的隋棠,上星期五(九日)在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閃電註冊,對象是另一台灣藝人賴佩霞三十七歲繼子Tony,隋棠經理人強調兩人並非奉子成婚。隋棠昨日在台北出席時尚精品活動時透露對閃婚亦有點意外。隋棠昨日的記者會吸引大批記者採訪,她接受訪問說:「遇到對的人,甚麼事情都變得簡單、很自然。」她透露Tony在去年十一月時,用很平凡的方式求婚,沒有甜言蜜語,她補充說:「他很真誠地說,知道我工作很辛苦,很想照顧我,以後不想工作就搬來美國,他會照顧我,如果想工作,他就來台灣陪我。可以遇到那麼尊重你的人,蠻感動的。」所以內心沒有經過掙扎就點頭答應,她表示遇到對的人就要把握。



■隋棠昨日在台北出席活動時,自言對閃婚亦有點意外。台灣《蘋果日報》

■隋棠昨日的記者會吸引大批記者採訪。台灣《蘋果日報》

■隋棠與Tony的家人經常有聚會。台灣《蘋果日報》



搵定奶粉錢才生B

當被問到求婚鑽戒有多大時,隋棠只是甜笑透露「還可以啦」。到去了賭城度假時見天氣很好,就決定跑去註冊,事前亦已告知雙方家長。辦完婚姻登記所手續後,便同步跟家人越洋視訊。隋棠還爆老公Tony當場感動到哭了,她笑說:「他真的很性情中人。」隋棠透露蜜月地點還在考慮中,但會先努力賺奶粉錢為生育作準備。之前跟隋棠鬧三角戀的姚元浩跟王心凌,亦向她送上祝福,前度姚元浩說:「我是真心祝福,至於喜宴,如果有邀我,我再看看。也不用上節目和解甚麼的,若他們要來上節目OK,但也不用刻意上節目和解。」撰文:李森


■Tony與隋棠於去年十月公開戀情。台灣《蘋果日報》

【新郎從事財務工作】

能夠贏得「撒嬌女」隋棠的Tony,今年三十七歲,美國加州UCLA畢業,長居美國。父親謝志鴻,於台灣開設創投公司,Tony也從事財務相關工作。他之所以能夠跟隋棠相識,與台灣藝人賴佩霞和謝沛恩兩母女,有莫大關係。賴佩霞是Tony的繼母,隋棠前年與謝沛恩合作偶像劇《愛的生存之道》成好姊妹,之後經常出席兩人的家庭聚會,認識Tony。但Tony與謝沛恩並無血緣關係,謝沛恩乃賴佩霞與前夫呂向榮所生,母親改嫁後,才改姓謝。



【新娘橫掃模特兒界】

撒嬌女人最好命這話沒錯。於美國閃婚的隋棠,在電影裏憑一句嗲聲嗲氣話「免免那麼可愛怎可以吃呢!」已俘虜無數宅男的心。今年三十四歲的她,畢業於加拿大溫尼伯大學心理學系,二零零五年殺入台灣演藝界,憑身高一米七三、33B標準上圍、二十三吋小蠻腰,橫掃模特兒界,與師姐林志玲平分春「色」。二零一一年,她於偶像劇《犀利人妻》中,飾演被棄人妻的謝安真而爆紅,她更憑該劇入圍第四十六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主角獎,可惜最後大熱倒灶。她與姚浩元及王心凌糾纏不清的感情關係,最為人津津樂道,隋棠在二零一二年與姚浩元分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117/190054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264

無腳童跳舞感動網民 速籌50萬

1 : GS(14)@2015-02-08 17:55:35





「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一名雙腿截肢的四歲男童在病床上歡快跳舞的動人情景,跳哭了無數人。日前,短短七小時內,近萬網民向這名「史上最心酸的小蘋果」捐款五十萬元人民幣(下同),東航機師和空姐還特地接他到機場參觀,走進飛機駕駛艙體驗「飛」的感受,並承諾在治療結束後助他圓「衝上雲霄」之夢。近日,一段「史上最心酸小蘋果」的視頻在網上熱傳,湖北巴東縣男童小峰成為網民關注焦點。二○一三年一月二十五日,剛學會走路的小峰跟着鄰居大媽在路邊行走,看到爺爺從馬路斜對面走來,就興奮地向爺爺跑去,正好一輛農用車駛來,輾斷他的雙腿。截肢後,小峰被轉到武漢某醫院治療。失去雙腿的小峰始終樂觀,其天真笑容感染着每個見過他的人。據小峰母親張喜玉說,孩子節奏感很強,聽到音樂就會跳舞,雖然沒有腿也跳,動作都是自己發揮。去年過年時,他在電視上看到《小蘋果》表演,就特別喜歡,聽着聽着就跟着音樂跳了起來。


■航空公司請小峰坐到機長的座位上,體驗駕駛飛機衝上雲霄的感覺。

以手代腳 手長滿繭

在病房裏,醫生護士經常給小峰買玩具、零食,逗他開心。他曾吵着要穿鞋,當明白自己沒腿了,再沒有說過要穿鞋。媽媽傷心難過時,他遞過紙巾安慰她:「安個假腿就可以走了。」由於尿道受傷不能正常排尿,他每周都要接受尿道擴張術,手術痛苦連成人都無法忍受,但小峰很少哭。平時,他手撐板凳「走路」,用手替代腳,雙手已佈滿厚繭。湖北荊楚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208/190338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6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