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又要來了。
在西班牙語中,厄爾尼諾的意思是「聖嬰」,它往往攪亂全球正常的氣候更迭,帶來高溫及強降雨,以致世界不同地區出現乾旱或者洪澇災害。厄爾尼諾現象約每隔4-10年發生一次,此前最強的一次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於1998年。
比氣象學家們更為關注這一極端氣候現象的,是來自全球的投資者。
過去5個月,關於厄爾尼諾現象將在2014年再次降臨,並成為1998年之後最強厄爾尼諾年的說法不斷發酵,攪動著全球投資者的神經——此前,投資界對今年可能發生影響全球資本市場的重大「意外事件」曾有過頗多預測,比如「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用比特幣標價石油」,以及「法國入侵敘利亞」,但席捲全球的厄爾尼諾現象卻未出現在預測範圍之內。
就像一隻搧動翅膀的蝴蝶,僅僅幾個月,「聖嬰」降臨的「意外事件」就已然開始在資本市場發揮影響力。
信號在今年年初就開始出現。
2014年1月25日,美國農業部(USDA)氣象學家布拉德·裡庇(Brad Rippey)表示:很多模型都在指向一個事實,厄爾尼諾現象可能在2014年晚些時候到來。布拉德·裡庇說,目前冬天暫不受影響,但是否會影響夏天的農作物現在判斷還為時尚早。
氣象學家的保守預測並未澆滅大宗商品市場的熱情。首先在白糖期貨市場,關於巴西、阿根廷等地可能遭遇厄爾尼諾帶來乾旱天氣的預期則開始發酵。分析師預測,作為全球最大的白糖、可可生產國,巴西可能出現的乾旱將使上述大宗商品損失產量。
進入2月,和分析師的預測一樣,國際糖價開始低價反彈,國內糖價也隨之持續反彈。數據顯示,鄭州白糖期貨價格在2月累計上漲6.7%。
「國內糖價一下子發生了突轉,轉得也太大了。」光大期貨分析師張笑金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當時國內和國際糖價均處於歷史低位,關於厄爾尼諾的預期讓糖價一度出現大幅拉升。
信號繼續加強。3月11日,澳大利亞氣象局稱,他們發現熱帶太平洋次表層在過去的幾週裡已經「大大變暖」,這意味著海洋表面溫度可能在未來數月大幅上升;同時,風力方面,他們發現西太平洋西風也已達到了自2009年厄爾尼諾爆發以來的「最強勢頭」。
時隔3個月後,2014年4月22日,布拉德·裡庇再次公開預測,「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目前國際對厄爾尼諾發生概率的估計值在50%-80%之間。
宏源期貨農產品研究室負責人王勇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厄爾尼諾對大宗商品的影響範圍包括農產品、能源產品和貴金屬等等,其中以農產品受影響最大。「一旦厄爾尼諾發生,作為大豆和棕櫚油主產區的馬來西亞、印尼,作為棉花主產區的澳大利亞、印度都將面臨減產。」王勇說,在厄爾尼諾事件徹底過去之前,期貨市場對此的關注度將不會降低。
歷史上,1982年的厄爾尼諾現象曾導致馬來西亞棕櫚油期貨價格從650林吉特/噸上漲到1750林吉特/噸,漲幅達169%;國際可可組織認為,按照過去的經驗,厄爾尼諾將使今年可可的全球產量降低2.4%,厄瓜多爾的可可產量平均降6%;里昂證券分析師甚至認為,農產品市場將會因此掀起一場重大的結構性調整。
在能源和貴金屬方面,儘管較少出現暴漲暴跌,但據《華爾街日報》的預計,鎳、鋅、銅等貴金屬價格也將出現上漲。這是由於暴雨可能導致世界第二大鋅出產國秘魯的鋅礦出現漫灌,印度尼西亞的乾旱則將影響噹地鎳礦和銅礦的電力供應和水運狀況,這些因素都在間接作用於國際期貨市場。
與國際資本市場普遍對厄爾尼諾產生的作用力持較高預期相比,在中國國內,儘管厄爾尼諾也會導致中國南方發生洪澇,北方出現暖冬,以及東南沿海颱風登陸減少等問題,但在經濟層面,分析師們對厄爾尼諾能對中國宏觀經濟產生的實際影響,預期值則普遍偏低。
4月30日,宏源證券發佈《厄爾尼諾是否會帶來中國通脹風險》專題報告。報告根據過去5次厄爾尼諾期間的歷史數據,分析認為厄爾尼諾即便發生,其對中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影響也非常有限。
「厄爾尼諾主要通過影響農產品價格作用於經濟領域,而農產品價格對通貨膨脹則有直接的傳導。假設厄爾尼諾真的發生,隨著國內和國際農產品價格的變化,是否會引發中國通脹風險呢?」宏源證券研究助理朱曉明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他們希望通過定量分析,為市場提供一個理性看待厄爾尼諾的角度。
報告稱,國內方面,儘管中國糧食總產量和單位面積產量在厄爾尼諾年均較非厄爾尼諾年有所下降,但降幅並不顯著,傳導到糧食價格上,由於國家平抑糧價的政策和中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不發達,國內糧食價格受厄爾尼諾的影響被進一步弱化,因此可以忽略厄爾尼諾通過國內農產品對中國CPI的直接影響。
在國際上,厄爾尼諾僅對主要糧食作物中的小麥影響顯著,而對大豆和玉米影響都較溫和。而中國小麥和玉米的進口依賴度均低於3%,國內價格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小。儘管中國大豆進口依賴度達80%,但按過去五次厄爾尼諾的歷史均值情形,厄爾尼諾期間國際大豆價格上漲將帶動中國CPI同比增長僅0.03%左右。極端情形下,厄爾尼諾帶動中國CPI同比增長約0.13%,間接影響亦可控。
在期貨市場方面,王勇認為,儘管厄爾尼諾成為國際期貨市場炒作的主要題材,但站在農產品產業鏈和國際供求角度,目前尚沒有發現農產品價格已經產生大的波動。「每年夏天都是農產品期貨的敏感季節,厄爾尼諾是否能炒得動,現在還不好說。」王勇說,大事件並非一定意味著大行情。
「針對這種不確定性事件,現在就去做空的風險比較大。由於中國和歐洲受厄爾尼諾影響相對較小,在投資進行資產配置時,保險起見可以考慮做對沖。」宏源證券宏觀分析師孫海琳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類似的爭論並不鮮見。
如今,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正在增加,其對經濟活動的作用力也越發強大。實際上,國際評估天氣對經濟活動影響已有大量研究,但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專家Allen D. Brunner研究,目前已有研究大部分是關於降雨、氣溫等「高頻」天氣變化,或者全球變暖、太陽黑子週期等「低頻」氣象變化對經濟影響,比如專門針對紐約華爾街當地的天氣的研究發現,華爾街天氣對每日股票市場收益有顯著影響。
然而,國際上對以厄爾尼諾現象為代表的「中頻」天氣現象如何作用於全球經濟,研究相對缺乏。按照Allen D.Brunner的說法,大量關於厄爾尼諾帶來的降雨如何沖毀了厄瓜多爾的水稻,淹沒了智利和秘魯的銅礦,阻止了大型船隻通過巴拿馬運河等證據都比較「間接」。
Allen D.Brunner稱,厄爾尼諾實際上對全球商品價格存在重要的經濟影響和顯著的統計學影響,其在全球消費價格上漲中做出了10%-20%的貢獻,這還需要更多的實證研究。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後姚遠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期貨市場不僅反映農業狀況,同時還可以轉移農業風險成本,鎖定農業收益,並在氣候變化造成農業災害時對沖損失。姚遠建議應重視運用期貨市場來應對全球氣候異常,同時推進期貨產品創新,推出天氣保險等衍生品來幫助農業對沖氣候異常損失。
| ||||||
過去二十年,香港的投資銀行是中國高官撈錢的必備工具,隨著摩根大通投資銀行的「子女計畫」曝光,中國中央高層以打貪腐之名進行政治鬥爭,恐怕會更刀刀見骨。 撰文‧唐約約 權威的中國財經政治媒體《財新網》在五月二十一日刊出報導,才在三月辭去摩根大通(JPMorgan)投資銀行中國區執行長一職的方方,日前已被香港廉政公署逮捕,經過偵訊後獲得保釋,但仍限制出境。方方遭捕的原因是涉嫌僱用中國高官子女,以獲取股票上市承銷案;目前摩根大通亞洲投行部的中國團隊人人自危,紛紛聘請律師,應對未來的調查和司法訴訟。 方方是跨國投資銀行負責人遭到香港廉政公署逮捕的首例。今年四十八歲的他,在摩根大通工作超過十年,不只是香港總部中國投行業務的最高負責人,還兼任亞洲區的副主席。如此高層級的銀行家涉案,過去從未發生,而且意味未來可能出現一連串骨牌效應。 《財新網》發佈這個新聞的時機引人遐想,方方早在今年三月下旬就已經辭職,當時全球主要媒體都曾大幅報導,以方方為中心的摩根大通銀行內部郵件顯示,公司在二○○六年啟動「子女計畫」(Sons and Daughters),專門僱用中共高層當權者的第二、第三代,明目張膽地以親屬關係來奪取中國國企赴香港上市的承銷案,以及各種國企的金融合約。摩根大通的子女計畫聘用了超過三十位高官子女,違反美國《海外反貪腐法》。 財新傳媒的總發行人兼總編輯胡舒立,與被稱為「金融沙皇」的王岐山關係匪淺,王岐山在十八大後晉身中央常委,成為七位國家最高領導人之一,他放下金融大權,改任中央紀律委員會書記,打擊貪腐官員招招殺到見骨。 習近平、王岐山聯手肅貪 財新傳媒被外界視為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陣營,旗下《財新網》、《新世紀》等媒體的報導也帶有某種風向標性質;王岐山要查的大案,常由財新傳媒先放風聲,透過輿論造勢,之後再出手抓人。 因此,《財新網》在五月二十一日大幅報導方方遭到逮捕,讓敏感的香港投行圈內嗅到新一波的整肅風潮即將來臨,而且,目標可能是一度貴為國家副主席的曾慶紅。 就在《財新網》報導方方被逮捕的前一週,神隱多年的曾慶紅,突然公開露面。曾慶紅從○八年三月十五日卸下國家副主席職務後,就幾乎在媒體消失,但是五月十四日卻突然在江澤民之子江綿恆、現任上海市委書記韓正陪同下,參觀了上海一傢俬人博物館,而且還釋放大量照片在網站流傳。 神隱六年的曾慶紅突然重現江湖,絕對不是為了參觀博物館這種小事,而是具有強烈政治意圖的宣示。他被公認是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政權的實際操盤者,也是實際控制香港金融市場的最終拍板者。在江澤民年事已高,身體日漸虛弱後,曾慶紅更是維繫江澤民與上海幫政治、金融利益的領導人。 習近平與王岐山聯手打貪腐,從拔除江澤民親信的鐵道部長劉志軍開始一路向上發展,拔掉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之後,更進逼到江澤民上海幫的長期盟友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五月二十四日,曾經是周永康的「金主兼打手」,而且擔任周永康兒子周濱白手套的四川富豪劉漢、劉維兩兄弟遭到法院判處死刑,就是周永康失勢的明證。 曾慶紅姪女被實名舉報貪腐曾慶紅會不會繼周永康之後,成為反貪腐大刀的下一個目標?這個外界無法想像的政治大地震,已出現一些令人意外的訊號。四月二十三日,廣州市紀律委員會書記王曉玲被實名舉報,說她曾經在《廣州日報》借殼上市之前,找白手套低價買股,賺進人民幣七千萬元的不法獲利。 王曉玲是曾慶紅太太的姪女,早年只是一位護士,靠著關係一路越級晉陞,最後成為可以定人生死的廣州紀委書記。 同樣在四月,香港媒體也突然舊案重提,揭露○三年涉及英國間諜案的香港中聯辦祕書長蔡小洪,雖然遭到判刑十五年,卻已經獲得假釋,並且在北京、廣州自由活動。 香港中聯辦的全名為「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是北京政府枱面下控制香港的發號施令機構,曾由曾慶紅經營多年;香港媒體把塵封十幾年的蔡小洪間諜案拿出來炒作,不只讓曾慶紅顏面無光,更引發了政治聯想。 連續的事件終於在五月十四日把神隱多年的曾慶紅,逼出來公開露面,但是,曾慶紅歷史性的露面卻被官方媒體刻意忽視,完全沒有報導。更啟人疑竇的是,曾慶紅露面不到一週,與王岐山友好的《財新網》立刻報導方方「被逮捕」的消息,警告意味甚濃。 方方與曾慶紅的關係密切,是曾慶紅當年掌控香港金融市場的重要執行者之一,習近平與王岐山讓美國FBI(聯邦調查局)、聯邦檢察官調查方方主導的「子女計畫」,放任外國勢力羞辱中國高官;如果進一步曝光受聘的子女名單,肯定有一大票江澤民、曾慶紅體系的高官要倒大楣。 及至目前為止,因為方方「子女計畫」曝光的名單,名號最大的是前總理溫家寶的女兒溫如春,她用「常麗麗」的假名設立顧問公司與摩根大通簽訂顧問合約,公司只有兩個人,每個月卻領取摩根大通七萬五千美元(新台幣二二五萬元)的顧問費。 溫如春的顧問合約主要任務是「協助摩根大通爭取中國中鐵公司的業務」,果然摩根大通拿到中國中鐵公司的主辦承銷合約,中鐵於○七年成功在香港上市,集資金額高達新台幣一千五百億元,堪稱是方方「子女計畫」的重大成績。 雖然枱面上打到的是溫家寶,但是溫家寶了不起只是插花性質,眾所周知,中國鐵道部根本就是江澤民、曾慶紅的勢力範圍。一一年鐵道部長劉志軍涉貪腐被抓,接著中國中鐵旗下中鐵隧道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會計長同時被抓,中鐵集團的總裁白中仁更在今年一月四日「跳樓自殺身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鐵路系統貪腐,直接指向曾慶紅與江澤民。 「子女計畫」中,曝光的還有原鐵道部運輸局長張曙光的女兒張曦曦,以及國務院直屬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的兒子唐曉寧,之後還有天合化工董事長的女兒魏嬌,他們都直接在摩根大通上班領薪水。張曦曦在○一年離職,唐曉寧、魏嬌也陸續被摩根大通辭退,摩根並且退出光大銀行高達二十億美元的上市承銷團,也退出天合化工上市承銷。 江澤民、汪洋子孫被起底 方方的「子女計畫」可能成為中共政治鬥爭的最新戰場,因為中共從最高領導到地方首長,幾乎人人的子女都在香港投資銀行佔有一席之地,連號稱清廉的前總理朱鎔基、前總書記胡耀邦,子女都曾在香港投行位居要職;江澤民的長孫江志成過水高盛證券後,創設私募基金博裕資本,是阿里巴巴私有化、又申請紐約重新上市的核心股東;溫家寶兒子的新天域資本,更是許多上市國企的戰略性股東。 最近,香港《壹週刊》封面故事獨家曝光了江澤民孫子江志成的照片,而且從早年在上海讀貴族學校、後來在哈佛吃垃圾食物的照片,毫不保留地曝光。阿里巴巴成功上市之後,才二十八歲的江志成就將躋身億萬美元的富豪之列。 號稱清廉的副總理汪洋的女兒、女婿也被香港媒體起底,汪洋女兒汪溪沙曾經在德意志銀行投資銀行部任職,女婿張辛亮領過高盛、瑞士銀行,以及對沖大鱷索羅斯基金的薪水,後來自立門戶開設辛夷資本公司搞私募基金。夫婦持有市值超過新台幣兩億兩千萬元的豪宅,最近又花了一億五千萬元買別墅。汪洋的女兒、女婿年紀輕輕就成了億萬富豪,也與汪洋刻意打造的清廉形象相悖。 過去二十年,香港的投資銀行是中國高官撈錢的必備工具,幾乎人人都有兒子、女兒、女婿在投資銀行任職,唯一的例外是沒有子女的王岐山。如今情勢逆轉,「子女計畫」成為打擊貪腐、政治清算的工具,方方的涉案,恐怕只是一個開場。 下一個會掃到誰? ──中國主要金融太子黨成員過去20年,中國高官幾乎人人都有兒女在投資銀行任職,「子女計畫」成為中國反貪新戰場後,下一個掃到的會是誰? 現職 經歷 學歷 前國家主席 江澤民 長子 江綿恆 上海科技大學校長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上海聯和投資董事長 費城 Drexel 大學電機博士長孫 江志成 博裕資本創辦人 高盛證券分析師 哈佛大學經濟系 前總理 朱鎔基 兒子 朱雲來 中金公司執行長 投資銀行CSFB副總裁 威斯康辛大學氣象學博士女兒 朱燕來 香港中國銀行發展部、總裁辦公室負責人 加拿大中國銀行主管 加拿大雷吉萬大學社會學碩士 前總理 溫家寶 兒子 溫雲松 中國航天集團 私募基金新天域創始人 美國西北大學MBA 女兒 溫如春 摩根大通銀行外部顧問 CSFB中國副總裁、雷曼兄弟經理 美國德拉瓦大學MBA 前總書記 胡耀邦 女兒 李恆 NA 大藥廠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公司 北京醫學院長孫女 胡知鷙 瑞士信貸中國區投銀負責人 美林集團企業金融部董事 英國劍橋大學整理:唐約約 圖片:通訊社、網路 | ||||||
和往年不同,今年的Jackson Hole央行年會沒有邀請華爾街的經濟學家。
這讓Jackson Hole會議又一次回歸了其初衷:一次央行首腦們的聚會。同時也反映出耶倫執掌下美聯儲的審慎,避免華爾街提前猜透央行的意圖。
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雖然投資者熱切期待此次會議能夠透露出一些政策的信號(今年的主題是勞動力市場),不過從此次參會人員名單上來看,耶倫似乎沒想把它變成一場政策溝通會。
2013年的Jackson Hole會議上,BCA Research的Martin Barnes、High Frequency Economics的Jim O’Sullivan等等來自華爾街的經濟學家都收到了邀請,但今年他們無一參會。
不過,美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Ethan Harris就指出,美聯儲的官員們可能也失去了一次了解金融機構視角的機會。
他說:“2008年的Jackson Hole就是個很好地例子。那次會議正好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但會議的主題卻是高通脹可能的風險。這顯然不是來自金融機構的經濟學家感興趣的話題。”
堪薩斯聯儲公共事務主管Diane Raley表示:“Jackson Hole經濟論壇最初的觀眾都是中央銀行家。今年的主題聚焦在勞動力市場,觀眾們將會充分闡述這一話題,並進行辯論。”
Jackson Hole受到市場關註主要是從伯南克時代開始。2010年伯南克在會上暗示了11月的QE2,2011年暗示了9月的扭轉操作(OT),2012年則放出口風可能推出QE3。於是,央行銀行家們的自娛自樂成了全球市場關註的焦點。
這是耶倫上臺後的首次央行年會,是否繼續將其打造為吸引眼球的“政策發布會”,選擇權在耶倫的手上。不過,可以預見的是,此次會議將為今後幾年的會議奠定基調。
有跡象顯示,烏克蘭的局勢終於有了變化。在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話後,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提到了烏克蘭東部的停火協議。對於烏東部居民來說,停火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停火在政治上將給烏克蘭帶來深遠的影響。(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如果雙方達成長期停火,這將意味著親俄分裂主義者的勝利。他們將鞏固控制地區的權利,並進一步擴大控制區域。烏克蘭東部的局勢將變成一個新的“冷沖突”。
對俄羅斯政策制定者來說,這“冷沖突”並不陌生,且非常受歡迎。俄羅斯可以通過無盡的外交談判來捍衛自己的利益。
目前,俄羅斯已經失去了其重要的政治盟友,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至此,克林姆林宮只能使用其他方式來影響烏克蘭的政治前途。普京總統在最近幾周一再呼籲的停火,這背後是其烏克蘭戰略的重要部分。
波羅申科願意接受停火事實上可以理解。近日來,烏克蘭政府軍損失慘重,而分裂分子的勢力不斷擴大。看來,俄羅斯正加大對分裂分子的武器供給。這似乎讓波羅申科意識到,靠軍事行動已經無法解決問題。
如果實行停火,流血事件終將結束。但從政治上來說,波羅申科和烏克蘭政府正冒著很大的風險。在即將到來的十月,烏克蘭將舉行國會選舉。許多烏克蘭人對停火感到反感,認為這無異於投降。
歐盟也一直推動終結戰爭,希望從政治上找到解決沖突的途徑。不過,如果局勢演變成“冷沖突”,那烏克蘭很可能不再向歐盟靠攏。
多個歐盟國家認為,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還不足夠。東烏克蘭的沖突可能對歐盟造成深遠影響。歐盟與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緊張關系將維持多年,歐洲將無法回到沖突前的狀態。
面對歐元區最新公布的通脹率僅0.3%、失業率高達11.5%的形勢,歐洲央行昨天終於出手,不但再次調降三大利率,而且宣布會通過購買ABS等措施將資產負債表擴大0.7萬億歐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全球最大債券基金之一PIMCO的前任CEO、德國安聯集團(Allianz)首席經濟顧問Mohamed El-Erian認為,通過旨在支持歐元區經濟複蘇的新一輪寬松措施,歐洲央行發出了三個信號,其影響將遠遠超出歐洲的版圖。
上述三大信號分別是:
1、歐洲央行致力於進行更多非常規貨幣政策的實驗,包括負存款利率、啟動購買資產支持證券(ABS)。
2、歐洲央行為全面的QE做準備,但前提是歐洲國家政府的財政政策要有更大的靈活性,而且推行支持健康增長所需的結構性改革。
3、歐洲央行不太擔心全球央行步調不一:歐洲央行大力推行寬松之時,美聯儲在收縮QE,準備逐步撤銷貨幣刺激。
歐洲央行的行動是出於擔心歐洲經濟複蘇乏力。El-Erian歸納,這些行動屬於影響範圍更大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四大要素:
1、壓低債券收益率和利率,希望以此恢複整個歐盟合理的信貸流,進而支持就業與經濟增長。
2、如不能很快奏效,將用更激進的方式購買債券,通過讓歐元貶值刺激出口增長。
3、從公共及私人部門兩方面施壓歐洲國家政府,迫使他們采取推動增長和提升通脹急需的措施。
4、和實驗性貨幣政策帶來的益處相比,希望它們的代價與風險不會弊大於利。
歐洲央行的策略能否成功?這些策略對歐洲以外地區有多大的影響?El-Erian認為,這都極大地取決於歐洲國家政府是否盡到本分,采取上述必要的行動。這些國家逃避得越久,歐洲央行的政策風險就越高。
簡單說,歐洲央行超常寬松影響其他地區的方式可能主要是金融渠道,並非歐洲經濟增長更強健、更持久。
對全球來說,歐洲央行這樣的政策會帶來產生一系列挑戰:使利率承受與此前截然相反的壓力,人為推高股價,導致其他貨幣對歐元走高,增加全球外匯市場的波動。其外溢影響將讓刺激真正增長的努力更難以直接奏效,同時增加金融市場動蕩的風險。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知道,該央行本應發揮支持作用,並非領歐洲政策之先。為了保證這些寬松措施成功,他要讓歐洲國家政府暫時放寬財政緊縮,進一步推動就業市場發揮功能,促進競爭,整頓稅務系統,改善基礎設施,總體提升商務環境。
El-Erian預計,全球都會立即感到歐洲央行最新一輪寬松的影響,但這種影響不會持久,也不會以全球期望的方式出現。歐洲央行和世界各國的經濟體都迫切需要歐洲國家政府做出有效的回應。
歐元區經濟已經在苦苦掙紮之中,而一份來自標普評級的最新報告又指出了歐元的另一個威脅:反泛歐主義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Alternative fur Deutschland)的異軍突起。
盡管尚未獲得巨大支持,但AFD的支持率正在上升。繼去年在德國聯邦議員選舉中獲得4.7%的宣判後,在今年5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中,AFD獲得了7%的選票,並且在最近的三次德國州級選舉中,均斬獲了9.7%與12.2%之間的選票。
《每日電訊報》記者Ambrose Evans在報道中將AFD形容為“手握刺刀,橫亙默克爾之路”:
一旦AFD的政治意圖得逞,它將促使德國退出歐元貨幣聯盟,重新使用馬克。他們用來抗議歐元的行動在加速:
正如德國人自己所見,這是一批喜歡用支票的人。
標普表示,在應對歐元區危機上,德國國內尚未形成主流的反對之聲,使得德國政府在采取何種措施上留有余地。包括保守黨和社會民主黨在內的國內主流黨派大致都支持德國政府采取最重大舉措應對歐元區危機。或者至少說,黨派支持者的比例要高於大眾支持者的比例。
德國政府本來就已經成為歐元區未能實施大規模刺激的指責對象了。標普指出,如果默克爾的基民盟政府為AFD支持者所代替,德國的貨幣政策立場可能會更加傾向於緊縮。
如同英國獨立黨(亦是反泛歐主義政黨)迫使首相卡梅倫增加了反泛歐主義傾向,標普主權國家評級主管Moritz Kraemer給出了何默克爾可能同樣需要向反泛歐主義傾斜的原因:
越來越多保守的、甚至是反泛歐主義的選民感覺到,基民盟忽視了他們的擔憂。這種趨勢可能自2013年德國大聯合政府成立以來就開始加深了。
在吸引被(基民盟等)疏遠的選民上,AFD一直很成功。 德國自由黨(FDP)迅速和無可避免地被淘汰使得AFD更容易吸引到那些選民,否則FDP應該能吸收這些心懷不滿的選民。
一旦德國政府和德國央行開始更多地拒絕歐洲央行的刺激措施,對於仍在苦苦掙紮的歐元區外圍國家來說,影響無疑是負面的。
AFD黨魁Bernd Lucke曾以一種近乎諷刺的口吻說過,“南歐國家正在貨幣聯盟的競爭壓力下,變得貧困。“如果隨著AFD受到越來越廣泛的支持,德國央行和德國政府在刺激措施上不再那麽配合,受損最大的無疑是南歐諸國。
最後,標普簡單地總結了該報告:
這為何會成為歐元區的擔憂呢?如果我們能夠得出歐元區危機不會危及德國的評估結果,那麽這就不是問題。
然而,現實不太可能是這樣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