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競價排名」徵稅 阿里盈利料受壓
1 :
GS(14)@2016-07-12 08:13:27【本報訊】上周四中國國家工商總局發佈《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將於9月起正式實施,並首次將「競價排名」的內容定性為網絡廣告。據外電報道,有關的改動將會令提供競價排名廣告的互聯網企業額外收取3%的稅項,對主要靠商品競價排名取得收入的阿里巴巴集團,以及搜索業務為主的百度影響較大。不過兩間公司未見受消息影響,阿里開市前交易升0.3%至79.22美元,至於百度則升1%至161.5美元。主要為透過展示及品牌廣告獲得廣告收入的騰訊(700)影響較少,股價昨日再創新高,收報180元,升3元或1.7%。據彭博引述大和分析師指出,新例將競價排名定性為廣告,故相關的收入亦須徵收3%稅款。該分析師預計,以競價排名為主的百度,2017年財政年度純利報24億美元,較市場預期減少4%;而阿里首季將有一半的收入受到稅收影響,並估計最終令純利減少2.4%。阿里承認,假如競價排名收費,對公司的毛利率會有「低單位數」的影響,但強調公司已不斷分散其收入渠道。所謂「競價排名」廣告,即是商戶向互聯網公司付費後,用戶透過關鍵字搜尋,商戶的商品及網站將會排在前列當眼位置。由於位置稀缺,故互聯網公司多以競價方式,以獲得最大的利益。不過,內地過去對相關廣告監管不足,百度容許誇大效果的競價排名廣告刊出,而展示效果與一般搜尋結果相似,內地網民魏則西今年4月因誤信百度提供的虛假醫療廣告致死,中國最終加強對網絡廣告的規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12/19691052
向機械人徵稅 或礙企業現代化
1 :
GS(14)@2016-11-27 12:40:32【明報專訊】歐洲議會的法律事務委員會近期的報告表示,將來大部分工作將由機械人完成,許多人面臨失業,依賴就業人口繳交社保的系統,將面臨空前挑戰。歐洲議會政客早前研究是否把機械人定義為「電子人」(Electronic Person),賦予其一定的權利和義務。「電子人」的種類中,還細分為醫藥型機械人、無人駕駛車、無人駕駛飛機等。這些「電子人」都有稅務責任,其「僱主」同樣要為機械人支付社保,並要向政府申報因使用機械人而節省的人力成本,政府按此而徵收的「社會安全稅」,將用以向人類發放補貼。
稅收用作發放補貼
總部位於德國的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VDMA)批評,向機械人徵稅以支付全民基本收入,將妨害企業現代化,質疑歐洲議會研究去解決一些不存在的問題,恐引入相關法規,將限制工業4.0的發展。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231&issue=20161127
遏一約多伙 徵稅15% 「1個物業」定義可包天台花園打通 將提修例
1 :
GS(14)@2017-04-12 07:45:30【明報專訊】本報及多家傳媒先後揭露市場出現「一約多伙」情况,以避開去年尾住宅印花稅須繳15%的「辣稅」。有見於一約多伙個案上升,政府昨宣布今日凌晨零時起,首置客在「一約多伙」下每個單位均須繳交15%新稅率,並建議「一個住宅物業」可包括連車位、緊接單位的天台或花園,或間隔牆被打通的相連單位,會盡快向立法會提交修訂法例,以落實收緊的豁免安排。
梁振英﹕杜絕投資者迴避加辣
行政長官梁振英昨日傍晚宣布,為杜絕投資者通過「一約多伙」以迴避去年11月劃一後的住宅印花稅(首置港人豁免),政府決定今日起收緊相關機制,並建議修例,若買家以一份文書購入多於一個住宅物業,相關交易須按15%的新稅率繳稅,若確實以一份文書購入一個住宅物業,並且是首置港人買家,可獲豁免新稅率,只需按較低的4.25%稅率繳稅。
至於「一個住宅物業」的定義,政府提出4個建議(見上表),但未公布「一約多伙」個案在新措施下繳稅時的實際安排。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表示,過往與單位緊鄰的天台、花園或車位等都被當成是一個物業,而所謂「一個物業」的計算方法,將按照稅務局一貫做法,根據地契、佔用許可證等相關文件判定。
現一約7伙 張炳良否認過往疏忽
被問及過往處理「一約多伙」時是否有疏忽,張炳良否認,指立法會2013年討論雙倍印花稅措施時,雖有議員提出是否要收緊限制「一約多伙」,惟當時政府認為觀察不到「一約多伙」有被濫用,直至去年11月「加辣」劃一住宅印花稅為15%後,發現住宅物業交易涉及「一約多伙」由加辣前的約佔3.6%,升至近期的4.7%,有個案甚至「一約7伙」,令當局有合理理由相信有人藉此逃避新稅率。政府資料亦顯示,涉及「一約多伙」並繳交較低稅率的交易佔總數的比例有上升趨勢,由推出新稅率前的0.5%左右,升至上月的2.4%。
梁振英表示,雖然「一約多伙」所佔比例較小,但在市場上確實造成即使在高價位開盤的情况下,地產商去貨去得很快,令不少買樓自住的小家庭要與這些投資者競價入市,情况不理想,故有需要出招。
香港稅務學會前會長王銳強認為,新措施並非「一刀切」,令首置市民購買連車位、天台或花園的住宅單位時,不至被「濫殺無辜」。他又指出,若有市民購買相連並拆去間隔牆的打通單位,避開新稅率後,再分間單位不作自住用途,建議政府修例時列明條文,這類買家或須在日後分契時繳回獲豁免的稅率。
涂謹申批太遲堵塞漏洞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涂謹申稱,早在2013年審議相關草案時已提出「一約多伙」漏洞,批評現時才堵塞漏洞來得太遲,質疑是「故意放水畀地產商」。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麥美娟認為,政府有回應社會及立法會的訴求。她與涂謹申均指最終會通過政府的草案,惟希望政府繼續研究堵塞其他漏洞,如利用未成年子女的首置身分買樓、買樓前解除與家人的聯名物業,以及先購入快被重建的單位,遭收樓後再以重建戶身分買樓以避開新稅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186&issue=20170412
專家探討共享經濟在港挑戰 倡共乘汽車業者徵稅 平衡利益
1 :
GS(14)@2017-10-15 15:20:39【明報專訊】在中國內地和部分西方國家,採用「共享經濟」形式的各種新服務如火如荼。不過,在香港因為法例等限制,「共乘汽車」和「共享民宿」等一直未能正式運作。立法會議員莫乃光和楊岳橋日前合作舉辦《香港要UPDATE:共享經濟》研討會,請來政商學界各方人士,從經濟上的好處和壞處、法例是否過時、如何處理傳統業者的反對,或設立合理的機制等各方面討論,希望能夠找出可行的方法,以打破現時的僵局。
日前《香港要UPDATE:共享經濟》研討會中,美國克林信大學(Clemson University)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表示,有美國大學學者研究顯示,Uber和Lyft等共乘汽車服務的確能夠帶來一些好處,如減少醉駕、減輕交通擠塞,以及有助消費者節省交通開支。
其中,節省交通開支的論點來自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和麻省理工(MIT)史隆管理學院兩名學者最近合作的研究,該項研究發現,當的士服務供不應求、車費出現「海鮮價」時,會特別多人願意駕車提供共乘服務,由於有競爭,可以減輕坐地起價的情况。
情况如「八萬五」 難要政府賠償
香港反對共乘汽車最激烈的,就是傳統的士牌照持有者,因為他們認為共乘汽車將令的士牌照價值大跌。徐家健建議,可以考慮向提供共乘汽車服務的業者徵稅,補償的士牌照持有者。以他所知,澳洲就是採取這種方法,美國有部分州政府亦正在考慮實行。
香港共享經濟聯盟召集人李兆富建議,政府可以讓的士牌照持有者將其牌照打包上市,實行證券化,令本來買賣門檻很高的的士牌照,變成散戶也可以買賣。徐家健認為,這個方法可以考慮,但當共乘汽車服務獲發牌時,一般人都會預期,的士牌照價格必然會大跌。以美國紐約曼克頓區為例,的士牌以往亦曾炒至每個高達100萬美元,但當共乘汽車服務獲批准營運後,的士牌價格在短時間內跌至50萬美元或以下。因此,即使的士牌被打包上市後,交易門檻大降,但散戶未必會貿然入市接貨,這對牌照價格的支持作用或十分有限。
至於,讓的士牌照持有者多領一個牌照,同時經營共乘汽車服務作為補償的建議,徐家健認為,的士牌照持有者將要由零開始推出新服務,與Uber等經營已經上軌道的業者競爭。根據外國經驗,一個城市通常只能夠容納一至兩家共乘汽車的業者,例如美國大城市通常就只有Uber和Lyft兩家公司。
徐家健認為,的士牌照持有者需要面對現實,即使任何形式的補償,也不可能補足差價。香港政府發出的士牌照已是很久遠的年代,現在已時移勢易;此外,即使政府不發出共乘汽車服務牌照,亦可以大量增發的士牌,可能亦會令的士牌跌價。他認為,情形像當年董建華說完每年供應8.5萬個住宅單位後,遇上亞洲金融風暴,香港樓價大跌,但業主也難以控告政府要求賠償。根據他的觀察,外國的的士牌照持有者雖然也反應激烈,例如會進行罷駛、遊行之類,以迫使政府談判,但很少和政府打官司。
楊岳橋:從發牌條款限制營運
本身是大律師的立法會議員、公民黨黨魁楊岳橋認為,即使政府就共乘汽車服務發牌,只是引入競爭,並非充公或沒收現時業者手上的士牌照,所以看不到有很強的理據去控告政府。他認為,應該在共乘汽車的發牌條款上花工夫,例如,可以規定共乘汽車使用的汽車必須是已購入一段時間,不可以專門購買新車來經營這種服務,司機需要另外再考試,另共乘汽車不可以每日24小時營運,並限制行走地區或路線,「可以集中在交通服務不足的地區如機場等,作為補充」。
李兆富認為,引入新競爭者,由消費者和業者互動提高服務質素,遠勝於政府現時設立發牌制度後不作修改的做法。若只保護既得利益者,阻止競爭,「香港人可能現在仍要坐人力車」。
莫乃光:法例須與時並進
立法會議員(資訊科技界)莫乃光表示,法例必須與時並進,甚至要因應科技發展預早研究,速遞和回撥長途電話等服務最初亦被政府認為是非法,或屬於灰色地帶,但後來證實可以令消費者得益,政府最終亦有發牌。他續稱,現時Uber和滴滴出行等都已經在研究無人駕駛技術,可能若干年後的共乘汽車服務全部變成無人駕駛,若政府仍然抱着幾十年前的發牌制度不改,恐怕屆時將會令香港落後於其他地區。
未有出席研討會的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認為,公平一點來說,共乘汽車服務業者要表明有申請牌照及負起一定責任的意願,不宜只強調自己只是中介及收款平台。例如,購買第三者保險方面,平台與司機的關係、雙方分帳比例等都有需要釐清。
明報記者 薛偉傑
[企業創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540&issue=20171013
違貿易準則 歐5國警告報復美稅改 指部分建議違雙重徵稅
1 :
GS(14)@2017-12-18 03:38:39【明報專訊】特朗普政府致力推動的減稅計劃,令歐美關係緊張。歐洲五大經濟體的財長,包括英國財政大臣夏文達(Philip Hammond)、德國財長阿爾特邁爾(Peter Altmaier)、法國財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意大利財長帕多安(Pier Carlo Padoan)及西班牙財政大臣蒙托羅(Cristobal Montoro),已聯署致函美國財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白宮經濟顧問科恩(Gary Cohn)及美國國會一些委員會負責人,質疑稅改將為美國企業帶來不公平的稅務優勢,警告其減稅計劃可能違反雙重徵稅條約,違背全球貿易規則,倘相關議案獲得通過,歐洲方面或採取報復。
歧視海外子公司 或違國際法
美國國會的委員會正商討將參眾兩院各自通過的稅改法案整合,目標是今年底前將最終版本的法案提交總統特朗普簽署生效。5國財長警告美國政府,不應假借推行反避稅措施,開啟貿易爭端。這封聯署信突顯歐洲憂慮特朗普政府以稅改為由,推動「美國優先」的貿易歧視做法,使歐美在環保、中東和平等領域已然升溫的緊張關係進一步惡化。
美國稅改的核心,是將企業稅率由目前的35%下調到20%,不過歐洲5國財長瞄準的是稅改方案中一些技術細節,例如把企業的美國業務與海外公司業務區別對待,這些做法將違反國際稅收準則。根據眾議院版法案的一項「銷售稅」(excise tax)規定,當美國企業向它們的海外子公司採購,將被徵稅20%。但如果是境內的類似交易,就不用繳納此稅。5國財長質疑,這「可能造成歧視,與國際法規牴觸」。
銷售稅資金措施 恐違WTO規則
5國財長又不滿參院版法案其中一項條文規定,當美國出口商從品牌和其他無形資產獲取利潤時,對它們的稅收將更優惠。5國財長質疑,這項措施可能涉及非法出口補貼。參院版法案的其他措施,將向跨國銀行及保險公司內部,美國和歐洲業務之間的匯款總額徵稅。該條款旨在阻止「稅基遭侵蝕」,以防企業將利潤轉移到稅率較低的國家和地區。美國一些稅務學者也認同歐洲部分觀點,認為銷售稅和資金流動措施,「可能違反世貿組織(WTO)規則,並讓人擔憂稅改協議」。
質疑美藉稅改保護自身稅基
5國財長強調,不想干預美國國內的稅收辯論,但憂慮美國是否要通過稅改措施,來完成保護稅基的行動,而這將影響商業活動。法國財政部官員表示,這次聯署迅速地組織起來,以確保美方認真對待歐洲國家的關切,不夠正式的途徑起不了作用。德國政府發言人稱,美國有權以其認為合適的方式制定稅收制度,但必須遵守已生效的國際規則。
美國財政部發言人稱,了解這些財長的觀點,財政部正與國會緊密合作,以敲定法案內容。德國總理默克爾上月與親商的自由民主黨的組閣談判破裂,令該國下調公司稅的機會減少。德國有效企業稅率平均為30%,相比下英國為19%,愛爾蘭為12.5%。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640&issue=20171213
韓重手打壓虛擬幣 研徵稅限制投資
1 :
GS(14)@2017-12-18 03:40:18【明報專訊】虛擬貨幣投機熱席捲全球,韓國官員和監管機構昨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新規遏制炒風。由韓國「Office for Government Policy Coordination」公布的計劃措施,包括對虛擬貨幣交易徵收資本利得稅,並限制金融機構持有及投資虛擬貨幣,暫未公布實施的時間表。
設交易認證制度 學生外地人禁買賣
根據韓國政府計劃中的新規,用戶人數超過100萬、收入達到100億韓圜(約7166萬港元)的交易所,須從明年起進行認證。高中及以下學生、不是韓國居民的外國人,將無法在韓國本地交易所開設虛擬貨幣交易帳戶。
韓國總理李洛淵早前警告,民眾對虛擬貨幣的興趣可能導致一些嚴重扭曲或病態現象。根據追蹤虛擬貨幣的數據公司Coinhills的數據,韓國上周的比特幣交易活動一度達到全球比特幣總交易量的四分之一,超過美國水平。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崔鐘球稱,不認為比特幣交易是金融行為,它沒有制度,不能視為真正的貨幣。今年9月,韓國加大對虛擬貨幣的監管力度,禁止首次代幣發行(ICO)。自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的比特幣期貨本周初上市後,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發出指令,禁止證券公司從事比特幣期貨交易。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153&issue=20171214
卑詩省樓市加辣 海外投資者徵稅20% 範圍由溫哥華擴至人口密集區
1 :
GS(14)@2018-02-25 02:58:09【明報專訊】加拿大溫哥華的住宅價格增長再次加快,溫哥華所屬的卑詩省政府在2018至19財年預算推出了一系列遏抑樓價措施,打擊外國投資者在溫哥華炒樓。繼2016年8月向投資溫哥華物業的海外買家徵收15%的物業轉移稅後,如今再將稅率提高至20%,較目前香港針對非永久居民及公司名義住宅買家所徵收的15%買家印花稅(BSD)更高。
此外,辣稅的徵收範圍,更由溫哥華擴大至其他人口密集地區,以防投機者轉戰附近樓市。加稅措施將於本周三起生效,卑詩省還將向沒有繳納入息稅的業主,徵收新的投機稅,並提高價值300萬加元(約1856萬港元)以上房屋的物業稅。
空置物業將須繳投機稅
投機稅將於今秋推出。今年的稅率為房產評估價值的0.5%。到2019年,稅率將升至2%,預計新稅將為省政府每年帶來2億加元(約12.3億港元)收入。投機稅將針對沒有在卑詩省繳納入息稅的外國及本土業主,包括那些把房屋空置的業主。那些在海外享有高收入、但在卑詩省繳納的地方稅不多的家庭,都是新稅徵收的對象。不過那些長期在卑詩省居住的業主大多可獲豁免新稅,意味多數卑詩省業主不受新稅影響。
溫哥華樓價回升 上月按年漲17%
省政府稱,新措施是結束溫哥華樓市投機活動的重要一步,以懲罰那些透過買樓在加國停泊資金的人,他們純粹為了投機,推高樓價。卑詩省的樓市辣招,是該省不到兩年內第二次引入。卑詩省在2016年8月向外國投資者開徵辣稅,是加拿大首個採取此類遏抑樓價措施的司法管轄區。辣招推出後,溫哥華的樓價升幅一度放緩,但近期又再次回升。數據顯示,今年1月溫哥華住宅的基準價格為106萬加元(約655萬港元),按年上漲17%(見圖),過去5年間升了80%。
省政府:10年建11萬伙可負擔住宅
此外,價值300萬加元以上住宅,其物業稅亦會由3%增至5%。省政府表示,一系列措施是為了穩定樓價,並把新稅收用於興建可負擔的房屋。該政府計劃,未來10年投資60億加元(約371億港元),興建11.4萬伙可負擔的住宅。
加國其他省政府也有遏抑樓價措施,例如多倫多所屬的安大略省為壓抑炒風,去年4月亦向海外買家引入15%的辣稅。
根據瑞銀財富管理發布的《2017年瑞銀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多倫多面對的地產泡沫風險最大,溫哥華排第四,香港排第七。為遏抑樓價,新加坡、新西蘭、澳洲等也實施樓市辣招。新加坡本周才宣布價值100萬坡元(約592萬港元)以上的物業,印花稅率會由3%上調至4%。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662&issue=20180222
莊士莊家彬:豪宅應豁免空置稅 落實徵稅宜以獲發滿意紙一年計
1 :
GS(14)@2019-04-21 08:41:16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8962&issue=20190417
【明報專訊】港府開徵一手空置稅似事在必行,地產業界除質疑當局擬於獲發入伙紙(Occupation Permit)、而非獲發滿意紙(Certificate of Compliance)一年內仍未售出的單位徵稅有欠公平外,採一刀切方式徵稅亦有商榷餘地。莊士中國(0298)董事總經理莊家彬接受專訪時指出,政府應將空置稅矛頭指向影響民生的中小型單位,相反,豪宅、特別是獨立洋房這類對大眾沒直接影響的超級豪宅,應獲豁免。
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日前表示,現時空置單位約有9000個,推出空置稅非與地產界對立,只是希望業界把已建成單位盡快推售。對此,莊家彬表示理解政府開徵空置稅,是希望業界不囤積單位,讓市場有更多新供應,但就指政府應把目標瞄準涉及社會民生的中小型單位,但即使落實徵稅,亦應以物業獲發滿意紙一年計算。
獨立屋推出一年未必賣得出
莊續指,政府不應一刀切,向所有空置一手物業徵稅,因為豪宅、特別是獨立洋房等超級豪宅的銷售形態,與中小型單位截然不同,「個人認為實用面積150方米(逾1600方呎)的單位可被視為豪宅,獨立屋更屬超級豪宅,這類物業對民生沒有大影響,政府應考慮豁免向超級豪宅徵稅。」
莊士機構(0367)、莊士中國目前在本港土儲不算多,但持有的山頂中峽道項目、西半山寶珊道項目、南區香島道37號等,均屬貴重洋房。
他表示,實用面積4000至5000方呎以上的獨立屋,通常是在獲批滿意紙、再完成全部室內裝修後以現樓發售,「超級豪宅真是要撞客,推出市場10至12個月,亦未必一定賣得出。」
香島道洋房意向價13億以上
以集團持有的港島南區香島道37號其中一幢面積逾5000方呎洋房為例,近期租約已屆滿,租客亦已遷走,一直有潛在買家主動洽購,集團不排除會放售,意向價12億或13億元以上。他強調,這類市場供應極為短缺的超級豪宅,不可能於短時間內可輕易售出。
出價單與標售單位價錢相若
談及近日新盤招標成風,引發社會極大迴響,莊回應指,招標對發展商的好處是自由度較高,以集團旗下去年10月起開售的屯門弦海而言,銷售初期一直有發價單,但發覺出價單的單位未必一定受買家歡迎,到今年首季轉以招標、發價單雙軌進行,結果發現兩項模式售出的單位價錢,其實相差無幾,而標售單位各項條款亦於成交紀錄冊顯示,所以亦具透明度。
他續指,弦海累售逾260伙、佔項目單位總數371伙超過七成,套現約11億元,餘貨、特別是特色戶,傾向招標發售。
明報記者 林可為
[發展商專訪]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