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互聯網數據亂象:從不說謊的數據到“花刺子模信使”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04/154539.shtml
導讀 : 從不說謊的數據到“花刺子模信使”,這背後有哪些原因?
最近兩年,隨著互聯網行業競爭的加劇與互聯網創業熱潮湧起,宣傳過猛與包裝過度的行業數據時不時曝出,而基於某一產品領域的一哥之爭也讓數據亂象時而浮現,第三方數據由於統計口徑的問題引發“不服”,導致廠商之間口水戰頻頻開打的現象也屢屢發生。
從正常的邏輯來看,數據不會說話也不會說謊,但如果背後傳遞數據消息的人將拋出的數據修飾包裝過度,往往就會演變成互聯網行業的“花剌子模信使”事件。從不說謊的數據到“花刺子模信使”,這背後有哪些原因?
互聯網數據自說自話盤點:多數源於競爭加劇或融資困局下的焦慮心態流露
我們從打車行業盤點起。早在2014,滴滴(當時還名為“嘀嘀打車”)迅速發展,當年年初嘀嘀打車公布了與微信支付合作後成績單數據,從2014年1月10日至2月9日,嘀嘀總微信支付訂單約為2100萬單。然而,在當年的2月7日,北京晨報記者收到騰訊的數據卻顯示:從1月10日起至今,嘀嘀打車微信支付訂單總量突破500萬單。業界質疑其數據:2月7日到2月9日,從500萬單增長到2100萬單數據存在太大水分。當時騰訊公關部表示,2月7日發布的數據是從1月10日到1月26日,由於表述方式不夠明確,引發了歧義和困惑。而在當時,打車行業湧進來的投資機構越來越多,砸廣告、瘋狂補貼擡高估值成了打車行業的一個共同的現象。日均訂單等數據開始成為投資人衡量打車行業前景的重要指標。

我們再看電商與O2O行業。貓眼去年發布的一份數據顯示:2015年 7月其電影單月交易額高達22億。而據國家電影資金辦的數據顯示,2015年7月中國電影票房高達54.9億元,46%來自電商票務,約為25.3億元。這約25.3億的電商票務市場主要被美團、百度糯米、淘寶、格瓦拉、微信、大眾點評等產品所瓜分。按照貓眼數據顯示,如果僅貓眼就占22億,其它票務電商共計僅有3.3億。這樣一換算,貓眼電影幾乎獨占九成,有業內人士當時慨嘆:這是把百度糯米、淘寶電影、微信、大眾點評、時光網、豆瓣網、網票網、格瓦拉和微票兒等電影在線售票平臺當成了空氣。當然這也與當時競爭環境白熱化,財大氣粗的BAT強勢入局打響補貼戰有關,貓眼電影早已感受到巨大壓力。

另外在O2O外賣行業也屢有數據說漏嘴的事情發生,去年7月,餓了麽聯合創始人康嘉透露,蜂鳥日訂單量為60-70萬單,是餓了麽平臺一半的交易量,按照這個數據推算,餓了麽的實際日訂單量為120萬至140萬單,這顯然與餓了麽此前宣傳的日訂單超200萬不符。業內分析認為可能是康嘉急於宣傳自身的蜂鳥配送系統,一不小心說了實話。而在這背後,則是自2014年5月拿到大眾點評8000萬美金投資後,張旭豪的餓了麽開啟了不斷瘋狂融資和不斷燒錢的旅途,餓了麽還在苦苦尋找下一輪融資。對於投資人來說,O2O外賣行業最重要的價值指標無疑就是日訂單量與用戶數。這是一個需要投資人砸錢輸血的遊戲,需要依賴靚麗的數據來拉升估值。

因為創業者投資者衡量一個互聯網項目,訂單量、融資情況以及用戶量無疑是硬性考核指標,創業者為了讓融資之路順暢的走下去,配合投資人的偏好有時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這多半源於行業競爭加劇之後的一種焦慮心態的流露。去年尤為引發業內關註的則是一畝田交易數據疑造假事件。同樣在去年的7月下旬,多家媒體發文章稱,當時一畝田交易數據存在造假行為。以其“9小時前老板采購了1073741.8235噸洋蔥”的交易信息為例,單筆107萬噸的洋蔥采購量已經超過了洋蔥盛產地區西昌每年30萬噸的產量。而一畝田被曝運營數據造假與此前餓了麽被質疑6.3億美元的F輪融資“水分大”,顯然都與需要繼續融資燒錢息息相關,燒錢模式的創業公司,一旦投資人停止輸血,往往就會倒閉,手里有錢才能持續推動外界對其的想象空間,或者成功被巨頭收購成為其代理人與戰略性的棋子也不失為一種成功。

互聯網數據造假的先進性還體現在可以通過先進的代碼技術來實現。比如在去年11月,在移動音頻領域行業中的蜻蜓FM,被媒體曝光通過使用“普羅米修斯”、“宙斯”兩個強行自啟代碼,在用戶手機中後臺啟動無窗口透明界面,並傳給第三方數據統計公司,以此偽造DAU(日活躍用戶數)、廣告展示量和廣告點擊量,後來喜馬拉雅FM發布題為《四問蜻蜓FM:關於數據造假,敢不敢正面回應》的官方聲明,就蜻蜓FM反編譯代碼中的 “普羅米修斯”、“宙斯”兩大造假代碼向其提出質疑。蜻蜓FM當時發文回應,“不管誰在惡意攻擊,我們都不懼怕”。這背後則體現了目前移動音頻行業背後競爭惡化的狀況。
最新的數據存疑的例子還有地圖服務的用戶數。春節前夕,百度地圖在春節期間在湖南衛視投放的廣告中,提到了“5億人都在用的百度地圖”的口號, 1個多月以後,高德地圖也宣布截止到2016年1月底,高德地圖用戶數已超過5億。但是從多數第三方數據機構提供的統計上來看,高德的用戶規模、活躍用戶數據可能還存有疑問。從國內主流的安卓市場,如基於百度手機助手、應用寶、360手機助手、豌豆莢等多家應用市場的關於百度地圖與高德地圖的下載量應該可以反映出數據的大致基本面,我們采集了相關的數據來看:應用寶百度地圖的下載量是5億,高德地圖是2億;360手機助手顯示的數據是:百度地圖:4.62億,高德地圖是3.06億。而豌豆莢中顯示的數據顯示則是:百度地圖是1.6億人安裝,高德地圖是7893萬人安裝。

各個電子市場雖然用戶群體不一,但基本面已經反映出大致的趨勢,從各大電子市場的數據顯示來看,高德地圖5億用戶數的基數缺乏來源口徑的支撐。在iOS端,高德雖然是蘋果中國地圖數據的獨家供應商,但蘋果的用戶與高德地圖的用戶是不能直接劃等號的。更有意思的是,在高德地圖宣布“用戶數超過5億”之後,蘋果App Store在3月1日更新了高德地圖的新版,但在這個版本提供的產品介紹資料里,高德地圖仍然標明“3.2億用戶正在使用”。

互聯網行業為何被公眾質疑數據摻水事件頻頻發生?
當然,互聯網數據自說自話的現象還遠不止這些,包括二手車市場與在線旅遊市場等諸多案例,筆者在此不一 一例舉,其中歸根結底是對產品缺乏自信力。但我們同時看到,互聯網數據存疑的案例基本會發生在互聯網的熱門領域,比如O2O、電商、互聯網地圖、打車、在線旅遊等領域,互聯網行業被公眾質疑數據摻水事件頻頻發生,這里面有著多重原因。首先對於互聯網行業的公司而言,它們的業務基礎基本都建立在以用戶增長速度為基本的盈利模式與估值模式,日活躍用戶數與增長速度的快慢可以直接影響到公司融資估值。從傳統互聯網的最初階段開始,用戶註冊數、排名關註度,電商的銷售額、訂單數、轉化率、增長率等數據指標就成為衡量一家公司業務模式的健康程度與盈利模式的想象空間的基礎衡量指標,在移動互聯網時代,APP下載量與日活、打開率、存留率、交易量等成為核心指標,它們依賴這些指標來吸引投資,拉廣告,創造更高的收購價碼,而傳統互聯網時代,用戶註冊數,點擊率可以交給水軍,移動互聯網時代,無論是點擊率與或者APP排名本身也可以依賴水軍或者第三方刷單公司與服務方來做。可以說,互聯網企業造假與互聯網本身的基因即盈利模式與增長模式也息息相關。這是其一。
其二,部分創業公司需要誇大數據方便融資給投資人想象空間。近年來,互聯網創業大潮之下,眾多創業投資機構、孵化機構紛紛湧現,互聯網領域的創業全民關註生機勃勃。風投與投資機構對互聯網領域創業尤為青睞,從創業者角度來看,數據誇大之後,方便其更有利的融資,拉升上市的估值,被巨頭收購或者入股,相對來說數據是最有說服力的,這是拿錢有利的籌碼。但與此同時,當投資人也陷入到這個遊戲之中之後,基於本身的利益需求,方便創始人拉升估值並推動更多融資繼續燒錢,也方便自身在利益高點順利退出,投資人對數據造假也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因為投資人也是往往或被動或主動的成為數據造假利益鏈當中的一環。
其次是互聯網企業的考核機制。在互聯網公司,基礎的KPI考核指標均需要運營數據來量化。企業內部的不同團隊、甚至一個團隊不同成員之間基於各自的利益訴求,一旦達不成需要實現的預期量化目標,就會開始在執行過程中嘗試貓膩的手法,比如部門之間、跨部門協作或者與第三方合作方之間均會涉及到彼此共同的KPI指標,在同一利益鏈上,互成默契對數據修飾與擴大將成為可能,與合作方一起結合第三方數據造假行為開始成為行業內默認的潛規則,數據註水往往也開始發展成為地下產業鏈的一環。不過前面提到,部分又涉及數據篡改的技術含量。總而言之,互聯網行業數據作假,線下用托,線上則可以用代碼等技術並於第三方數據機構以及使用傳播稿多線運作,其中少有漏洞,如部分網友所說,這相對體現了互聯網的“先進性”。第三方數據機構往往也可能被質疑為權力尋租的工具,比如去年底艾瑞與今日頭條的互撕。
一種就是巨頭之間的對抗賽,百度地圖與高德地圖的數據之爭就屬於這種情況。高德地圖並入阿里之後一直固守基礎功能,並砍掉原有的O2O業務,宣布"專註於地圖導航"。然而在2015年6月,高德地圖似乎是不願讓百度一騎絕塵將自己甩得太遠,也開始切入O2O領域。高德在這一年里在路線主義上反複糾結,團隊內部也倍感煎熬。而被收購的互聯網公司通過數據修飾大致也有幾重意圖,首先通過來避免在巨頭羽翼與架構中被邊緣化,同時可以獲取更多資源支持與資金輸血,隨著在線地圖愈加演變成用戶級市場上的征戰,用戶數成為重要流量渠道與O2O入口重要指標,否則難逃在諸多業務架構下的邊緣化宿命。
數據造假影響用戶認知:影響用戶、投資人對企業誠信評估與信任價值
數據造假受害者當然是用戶。用戶往往也會看企業的數據做出決策,也有著很強的從眾心理,比如在電商平臺,一旦公布成交規模,往往會影響用戶的購物意向,刺激用戶轉向該平臺消費,因此某種程度上,數據影響了用戶的判斷。當通過用數據不斷、日複一日的灌輸,消費者也會逐步認同這種認知,這也是洗腦的過程。而造假被揭露之後,必然也會面臨系列的業界質疑與投資人對企業的價值的重估,也影響用戶對企業誠信評估與信任價值。也將促使整個VC圈對於互聯網成長企業有更加全面的評判標準。互聯網行業操作數據、影響用戶判斷讓其利益受損的行為時而發生,這也與行業的惡性競爭相關,目前來看,互聯網各個領域的格局相對已經固化,新入局者很難出頭,人口紅利趨於用盡。全行業進入了目標市場相對成熟與有限增長空間爭奪戰的時候,市場競爭也越來越趨向陷入低水平的重複競爭與數據戰。
一旦當個別性的造假演變為集體性的造假,顯然不利於整個行業生態的健康運行。也催生了整個行業的泡沫。早前賽富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夥人閻焱就在一次論壇上吐槽表示,互聯網行業中間有大量的泡沫。我們所碰到的情況,就是創業企業在點擊率、在用戶數轉化率等數據方面全面造假,而且造假誇大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常態。
避免數據誇大成互聯網常態:需中間態的機制來推動數據監測機構與企業達成制衡
關於如何杜絕數據造假,在目前可能是一大行業性的難題。有業內人士認為,讓會計師事務所介入到互聯網企業的數據服務可能更嚴謹一些,但無論是會計事務所的介入終究也是服務於企業,其中權力的尋租空間必然極大,所以由企業擔任的第三方機構的可靠性與第三方數據機構本質上並沒有什麽不同。有新的集團介入,必然會有新的服務於數據的產業鏈出現。
而政府的介入會呢?比如有消息指出,此前北京工商局就通過行政建議書等形式公布第三方商家售假信息,在各電商平臺之間建立起針對第三方商家的資質和信用管理體系。因為互聯網平臺本身缺乏信用認證體系,而許多平臺往往存在著多種數據操作手法與模糊的演算規則,在這種規則下,數據迷霧重重真假難辨,某種程度上說,企業數據造假到了互聯網公司,本質未變,但只是手段變了。但第三方尤其是有政府背書的權威第三方的認證是否能真正保持獨立真實也難說,因為缺乏監控與制衡機制,難免會產生灰色地帶與權力尋租空間,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對於如何判斷數據真假,通過綜合分發渠道,以某兩個渠道來反推他的新增和日活,也是一種相對有效的方式。總的來說,需要一種機制來推動數據監測機構與平臺企業達成制衡,也只有在第三方數據監控方與平臺之間的制衡才有可能監測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真實有效的數據,給用戶正確的認知。
互聯網行業的“花剌子模信使”:掩飾不了用戶對劣質產品最真實的直覺
數據的修飾掩蓋不了業務發展本身的規律與產品功底的匱乏,許多VC也已經醒過來。互聯網數據造假難保不會推動新一輪泡沫與資本寒冬的助推手,這相對降低了投資者對行業的信任指數。許多投資人捂緊錢包,燒錢逐漸變少,對行業來講也有益無害,因為泡沫適度有利於行業熱度降溫,它讓行業回歸理性讓資本非理性熱捧的獨角獸回歸正常估值。數據的故事還可以繼續講,而摻水的運營和財務數據披露被曝光之後的負效應將會持續放大,對業務與品牌帶來沈重的打擊,並削弱整個公司的信任價值。
王小波當年在《花剌子模信使問題》一文中寫道:中亞古國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風俗,凡是給君王帶來好消息的信使,就會得到提升,給君王帶來壞消息的人則會被送去餵老虎。於是將帥出征在外,凡麾下將士有功,就派他們給君王送好消息,以使他們得到提升;有罪,則派去送壞消息,順便給國王的老虎送去食物。王小波在這里說的是,中國的近現代學者里,做“好消息信使”的人很多,尤其是人文學者。但對應到當下的互聯網行業亦然。他們認為,只要殺死帶來壞消息的人,壞消息就不複存在。很顯然,鴕鳥把頭埋進沙堆,獅子照樣會朝自己撲來,皇帝的新裝一旦被戳破,數據遊戲帶來的則是自欺欺人之後無法掩飾的尷尬與行業公信力的盡失,更重要的是,數據始終掩飾不了用戶對劣質產品體驗那種最真實的直覺。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王新喜,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從不可或缺 到可有可無
2016-08-08 TCW
|
|
她是我見過全天下最有才 華的人、最幸運的人,所有的好都在她身上,要證照,馬上一堆證照在手;要男人,有男人;所有的老闆都愛她,周遭的朋友也都喜歡她,幾乎可以說要什麼就有什麼,老闆也隨她起舞,想回來就讓她回來。可就不懂,她在這家公司已經三進三出了,去別的地方也待不久……,」一位朋友不解的問。 我歪著頭問:「所以你羨慕她嗎?」 「滿羨慕的,永遠可以亂跑,隨時可以回來,你不覺得這樣很棒嗎?」他回答。 其實很多人在公司來來去去,動不動丟辭呈,自覺老闆欣賞你、公司需要你,自己夠聰明、能力一把罩,隨時可回來,外面一堆工作等著選。 尤其在廣告公司,因為業界缺人,所以只要還不錯,大家都搶著要,好一點的人,幾乎每個公司都跑了幾回,我也常被同事批評,為什麼要讓某某人回來? 但我認為這中間還是有不同的,我們公司的確有幾個人,出去後才發現公司的好,只要再回鍋,就珍惜不已,調整心態,表現超好;也有的人,一再進出,他們不珍惜公司提供的善意與機會,到外面又受不得氣、受不得冷落、受不得不被捧在手心、受不得沒有特殊待遇。 其實當你要什麼都拿得到,老闆讓你予取予求,在公司想走就走,想回來就回來時,兩個未來已在前面等你: 一、因為什麼都太容易獲得,所以當你拿到時就不會珍惜,做事也不會生根,根不深不廣,未來的樹也長不大、不盲同、不壯。 二、當你幾進幾出,自以為老闆疼你,其實老闆已經把你從核心團隊剔除,放在有就用,沒有也OK的位子,不會再在你身上花心思栽培,更不會給你額外資源。你只能盡己之智,少有團隊奧援,成為「孤軍」。待回首,當年同期同伴已非吳下阿蒙,你就從不可或缺的人才變成可有可無的人力,鎖在時空膠囊長不大了,你本來領先別人,過了五年,你反而發現你落後別人兩、三年了。 每個人志向不同,你當然可以多采多姿、嘗盡百種人生。但是,將來可能有一天,你得面對在同期一起做事,原先差你許多、但埋頭努力在崗位上不斷突破,創新,結果最後成就此你高出十倍、二十倍的老同事;或更甚者站在你頭上、或在不同山頭往下低望著你,這時你才會發覺老天爺最終還是公平的。(本專欄隔週刊登整理。李盈穎) |
|
“他們從不直白地談論愛情和政治”張鐵誌談鮑勃·迪倫與崔健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342
在音樂評論集《時代的噪音:從迪倫到U2的抵抗之聲》中,臺灣樂評人張鐵誌曾深入分析了鮑勃·迪倫從1960年代開始的不同創作階段。
“《時代在變》在1964年1月發行。正是在這一年,當迪倫寫下最好的抗議歌曲時,他也將親手敲碎所有人自以為是的妄想,開始自我解構眾人以為的形象與標簽,開始告別革命,不再回頭。”在關於迪倫的那篇文章中,張鐵誌這樣寫道,“迪倫遠行到另一個世界,他一步步展開弒父行動,並與那個虛構的抗議形象徹底斷裂。”
2016年10月13日,諾貝爾文學獎頒給鮑勃·迪倫,有人認為這與迪倫“抗議歌手”的標簽不無關系。張鐵誌不這麽認為。
“他是一個擁有眾多面具並且可以回到過去、預示現實的魔術師。”張鐵誌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鮑勃·迪倫有個特殊意義:將整個流行音樂跟文學結合在一起,他是最重要的轉化者。”
他讓搖滾從青春期變得成熟
諾貝爾獎頒給鮑勃·迪倫,我既意外,也不意外。任何人得任何獎都可以是一個意外,而得諾獎更是不同凡響。不意外的是,過去,迪倫作品的文學性被談過很多次了,他也獲得過其它文學獎,比如普利策。
音樂圈對此很興奮。我也覺得,這個獎不只是對他的肯定,也是對音樂作為一種嚴肅藝術的肯定。其實是肯定了“歌詞是可以有這樣一個高度的”這件事情,而且它本來就有。
諾貝爾文學獎以前頒給過丘吉爾,說他的演說有文字的力量,現在還是有爭議。但我覺得,的的確確,文學在生活的很多層次中被表達。什麽是文學?這個獎會引起討論,這也許是另一個重要的意義。
鮑勃·迪倫有一個特殊意義在於,將流行音樂與文學結合在一起,他是這方面最重要的轉化者。他結合了兩種傳統,一是作為正統文學的傳統,比如惠特曼、“垮掉的一代”,另外是關於草根民歌的傳統。從來沒有人像他這樣,把兩種傳統進行結合。
頒獎詞里說:“鮑勃·迪倫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中開創了新的詩性表達。”迪倫非常用功,他從年輕時開始聽美國20世紀初草根的民歌,也就是藍調民謠。藍調民謠其實是勞動者的語言,是不同土地上的歌,這是所謂美國偉大歌曲的傳統。
但民謠在鮑勃·迪倫之前,文字都比較簡單。很少有人像他有這麽多綺麗的意象,把真實的歷史人物與虛構人物交織在一起,把大家帶到一個很難想象的新世界,比如他有首歌叫《瓊斯先生》,那是一個虛構人物,迪倫用瓊斯先生,來解釋美國1960年代中期的變化。
再比如他早期的作品《暴雨將至》,在民歌敘事傳統中加入很多超現實的意象。這種超現實的意象,在他創作中期,也就是1965年之後創作的那些搖滾樂作品上體現得更明顯。
搖滾樂是1950年代開始的,它是關於青春、關於女孩的這些東西,直到鮑勃·迪倫,才讓它整個轉變了,從青春期變得成熟。
誰說文學一定要躺在紙面上呢?
我無法拋卻音樂來評價迪倫的歌詞,我沒有這個文學評判能力。我只能說,他的歌詞,配上他的音樂就有無比強大的力量,這本身就是很大的意義。文學為什麽一定只能躺在紙上面,而不能用不同方式被詮釋、演繹呢?如果所有人都有共識,迪倫的文字在他的吟唱之下,可以召喚人心、可以沖擊時代,那不就是文學的力量嗎?
其實迪倫早期的歌曲,是先發表歌詞的。當時有本雜誌叫《Sing Out》,是紐約民謠圈的雜誌,會登歌詞。迪倫有好幾首歌詞,都先發表在上面,還寫註解。
他的第一張專輯沒有紅。第二張專輯錄制了DV,可專輯出來時,他的歌詞早就跟著單曲發表了,他已經受到大家重視了。
鮑勃·迪倫的創作有很多變化。最早是所謂的“抗議歌手”時期。其實抗議歌手時期,都有好幾個階段,先是模仿跟學習、改造時期,比如第一張專輯;從第一張到第二張就是一個蛻變,他把超現實主義的歌詞放到抗議歌曲的傳統里;接下來,更搖滾化,這是在1965年、1966年;再接下來他消失了,複出時是比較內省的。
我感覺,他的風格在1978年有一些混亂,有不同的嘗試。1990年代特別是中期後,他回到早期的民歌傳統去。最近20年他更往回走,那是他聽音樂的起源,我們看到他不斷挖掘傳統,甚至專門出翻唱老歌的專輯,所以這20年他又在尋根,從根源上重新創造。
鮑勃·迪倫是龐大的謎團,對我們音樂愛好者、研究者來說,他像一個幽靈,我們要不斷跟他搏鬥,我們還有太多不了解的東西。他既然還在不斷創作,我們就要跟他搏鬥下去。
鮑勃·迪倫之外,美國也有一些用音樂詩意表達的高手,我自己很喜歡派蒂·史密斯,跟迪倫比較接近,而且她是先寫詩,朗讀的時候加上一把吉他。她獲得過美國國家圖書獎,也是受到最高文學殿堂的肯定。
跟史密斯比,迪倫的東西用了更多典故和比喻,把美國的不同歷史重新拼湊、組裝,放置到一個奇異的世界。有一本著名的寫迪倫的書叫《古老的詩意的美國》,也這麽分析過。另一位同樣很偉大、進行詩意表達的,是萊昂納德·科恩,他簡單直接,用很好的文字寫他對世界、對愛情的感受。迪倫則很有歷史意識。
他和崔健,都是巨大的謎團
我從小聽搖滾,但到大學以後,才對迪倫有比較大的關註。那時我研究美國1960年代的青年反叛文化運動,發現音樂和社會變遷這麽緊密,才去關註研究鮑勃·迪倫。
留給我最深印象的是《暴雨將至》。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在一部電影里:《7月4日誕生》,湯姆·克魯斯演的反戰電影。那時我大概十八九歲,覺得好聽,就去了解歌詞。他的歌曲,有點像我理解美國1960年代的鑰匙。
鮑勃·迪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我想其中一首是《戰爭的主人》,是史上最憤怒、最犀利的抗議歌曲;另一首是《瘦人之歌》,歌詞有這樣一句:“有些事情正在發生,但你不知道是什麽,是吧,瓊斯先生。”這句話可以用於每個轉變中的時代;還有一首《自由的鐘聲》,被稱為他最後一首抗議之歌,但它不是一首傳統的抗議歌曲,而是一首為邊緣人、弱勢者發聲,充滿奇異閃光的歌曲。
我看過兩次鮑勃·迪倫的演唱會。2002年我剛去紐約念書,在一個戶外演唱會看過。那一次有很多老嬉皮穿著迷彩衣服在現場,我能聞到大麻味。仿佛他們在重返他們的青春,而我是個意外闖入者。
再一次,是他四五年前來臺北。那次坐得比較近。跟很多人一樣,我有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他從來不用他原來的方式演繹歌曲,他常常挑釁他的觀眾,你常常聽了很久,才發現這其實是那首很著名的曲子。他從不娛樂觀眾,他在挑戰,給你新的感受。
鮑勃·迪倫對全世界影響都很大,當然中國大陸比較特殊,因為大家接觸他的音樂比較晚。臺灣是脈絡比較清楚的,民歌運動直接受到鮑勃·迪倫影響。
我們知道,中國一開始的搖滾樂其實跟民謠非常接近,1990年代初有唐朝樂隊,也有張楚,還有老狼的校園民歌,鮑勃·迪倫對他們,都有一定影響。
崔健跟鮑勃·迪倫都是謎團,他們的歌詞中充滿很多謎。當然他們是不同的脈絡、不同的文化,但確實在地位上有某種相似性。崔健也是從民謠開始,受西北風影響,從草根民歌轉變成搖滾,而且不斷探索新的可能性。
他們各自充滿開放式的詮釋,並不直白地談愛情或者直白地談政治,都是讓大家不斷去猜測這些譬喻是什麽意思。
金錢誘使聖普與臺“斷交”?外交部:中國從不拿原則做交易
近日,關於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決定同臺灣斷絕所謂“外交”關系的相關問題成了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的熱點。
據人民日報22日消息,在今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我們看到臺灣方面表示,臺當局無力滿足聖普向臺提出的巨額援助要求,北京利用金錢外交誘使聖普與臺灣“斷交”,臺方對此表不強烈不滿。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我們對聖普回到一個中國原則的正確軌道表示贊賞和歡迎。這說明了公道自在人心。一個中國原則豈能用金錢做買賣?!中國政府從來不拿原則做交易。對於臺灣方面個別人的言論,我只能說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21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華春瑩已就類似問題做出過回應。
當記者提問稱“中國政府是否許以金錢援助換取聖普政府與臺灣“斷交”?金額是多少?”時,華春瑩即回應道,“你很有想象力”。
華春瑩表示,我想重申,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聯大2758號決議所確認的一個中國原則已經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我認為,聖普政府決定與臺灣當局“斷交”體現的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的認同。
“第一千金”伊萬卡談白宮工作:從不是對父親言聽計從的乖乖女
“我希望能帶來積極的影響。我不知道‘串通一氣’到底是什麽意思,但是你知道,我希望時間能夠證明我所做的工作是對的。更重要的是,我父親的內閣是成功的。”最近剛剛成為白宮正式員工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大女兒伊萬卡(Ivanka Trump),近日接受CBS采訪時如此表示。
伊萬卡的聲明是回應有關她“對父親一系列有爭議的政策選擇不發表任何意見”的批評。

伊萬卡與父親特朗普
在談到與父親有意見不同的時候,伊萬卡表示,她從來就不是選擇沈默的“乖乖女”。“我們有不同意見的時候,他(父親特朗普)是知道的。我通常會完全坦誠地講出自己的想法。”伊萬卡說。
在白宮西翼的2層,“第一千金”伊萬卡擁有自己的一間辦公室。她的隔壁是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高級顧問鮑威爾(Dina Powell)。雖然沒有經過正式宣誓就職,也宣布不會領薪水,伊萬卡卻擁有“總統助理”的正式職銜,可以接觸到機密信息,擁有和白宮高層官員一樣的安全級別,並已經獲得美國政府提供的加密的通訊工具。
與此同時,誰都無法否認的是,伊萬卡和她的丈夫庫什納不僅是特朗普最信任的顧問,更是白宮權力核心中最重要的兩個人物。
伊萬卡的重要性從3月份白宮傳統的“婦女歷史月”的一系列活動中就能體現出來。不僅同第一夫人一起出席在白宮舉行的每場女性主題活動,伊萬卡還發表了幾次講話,表彰女性對社會的貢獻。
此前,在加拿大總理和德國總理訪問白宮期間,伊萬卡都曾作為重要白宮代表出席和主持過相關的會議和活動,在有外國元首和特朗普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伊萬卡也通常會在最前排的位置坐在副總統彭斯的旁邊。
根據上周五公布的白宮高層幕僚的財務報告,伊萬卡和她的丈夫庫什納的資產在7億美元左右,兩人目前都在白宮擔任咨詢顧問職務。
雖然外界一直質疑伊萬卡在白宮工作的合理性,熟悉特朗普家族的人卻對伊萬卡走進白宮的安排一點都不感到意外。“同父親共事”一直是伊萬卡同父親多年合作的方式。在特朗普集團,伊萬卡擔任父親公司的“副總裁”;在特朗普主持的《飛黃騰達》真人秀節目中,她又是父親的搭檔。所以,如今特朗普當選總統,伊萬卡同父親一起走進白宮也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
伊萬卡的律師格里克(Jamie Gorelick)對她在白宮的工作做了這樣的定義:她不會擔任正式的官職,不會領取薪水,而是擔任特朗普總統的“耳目”,為他提供廣泛的建議,不僅限於女性權利的問題。“伊萬卡在成為正式雇員後,也將以政府員工的規定來自覺約束自己,白宮顧問辦公室同意這種處理辦法。” 格里克表示。
趣店高管:我們從不暴力催收,頂多打電話提醒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15/166002.shtml
趣店高管:我們從不暴力催收,頂多打電話提醒
i黑馬
北京時間11月13日下午消息,趣店(NYSE:QD)今天發布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第三財季財報。財報顯示,趣店第三財季總交易額達到2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8.8%,總營收為14.5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8%,凈利潤同比增長321.8%,從去年同期的1.543億元人民幣增長到6.507億元人民幣(9780萬美元)。
財報發布後,趣店創始人兼CEO羅敏、CFO楊家康等高管出席了隨後舉行的分析師電話會議,解讀財報要點並回答了分析師提問。
以下為分析師問答環節主要內容:
瑞士信貸分析師:我有兩個問題,首先我們看到很多國內的新聞都在報道監管方面的問題,那麽能否介紹一下目前的監管政策的大方向?面對潛在的監管政策的變化,趣店將如何應對?另外,我想確認一下,趣店現在是完全符合監管規則要求,年化利率沒有超過國家對民間借貸36%利率的紅線,並且沒有暴力收款的現象對嗎?
第二,趣店與支付寶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現在對於如此多的關於趣店校園(QuCampus)等方面的媒體報道,有沒有影響到你們與支付寶之間的關系(註:趣店與螞蟻金服合資成立QuCampus公司)?
楊家康:我們第三季度的業績達到了一個新的里程碑,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市場對此的反應是非常積極的。關於監管方向的問題,在中國,對於新興的消費信貸業務的監管政策正在發展之中,所以,很難確認最終的監管政策會是怎樣的。對於趣店來說,我們實行的是行業最佳的規則政策,包括我們對用戶收取的利率,從四月份起,現在是第三個季度了,我們內部已經將所有的產品都合規到了國家對民間借貸36%利率的紅線之內,我們是這個行業里極少數的完全符合這條規定的公司之一。
第二,我們沒有暴力的收款現象。我們非常有紀律性,對用戶非常友好,我們最多就是給用戶打電話,提醒他們進行還款。我們相信公司執行的這些政策會符合潛在的監管要求,如果相關的監管政策出臺,我們會是最為合規的公司。
關於支付寶的問題,趣店一直保持著與支付寶友好而健康的戰略合作關系,這個季度我們在無現金交易方面實現了一個新的里程碑,這都是通過支付寶平臺實現的,同時,我們也向支付寶生態系統回註了新的創記錄的數據量。此外,趣店校園業務在持續增長,並且推動支付寶和趣店的戰略合作的推進。
我們相信趣店和支付寶之間的關系沒有發生變化,公司將繼續保持和支付寶之間友好而健康的戰略合作關系。但是,我希望提醒所有在聽此次電話會議的人,我們只是支付寶在其平臺上的諸多戰略合作夥伴之一,但是支付寶是一家成熟的支付交易平臺,我們是通過其平臺來完成一次一次的交易。
中金分析師:我想問的是關於公司上市之後的融資的安排的問題,趣店此次上市的規模如果包括綠鞋條款的話是超過10億美金,那麽面對這麽大的一筆現金,公司有什麽樣的使用計劃?
其次如果我們看趣店第二季度的債務拖欠率,到第二、第三個月的時候的整個的增長速度還是挺快的,這是不是與公司做的商品分期業務的快速增長有關系?
楊家康:關於上市融資的使用問題,我們在上市招股書中已經說明了上市融得的資金的使用計劃,在可見的未來,我們將堅持這個計劃,如果未來有變化我們也會進行披露。基本而言,我們不打算使用上市融得的資金來進行消費信貸放款,我們公司的戰略是做一家輕資產的公司,通過合作的金融機構來向消費者發放貸款,趣店只是支持和協助這些貸款交易的平臺。所以,上市融得的資金我們將用戶公司的一般性支出,以及可能在營銷和消費方面的支出,以打造和加強趣店的品牌,另外還可能用於戰略性的投資項目,不過目前我們還沒有確定什麽目標。
關於債務拖欠率的問題,是的,第二和第三季度的債務拖欠率有所上升,這是因為我們積極選擇接受更高的風險,審批通過更多的用戶,你會看到我們第三季度的審批通過率創造了新高;與此同時,我們也大幅增加了商品分期業務,這也導致了債務拖欠率的提升。
中期來看,我們按某特定時期的債務拖欠率(delinquency rate by vintage)大約是1%,而1%在行業內是領先的。
瑞銀分析師:我有兩個問題,首先,你們提到公司有300個電話催收的人員,那麽這300個人是專門做催收的嗎?還是說他們是你們原本披露的1000人的呼叫中心團隊的一部分,他們也做一些別的客戶服務的工作?他們的催收的效率或者是回收款目前大約是什麽比例?
此外,剛才也說到了撥備(Provision)增加的問題,現在我們看到在兩個季度里穩定在1.3唄撥備金的水平,那麽將來公司的目標就是保持在1.3倍的水平嗎,還是說1倍就夠了,或者是需要更高的水平比如達到2倍左右?
楊家康:關於我們開場時候提到的300名呼叫中心的催收人員,這300名員工都是公司的全職員工,都包含在我們在上市招股書中披露的員工信息之中,這300名員工在我們位於江西的呼叫中心,通過給用戶打電話的方式來提醒和幫助他們進行還款,這些都是趣店的全職員工,為了保持良好的用戶體驗以及從監管方面保證催收的合規,目前我們沒有任何外包的情況。
關於撥備的問題,我們提到公司的按某特定時期的債務拖欠率目標是1%,目前我們的貸款撥備金倍數是1.3,並且公司相信1.3倍是一個比較穩定的數字,長期來看我們認為1.1倍,也就是撥備金略微超出放款額的水平是能反應我們的損益表的最好的方式,我們既不想過於保守,也不想過於激進。
Stifel分析師:我的問題也是關於信貸的,關於你們提到的1%的債務拖欠率目標,我想知道公司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達到這個目標?
楊家康:Stifel分析師:我覺得能夠反映一個公司的文化的比較強烈的一點就是執行力,是否能夠快速地實現目標,任何行業都是如此。大家可以從我們的第三季度的財報里看到這一點,我們比這個行業里的任何一家公司的增長速度都快,而且趣店的執行力文化也會反映在公司的目標之中,比如,這個1%的債務拖欠率目標,我們打算通過一兩個季度來實現,而不是一兩年的時間。所以,我們會實現我們的承諾。
Stifel分析師:另外公司的傭金率超出了我的預期,那麽傭金率高於預期的原因是什麽?這樣的傭金率長期來看是不是可持續的?
楊家康:第三季度的傭金率大約是16%,這是我們從商品合作夥伴處獲得的傭金率的新高,這反映了兩個方面:首先表明我們的商品分期業務的快速增長,說明趣店對於我們的商品合作夥伴來說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平臺,他們願意向趣店支付更多的傭金;第二,我們在之前主要以手機產品為主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的商品,比如輕奢商品,其銷售傭金率也更高,有些商品比如手表、輕奢手包等,其銷售傭金率可以達到40%以上。這兩個因素是我們的傭金率達到新高的原因。
分析師:我的問題是關於你們的資金提供方合作夥伴的,你們之前提到公司有21家合作的作為資金提供方的金融機構,那麽趣店上市以來,這個數字有沒有增長?
第二,能否介紹一下公司通過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提供的貸款和非通過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提供的貸款的比例?公司通過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提供的貸款的資金成本和非通過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提供的貸款的資金成本各是多少?
楊家康:截至9月底,我們在合作的資金提供機構數目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從6月底的21家合作機構提升到了26家,而且9月底之後這個數字還在繼續增長。
截至9月底,我們提供的貸款中23%來自於我們自己的股東權益,30%來自於信托結構,19%來自於資產交易平臺,大約10%來自於其他來源比如資產管理公司,而非通過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提供的貸款的比例達到了17%的新高,也就是主要來自於銀行和消費信貸公司的貢獻的部分,6月底的時候這個比例是11%。這直接符合我們在上市招股書中從戰略角度制定的目標,也就是增加合作的金融機構數目,增加非通過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提供的貸款的比例,成為一家依靠數據和技術的公司,幫助資金提供方合作夥伴向用戶發放消費貸款。在此重申,我們會兌現自己的承諾。
從6月底到9月底,我們的資金成本一直比較穩定。
Bernstein分析師:我的問題也是關於監管方面的風險的,你們提到來自非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的貸款比例從11%提升到了17%,這將幫助公司減少對自有資金和資產的依賴,這是一件好事,但是,另一方面,我們都知道中國的金融體系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影子銀行系統的問題,所以,公司的來自非自有資金的貸款比例的提升,也會讓人擔心趣店會變成一個影子銀行的通道,會帶來很多監管和道德方面的問題,所以,你們是否認為公司來自非自有資金的貸款比例會有一個上限?
另外,從公司的管理層的角度來看,你們是否比投資者更能看到一些潛在的監管風險?投資者目前知道的貸款方面的風險之外,公司還有哪些風險處在投資者的盲區?
楊家康:公司的戰略是將貸款資金來源多樣化,從而一旦任何一個渠道出現不確定性或者巨大波動的時候,來自其他渠道的資金可以進行彌補。是的,我們的非公司資產負債表的貸款比例從11%提升到了17%,但是我們也發展了其他的資金渠道比如資產交易系統以及信托結構,以及直接與持有牌照的資產管理公司的合作等,而且,最壞的情況下,我們還有非常強勁的自有資金,我們的目標不是用公司自己的現金和股東權益去提供貸款,但是在最壞的情況下,這是一個後盾,我們自己有兩張提供互聯網微貸業務的牌照,可以快速的註入資金,保證公司的增長不受影響。
關於你提到的使用非公司資產負債表的自己提供貸款的問題,目前我們並沒有看到任何來自監管方面的阻礙,但是這很難去保證什麽,目前為止,我們僅僅與持有牌照的銀行以及消費者信貸公司進行合作,他們分別有自己內部的合規部門,保證自己完全符合當前的監管要求。
如果監管政策發生變化,我相信公司擁有可以應對的方法,因為我們是行業領先的公司,會繼續持有公司的牌照,公司會保證在監管者可以清楚的了解行業的情況下,抓住這個行業快速發展的巨大發展機會。我們的戰略是繼續多樣化發展我們的合作夥伴和資金渠道,目前還看到不有什麽潛在的風險。
關於你第二個問題,抱歉,投資者未知的風險,對我們也是未知的。我們所以知道的,市場都知道,都是非常公開的信息。
[本文作者i黑馬,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趣店
贊(...)
分享到:
現身五度道歉 盼保導遊牌 惡珍哽咽:我從不鬧人
1 :
GS(14)@2010-07-28 22:00:27【本報訊】辱罵內地遊客而「舉國聞名」的惡導遊阿珍終現身交代事件。李巧珍昨日在近百名傳媒面前,至少五次向本港市民及全國同胞道歉,但聲言「帶團從來冇鬧人」、從不強迫旅客購物,當時是有旅客在簽署前往購物同意書後反口,並用「尖銳」說話否定其付出的服務,受刺激下才失控講錯話。她認為事件上旅客及自己也有責任,但個人操守無問題,極希望不會被釘牌,將來繼續當導遊。記者:張文傑、王家文
阿珍原名李巧珍,昨在罵遊客短片曝光半個月後首次露面,由立法會議員謝偉俊陪同下,與聘用她的金凱國際旅遊老闆周文偉一同見記者。阿珍先低頭向本港市民及全國同胞道歉,並解釋因不知如何面對公眾才一直躲藏起來,今次在謝偉俊鼓勵下,明白逃避不是辦法,故鼓起勇氣出席記者會。
稱老父中風壞心情
放大圖片
阿珍以流利普通話大罵遊客的片段早前被放上網,轟動全國。
阿珍以流利普通話大罵遊客的片段早前被放上網,轟動全國。
12345678910
阿珍雖然認錯,但形容今次事件是誤會,她指帶團首日與團友有說有笑,大家很開心,亦簽下同意書承諾願意前往購物,但翌日到珠寶店卻是另一回事, 26人只買了 1.3萬元東西,「購物效果唔太理想」,她指旅客可能因為心虛,離開店舖後和她發生爭拗,「有個客話唔應該行舖,我話你哋(旅客)簽訂咗去購物,但對方話『你冇資格講呢啲說話』」。阿珍表示,當時十分氣憤,認為旅客明知此乃購物團,不應反過來指她不是,加上早前收到湖北家鄉的父親突然中風的消息,心情欠佳下,一時失控才狂罵旅客。
阿珍認為事件非她一個人的錯,「講錯說話係我嘅錯,但唔係一個人可以講得錯,一個巴掌係拍唔響嘅,係兩個巴掌先可以拍得響」。她堅稱除了今次事件,帶團以來從來無鬧人,「當你受到刺激嘅時候可能好多嘢平時唔做、唔會講,都會在衝動之下做出嚟」。
旅遊業議會已發信指控她涉嫌違規,阿珍下周一前需書面回覆認罪與否。阿珍現時最擔心被旅遊業議會釘牌,「我要養女兒、父母,做其他工作收入比不上導遊」。
將阿珍辱罵旅客片段放上網的安徽團團友王先生,昨晚接受電視台訪問時稱,所有團友均沒有激怒阿珍,堅稱團友離開商店後,阿珍即場責怪團友購物量不足。安徽省旅遊部門正就事件展開調查。
網民質疑道歉誠意
阿珍所屬的金凱國際旅遊董事總經理周文偉承認,事件中的團友每人繳付的 610元團費,不能彌補成本,但指會繼續開辦購物團,並指旅客報團時,應明白低團費的旅行性質,「起碼要知道一斤米要幾錢,唔係貪便宜或淨係攞着數就得」。
內地網民對阿珍的解釋議論紛紜,網民亞聲調質疑:「如果沒有輿論的壓力,她會道歉嗎?」另一網友郭小生則力撐:「至少她站出來了,沒見我們中國(大陸)人出來道歉過。」不過,香港有網民卻有說:「她只是其中一個,而佢嘅做法只是行規,背後嘅問題係乜先重要。」
身在北京的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田北俊表示,內地參與誠信遊的城市將增展至 27個,合共 78間旅行社,並強調不可能出現零團費訪港情況。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與旅遊業議會代表,本周六( 31日)將到北京與國家旅遊局會面,商討近期連串強迫購物事件。
現時本港有 5間機構提供「職前導遊培訓課程」,香港旅遊專業培訓中心是其一,課程導師陳月珠強調本港購物團一直存在,但導遊應擔當「購物顧問」的角色,「係要令旅客自願去買」。
阿珍簡歷
姓名:李巧珍( 30多歲)
家庭狀況:離婚,育有一女,父母居住家鄉湖北
學歷:內地高中畢業
來港年期: 2000年由內地移民來港
工作經驗:來港後曾當鞋具售貨員、派傳單、酒樓侍應
導遊資歷: 2003年起當導遊,主力帶內地來港的購物團
薪酬:屬自僱人士,收入按帶團數目而定,月入由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
不良紀錄: 2007年因颱風關係,部份景點關門,未能帶旅客遊覽而被指失職;今年 3月被指強迫購物及大罵旅客
資料來源:阿珍
阿珍講嘢摘錄
罵旅客(根據 7月 15日網上播出片段)
「在家窮就沒有所謂,走出來就不要這樣子。」
「現在是你們欠了我的……我給你吃,給你住,但是你們不付出,你這輩子不還,下輩子還是要還出來。」
「這個世界,怎麼可能有免費午餐呢?」
「今天晚上住酒店,我會把酒店的房門全部鎖起來。」
記者會(昨日)
「班客覺得自己購物得非常之唔好,可能本身心都有啲虛,上車嗰時用好尖銳嘅言語嚟對待我,我個心真係好嬲。」
「呢個短片唔係真係咁短嘅,之前仲有,包括我講 tour、佢哋都有拍手掌,只不過佢哋全部都 cut晒。」
「因為我係從來冇去鬧人、講啲乜嘢,我帶團我係冇(鬧人),只不過今次事件不愉快先至(鬧人)……都唔想去記住。」
「我只可以講我個人嘅操守係完全冇問題,其他導遊我冇留意。」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及阿珍
阿珍謾罵旅客事件簿
7月 15日:內地旅客王先生將今年 3月遊港期間,被阿珍強迫到珠寶店購物、以及公開辱罵的片段放上網,多個省市的電視台廣泛報道
7月 16日:阿珍所屬的金凱國際旅遊聲稱永不錄用她,並承諾免費接待受辱罵旅客到港旅遊
7月 17日:國家旅遊局發出內地旅客赴港服務警示,提醒旅客提防消費陷阱
7月 19日:旅遊業議會向阿珍及金凱發信,要求在 14日內解釋事件
7月 27日 阿珍現身交代事件及道歉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年前失婚 獨力養全家
【本報訊】醜婦終須見家翁,導遊李巧珍終於公開露面,向香港市民及內地同胞致歉。有別於影片中辱罵團友的惡形惡相,阿珍昨在記者會顯露柔弱一面,細說隻身來港的可憐身世,其間一度哽咽。
不擅廣東話受白眼
30多歲的阿珍原籍湖北,內地高中畢業, 2000年隻身來港找尋工作機會。她表示,來港前在家人開設的小工場工作,不愁生活;初到貴境卻人生路不熟,舉目無親,日子孤獨難捱,「啱啱落嚟完全搵唔到工,好歧視(新移民)」。
她早期當過鞋具售貨員及酒樓侍應,卻因不擅廣東話而受盡白眼,忍無可忍下轉職派傳單,每天日曬雨淋,時薪僅得 18元,唯一好處是不用說廣東話。 03年朋友看中她說得一口流利普通話,便推薦她任職導遊,主力帶內地來港購物團,從此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
工作環境雖得到改善,但經濟壓力從未減輕。阿珍說,導遊屬自僱人士,收入不穩,月入由數千至數萬元不等,「要好天搵埋落雨柴」。
席間她提到近年遭逢婚變,需獨力照顧一名十多歲的女兒,又要寄錢回鄉給雙親,是家中經濟支柱。謾罵遊客片段曝光後,女兒為避免傳媒騷擾,只好寄住在前夫家中,「家最擔心除牌影響收入,一個月就唔緊要,三個月就好緊!」
馬時亨:買股看估值 從不高追
1 :
GS(14)@2015-06-22 15:15:59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22/news/ea_eac1.htm

【明報專訊】港股上周顯著波動,今期《Money Monday》請來投資經驗豐富及推介往績理想的馬時亨,替讀者拆局。馬時亨出身股票分析員,分享投資心得原來是他的強項。他表示,對港股後市仍然樂觀,預料恒生指數未來一年可升抵30000點,最近的調整更製造買貨機會;旗下投資組合目前持有中港地產股,另外早前更買入化妝品股莎莎國際(0178)。
談到馬時亨,一般人會想起他曾先後在港府任職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而且是藝人曾志偉的表哥。
其實馬時亨亦是投資專家,他出身股票分析員,亦曾任職私人銀行高層,分享投資心得原來是他的強項。
在2013年7月馬時亨曾接受本報訪問,推介當時市場普遍看淡的內銀股。以市值最大的工商銀行(1398)為例,其股價至今上升24.1%,連同2014年度股息,持貨回報率更達30.3%。內銀板塊另一焦點股民生銀行(1988),期內連同股息回報更逾六成。
恒指看30000點 跌市正好低吸
港股上周跌跌不休,不少股民望股票報價發愁。馬時亨說他的投資哲學是從來不追逐高市盈率的熱炒股,所以在港股「大時代」,沒有追港交所(0388),中港券商股也不是他那杯茶。他寧願買入低估值的股票,耐心等候上升。「最緊要是我買了這些股票之後,我得覺。」
馬時亨說,基於這套理論,他買入兩隻股票,並且帶來不少回報,一隻是早年以每股70多元買下的和黃(0013),去年初再以80多元加碼。「我知道和黃的管理層好,有潛力。」今年初「超人」李嘉誠公布長和系大重組,換得長和(0001)及長實地產(1113)的股份,連同和黃減持屈臣氏後派每股7元股息,粗略計算,他在和黃的投資回報已逾六成。
馬時亨說也看好本地地產股,從近日新盤銷情理想可見,本港樓市有購買力支持,所以他會繼續持有長實地產,其組合亦持有恒基地產(0012)。長和他亦會繼續持有,「至少未來半年啦,當然升到200元又另計。」
除了和黃之外,另一隻低吸成功的是內房股綠城中國(3900)。他是在今年年初以每股約7元買入綠城,當時計過股價較每股資產淨值(NAV)逾14元折讓近五成。他放心買的原因是綠城主要股東之一是九龍倉(0004),「九倉管理層都是精明的人,(大股東)吳光正、周安橋(第一副主席)我都認識的,他們都入股,一定沒問題,我還叫埋我的朋友買。」後來中交建(1800)母公司中交集團成為了綠城第一大股東,令他更安心。「國企這樣一筆大投資,一定要經國資委批文,公司一定乾乾淨淨。」
內房比內銀更吸引
2 :
GS(14)@2015-06-22 15:17:0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22/news/eb_ebh2.htm
兩大信號 捉股市見頂
2015年6月22日
【明報專訊】馬時亨對預測股市見頂,也有一手。1997年,他仍在熊谷組工作。當年5月,北京控股(0392)招股,萬人空巷爭購。他說當時去吃,兩名侍應熱烈討論股票,全程無心待客,其中一人更談要抽北控,令他感到牛市將盡,於是他建議當年的老闆于鏡波先生出售熊谷組控制權,結果讓老闆在金融風暴前套現離場。
另外,他說在2007、2008年,由於他仍當高官,不能買港股,所以手上持有不少美股。「但到2008年上半年,我覺得勢色不對,於是沽清手上的花旗銀行及AIG股票。我最記得當年7月11日離職時,手上已沒有持有任何股票,只債券及現金。」結果當然是避過9月雷曼爆煲的一劫,否則他手上的花旗及AIG會差點成廢紙。
那麼投資者可如何捕捉股市見頂呢?馬時亨說可留意兩大信號。第一是從逆向思維出發,若市場一面倒看好,再沒有人看淡後市,往往便是見頂信號,就如他在1997年那一次的經歷一樣。
市場一面倒看好 逆轉先兆
上述理論亦可應用於個股,去年1月銀河娛樂(0027)股價創歷史新高84.5元前後,他身邊眾多朋友均一面倒看好,指該濠賭股「一定」可升抵100元成為「紅底股」。他認為,股市是沒有「一定」的,當大部分市場參與者對某一走勢堅信不移,往往便是該走勢逆轉先兆。
至於第二個指標,則是市場有否出現不可持續的反常現象。例如在2006年美國置業者即使沒有任何首期,貸款機構亦願意批出按揭。馬時亨認為,市如此癲狂,勢必難以持續,於是在2007年分批沽出美股。
仍有人看淡 對股市放心
就目前市而言,馬時亨認為,雖然第二季以來愈來愈多人討論港股,但目前仍有不少人看淡,這反而令他放心後市「有調整、無大跌」。從技術走勢分析,他指出,恒生指數由2010年至2015年第一季長期處於上落市,一直受制25000點。惟恒指於4月以大成交升穿該心理關口,加上目前估值不高,市盈率僅約11.5倍,料未來一年仍有機會升抵30000點大關。
[封面故事]
【馮仁昭四圍超】李澤楷撇清趙雅淇發聲明「從不認識」
1 :
GS(14)@2016-11-22 00:24:46■有指當年梁洛施懷孕時,趙雅淇曾跟李澤楷傳緋聞。資料圖片
超級丹林丹日前被爆趁老婆謝杏芳大肚期間,背妻偷食內地女模兼演員趙雅淇,有報道更指趙雅淇多年前曾搭上「小小超」李澤楷,巧合地當時小小超嘅女友梁洛施(Isabella)又係大肚,網友仲揶揄趙雅淇「難道有勾搭準爸爸的嗜好?」平日對緋聞好低調嘅小小超,噚日卻高調透過公關公司發聲明澄清:「就日前有關趙雅淇小姐的媒體報道,在此特意澄清李澤楷先生從不認識報道中的趙小姐。有關報道完全沒有事實根據。」小小超自從同Isabella分手後,雖然身邊不時有女伴出現,最近盛傳撻着《東張西望》主持郭嘉文,兩人被爆今年情人節同遊日本,但依然冇確認對方女友地位。
■昨有疑似趙雅淇工作室表示林丹酒後失控。資料圖片
謝杏芳傷心
至於出軌嘅林丹獲老婆原諒,謝杏芳喺微博發文:「一家人風雨同舟」,不過,噚日有內地傳媒曝光幾張疑似係謝杏芳同朋友聊天紀錄,話謝杏芳曾經寫另一個回應:「別人別有用心的選擇在我坐月子的時候報道消息,我真的十分傷心痛苦。」另又有疑似趙雅淇工作室回應,話林丹係酒後失控,趙雅淇都係受害者。撰文:馮仁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121/19840279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