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幾十萬“債奴”卷入債務黑洞,難以生還,救還是不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2/162033.shtml

幾十萬“債奴”卷入債務黑洞,難以生還,救還是不救?
一本財經 一本財經

幾十萬“債奴”卷入債務黑洞,難以生還,救還是不救?

救還是不救?除了掂量社會責任,背後也有各方利益的博弈和切割。

消費金融正在火熱蔓延,從業者預估,全國借款人數,已高達8000萬。

這其中,除了老賴和騙貸人群之外,還有一部分“有還錢意願,沒有還款能力”的人,在利滾利之下,他們陷入債務黑洞,難以逃脫。

這樣的“債奴”,保守估計全國已形成幾十萬。

是放任他們深陷其中,還是出手相救?行業產生極為對立觀點。

救還是不救?除了掂量社會責任,背後也有各方利益的博弈和切割……

本文系一本財經(ID:yibencaiji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薄珂

01 幾十萬債奴

大學生徐佳妮,最近的情緒開始失控。

她一會兒想“一死了之”;一會兒又揚言要去法院起訴;一會兒又要賣器官還債;一會兒又憤怒異常,怪所有人,釀成自己的悲劇。

微信圖片_20170322093857

一年之前,她為了買部Iphone借款1萬,卻沒料到,一年之後,利滾利變成15萬。

大二時,校園QQ群里突然有位學長主動加她,說可以幫她“很低的利息拿到錢”。

那時周圍同學,正在為iPhone6瘋狂。她動了心,填了學長給的一份單子後,順利從一家校園貸平臺上,借下15000塊。

扣除學長抽成的10%和平臺20%的“保證金”,到手10500塊。

“每個月父母給我1200塊生活費,我出去兼職也能掙800塊”,徐佳妮以為自己省吃儉用,一個月償還1500元的借款,應該壓力不大。

誰知到第三個月,她就力不從心。

她知道逾期後,催收會開始往她所有的親朋好友那里,群發短信催債,行話叫做“轟炸通訊錄”。

“我不想讓同學知道,我家里窮得連部手機都要借錢買,”這個剛滿20歲的少女,為了維護自己的顏面,再次尋找中介借款,就此跌入“借新還舊”的流沙黑洞中。

2016年現金貸異常火熱,一些極端事件之後,監管的閘門落下,部分校園分期平臺退出市場——大魚退場,反而給了小魚作亂的機會。

徐佳妮前後在20多個平臺上借款,中介在10%的高額抽成下,上下其手,幫她偽造資料,扮作上班族辦理銀行信用卡等花式手段,一步步,將其拖進深淵。

今年3月,再也沒新平臺可借——她的“借新還舊”危險遊戲,終於走到瀕臨懸崖的一步。

500%年息,30%周息,20%平臺手續費,10%中介費,當初的1萬多,就如此滾成了15萬。

一切開始崩塌。

二十多個平臺的催收人員,將不堪入目的短信,群發給她通訊錄中的親朋好友。

微信圖片_20170322093902

微信圖片_20170322093906

徐佳妮的人生,就此跌入荒蕪。

農村的父母,無力相幫;同學朋友,避之不及。

“是不是我死了債就清了?”

“求求你幫幫我,我要賣器官還債。”

“我對不起父母…我簡直是畜生!”

她的情緒開始失控,她想不到這個債務黑洞,還有任何掙脫的可能性……

其實,徐佳妮遠不止一個。

“我的身邊,也有幾十個負債10萬以上的同學,”徐佳妮說,他們大多出於虛榮攀比心理,或為換部手機,或為買件漂亮衣服,就此背負巨額債務。

一個剛滿20歲的女孩,陷入這樣的境地,背後有貪欲和虛榮的作祟,但中介、借款平臺、催收等,在其中依然扮演著“黑暗推手”的角色,一步步將她送入地獄。

西安小夥王平也同樣在今年3月,陷入債務死循環中。

王平的欠款信息,連帶身份證號碼、住址群發給他手機通訊錄的所有親朋好友。

催收電話三番五次打給他新的工作地址,老板一接到電話,就讓他走人。

他再找新的工作,再被開除,再找。

他覺得自己陷入一個毫無希望的死局中,被整個世界拋棄——他把朋友圈內容清空,把頭像換成死樣的灰白。

在借款人之中,除了“憑本事借的錢,為什麽要還”的老賴,除了“人間蒸發”的騙貸者,剩下的,就是這部分“有還款意願,卻沒有還款能力”的人。

他們大多是零征信人群,是傳統銀行體系不願意服務的“次貸人群”;他們接受提前消費的理念,有強烈的多的金融需求。

最關鍵的是,他們大多還想還清貸款,回歸正常人的生活。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網絡借貸用戶規模達3970.1萬人。但這兩年,消費金融火熱蔓延,“消費金融和現金貸大概有8000萬用戶”,催單俠 CEO李曉煒預估。

這其中有多少“債奴”?李曉煒預估有10萬人。

但一些業內人士也提出不同的答案:按照行業逾期率10%來估算,大概有800萬人出現逾期,其中大概十分之一,是這樣的“債奴”,人數至少有80萬。

對於這些人,到底是救還是不救?

02 救或不救?

行業里針對“債奴”群體,形成完全對立的兩派觀點。

微信圖片_20170322093910

“警鐘早就敲響,那麽多起校園貸跳樓事件發生過,借款學生為什麽不長記性呢?”催單俠 CEO李曉煒認為,“不該救,遠不到出手的時候。”

“這些借款人,很大一部分人受到了貪欲和虛榮的驅使,對於利率,他們並非毫無所知,”李曉煒認為,債奴們沒有在第一次債務承擔不起時就及時剎車,繼而“借新還舊”,本身就存在僥幸心理——我不還,平臺又怎麽找到我?又能把我怎麽樣?

當催收全面爆發,他們才知道,他們不還錢,是需要承擔後果的。

借款時對風險和責任充耳不聞,債務發生時,卻指望社會出手相救,減免債務,這似乎是弱者的強盜邏輯。

“此時出手,定會助長他們賴帳逾期的士氣,對於借款平臺而言一定是致命打擊。”

多名借貸平臺從業者,也站在李曉煒這一方。

對於借款平臺來說,他們一旦打開“救助”的口子,意味著絕大部分正常借款人,也會拿“沒有還款能力”作為借口,拒絕還款。

“如果人人都按時還款,借款平臺靠什麽賺錢?逾期、滯納金才是利潤源頭。” 也有從業者表示,利潤結構,也讓平臺怯於出手。

當一些極端事件發生時,借款平臺方往往選擇公關途徑,息事寧人。

但,另外一些從業者對這個群體的大量爆發,心存忌憚。

“現在不救,等著悲劇大面積發生,負面效應引發監管一刀切,豈不是毀掉整個行業?”某消費金融平臺的負責人林源峰稱。

在林源峰眼中,在這條產業鏈的形成,並非完全是借款人的“貪欲”,所有的人都參與其中,推波助瀾。

“因此,當危機爆發時,平臺和社會,都有責任收拾殘局,”林源峰稱,這些人群的放任,會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

03 掙紮求生

債奴們正在試圖自救,用自己的一套方式。

微信圖片_20170322093914

徐佳妮正在劍走偏鋒,以暴制暴。

她網上購買了“呼死你”軟件,反過來輸入催收號碼,“讓他的手機號碼直接報廢”。

在一個“反催收”的群里,領頭的負責人小欣,卻一直在反對“以暴制暴”——這會導致雙方關系進一步惡化,“不能本質上解決問題”。

小欣提出,自救的第一步,是不再借新還舊,停止債務堆積。

第二步,就是和平臺談判。

小欣會收集一些平臺過激的“暴力催收”證據,和平臺談判,“態度誠懇地表示,錢我會還,但希望減免高額的滯納金,並停止暴力催收”。

小欣發現,當大家心平氣和坐下來後,是有談判空間的,“有些平臺,甚至同意他先還其他平臺,半年之後再還他們的。”

除了自救,向外界尋求幫助,也是他們多次嘗試的方式。

但小欣發現,通過法律解決很難走通。律師對於這類借款人,並不樂意接觸。

某律師透露,他們要接這樣的官司,一般要預先收取數千元代理費,同時還會從“能夠減免的逾期費”中,提走一半當做傭金。

“大家就是還不上錢了,才找律師,要支付代理費,還要支付減免費用的一半,這不白請律師了嗎?”小欣也曾咨詢過律師,發現他們一般都不接,“除非十個借款人一起起訴”。

這意味著,起訴成本太高,時間周期太長,一般的借款人根本無力承擔。

另外,平臺都是久經沙場者,對於法律漏洞,早就摸得門清。

2015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規定》: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實際出借的金額認定為本金。

盡管國家將年化率高於36%定為“高利貸”,高出部分不受法律保護,但很多平臺將利息變換名目,換成服務費、管理費、保證金等。

“這些費用,都不能算作年化率,” 北京市維泰律師事務所律師李佩璇稱。

也就是說,法律給出的答案,幾乎是“此路不通”。

法律失效後,借款人最後的希望,寄托在“監管出手”上。

在韓國的信用卡危機的事件中,政府就曾扮演一個“施救者”的角色。

1999 年,在亞洲金融危機過去,百廢待興時,韓國政府為了激活經濟,鼓勵銀行盡可能多發信用卡。

一時間,首爾街頭充斥著信用卡發行商,對大學生、失業者等等都來者不拒。

4年之後,這場虛假繁榮的泡沫,“砰”地戳破。

最開始,是負面新聞的全面爆發,許多家庭因積蓄耗盡而破裂,犯罪和賣淫現象劇增。

極端案例也開始出現——一名34 歲的韓國主婦因不堪債主催討,從高層公寓中將3 個孩子推下去,自己再縱身躍出。

一時間,400萬信用卡用戶集中“破產”,韓國淪為“破產社會”。

為防止社會動蕩,韓國政府別無選擇,只得介入,出面成立了“信用恢複委員會”。

這個組織每天接納數萬人申請,負債人一旦通過面試,就可獲得部分滯納金減免。此後,借款人只需定期向組織還款,不用面對多家金融機構的催收。

在美國,有類似 “逾期者互助組織”的第三方機構,幫助用戶走出債務黑洞。

互助組織會幫客戶計算,每個月除去正常花銷之後的還款能力,再去主動和借款機構談判,每家每月少收點利息,甚至扣除利息。

這些機構,都曾幫助國家,從集體爆發的債務危機中生還。

在中國,這樣的苗頭,才剛剛呈現。

一些革新的催收機構,會扮演“平衡器”角色,幫助欠款人和平臺談判,減免一些費用。

一些公益組織機構也開始出來發聲,只是目前聲音還過於微弱。

至於監管和法律,還在原地踏步。

“這個群體還沒有自我覺醒,缺乏基本的金融教育和常識,有太多人性的劣根性作祟,”小欣稱,這個人群還需開化。

“行業草莽發展一段時間後,必然會有人站出來,亂中建序,拯救行業,” 林源峰稱,這可能是行業自律,也可能是政府監管。

救還是不救?這不是一個無解難題,只是需要,找到人性和利益的平衡點。

互聯網金融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87

他放棄幾十萬年薪開便利店,日入過萬後,想再賺1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18/162644.shtml

他放棄幾十萬年薪開便利店,日入過萬後,想再賺1億
叮當便利店 叮當便利店

他放棄幾十萬年薪開便利店,日入過萬後,想再賺1億

叮當便利店能夠成功,是因為具備一些做好互聯網便利店的綜合能力。

從事銀行工作的張喬熠,為何放棄幾十萬年薪加盟叮當便利店?

從忠實用戶到加盟商再到廣州總代理;從單店日營業額過萬到開上寶馬;即使周圍的人都佩服他投資叮當便利店的魄力與眼光,但這些都不是張喬熠的最終目標。

張喬熠有他的小目標:中國有6萬多個億萬富翁,誰說我不能是下一個?先賺一個億再說!

2222

叮當便利店廣州總代理 張喬熠

放棄幾十萬年薪,加盟叮當便利店

2016年3月,在惠州的瑞嘉大廈,張喬熠擁有了自己第一家叮當便利店。作為叮當便利店第一批加盟商,張喬熠在後來又追加了加盟費,把加盟店擴增到3家。

同年9月,他毅然辭去工作,簽下叮當便利店廣州市總代理,把叮當帶到了廣州。

張喬熠原本在廣東惠州從事銀行工作,年薪幾十萬,朝九晚五,周末雙休,在外人看來是一份相當光鮮的工作。但張喬熠對於這份重複性極高的工作以及一眼就能看到三十年後的生活感到挫敗,他不甘心如此碌碌終生。他覺得人生的意義不應在於朝九晚五的穩定,而在於拼搏奮鬥,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張喬熠知道,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往往大於努力。在一個錯誤的方向上越努力,結果往往越不好!如今再不轉型創業,只會在朝九晚五的死循環里浪費生命,這輩子再無別的可能!

加盟之後,張喬熠很快證明自己眼光是對的。他從加盟開始,便受到總部的全力扶持:全方位支持、全程保姆式協助,督導到店協助店鋪運營,手把手教他做好老板。在總部的幫助下,張喬熠從一個上班族,慢慢變成一個善於經營自己事業的人。

3333

叮當便利店

喜歡但不盲目,一個加盟商的理性判斷

加盟叮當之前,在朋友的推薦下,張喬熠早已是叮當的忠實用戶。

叮當便利店是O2O便利店平臺,專註於新零售業——零售+互聯網+物流。它可以通過電話或APP下單,憑借1元起送、免費送貨上門、超時免單等人性化配送服務,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送完貨之後,叮當小哥還會問我需不需要幫忙倒垃圾。”這是張喬熠記憶深刻的體驗。

當身邊越來越多人使用叮當便利店的時候,張喬熠就在想,既然大家都喜歡叮當,為何自己不開一家?於是加盟的念頭,就這樣埋在他的腦子里。

其實在叮當便利店之前,惠州就有好幾個品牌的連鎖便利店,為何叮當依然能夠在同行之中脫穎而出?張喬熠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平臺+模式+優秀的用戶體驗。

4444

張喬熠團隊

樓上店日營業額過萬

廣州分公司成立之初,在總部協助陪同下,張喬熠在廣州進行了調研、考察,選擇分公司及加盟店地址。短短四個月,叮當在廣州已開了11家門店,而第12家店也在選址當中。

張喬熠在把叮當帶來廣州的同時,也把叮當的服務精神帶來了廣州。商品豐富、送貨速度快、出色的用戶體驗,是門店致勝的法寶,這是傳統便利店難以複制的經驗。

5555

叮當便利店 樓上店

2016年12月開業的豐興店,作為一家樓上店,第一個月就實現收支平衡,而到了第三個月,日營業額突破10000元大關,最高的時候可達15000元,平均毛利在43%左右,熟食可達50%以上。

中國有六萬多個億萬富翁,誰說你不能是下一個?

張喬熠計劃,未來將重點打造天河、越秀、海珠三區,全力推進番禺、增城,在廣州8個區開1000家加盟店。如果順利推進,每家店12萬加盟費,保守估計這將是一筆過億的收入。

如果發展到一千家門店,以單店平均日營八千計算,供應鏈也將有過億的現金流,批發毛利每月過千萬。

2017年2月份,叮當在惠州推出開鎖服務,這意味著,在未來叮當不僅僅是便利店,它的業態將延伸到各行各業,甚至形成壟斷。

城市戰略規劃:

第一步:分片區管理,發展二級區代理合作,快速回收成本。

第二步:全力協助區代理,讓每一個區代理迅速提升影響力,發展加盟商,形成合力,影響整個城市。

第三步:做供應鏈及其它延伸業務。

收益估計:

收益一:二級區代收益,快速收攏資金。

收益二:鎮區收益。

收益三:自助發展加盟收益(主要收益來源)。

收益四:供應鏈每月過億的現金流。

收益五:業態擴展收益,當用戶發展到足夠大的基數,可以迅速壟斷蛋糕、鮮花、開鎖業務等市場,收益估算龐大。

6666

叮當便利店創意顧問 小馬宋

小馬宋:叮當是真正懂互聯網的便利店

著名自媒體人小馬宋在一篇文章中分析過,叮當便利店能夠成功,是因為具備一些做好互聯網便利店的綜合能力。

1、線下經營能力。創始人楊振華最早就從事線下連鎖經營,積累了這方面的經驗,為門店運營打下基礎。

2、從線下到線上的獲客能力。叮當便利店在惠州第一年時間只開了10家線下店,在沒有形成網絡效應的時候,如何讓一個通過APP下單的便利店存活並發展,需要非常高的技巧,而叮當的線下活動,一年總有幾次刷遍惠州朋友圈。

3、物流、采購和供應鏈能力。對傳統商家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基礎能力,但是對於殺入實體店的互聯網分子來說,卻可能是最弱的一項。

4、互聯網技術和經營能力。或許叮當便利店並不是技術最牛的互聯網企業,它卻可能是便利店里真正懂互聯網的。

所以並不是叮當便利店哪方面的能力有多突出,而是在於他們團隊的能力更加平均,沒有短板,恰好網絡便利店就是需要一個沒有短板的團隊。

叮當 便利店 楊振華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999

他放棄幾十萬年薪開便利店,日入過萬後,想再賺1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18/162644.shtml

他放棄幾十萬年薪開便利店,日入過萬後,想再賺1億
叮當便利店 叮當便利店

他放棄幾十萬年薪開便利店,日入過萬後,想再賺1億

叮當便利店能夠成功,是因為具備一些做好互聯網便利店的綜合能力。

從事銀行工作的張喬熠,為何放棄幾十萬年薪加盟叮當便利店?

從忠實用戶到加盟商再到廣州總代理;從單店日營業額過萬到開上寶馬;即使周圍的人都佩服他投資叮當便利店的魄力與眼光,但這些都不是張喬熠的最終目標。

張喬熠有他的小目標:中國有6萬多個億萬富翁,誰說我不能是下一個?先賺一個億再說!

2222

叮當便利店廣州總代理 張喬熠

放棄幾十萬年薪,加盟叮當便利店

2016年3月,在惠州的瑞嘉大廈,張喬熠擁有了自己第一家叮當便利店。作為叮當便利店第一批加盟商,張喬熠在後來又追加了加盟費,把加盟店擴增到3家。

同年9月,他毅然辭去工作,簽下叮當便利店廣州市總代理,把叮當帶到了廣州。

張喬熠原本在廣東惠州從事銀行工作,年薪幾十萬,朝九晚五,周末雙休,在外人看來是一份相當光鮮的工作。但張喬熠對於這份重複性極高的工作以及一眼就能看到三十年後的生活感到挫敗,他不甘心如此碌碌終生。他覺得人生的意義不應在於朝九晚五的穩定,而在於拼搏奮鬥,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張喬熠知道,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往往大於努力。在一個錯誤的方向上越努力,結果往往越不好!如今再不轉型創業,只會在朝九晚五的死循環里浪費生命,這輩子再無別的可能!

加盟之後,張喬熠很快證明自己眼光是對的。他從加盟開始,便受到總部的全力扶持:全方位支持、全程保姆式協助,督導到店協助店鋪運營,手把手教他做好老板。在總部的幫助下,張喬熠從一個上班族,慢慢變成一個善於經營自己事業的人。

3333

叮當便利店

喜歡但不盲目,一個加盟商的理性判斷

加盟叮當之前,在朋友的推薦下,張喬熠早已是叮當的忠實用戶。

叮當便利店是O2O便利店平臺,專註於新零售業——零售+互聯網+物流。它可以通過電話或APP下單,憑借1元起送、免費送貨上門、超時免單等人性化配送服務,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送完貨之後,叮當小哥還會問我需不需要幫忙倒垃圾。”這是張喬熠記憶深刻的體驗。

當身邊越來越多人使用叮當便利店的時候,張喬熠就在想,既然大家都喜歡叮當,為何自己不開一家?於是加盟的念頭,就這樣埋在他的腦子里。

其實在叮當便利店之前,惠州就有好幾個品牌的連鎖便利店,為何叮當依然能夠在同行之中脫穎而出?張喬熠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平臺+模式+優秀的用戶體驗。

4444

張喬熠團隊

樓上店日營業額過萬

廣州分公司成立之初,在總部協助陪同下,張喬熠在廣州進行了調研、考察,選擇分公司及加盟店地址。短短四個月,叮當在廣州已開了11家門店,而第12家店也在選址當中。

張喬熠在把叮當帶來廣州的同時,也把叮當的服務精神帶來了廣州。商品豐富、送貨速度快、出色的用戶體驗,是門店致勝的法寶,這是傳統便利店難以複制的經驗。

5555

叮當便利店 樓上店

2016年12月開業的豐興店,作為一家樓上店,第一個月就實現收支平衡,而到了第三個月,日營業額突破10000元大關,最高的時候可達15000元,平均毛利在43%左右,熟食可達50%以上。

中國有六萬多個億萬富翁,誰說你不能是下一個?

張喬熠計劃,未來將重點打造天河、越秀、海珠三區,全力推進番禺、增城,在廣州8個區開1000家加盟店。如果順利推進,每家店12萬加盟費,保守估計這將是一筆過億的收入。

如果發展到一千家門店,以單店平均日營八千計算,供應鏈也將有過億的現金流,批發毛利每月過千萬。

2017年2月份,叮當在惠州推出開鎖服務,這意味著,在未來叮當不僅僅是便利店,它的業態將延伸到各行各業,甚至形成壟斷。

城市戰略規劃:

第一步:分片區管理,發展二級區代理合作,快速回收成本。

第二步:全力協助區代理,讓每一個區代理迅速提升影響力,發展加盟商,形成合力,影響整個城市。

第三步:做供應鏈及其它延伸業務。

收益估計:

收益一:二級區代收益,快速收攏資金。

收益二:鎮區收益。

收益三:自助發展加盟收益(主要收益來源)。

收益四:供應鏈每月過億的現金流。

收益五:業態擴展收益,當用戶發展到足夠大的基數,可以迅速壟斷蛋糕、鮮花、開鎖業務等市場,收益估算龐大。

6666

叮當便利店創意顧問 小馬宋

小馬宋:叮當是真正懂互聯網的便利店

著名自媒體人小馬宋在一篇文章中分析過,叮當便利店能夠成功,是因為具備一些做好互聯網便利店的綜合能力。

1、線下經營能力。創始人楊振華最早就從事線下連鎖經營,積累了這方面的經驗,為門店運營打下基礎。

2、從線下到線上的獲客能力。叮當便利店在惠州第一年時間只開了10家線下店,在沒有形成網絡效應的時候,如何讓一個通過APP下單的便利店存活並發展,需要非常高的技巧,而叮當的線下活動,一年總有幾次刷遍惠州朋友圈。

3、物流、采購和供應鏈能力。對傳統商家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基礎能力,但是對於殺入實體店的互聯網分子來說,卻可能是最弱的一項。

4、互聯網技術和經營能力。或許叮當便利店並不是技術最牛的互聯網企業,它卻可能是便利店里真正懂互聯網的。

所以並不是叮當便利店哪方面的能力有多突出,而是在於他們團隊的能力更加平均,沒有短板,恰好網絡便利店就是需要一個沒有短板的團隊。

叮當 便利店 楊振華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384

龍小菌儲幾十萬出碟

1 : GS(14)@2016-12-25 13:19:00

龍小菌與四樂手組成的樂隊帶菌者及小塵埃昨日在尖沙嘴The ONE演出,小菌經理人邵子風及女友楊詩敏(蝦頭)到場支持。小菌演出完便到內地做聖誕活動,她笑謂不屬於身材出眾的歌手,因此不擔心有狂迷趁機抽水。對於今年較少演出,小菌謂:「啱啱畢業,計劃出年以帶菌者身份出碟,會多啲幕前演出。」她笑指已儲幾十萬自資出碟,希望可以為所有歌拍MV。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225/198761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112

【專題籽】媽媽一句話:江山不能失 孝順仔花幾十萬修古屋

1 : GS(14)@2017-11-05 15:55:20

吳永安(右)對青磚屋相當有感情,磚房三間相連,右邊祠堂,中間住宅,左邊牛欄房。

【專題籽:一樓一故】「(媽媽)在生前就說了最重要不要拆她屋,她認為江山不能失。我做仔的,就盡能力囉。」這條乾涸的深圳河對面就是深圳。2015年禁區開放,帶起了一陣子「邊境遊」風潮。舊青磚屋倒的倒,拆的拆,有人來投資建房,老村屋變成三層式別墅。偏偏有人不願,還用數十萬積蓄將古屋重修,變成三級歷史建築。


鳳凰湖村,位於新界打鼓嶺,是六約村落之一。那時候打鼓嶺居民跟對岸黃貝嶺張氏村民常有衝突,他們在簡頭圍設置皮製大鼓,遇事,鄰近村落包括週田、鳳凰湖、打鼓嶺、簡頭圍、塘坑……等的村民,就會執起武器農具來助陣,所以起名打鼓嶺。1951年,港英政府決定封閉邊境,沿深圳河南岸建起鐵絲網,隔絕南北。吳永安先生的青磚屋,位於村落北面第一排,建於1920年。蓋金字瓦頂,面闊三間,內有一進一院。因為風水問題,三個門口,特別是家祠的入口都稍為偏東,正正望着對岸。吳先生說:「周時看到對岸的人游水偷渡過來。他們避過警衞跑到後面山林。村民不敢幫忙,怕被抓,就遠遠丟麵包給他們醫肚。」

保留原貌 列三級歷史建築

吳先生在鳳凰湖村出生,與村長聊起舊陣時,都是搞鬼快樂的回憶。禾塘外就是廣闊農地,夏天就睡禾塘,玩陀螺;閒來到棺材坑裏抓棺材蟀:「嗰啲最好打!總之好打!冇得解。」下雨,簷前雨水如水簾傾瀉,大家一字排開,乘勢洗頭玩水;水浸了就游水,蛙式、狗仔式不亦樂乎。長到十八、九歲,想出國打工賺錢,就全村湊錢。袋住兩百蚊張的機票,幾十蚊生活費,就乘小型飛機,30小時飛到英國。幾時還?「冇講㗎!嗰陣啲人欠單都唔使,啲人一到埗就搏命做嘢還錢,冇諗咁多㗎!」賺了錢,就寄回來起屋修樓,許多老房子門上還有褪色的精緻雕花,記錄村民在外的努力。其實八、九年前已有古蹟辦人員發現了他家保持完好的青磚房,在2003年深圳河整頓以前,每逢大雨,禁區的小村都會水浸,濕度太高,質地不太好,或日久失修的老青磚,多多少少都會剝落,或倒塌。然而吳先生的家,青磚還像是新修的一樣,方方正正結構緊密。除了屋頂的木樑柱都被白蟻蛀了,打風落雨,屋頂瓦片都仍鋪得滴水不漏。政府說要幫忙修葺,但久久未見時間表。吳先生心急,索性花幾十萬積蓄自己整,現屋子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磚房三間相連,中間住宅,左右兩邊是祠堂及牛欄房。每間二、三百呎,有個小小的閣樓。祠堂依舊,穿過大麻石鑿的大門就是天井。新換的橫樑,跟以前一樣寫着「百子千孫」字樣。牛欄房牆身與地板鋪上磁磚,入門口右手邊有個小灶頭,是原來栓牛的地方,為了保持原本的間隔,廚房搬到門口。所謂寸金尺土,吳先生大可以將房子擴大改裝成兩層,但他沒有,「我不會改,要保留屋的形狀,那是我的回憶嘛。只是我要住,磁磚牆身地板方便打理,其他的盡量跟以前一樣。沒法子,自己在這裏長大,對屋有感情,會有滿足感。」

優質青磚抗5呎水淹 電鑽都鑽唔穿

2003年深圳河整治之前,雨季一到,就河水氾濫,一水浸就是半層樓高,全村忙着拉牛上山,趕豬上閣樓,屋子外牆有個紅色記號,「1997年最高浸到5呎,打鼓嶺警署派人用橡皮艇載媽媽到警署度宿。」常遭水淹,青磚卻沒特別腐爛或變色,雨後甚至有工程師特意來摸摸牆磚,竟還是乾的;裝修師傅則抱怨說牆磚太硬,花盡九牛二虎之力才鑽開一個洞。屋頂上的瓦片組裝緊密,多年來打風落雨,都沒有漏水。吳先生請師傅們將舊瓦片搬下來,一片片洗淨重新裝回後,反而有一點漏水。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學部主任李浩然博士說:「19世紀本地燒的青磚質地好差,那時候,高密度高硬度的優質青磚都來自廣州,能承受長期風吹雨打,而不會因為被水滲蝕而導致磚身鬆散剝落及結構性損壞。至於這些磚是否來自廣州,還待專家們進一步研究。」


村子裏還有六、七座保存完好的青磚瓦頂房子,多年水淹但屋頂都沒漏水。

舊屋屋樑被白蟻侵蝕,已經換新,柱上「百子千孫」字樣,跟舊的一樣。

正門用上大麻石,20年代流行在門腳藏刻印。


吳先生請師傅把屋瓦逐片拆下,洗淨重鋪。瓦片質地厚實,大部份完好無缺。

吳先生說1997年水淹至5呎高。

因為風水問題,祠堂的門口微微修正偏東。


村子則還有一列青磚房,門上有精緻的雕花裝飾,都是子孫們在海外打工,寄錢回來修建的。

村長易渭東記得小時候,村子住上二百多人,至近年只得五、六十人,要等春秋二祭,好些村民就特意由外國回來相聚。

五、六十年代,村民愛聚在村前樟樹下吃飯聊天聽故事。


村公所成立十周年,好些村民特意回來祭祖及慶祝,加上鄰村的親友,五、六十人的小村竟開了63席盆菜。

吳氏來自渤海,即是山東。

屋建於1920年,百年古宅,很多地方難免破舊需要修葺



記者:陳慧敏攝影:劉永發(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陳慧玲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105/202035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7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