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80后投资者:迎接属于我们的投资时代 投资仔
http://xueqiu.com/1274505257/41747951
还有8个月进入猴年,80后迎来36的本命年,80后将成为未来10年资本市场的主力军,资本的核心逻辑将由我们定义,所以在这个震荡的行情里,投资仔拿点硬货和大家沟通几段,如果有幸我们达成了共识,大震荡行情是我们一起播种的美好时光。
一、生物制药之——不老的传说大小两个老鼠共享血液循环,大老鼠返老还童的已经成为真实的项目。

我在3年前帮助
$中源协和(SH600645)$ 做过一个突破寿命之墙的PDF,当时国内干细胞混沌的局面需要一个理性的逻辑引导干细胞研发和市场的合力突围,时至今日中国国内的干细胞政策还未落地,这个行业基本结束了。
未来10年的医药投资逻辑也不是基因,中国太OUT了,下图是今天一个免疫疗法直接治愈逆转黑色素瘤的重磅新闻。这并稀奇,记住投资仔的段子,每年得几次皮炎一辈子也不会得皮肤癌。

医学即将解开生命的底牌,帮助有钱人和身体健康的人突破寿命之墙,蛋白激素和免疫应激的药物将颠覆生命的核心逻辑。
仔仔将在后期推荐实质的重磅医药公司,短期/中期医药股和基因的炒作就是纯粹的忽悠,基因检测只是预测概率,诸多被体检出大概率有问题的患者并无疾病,没睡好没吃好,基因检测都会巨大偏差。让无知的人去炒作吧,耐心等待未来10年的颠覆性医药股。
二、无人智能设备

无人飞行器,无人汽车,无人医学设备,无人安防,无人军队等。这些都是必然的必然,通过科学算法的智能设备代替人类,绝非简单的机器人概念,芯片/算法和执行力决定一切。乐视,淘宝,互联网金融这些做生意的公司将成为历史,科技公司/绝对的智商将成为资本的主流,中国将成为科技创想最繁荣的国家,大把的公司股票(就现价)仍将百倍的涨。
速度激情7里的的导航降落伞和无人机,轻载攻击系统已成为世界军事大国最主要的投资。精确制导,人脸识别,导航基站,传导芯片里的每个重要产业都是一个苹果的规模。

三、新社交应用
微博替代了博客,微信替代了QQ,没有什么不可能。现在的社交模式主要寄生于手机和APP,苹果开启了手表和手机混搭的模式,就必然有一家公司用手表替代手机。苹果曾经不屑的大屏手机让苹果赢回了声誉。手表或其他智能设备将替代手机,社交体验和场景的变化将改变社交应用,迎来80后主宰的新社交平台。
更科学,更理性,更个性化...是80后对社交的需求,也是未来社交的新趋势。目前可以投资细分的社交领域,尤其是医疗类社区APP,例如糖尿病社区...数不完的钞票。
结论:
1、市场短期将进入赚钱不易的行情,80后投资者要坚守独立自尊理性的理念和逻辑。我们主导的资本和产业投资将与中国崛起紧紧相连。我们都会拥有自己TOWNHOUSE中产生活,成为发达国家的一员。
2、逻辑和理念是活在当下和未来的基础,搁置情绪,把1)不老的传说;2)无人智能设备;3)新社交的趋势和机会想清楚,看明白,赚10倍,100倍的收益,一切皆有可能。
3、还有8个月迎来属于我们的时代,健康的体魄,不大肚偏偏的迎接本命年是考验意志和自我救赎的新开始。锻炼身体,阅读新知,才能不断进步,不断获利。
4、精选当前股票市值不炒股100亿的公司,未来的机会只会在这里
![[笑] [笑]](http://js.xueqiu.com/images/face/20smile-smile.png)
5、近期谣言很多,不是因为你能识破谣言,你就不会亏钱。近期易亏钱,不荐股,只聊理想.....
萬達稱林寧不涉內幕交易 實際控制人之妻是否屬於內幕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3586.html
萬達稱林寧不涉內幕交易 實際控制人之妻是否屬於內幕人?
一財網 王佑 2015-07-31 19:20:00
一位券商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指出,首先要明確的是,實際控制人妻子,屬於“內幕人”的範疇麽?

王健林、林寧夫婦及兒子王思聰(來源:百度圖庫)
通過在數月前的幾次股票買賣操作,萬達院線(002739.SZ)實際控制人王健林的妻子林寧,可能獲利了70萬元左右。
看似普通的幾筆交易,因其首富夫人的特殊身份,不禁讓人們對於其是否涉及內幕交易的質疑驟然上升。為進一步厘清此事,《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對多位券商及上市公司高管做了采訪。
7月18日,萬達院線的一份報告書草案顯示,擬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收購慕威時尚 100%股權;擬向世茂影院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發行股份收購其持有的共計15家公司100%股權;同時公司擬向公司實際控制人旗下的萬達文化集團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21.8億元。
這份收購報告書中的部分條款被人找出。相關自查報告顯示,有相關人員或其直系親屬買賣萬達股票的情形:其中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王健林先生配偶林寧,分別在2月10日、3月17日和4月8日買賣了3萬股股票,有報道稱林寧短時間獲利70萬元。由於其購買的時間點,恰逢萬達院線相關收購前,而林寧又是實際控制人王健林之妻,因此有說法稱她涉嫌利用內幕信息,提前買入股票套利。
萬達方面昨日回應《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時則稱,相關指責主要是據萬達院線公告做的推斷,無根據;萬達院線5月下旬開始接觸企業,但林寧是在4月上旬才買的股票;林寧買股票時不知萬達院線即將有並購。
一位券商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指出,首先要明確的是,實際控制人妻子,屬於“內幕人”的範疇麽?
2007年證監會《證券市場內幕信息交易行為認定指引》(下稱“指引”)中確定的內幕人包括: 《證券法》第74條第一至第六項規定的人; 證監會根據《證券法》第74條第七項授權規定的其他人,包括:發行人、上市公司;發行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其他公司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參與方及其有關人員;因履行工作職責獲取內幕信息的人;上述幾項所規定的自然人的配偶,父母、子女以及其他因親屬關系獲取內幕信息的人;利用騙取、套取、偷聽、監聽或者私下交易等非法手段獲取內幕信息的人;通過其他途徑獲取內幕信息的人。
那麽,最後一條“通過其他途徑獲取內幕信息的人”這一點中說明,內幕人涵蓋的範圍較廣,只要是獲得了相關內幕信息,而且通過這類信息買賣股票或謀取個人私利的情況,都有可能是內幕人且存在內幕交易。
而某上市公司高管也對本報記者表示,實際控制人配偶的這一身份實則特殊。
“到底什麽是並購案中的內幕人?這一點十分關鍵。當發生一項重大並購時,可能只有董事長和董秘得知,其他高管並不了解。因此,其他高管就不屬於內幕人的這一範疇。作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的配偶身份,在上市公司發生並購時,她也可能知道,或許也不知。”該上市公司高管對記者表示,萬達院線稱“林寧並不知情”,確實存在這類情況。從這一點來說,林寧就不算“並購案”的內幕人。
另一重疑問在於,為什麽林寧的購買股票記錄,是通過收購案公布時的“自查”這一內容,才讓外界獲悉的,而此前的監管記錄里卻沒有查詢到?
據萬達院線此前曾對本報記者的說法,“王健林不屬於萬達院線高管”,因此其買賣萬達院線的股票時,也就不需向交易所做備案。原來,此前萬達院線的監管記錄中,只公布萬達院線的“董監高及相關人員”股份變動情況,並不公布實際控制人親屬或子女等的交易情況。
上述事件似曾相識。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曾報道,就在南北車雙雙停牌前的半年,即2014年4月26日至 2014年10月26日期間,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的多位高管及家屬,曾買賣過各自公司和對方公司的股票。隨後,兩家公司回應道,有關高管及家屬購買股票的行為,是據公開信息並基於自身價值分析和判斷進行的,從未知悉或探知有關重組事宜的內幕信息,買賣屬於個人投資行為。
再者,要說明上市公司相關人士親屬是“知情並購買股票”這一點也會有舉證難度,通常是由相關部門來確認並調出相關記錄。前述上市公司高管說,不受質疑的最佳方式還是讓上市公司高管、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等親屬,不要在敏感期購買股票為妥。
事實上,證監會對於內幕交易的監管在趨嚴。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曾強調,證監會始終保持對內幕交易的高壓態勢,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內幕交易調查和懲罰機制和處罰認定規則,同時將據市場新情況、新問題改進新舉措。
證監會也要求,上市公司在重大資產重組信息披露前要報備、將股票異常交易監管與重大資產重組行政許可掛鉤,上市公司停牌進入重大資產重組程序後,滬深交易所也會立即啟動股票異常交易核查程序等措施。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馬來西亞確認殘骸屬於MH370 中方要求其認真履行承諾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186

7月29日,在法屬留尼汪島,法國警方搬運一塊飛機殘骸。 (新華社/法新/圖)
2015年8月6日,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宣布,證實在印度洋法屬留尼汪島發現的波音777客機襟副翼殘骸屬於一年多前失蹤的馬航MH370客機。隨後,馬來西亞方面稱,其搜尋小組在留尼汪島上發現了更多飛機殘骸,盡管並不能確定其與MH370有關。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確認尋獲MH370客機殘骸事發表談話稱,中國政府對包括中國乘客在內的機上所有人員遭遇的不幸表示痛心和哀悼,對他們的家屬表示深切同情和誠摯慰問。我們要求馬方認真履行有關承諾,繼續調查客機失事原因,全力做好善後相關工作,切實保障乘客家屬的合法權益。
外交部長王毅表示,建議馬方向中方乘客家屬做出深入的解釋和說明,充分體諒家屬的沈痛心情。
據南方周末網報道,2014年3月8日0點41分,馬航MH370從吉隆坡國際機場起飛,搭載239名旅客及機組人員(其中包括154名中國乘客)飛往北京。當日2點40分——也許是在1點21分,MH370與空中交通管制臺失去聯系。此後它去往何處,成為舉世矚目的謎題。
2014年3月24日22時許,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宣布,馬航失聯航班MH370在南印度洋墜毀。
據《新京報》報道,目前,MH370的失事原因等重要信息還在進一步調查中。中國駐聖但尼總領事郭瑋表示,當地領事館主要負責跟蹤,與當地的政府部門保持聯系,希望第一時間能夠得到相關的消息。“殘骸運到法國後,調查的中心發生轉移,之後,我們做的主要是跟蹤了解相關信息,從而第一時間讓國內知道”。
郭瑋表示,調查主要以馬方為主,另外還有法國的專家,中間沒有任何一個中國專家來到島上。
專家:通過殘骸反向定位MH370失事海域難度大
據中新網報道,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發表聲明稱,MH370殘骸的確認是失聯事件的“重大進展”。然而,對於追尋MH370事件原因、努力尋找飛機的搜尋人員而言,這塊殘骸的確認僅僅是“拼圖的第一塊”,要拼出全景,解開謎團,仍然有許多工作要做。
目前,專家們已經在法國國防部位於圖盧茲的實驗室中展開了對這塊襟副翼殘骸的進一步分析。一些專家認為,通過對該碎片上的痕跡進行分析,有可能可以推斷出飛機是否在飛行中遭受了任何損害,或者是否有爆炸或者起火發生。
一些海洋學家認為,能夠通過這塊殘骸的位置,大致回溯其洋流路徑,為搜尋行動提供線索。但也有人認為,考慮到洋流運動的複雜性和時間因素,反向定位飛機失事海域的難度很大。
據《新京報》報道,空軍後勤學院客座法學教授張起淮表示,殘骸的發現對理賠程序不會有太大幫助,並稱馬航重組不影響賠償。
據了解,由於空難負面事件和經營等因素,馬航於今年6月發布了全面重組計劃。根據馬航發布的公告,一家全新的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即將成立,接手現有馬航的資產和債務,新馬航定於今年9月開始運營。
對於馬航重組是否會影響賠償,張起淮表示,不會有影響,之前的債權債務都會轉給新承擔人來承接,責任的轉移,不影響賠償。
聯想樂基金:只考慮投資屬於未來的核心技術和消費升級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07/153112.shtml
導讀 : 聯想樂基金董事長賀誌強及聯想樂基金總經理宋春雨,就聯想樂基金的發展,模式,投資邏輯及未來答記者問。
12月3日晚,聯想樂基金全球創投之夜在北京瑰麗酒店召開,這也是聯想樂基金成立五周年。聯想樂基金董事長賀誌強及聯想樂基金總經理宋春雨,就聯想樂基金的發展,模式,投資邏輯及未來答記者問。
聯想樂基金是聯想雲服務集團非常重要的工具。2010年11月,樂基金在首屆移動互聯大會上正式成立,五年間相繼投資了30多家公司,被投企業中有70%獲得下一輪融資。
在投資方向上,聯想樂基金總經理宋春雨指出,基金最主要的出發點是投資未來,無論是核心技術,還是顛覆式的商業模式。消費升級和體驗經濟等方面會產生新的用戶需求,也會誕生新的產品,基金將對此方面特別關註。
除此,基金會持續在與聯想業務配合非常緊密的企業雲方向加大投入,如企業雲計算,企業服務,底層大數據核心技術,SaaS服務,超融合計算等。
以下為宋春雨對於聯想樂基金的投資邏輯、投資服務及業績等方面口述整理:
我們有一套自己的投資邏輯和分析,大的方法論上來講我們叫“人事時勢”,就是人為重、事為先,審時度勢,順勢而為。拆借來講,有兩個宗旨,第一,我們必須投未來,不會投短期,哪怕短期有比較大的商業利益誘惑和回報誘惑,我們也會堅決投未來。第二個,投資時機也要把握好,我們希望投上升期。就是產業團隊在合適時間,這個時機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生物特征識別,2011年開始就一直在投,當時連蘋果都還沒裝上Sensor,但聯想全線筆記本已經裝指紋認證了。當指紋認證被認可後,我們就開始投人臉,然後投人臉背後的網絡安全認證。我們會看中一個未來場景,用指紋登錄互聯網的個人資產,郵箱、微博、微信、銀行帳號。這是我們很早就作出的大的產業趨勢判斷。
對具體項目方面,我們對創始人非常看重,尤其是早期投資,哪怕他做的事情早期驗證可能會有轉型。但是本人一定是有創業者精神的。我們會花大量時間和他們一起互動,走訪,看他們的運營,我們不太做短期,比如談半小時就給一個投資,我們平均一個項目要和一個團隊一起工作三個月以上時間,對這個人、對團隊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而且確定他可能未來創業成功,我們才會投資。我們雖然決策時間很長,但是一旦投資後會義無反顧地支持他,哪怕他中間有一些波折,也會持續支持。
在項目選擇上,首先偏好投核心技術類,這跟我們團隊的基因非常相似。我們非常相信,核心技術未來是能改變人的生活質量的,會把人類生活變得更美好。所以核心技術是我們非常願意投資的。我們也有優勢和資源,我們全球研發工程師,能夠幫助我們評估這些核心技術是真正有前景的。這是我們的獨特優勢。另一方面我們願意投改變未來的,像剛才舉的消費升級,我們在去年投了三四個圍繞著未來消費升級以後的新模式,包括電商模式、旅遊模式。純電商平臺模式堅決不要投,但是我們會投新電商的模式,圍繞社交化、消費升級、體驗經濟這類電商。
在支持創業方面,我們有很多維度支持創業者,一類是把聯想優勢的地方,比如智能硬件、IOT這個領域等提供給創業者。聯想全球供應鏈是經過多年的真金白銀夯實下來的,能大力提高創業企業的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投資Newifi,我們就幫助它把供應鏈的成本節約了40%,這對於初創企業來說是價值非常大。還有一些企業,我們早期堅持一個原則,幫助它把團隊建設得非常完整。比如企業在某些環節有優勢,但在商務銷售環節有軟肋,我們就幫它把合夥人通過我們的人脈、體系給運營好。像SmartX的銷售VP也是我們從外面找的。我們新投的“細刻”是跨境電商的模式,我們幫它找了業界非常優秀的買手以及互聯網公司得高管。
所投的Face++也同樣如此,可能和聯想雲聯合開發產品。我們投的生物特征認證,在矽谷投了一家公司,做中國生物特征認證的標準。我們做超融合一體機,這是未來雲計算和私有雲的一個重要解決方案,我們為投的兩家公司SmartX和海雲捷訊提供核心技術,還有一些和我本身的業務是松散關系,比如樂逗遊戲,這也是我們生態的一部分。並不是所有企業發展過程中都是一帆風順,有時候也會有一定波折,出現這種情況下,我們雲服務的遊戲中心,就給樂逗遊戲導去很多流量,我們累計導了大概三千多萬用戶流量,保證它的業務持續快速增長。盡可能支持和幫助被投企業,這是樂基金非常重要的一個競爭力。
五年,樂基金已透了30多家優質公司,無一失敗。準確點應該說沒有死掉。我們很幸運,因為在五年前做早期投資的時候,我們也是邊試邊調整打法和投資策略。五年下來沒有一家公司死掉。一般天使投資有5%的概率這個公司能存活下來已經很不錯了。這和我們的邏輯模式,優中選優,不輕易撒種子有很大關系。未來我們也會堅持這種獨特的投資理念和模式。
另一個數據更重要,截至目前,大概70%左右的公司都拿到下一輪,而且成長性得到了行業同行的認可。樂逗遊戲在我們投資三年以後,從六個人發展到一千人,現在納斯達克上市了。現在我們投的Face++這家公司,現在已經到了20億美金的估值水平,是最新一輪的獨角獸,而它只用了四年時間。
我們非常堅信,未來中國會有越來越多的核心技術公司,有越來越多的獨角獸誕生出來。
還記得愛因斯坦吐舌頭的那張賣萌照嗎?它的版權將屬於中國公司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1-22/980120.html
視覺中國關聯公司聯景國際收購由比爾·蓋茨創建的Corbis Images。這意味著,我們所熟悉的愛因斯坦吐舌頭,希特勒走出埃菲爾特塔,風靡全球的瑪麗蓮·夢露、奧黛麗·赫本等經典照片的版權以後都將歸屬於中國公司了!
【推薦閱讀】警惕股權質押引發“雪崩” 回避3類個股(名單)
1月22日,中國領先的互聯網文化創意上市公司——視覺中國(000681)宣布,其關聯公司聯景國際(Unity Glory)收購Corbis全部資產,這些資產包括:Corbis Images、Corbis Motion、Veer授權品牌相關的圖像庫、品牌與商標。
這意味著,我們所熟悉的愛因斯坦吐舌頭,希特勒走出埃菲爾特塔,風靡全球的瑪麗蓮·夢露、奧黛麗·赫本等經典照片的版權以後都將歸屬於中國公司了!
據了解,聯景國際為視覺中國大股東全資擁有,視覺中國作為以"視覺"為核心、"互聯網+文化創意+行業"為發展戰略,業務橫跨互聯網傳媒、旅遊、娛樂、教育等行業的領袖型互聯網文化創意企業,將在全球範圍內對Corbis的全部資產進行授權與管理。
標的公司由比爾·蓋茨創建


日本戰爭攝影師Kyoichi Sawada原始打印作品的文件夾

鐵山電影保存設備公司
CorbisImages由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創建於1989年,是全球第二大高端視覺內容版權服務供應商,在線圖片庫擁有近5000萬張圖片,19萬條視頻,記錄了19世紀至20世紀全球重大歷史事件,是不可再生的、稀缺的、極其珍貴的人類歷史影像遺產。
上世紀90年代,Corbis Images分別收購了著名的Bettmann歷史圖片檔案館、全球最大的新聞攝影機構之一Sygma、明星圖片公司Outline;2005年收購全球知名創意圖片公司Zefa,2011年收購了全球最大的明星八卦圖片庫Splash。
2002年,Corbis Images將整個Bettmann歷史圖片檔案庫搬遷到位於美國西弗吉尼亞州鐵山公司建在巨大山洞內的存儲中心。在恒溫恒濕環境下保存數千萬張原版圖片、底片、印刷品,以確保這一珍貴的人類影像寶庫得以永久流傳。
Corbis將加速轉型娛樂廣告
對於Corbis而言,此次交易將加速其向娛樂廣告領域的業務轉型,進一步專註於產品整合,通過影視、互聯網和娛樂明星資源,協助全球性企業與媒介代理開展整合營銷業務。
兩年前,Corbis推出Branded Entertainment Network (BEN)娛樂業務,利用其娛樂內容、搜索技術以及廣告資源為客戶提供娛樂營銷的整體解決方案。
作為此次出售協議的一部分,Corbis娛樂業務將在未來數月內重塑品牌,將使用新的品牌名稱進行運營。
Corbis首席執行官GaryShenk表示:"我們將戰略發展的方向專註在娛樂營銷領域,不斷推動公司新業務的快速成長。我們很高興與視覺中國在新的娛樂營銷業務上,建立雙贏的戰略夥伴關系"。
視覺中國首席執行官兼聯景國際首席執行官梁軍女士表示,"通過此次交易,Corbis優質的 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內容將大大豐富視覺中國的自有版權素材和高端內容,進一步加強了視覺中國在中國乃至全球圖片行業的領導地位,增強了我們在這一領域的核心競爭優勢,標誌著視覺中國邁向全球化的具有非凡意義的里程碑。視覺中國與Corbis具有很強的業務協同性,我們非常期待雙方即將展開的戰略合作。"
-
每經網
-
柴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暴風魔鏡黃曉傑:VR市場,未來90%屬於移動盒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16/155245.shtml
導讀 : 未來VR的格局90%的市場將被移動占領,只有10%的市場屬於PC的。
4月16日,在智東西及極果共同主辦的2016中國(北京)VR/AR產業峰會上,暴風魔鏡CEO黃曉傑指出,未來VR的格局90%的市場將被移動占領,只有10%的市場屬於PC的。
他還透露,暴風魔鏡為華為提供底層SDK的方式與P9旗艦機進行合作與定制,包括手機的桌面、應用商店、視頻與圖片、遊戲等整體模式。未來,手機廠商將廣泛支持VR功能。
以下為暴風魔鏡CEO黃曉傑演講實錄:
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們對移動VR的一些趨勢分析和魔鏡在移動VR里面起到的作用。一直以來其實有一個爭論,PC的VR和移動的VR,大家如果體驗過Oculus、HTC這樣的設備覺得體驗非常得棒,所以很多人覺得這個才是真正的VR,移動設備的VR體驗比較差,那個不是未來。我們可以做一個趨勢的判斷和分析,大家可以看到PC的出貨量從11年開始在持續下滑,連續八年還在下滑中。而且PC今天在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的激活率已經變得很低,除了大家在辦公場所以外,大家可以想想你回到家會開電腦嗎?幾乎不會,除非你用網銀或者玩遊戲。而移動設備PAD和手機已經完全替代了PC作為娛樂終端,而且我們看智能手機的出貨量逐年上升。今天移動設備的保有量、激活量和每天使用的頻度幾乎是PC的一個數量級以上。
我們再看今天的PC跟移動的VR,其實今天全球只有1%的電腦能跑得動PCVR,需要配置非常強大的顯卡,而移動設備5寸屏以上的手機,支持IOS和安卓的手機我們統計了一下,34.5%,而且大家可以看到今天PC的頭顯設備價格比較昂貴,而基於移動的設備價格比較便宜,雖然今天移動的VR體驗不如PC好,但是我們堅定地認為,對於未來VR的格局90%的市場是屬於移動的,10%的市場是屬於PC的。
大家可以看到前一段時間兩會期間很多記者都已經開使用全景設備去拍攝兩會內容,而在頭條新聞上用戶使用的設備就是暴風魔鏡。而且很多場景包括我們跟芒果TV的合作,芒果TV在超女發布會上也是我們幫它提供整體的VR直播方案。還有很多旅行過程中,這些場景中更是移動的方案而不是PC的。前一段時間的新聞,一個國外的哥兒們在用VR設備看小電影,暈倒在廁所。這樣的場景可能只能用移動VR。暴風魔鏡現在公司已經有五百人,是國內最大的VR公司,我們一直致力在硬件、軟件跟內容的整體生態,我們現在全國的線下覆蓋店已經超過了20個省,超過五千家線下體驗店。我們在前幾周的時候正式宣布出貨量已經破了一百萬,同時將會推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商務的深度合作,英特爾、高通、NVIDIA、三星,推出自己的延時芯片方案,我們一起推動高清低延時的移動設備。
AngleBaby戴的暴風魔鏡,我們幫美寶蓮拍攝了整體VR的視頻,同時線上去做傳播,線下用戶基於我們的一體機做體驗。很多人還在擔心VR能不能賺到錢,其實我們已經賺到第一波廣告的錢,廣告主非常歡迎把自己的品牌和VR結合。雖然一體機體驗好,但是一體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價格比較昂貴,它的價格基本上跟一個手機的旗艦機價格差不多,這樣的設備短期很難得到普及,我們相信推動整個行業發展的標準模式應該是手機廠商+頭盔的模式。大家知道在移動方案上其實三星做的是最好的,三星Gear,這個技術挑戰非常高,既需要手機廠商、硬件、軟件跟VR技術公司做整體優化,又需要技術平臺、內容平臺,所以三星是選擇了跟Oculus這樣的公司做技術內容整體的合作。現在暴風魔鏡已經把自己的技術方案、內容方案打包成一個整體方案跟很多手機廠商進行合作,我們在1月份已經跟奇酷聯合發布了奇酷魔鏡,我們提供硬件、軟件整體的解決方案。
昨天華為在上海舉辦了P9旗艦機的發布會,已經發布了基於自己旗艦機的類似三星Gear的產品,這樣的產品體驗基本上完全可以跟三星Gear媲美。為什麽華為能夠這麽快速推出這樣的產品?因為背後暴風魔鏡跟華為做了緊密的技術跟內容的合作。大家可以看到我們跟華為做了底層的SDK、手機的桌面還有應用商店還有整體海量的視頻、圖片、遊戲的整體合作,我們相信我們跟華為這樣一個合作將會成為移動VR所有手機廠商合作的一個典範,我相信未來如果一個手機廠商再推出自己的旗艦機不支持VR功能,可能很難立得住腳,我們歡迎有更多的手機廠商能夠加入到我們這樣一個聯盟。
同時我們也將會推動VR屏幕的定制化,大家知道今天大部分的手機都是1K屏,少數2K屏,即使2K屏殺傷效應非常明顯,普通用戶覺得看不清。我們將會推動跟夏普、三星、GPI屏幕廠商一塊兒定制VR的屏,可能升級到4K屏、8K屏,低延時。我們跟三大運營商展開密切合作,中國移動,我們在春季展銷會上做了大力推廣,聯通我們已經跟它的分公司一起在很多省市渠道上做了推廣,跟電信一塊兒走入校園,我們已經進入它的定制套餐。我們跟渠道廠商國美、蘇寧、迪信通、樂語、宏圖三胞展開廣泛合作,預計到年底會有兩萬嘉縣下體驗店,覆蓋所有的省市,我們跟芒果TV做了非常多的內容合作,包括開心麻花,幫它的《夏洛特煩惱》話劇做了VR化,包括廣告主像美寶蓮紐約、澳大利亞旅遊局提供了整體的營銷方案,做內容的拍攝、線上線下的體驗營銷,還有北影實驗室。
相信今年中國的VR設備銷量可能整體會到一千萬臺,希望暴風魔鏡占據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明年預計這個銷量會爆增,可能會到五千萬臺。非常同意剛才優酷土豆的李總說的,今天硬件頭盔之爭已經變成一個不是小公司能夠玩的事情,希望在這個里面能夠聯合更多的手機廠商、渠道廠商、芯片廠商一塊兒聯合推動整個中國VR移動設備的發展。相信未來VR設備一定屬於移動的,希望跟手機廠商、內容廠商一塊兒推動這個事情的發生。
VR圈:關於VR行業的那些人和事兒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VR圈,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滴滴程維:分享經濟未來必將屬於中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26/156098.shtml
滴滴程維:分享經濟未來必將屬於中國
程維
黑馬說
高速成長中的滴滴已斬獲無數驕人戰績並繼續全球征伐。作為該備受矚目明星企業創始人,滴滴程維是如何看待“互聯網+交通”及全球科技未來十年的,滴滴的核心運營理念、當下難題及遠期戰略各是怎樣的?下文摘編自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年6月新書《滴滴:分享經濟改變中國》(程維、柳青等著),程維將就此逐一作答。
文|滴滴出行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程維
中國,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節點。
這個節點,人們將見證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的加速過渡;這個節點,移動互聯網、“互聯網+”對經濟和社會的推動不可阻擋;這個節點,中國的深層次結構改革才真正面臨嚴峻的挑戰。
十年後往回看,會發現在這個重要節點上,“分享經濟”的大潮撲面而來,就如同1999年的電子商務發軔一樣。而此時,中國該做怎樣的抉擇、調適和監管?中國的分享經濟平臺如何對本土化與國際化做出恰如其分的超前安排?這兩個問題是關系到在分享經濟浪潮中,中國究竟能否引領世界的關鍵。
我們希望通過《滴滴:分享經濟改變中國》這本書,用最平實的語言、最誠懇的態度、最真實的事實,與自己的內心、與所有夥伴和用戶、與整個社會和未來對話。
分享經濟勢不可擋
互聯網對人類社會一個非常重要的改變就是催生了分享經濟。“分享”主要是指對個人閑置資源的分享,分享經濟通過技術把資源的擁有者和使用者進行重新匹配,進而大大提升了社會資源的利用水平和整體效能。
2015年將成為分享經濟的元年,而分享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一個必然的趨勢。以車子為例,誠然,大部分人觀念都認可擁有車,但是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中國人都買車的話城市就徹底堵死了,而僅靠政策限購限行、壓抑需求是行不通的,需要通過分享經濟的創新服務來滿足大眾用車的需求。
早期的中國互聯網缺乏活力、缺乏資本、缺乏成熟的互聯網人才,因此更多是在借鑒美國的互聯網模式、技術。而經過脫胎換骨十幾年發展的今天,中國互聯網已成長為世界互聯網創業的“第二極”,進入了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國互聯網公司要比美國更多、更有活力,在一些新模式、新業態的摸索和創新上已完全不輸於美國,甚至領先於美國。這得益於中國巨大的市場,得益於中國的制度創新、監管創新,得益於充裕的國內外資本,也得益於業已形成的成熟的互聯網人才體系。
中國要邁向網絡強國,首先應該讓互聯網回歸本質,跟傳統企業結合,讓互聯網推動信息革命,給傳統商業註入全新的動能和活力,形成“互聯網+”傳統企業的全新模式,這才能達到真正的萬物互聯,形成網絡與實體的融合,最終促進產業變革。這應該就是克強總理所倡導的“互聯網+”和新經濟。
這些優勢給了新一代移動互聯網企業加速發展的機會,互聯與共享的發展趨勢為企業之間的合作提供了新空間。我們應該感謝移動互聯網,沒有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就不可能有分享經濟的加速發展,沒有有效連接、智能計算、精準匹配就不能把人“拼”在一起。互聯網本質上是萬物互聯,微信把人和人、滴滴把人和車更好地連接到一起,匹配資源,滿足個性化需求。有了互聯網,才使得分享經濟這種模式成為可能,並且勢不可擋。
如果說前20年互聯網的發展是用互聯網連接一切,未來30年則是雲端的大數據、深度學習、人工智能驅動一切的時代。未來5年,以雲計算、大數據為基礎的移動出行、智能駕駛汽車等領域一定是互聯網技術發展的重要領域,並將對城市整體建設規劃產生重大影響,進而深刻改變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
擁抱第二次出行革命
2012年,滴滴憑借80萬創業資金在北京啟動,試圖通過出租車的信息化解決老百姓打車難的痛點。但我們發現,80%的出租車司機都已經是滴滴用戶的時候,高峰期依然叫不到車。我們意識到,這是一個需求、供給、道路、時間、連接、匹配乃至習慣等多維因素交織的結構化難題,單純的信息化並不能化解。所以在隨後滴滴進入了專車、快車、順風車、巴士、拼車等一系列細分領域,我們希望成為服務百姓出行的一站式平臺。未來我們還會不斷加入新業務,讓每個有出行需求的人在滴滴出行App上,都能找到最適合的出行方案。
滴滴出行的夢想是“讓出行更美好”。過去4年,我們專註於一件事——讓城市的效率更高,並以此為標準重構一個新的、智慧化的交通出行行業。滴滴希望用互聯網連接所有地面上的交通工具,通過打造全球領先的大數據交易引擎,去提高整個城市的出行效率和每個用戶的出行體驗。我們不僅改變用戶的出行習慣,本質上以滴滴為代表的分享經濟模式正在改變汽車擁有的方式。在過去的100多年間,汽車的誕生是出行行業的第一次革命,它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讓每個家庭都渴望擁有汽車。但發展了100多年後,不管是汽車工業還是城市化都出現了瓶頸,即機動車過快增長帶來的擁堵和城市里的各種問題。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31輛私家車,北京、成都、深圳等大城市每百戶家庭擁有私家車超過60輛;而美國的汽車擁有量則是每百戶超過200輛,中國不到美國的1/3,但是已經出現了巨大的瓶頸,很多城市都開始限制大家去擁有一輛汽車。城市要可持續發展,經濟活動要正常進行,人們還要出行,怎麽辦?這個命題就變成了怎麽能夠在盡量少地增加車輛總量的情況下去服務更多的人,這是滴滴通過分享經濟正在改變的出行方式。
在這種大背景之下,我們越來越發現,原來我們沒必要擁有一輛車。過去因為城市公共交通體驗不好,打車也不方便,服務不穩定,這逼得我們再貴也要買一輛車,再難搖號也搖,再難拍牌照也要拍。但是互聯網改變了這一切。如果移動出行的服務是確定性的,體驗是好的,價格也更便宜,那為什麽要買車呢?有統計顯示,大部分人買一輛車只有5%的時間在開,而有95%的時間是停在那里,但我們為此卻要付出100%的費用,而整個城市要為這5%的使用效率修建更多的停車場,這些都是不合理的。
未來隨著電動汽車、共享汽車、無人駕駛的出現,分享出行的影響力將會進一步提升。我們會徹底告別擁有一輛汽車的時代。十年後,當無人駕駛技術成熟時,買一輛車或許會和今天買一匹馬一樣奇怪,汽車會回歸其交通服務工具的根本屬性,這是滴滴背後最核心的理念。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滴滴出行用四年時間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可以說是釋放“互聯網+分享經濟”紅利的探索者,也是移動化浪潮和分享經濟的受益者,更是每一個夥伴改變出行習慣、改變生活方式、展現分享意願的見證者。
今天的滴滴平臺上有1500多萬司機,每天有上千萬的訂單產生,如何管理好上千萬的司機和車輛,如何更好為乘客服務,是滴滴正面臨的難題。畢竟我們用四年的時間,走過了原本需要十年才能走完的路。值得擔心的問題有很多,比如:滴滴規模很大,但體驗足夠好嗎?滴滴的業務越來越多,但年輕的團隊能否運營好這樣的一個平臺? 5000人的團隊是不是都誌同道合?怎樣不斷完善自身產品和服務,提高安全和體驗?
滴滴是一家非常有危機感的公司,我本人內心也充滿危機感。我希望滴滴的團隊不要膨脹過快,希望滴滴的理想不會改變,也希望滴滴的品牌可以受人尊敬。我希望未來滴滴是一家技術驅動的公司,在用戶體驗和數據運用方面有優勢,而不僅僅依靠流量和資本。
2015年9月,作為創業僅三年的一個年輕公司代表,我有幸隨國家主席習近平赴美參加了西雅圖的中美互聯網論壇。跟很多美國科技業的大佬站在一起的時候,我有一種不期然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
中國移動出行領域雖然僅有四年的發展歷史,但它所呈現的社會價值,表現在通過移動出行平臺實現交通資源的整合利用,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分享經濟特征,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節約地面交通資源,並將從根本上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困境。
萬物互聯,隨著信息高度透明化,信息傳播的範圍也將擴大,這會讓行業效率提升,優勝劣汰加速,也就必然會推動傳統產業的變革。加上分享經濟的動能和深度機器學習的支撐,可以為新經濟、雙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強大的能量。
滴滴是一家年輕的創業公司,滴滴未來仍會深耕出行領域,成為一家用戶驅動、大數據驅動的公司,構建智慧交通雲,構建一張全球出行的網絡,完善用戶出行體驗,成為一個移動出行的綜合入口,並堅定不移地探索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道路。
未來十年依然屬於科技,屬於互聯網,屬於信息產業。分享經濟是未來的趨勢,“互聯網+交通”為中國解決交通問題提供了一個歷史性的機遇,我虔誠地相信未來一定屬於市場化,一定屬於分享經濟,一定屬於中國!
今天的滴滴還只是搭建了一個出行生態的雛形,一切才剛剛開始。接下來,在移動化浪潮和分享經濟的紅利下,滴滴將繼續在過去看似不可能的領域不斷創新,在技術和人才儲備上持續投入更多的資源。滴滴還將和更多的全球夥伴一起,持續立足本土,連通彼此的金融、技術和市場資源,以達到一個共同目標——建設一個高效而可持續的全球出行生態圈聯盟。
未來的道路艱辛、遙遠,卻富有美好的想象空間!
《滴滴:分享經濟改變中國》(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年6月新書,程維、柳青等著)
[本文作者程維,源自人民郵電出版社。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題圖來視覺中國。]
滴滴
程維
分享經濟
贊(...)
分享到:
茅臺短期不會調價 總經理稱目前屬於合理價格區間
9月9日消息,貴州茅臺下午召開新聞發布會,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就茅臺價格是否將進行調整的問題作出回應。他表示,短期內,茅臺沒有調價意願。
此前8月30日,五糧液在成都召開營銷會議,宣布上調出廠價。這是近12個月以來,五糧液第三次漲價,累計漲價幅度達到60元。當天,五糧液宣布將其高端產品52°水晶瓶五糧液(俗稱“普五”)出廠價恢複性調整60元/瓶,確定為739元,建議零售價格829元,9月15日起執行新價格。這一上漲幅度高於此前外界傳出的699元及729元。739元的定價,已是52°水晶瓶五糧液有史以來最高的出廠價。
而除了52°水晶瓶五糧液,五糧液公司表示,五糧液1618、低度系列等產品也將根據市場供需情況,適時出臺調整措施。
對此,李保芳表示,關於價格的問題,茅臺今後絕不搞行政命令,不搞壟斷,產品價格讓市場說了算。就目前的情況看,茅臺高層和領導班子沒有調價、特別是提價的意圖,短期之內也不會考慮調整價格。
李保芳認為,目前茅臺的出廠價格和終端價格,屬於酒企、經銷商和消費者都能接受的合理價格區間。“這個區間在1000元上下。”他說。
在談到茅臺如何看待產品價格問題時,李保芳強調,茅臺調整價格的重要參考標準是百姓能否喝得起、承受得了。
近期,盡管茅臺官方並沒有宣布漲價,但實際在渠道端價格已經悄然開始上升。據北京商報此前報道,53度飛天茅臺每瓶漲了200元左右。一級批發價上漲了100多元,零售價格多在1100元至1300元之間。今年6月,還基本徘徊在900元左右。按目前的走勢,中秋來臨前茅臺零售價可能會突破1300元。
貴州茅臺在8月26日披露半年報,數據顯示公司2016年1至6月實現營業收入181.73億元,同比增長15.1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8.03億元,同比增長11.59%。報告期內,公司共生產茅臺酒及系列產品基酒33604.18噸;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18%;實現營業利潤、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4.42%、11.59%。
“是管理混亂,不屬於造假” 農科院轉基因檢測中心“造假”調查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801

2005年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就曾生產出能產人奶的轉基因老鼠。但在中國,轉基因動物研究進展緩慢,相關檢測中心也處於空轉。(視覺中國/圖)
一直沒有接到國家級的檢測任務,也沒有對外出具過檢測報告,魏景亮認為自己所在的機構就是“空殼中心”。
“舉報關於實驗室規範的大部分問題都是事實,但檢測技術沒有問題,主要是管理混亂,不屬於造假。”
一家農業部下屬的轉基因檢測中心被舉報了,舉報者是中心的博士肄業生。
2016年9月18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下稱“農科院畜牧所”)肄業的魏景亮在網上實名舉報,稱為了“應付”2015年國家檢查,農科院畜牧所里的轉基因檢測中心大量造假。
“轉基因”“造假”“國家檢測中心”……文章一發布,立刻引發輿論潮水般關註。9月1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聲明稱,農業部聯合調查組將進駐農科院畜牧所開展核查。
接近調查組的專家林智透露,農業部對該事件極為重視,由負責監管轉基因安全的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官員帶隊,加上之前的評審專家和技術專家全程調查。
農業部調查組已經進駐。9月20日早上9時,行政樓二樓最里面的會議室,大門緊閉,首輪調查座談從早上九點開始一直持續到下午近三點。出入會議室的人員神色焦慮。中心的一位女工作人員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們已進入緊急預案狀態。這幾天,媒體一直不停地給他們打電話。
“調查組已經來了,相應的程序都在進行。”該單位一位副所長說,“我們和農業部的專家目前都不接受采訪。”
林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天會後初步結論是,“舉報關於實驗室規範的大部分問題都是事實,但檢測技術沒有問題,主要是管理混亂,不屬於造假。”
截稿前,最新的獨家消息是,農業部已經決定,接下來將會讓全國42家中心都進行自查,並合並一些檢測中心。如果之後巡查再出現問題,就撤銷中心資質。
舉報
舉報人魏景亮,本是農科院畜牧所動物遺傳育種專業2012級碩士研究生,2014年轉為碩博連讀,博士方向是動物基因工程,導師為李奎教授。
而李奎所在的實驗室同時為農業部轉基因動物及飼料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下稱“檢測中心”),該中心掛靠農科院畜牧所,李奎為中心常務副主任。2016年6月李奎當選為國家轉基因安全委員會委員。
魏景亮的舉報始於5月17日。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向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口頭舉報該事後,相關領導對舉報所涉及問題,態度反複。
兩個月後,有媒體記者幫他反饋到農業部,農業部回答已經上報領導。因為遲遲未等到處理結果,他決定公開舉報。
現在看來,退學是魏景亮與李奎師生關系的轉折。
由於從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長時間不在學校,曠課太多,2016年3月份魏景亮被勒令退學。在舉報信中,魏表示,“正值我心情低落,在外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與家人意見矛盾的時候,這樣的消息令我非常詫異。”
但農科院畜牧所相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魏是主動退學的,第一封退學申請將自己寫得極為“卑微”,導師李奎還幫他修改,為了留在檔案里“不那麽難看”。
魏承認是主動退學,但認為,“造假事件是我對學術失去興趣的主要原因”。
農科院畜牧所相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魏景亮並非在外做誌願者,而是自己成立了公司。工商資料顯示,魏和其他兩人在2015年11月30日成立了“北京凝時凍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魏的出資額為32萬。而這家公司主營業務,正是“人體冷凍誌願者活動”。
但魏景亮對此的回應是,“公司是我們做人體冷凍的誌願者一起註冊的,沒有實際運行過也沒有出過錢。註冊資金是認繳,不是實繳。”
2016年9月15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豐臺分局公告,132家涉嫌提交虛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企業)登記,且於2016年6月20日被立案調查的企業,北京凝時凍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赫然在內。
“現在他(魏)已是瘋狂狀態。”對於魏的舉報,農科院畜牧所顯然沒料到會造成這麽大的影響。一位所員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近半年所里一直在調查處理此事。
但沒人願談論細節。這位員工表示,農科院畜牧所已經準備了詳細的過程說明材料,等調查組結果出來後會第一時間對外公布。該員工強調,這事關單位的“臉面”和“榮譽”,他們比任何人都著急。
魏景亮對檢測中心造假情況最重要的指控有四點:“大規模的‘趕作業’式的檔案造假”“人員的冒名頂替和制作虛假勞動合同”“任用實驗技能不熟練的碩士研究生進行檢測”“對外推脫檢測委托,同時有可能私下開出虛假報告”。
他還用表格列出了37個各項虛假檢測——這些實驗記錄是巡查組評估資質的重要因素,“那些實驗實際都是沒有發生過,但是為了應付國家檢查,就假裝它發生了”。但他也說,這些實驗都只是對內的,包括新人員培訓、新舊技術對比等。
在舉報材料中,魏景亮稱“偽造”發生於2015年6月。由於三年一度的中心檔案檢查將在7月進行,李奎動員大家在一個月內“趕工”補齊所有檔案,需要補齊的檔案包括對環境的記錄,儀器檢查校準,標準物質和所用試劑的使用記錄,按年度進行的監督員監督工作記錄等。
而此前的5月,魏景亮已被導師安排為中心的“檔案員”一職,負責所有檔案的制作和管理。
“導師李奎在未經我同意的情況下便與其他幾個老師開會決定由我擔任轉基因檢測中心的檔案員一職。”魏景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會後,他私下向導師指出該行為不妥,不願繼續擔任這樣的工作。但導師以“國家戰略需要我們這樣的空殼轉基因檢測中心作為技術儲備”“不能臨時更換工作人員”為由沒有接受。
此後近兩個月內,魏景亮與所里老師配合,補齊了從2012年到2015年三年來缺失的全部檔案。
2015年7月20至22日,檢測中心順利通過國家“2+1”現場複評審。
“不運作”的檢測中心
因為一直沒有接到國家級的檢測任務,也沒有對外出具過檢測報告,魏景亮認為自己所在的機構就是“空殼中心”。
但他表示,“我不希望輿論把這件事和轉基因技術放在一起炒作,這件事也和目前市場上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無關。”
在魏景亮提交舉報材料後,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已介入調查,農科院畜牧所領導也多次找魏景亮談話,但兩方在對中心編造檔案一事的性質認定上存在分歧。
魏景亮認為屬於“大規模造假”,而所里領導則強調“這和數據造假一點關系都沒有,我們該做的工作都做了,只不過沒有專門的工作場所(檢測工作),所以後來集中補了記錄”。
業內人士解釋,這或與中心想維持資質有關。
掛靠農科院畜牧所的檢測中心,主要開展轉基因動物和飼料的成分檢測、轉基因飼料的飼用安全評價及轉基因動物環境安全評價工作。知情人士透露,檢測中心實際上一直沒有對外,等於空轉。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除了農業部的委托,該中心一直沒接過外面的業務,因此“造的材料不是委托檢測項目,而是內部檢測練兵”。
在魏景亮提供的與實驗室質量負責人崔文濤對話的錄音中,崔對此的解釋是,實驗室的條件有限、人員有限。外面不是沒有(活),但他們不敢、不想接外面的活。因為一來項目,就得把實驗室一封(做不了其他科研),劃不來。其次,萬一有交叉感染,怎麽辦?
但對此,魏景亮有自己的質疑,“檢測中心至今沒出過市場上轉基因產品的檢測報告,這本身也是不合理的,一開始買儀器買設備,做三年一次的這種檢查,每年的能力驗證,整個花費也不少,但為什麽從來不用?自己知道水平不行,為了防止出錯,檢測中心基本上避免接活,其實檢測能力值得懷疑。”
對此,轉基因安全資深專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羅雲波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全國轉基因生物安全機構測試清單有42家機構,由於目前中國還沒有任何轉基因動物產品獲批,也沒有產業化。雖然美國2015年底批準了轉基因鮭魚上市,但並未出口到中國。因此,包括農科院畜牧所在內的轉基因動物檢測中心並沒有真正運作起來,長期不運作,也就可能出現不管理的現象。
“這兩年農業部並沒有審批新的轉基因作物的生產、上市,故意去做這個假,有必要嗎?說白了就是管理不規範。”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陳曉亞說。
不運行並不能躲掉上級部門的監管。按照《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從事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生產的單位,應當接受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每兩到三年會對這類機構進行評審,包括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機構審查認可和實驗室資質認定。如果巡查合格,才會給該機構頒發檢測能力認證證書。
而巡查內容,就包含轉基因檢測中心日常工作中需要的所有過程性檔案,包括所有質量控制需要的對環境的記錄,儀器檢查校準,標準物質和所用試劑的使用記錄,按年度進行的監督員監督工作記錄等。
魏景亮指控,42家有資質的轉基因檢測中心中,大多數都是有科研任務的平時要用的實驗室,這樣實驗室平時要做日常的科研,轉基因檢測要用到的這些儀器實際上也都是日常科研必備的儀器。所以在沒有活的時候,這些實驗室都是做其它科研。只有在國家下了任務時它才變成一個檢測中心,並不是全職在做轉基因檢測。
但羅雲波對這種說法表示懷疑。在他所在的中國農業大學,檢測中心和常規實驗室都有兩套設備人員,並有相當嚴格的管理規程。“這類檢測中心本身是不能做科研的,因為設備都是劑量認證校準過的,出具的數據是有法律意義的,不做檢測不能使用。”
“如果把這些檢測機構獨立出去就沒有問題了,但是買儀器、配工作人員需要一大筆經費,所以它本質上涉及國家科研投入、科研體制的問題。”有業內人士評論。
多少實驗室還在空轉?
南方周末記者查詢發現,這42家機構中,大部分都為轉基因環境安全和產品成分檢測,只有兩家屬於轉基因食用安全檢測。具體到對象上,涉及轉基因動物的只有兩三家。
這和轉基因動物研究及產業化緩慢有關。2000年時申請的這批實驗室,農業部和專家組並未料到轉基因動物發展如此緩慢。所以,在出現符合條件的申請單位時,大多審核通過、批準成立。
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這些“空殼”機構不接業務有一定普遍性,但不接業務也沒有質量控制的文件就會對考核有影響。所以,“沒任務”的檢測中心為了保住現有資質,必須證明有能力承擔檢測且實驗室規範,而具體方法就是“編造檔案”。
魏景亮發現,在人員檔案中,有一些早已離開實驗室的博士後、博士,依然承擔著“檢測員”的身份。於是在檢查過程中需要實際實驗操作時,實驗室便找幾名碩士生,冒名這些人的身份進行實驗操作。
以上種種問題,魏景亮推測,巡查專家應該是看出了問題,因為他們也提出過具體的整改意見,比如記錄不完全等問題。但最終還是頒發了資質認定證書。
在9月20日農業部調查組會議上,一位曾參與巡查的專家側面證實了這一點。他回憶,當時確實看出問題了,但沒有想到這麽嚴重,現在感覺是“被騙過去了”。
“只要稍微認真一些就能檢查出來,很多東西都是雷同的。但很多專家都對這樣的檔案記錄問題不以為然,一般只是整改、扣分,但不會摘牌。”一位曾是轉基因項目巡查組成員的專家說。
這和整個行業對檢測中心管理的態度有關:大家都看中“盲樣檢測”結果,而忽視實驗室操作規範,以為只要是不影響檢測結果和質量的因素,都無傷大雅。而調查組專家也證明,檢測中心在現場能力測驗中過關,技術沒有問題。
“為什麽李奎有底氣?因為他們檢測手段和水平沒有問題。”林智說。
不過,魏景亮稱,檢測中心所存在的造假,本身沒有直接的現實後果。
“主要是對實驗室資質的弄虛作假,這些報告不會流通到市場上來,也不涉及市場上轉基因產品的檢測。”但他擔心的是,檢測中心不做,其他實驗室會做,會流入市場,如果這個虛假報告是普遍現象也很危險。
“如果檢測機構進入到正常運轉,是不可能通過趕制檔案來應付檢查的。”農業部農產品及轉基因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常務副主任王強認為,趕作業式的情況會有,有些機構在剛開始時,沒有記錄習慣,平時再有一些疏忽,到了快檢查時,只能補充趕制,但這種情況決不允許。
他解釋,檔案記錄跟每個人都有關系,只要這個樣品正式進入了檢測體系,那麽從開始接收樣品到最後報告出來所有的工作都要記下來,什麽時候做就要什麽時候記錄,正規機構都會另設一個專門的檔案員來管理檔案。
但也有人表示,要完整執行整個實驗室體系,非常消耗人力物力,很多細節並無必要記錄。
譬如,一次性試劑都是即用即配即丟,但要求是要記錄各種試劑配了什麽、配了多少,試劑瓶上還要標註好什麽時間配置,什麽時間過期。配個試劑可能只要十秒鐘,用一下五秒鐘,但記錄要寫三分鐘。
“實驗室體系實際上是被濫用了,而濫用的結果就是審核不嚴,造假成風,各個實驗室都這麽幹,審核組的人也知道大家都這麽幹,所以一般來說重點抓的都是體系中的關鍵點,至於很多不痛不癢的記錄根本沒人去關註。”一位知情者評論說。
“這件事給各類檢測機構都上了一課,平時不能疏於管理,更不能憑空捏造,特別是一些小中心,要引以為戒。”羅雲波說,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目的是控制實驗室質量,犯了錯能有據可查。從客觀上看,魏景亮的舉報對整個行業都是一種拷問:有多少中心在空轉?又有多少沒有保存下來的必要?
“請找我們領導,我沒有什麽要說的話,謝謝。”魏景亮的導師、中國農科院教授李奎回複南方周末記者稱。
而南方周末記者與農科院畜牧所相關人員聯系,其副所長、轉基因檢測中心主任文傑在聽到陳述之後便掛了電話,此後再未接聽。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林智為化名)
青山資本張野:找到屬於這個時代的企業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30/159025.shtml
青山資本張野:找到屬於這個時代的企業家
青山資本
文|青山資本創始人 張野
經常有人問一個創業項目的方向、團隊、模式對不對,這樣的問題我被反複問過至少不下1000遍,怎麽去解答呢?
方向、模式是一些表現層的東西,現在商業社會變化很快的,這種表現層的東西每個月都會有變化,其實當你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我覺得還是要從事物的本質出發,尋找投資、創業的內核邏輯。
天使投資是追求小概率事件
我身邊有很多投資人,他投資可能是因為想做公益、慈善,也有一些人為了情懷,喜歡哪個領域就投資它,我們今天所討論的投資是建立在本質是賺錢或者盈利的前提下,我們不討論情懷和公益性的東西。
投資這個概念很大,投資行為有很多種,有股票、債券、外匯等等,VC與其他投資行為有一個非常大的區別,絕大部分的投資行為是在規避小概率系統性風險的基礎上去追尋一個相對高額的收益。
那天使投資或者早期VC是什麽呢?
恰恰相反,我們是在追求小概率成功的事件。
大家都知道早期投資成功概率有多少吧?也許早期投資的成功概率只有5%或10%。當你做了投資決策投他一筆錢,你應該清楚地知道這個項目會給你帶來現金回報的可能性一般不會超過10%。換句話說,你投他的那一瞬間你就會知道有90%的可能性這個錢打水漂。
這樣的投資行為在其他行業很少存在,天使投資是一種特殊的投資方式,追求小概率事件,而不去規避大概率的風險。
在這里面概率很重要,天使投資或者VC最終就是一個概率遊戲,你只是在這個概率範圍里面是否做得更好而已。
我想跟大家玩一個遊戲。
前提是作為一個投資人,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看到市場上所有的項目。
拿一個數據來說,從2010年到現在我們創業公司總量應該在160萬左右,數字不一定準確,如果你想看到所有的創業公司,哪怕跟一個創業者聊只要10分鐘,一天24小時去看,大概需要30年,所以一個投資人看完所有的項目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們玩這個遊戲的前提是我們不可能看到市場上所有的項目。
在這個前提下,在我們只能看到市場上一部分項目的前提下,怎麽能夠讓自己的效率最大化,得到的效果最好?
舉兩個例子,假設兩波人,一波是男生,一波女生,你的時間和精力只能夠看到其中的一波人,你看哪一波人?
我想大部分人會選擇看男生,為什麽?不是說女生創業不行,而是通過過往的數據或者歷史可以看到男生成為企業家的概率相對大一些,如果你的時間有限只能看一波人的話,我相信你會看男生這一波,這是概率。
假如還是兩波人,一波人是25-45歲之間,另外一波人是25歲以下到45歲以上的,你看哪一波人?
我想是25-45歲之間這部分人,它成功的概率比那一波更大,你時間有限,你應該讓你的時間最高效。
投資講概率,概率會優化你的時間,提升你的效率,讓你的投資得到一個相對好的回報,這是天使投資和VC本質上的東西。
早期投資的邏輯和兩個機會
在概率之上,每個機構、投資人都有自己內核的投資邏輯,你可能基於你的邏輯做一些判斷,我分享一下我們的邏輯,我們基於什麽來判斷項目。
天使投資其實比較模糊,隨意性比較強,也沒有一些特別能夠量化的數據和方法,我們還是有一些判斷的標準,我認為早期投資就是在尋找兩個機會:
機會一:在行業、產業變革當中尋找機會 過往十幾年隨著科技進步帶來的相關產業和行業變化,我們尋找到很大的機會,出現了很大的企業,投資里面也獲得了不錯的回報。行業變革我想很好理解,近些年來顛覆性的企業都給我們非常直觀的印象。 
我講一個小故事,我們家的小區有一對老夫婦開一個便利店,開了十幾年,就以此為生,最近五年多他發現他的生意不斷地變差,營業額越來越少。他想,為什麽這樣?他第一個反應肯定是這個小區里面又開了很多雜貨鋪搶了我的生意,但是發現並沒有,還是只有他一家。
那為什麽他的生意會越來越差呢?
他想不到,他的競爭對手或者是導致他生意變差的是網絡、電商,像淘寶、京東,甚至愛鮮蜂之類的,就像兩個巨人在賽跑,被踩死的螞蟻根本不知道巨人眼里沒有他,巨人眼里是另外一個巨人,螞蟻只是被順路毀掉的,這是行業變革所帶來的。
機會二:在企業家的更叠中尋找機會
這也是我們青山資本最為看中的一點。
每個時代對當下的企業家都有著不同的要求,對企業家所具備的素質和素養有不一樣的要求,我們知道從中國改革開放到現在大體上經過了三代企業家:
第一代是80年代這一波個體戶,代表就是牟其中,他是第一代的企業家代表。那時候沒有《公司法》,所以沒有私營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大家都是個體戶,在個體戶里面牟其中做的很好。
第二代是90年代,在《公司法》結構下成長起來的,像馮侖、王石。
第三代是以BAT為代表的企業家,比如說馬化騰。
我們會看到這三代企業家有著明顯的差異,他們身上的標簽、素養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我們舉個例子,假如說我們讓馬化騰回到80年代創業,他可能會成功嗎?我覺得可能性很低,為什麽?因為他不滿足80那個年代對企業家的要求,假如說牟其中到現在重新再創業,能成嗎?也許能,但是幾率很小。
90年代這一波企業家講的是八面玲瓏、中庸之道等等,依托有限的特殊資源去做一些相關市場化的事情,新一代的企業家是怎麽樣呢?講求以市場思維、用戶思維為導向,長板足夠長、個人色彩比較濃,我們這個時代對企業家的包容越來越大了,以前的企業家對他的道德要求或者個人色彩要求很強,現在我們很包容了。
所以,每個時代的企業家不一樣,每個時代對當下時代的企業家要求也不同,從過往看未來,下一個時代也一定有完全不同的一批企業家。
那麽,早期投資是什麽呢?
就是你提前去發現這批人,投資他就對了。你去判斷哪些人會成為下一個時代的企業家,你找到他投資他,這就是早期投資最本質的邏輯。
那他做什麽重要嗎?
重要,但是沒有那麽重要。
如果你堅信他是下一個時代的企業家,他符合你心里面下一個時代企業家的畫像,他現在正在做什麽並沒有那麽重要,如果他一定會成為那個人的話,你現在投他失敗了,再投下一個就好了。
他一生不會創業1000次,10次之內就解決了,10次之內如果他真的成功了,他給你帶來的回報絕對不是10倍,至少是100倍、1000倍,這個邏輯就跑的通。
所以我們更在乎第二點,在企業家的更叠中尋找機會。
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但是怎麽做呢?
每個人心中對未來企業家的畫像都不一樣,可能我心里想的什麽樣的人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十年的馬化騰,和你心里想的那個人也許不一樣,這就是天使投資或者早期投資最神奇或者最微妙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差異。
有一些基礎的條件還是要具備的,雖然說我們的畫像有差異,但是基本點是趨同的。
比如說有些東西,像是不是對創業有饑渴感、是不是有個人魅力、學習性怎麽樣以及成長性等等,無論你心中把企業家幻想成什麽樣子,這些東西都應該具備。
這里面,青山資本其實更註重第二點個人魅力。
我們喜歡有魅力的創業者,這個魅力是什麽呢?
魅力不一定是誇誇其談,不一定是超級好的表達能力。魅力是吸引別人的能力,在創業的初期,你無論從資源、資本上,都是很微薄的,你能夠吸引一群人跟你創業是靠你的魅力,就是一個不斷聚集這個領域最強的人跟你一起走的過程。
吸引別人,在你沒有那麽大資源的情況下只能靠魅力,如果你不具備魅力拿什麽吸引別人,別人為什麽跟你一起走?所以這一點是我們比較看中的。
我剛才講,我們在尋找下一個時代的企業家,只不過我們認為下一個時代的企業家他所應該獲得的成功應該是之前被驗證過的,成功沒有突然的。
一個人大學畢業出來創業立刻就能成功,也許有可能,但他也是我們講的小概率事件。在大概率的情況下,成功是可以複制的。
投資關鍵要有獨立思考能力
我們認為早期投資應該關註的兩個機會,怎麽去在行業和產業的變革中把握機會,怎麽在企業家的更叠中把握住機會,我覺得做投資,甚至創業也是一樣的,最重要和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獨立思考的能力。
現在的投資跟創業羊群效應越來越強,無論是各位大佬也好,大家出於什麽樣的目的出來發出聲音和做的PR都會引發一批創業者的跟隨或者是追捧,這樣是不對的。
你應該有自己思考的能力,不應該被市場的聲音所左右,其實我們青山資本這幾年也是一直努力保持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在跟很多做投資的前輩們聊天的過程當中發現,投資做的越久,大家對項目的判斷、行業的判斷,對人的判斷都是趨同的,都差不多。
到那時候,最寶貴的是每個投資人身上的差異化,而這個差異化哪里來的?是你一直以來保持獨立思考,在未來才形成差異化。
我們從2013年年末開始做早期投資,在互聯網金融那一波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看過很多的P2P項目,當然,通過我們獨立思考,我認為這個不應該投,所以我們避掉了P2P的坑。沒過多久,我們又一定程度上避掉了O2O的坑,我們完全避掉了可穿戴設備的坑,我認為我們現在也避了VR、AR的坑,也許我錯了,但這是我獨立思考的產物。
比如說AR、VR,我為什麽認為我避掉了這個坑,也許有的同學們不認同,我說一下我的想法。
現在VR和AR是一個過渡形態,不是一個穩定形態。
什麽是過渡形態?
比如說,我們小時候,有個東西叫BP機,剛出來的時候大家覺得這個東西是顛覆性的,存在了很久,普及度很高,但是手機出來的時候,BP機立刻就消失了,因為BP機是過渡形態,手機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形態,我認為這波的AR、VR,很有可能也是過渡形態,當那個相對穩定的形態出現的時候,這波所有的東西都會死掉。這是我獨立思考的結論,不一定是正確的。
所以這三四年以來,在做投資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保持自己獨立思考的方法,在自己的節奏、邏輯下去投資。去年市場最好,是我們這幾年中投資最慢的一年。今年市場最差,但是我們這幾年投的最快的一年,這也是獨立思考的產物。
[本文作者青山資本(ID:cyanhillvc),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題圖來自123RF。]
創業
投資
贊(...)
分享到: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