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牆有耳:暑期工做小販抗霸權
1 :
GS(14)@2012-05-05 00:12:04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307213
各大公司開始招聘暑期實習生,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今年都會請中六、中七同學做暑期工,不過係請廿個小販喺花園街同深水埗午夜墟擺檔,同學仔要隨時走鬼,逃避食環嘅大追捕。
但係正委同八方講,佢哋同啲資深小販、檔主會照住班同學仔,務求將風險減到最低。八方聽到都覺得好過癮。
正委啲老友同八方講,佢哋成個實習計劃會透過簡介會、導賞,畀同學仔親身落場做小販,明白小販過去幾十年,點樣撐起一頭家兼建立香港嘅本土文化。資深小販仲會教同學點樣「睇水」、點樣開檔收檔,不過呢份暑期工係冇人工㗎噃!
2 :
肥B(18468)@2012-05-05 00:43:54http://www.hkjp.org/ (又正義, 又和平, 仲係教會, 真係神級組織, 勁呀, 嘿..

)
真係有趣.....到時班靚仔靚妹唔小心出左事, 都唔知點賠返個90後俾人....
3 :
GS(14)@2012-05-05 12:49:36頂唔信佢,呢個世界得合理無正義
4 :
Ar Yan(11362)@2012-05-05 13:30:391樓提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307213
各大公司開始招聘暑期實習生,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今年都會請中六、中七同學做暑期工,不過係請廿個小販喺花園街同深水埗午夜墟擺檔,同學仔要隨時走鬼,逃避食環嘅大追捕。
但係正委同八方講,佢哋同啲資深小販、檔主會照住班同學仔,務求將風險減到最低。八方聽到都覺得好過癮。
正委啲老友同八方講,佢哋成個實習計劃會透過簡介會、導賞,畀同學仔親身落場做小販,明白小販過去幾十年,點樣撐起一頭家兼建立香港嘅本土文化。資深小販仲會教同學點樣「睇水」、點樣開檔收檔,不過呢份暑期工係冇人工㗎噃!
咁樣公然教人犯法?佢地係咪傻q左?
5 :
GS(14)@2012-05-05 13:33:34他們是正義的朋友
6 :
Ar Yan(11362)@2012-05-05 14:04:485樓提及
他們是正義的朋友
蝙蝠俠係故事度都係過街老鼠來~~正義朋友,唔好玩啦
不過,宗教自由同新聞自由,真係最好架擂箭牌
不懂英文 擺檔賣小食 中國小販闖紐約 日賺6,000元
1 :
GS(14)@2013-06-20 01:46:24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619/18303324
內地「騰訊網」披露這宗跨洋致富故事。謝雲峰在哥大門口推車擺攤,車上貼着「中國西北名吃」招牌,專賣肉夾饃、涼皮、餃子等,很受歡迎,生意好時一日可有700至800美元收入,現因學生放假生意稍淡。謝不會說英文,除one、two、three外,多一句也聽不懂,但他不但做生意,還考到紐約攤車廚師執照。
不小心違規 曾被罰款
報道指,謝雲峰做小販前是廚師,收入不錯,出來自己做餐車小販,雖揹了兩萬美元(約15.6萬港元)債,但他對生意充滿自信。有河南老鄉受他影響,在紐約大學門前經營餐車,生意也不錯。他稱原本哥大門前有同鄉賣羊肉串,生意不錯,後惹其他小販嫉妒撕毀其執照,無法經營。謝吸取教訓,用玻璃罩住執照掛出。
謝雲峰稱,紐約當局對小攤販管理非常嚴格,不達標會被重罰,「我就被罰過1,000美元,因無意違反規定,比如要求提供熱水的明火不能滅,我的火滅了;要求餐車距馬路邊不能超過2呎半,我的車距馬路邊三呎左右;要求發電機不能放在地上,我疏忽了,統統被罰款」。
本報記者昨日在現場未見謝雲峰開檔,附近小販說,謝的攤檔中午才開始,開了三四個月,生意超好,「因為他賣肉食較平」。據悉,在哥大門口賣咖啡和麵包的早餐檔,凌晨到中午一日也能淨賺300到500美元不等。一個小販牌投資約四五個月就能回本。
河南《洛陽晚報》記者前日到洛陽孟津縣城關鎮小浪底大道某小區探訪謝雲峰的家,得悉謝雲峰與妻子謝會娟育有一子一女。謝雲峰在鄉下時開電單車維修店,2011年拿務工簽證跟朋友一起赴美打工。謝妻不願多談。
「沒有中國式城管」
在美國不懂英文做小販也可賺大錢,引內地網民熱議,有人羨慕至極:「一天賺800美元,一年就可以做百萬富翁了!」也有人表示質疑:「務工簽證自己出來做生意,還不懂英文,裏邊一定有問題!」還有更多人感慨稱:「美國做小販這麼好賺錢,那是因為沒有中國式城管!」
騰訊網/《蘋果》記者
謝雲峰小檔案
年齡
•47歲
原籍
•河南洛陽孟津縣
學歷
•中學畢業(不懂英文)
家庭
•與妻子育有一子一女
職業
•電單車維修技工
致富過程
•2011年以務工簽證赴美,先做廚師,後自己做小販,日賺可達800美元
2 :
GS(14)@2013-06-20 01:46:36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619/18303326
最先報道謝雲峰的北京媒體人段鋼表示,他半月之前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外,見到謝的餐車頗受歡迎,「哥大外面到處都是擺攤的。不過謝雲峰的攤子人比較多,最多的還是中國學生,外國人也有」。
異國他鄉能吃到故鄉的小吃實在難得,段鋼便上前與謝攀談,了解到謝的小攤檔食品價格不太高,所以他從不缺顧客。謝每周有六天出攤,逢周五休息。每天則從中午12時開始,一直賣到晚上8時。但凡有不懂中文的顧客,老謝就靠手語和中國學生的幫忙來溝通。
雖然每日收入不菲,但是他的投入也是相當之大:「他請了一個老鄉給他當司機(運送餐車),每個月3,000美元的工資;家裏面還請了一個工人給他準備原料,約要2,000美元;而且他那輛餐車也是租的,一個月也是2,000!」這樣計算下來,不計原料,攤位成本高達逾7,000美元(約54,600港元)!現時仍是投資階段,但前途看好。此外,謝雲峰除了辛苦之外,更要考取餐飲從業人員的衞生牌照,以及取得流動餐車的運營資格。
騰訊微博/《蘋果》記者
3 :
GS(14)@2013-06-20 01:46:48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619/18303328
【話你知】
據紐約非政府組織「街頭商販工程」統計,紐約目前有街頭小販逾二萬家,多以流動推車為載體。根據規定,要做食品小販需申請執照,申領者須有社會保險號或個人稅務號、帶照片的ID、紐約州銷售稅證書、符合環保部門規定等。但亦有黑市居民租牌經營。
申請者還須通過食品處理課程考試。獲得衞生局頒發的ID執照後,才有資格去申領餐車執照。餐車執照的申領,也有繁複程序。在特定的商業區,或紐約市公園管理部門的管轄區申請,需要特殊地區的執照。
4 :
hh0610(1603)@2013-06-20 04:01:15急召arduino版友, 這件事怎麼看, 是否老美創業比較容易?
5 :
鉛筆小生(8153)@2013-06-20 11:12:16此NEWS 一出應該不少中國人去美國
6 :
鉛筆小生(8153)@2013-06-20 11:12:16此NEWS 一出應該不少中國人去美國
7 :
hh0610(1603)@2013-06-20 12:15:12我坐等arduino版友
8 :
provleng(11142)@2013-06-20 21:03:52我都想過去開返檔,返工時間又彈性又自由.
9 :
hh0610(1603)@2013-06-20 22:53:49Arduino版友如何看?
上海小販佔領地鐵車廂賣水果
1 :
GS(14)@2014-09-07 12:18:49一筐石榴、一筐無花果,明碼標價,小販坐在一邊。這不是在市場,也不是在路邊,而是在上海地鐵車廂裏。有網民日前在微博發帖,周日(8月31日)中午搭乘地鐵11號線,從徐家匯站上車時,一名女子挑着兩筐水果與他同站上車,隨後便開始在車廂裏堂而皇之地做起水果生意來,直到該網民在楓橋站下車時,這個小水果攤仍未收攤,該女子仍在售賣。從網民上傳的圖片看,一名穿粉色上衣的女子正坐在自帶的小板凳上,面前放着兩筐水果,地上還放着兩塊自製的簡易價目牌,有乘客正蹲在一旁選購。水果攤佔據了車門附近大片的空間,引來不少乘客側目。不少網民質疑地鐵管理當局,如此行為是否經允許?這些水果又是如何帶上地鐵的?上海警方及地鐵運營方對此回應稱,乘客可以攜帶不超過規定體積的水果,但在車廂內設攤兜售屬於違法行為,絕對不允許。地鐵執法人員在接到乘客投訴後曾上車查看,但檢查多節列車後未找到這名兜售水果的女子,或已下車。中國青年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04/18855001
袁潔儀冇糧出寧做小販
1 :
GS(14)@2015-01-30 08:50:47
亞視冇糧出,但員工照開工。昨日亞視藝人袁潔儀、楊正軍、陳子超及劉佩欣在沙田出席團年飯活動,為長者送上暖意。日前亞視派嘉美雞安撫員工,但藝人似乎不太受落,昨日異口同聲表示冇攞雞,袁潔儀更表示會轉贈給朋友。對亞視續牌,袁潔儀仍有信心,並讚亞視員工好聰明:「好似我咁,都唔想靠老公,畀我都可以去做看更、小販,總之亞視員工生存意識好強。」有傳亞視要求離職員工九折支薪,不要告公司清盤,她說:「有得商量係好事,但都要跟勞工法例。」採訪、攝影:張俊銘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130/19021496
【飲食籽】牛下橋底 沒了雞蛋仔之後(小販故事二)
1 :
GS(14)@2015-03-20 01:40:16
李生同時控制六底雞蛋仔,經驗少一點都不行。
【飲食籽:識飲惜食】牛頭角下邨曾經是個小販重鎮。低矮的樓房,沒有閘門的電梯大堂,總是讓小吃的香氣可以四通八達地包圍住牛下。二○○九年,當牛下快要清拆時,區內區外的人都紛紛湧至,要吃一串滷味、吃一件臭豆腐、吃一底炭燒雞蛋仔,以味道去記住一條公共屋邨的情懷,以一串串小吃為一條老邨餞行。牛下最後的日子,是熱鬧而風光的。然而香港人是善忘的。當要懷的舊懷完了,要拍的照拍完了,然後,沒有人再問起牛下那些小販們的然後。當小販不能再當小販的時候,他們在哪兒?在幹甚麼呢?生活還好嗎?「放心,我還好。」久違了的牛下雞蛋仔老闆李先生跟我說。
每次經過牛下的舊址,隔着鐵絲網看到徒剩下的一片空地,我總是會心血來潮思念起牛下雞蛋仔的味道,而那炭香總會幻影一樣地出現。牛下的炭燒雞蛋仔從前是邨內名物,不論甚麼時候來,總是排着長長的人龍。好多次我都對自己說太多人了太多人了,不要排了不要排了,卻又總是敵不過香氣,乖乖走到龍尾等呀等。教人抵抗不了的,是「炭火」這兩個字,仗着這名堂,牛下雞蛋仔就是好吃,帶有淡淡的炭火香,也可以按火候烘出或脆或軟的雞蛋仔。平常不特別說明,雞蛋仔像蛋糕仔一樣軟綿;說明愛吃脆的,李生就會烘久一點,外皮脆脆的,一啪便斷,但裏面卻仍然滿滿是香軟的蛋漿,絕不空心。不過是一底雞蛋仔,李生卻如治大國地認真。坊間的雞蛋仔和格仔餅都用一樣的蛋漿,李生卻溝出兩種蛋漿,雞蛋仔的蛋份量多一點,吃來香一點;格仔餅的麵粉下得不重,吃來不會太飽。每次開檔之前,他還總會先做幾底試一下爐溫,看見他丟掉那些明明烘得不錯的雞蛋仔我就心痛,他卻要百分百肯定萬事妥當才賣給客人。這是身為一個雞蛋仔小販的專業。
小販是一份專業
這份專業,是屬於兩代人的。牛下雞蛋仔由李生的爸爸開始經營。五十年前,李父在觀塘寶聲戲院外擺賣,及至牛下開邨,就遷至牛下開檔。他們一家也住在區內,幾十年前,住在哪工作就在那是很平常的事情,十二、三歲的時候,李生一放學已經到檔口幫手。他們以水泥灌入一個方形罐內造成炭爐,下開一個活門風口來控制火力,在街頭擺賣,風來了,火旺了,炭香便飄散在道上,是小販們不費吹灰之力最好的宣傳。如此這般,李父靠着一底又一底的雞蛋仔,便養活了一家幾口,那是香港人自強不息往上爬的年代。後來李生從老父手上接過了這盤日曬雨淋的生意。街頭當老闆,難當不難,易當不易。最怕的就是小販管理隊,「幾十年來變化很多,回歸前對小販寬鬆一點,董建華的時候也不太嚴厲,但到了曾蔭權時代,簡直就是冇得做!」李先生說道。小販,從來都是在偷來的時間、偷來的空間中心驚膽顫地做生意,在法與情的邊緣間鋌而走險。小販明白人家也有職責,總是懂得生存的法則。以前李生在公餘的時候,有空便會揼一架後備木頭車,有餘錢便會添置一些工具,好讓小販隊今天拉了充公了,明天還可以如常開工,「從前小販隊拉人,久不久才來一次,不會今天來過明天又來,有人情味得多。回歸之後掃蕩多了,但還好,也會先口頭警告;到了曾蔭權上場,直情是未開檔已見小販隊守在街頭!一日拉四次也不是奇聞!」於是在牛下清拆以後,李生是無路可逃了。政府固然沒有安置無牌小販,他本來仗着名氣,想入舖開店,卻被租金打退了,「百多呎一個單位,二○○九年的時候也要三萬、五萬租,就算你肯租,人家也不租給你,只租給大集團、連鎖店。加上我們做炭火雞蛋仔,不能夠出牌,要是改用電爐嗎?這又不是我們的雞蛋仔了。」李生道來當初的打算。
人生中首次有「同事」
沒法子,不怨天,不尤人,炭火雞蛋仔只得隨着牛下一起倒下。一門好手藝,一底香港最好吃的雞蛋仔就此消失。李生只得出來找工作。可他大半世人都在做雞蛋仔,專科沒有,書只念到中四,沒哪門證書在手,四處找工作都碰壁,「文職不行,技工類的又沒有證書,年齡又唔上唔落。你是老闆,你請個讀書人還是請我?就算我進修得了證書,另外有一個後生的又有證書,你又會請邊個?」他說時笑笑,看得很開,我覺得這是在街頭當小販時學懂的隨遇而安。李生現在做日薪計的散工。體力勞動要做,跑腿也得做,甚麼都幫上一點忙。工作不很辛苦,倒是和人相處考起了他。因為這些年來他都只和雞蛋仔相處,牛下清拆之後,他的人生才首次有了「同事」。「我發現和人相處很特別。我有些讀書多的同事,他們總是笑面迎人,說話很有禮貌很婉轉,但原來看不起我。有些老粗同事,說話大大聲聲甚至說粗口,但話反而說得爽快不掩飾。人與人相處,就是有很多是非,就是要講緣份。」這樣的生活,幾年來,他習慣了。
蛋漿下得夠足,粒粒雞蛋仔都飽滿不空心。
農曆新年的時候,李生出來擺檔獻技,引來長長的人龍排隊再試他的雞蛋仔。
除了雞蛋仔,還有格仔餅,麵粉下得不重不會太飽。
雞蛋仔的炭爐是自製的,以活門來控制火力大小。
後記:一年一會 賺些外快給阿媽
偶然他還是會想起做雞蛋仔時的日子。我和李生相遇,是在今年的農曆新年。原來自牛下清拆後,李先生沒有把從前的戰車丟掉,而是把它放在迷你倉,希望有一天它可以東山再起。那一天還未來臨,但一年有一次機會這個炭火雞蛋仔會暫現江湖──農曆新年。九龍灣從前牛下附近的空地,每年新春都有小販聚集,如果你是舊街坊,你會發現那些檔攤很熟面口。李生雞蛋仔、吳太臭豆腐、文記碗仔翅……都是從前牛下的小販檔!他們不約而同在新年時候出來擺檔,牛下的縮影就在這兒。李生拿出封塵了的工具,還有抖擻精神的自己。他還是很認真地試爐溫,轉動鐵板的手勢還是這麼熟練。香氣又隨着風起了而來了。聞風而至的客人很多,那條隊伍比起從前更長,差不多有一百人?反正就是要等上一小時,才能再嚐到牛下雞蛋仔的滋味。客人中很多都是區內的街坊舊客。是為了令舊街坊能再嚐他的味道?「也算是吧,很多舊街坊都問我去哪了,一年一次如果政府容許的話,出來和大家見面也是好的。」他也說得老實:「而且平日打散工,都沒辦法給家用,於是就在新年賺幾天外快畀阿媽用。」李先生不是沒有養家的本事,不是沒有手藝,只是社會不允許他用自己的長處去謀生。
自從牛下清拆以後,李生便改為打散工為生。
牛下從前是小販重鎮,雞蛋仔、滷味檔都闖出名堂。
吳太的臭豆腐
牛下小販除了李生,還有賣臭豆腐的吳太。吳太在牛下清拆以後也把小販車放入倉了,新年才走出來賣臭豆腐。她當小販幾十年了,從前在觀塘碼頭賣水果,養大了六個仔女,還儲了一筆錢做生意,沒想到給人騙光了。咬緊牙關熬過後,她揼一架木頭車賣臭豆腐又再重頭來過。吳太說做臭豆腐特別難,因為氣味濃,一開檔便瞞不了人,而且有滾油,每次走鬼只能拿起錢箱就走,車和貨注定是要被充公了的,「所以我好緊張,聽見有人說話大聲一點,個心都離一離。」她的臭豆腐用名牌豆腐新佛香的出品,夠臭又有豆香,外皮脆脆,加上甜辣醬臭死人!只是現在的吳太,平常都靠洗碗為生。
因為油滾易生危險,從前走鬼時只得人走車不走,每次再做一架車,成本都不少。
臭豆腐外皮炸得酥香,入面仍軟軟的。
吳太從前也是牛下的小販。
記者:陳詠敏攝影:黃子偉、潘志恆編輯:劉健華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319/19081033
【飲食籽】雪糕伯伯與八個有心人(小販故事三)
1 :
GS(14)@2015-03-27 01:16:51
莫小姐接過雪糕車,走在前面,伯伯就撐着枴杖乖乖跟在後面。
【飲食籽:識飲惜食】與小販相遇,是一場緣份。小販是浮萍,今天在這,明天在那。這次碰上了,不知再聚是何時。在意緣份這回事的人不多,大部份人買過東西轉身就走。卻也有人注意到相遇的妙曼,會停下腳步,聊上一兩句。黃廣,是全港年紀最大的街頭小販,因着這一點,他的因緣比別人為多,每天開檔至收檔,他都會遇上許許多多的有心人。藉由他,我們看到小販這門生意,不僅是買與賣的金錢世界,而是人與人之間情味的接近。
黃廣說記不起自己幾歲了,索性從褲袋拿出身份證讓我看,上面的出生日期一欄只有年份,寫着一九二八年。「但至少報細了八年。」他說。那屈指一算,至少是九十五歲了。怪不得他骨頭都沒力了,駝起了背,頭總是低着,走起路來要撐柺杖。倒是他說話、聽力、眼睛都好。我說的話他聽得清楚,嘴巴會耍滑頭,顧檔的時候看報紙,再小的字都看得清清楚楚。黃廣喜歡人稱呼他雪糕伯伯,因為他賣雪糕七十年了。從踏單車到手推車,從荔園到石硤尾,從安樂園、鳳凰、巴黎美女這些雪糕品牌到今天只剩下雀巢,雪糕車就是黃廣,黃廣就是雪糕車。九十多歲的伯伯,還天天開檔,我說不辛苦嗎?他答我:「做得都叫辛苦?做唔到就辛苦啦!」他把開檔當成過日辰,而且他喜歡看街、看人,那是他百看不厭的「魚樂無窮」。這附近的街坊都對伯伯很好,每天把看完的報紙送給伯伯;他坐着的藤椅也是街坊送的,還另有一張小膠椅,讓來聊天的客人也有座位。伯伯近六十年來都在龍珠街的小公園擺檔,他說是因為喜歡旁邊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的學生,「他們好乖。」而且這公園有涼亭,下雨了他就把車推入去躲雨,公園有樹蔭、有清風,有鳥鳴,是上好的地方。唯一是他的雪糕車,泊在南山邨的巴士站,每天開工收工,他都得把車推過來、推回去,不無辛苦。可幸的是一天之中,他總會遇到許多有心人。
閒時讀報打發時間,一天看幾份,所以時事政治他都知道。
Geeio畫的人像,伯伯特意影印了幾十張派街坊!
兩張椅子都是街坊送的,讓伯伯可以坐着顧檔。
前頭在推車伯伯跟在身後
今天的第一個有心人,是莫小姐。下午一時多,伯伯要開檔了。他用盡全身氣力推動那三百磅的雪糕車,車才寸進了一小段路。路還長着。他走走停停,莫小姐出現了。莫小姐住在附近,每次路過又正好遇見伯伯要開檔,她都會幫伯伯把車推到小公園。今次是第三次。她把車推在前頭,伯伯便跟在幾個身位之後,一步一步慢慢的走,把車和自己,都寄託於這個過路人身上。莫小姐說:「這車很重,連我年輕人推起來也覺得很論盡,所以碰上一定會幫忙。」但要是這天碰不上莫小姐怎麼辦?我問伯伯。「有學生、老師,或者其他街坊呀,總會有人幫我的。」雪糕伯伯說得信心十足。到了小公園,伯伯會花一小時慢慢開檔。車子的構造他都了然於胸,縱然低着頭,貨架比他高,他一樣可以把各種糖果排得井然有序。
梁姑娘和伯伯認識了近廿年,就像個鄰居一樣。
然後梁姑娘來了。她是旁邊中學的職員,廿多年來每次經過,她都會問候一下伯伯,天氣涼了着他多穿一件衣服,冬天時從學校給他帶點熱水,有時候給他買些吃的,今天,便給伯伯買了個蛋撻。
呂同學是旁邊中學的學生,寧可幫襯伯伯也不去便利店。
疼錫伯伯的也不只梁姑娘一個,瑪利諾的師生都把他當寶,好些同學經過都會跟伯伯打招呼,有時買零食的找續都不要了,讓伯伯多賺一點,好乖好乖。這間學校的幾任校長伯伯都認識,學校辦嘉年華會、校慶都有請伯伯出席,來買東西的呂同學說:「伯伯這兒的款式或許不夠外面多,但我都盡可能幫襯伯伯。而且伯伯很好,有時同學帶不夠錢,他都會說由得他。」同學們買東西還很自助,自己拿食物飲品,自己把錢交到伯伯手上,都不用伯伯走來走去。伯伯一天最忙碌的時候就是學生放午飯和放學,其他清閒的時候他就看報紙打發,或者小睡一會兒,等着他的老友記來。
翁先生每次駕的士經過,都為伯伯帶些水和水果,跟伯伯是忘年之交。
翁先生是他的老友之一。翁生是個的士司機,兩年前開車經過時見到雪糕伯伯一個老人家,便每星期來幾次,帶水、生果給伯伯,和他聊聊天,「他最愛吃柑,因為他是羅定人。有時碰上了他收工,我也會車他回去,阿伯說話好幽默的!」阿伯說話確是挺幽默,常常唱歌、說押韻,還會說有味笑話!
梁先生每晚為伯伯買飯,遇上自己休假時,還會事先跟伯伯交代,好讓他叫其他人代勞。
梁先生也是伯伯的老友,還是他的「外賣仔」。梁生是附近屋苑的保安,傍晚五時多他便會放飯,這個時候他總會先來伯伯這邊,幫他收拾好看完的報紙,問候幾句才去吃飯。吃完了六時多,便會帶回來伯伯的晚餐,有時是河粉,有時是粥,有時是豆腐、豬紅之類的東西,都是梁先生決定的。「總之是腍的東西就可以了,因為他牙齒不好,可以吃的東西選擇不多,有時我想想買甚麼都想得苦惱。」梁先生笑說。今天他給雪糕伯伯帶來了三色蒸蛋米線,給伯伯打開了,掰好了筷子,吩咐他小心別燙着,看見他在吃了,梁先生就回去上班。
李同學自小和爸爸一起光顧伯伯,兩仔爺一同來聊天,現在大了,就不時自己來和伯伯閒聊幾句。
幫伯伯畫肖像來聽聽他說話
沒想到,來看伯伯的還有年輕人。入黑的時候,李同學來了。他才中三,當其他同學去了打機踢波,他卻愛來和阿伯聊天,有時坐幾分鐘,有時坐幾小時。阿伯說那些打仗暴動的故事他都聽得津津有味,聽阿伯說荔園、木屋區他像聽奇聞。「我還教他追女仔呀!膽要大,心要細,男追女好易,女追男更易!」阿伯說時吃吃笑,他可是自命年輕時風流倜儻呢。
雖然伯伯說來說去都是一樣的陳年往事,Geeio卻說不介意再細聽幾次。
還有畫畫的Geeio也來了。Geeio喜歡拿着本子為不同的人畫素描。有一天他碰見伯伯開檔,便幫忙把車推來,並為他畫了幅素描。伯伯喜歡得不得了,把畫像影印了幾十份派給客人。今天Geeio又來了,為伯伯再畫一幅畫。伯伯深刻的皺紋、深邃的眼神,在他筆下活現。Geeio邊畫邊跟伯伯聊天,後來他告訴我,其實那些話伯伯早就說過了。我知道,因為那些故事我亦聽過了好多遍。「不過讓他再說一次,我再聽一次,就好了。」Geeio說。
Geeio走後,街上靜悄悄的,因為夜已深了。我說,伯伯,夜了,收檔吧。他又花了一句鐘,才把糖果貨架一一收好,預備要推車回去。街上沒有一個人。
但還有我。我從伯伯的手上接過雪糕車,他走在我前面為我領路。車很沉重。走直路的時候還好,拐彎的時候卻老是碰壁,得花九牛二虎之力修正路線,途中還有一段小斜路,要是沒有抓牢,雪糕車便會衝出馬路。東歪西倒,氣來氣喘。走路三分鐘的路程,推着雪糕車我走了足足十五分鐘。「要是今晚我不在,你怎辦?明天呢?明天有人幫你收檔嗎?」我問。我是真的憂心。「不怕。會有人幫我的。」雪糕伯伯沒有和誰約定,但他信心十足地說。
伯伯的雪糕車每天都在龍珠街的小公園開檔,款式很多。
伯伯幾十年前特製的抽獎遊戲,$2抽一次,但木瓜已經沒有賣了。
Geeio說,伯伯是他畫過年紀最大的人,卻仍相當靚仔。
伯伯頭都抬不起了,憑幾十年的感覺卻能把糖果都排列得整齊。
一點至十點
雪糕伯伯的車平日停泊在南山邨對面大坑東道的巴士站,每天下午一兩點左右他便會推車開檔;每晚十時左右又會從龍珠街把車推回巴士站。那雪糕車很大很重,還不怎麼靈活。要是你在上述時段看見伯伯,不妨幫幫忙,你可能就是他在等的人。
記者:陳詠敏攝影:黃子偉編輯:劉健華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326/19089670
【飲食籽】入舖美食 街頭起家 我們曾經是小販
1 :
GS(14)@2016-03-01 18:58:24因租金問題,輝記迫不得已將百呎舖位間了一半,分租給臨時商戶。
輝記抗貴租 牛雜店間半分租
輝記小食位於天樂里街角,人來人往,常見人圍着舖頭食得津津有味。檔主陳勝輝(輝哥),八十年代擺檔賣牛雜,九十年代入舖,除了牛雜外,還賣雞蛋仔、格仔餅等小食,雖然舖內有兩三位女工幫忙,但他總是在熱氣蒸騰的牛雜檔前坐鎮,儼如小食檔的生招牌。「呢啲係街頭獨有風味,已經買少見少,全世界只有香港有呢啲美味小食,其他地方包你搵唔到!」他一手夾起牛雜,一手拿剪刀,不停將牛雜剪成一截截,傳來咔喳咔喳的聲音,沒有片刻空閒。「冇辦法!生活艱難,舖租又貴,好多嘢都係逼出嚟嘅!」潮州牛雜雖是雪藏貨,但以秘製滷水燜得極入味,軟熟恰到好處,吃時還要提防漏汁。生活逼人,數年前輝哥將百呎舖位間了一半,分租給臨時商戶,賣卡通睡衣、吸塵機等,和小食相伴,形成一個趣怪的畫面。
牛雜 雖然並非新鮮貨,但滷水汁燜得入味。$12
輝哥是小食檔的生招牌,邊做生意邊做訪問,沒有片刻空閒。
輝記小食灣仔天樂里9-17號地下
魚蛋佬在太安樓是人龍店,除了價錢平外,其秘製沙嗲汁亦是一絕。
太安樓魚蛋佬 怕俾人捉搬入舖
太安樓是昔日小販的集結地,曾因小販問題被冠以「東區毒瘤」臭名。現存的小食店,大部份都曾以小販起家,其中於巷內盡頭的80呎小店,由街邊檔做起,最初是由阿伯擺檔,以賣魚蛋、腸粉、糯米飯為主,所以街坊稱為「阿伯魚蛋」,入舖後才改名「魚蛋佬」。今年62歲、第二代老闆蔡轉發(發哥),1978年子承父業在西灣河碼頭擺檔賣魚蛋,1983年碼頭拆卸,輾轉搬到新碼頭繼續經營,由五毛一串賣到現時五元。「以前呢度係港島東嘅中轉站,人流特別多,尤其是返工放工時間,有時做都做唔切,賣完可以提早收舖。」街頭當老闆,最怕便是小販管理隊。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總是懂得生存的法則。「以前一有人叫走鬼,便匿入太安樓,始終私人地方唔會有人捉,後來收到住客投訴,連私人地方都要捉,搞到個個冇得撈,最後只好被迫入舖。」多年來,一串魚蛋只賣5蚊,寧願薄利多銷,所以人龍不斷。受歡迎的秘密還有那沙嗲汁,每日炒製,不加防腐劑,沙茶味重,後勁帶辣,超惹味。
魚蛋 雖不算爽口,但沾上極惹味的沙嗲汁,後勁帶辣。$5
牛柏葉 亦是店內招牌,厚身爽口。$7
小店靠一家三口經營,現已傳至第三代,右為第二化老闆蔡轉發。
魚蛋佬西灣河筲箕灣道57-87號太安樓地下A28號B舖
廟街豬大腸 美味回憶
廟街昔日至少有百檔熟食小販,集中在「廟北街」(以油麻地天后廟為界,以北一段稱廟北街)一帶,後來被大舉掃蕩,當時有不少小販被迫入舖,馬傑安(安哥)是其一。八十年代初,安哥在油尖旺一帶推車仔擺檔,原先做朝十一晚六,到九十年代每逢夜深才開檔,以避開打擊小販的行動,辛苦儲下30萬在廟街開小食店,主打仍是炸大腸。炸大腸,越來越少人做,因為工夫實在繁多,要用粗腸包着幾條幼腸,沖洗又要乾淨,才可去除異味,還要染色風乾,要花一整日才完成。炸大腸,蘸些甜醬及芥辣,雖然肥膩,卻是小時候的美味回憶。
炸大腸 要由粗腸包着幾條幼腸製成,工序繁複,現已買少見少。$11
安哥在油尖旺擺檔近30年,最後儲下30萬在廟街開小食檔。
多寶美食佐敦吳松街98號B舖
一周被捕五次 兩小時揼好木頭車
灣仔道有間百呎的小店,經常傳來一陣咖喱香,中小學生、地盤工人、白領人士等無不為了咖喱魷魚而來,連蔡瀾、蘇施黃都是熟客之一。這咖喱魷魚已有40年歷史,現傳至第三代。第二代老闆何景康(康哥)1978年由惠州來港,康哥爸爸早於七十年代初,在灣仔一帶擺走鬼檔賣咖喱魷魚,子承父業,康哥也順理成章當了小販。「我最初嚟到香港,打過好多份三行散工,收工五點幾返到嚟,見到老竇生意好到不得了,計落仲好過打工,便入行做小販。」
咖喱魷魚 咖喱味雖惹味,不會掩蓋本身的魷魚味,很入味。$12
臭豆腐 由小販轉做批發的達興供貨,炸得香脆,但臭味不算濃。$12
咖喱魷魚用阿根廷魷魚乾,經24小時浸發而成。
來港五年 儲第一桶金置業
他是舊年代典型肯捱肯做的新移民,初時日夜兼工賺兩份糧,晚上在銅鑼灣一帶如三越、總統商場門口擺檔,主力賣魷魚,人客排到開巷,人人稱他為「魷魚佬」。「做小販要夠毅力,肯做肯捱,要被人拉被人鎖,又要被充公,我試過一星期被人拉五次,都一樣生存到。平時收埋啲木方夾板,我已經練到兩個鐘可以揼好一部車,同一日已經可以重出江湖。最記得架車最貴係個轆,要48蚊對,每次充公又冇咗成嚿水,都幾揦脷。」又說:「我唔係偷唔係搶,被人捉到係遊戲規則,都係罰錢啫,怕乜!」為兩餐,無所不用其極。「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在街頭擺檔唔係咁易,要同其他人拗手瓜,行有行規,所謂一山不能藏二虎,人哋賣乜你就唔可以再賣。當時做一日小販,可以等於一般人做三分散工,為生活都要捱落去。」轉做全職後,每日朝十晚十,密密做終於儲到第一桶金。「落嚟香港後,喺五年內我已經結婚生仔買樓,做到一條龍,我用40萬買鵝頸橋附近舊樓。而家時代唔同咗,好多大學生兩公婆嘅都話供唔掂樓。」香港地謀生,不只要肯付出,還須懂應變。康哥在1998年花了廿萬入舖,本來賣臭豆腐的行家轉做批發,舖頭便增賣臭豆腐,小食種類越來越多元化。「入舖壓力一定大,惟有精益求精,賣小食都要講質素。」招牌魷魚轉用手臂般長的阿根廷魷魚乾,要先浸發24小時才夠爽透,坊間為省事,多用哥士的,卻令魷魚味全失。咖喱配方不變,每天花工夫炒,落蒜頭落香料自製,將魷魚先放落咖喱兜勻燜熟,令其滲透入味,香到隔籬街都聞到。原本老舖只靠兩老支撐,因年紀漸長,身體負荷不了,原在銀行做會計的兒子不捨其結業,兩年前接棒坐鎮舖內,總算薪火相傳。
秘製的咖喱汁,落蒜頭落香料自製,周六日每日更要炒兩轉。
兩年前從事會計的兒子辭工幫忙打理店舖,一家人經營小食店。
泉昌美食灣仔灣仔道150號D舖
入舖後,待續……
小販入舖是一個未完的故事。被譽為深水埗「桂林夜市」的王牌、新記腸粉大王,都不敵高昂租金已無奈結業。一串串的小食賣五六七元,賺的是蠅頭小利,每次訪問後,我都會問他們一個問題,「究竟要賣幾多串才可抵銷租金?」他們總會用無奈的表情回答。財爺說要引入美食車,其實香港的美食車早已存在,但在地產霸權及租金高企下,又有幾多會無聲無息的消失?
記者:何嘉茵攝影:伍慶泉編輯:黃仲兒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01/19510525
華遊客越南恰小販未畀錢攞蕉仲要掟
1 :
GS(14)@2016-07-09 07:02:06一段有關華裔遊客在越南峴港欺凌小販的短片,在當地廣傳後引起公憤,峴港警方表示現正調查事件。事發在本周一,網民「Nguyen Duy Khoai」稱事情正好發生在其家門外。當時一群操廣東話的華裔遊客正與一位賣香蕉的女小販理論,原來他們在詢問價格前,已經摘下籃內的香蕉,後來更粗魯地將蕉皮丟回籃內。當小販告訴他們香蕉要4萬越南盾(14港元)後,其中一名遊客便取出一張人民幣,但小販拒絕接受。雙方於是起爭執,華裔遊客向小販討價還價,稱他們只會付3.5萬越南盾(12港元)。當華裔客付了5萬越南盾(17.5港元)後,小販只找回1萬越南盾(3.5港元),他們不滿對方未有找回另外的5,000越南盾(1.7港元),於是阻止她離開,有人甚至去拉她的帽子,另一人就在她的籃內擅自摘走一條香蕉。片段在網上公開後,越南民眾都對遊客的粗魯行為非常憤怒,峴港警方回應稱他們正調查事件。越南《青年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09/1968823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