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权力的迷宫:黄光裕行贿实录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19/xNMDAwMDE3NzkxNg.html


漫长的调查之后,黄光裕本人供述及相关证词,勾勒出黄光裕3宗罪背后隐秘的政商勾结图谱。

据本报记者了解,2009年11月底,黄光 裕便首次供认了对相怀珠、靳红利、孙海渟、梁丛林、凌伟5位公务员的行贿细节,部分供认是司法机关不掌握的内容。5人中,公安系统是相怀珠一人,其余4人 都来自税务系统。

顺着黄的自述,此案中官商利益输送的渠道首次清晰还原——在黄光裕旗下地产公司虚假按揭贷款涉嫌经济犯罪案中,查办此案的相怀珠利用黄光裕所借百万 元炒股;而国美在逃避税务大检查时,于饭局中展开银行卡攻势,将国税系统多名官员拉下水。

假按揭案:相怀珠前倨后恭

最 先涉案的,是时任公安部经侦局副局长兼任证券犯罪侦查局北京分局局长相怀珠。2006年至08年间,相作为专案组长,带领同事查办鹏房公司鹏润家园项目虚 假按揭贷款涉嫌经济犯罪案。

相怀珠本人并没有在一审到庭作证,他提供的书面证言称,2006年7、8月的一天,吴明山介绍了许钟民(原北京 中关村科技董事长),说是黄光裕的老乡,请其在办案中关照黄。此后,相怀珠通过许的安排直接与黄光裕见面,表达了办案不会影响国美正常经营,不会采取过激 措施等态度。

在2007年8、9月份,许钟民向相怀珠提出其上市公司中关村要进行重组,股价肯定要涨,可以借给其100万购买股票。一个多 星期之后,许钟民将装有100万现金的箱子交给相怀珠本人。相将这些现金交给老婆李善娟。而后李又加入家中部分现金,一并购买了中关村股票。

相 关股票的交易记录显示,在2007年9月21日至9月25日期间,李善娟共买入中关村股票122464股,成交金额181万人民币。

而股 票买入的时机,正是黄光裕决定对中关村上市公司进行大额投资的时点。这样的指导,直接带来许钟民日后经法庭质证的一重罪名——参与内幕交易并泄露内幕信 息。

也就是在这阶段,由相怀珠负责的有关鹏润项目的调查风向开始180度转弯。多名办案民警证实,相怀珠的办案态度前后有很大改变,从办案 初期要求严查,到后期变成尽快撤案。

对于这件事,黄光裕的辩护律师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事实上,当时相所查办的案件本身并不构成犯罪,当时 黄光裕盖了楼,其中一栋楼卖给了叫冯辉的人,冯转手卖给各个购房者,在贷款融资时存在一些造假行为。

这位律师称,其时,黄对造假并不知情, 但由于对方办银行按揭贷款,必须由黄的公司配合完成,就配合为贷款人提供了担保。案发后,黄主动以担保人身份为银行挽回了损失,应该没有责任,并撤了案。 这一点,也被公安检察机关联合确认,在最后的判决书中并未涉及此次经济犯罪案,而涉及由此引发的行贿受贿案。

但相怀珠在证言中承认,在办案 方式和催促案件进度等方面给于黄光裕、许钟民关照。

而在此期间,相怀珠尚有一次到国美旗下大中电器购物的经历。2008年3月,相怀珠在大 中电器中塔店选购家电时曾致电许钟民咨询空调品牌,随后该门店经理前来服务——当其选定所有家电后,对方称“老板有交代不让收钱”——该笔消费共计6.1 万余元。2008年12月,当相怀珠得知黄光裕被公关机关调查后,将电器款5万余元退还。

国美涉税案:银行卡攻势

同 样在2006至08年期间,国税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对国美进行税务大检查,黄光裕随即展开自己的特殊攻势。经与许钟民预谋,并通过北京市公安局经侦处四大队 副队长靳红利“牵线”,他们多次与国税总局稽查局稽查三处处长孙海渟、北京国税稽查局工作人员梁丛林、凌伟三人分别在饭桌上“亲密接触”,恳请三人关照国 美公司。

而据孙海渟供述,他曾多次参加由黄光裕或其代理人组织的饭局,2008年春节前,当时国美公司的税案查处已经告一段落,黄光裕在一 次饭局中亲手递给孙一个信封——次日孙海渟发现信封中装有很多银行卡,背面则写着10万元和对应密码。孙称,其当即发短息给黄光裕,要求退还银行卡。此后 一段时间,在又一次饭局当中,孙趁黄光裕离座之机,把银行卡和信封放进黄的西装外兜之中。但黄光裕在其上车之时,再度将卡送至孙手中。

孙海 渟证词称,“推让不过只能收下”,后发现共有10张10万元的银行卡。

与孙类似,梁丛林和凌伟也是在一次单独吃饭后,接受了许钟民给予的银 行卡。在此次饭局当中,靳红利提出让上述人等关照国美公司。而当梁把卡收下后,转手就将这5张工行银行卡给了妻子张某,张某并未多问,“从这些卡里取出现 金,买股票,做基金,购物,陆续花了”。

相比他们,作为介绍人的靳红利“获利”的过程更为简单。

据相关证词显示,2006年下半年,许钟民对其表示,黄光裕的公司有涉税问 题,需要找北京国税局的人咨询。靳红利随后邀约了梁丛林、凌伟在某餐厅吃饭。后许钟民让其代约国税总局稽查局的孙海渟会面。

但此后许钟民又 称黄光裕已经联系上了孙海渟,并专门安排了一次饭局——由许钟民、黄光裕、孙海渟和靳红利参加——后由许钟民提供了几张总额为20万元的银行卡,密码写在 卡的背面。

2008年初,许钟民再次邀约靳红利至黄光裕处,黄提供了一个装有现金纸箱子,让其代为打点税务系统的相关领导。靳红利之后清点 发现,箱子里共有130万元现金——2008年5月,靳红利将两笔共计150万元的现金存至其自己的银行卡中,并用这些钱购买了130万元的理财产品。

公 司相关财务经手人对这种送礼方式也有所察觉。作为证人,黄光裕手下的财务人员曹丽亮向法庭介绍,公司曾经将一部分现金存入个人银行卡,用于送礼。

他 介绍,2006年春节前,他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等行办理过个人银行卡,总额五六千万元,最大面值10万元。他承认,最后一 次办卡是在2008年春节前两周,办理了总共四五百万元,其中10万元的有10张,“10万元的卡,黄光裕在08年春节前全部拿走了”。

经 过上述交易,黄光裕及其下属公司在相关税务核查环节中获益颇多。这可从后来相关部门查补税款数额比对看出。2009年1月20日国税总局稽查局的签报显 示,截至2008年上半年,各地对黄光裕个人和国美集团下属公司的检查处理基本完成,共查补税款人民币6791万元。

对于此次涉税的案件, 黄光裕辩护律师也有说明。他表示,当时涉及的缘起是国美的营业税,但后来证实属于工作人员的漏税行为,是工作失误,而并非主观上的逃税行为,“判决书里倒 也并没有涉及具体是漏税还是偷税。后来连补税带罚款总共交了六七千万左右”。

余波未了

目前,上 述5人都已经在另案处理并进入司法程序,但这些显然不是这位首富的所有关系网。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黄的供述中还曾经提及了原公安部部长助理 郑少东,其自称对郑少东的行贿也同样通过其“手脚”许钟民完成,但截至黄公诉时,尚无其他证据印证这一点。

目前,黄光裕供述中提到的最高级 别官员郑少东依然还在纪委双规阶段,尚未进入司法程序。

除此之外,原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原浙江省纪委书记王华元和原深圳市市长许宗衡等 曾经据传与黄光裕案相关的落马官员均不在判决涉及的范围之列。

由于陈、王和黄光裕同属潮汕人,且落马的时间距离黄光裕事发不远,所以风传这 些官员落马与黄的供述有关。

据记者从相关人士处获知,黄本人曾对于这些案子与己关联表示无奈,其在看守所期间表示,从未认识陈绍基,也未有 过任何交往。

“我感觉黄光裕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思路清楚,也尽量不让家人和公司牵连。”杨照东多次与黄光裕接触后说。

在这个 金钱游戏中,最大的悬念在于,这些黄亲口供出的关系网到底是不是事实的全部?这个谜底,也只有黄光裕本人知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46

華晨迷宮

http://magazine.caixin.cn/2001-04-05/100079852.html

王爍 任波

 

  2001年3月20日,上海華晨集團(600653)受讓中西藥業(600842)26.41%股國家股,俟審批通過,將成為中西藥業第一大股東。

  3月14日,一汽金盃(600609)出資4.1億元,認購廣東發展銀行3.43億股股票,並出資4.4億元參與設立民生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同日,上海華晨集團發佈了幾乎同樣的公告。

  3月中,德國寶馬集團公司確認,正在與華晨集團"共同準備一份項目建議書"。這實際上證實了1月以來的關於兩公司正在談判組建合資公司在華生產寶馬汽車的傳言。

  去年12月16日,中華轎車在瀋陽金盃客車製造有限公司(簡稱金盃客車)下線。

   把所有這些看似雜亂無章的交易和事件穿起來的人,叫仰融,一個至少到最近之前行事低調得近乎隱秘因而並不非常知名但在業內非常富於爭議的人物--他掌管 著中國最大的輕型客車製造公司,也有人斥之為"不懂汽車";他在資本市場上頗多驚人出手,也有人認為其不過是"好為大言"。是耶?非耶?

   仰融,上海華晨集團董事長、金盃客車董事長、美國香港兩地上市的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華晨控股董事長……在他的身後,是一個"華 晨"迷宮--冠以華晨之名的公司不知凡幾,浮出水面者有在上海、香港以及紐約上市的公司,在水下者則無從測知全貌,已知的有分散在內地的浙江、四川、遼寧 及香港乃至百慕大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的公司。對於所有這些公司,仰融模糊地稱之為"大華晨";"大華晨"的全部線索,可能只繫於仰融。

  「華晨」之源

  趙希友知道得很清楚,仰融和華晨「一開始就是搞資本運作的」。趙認為這再好不過:「他能運作來錢。」65歲的趙至今對仰融信任有加。

  35歲的蘇強為仰氏左右手已有10年--蘇強現為上海華晨集團總裁,1990年碰上仰融並加入華晨時,尚未從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畢業。

  當記者問蘇強發展中華轎車的資金--宣傳材料稱這一中國第一個自主整車知識產權的轎車項目將耗資50億元人民幣--是從何處籌措得來時,電話那頭的蘇強簡單作答:從華晨;當記者追問哪一個華晨時,可能是一時不知從何說起,蘇強脫口而出:「所有的華晨!」

  所有的華晨?有多少華晨?

  仰融的自我介紹總是從1991年開始,1991年以前的經歷在他的介紹中幾乎是空白。所聽知的僅有以下情況: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1985年5月至1992年1月曾任香港華博財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在中國金融學院工作。

   1991年,一家名為「華晨控股」(Brilliance Holdings Limited)的公司買下了瀋陽市一家國有股份制企業金盃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瀋陽金盃")的4600萬股股票,成為該公司舉足輕重的大股東之一。 華晨控股的董事長正是仰融。這是我們所知道的「大華晨」的第一次亮相。

  據兩年後瀋陽金盃在上海股票交易所上市時披露的有關材料,這家華 晨控股在百慕大群島註冊。但這公司的基地顯然在香港,無論是仰融還是當時的瀋陽金盃董事長兼總經理趙希友,均把華晨控股稱為「香港華晨」--它也是我們知 道的最早的「華晨」,從時間以及它在「大華晨」中的地位看,它是所有「華晨」之源,到今天,也是「大華晨」的運作核心與關鍵性的主線。

   華晨控股大約1990年在百慕大群島註冊,因非上市公司,基本材料公眾難以獲知。直到2001年初,才在華晨向香港聯交所披露的有關關聯交易公告中看到, 華晨控股的所有股權均由仰融代「State Administration of State Asset」持有,英文直譯應為「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

   但是,仰融及蘇強對記者的解釋與此頗有出入。2月底接受記者採訪時,被問及當初進入瀋陽金盃的「華晨」(亦即華晨控股)之淵源時,仰融告訴記者,「那是 我們幾個人在境外成立的一個機構,成立之後再回國內運行。」是你們自己成立的一個公司?記者問。「在香港成立的,是自己的資金。」仰融說。

   這些資金,據仰融和蘇強說,來自於在其時中國內地剛剛起步的證券市場上的操作。「們可能是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大鱷。」蘇強半開玩笑道。仰融則稱,因為當 時華晨市場影響力巨大,名震一時的"楊百萬"曾多方請託要與他們合作而不得(楊百萬真名楊懷定,上海人,是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民間投資者之一,以異地炒賣 國庫券起家。他在電話中告訴記者,他對此事及仰融本人均無印象)。

  華晨控股收購瀋陽金盃股權,價格不詳,但4600萬股股票畢竟總值不菲。時值1991年,深滬股票交易所均尚未啟動,全國只有規模不大的國庫券交易及股票交易場所,要容下華晨這般體積的「大鱷」而少為人知,殊為不易。

   「大華晨」亦有其他在香港註冊公司。在位於香港金鐘的香港公司註冊處,記者查到一家「華晨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1月17日,最初的名稱為裕 港國際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萬港幣,仰融擔任董事長,蘇強任公司秘書;一個月後公司方更名為華晨集團有限公司(Brilliance Group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同年5月,註冊資本由1萬港幣增加到1億港幣。記者還查到另外一些冠以華晨之名的香港公司,如更晚些註冊的華晨投資 (Brilliance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該公司的註冊資本也是1萬港幣。仰融、蘇強的名字名列董事會名單之中。顯然,它們都是華晨控股以後的衍生物。

  瀋陽金 盃組建於1988年,董事長兼總經理趙希友自從1984年起就擔任其前身瀋陽汽車工業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趙很早就對華爾街作過多次考察,早受股份制和 資本市場的洗禮。據趙希友回憶,1988年,瀋陽金盃汽車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造,更名為金盃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並發行股票1億股,公司本來打算在公司內部發 行至少5000萬股,但是認購極不踴躍。1991年出現在趙希友面前的仰融,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買主。

  趙希友知道得很清楚,仰融和華晨「一開始就是搞資本運作的」。趙認為這再好不過:「他能運作來錢,而且我看得很清楚,將來中國的汽車業誰有錢誰就是老大。」65歲的趙至今對仰融信任有加。

  第一家「中國國有企業概念股」打造過程

  「這樣一算賬,華晨就拿到了51%,讓他們拿著金盃客車的控股權在海外上市。」趙希友回憶說

   大量持股瀋陽金盃之後,仰融及華晨開始在這家本來規模不很大的地方汽車企業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趙希友回憶說,瀋陽金盃最缺的是資金,因此仰融提議到國 際資本市場上去融資,而要拿出去的,就是當時集團最看好的項目--從日本豐田引進的海獅(Hiace)面包車。這在當時,是一個極為創新的想法。

  1991年7月22日,華晨控股與瀋陽金盃聯手創辦了一家合資企業,這就是本文開頭提及的金盃客車。在合資公司,華晨控股以現金1200萬美元入股,佔股權40%;瀋陽金盃以旗下生產豐田海獅面包車的資產入股,佔股60%,總投資2998萬美元。

   仰融回憶當時的情況:「金盃集團(指瀋陽金盃--記者注)下面有30多個企業,其中有一個叫做瀋陽轎車廠,是國有獨資企業。他們跟豐田簽了一個技術援助 合同,引進豐田製造海獅的技術,同時租賃了日本設備和模具。但是當時這個廠的投資遠遠不夠,金盃集團自己在治理整頓的環境下沒有辦法維持引進設備等資金, 所以當時才要跟華晨合資,解決一部分資金。當時我們在探討能不能把這個公司拿到海外上市以便繼續引入資金,保證繼續引入海獅車的需求。整個金盃集團我們也 看了,只有這塊業務是不錯的,在當時是整個金盃的精華。如果把整個金盃包出去上市,也會不容易。1991年的3月,開始跟金盃集團進行合資談判;7月,瀋 陽轎車廠作為中方,華晨作為外資,建立了合資企業。」

  1992年7月,瀋陽金盃在上交所整體上市,第一大股東為瀋陽市國資局,仰融本人也出任了上市公司常務董事。上市之後,瀋陽金盃成為當時滬市上市企業中最大的異地股。

  在此期間,仰融啟動了為海外上市而進行的另一些安排。

   1992年5月,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成立,發起人是中國人民銀行教育司、華晨、中國金融學院、華銀信託投資集團四個單位。仰融擔任基金會的副會長。 基金會的辦公地點位於北京市前門東大街23號院東二樓,由華晨的北京辦事處免費提供。據現在基金會人員介紹,當時兩個單位是在一起辦公。基金會的註冊資金 為210萬元,其中10萬元由央行教育司撥款,200萬元來自華晨。華晨承諾還將向基金會注入400萬元運作資金。 基金會成立後一個月,亦即1992年6月,仰融在百慕大群島註冊了一家公司,名為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Brilliance China Automotive Holdings Limited,CBA,下稱華晨汽車),由華晨控股100%持股。這家華晨汽車的全部資產,就是華晨控股隨即注入的金盃客車40%的股權。

   這之後,仰融安排了一次關鍵性的換股:瀋陽金盃以11%的金盃客車股權,從華晨控股手中換得大約21.57%的華晨汽車股權。而華晨控股再將此11%股 權注入華晨汽車。換股後,華晨汽車所持合資企業金盃客車股份從過去的40%上升為51%,成了絕對控股方;與此同時,仰融的華晨控股在華晨汽車仍保持絕對 控股地位,因之又間接地絕對控股了金盃客車。在換股以前,華晨控股在金盃客車裡只是一個佔40%股權的小股東。

  「這樣一算賬,華晨就拿到了51%,讓他們拿著金盃客車的控股權在海外上市。」趙希友回憶說。

   但是,最終於1992年10月9日在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的華晨汽車,其上市文件所披露的最終控股股東名單,既非華晨控股也非瀋陽金盃,而是中國金融 教育發展基金會--如此一來,華晨汽車在紐約交易所成為當時的第一家「中國國有企業概念股」,發行500萬股普通股,IPO價格為每股16美元,籌集資金 8000萬美元,全部用於金盃客車。華晨汽車的董事長兼總經理由仰融出任。

  對於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的股權問題,仰融對此的解釋是,在上市之前,華晨以「捐贈的方式」把華晨汽車的控股權給予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

   不過,記者在國家民政部所查到的一份關於基金會的文件,則明確地稱此為「受託」,而且是其當時主要的經營活動,並稱基金會將從1994年起收取一定的管 理和手續費。從華晨汽車1999年年報上看(2000年年報還未出),持股57%的大股東至今在名義上仍然是基金會。但還有一份文件顯示,1994年,中 國人民銀行黨組決定,接受國有資產管理局意見,將在美上市的股權轉交國資局。其間似彼此有出入之處,但仰融不願詳述。

  除了海外上市,按 理說仰融的華晨控股還應當持有瀋陽金盃的相當股份,但瀋陽金盃國內上市的資料並沒有披露此事。外資不能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是當時的明確政策,而據趙希友說, 華晨控股的這部分股權後來套現了。1992年瀋陽金盃上市時,仰融擔任常務董事;到1993年年報上,仰融的名字消失了,套現可能就發生在此期間。

   華晨汽車成功在紐約交易所上市時,中國證監會尚未成立。華晨此舉甚至先於1993年之後的大牌國企山東電力、華能電力等所謂「N股」企業,一時震動極 大。仰融對記者極稱過程之艱險,並稱「許多事情尚未解密」。其中確有相當多隱情不為人所知,比如,華晨汽車上市未久,一起針對此次上市過程中可能導致「國 有資產流失」的調查即行展開,據悉仰融曾為此遍訪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各部門進行解釋。不久,瀋陽金盃董事長趙希友抱病,並很快下台;而仰融與華晨隨即恢復潛 行狀態。「我們決定全面轉向香港。」仰融說。

  從此,華晨在國內絕蹤近兩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14

華晨迷宮(二)

http://magazine.caixin.cn/2001-04-05/100079850.html

  3月中,德國寶馬集團公司確認,正在與華晨集團"共同準備一份項目建議書"。這實際上證實了1月以來的關於兩公司正在談判組建合資公司在華

王爍 任波

 

  圍繞瀋陽金盃與金盃客車的攻防

  在一汽入主瀋陽金盃前後,仰融、蘇強成功地保住了金盃客車這一小塊陣地。這也使當初主要作為金融投資者、「偶然進入汽車行業」(仰融語)的華晨發生角色轉換

  仰融與趙希友原有約定:仰融負責融資,趙希友負責造車。隨著趙希友不再擔任瀋陽金盃董事長、總經理,這一框架無從繼續。而從1993年開始的宏觀調控,對瀋陽金盃這樣的地方汽車公司來說是一場無法熬過去的風暴。瀋陽金盃步履維艱,到1994年,已是難以為繼。

   1995年2月,中國第一汽車集團通過收購瀋陽市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所持51%國家股,成為瀋陽金盃的第一大股東,隨即將其更名為一汽金盃。多名省部級高 官出席儀式,國家計委、經貿委、機械部紛紛發來賀電,慶賀這一當時中國汽車史上最大的重組行動--當時中國最大的地方級汽車公司,就此消失在一汽龐大的身 軀中。「一汽掃平東北,」仰融說。

  對仰融來說,重組的喜酒從一開始就是一杯苦酒。瀋陽金盃是金盃客車的第二大股東,一舉一動牽動金盃客車,前者需要及早尋求背靠的大樹,其實是早已清楚的事情。但一汽是仰融最不願意看到的選擇。他們首選的目標是寶鋼,其次是二汽集團。

   「在瀋陽金盃尋找出路的時候,我代表瀋陽去寶鋼兩次。寶鋼當時想介入汽車行業,而且每年有三四十億元的利潤。」仰融告訴記者。上海市政府和冶金部否決了 這個方案。「於是我們就考慮二汽。」二汽如果收購金盃,勢必在東北也就是在一汽家門口插上一枚釘子。「從戰略上講,二汽進入瀋陽好過一汽。」這一方案亦未 成功。

  1995年1月,也就是一汽入主前一個月,華晨汽車接管其與瀋陽金盃之合資公司金盃客車的管理權,仰融出任金盃客車董事長,蘇強 出任總經理。接管的口徑是金盃客車虧損嚴重,大股東要對境外投資人負責。其實,金盃客車情況不佳,主要是因為引進的海獅面包車項目1994年還未發揮效 益,就算是華晨汽車接管後的1995年,海獅面包車銷量亦不過3000輛。

  幸運的是,接管之後,從1996年開始,海獅面包車項目進入 了突飛猛進的增長期。華晨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金盃海獅面包車產銷量以每年50%的速度跳躍式激增,從1995年的9150輛激增到2000年的6萬輛, 連續4年居於全國輕型客車市場佔有率榜首。2000年銷售額70億元,利潤僅次於上海大眾、一汽大眾,居汽車行業第三名--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在一汽入主瀋陽金盃之時,仰融、蘇強成功地保住了金盃客車這一小塊陣地。這也使當初主要作為金融投資者「偶然進入汽車行業」(仰融語)的華晨發生部分角色轉換,過去來自趙希友的支持不能再指望了,在這個產業中要繼續發展下去,只有親力親為。

  清華園裡的中華樣車

  仰融開始進行富於感染力的、彷彿演說一樣的介紹,當說到這車「開起來像寶馬,坐起來像奔馳,而價格卻像桑塔納」時,演示廳裡充滿了驚疑或感嘆之聲

   1999年冬天的一個下午,在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一間寬敞的展示廳裡,一輛樣車靜靜地停在展示台上。這是記者第一次看到這種一年後以"中華"牌名稱下線 的轎車。這是一次演示,也是一次遊說的機會。受邀來此的客人們默默地鑽進黑色的車裡體會。他們中的一些人能影響這車的命運。仰融開始進行富於感染力的、彷 彿演說一樣的介紹,當說到這車「開起來像寶馬,坐起來像奔馳,而價格卻像桑塔納」時,演示廳裡充滿了驚疑或感嘆的嘖嘖之聲,介紹達到高潮。

  在決策自主開發轎車項目之前,仰融探討過其他可能性。明顯的選擇是與一汽合作,在金盃客車生產紅旗牌轎車。這很快被證明是一廂情願。談判差不多沒開始就結束了,一汽沒興趣--「你們不懂汽車。」

   金盃客車的現實情況很好,海獅面包車的銷售增長迅猛,為金盃客車提供了絕大部分銷售收入和利潤,但僅憑一類產品無法維持穩定的高速增長。美林證券的一份 分析報告預測,由於競爭加劇,單台產品的年降價比例為5%到10%,金盃客車的未來年增長率將降到20%到30%。過去數年每年平均超過50%的高增長期 就要結束了。未來的增長動力來自何處?

  至遲到1997年,仰融做出決策,要自主開發轎車項目。這是一個巨大的賭博,風險是龐大的:巨額的資金需求、從小型客車廠商轉而生產轎車帶來的巨大技術壓力、完全不確定的審批前景。仰融動員了幾乎全部的"大華晨"資源。

  重返國內證券市場

  「華晨汽車一年五六億元的利潤,如果注入到一個國內的上市公司,三四十倍的市盈率都是可能的。所以我們當時收購申華之後,第一個意願就是想用它去控股海外的華晨汽車。」仰融說

  從1992年華晨汽車上市後,華晨與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之間的關係可謂漸行漸遠。作為基金會副會長的仰融幾乎從不登門,「都不知道基金會的門朝哪兒開了」。

   但在需要的時候,華晨能自如地運用基金會的名義行事。1998年底,華晨重返國內資本市場,這是事隔6年的回歸。1999年3月,一家名叫「珠海華晨控 股」的公司在幾天之內火速成立。仰融沒有告訴記者珠海華晨的結構,只是稱其採用了託管給國內自然人的方式。這與記者從華晨汽車1999年年報中找到的資料 並不一致,在該年報中關聯公司項目下的一個註釋裡,稱珠海華晨控股是金融教育基金會全資擁有的公司。

  不論從珠海華晨控股往上的淵源為何,從珠海華晨控股往下,仰融開始構建「大華晨」在國內的另一金融鏈條。下一環是申華實業(上交所代碼600653)。

   華晨汽車當初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確曾仰仗中國概念的一時風光,但遠離母國市場的日子並不好過。至1999年,該公司每日平均成交量已萎縮到只有2萬 股左右,市盈率為七八倍,籌資功能根本無法彰顯。在中國,華晨汽車1996年以來業績增長相當迅猛。「通過珠海華晨打到明面上這條線」(仰融語),正是為 了尋求一個把華晨汽車注入國內上市公司的機會。

  「華晨汽車一年五六億元的利潤,如果注入到一個國內的上市公司,三四十倍的市盈率都是可能的。所以我們當時年收購申華之後,第一個意願就是想用它去控股海外的華晨汽車。」仰融說。

   入主申華據仰融說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詳情不得而知。人們只看到,珠海華晨的進入使當時申華實業大股東君安證券與申華實業董事長瞿建國似乎不可解 的矛盾迎刃而解--珠海華晨收購了君安證券旗下的君安投資,後者在申華實業持股15%,從而成為申華實業第一大股東。仰融及蘇強再次表現了「火中取栗」的 技巧。

  1999年3月19日,君安與申華在董事會上通過了雙雙出局、讓位於珠海華晨控股的決議。就在同一天,申華實業發佈公告,董事會 一致同意以公司自有資金和配股募集資金出資9.4億元,收購珠海華晨控股持有的887萬股華晨汽車股份,佔華晨汽車總股本51%。同時,蘇強進入申華,擔 任總經理。晚些時候,仰融接任申華實業董事長。

  記者得知,其時珠海華晨並未擁有這887萬股華晨汽車股權。據說,原計劃是等到方案獲得 批准後,方轉移這部分華晨汽車股權。但此計劃未得推進便被放棄,在一個月後舉行的申華實業股東大會上,收購華晨汽車的提案甚至並未提交股東大會表決。事 後,仰融解釋說,申華只有6個億淨資產,而華晨汽車的淨資產高達20多億,市值更高達70億元,"收不下來"。但知情人士稱,此宗交易未獲證監會批准才是 關鍵。

  這並不奇怪,直到差不多兩年以後,人們才看到中國證券監管部門已同意H股企業到國內發A股的說法。在兩年前讓本來就備受爭議的紐約上市公司華晨汽車重入中國證券市場,當然很難如願以償。

  不過,仰融很快就為美國的華晨汽車找到了新的出口:香港。

  1999年8月,華晨汽車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兩地上市的A1申請表;10月,成功上市,承銷商為法國里昂信貸,發行了1958萬股股票,募集資金6.5億港元。

  同月,申華實業更名為上海華晨集團。雖然注入華晨汽車的策略未能執行,仰融和蘇強仍在為其一步步注入其他資產,逐步改造。國內資本市場融資渠道已然打開,使用只待時機。

此文原載於《財經》雜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15

華晨迷宮(三)

http://magazine.caixin.cn/2001-04-05/100079851.html

王爍 任波

 

  明線與暗線

  中華轎車項目的開發,亦是處於上市公司序列「明線」上的華晨汽車與處於非上市公司序列「暗線」上的華晨控股合作的產物

  在紐約與香港兩地上市的華晨汽車大股東名單裡,股權超過5%的大股東僅金融教育基金會,看不到華晨控股有任何股權參與。華晨控股只是華晨汽車的管理者。根據華晨汽車1999年年報,當年華晨汽車向華晨控股支付的管理費用為475萬元。

  但華晨控股與華晨汽車的關係遠比此密切。1999年全年,華晨汽車向華晨控股及其關聯公司作短期借款超過12.4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比上一年度猛增10億元左右。而華晨汽車當年銷售額中,有28.9億元是通過華晨控股關聯公司進行。

  中華轎車項目,亦是處於上市公司序列"明線"上的華晨汽車與處於非上市公司序列「暗線」上的華晨控股合作的產物。

   1997年6月,中華轎車開發的M1工程啟動。同年7月,華晨控股全資擁有的一家在百慕大註冊成立的CAC(China Automotives Company)與意大利設計公司簽訂設計合同,由其創建人--曾經為寶馬、凌志、現代設計過成功車型的設計師久加諾主持設計。車型設計費6200萬美 元,包括轎車和同一底盤的多功能廂式車。按照協議,CAC擁有造型和工程設計的完整知識產權。直到2000年12月28日,中華牌轎車下線後,金盃客車向 CAC支付了6.81億元人民幣,所有相關權利方被轉至金盃客車從而間接轉至華晨汽車名下。

  誰買下了一汽金盃

  一汽金盃即將恢復原名瀋陽金盃。仰融笑稱:金盃客車是華晨汽車和瀋陽金盃的合資公司,中華轎車是在金盃客車產生的,"我現在兩邊都能說了算。"

  在中華轎車項目面世之前,仰融只剩下一個安排沒做,這既是戰略上必須做的準備,亦將解開仰融和華晨與一汽之心結。

   2000年11月24日,一汽金盃再次宣告易主。11月24日,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及瀋陽市汽車工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瀋陽新金盃投資有限公司簽訂協議, 一汽將其持有的32683.36萬股法人股,佔總股本的29.91%,轉讓給瀋陽市汽車工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轉讓總價為49481.23萬元;同日,一 汽將另外一部分12019.96萬股法人股,佔總股本的11%,轉讓給瀋陽新金盃投資有限公司,轉讓總價為18197.70萬元。

  受讓 的兩公司中,瀋陽市汽車工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為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瀋陽市國有資產管理局受託行使該公司的股東權利。該公司成立於1999年10月,註 冊資本為人民幣5億元。瀋陽新金盃投資有限公司為國有合資的有限責任公司,由瀋陽金聖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和瀋陽汽車工業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出資設立,成立於 2000年9月10日,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億元。

  此次股權轉讓看上去只是一汽退出一汽金盃,將其還歸瀋陽市,但在事實上,一汽金盃已經歸於華晨之手。股權轉讓結束後,公司主要股東持股情況如下:

   仰融告訴記者,華晨正是此兩宗股權收購的實際出資人,第一及第三大股東總計41%的股權其實已操於華晨之手,除了6.7億元的股權收購費用,華晨還承擔 了一汽金盃兩億多元的負債,總計出價9.43億元。之所以採用如此特殊的安排,仰融的說法是,「一汽有要求,不跟我們簽署協議。」

  據 說,為了滿足一汽不與華晨直接簽約的要求,華晨貸款給受託簽約的瀋陽市汽車工業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和瀋陽新金盃投資有限公司,這兩個公司再將所受讓的股權質 押給華晨。毫無疑問,此舉得到瀋陽市的強力支持。業內人士認為,對於一向姿態強勁的一汽來說,此次撤出可謂罕見的讓步。

  9.43億的資 金相當龐大,華晨內部不無疑慮。「我的財務總監建議我不要收購。我說從戰略上一定要收購,一定要擁有這個公司。」仰融說。所謂戰略,眼前是指發展中華轎車 項目的報批須通過金盃公司,而一汽是金盃公司的大股東,「這塊絆腳石一定要搬掉」(仰融語)。不然,除中華轎車之外,連1月初開始曝光的與寶馬公司的合資 談判都無從談起。將來,這會是華晨在國內汽車行業以新姿態崛起的必需平台。

  一汽金盃即將恢復原名瀋陽金盃。仰融笑稱:金盃客車是華晨汽車和瀋陽金盃的合資公司,中華轎車是在金盃客車產生的,「我現在兩邊都說了算。董事會,說句笑話,其實不用開了。當然,一言堂也不行。」

  一切水到渠成,股權協議簽後20天,中華轎車在金盃客車廠區內下線。

  只有一個問題:「大華晨」的哪條線出了這筆錢?上海華晨集團?華晨汽車?作為上市公司,它們均無相關的信息披露,看來不可能;很大的可能或者是珠海華晨,或者是華晨控股另行繞道。仰融、蘇強對此問題及記者的猜想均拒絕置評。

  等待審批的中華與寶馬

  去年12月中華轎車下線時,仰融曾說預計將於7月間推出市場。現在,這一日程已被推至9月。據記者所知,直到本文截稿,許可證仍未下來

   去年12月16日,在瀋陽金盃客車製造有限公司廠區舉行的中華轎車盛大下線儀式上,仰融介紹,中華轎車的開發,「在觀念上有三個突破」:一是車型不一味 追求特定地區的「民族風格」,而是強調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二是融合世界先進企業的技術標準,所有零部件的標準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三是投資1億元人民 幣,在清華大學建立中國汽車工程開發研究院,並捐出中華牌轎車產品的所有技術和圖紙。

  對於部分國內關心汽車行業的人士來說,華晨的轎車雄心,是一種了不起的在一汽和二汽之外的模式:無國家巨額投資,主要依賴大膽、精巧的資本市場融資;並且,一種自主知識產權的車型已放在眼前。這簡直是正在發生的奇蹟,而他們樂見其成。

   但傾華晨之力而為的中華轎車項目,在資本市場上得到的反應不一,其中不無疑慮,在其目前主要的上市地香港,至少有兩家投資銀行調低了華晨汽車的評級。原 因首先是對主業為輕型客車的金盃客車能否駕馭轎車項目感到不安;並且,他們注意到,無論是印度還是印尼,試圖發展本國獨立品牌轎車的努力都受到了慘重的挫 敗。印度的Tata車2000年最後一個季度僅銷出2000多輛。他們擔心華晨汽車走上覆轍。

  他們更關注的是1月間透露出來的華晨寶馬 合資談判的進展。德國寶馬集團的一名負責銷售的高級副總裁在新加坡證實了談判正在進行的消息,樂觀的投資銀行分析師認為如果寶馬合資成為現實,華晨汽車的 股價將大幅上揚--實際上,當消息傳出後,短短三天內,華晨汽車股價上揚25%。

  寶馬公司日前發佈正式新聞稿,駐華首席代表董顯銓確認談判正在進行。「寶馬集團正在和華晨集團共同準備一份項目建議書,該建議書將報送當地政府部門以及地方和中央主管機構審批。」

   不過,中華轎車項目本身從華晨與寶馬的任何可能合作中都不會獲益很多。董顯銓提及有數名寶馬公司生產管理方面的專家正在為中華轎車生產工藝流程方面提供 幫助,但表示這在寶馬是常事。「寶馬對該項目的介入僅限於為華晨取得穩定的生產流程方面的支持,並沒有參與到車輛本身的研發工作。無論現在還是將來,華晨 的汽車和目前正在研發的可能在中國合資生產的寶馬汽車之間,都不存在任何技術聯繫和轉讓。」

  至於寶馬合資項目,仰融相信最快可在6個月內完成審批程序。但美林證券的一份報告認為,寶馬合資項目最早也要一年到一年半才能啟動,所以要待觀察中華轎車上市之後的表現,才會考慮是否調高對華晨的評級。

  對於中華轎車來說,生產許可證仍是一個問題。去年12月中華轎車下線時,仰融曾說預計將於7月間推向市場。現在,這一日程已被推遲至9月。據記者所知,直到本文截稿,許可證仍未發下來。未來一段時間將是令人焦灼不安的等待。

  「民生擔保」平台

  仰融說:「人家建議我--你該冒出來了」

  顯然是因為形勢不同了,華晨此次重返國內資本舞台,一改過去低調的風格,其動作也跨出汽車行業,成為多舞台的運作,遠則有進入申華,近則有進入中西藥業。

   3月20日,中西藥業(600842)和上海華晨集團(600653)各自刊登公告稱,上海中西藥業國家股股東代表上海醫藥(集團)總公司將向上海華晨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轉讓其持有的公司國家股56939896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6.41%。在股權轉讓報批期間,這批股權已託管給上海華晨集團。中西藥業 將於4月20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改選11人董事會中的8名董事。仰融、蘇強的名字已出現在中西藥業董、監事候選人名單中。

  在收購目標 處於某種漩渦之時切入,並迅即「擺平」各種相關的麻煩,是華晨金融收購的特色,亦是仰融長袖善舞之金融才能之最神奇一面。1990年進入金盃、1999年 進入申華,都是如此,此次更不例外。中西藥業正陷入呂梁事件(參見今年2月號封面文章)後遺症的泥沼之中。記者一再追問,蘇強不願細講進入的動因,「價格 合適就進」。

  有媒體開始討論華晨是否能擺脫中西藥業第二大股東北京中科--呂梁事件的核心機構--的可能糾葛,但在事實上,仰融相當知 道此事的深淺。 據仰融說,早在去年,呂梁就試圖說服仰融與之合作。仰融認為呂梁有兩大問題而拒絕合作:一是金融鏈條太長太脆弱;二是沒有建立真正的團隊,對合作者及追隨 者缺少激勵和約束的手段。此次進入中西藥業,雖可謂「明知山有虎」之舉,畢竟已經少了許多呂梁時期的長鏈條。以仰融、蘇強的行事風格,此事當已謀定而後 動。4月20日臨時股東會上,如無意外,華晨似當能成功入主,而中西藥業似亦將成為「大華晨」旗下最新之上市公司。

  隨著入主中西藥業,「大華晨」之線索似正日趨繁複。但在擴張之時,仰融整合華晨各條線的努力也在最近啟動。

   3月14日,一汽金盃發佈公告,宣佈出資4.1億元,認購廣東發展銀行本次增資擴股的34300萬股,佔其增資後總股本的9.8%,並出資4.4億元投 向民生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同日,上海華晨集團發佈了幾乎同樣的公告,宣佈將出資4.1億元,認購廣東發展銀行增資擴股的普通股,出資4.4億元參與民 生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

  這是華晨系直接進入金融業的舉動。廣東發展銀行原總股本為22.9億元,本次總股本增資至35億元。此次增資,華晨系僅一汽金盃和上海華晨即承擔了8.2億元,佔到總股本的19.6%。

   更值得注意的是民生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簡稱民生擔保)。該公司由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一汽金盃、上海華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瀋陽新金盃投資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發起設立,註冊資金10億元。今年1月8日,全國工商聯正式批准並下文件組建民生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2月23日, 國家工商局就正式批准,註冊地在上海浦東。」仰融說。

  目前,已知民生擔保有一汽金盃和上海華晨所投資8.8億元,佔88%的股權。仰融設想,民生擔保的下一步是將注資冊本擴展為30億元,而最終目標,是成為整合「大華晨」的平台。

   這將是一個繁重的計劃。多年運作之後,華晨旗下控股的上市公司市值已達200億元。「各個公司沒有集中到一個平台上,形成一個拳頭,難以進行更大的資本 運作。去年11月我形成了一個戰略,就走民生投資信用擔保這條線。五家上市公司根據它不同的功能來完成不同的責任。他們都應該在民生擔保這個統一的平台 上。」

  此外,華晨在多年積累中發展起來的資產,也需要一個歸屬。仰融告訴記者。「原來我們打的是華晨牌,是國營還是民營,說不清楚,民生大家都知道是工商聯的,是民營的。」--雖然工商聯只會有比例不大的投資。

   「大華晨」的三條主線,未來將可能次第通過此平台進行整合。「實際上,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是一條線(記者註:指基金會-華晨汽車-金盃客車這條線),收 購申華實業之後打在明賬上的是一條線(記者註:指上海華晨集團這條線),第三條線就是原始資本和產業的積累(記者理解是指非上市的華晨控股及其關聯公司這 條線),後面這條線不明顯,是我們資本和產業的積累。」仰融說,「(這條線)人家建議我--你該冒出來了。」

  仰融的計劃是越快越好。「在今年12月份,完成全部重組。」那個時候,想必中華轎車的生產許可證及寶馬合資事宜也已有了結果。新華晨的格局就此大定--這會是華晨迷宮之解嗎?抑或是華晨迷宮之升級版?

  根據華晨汽車1999年年報,仰融今年44歲。他說,準備於2010年退休。■

  

此文原載於《財經》雜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16

[轉載]銀行業的指標迷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e4a1.html
原文地址:銀行業的指標迷宮作者:王大力

評:有時,銀行業指標有如迷宮,到處透出「管理」的味道,尤其是在高速增長的階段,那些光鮮指標的背後有有著各種考量。

 

 

銀行呆賬核銷步伐放緩意在撥貸比?
2012-04-06 來源:證券時報網 作者:唐曜華
 

  證券時報記者 唐曜華

  大幅減低核銷力度,是去年多家銀行提高撥貸比的做法。此舉雖然會導致賬面不良貸款相應增加,但卻有利於提高撥貸比,若今後將多餘的撥備計提附屬資本,更可 以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建設銀行首席風險官黃志凌在業績發佈會上解釋去年不良貸款總額增加的原因時就曾表示,主要是由於核銷的減少。

  多家銀行減少核銷

  事實上,去年減少核銷的並不止建行一家。已公佈的上市銀行2011年年報顯示,5家大型銀行以及華夏銀行去年核銷力度均出現下降,尤以中國銀行、建行、華夏銀行減少的幅度較大。

  近年來中行、工行等銀行不良貸款核銷的金額持續減少。2008年、2009年時工行核銷的規模均達到百億,2010年降至69.04億元,2011年進一步降至45.46億元。

  2009年中行不良貸款核銷金額達90.38億元,2010年核銷規模則降至55.17億元,去年僅核銷18.09億元。

  按照銀行呆賬核銷的處理方式,不良貸款核銷的同時沖減相應的、已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核銷不良貸款可以減少不良貸款的賬面數字,但減低核銷力度也可以將更多撥備放在表內,但易造成不良貸款餘額和撥備的「兩高」。

  從計算公式來看,除了撥備覆蓋率外,不良貸款率與撥貸比也存在正相關性。撥備覆蓋率為撥備與不良貸款的比值,不良貸款率為不良貸款與貸款總額的比值,兩值的乘積則等於撥貸比,即「撥貸比=撥備覆蓋率×不良貸款率」。

  減少核銷力度後,去年建行和中國銀行不良貸款均有所上升。建行2011年年報顯示,去年建行不良貸款餘額增加了62億元,與核銷減少60億元的幅度相當。中行去年不良貸款則增加了8.04億元。

  儘管部分銀行不良貸款餘額上升,但由於增加的金額不多,並且同時撥備進一步增加,去年上市銀行的撥備覆蓋率普遍繼續提高,其中浦發銀行和招商銀行撥備覆蓋率突破400%,浦發銀行更是接近500%,大型銀行撥備覆蓋率也均突破200%。

  提升資本充足率

  此前有消息稱,正在醞釀的監管新規,將允許將超額撥備覆蓋率超過100%以上部分所對應的資金作為超額貸款損失準備計入附屬資本。因此商業銀行通過減少核 銷的方式或是主動增加計提的方式來增加撥備,撥備的增加不僅有助於撥貸比達到2.5%的標準,而且還可以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

 

這也不難解釋去年上市銀行通過各種方式來大幅增加撥備。據Wind數據顯示,5家上市銀行去年貸款呆賬準備金同比增幅均超過30%,分別 是民生銀行、農業銀行、浦發銀行、深發展、華夏銀行。貸款呆賬準備金大增助推多家銀行撥貸比大幅提升,浦發銀行和民生銀行更是一舉突破2%,分別達到 2.19%、2.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41

馬云的投資迷宮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0123

每個月發動1.6起投資,平均每起投資涉2億美元資金,總投資涉及金額超過40億美元,這是馬云和阿里巴巴在過去15個月裡做的事情。

在這些投資中,有的是阿里巴巴作為投資主體,有的則是馬云和他的朋友們。投資項目中,大部分是與阿里巴巴業務相關的生態圈投資,但也有大筆投資砸在與電商毫無關聯的公司中。

在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的前夜,這些投資墊高了阿里巴巴的估值,也為阿里巴巴未來的發展埋下伏筆,而馬云以及其他一些關聯者也將獲得不菲的收益。

北京市安理律師事務所合夥人Raymond Wang,最近每天都在等著中國年交易額最大的電商平台阿里巴巴集團(以下簡稱阿里巴巴)發佈其在美國上市的招股書。每天都有消息預告說第二天阿里就要發招股書了,但往往等來的都是推遲發佈的消息。

「只有看到招股書,我才能更清晰地瞭解阿里巴巴在上市前的這些密集投資行為背後的邏輯。」Raymond Wang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馬云如今是很多律所和投行的研究對象。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他發起了幾十起令人眼花繚亂的投資。

南方週末記者根據公開報導粗略統計,過去15個月,阿里巴巴發起了24起投資,平均每個月1.6起。投資佔股從5%到100%不等。其中三分之二的投資是作為戰略股東入股,三分之一的投資是控股和全資。阿里巴巴投資的領域大都是電商之外的行業,主要是移動互聯網。

2013年11月,阿里巴巴旗下投資平台阿里資本的董事總經理張鴻平在某投資論壇上透露,阿里巴巴從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一年時間投資了超過10億美元到互聯網、無線互聯網、本地生活(以下簡稱LBS)、社交網絡(以下簡稱SNS)等領域。

阿里巴巴2014年的投資動作更加頻繁。從年初至今,就有11起投資。最新的幾個投資更是大膽跨界,涉及一些跟電商沒有直接關聯的公司,比如文化中國、銀泰百貨和恆生電子。僅這三個公司的投資涉及資金就有約20億美元——不過,這幾筆交易都還需經過一系列審批流程才能達成。其中有關恆生電子的投資還引發了業界對其從「後門」闖入金融業的擔憂,因為恆生電子目前壟斷著國內金融軟件市場,掌握著大量金融機構的後台數據。

還有一大串傳聞要跟阿里巴巴有資本合作的公司名單,比如萬達、長江證券、攜程、盛大、魅族科技、波導股份、蘑菇街、拍拍貸、手機音樂播放器天天動聽和新浪視頻等。

此外,阿里巴巴還在美國投資了一些公司,並且將這些投資消息在內地低調處理。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阿里巴巴在2013年8月就向美國電商霸主亞馬遜的競爭對手ShopRunner投資2.06億美元。ShopRunner的用戶繳納79美元年費,即可獲得商品2天內送達的服務。

根據阿里巴巴的股東美國雅虎公司公佈的財報,阿里巴巴2012年全年淨利潤是9.32億美元,2013年全年淨利潤35.61億美元。也就是說,馬云2013年把上一年的淨利潤全部用來投資——2014年才剛過了不到一半,就把2013年全年淨利潤基本用來做投資。

在此之前,馬云曾在阿里巴巴內部提出「all in」(把賭注全部押上)移動互聯網的戰略。在投資領域,馬云也是一副「all in」的豪賭架勢。

馬云大舉投資收購的目的是什麼?這是很多人當前的疑問。

據一位要求匿名的某創投公司投資經理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從阿里巴巴內部聽到的消息是,最近一些大項投資(比如銀泰、華數),是阿里高層直接主導的投資,投資部門最多也就是參與執行的角色。這類投資,可能是更大的企業戰略(而不僅僅是業務戰略)的考慮,比如資本運作,比如公司高層的某些外部合作考慮等等,下面的人也不太清楚背後的真正意圖。

此外,從阿里巴巴內部傳出來的最新信息是,阿里財務投資部門的角色正在面臨巨大轉變,作為VC的功能正在放棄,轉為服務戰略投資。這或許意味著阿里巴巴撒網式的投資佈局基本暫告一段落,接下來的投資將都是銀泰和華數這類戰略級大項目佈局。

馬云及阿里巴巴2014年以來的投資案。 (李伯根/圖)

從1000億美元到2000億美元

在SNS(社會性網絡服務)、LBS(基於位置的服務)和移動互聯網上,馬云確實已經織就了一張大網——快的打車、高德地圖、UC瀏覽器、陌陌、新浪微博、蝦米網、丁丁網、美團網、菜鳥物流等,但在各個領域,都不乏強勁的對手,特別是騰訊所投資的一大串公司。

但這不妨礙阿里巴巴成為中國第一家「SOLOMO」概念的公司——社交(social)+本地化(local)+移動(mobile)的生態圈。

2011年2月,被譽為「風險投資之王」的IT風險投資人約翰·杜爾(John Doerr)第一次提出這個概念——「SoLoMo」。他把當時IT圈最熱的三個關鍵詞整合到了一起,隨後,SoLoMo概念風靡全球,被一致認為是互聯網未來發展趨勢。

從馬云過去15個月裡投資的公司來看,都是屬於SOLOMO概念的公司。目前全球很難找到一家對SOLOMO最全業務佈局的公司。如果阿里巴巴能打造出這張網,無疑將大大提高其上市的估值和未來股價的漲幅。

從國外各大投行公佈的對阿里巴巴上市市值估算的數據可以看出,阿里巴巴每一起投資都拉高了其估值。估值從去年初的1000多億元美元到今天的2000億美元。一些投行更是發佈報告預測,阿里巴巴如果在美成功上市,將創造最高市值紀錄。

通過佈局「SOLOMO」來打造一個移動互聯網的生態圈。這項工作目前騰訊和百度也在做。騰訊把這項工作叫做「連接人和商品的服務」。

「在支付這個阿里巴巴核心競爭力領域,騰訊開始打破阿里多年通過電商樹立起來的壁壘。也正是因為缺乏微信這樣強大的應用入口,馬云需要通過更大範圍的生態建設來包抄。」一位關注互聯網行業的私募基金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分析。

但電商是百度和騰訊這二大巨頭打造這個生態圈的共同軟肋。即使是騰訊和京東已經結盟,要想完勝阿里,依然需要時間。

神秘的關聯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今年還投資了很多跟電商沒有直接關聯的公司,比如文化中國這樣的文化產業公司。

2013年9月,阿里資本負責人張鴻平在清科集團一次年會上說,淘寶、天貓是基於物質交易的平台,隨著經濟體不斷成長,非物質部分會佔經濟越來越大的比重,所以阿里也在關注一些新的領域,如本地生活服務、文化產業等。

2年前,阿里巴巴內部反腐敗的時候,南方週末記者曾經去採訪過阿里十八個創始人之一的蔣芳,她負責抓阿里內部的腐敗問題。當時蔣芳說,馬云曾說過一句話,阿里很榮幸,國家給了一個省級規模的經濟體讓阿里巴巴在管理。

如果說過去這個網上虛擬「省級經濟體」的主要支柱產業是電子商務的話,顯然這兩年馬云正在做產業結構調整,擺脫對電商的依賴。同時,為這個經濟體建立除了基礎設施之外的商業運行規則。

在這二十多起投資中,最令人感到疑惑的是,有些投資的主體並非阿里巴巴,而是云鋒、云溪、云煌等馬云的關聯公司。比如,阿里巴巴和云鋒基金共同收購了中信21世紀公司。

「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等阿里巴巴上市之後,馬云及其關聯公司能夠獲得不菲收益。」一位投行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分析,阿里巴巴在上市前的頻頻投資,目的之一便是替核心創始團隊在公司上市後的利益保障預先鋪好道路。

此前云鋒基金參與到阿里巴巴的投資中,確實扮演的只是財務投資者身份。比如2010年10月,阿里巴巴作為戰略投資者、云鋒基金作為財務投資者聯手投資搜狗1500萬美元。2012年7月2日,搜狐宣佈以2580萬美元回購此前阿里巴巴所持有搜狗10.88%股份。

收購華數傳媒(股票代碼:000156)20%股權的投資主體也是馬云和史玉柱的云溪投資,收購金額達65.36億元。根據云溪投資的股權結構,三名股東分別為史玉柱、云煌投資(馬云和謝世煌投資)、謝世煌。其中謝世煌持股99%左右。

和馬云一起作為投資人出現的謝世煌,備受外界關注。謝是阿里巴巴創始人之一,也是阿里巴巴副總裁,被稱為馬云的賬房和管家。早在阿里巴巴成立前,謝世煌就跟馬云一同於當時的外經貿部轄下部門電子商務中心成立的資訊科技公司工作,擔任財務總監。

而用來投資華數傳媒的數十億元資金則來自天貓的借款。2014年4月8日,浙江天貓和謝世煌簽署了貸款協議,向謝提供本金金額不超過人民幣65.3億元的借款,貸款年復合利率8%。這個資金成本很便宜,與國內銀行貸款利率相差不大,遠低於中小企業市場融資成本。

華數傳媒擁有進入家庭互聯網領域的牌照、內容和渠道,這顯然是阿里發展移動電商業務所需要的。

「在境外上市後,這些收購能否順利完成,確實存在疑問。現在VIE架構下收購特定行業的敏感企業就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上市以後去收購會產生更多的問題。」Raymond Wang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現在云溪入股華數採取的創始人從關聯公司貸款進行投資的交易方式,只需要董事會同意即可。一旦上市變成公眾公司,資本市場的條條框框就比較多了。

一個與華數有接觸的基金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透露,阿里投資華數是一個很突然的舉動,之前華數有融資需求,已經發過增發公告,金額小很多。因為阿里突然介入,撤銷了2014年1月提出的10億規模的增發融資計劃,改為云溪入股,金額也增加到65.36億元。

謝世煌用極低的成本借到了天貓的錢,投資了華數傳媒。謝世煌與馬云在這起交易中的角色安排,引起外界諸多猜測。

「華數背後的電視購物,將和天貓這個電商平台實現協同效應。如果華數股價翻四倍,謝世煌背後的云溪投資只要賣掉手頭5%的華數股份,賺到的錢就能還清天貓的借款。」上述匿名的某創投公司投資經理對南方週末記者分析,投資華數的交易很漂亮,云溪投資實際控制人用極低的成本,撬動了華數在二級市場的股票上漲,而且在各方面都沒有違規。

而在近33億元的恆生收購案裡,收購主體浙江融信,同樣和阿里巴巴並無直接股權關係,這家公司馬云持股超過99%,謝持股近0.9%,收購資金一半來自銀行貸款,一半來自浙江融信的「自有資金」。

不過,僅從公告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浙江融信是一個依靠給阿里系諸多公司提供「行政支持和後台服務」來獲取收益的小公司,2013年淨利潤不到250萬,公司至2013年底資產總額也只有不到7000萬元。在這次收購前,臨時增加了超過16億元的註冊資本。

在這起收購之前,浙江融信名不見經傳。實際上,這家公司是阿里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曾經出現在阿里金融的招聘和官方網站裡。這次收購公告之後,業界已有猜測,這樣的操作方式,是讓阿里金融和阿里巴巴「撇清」關係的行為之一。

同樣有意思的是,在對華數傳媒、文化中國等公司的多起投資中,馬云或阿里巴巴突然塞進去的幾十億元資金,用途的描述並不明晰。

比如華數傳媒公告裡,除了26億元有具體項目投向,其餘有近39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並對此泛泛解釋為「未來公司新媒體上下游資源整合、收購其他有線電視網絡資產,以及償還部分銀行貸款等」,在1月的增發計劃裡,補充流動資金的需求是3億元。

而在文化中國的62億元的收購裡,對於資金用途,更是只提到「將建立一個策略委員會,以探索線上娛樂及媒體相關領域的未來商機」。

對於這些疑問,南方週末記者試圖約訪阿里巴巴,但被告知「上市靜默期不便接受任何採訪」。

阿里的投資三步曲

阿里巴巴的對外投資最早從2005年併購雅虎中國開始。這次併購讓阿里獲得了10億美元投資和雅虎中國資產,主要是互聯網廣告和搜索業務3721,代價是阿里巴巴出讓35%股份。

2006年,阿里巴巴集團戰略投資部成立,負責人張蔚是主持人出身,加盟阿里前是星空傳媒中國區首席運營官。

成立戰略投資部之後,阿里巴巴的投資開始進入一個小高潮,投資對象是能幫助阿里電商業務發展的公司。

比如,2006年投資口碑網,讓消費者有地方吐槽,商家有地方口碑營銷;2009年投資浙江百世物流,2010年投資星晨急便,目的都是為瞭解決電商的物流配送難題。此外,阿里巴巴還投資了一些對於在阿里開店的商家有業務幫助的公司,比如2010年投資了上海寶尊,為品牌運營店提供整體化的電子商務服務。

2011年開始,導購網站和京東等B2C電商的興起,以及垂直電商的熱潮,對淘寶和天貓形成衝擊。導購網站和垂直網站解決了很多人「逛淘寶很累,就像大海撈針」的困惑。美麗說和蘑菇街等導購網站迅速崛起。同時,京東等開始向綜合性電商發展。一些垂直B2C,比如鞋類、家電和3C以及服裝等垂直電商越做越大。

2011年6月,淘寶平台一分為三,變成淘寶網、淘寶商城(後來改叫天貓)和一淘網。這種拆分三年後被證明是成功的。尤其是天貓品牌得以樹立,鞏固了阿里在電商領域的霸主地位。各大諮詢公司的電商市場份額統計可以看到,天貓依然是電商業的第一名,且市場份額逐步擴大。

2011年底,極光創投副總裁張鴻平加盟阿里,擔任阿里資本董事總經理兼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張蔚則被調往集團參謀部「輪崗」。這之後,阿里的投資從看重跟電商業務的契合度出發,變成投資一些跟電商有協同效應的行業,重點是投資LBS和SNS這兩大熱門領域。涉及到的公司包括美團網、陌陌和丁丁網。

據一位投行人士說,張鴻平把阿里的投資分成兩種:一種是早期的投資,主要是財務投資,跟VC差不多,目的是打造生態圈、強調佈局。比如陌陌、美團、丁丁、在路上等,阿里採取少數股權投資。

另一種是要求被投資的公司跟阿里的業務能較強整合。只要對阿里本身有益,控股也好,收購也好,佔股多少,都可以談。

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阿里的投資重點再次發生改變。將投資對象鎖定O2O和移動互聯網領域,比如高德。同時,阿里開始做一些前瞻性的投資,涉足一些跟電商暫時沒有直接關聯的行業。比如文化行業和互聯網金融行業。

一位與阿里巴巴就投資事宜接觸過的小型互聯網公司高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的感受是,和BAT裡其他巨頭一樣,阿里這些投資的另一層考慮是,萬一這些公司壯大了,不能握在別家手上。

2013年1月阿里巴巴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此前分散在各事業部的戰略投資部,跟獨立的阿里資本一起劃歸「阿里巴巴集團投資部」管理。但在職能上,依舊維持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的劃分。

根據《創業家》的報導,目前阿里投資部的高層中,張鴻平負責財務投資。對於一些特大項目的投資,要馬云經手。這樣做的目的是加快投資決策。

2013年3月,馬云在香港舉行的瑞士信貸亞洲投資大會上說,阿里巴巴集團在三年前開始發展移動業務,但一直沒有跟上競爭對手騰訊和其微信服務的發展步伐。未來,阿里巴巴集團將通過收購與併購實現競爭力。

也就是在馬云的這番表態之後,阿里巴巴開始在資本市場的密集投資。

「一是花錢買時間買未來;二是提升上市估值;三是個人還能有收益。一箭三雕。何樂不為?」上述匿名投行人士總結說。即使從眼下實實在在的利益看來,用40億美元拉升了一倍的估值,而且一旦上市,大部分阿里巴巴投資的公司的報表都將合併到上市後的阿里巴巴公司財報,這對阿里上市後的股價上漲很有幫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155

創意還是垃圾?八成軟件公司陷入功能迷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31/151766.shtml

稿件配圖

前些年有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WALL·E(實在不想提中文名,中國很多電影片名翻譯的渣一般),這部電影說的是人類在地球上拼命發展,結果產生了大量的垃圾,以至於後來整個地球變得不適合生存,只能遠走星際空間,派一個小機器人瓦力來進行清掃,這樣的設定形容現在的軟件服務業十分恰當,他們都陷入了盲目發展的怪圈,最後被自己的成果所累,逐步走向衰落。

前段時間受邀參加一個軟件服務業的高峰論壇,會議主要議題是如何增強軟件服務企業的競爭實力,以期在角逐中獲得市場的親睞。開場白結束以後,發言的嘉賓先是大聊一通市場現狀,緊接著就開始給自家產品做推廣。他們說的都差不多,比如公司最近又研發出一個特別牛逼的新功能,一上線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市場占有率提升了多少多少,在這里我就不在贅述了,總之聽得昏昏欲睡。

事後與幾個一起參會的圈內朋友聊天,他們對於這樣的論壇既憤恨又無奈。“現在的軟件服務業太浮誇了,很多人都像打了雞血一樣,拼命開發和集成功能應用,也不管企業需不需要,只想著在性能上壓倒對手,擡高軟件價格。”

軟件服務業帶上了盲目集成功能的枷鎖

這幾年軟件服務業很瘋狂,很多業內企業拼命的開發和集成軟件功能,這股風潮開始的時候還好,客戶還能夠從中受益,但到後來就逐漸脫離實用,變成了企業間競爭的手段,形成了一場軟件功能集成的“軍備競賽”。

我曾經看到過一款ERP軟件,集成了客戶管理、采購管理、支付管理等33大項近2000個功能,數量之多讓我看傻了眼。先不說這些功能是否實用,光是讓一個公司熟練運用就需要耗費大量時間。

功能多難道不是好事麽,它們可以幫企業更好的管理和經營。沒錯,軟件功能的豐富確實對企業的管理有幫助,但也要有個限度。就好比一個人肚子很餓,吃一個饅頭可以保住性命,吃兩個也可以恢複體力,但是如果一口氣要吃100個饅頭,我想再有食欲的人也會崩潰於當場。

有人會說,管理軟件就是一個工具,提供強大的管理助力是它的核心,對這樣的說法我想說的是:

管理軟件除了功能強大之外,更需要考慮企業需求。

作為企業管理的輔助工具,管理軟件的靈魂在於實用。一款好的管理軟件不僅要做到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更應該貼合企業的運作模式和實際情況,與企業的發展緊密相連,運用起來得心應手,如臂使指。

五根手指各有長短,選對模式最重要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軟件服務有五種模式,一是以開發和銷售為主的外包模式;第二種是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第三種是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臺即服務;第四種是註重通訊的CaaS(Communications-as-a-Service),協作即服務,最後一種則是SaaS(Software-as-a-Service),軟件即服務。

五種軟件的應用模式在我看來,主要劃分為兩大類,雲計算類和非雲計算類。像外包形式開發的管理軟件,就是典型的非雲計算模式,我是不怎麽看得上的,他們主要就是開發一套管理軟件,然後以各種方式向企業銷售,技術落後不談,前文所說的軟件服務業瘋狂亂象主要就是他們挑起的。

我主要想說的是雲計算類的軟件服務模式,即IaaS、PaaS、CaaS和SaaS。

zhuzhu

(主流電商服務模式代表公司)

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主要向客戶提供雲儲存和雲計算的基礎設施服務,比如一家企業想在網上運作企業的應用,就可以向IaaS公司租用服務器而不用自己去購買,簡單說就是為企業提供基礎設備以及運算服務。

PaaS(平臺即服務)公司在網上提供各種開發和分發應用的解決方案,比如虛擬服務器和操作系統,網頁應用管理,應用設計,應用虛擬主機,存儲,安全以及應用開發協作工具等。

CaaS(通訊即服務)將傳統電信的能力如消息、語音、視頻、會議、通信協同等封裝成API通過互聯網對外開放,提供給第三方使用,將電信能力真正作為服務對外提供。

SaaS(軟件即服務)是一種通過Internet提供軟件的模式,廠商將應用軟件統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務器上,客戶可以根據自己實際需求,通過互聯網向廠商定購所需的應用軟件服務,按定購的服務多少和時間長短向廠商支付費用。

這四種軟件服務模式在客戶群體上是有一定區分的。IaaS更加偏向於基礎設施,非常適合有很強研發能力的大型企業,IaaS企業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大量數據存儲和運算的難題;PaaS較為傾向於有自主開發能力的軟件研發公司,他們可以通過PaaS模式進行應用管理、應用設計,節省了在硬件上的費用;CaaS主打協同,在企業的聯合辦公方面比較擅長,企業可以通過這類模式開發的軟件建設自己的呼叫中心,或者開展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業務。

前三種軟件服務模式各有自己的獨特性,主要針對特定行業和需求,而SaaS是目前最適合為數眾多的進銷存企業的軟件服務模式。這種模式講究將軟件進行模塊化部署,把繁多的軟件功能按照用途劃分為很多模塊,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自由組合,打造出與企業現狀完全融合的管理體系。與此同時,SaaS模式的核心在於設備由廠商提供,企業只需支付少量租金就能使用,提高企業管理效能的同時降低了費用的支出。

對於企業來說,選擇合適的軟件服務模式最重要

基於雲計算開發的管理軟件有很多,企業在挑選的時候應該花點心思對比一下,從中找到最貼近自己公司情況的,畢竟合適的才是最好的,至於那種靠拼命集成功能的外包軟件公司,在他們找上門的時候你可以跟他們說:

“功能雖然多,但我用不著,你可以走了”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溫二爺,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取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465

創意還是垃圾?八成軟件公司陷入功能迷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31/151766.shtml

稿件配圖

前些年有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WALL·E(實在不想提中文名,中國很多電影片名翻譯的渣一般),這部電影說的是人類在地球上拼命發展,結果產生了大量的垃圾,以至於後來整個地球變得不適合生存,只能遠走星際空間,派一個小機器人瓦力來進行清掃,這樣的設定形容現在的軟件服務業十分恰當,他們都陷入了盲目發展的怪圈,最後被自己的成果所累,逐步走向衰落。

前段時間受邀參加一個軟件服務業的高峰論壇,會議主要議題是如何增強軟件服務企業的競爭實力,以期在角逐中獲得市場的親睞。開場白結束以後,發言的嘉賓先是大聊一通市場現狀,緊接著就開始給自家產品做推廣。他們說的都差不多,比如公司最近又研發出一個特別牛逼的新功能,一上線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市場占有率提升了多少多少,在這里我就不在贅述了,總之聽得昏昏欲睡。

事後與幾個一起參會的圈內朋友聊天,他們對於這樣的論壇既憤恨又無奈。“現在的軟件服務業太浮誇了,很多人都像打了雞血一樣,拼命開發和集成功能應用,也不管企業需不需要,只想著在性能上壓倒對手,擡高軟件價格。”

軟件服務業帶上了盲目集成功能的枷鎖

這幾年軟件服務業很瘋狂,很多業內企業拼命的開發和集成軟件功能,這股風潮開始的時候還好,客戶還能夠從中受益,但到後來就逐漸脫離實用,變成了企業間競爭的手段,形成了一場軟件功能集成的“軍備競賽”。

我曾經看到過一款ERP軟件,集成了客戶管理、采購管理、支付管理等33大項近2000個功能,數量之多讓我看傻了眼。先不說這些功能是否實用,光是讓一個公司熟練運用就需要耗費大量時間。

功能多難道不是好事麽,它們可以幫企業更好的管理和經營。沒錯,軟件功能的豐富確實對企業的管理有幫助,但也要有個限度。就好比一個人肚子很餓,吃一個饅頭可以保住性命,吃兩個也可以恢複體力,但是如果一口氣要吃100個饅頭,我想再有食欲的人也會崩潰於當場。

有人會說,管理軟件就是一個工具,提供強大的管理助力是它的核心,對這樣的說法我想說的是:

管理軟件除了功能強大之外,更需要考慮企業需求。

作為企業管理的輔助工具,管理軟件的靈魂在於實用。一款好的管理軟件不僅要做到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更應該貼合企業的運作模式和實際情況,與企業的發展緊密相連,運用起來得心應手,如臂使指。

五根手指各有長短,選對模式最重要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軟件服務有五種模式,一是以開發和銷售為主的外包模式;第二種是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第三種是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臺即服務;第四種是註重通訊的CaaS(Communications-as-a-Service),協作即服務,最後一種則是SaaS(Software-as-a-Service),軟件即服務。

五種軟件的應用模式在我看來,主要劃分為兩大類,雲計算類和非雲計算類。像外包形式開發的管理軟件,就是典型的非雲計算模式,我是不怎麽看得上的,他們主要就是開發一套管理軟件,然後以各種方式向企業銷售,技術落後不談,前文所說的軟件服務業瘋狂亂象主要就是他們挑起的。

我主要想說的是雲計算類的軟件服務模式,即IaaS、PaaS、CaaS和SaaS。

zhuzhu

(主流電商服務模式代表公司)

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主要向客戶提供雲儲存和雲計算的基礎設施服務,比如一家企業想在網上運作企業的應用,就可以向IaaS公司租用服務器而不用自己去購買,簡單說就是為企業提供基礎設備以及運算服務。

PaaS(平臺即服務)公司在網上提供各種開發和分發應用的解決方案,比如虛擬服務器和操作系統,網頁應用管理,應用設計,應用虛擬主機,存儲,安全以及應用開發協作工具等。

CaaS(通訊即服務)將傳統電信的能力如消息、語音、視頻、會議、通信協同等封裝成API通過互聯網對外開放,提供給第三方使用,將電信能力真正作為服務對外提供。

SaaS(軟件即服務)是一種通過Internet提供軟件的模式,廠商將應用軟件統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務器上,客戶可以根據自己實際需求,通過互聯網向廠商定購所需的應用軟件服務,按定購的服務多少和時間長短向廠商支付費用。

這四種軟件服務模式在客戶群體上是有一定區分的。IaaS更加偏向於基礎設施,非常適合有很強研發能力的大型企業,IaaS企業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大量數據存儲和運算的難題;PaaS較為傾向於有自主開發能力的軟件研發公司,他們可以通過PaaS模式進行應用管理、應用設計,節省了在硬件上的費用;CaaS主打協同,在企業的聯合辦公方面比較擅長,企業可以通過這類模式開發的軟件建設自己的呼叫中心,或者開展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業務。

前三種軟件服務模式各有自己的獨特性,主要針對特定行業和需求,而SaaS是目前最適合為數眾多的進銷存企業的軟件服務模式。這種模式講究將軟件進行模塊化部署,把繁多的軟件功能按照用途劃分為很多模塊,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自由組合,打造出與企業現狀完全融合的管理體系。與此同時,SaaS模式的核心在於設備由廠商提供,企業只需支付少量租金就能使用,提高企業管理效能的同時降低了費用的支出。

對於企業來說,選擇合適的軟件服務模式最重要

基於雲計算開發的管理軟件有很多,企業在挑選的時候應該花點心思對比一下,從中找到最貼近自己公司情況的,畢竟合適的才是最好的,至於那種靠拼命集成功能的外包軟件公司,在他們找上門的時候你可以跟他們說:

“功能雖然多,但我用不著,你可以走了”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溫二爺,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取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581

人工智能「升呢」 語言迷宮尋資料 超級電腦問答賽擊倒人類

1 : GS(14)@2011-01-15 15:09:0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4871352
人工智能又「升呢」到另一個新層次了,不只捉國際象棋贏了人類,玩問答比賽也力壓人類,美國國際商業機器( IBM)的超級電腦,擊敗兩位問答比賽冠軍,證明電腦不只一板一眼的運算快過人,就算在語言迷宮中尋找資料,也有超越人類之勢。

IBM上月宣佈搞電腦對人腦挑戰賽,前天(周四)在紐約州的研究中心電腦實驗室,進行首次公開較量的練習賽。 IBM超級電腦「沃森」( Watson),迎戰美國老牌電視問答遊戲《 Jeopardy!》冠軍人馬,一個是 2004-05年創下連贏 74場紀錄的詹寧斯( Ken Jennings),另一個是創下贏得 330萬美元( 2,574萬港元)獎金紀錄的拉特( Brad Rutter)。
以問題句式說出答案
實驗室內的佈置,跟節目佈景完全一樣。《 Jeopardy!》形式跟一般問答遊戲不同,參賽者先選擇不同範疇和不同獎金的題目,聽到提示後猜答案搶答,以問題句式將答案說出來。問答顛倒的形式,對語言處理能力要求更高,對一般電腦而言是個死穴。
練習賽開始,詹寧斯所選題目範疇叫「小妞兒掘起我」( Chicks Dig Me),原來是關於女考古學家。第一題提示:「凱尼恩( Kathleen Kenyon)發掘這個《約書亞書》提到的城市時,發現城牆維修了 17次。」「沃森」率先用溫柔男聲搶答:「甚麼是杰里科( Jericho)?」
「沃森」其後再連續搶答答中三條同一範疇題目,詹寧斯和拉特連鐘也未按響過,慘食白果。「沃森」還懂得搞搞新意思,選題目時忽改句式說:「就掃清『小妞兒掘起我』吧。( Let's finish'Chicks Dig Me')」令現場觀眾發笑激賞。
人類兩大高手要到關於兒童書和姓名簡寫的題目,才開始搶分,不過為時已晚。最終 15條題目中,「沃森」搶答答中約一半,得 4,400美元,贏了得 3,400美元的詹寧斯和 1,200美元的拉特。
電腦以 IBM創辦人命名

「沃森」的命名押上了 IBM創辦人托馬斯.沃森( Thomas Watson)的姓氏,當然不是善男信女。它由 10座 IBM Power 750伺服器組成,有 2,880個處理器核心和 15TB的 RAM記憶體,能極速分析複雜的人類語言,搜尋內存資料, 3秒內得出答案。「沃森」沒有佔便宜接上互聯網找資料,而是儲存 2億頁內容作後盾,相當於 100萬本書。
領導 IBM研究小組的費魯奇說,小組花了四年心血後,相信「沃森」有力挑戰《 Jeopardy!》,能極速理解提示、分析需要尋找的資料、提出明確的答案,以及對答案有信心,這次較量證明他們已成功。
詹寧斯和拉特還有一次機會,為人類挽回面子。正式比賽將於美東時間周五舉行,下月中在電視台播出,冠軍獎金有 100萬美元( 780萬港元)。不過兩人在練習賽後見記者,都拿《未來戰士》說笑,說電影中電腦勝人腦、跟人類打仗的時代要來臨了。
霍士新聞頻道/美聯社/路透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552

紫微楊:從術數迷宮到奇門遁甲 紫微楊

1 : GS(14)@2013-09-08 14:00:0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0908/18413358
中國術數,源遠流長,類別亦多,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份,源流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代,歷經唐、宋、元、明、清,有數千年的歷史。
由於術數一直以來都不入正規教育的科目,所以歷朝歷代,懂得術數的人,特別是精於此道者,都十分守秘,傳承方面亦有人傳子不傳女,傳男不傳女等。亦因此本來是一脈相傳之學,結果被一些旁支別系的人,為了闖蕩江湖,自立門戶,便衍生出許多門派,其中有些人更不斷為術數添加神秘和迷信的色彩,漸漸經過一段長時間後,幾乎各門術數都沾上了迷信的成份,而迷信的色彩也越來越濃厚,幾乎蓋過了術數本來的真面目。
我鑽研術數超過半個世紀,眼見香港術數界人物的興衰和更替。近年,我接觸過很多喜研術數的年輕人,發覺不少人走入了術數的迷宮,有人不斷在迷宮裡尋求出路,是有自知之明的人。亦有人滿足於在迷宮裡的環境,自吹自擂。
其實,導人入去迷宮的,是歷朝歷代而至今人的不斷把迷信成份加入術數中去。這些人應該負起很大的責任。
術數本來就是術數,不該與迷信的東西混在一起。不管哪門術數,諸如八字、紫微斗數、玄空紫白風水、六壬數以至奇門遁甲。都是根據周易演變而來,只是演算的方式不同,而準繩度方面亦各有千秋。
在各門術數中,奇門遁甲算是較少人熟悉的一門高深的術數,自古以來對此門術數的評價都甚高,有「帝皇之術」的美譽。古代精於此術的人如張良、諸葛亮、李淳風、劉伯溫等許多名家,不能盡錄,都是匡扶帝皇而稱為國師的人物。
今人懂奇門遁甲的人很少,但它確實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大如行兵遣將決勝千里,而在日常生活中,預測營商的盈虧、官訟的勝敗、婚姻是否美滿,以至小如失物之能否尋回,都能準確的推算出來。
有朋友知我懂得奇門遁甲,也有人見過我演算奇門遁甲,他們覺得很神奇。也有人很想學,便問我如想學奇門遁甲應如何著手?
我的答覆是,如果在術數方面全無底子,白紙一張的話,那是很難把奇門遁甲學好的,動輒花多年的時間,亦未必能竟全功,但如果有八字的底子,還要精於此道才算,再加上懂得周易的河圖洛書,玄空紫白風水,再懂六壬數的話,那就容易得多。特別是六壬數,雖然六壬數是重地支,而且分十二宮,但奇門遁甲則重天干,只用九宮,但自古以來有「壬遁之學」一說,可見兩者是有血脈相連的。而最大原因是兩者都有極多的名詞,使一般人很難記得住,而在眾多的名詞中,都有些共通點,要能記住,就要懂得分析和加以理解,舉例來說,如六壬和奇門遁甲,都有朱雀和螣蛇,六壬數以午屬朱雀,巳屬螣蛇,已清楚說明屬火的,在天上就稱朱雀,在地上的(以巳在巽宮,巽為地戶)就稱為螣蛇,而奇門遁甲也一樣,只不過以丙丁屬火,在天上的都叫朱雀或飛鳥,在地上的就叫螣蛇。如丁加癸,丁火在上,所以叫「朱雀投江」,朱雀主音訊,那表示音訊全無,石沉大海。相反的癸在上而丁在下,這個癸加丁便叫「螣蛇夭矯」,文書官司纏繞。
至於丙加戊,丙在上就叫「飛鳥跌穴」,百事吉利。相反戊加丙,因為丙戊同祿在巳,故稱「青龍返首」亦屬大吉之格,由此可知,能理解其道理是絕對有助記憶的。
同時,如果有名師點傳,也會容易很多。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這多少說明了師傳的重要之外,也說明偽書之多。
奇門遁甲的演算方法雖有兩種,即「置閏法」和「拆補法」,但不管哪種方法,都是先把八字排好,然後根據二十四節氣來定局,局分陰陽及上中下元,每五日為一局,以旬首來定從九宮中哪一宮起飛,以三奇六儀即戊己庚辛壬癸丁丙乙來走遍九宮,甲是躲起來的,故稱「遁甲」,然後再從時辰推出值符所在,以定八神九星之位,再從時支和旬首一併用來找出值使門以定「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所在位置,整個奇門遁甲的排盤完成後,最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去分析。
所以說要一個沒有術數底子的人去學奇門遁甲,真是相當困難的事。而有術數底子的人,也要花一段很長時間才能達至高手的程度。
奇門遁甲的真正價值,是它除了有很完整的結構和學術性外,它的預測未來事件的功能,其細緻程度和準確性每使局外人十分驚奇。
前人說:「能知三日事,富貴萬千年」,所以,自古以來,精於奇門遁甲的人,極少在江湖上行走,若非隱居泉林,就是被當朝的帝皇網羅在身邊成為「國師」,然後奇門遁甲才有「帝皇之術」的稱譽。
說了那麼多,我現在不妨舉一個我自己演算過,而大家亦會有興趣的一個奇門遁甲的例子。
話說去年二○一二年陽曆三月廿五日,當日為香港特區投票選行政長官的日子。早上我躺在沙發,打開電視,剛好見到超人李嘉誠入場投票,記者問他選誰,他高聲回答說要投票給唐英年,那時我忽然腦筋一閃,何不用奇門遁甲算一下看李嘉誠的眼光是否準確。
當日我起的奇門遁甲盤是,壬辰年,癸卯月,乙酉日,辛巳時,精於八字者已知是「五不遇時」,演算下去,是陽遁九局,值符天蓬星在三宮,值使門休門落八宮。
據朋友告訴我,唐英年是一九五二年壬辰年生人,而梁振英是一九五四年甲午年生人。
奇門遁甲的盤(附圖)排出來後,稍為一看便知道應是梁振英當選,李嘉誠是押錯注了!
為甚麼這樣說呢?分析是值符落震宮,直符可看作是中央領導層或有投票權的人,而梁振英甲午年生人,辛落離宮,而唐英年壬辰年生人則落坤宮,震宮生離宮而剋坤宮,故清楚的指出梁振英當選而唐英年落敗。
再看梁振英在離宮的宮位,上乘太陰主早有預謀,杜門主事多阻隔,而辛加戊是「困龍被傷」,原主以靜為主,最好是以不變應萬變,但宮內偏遇主動的天沖星,故他上任以後,事故多多。
當然從奇門遁甲這個局來看,還可看出很多事情,但這一切我都不便說,留給後人評!
奇門遁甲雖現今仍無法用科學來證明其實用價值,但在哲學的思維上,它有一定的道理。如九星主「天」,八門主「人」,九宮主「地」,而八神主「神」,亦可說大自然的力量。任何人處事,如果能得到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神助,那當然應該是無往不利,成功機會極高。
懂得奇門遁甲的人,每能把世情看得更清晰,從而會做人更開心和豁達,正如于右任的詩句:「天上風雲原一瞬,人間成毀不須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7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