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期待小英總統翻轉資本市場!

2016-05-23 TWM

第三次政黨輪替的520,台股以上漲作收,顯示資本市場對蔡英文總統表達善意, 但當天成交量卻大幅萎縮,也代表了最壞的狀況,新政府未來該如何在股市寫政績?

今年的五二○新總統就職大典,有幸受邀參與,見證了台灣第三次政黨輪替的底蘊。當天十一點鐘,蔡英文總統步上就職大典的講台,大家關注的是她如何回應九二共識的就職演說。

大約在二十分鐘左右,小英總統終於觸及兩岸的話題,她沒有直接回應北京當局要求她親自說出的「九二共識」,由尊重九二會談歷史來代替,此時的台股以正面回應,加權指數在十一點三十四分往上拉升,上漲六十二.○九點。

為什麼要在總統就職大典上關注股市的變化?因為台灣已出現三次政黨輪替,每一次週期都是八年,過去兩次政黨輪替,台股都是開高走低,最具代表性的是二○○○年陳水扁當選總統的五二○,當天台股以九○九三.一四點開出,一度拉高到九一六七.七八點;但是阿扁總統開金口發表就職演說後,台股急殺到八八二○.三五點,最後大跌二九九.四二點。從阿扁開口到結束,台股震盪幅度達三四七點,可以想見面對第一次政黨輪替,資本市場表現出的驚恐狀態。

意外》小英總統打破五二○魔咒二○○八年馬英九高票當選總統,那時阿扁因貪腐下台,民進黨元氣大傷,馬總統挾高民意登上總統寶座,股市卻以開高走低來回應○八年的五二○,台股以九三○九.九五點開出,一開盤指數一路走低。馬英九在兩岸關係釋出十足善意,但股市顯然不買單,當天台股收盤九○六八點,指數大跌二二六.三一點,跌幅達二.四三%,比二○○○年阿扁那次五二○下跌二.二八%還跌得深。

有了前兩次政黨輪替的經驗,投資人都有既定印象,不論誰當家,五二○當天股市都大跌,於是形成了「五二○魔咒」。

今年小英總統當家,股市在五二○之前已顯得賣壓沉重,投資人紛紛提前開溜,最具代表性的是櫃買(OTC)指數從一三三.四八點下殺到一一六.九七點,指數已先跌一二.三六%;加權指數也從八八四○.七五點跌到七九九九.九八點,跌幅九.五%。在台灣第三次政黨輪替前夕,資本市場以最悲觀的態度來回應。

不過,期待不高,股市反而有意料之外的好表現,小英總統沒有直接回應九二共識,國台辦也以「未完成的答卷」來回應,警告兩岸交流可能暫緩,股市卻在小英演說提到尊重九二會談歷史之時衝高。這一次的五二○,股市沒有再出現大跌,終場反而上漲三十五.二八點,加權指數收在八一三一.二六點,小英總統終於破除了五二○魔咒。

台灣經歷了三次政黨輪替,資本市場都透露了不同的內涵,假如把指數漲跌當成指標的話,阿扁執政八年,股價指數小漲一七五.四一點,漲幅約一.九%;到了馬總統執政八年,台股下滑九七二.九一點,跌幅超過一成;下一棒,小英總統如何在股市寫政績?

假如從加權指數的變化來看,台股從二○○○年到現在,除了受到像科技泡沫、九一一恐怖攻擊,或馬總統任內挑戰最大的金融海嘯、歐債危機外,台股在八○○○至九○○○點是一個穩定的區間,這可從三次政黨輪替,台股都沒有超出這個範圍看出端倪。

像二○○○年的五一九政權交替前,台股加權指數在九一一九.七七點,五二○當天,指數跌到八八二○.三五點;到了馬總統時代,在扁政府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台股收盤是九二九五.二點,五二○當天收盤是九○六八點;這次馬總統任期最後一個交易日,台股收盤是八○九五.九八點,小英總統就職當日,台股收盤是八一三一.二六點,加權指數都在八○○○至九○○○點的區間波動,這顯示八○○○至九○○○點的箱形區間,是合理的多空均衡位置。

警訊》成交量大縮水 透露經濟轉型問題但是表面上看股價波動不大,成交量的變化卻看出不尋常的內涵,我選擇了三個五二○的點來觀察成交量變化。在二○○○年的五二○當天,台股成交一二五八.九七億元;到了○八年的五二○,當天成交一七七七億元;八年之後再到這次小英總統就職,成交量只剩下五七六.八億元,這八年之間成交量暴減約三分之二,這是台灣經濟轉型不力,資本市場失色透露出來的危險訊號。

在陳水扁執政的時代,台股日均量都在一二○○億元上下,二○○○年的五二○成交一二五八.九七扁政府換手到馬政府,馬總統任內受到金融海嘯重擊,台股最慘從九八五九.六五點慘跌到三九五五.四三點,但馬總統第一任任期,股市交易量還算正常,例如○九年四月成交量三.一四兆元,一○年十二月也有三.一五兆元,一二年二月也還有二.八五兆元;但是證所稅加上富人稅紛紛擾擾,台股成交量從此再也不見三兆元以上大量,二兆元以上也不多見,月均量降到一.五兆元上下,像今年四月的月成交量只有一.四八兆元,比起扁政府時代,到了馬政府,成交量幾乎減半。

這當中,全球在金融海嘯後擴大QE(貨幣量化寬鬆),各國央行都大印鈔票增加貨幣供應量,但台股成交量反而大幅度縮水,這段期間,台灣努力擴大股市容量,台股上市櫃公司加起來總數已超過一千六百家。上市家數越來越多,股市交易量卻越來越少,也浮現了台灣資本市場的危機。

現在小英政府面對的是台灣經濟基本面的弱化,這包括了出口連續十五個月衰退,今年前四個月出口衰退仍達一○.七%。

其次是經濟低成長,甚至是負成長威脅,台灣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已經連三季出現負值,亞洲四小龍顯然經濟表現不佳,很多年都維持在一.五%至三%之間,台灣率先出現負值,加上投資力薄弱,這已是小英政府最嚴峻的挑戰。

而資本市場的停滯,量能的萎縮,凸顯了在過去三次政黨輪替以來,台灣經濟的困窘。自經濟總量來看,從二○○○年到一六年,台灣經歷三次政黨輪替,但GDP總量成長有限,台灣GDP從三三一四.五二億拉升到五二三六.六七億美元,只成長五七.九六%。

同一時間,中國GDP從一.二兆變成十一兆美元,成長八一六%,亞洲四小龍的韓國,成長一五八%,新加坡成長二二一%;新興國家的印尼,成長四三八.四九%,印度成長四五二%;成熟國家如美國也成長六九.四%,德國成長九八.三%。台灣經濟總量成長有限,這也是股市市值拉不大的主因之一。

以國際股市衡量的巴菲特指標(股市總市值╱GDP)來看,台灣資本市場的比率約一.五倍,這比美國的一.一倍,中國○.六倍要高出很多,台灣不能夠把分母(GDP)變大,股市很難有太大的發揮空間,這說明了台股過去十六年來,大致維持在八○○○至九○○○點之間的真相。

對比》兩岸相同產業 本益比卻差很大但水能載舟,也能覆舟,股市的交易量就像人體血液一般,以三次政黨輪替之日的成交量來看,這次小英總統的五二○,股市交易量只有阿扁五二○的二分之一不到,更是只有馬政府五二○的三分之一,台股量能急縮,透露了不尋常的訊息。

最顯著的是成交量萎縮,周轉率下滑,本益比壓縮,讓台灣企業在兩岸的競爭中面臨十分不利的窘況,像是這兩年大家都在談紅色供應鏈,兩岸股市本益比差距非常大。

今年中國深滬股市相較於去年高檔,已下滑近五成,但是兩岸相關產業卻出現完全不同的本益比,像對台動作最大的紫光在增資後,股價縱然已從一三九.五元跌到五十六.九元人民幣,但本益比仍高達三八○倍。

台灣很多相關的IC設計、封測股,本益比都只有十二倍左右,像矽品十九.六倍,但是日月光在上海上市的環旭電子,雖然股價從五十四.一八元跌到八.四七元人民幣,本益比仍高達三十三倍;連接器的立訊目前市值達三四一億元人民幣,本益比高達四○.四八倍,但是台灣的正崴只有十四.七倍。

兩岸相同的產業,本益比表現完全不一樣,像電池模組的台灣新普、順達科本益比約十倍,中國的德賽電池卻達三十五.六三倍。台灣的觸控面板產業,勝華已出局,洋華、介面虧損累累,TPK宸鴻去年慘賠二○○億元,中國的歐菲光電本益比卻高達六十一.七倍。面板的京東方崛起,本益比三十八.四九倍,台灣的友達、群創只能喊救命。LED的三安光電市值拉升到四六八億元人民幣,本益比二十六.五倍,晶電、泰谷卻慘賠。

若觀察三次政黨輪替日的股市成交量變化,從陳水扁的一二五八億元,馬英九的一七七七億元,到蔡英文這次的五七六億元,可以看出台灣股市的量能蛻變,○八年是個重要轉折點。

在金融海嘯後,台灣產業調整並不順遂,很多產業逐漸喪失競爭力,這是造成本益比極低,股市動能縮減的基本面;但是讓股市動能縮減更快速的,是不當稅制,從證所稅到富人稅,政府只是把股市當成提款機,為了實踐馬總統的公平正義歷史定位,股市成了祭品。

肇因》不當稅制逼大戶出走 動能更縮減這當中,包括內外資的稅制差距極大化,造成很多本國人將資金匯出變身成外資,金融帳連二十三季淨流出,金額達二五六九億美元,約八.二九兆元新台幣,台灣的錢四處外流。其中,富人稅將兩稅合一抵扣減半,外加二%二代健保附加費,讓股利政策形成嚴懲長期投資人的制度。

全世界九成國家的股利所得都採分離課稅,只有台灣把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稅,於是每一次股市除權息,總是布滿了賣壓,因為這形同投資人出錢配息給自己,還必須課重稅,形成資本市場重懲長期投資者,卻鼓勵短線投機的畸形現象。

蔡總統的五二○,股市以上漲三十五.二八點收盤,這是資本市場對蔡總統表達善意,尤其是蔡總統上任的第一個上班日,台股大漲二一三.一八點,成交量也放大到九○二.四九億元,這是對蔡總統的期待;但五二○成交量壓縮到五七六億元,也代表了最壞的狀況。未來蔡總統領導的政府團隊,只要「do right thing」,台灣的資本市場與經濟就有翻轉的機會!

撰文 / 謝金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01

市場急凍》陸訂單掉六成、電池價創新低 小英拱熱太陽能股 下半年恐進寒冬

2016-07-18  TCW

新能源政策加持,又搭上中國補助,讓太陽能股「吸熱」多時,然而,隨對岸政策與景氣循環,太陽能可能再走上虧損老路。

一項政策,對一個產業的股價有多大激勵,看太陽能就知道。

五月二十日小英政府上台,太陽能股在前四天就開始大漲(見第四十二頁表),茂迪、新日光等太陽能股漲幅都至少約六%,益通漲幅更超過二四%,即使英國脫歐後,不少個股股價慘兮兮,太陽能股依然耀眼發光。

不意外,小英政府上台的首要任務,就是推動太陽能。新能源政策規畫未來十年,每年都要增設兩GW(吉瓦,即十億瓦)太陽能發電量,藉以替代核四廠。太陽能成為新政府能源政策的重中之重,無怪乎買盤在總統上任前就湧入太陽能股。

何況,打從去年第三季開始,太陽能廠的表現一直不俗,今年上半年營收年成長率更是令人驚豔,綠 能、昇陽光電、昱晶等廠,成長率都超過三成以上,茂 迪更是成長超過九成。群益證券分析師陳執中指出,太陽能廠過去多半是「上冷下熱」,今年上半年業績滾燙狀況,頗為少見。

台灣太陽能產業在上半年表現精 彩,主要拜中國市場所賜。

集邦科技綠能事業處分析師林嫣容指出,台灣太陽能電池出貨量約有七成到中國市場,而今年六月底前中國的太陽能補助即將到期,因此各地出現一波搶裝熱潮,讓台灣太陽能廠訂單接到手軟。

「政策激勵」加上「營收亮眼」的雙渦輪,讓太陽能股價一片紅通通,似乎前景光明,但你不知道的是,太陽能產業下半年可能將迎接史上最冷酷的寒冬。

危機一:上半年產能過剩 電池跌價,賣一片虧一片

中國太陽能補助政策結束,是太陽能產業凜冬將至的關鍵原因。中國今年新增太陽能電站的目標是一八.一GW,但今年上半年已經完成約七成的目標量,下半年需求量只剩三成。換句話說,中國政府沒有新補貼政策出台的話,太陽能廠來自中國的訂單或將比上半年掉六成。

但上半年太旺,太陽能廠幾乎是產能全開,結果供過於求。集邦科技調查顯示,太陽能電池每瓦電池片價格跌到〇.二六五美元,創下史上新低,可能將跌破廠商的現金成本(註:指人工、間接費用等須用現金支付的成本),再跌下去,廠商就是「賣一片、虧一片」。

如果景氣反轉,價格走跌,太陽能廠要不就是賠錢大拍賣,多少換點現金:要不就是降低稼動率(衡量設備使用狀況指標,指設備實際運作時間占可負荷時間比率),但營收、毛利也會隨之減少,無論走哪一條路,太陽能產業恐怕都得走上虧損的老路。

危機二:失0.1%優勢 明年陸廠將趕上研發差距

短空就在眼前,長空也山雨欲來。台灣太陽能廠跟陸廠比,向來拚「質」不拚「量」。 綠能投資人關係處資深經理陳婷婷指出,台廠和陸廠的轉換效率差距是〇.一%到〇. 二%,為了維持這「〇.一%」的優勢,台廠必須繼續投入研發,不讓對手趕上。

但根據集邦科技估計,二〇一五年,台廠和陸廠的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分別為一七.八%和一七.七%,但到二〇一七年,台廠和陸廠的轉換效率會一起達到一八· 二%,兩者連這「〇.一%」差距都不復存在。

另外:雖然新政府做多太陽能產業,但這項政策不容易落實,因為沒有土地。陳執中表示,台灣要推動大型太陽能發電系統,需要大片的土地,「但(台灣政府)要收購地不太容易。」林嫣容並指出,政策發酵還需要一到兩年時 間,而且若以每年兩GW的產能目標,只占台灣太陽能廠年產能的一成五,不足以提振整個產業。

類股投資注意: 需求若減,跌價從下游開始

觀察太陽能產業接下來的起落,得先了解這個產業特色。

第一,太陽能是一個高度仰賴政府補貼政策的產業,因為有補助,才能帶動裝機需求。

「如果今年下半年中國會推出額外的補貼計畫,那太陽能第四季的狀況可能就會比較好,」陳執中表示,否則需求沒有如預期拉起來,「各廠清手上庫存是很恐怖的。」

第二,太陽能是下游牽動上游的產業。簡單來說,如果需求不振,先從系統廠跌價,再一路向上,從模組廠、電池片廠、到上游的矽晶圓廠,價格跟著跌,所以假設電池片廠先跌價,矽晶圓廠大約再一個月才會跟著反映。

雖然太陽能下半年難熬,但不是每一個太陽能相關產業,都會跟著「慘」。

舉例而言,太陽能材料導電漿廠碩禾,雖然難免受到需求低迷、銀價高漲牽連,股價近來不振,但因為已是全球前四大廠,而且導電漿技術門檻高,陸廠短時間難以切入,中期面吾反而相對有競爭力。

如果你手上持有太陽能股,接下來你得格外留意謹慎:但若你沒有買進太陽能股,跟隨政府對太陽能政策的動態,你或許就能抓住太陽能從谷底翻揚的機會。

撰文者馬自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74

沒水用,照樣能蓋26公頃度假村? 打臉小英 東部最大開發案闖關內幕

2016-07-11  TCW

新政府上台後,環保署首個通過的大型開發案,竟無具體供水計畫,七月七日若環評補件通過,將讓蔡英文三大承諾破功。

桌上擺著檳榔、香菸飲料,七月一日的台東縣東河鄉公所很熱鬧,縣議員、ATT吸引力集團代表,三、四十名鄉民,都在現場。

這是「東河鄉都蘭段渡假村開發計畫」(簡稱都蘭案)環境影響說明會,開發基地占地近七公頃,營業後每日接待最大旅客量一千人,將成為短短十公里的都蘭灣中,第五個飯店開發案、也是最新的一個。

爭議一:與民搶水

遭嗆不是有錢延管線就好

六月二十九日,一座二十六公頃、五百五十個房間、東海岸最大的開發案──棕櫚濱海渡假村開發案(簡稱棕櫚案)有條件通過環評,引發軒然大波。上述「最大」以及「最新」,相隔僅五公里,而最爭議的美麗灣度假村,則坐落在這兩案的下方。(詳見第四十三頁地圖)

《商業周刊》記者來到都蘭案說明會現場,記錄與會者的爭執點。這些爭執點,也是上述開發案的縮影。

會中,開發案主ATT的代表,重複強調是來當鄰居的,當地居民、水利會、自來水公司,卻直接從交通、環境、供水、就業面,要他們放棄。

「為什麼要在山上蓋六層樓飯店?你們對面的地塌三次哎!」 「你知道我們夏天都缺水嗎?只能洗井水!整個東海岸水是不足的,不是說你有錢延管線就好,是水不夠!」當地部落居民紛紛發言。

自來水公司代表也提醒開發單位,若要從成功鎮埋設管線引水,至少需要三億元,按現況,水公司以民生用水優先,無水可給。

業者強調開發是為了在地發展,在地年輕人立刻反駁,旁邊二十幾分鐘車程的台東市,光是飯店職缺就有兩百多個,現在台東是「事找人」,他問:「為地方帶來利益?是都蘭需要還是你們需要?」

目前台東旅館房間數已超過六千間,還不包括大小民宿,觀光局去年特別對都蘭灣做了永續發展評估,發現都蘭灣既有開發案房間數已遠超過需求,十公里灣區有超過一千四百間房間,建議改建舊屋、翻修既有飯店,取代開發。

爭議二:制度漏洞

所有問題用「補件」通過

七公頃的都蘭案已受到在地壓力,那二十六公頃的棕櫚案,為何能在環保署長李應元主持、十七個專家學者投票下,決議「有條件通過」?它難道沒有都蘭案關於水、部落同意、環境承載量等問題?

這正是棕櫚案「有條件通過」的爭議之處,當天在台北環保署超過四小時的會議,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七次要求與會委員、開發業者回應爭議,但最後敵不過表決,會議結論把最爭議的問題,包括用水、原住民、國有地使用,都以「補件」報告方式通過。

這不僅凸顯環評制度的缺陷,也一舉戳破了蔡英文政府的三大承諾——為東海岸發展盡速實施觀光承載分析、政策性環評(見小辭典),以及從傳統領域開始展開對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

首先,是部落同意權。原住民立委高潞以用指出,棕櫚案位於都蘭、加路蘭、刺桐三部落的傳統領域,須三部落同意。都蘭部落早已發出反對聲明,開發方後來只列刺桐部落同意。據了解,所謂刺桐部落同意,也是在部落慶典時突然出現,要求大家簽名,不如原民法要求的正式說明會形式。

總統蔡英文在大選前來到東部的青年座談時,曾對著當地青年承諾,要盡速為東海岸開發進行觀光政策環評與觀光承載分析;八月一日,她也將對原住民族正式道歉,做為轉型正義的第一步,卻放任此案未取得開發範圍內的原住民部落同意就通過。

第二,都蘭灣區開發案密集,總體環境承載風險未知。觀光局所做「都蘭地區觀光永續發展評估案」已發現此灣區不適合新增大型飯店,卻沒進一步展開有法律效力的政策性環評和環境承載量調查,即使在地民眾提出塞車、缺水、魚類病變等情況,也無法直接影響環評結果,讓都蘭灣至今沒有符合現況的永續發展政策。

更嚴重的是,民生用水。

棕櫚案將為當地帶來龐大的資源排擠。二〇〇〇年,自來水公司曾發文開發單位,無水源可供給使用,如須從台東系統引水,必須花費四千三百萬元。二〇一三年水公司第二次發文,雖多出「原則同意」四字,但強調無剩餘水量提供,須開發單位發文提出開發時程,才能進行實質評估。

兩次發文都表示水源不足,也要求業者提出進一步說明,水公司才能提出供水的具體同意及計畫。水公司內部人員表示,開發業者遲遲沒有提出確切申請,當時估算的四千三百萬成本早已失效,聽到棕櫚案有條件通過,他大聲澄清,水公司絕對還沒有同意具體的供水計畫,環評委員卻已經通過環評。

攤開開發業者環評說明書,上頭卻說自來水公司已同意供水,連管線設備費用都談好了。而當詹順貴現場問起自來水公司是否已同意供水?業者當場卻以水公司在一九九四年、也就是二十二年前的延長管線計畫來敷衍回應。

問題點:等不到政策

花一年立法,業者早上壘

即便如此,環評委員仍要求業者七月七日補件的方式,有條件通過此案。「業者補件送來的資料,屆時端看環評會議怎麼解釋,」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岳解釋,有條件通過後,環評委員等同表態,即使業者補件資料不完備,只要委員點頭,也很難對決議翻案。

一位不願具名的環評委員表示,在過往環評失效的判例中(指美麗灣度假村),法院認為環評不能以要求補件方式通過,凡有爭議之處,必須先補足文件、釐清事實,經過會議討論、審議之後,才能通過。可惜的是,棕櫚案只要求業者補件報告,等於無視先前的美麗灣環評的判例。七月七日是業者補件的期限,若是業者無法出示文件,「外界會怎麼看待我們的決定?」這位環評委員說。

有條件通過,可能減低環評委員的負擔,卻可能永遠傷害都蘭灣。

蔡英文對東海岸許下「政策性環評」承諾,是因現有環評採個案環評,不足以理解每個開發案加總起來,對環境的影響。沒有政策環評,東海岸開發有如蒙上眼睛。

就在本刊截稿前,行政院長林全七月五日召開緊急會議,由政務委員張景森要求觀光局立刻展開東部觀光發展政策性環評。但等到政策出爐,可能還要一年以上。這一年之中,東海岸還有五個已拿到環評的老案,都有闖關的能力。

不只老案,最新闖關的都蘭案已經透露東海岸開發的蠢蠢欲動,台東縣府也一路從海岸法管理範圍劃定、美麗灣開發案是否再重啟環評,都在試探新政府的態度。

小英政府的三大承諾難道真的只能破功?有條件通過環評的棕櫚案,有可能在七月七日前喊煞車嗎?

解方:程序把關

小英承諾,靠三部會來守

答案,在觀光局、內政部、原民會手上。

原民會根據原基法,如果強力把關,能主動要求各開發案取得相關部落同意,並發文觀光局影響計畫核定。小英總統口中「為原民守護權益」,絕不只是如同棕櫚案會議現場,把法條念出來、隔天發個新聞稿就算。海岸法的主管機關、內政部營建署,若積極,也能盡早公告海岸法各級管理範圍,減少不當開發造成的永久傷害,也能幫助業者準確的投入開發資源,符合林全口中對環評「效率」的要求:「行就行,不行就不行。」

而做為所有觀光旅館業的主管機關——交通部觀光局,更是台灣近年所有觀光開發案爭議的核心。過去數年,觀光局已經多次錯失主動實施政策環評的機會,如今在林全要求下可能總算行動,但短期內,以棕櫚案為例,觀光局可以在興辦事業計畫定稿之前,主動要求原民會、內政部、環保署等,在各行政程序上把關,為小英政府守住承諾。

一個十四年老案,意外成為新政府考驗。環保署對東海岸最大開發案「有條件通過」,已經為沉潛許久的開發案們吹起號角,各部會若是繼續選擇消極,既有法律都放著不用,未來再多新法條,可能也守不住台灣的環境,東海岸則將繼續籠罩在馬政府時代至今的陰影裡。

開發程序多走一步,「整包易主」喊價空間更多

要理解棕櫚案的意義,必須了解開發案的「投資學」。東部土地仲介告訴我們,當地開發案的投資術,至少有三種:

第一,開發案背後,股東就像投資一般公司,環評許可、建照有無、開發案大小、房間數,都影響股權價值,這讓開發計畫一開始都以最大量體試圖闖關。

第二,開發案除了是投資,也是集團多角化經營方式,有助拉高母集團想像空間與地方合作籌碼,甚至成為母集團對外籌資題材。

第三,開發案每走完一步程序,就多了「整包易主」的喊價空間。

當地仲介表示,開發案如經營企業,各種方法都有,不變的是必須確保有商機,而制度、社會氛圍轉變,都導引著開發者判斷。棕櫚案與都蘭案的闖關,不只測試小英政府對承諾的堅持,也是對東海岸十一個開發案的信號。 (文 劉致昕)

小辭典

政策性環評

環境影響評佔可分:

個案環評:評估單一開發行為對環境影響,做為審查及對外說明用

政策性環評:是對政策至其他替代方案全面性評估,包括累積性、潛在不受制度規範的影響,讓政府在環境管理及人為開發中取得平衡和最大效益

撰文者劉致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97

直擊》台達電、正新、中鼎 公開跨國經營術 搶先小英的新南向 他們這樣打開印度市場

2016-07-18  TWM

總統蔡英文上任後推行「新南向政策」,全力發展與東南亞、南亞國家關係,本刊與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合作,推出《新南向》特別企畫,看台達電、正新、中鼎這三家公司,是如何找到進入印度市場的入場券?

六月豔陽天,印度西部再度傳出攝氏五十一度、柏油路面融化的高溫警訊。在矽谷大公司充斥印度籍CEO與高階主管、全球外資大量湧入印度之際,這個擁有逾十二億人口的文明古國,仍有三億人民無電可用。首都新德里的旅館中,每天斷電數次稀鬆平常,沒有人會大驚小怪。

《報導者》記者在盛夏來到新德里,印度處處都是傳統與現代並存的隱喻。馬路上,高級轎車、人力車與牛隻同行。走進高級紗麗(印度傳統服飾)店,為女性顧客服務的全部都是男性員工。儘管種姓制度已廢除多年,但進軍印度多年的台商仍坦承:「找員工仍需Google他的姓氏,避免出現低種姓管理高種姓而發生衝突。」

人口紅利發酵

經濟成長率可望維持7%

印度很多地方已發生巨大改變,很多地方卻又似乎千年不變。蔡英文政府力推的「新南向政策」,該如何卸下對印度的刻板印象,找到進入印度市場的入場券?

《報導者》採訪早已在印度耕耘的台商,透過不同領域的台商現身說法, 反思「新南向政策」機會與風險。

當中國經濟成長率趨緩,印度總理莫迪高舉「Make in India」口號乘勢而起。如今,印度經濟成長率被看好連年維持七%以上,龐大市場及廉價勞工,加上六五%人口不到三十五歲的「人口紅利」,使得印度去年FDI(外國直接投資)更已超越中國。

對台灣而言,印度有能力與中國抗衡,是「新南向政策」心照不宣的重要背景。官方與部分台商相信,中、印關係不睦,也有助於印度市場擁抱台商。但情勢真的如此大好?

「來印度,看你是要找工廠還是找市場!」外貿協會駐清奈辦事處前主任吳賀彬說。

早期台商都是因為國際品牌到印度設點,作為供應鏈不得不跟著前往。這兩年台商從被動轉為主動,但「與東協國家相較,印度沒有華人社群引路,所以門檻比較高。」記者來到新德里金融精華區,長期服務台商的中國信託新德里分行總經理盧樹弘分析,「在印度能賺錢的大多是代工業,內需市場不容易賺錢。」他點出豐泰、萬邦等清奈台商,利用印度廉價勞力代工外銷的獲利模式,相形之下,進攻內需市場的台商大多陷入苦戰。

一位不願具名的台商強調,印度法令多如牛毛、各邦稅制不同、政府效率不彰、貪汙收賄嚴重……,連莫迪力推的單一稅率法案,都還無法在國會過關,使得投資充滿不確定性。也就是說,印度市場仍被許多台商視為「看得到卻吃不到」的大餅。

看得到吃不到?

內需市場已經逐漸突圍

這些都是台商眼中的困境,既是資方角度的甘苦談,也已形成有意進軍印度市場者的刻板印象。

儘管如此,致力於綠能、節能的台達電卻已逐漸突圍,成功打入印度內需市場,成為印度通信及能源系統主要供應商,去年營收也達到一億七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五十五億元)。

去年七月,莫迪在新德里宣布推動「Digital India」,獲邀參加的台商只有台達電、富智康兩家,台達電執行長鄭平,也以唯一華人企業代表身分發表演說。一位經濟部官員觀察:「這顯示台達電品牌獲得印度認同。」台達電》品牌在地化三項產品市占第一從新德里驅車前往一小時車程的古爾岡市,台達電獲獎的綠建築總部,與周遭落後地區形成極大落差。

就像印度基礎建設落後,3G、4G通信網路發展卻都比台灣快一步,這塊廣大土地上彷彿充滿著「跳級式的進步」。

走進會議室,等待我們的不只是印度籍總經理夏瑪(Dalip Sharma),還有遠在泰國的泰達電(台達電子公司)總裁謝深彥、台北台達電公關部門也全程參與。由於泰達電才是台達印度的母公司,這場訪問就在印度分公司、泰國母公司、台北總公司三方連線下進行。

回到十三年前,二○○三年泰達電出資購併瑞士公司Ascom Energy System(當時歐洲最大電源供應器業者)後,才誤打誤撞進入印度市場。

千人公司僅2位台籍幹部

「我們本來沒有印度市場,買下這家歐洲公司後,才發現印度在它的轄區。」謝深彥坦承,後來台達電才開始了解印度市場。由於Ascom Energy System在印度已發展數年,台達電因而採取「以印治印」模式,由出身該公司的夏瑪擔任台達印度總經理,並從泰達電指派五年級中段班的王漢忠來印度建廠,形成「印度經理人+台籍幹部」的公司治理模式。目前一千五百位員工中,僅兩位台籍幹部。

對於任用印度經理人的優劣,台商的看法頗為分歧。謝深彥則在連線訪問中強調,他認為最重要的是心態問題,「不能想著自己是台灣人,而有高高在上的心態。」包括印度在內,台達電在各地,都是依據職務需要晉用當地人才。

從百分之百獨資的自有品牌出發,台達印度營收從○三年的六百萬美元,躍升至一五年的一億七千萬美元,十二年間成長近三十倍。

但是,在○八年至一二年間,台達印度卻遭遇挫敗,營運一路下滑到一二年的八千五百萬美元,幾乎退回○七年的營收規模。

台達印度犯了什麼錯?如何度過這場重大危機?

「二○○八年之前,我們大多數收入來自單一產業,不斷電系統就占了營收的八成,但之後印度整體不景氣,電信產業下滑,我們也開始走下坡。」夏瑪指出,其後調整方向,不再依賴單一產業,增加其他產業的投資,才能在一二年起再度成長。

記取教訓之後,台達印度才有今日以太陽能電力轉換器、不斷電系統、電視牆等三項產品市占第一、多項產品居領先優勢的多元布局。

長期觀察印度市場、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認為,台達印度能夠大幅成長的幾個關鍵,在於「建立本土品牌形象」、「B2B(指企業對企業之間電子商務)定位明確」及「符合政府政策目標」。

「台達印度把自己定位為在地品牌,跟友訊(D-Link)一樣建立口碑,才能打進困難的印度市場。」這位官員進一步指出,台達印度提供的綠能、節能解決方案,主要客戶是公司廠商而不是一般大眾,專心做好B2B領域,長期就會浮現成果。

更重要的是,印度需要大量能源來保持高經濟成長率,因而大力推廣再生能源。夏瑪對此強調,莫迪已宣布,未來十年內要生產七百GW(一GW等於十億瓦)的電力,到二二年時太陽能發電目標為一百GW(目前僅五GW),風力發電則要增加到六十GW,台達印度可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印度到現在還有三億人口沒電可用,政府計畫要讓一萬八千個村莊通電,需要支援微型電網等相關設備,因此我們在鄉村地區也有很大的發展機會。」

抓緊智慧城市、綠能產業

多年扎根之後,台達印度在視訊、再生能源與工業自動化市場都有所斬獲。

例如標榜全球第一座太陽能機場的柯欽機場,三年前就已在一百萬瓦的屋頂式太陽能項目中,採用台達電的高效率太陽能電力轉換器。

此外,印度北部諾伊達地區第二座太陽能電廠,到著名的Vaishno Devi Katra火車站,乃至南部班加羅的板球體育場,也都採用台達電的太陽能電力轉換器。連印度電網公司國家傳輸資產管理中心,也安裝台達電的視訊設備,以電視牆監控區域性負載調度中心。

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東亞研究所教授謝鋼(Srikanth Kondapalli)接受訪問時指出,「印度期待台灣投資的三個重點項目是IT硬體、基礎建設以及乾淨能源,這也是台印雙方可以在經濟上互惠合作的領域。」中興大學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主任陳牧民表示,智慧城市、綠能產業已是印度政府投資重點。

由於看好印度市場,繼去年宣布未來十年將在印度投資五億美元後,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執行長鄭平於今年二月聯袂赴印,進一步強調將設立在印度的第三個廠區及研發中心,並雇用二萬名工人和五百名工程師。

鄭平指出,台達電目前八十億美元的全球營業額,大約七成五到八成仍是在中國地區生產,台達電將印度視為全新市場,將先供應印度本身需求,因此計畫與供應商一起來此投資設廠,形成產業聚落,但不是把在中國的產業鏈搬到印度,而是擴大到印度投資。

正新》看好機車潛力商機要用台灣品牌搶市場同樣是進攻印度內需市場,中鼎公司及正新橡膠的經驗,也值得「新南向政策」及其他台商參考。

「因為沒有人要來印度,所以才會派我。」四年前,正新大膽指派年僅二十九歲的劉家樵赴印度籌備設廠。外文系畢業、經過外貿協會培訓的劉家樵,就這樣獲得獨當一面的機會,成為正新印度公司經理。

劉家樵接受訪問時強調,經過兩年學習期,他觀察到「印度只是路少,不是車多」,一般人都看好印度汽車市場,但正新評估印度一年汽車成長量僅約兩百多萬輛,機車成長量卻可超過一千五百萬輛,因此決定主攻機車胎市場。

正新建廠後預定雇用二千人,其中台籍員工約一百人。值得注意的是,劉家樵指出,正新將從東南亞國家進口原料,因為台灣品牌才有競爭力,「若從中國進口原料,會被印度市場當作中國品牌並視為次級品。」劉家樵說,「台商最忌諱把在中國成功經驗複製到印度,一定會失敗。」因為中國高層領導人就可搞定一切,但印度二十九個邦像是二十九個國家,必須花更多時間了解印度市場。

中鼎》從天然氣站出發單打更需群體戰○八年即已前往印度發展的中鼎公司,對於印度各邦的獨立性,感受更為深刻。

中鼎從印度南部喀拉拉邦開始興建天然氣接收站,一開始吃足苦頭,其後到莫迪主政的古吉拉特邦標案,近期再前往新德里首都圈發展。「我們發現在每個邦都必須從頭來過。」中鼎印度公司總經理林天生在辦公室內,指著地圖比畫在印度發展路徑。

林天生因而對「新南向政策」提出三項建議:一、在台商資金調度方面提供協助;二、加強與各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三、提供對印度各邦的稅務諮詢。如此才能比照日韓政府,成為台商的後盾。

面對印度的變與不變,究竟哪項台灣產業最適合進軍印度市場?總統府「新南向辦公室」專員邱仕敏指出,在莫迪政府的優惠方案下,台灣電子業在印度市場的機會很大。駐印代表田光中在六月中旬德里台商會與印度PHD商工總會簽署合作備忘錄時,也認為電子業、汽車等產業很有機會。

仿照日、韓發揮團結效益

林天生則提醒,「形成群聚效應很重要」,台商至今皆為不同產業單打獨鬥,反觀日商、韓商在印度都已形成群聚效應,才能發揮團結的效益。

而從台達電建立品牌、站穩腳步的經驗看來,打破及克服「印度市場很困難」、「印度員工很難管」等刻板印象,並且帶動產業群聚效應,才是進入印度市場的重要入場券。

「印度市場雖困難,但也很公平,對於所有外商都一樣。」劉家樵如此強調,「放下對印度的刻板印象,先來印度走走,了解印度社會文化,才能知道這個市場真正需要什麼。」盧樹弘也笑稱,他常走進電影院觀賞寶萊塢電影,「在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了解印度社會文化」。

「印度市場的機會與風險一樣大。」一位經濟部官員為「新南向政策」下了注腳,他並強調:「制定政策前應更了解當地市場,不能太一廂情願。」無論是東協或南亞國家,台商唯有在地長期扎根,才可能找到打入內需市場的利基。對台灣來說還很陌生的印度市場,更是沒有快速成功的捷徑。

(全文請見《報導者》網站:www.twreporter.org)撰文 •《報導者》何榮幸、賴千尋(特約) 攝影•《報導者》吳逸驊

 
文章編號: 2016071830103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10

小英最愛台菜小店下過廚露兩手

1 : GS(14)@2016-05-19 02:22:25

台灣準總統蔡英文擔任陸委會主委時,住在台北東區,附近有間台菜餐廳深得小英的心。這間店店面不大,更談不上裝潢,人氣卻是非常火爆,吃飯時間一到,門口總見長龍。台《壹週刊》記者來到這間「田園台菜海鮮」,見到了在開放廚房裏掌廚、人稱「小倩」的第二代老闆曾淑倩。小倩憑着傻大姐的性格,與個性內斂的蔡英文打成一片。她說,多年前,小英住附近時,下班回家不想下廚,就會到她的店吃個簡簡單單的晚餐,有時也會帶朋友一起來。小英最喜歡的兩款菜,就是「炒鱔魚」和「五香排骨」,不但每次必點,還大力推薦給朋友。小倩做的炒鱔魚是鹹中帶甜、甜中有酸的台南口味,大火快炒而成,而且她的鱔魚不但夠新鮮、切得大片,還細心拔除細刺,吃來脆脆的,一點都不扎口。而看起來就很誘人的五香排骨,則是挑選優質豬小排,以五香粉、胡椒粉、醬油醃漬兩天,裹上薄粉後下鍋油炸至酥脆,雖是炸物,卻不會膩口,上桌後香氣四溢,總是立刻被一掃而空。因為小英實在太常出現在這裏,所以有許多記者也聞香而來,小小的店面經常塞滿了人。小倩回憶起最有意思的一次是,小英被記者要求下廚顯身手,居然就借用了她的廚房,當場炒了一盤「櫻花蝦高麗菜」,讓記者見識到小英傳說中的廚藝。現在到店裏,也吃得到這道菜,小倩說:「其實這也是口味清淡的小英總統偏愛的菜餚,她有時候也很隨興,跟大家都玩得很開心。」小資料:田園台菜海鮮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東豐街2號電話:(886)02-2701-4641台灣《壹週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16/196140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232

邊條魚好味到震擄獲小英芳心?

1 : GS(14)@2016-05-19 02:22:26

2008年擔任台灣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展開了下鄉輔選的日子,每到用餐時段,她總是希望能品嚐一些當地小食,台中市議員張耀中成為了她最佳的美食嚮導,帶她來到位於台中市南屯區的「阿二快炒」。店內的一尾吳郭魚、一碗切仔麵、一份燙地瓜葉(番薯葉),簡單的滋味,卻擄獲了小英的心,讓她半年內報到了兩次,而經由改良優質化吳郭魚品種而成的「台灣鯛」,也取代了日月潭的曲腰魚,成為最紅的「總統魚」。中年轉業的老闆高正道,跟在台中大里開海產店的親戚學來這個獨門技術,滷湯裏只有水、鹽、薑、米酒4樣東西,關鍵是燉煮的時間與火候的控制,不過據說高老闆也花了半年才掌握到訣竅,想要吃這條魚,來這裏就對了。負責煮麵、燙青菜的老闆娘陳秀花,是小英的超級粉絲,她說:「其實是我老公先發現是小英的嘞!我實在太開心了,還特別燙了我弟弟自己種的地瓜葉給她吃,果然很符合她的胃。」燙好的地瓜葉,淋點醬油膏、油蔥酥、蒜頭、鹽拌一拌就完成了,簡單樸素的菜色,讓小英吃的超開心。小資料:阿二現炒地址:台中市南屯區黎明路二段79號電話:(886)04-2381-7741台灣《壹週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16/196140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233

小英也愛「港女煲」揭總統廚房秘密

1 : GS(14)@2016-05-22 12:16:03

蔡英文(小英)昨日就任台灣總統。喜歡在廚房裡大展身手,常在新北市永和家中作菜款待核心幕僚、政商人士,廚房裡的她一掃鐵娘子形象,單純回歸生活這件事。到小英家作客究竟是甚麼模樣?台灣《壹週刊》一窺小英廚房裡的八大秘密!1.鍋具小英平底鍋挑的是法國特福(Tefal)不沾鍋,英國名廚Jamie Oliver也愛用。有「港女煲」之稱的法國百年經典琺瑯鑄鐵鍋LE CREUSET也是小英的廚房利器,擁有藍、綠、紫三色圓鐵鍋。2.爐頭白色系廚房配備意大利best爐具,簡約現代感一如小英的俐落個性,瓦斯爐採嵌入式平面設計,作菜很順手,多段式火力可精準控制火候,不少廚藝教室和美食家都愛用這一品牌。3.餐具刀具和餐具稱得上專業級,處女座的小英收納整齊,義大利麵夾是她常用的工具,不論是料理麵點,或是烤烏魚子,全靠這一支。4.美式咖啡壺小英咖啡因成癮,喜歡自己研磨豆子、沖煮咖啡,來到小英家作客,餐後肯定有一杯現煮咖啡。5.杯子小英是杯子控,家裡有個櫃子全放杯子,到她家作客不怕杯子不夠用。據說她拿到博士學位那年,買了一組英國傳統杯具當作自己的禮物。6.電視廚房有個白色中島,身為日本節目《超級全能日本改造王》的粉絲,小英拿報廢的電腦螢幕、機上盒、喇叭組裝成電視,不時也追韓劇,只愛看歷史劇,尤其是《明成皇后》這部時代大劇。7.書櫃餐廳最搶眼的是一整面書櫃,小英從小喜歡看書,幾乎甚麼都看,對文學、歷史特別有興趣,朋友送她一本帥哥大廚奧利弗親筆簽名的《療癒食物》食譜,不下廚時就翻翻這本書,一樣療癒。8.餐桌家宴菜色很家常,東西料理都有兩三把刷子,拿手菜有烤春雞、烤烏魚子、煎牛排、意大利麵、咖哩雞等,一個人就能張羅一桌菜。台灣《壹週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22/196228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0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