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茶餐廳翠華去年高調上市,一度令人對這個傳統行業刮目相看。茶餐廳是否「咁易搵錢」?不如先看看伍世德(阿德)和劉麗娜(Lienna)的故事。這對八十後夫婦,三年前不惜按了媽媽的唐樓單位,借得五十萬,頂手九龍城一間舊式茶餐廳。二人雄心壯志,將餐廳改名新興發,希望大展拳腳。但很快就發現競爭大、成本高,生意難做。盈利僅與以前人工「打個和」,更要擔驚受怕隨時「倒蝕」。本刊找來太興集團老闆陳永安,到店中試食、點評,為這對年輕夫婦指點迷津。 九龍城食肆林立,開業逾二十年的新興發,雖開在大街衙前圍道,卻亳不起眼。若非Lienna來函自薦,記者也不會「揀中佢」。她在郵件中自爆經營困難,但同時對自家食物信心十足。原來,阿德已是該店第三任老闆,創業前是好彩集團旗下酒樓的店長,「我鰠九龍城大,經常幫襯呢間茶餐廳。上手老闆係後生仔,嫌辛苦唔想做,我見有機會就搏一鋪。」阿德邊收錢邊說。時值中午,店內座無虛席,大部分是一身泥塵的地盤工人,其餘的大多是年紀較大的街坊客。晚上七點多,在金融機構打工的Lienna,踩覑高跟鞋趕回店中,準備週六的到會。店鋪營業至深夜十二時半,不時有客人摸上門食消夜。不過,兩夫婦「死做爛做」,付出與回報卻不相符。Lienna無奈道﹕「我懐朝十晚一咁做,生意額有上升,但租金、人工、食材不斷加價,盤生意可以話無利可圖。」為助這對八十後夫婦突破困局,本刊找來太興集團創辦人陳永安及總經理何小鋒,親身到店中試菜,找出當中問題及改善方法。 問題一 環境邋遢 陳永安甫到達,即先「幫襯」洗手間。出來後,未叫食物,已搖覑頭道:「間鋪感覺殘舊,去完個廁所都唔開胃啦!」掃視一圈後,再指覑座位旁的地拖說﹕「將污糟鮋地拖擺鰠度,令人感覺唔舒服。」之後,他和何小鋒參觀廚房,打開雪櫃查看後,即質問阿德:「你懐幾耐冇洗雪櫃?起晒冰鮋!」阿德尷尬點頭。陳永安指覑擺放凌亂的食材,續道﹕「食材唔應該周圍放,阻住門口通道又唔就手。」離開廚房,陳永安望一望夥計和老闆的衣著,指覑Lienna說:「你懐一身便服,俾人感覺唔整齊,連基本鮋管理模式都冇。」 建議加強清潔 減少存貨 陳永安指店鋪最好重新裝修,但因廚房太殘舊,裝修費動輒過百萬。礙於小店缺乏資金,他認為第一步應先加強清潔工作。「地拖唔好貪方便擺鰠樓面,雪櫃更加要定時清洗,確保食物唔易變壞。」他提議老闆要減少存貨,以免鋪頭堆滿汽水、麵包等乾貨,阻塞通道又不美觀。另外,應提供制服予七名夥計,「著制服整齊又乾淨,你都應該掛番個名牌,等人知你係老闆﹗賺到錢,再同業主傾續四至五年租,之後先搞裝修啦!」陳永安說。 問題二餐牌雜亂 無賣點 點餐前,陳永安接過一疊餐牌,即皺覑眉逐一攤開:「嘩﹗有成十張!點揀呀?花多眼亂,睇到頭都暈﹗」何小鋒接過餐牌細閱後說:「你唔講我都唔知招牌菜係豬手同牛腩!」形形色色的餐牌上,印有三十八款小菜、六十九款炒粉麵及五十款「碟頭飯」等。「得一個師傅點整咁多樣№?」陳永安指,店中只有一位大廚,菜式繁多,廚師的預備功夫增加,令出菜時間延長。廚師預備予記者拍照的小炒,更發現黑色「鑊踎」。另外,菜式多,要預備各種食材,亦會造成浪費。「餐牌有鮋你就要準備,冇人食,你就要丟,吃力不討好。」陳永安看到餐牌上的照片,即轉過頭對Lienna說:「鱓相影得咁肉酸,鱓客見到都唔想食,寧願唔要相。」 建議八二定律 刪減餐牌 「做飲食鮋都知道八二定律,即八成收入來自兩成食物。」陳永安提議阿德精簡餐牌,將較少客人叫的食物刪除。「你有收銀機,可以統計到邊鱓好賣,歸納一個精簡鮋餐牌,主力賣銷量好鮋產品。」陳永安指可根據各款食物的銷量做分析,定出三至四個餐牌。「餐牌可以分午市同晚市,方便客人睇,晚市鮋價錢可以提高一至兩蚊。」另外,招牌菜要印在餐牌的當眼處﹕「咁鱓客先知你有咩鎮店之寶。」 問題三味道一般難吸客 阿德捧來招牌豬手、雲吞、水餃、蝦仁炒蛋及薑汁奶茶等,供陳永安等試食。阿德指,豬手、牛腩都是師傅花三至四日炆製而成,雲吞水餃亦是每日新鮮包製。至於薑汁奶茶,是夫婦想出的「新噱頭」。然而,何小鋒淺嘗了一口奶茶後便放下,他表示:「味道合格,但冇一種想追住飲鮋感覺,飲落比較扰口。」另外,對豬手及雲吞的評價亦十分一般﹕「豬手炆得太腍,太鹹﹑冇南乳味。雲吞鮮味唔夠,水餃一上䒷已散開。」身旁的陳永安點頭認同,並補充﹕「雲吞不過不失,夠晒大粒,但唔會令人想返轉頭再食,鱓皮太易爛,湯亦唔夠味。」他指覑餐牌道,午市三十元便有套餐,送湯及飲品,比連鎖快餐店更便宜,因此街坊不會對食物質素有特別要求,但小店質素亦難提升。何小鋒直言:「鋪頭食物冇個性同特色,就好似一個大舞台冇鰦支射燈一樣,冇焦點。」 建議做出真正的招牌菜 陳永安指老闆應多與大廚溝通,給予意見改進菜式,提高產品質素。「如果你想用豬手做賣點,就要周圍去試纒,全港邊度鮋豬手最好味,你超越到佢,就可以打造成招牌菜,到時加價兩至三蚊都有人食。」何小鋒認為,招牌菜的款式不一定要新穎,可嘗試在傳統上尋求突破,他舉例﹕「太興鮋厚切午餐肉都唔係新鮮№,但做得比人好,有噱頭鮋話,就有回頭客。」另外,二人都認為菜式的分量不需太多,「依家鮋人唔使食咁大份餐,雲吞唔需要咁大粒,但可以加入蝦子﹑大地魚等增加香味,豬肉肥瘦比例做得好,令客人食完想再食先飱。」他指,酌量降低食物分量,不但有效調控成本,更可避免造成浪費。 老闆回應一動不如一靜 聽完陳永安的意見後,Lienna和阿德繼續忙覑準備下午的到會,沒有太大反應,記者問及,Lienna才表示:「佢都經歷過我懐鮋狀況,由佢把口講出鈬,更加有說服力。」但講到確實執行,二人都指有困難。首先,Lienna表示早已提供制服予伙記,只是未有嚴格執行。至於精簡餐牌,她指之前已刪減了一部分,「附近鮋麻雀館佔我懐外賣三分之一鮋生意,佢懐咩都會叫鈬食,唔可以忽視佢懐需要,總之唔可以影響依家班客。」記者反問她有否記錄什麼菜式好賣,她即表示﹕「冇,但我懐日日都鰠鋪頭睇住o架啦。」講到菜式味道被彈,Lienna笑說﹕「好唔好味就真係見仁見智,每個人口味都唔同,佢話豬手太腍我反而開心,因為鱓客係鍾意食腍鮋豬手。」另外,她亦指曾考慮只裝修廁所﹕「我問過裝修師傅,佢懐話唔肯淨係做廁所。」記者表示有裝修師傅介紹,Lienna即說﹕「好哇﹗」 按樓做老闆 其實,Lienna和阿德接手茶餐廳時,只是一心做老闆。「我睇過盤數,一個月賺到四萬o架﹗」阿德指,三年前他放棄二萬多元的工作,並將與母親同住的唐樓按了,借來五十萬,頂下茶餐廳,連同其他使費,用了七十五萬。「做到店長好難再升,唯有創業做老闆先有突破。」當時仍為女朋友的Lienna義無反顧地支持。不過,開業一年多後店鋪盈利不升反跌,因此Lienna婚後仍繼續打工,確保有穩定收入。二人見步行步,希望靠宣傳打響名堂。但陳永安直指小店「危危乎」,應覑手解決根本問題﹕「表面仲有一﹑兩萬賺,但其實佢冇計到折舊等費用,只要鋪租及食物成本一加價,已經冇得做﹗」 開業資料 頂手費$500,000水電及租金按金$220,000雜費$30,000總投資$750,000 營業資料(2/12) 營業額$400,000租金$58,000人工*$130,000*包括老闆人工,全職及兼職各六名來貨$150,000水電$40,000盈利$22,000 壹週刊fans club facebook 即上「壹週刊 fans club」睇片,聽纒陳永安點講! |
| ||||||
今年一月,一份監察院的調查報告,確定了九年前金管會處理結構債問題的方式是個錯誤:「未發佈可供業者遵循之法令……,悖離投資人應自行承擔風險之常理……」當年的荒謬指導,也是如今元大創辦人馬志玲夫婦被判刑定讞的起點。 撰文‧劉俞青 近來,金融圈流傳這樣一則故事:如果有一天你在台北,一早接到老闆電話,要你無論如何五十分鐘後台中見,遲到就開除,你該怎麼辦? 搭高鐵、飛機都來不及,唯一的方法就是直接發動車子,一路超速、開路肩,終於在五十分鐘內飆到目的地,也暫時保住工作。但過沒幾天,一堆交通違規的紅單紛至沓來,誰該繳?任何稍有良知的老闆,都應該多少分擔一些吧! 這故事指的就是九年多前,台灣投信業慘痛的「結構債教訓」! 故事中逼員工在幾乎不可能的時間內抵達目的地的老闆,正是二○○四年命令基金公司要在限期內,以「不能讓基金受益人損失」的方式,由大股東自行承擔虧損的「金管會」;而違規飛奔的員工,則是當時因為「違規」處理結構債,如今落得官司纏身的元大投信、金鼎投信與寶來投信。 遲來正義 金管會遭監院調查經過漫長煎熬的官司訴訟,七月一日,元大投信處理結構債一案三審定讞,元大證券創辦人馬志玲、杜麗莊夫妻,被以背信罪處以七年四個月的重刑;另外,金鼎投信張平沼、陳淑珠夫妻的官司仍在訴訟中,二審也被判以七到八年不等的重刑。只有寶來投信因為負責人白文正在○八年輕生,而提前宣告偵結。 這樁前後長達近十年、一口氣起訴元大、寶來與金鼎投信與證券的相關負責人、引發金融業高度矚目的「奇案」,緣起二○○四至○五年間,當時台灣投信業的債券型基金規模,像吹氣球一般,一下子成長到二.二兆元,其中有四千多億元是結構債;如果根據當時利率反轉後的折價比例損失計算,全國投信基金最少損失四百億元以上的基金淨值,系統性的贖迴風險一觸即發。 當年金管會的處理方法,是由時任金管會委員的李賢源坐鎮,他祭出三大原則:一是依法辦理;第二是不可讓受益人虧損;第三則是若有虧損,由投信公司的股東承擔。 今年一月八日,監察院出具針對此案的調查報告,針對金管會當時的處理方法,在報告中明確表示「金管會處理結構債事件,未透過『合法程序』發佈可供業者遵循之法令,即要求投信業者(股東)自行承擔基金所有損失,悖離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之常理,損害人民權益甚巨,……,仍有欠當。」只可惜,這份監察院的報告已無法扭轉當年錯誤。 其實早在監察院報告之前,這項處理原則就引發市場高度爭議,業者只是敢怒而不敢言。但歸結下來,至少存在三大荒謬;第一,原本基金投資無論盈虧,理應都由基金受益人自行承擔,與公司經營無關,但金管會卻硬逼公司股東吃下,背後並無法理依據;其二,既然是當時穩定金融市場如此關鍵的政策,但當時金管會或許因為心虛或理虧,沒有訴諸正式的會議與書面紀錄,更不敢出具公文,導致如今業者有苦難言。 最後則是金管會早已人事更迭,當時沒有留下文字紀錄的「管理原則」,如今連人都不見了,留下業者獨自面對司法審判。 後來金管會在事件後,同年年底迅速成立「改善債券型基金流動性專案小組」,並著手修改「債券型基金管理辦法」,將基金做更細緻的分流與管理,這個大動作的修法,也間接證實事件的風暴點來自金管會的管理措施確實不夠周全;但投信的經理人與董監事恐怕並無明顯違法之處。 舉例來說,所謂虧損要「股東承擔」,指的是「最大股東」?還是「所有股東」?背後依循的法理何在?金管會又如何確認這些「股東」具備足夠的財力,去承受這筆動輒十億元以上的巨大虧損? 投信業處理手法粗糙 例如後來可能因為難以承受巨大壓力,選擇跳海輕生的寶來證券前董事長白文正,市場皆知,他從一個送報生白手起家,點滴建立寶來證券,財力比一般大眾或許好上許多,但和許多財團相較,恐怕遠遠不如;當時,據瞭解,白文正持股寶來投信不到三成股權,卻被金管會逼迫承接如此巨額虧損,「究竟是誰殺了白文正?」當然,投信業者的「處理」方式也有爭議,例如日前才剛被處以重刑定讞的馬志玲夫妻,原本元大證券持有元大投信二成股權,而馬家家族持股五五%,因此金管會下令大股東全數承擔虧損。馬家先由投資公司騰達以一百元的價格(沒有讓基金虧損)買下所有的結構債,然後再透過投資公司與元大證券之間,一來一回的債券買賣,製造價差,一點一滴把元大證券該承擔的虧損轉嫁回去。但同一時間,馬家也以每股五十七元的價格,將自家的投信股權,賣給元大證券。 而當時因為結構債事件而「頭抱著燒」的元大投信,是否還值每股五十七元的高價,也是這場風波的爭議點之一。 後來被移送調查的元大、寶來與金鼎投信,共同的特性都是非金控的券商,沒有金控母公司可承受虧損,最終導致悲劇。儘管事後金管會一再宣稱「結構債事件沒有引發系統性風險」,但枱面下的風暴卻更深層地影響台灣金融市場,甚至於到後來的官司審判,都有令人遺憾之處。 其中,針對背信罪成立要件之一的「損失認定」,元大證券曾經在一○年委託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資誠做出「專案查核報告」,報告中指出,元大證券因協助元大投信處理持有結構債,由於多數都為到期保本,因此最後總計損益金額為獲利三.○六億元。 換句話說,該報告證實,當時的元大證券並沒有因為自馬志玲家族投資公司承接過來的結構債,而承受損失,而且還有獲利。 這份報告中,為符合一般審計原則,會計師在所有財務報告之前,都會附上一頁的核閱報告書,其中會有文字說明:「上述報告查核,並非依照中華民國一般公認審計準則查核……」云云,這段文字幾乎可以見諸在所有公司的財報上;但可惜的是,法官卻引用上段文字,認為此份報告的結論「已有疑義」,此等判定不僅讓金融市場人士驚呼連連,也讓馬志玲喪失最後翻盤的機會。 無專業法庭 判決引發爭議「我也替他叫屈,」結構債事件爆發當時擔任證期局副局長、現任證期局局長的吳裕群說,當時金管會「並沒有苛責元大等業者很大的行政責任」,僅給予「糾正」處分。 這個處分遠比「警告」、「限制業務」,甚至「解除經理人職務」等還輕,但此案最後卻被金管會決定「移送」檢調,甚至最後判處重刑,一路造成難以收拾的局面。 「制度殺人!金管會錯誤的政策,置所有投信大股東權益於不顧,是這場悲劇上半場的元兇;但元大等業者在轉移虧損的過程中,手法粗糙,甚至可能損及其他公司權益,也是事實。」一位事發當時擔任官股金控董事長、旗下也有投信公司的金融圈前朝大老表示。 台灣投信業歷經好幾次的市場風暴,例如○三年爆發公司債到期無法償還的違約事件,也造成許多基金淨值虧損,當時金管會也採行同樣的方法,要求大股東承接損失;在兩年後的結構債事件上,同樣的劇本又上演一回,卻未在事件中學習往前邁進,令人遺憾。 金管會自始至終沒教育投資人「自負盈虧」,造成台灣投資人未建立正確的風險投資觀念,是最大錯誤。再者,金管會沒有在平時落實投信監理,以致坐視風險擴大,才出手以非常規方式管理,造成後續一連串難以彌補的悲劇,也是一大遺憾。此外,建立正確的專業法庭,並建立制度引用專業判斷,恐怕才是這場「結構債十年奇案」的最大啟示! 金融監理缺失 引發一連串風暴 ── 結構債案大事紀 2004.7 美國聯準會連續13次降息,長期低率環境使國內債券型基金規模成長達2.2兆元,其中結構債逼近5000億元大關。 2004.7 利率反轉向上,聯合投信因結構債損失億餘元,基金淨值下跌,影響市場信心,投資人大量贖回債券型基金。 2004.11.3 金管會成立「改善債券型基金流動性專案小組」,宣佈投信公司處理結構之「三大原則」:符合現行法令、不可讓基金受益人受損、若有損失由投信公司股東自行吸收。 年底,各家投信陸續將結構債以各種方式「搬出」投信,其中元大、金鼎、寶來投信都以大股東個人投資公司買下結構債的巨額虧損。 2004~2005年 元大、金鼎、寶來等投信大股東同時將個人持有的投信股票,陸續賣回證券公司,引發社會爭議。 2007.12 檢調先後查辦寶來、元大與金鼎集團。 2008. 7 寶來集團負責人、也是重要被告白文正跳海輕生,偵查終結。 2009.10 檢方起訴金鼎集團前董事長張平沼、陳淑珠夫婦。 2010.5 台北地方法院依違反《證交法》中詐欺罪,馬志玲夫婦被判刑七年半。同年,張平沼被判7年6月、妻子陳淑珠8年6月徒刑,目前仍在上訴。 2013.2 高等法院二審認為無法證明馬志玲夫婦操縱鑑價,將兩人各改判7年4月徒刑。 2014.7.1 最高法院駁回上訴,全案維持二審判決定讞。 整理:蔡曜蓮 他山之石》 美國政府出奇招 防止崩盤又賺到錢 美國市場近年來也曾經發生好幾次金融風暴,例如2008年金融海嘯時,貨幣基金購買了大量的資產擔保證券,無可避免地被捲入其中。 當時雷曼兄弟倒閉,引起市場恐慌,主要儲備基金因投資者爭相贖回,卻因市場無人承接,資產淨值一路縮水,市場恐慌越演越烈,約有3000億美元持續遭贖回,佔貨幣基金14%的資產。 當時的美國政府為安撫市場恐慌,財政部宣佈「保險計畫」,為搖搖欲墜的貨幣基金張開安全網,「所有市場上合法的貨幣市場共同基金,不管是零售或是機構型,都可以付保險費參與計畫」,財政部保證計畫內的基金,如果跌破淨值,政府會將基金淨值填補回來。於時任總統布希的授權下,財政部得以動用外匯穩定基金(Exchange Stabilization Fund)作為保險補償金的來源,最高可動用500億美元。 這些舉動有效阻止了貨幣基金的潰散潮。有趣的是,財政部結算保險政策時,不僅並未付出任何保險理賠支出,還收到12億美元的保費收入;回頭來看,這項政策無疑是成功的。(蔡曜蓮) 借重專業鑑定 讓判決更具公信力 編按:會計師出具的專業查核報告,能不能作為有效證據?這次馬志玲夫婦的背信案,因為涉及元大證券損失之認定,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報告是重要關鍵;然而這樣一份關鍵報告卻因為一段制式化說明,而被二審法官認為「已有疑義」;對此,《今週刊》特邀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薛明玲,對會計審計與法律的接軌,提出下列看法:一、釐清案情及真相是司法人員審理訴訟案件的首要工作。惟社會日趨多元,專業分工愈來愈細,各種商業活動及交易日趨複雜,法令規範也愈來愈繁瑣。以會計審計為例,許多交易之會計審計,非本科專業人士可以瞭解。因此檢察官或法官於審理與會計審計相關案件,如案情複雜,需要具備會計審計專業方得以深入瞭解真相時,建議可多借重專業人士,由其提出專家鑑定報告。 不同專業術語及思考邏輯都不盡相同,因此,檢察官或法官對於會計審計專家提出之鑑定報告內容,不論由哪一方提出,若有不甚瞭解或疑慮處,亦可由司法單位指定可資信任之專業人士,由其來評鑑專家報告內容之正確及可參考性,再向檢察官或法官說明。 二、不同專業所使用之專有名詞或報告格式,因受該專業既有之規範,顯得艱澀難懂,甚或產生誤解。例如會計師為特定案件所出具之鑑定報告,在審計準則之規範下,其報告名稱為:「協議程序執行報告」;而且在報告上亦須載明「本報告僅供……作為所述的目的使用,不可作為其他用途或分送其他人士。本報告僅與前述特定項目有關,因此不得擴大解釋為……」等字語。 此種審計規範之專用術語,檢察官或法官以其法律認知解讀,極可能認定為沒有證據證明力。因此於案件審理時,對案情有重大影響之專家鑑定報告書,宜請該專家到庭說明,以釐清疑慮並昭公信。 三、審理刑事案件,勢必有涉及法律以外專業,因此,如果有該領域專家提供鑑定報告,將有利於案情之釐清及審理之效率。惟據瞭解,目前法院之鑑定經費普遍不足,因此建議司法院及法務部瞭解實際情形,必要時提高鑑定預算,法官及檢察官於審理案件時,對於非其專業可及之證據調查,能委請專家協助。 (薛明玲)(作者薛明玲為資誠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曾任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高等專門職業考試典試委員、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兼任教授。先後於國立台灣大學會計研究所、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及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任教) |
Facebook創始人之一紮克伯格周二宣布,他和妻子將捐款2500萬美元給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基金會以幫助控制埃博拉疫病的蔓延。
紮克伯格在個人Facebook頁面上表示:“埃博拉疫情已處在一個關鍵轉折點。迄今這種疾病已感染了8400人,它的傳播速度很快。如果得不到控制,預計埃博拉在未來幾個月中可能感染一百萬甚至更多的人。”
紮克伯格還稱:“我們必須讓埃博拉疫情在短期內得到控制,防止其進一步蔓延並演化為一場長期的全球健康危機,不至於釀成我們為之大規模奮戰了數十年的艾滋病或小兒麻痹癥那樣的悲劇。”
紮克伯格指出,他和妻子將把2500萬美元捐給了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基金會。據悉,這比資金來自紮克伯格夫婦在非營利基金(矽谷社區基金會)的資金。
CDC基金會表示,這筆資金將用於幫助圭亞那、利比里亞、塞拉利昂以及世界其他受到埃博拉病毒威脅的地方。
在紮克伯格之前,微軟聯合創始人Paul Allen上個月也捐贈了900萬美元。
世界衛生組織周二表示,預期本周內感染病例將上升至9000例以上。全球埃博拉病例上升至8914例,死亡4447例。預計到12月1日西非三個國家塞拉利昂、利比里亞和幾內亞每周新增埃博拉病例數量將達到5000至1萬例。目前這三個國家有超過8900人患病,已有超過4400人死亡。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美國聯邦政府道德辦公室(OGE),美聯儲主席耶倫和她的丈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阿克爾洛夫(George Akerlof)去年的總資產在490萬-1340萬美元之間。
耶倫是美聯儲幾位百萬富翁之一。最富有的美聯儲官員們主要的財富來自早年在銀行業和私募股權業的工作。
去年8月披露的數據顯示,耶倫夫婦2013年的家庭資產在530萬-1410萬美元之間。
據《華爾街日報》,美聯儲官員家庭資產以價值範圍披露,並不公布具體的資產價值。
夫婦倆的投資主要是加州大學的養老金計劃,他們都曾任教於此。另外他們還在部分私營企業持有股權,包括康菲石油公司和雷神公司等。
克爾洛夫還持有約100-500萬美元的先鋒指數信托—600投資組合(Vanguard Index Trust – 600 Portfolio)。
耶倫在加州大學養老金計劃中有約50-100萬美元的資產。另外,她收藏的郵票價值約1.5萬-5萬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由於近日人民幣匯率波動,香港女星邱淑貞夫婦旗下知名時裝公司I.T(00999.HK)8月13日發盈警稱,公司已將所有人民幣定期存款,金額為11.87億元人民幣,於8月12日以現貨及/或通過訂立若幹遠期合約兌換成港元。
公司預計,將錄得匯兌虧損約6000萬元,此對截至今年8月底的半年業績(與去年同期比較)或有重要的負面影響,並因此發出盈警。其股價13日也因此大跌6%。
匯率風險幾何?
8月14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止跌回升,較8月13日的6.4010,升值35個基點。此前在央行發布完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聲明後,人民幣中間價連續三天累計貶值4.66%,但變動幅度逐日收窄。
對於I.T以現貨及/或通過訂立若幹遠期合約兌換成港元的舉措,對外經貿大學商學院教授劉寶成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人民幣會進一步自由化,但由於美元對其他國家貨幣在單枝獨秀的升值,實際上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貶值速度沒有那麽快,而且中國會保持匯率政策的相對穩定,不會單方向的出現第二次、第三次劇烈貶值”,所以在他看來,“沒有必要對未來可能的貶值采取特別的保值措施,但是對於I.T這樣的經營性企業來說,應該分散風險,用組合拳對沖的方式保值。”
不過,假設公司預計人民幣繼續緩慢貶值的可能性比較大,博蓋咨詢總經理高劍鋒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對於過去有人民幣存款,而這筆錢最後結算不留在中國大陸的公司來說,那麽將人民幣及早轉換為港幣、美金等非人民幣更能保值,當然正常的業務結算就沒法避免匯兌損失,不過如果未來人民幣升值,正常的業務結算就會與上述已轉換的非人民幣貨幣存款可以形成部分對沖。”
I.T最新年報顯示,公司持有價值19.1億港元的人民幣,占其現金83%,集團持有的其他貨幣包括日元、歐元、美元、英鎊等。如果港元兌人民幣匯率升值或減值5%,而所有其他變數維持不變,全年盈利將減少或增加約2312.8萬港元。主要由於換算若幹功能貨幣為港元的附屬公司,以人民幣計值的銀行結余、借貸及衍生金融工具產生的匯兌差額所致。
“人民幣貶值最大的風險在於那些純進口的企業,比如奢侈品公司、洋酒公司、高檔化妝品公司、高檔汽車公司等。這些公司除非采用金融杠桿的方式,否則很難對沖風險,但純進口的貿易公司往往現金流轉要求高,很難拿大筆資金做對沖。”高劍鋒說。
對於服裝企業來說,高劍鋒認為,外資服裝企業受人民幣貶值負面影響理論較大,但是也要分情況來看,比如Zara、h&m等部分中國國內生產、部分進口,相比上述純進口貿易企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當然在合並報表結算的時候也會不可避免存在負面影響,而前幾年人民幣升值的時候,他們的報表也比較光鮮。
靠內地業績抵銷香港影響
匯率變動使得I.T剛剛逐漸複蘇的業績又蒙上陰影。2014上半財年,I.T純利4940萬港元。截至今年6月底,未計公司業績變化,單計匯兌損失,已拖累I.T今年中期業績(截至8月底止)倒退逾21%。
隨著香港零售業疲弱,I.T在過去兩年業績萎靡,2013年業績一度出現大幅下滑,隨後I.T在力拓內地業務策略下稍有改善。
目前,香港和大陸市場分別占I.T總營業額的50.6%和38.6%,而2014/2015財年,I.T還在積極拓展中國大陸市場,中國大陸的營業面積同比增長了12.3%,上升至978854英尺。
I.T集團稱,中國大陸的持續城鎮化帶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加上社會更為講究建立個人風格,在中產階層中更是蔚然成風,因此為高級而破格的時裝產品創造利好的長遠營商環境。
截至2015年2月28日止的年報顯示,I.T營業額增長6.4%至71.8億港元。其中,香港市場零售總收入增長0.3%至35.77億港元,可供比較店鋪銷售增長率為0.7%;中國大陸市場零售總收入增長18.2%至25.63億港元,可供比較店鋪銷售增長率為4.5%。集團毛利增長10.4%至44.64億港元,毛利率為62.2%,純利增長11.7%至3.13億港元。
I.T近日發布的截至5月31日一季報顯示,香港本土市場消費意欲疲弱,可比銷售錄得0.5%的跌幅,為促進銷售集團4月份已經提前開始打折,此外營運成本飆升,毛利率大跌230個基點至59.1%。
不過集團在中國內地和日本市場分布實現3.5%和23.2%的可比銷售增長,中國內地毛利率同比大漲260個基點至62.7%,日本亦漲70個基點至68.8%,集團一季度整體毛利率為62.5%,受到香港市場的拖累僅增10個基點。
I.T集團由其現任董事局主席沈嘉偉(Sham Kar Wai)於1988年在香港創辦,其1999年娶回香港影星邱淑貞,婚後育有三女,2005年 I.T上市。
過去幾年I.T一直在擴大規模,2010~2013年,I.T在香港加開了117間獨立店鋪;內地新開店鋪數量更是多出一倍,由2010年119間增至237間;臺灣亦由8間增至21間,這還未包括特許經營店及百貨公司設有的專櫃。
上海家長帶著兩名兒童正在上學。 (東方IC/圖)
第十八屆五中全會於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這項決定終止了實行了已20多年的“一胎”政策。
衛計委網站消息,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答記者問表示,全面兩孩政策,是指所有夫婦,無論城鄉、區域、民族,都可以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根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的決策部署,需要修訂《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及其配套法規,依法組織實施。
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後,衛計委將進一步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取消二孩審批,實行生育登記服務制度。生育第二個孩子的夫妻,可到一方戶口所在地或現居住地辦理登記。具體登記辦法由各省(區、市)制訂。符合規定條件要求再生育的,仍需要按有關規定辦理手續。衛生計生部門將進一步簡化程序,做好服務,方便群眾。
至於獨生子女福利,王培安表示: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後,提倡按政策生育。對自願生育一個孩子的夫妻,不再發放《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不再享受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等相關獎勵優待政策。之前已經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繼續按規定的條件、標準、年限,享受各項計劃生育獎勵優待政策。已經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要求再生育的,不再享受獨生子女父母獎勵優惠待遇,此前享受的不退還。
國務院參事馬力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表示,當前中國面臨著“未富先老”的困境,人口結構矛盾凸顯,老齡化、男女比例失衡等問題日趨嚴重,全面放開二孩將提高未來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和比例,有利於實現平衡合理的人口和家庭結構,減緩老齡化壓力,促進經濟社會均衡發展。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勞動年齡人口連續三年下降。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從2012年首次出現下降,當年減少了345萬人,2013年減少了244萬人,2014年則減少了371萬人。
前述衛計委消息,王培安稱:現階段,全國符合全面兩孩政策條件的夫婦約有9000萬對。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今後幾年出生人口總量會有一定程度的增長,最高年份的出生人口預計超過2000萬人,這是政策調整的預期效應。
王培安還透露,符合全面兩孩政策條件的婦女約60%在35歲以上。
據南方周末網報道,2014年初,各地開始實施“單獨二孩”政策,據衛計委前期開展的生育意願調研,“單獨”二胎政策全面落實後,在全國範圍內,將影響1500萬至2000萬人。這些夫婦中,大約50%-60%願意生育第二個孩子。
然而,國家衛計委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大概有100萬對的單獨夫婦提出了再生育申請。到2015年9月底,再生育申請達176萬對。這一數量與此前預計每年約200萬對夫妻申請差距較大。
事實上,撫養成本高、“上學、就業、找對象等問題,都成為了人們糾結是否生二孩的顧慮。
“全面放開二孩後,隨著之前積累很長時間的生育需求的釋放,近期可能會出現生育小高潮,但長期來看不會出現大的生育高峰,也不會造成中國人口的大幅增長。” 馬力表示。
馬力認為,一是因為當前生育成本高,人們想生生不起;二隨著近年來人口政策逐步放開,全面二孩放開前大約只剩下15%的人不能生第二個孩子,因此缺乏形成大的生育高峰的基礎;三是隨著經濟發展,社會保障不斷完善,人們觀念會從“養兒防老、多子多福”轉變為更多要求自我實現,這種經濟發展造成的“少子化”觀念也影響著人們晚生晚育、少生優生,生育率也將保持低位。
計劃生育是怎麽誕生的?
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口政策一直處在演變中。大致經歷了三個時期:
新中國成立後,20世紀50年代,由於社會安定、醫療衛生條件提高,我國迎來了第一波人口過快增長時期。1953年的《農業發展綱要》首次寫入了計劃生育內容,計劃生育開始在一些地區進行試點。
從1959年開始,中國出現了三年自然災害,出生率急劇下降,1960年首次出現了不正常的人口負增長,計劃生育被擱置。
1962到1973年,中國經歷了又一輪生育高峰,總出生人口達3.2億。
1972年8月21日,衛生部在向國務院寫的《計劃生育工作調查報告》中,將城市的生育控制經驗總結為“晚、稀、少”。所謂“晚”,指男女雙方在25歲以後結婚;“稀”,指婚後生育間隔長一些;“少”,指一對夫婦只生育兩個孩子。70年代後期,我國人口已近10億,人們普遍感受到“人多了”。
根據形勢發展的要求,國家在1978年提出“提倡一對夫婦生育子女數量最好一個最多兩個”的生育政策,表明要進一步嚴格控制人口的態度。1978年3月,計劃生育第一次被寫入憲法,在全國人大五屆一次會議上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其中的措辭是“國家提倡和推行計劃生育。”
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正式發表的《關於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其中號召:“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
1981年3月6日,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設立,作為國務院常設機構。隨後,全國計生工作體系一直建立到社區、村寨.
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把實行計劃生育確定為基本國策,兩個月後寫入新修改的《憲法》。同時規定:“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來源:大洋網
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的二孩母親馬麗雲一紙訴狀將監利縣衛計局告上法庭。1月25日,監利縣法院受理此案。作為全國非獨人群搶生社會撫養費征收第一案,這一案件意義重大。
馬麗雲家住監利縣網市鎮碾橋村,於2015年5月生下第二個孩子。2016年1月1日,修正後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生效實施,其中第18條規定: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這意味著全面二孩政策在全國範圍內正式實施。
新法實施十天後,2016年1月11日,馬麗雲夫婦收到監利縣衛計局的一張《征收社會撫養費決定書》,決定書中告知馬麗雲夫婦違反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18條,生育二孩是違法行為,對其征收社會撫養費98700元。
馬麗雲認為,監利縣衛計局的做法,違背了剛剛生效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於是到監利縣人民法院對監利縣衛計局提起了行政訴訟,要求撤銷被告對其作出的社會撫養費征收決定書。
馬麗雲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她原本不懂法,收到社會撫養費征收通知書很緊張,發到網上後很多網友告訴她,《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已經修改,監利縣衛計局的征收決定書上有明顯錯誤。“我想既然錯誤這麽明顯,網友也都支持我,就決定起訴了。不過我還沒有告訴父母,怕他們擔心。”
馬麗雲的代理律師燕文薪認為,修正後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18條規定了中國公民可生育2個子女,監利縣衛計局在新法生效之後對馬麗雲夫婦生育二孩做出社會撫養費征收決定書,是違法的征收行為。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看到,監利縣衛計局的社會撫養費征收決定書上有“當事人因2015年5月計劃外生育二孩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18條”等內容。1月13日,湖北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新法實施前違法生育二孩的還沒有做出處理決定的,依照生育行為發生當時的法律法規規定,由有關行政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依法處理。此前,國家衛計委曾經表態,對於新法實施前違法生二孩的並且沒有處理完畢的,由各省自行解決。
目前,各省正在修訂地方人口與計生法,絕大部分省市明確對搶生二孩予以處罰。對此,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律師馮濤分析,對於本案,按照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對沒有做出處理決定的行為,按照生育行為發生當時的法律法規規定,有關行政機關是有權利做出處理決定的。但是,由於行政機關沒有及時在《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改之前處理,導致在修改之後生效的法律適用期間卻適用已經被修正的舊法進行處罰,處罰依據上存在瑕疵,為以後爭端的產生留下了隱患。
曾經代理十幾個單獨兩孩搶生案件的浙江律師吳有水認為,當新舊法律沖突時,應適用有利於當事人原則,新法規定一對夫妻可以生育兩個孩子,就不應該在新法實施後繼續對搶生的二孩父母征收社會撫養費。
吳有水代理的單獨兩孩搶生案件現在都處於停滯階段。他分析,現在很多法官也在觀望中。由於此前各地都成立了由各部門領導組成的計劃生育領導小組,即使是在新法實施後,司法部門在相關案件的審理上仍然受到計生部門的影響。
從全國範圍來看,不少搶生二孩的非獨夫妻在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後陸續收到社會撫養費征收決定書。因此,湖北監利的非獨搶生社會撫養費征收第一案意義重大。對於案件進展,《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將及時進行跟蹤報道。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國家衛計委日前公布《2015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國共約200萬對單獨夫婦提出再生育申請。
公報顯示,單獨兩孩政策平穩實施。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全面加強計劃生育工作,加強指導和監督,單獨兩孩政策實施穩妥紮實有序。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國共約200萬對單獨夫婦提出再生育申請。
公報顯示,全面推進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流動人口便民維權,落實計劃生育各項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創新管理手段和服務多元供給模式,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服務內容得到拓展,全國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免費服務覆蓋率達89.2%。
公報顯示,2015年計劃生育家庭獎勵和扶助“三項制度”共投入資金112.5億元,比上年增加14.6億元;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受益905.5萬人,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受益87.8萬人,西部地區“少生快富”工程受益3.7萬戶。
計劃生育“三項制度”落實情況
根據港交所披露信息,趙薇和黃有龍夫婦於10月5日減持7.99億股阿里影業股份,減持價格為1.571港元/股,減持後持有股份占比由7.96%降至4.97%。據此計算,趙薇夫婦此次套現逾12.55億港元,而其減持價格已低於購入價格。
趙薇夫婦曾在2015年4月兩次以每股3.9港幣減持合計2.56億股阿里影業,套現約9.984億港幣,股份占比從9.18%降至7.96%。
這意味著趙薇及其丈夫黃有龍過去1年半時間從阿里影業套現了22.53億港元,目前仍持有價值20.67億港元的阿里影業股票。
早前,2014年12月20日,趙薇及丈夫黃有龍斥資31億港幣,按每股平均價1.6港幣購入逾19.3億股阿里巴巴影業股份,相當於阿里影業9.18%的股權,成為阿里影業第二大股東。
阿里影業股價從2015年4月的最高價4.90港元/股,一路走低,降至目前1.65港元/股左右的市場價。目前趙薇持有阿里影業股票賺錢,主要依靠2015年4月那次套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