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Note7被曝香港首炸 三星又回應是外來熱力導致

9月20日,香港一黃姓主婦(網名Christy Wong)在Facebook上發了一段文字、8張相片以及1條影片,稱購買的三星Note 7手機爆炸。從圖片可以看出,整個手機後背被燒黑,前面的屏幕也部分燒焦。

三星香港公司發言人回應稱,9月19日傍晚收到事發Note 7手機後,立即進行了詳細分析,根據三星和新能源公司(ATL)的初步檢測結果顯示,該產品損壞的原因是因外來熱力所導致,三星已經聯絡該名身在外地的顧客,以便詳細了解事發經過。

三星香港早前曾發聲明稱,8月26日至9月1日在香港出售的Galaxy Note 7中,少於500部手機電池是由問題供應商提供。至8月17日,三星香港表示,尚有159部Note 7未回收,將於9月18日開始為其強制更新軟件,重新設置手機電池充電上限為60%,以減低潛在風險。

這一口吻與三星回應內地兩起爆炸事件一致,三星均把Note 7爆炸原因歸咎為外來熱力。此前,兩名購買國行版Note7的用戶“吉祥娃娃你”和“喵星小丸子”先後在百度貼吧發帖稱,自己在京東購買的Note 7,發生起火爆炸。

根據已經獲得的其中一部手機機主的說法,他是9月1日Note 7在中國上市的當天在京東上購買的這臺手機。“手機在星期六深夜突然開始振動並發生爆炸,然後冒出黑煙。”這位沒有透露真實姓名的機主在社交媒體上曬出爆炸的手機圖片並加以文字描述。

而另一部手機的機主則表示,他是在玩遊戲的時候手機突然發生爆炸的,不過由於無法獲得這位機主的聯系方式,這一說法的真實性不得而知。根據韓國媒體報道,“可能是有競爭對手故意在黑三星”。

三星電子的回應是:這與電池無關。三星還表示沒有必要在中國進行大規模召回,因為中國的電池供應商沒有問題。三星電池供應商新能源科技(Amperex Technology)也表示,其中一起中國的Note 7爆炸是由於手機外部溫度過熱而引起的,但是並沒有給出進一步導致事故原因的解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42

房地產開發投資回升,熱點城市外來需求過半

2016年以來,全國商品住房銷售面積呈現一波井噴式的波動增長過程,1~4月份的同比增長率一度達到38.3%,創造了2015年初以來的峰值。1~9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9.31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7.14%,比2015年全年高出20.27個百分點。一些熱點城市的外來需求超過50%,其中投機需求約占30%。

近日,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6-2017)》披露了上述數據。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倪鵬飛介紹,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速扭轉持續俯沖式下滑趨勢後,於2016年初後有了明顯的回升。2016年1~9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7.46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5.76%,

根據資本形成與固定資產投資比率在近年呈現的遞減趨勢,並對2016年前三個季度這一比率進行合理估值,在前三季度宏觀經濟增長6.7%的基礎上,房地產投資增長對GDP增長的直接貢獻為0.26個百分點,比2014年、2015年全年分別高出0.03個百分點和0.64個百分點。

考慮到房地產與其他有關產業關聯性高、帶動性強,本輪房地產市場回暖對宏觀經濟的綜合影響要更為明顯,貢獻為0.8個百分點。前三季度房地產成交量的上升並沒有明顯帶動相關消費的增長。前三季度房地產成交量的上升並沒有帶動投資同比例增長,所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沒有2013年以前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196

河北雄縣:外來客多了,居民精神面貌也變了

4月8日,河北。雄安新區雄縣城內,“禁房令”並沒有打消各方遊客的觀光熱情。在白洋澱景區里,遊船和水上人家生意不錯,當地漁民照常下水捕魚捉蝦。

一位當地人告訴記者,“新區宣布的這幾天,雄安確實有了一些變化,居民的精神面貌變了,作為新區人,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連過馬路都不會搶紅燈了。當然,也有危機感。等待期是有些迷茫的,但相信這段時間會很快過去。”

白洋澱景區。攝影/章軻

一些外地遊客在白洋澱景區乘船遊玩。攝影/章軻

一些外地遊客在白洋澱景區乘船遊玩。攝影/章軻

在岸邊接客的遊船。攝影/章軻

雄縣當地人在垂釣。攝影/章軻

白洋澱景區內的遊船和小漁船。攝影/章軻

當地漁民在水上兜售剛捕撈上來的魚蝦。攝影/章軻

白洋澱景區內的水上人家。據說周末時生意不錯。攝影章軻

兩位老人在白洋澱里開著小漁船。攝影/章軻

位於雄縣城內的華潤(保定)白洋澱管理學院內,二月蘭開得正旺。攝影/章軻

位於雄縣城內的華潤(保定)白洋澱管理學院內,柳樹吐翠。攝影/章軻

雄縣某高檔樓盤無人問津。攝影/章軻

雄縣某高檔樓盤前彩旗依舊,但無人問津。攝影/章軻

雄縣某高檔樓盤無人問津,連遊客都不願多看一眼。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791

成都搭建縣級電商產業園 掀起返鄉創業、外來投資風潮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23/1109504.html

每經記者 余蕊均 每經編輯 楊  軍  

水果物流中心

5月,進入獼猴桃的“收尾”階段,在成都蒲江一家水果物流中心,只有少數工人仍在進行更換統一果袋的工作,但完整的全自動產品分選線、80間冷庫都似在證明著這里前些日子的忙碌。

作為這家物流中心的負責人,從北京來蒲江創業的張瑜華對這些設備的“待機”時間早已了然。“本地獼猴桃、柑橘的銷售期都非常長,這段時間剛好是淡季,但大家也沒閑著,好多人都在從外地進貨,大家做電商是越來越有經驗了。”

張瑜華所說的,正是蒲江農村電商的現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走訪蒲江發現,這里既有從北京、浙江趕來的投資人、創業者,也有以鄰里村民為核心的電商合作社,更不乏返鄉創業的大學生。

蒲江,這座位於成都西南方向的縣城,去年獲批成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正在借助電商之力突破地理限制,將特色農產品送往更遠的地方。更為重要的是,不只是蒲江,包括簡陽、金堂、新都等多個成都區(市)縣均在積極布局農業農村電商,探索城鄉統籌發展新方式。

事實上,成都作為首批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電商發展迅速,去年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萬億元。今年1月,成都明確將按照“三次產業,全域成都”全面電商化的思路,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而被視為電商最後一片“藍海”的農村電商自然被寄予厚望。

成都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成都已經初步建成了現代農業農村電子商務流通服務網絡,電商在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流通中的比重明顯上升,據統計,2016年,成都全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絡零售額超過53億元。

記者註意到,不久前發布的《成都市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進程,夯實農村消費市場發展基礎,暢通消費品、農資產品下鄉渠道,激發農村消費潛力”。無疑,接軌互聯網加速電商應用與普及,將為成都農業農村發展註入新的活力。

●探索產品標準化 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一直以來,農產品的“非標”問題都是困擾許多農村電商企業的痛點。

在張瑜華負責的水果物流中心,“標準化”探索已然啟動。“比如一盒里面有12個獼猴桃,它們的大小誤差不能超過多少、酸甜度必須維持在哪個區間,我們都有規定,可以通過設備檢測。”

她表示,公司希望建立產前、產中、產後的工業化標準體系,提升原產地水果的品質和價值,以帶動產業鏈各個環節增收。

記者註意到,基於這種標準化生產,一套產品溯源體系也隨之誕生。消費者通過手機掃描產品終點的二維碼,便可獲悉購買的水果在哪種植、由誰種植、產品等級等信息。

掃描二維碼,便可獲悉購買的水果信息

現場技術人員向記者表示,目前二維碼溯源體系主要應用於包裝盒上,“從後臺統計來看,一盒水果如果是通過B端銷售,掃碼率只有10%左右,如果通過電商平臺直達C端,掃碼率可以達到60%。”

盡管物流中心投入運營還不到一年,但實力已經凸顯。蒲江縣商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該物流中心農產品覆蓋北京新發地市場、廣州江南市場、上海輝展市場、沈陽八家子市場、浙江嘉興市場等全國多個大型水果批發市場,共計銷售蒲江獼猴桃400萬公斤、蒲江醜柑100萬公斤,實際交易額6000余萬元。

“現在只是項目1期,預計2018年底項目全部建成後,年周轉量將達到80000噸,到時候我們將成為國內最大最專業的原產地水果現代物流中心。”張瑜華說。

值得一提的是,獼猴桃、醜柑正在加速與蒲江的黏合,烙上蒲江印記。

蒲江縣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蒲江主要集中發展三大產業——茶葉、柑橘、獼猴桃,種植面積分別達到20萬畝、20萬畝、10萬畝。同時,為了更好地規模化發展,蒲江還制定了28個地方特色農業標準,加強標準化建設,提升品種、品質和品牌。

目前,蒲江已成功申報“蒲江雀舌”“蒲江獼猴桃”“蒲江醜柑”“蒲江米花糖”4個地理標誌保護品牌,獲評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示範區,品牌價值合計達196.88億元。

當然,如此成績也並非輕而易舉。回憶起蒲江農村電商的成長之路,趙興麗記憶猶新。

這位蒲江縣大興鎮水口村的黨總支書記向記者表示,2000年左右她剛到水口村時,農作物品種“很雜”,西瓜、蜜桔、玉米都種過,多是自產自銷。到了2010年,村里開始“調結構”,主要種植獼猴桃和醜柑。“2013年我們成立了成都水口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註冊‘水口紅’商標,開始做電商,到前年可以說漸成氣候。”趙興麗說。

成都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像蒲江這樣立足特色農產品,加強電商與農業產業的良性互動,不僅有效地打通了農產品對接大市場的渠道,同時也是在倒逼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搭建產業園 重點培育基層電商人才  

電商帶來的利好,趙興麗深有感觸。“2011年,我們村是市級貧困村,那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550元,但去年這個數字是30000元。”

這背後,是電商帶動“水口紅”品牌在全國走紅,走向歐洲、東南亞市場,同時也讓水口村的日子變得紅火。截至目前,全村電商數量已達到60家,以水口紅為代表的電商企業2016年線上銷售量達300萬斤以上,年銷售額達到1500萬元。

有意思的是,去年9月,趙興麗曾在成都本地媒體上為農村發展“吆喝”——“在外打拼太累?夢想太貴?不如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如說,回屋種它一山的獼猴桃樹。”雖然這是一則廣告,“一山獼猴桃樹”卻透露了趙興麗對更多青年回鄉創業的期待。

“80後”的王卓是最早一批投身返鄉創業浪潮中的一員。從2013年秋回老家開網店做電商至今,他最大的感受是“回家創業一點兒不比在城里上班差。”去年,王卓的合作社實現電商銷售額200多萬元。

回憶起創業契機,這位蒲江縣複興鄉陳壩村土生土長的小夥表示,“之前在外地工作的時候,家里經常給寄一些獼猴桃讓我解饞,同事們吃了覺得不錯,紛紛讓我幫忙買。”同事們的青睞讓王卓萌生了開網店賣獼猴桃的念頭。

從公司辭職後,王卓回鄉成立了專業合作社,讓周圍的村民按照高標準去種植、管理,以比市場價每斤貴0.5元到1元的價格收購他們的水果,同時鼓勵村民到合作社來幫忙進行采摘、分選、打包發貨等工作,“這樣一來,不但他們的果子售賣有保障,價格也不錯,而且他們自己也能在農閑時多一份收入來源。”他說。

記者在蒲江走訪發現,像王卓這樣的個體電商不在少數,同時,政府搭建的電商產業園也逐具規模。據介紹,2015年底才投入使用的蒲江縣電子商務產業園,目前已有113家電商主體入駐,2016年園區農產品線上銷售額達3億元。

多位創業者表示,在這里做農產品電商,“什麽都不用愁,只需要把產品賣出去就行了”“蒲江幾乎能滿足電商發展的一切需求”……

盡管備受肯定,但蒲江的電商之路仍有瓶頸需要突破。此前,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巡視員聶林海曾公開表示,蒲江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在全國來看都做得很好,“它的品牌、商品、網絡、物流都解決了,現在就是人才沒有解決。”

為此,產業園也在積極增強人才培訓功能,加大對大學生村官、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培訓電商營銷、產品包裝設計等知識的力度,以壯大農村基層電商使用人才。

事實上,人才是成都農業農村電商發展共同面臨的難題,成都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通過試點示範,在各區(市)縣建成10個以上縣級電子商務產業園(孵化基地),依托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和服務體系完善,加大人才培訓培養,內育外引,吸附大批專業人才和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投身到互聯網創業。”

●互聯網應用深入 促進農村服務提檔  

盡管真正推動“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並非用一臺電腦或一部手機接入互聯網這麽簡單,但不可否認,借助電商之力,農業發展方式在轉變、農民收入在增加、農村與城市的時空距離也在縮短。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電商的應用與普及有效推動了成都農村服務的提檔升級。

在邛崍市桑園鎮黑虎村,村民們通過電子商務便民服務站就能完成水、電繳費,車票代購,手機充值,代繳交通違法罰款等服務,實現了小區農戶日常生活基本消費網絡化;在蒲江縣大興鎮水口村,“一站式”綜合服務站點整合了“電子商務服務站、日用品超市(含疊加服務)、農資超市、金融服務”,通過疊加這些便民功能實現惠民目的。

趙興麗告訴記者,水口村引進了成都本地的一家銀行,在綜合服務站點安裝了“農貸通”金融設備,可以進行提款、轉賬、小額貸款、便民繳費等。“以前外面的人來村里面買水果,總要帶幾大袋現金,數錢不僅費事還要擔心假鈔,現在在這個服務站點,一張卡就搞定了,對大家來說都方便了很多。”

成都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早在2015年,成都在進行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建設之初,就定位在功能標準化、運營連鎖化、服務多元化上,並制定了36項疊加服務功能指導標準,引導農業農村電商龍頭企業服務農村市場,推動建立可持續、高粘性、服務高效的線下服務平臺。

據了解,目前成都已建成集商務服務、代理服務、政務服務為一體的農業農村電商綜合服務站點近1000個、示範服務站點100余個,“形成了縱向服務與橫向覆蓋一體的多元化農業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極大地方便了農村居民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農業農村電商的迅速發展也推動了農村物流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針對農村流通傳導環節多、效率低、成本高的問題,我們利用社會快遞資源,加速構建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共同配送體系,積極推進社區和農村末端物流服務網點建設,把農業農村電商發展的基礎支撐打得更牢,讓農村享受與城市一致的流通順暢、服務便捷的發展成果。”上述負責人說。

記者註意到,日前發布的《成都市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進程,夯實農村消費市場發展基礎,暢通消費品、農資產品下鄉渠道,激發農村消費潛力。”

可以預見,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普及與深入,不只流通領域,城鄉一體化進程將全方位提速,農業農村發展將邁入全新階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51

浙江商品房銷售額首破萬億 本土房企不懼“外來大鱷”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08/1197424.html

每經記者 程成 每經編輯 梁秋月

剛剛過去的2017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再創新高,達到13.37萬億元,但增速已回落20個百分點至13.7%,市場整體呈平穩態勢。不過,一個值得註意的現象是,浙江的商品房銷售額則在2017年創歷史新高,並首次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23萬億元,同比增長28.5%,浙江市場的表現格外引人關註。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浙江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跟其較強的經濟實力、發達的民營經濟密切相關。像杭州、寧波、溫州等這些城市,經濟始終保持著活力,以及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也可以看到不少本土房企在這一波周期中迅速崛起。”

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浙江省典型房企銷售業績TOP10中,浙系房企占據6位,其中綠城中國、濱江集團、中梁地產位居前3位,祥生地產、華鴻嘉業、德信地產分別位居第5、6、10位,全國性龍頭房企融創中國、碧桂園、萬科地產也僅位列第4、7、9位。浙系本土房企業績表現亮眼。

區域市場發展均衡

2017年,浙江省商品房銷售額達到1.23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速也達到28.5%,為近8年來第2高,僅次於2016年。而在2016年,浙江商品房銷售額為9605億元,增速也達到52.5%。

“一系列國際重大活動在杭州舉辦,不僅能提升杭州的城市形象,對杭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的完善也具有積極作用,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促進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嚴躍進分析認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杭州在2016年成功舉行了G20峰會,而第19屆亞運會也將於2022年在杭州舉辦。同時,近日杭州官方發布的最新地鐵規劃信息顯示,未來5年,杭州擬新增地鐵規劃里程68公里至264公里。此外,“最多跑一次”政策無疑也對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起到積極意義。而在上市公司方面,至2017年底,浙江省擁有境內上市公司高達415家。

硬件、軟件的完善,顯然有益於提升城市活力和吸引力,而這又直接關乎一個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潛力。

除此之外,2017年,嘉興市房地產開發投資724億元,躍升至全省第4位,同比增速51.3%,位居全省第1位。而去年5月,425家房企“血拼”嘉興土拍還歷歷在目,彼時嘉興樓市的火熱可見一斑。

CFP圖

“嘉興樓市的火熱,更多是因其處於環滬都市圈,承接部分外溢需求的結果。”中房數據研究院院長陳晟認為。“除了杭州、寧波、溫州這些傳統熱點城市外,像環上海都市圈的嘉興、湖州也承接了外溢需求,而高鐵的建設也將持續為這類城市帶來吸引力。”

在陳晟看來,浙江各地房地產市場並不像某些區域出現“一家獨大”的現象,各地房地產市場發展相對均衡、協調。

本土房企在競爭中崛起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2017年,全國百億房企同比增加13家至144家,百億房企的市占率超過60%。全國龍頭性房企碧桂園、萬科、恒大合約銷售額均突破5000億元,3家房企的市占率達到12%。“碧萬恒”也因強大的人力、資金等資源優勢,在全國多地的房地產市場對當地房企呈碾壓之勢。

但在浙江市場,浙系本土房企卻能在全國性龍頭房企的競爭中迅速崛起。

億翰智庫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浙江省典型房企銷售業績TOP10中,浙系房企占據6位,其中綠城中國、濱江集團、中梁地產位居前3位,祥生地產、華鴻嘉業、德信地產分別位居第5610位,全國性龍頭房企融創中國、碧桂園、萬科地產也僅位列第479位,而另一家龍頭房企恒大中國卻沒能進入前十。顯然,在浙江市場,浙系本土房企表現亮眼,絲毫不懼“外來大鱷”。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梳理上述幾家浙系房企2017年投資布局數據發現,在浙江市場,祥生地產拿地36宗、德信26宗、中梁23宗、華鴻嘉信19宗、綠城12宗,投資金額分別達到272億元、171億元、108億元、113億元、181億元。從上述5家房企布局城市來看,綠城的重心在杭州和寧波,分別拿地5宗、3宗,而其余4家房企的重心則多在溫州、湖州、臺州、紹興、麗水、金華等三線城市,甚至在四線城市的瑞安、諸暨。

“與大多數全國性龍頭房企布局杭州、寧波熱點城市不同,一批浙系房企的投資更多下沈到省內的三線,甚至四線城市,既有效地避開了與龍頭房企的直接競爭,也很好地享受到了三四線去庫存、熱點城市需求外溢的紅利。”嚴躍進分析認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400

廣東浙江外來人口增量為何居前?人口流動呈由北向南趨勢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人口流動、人口自然增長率持續放緩,人口流動方向也逐漸由過去的“由西到東”向“由北到南”轉變。

截止目前,中國內地31個省市區中,除雲南外,30個省市區先後公布了2017年末常住人口的數據。其中有24個省市區常住人口增加。其中廣東、浙江、安徽三省的增量位居前三位。

常住人口的增減,是自身自然增長人口和流動人口(流入或遷出)共同作用的結果,從發展態勢來看,南方的廣東、浙江等地不光出生率較高,而且人口流入較多。而東北等地不光出生率地,人口還面臨著外流。有別於過去的由西向東,人口由北向南流動的態勢十分明顯。

廣東增加170萬人

數據顯示,去年增量超過30萬的省份共有11個,其中,除了山東、河北和新疆三個北方省份以外,其余8省均來自南方。

廣東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廣東常住人口總量繼續位居全國之首,占全國人口的8.03%,比上年提高0.08個百分點。 2017年末,廣東常住人口11169萬人,比上年增加170萬人,增長1.55%,增幅同比提高0.17個百分點。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622人,為全國的4.29倍。

值得註意的是,去年廣東170萬的人口增量,比增量第二名的浙江67萬的增量高出了103萬;是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的近5倍多;是第三經濟大省山東的3倍左右。

其中,2017年,廣東全省出生人數151.63萬人,出生率為13.68‰;自然增長人口101.53萬人。在自然增長之外,機械增長,也就是流入人口達到近70萬人,在全國繼續領跑。可見廣東對外來人口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廣東之後,位居第二位的是浙江,其常住人口增量達到67萬人,其中自然增加人口為35.7萬人,外來流入人口為31.3萬人,外來人口流入僅次於廣東。

如果從增長率來看,在2017年5個增長率超過1%的省份中,除了新疆、西藏和寧夏三個西部自治區外,另外兩個省份就是廣東和浙江,這兩個省份的自然增長人口和流入人口都比較多。

為何廣東和浙江的人口增量尤其是外來人口增量位居前兩名?一大原因在於,廣東和浙江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最為集中、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省份,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就受到很大的沖擊,當時廣東、浙江積極進行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比如推進機器換人等計劃。經過幾年的努力,轉型升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幾年,人口也在不斷流入。

以浙江為例,近幾年浙江新經濟表現亮眼,尤其是以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等為代表的新實體經濟、戰略新興產業對浙江省經濟轉型升級帶動效應十分明顯。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新一輪發展過程中,工業4.0、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在廣東尤其是珠三角的發展空間很大。除了產業基礎之外,珠三角地區還擁有良好的氣候、生活環境、便捷的軌道交通,珠三角形成的一小時生活圈,有利於吸引高端制造業所需的高素質人才,因此,高端制造業在珠三角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在快速增長的同時,兩省的人口都表現出向大都市圈集聚的特征。在廣東,去年廣東常住人口進一步向珠三角中心城市集聚。2017年,珠三角人口數量比上年增加152.05萬人,增幅同比提高0.42個百分點,比同期全省常住人口增幅高出0.98個百分點。廣州、深圳兩個超級大城市的人口分別比上年凈增45.49萬人和61.99萬人,兩市常住人口增幅占同期全省以及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量的63.22%和89.44%。

浙江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為5657萬人,與2016年末常住人口5590萬人相比,增加67萬人。其中,杭州和寧波兩大城市的增量占比就超過了六成。省會杭州增加28萬人,占全省增量比重達四成,增幅達3.05%。

表1:2017年各省份人口增量(單位:萬)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雲南數據未公布

6省份負增長 山東人口凈流出

在榜尾端,有六個省份出現了常住人口負增長。其中京津滬三大直轄市處於人口控制和疏解而出現下降外,另外三個省份吉林、黑龍江和遼寧三個省份全部來自東北地區,延續了近幾年的態勢,即既有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低的因素,也有經濟增速下降人口外流的原因。

實際上,即便如山東、河北、河南等常住人口增量較多的省份,其常住人口增長也主要是依靠人口的自然增長,在自然增長的背後,像山東和河南這兩個人口在1億左右的人口大省,甚至還面臨著人口凈流出。

例如,在第三經濟大省山東,山東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出生人口174.98萬人,約占全國總數的1/10,年末常住人口、戶籍人口首次雙雙突破1億人。去年山東出生人口甚至比廣東還多了20多萬。其中一孩生育登記47.8萬人,二孩生育登記116.9萬人。

不過,以中小城市為主的城市發展格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山東人口的機械增長。數據顯示,扣除掉死亡人口之外,去年山東自然增長約101.2萬人,而2017年山東省常住人口僅增長約59.2萬人,也就說去年山東流出人口超過了40萬。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山東處於北部京津冀城市群和南部長三角城市群的中間,西部則面臨鄭州、武漢、西安等國家中心城市的強勢崛起,對人才、資金、技術的爭奪已經趨於白熱化,都可能對山東和蘇北地區產生“虹吸”。而反觀山東省內,濟南、青島對人口吸引的力度相較周邊省會城市明顯偏弱。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的2016年各城市城區人口數據顯示,盡管身為第三經濟大省,但目前山東尚無一個城市進入到城區人口超過500萬的特大城市行列(目前全國已有12個城市城區人口超過500萬),目前山東第一大城市青島的城區人口僅位居全國第14位,省會濟南的城區人口位居第22位。

根據《山東省人口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濟南、青島兩市城區常住人口規模均達到500萬人以上,邁入特大城市行列。

人口由北向南流動

根據李迅雷的研究,去年凈遷移人口較多的省份集中在南方,排名靠前的包括廣東、浙江、重慶、江蘇、安徽、四川,這些省份常住人口的增長,是自然增長和遷徙流動共同作用的結果。

除廣東、浙江、江蘇這些沿海省份外,安徽、四川、重慶等來自南方的中西部省份也是人口凈流入地區,流入的人口主要來自人口的回流。

安徽省統計局發布的文章稱,2017年全省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顯示,2017年全省常住人口達6254.8萬人,突破6200萬關口,比上年增加59.3萬人,增長0.96%。

數據顯示,2013年,安徽省首次出現外出人口回流現象,今年已連續第五年持續回流,安徽省人口遷移已步入“外出人口持續回流”的新時期。2017年全省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顯示,安徽省外出人口1057.5萬人,外出人口回流8.5萬人,較上一年年基本持平,占當年常住人口增量的14%。

四川2017年的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年末該省常住人口830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0萬。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四川近幾年的統計公報後發現,從2011年以來,四川常住人口每年都保持增長。最近7年間四川增加了260萬人。而在此前十年,四川常住人口共減少了288萬人。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由於東部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很多產業和人口轉移到中西部地區。尤其是長江中上遊地區,的水資源豐富,氣候適宜,勞動力充足,近幾年承接了珠三角和長三角的大量產業轉移,很多原先在沿海地區務工的人也選擇就近就業。

在4月初舉行的“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2018年會”上,國務院參事、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杜鷹介紹, 2013年以來,我國南方與北方之間的經濟增速開始拉開,增速的差距由2013年的0.6個百分點擴大到2017年的1.4個百分點,2017年南方實現GDP為52.5萬億元,占全國總量的61%,是1980年以來占比最高的時期。相應的北方的占比下降到39%左右,呈現出全國經濟增長“南快北慢”和經濟總量占比“南升北降”的格局。

出生率:西部、山東高 東北墊底

從常住人口的增長率來看,前10名的省份中,除了西藏、新疆和寧夏這三個西部省份位居前列外,其他省份均來自南方。其中廣東和浙江超過了1%,廣西、安徽、福建和海南也都超過了0.9%。

表2:2017年各省份人口增長率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雲南數據未公布

從出生率來看,有16個省份超過了12.43‰的全國平均水平。有8個省份超過了14‰。其中山東以17.54‰高居榜首。

從地域分布來看,出生率高的地區一部分集中在西藏、新疆、青海、廣西等西部邊疆省份;另一部分則是東部的山東、福建、海南和安徽。

不過,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化率的提高,一些原本生育意願較高的地方,出生率也會隨之降低。比如過去廣東的生育率一直比較高,其中潮汕地區一直都是我國生育率最高的地區之一,但是隨著廣東城鎮化的加快,大量的人口向珠三角尤其是廣深兩個一線城市集聚,生育率也隨之降低。數據顯示,去年廣東的生育率位13.68‰,位居第11位。

對各地區來說,如果出生率高,即便吸引不了外來人口,當地的常住人口也能保持平穩增長,比如福建、山東等地;如果出生率不高,但經濟發達,能吸引外來人口進入,常住人口也保持平穩增長,如江蘇等地。但是如果出生率低,也吸引不了外來人口甚至自身的人口還在外流,那麽當地的常住人口就很可能出現負增長。

數據顯示,有8個省份的出生率低於10‰,主要來自東北三省、京津滬三大直轄市以及內蒙古和江蘇兩個省份。這些地方的一大特點是城鎮化率都比較高,較高的城鎮化率之下是較低的生育率。

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近年來一直不高,比同為沿海經濟大省的廣東和浙江低了不少,再加上外來人口流入不如粵浙,因此常住人口的增量也比粵浙要少很多。

表3:2017年各省份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雲南人口數據未公布,寧夏出生率數據未公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581

馬爾喬內:最會賺錢的汽車圈“外來者” | 人物

“他不會再回來了,他是你可以想到的最好的CEO。”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下稱“FCA”)董事長約翰·艾爾坎(JohnElkann)說,他口中的CEO就是汽車行業的傳奇人物塞爾吉奧·馬爾喬內(SergioMarchionne)。他去世的那一天,全球汽車行業的大佬都在發文為他哀悼,意大利政客集團為他緬懷,美國總統特朗普也發來悼詞。

在馬爾喬內執掌FCA14年的時間里,他做出了很多貢獻,他曾被譽為菲亞特集團的救世主,實現了汽車行業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合並案,還對法拉利的複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馬爾喬內的想法大膽且有前瞻性,高瞻遠矚的戰略目光令人欽佩。

7月25日,66歲的馬爾喬內因為肩部惡性腫瘤擴散,在瑞士蘇黎世大學醫院的重癥監護室去世了。在生命最後的歲月里,馬爾喬內在醫院靠著呼吸機延續生命,沒有及時告訴公司其病情的嚴重性,並且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在7月順利完成了交接工作。馬爾喬內逝世的消息公布後,菲亞特股票接連大跌。

馬爾喬內是出了名的工作狂。自從2004年接管菲亞特集團以來,他幾乎全天候地工作,和他共事的人說:“半夜你也能收到他的郵件,而且必須及時回複。”他常年喝意式濃縮咖啡,煙癮也很大,去年才戒掉。經過漫長的職業生涯,馬爾喬內在汽車行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他以詼諧的評論、無所畏懼的決策,黑色毛衣以及對領帶的厭惡而聞名。“如果哪一天我系領帶了,那一定是非常棒的一天”,馬爾喬內曾說。西裝革履從來都不是他的風格,無論在何種場合,馬爾喬內總是穿著皺巴巴的黑毛衣。他喜歡說真話,即便在媒體面前也口無遮攔,並且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今年6月26日是馬爾喬內最後一次公開露面,那天他參加了Jeep牧馬人與意大利國家憲兵隊的交車儀式,他說自己的父親就是一名軍官,而父親從小教育他要誠實、嚴肅、有責任感和奉獻精神,這讓他終身受用。他疲憊不堪,雙手合十放在胸前,說起話來氣喘籲籲。

汽車行業的“局外人”

馬爾喬內1952年出生在意大利阿布魯佐大區基耶蒂省,14歲時跟隨家人一起移民到加拿大多倫多,具有意大利和加拿大雙重國籍。他的父親是一名意大利警察,母親是克羅地亞人。馬爾喬內的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非常強,從小酷愛紙牌遊戲的他十分講究學習方法,在學校的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

馬爾喬內擁有多個學位,在哲學、財務、法律等方面都有所建樹,這也對他日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先在多倫多大學獲得哲學學士學位,隨後獲得溫莎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和加拿大約克大學奧斯古德大廈法學院的法律學位。

1983年從約克大學畢業後,馬爾喬內進入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任會計師兼稅務專員,此後的職業生涯也多在各大公司擔任財務官,他在財務方面的能力非常強,懂得如何以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去換取一家公司漂亮的財務數據。他曾擔任Alusuisse的首席執行官,在三年內就將利潤增加了兩倍。

2002年,馬爾喬內開始擔任瑞士通用公證行(SGS)CEO,該集團由阿涅利家族控制,意大利汽車公司菲亞特集團就是由阿涅利家族創辦。在職期間,馬爾喬內裁減了公司850個辦事處的大部分員工以及一半以上的管理層,SGS在其上任一年後就恢複了盈利,這也讓馬爾喬內吸引了阿涅利家族的註意。他們喜歡他的做事風格,並於2003年任命馬爾喬內為菲亞特董事會成員。自此之後,沒有任何汽車行業背景的馬爾喬內開始了14年的汽車生涯。馬爾喬內做事非常果斷,比如FCA旗下的道奇曾經推出過一款新的緊湊型車Dart,但由於銷量不佳,馬爾喬內就將其停產。兩年前,他還果斷放棄了在美國市場的小型車和中型車。

“在當時的情形下,我們能夠快速改正錯誤。重要的不是如何避免出錯,而是如何嘗試修複。在那些年里,這就是我們所做的。在組織上最重要的決策就是人——我們幸運地任命了塞爾吉奧·馬爾喬內,他隨後成功地對企業進行了深度改造。我們最大的經驗就是正確地選人,而不是快速地選人。”艾爾坎在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他與馬爾喬內也被稱為黃金搭檔。曾關照艾爾坎多年的LVMH集團董事長伯納德·阿爾諾說:“兩人之間存在著一種互補的默契模式,約翰管理戰略,並不插手集團的日常運營。”

重振菲亞特

自2000年陷入發展停滯狀態後,菲亞特集團的虧損不斷擴大,是一個亟待扭虧為盈的爛攤子,2003年虧損額達到了70億美元。當時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稱,“重新啟動菲亞特是如今世界上最難的工作之一”。

對於沒有任何汽車行業經驗的馬爾喬內來說,接管這樣一家公司並不被看好。“四年前,我是很多人嘲笑的對象。”2008年,馬爾喬內在寫給《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中寫道:“那段時間,無論你在哪一天翻開意大利的哪一份報紙,上面都有各種令人尷尬的話題——菲亞特的虧損又增加了,剛推出的新車無人問津、工人罷工等等。更令人不安的是,在我上任前,菲亞特曾經在三年內換了四任CEO,因此,在我上任的時候,既有人希望我能力挽狂瀾,扶大廈之將傾,也又不少人等著看我的笑話。”但馬爾喬內對自己很有信心,他曾經發誓,如果到了2007年菲亞特汽車公司無法盈利,公司就應解雇他。

2004年3月,馬爾喬內來到都靈,開始了菲亞特的改革之路。當時,通用汽車占有菲亞特20%的股份,但不再願意提供財務支持,在公司發展戰略上也與菲亞特發生了分歧。2005年馬爾喬內通過強硬談判迫使通用汽車向菲亞特支付了20億美元作為“分手費”,正是這筆金額不大的救命錢在馬爾喬內的運籌帷幄下,使菲亞特起死回生。

對於菲亞特的改革,馬爾喬內采取了嚴厲的措施,精簡冗余機構,關閉效率低下的工廠,解雇數千名員工,並大幅縮短了新車上市的時間。他還投資100億歐元擴大了菲亞特的生產線,在4年內開發了20款新車型。他還對外尋求合作,與福特合作生產新型菲亞特500和福特Ka;與印度塔塔合作,鞏固菲亞特在印度和東南亞的地位。“他的管理風格很像美國人,對他來說唯一重要的就是結果。如果你達不到,那就走人。”意大利投資銀行Mediobanca的金融分析師馬西莫·維奇奧(MassimoVecchio)評論道。

在馬爾喬內執掌菲亞特集團的第二年,公司實現盈利。即使是受到金融風暴影響的2008年,菲亞特的利潤仍達17億歐元,成為少數幾家實現盈利的汽車制造商之一。馬爾喬內在任期間,菲亞特的市值增加了十倍以上。“馬爾喬內的確是一個傳奇人物,在汽車行業能有這麽會算的人,簡直是鳳毛麟角。他做什麽都可以,因為他對財務運營了如指掌:在哪里開拓新市場,什麽地方可以賺錢。他是做投資出身的,這一點很特別,其他很多CEO是從運營和管理出來的。”J.D.POWER中國區副總裁梅松林對第一財經表示。

“塞爾吉奧·馬爾喬內擔任菲亞特首席執行官的日子早已成為傳奇。”伯恩斯坦公司分析師馬克斯·沃伯頓今年早些時候表示,他的精明和手段吸引著投資者的目光,並為他贏得來自朋友甚至競爭對手的贊譽。馬爾喬內的一位合作者如此評價道:“你可以說馬爾喬內脾氣很壞。你可以說他是一個壞父親,因為他從不和孩子在一起,但你不能質疑他作為管理者的領導能力,他在菲亞特創造了奇跡。”

並購狂人

對於馬爾喬內來說,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實現了菲亞特和克萊斯勒兩家公司的合並。2009年美國第三大車企克萊斯勒宣布破產,馬爾喬內獲得了克萊斯勒資產的所有權,隨後開啟了歐洲中等車企收購底特律三巨頭的先河。

獲得克萊斯勒控股權是第一步,馬爾喬內在組織架構上完成對克萊斯勒的改革後,為了避免公司破產,他又以保護美國汽車工業之名,從美國各界獲得66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再後來,馬爾喬內想辦法打開克萊斯勒的生產線,他將菲亞特的產品技術甚至是工廠與其進行共享,從而開發新產品。他還開放了全球銷售體系,使克萊斯勒的產品快速導入全球市場。

在完成了對克萊斯勒公司的改造計劃後,2011年第一季度,克萊斯勒就實現了盈利。同年,菲亞特將工業資產剝離,將其汽車業務與克萊斯勒進行合並。2014年,菲亞特股份公司宣布完成對克萊斯勒集團所有股份的收購,克萊斯勒成為菲亞特旗下的全資子公司,這也被視為汽車行業最成功的兼並之一。同時,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FCA)宣布成立,成為全球第七大汽車制造商,其旗下擁有菲亞特、瑪莎拉蒂等意大利汽車品牌,以及克萊斯勒、道奇、Jeep及Ram等以美國市場為主的汽車品牌。

FCA於2014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2015年通過剝離法拉利這個優質資產讓其獨立上市,馬爾喬內進一步改善了FCA的財務狀況。2017年,FCA在美國銷售了200萬輛汽車,是2009年黑暗時期銷量的兩倍以上。在全球範圍內,FCA去年銷售了470萬輛汽車。

“我當時看到的是一家長時間由外國控股並運作的公司,但從技術上和產品上來說,已經成了空殼,我們只能從頭做起。”馬爾喬內2014年在布魯金斯學會上說道。“這是一筆很了不起的收購,馬爾喬內很有遠見。一是他看到了市場的規律性,美國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二是他看重不同市場的互補性;三是他看到了SUV和皮卡的成長空間。那個階段能看到這麽遠很了不起,比如現在SUV就很熱,他收購了克萊斯勒,其旗下Jeep品牌現在也成為FCA利潤貢獻最多的。”梅松林對記者表示。

2015年,馬爾喬內發表了著名的“資本癮君子的自白”演講,他批評汽車行業資本投資的回報率過低,認為各大汽車制造商在統一技術上進行投資是一種浪費,汽車行業必然要走向一體化。其煽動性言論,被《紐約時報》稱為“汽車界無人理睬的先知”。馬爾喬內後來說:“讓廢物繼續不受控制,從根本上講是不道德的。”

實際上,FCA曾多次尋找包括通用、大眾等在內的車企主動聯姻,但由於FCA在全球的銷量表現不佳而屢遭拒絕。去年,FCA還曾先後被傳將被長城汽車、現代汽車收購,但FCA在隨後發布的聲明中對其給予否認。

對於馬爾喬內的“兼並論”,梅松林認為:“這個說法是按照投入產出比的方式,如果把汽車看成一體運營的話,很有道理。因為規模化的效益很明顯,細分市場的頭部公司都是通過規模化實現的效益。比如,豐田由於體量大,利潤也很高,這個方向對的。但是實際操作很難,需要相應的戰略。規模效益可以帶來技術和采購體系等方面的共享,菲亞特和克萊斯勒也有進一步的整合空間,它們合並後在歐美市場占據了一定的規模。現在FCA在亞洲規模很小,任何一個頭部品牌沒有在亞洲占據市場份額,未來發展都有問題,尤其是中國市場。”

此外,隨著汽車產業革命的到來,許多汽車公司已經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等方面展開了布局,但FCA在這些領域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

留下的未來

盡管他在14年的職業生涯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面臨馬爾喬內的離開,一些投資者對FCA未來的發展充滿擔憂,他們不知道沒有了馬爾喬內的FCA會走向何方?

上個月月初,馬爾喬內舉行了他退休前的最後一場投資者大會,這次他戴了領帶,同時宣布了公司未來五年的規劃。未來五年內,FCA會重點打造Jeep、Ram、阿爾法·羅密歐和瑪莎拉蒂四個品牌。除了發展新車型,還給每個品牌規劃了獨特的電氣化和自動駕駛戰略。重心放在高端品牌上,控制價格溢價。同時縮小菲亞特和克萊斯勒兩大汽車品牌的生產規模。由於銷量慘淡,菲亞特將停止面向北美和中國的銷售計劃,終止生產阿爾法·羅密歐Mito和菲亞特Punto兩款小型車,把菲亞特Panda的裝配轉移到成本更低的波蘭。馬爾喬內設定了新的目標,到2022年FCA集團預計調整後息稅前利潤將翻一番至160億歐元。

由於FCA長期押寶北美市場,因而錯過了在華發展的黃金時期。馬爾喬內上任後,菲亞特於2009年與廣汽合資進入中國市場,但在華銷售車型僅有菲翔和致悅兩款,由於車型較少加上設計不符合中國消費者口味,菲亞特在華銷量慘淡,最終使馬爾喬內做出了退出中國市場的決定。不過,Jeep品牌已成為廣汽菲克銷售主力。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廣汽菲克銷量為22.2萬輛,同比增長23.6%,其中,Jeep品牌銷量超20萬輛,同比增長57%。馬爾喬內已經意識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按照規劃,Jeep將會在2022年前在國內推出8款全新改款,其中2款為中國特有車型,另外還有4款純電動交給中國生產,可見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

“FCA在美國市場的表現總體來說不錯,尤其是皮卡表現很強勁,歐洲市場還在複興之中。但在美國市場的好日子太久了,已經達到了峰值,接下來,大家對美國市場會有點擔心。就中國市場來說,這是FCA需要重點打造的市場。從目前業務調整情況來看,表現不佳的轎車徹底退出了,Jeep品牌是未來打造的重點。對於任何汽車品牌來說,都要經歷一個緩沖期。FCA在中國也要走其他合資品牌走過的路,從以進口為導向走向本土化生產,需要一定的時間。”梅松林對記者表示。而接替FCA首席執行官職務的是此前擔任Jeep品牌首席執行官的麥明愷(MikeManley)。“他的上任對中國市場的發展是有利的,一直執掌Jeep,會在中國投入更多的資源,加大本土化的研發。現在正處於轉型期,可能會在營銷上作些改變。但中國市場能否發展起來仍然是個未知數。”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胡軍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729

深度 | 美欲加強對美投資審查,外來投資者或如履薄冰

經過美國財政部與美國國會的共同推進,美國總統特朗普預計將於美國時間8月13日簽署一份包含針對外資收購美國公司新規定的法案,將加強國家安全審查,並賦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更多的權力。

作為《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的一部分,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相繼於今年7月26日和8月1日通過了《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FIRRMA法案”),而FIRRMA是被列在NDAA的第17章(從第1701條到第1733條),是近十多年來,對CFIUS程序作出的最重大修訂。

在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諸多美國政策專家、前官員及跨境投資界人士看來,這個法案在國會兩院的通過比之前預期的要更早更快,又疊加了休會期,特朗普將在13日的截止期前簽署。一個普遍的看法是,盡管可能還需要假以時日才可能明確新法律的所帶來的影響,但是,該法案將對於一些來自於特定國家的投資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影響。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IIE))資深貿易專家加里·胡弗博(Gary Hufbauer)早在今年1月末就參加了關於FIRRMA法案的聽證會。他一直反對該項法案,因為這會讓美國產生一個更加深度介入美國及世界經濟的總統。彼時,他預計該法案將在今年10月通過,但如今,法案已經提前兩個月就將走向生效。

“我確定特朗普會簽署法案,這會給予他極大的自由裁量權來限制外國對美投資,也包括跨境並購。”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特朗普已經運用這種自由裁量權在實施1962年貿易法案項下的232條款,他非常有可能對從中國進入的外資進行全面限制。但我不認為這種情況會發生,除非在貿易摩擦升級的大背景下,中國對在華運營的美國跨國公司實施新的限制。”

好消息是,經過多輪博弈,一些非常嚴厲的條款已在最終法案中消失。例如,一位紐約融資套利機構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此前國會有一個阻止特朗普取消美國商務部對中興公司的出口禁令的修正案,已經被移除了。

特朗普決定加強對外資審查

經過近5個月的博弈,特朗普最終選擇通過國會立法而非更極端的行政令,來加強對外資審查。

由於眾議院和參議院的FIRRMA法案版本稍有不同,最終由兩院各自推派代表組成的一個臨時協商委員會(conference committee)統一了原本內容不盡相同的文字後,成為最後的版本,然後再分別由參、眾兩院於8月1日表決通過。

對此,美國亞太法學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大學訪問教授孫遠釗對第一財經記者評論說:“這次出奇的快,居然此時就通過了預算”。

一位白宮官員向記者透露,美國當地時間13日,特朗普將會從周末位於新澤西州的度假地點到隔壁紐約州上州(Upper State,指的是該州北邊)的鼓堡(Fort Drum)軍事基地,並在那里舉行對這個價值7170億美元法案的簽字儀式。而前一周,該行程便已有端倪,負責該區域的眾議院議員斯泰芬妮克(Elise Stefanik)在一個公開聲明中說,特朗普已經接受其3月份的邀請,13日將在鼓堡簽署該法案。

孫遠釗解釋稱,通常總統在國會開議期間應該在兩周內簽字,休會時則是十天。在國會休會期間,依據《聯邦憲法》第一條第七款的規定,總統必須於十天內將國會兩院通過的法律案簽署擲回。因此如果總統在這期間沒簽字,就等同於動用了否決權。

時間追溯到北京時間3月23日。當天淩晨,特朗普簽署備忘錄,以知識產權為由,依據“301調查”結果,宣布了三項措施,其中一項措施即為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並購。特朗普還授權美國財政部在60天內就此出臺方案。彼時,美國財政部除了考慮推動FIRRMA法案,來對中國企業對美投資設立更為嚴格的條件,有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團隊也在權衡使用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案》(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 of 1977)(下稱《緊急權力法案》。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前任貿易官員、喬治城大學貿易和商業外交副教授羅伯特·羅高斯基(Robert A. Rogowsky)曾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中美經貿摩擦升級的最壞狀況,就是使用《緊急權力法案》。

除了在並購領域的限制性措施外,《緊急權力法案》最讓人生畏之處在於,規定了在美國國家安全保障和經濟利益遭受重大威脅時,美國政府可凍結、沒收外國持有的美國資產。

隨後,中美雙方開始多輪隔空博弈。特朗普政府方案出臺時間一度定在了6月30日,但這個嚴厲的方案並沒有如期出臺。6月27日特朗普在白宮發表書面聲明稱,與其他部門提供的方案相比,國會正在推進的FIRRMA將會為保護美國核心技術不被外國收購方面提供現代化工具,同時也讓美國保持相對開放的投資環境。

FIRRMA法案影響有多大

到底該如何看待這個法案對美國吸引外資的整體影響,尤其是對中國的影響?

FIRRMA雖並未明確提及中國,但該法案的主要提出者、參議院共和黨黨鞭約翰·科寧在多個公開場合明確表示,該法案提出的背景,是基於中國在美國大幅投資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和互聯網領域等新興行業的趨勢,以及美國企業在中國長期“以技術換市場”的情況。

自8月1日國會通過最終版本公開,涉及該業務的機構也開始加快分析細節及影響。雖然各家美國高校法學院、律所、投資機構所處的立場和角度不同,導致對影響的評估也有所不同。

前述紐約投資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最大的改變是法案拓寬了覆蓋交易的範圍。新的FIRRMA法案事實上是將CFIUS過去1年半實際運作的方式法律化了。看起來,並不會對來自中國的投資有很大影響,目前這個法案,只是更明白地描述了目前的政策和規定是什麽。

在他看來,之前的草案中有一些影響更大的條款已經被移除了。其中,最受關註的是,CFIUS可以審查合資企業的對外技術轉讓,但這些條款已經通過之後科技行業的遊說,而被移除了,這類合約將繼續遵守出口管制的法律管轄範圍。

Sara是一位資深律師,擁有超過20年美股上市公司的並購經驗,TMT領域的科技並購占據她所涉中資赴美業務的1/3。她也認為,從法律層面看,影響並沒有想象中的大,因為這是過去2年左右、從奧巴馬時期就開始延續的一些做法。只是現在固定下來了。“最重要的影響是在心理層面。”她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事實上,早在特朗普上臺前,Sara就開始經歷這種大環境的變化。例如,最近一兩年,她就已經發現在一些並購案中,CFIUS對PE基金投資收購美國科技公司采取穿透式監管,要求PE基金列出全部出資人包括詳細的有限合夥人(LP)名單。“主要針對那些成立時間不長的私募股權基金(PE),他們(CFIUS)不會明確說,但是你不給足夠的信息就拖很久。” 以往,在她的中國投資業務中,大部分交易並不需要提交CFIUS審查,但現在交易各方尤其是中方,都覺得不報(CFIUS)風險太大。

在所有人中,在紐約精品投行從事並購交易的布萊恩(Brian)大概是最悲觀的了。他結合自身的經歷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決不能小看FIRRMA法案對交易參與方的心理影響。“這個變化出來後,美國交易方會嚴重歧視中國買家,除非有非常明顯的中國要素,否則大多數會回避與中資的交易。”

由於每天和美國的賣方打交道,他之前正在談的一筆業務已經受到影響。布萊恩舉例說:“最近我們在賣一家生物制藥投行,老板原來對亞洲很感興趣,最近貿易摩擦開始後他也不上心了。” 最新的一則消息,也讓他嗅出了一些引發焦慮的信號。8月8日,美國媒體報道,特朗普正準備以具體國家安全為理由采取行動,讓海航集團轉讓一個地產大樓多數股權,這將是8月1日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擴權、增加審查外國房地產投資權限後,特朗普政府采取的首次行動,據稱,原因是紐約市警察局第17警區設在這棟大樓南部一層,該警區負責協助特朗普大廈的安全保衛。

外資會對美國望而卻步?

FIRRMA法案賦予了CFIUS巨大的自由量裁權,這將大幅增加外資對美投資的不確定性。與此同時,特朗普經濟政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正日益顯現。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反複比對不同版本的分析,FIRRMA法案依然有很多尚待明確的模糊定義需要澄清,一些具體操作的規範也需時日出臺。例如,關於“生效日”,FIRRMA法案通過前完成的交易將不受新法律的約束。但是,FIRRMA法案一般適用於CFIUS尚未開展調查或審查的任何涵蓋交易,重要的是這意味著若幹重要規定(例如關於符合“關鍵技術”定義的修改)將即時適用。而其他規定,包括強制申報要求及關於房地產的新規定,則將於以下較早之日生效:(i) 在頒布後滿18個月之日,或 (ii) 美國財政部長認證新規定並且法案所要求的組織資源已就位後30天。

FIRRMA法案引進的重大改革包括,擴大CFIUS關於對美國的“關鍵技術公司”或“關鍵基礎設施公司”進行任何非被動外國投資的管轄權(很多以前屬於CFIUS的管轄權範圍以外的對關鍵技術或基礎設施公司的投資將須經CFIUS審查);擴展“關鍵技術”的定義以包括新興技術 (emerging technologies)。對於什麽構成“新興和基礎技術”將通過美國商務部﹑國防部﹑國務院,以及其他聯邦機構牽頭的機構之間的新程序確定。這個新程序有可能通過加強出口管制或其他限制,更多限制海外技術轉讓,包括合資或許可的安排;就CFIUS對取得美國公民的個人識別信息(“個人信息”)的關註制定規則。

此外,還包括使若幹房地產交易須受審查;澄清權利變更可構成涵蓋交易;若幹關於破產的交易須經審查;澄清若幹間接投資基金投資的處理方法;若幹申報須強制進行;延長大部分投資人的審查程序;收取申報費;豁免知識產權許可及相關支持性交易;澄清對已審查過的交易的重新審查;處理嘗試規避或回避CFIUS審查的情況,FIRRMA法案擴展了“涵蓋交易”的定義以包括任何“設計或目的為回避或規避‘CFIUS審查’的交易﹑轉讓﹑協議或安排……”。這個標準將是主觀的,而且如果廣義地詮釋,可能會大幅擴大CFIUS的管轄權。

最近,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主席保森(Adam S. Posen)從2018年美國的投資數據得出“特朗普的經濟民族主義正自食其果”的結論:無論是外國還是美國本土的跨國公司對美國的凈投資基本下降至0。長此以往,美國收入增長、工作機會都將受負面影響,並將削弱美國作為全球商業中心的地位。

他分析稱,依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美國外商直接投資數量跌落至513億美元。但在2016年的同一時間段,該數字為1465億美元,而在2017年則為897億美元。而這一數字的下降主要原因並不在中國。來自中國的投資始終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比如在2016年,來自中國的凈投資為45億,而在2018年同一時期美國對中國的投資超過了中國對美投資,但投資凈外流的數量也只在3億美元。因此,中國的投資對美國的影響實際並不大。

“目前美國國會正通過削減企業稅、實行免稅代碼來刺激美國增長。然而目前看來,這些舉措並沒有挽救美國的外商投資。鑒於美國發起的投資審查,外商投資的減少似乎情有可原。但美國本土企業的投資也在減少。這說明他們很有可能也在經歷類似的審查。”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吳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192

外來錢追豪宅 BSD增一倍 上月辣稅金額10億 運房局:密切留意市况

1 : GS(14)@2016-11-11 08:02:39

【明報專訊】港府將非首次置業人士的印花稅劃一調升至15%,惟針對境外買家的買家印花稅(BSD)維持在15%。事實上,加辣前「外來錢」湧入本港樓市勢頭的確熾熱,稅務局最新數據顯示,10月的BSD稅款逾10億元(圖1),除比9月5.06億元按月勁升逾一倍外,亦是近2年來新高。運輸及房屋局回應稱,相關數字明顯上升,政府將繼續密切留意市場變化。

明報記者 林可為

近月市場上多個豪宅新盤,包括會德豐(0020)何文田ONE HOMANTIN、同區嘉里(0683)皓畋、長實(1113)紅磡維港‧星岸,以及中海外(0688)鴨脷洲南區‧左岸等,以內地客為主的境外買家,比例均在兩成左右、個別甚至達三成,即使「加辣」後,多個豪宅新盤仍錄不少成交(見表),反映資金湧入本港豪宅勢頭強勁。由於10月數據反映9月樓市表現,而10月樓市尤其豪宅新盤續獲內地客追捧,故市場預期,12月公布的11月辣稅數字仍達高位水平。

按月BSD稅款升幅 近兩年最大

據稅務局數據,10月BSD稅款逾10億元,除按月急增逾一倍外,按月升幅亦是去年1月錄得按月升幅2.6倍以來,21個月、即近兩年來最勁。可留意的是,去年1月BSD稅款錄得14.46億元,是由於山頂何東花園以51億元易手的特別成交所致。另上月涉BSD的物業成交個案共330宗,比9月的250宗上升80宗或32%,亦是自2014年9月錄得340宗後,逾2年來最大單月數字。

分析:「加辣」或令年底數字下跌

美聯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認為,過去兩個月來,市場有數個分層豪宅推出,吸引以內地客為主的境外買家入市,估計除主要由於人民幣持續貶值,令內地具經濟能力人士來港置業保值外,一些長期在香港工作甚至讀書的內地人,亦有在港買樓需要,因而令這些「外來錢」流入樓市。不過,劉估計上周加辣後,境外買家最多需要繳付30%辣稅,此舉除令發展商放慢推盤步伐外,預料年底前整體一二手成交量勢將下挫,相信年底的BSD按月成交宗數或會下跌。

雙倍稅逾23億 再創兩年按月新高

另稅務局數字顯示,10月涉DSD雙倍印花稅成交涉3916宗,比9月錄得的4317宗,按月減401宗或9.3%(圖2);上月涉DSD稅款則達23.21億元,按月雖僅增逾3300萬元或1.4%,但仍再創自2014年10月錄23.86億元後,兩年來最高按月數字。至於10月涉SSD額外印花稅的物業成交,有60宗,涉2260萬元,分別按月升17%和12%。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613&issue=201611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949

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房策應「港人優先」 空置稅遏外來投資

1 : GS(14)@2017-02-09 12:30:56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569&issue=20170209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客座教授林超英,約10年前已買入海逸豪園豪宅單位自住,屬樓價2003年以來大漲小回累升逾3倍的贏家之一。不過,這位曾在公務員崗位服務香港市民逾30年的天文台前台長指出,本港住宅樓價現已升至脫離市民可負擔的水平(編按:根據Demographia數據,去年第三季香港樓價中位除家庭收入中位數的比率高達18.1倍,在全球406個城市中最難負擔),令「香港人好慘」,故他建議房屋政策應該改弦易轍,以「港人住屋優先」為主要方向,例如推出物業空置稅,令樓價回落至合理水平。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在本周一陽光燦爛的清早,記者到紅磡海逸豪園商場麥當勞訪問林超英。2009年退休後,他一直入住該屋苑,由於他早於退休前幾年已買入該單位,至今估計至少升值1倍。惟林超英強調,樓價升跌對本港社會整體福祉的影響,遠較他個人財富得失重要,而他相信,「為香港人提供自住房屋,是政府對市民的基本承擔及應有責任」。

他回憶說,在1953年石峽尾木屋區大火後,殖民地港英政府即拍板興建公屋;而1967年暴動發生後,公屋興建步伐更加快,「任何房屋政策都是有歷史背景的,暴動後政府要爭取民間支持」。上世紀60及70年代,逾百萬內地人走難來港,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而港英政府上述到位的房屋政策亦適時提供數以十萬計的公屋單位,令這些新移民安居樂業,為香港經濟在上世紀80年代及90年代起飛奠定基礎。

特朗普發明加價加推 托高樓價

據林超英憶述,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元朗錦繡花園獨立屋連地皮售價僅10多萬元,作為比較目前一個市區細單位售價也達數百萬元,樓價之高,對一般港人來說屬「高不可攀」,他指該問題的始作佣者,是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美國發展房地產項目時與同業發明「加價加推」的銷售招數,「以前某一屋苑的全部單位是在一日內悉數發售,但特朗普這些美國發展商,當時發明限量發售首批住宅單位,等首批單位售罄後,再加價加推次批單位,擬置業者留意到『第一批平過第二批』,覺得物業會升值,於是便爭相入市;隨着第二批單位售罄,發展商又加價賣第三批,如此類推直至所有單位售罄為止。這證明特朗普真的好叻『玩心理』,之後本港發展商亦仿效此銷售方式,改變了住宅市場的生態。因為當市民發現將資金投放於住宅會升值後,大家漸漸視住宅為投資工具。以前住宅只是用來住的,只有自住需要的人才會買樓;但當市場出現一大批投資者,住宅便成為商品,帶來新增需求,令樓價升勢加快。」

在上世紀80及90年代,港人收入增幅理想,與樓價同步向上,故即使樓價大漲小回,社會各界亦可接受。惟林超英指出,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各大央行先後將利率降至極低水平,加上量寬大印銀紙,令世界各地的黑錢湧入本港,火上加油推高樓價至目前極不合理的水平,期內港人收入增長亦有限,令買樓難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港人需要應先於外國人投資

本港實施聯繫匯率制度,港息長遠將跟隨美息走勢,而外界普遍估計利息未來一段時間將續處低位。既然外圍大環境如此,林超英建議,港府應出招減低投資需求,尤其是針對外國人來港置業成風對症下藥,這樣才可避免本港住宅樓價續升至更不合理的水平,「過去8年全世界的資金來港炒高住宅樓價,令我們香港人好慘;如果不是全球化的話,便不會出現這麼大的問題。我們香港人住屋的需要,應該在港府制定房策時列為很高的優先次序,無理由海外的投資及投機的權益,比我們香港人住屋的需要更重要!新加坡早於1973年已推出住宅物業法例,表明要讓新加坡人以合理價格擁有住宅單位,因為居民有一間屋,才算是社會上的持份者;近年全球不少國家亦各師各法,阻止外國人炒高本土樓價,目標都是保障自己的居民有屋住,這些措施均值得港府借鏡」。

就實際情况而言,林超英認為,港府房屋政策的撥亂反正,可由徵收物業空置稅開始,「過去幾年世界各地有很多來路不明的黑錢,其資金成本很低,來港買樓後不自住也不出租,打算等樓價上升後再將物業出售套現;他們不介意無租收,因為無收到的租金可視為保險費。我覺得他們購買住宅後讓其長期空置,即是浪費了我們香港的土地,故此建議若住宅空置逾半年不租不賣,港府應該向有關業主徵收物業空置業,這樣可以增加投資及投機的成本,將有關需求降低,促使住宅樓價回落至港人所能負擔的水平」。

[名人樓市論壇]
2 : GS(14)@2017-02-09 12:33:55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019&issue=20170209
【明報專訊】運輸房屋局於去年底公布《長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報告,未來10年的總住宅供應量維持在46萬個單位,惟現有土地供應不足以應付上述建屋目標,林超英在是次訪問中,批評有關言論「引起集體恐懼」。他解釋,港府過去多年一直高估人口增長,未來10年新增住宅需求是否如此殷切已屬疑問;供應方面,根據差估署的數據,2015年本港空置住宅單位逾4.2萬個,空置率達3.7%,林超英相信,假如港府根據他的建議推出物業空置稅,業主便會將空置單位在市場出售或放租,令供應即時增加。

公務員體制能有序提供足夠土地

林超英又帶記者到紅磡碼頭,介紹港府在黃埔花園1985年後以10年時間於紅磡灣填海,再將土地分批向市場供應,過去20年先後落成半島豪庭、海濱南岸(由紅灣半島居屋改建而成的私人住宅)等樓盤:「當年地政總署規劃得很好,由最入面的土地一路興建出來,最後批出來的土地才是臨海地,故此大部分向海的單位都會有海景。

其實自從1841年本港開埠以來,政府高層及地政總署一直放眼未來20年的需求,有秩序地穩定地提供土地,土地供應從來不是問題。」

他批評,特區政府於2000年推出勾地表制度取代定期賣地,「喪權辱國」地將土地供應權轉送予發展商,令地政總署也失去積極搵地的動力,造成過去十多年的供應斷層;但他相信,隨着特首梁振英於2013年撥亂反正地取消勾地機制,政府高層及地政總署正積極增加土地供應,料供不應求的局面將會逆轉:「屯門、元朗、粉嶺及上水等新市鎮基建完善,新增土地一路由此生長出去,最符合城市規劃及成本效益。」

[名人樓市論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0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