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水庫誘發地震隱憂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0-01/100443879_all.html

  今年以來,中國西南地區多個大型梯級水電開發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批覆。許多民間組織和個人就此對上述大壩建設計劃提出異議,爭議的焦點從生態角度轉向更為重要的安全性考慮。

  7月,加拿大非政府組織「國際探索」發佈了《中國西部地震災害與大壩》。報告稱,中國在西部地震高發區建設超過130座梯級大壩,是一項對經濟和國民有潛在災難性後果的「危險嘗試」。

  報告作者約翰·傑克遜是一位從事地震和斷裂帶研究40餘年的美國地質學家。他實地走訪了中國西部河流上已建、在建以及計劃建造的130多座大壩壩址,並與地震危險區進行比較研究後指出,選址於地震危險區的大壩數量正在高速增長,公眾不得不擔憂其帶來的潛在地震風險。

  上述報告很快引起學界和業界關注。8月24日,中國水利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撰文回應稱,地震高發區水壩的抗震安全有保障,水庫可誘發小地震釋放能量,避免大地震發生,且水電站建設有助於當地的抗震減災。

  兩方觀點針鋒相對。

危險嘗試

  水庫誘發的地震,簡稱為水庫地震。學界一般認為,水庫蓄水時,導致水庫水位變化並形成一定大小的勢能差,將水加載、卸載或通過孔隙、裂隙注入地 殼岩石之中,改變了岩石應力狀態、斷裂泥和斷裂面的力學性質,導致斷層由穩定狀態向失穩狀態轉換,地殼發生脆性變形,引發地震。

  目前,全球已有140餘座水庫發生過水庫地震。其中,中國有至少30餘座水庫報告過水庫地震,此外還有幾例水庫地震案例存在爭議。

  1962年發生在中國廣東新豐江水庫大壩左岸河源一帶的6.1級地震,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例6級以上水庫地震,也是迄今中國發生的最大震級的水庫地震。

  此後五年內,贊比亞卡里巴水庫、希臘克里馬斯塔水庫和印度柯依納水庫相繼發生6級以上水庫地震。

  傑克遜對中國西部的雅魯藏布江、帕隆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雅礱江、大渡河、岷江及黃河上游等地的大壩選址與地震危險區進行比較研究發現: 48.2%的大壩坐落在高至極高的地震災害危險區,其餘有 50.4%在中度地震危險區,僅有 1.4%在地震災害低危區。

  在原本高發的天然地震之外,由季節性水庫洩水所引起的水庫誘發地震也增加了上述地區地震風險的複雜性。

  傑克遜認為,河道徑流的季節性變化和水庫的季節性出水量漲落,是水庫誘發地震的兩個前提條件,中國西部上述大壩兼具兩條件,其誘發地震的風險不容忽視。

  從事水庫地震研究近30年的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研究員馬文濤指出,一般而言,水庫庫容越大,越容易誘發地震,地震等級可能越高,而水庫地震的餘震很可能持續多年。

  這意味著,中國西部即將上馬的數十座大型、巨型大壩將可能誘發震級不低的水庫地震。

  馬文濤表示,水庫地震的震級一般不高,多為微震或小震,但由於震源淺、震中接近壩區且烈度偏高,其破壞性可能超過同等級別的天然地震。

  在山區,由水庫地震引發的滾石、滑坡等次生災害,很可能是致命的。



汶川地震誘因爭議

  水庫地震真正令人憂慮的,不僅僅是其自身帶來的災害。約翰·傑克遜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指出,雖然大部分的水庫地震的震級都較低,但一次小規模的水庫地震可能導致一次更具有破壞力的大型地震。

  這一觀點在過去四年間被國內外科學家熱議,但學界至今尚無定論。各方爭論的焦點之一,便是8.0級汶川地震與紫坪鋪水庫誘發地震的關係。

  位於岷江上游的紫坪鋪水庫屬大I型水庫,西北庫尾至映秀鎮下游。2005年9月開始蓄水,水位由760米快速升高,至2005年12月5日已達到836米,此後最高水位為875米。在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前,紫坪鋪水庫共經歷了三次蓄水、兩次放水。

  2009年1月,美國《科學》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四川大地震的人為誘因》的文章,將四川大地震成因歸咎於紫坪鋪大壩的蓄水。

  對此有學者認為,汶川震源深度為14公里,庫水無法滲透如此之深以誘發地震;現有的水庫地震案例最大震級僅為6.3級,水庫無法誘發8.0級地震。

  張博庭則援引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工學院嵇少丞教授關於岩層與地震關係 「強岩強震,弱岩弱震,軟岩無震」 的說法稱,在水庫地震的區域內,由於高壓水體的浸潤,可能會產生強岩變弱,弱岩變軟的效果。「所以水庫蓄水之後,很可能會有助於減小該地區地震的強度。」

  支持紫坪鋪水庫誘發地震導致汶川8.0級地震的一方,則拿出了論證材料。2008年12月,《地震地質》雜誌刊登的一篇來自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 所、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和四川省地震局的研究論文稱,根據對紫坪鋪水庫周圍的地震活動,以及紫坪鋪水庫在蓄水過程中對附近主要斷層所產生應力的綜合分 析結果,可初步判定紫坪鋪水庫在其蓄水過程中對其地下的龍門山中央斷層和山前斷層作用明顯。

  文章進一步指出,汶川 8.0級地震是否受到該作用的觸發而提前發生,是「一個不應該迴避而值得進一步研究的科學問題」。

   2009年4月,四川省地震局高級工程師胡先明等人,基於紫坪鋪庫區自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間的262次小震震源機制的研究,認為紫坪鋪水庫此前誘發的汶川水磨地震群與此後的汶川8.0級地震的震源機制一致。

  2011年3月,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徐錫偉等人撰文指出,紫坪鋪水庫地處高烈度區,在紫坪鋪水庫蓄水前即存在較為頻繁的小震或弱震活 動,可能正在進行著孕震過程。而在紫坪鋪水庫2005年蓄水之後,在一定的水壓和水滲透作用下,在距庫區十餘公里範圍內先後發生多處淺層地震群,其地震頻 次在汶川地震前不斷增加。在區域構造應力場的作用下,汶川8級地震的震源機制逐步由以逆衝斷層型為主,轉變成以走滑型為主。

  馬文濤也是上述論文的作者之一。面對長久的爭論,他依舊認為紫坪鋪水庫的誘發地震最終觸發了8.0級的汶川地震,「這在時空、強度等多方面信息都是吻合的,證據比較充分。」

梯級開發冒險

  除水庫誘發地震,金沙江、瀾滄江、雅礱江、薩爾溫江等流域的梯級水庫開放方案的天然地震風險也不容忽視。

  中國西南地區位處全球板塊運動最活躍的喜馬拉雅地震帶上,地質構造活躍。根據約翰·傑克遜的分析,在中國西部已建、在建以及計劃建造的130座 大壩中,除兩座位於地震災害低危區,其餘均位於中高地震災害區。在大壩投入運行後的數十年時間裡,無法迴避遭遇天然地震的風險。

  他向財新記者表示,在流域上幾個孤立的地區建造為數不多的大壩,可能還是一種可以理解的冒險;而在一條具有如此之高的已知地震風險的河流流域建造十餘座梯級開發大壩特別是淺層地震群發區做出如此決策,無疑是一件異常冒險的嘗試。

  對此,張博庭解釋稱:「斷層是無堅不摧的,所有大壩在設計時都躲開了斷層,所以全世界目前還沒有發生過由於地震導致水庫垮壩的事情。」他認為,在摸清地震分佈情況、避開斷層的前提下,建築物只要達到一定抗震設防標準,即可保證建築安全。

  在另一篇文章《民主不能代替科學》中,張博庭寫道:「我們解決水庫垮壩威脅的方式,不是不建,而是靠科學來增加它的安全可靠性。」不過,馬文濤 指出,目前被工程界廣泛使用的地震烈度區域分佈圖,乃是基於該地區歷史地震和活動斷裂情況綜合統計得出。由於地震台網精度所限,對活動斷裂的監測能力不 足,加之許多地區的歷史地震情況資料缺乏,很難達到精確評估斷裂分佈情況和天然地震風險。

  約翰·傑克遜則引述了一條地質學常識:斷層帶可分割為多段,且只存在於地下,僅當斷層帶引發地震露出地表時,地質學家才可識別這些地表斷層。在中國西部活躍的地震帶上,新的斷層無疑仍在形成之中。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評論道:「在梯級開發模式下,上下游水庫的庫首和庫尾都首尾相連了,如何保證所有水庫都不穿過斷層?即便大壩不穿過斷層,水庫庫區也可能穿過斷層,後者同樣可能對大壩安全造成隱患。」

  約翰·傑克遜在上述報告中描述了一種最壞的後果:在梯級開發的河流上,當上游大壩遭遇災難性潰壩,位處下游的大壩將可能如多米諾骨牌般崩潰。

決策需三思

  在早期,水庫等大型工程進行地震危險性評價時,主要針對天然地震對水庫工程的影響程度。直到1963年新豐江大壩地震,中國才開始研究水庫地震,地震危險性評價才逐步加入水庫誘發地震評價與監測。

  2004年,中國地震局開始在烏江流域建立中國第一個從全流域考慮的、以監測多個水庫地震為主要目標的數字遙測地震台網。同年施行的《地震監測 管理條例》也明確規定壩高100米以上、庫容5億立方米以上,且可能誘發5級以上地震的水庫,應當建設專用地震監測台網。2007年,全國地震標準化技術 委員會發佈《水庫誘發地震危險性評價》,水庫地震評價才有了評價標準。

  上述來自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不願具名的專家仍表示,國內對水庫地震的研究才「剛剛起步」,現有研究主要在地震低烈度區,對中高烈度地區尚無較完整的個案研究。

  「我們在低烈度區的研究成果到底對中高烈度區的水庫地震情況是否適用,現在我們也打個問號。現在高烈度區建設那麼多大壩,我們的資料有限,瞭解 的情況也不多,這對我們(研究者)也是一個挑戰。」上述專家稱。一位熟悉中國地震研究的地質學家稱,直至5·12汶川地震發生後,中國西部地區的水庫地震 才真正被學界所重視。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構造物理研究室副主任雷興林更在文章中指出,如果斷層的應力狀態偏離其臨界狀態,水庫可能直接觸發大震。如果水體跨越斷層破碎帶,孔隙壓的擴散將產生更加嚴重的影響。「尤其是高度100米以上的高壩,更有潛在大地震危險。」

  約翰·傑克遜強調,中國西部大壩現有的安全評估都是孤立於其他大壩做出來的,目前尚未完成包含全流域大壩的區域性安全評估。在如此地震多髮帶建 設130多座大壩,無疑增加了發生比汶川地震震級更高的災難性地震的風險。中國政府需對此種風險進行有效的第三方研究,並決定是否需要對現有的梯級開發方 案做出修訂。

  「如果現有的梯級開發方案付諸現實,則所有計劃建設的西部大壩將於30年後完工。在大壩的最高可達150年的使用年限裡,中國將被這種具有極高風險性的能源開發方式所帶來的地震風險所困擾。

  屆時,惟一的解決方案或許就是停止使用這些大壩,而中國將為此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其實,這些代價現在就可以避免。」 他說。

  1975年,位於美國加州北部羽毛河上的奧羅威爾水庫發生5.7級誘發地震,並引發多場餘震。這場地震迫使擬建於其北部80公里的奧本大壩的設計方重新評估大壩的安全性,並對設計方案進行修改。最終,加州政府於1978年放棄建設奧本大壩的決定。

  目前,國內水庫、大壩等水利項目的抗震安全評估工作主要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下設的抗震所承擔。■

  本刊記者崔箏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429

漠視十次地震先兆貪官害死人

2013-04-25  NM
 
 

 

上週六的雅安七級大地震,奪去二百條人命,毀掉六萬多間房屋,並暴露了中國政府仍然漠視地震危機,忘記上次汶川地震的教訓。這二百人本來可以逃過一劫。本刊調查得知,四川在今年頭四個月已錄得不尋常的十次地震,但從無直接向大眾發放消息,而新上任的副總理汪洋在雅安地震前四天,又靜雞雞到地震局聽取匯報,背後似乎要為了習近平的新政權維穩,另有內情。事實上,中美專家早已警告雅安一帶會有大地震,然而地震局及市縣官員卻充耳不聞。雖然災民為家園及親人呼天搶地,但中港民間響起反捐錢運動,有內地網友更說:「五年前以捐款為榮,五年後以捐款為恥。」○八年汶川地震,八萬人死亡,其中北川中學把千三名孩子掩埋,剩下一個個書包散落在豆腐渣瓦礫中。那時眼眶通紅的香港人,共捐了近二百億,希望悲劇不再發生。五年過去,當年調查豆腐渣的維權人士譚作人仍被關在寃獄,中飽私囊的貪官卻舞照跳,港人善款被揭用來建成政府官員的豪華辦公室,或許也被用作掩口費,叫枉死了子女的父母收聲。偏偏梁振英為向中共獻媚,建議撥款一億為四川賑災。這一億公帑,相比中國地震局今年獲政府批出的近四十一億元預算,只是九牛一毛。中國地震局從不缺錢,單是用在公費吃喝外遊花的,去年就高達五千七百七十萬,但用於地震預測的開支,只有三千八百萬,佔總開支不足百分之一!

上週六,記者在深夜抵達四川首府成都,但要到重災區,先要開車到雅安市,本來只是四十五分鐘的車程,因為軍車救災封路,最後要步行三十五公里共五小時才能到達,然後又要再行五句鐘至靈關鎮。靈關鎮是寶興縣其中一個損毀嚴重的地方,落後的農村幾乎全部房屋都受損,樓牆崩塌只剩下支架。居住在靈關鎮磨刀村的黃樹剛夫婦,地震發生時剛好在山上施肥,得以逃過一劫,但三層高的家園在地震中倒塌粉碎,現在只能棲身於貨車車架中,靠僅餘的蔬菜和米飯充飢。望着昔日的家園今日變成一片頹垣敗瓦,兩老欲哭無淚。黃家多年來只靠每個月九百多元的下崗津貼和種菜過活,原來的房子在廿多年前建下,總算有瓦遮頭,不料一場地震令僅有的家當盡毀,前路茫茫:「蓋一個房子要二十多萬,我們是不可能蓋起來的啊,只能再看政府辦吧!」

雅安拒裝預警系統

五年了,政府絲毫未有吸取汶川地震的教訓,中國地震局仍未建立一個全國性的預警系統,只以部分地區如福建作為試點,但位於活躍地震帶的四川,偏偏不包括在內。○八年川震後,民營的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效法日本,研發了一套地震預警技術系統,所長王暾本來在奧地利讀理論物理,川震後回國找來四川、福建、雲南省等地震分局的專家交流,希望在偵測到地震後,偷取幾秒至幾十秒時間發出警報,好讓市民逃生。

為了推廣系統,研究所在兩年前將五十五套監測儀送給甘孜州,翌年四川省自貢市政府花了二百一十萬安裝系統,後來汶川、北川縣的政府舉手參加試用。成都政府也花了七百五十萬買下系統。該系統收費,視乎覆蓋面積大小而定,但也不過是幾百萬元。

二十日那天,研究所準確測到地震,早在八時○二分,四川汶川電視台就突然中斷節目,插播防震減災局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的緊急公告:「四川蘆山正發生有感地震,汶川將震感輕微,請做好避險準備。地震橫波還有42秒到達。」接着倒數計時。同一時間,成都的市民亦從電視畫面上的地震預告,偷得二十八秒逃生。

災難面前,市民與死神競賽爭分奪秒,只要多出三秒,傷亡可減一成四,二十秒更可讓傷亡減少六成三。雅安市民本來可有五秒逃難,但雅安市見這民營系統並非由中央強制性安裝,連幾百萬也慳番。到了八點十六分,即在地震後十四分鐘,雅安政府才透過地震官網公布地震數據。最後讓本來有機會逃生的近二百人枉死,一萬二千多人受傷。

政府歎慢板,公司設在成都的王暾無奈地對本刊說:「本來我們做主動,向雅安政府推廣系統,打算在五月時先在學校安裝系統,豈料還是趕不及了。」他肉緊說:「我們要在災難之前做好準備!」

政府無預警,不少居民卻早感不妥。記者在雅安市解放軍第三十七軍醫院找到蘆山縣清源鄉蘆溪村的郭大姐,地震發生時她在屋外,十三歲的女兒在二樓,被倒塌的天花砸中,頭、手、胸多處骨折,還未脫離危險期。「地震來得兇啊!那時娃娃還未起床,房子忽然倒下一大半,人就出不來了!村裡人挖了十多分鐘才把娃娃給拉出來呢!」兩母女憶述,早在個多月前已感覺到一兩次微震,「前個月有過搖晃呀,可是就搖幾下過去了;我們鄉裡人嘛也沒注意,怎想到突然地震就來了!」原來自汶川地震後,政府提供的防震教育一般只在城市推廣,未能覆蓋至農村,不少鄉村災民也直言當地未組織過地震演練。

另一位來自天全縣的傷者景陳平指,村中的防震措施只有海報標語,卻不見加建任何防震裝備:「娃娃在學校有過一次演習,但對農民就什麼都沒有。」

記者翻查地震局的網上地震數據記錄,自從○八年汶川發生大地震後,四川在該年及翌年有多次三至五級的餘震,至一○年起便沉靜下來,每年地震平均只有一、兩宗,強度屬三至五級。

但本刊發現,今年一月底開始,四川竟斷斷續續發生近十次地震,其中綿陽市在二月,曾有四點七級地震,蘆山、寶興縣亦在四月四日發生過三點二級地震,汶川更在三月九日及四月十九日發生過四點五級及三級地震。

如此頻繁的地震,當局沒有警惕市民。但非常湊巧地,地震發生前四天,副總理汪洋跑到地震局探班、聽匯報。平時官員出巡視察,必定有官媒鋪天蓋地跟在身後,但這次連中央電視台也沒有報導,只在地震局網站內發布。

兩天後,四川政府突然舉行了一次跨區救援演習,模擬發生四川某地發生七級以上強震,成都、樂山的救援人員出動,雅安的消防人員到場支援。網民在災後不禁大罵,懷疑當局為維穩,存心隱瞞地震先兆。

美中專家早警告

早在○八年川震後的七月,美國地質調查局地球物理研究員Thomas Parsons連同兩名專家在《自然》雜誌網站發表論文,指出受汶川地震所影響,四川盆地及龍門山斷裂帶的邊界壓力會上升。當時他們曾警告,四川內部分地區包括雅安、昆侖、成都東南方、鮮水河地震帶都是高危地區,隨時發生較大餘震。不過雅安當局即時否認,說「沒有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就算○八年川震嘅斷裂層無再震,同一地區的其他斷裂層一樣會震!」Thomas回覆本刊時反駁,餘震可以長達十年才發生,而汶川與雅安位於同一地震帶。由於上次汶川地震美國地質調查局定為七點九級,他預計餘震範圍可以多達三百公里,而上次汶川的震央與雅安的震央相距約一百多公里,因此他視這次為汶川餘震。港大地球科學系教授陳龍生補充:「汶川與雅安同樣位於龍門山地震帶之上,地震帶長達五百多公里,無論今次是否汶川餘震,二者都有關聯。而且兩次地震的形態相似,壓力方向一致由東南向西北,且一樣因西藏高原向華南板塊擠壓而地震。」而雅安地震與汶川地震相差一級,能量相差約三十倍。強國政府一直自視已超英趕美,漠視海外專家研究,但連國內專家的警告,官員也不聞不問。去年四月,醉心研究地震預測的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研究員郭安寧與學生發表論文,計算大地震的周期。他們預測,○八年汶川地震會令在龍門山地震帶旁邊的鮮水河斷裂帶,發生七級以上大地震,跟Thomas的研究結果吻合。「當時我們預測最大可能的地點是在道孚縣的一百公里範圍內,離現在地震的震央蘆山剛好是七十公里!」他解釋,雅安位於鮮水河與龍門山一帶的交界位置,研究發表後,沒有政府官員接觸他。「我們的傳統方法,不是靠科學儀器偵測地殼震動數據,他們(地震局)會用很挑剔的眼光來看,不會得到官方認可。」內地政府一直拒絕承認民間的地震預測,以免漏報要孭鑊,但郭安寧的父親郭增建曾經利用地震的周期性,九九年準確預測出當年台灣會有七級以上地震,同年台灣發生百年最強的九二一七級大地震。「中國經過了多年的地震觀測,地震帶早已摸索出來了,像龍門山這種地震帶肯定會發生大地震,我們建議當局把房屋加固防震,尤其是在農村試行,這樣地震的代價可以減少!」日本、土耳其及意大利等地亦有中長期的地震預測,但這些預測不是用來嚇人地震了、快走佬,而是令政府會長期根據專家所製的地震帶地圖加固房屋,令房子可以穩固矗立至少五十年。郭安寧亦只希望「未來五十至一百年的房子能做好一點。」

豆腐渣依舊

一群香港工程師於○八年的汶川地震後,創辦「無國界工程師」,協助災區重建。創會主席黎廣德表示,農村房屋要做加固工程,大約要一萬元,主要是建石屎柱、修葺屋頂。「四川地震帶是高危,地區政府有責任展開農村加固工程。」由於農民欠缺技術及金錢,他指地方政府可以委託工程公司及撥款支援,「不過鄉鎮政府好少做到咁基層,即使香港政府捐錢去,交到四川政府手上,也只做城鎮工程,不會去到太偏遠。」該會曾向香港政府申請撥款數百萬元,希望跟四川社科院合作,協助農村房屋加固及教導村民維持生計,但申請不獲批,加上內地政府對非牟利組織設下很多限制,所以該會也要改變定位。現任主席譚潔瑩表示,○九年開始轉營加強教育,是次四川地震又再引起外界討論應捐款到可信任的機構,譚坦言:「即使收到捐款想我們去幫農村房屋加固,我們也要解決重重關卡先行。」○八年汶川地震,豆腐渣工程曝光,當時國務院下令汶川在災後重建條例,要求重建的建築物合格,講明要有增強建築物防震能力。結果一二年國家審計署踢爆有六十三個重建項目有問題,大部分工程偷工減料,如地震毀壞的道路未達標、學校剛重建完即鋼筋外露,甚至有裂縫。今年四月中,中央電視台更揭露綿陽市一家建材企業生產「瘦身鋼筋」,將本來十毫米的鋼筋用機器拉長至剩下八毫米,更引述消息指瘦身鋼筋已用於建設學校、安置房及流向農村市場。前總理溫家寶在○八川震後信誓旦旦說要求地震部門加強監測,防止造成新傷亡。結果五年後,雅安地震再次奪去近二百人性命。

孤村災民自救

雅安地震過了三天,無家可歸的村民都焦急了,救援的帳幕被鋪未到,儲糧也進入倒數階段。有人拿着「請求支援」的紙牌站在公路邊,但靠政府不如靠自己,災民自發互相支援,希望捱過難關。今次災情最嚴重的地區,是由震央蘆山縣至寶興縣一帶的鄉鎮。由於這處屬山脈地形,村落散落在深谷中,連直升機亦難以空投物資,只靠一條老舊狹窄的省道210貫通,一旦遇上山泥塌方即頓成孤島,隔斷居民的生命補給。記者在地震後翌日趕赴災場,當時此條省道仍未搶修好,救援人員只能帶同食水、乾糧和藥物,徒步翻越五十多公里山路,才能進入寶興縣「前門」靈關鎮,需時五個多小時。這路段曲折崎嶇,隨處可見到遭大石壓毀的貨車,甚至仍有碎石流沙不時從山上墜下,行人均須掩頭狼狽跑過。由於餘震不斷,武警遲至第三天才打通到寶興的道路,令大量運送物資的車輛堵塞在路上,嚴重影響救援及發放物資的效率。由於欠缺有效率的統籌指揮,結果率先入村的是私人企業的物資,例如:康師傅、農夫山泉的乾糧麵食。有參與救援的人員透露,由於重慶、成都等市都派員救援,而康師傅等民營企業,甚至有網吧、電訊公司等私自組織救援隊,各路人馬的車輛紛紛湧入,公路又給大石堵住了,幫助清理路面的挖泥車卡在中間,幫不上忙。

百家大鑊飯

與其望天打卦,靈關鎮鐘靈村的村民在空地上煮起「大鑊飯」,各戶將沒被地震埋掉的食糧捐出,煮成白飯、芽菜豬肉兩大鍋。全村有六十戶,他們趁沒有餘震時回到危房,搬走僅有的蔬菜,菇類,米粉及白米等,集中存放。「節省一點,大家還夠吃一段時間啦。」村民更邀請記者及救援的解放軍分享僅有的食物。該村大部分的房屋都倒塌六、七成,村民呂鳳桃說地震時一家三口在二樓睡覺,他們從露台逃走,僅一分鐘房子就倒了。大部分村民成功逃離,但一名七十九歲的王伯伯來不及,「給房子活埋壓死了,地震後所有人跑去救他,十分鐘就拉他出來,但那時候已經快不行了。」 最後他的兒子跟村民合力把父親埋葬,救援隊也還未見蹤影。直至當晚十時,呂鳳桃看到首批救援人員步行入來。但到了第三批,什麼物資也還沒到手,「水、食物、物資、帳篷都還沒有。」村民擔心有餘震,紛紛在戶外地方自製「瓦遮頭」,幾支竹、一張帆布成了一家的蝸居,有村民則將中型墨斗貨車,改成臨時住所,跟鄰居同住。

省路多年未修

210省道成為寶興縣跟外界聯繫的唯一生命線,天災堵路只能怨天,但人為失誤罪無可恕。有當地政府官員卻私下向記者透露,這條210省道是數十年前設計,車流負荷低,早在○八年汶川大地震時已多處塌方,後來蘆山、寶興、靈關的居民,於○九年提出要興建一條「雅馬高速公路」,連接雅安至阿壩州的馬爾康,打通這塊險要蜀地。「這在縣、巿、省的人大上都提案過的呀!這是寶興居民的生命線,一條小省道哪能負擔幾萬口人生存!」但領導層卻愛理不理,結果這次地震令210省道三十多處塌方,令救援、物資遲遲未能到達寶興縣。記者在靈關鎮遇上姓晏的四川民間救援人員,他說原本計劃入寶興,早上天未亮就有二十二名隊員出發,但中途有飛石,部分隊員被武警截停,只有四個繼續行程,「前面路還有危險,也太長了,現在又只有軍車才能進去。」要前往寶興,還要在崎嶇的山路走至少五小時,最終,他們也打消去寶興。該地方政府官員表示,地震初期交通調配失當,也是令主要通道一再堵塞的原因。他稱按例應由交警指揮哪些車輛可進入省道,但事發後軍區、武警、特警、消防以至各地的醫療義工隊紛紛入內,交警未能跟武警、特警協調好,堵死本來已狹窄的山路,「可能他們出發點是好的,但太多大車根本進去不了,後來才實施交通管制已經太遲。」

地震引發核危機

○八年汶川地震,各界一直擔心堰塞湖問題會帶來更大災難,今次雅安地震,當局迅速解決堰塞湖問題,但更令人擔心的,其實是四川會如日本福島一樣爆發核危機。自六十年代起,由於四川鄰近一帶被發掘出多種核原料如鈈、鈷、鈾,故早被國家重點發展為核工業重鎮。中國環境保護部雖然已於地震發生當晚,極速公布所有四川內的核設施未被破壞,輻射監測正常;但本刊卻發現,離雅安市三百三十公里,中核集團旗下的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卻在兩日後於網頁公布,公司設施於地震發生當日「震感強烈」,並已第一時間啟動「核應急預案」,目前尚在「應對工作之中」。翻查資料,這公司多年來從事製造核供熱堆及試驗堆,被稱為「核電糧倉」,替中國多個核電站,包括大亞灣核電站及秦山一、二期核電站供應燃料。本刊在週二曾致電該公司查詢,發言人承認,地震當日的確感受到強烈震感,又指目前基地運作正常,至於其他鄰近地方的核設施情況,以及為何那些公司不作公告,他則表示不會作出評論。事實上,除了這所核燃料公司,四川雅安一帶最少有七組大型核設施,而且更為接近今次的震央,其中包括設在離震央僅一百三十公里的樂山市內,同屬中核集團的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設備製造廠及又名「八一四廠」的四川紅華實業有限公司,這兩間廠主力研究核軍用設備,而另一間名為樂山核聚變研究院的,則從事核研究。

全國最大核基地

另外,距震央一百四十公里、位於成都的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號稱全國唯一大型綜合性核科研基地,內有六座核設施,其中一座更設有核反應堆。另一軍事要塞中核四川環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位於離雅安四百多公里的廣元,該廠前身為著名的「八二一廠」,多年來一直生產軍用核材料,存有大量放射性廢物,是國內其中一間最大型的軍事企業。至於離雅安二百六十公里的另一軍事重鎮綿陽,則是中國核彈及氫彈的研究基地,位於該處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早於六十年代已研發出全國第一顆原子彈及氫彈。早在○八年,汶川發生大地震後第二天,該處所有核科學家全部撤離,而國務院則在地震發生後一星期內召開記者會,指稱所有相關核設施正常。雅安市一帶共有四條主要斷裂帶,其中龍門山地震帶及龍泉山地震帶正正包圍着這一區的核設施。○八年的汶川地震,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曾對外公布,地震掩埋了三十二枚放射源,最後僅收回其中三十枚,剩餘的兩枚只探測到具體位置,僅能在周邊劃定安全防護距離及安全警戒。換言之,地震之後,雅安隨時要面對更為恐怖的核危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01

頁岩氣地震新憂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5-10/100526394.html
2013年4月16日的美國地質學年會上,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發佈一份報告,稱美國中西部地區近十年來的地震頻發現象,「幾乎可以肯定是人為的」。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2001年以來,美國中西部阿拉巴馬州到北方落基山脈地區地震頻發。僅2009年,該地區就發生了50次3級及以上地震;2010年,3級及以上地震達到87次;2011年則達到驚人的134次,為上世紀同期的6倍。

  前述報告認為,石油和天然氣鑽探活動是該地區地震頻發的主要貢獻者。其中,頁岩氣開發使用的水力壓裂法及該方法涉及的廢水處理井,尤其值得人們關注。

  這份報告是全球迄今為止對水力壓裂法和地震關聯的最權威解讀。報告公佈後,美國民眾再次就頁岩氣水力壓裂法的環境地質影響展開激烈辯論。此前,對頁岩氣開發的主要批判是針對淡水消耗和水體污染。

  開採頁岩氣引發地震儘管遠在美國,但並非與中國無關。

  中國近年正在效仿美國,試圖發動一場「頁岩氣革命」。根據國家發改委發佈的《頁岩氣發展規劃(2011-2015年)》,中國力圖實現頁岩氣商業化產值從零至1000億立方米的跨越。被美國地質調查局認為可引發地震的水力壓裂法,正是中國未來開採頁岩氣的主流技術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近四成頁岩氣資源儲存在包括四川盆地、云貴高原在內的中國西南地區。過去幾年間,頻發的地震災害已給這一地區百姓的生活蒙上陰影。

  一些地質學家也因此對中國政府的頁岩氣開採規劃表示出謹慎的擔憂:一旦人口稠密、地質活動活躍的西南地區開始大規模頁岩氣開發,將不得不面對潛在的地震風險。

  業內人士則透露,對地震風險的評估尚未進入中國頁岩氣商業開發可行性評估的視野。

  危險並不遙遠,未雨綢繆已當時。

地震國際爭議

  水力壓裂法,是將壓裂液(99%為水,另含有少量添加劑)高壓灌入油氣儲備層,由此壓裂岩石層,從而獲得油氣資源的油氣開採方法。

  1948年,美國俄克拉荷馬州進行了全球首次壓裂實驗。此後,水力壓裂技術被廣泛用於工業。然而,直到2000年,美國才開始正式對水力壓裂作業進行監管,對其環境影響的研究則更晚。

  截至目前,水力壓裂法仍是獲取頁岩氣的惟一渠道。

  頁岩氣(shale gas)是儲存在地殼的頁岩層中的天然氣。由於頁岩區塊的滲透性有限,限制了氣體流向井筒。要釋放頁岩內所含氣體,只能通過水力壓裂創造有效滲透性。

  從原理上講,水力壓裂作業在井下將頁岩打碎,本身即會引發微小型地震。不過,這些地震震級很小,一般在3級以下,對地表建築不會產生多少直接影響,亦不易被人察覺。

  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地質調查局研究員奧斯丁·霍蘭德(Austin Holland)告訴財新記者,水力壓裂法引發小型地震,已經在一些國家被證實。

  位於加拿大西部的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霍恩河流域,水力壓裂法曾造成了一系列3級及以上地震,最大震級達到3.8級。

  2011年4月和5月在英國蘭開夏郡分別發生2.3級和1.5級地震。根據英國地質調查局(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發佈的調查報告,兩起地震均系誇德里拉資源公司在頁岩氣開採的水力壓裂作業過程中高壓灌注壓裂液所引發的。

  2011年5月起,英國政府決定暫停採用水力壓裂法技術開採頁岩氣,英國民眾亦就是否應繼續頁岩氣開發開展了激烈的辯論。

  出於對未知風險的謹慎立場,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政府目前仍暫停境內的頁岩氣開採活動,這包括法國、瑞士、保加利亞和美國新澤西州等。

  不過,對於水力壓裂和地下注水引發地震的風險,科學界一直存在爭議。波蘭國家地質研究院於2012年公佈的一份關於頁岩氣鑽井和水力壓裂法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稱,除導致可容許範圍內的噪聲臨時升高,水力壓裂不會產生空氣污染,也不會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質量,更不會引發地震。

  2013年12月,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部(DECC)在警示未來仍存在更多地震風險的同時,也批准重啟頁岩氣開採。

中國注水地震

  中國的頁岩氣目前尚處試采階段,還未進入商業開採。不過,中國學者對高壓地下注水誘發地震的問題並不陌生,此種人為地震與水力壓裂法開採頁岩氣引發地震的原理,極為類似。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研究者已觀測到華北任丘油田、山東勝利油田、重慶榮昌地區采氣注水及四川長寧鹽礦井注水等工業活動誘發地震的現象。

  在位於四川盆地上的自貢和榮昌兩地,研究者已對注水活動誘發的地震進行了較詳細的研究。

  據四川省地震局張致偉等人2012年5月發表在《地球物理學報》上的論文,2009年1月,位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牛佛鎮與隆昌縣黃江昌鎮交界的天然氣采空廢井「家33井」在人為加壓注入廢水後,注水井周邊地區立即出現顯著的小震增強的異常現象,隨著注水壓力的增加,注水井周邊先後發生4.4級和4.2級地震,每月可觀測到的小型地震也達到160餘次。

  在地方政府的介入下,「家33井」的注水量開始下降,隨後兩月,地震頻次與震級大小均出現回落。

  分析顯示,在注水壓力持續升高的背景下,注水井周邊地區地震活動強度、頻次與注水量呈現出較好的對應關係,加壓注水是誘發上述地震的主要原因。

  張致偉等指出,注水井持續加壓導致地下岩層節理、裂隙擴張,在水的潤滑作用下,產生了更多微破裂,致使小震增加。這些地震均為淺源地震,即便是兩起4級以上地震,其震源深度也僅為5公里和4公里。

  在位於四川盆地東緣的重慶榮昌地區,研究者也對注水地震進行了研究。

  榮昌的地震活動原本很弱,歷史上本無5級以上地震記載,但自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隨著工業部門將天然氣開採生產的廢水通過廢井進行回灌,該地區的地震活動開始明顯增強,震級亦逐漸增大。

  根據重慶市地震局、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和日本地質調查所進行的聯合研究,近20年來,榮昌地區共觀測到3萬多次地震,其中5級以上2次,4級以上近20次。

  榮昌地區成為重慶市地震活動最強的地區之一。其中,在1997年和2010年,在注水活動集中的廢水回灌井附近,分別發生5.4級和5.1級地震。

  這些地震也呈現淺源特徵,震源多數在2000-3000米左右,一些微震的震源甚至小於1公里。

  在榮昌縣的昌元、昌州等多個地區,當地居民經常能夠感受到震感,地震時伴有房屋門窗發響。其中幾次4級以上地震,還導致廣順街道、安富鎮房屋倒塌、跳閘斷電。部分群眾還聽到轟隆作響的地聲。

  參與榮昌地區注水地震研究的日本地質調查所研究員雷興林告訴財新記者,水力壓裂肯定會產生微震,但是微震還是大震,取決於當地是否有發生大地震的地質條件。

  雷興林指出,水力壓裂與地下注水誘發地震的原理實際是一樣的,無論是水力壓裂還是地下注水,是否觸發較大地震取決於在其壓力影響範圍內是否存在具有產生較大地震的結構面。結構面尺寸、應力狀態和注水導致的壓力變化,是影響地震震級的主要因素。

  他強調,雖然頁岩本身是低滲透、塑性相對較強的岩石,其壓裂本身不會導致太大地震,但如果有斷層切斷或抵達水壓致裂頁岩層,則仍有觸發或誘發較大地震可能,且誘發地震的震級是沒有上限的。

  也就是說,雖然頁岩本身破碎不至於產生大地震,但如果有斷層貫穿這些頁岩,水力壓裂產生的壓力就會沿著斷層擴散到其他地區。

  一般而言,注水壓力越大,注水時間越長,注水的影響範圍越大,觸及較大斷層可能性便越大,發生高震級地震的風險也就越大。

  前述美國地質學者奧斯丁·霍蘭德也指出,誘發地震的最大因素是所在地原本的地質和應力狀況,因此,在地質構造活躍地帶進行水力壓裂和高壓注水活動時,應更加謹慎,水力壓裂井與廢水處理井均應儘量避免斷層。

  「從四川盆地、云南、貴州、廣西等油氣底層及構造特徵來看,總體上大規模開採時發生較高震級的誘發地震的風險較大。若在這些地區進行深井回灌或地下注水,無疑將增大誘發地震風險。」雷興林說。

頁岩氣警鐘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2011年估計,中國擁有1275萬億立方英呎(約36.1萬億立方米)的技術可及的頁岩氣資源,超過美國和加拿大的總和。

  不過,中國近四成頁岩氣資源分佈在西南地區,覆蓋四川、重慶、云南、貴州、廣西等省市區。這些地方約儲存有10萬億立方米的頁岩氣。

  與美國頁岩氣資源大多儲於深度不足3000米的海系頁岩層的情況不同,中國西南地區的優質頁岩氣資源主要儲存在地下3000-5000米之間的陸系頁岩層。

  美國頁岩氣資源分佈地區地表條件優越、地勢平坦、地廣人稀,中國西南地區則地形複雜、地勢高差大、人口密集,大規模鑽井不僅會對人口密集地區產生干擾,還會增加當地對基礎設施的需求,更容易誘發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

  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統計,頁岩氣開發所需的壓裂井數量是傳統油氣資源的10倍,且鑽井和生產作業對地面影響較大。

  奧斯丁·霍蘭德告訴財新記者,雖然水力壓裂和高壓注水活動導致大地震是小概率事件,但這並不代表沒有發生的可能性。因此,對這些可能的地震風險進行充分論證和監控是有必要的。

  據雷興林介紹,對於人為地震活動,根據檢測數據進行實時概率預測是可行的。多數情況下,停止注水後,地震活動會迅速衰減和消失,這在四川南部尤其明顯。

  不過,雷興林指出,由於相關企業對油氣開採和注水作業數據諱莫如深,研究者往往等到頻繁的小震活動或中級規模地震發生後才介入研究。

  「如果可以提前合作,研究者對水力壓裂井和注水井周圍的地震活動進行加密觀測,跟蹤注入液去向,評估壓力是否向大斷層擴散,並通過統計方式預測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當判斷存在誘發大地震危險時,企業可及時通過改變注水壓力、注水方式,預防大地震的發生。」雷興林說。

  財新記者獲悉,截至目前,中國頁岩氣開發尚未採用地下注水方式處理廢水。在重慶和陝西進行的小規模頁岩氣試開採活動,均通過水處理方式處理廢水。不過,對於日後大規模開採後的頁岩氣廢水處理方法,業界也沒有定論。

  一位外資頁岩氣運營商顧問向財新記者坦陳,頁岩氣開發對環境的影響本身就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公開討論不多。其原因,乃是國內頁岩氣開發規模有限,環境影響尚不突出。「但這並不是說沒有問題,只是規模還不到。」他補充道。

  一位中石化內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目前,國內相關企業的確還沒有把頁岩氣開採誘發地震作為一個問題正式討論過。他認為,即便是剛剛發生雅安地震的四川省,也不至於「談震色變」。

  「美國每年新增一到兩萬口井,都是用水力壓裂。如果(地震)問題那麼嚴重,也不會繼續這樣大規模的開採。」上述人士稱。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包書景坦陳,現階段對頁岩氣商用開採的環境影響評估,的確還未將地震風險考慮進去,主要原因是主流觀點認為人工壓裂量與自然的壓力差得很遠。不過,包書景表示,「如果說水力壓裂是(引發)地震的最後一根稻草,這種可能性也是有的。」

  包書景認為,提示可能的地震風險,將地震風險納入頁岩氣開採環境影響評估,是應該的。

  雷興林建議,油氣企業的地下作業和注水活動的環境影響評價應由中立的第三方機構進行;在國家和政府層面,也應該有相應的監管機制,對這些具有產生地震風險的作業活動的安全性進行有效監控。

  「在經濟優先的大前提下,中國在上述方面有些滯後,這可以理解。但(相關工作)一定要做。」雷興林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54

研究證實:水力壓裂在使用中觸發地震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817

科學雜誌週四發表文章稱,研究表明水力壓裂和能源勘探過程中會製造一些小的地震,但在生產時的污水處理過程則將導致更大的震顫出現。水利壓裂是開採頁岩油氣的關鍵技術,此前對其地質影響一直爭議很大。

美國USGS地震學專家William Ellsworth在接受NBC新聞採訪時表示,

「目前很幸運的是,開採還沒有造成引發人員死亡和建築損害的地震。但毫無疑問的是,這件事的確定對未來能源使用和經濟發展都有影響的。」

該項研究表明,自2010年至2012年間,美國中部和東部發生了近300起震級高於3級的地震(見下圖)

研究人員發現,地震活動與開採時污水處理的過程有密切關聯。地下處理廢水和自然產物,會浸泡地表,因為有所需的碳氫化合物。深層入注處理井,可能誘發了一連串地震。研究報告顯示,

作為污水處理必須的方式,高壓流體通過蒸氣渦輪機擠入井內,擠開平面斷層,釋放相鄰岩層,一層層滑過去。 這樣誘發的斷層滑移的可能出現。

美國USGS地球物理學家和誘發地震專家Arthur McGarr曾發表文章稱,

「 水力壓裂和處置井引發的地震,地表有震感,因為衝擊波或液體釋放會扭曲以前存在的斷層。這一發現其實早已存在,在自然界科學家們早已確定黃石公園就是由地下流體壓力造成的。對於美國來說,中西部當地下流體能量被抽乾的時候,那則是大地震引發的時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858

地震中的自然規律 Barrons

http://barrons.blog.caixin.com/archives/55696

正如哲學家卡爾·玻普指出的那樣,預測是我們區分科學和偽科學的最好的辦法。預測實際現象的統計性而不是預測某個具體的結果,這是對證理論與觀測的一種相當合理而且正常的方式。---《大自然如何工作》

Aspointed out by the philosopher Karl Popper, prediction is our bestmeans of distinguishing science from pseudoscience. To predict thestatistics of actual phenomena rather than the specific outcome isa quite legitimate and ordinary way of confronting theory withobservations. ---How Nature Works


黃金價格暴跌與地震又有什麼聯繫?為什麼地震難以預測?《大自然如何工作》這本書給出了答案。在《大自然如何工作》一書的扉頁,作者引用了雨果的名著《悲慘世界》中的一句話「誰又能計算出一個分子的軌跡?我們怎麼知道這世界的創造不是由隕落的沙粒所決定。」這句話來自於《悲慘世界》中如下一段:

「代數適用於云朵,恆星的輻射讓玫瑰受益。沒有思想者敢說山楂樹的香氣對天上的星座毫無價值。誰又能計算出一個分子的軌跡?我們怎麼知道這世界的創造不是由隕落的沙粒所決定。誰能理解無窮大與無窮小此消彼長,相反相成,迴蕩著生命的深邃與紛至的創造之原。小蟲也有它的價值。小即大,大即小。所有的一切在必然中平衡,這景象令人震驚。」

---雨果《悲慘世界》

 

「Algebraapplies to the clouds, the radiance of the star benefits therose--no thinker would dare to say that the perfume of the hawthornis useless to the constellations. Who could ever calculate the pathof a molecule? How do we know that the creations of worlds are notdetermined by falling grains of sand? Who can understand thereciprocal ebb and flow of the infinitely great and the infinitelysmall, the echoing of causes in the abyss of being and theavalanches of creation? A mite has value; the small is great, thegreat is small. All is balanced in necessity; frightening visionfor the mind. 」

                                 --- Victor Hugo, LesMisérables

 

《大自然如何工作》的作者PerBak與合作者湯超和KurtWiesenfeld在1987年通過簡單的沙堆模型,揭示了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複雜系統自組織臨界(SOC, Self-OrganizedCriticality)現象。研究發現,無論是金融市場還是地震、火山爆發、生物滅絕,都具有自組織臨界的特點。

 

自組織臨界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冪率分佈。比如地震的強度與概率在雙對數坐標下是一條直線,顯示出冪率分佈。

Source: 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

冪率分佈的特點讓預測非常困難。首先,人們關心的是危害性極強的大地震,但冪率分佈具有尺度不變的特點,也就是說大地震與小地震沒有本質的不同,無法區分。從自組織臨界的角度看,造成大地震與小地震的內在動力學沒有區別。那粒讓整個沙堆崩潰的砂粒與其他砂粒並沒有分別。其次,地震的分佈雖然概率有規律,但沒有週期性,無法通過時間預測。

但是,《大自然如何工作》卻給出了地震的另一種重要冪率分佈,讓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甚至避開地震。研究人員發現,地震的間隔時間也服從冪率分佈,地震不是週期性的。也就是說,與人們的直覺相反,大震之後很長時間沒發生地震的地方,發生地震的概率更低而不是更高。這就是說,距離上一次大地震時間越長,此地越不可能發生大地震。換句話說,剛剛發生大地震的地方,反而容易再次發生地震。另一方面,地震在空間上也服從冪率分佈,也就是說離剛剛發生地震的地方越近,發生地震的概率也越高。

根據這個發現,人們應該遠離剛剛發生大地震的地區,因為再次發生地震的概率很大。而曾經發生過大地震,但已經很久沒有發生地震的地區其實發生地震的概率並不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468

投資大佬確信頁岩開發導致地震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594

Jeremy Grantham是GMO投資基金的創始人之一。GMO基金管理1170億美元資產。Grantham表示,頁岩開發與地震之間存在明顯的關係,統計學上來看兩者關係是顯著的。Grantham對此比較肯定,肯定程度遠超過此前對股市或者經濟形勢的判斷。Grantham成功預測了90年代末期的互聯網泡沫和2008年次貸危機。

Grantham表示,他確信美國3級裡氏及以上震級的地震與 「水力壓裂法」之間有因果關係。「水力壓裂法」是開採頁岩氣時所用的方法,用水壓將岩石層壓裂,從而釋放出其中的天然氣或石油。人們對此方法有一定的爭議。

下圖為1973年以來美國中西部地區3級裡氏及以上震級的累計地震次數。1973~2003年,幾乎是一條直線,表明地震次數很平均。2003年起,累計地震次數拋物線式激增,與中西部地區使用「水力壓裂法」開採頁岩氣恰好在同一時間。數據中,5級及以上地震僅2次,但其中一次被科學家認為有極大的可能是「水力壓裂法」導致的。

美国,页岩气

Grantham對「水力壓裂法」質疑,支撐了他看跌原油價格的觀點。在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中,他指出今年花費6500億美元來尋找新石油,未必能得到滿意的投資回報。Grantham認為,全球經濟增長較為緩慢,更多節能車、混合動力車和電動汽車推出,意味著發達國家的石油需求會下降,可能降幅快於預期。

作為世界上頁岩氣技術可採儲量最大的國家,我國也在大力推進頁岩氣的開發。據國土部的《關於印發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預計,2014年中國頁岩氣生產量15億立方米,相當於較2013年的水平翻7倍多。如2015年頁岩氣生產量能達到65億立方米,則意味著在15億立方米的基礎上又提升4倍多。

而我國大部分的頁岩氣開採項目都集中在四川省。

上月國土部權威人士曾指出,經過前期頁岩氣開發探索,接下來頁岩氣產能形成會很快。先期進入頁岩氣開發的重慶、四川等地方政府已嘗到頁岩氣甜頭,接下來將進一步加大產業投入。

此外,與頁岩氣開發相關的另一個重大問題是水資源。頁岩氣的開採一般都需要大量的水,缺水是需要面臨的一大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92

元大人事大地震 馬家推動世代交替

2014-07-17  TNM  
 

 

元大集團創辦人馬志玲、杜麗莊夫婦,6月30日經最高法院駁回上訴後,預估7月底、8月初,就得因結構債案入獄服刑,元大集團正式交由2個兒子馬維建、馬維辰掌理。

本刊調查,去年中馬家醞釀人事大換血,今年7月,元大金控旗下逾20位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等高階經理人異動,是公司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人事大搬風,世代接替意味濃厚。

今年五月,馬志玲次子馬維辰低調與主播林家琪結婚,這個喜訊讓馬志玲、杜麗莊樂在心頭,但隨後馬志玲夫婦心中的另件大事,卻讓二人心情跌到谷底。

父母將囚 兄弟大整頓

九年前,馬志玲及時任元京證券董事長的杜麗莊,涉嫌將旗下元大投信股票賣給上市的元京證券,轉嫁結構債損失,致元京證券股東損失四億四千萬元,二人因而吃上官司。去年馬志玲夫婦遭高等法院各判處七年四個月徒刑,二人再上訴,但今年六月三十日最高法院駁回,若申請再審等法律救濟不及,身價上百億元的馬志玲夫婦,最快將於七月底、八月初入獄服刑。馬家面對遽變愁雲慘霧,但馬維建、馬維辰兄弟早已在接班位置定位,並大動作整頓人事。本刊調查,去年六月,元大金首任董事長顏慶章下台,馬維辰上台任董事,兄弟倆就醞釀人事大換血,希望員工更年輕化、國際化。六月十一日,資產金額高達七千八百億元的元大金控,內部即傳出,即將公告集團旗下超過二十多位董事長、總經理等高階經理人將在七月大調動,震驚近萬名員工,因為這是金控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人事異動,背後主導者就是馬維建、馬維辰兄弟。

仿京城銀 換血拚獲利

「老臣是父親輩(馬志玲)在用的人,行事作風保守,多希望安穩過日,不如年輕人好溝通,但二位公子(馬維建、馬維辰)不想這樣下去。」知情人士透露。近年來,國際金融大環境變動快速,像是人民幣匯率一下子由升轉貶,元大金原有的經營團隊在應變速度上,常常顯露出「力不從心」。元大金高層指出:「去年一月,債券部門獲利還挺高的,但一個利率的變動,債券就吃虧,二月的獲利數字變難看。」消息人士指出,馬維建、馬維辰兄弟看到京城銀行改革成果,決定大刀闊斧進行組織重整。京城銀行原本是一家分析師眼中「呆帳多、股價低」的銀行,自二○○九年戴誠志上任董事長,在金融海嘯時重押高收益債券,危機入巿,股東權益衝高到近二○%,成了一家賺錢的小而美銀行。這番能耐令元大馬家看得咋舌。知情人士說:「元大馬家希望專業經理人,能以京城銀行為榜樣,提高資金的效益。」

請將操盤 老臣怨聲起

馬維建兄弟深諳提高效益,必須仰賴專業經理人,著手人事佈局。去年十一月,元大馬家請動前華南金董座王榮周,時任元大金董座的老臣申鼎籛旋即讓位。王榮周操盤半年多,進行組織重整,新設國際、法金、資管、電子商務等四事業處及商品審議委員會。七月,即展開人事大調動。其中,具代表性的是,原本跟隨馬志玲數十年的元大證券的老臣,包括元大金控的核心事業元大寶來證券董座申鼎籛、總經理林添富,分別調動擔任元大金控總經理、元大寶來期貨董事長。申、林二人所留職務則分別由原元大寶來期貨董事長賀鳴珩與執行副總賴宗武接任;原金控總經理王正新,則調任元大人壽董事長,專責擴大元大人壽的資產部位。至於今年二月才出任元大寶來投信董事長杜純琛,是杜麗莊的弟弟,這回,轉檯元大投顧任董座。他所留下的原職,則由年度績效達成逾一五○%的原元大國際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林武田出任。這些都突顯元大馬家二代接班後,老臣角色轉淡,換上有戰績的新生代出頭。過去,元大金原有的人事佈局,側重在證券的經紀業務,這回人事安排予以打破,並強化銀行與人壽的專才。元大人事大地震,展現少主接班的新氣象,但也震得老臣埋怨聲起,「這些董事長、總經理,在不同的子公司如證券、期貨、投信之間調動,並非自己熟悉領域,如果交不出成績單,自然遭淘汰。有些老臣心裡不舒服,但礙於退休時間快到,也就閉緊嘴巴。」元大人私下透露。

賀董立功 高昇受矚目

三年前,元大金與開發金搶親寶來證,元大金以總價超過四八八億元勝出,穩坐龍頭券商寶座。由於,元大金對寶來員工承諾三年的工作保障,到今年十月到期,屆時原寶來員工去留,也備受關注。促成元大、寶來證券合併的幕後推手,是出身自紡織廣豐賀家,又十分熟悉國際巿場的賀鳴珩,他在這次高階人事換血中,最備受矚目。「外界傳說,賀董(賀鳴珩)明升暗降,其實,他出任元大金旗下最重要的子公司─元大寶來證券,絕對是高昇。他幫元大金把期貨交易所股票,賣給歐洲期貨交易所,可說大功一件。」知情人士說。由於寶來證、寶來期併入元大金旗下證券、期貨後,導致元大金合計持有台灣期交所的股權,已超過法令規定的上限五%,金管會要求,必須在二年內將超過部分售出。對此,元大人說:「會想買期交所股票的人並不多,這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去年底,經由賀鳴珩的穿梭,元大金將旗下所持有期交所五%股權,以每股約一百元賣給全球排名第二大的歐洲期貨交易所,獲利新台幣十一億一千六百萬元,還創下國外期交所首度參股我期交所的首例。賀鳴珩對本刊說,元大金以證券為核心,但國內證券分點已趨飽和,最近元大金買下韓國東洋證券,淨值逾百億元,這些國外佈局都需要更年輕、國際化的人才。而他的發言多少透露馬家二位公子的思維。

弟弟主政 哥哥管國貿

馬家少主佈局人事大換血,成效還待時間證明,但二老入監服刑迫在眼前,馬家人的心情很難調適。曾任元大證券董事長的杜麗莊,一路陪伴丈夫馬志玲,「面對官司,這二年來,她(杜麗莊)一直有在做心理準備,但她最擔心九十多歲的婆婆與她的先生,馬先生(馬志玲)現在根本離不開她。」馬家友人說。一九七四年,馬志玲父親以債權人身份接下元大證券,交由馬志玲經營。馬志玲擊敗老牌的新光、日盛,一九九三年拿下證券龍頭寶座,且一路併購坐大。二○○一年,各大金融家族成立金控,元大錯失機會,直到二○○五年入主復華金。然元大馬家在扁執政時代入主金控,因與扁家往來,身陷官司,先是馬志玲夫婦涉入元大投信結構債弊案,接著馬維建及馬維辰也因洗錢案被告。為此,馬維建及馬維辰請辭元大金董事及總經理、營運長職務。迄今,馬家僅馬維辰無罪,任元大金及元大銀行、人壽董事;馬維建則因洗錢案,二○一一年被判處八個月、緩刑二年,依金控法令,五年內不得擔任金融機構負責人,他現任國貿董事長、元大文教基金會董事。過去,馬志玲脾氣火爆、杜麗莊個性柔和,相互搭配;現在則是換馬維建扮白臉、馬維辰唱黑臉,接下父母的棒子,帶領元大集團。

馬維辰 小檔案

出生:1970年現職:元大金控、元大銀行、元大人壽董事學歷:美國南加州大學商學系畢業經歷:奇唯科技執行長、元大建設執行長、復華銀行副董事長家庭:已婚

馬維建 小檔案

出生:1967年現職:國貿大樓董事長學歷: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企管所碩士經歷:元大證國際部副總經理、復華證金董事長家庭:已婚,育有1子1女興趣:畫作收藏,趙無極、林風眠等作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637

原油庫存多於預期觸發油市“地震” 美油暴跌9%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978

周三,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數據顯示,美國上周原油、汽油、精煉油庫存均多於預期,原油總庫存量創至少80年新高。美油收盤暴跌8.7%,收報48.45美元/桶。

原油

根據華爾街見聞網站實時新聞:

美國1月31日當周EIA原油庫存+633.3萬桶,預期+325萬桶,前值+887.4萬桶。

美國1月31日當周EIA汽油庫存+233.5萬桶,預期-115萬桶,前值-258.7萬桶。

美國1月31日當周EIA精煉油庫存+178.8萬桶,預期-150萬桶,前值-389.2萬桶。

美國1月31日當周EIA精煉廠設備利用率89.9%,前值88.0%。

截至1月31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較前周大增633.3萬桶,超過預期的增加325萬桶,但低於1月24日當周庫存增加量。汽油和精煉油庫存均多於預期和1月24日當周增量。其中,汽油庫存較前周增加了233.5萬桶,精煉油庫存較前周增加了178.8萬桶。

盡管油價自去年6月高點已下跌超50%,但近幾周美國原油庫存持續增加。上周原油總庫存量創至少80年新高。

通常,煉油廠在2月和3月進行季度性維護,因此分析師們預計,未來幾周原油庫存還會增加,因為煉油廠購買的原油數量會下降。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IAF咨詢公司分析師Kyle Cooper表示,本次EIA報告是很悲觀的,看空原油市場,未來幾個月原油庫存會大幅增加,目前油價可能還沒有完全反映出這點。

周三公布的EIA原油庫存數據與周二API原油庫存數據趨勢大體相當。API數據顯示,美國1月31日當周API原油庫存增加610萬桶,汽油庫存增加200萬桶,精煉油庫存增加27.8萬桶。汽油和精煉油增幅遠多於1月24日當周。

前幾日,受投資者逢低買入或空倉回補、美國原油鉆井平臺數下降、大型能源公司削減資本性支出等因素提振,美油連續四日上漲,布油自此前創下的五年多新低大幅反彈了約28%。

周三,原油回落。EIA數據公布後,油價跌幅擴大。美國NYMEX 3月原油期貨價格收盤下跌8.67%,收報48.45美元/桶。布倫特3月原油期貨價格收盤下跌6.48%,收報54.16美元/桶。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799

美國地質勘探局:頁巖油氣開采技術導致地震大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513

美國內政部下屬科研機構地質勘探局(USGS)上周發布新聞稿稱,此前鮮有地震發生的美國大部地區近年來地震活動明顯增加,這並非源於自然的地質變化,而是註入壓裂液這一開采油氣的新技術導致。

USGS的網站上周發布新聞稱,內政部正著手應對壓裂液註入引發的地震。其提到:

近年來,過去很少、或幾乎並無地震發生的美國廣大地區地震活動明顯增加,已引起大量公眾關註,造成對地質構造的傷害。這類地震活動增加,在美國中部地區尤其如此,它並非自然(演變)過程。

相反,地震增多是源於石油與天然氣開采新科技相關的液體註入,該技術能開采此前毫無生產力的油氣儲藏。這種現代開采技術導致采掘油氣的同時產生大量廢水。深度註入這種廢水的方式時而引發足以讓人感知的地震,有時有破壞性。深度註入廢水是已探知地震急劇增加的根本成因。

上述新聞稱,USGS目前正與有關利益方合作開發美國境內誘發性地震的災害模型。該模型可根據能源產量趨勢的變化頻繁升級。USGS的地球物理學家Art McGarr博士認為,人類無法控制屬於自然災害的地震,但可以減少誘發性地震,通過改進地震遙測網絡和獲得壓裂液註入數據的公共渠道,可以在問題初期探查誘發性地震的問題,避免通常規模較小的地震產生更大破壞。

但美國KFOR電視臺報道提到,在美國中南部州奧克拉荷馬州,該州行業協會獨立石油協會的代表Kim Hatfield認為,McGarr以上所說的減少誘發性地震措施實質上沒有幫助,因為“我們沒有科學支持,奧克拉荷馬州長期地質活動活躍,這是我們有許多石油與天然氣陷阱的一個原因。”

該報道還提到,另一家當地組織奧克拉荷馬州企業委員會的公共信息管理負責人Matt Skinner認為,這絕不是政策論著所說的那麽簡單,還要有應對,必須配合行動。

當然,即便地震活動增加與頁巖油開采技術有關系,也不代表後者是罪魁禍首。金融博客Zerohedge展示的以下圖表顯示了奧克拉荷馬州的地震爆發頻率,可以看到2010年以來該州全年地震次數繼續增加,這足以顯示上述應對的緊迫性。

地震,頁巖油,石油,天然氣,美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36

8.1級!尼泊爾遭遇80年最嚴重地震 1500人遇難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247

8.1級!尼泊爾遭遇80年最嚴重地震 1500人遇難
作者:石惠  


北京時間周六14:11,尼泊爾發生里氏8.1級大地震,並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美聯社說,此次地震為尼泊爾80多年來遭遇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最新消息稱,目前地震已經造成至少1500人喪生。

地震造成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等地區房屋倒塌,路面斷裂。印度大部分地區均有明顯震感。中國西藏的拉薩、日喀則等地也震感強烈。截至目前,已有至少17名中國公民遇難,中國西藏死亡人數升至13人,20多萬人不同程度受災。中國國際救援隊今日一早將啟程赴尼。

此外,地震還引發了珠穆朗瑪峰雪崩。據《人民日報》,印度軍方在珠峰發現18具遺體,預計雪崩時至少有1000名登山者。

8.1級是中國地震臺網測定的地震等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最初測定的等級為7.5級,隨後修正為7.9級,後來又修正為7.8級。據USGS,地震震中位於加德滿都西北方向,據加德滿都77千米。

---------------------------------------------------------------------------------------------------------

以下內容按時間倒序更新,最新消息在最上面:

07:32 據尼泊爾電臺,目前地震已經造成至少1500人喪生;尼泊爾強震能量是汶川地震1.4倍;印度軍方在珠峰發現18具遺體,預計雪崩時至少有1000名登山者;中國西藏死亡人數升至13人,至少已經有17名中國公民遇難。(人民日報)

23:00 尼泊爾地震死亡人數升至906人。(Fox News)

22:23 【至少16名中國公民遇難】截至目前,已有4名中國公民在尼泊爾境內遇難,西藏有12人遇難。中國國際救援隊將赴尼泊爾救援。

21:53 尼泊爾警方稱,已確認至少有876人在地震中喪生。(美聯社)

21:21 尼泊爾駐新德里大使館官員Tirtha Raj Wagle說,地震造成近800人喪生,且人數可能進一步提高;許多古建築被毀。

21:09 CNN-IBN報道稱,18名外國登山者在珠穆朗瑪峰遇難。

20:35 據今日俄羅斯(RTnews)報道,一名尼泊爾內政部官員確認,至少已有758人在地震中死亡。

20:20 尼泊爾內政部部長Laxmi Prasad Dhakal稱,初步死亡人數統計為688人,其中絕大部分在加德滿都附近山谷地區,還有近數千人受傷。

20:16 印度內政大臣Goyal:地震已致34名印度公民喪生。

19:50 美聯社援引尼泊爾官方稱,地震死亡人數至少達688人。



(搜尋遇難者遺物)


(廢墟旁焦急等待的人群)



(一名從加德滿都廢墟中逃生的尼泊爾人)

18:43 尼泊爾警方稱,地震造成449人死亡。(華爾街日報)

18:11 美國地質調查局把尼泊爾地震震級下修至7.8級。

18:05 美聯社稱,此次尼泊爾地震是該國80多年來遭遇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7:50 美聯社稱,尼泊爾地震引發珠穆朗瑪峰雪崩,造成30人受傷。

17:37 BBC援引當地警方稱,尼泊爾地震死亡人數至少為108人。

17:37 美國地質調查局:中國西藏協格爾東南33千米處發生5.7級地震。

17:26 CNN援引尼泊爾官方稱,首都加德滿都有超過150人在地震中喪生。法新社也援引尼泊爾外交官員說,死亡人數可能有數百人。

17:20  印度國家災難管理局:印度全境有8人在地震中喪生。

17:17  CCTV報道稱,中國西藏受到尼泊爾地震嚴重影響,房屋倒塌,通訊中斷。


17:07 尼泊爾新聞部長Minendra Rijal告訴BBC,地震對震中地區造成了“大規模破壞”,尼泊爾需要來自各方國際機構的支持。

16:50 【兩名中國公民遇難】目前已有兩名中國公民在尼泊爾地震中遇難,另有多名中國企業員工受傷,正在全力救治。(央視)

16:45 中國地震局啟動三級地震應急響應,派出現場工作隊趕赴災區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同時密切監視震情趨勢發展,及時了解尼泊爾災情,向有關方面提出抗震救災建議,中國國際救援隊做好出隊準備。

16:42  尼泊爾媒體稱,在因地震倒塌的Dharahara塔中,至少有50人被困。法新社稱,從 Dharahara塔廢墟中已搬出幾具屍體。(Dharahara塔位於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是建於19世紀的百年古塔)

下圖為Dharahara塔廢墟:


16:37 新華社稱,至少有3人在地震中喪生,且傷亡人數或進一步上升。

16:28 據CNN-IBN,地震致印度孟加拉1人喪生,50人受傷。

16:19 據CNN報道,尼泊爾地震引發了珠穆朗瑪峰雪崩。

16:15 美國地質調查局稱,尼泊爾發生多次5.0級以上余震,最高震級達6.6級。

16:05 【已有1名中國公民遇難】中國駐尼泊爾使館透露,靠近中尼邊界口岸附近,地震中1名中國公民遇難,有數人受傷。(央視)

16:03 TIMES NOW報道稱,兩人在尼泊爾地震中喪生。

15:29 外媒援引目擊者稱,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有傷者被送往醫院。

15:00 尼泊爾發生7.9級地震 西藏多地震感強烈

新華社駐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記者說,當地時間25日中午12點左右,當地發生強烈地震。當時正在辦公室內工作的記者突然感到整個大樓在晃動,保險櫃上的抽屜全部打開,室外停放的汽車開始滑行。整個過程持續將近一分鐘。隨後有多次強烈的余震。

拉薩、日喀則等地微博網友也表示震感明顯,“在六樓感覺很明顯,燈也是晃的”、“家里晃得厲害,燈在搖,桌子也在動”、“剛剛好像地震了,整個房子都在搖”。


以下圖片來自Twitter,可見地震引發了房屋倒塌,和路面斷裂:










來源:華爾街見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0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