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股市历史上十次暴跌 钱在谁的口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layp.html

第一次,1974年石油危机

恒生指数跌到150点,那时候是全世界经济大衰退。

香港股市现在每天成交量只有500亿,很多人说很少、很惨,但你知道1974年石油危机的时候,只有900万。

但不用2年,恒生指数升了3倍。

第二次,1976年毛泽东去世

恒生指数跌了20%,由400多点跌到300多点。

两年后恒指升了5倍。

第三次,1983年港币大贬值

恒生指数1800多点跌到600多点。

当时从1美元兑5块多港币跌到8块多,还传说港币会变水,将继续跌到1美元兑20块

那一年很多事情发生, 怡和迁册百慕大(注1)。

其后香港股市升了6倍。

第四次,1987年全球股市暴跌

恒生指数差不多4000多点跌到1800多点。

美国股市一天暴跌22%,香港停市4天。

后来两年升了2倍。

第五次,1989年64

恒生指数由3300多点跌到2000点。

之后升了1倍半。

第六次,1990年伊拉克打科威特

股市从那以后3年时间升了4倍半。

第七次,1995年霸菱事件。

当时股市也是大跌,其后恒指升了2倍半。

第八次,1998年索罗斯攻击香港联合汇率

还有港基银行挤兑、百富勤倒闭等一连串消息,股市也是暴跌,错误得离谱。

之后股市由6000多点升到18000多,差不多3倍。

第九次,2003年SARS(非典)

恒生指数过后从8000多点升到3万多。

第十次,就是现在美国次按危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就是重复,但不是简单的重复.

为什么不是简单的重复?因为总有人坚定地认为,我们的这一次有别于历史上以前的N次.

涨的时候还可以再看涨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经济特别地好,所以还会涨;

跌的时候还可能再跌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经济特别地差,所以肯定还要跌;

但前年五千点以上谁不知道那时的经济基本面特别地好,许多企业的赢利水平都创了历史新高;

现在是地球人都知道全球的经济基本面特别地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25

回顾A股历史上的5大井喷行情 钱在谁的口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laxh.html

在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有向中国经济蔓延之势时,本周,三大政府部门终于出手救市,加之上证指数从6124点跌到1800点,已聚集了跌幅达71%的市场自然力量,这两股合力推动了市场的暴涨。昨日的沪深股市一改近期颓势,出现了A股历史上首次全线涨停的壮观景气。

根据资料显示,自1996年12月16日中国A股市场实行10%涨跌幅限制以来,截至到昨日,沪指共出现过5个单日涨幅超过9%的交易日。最大的涨幅纪录是2001年10月23日,上证指数涨幅为9.86%。

昨日上证指数大涨9.45%,排名第二位,而今年的“4·24”行情涨幅为9.26%,位列第三,这也是A股史上首次在一年之中大盘出现两次井喷行情;而A股史上著名的“6·24”井喷行情则排名第四。

5大井喷行情均受政策提振

值得注意的是,A股史上这五大单日涨幅超过9%的井喷行情均是受利好政策的提振。其中“6·24”行情的直接动力就是2002年6月23日国有股减持的正式停止。

2000年2月14日,证监会宣布,50%新股向二级市场配售政策,在网络科技股热潮的带领下,当日沪指大幅高开57个点,从1534.99点上涨到 1673.94点,涨幅达9.05%,接下来延续了上涨趋势,直到上证指数在2001年6月达到2245点。从1534.99点到2245点,一年多的时 间,涨幅达46%。

2001年10月23日,受证监会停止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减持国有股的重大利好消息的影响,爆发了A股史上最大的单日巨幅反弹行情,当天上证指数暴涨 9.86%,收于1670.56点,成交量出现明显放大。然而,这波上涨势头并没有持续多久,在攀升到1776点后便出现下跌趋势。

2002年6月24日,国务院正式叫停国有股减持,沪指跳空高开142点,涨幅达9.25%,几乎所有的A股均涨停,最后报收于1707点。但连涨几天后又重归跌势,井喷行情宣告彻底失败,从此便绵绵阴跌到2005年的998点。

今年4月24日,证监会宣布印花税从0.3%下调至0.15%,与4月20日出台的限制大小非减持规则《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一道催生 了“4·24”井喷行情,当天,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大涨9.29%和9.59%,市场人气重聚,交易异常活跃,沪深两市分别成交1958.15亿元和 772.1亿元,总量超过2730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猛增一倍以上。此后,上证指数从2990点一路上升到3786点,涨幅达26%。然而,这波上涨行情 仅维持不到半个月,就被全球经济恶化和大小非减持的噩梦给彻底击碎,一直跌到最低的1802点。

井喷前都遭遇惨烈下跌

对比这五次井喷行情,井喷前,市场都遭遇惨烈下跌,以“6·24”行情为例,产生于上证指数自2245点见顶之后一路下滑的大熊市之中,历经半年最低跌至 1339点,虽然市场出现技术性反弹,但是依然人气低迷,成交量极度萎缩,沪市单日成交只有几十亿的水平。“6·24”井喷前上证指数处于1562点,距 离2245点有30.4%的落差。

今年的“4·24”行情,上证指数只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就从6124点跌至3000点区域,高达50%的跌幅堪称恐怖。而昨日的“9·19”行情产生的基础,则是“4·24”行情创出的高点3786点暴跌至1802点,跌幅高达52.4%。

历次井喷走势对比

从历次井喷的K线走势来看,除了2001年10月23日的井喷行情是在上证指数连续暴跌5个交易日而催生外,“井喷”出现之前,市场均走出了中阳线;利好 公布后,市场均大幅跳空高开。但在大幅高开的状态下,两次“井喷”之后都遭遇了大量抛盘,盘中经历了高开低走的走势,最后又被多头顽强收复,收盘时都是一 根带长下影线的阳线。

前4次“井喷行情”都伴以巨大成交量,“6·24”行情沪深两市共成交了897亿多元,造就了当时的历史天量;“4·24”行情两市成交金额达到了2728亿元,是自去年6月13日以来的最大成交,也是本轮下跌以来的最大成交。

而此次的“9·19”行情却有些不同,尽管也伴随着头天的中阳线,也是大幅跳空高开,然而成交量并没有明显放大,相比本周四,还呈现出了减少的趋势。

综合来看,这五次 “井喷行情”尽管有相似之处,但是其产生的原因和市场背景却各有不同,这也是影响每轮行情走势的关键问题。即使同样是在本轮暴跌区间中的“井喷行 情”,“9·19”与“4·24”的意义也有很大不同。此次三项救市政策来自于三大政府部门,这意味着政府各部门的态度空前一致。而此次救市政策出台的背 景,是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从而影响全球经济。中国资本市场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是受到政策利好的刺激,但随时都有可能受到还在进一步 恶化的外围环境的影响。而以三鹿事件为轴心引发的民族品牌的信任危机,到底对国内企业有什么不利影响,还有待观察。

相关新闻:

沪深两市十大涨幅排行榜及下一交易日表现

受印花税单边征收等诸多利好刺激,沪深两市A股历史上首次全部涨停。沪指收盘报2075点上涨9.46%,创2001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位。

沪综指十大涨幅排行榜及下一交易日表现(实施涨跌停制后)

日期        涨幅 下一交易日
2001年10月23日 9.86% +2.84%
2008年09月19日 9.45% --
2008年04月24日 9.29% -0.71%
2002年06月24日 9.25% -0.04%
2000年02月14日 9.05% -0.20%
2005年06月08日 8.21% +1.39%
2008年02月04日 8.13% -1.55%
1997年02月19日 7.58% +0.25%
2002年01月31日 6.81% -0.40
1999年09月09日 6.59% -0.91%


深成指十大涨幅排行榜及下一交易日表现(实施涨跌停制后)

日期      涨幅 下一交易日
2001年10月23日 10.00% +2.45%
2008年04月24日 9.59% +1.47%
2000年02月14日 9.07% +1.67%
2002年06月24日 9.05% +0.53%
2008年09月19日 9.00% --
2005年06月08日 8.38% +0.50%
2008年02月04日 7.95% -1.01%
1999年06月28日 7.87% +3.08%
2002年01月31日 7.31% -0.50%
2008年08月20日 7.13% -3.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26

中国A股历史底部一览 钱在谁的口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lbms.html

 中国A股历史底部一览,如果底部到来,就牢牢抓住!

  如果底部不来,就耐心等待!

  如果底部到来,就牢牢抓住!

  机会,永远只给有准备的人!

  1.市赢率:股票市场永远在超跌和超涨中循环往复,2007年造就了平均70倍市赢率的超级泡膜,那是因为牛市,现在平均市赢率不到20倍,但仍然没 有到底部,真正的底部历史早就告诉我们,会出现10倍,5倍市赢率的股票,而平均市赢率应该在15倍以下,底部才会真正的到来.

  2.市净率:底部来临的时候,起码有30%的股票跌破每股净资产,70%的股票的市净率在1-1.5倍之间。现在肯定没有,根据我的研究,目前有三只 股票跌破了每股净资产,而研究发现,这三个股票各个都是铁公鸡,很多年都不分红,同时业绩也非常的难看。虽然买了股票就等于买了公司,但不挣钱又不分红的 公司谁又愿意要呢?如果大家听信报纸上的一面之词,不上当才怪呢!

  3.价格:我记得在2005年底部起动的时候,没有一只100元的股票,同时出现有几毛钱的股票,而现在的茅台还高高在上,就连每股净资产为负的ST股票的价格也在两元以上.这能叫底部吗?

  4.成交量:成交量是底部最重要的指标,2005年底部的时候上海A股的成交量曾经跌100亿的规模,人气低迷可见一斑,而现在的成交量最少也有400亿,怎么可能是底部呢?按照现在的基金的规模,底部的成交量应该在200亿的规模。看来还需要长期的等待。

  5.人气:牛市的时候交易大厅人满为患,而现在呢?根据我调查的一个营业厅,现在还至少有一半的席位还有人在操作,在挣扎,他们还没有绝望。而底部来 临的时候,市场一片萧条,唯一留守的人也是在观望和等待,端着一杯茶来,带着一副牌来,边打牌,偶尔观望一下,人们一提起股票就封嘴。甚至有人跳楼上吊投 河,家庭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人们的信心彻底的绝望,而现在还有人有奥运牛市的梦想。没有绝望哪有希望。希望在绝望中诞生。新生在逝去后投胎转世,这就 是轮回。

  6.证券部门:萧条的最好的表现就是大量的证券公司经营亏损。

  7.基金:底部的时候开放式基金的净值几乎看不到1元以上的。大部分是跌到净值以下。而封闭基金出现30%以上的折价。

  8.舆论:现在的舆论还基本上是一边倒的底部已经到来论,如果大家都说底部到来了,那底部绝对不可能到来,只有舆论一边倒的说底部还在探寻中,这个时候底部就在眼前。

  9.技术:底部是技术无法分析的,技术是历史的总结,而实践证明,未来虽然有时候和历史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但永远不可能重复历史,否则历史学家和证券分析事这两个名称就成为永远的历史了。而那些所谓帮助人挣钱的分析软件注定永远是骗人的鬼把戏。

  10.大股东:曾经底部的时候,出现非常之多的大股东的增持案例。根据我掌握的案例是中国联通出现大股东增持是在2.25元左右,而华电国际是在 2.15元大股东开始增持。而现在出现的大股东增持案例已经是今非昔比,在我看来完全是在做秀。因为他们的增持的价格高的有点吓人。只有在股票价格极低的 时候出现的大股东增持才能反映底部的特征。

  11.分红:真正有投资价值的股票的价格应该在分红收益率超过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而目前超过这个线的股票寥寥无几。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底部还需要我 们耐心等待。很多专家鼓吹的银行股有所谓的投资价值,经过我用国际标准的分析方法分析,无论市赢率,市净率都差远了,更不要说最多2%的分红收益率了,所 以大家千万别听机构忽悠。

  12.指数:真正的底部是指数在最高点跌去了80%,前一轮熊市印证了这一理论,现在看来离这个指标看来不远了。当然时间还需要不断的延长,行情不断的反复,一直这么折磨到90%的人都绝望了,底部就来了。  (2010-04-26 21:34: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8

金融牌照賣出“天價” 責任在誰?

近兩年的金融從業者,又多了一門賺錢的生意:買賣牌照的中介。

最近的消息是,滴滴出行將豪擲4.3億元全資收購一九付,由此可曲線獲得支付牌照,甚至放出“只要牌照,不要業務”。一張支付牌照要4億多,收購者是滴滴這樣的大公司,不像冤大頭,這其中的邏輯在哪里?

資料顯示,一九付全稱是北京一九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於2012年6月獲得央行頒發的互聯網支付業務許可。所謂支付業務許可,即央行發給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支付業務許可證》,俗稱“支付牌照”。截至目前,央行一共發了270張支付牌照,其中有三家機構因為備付金管理出現嚴重問題而被吊銷,現在市面上還剩下267張第三方支付牌照。

按理說,滴滴業務發展過程中需要支付牌照,大可向監管層(央行)申請,而對於企業有確實有業務需求,又符合條件,監管層也理應發放相關牌照。但事實是,央行自2015年以來遍暫停發放支付牌照,並將“嚴格支付機構市場準入”寫入相關文件,主要理由之一是現有支付牌照已經供過於求。

的確,從盈利的角度而言,只有支付寶、財付通等市場規模較大的第三方支付才有盈利空間,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甚至為了搶奪“流量”而打價格戰。然而,在近兩年支付牌照暫停發放之後,一些本來無甚業務的支付公司,就迎來了賣牌照的好生意。

除了滴滴收購一九付外,過去一年多還有:萬達20億元拿下快錢51%的股份,小米6億元收購捷付睿通,恒大5.7億元收購集付通,以及美團全資收購錢袋寶(雖未公布具體金額,但業內估算在10億元之上)。

不論是滴滴,還是美團,都屬於正在燒錢的公司,目前尚未實現盈利,數億元的支付牌照費用,自然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同時也成為了企業重要的營商成本,而這項成本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而且,隨著監管層暫停發放牌照時間越長,牌照的價格就越水漲船高。據第一財經報道,一名浸淫行業多年的支付牌照買賣中介提及他的後悔事:“2015年初,我自己的公司打算去收一張地區收單牌照,對方報價5000萬元,我想談到3000萬元,對方當時還是很猶豫的。誰知道談著談著就‘變天’了,一年多後市場都預期央行不再新批牌照時,我看中的這張牌照已經賣3億元了。”

金融牌照的生意遠不止支付牌照一項。3月14日,華安證券公開轉讓旗下持證券投資咨詢牌照子公司的掛牌期滿。此次轉讓的子公司交易作價,在剔除賬面資產後溢價超6000萬,這也被市場視為是上述牌照的價格。

一張證券投資咨詢牌照之所以值6000萬,是因為2014年後證監會未再單獨核發相關牌照。且目前僅存的84張牌照中,不影響自身業務發展、能夠流轉和出售的牌照並不多,存量牌照極為有限。此前,市場需求或曲線“借牌”、或幹脆無牌打擦邊球;但在金融監管不斷收緊的當下,市場對牌照資質的需求開始迫切起來。

實際上,目前市場上可供買賣的金融牌照涉及證券、保險、信托、融資租賃各個領域,其中監管層暫停發放或者收緊的則價格不菲,除了上述支付牌照和證券咨詢牌照外,還有基金銷售牌照、小貸公司牌照等。

甚至,類似的牌照生意在金融以外的領域也愈演愈烈,視頻、直播、網約車、新能源汽車等,“有形之手”已經廣泛伸入競爭已趨市場化的互聯網和新興創業領域。

牌照買賣盛行的同時,也催生了中介機構。部分註冊為“金融信息”公司,專門從事金融牌照買賣,成交一筆收傭不低。一位從業人員稱,基金銷售牌照價格=管理規模*0.2+100萬,中介一般收兩三百萬。於是,“剛畢業就年入百萬”之類的新聞就出現在這個行業。

很明顯,金融牌照的買賣,與A股多年的“炒殼”惡習頗有幾分相似。劉士余主政證監會以來,通過加快新股發行節奏,讓炒殼之風漸漸平息。無疑,目前由於監管層對於牌照的收緊,金融牌照交易將日漸頻繁,價格也越來越高,給經濟發展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有鑒於此,監管層應盡快放開牌照審批,對確有業務需要,且具備資質的公司發放相關牌照,而把監管的重心,放在企業對牌照的利用上,並加大違規懲處力度。畢竟,通過“堵”來防風險,非長久之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6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