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民幣重啟“逆周期因子”,彈性是否會擴大?

周五晚間,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公告稱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重啟“逆周期因子”。隨著“逆周期因子”重啟消息的公布,人民幣急速飆升。截至8點,離岸人民幣日內大漲逾600點,一度漲破6.83,在岸人民幣收複6.85關口。

本周以來,人民幣中間價報經歷大起大落,周一報6.8718,而後連升四天,一度穿過6.83關口。今日中間價卻大幅回調,報6.8710,較前日下降343點,降幅創8月3日以來新低。與此同時,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呈雙邊震蕩趨勢,彈性進一步擴大。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日前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人民幣匯率主要是由市場供求決定。去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有升有貶,匯率彈性明顯提高。也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盡管近期人民幣彈性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或觸及頂端,另外考慮對投資市場的影響,短期內波動幅度不會加速擴大。

人民幣重啟“逆周期因子”

今日,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晚間公告,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重啟“逆周期因子”。公告顯示,2017年5月,為了適度對沖市場情緒的順周期波動,外匯市場自律機制核心成員基於市場化原則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由原來的“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調整為“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引入“逆周期因子”有效緩解了市場的順周期行為,穩定了市場預期。2018年1月,隨著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趨於平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行基於自身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況的判斷,陸續將“逆周期因子”調整至中性。

公告還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增長動力加快轉換,增長韌性較強,人民幣匯率有條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近期受美元指數走強和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行為。基於自身對市場情況的判斷,8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行陸續主動調整了“逆周期系數”,以適度對沖貶值方向的順周期情緒。

截至發稿,絕大多數中間價報價行已經對“逆周期系數”進行了調整,預計未來“逆周期因子”會對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事實上,本周人民幣中間價可謂是上演了一場大起大落。周二,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漲358點,報6.8360;周三繼續上調89點,報6.8271,突破6.83關口;而後,周四周五連續兩天下調439點,回吐先前漲幅,重回6.87。

此外,近來人民幣倒掛現象頻現。興業研究對第一財經稱,CNH(離岸人民幣)和CNY(在岸人民幣)倒掛的主要原因在於CNH流動性收緊,空頭成本提高,雖帶動CNY上升,但其上升幅度更高,造成兩岸即期匯率倒掛。

摩根資產管理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補充,大美元強勢之下,新興市場整體流動性收緊對離岸人民幣的流動性亦造成影響。

彈性是否進一步擴大?

在人民幣時起時落的同時,波動幅度也在不斷增加,彈性逐步增強,日內常出現寬幅震蕩。據Wind數據顯示,今日,截至下午7時,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日內最高點和最低點相逾380多個基點。

事實上,自“8·11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有效提升了匯率的市場化水平,使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彈性進一步增強,雙向波動的特征也更加明顯。

目前,人民幣匯率主要是由市場供求決定,央行逐步退出幹預狀態,李波表示,“我們強調的是更多發揮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搞競爭性貶值,也不會把人民幣匯率作為工具來應對貿易摩擦等外部擾動。”

不過李波還稱,在保持匯率彈性的同時,人民銀行也堅持了底線思維,在必要的時候通過宏觀審慎政策對外匯供求進行逆周期調節,維護外匯市場平穩運行。“匯率最終是由經濟基本面決定的,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中國有信心也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許長泰向第一財經表示,波動和整個人民幣逐步市場化相呼應,從長遠來講,波動增加是較正常的趨勢。盡管近期人民幣彈性有所上升,但雙邊波動幅度短期內不會大幅擴大。“我認為,(彈性)上升的幅度已相對足夠,已經引發投資者對避險工具的興趣,但市場波動太高的話,對投資者信心會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到整個市場。“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亦認為,短時期內人民幣匯率如果出現非理性大幅波動,有可能引發大規模跨境資金流動,動搖市場信心,進而對我國宏觀經濟穩定運行構成威脅。

他還稱,基於上述考慮,央行在推動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同時,一方面初步建立了外匯和跨境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對金融機構和企業的跨境資金流動進行逆周期調節,另一方面也在強化與市場溝通,管理市場預期,避免人民幣匯率波動大幅脫離宏觀經濟基本面。

對於美元未來走勢,許長泰對第一財經稱,從大美元方向分析,未來兩到三年,美元應處於貶值狀態。他指出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美國經常賬戶中進出口貿易逆差龐大;二是特朗普關於美元匯率的言論使得美元前景相對看貶;三是技術面上,環球市場中許多投機者持有美元凈多倉,且規模較大,在這一情況下,美元上漲的動能會逐步削弱。

與此對應,許長泰指出,在美元相對穩定甚至是貶值狀態下,人民幣相應得也會穩定或者是升值,但升值幅度不會很大。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王有鑫也表示,通過測算可以發現,人民幣匯率不會持續貶值,年底前還將有所回升。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於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68

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重啟“逆周期因子”

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網站消息,2017年5月,為了適度對沖市場情緒的順周期波動,外匯市場自律機制核心成員基於市場化原則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由原來的“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調整為“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引入“逆周期因子”有效緩解了市場的順周期行為,穩定了市場預期。2018年1月,隨著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趨於平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行基於自身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況的判斷,陸續將“逆周期因子”調整至中性。

當前,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增長動力加快轉換,增長韌性較強,人民幣匯率有條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近期受美元指數走強和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行為。基於自身對市場情況的判斷,8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行陸續主動調整了“逆周期系數”,以適度對沖貶值方向的順周期情緒。截至發稿時,絕大多數中間價報價行已經對“逆周期系數”進行了調整,預計未來“逆周期因子”會對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責編:羅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73

重啟逆周期因子的三大影響

8月24日19時,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發布新聞稿稱,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重啟“逆周期因子”。10分鐘後,央行網站《溝通交流》欄目轉發了該條新聞稿。這一舉措並不意外,早在8月中旬央行召集外匯做市商銀行舉辦座談會的時候,已埋下伏筆。

“中間價”的作用

要想解析這一政策所產生的影響,首先需要知道“中間價”的作用。中間價對於人民幣即期匯率而言,有點像股票價格的上日“收盤價”。一只股票每個交易日能夠漲跌的極端價位是上日收盤價基礎上的±10%,人民幣匯率每日升貶的極端值是中間價基礎上的±2%。可以說,中間價決定了人民幣匯率每天漲停和跌停的極端價位,中間價既是每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的“錨”,也是一個時期人民幣匯率升貶速度的一個關鍵條件。

中間價不簡單等同於股票的收盤價,因為在外匯交易中心16:30發布當日收盤價後,人民幣的夜盤交易要持續到23:30。此外,外匯市場是個全球市場,24小時交易,就算是23:30外匯交易中心停止夜盤交易,美元、歐元等其他貨幣以及離岸人民幣仍在交易中。因此,中間價=上日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

中間價由外匯市場做市商銀行報價,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計算並受權發布,根據交易中心的官方表述,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為:“交易中心於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向外匯市場做市商詢價。外匯市場做市商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綜合考慮外匯供求情況以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進行報價。交易中心將全部做市商報價作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計算樣本,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後,將剩余做市商報價加權平均,得到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權重由交易中心根據報價方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及報價情況等指標綜合確定”。

主要的外匯市場做市商銀行組成外匯市場自律機制,其辦事機構是秘書處,有權利決定是否在報價中引入逆周期因子。重啟後,中間價的報價模型為“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

重啟逆周期因子的影響

在總結以上基本信息後,可以看出,本次重啟逆周期因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重啟逆周期因子針對的是外匯市場中存在的順周期行為。7月3日,央行在《易綱行長就近期外匯市場情況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中稱:“近期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波動,我們正在密切關註,這主要是受美元走強和外部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有些順周期的行為”。8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20%時稱:“近期受貿易摩擦和國際匯市變化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波動的跡象”。本次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發布的新聞稿中的表述,與央行以上表述一致。預計重啟逆周期因子有望減弱順周期行為的影響力。

其次,重啟逆周期因子有望緩解一部分貶值壓力。逆周期因子的計算公式雖然未正式對外公布,但根據新聞稿“報價行陸續主動調整了‘逆周期系數’,以適度對沖貶值方向的順周期情緒”可見,報價行依據對市場情緒的判斷調整系數,來緩解貶值壓力。從有效匯率的角度看,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兩年的時間,人民幣有效匯率平均值為94.7。但受貶值預期的影響,有效匯率從2018年6月19日高點的98.11快速回落至8月1日的92.33,為該指數2015年11月創立以來的低點,回落幅度達5.9%。如果逆周期因子開始發揮調節作用,有效匯率指數有望逐步回歸到94.7的均值水平。

第三,重啟逆周期因子有助於降低匯率穩定與利率政策之間的沖突。8月16日有報道稱央行窗口指導自貿區銀行通過跨境資金池業務向離岸調出人民幣的業務,這意味著離岸人民幣的資金來源受限,導致離岸人民幣利率易上難下。此舉對離岸人民幣匯率影響顯著,過去的5個交易日離岸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在多數時候強於在岸。但這一措施傳言的副作用是將保持匯率穩定與維護利率穩定之間的政策沖突顯性化,市場擔心未來如果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增大的話,短端和長端利率有進一步上行的風險。這一擔憂現在看可以適度放下,因為從2017年下半年的實踐看,逆周期因子的重啟對於分化貶值預期,穩定人民幣匯率有幫助,有助於緩解匯率與利率之間的政策沖突。

(作者系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

責編:孫維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769

吾知政財 - 吳仁 喜尚埋沒落因子 (2012年08月17日)

1 : GS(14)@2012-08-17 10:12:40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7503&d=1822
喜尚(8179)暴跌的故事,終於告一段落,最近風聲沒那麼緊,故我也來插一筆。
據報導,喜尚的創始是由在酒樓界屢敗屢戰的黃君武在2006年10月接手朋友的元朗酒樓,定名「季季紅」,不久又在元朗市中心設立「喜尚加喜」,以一味蝦禾米乳香豬創出名堂,打穩陣腳後,公司快速發展,在2010年底取得米芝蓮推介。
雖然在2011年以接近超高市盈率及估值上市,但據稱獲得一批元朗鄉紳如近排出名的鄉議會主席劉皇發之妻,以及大棠荔枝園的擁有人梁福元支持,竟獲得足額認購,之後節節上升,其後進行1拆10以拓寬股東基礎,業務也發展至港島區開設「紅爵御宴」,發展婚禮市場。
以其最高價72仙計算,最高市值一度達超過23億元,而以2011年盈利計,市盈率高達100倍以上,非常誇張,證監會亦一度發出股權集中公告,呼籲投資者買賣該公司股份時,要審慎行事。
不過,或許把核數師由Big 4的羅兵咸永道,轉變為非Big 4的信永中和,又也許是大股東之後竟然向公司借款900萬元,開設日式食肆,引起投資者對其公司管治的質疑,導致部分投資者大手出售股票,使股價在短短一星期內跌回招股價水平。
在股價暴跌後,大股東也減持小量股票,更引起投資者的疑慮,股價乃江河日下,正式「得道成仙」。
雖然吳仁未試過那隻蝦禾米乳香豬,但前幾個月吳仁和家人在假日也試過在季季紅吃一頓午餐,也許因為假日客人不多,不過都有半滿,那些座位也很舒服,員工方面,好像很短缺的樣子,傳菜和侍應多為新移民,我記得那酒樓是好像是未裝設電腦系統的,仍以手工計算為主。
至於食物,價格頗為實惠,味道清清淡淡的好像很健康,但對吃慣味濃的就不太適合,不過,吳仁吃東西不喜歡重口味,所以也覺得還可以。吳仁每幫襯一間酒樓或商場,都會順便幫襯洗手間,看看它管理如何。以個人感覺來看,這洗手間優於一般公廁,但較高級商場還差一點,以酒樓水準來看,以優良常可劣五級制,應該算是「可」和「良」之間。
從以上的體驗來看,這家公司雖然食物有賣點,好像以往大部分酒樓一樣,經營上尚未制度化,管理層也好像不太注重本業經營發展外業,所以可能獲得一時成功,但是如果不改進管理的話,很難以複製方式擴張,也許像以往的酒樓上市公司一樣,經營應會跟不上,使公司埋下沒落的因子。
80後的財經blogger,以80後的眼光看今日的財經政治。/逢週五刊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045

人幣中間價增操控 離岸價飈 新增「逆周期調節因子」減波動 市場指托價

1 : GS(14)@2017-05-27 08:50:21

【明報專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聲明調整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機制,加入逆周期因子,防止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往貶值方向運行」。在岸人民幣一度創3個月新高,離岸人民幣也應聲大漲,兌美元高見6.81。同時,離岸人民幣息率繼續抽升,翌日隔夜拆息抽升至160點(100點子相當於1厘)。分析認為,中間價機制變化是為了托高人民幣匯率,且不必投入真金白銀,可避免損耗外匯儲備,但與此同時,機制透明度也大幅下降。

明報記者 顧冷冰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網站昨發文,指考慮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引入逆周期因子。文章稱,「我國經濟指標總體向好,出口增速明顯加快,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匯率根本上應該由經濟基本面決定」;文章又稱,近來美匯指數出現較大幅度回落,暗示人民幣應當走強。但文章亦稱,按照「收盤價+一籃子」機制確定的中間價,多數時間都在貶值方向運行。因而,部分中間價報價商已經通過一些具體的模型設置矯正貶值,且在過去一段時間的中間價形成中反映。

林俊泓:疑5月中已用新機制

上海商業銀行財資業務處研究部主管林俊泓相信,可能5月中已經加入逆周期因子。5月中以來,該行原有模型計算出來的中間價與央行中間價持續出現較大偏離。每日人行公布的中間價均比該行的推算值高出逾150點子(1元等如10,000點子)。

不過,逆周期因子定義十分模糊,模型參數由各報價行「根據對宏觀經濟和外匯市場形勢的判斷」自行設定,大大降低了人民幣定價機制的透明度。模型參數由工商銀行(1398)為牽頭行的匯率工作組提出,原則是「應當根據宏觀經濟等基本面變化動態調整,有利於引導市場在匯率形成中更多關注宏觀經濟,使中間價報價更充分地反映我國經濟運行等基本面因素」。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組已召開會議,認可工行提出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模型調整方案。

王良享:干預中間價 減耗外匯儲備

林俊泓表示,加入逆周期因子,主要是防止下半年美元走強之後,人民幣再現貶值潮。他認為,加入逆周期因子從技術層面來看,本身只是減小價格波動。不過,由於各家報價行可以自行設定,便提供了很大的干預空間。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認為,央行要托住人民幣匯價,如果通過中間價干預,就可以避免投入大量真金白銀,減少損耗外匯儲備。

港銀隔夜人幣拆息急漲3.59厘

昨日人民幣應聲走高,在岸價高見6.8465,為近3個月高位。離岸價昨日傍晚見6.81,為今年2月以來新高。隔夜人民幣香港銀行同業拆息昨日漲3.59厘,高見7.76厘,為1月9日以來新高,一周拆息升2.47厘至7.9厘,為1月23日以來新高。具期貨性質的翌日隔夜拆息更抽升至160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912&issue=201705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119

逆周期因子效應 人幣中間價升破6.8

1 : GS(14)@2017-06-08 00:28:28

【明報專訊】逆周期因子昨日再次觸動市場,人民幣中間價大幅高開。中銀香港(2388)指出穆迪降級後,中國債券利差反而收窄,明年中銀在一帶一路的投資會雙位數增長。

昨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935,較上一交易日上調135個基點(1元等如10000基點),突破6.8,續創逾半年最強。上商財資市場部研究主管林俊泓表示,按照原先的模型計算,昨日中間價大約6.8120,實際中間價走強了185基點。他指出,這無疑是逆周期因子起了作用。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在昨日的記者會上表示,人民幣中間價加入逆周期因子,目的是希望「多一些影響力量,擴大中間價的關注度,意味着央行在人民幣穩定當中承擔更多責任」。她又稱,雖然人民幣匯價近來強勢,但中銀無上調匯率目標價,預期未來在6.8到6.9之間徘徊。她指出,外資行的做法是「追漲殺跌」,人民幣升值時就大幅上調目標價,反之亦然。她又指出,從一個長的歷史周期看,美元在逐漸走弱,人民幣則在逐漸走強。

中銀香港:穆迪降級 中國債券利差反收窄

中銀香港全球市場總經理王彤表示,穆迪下調中國主權評級後,當天債券利差只擴闊了1.5基點(1厘等如100基點),不過近日反而收窄5到6個基點,主因是中資公司發債供不應求。他指出,近10年以來,中資機構在海外的認受程度不斷提高,尤其是大公司的債券十分受到市場追捧。但他指出,今年截至目前,中資公司主要發行美元債,其次是歐元債,人民幣債券佔比很小。

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岳毅指出,去年中銀在一帶一路投資600多億美元,今年會有雙位數增長。去年向東盟地區提供融資大約500億港元,今年融資會增加。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17&issue=201706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426

逆周期因子生效 每日領漲人幣50點子

1 : GS(14)@2017-09-10 14:51:06

【明報專訊】人民幣今年以來走勢偏強,瑞信近期指出,「逆周期因子」自面世以來,不斷為人民幣匯率回升「貢獻」,每日平均回升50至60點子(1萬點子等於1元)。

人行在今年5月26日公布,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引入逆周期因子,改為「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的總和」機制。逆周期因子定義十分模糊,目的是「應當根據宏觀經濟等基本面變化動態調整,有利於引導市場在匯率形成中更多關注宏觀經濟,使中間價報價更充分地反映我國經濟運行等基本面因素」,組成參數亦未曾詳細列明,由各報價行「根據對宏觀經濟和外匯市場形勢的判斷」自行設定。

招商証券亦在上月發表報告稱,加入逆周期因子後的20個交易日,每日貢獻人民幣匯率上升89點子;工銀國際亦曾指引入因子後,日均引導人民幣匯率上升達61.9點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528&issue=201709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592

逆周期因子 改為引導貶值

1 : GS(14)@2017-09-16 22:31:40

【明報專訊】人民銀行在今年5月底公布在中間價定價機制引入「逆周期因子」,目的為「適度對冲市場情緒的順周期波動」。當時市場已發現人行利用「逆周期因子」,每天早上定人民幣中間價時,都較之前一天CFETS一籃子貨幣的走勢略高,以此引導人民幣升值,自此人幣亦累積升逾5%。但高盛本周日發表的報告卻指出,在過去數個交易日,「逆周期因子」已不是在引導人民幣升值,而是引導人民幣貶值。

5月引入對冲市場情緒

引入「逆周期因子」的目的是要對冲市場情緒,高盛指5月至7月,人行明顯是在對冲市場看淡人民幣的情緒,所以經「逆周期因子」調整的中間價,都較一籃子貨幣走勢略高。

但至8月情况已開始逆轉,近日更有迹象顯示「逆周期因子」調整後的中間價,較一籃子貨幣為低(見圖),反映人行想遏止人民幣升值勢頭。

中金亦發表報告稱,因風險準備金為遠期購匯帶來了不小的交易成本,如果持有外匯的收益率為3%至4%,20%的風險準備金就會增加60至80個點子(1元等如1萬點子)的遠期購匯機會成本。取消有助降低遠期購買外匯的交易成本,但不會是成為人民幣與外匯需求的決定因素。如果市場情緒和外匯淨流入持續改善,將有更多為進行資本管制而實施的臨時措施將會放寬,順序上,開放對內地居民購買外匯限制的措施可能會是合理的選擇。

匯豐報告認為,這是人行表明3年期的遏止人民幣貶值外匯政策已經完結,人行傳遞了政策改變的重要信息,就是要抑制人民幣升值,不過認為人行不會再直接入買美元進行干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370&issue=201709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742

「因子」作怪 人幣今年升幅9年最勁

1 : GS(14)@2018-01-02 00:06:12

【明報專訊】人民幣兌美元2017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收報6.512元,全年累計升值6.72%,不單收復2016年大貶6.6%的失地,終結連續三年貶值勢頭,亦創9年以來最大升幅。分析則認為,從12月中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匯率政策表述來看,2018年人行對匯率的管理將以「穩」為主。

5月引「逆周期因子」後貶轉升

昨日人行亦將人民幣中間價設在6.5342,比上一日升值70點子,累計全年中間價亦上升6.16%,同創9年最大升幅。事實上,今年人民幣走勢完全出乎市場年初時的預計。2014年以來人民幣結束長期單邊升值趨勢,2015年至去年的走資潮更進一步加深市場的貶值預期,雖然中央多次干預外匯,但無阻跌勢,去年全年大貶6.6%,且下跌壓力延續至年初,當時不少投行預計,人民幣有可能跌穿7算。

人民幣的轉捩點主要在5月出現,當時人行宣布中間價機制引入「逆周期因子」,解釋了當時中間價持續較人民幣籃子貨幣微微升值的現象。公布之後效果立竿見影,人民幣兌美元大幅抽升,持續升值至9月,期間中間價一度創出逾12年來最長的11日連升,現價也曾升至年內高位的6.4345。加上中國經濟表現有意外驚喜,令市場的貶值預期產生變化。

與此同時,美元走弱也助推人民幣間接升值,尤其是本月2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稅改最終方案後,美元指數未獲提振,使非美貨幣集體走高,為人民幣帶來年終上升小高潮。貶值預期壓力消減下,人行亦乘時退出干預措施,包括9月將遠期購匯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降至零,並取消了境外機構境內人民幣帳戶的存款準備金要求;10月份十九大期間,人行副行長、外管局局長潘功勝亦確認,人行已經基本上退出對匯率的常態化干預。

美元走弱 間接推升人民幣

展望明年,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明年全球經濟與政治不確定性仍較大,包括環球經濟反彈強弱、稅改及英國脫歐等事件進程、各國央行退出量寬等。這些不確定性將令全球很難出現一個絕對強勢的主要貨幣,間接令人民幣呈現雙向波動態勢。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則表示,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匯率政策的表述出現了變化,在繼續強調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的同時,刪去去年「增強匯率彈性」表述。這一變化突出了明年的匯率管理將以穩為主,避免市場波動過大,有助於防控資本跨境流動風險。

明報記者 陳子

〔2017經濟回顧系列(六)〕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554&issue=201712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820

人民幣搖擺 逆周期因子非主因

1 : GS(14)@2018-01-14 21:19:30

【明報專訊】人民幣匯率近日走勢讓人捉摸不定。央行管轄下的人民幣匯率,究竟是調控國際資本流動的貨幣政策,還是支持外貿出口的產業政策?抑或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

人民幣升值,可以緩解資金外流壓力,甚至還能吸引外資流入,它涉及貨幣政策調整。但對脆弱的外貿而言,匯率升值絕不是什麼福音,它涉及貿易盈餘、外匯儲備及就業穩定,反之亦然。

2017年兌美元升值5.8%

2017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掃連續兩年的頹勢,兌美元中間價一年累計升值5.8%。與人民幣升值同步,內地的外匯儲備連續11個月回升,到2017年12月末恢復至31,399億多美元。

內地外匯儲備形勢穩定後,恰逢美元疲弱,央行下令各報價行暫停「逆周期因子」。人民幣匯率心領神會,立即掉頭之下。逆周期因子成了人民幣匯率走勢的決定因素?

去年5月,雖然內地經濟基本面向好、美元維持弱勢,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依舊持續貶值,外匯儲備存在壓力,央行決定在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增設逆周期因子,即由原來的「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調整為「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

外匯儲備同步回升

官方當時給出的解釋是,增設逆周期因子的主要目的,是適度對冲市場情緒的順周期波動,緩解外匯市場可能存在的「羊群效應」,避免「追漲殺跌」的心理。但對逆周期因子參數的設定,一直沒有客觀的標準,而是由各報價行根據宏觀經濟等基本面變化以及外匯市場順周期程度等,按照內部報價模型調整流程決定。如果無法給出逆周期因子參數設置的合理解釋,那麼逆周期因子只不過是干預外匯的技術手段。

無法否認的是,逆周期因子加入後,人民幣匯率止跌回升,去年底升勢尤猛。加之外貿盈餘,內地的外匯儲備也擺脫跌勢,逐步恢復。

企業海外投資減 穩住匯價

在常年保持外貿盈餘的內地,決定人民幣匯率的主要因素是資金流向。愈來愈多的內地居民到境外旅遊購物會導致資金外流,但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企業對外投資或者以投資為名進行的資產轉移。人民幣匯率承受巨大貶值壓力的2016年,內地對外投資額達到1962億美元,迅速攀升至全球第二,存量居世界第六。當局下令嚴查,對外投資受限。商務部公布的統計資料指,去年1到11月,內地投資者對外新增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1075.5億美元,同比下降33.5%,非理性對外投資得到進一步有效遏制,房地產業、體育和娛樂業沒有新增項目。

值得關注的是,在歐美遭到日益嚴格的審查甚至否決後,中國內地對外大手筆投資愈來愈少。1075.5億美元的對外投資,分佈在全球174個國家和地區,投向了5796家境外企業,平均每個國家或地區不足6.2億美元,每家企業不足0.19億美元,對外投資似乎短期內難成氣候。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248&issue=201801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5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