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去年销售额增六成 三一集团酝酿非上市资产IPO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12/2194823.shtml

 每经记者 喻春来 发自北京
就在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600031,SH)正在筹备赴港上市事宜之际,三一集团旗下非上市资产的IPO也在悄然酝酿中。
1月11日,三一集团一位高管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该集团有意整合非上市的装备制造资产进行IPO,目前处于初步规划和研究阶段。该人士同时透露,2010年,三一集团的销售收入约500亿元,同比增长63%。
行业分析师认为,三一集团非上市资产IPO是最终的趋势,但这些资产是选择单独上市,还是注入目前已有的两个上市平台还不明朗。
单独上市VS注入现有平台
三 一集团上述高管称,对于目前没有进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和其他板块,集团有意向整合后单独上市,集团正在研究这个方案,还没有明确的上市时间表。“我们考虑这 些非上市资产可能不注入现有的两个上市平台,到底是成立一家新公司,还是注入到现有非上市的一家公司都还没有确定。”上述高管说。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三一集团旗下现有两个上市公司,三一国际(00631,HK)和三一重工,而三一集团旗下非上市的公司主要包括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三一重机有限公司、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三一港口机械有限公司等。
据了解,三一电气主要从事以风力发电为核心的新能源及自动化装备制造,注册资金2亿元;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各类基础工程施工设备,注册资 金1.6436亿元,总资产超过15亿元;三一重机则是三一集团旗下集工程机械生产、销售、研发于一体的核心子公司,2009年销售额超过40亿元;三一 港口机械主要以港口装备制造业为主。
“如果单独上市,这些资产关联性相对不高,一些公司的资产和盈利规模也太小,整合也相对不易和麻烦。”中信证券机械行业的分析师郭亚玲说道。不过,郭亚玲也表示单独上市对于公司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单独上市市值相对较大,融资额会更高。
“筹钱”扩张海外市场
分析师认为,三一集团酝酿IPO更多是为了在工程机械市场迅速膨胀的关键时刻,获得扩张海外市场的资金。
截至目前,在国际布局方面,三一集团已在印度、德国、美国、巴西建厂,销售网络遍布全球。据媒体报道,三一重工计划投资1亿美元在韩国兴建一座重型设备厂。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认为,扩大海外市场份额不仅是国内外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也是未来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趋势。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说,与欧美 产品相比,中国工程机械在性价比与地理位置上占据重要优势。通常而言,国际性工程机械公司的海外销售一般占比为60%以上,因此,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海外 拓展空间还相当大。
以中国企业为例,目前机械行业的平均出口占比大约为10%。三一集团长期的目标是出口占比达到50%以上;中联预计未来出口销售占比达到40%以上;柳工2015年的目标是海外市场份额达到20%到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37

“双反”致去年净利下滑25% 忠旺今年拟退出建筑铝材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26/2199777.shtml


每经记者 喻春来 发自北京
美国去年对中国出口的部分铝型材实施的反倾销及反补贴措施,让中国最大的工业铝型材研发制造商中国忠旺控股有限公司(01333,HK)很“受伤”,近日,该公司发布盈警称,去年净利润将同比下降25%。
昨日(1月25日),忠旺一名高管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2010年公司的净利润约为27亿元,比2009年的35亿元明显下降。不过,他表示,今年公司将转型,重点开拓美国之外的海外市场,并扩大国内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高铁、航空以及电力等市场。
据公开资料显示,忠旺未来将把重心放在扩大工业铝型材的生产规模上,而其借以起家的建筑铝型材业务将在2011年彻底退出。
忠旺对美出口基本停止
1月21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预期公司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年股东应占溢利将较2009年同期减少超过25%,预期业绩倒退的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对中国出口的部分铝型材产品的“双反”,导致其对美国的出口销售量大幅减少。
2010年9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初步裁定对忠旺铝型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忠旺)等三家中国公司征收税率为137.65%的反补贴税。10月28日,反倾销调查结果揭晓,所有中国涉案铝企均被裁定59.31%的反倾销税。
“自去年9月,美国商务部启动‘双反’后,公司向美国的产品出口逐步萎缩,现在几乎没有对美国的出口。”上述高管说。
公司报表显示,2009年公司在美国市场的收入约为56.57亿元,占总收入比例的40.8%;2010年仅上半年,美国分部收入已达26.71亿元,占当年同期总收入比例约41.2%。
忠旺去年的业绩报告将于今年3月公布。
去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对美销售收入下跌了13%,至30.64亿元。行业分析师称,忠旺去年上半年的盈利约21亿元,前三季度为25.6亿元,也就是 说,第三季度的盈利只有4.6亿元。同时,去年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长了28.8%,前三季度仅增长约6.8%,而第三季度正好是美国反补贴调查结果出炉的时 候。同时,公司上半年的整体毛利率是47.5%,前三季度毛利率则下降至43.9%。可见美国的“双反”调查对该公司的影响不小。
此外,2010年,公司将战略重心转向工业铝型材领域后,缩减了建筑铝型材的生产与销售,致使建筑铝型材产品的销售收益减少及建筑铝型材机器设备可能存在减值损失。
重点拓展美国以外市场
上述高管向记者表示,除美国外,忠旺现阶段只有在澳大利亚有少部分出口,其他国家出口量较少。今年,公司将积极开拓美国之外的海外市场,目前正在调研这些目标市场。
不过,他强调,现阶段还没有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的计划。
该公司报告称,去年前三季度,公司对美国以外地区的出口销售同比大幅增加,由874.8万元增至13.8657亿元,增幅惊人,达到158倍。海外销售收益达到44.5亿元,占公司总收益的比例不减反增,从36.6%升至50.6%。
除了海外市场,上述高管还透露,今年,忠旺还将加大国内市场的销售力度,特别是扩大在国内交通领域中的高铁、航空以及电力等市场的销售份额。
公司报告称,2009年,忠旺的总销售额中,海外市场占比44%左右,国内市场占比64%左右。
“2011年,公司将会有新的投资项目,其中有新上铝板的生产线项目,以进一步拓宽产品线和市场领域。”上述人士说。
自2003年起,忠旺已全面推进向交通运输、机械装备及电力工程等领域高附加值工业铝型材的调整,并于2009年成功完成从建筑铝型材向工业铝型材的转型。
工业铝型材主要用于建造高铁、列车以及电网等产品,其中高铁和城市轨道是工业铝型材的主要市场。
去年前三季度,忠旺工业用铝材实现销售收入83.97亿元,较2009年的76.45亿元提高近一成。同时,建筑用铝材的销售收入略超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近八成。
这一过程伴随着痛苦。由于建筑用铝材销售收入的锐减,该公司去年前三季度整体收入同比下降8.7%,上半年则是增长2.3%。
上述高管称:“2011年,忠旺的净利润将改变同比下滑的局面,比2010年有所增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26

去年洗衣机销量增三成 国货市场份额超七成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27/2199928.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0

安踏去年盈利或超李寧體育用品渠道爭奪將加劇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224/2206632.shtml

  儘管安踏和李寧從未展開過正面交鋒,但雙方的「暗鬥」由來已久。隨著近日安踏公佈2010年業績,對比此前李寧發佈的業績預估,安踏淨利預計將大大超過昔日的體育用品「一哥」李寧。
安踏去年淨利或超李寧6億
安踏體育(02020,HK)日前公佈了2010年全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2010年安踏營業額增長26.1%至74.08億元,毛利率增長至42.8%,股東應佔溢利增長24%至15.51億元。
儘管李寧(02331,HK)尚未發佈業績報告,但公司在1月17日發佈的2010年業績預估表示 「集團2010年整體毛利率和淨利潤率與2009年的水平相若」,數據顯示,李寧2009年營業收入83.8億,淨利潤9.45億元。相比之下,儘管在營 業額上尚有差距,但安踏去年盈利可能將超李寧逾6億元。
此外,安踏同期公佈的2011年第三季度訂貨會訂貨額較去年同期增長約20%,這也高於李寧此前關於 「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訂單增長率不會高於前兩個季度」的預期。
門店數量差距大幅縮小
儘管起步比李寧晚,但2007年就已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的安踏增長勢頭不容忽視。據記者瞭解到的數據,截至2010年,李寧所擁有的門店數超過7900 家,而2010年安踏門店數量已增至7549家,與李寧的差距大幅縮小。業內獨立評論人馬崗表示,在盈利方面,安踏幾乎年年都跑在李寧的前頭。
相比之下,在經歷了去年年初的換標風波之後,李寧近期的業績並未出現較大起色,公司對今年業績的預估也並不樂觀。
儘管屢屢被拿來與李寧比較,但安踏卻並不承認雙方的競爭關係。昨日(2月23日),安踏體育公關部經理袁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 同處一個行業,但由於在品牌定位、渠道模式以及企業發展階段上不盡相同,所以安踏並未把包括李寧在內的「同行」視為競爭對手,「做好自己,只要每一年都比 上一年要好就行。」
但如此「低調」的態度並不能掩飾安踏的野心。在2010年業績報告發佈的當日,安踏體育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就對媒體宣佈了公司的「萬店計劃」,稱安踏體育旗下各個品牌的總店面數將有機會突破1萬家。
渠道爭奪將愈演愈烈
安踏盈利能力的強勁表現得益於其門店數量的快速增長。
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李寧共擁有門店7249家,安踏為6591家;到2010年末,安踏門店數量增加了958家,但其新增門店的數量遠遠高於李寧。
馬崗表示,在更深層次上,門店數量的快速增長必須有穩固的渠道作為保障。而李寧與安踏的競爭,只是中國體育用品市場硝煙瀰漫的一個縮影。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的數據,過去5年,中國體育用品市場規模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長,至2010年,國內外品牌的門店數量超過4萬家,二三級市場的消費能力已經被充分挖掘。
此前,李寧管理層就曾透露消息,公司將在2011年進行分銷渠道整合。馬崗表示,作為中國體育用品的領軍企業,李寧此舉其實是在釋放一個信號:中國體育用品市場將迎來全面的整合階段,體育用品行業依靠新開店「粗暴式增長」的時代將被終結,但渠道的爭奪戰將進一步加劇。
在本土品牌爭奪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此前阿迪達斯和耐克也紛紛將矛頭指向中國的二三線市場。馬崗表示,「未來二三線市場的渠道爭奪戰將愈演愈烈,體育用品品牌或將進入一個『生死存亡』的階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92

中信泰富去年盈利89億港元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04/2216647.shtml

 每經記者 李潮文 發自深圳
中信泰富(00267,HK)昨日(3月3日)終於交出一份好看的財報,2010年淨利潤89.15億港元,同比增長近50%,創下史上第二高業績。「我認為中信泰富已走出了兩年前的困境。」該公司主席常振明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89億港元的純利內,有30.08億港元來自出售非核心資產,包括去年2月及3月先後以14億港元出售澳門電訊20%權益,以及以15.8億元人民幣出售石家莊鋼鐵65%股權。
2008年,該公司虧損126.87億港元,導致其主席榮智健下台。
常振明稱,去年公司的股東權益回報率由2009年的11%升至14%,截至去年底銀行存款及承諾備用信貸額達431億元,可滿足投資需求。
財報顯示,公司去年的淨負債佔總資本的比例也上升至46%的偏高位置,2009年底的數字則為42%。
常振明表示,淨負債偏高的原因是公司正在投資建設澳大利亞鐵礦項目、擴展鋼鐵業務和在內地開發房地產項目。
自巨虧之後,中信泰富一直秉承瘦身原則,將主業集中在特鋼、開採礦石及地產三大主營業務。常振明介紹,在過去一年這三大主營業務都取得較大進展。
其鐵礦開採主要是位於澳洲的磁鐵礦項目。據他介紹,該項目應可在今年7月底開始第一條生產線整體聯機運行調試並投產,預計下半年可出口精礦粉。
據悉,中信泰富投資的西澳磁鐵礦項目設計年產鐵礦石2500萬噸,根據普氏能源資源數據,過去三個月鐵礦石平均價格接近180美元/噸,項目一旦投產,或可為中信泰富帶來可觀收益。
讓外界擔心的是,內地逐漸收緊的房地產政策對中信泰富今年的經營會帶來較大影響。
常振明表示對此 「不擔心」。他強調,中信泰富不是單純的房地產公司,在購買土地和房地產銷售方面沒有壓力,目前公司在內地的房地產項目進展良好,建設和銷售都保持不錯的成績。
在特鋼業務板塊,由於原材料價格上升,產品價格保持在較好水平。「我們的特鋼產品所銷往的行業均有很好的增長潛力。」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47

熔盛重工去年營收增三成未否認收購傳聞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11/2224517.shtml

熔盛重工(01101,HK)近日發佈2010年全年業績,全年營收126.7億元,較2009年同期94.7億元上升約33.7%;歸屬上市公司純利為17.2億元,超出上市時招股書中預測的16.1億元。
熔盛重工目前的業務分為造船、海洋工程、工程機械以及動力工程4個板塊,但從2010年的營運情況來看,93.5%的收入還是來自造船板塊,達 118.4億元。全年新增造船訂單共計46艘,而手持造船訂單總計91艘,合同總額約62.7億美元。從全球來看,按照噸位計,其新增訂單中全球排名第 四,僅次於韓國的現代重工、三星重工以及大宇重工,而手持訂單全球排名第五。
「熔盛重工的手持訂單量足夠集團今後數年的發展。」在香港的業績發佈會上,集團首席執行官陳強介紹,「今年前兩個月公司接到12艘船舶訂單,涉及資金4億美元。」
造船企業由於生產週期長,而船舶資金需求量大,很少有企業能付全款。基於此,不斷增加的新訂單對企業的資金流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驗。
「國內的銀行給了我們很多綜合信貸額。」陳強表示,集團目前手中還有一些額度可以使用。
2010年12月中旬,熔盛重工與中國農業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獲得該行授予的80億元人民幣授信額度,這也是繼分別獲得中國進出口銀行與中國銀行最高500億元授信額度後,熔盛重工再獲國內銀行大額授信。
「我們今年考慮做一些境外美元融資。」陳強表示,當初選擇H股市場上市時,公司就是希望利用這一全球化的融資平台。
不難發現,對於熔盛重工來說,無論是與海外船東之間的美元結算,還是選擇以美元作為境外融資貨幣,美元與人民幣之間的匯率波動都是他們要考慮的問題。集團財務總監王少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集團可能會做一些人民幣的對沖,而且可能會選擇遠期NDF這樣的產品。
市場前期一直有傳聞稱,熔盛重工旗下的熔安動力打算收購A股市場的全柴動力 (600218,SH),而近期全柴動力的確也漲勢迅猛。在本週的業績發佈會上,當被問及有關收購事項時,陳強並沒有表示否認,僅稱「有利於熔盛重工的收購都會考慮」。
這一收購涉及的是熔盛重工的動力工程板塊。據財報顯示,2010年,集團承接船用柴油發動機共55台,其中外部訂單19台。分析人士認為,熔安動力若收購全柴動力,或許是為了進一步發展中速或者大功率船用柴油機的技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83

新光銀行第一季獲利就達去年全年五成 賴進淵 讓台商老闆抱著存款跟他跑

2011-5-23  TWM




新光銀行香港分行開幕儀式上冠蓋雲集,小小分行擠進上百名台商,只為一人而來。加入新光銀第一年,他就交出亮眼的成績單,也讓數千名台商心甘情願跟隨。他是新光銀總經理賴進淵。

撰文‧林筱庭

有誰能讓各方企業大老包括頂新集團董事長魏應交伉儷、味丹集團董事長楊頭雄、徐福記集團執行長徐沆專程飛一趟香港,只為捧他的場?五月六日新光銀行香港分行的開幕儀式上,賴進淵做到了。

賴進淵何許人也?兩年前,金融圈認識他的人還不多,但在台商界,他的名號,卻讓許多大老闆心悅誠服地只與他所屬的銀行往來。

二○○九年六月,賴進淵從任職三十五年的老東家兆豐銀閃電退休,甚至驚動央行總裁彭淮南請他喝了三次咖啡,只為關切賴進淵的下一步動向。兩個月後,賴進淵 確定落腳新光銀擔任總經理,他除了推動企業金融小組,將原先偏重消費金融的新光銀,調整企金與消金比例接近一比一,並且大幅改善資產品質,提升獲利穩定 度。隔年就交出銀行獲利大幅成長二.五倍的成績單,一○年獲利更高達二十億元,足足是○八年的八.八倍。

賴進淵老友曾私下透露一個祕密,外界流傳賴進淵的手機裡存有上千名台商電話,這套神祕電話簿,就是賴進淵四十年銀行生涯最寶貴的資產。但求證賴進淵,他只笑笑不置可否。

分享人脈 帶部屬衝第一線他說:「很多朋友願意幫我,我真的很感謝。」例如香港分行開幕前幾天,台企聯會長郭山輝打電話給賴進淵,說當天有重要的事沒辦法出席,「我 馬上跟他說,沒關係,做生意比較要緊,但他立刻阿沙力地說,我請五位副會長代表出席。果然,當天五位副會長分別從四面八方,專程趕來香港。」又例如五月上 旬,他邀請十幾對重量級客戶在台北的「加賀屋」洗溫泉、話家常,席間無人談及與銀行相關的業務,但結束後沒多久,就有朋友把往來銀行轉到新光銀來,但賴進 淵說,朋友長年的情誼,無價。

新光銀企金業務比重因賴進淵帶進的台商業績而大幅調升,賴進淵不諱言,有許多客戶的確是衝著他而來,但真正能讓業務持續往來的關鍵,還是整個團隊的努力。

「我只對團隊說一句話,爭取不到的客戶來找我,我們一起去爭取。」跟隨賴進淵近十七年的新光銀香港分行協理蕭長庚透露:「賴總從不吝惜將自己的客戶轉介給 我們認識,他不是那種只下命令就將工作丟給你的長官,他會帶我們衝第一線。」賴進淵治軍嚴格,在他底下工作壓力大,對部屬要求也高,從任職第一天起即要求 分行經理每日不管多忙,一定要拜訪四位客戶並填寫工作日誌回報,只要有任何困難,立刻檢討解決。香港分行開立前,就曾有部屬因壓力過大,籌備期短短四個月 內即得了胃潰瘍與脂肪肝。

學歷不高 靠拚勁闖出一片天「我一路走來是很辛苦的,小學六年級我生了一場大病,沒去考初中反而進了一家私立職業學校,後來好不容易才拚到台中商專(現為台中技術學院)。」如今賴進淵已能笑談自己辛苦的奮鬥歷程。

學歷不高,在如今個個頂著國外名校學歷的金融圈裡,顯得與眾不同,但也刺激賴進淵更努力向上,採訪中賴進淵回憶起過往,有感而發哼起歌手翁立友的〈堅持 〉,記性極佳的他一字不漏:「有人出世著好命,阮是用命底打拚,……,運命不是天注定,只要用心來打拚,一定唱出阮的名。」賴進淵說,他到新光銀的目標除 了組織重整、強化前端行銷及後端管理,再來就是要建立海外據點。為拓展海外業務,新光銀與目前中國唯一的台資銀行──華一銀行簽下MOU(備忘錄),當時 很多人驚訝,華一銀行怎會看上規模不算大的新光銀?原來,華一銀行行長謝泓源是賴進淵在中國商銀二十多年的老同事,看準華一在中國境內獨一無二的背景與競 爭力,這紙MOU,賴進淵說什麼都得簽下來。

「我們走的是『實打實』路線,與其他銀行跟中國銀行簽的完全不一樣。」賴進淵分析,華一銀行雖在中國屬外商銀行,但華一卻沒有國外分行,簽訂MOU後,新光銀將全力提供華一銀在境外沒辦法服務的部分;反過來,華一銀即等於新光銀在中國的服務據點,彼此具有互補效益。

未來新光銀將推行兩岸快速匯款服務,客戶在台灣匯款,兩個小時後就可以在中國華一銀行提款。相較於目前一般外商銀行必須隔天到帳,大大提高台商資金調度的靈活性。

下一階段,賴進淵看好香港四千億元人民幣市場,將著重人民幣存款與債券業務,並配合新光金控在蘇州將成立的租賃公司,結合共同行銷,深耕中國台商異業結盟。

至今維持每日四、五點起床,拚到晚上八、九點才離開辦公室的習慣,周末還不忘把資料帶回研讀,這位困苦出身的銀行總經理,或許將成為另一頁金融圈傳奇。

賴進淵

現職:新光銀行總經理

經歷:兆豐銀行副總經理兼亞太市場總經理

中國商銀總處副總經理

兼台中分行經理

學歷:東海大學經濟學系、台中商專(現為台中技術學院)會統科新光銀近年獲利能力大躍進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第一季

淨資產

(億元) 206.00 222.60 245.10 253.1 該期純益(億元) 2.27 5.60 20.00 10.1 每股稅後盈餘(元) 0.12 0.29 1.02 0.52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16

人保集團上半年盈利超去年全年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8/975357.html

國人保集團昨日公佈,截至6月底,該集團整體盈利已超過了去年全年水平,尤其是人保壽險實現了開業以來累計盈虧平衡,集團多元盈利格局更加鞏固。

上月,人保集團引入社保基金100億元戰略入股,持股比例為11%,使其整體上市步伐「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據披露,引入社保基金後,人保集團註冊資本從306億元上升到345億元,淨資產從335億元上升到520億元。

在引入社保基金注資後,人保集團向人保壽險注資45億元,向人保健康注資7.17億元,支持人保財險發行次級債50億元。據瞭解,這三家子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目前已達到或接近償付能力充足Ⅱ類公司水平,為擴大承保能力、促進業務持續發展提供了基礎。

數據顯示,上半年人保集團總收入1596.2億元,其中保費收入1379.4億元,同比增長10.9%;總資產突破5000億元,同比增加1810億元,增長47.7%;管理總資產突破萬億元,同比增長41.9%。

對於業績的快速增長,人保集團在發給《第一財經日報》的新聞稿中指出,今年以來集團成本管控進一步加強、費用支出明顯下降,投資收益基本穩定,同時財產險與人身險均衡發展,均是集團整體盈利水平大幅提升的重要因素。

上半年,人保集團財險電銷業務與健康險業務增長強勁。數據還顯示,今年前6個月,人保財險實現保費收入912.2億元,同比增長12.1%,其中電 銷渠道保費收入47.4億元,同比增長453%。人保壽險實現新準則口徑保費收入437億元,同比增長6.4%,市場排名躍居第五。人保健康實現新準則口 徑保費收入29.8億元,同比增長60.6%。

去年人保集團整體盈利73.3億元,淨資產收益率近17%。該集團高層此前預計2011年整體盈利將超過10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55

去年大擴張,今年大裁員——美的繞圈

http://www.infzm.com/content/66868

一年前,規模達千億級別的美的公司放出豪言,欲五年再造一個美的。一年後,急速擴張的後果就是一場大裁員風暴。

歐美市場需求銳減、房地產業不景氣以及家電補貼政策取消,造成了美的電器巨大的庫存壓力。而急速擴張及營銷渠道的變革,更是讓美的機構臃腫,染上了大公司病。這樣的困境,顯然不僅僅是裁員所能應對。

臨近年底,正是職場人翹首企盼豐厚年終獎的時候,美的員工等到的卻是事前毫無徵兆的大規模裁員。

「他們在我的背後朝我開槍,我還沒聽到槍響就倒下了!」季曉形容自己被美的辭退「非常突然」。他是美的製冷集團中西部某分公司的區域經理。

2011年11月25日一大早,季曉剛上班,就接到了分公司營運人事部長的電話,被告知「進了崗位調整的名單」。「這一天我記得特別清楚,因為第二天就是我的33歲生日。」

11月18日前後,季曉就知道美的開始裁員,其所在的分公司也裁了一部分人。他當時想,裁員應該結束了,而且怎麼也輪不到他這位區域經理。

沒想到,「躲過」了第一波,卻躲不過一週後的第二波。

季曉在美的已經幹了十年。他2001年大學畢業進入公司,從當時四五個人的辦事處,到2008年成立至今的區域銷售公司。此前,他們一直在急速擴張。

尤其是2010年年初,美的提出「在中西部提前佈局市場與產能」。在美的看來,中西部市場已經成為家電需求增長的主力,原因在於家電大連鎖在中西部控制力較弱,美的將憑藉經銷商網絡而受益;同時,美的在中西部所設工廠的新增產能在這一年開始釋放,有產地成本優勢。

「可以說,我所在的銷售公司是感受到擴張最強烈的區域之一。」季曉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從2008年區域銷售公司時成立不到30人,三年間增加到了近200人。不過,經過此次裁員後,只剩下不到100人。

美的旗下四大銷售體系——製冷、日電、暖通和機電都出現了裁員。從2011年11月下旬開始,網絡上傳出了「美的裁員比例超過50%」的消息。對 此,美的集團在給予南方週末記者的書面回覆中表示:「此次調整沒有硬性指標,而是根據各單位實際情況進行局部差異化、結構性調整,調整幅度也沒有個別網絡 傳播得那麼誇張。」

然而,南方週末記者經採訪瞭解到部分裁員情況如下:美的暖通北京分部,原有90多人,現在裁至40餘人;美的甘肅製冷分部,原有約180人,經調整 後餘下約80人;美的日電集團南充分部和成都分部合併後,原有250餘人,經裁員後剩下60多人。從這幾個樣本看,裁員的比例少則逾50%,多則超過 70%。

「平時沒鍛鍊, 壓根兒就跑不快」

美的的意圖是:把原來層層批發代理的銷售模式改為分公司統管,促進渠道扁平化,減少中間環節費用,也能增強經銷商的自主權和能動性。但後來卻發現事與願違。直營型公司也造成了「機構臃腫」。

大裁員之前,是一場大擴張。

2010年10月底,美的新總部大樓落成之時,集團董事長何享健宣佈「五年再造一個美的」,要將美的營業收入翻番,即由當時的1000億達到2015年的2000億。這樣算來,每年的增長率需達到15%。

美的擴張的野心源自數年來家電下鄉政府補貼增多和房地產業快速發展的刺激。自2009年以來,為了應對金融海嘯的衝擊,中國政府先後出台了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節能空調補貼三項政策,刺激了家電銷售的快速增長。

在此背景下,美的順勢大舉擴張——在產能增加上,重點投資建設了邯鄲空調、荊州冰箱、蕪湖整體機和壓縮機、華南空調及冰箱、中央空調華東基地等六大 基地項目;在國內銷售渠道上,在全國擁有營銷網點約6萬家,其中美的專賣店超過1萬家;在海外銷售佈局上,除在越南已經擁有生產基地和收購埃及 Miraco公司股權外,還將在包括東南亞、拉美、東歐、非洲在內的地區推進自有品牌推廣和建設生產基地。2011年11月,美的還以2.23億美元收購 了開利拉美空調業務公司51%的股份。

市場份額就是擴張後的成績單。在空調市場,根據2011年前三季度的數據,兩大巨頭格力、美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31%和28%,形成了「雙寡頭」的格局;在冰箱行業,美的緊隨海爾其後,市場佔有率14%;在洗衣機市場,美的系佔比21%,僅低於海爾的23%。

「走得太快,會扯著蛋。」美的日電集團西部一位市場主管借用了電影《讓子彈飛》的台詞。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由於美的旗下有製冷家電集團(簡稱「製 冷集團」)和日用家電集團(簡稱「日電集團」)不同的產業集團,「一旦都讓他們跑步前進,就會發現有一群人平時沒鍛鍊,壓根兒就跑不快。」

2009年,美的進行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營銷整合: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各產品事業部的營銷部門都被劃入中國營銷總部,而各個事業部原有的研發、採 購、生產、計劃、物流等諸多職能依然保留。新成立的中國營銷總部將全面管理此前的60個區域銷售公司,承擔營銷策略制定和協調、指導、服務各銷售公司的職 能。

之前,區域銷售公司定位於「管理型分部」,基本上是協助經銷商操作市場。而改革的方向就是從管理型轉向直營模式,即區域銷售公司自己組織操作團隊, 直接取締當地一級代理商,由銷售公司直接面對各類分銷商和小代理。有部分銷售公司是由當地實力較強的經銷商共同出資組建,美的派駐管理人員。

美的企圖把原來層層批發代理的銷售模式改為分公司統管,促進渠道扁平化,減少中間環節費用,也能增強經銷商的自主權和能動性。但後來卻發現事與願違。

「原來的管理型公司就一個經理帶幾個兵,外加一個行政。沒有所謂的HR、財務人員等,而改革後的直營型公司就是小麻雀了,有運營、財務等等各種部 門。」上述市場主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渠道下沉」在實際中演變成「每個渠道放更多的人」,而直營型公司也造成了「機構臃腫」。「甚至滋生奢侈的行為,例 如花兩萬多塊錢買一個馬桶,連產品中心經理也要配備汽車和司機。」

「營銷渠道改革等於繞了個圈」

「從今年10月份開始,美的總部表示不再為區域公司『兜底』,而是讓各銷售公司自負盈虧。」

過去5年,美的員工人數從原來的7萬增長到20萬。「最理想化的狀態是,平均每800萬元的銷售額對應一個員工。」季曉說,按照美的2011年預計1400億銷售額來算,保留的人數應該不到兩萬人。「但現實是做不到的。」

而當市場大環境發生大變化時,美的就需要向理想化的人員規模靠近。當下,房地產銷售增速繼續下滑,歐債危機陰影中海外需求銳減,而家電下鄉、節能補貼等政策的陸續退出,也對美的營收造成影響。

根據《空調銷售》雜誌的數據,2011冷年結束時(指從前一年9月份到當年8月份為止),空調庫存高達1620萬台,是近5個冷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約佔2011冷年銷售總量的14.2%。截至10月底,空調單月庫存/銷量比升至1.7,也是兩年來的最高值。美的製冷家電集團中國事業本部副總裁王金亮 曾表示,出口、國內的銷售形勢都不樂觀,企業都紛紛在調低產銷預期。國都證券已經觀察到「美的等部分空調企業已經著手清理渠道的庫存」。

此外,10月份冰箱庫存/銷量比值為0.74,遠高於去年同期的0.33的水平,顯示目前冰箱廠商庫存壓力較大。

從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美的電器的財務數據來看,呈現了不樂觀的一面:美的電器存貨價值92億,同比增長85%,目前存貨處於歷史較高水平。這既是公司 銷售規模擴大帶來的結果,也反映了需求放緩所帶來的庫存積壓。美的一位經銷商也向南方週末記者反映,他們消化產品遇到很大困難。

中金公司在報告中指出了美的電器的隱憂: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僅增長9%,顯著低於預期;僅空調內銷同比實現正增長,出口、冰箱、洗衣機增長面臨較 大壓力;第三季度財務費用率大幅上升,主要是期間內票據貼現率飆升,面臨較大財務費用壓力;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20億,較上年同期的87億大幅減少。中金 公司預計,在白電行業需求增速放緩背景下,美的電器第四季度收入增長難有起色。

於是,為了做好「過冬」的準備,美的開始在營銷渠道上「動刀」。季曉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最近兩年的快速擴張過程中,其實區域銷售公司的推廣費用大部分都是由美的總部「埋單」的,或者由總部作擔保。「雖然區域公司有財務,但都受總部掌控。」

從美的「上規模、調結構、保盈利」九字經營方針來看,規模是放在首位的。而現在是「盈利」取代「規模」的時候了。「從今年10月份開始,美的總部表示不再為區域公司『兜底』,而是讓各銷售公司自負盈虧。」季曉說,啟動這次改革的標誌是陸劍峰的「11.17講話」。

陸劍峰是美的製冷家電集團中國營銷總部總裁。據一位區域銷售公司負責人透露,11月17日,在召集了製冷家電集團銷售公司高層的內部會議中,陸劍峰提出了各銷售公司自己「量入為出」,自負盈虧。

「營銷渠道改革等於繞了個圈。」一位美的日電集團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原來是從管理型變成直營型,現在又將直營型轉為管理型。」

而這次變革也直接拉開了美的大裁員的序幕。

目前,日電集團60多家合資銷售分公司如今只保留了11家。以日電集團廣東江門的分公司為例:這家2011年初才成立的200餘人的銷售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到大幅精簡後前途未卜的命運。

除了裁員之外,美的集團也開始為過冬儲備資金。今年10月20日,美的電器公告稱,美的集團擬將其15.30%的股權轉讓予天津融睿投資以及天津鼎暉嘉泰股權投資公司。一份券商分析報告認為,這一方面給美的地產等業務提供現金,另一方面也為美的集團未來整體上市掃清障礙。

「突然,突然,還是太突然了」

有人將口號改為:「離開美的電器,原來生活可以更美的」。

與美的「共苦」的是被裁的員工們——只是他們與美的的「苦」是對立的。

美的各地被裁員工在網絡上集結:幾個「抗美自救」的QQ群先後建立起來。有一個還達到了500人的人數上限,導致後來者無法加入。還有人將口號改為:「離開美的電器,原來生活可以更美的」。

「突然,突然,還是太突然了。」幾乎每一個被「調整」的員工都對突如其來的裁員表示費解和憤慨。不少人說,7、8月份的時候,總部的領導還來要求區域分部負責人擴大招聘,招不夠人就要對區域老總罰款,「三四個月前還說多招人,現在忽然就大裁員了」。

通過鍵盤的敲擊將情緒宣洩一番後,QQ群裡的話題無不聚焦於裁員後的補償問題。以季曉為例,他目前得到的補償是三個半月的基本工資。「人事部給我電 話通知裁員時,說給我補一月的工資;第二天協商說補兩個月的,第三天說補三個半月的。」季曉解釋這種補償的標準是「按照在美的的工作年限,工作一年就補一 個月的工資」。

不過,雖然季曉在美的工作了十年,而人事部卻從區域銷售公司成立之日算起。「2008年初成立的銷售公司,至今剛好是三年半。所以補償是三個半月基本工資。」不過,南方週末記者在採訪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的基層員工都只獲得一個月的基本工資補償。

對於被裁的銷售精英來說,更大的擔心是能否拿到「銷售的提成」。一位今年8月被辭退的區域財務總監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在美的,有些區域是按季度發 放銷售提成,有些是半年發放一次。「中高層與基層員工的收入分化很大,基層員工平均是每月2000元的工資,但即使是西部地區的中層,也有不少光是銷售提 成每年就有好幾萬,甚至更多。」

季曉今年的業績翻了一番,其銷售提成是6萬元。「前半年給我發了四成,還有六成沒發。」這是季曉最擔心的事情:美的承諾裁員三個月之後發放餘下的提成獎勵,但他生怕會出現變數。這也是他現在在QQ群上「忍氣吞聲」的原因。

「我每一次跟人事部的談話都錄了音。」季曉還保留了當時辭退他的郵件,他身邊的前同事都是這麼做的。

跟銷售提成無關的,是2012年校園招聘即將進入美的工作的應屆畢業生。他們在QQ群發言很少。有一名畢業生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現在就是進退兩難。

對於此前網絡上關於「幾乎所有新員工都成了炮灰」的消息,美的電器董事長方洪波曾回應媒體:「以今年的新員工為例,招聘的1100多位員工,截至目前主動離開的有幾十人,美的沒主動炒一名員工」。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季曉的心情漸漸平復下來。他說,除了通知辭退他的那一刻,他在美的那十年裡都是充實的。「尤其學會了美的雷厲風行的執行力。」他舉了一個例子,他的一位上級被突然任命外調,三天內到任,否則罰款。而這些都能被執行得無縫對接。

「在家電行業,美的給年輕人提供了最好的舞台。」一位曾在美的工作十幾年的老員工說,美的機制靈活,其他家電企業無法比。「美的唯一不變的就是『變』。遇上裁員,是他們運氣不好。」

(應被訪者要求,季曉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44

IPO「大躍進」背後的失意者 去年「被否」特別多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4/yNMzA3XzM5NTkyNA.html

剛剛過去的2011年,雖然中國股市的二級市場表現並不盡如人意,但A股IPO數量和融資額度在全球範圍內異常引人矚目。

WIND 數據顯示,今年證監會共審核345單IPO申請,通過發審委審核的企業共265家,佔76.81%;72家企業IPO申請被否,佔20.87%;另外,8 家企業屬於取消審核或未表決等其他情況,佔2.32%。和2009年的84.92%,2010年的82.54%,2011年IPO過會率三年來首次跌破八 成大關。

在經歷了漫長的上市培育期、引入創投機構、完成一系列諸如審計、遞交上市材料等繁瑣工作後,沒有一家擬上市公司希望等來的是發審委一紙「不予核准發行」的決定。

在 這72家闖關失利的公司中,證監會官方網站從去年3月8日開始陸續公佈了部分公司被否的具體原因,這些公司被否的主要原因雖然有關聯交易不公允、對稅收優 惠及補貼重大依賴、存在同業競爭等問題,但是本報記者統計後發現,獨立性方面存在重大瑕疵、持續盈利能力不足和內控制度是IPO企業被否的三大「硬傷」。

第一大硬傷:

持續盈利能力存疑

從2011年證監會發審委披露的被否理由和反饋意見來看,監管部門對於擬登陸滬市主板和深市中小板企業較為強調企業持續盈利能力;而創業板發審委在關注持續盈利的同時將企業成長性納入關注要點。

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下稱《上市管理辦法》)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下稱《創業板暫行辦法》)中, 持續盈利能力都是被重點提及的。

近日,中國證監會網站披露了5家公司申請上市被否原因,其中,公元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公元太陽能)、上海沃施園藝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沃施園藝)和深圳市今天國際物流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今天物流)這三家企業被否原因全部有哪位持續盈利能力受到質疑。

公 元太陽能在2011年11月28日證監會創業板發審委第75次會議上被否,理由是公元太陽能2008年至2010年及2011年1月至6月外銷收入佔主營 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2.22%、99.11%、99.37%和99.53%,其中出口歐盟國家銷售額佔比分別為78.1%、83.92%、 75.94%和74.85%。其公司產品主要出口國補貼下降趨勢和歐洲債務危機對你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因此,創業板發審委認為上述情形與《創業板暫行辦法》第十四條第二項的規定不符,即「發行人的行業地位或發行人所處行業的經營環境已經或者將發生重大變化,並對發行人的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沃 施園藝在2011年11月21日第72次創業板發審委會議上被否,原因是「2008年至2010年及2011年1月至6月份, 沃施園藝外協生產產品的成本佔營業成本的比重分別為52.84%、47.27%、41.61%和43.33%,主營業務收入中外協產品收入佔該系列產品收 入的比重分別為51.15%、49.45%、43.09%和44.09%,自產核心產品競爭優勢不明顯; 沃施園藝海外市場通過ODM方式實現的銷售收入佔園藝用品銷售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3.21%、61.10%、56.43%和56.16%,且毛利率呈逐年 下降趨勢。

沃施園藝在目前階段抗風險能力較弱,上述事項對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創業板發審委認為,上述情形與《創業板暫行辦法》第十四條第六項的規定不符,即「其他可能對發行人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的情形。」

今 天物流亦是與《創業板暫行辦法》第十四條第六項的規定不符,其「核心業務集中於煙草行業物流系統集成領域;2008年、2009年、2010年及2011 年1月至6月你公司中標金額分別為5.49億元、2.39億元、1.15億元和1.62億元,簽訂合同金額分別為1.71億元、4.80億元、0.63億 元和2.98億元,中標和簽訂合同金額存在較大波動。」

創業板發審委因此認為,上述事項對今天物流的持續盈利能力可能構成重大不利影響,因此否決了其IPO申請。

這並非三兩個案,來自重慶的金冠汽車因為公司的產品結構及銷售客戶自2009年起均出現重大變化,且向新客戶的產品銷量、銷售收入在2010年出現較大幅下降,這些對公司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去年「被否」特別多

德 勤集團因為報告期內租賃運力毛利率低於自有運力毛利率,租賃運力佔比逐年提高,且租賃運力佔比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但公司毛利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且與行業 毛利率變動趨勢不一致,發審委無法判斷你公司報告期毛利率及其變動的合理性以及有關事項對你公司持續盈利能力是否構成不利影響;許昌恆源發的生產經營及募 投新增產能的消化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其在申報材料中又未能對化纖製品在非洲、北美和國內市場的擴張及募投新增產能的消化提出合理、可行的措施,因此持續 盈利能力遭到質疑。

溫州瑞明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具備年產77萬件汽車發動機氣缸蓋生產能力的基礎上,IPO募集資金擬投資新增年產150萬件汽車發動機氣缸蓋項目。

根 據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披露,溫州瑞明工業已與General Mortors India Pvt。Ltd、GM Daewoo Auto&Tech Company、神龍汽車有限公司等客戶達成合作意向,並根據這些客戶下發給溫州瑞明工業的產能規劃文件及簽訂的供貨合同來規劃上述產能。

但溫州瑞明工業在申報材料和現場陳述中均未對上述客戶的產能規劃文件和供貨合同進行適當說明和分析,發審委表示無法判斷這些文件和合同與溫州瑞明工業新增產能之間的匹配關係,也無法判斷溫州瑞明工業消化募投新增產能的可行性及未來的盈利前景,因此否決其IPO申請。

另外,在2011年被否的企業中,上海龍韻廣告、四川創意信息、誠達藥業、廣東溢多利、江蘇高科石化、上海利步瑞服飾、深圳金洋電子、深圳華力特、中交通力、盛瑞傳動、山東金創、新疆康地種業、新疆新龍土工等公司都是因為持續盈利能力存疑,而被證監會發審委否決。

第二大硬傷:獨立性存在缺陷

不可否認,自2009年9月份創業板發審委首次召開會議以來,獨立性一直是創業板發行監管部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當年被否的15家公司中就有4家公司因為獨立性問題被否決;自2010年到2011年期間,這一問題更是成為歷次保薦代表人培訓會議中必須提及的問題。

2011 年9月22日,證監會發行部審核一處處長楊文輝在蘭州舉辦的第三期保薦代表人培訓上明確表示,獨立性存在瑕疵申報前解決,規範運行一段時間後再申報。資產 完整方面強調整體上市,房產使用權不行,正常情況下土地房產所有權應放進來。商標專利,原則上必須取得獨立的所有權及使用權,不允許大股東許可使用的方 式,從第三方取得的使用權,可以許可使用。

2011年11月16日,二次上會的蘇州通潤驅動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蘇州通潤)再次被否,上海一位券商保薦人表示其被否原因可能還是在於其「獨立性存在缺陷。」

12月7日,證監會公佈了蘇州通潤被否原因。

證監會發審委認為,蘇州通潤在報告期內與關聯方常熟千斤頂鑄造廠(下稱鑄造廠)存在持續的關聯採購。

2010年5月起,雖然蘇州通潤終止鑄造廠的合格供應商資格,不再向其採購鑄件產品,並改向非關聯方永輝鑄造採購鑄件產品。但保薦機構核查後發現,永輝鑄造銷售給蘇州通潤的產品中,合計約426萬元的產品系通過向鑄造廠採購獲得。

為避免關聯交易對獨立性的影響,蘇州通潤控股股東向第三方轉讓了鑄造廠的股權。蘇州通潤於2011年6月向鑄件供應商發出通知,要求他們自2011年8月1日起不得向鑄造廠採購鑄件銷售給蘇州通潤。

但由於上述措施實施的時間較短,發審委無法判斷是否得以有效執行,因此認為這與《上市管理辦法》第二十條的規定不符,即「發行人在獨立性方面不得有其他嚴重缺陷」。

北京京客隆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因為租賃控股股東朝副公司的房產自2004年1月1日起租賃期限20年,第

一年租金990萬元,每5年遞增5%,上述租賃價格低於市場價格。2011年6月,北京京客隆實際控制人將上述租賃資產無償劃撥給弘朝偉業,弘朝偉業與北京京客隆為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上述租賃資產劃撥後租金未變,北京京客隆未就上述事項作出充分合理解釋。

此 外,北京京客隆在IPO申報材料中未按照有關規定披露與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其他企業之間是否存在同業競爭,在現場聆訊中也未就上述事項作出合理解釋,保薦機 構未就上述事項按照有關要求予以核查,發審委表示無法判斷北京京客隆與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其他企業之間是否存在同業競爭情形及其對北京京客隆業務獨立性的影 響。

2011年9月28日,河南藍天燃氣股份有限公司上會被否,原因在於其2008年至2011年上半年的關聯銷售分別為 60387.72萬元、26419.60萬元、32326.18萬元和25535.16萬元,佔各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64.87%、30.37%、 28.35%和33.35%。

因此,發審委認為該公司業務獨立性存在嚴重缺陷。

10月12日上會的陝西紅旗民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亦是存在獨立性缺陷,根據申報材料,榆林正泰系納入榆林市商務局管理的國有控股企業,為陝西紅旗民爆第一大客戶。陝西紅旗民爆在申報期對榆林正泰銷售佔比分別為56.27%、48%、51.41%和54.49%。

值得注意的是,榆林正泰有19名職工為陝西紅旗民爆股東,合計持有陝西紅旗民爆1.73%的股份,該19名職工中:閆志遠、韓增秀、周潤合3人合計持有榆林正泰34.97%的股權;景強、馬志東、周潤合3人分別擔任榆林正泰的監事、副總經理和董事。

由於陝西紅旗民爆與榆林正泰職工存在利害關係,發審委認為其在獨立性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否決其IPO申請。

除去上述企業外,上海中技樁業,天津鵬翎膠管,上海聯明機械,華恆銲接,南京寶色,勝景山河,深圳金洋電子,湖北凱龍化工,盛瑞傳動等均為獨立性缺陷被否。

「業 務和資產的不完整性,共用商標,生產廠房、辦公場所向關聯公司租用。業務鏈的核心環節或者一個重要的業務環節依賴關聯方或第三方,都成為審核重點。」上海 一位券商保薦人昨日告訴記者,目前發審委對獨立性的審核非常嚴格,「尤其是創業板,幾乎是存在問題就會被否決,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因此去年因為獨立性被 否的企業數目較多。」

第三大硬傷:內控不到位

內控制度是否健全,亦是發審委關注的重點。

發審委發行部審核二處處長常軍勝在去年9月蘭州培訓會議上表示,今後IPO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情況會成為審核的重點,主要是因為今後內控指引將在上市公司全部施行。

《上市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發行人的內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執行,能夠合理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生產經營的合法性、營運的效率與效果。」

但是,依舊有部分企業不能達到上述規定的要求。

2011年1月14日,上海中技樁業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請被否,其也成為去年最早因內控制度問題被否的企業。

2009年8月和2010年4月至6月,上海中技樁業的全資子公司嘉興中正先後發生3起工傷事故,蘇州分公司發生1起工傷事故,各致使一名工人死亡。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就上述事故分別下發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分別對嘉興中正和蘇州分公司予以罰款的行政處罰。

根據上述情況,發審委表示無法確定發行人在安全生產管理方面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並且有效執行,因此認為上述情形與《上市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不符。

2011 年11月14日,發審委2011年第253次會議否決了千禧之星珠寶股份有限公司的IPO申請,理由就是千禧之星和保薦機構在反饋意見回覆中對申報期的收 入構成進行了調整,將前次申報材料中的部分加盟店收入調整至批發收入。其中,2008年至2010年的加盟店收入分別調減2.45億元、2.24億元和 2.59億元,相應金額調整至批發收入。

對此,千禧之星和保薦機構解釋原因時稱,系部分加盟店未使用千禧之星品牌開展經營或者同時經營其他品牌。

但是,發審委認為上述重大調整和解釋說明導致無法判斷千禧之星加盟店的內部控制制度在報告期內是否得以有效執行。

無 獨有偶,遭2011年11月2日舉行2011年第244次發審委會議上,安徽廣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存在「2010年1月9日,公司甲基硫菌靈車間反應釜發 生底閥堵料故障,因處置不當導致3名人員死亡;安徽省環保廳出具的《污染環境問題調查處理情況》中提到你公司的東川嶺、蔡家山廠區曾不同程度存在環境管理 制度不完善、衛生防護距離內尚有部分居民未搬離等環境問題。」

「隨著會計師事務所的吸收合併,其話語權將逐步增加,未來會要求會計師對發行人內控出具審計報告,不僅僅是鑑證報告,發行人的成本也會增加。」上述保薦人告訴記者,其實內控制度被否很多都是券商輔導的倉促,忽視了一些瑕疵問題。

根據上述情況,發審委無法判斷安徽廣信農化在安全生產管理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並且有效執行。

上海聯明機械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2009年、2010年的廢料處置收益分別為265.98萬元、1142.91萬元和2263.84萬元,佔淨利潤的比重為19%、35%和45%,與投入車用板材數量變化存在較大不一致。

另外,上海聯明機械在2008年12月以前對於廢料管理不規範,廢料收入按實際收款金額入賬,無法確定2008年度產生廢料的具體數量。根據上述情況,無法確定其2008年度財務報告的可靠性。

發審委認為,上海聯明機械存在的這種問題情形與《上市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不符,因此否決了其IPO申請。

上 述保薦人告訴記者,個別IPO企業在即將申報材料的階段才安排券商進場開始輔導,認為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在券商的指導下解決掉,而忽視了企業本身內部的規範 化管理及治理結構的完善。「致使券商短時間內對企業部分瑕疵沒有判斷清楚並得到有效的解決,就直接申報了材料,一些內控問題很快就暴露出來,被否也是正常 的。個人建議企業在委託券商之前,加強公司內部的規範化運營管理、治理結構的完善。」

除此以外,四川創意信息、神舟電腦、誠達藥業、湖北凱龍化工、利民化工、山東金創、浙江九洲藥業、新疆康地種業等公司也都存在內控制度問題。

可以看出,獨立性、未來盈利能力和內控制度已經成為企業IPO之路上的「攔路虎」,監管層愈加嚴把發行關,強調公司質地,被否率有所增加,這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使保薦機構在申報項目時更加謹慎。對於企業自身來說,如何規避三大「硬傷」乃是當務之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