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1733017271/
傳統百貨業的經營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在電商業風生水起之時。
而在2011年,百聯集團顯然頂住了壓力,據《第一財經日報》從百聯集團瞭解,百聯集團2011年總銷售規模2265億元,同比增長15.3%;營業收入1415億元,同比增長23%;利潤總和達27億元,同比增長18%。百聯集團方面表示,銷售規模的增長主要來自於新開門店的增加。
但是,業內人士認為,開新店是可以提升營業收入,但對利潤不一定有利,有時候反而會拖累利潤,因此,轉讓房地產項目的獲利及收取租金的經營模式對百聯集團的利潤貢獻不容忽視。
百貨增長明顯
2010年,百聯集團營業收入首次超過千億元,達到1150億元,經營規模超過1900億元。而從2011年的經營數據來看,同比增長很明顯。百聯集團董事長馬新生此前曾表示,「十二五」期間,百聯集團預計總體營業收入將突破1800億元。
百聯集團麾下的零售業務分為百貨與超商兩大板塊,其中超商是以聯華股份為平台,目前該上市公司麾下有5300多家連鎖門店,由於聯華和華聯基本完成了合併與整合,因此聯合採購之下,2011年採購成本獲得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百聯繫內主打百貨的百聯股份(600631.SH)業績也應上升。百聯股份方面表示,由於年報還未披露,暫時無法透露詳細數據。2011年上半年,百聯股份實現收入76.96億元,同比增長15.17%;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為6.12億元,同比增長92.30%。
百聯股份方面表示,業績的增長主要歸功於新開門店,新店的增加使得百聯股份的營業收入有了大幅增長。由於百聯集團制定了全國擴張計劃,因此百聯股份開始在全國尋找百貨、購物中心等項目,比如目前正有2家奧特萊斯籌建中。根據計劃,「十二五」期間,百聯集團將在全國新開10家大型購物中心,並每年在全國範圍內增加1~2家奧特萊斯。
利潤與擴張的平衡
「新開店的確可以提升營業收入,因為規模變大了,但是由於新開店有巨大的成本,其實太多的新店並不一定對利潤有利,有時候反而會拖累利潤。」瑞銀執行董事梁裕昌指出,百貨店的積極擴張並不能保證獲得更多回報,更大更多的門店可能導致盈利能力結構性下滑,預計中國市場百貨業的單位息稅前利潤將從2010年的1377元/平方米下降至2012年的1166元/平方米。
對於如何消化巨大的開店成本來保障利潤,百聯方面並未給予正面解釋。
不過記者發現,百聯股份2011年上半年業績同比大幅增長的原因在於,轉讓上海建配龍房地產公司51%股權時獲得投資收益3.09億元。此外,百聯繫的部分項目是以收取租金的購物中心模式存在,因此不必像其他百貨業者那樣擔心利潤,百聯繫只需要收取租金即可。根據業內不完全統計,2011年的商場租金至少上漲30%,這讓購物中心模式的百聯門店收益增加明顯。同時,百聯的OK卡也會固定給其麾下零售門店拉動消費。而這些都是其他同業者缺乏的。
「所以百聯集團在2011年的不俗業績並不能代表全行業,百聯繫在房地產投資、租金收益、OK卡拉動等方面有利潤保障。但對其他同業來說,百貨經營大多以租賃形式存在,沒有房地產投資,且租金上升只會加大成本,比如此前太平洋百貨由於租約問題退出北京市場。所以假如不開設新店,則商業位置會被對手佔據,若開設新店則會背負巨大的開店成本。且隨著網購等衝擊,百貨業的客單價只會越來越低。」時富金融消費類分析師廉波指出。
瑞銀數據顯示,百貨業的單位息稅前利潤2010年為1377元/平方米,該數字在2011年是1186元/平方米,預計2012年還將下滑。「我們並不是建議百貨業者不擴張,而是應該基於利潤增長的理性擴張。」梁裕昌表示。
在此背景下,走百聯購物中心模式成為業界一大發展趨勢。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主任、亞洲購物中心協會2012輪值主席郭增利日前表示,中國購物中心目前有2542家,預計未來4年將新增1300多家,比2001年增長893%。
「真正能夠讓你投資賺大錢的公司,大部分都有相對偏高的利潤率,通常它們在業內有最高的利潤率。」投資大師菲利普·費雪在其著作《怎樣選擇成長股》中如是說。
縱觀2011年年報,在去年高通脹的背景之下,A股上市公司的毛利率普遍下降,在2278家具有可比數據的上市公司中,去年銷售毛利率同比下降的上市公司達1376家,佔比超過60%。
儘管如此,A 股上市公司中也仍然不乏「暴利」行業。食品飲料、房地產、餐飲旅遊和信息服務四大行業的毛利率仍然高達30%以上。
A股毛利率告急
「對於企業來說,2011年的日子並不比2008年好過。」深圳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財商》,在去年的高通脹背景下,上市公司成本壓力驟升,也直接影響了上市公司的業績。
這一點在毛利率指標上體現無遺。
Wind數據統計顯示,2008年,A股全部上市公司的銷售毛利率為18.13%,之後,隨著4萬億經濟刺激政策的推出,2009年上市公司業績回 暖,當年上市公司毛利率水平上升到20.34%。但好景不長,2010年以來,上市公司毛利率逐年下降,2010年當年就下降到19.76%,而2011 年年報顯示,這一數據已經下降到了18.59%。而2012年一季報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水平更已經下降至18.18%。
從具體情況看,全部具有可比數據的2202家上市公司中,去年銷售毛利率同比出現下滑的上市公司共有1376家,佔比超過60%。
在23個申萬一級行業當中,就有15個行業拉響了毛利率下滑的警報。其中,毛利率下滑最大的行業分別是交通運輸、採掘、農林牧漁和化工,均下滑超過3個百分點。
交通運輸行業2011年的平均毛利率水平為19.55%,較上年同期的25.05%下滑了5.5個百分點,成為A股毛利率水平下滑最大的行業。從細 分行業數據來看,航運、港口和林業三個行業毛利率水平下滑最厲害,分別高達18.96個百分點、9.72個百分點和7.8個百分點。
近10年來,航運、港口行業毛利率持續下滑。申銀萬國在研究報告中就指出,港口行業的公共品屬性及交通運輸部指導下的定價模式,使得行業在下游需求疲弱、上游原材料和人力成本、財務成本上升的環境中較難以獲得毛利率提升的機會。
去年,通信設備行業也面臨了行業毛利率拐點。2007年至2010年,通信設備行業毛利率持續上升,2010年行業平均毛利率水平達到29.84%。但在去年,行業毛利率大幅下滑至22.90%。結束了2007年以來毛利率上升的趨勢,行業拐點畢現。
德邦證券分析師李項峰就指出,受行業內的大量擴產和運營商集中採購的影響,通信設備行業毛利率拐點已經到來。「由於擴產具有一定的建設週期,2012年通信行業的產能依然會進一步擴張,供過於求的狀況進一步加劇。」李項峰稱。
八大行業毛利率回升
「伴隨通脹回落,成本壓力會逐步緩解,原來毛利受壓制的行業盈利能力將出現恢復,但由於需求還在回落,所以目前只能堅持需求穩定而毛利率將回升的行業配置。」招商證券分析師陳文招說。
經濟困境之下,哪些行業會脫穎而出呢?
陳文招指出,在2004年和2008年兩輪通脹下行週期中,毛利改善、需求穩定的行業主要有食品飲料、紡織服裝、輕工製造、醫藥生物、公用事業、商業貿易和餐飲旅遊等。
從2011年年報的情況看,這些行業的毛利率情況同樣不俗。
在A股上市公司整體毛利率下滑的背景下,Wind數據統計顯示,23個申萬一級行業當中,仍然有8大行業去年毛利率水平獲得上升,分別是房地產、綜合、食品飲料、建築建材、有色金屬、家用電器、紡織服裝和金融服務。
細分行業裡面,毛利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園區開發行業,行業平均毛利率水平從上年同期的35.95%上升到48.82%,毛利率水平大幅上升了12.87個百分點。
網絡服務行業毛利率則連年上升,2008年,該行業的平均毛利率水平只有29.11%,而到了去年,行業平均毛利率水平就上升到了38.22%。其 中,百視通(600637.SH)毛利率顯著提高,與2010年相比,百視通的毛利率同比上升10.9個百分點至58.1%,主要原因在於高毛利的 IPTV業務收入佔比提升(2011年公司綜合毛利率為49.7%,IPTV業務毛利率為62.7%)。
餐飲旅遊、飲料製造和高速公路晉「暴利」前三
儘管去年不少上市公司面臨困難的經營環境,但是,仍然有一些行業朝氣蓬勃,令人咋舌的高毛利率水平之下,這些行業是否正處於最好的時光?
Wind數據統計顯示,在申萬二級行業當中,行業平均銷售毛利率水平最高的行業分別是酒店、餐飲、飲料製造、高速公路和景點,毛利率水平均超過50%,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暴利」行業。
「餐飲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國民經濟收入的提高,是受大勢推動所致。」群益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
根據Wind數據統計,餐飲旅遊行業2011年平均毛利率水平為36.07%,細分行業中,酒店行業毛利率達到68.08%,餐飲行業為60.89%,景點行業為50.64%,均進入申萬二級行業中毛利率前5名的行列當中。
「在原材料上漲的背景之下,餐飲旅遊行業受傷最小,因為行業轉嫁成本的能力較強,高毛利率的狀況還將繼續。」國泰君安一位分析師指出,但是,傳統旅遊業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雖然毛利率高,但是也應該注意看到其淨利潤率較低。
而對於行業的前景,東北證券分析師周思立指出,在業績驅動、政策利好和假日效應三駕馬車的拉動之下,餐飲旅遊行業景氣度上升,行業基本面良好。
飲料製造行業2011年平均毛利率水平達到58.24%,其中,葡萄酒和白酒行業的毛利率水平最高,分別達到72.38%和71.89%,從 2008年以來,在提價效應之下,這兩個細分行業的毛利率水平也是連年穩步上升。其中,白酒第一品牌貴州茅台(600519.SH)就以91.57%的毛 利率水平笑傲A股上市公司,躋身A股十大最「暴利」上市公司的行業。
高速公路行業的「暴利」也不容忽視,其2011年的平均毛利率水平達到55.05%,其中,最高的重慶路橋(600106.SH)毛利率甚至達到了91.14%。
|
||||||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
||||||
|
||||||
當媒人做好事,還可以賺大錢。愛情公寓去年每股稅後純益高達三十八.八元,並計畫在六月上興櫃,最快年底或明年初就可以正式掛牌。 撰文‧林宏文 「我們要結婚了!希望在公寓裡的大家,都能和我們一樣幸運,找到人生中的另一半。要一起幸福唷!」登上「愛情公寓」網站首頁,經常有類似這樣的幸福宣言。 這對互稱「小雨」和「北鼻」的新婚夫妻,開心秀著兩人擁抱的甜蜜婚紗照。他們是在愛情公寓裡相識、相愛,並決定攜手共度人生的見證。 根據統計,國內總共有七百萬單身人口,其中會用網路交友的人有三五○萬人,而目前在愛情公寓註冊的網友就高達三四○萬人,每個月至少登錄一次以上的活躍用戶也有五十萬人,是國內最大網路交友平台。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愛情公寓把生活中一個最基本的需求,變成一門賺錢的好生意,其實也下了番工夫。 獲Yahoo!奇摩肯定 導入幾十萬名會員愛情公寓成立於二○○二年,四位創辦人張家銘、林志銘、林東慶、舒雨凡,都是一九七九年出生、畢業於師大附中的同學。早期創業時曾遇到許 多困難,例如網站剛架好,就碰上Yahoo!奇摩交友網站也開站,錢燒了一年多就面臨發不出薪水的窘境。 由於初期目標是瞄準十八至二十八歲的女性族群,為了吸引這些女生,四個大男生每天都在想辦法增加愛情公寓的黏著度。他們跑到辦公大樓附近做問卷,設計出女 生喜好的網站顏色、版型及各種活動,再運用「澆花」、「房間布置」、「造形配件」等元素,成功營造出網站浪漫與溫馨的情調,終於在交友社群網站中一炮而 紅。 如今,四位年輕人都已經三十三歲,也有三位陸續結婚,其中去年五月結婚的舒雨凡,嬌妻吳承穎就是透過自家網站牽線認識,成了愛情公寓的活廣告。 也因為成績斐然,國內最大的入口網站Yahoo!奇摩,兩年前決定把雅虎交友的會員併入愛情公寓,至今已導入幾十萬名會員,讓愛情公寓站穩國內交友網站第 一名。有趣的是,愛情公寓會員原以小女生為主,而雅虎交友導引進來的大部分是男生,不僅讓網站男女比例更平衡,拉高網友平均消費力,也讓「撮合度」大大增 加。 不過,網路世界充斥許多陷阱與謊言,為了不讓網站成為色情及詐騙的溫床,愛情公寓執行長張家銘說,公司目前五十多名員工,很多都把時間投入在「清理門戶」 上,只要網友寫任何有關色情、援交等奇怪字眼,或是很明顯在介紹保險或直銷時,就會立刻要求拿掉。同時,也接受網友的檢舉,只要一發現有詐騙行為,會立即 強制封掉帳號。 張家銘說,去年暑假,愛情公寓使用流量大幅增加,曾出現一些詐騙行為,他們馬上進行更嚴格的審查及檢舉過濾,結果第四季的業績馬上掉了兩成,即使到今年第 一季都還受影響。不過,張家銘覺得這是應該做的,「大家都喜歡乾淨健康的網路環境,如此做對網站長期發展才是好的。」為了增加交友的機率,愛情公寓還設計 許多好玩的遊戲,例如模仿年輕人抽機車鎖匙的方式,讓互不知對方是誰的男女,在網路上一起環島旅遊,測試雙方默契。這不僅吸引網友熱烈參與,也創造了多對 佳偶。 此外,針對日益普及的手機行動上網趨勢,今年愛情公寓主打定位功能,只要下載愛情公寓的「i-Part交友」App軟體,就可以看到目前在你附近的異性網 友,有些甚至可能就在同一棟大樓的不同樓層。這讓許多網友心跳加速,感受「機會就在你身邊、幸福已唾手可得」,使用量短時間內暴增,第二季比第一季的單日 下載量大幅增加六成。 愛情無國界 海外市場目標族群四千萬人近來,愛情公寓開始搶攻北美、新加坡、香港、東南亞等市場,總計目標族群四千萬人。由於愛情公寓擁有很多女性網友,成為海外男生回台找女朋友的重要管道。 至於更廣大的大陸市場,愛情公寓早年也曾進軍大陸,但因競爭激烈,一直無法轉虧為盈,四位創辦人最後決定切割上市,讓獲利穩定成長的台灣公司先掛牌。 去年首度主導工研院投資網路公司的工研院創新公司總經理林和源分析,愛情公寓目前兩岸會員高達二八○○萬人,顯示隨著「宅經濟」發燒,網友的交友需求只增不減,只要把分眾市場做深,就會是大贏家。 愛情公寓結算去年營收達二.九九億元,淨利達九六六八萬元,以去年加權股本二四九一萬元計算,每股稅後純益高達三十八.八元,若以目前股本一.二億元計算,EPS約八元,日前剛在興櫃掛牌,第一天收盤價在二二○元,市值也已達二十六億元,堪稱是生活產業的大贏家。 張家銘 出生:1979年 現職:愛情公寓執行長 經歷:曾創業過一次 學歷:政大經濟系 愛情公寓 成立:2002年 負責人:張家銘 資本額:1.2億元 市值:約26億元 成績: 2011年營收2.99億元,稅後淨利9668萬元,EPS達38.81元 |
款普通的針織襪出口價格僅0.25美元,而增加幾項專利技術的襪子售價卻能達到10倍。嚴寒的外貿「冬天」,一些企業正在通過研發投入和專利搶佔有利地位。
這也可以從一組數據獲得佐證。國家統計局、科技部、財政部昨日發佈數據稱,2011年我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8687億 元,比上年增長23%;經費投入與GDP之比為1.84%,高於上年的1.76%。而我國的研發重鎮主要是江蘇、廣東、浙江、上海等地,它們的經費投入強 度均達到或超過全國水平。
研發投入帶來高利潤
據國家統計局社會科技和文化產業統計司副司長賈楠介紹,R&D投入力度和強度是國際通用的反映一國科技投入規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標。2006年以來,我國R&D經費投入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投入強度從2006年的1.39%持續提高到2011年的1.84%。
這樣逐漸走高的數據也與我國近年的專利成就相印證,2009年,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首次超過國外在華發明專利授權量;2011年底,我國已擁有國內發明專利35.1萬件,首次超過了國外在華發明專利擁有量。
華為公司日前給《第一財經日報》發來的一份數據就顯示,其每年堅持在研發領域的投入不低於當年銷售收入的10%,2011年的研發投入為237億元 人民幣;超過44%的員工專注在研發領域(62000多人)。2011年,華為的PCT申請量居於全球第三。同行業的中興通訊在這方面的成績也毫不遜色。
如果說科技公司的研發是應有之義,那麼一些輕工業產品也在增加技術含量則是可喜的變化,本報記者近日在佔據我國襪業產量65%的浙江大唐鎮採訪時注 意到,即便是普通的襪子也都在追求更多的功能,進而攫取更高的利潤。作為龍頭企業的浙江襪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文均說,其生產的襪子最貴的一雙出廠價達 200元,除了原料上佳之外,其增值的部分就靠功能和技術。
大唐鎮宣傳委員宋健珍稱,有家原本做襪業的企業增加了手套業務,但並不是傳統的手套,而被稱為「i手套」——觸屏專用手套,因為伴隨蘋果手機等觸摸 式電子產品的流行,戴著普通手套無法令觸屏產品感應,尤其是冬天不便。該公司的研發團隊就研發出拇指、食指和中指指尖部分加入傳導材料製成的觸屏感應型手 套,可讓人們在戴著手套保暖的同時順暢地操作觸屏類電子設備。
提升研發投入的效率
研發投入換來專利,繼而帶來巨額利潤。這也是西方一些成功企業的商業邏輯,不過我國目前的研發投入總額相比國外還有差距,投入的產出比以及研發效率亦有不小提升的空間。
此前,中國歐盟商會就發佈《創新迷途:中國的專利政策與實踐如何阻礙了創新的腳步》報告,稱儘管中國專利數量增長迅速,但質量並未得到相應發展,高質量專利佔比偏低。雖然其結論有所偏頗,但同樣可資提醒:投入的數量提升,也應該伴隨著投入的質量提高。
在國內,無論是研發投入還是專利數量主要還是和自己人比,只有走出國門到海外,其實力才會得到更加確鑿的檢驗。一家美國律所的合夥人湯姆·歐文 (Tom Irving)從事醫藥領域的知識產權服務三十年,他曾告訴本報,一些中國生物醫藥企業研發水平相當高,他們律所也幫不少中國企業代理海外申請專利,成功 率也頗高。他認為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實力已有較大的進步,中國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也並不少,尤其是它們在中醫藥領域的研發,非常有助於在國際上拓展市 場。
去年,各類企業經費支出為6579.3億元,比上年增長26.9%。它們已經成為我國創新的主體,如果說企業的研發投入主要是基於利潤,那麼國家財 政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則是立足於多重效應。2011年,國家財政科學技術支出4902.6億元,比上年增長19.2%;財政科學技術支出佔當年國家財政支出 的比重為4.49%。其中,當然會有一部分被用於獎勵技術創新、專利申請等。這在相當程度上起到了槓桿作用,刺激企業投入更多的資源進行研發。
上述報告曾提到,一些中國企業、官員和學者為了達到專利申請量的指標,以獲得財政支持和業績評估,提出了一些低質量的專利申請,以至於有聲音傳出, 乾脆取消這種獎勵,或許可以降低造假的可能。不過,專注於知識產權業務的美國飛瀚律所管理合夥人林藝思說,其實對科技創新的獎勵補貼還是有必要的,因為它 確實可以一定程度上鼓勵企業創新,哪怕有些瑕疵。(記者繆琦對本文亦有貢獻)
| ||||||
2012年是玩謝投資者的一年,特別是專業投資者。恒指年度升23%,即是說,年頭買入盈富基金(2800),持到年尾,賺23%。讀者老實問自己,2012年有否賺23%?我的觀察是,身邊買盈富基金的朋友,多數是自認為看不懂股市的人,自命不凡的股票達人信自己的判斷,低揸高沽,出出入入,但最後成績不及長揸盈富基金。 我在本欄介紹過《爽報》的「爽組合」,這投資遊戲有趣的地方,是一個提供每日看到成績的股票真人騷,六位知名投資者在讀者眼前一年到尾火併。「爽組合」2012年成績反映股市玩謝專家,六位參賽者,只有兩位錄得正回報,另外四位錄得負數,即是輸錢。兩位錄得正回報的,只有一位跑贏23%。六位專家,五位跑輸大市,跑輸率83%,不過這比例跟市場水平相若。財經網站Zerohedge指,2012年88%對沖基金及65%傳統基金跑輸大市。對沖基金可提出辯護,在牛市中,對沖基金跑輸大市是正常事,因為對沖基金須為對沖付出代價,設計上不賺盡。根據Hedge Fund Research數據,2012年對沖基金平均回報是6%。在23%和6%之間,從任何角度看,這個為風險對沖的代價太大了。至於只持長倉的傳統基金,三分二跑輸大市,很難自圓其說,記着,基金客戶是須付高昂管理費,得來的回報竟如此差勁。基金在2012年集體跑輸大市的原因,包含市場因素和系統因素。先說市場因素,踏入2012年,所有關於環球經濟的展望都是負面:美國經濟未見復甦、歐債危機依然嚴重、日本政局不明朗、中國經濟擔憂硬着陸、新興市場乏力前進。經濟不景下,影響股價最重要的企業盈利也愁雲慘霧,股票估值不算便宜,基金經理擔心金融危機重臨,因此取態保守,持有過多現金和防守性股票。基金經理跑輸大市,是因為持貨不足,左驚右驚,錯過升市派對。大部分專家對2013年股市的看法是樂觀,其中原因是2012年第四季基金大舉入市,希望收復失地,當中有多少是出於羊群心態,投資者須弄清楚。財經演員喜歡唱淡,因為唱淡相對唱好着數,聽者對壞消息特別上心,擊中人類內心深處的恐慌,但又不會採取實質行動,多數股民僵硬的不動。股市總有回吐日子,到時財經演員吹噓怎料事如神。各位回想過去一年,有幾多位財經演員斬釘截鐵地呼籲股民入市?
2012年基金經理跑輸大市的系統因素,是跑贏大市根本上非常困難。香港逾1500間上市公司,2012年有多少間回報超過23%?答案是500間,三分一,機會率差過擲毫估公字。500隻跑贏大市的股票,當中不少升幅逾23%,投資者買不中這些大升股,數學上,沒可能跑贏大市。股民自認眼光獨到,日夜睇實個市,我未見過這種人賺大錢。股價相比閣下購入價升兩成,走還是不走,賺到的利潤夠買部新型號相機;升三成,北海道旅遊在望,仍不走?買中大升股已經不容易,買中後還有定力賺盡,真的很難。買盈富基金好處是,只須作買入一個決定,之後任由指數基金發揮它的功力,所要求的定力大大不同。「爽組合」2012年勝出的沙膽虹,組合內長揸兩隻股票:瑞安房地產(0272)和壹傳媒(0282),組合升幅主要來自這兩隻股票。換句話說,沙膽虹看中兩隻股票,沒有聽財經演員定下什麼止賺位或止蝕位,揸到年尾,錄得可觀增長。例如他購入壹傳媒後,股價由0.7元跌至0.5元,財經演員一定叫他止蝕,但他堅持下去,年底賺一倍。反觀其他參賽者很忙碌地出出入入,付出巨額佣金之同時,錯過了賺大錢的機會。沙膽虹每日要睇實兩張報紙運作,忙過特首,沒有太多時間睇實個市,奠定勝利基礎。2013年展望,我又聽到不少專家煞有介事地指,這是揀股不揀市的一年,即是大市不甚精彩,但有部分股票會領盡風騷。這句是廢話,永遠有大升股,真正問題是,你買得中這些股票,而有耐性地堅持下去嗎?我再預言,新一年「爽組合」再跑輸盈富基金。 蔡東豪Tony Tsoi |
1月27日電 (記者 唐福敬)中國辣椒製品行業巨頭「老乾媽」公司2012年業績如何?「老乾媽」掌門人陶華碧26日向中新網獨家披露,經初步核算,該公司2012年年產值為33.7億人民幣,納稅4.3億人民幣。
1月26日,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陶華碧以全國人大代表身份應邀出席貴州省「兩會」。記者問及該公司2012年業績及納稅金額可否披露,陶華碧答:「可以報導啊,沒關係啊,納稅光榮嘛。」
隨即,她朗聲披露了「老乾媽」公司去年業績及納稅金額:2012年年產值為33.7億人民幣,納稅4.3億人民幣。老人家話音響亮,引得許多參會代表側目稱讚,遠處其他媒體記者接踵而至。
「老乾媽」公司自1997年成立至今,連年獲評貴陽市或南明區「納稅先進單位」,對此,陶華碧認為這是對「老乾媽」公司及她的最好回報。
據貴州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老乾媽」公司在貴州先後建立起46萬畝原材料基地,累計使用干辣椒18萬噸、菜油43萬噸、黃豆16萬噸,僅以此三項原材料用料的統計,按貴州省人均耕地面積1.1畝計算,老乾媽公司解決了550萬農戶的農產品(6.01,0.11,1.86%)銷路問題。
談及政府扶持和企業社會責任,陶華碧樸實地說:「企業是一棵樹,你(政府)三天兩頭澆點水施點肥,它一長大後就會回報你,就是這樣子的。」
雖然一些華爾街的頂級銀行家在2012年的薪水有所下降,但9位PE(私募股權)公司的主管在2012年賺得分紅和薪酬合計超過10億美元。
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 LP )和 KKR & Co. 公司的創始人們獲高薪說明了在金融危機過後華爾街的強弱順序已經發生了改變。金融界的大佬JP摩根和摩根斯坦利的高層在2012年的薪酬都有所下降。但是專注於企業收購的PE公司在2012年卻賺得盆滿缽滿。
據華爾街日報的統計,黑石的CEO Stephen Schwarzman、KKR的創始人Henry Kravis、 George Roberts以及Apollo的領導者Leon Black在2012年僅股息分紅就高達1億美元/人。由於這些創始人手裡有公司的大量股份,因此股票的大部分分紅都落入了他們的腰包。
但與此同時,以納稅人為後盾的緊急救援、立法者執法者以及股東對其薪酬的審查不斷加強,這些都阻止了銀行和證券公司的報酬增加的步伐。
據華爾街日報的檔案顯示,去年美國銀行、花旗、高盛、JP摩根以及摩根斯坦利的CEO的薪酬及股息總和少於1億美元。雖然數額不小,卻遠遠不及PE公司。
雖然股市正慢慢復甦,不斷再創新高。但監管加強、經濟疲軟以及難以琢磨的投資者使得2013年銀行業的前景並不明朗。2007年銀行業陷入困境之前,高盛CEO Lloyd Blankfein個人就獲得了6.85億美元的薪酬。
相反,PE公司憑藉低利率以及和偏好風險的投資者的交易,在過去幾年強勁反彈。他們在1980年代由於舉債收購公司(如RJR Nabisco Inc.)而開始引人注目,並且催生了一本關於KKR 的暢銷書「門口的野蠻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
從那以後,PE公司就開始涉足房地產、能源、信貸投資等商業領域,但是公司收購仍然是其盈利的主要渠道,也是PE公司高管的搖錢樹。
據相關文件,KKR的Messrs. Kravis and Roberts在去年的分紅為2.079億美元,比2011年的1.284億美元上漲了62%。而兩人的薪酬則為7千萬美元,上升了17%。這一對表兄弟擁有了KKR1.7億美元的股份,這些股份在2012年的分紅上漲了近65%。
PE的高薪似乎再一次激起了銀行業CEO的不滿。PE公司並沒有接受政府的救援,與銀行和證券公司相比,其支付給高層領導的薪水和紅利通常少很多。同時他們與外部股東共同持有公司財富、獲得分紅。
瑞信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 AG )的分析師Howard Chen:「PE公司創始人、員工以及股權人的薪酬基本上一樣,我並沒有感覺有很大的差別。」
在股市緩慢復甦以及併購加速的浪潮下,PE公司的分紅大幅上升,市場回暖使得公司在之前的投資和他們擁有的公司中獲利。
與其他上市公司不同的是,PE公司是合夥企業,這種制度使他們免於許多冗繁的公司監管,譬如股東投票決定董事會成員、股票發行和薪水支付。Vikram Pandit在幾經波折之後被撤掉了花旗CEO的職務,其中也包括他在公司薪水支付投票上罕見的失利。
PE公司上市的動力之一是提供一個讓其成立者的付出和下注獲得回報的途徑。與此同時,公司承諾那些被公司高層保留下來的潛在股票投資者將在2013年大量投資於公司,在理論上使得公司高層和投資者的利益保持一致。就像Carlyle的三位創始人,他們每個人擁有現值150億美元的公司股票,如果沒有公司允許,在2017年中之前他們都不能出售這些股份。
據知情人和有關文件透露,Schwarzman 擁有黑石2.319億的股份,佔公司總股份的20%。去年,這些股份(其中包括一些較高分紅的股份)的分紅為2.04億美元。
截止2012年底,Black擁有Apollo 9270萬的股份,這些股份在公司上市一年後帶給他1.8億美元的分紅。創始人Joshua Harris 和 Marc Rowan則各獲得了1.14億美元的分紅。
Carlyle的三位創始人David Rubenstein、William Conway Jr. 和Daniel D'Aniello共同擁有其位於華盛頓的公司45%的股份。在公司上市8個月後,他們每個人獲得了5300萬美元的分紅。
而將賭注壓在這些公司上的投資者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金融公司Waddell & Reed 的貨幣經理公佈自2012年12月31日起,他們公司在上述四家公司中每一家都擁有1100萬的股份。這意味著PE公司數百萬美元的分紅將屬於公司的基金Overland, Kan。 而Waddell & Reed 的發言人則對此拒絕發表評論。
雖然其持有的股份帶來的分紅帶給這些PE公司的開山鼻祖豐厚的收入,但他們獲得的不僅僅這些。
據證券檔案所示,Messrs. Kravis和Roberts在2012年各獲得了超過3500萬美元的薪酬。包括30萬美元的基本工資和汽車、司機以及私人助理的開銷。大部分的錢都是他們從交易利潤中扣除的私人部分,被稱為私人股票帶來的利益。
Apollo的三個創始人並沒有從交易利潤中分得一杯羹。他們去年薪水為10萬美元,以及他們擁有的股份帶來的分紅。
黑石在週五宣佈Schwarzman2012年的薪水為8400萬美元,較去年上漲了70%。
Carlyle目前還未公佈薪酬數額,但根據發行IPO之前的證券檔案顯示,2011年每位創始人獲得了380萬美元的薪水,但是並未公佈附帶的收益。
今年以來,香港人民幣黃金日均交易量已升至去年的三倍,因人民幣升至19年高點,幫助限制了珠寶商的風險。
彭博社報導,據香港金銀業貿易場(The Chinese Gold & Silver Exchange Society),今年前5個月,人民幣公斤條黃金合約的平均每日交易量為65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為18億元。這一交易量也超出了香港金銀業貿易場自2011年10月推出該合約時設定的49億元的目標。
由於香港尋求鞏固其作為主要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的地位,人民幣市場和金融服務在香港的規模也在逐漸擴大。5月21日,人民幣兌美元觸及6.1305,為自1993年匯改以來的最高水平。
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張德熙15日說:
人民幣升值,使得面向人民幣客戶的珠寶商們更願意買入人民幣計價金條,來最小化匯率風險。
本月人民幣升值了0.5%,是亞洲表現最好的貨幣。
德意志銀行大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Ma Jun 22日說,中國一年內可能擴大人民幣交易區間。
張德熙說,人民幣交易區間擴大將刺激以人民幣計價黃金的交易和對沖。他還說,希望在深圳前海地區發展人民幣金銀貿易。
他還說:
儘管人民幣成交額已經超出目標,但我並不滿意。希望政府能夠在促進人民幣計價商品產品方面有更多努力,而不是太過關注於債券和股票。
對於未來金價走勢,張德熙說:
金價在每盎司1300美元水平仍有一些修正空間,但我認為在1280-1300美元區間有強勁支撐。對黃金的信心仍未恢復,但我相信金價將從第四季度起再次攀升。
美國去年石油日產量增加了超過100萬桶,創下全球之最,這也是美國歷史上的最大增幅。
英國石油公司(BP)發佈的《世界能源統計評估》(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稱,去年美國原油產量跳升14%,至每日890萬桶。這是表明頁岩革命對世界能源市場起到深遠影響的最新一份報告。
BP首席執行官Bob Dudley說:「美國增產是油價未出現大幅上漲的主要因素,儘管世界連續第二年出現重大石油供應中斷。」
去年美國石油日產量增加104萬桶,這超過了1967年增加64萬桶的記錄。
大部分的新產量來自緻密頁岩地層,譬如北達科他州的Bakken頁岩和德克薩斯州的Eagle Ford頁岩。水力壓裂技術的發展已使得這些石油資源得以釋放。
加拿大石油產量也上升了約7%。
北美的石油繁榮,與許多石油生產大國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譬如,尼日利亞和委內瑞拉因油田老化和政治衝突而出現產量大跌。
儘管石油產量上升,但美國仍是一個石油進口大國。不過,目前美國的石油進口量要低於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任何時期。
但預計美國石油增產只能給油價帶來溫和衝擊。儘管美國是僅次於沙特和俄羅斯的世界第三大原油生產國,但其產量也僅佔世界的約十分之一。此外,美國石油出口限制也弱化了其潛在影響。
美國原油產量增加的同時,把石油從油田運至煉油廠的輸油管道設施未能跟上,這造成了區域性過剩,並壓低當地油價,在俄克拉荷馬州一個主要石油貿易中心的情況就是如此。去年,歐洲基準的布倫特原油均價為每桶111.67美元,相比之下,俄克拉荷馬州僅為94.13美元。隨著更多輸油管道的建成,這一情況將有所改觀。
北美石油供應的增加,使得美國和歐洲更容易對伊朗施加嚴格制裁。BP說,伊朗石油日產量下跌了16%,至370萬桶,這是主要石油生產國中的最大降幅。其他石油市場分析師說,自從去年夏天制裁完全生效以來,伊朗石油日出口量下滑了超過100萬桶。
BP稱,去年世界油價仍處於歷史較高水平。去年的布倫特原油均價為每桶111.67美元,這只比2011年均價低2美元。
世界銀行週三預計,全球油價今年將從每桶105美元降至102美元(該價格為全球基準油價的均價)。世行稱,隨著頁岩油產量增加,油價料繼續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