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頁巖油懸了!美國產油州半數產區成本不保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76

面對國際油價持續下跌的沖擊,美國頁巖油生產頻現警報信號。此前大量舉債采油的美國頁巖油公司開始破產。美國主要產油州北達科他州近日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該州一半的頁巖油產區保本價均低於當前美國基準原油市價。這意味著半數產區目前產油屬於虧本經營。

美國北達科他州的巴肯頁巖(Bakken)、德克薩斯州的鷹灘(Eagle Ford)和巴奈特(Barnett)是國內生產頁巖油的主要地區。北達科他州礦產資源部本周發布的演示報告(點擊查看報告)顯示,從去年12月12日到本月7日,該州不到一個月已有17座石油鉆塔停產,數量約占一個月前開工鉆塔總數的9%。

本周國際油價創五年新低,美國基準油價WTI原油價格也跌破每桶48美元。如下圖所示,若以每桶48美元市價衡量,北達科他州12個頁巖油產區之中,紅色標示的6個產區的保本價均高於這一市價。高於此價格則產油無法實現盈虧平衡。

石油,油價,頁巖油,WTI,美國

在美國官方數據示警以前,華爾街機構已發出警告。華爾街見聞上月展示的以下摩根士丹利圖表估算數據顯示,在油價降至每桶57美元左右時,美國的18個頁巖油產區中,只有4個產區的頁巖油公司還能勉強保持不虧損,相當於80%的產區無法保本。
石油,油價,頁巖油,WTI,美國

油服公司Baker Hughes本周五公布,本周美國運轉的石油鉆井平臺數大降61個,為1991年來單周最大降幅,也是連續第五周下降,表明美國石油生產商有減產意願。

但減產和中止開采項目無法改變美國能源企業財務狀況惡化的現實。

本周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家私營石油公司WBH Energy日前申請破產保護,理由是貸款人拒絕提供更多資金。該司面臨1000-5000萬美元債務。能源業分析師預計,美國能源公司違約潮可能到來,因為能源企業沒有對油價下行做足夠準備,太多公司資產負債表過於糟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877

說好的“消費型經濟”呢?半數已公布業績的食品飲料企業收入下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706

中國的消費現狀可能比你想象的還要糟糕。

截止2月28日,已有44家上市的食品飲料公司公布了年報、預告或業績快報,占到該行業所有上市公司的一半多,這其中有五成的食品飲料企業去年收入下滑,七成利潤下滑。

齊魯證券食品團隊最新的研究報告提到:

截至到目前為止,食品飲料上市公司中已有半數以上發布相關業績公告,其中3家公司發布2014年年報、22家公司發布業績快報、19家公司發布業績預告。

整體來看情況不樂觀,半數企業收入同比減少,其中預計11家降幅在15%以上;七成企業凈利潤同比減少,整體平均降幅-14.12%,這也是2014年整體消費很差在公司層面的印證。

QQ圖片20150302092122

去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幅同比放緩1.15個百分點,增幅為近十年的最低水平。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曾強調,2014年消費對中國GDP增長貢獻率達51.2%,比上年提高3.0個百分點。消費也被不少分析師認為是去年中國經濟的一大亮點。

QQ圖片20150302092138

就趨勢而言,去年四季度大眾消費品的表現比三季度更差,齊魯證券:

我們根據業績快報對四季度單季的收入利潤進行了拆分,大眾品公司收入同比增速在低迷三季度的基礎上進一步下滑,由三季度的5.7%降至四季度的-0.5%,利潤增速由-8%降至-14.5%,三全食品、涪陵榨菜等公司出現了2013年以來的首次季度收入同比下降。

但白酒公司在經歷了長期的調整後,業績出現築底趨勢,利潤增速由-7.7%收窄至-1.1%,洋河、老白幹等公司收入增速提升明顯,洋河Q4單季增長恢複至19%。

其認為,今年一季度大眾品消費將延續低迷趨勢不改,而一線白酒企業可能在1、2月份恢複強勁。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799

半數中小房企或退出地產行業 大魚吃小魚剛剛開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7033.html

半數中小房企或退出地產行業 大魚吃小魚剛剛開始

第一財經日報 羅韜 2015-08-25 22:13:00

面對日益競爭的市場環境,未來至少有半數的中小房企將選擇退出這個市場,隨著行業不斷成熟,未來的集中度也會越來越高。而目前看來,行業“大魚吃小魚”的故事,只是剛剛開始。

住在成都的鄭慧佳(化名)在一家當地知名的房地產公司上班,工作一直比較穩定收入也很可觀,可是近日她卻在考慮是否要跳槽。“公司內部崗位調整,希望派駐我到四線城市的項目上,可我不太希望離開成都。”鄭慧佳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她面對的情況,是很多當地房地產公司都采用“隱形裁員”手段。

曾經一個售樓小姐也能年收入100萬的時代已經結束,當房地產的白銀時代到來,也意味著傳統開發模式的壽終正寢,那些無力轉型或開拓新增長領域的中小房企只能被擠出這個行業。

8月18日,綠地集團借殼金豐投資正式登陸A股市場,成為全球最大房企綠地控股(600606.SH)。同一天,曾作為上市百強房企的浙江廣廈(600052.SH)卻在當日公告里面稱擬用三年時間退出房地產業,轉向影視文化行業。

多家房企高管均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面對日益競爭的市場環境,未來至少有半數的中小房企將選擇退出這個市場,隨著行業不斷成熟,未來的集中度也會越來越高。而目前看來,行業“大魚吃小魚”的故事,只是剛剛開始。

中小房企退出潮

楊宇(化名)在中國西部一個四線城市從事房地產建築工作,用之前的話來說,就是“包工頭”。去年開始,他已經感覺到生意越來越難做,開發商拖欠墊款的時間越來越廠,有的甚至希望拿房子來抵扣墊款。

“這個城市很多項目開發商都直接跑路,那些買了房子的人只能到政府靜坐,而政府為了平息這樣的事件已經接管了不少爛尾項目。”楊宇告訴記者。

之前楊宇所在的城市伴隨中國的良好房地產市場行情,價格最高炒作到了7000元/平方米,而隨著市場降溫很多樓盤也只能賣到4000元/平方米。此外,之前當地並沒有知名的開發商進入,而隨著萬達、金科等品牌開發商進入,這個小城的中小房企們壓力就顯得更大。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在京滬產權交易所待售房企股權總權益金額已經超過130億元,其中有超過20家房企出售100%的股權。8月25日,記者在北京產權交易所的網站的重點項目第一欄就看到沈陽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轉讓100%股權。

在停牌近一個月後,寶安地產(000040.SZ)日前宣布,公司第一大股東中國寶安已與東旭集團簽署《股份轉讓框架協議》,將7039萬股股份轉讓給東旭集團(占總股本15%),總價11.97億元。此次轉讓前,中國寶安持有寶安地產19.8%股權,處於質押狀態;轉讓完成後,中國寶安持有寶安地產股權將降至4.8%,已經基本退出地產業務。

8月17日,老牌房企萊茵置業(000558.SZ)公告稱,公司更名為萊茵達體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範圍變為實業投資,包括體育活動的組織、策劃,體育場館的設計、施工、管理及設備安裝等,剝離地產,全面轉型體育產業。

8月,在南京開發銀河灣福苑、銀河灣花園、銀河灣紫苑等多個樓盤的華光地產,在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人民法院公告中,正式被宣布破產清算。這個曾經也是百強房企的南京當地開發商在今年早些時候就爆出資金鏈問題,而最後不得不面臨破產清算。

5月,江西省目前唯一的A股房地產上市公司中江地產(600053.SH)作價41.5億元將房地產業務賣給了九鼎投資。

2月,上海證大集團董事長戴誌康宣布不再追加房地產投資,後逐漸將旗下資產轉讓。

分化加劇

上述房企的退出從半年報中也能窺見一斑。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不完全查閱房企中報發現,在已公布半年報的上市房企中,陽光股份(000608.SZ)、世紀星源(000005.SZ)、萊茵置業等均處於虧損。

萊茵置業的半年報顯示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93萬元,同比減少203.74%。首創證券分析師王劍輝表示,萊茵置業接近90%項目集中在供需相對平衡、龍頭企業重兵布局的江浙地區,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而公司在傳統地產業務方面管理能力的欠缺又進一步擠壓利潤空間,導致經營壓力持續增大。

同策咨詢研究總監張宏偉等多位人士分析認為,中小房企選擇退出大致有幾個原因:

首先,融資難度加大。就銀行而言,目前房地產已經屬於產能過剩行業,謹慎貸款是共識。對於信托而言,隨著行業下行目前已經沒有了“剛性兌付”的神話。而對於私人融資,多地均曝出開發商跑路的情況。如張家口新基業房地產開發公司、蔚縣萬盛房地產公司等都因此而導致項目停滯。

其次,中小房企為了生存和發展,往往追求比大型房企更快的增長速度,經常采取瘋狂高價搶地的激進戰略。面對高價土地,中小企業獨立開發的難度越來越大,若是沒有實現高周轉就會陷入資金危機。

此外,由於地產行業已不屬於高利潤行業,大型房企基於資源和規模優勢,把建築、人工、資金等成本控制在低範圍內。而中小企業無論是資源、人才都相對匱乏,相對成本也會更高。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在中國城鎮化率已經接近60%的市場背景下,樓市已經進入下半場,房地產行業也將呈現出規模化聚集與並購重組頻繁發生的特征,最終推動市場集中度越來來越高。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958

一年250億 台廠吃不到的遊戲大餅 台灣玩家消費全球前五 半數遊戲商卻虧損

2015-12-21  TWM

台灣人有多愛玩遊戲?從台灣人在Google Play的遊戲消費金額可以排上全球前五名,就能略知一二。只是這個一年超過二五○億元的市場,有多少價值可以真的留在台灣?

台灣人口不算多,但遊戲市場調查機構NewZoo的數據指出,二○一五年台灣遊戲營收規模超過七.六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五○億元),全球可以排到第十五位。而在全球前兩大手遊平台Google Play中,台灣的遊戲消費金額更位居全球前五大。

數字上,台灣是一個遊戲大國;但實質上,台灣沒有堅實的遊戲產業,國內相關業者能從中抓到的獲利空間,更是少得可憐。攤開上市櫃遊戲業者前三季財報,十一家公司竟有六家虧損。業績表現與「遊戲消費大國」的地位毫不相稱。

究其原因,「產品、平台、行銷,都不在我們身上。」手機遊戲開發商奧爾資訊總經理李熾榮一語道破。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產業分析師李易鴻則形容,台廠只是在消費者的現金流中,抓捕小魚小蝦;真正的價值,都流向海外的遊戲原廠和平台業者。

問題就在於台灣業者過去幾年重代理、輕自製的策略。

其實,國內遊戲業者早年也曾開發過不少經典遊戲,如《大富翁》、《軒轅劍》等,但二○○○年,遊戲橘子以極低成本取得韓國線上遊戲《天堂》的代理權,意外找到比自主開發遊戲投報率更高、營收也更穩定的商業模式,進而帶動其他業者跟風,一度創造一波台灣遊戲商的黃金年代。

風險一:授權費飆高

競爭者愈來愈多,衝擊獲利只是,輕忽自主開發的後遺症也在這幾年浮現。因為台灣缺乏開發遊戲的舞台,人才逐漸外流,遑論開發經驗的傳承;「現在最難的就是找製作人。」李熾榮說。國內獨立遊戲大廠雷亞執行長游名揚也曾感慨,「台灣自○三年開始,自主研發就愈來愈少,我認識一些人,想做遊戲就跑出國,或是接國外案子來做。」「台灣遊戲業寧願花一百萬美元去拿一個手遊(手機遊戲)授權,也不願意拿一百萬美元,去做一款手遊。」資深業界人士認為,台灣遊戲業最大問題,「不是沒有錢,是短視近利。」而大宇資訊總經理陳瑤恬更直接表明:「遊戲公司只走代理,其實是在慢性自殺。」一來,遊戲代理雖然風險相對低,但近年來有愈來愈多人進來搶市場,授權費飆高,直接衝擊獲利。而且進入手遊時代後,遊戲代理不只得付原廠授權金,還得和蘋果、Google這些平台業者拆分利潤。再加上,為了要在遊戲紅海中被消費者看到, 遊戲業者投入的廣告行銷費用往往大得嚇人。如近期在台灣上線的熱門手遊《部落衝突》,據了解,單月行銷費用都突破億元。

風險二:代理權被抽

不做研發,得看原廠臉色此外,遊戲原廠可能隨時抽走代理權,也是台灣業者的危機之一。如旗下擁有《魔獸世界》等熱門遊戲的暴雪,在今年終結與智冠旗下智凡迪十年合作,就是最顯著的例子。當台灣代理商開疆闢土、打下根基後,原廠便順手接收成果。

今年前三季,大部分台灣遊戲廠商都呈獲利衰退或虧損。少數獲利成長者當中,遊戲橘子是靠處分資產帶進大筆業外利益;相對較具意義的是大宇資訊,主要即是因為擁有如《仙劍奇俠傳》等熱門IP(智慧財產),成功授權影劇等泛娛樂開發,創造收益。

從投資面來說,這些現象代表的是,「別把台灣遊戲市場規模,與相關業者的業績畫上等號」;而從整體產業的面向來說,業界與政府必須嚴肅思考,如何把台灣的遊戲消費力,轉化為實質的產業養分?

「成也上市、敗也上市。」經濟部數位內容產業推動辦公室主任龔仁文認為,背負股東壓力,是台灣遊戲業者不敢放膽投資自製遊戲的主因。然而,「沒IP最終只是幫別人賺錢。」他認為提高自製率是現在最重要的事。也有業界人士提議,「遊戲商應該要下市。」

手遊市場明年後緩速成長

「下一個五年會是誰?」

而李易鴻則認為,與其想改變台灣在手遊市場的劣勢,倒不如創造下一世代潮流。而這點,「政府一定可以扮演關鍵角色。」他指出,遊戲趨勢的轉變,從早期的單機遊戲、線上遊戲到現在的手遊,基本都是「五年一轉」,而手遊在一六年預計將達高峰,然後進入緩速成長。「下一個五年是誰,大家都在找。」而他認為,虛擬實境、微型主機或是以新世代程式語言HTML5開發的遊戲,是值得關注的方向。

以虛擬實境為例,李易鴻建議政府應該帶頭,用更積極的態度將這個議題帶到檯面上;重點不在於政府拿出多少錢扶植產業,而是要讓國內外投資方看到,台灣對這個項目有信心,讓業者敢於投資。

畢竟,遊戲開發不是硬體公司擴產,並非投多少就得多少。以雷亞為例,耗時三年半,換得《Implosion 聚爆》 的成功,但投入相同的時間與資源,也可能會失敗,這是為何遊戲業需要更堅強後盾的原因。

隨著國內遊戲消費金額不斷成長,國外列強將更加覬覦,國內業者不僅「撈不到大魚」,甚至有走入慢性自殺死胡同的危機;「政府有責任和義務,幫助產業走出這個死結。」李易鴻說。

圖說:台灣人一年花在遊戲的錢超過250億元,可惜大多數的錢都流入國外遊戲原廠,而台灣遊戲業者獲利則是面臨嚴峻的挑戰。

撰文 / 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87

盤點2015年銀行業務分拆潮:半數上市銀行方向明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3599.html

盤點2015年銀行業務分拆潮:半數上市銀行方向明晰

一財網 夏心愉 2015-12-31 16:28:00

分拆賣價加起來,會比混著賣一頭豬的肉要貴。這是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在今年的一場發布會上就銀行業務分拆話題打的一個比方。對於“賣大排、賣小排”,多家銀行在2015年里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以前豬肉是混在一起賣的,後來分拆成大排、小排、五花肉等,按部位定價來賣。分拆賣價加起來,會比混著賣一頭豬的肉要貴。這是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在今年的一場發布會上就銀行業務分拆話題打的一個比方。對於“賣大排、賣小排”,多家銀行在2015年里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從業務種類來看,最容易被分拆出來的,往往是那些本來就相對獨立或是事業部制運營的,盈利情況也比較好的業務部門。比如,在理財資管業務方面,光大銀行和浦發銀行都擬分拆業務成立相應子公司;信用卡業務方面,中信銀行已開始開展公司化改制探索,擬由中信銀行和中信銀行子公司出資共同設立中信信用卡公司;在金融租賃方面,中國銀行將分拆中銀航空租賃,並擬推動其在港交所上市。日前,興業數字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也在上海開業,這也被一些券商分析師解讀為“銀銀平臺”業務分拆的探路。

目前,多家銀行成立子公司方案已上報監管機構,正在等待批複階段。

除了上述已浮出水面的業務安排,不少銀行也在潛行探索。比如田惠宇就曾稱考慮財富管理和信用卡業務的分拆;民生銀行不但對分拆直銷銀行早有預期,也對剝離第三方支付平臺業務成立子公司有所考量。

從銀行的分類來看,對資產業務分拆表現最積極的是機制最為靈活的股份制銀行,他們的事業部制改革本來就比較早,因此基礎更好。國有大行,相對而言受制於國企改革的總步調,沒中型銀行反應得那麽快。諸如城商行等小銀行則規模尚小,它們中的絕大部分暫無業務分拆需求。

至於業務分拆的好處,中金公司此前發布一份研究報告稱,理財、信用卡、私人銀行等業務較為市場化,作為銀行一個部門運作,在機制、薪酬等方面都不適應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銀行將會做企業資產的分拆乃至最終上市。

某股份制銀行管理層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則表示,利率市場化的深化逼得銀行不得不改革,坐吃息差的時代過去了,分拆業務能讓銀行通過垂直細分的方式集約化服務客戶,謀求更大的中間業務收入。

對具體業務部門來說,在實打實的利潤方面,以資管業務為例,一名資管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成立子公司本身也能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因為在不分拆的情況下,資管部作為銀行的一級部門是無法開展直接經營的,不少項目需要走其他機構的通道,當設立子公司後,這部分成本便會轉化為利潤。

不過,新事物總要配套新監管,眼下還有一些法律政策需要為此做出調整。而對於銀行整體經營而言,一些業務部門如果分拆出去,那在全行業務協同方面,也需要重新做出制度設計安排。

編輯:於艦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76

不敢相信!2015年牛轉熊但半數股民竟然戰績不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2934.html

不敢相信!2015年牛轉熊但半數股民竟然戰績不錯?

一財網 貝貝 2015-12-30 17:10:00

如今2015年已進入尾聲,一財網的調查顯示,將近50%的投資者尚可接受今年的投資成績,對於A股的起落表示淡定。“千股跌停”、“杠桿牛市”、“斷崖式下跌”這幾個關鍵詞也成了股民們心中2015年中國A股市場最重要的關鍵字。

還記得《第一財經日報》在今年年初刊載了一篇講述90後炒股故事的報道,其中提到一位90後股民炒股4年收益1.5億元,引發了強烈反響。

轉眼到了歲末,又到了回望過去一年的投資歷程的時候了,一財小編先帶你看看《兩位90後股民的年終總結》

現在看來是不是覺得很諷刺?的確,2015年,A股市場經歷了一場從“瘋牛”到“閃電熊”的大劫,各參與主體都受到巨大沖擊,很多投資者迄今驚魂未定。回顧今年的中國股市宛如過山車,短短半年上漲到5178點,創下7年來的新高。又在短短2個月內,出現斷崖式暴跌。

廣大投資者短暫地享受了牛市帶來市值增長之後還沒來得及“落袋為安”,就被屢屢發生的千股跌停擊倒在地,恍如黃粱一夢。

可以說,2015年A股市場漲也杠桿,跌也杠桿。因為有杠桿,A股市場一鼓作氣邁入繁華盛世,滬指從2014年12月31日收盤點位3234.68點起步,一路扶搖直上,於2015年6月12日站上5178.19點高位;因為去杠桿,踩踏頻發、千股跌停,滬指在兩個月的時間里直落2300點,並於2015年8月26日跌至2850.71點的新低。

“千股跌停”、“杠桿牛市”、“斷崖式下跌”這幾個關鍵詞也成了股民們心中2015年中國A股市場最重要的關鍵字。

如今2015年已進入尾聲,一財網聯合問卷網、第一財經微信公眾號、第一財經資訊微信公眾號發起了一輪2015年度A股投資者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將近50%的投資者尚可接受今年的投資成績,對於A股的起落表示淡定。

在將近4000名參與調查的投資者中,有26%的股民認為自己2015年A股投資成績算及格;還有12%和10%的股民分別表示達到預期以及超出期望。看樣子,A股投資的高手還是挺多的呀!同時,小編也希望來年,給自己打了0分的16%的股民能再接再厲,賺到盆滿缽滿。

對於2015年的A股的大起大落,股民們表現的都十分淡定,從投票結果來看,24%的投資者表示淡定,14%表示無奈。

2015年的A股究竟發生了什麽?緣何會大幅震蕩?從調查中可以看出,有27%的股民認為,證券市場監管存在不足,對股市出現的新狀況反應慢半拍;有24%認為是,內鬼太多,境內外惡意做空勢力作祟;22%認為是,股市自身運轉機制不順,易被莊家等各種勢力操控。

從投票結果來看,在股民們的心中,“千股跌停”、“杠桿牛市”、“股市保衛戰”、“配資”、“強平”、“斷崖式下跌”、“爆倉”、“股災”、“神創板”、“為國護盤”這十個關鍵詞總結了中國A股市場的2015年。

同時小編從票選結果中,總結列舉了股民們心中的“A股2015年十大新聞”:

1、杠桿牛市逞威,股市從年初的3258點起步直沖5178點;

2、全民炒股再現,“炒股村”一日成名,“第五代股民”跑步入市;

3、滬深兩市成交頻創天量,成交金額峰值破2萬億,可謂史無前例;

4、清配資降杠桿,股市6月末起連續暴跌,千股跌停頻頻上演;

5、A股保衛戰,證金等國家隊救市,監管層祭出禁止上市公司減持和限制期指做空等措施;

6、金融反腐深入,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張育軍等高官落馬;

7、證券業監管風暴,中信證券等多家券商高管被查;

8、私募“一哥”徐翔涉嫌內幕交易、操縱股價等罪名被抓;

9、IPO將實施新規則,取消現行新股申購預先繳款制度;

10、妖股頻出,世紀遊輪暴風科技等上演連續漲停戲碼,全通教育曾漲破300元;

展望2016年的A股走勢,39%的投資者認為,或有結構性行情,但總體不溫不火;30%的人認為,真正慢牛走勢,總體樂觀。

總的來說,2015年中國A股市場喜憂參半。相信經歷過2015年A股的股民,以後沒有什麽抗不過去的了!最後,感謝廣大網友參與投票以及對第一財經的支持。

編輯:顏靜潔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805

*ST股保殼漸入尾聲 半數公司已迎來春天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1-17/978515.html

對於部分已經披星戴帽的公司而言,每到年關,便是事關其生死存亡的重要時刻。這些公司因業績虧損、凈資產為負等各種原因,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被暫停上市的風險。 不過,在這些*ST股中,部分企業自2015年初甚至2014年就開始了重組改變主營業務的保殼舉措,也有企業在年底靠資產處置或財政補貼突擊扭虧。通過種種舉措,這些企業的業績早已經“脫胎換骨”。因此,雖然距離年報披露還有一段時間,但大部分*ST股的保殼結果其實已經提前揭曉。

每經記者 曾劍   

 

對於部分已經披星戴帽的公司而言,每到年關,便是事關其生死存亡的重要時刻。這些公司因業績虧損、凈資產為負等各種原因,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被暫停上市的風險。

不過,在這些*ST股中,部分企業自2015年初甚至2014年就開始了重組改變主營業務的保殼舉措,也有企業在年底靠資產處置或財政補貼突擊扭虧。通過種種舉措,這些企業的業績早已經“脫胎換骨”。因此,雖然距離年報披露還有一段時間,但大部分*ST股的保殼結果其實已經提前揭曉。

 

逾半數公司已“上岸”  

 

上證所官網發布的數據顯示,自1月4日以來,上證所連續向*ST企業下發監管工作函,要求相關公司及時披露業績預告並充分揭示風險。包括*ST秦嶺、*ST中昌、*ST銀鴿和*ST明科等21家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 上證所之所以“逼問”*ST公司業績,這或許是源於根據相關規定,作為*ST股的21家公司均存在著被暫停上市風險。

根據滬深交易所的規定,上市公司股票被實施風險警示後出現下列情形之一,公司股票存在被暫停上市的風險:其一,公司被實施風險警示後首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繼續為負值;其二,上市公司股票被實施風險警示後首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繼續為負值;其三,上市公司股票被實施風險警示後首個會計年度財務會計報告繼續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者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不過,上證所或許是多慮了。統計數據顯示,A股47家*ST股中的半數已經提前“上岸”。

Choice終端數據顯示,在A股47家*ST公司中,已有25家公司發布2015年業績預告或在2015年三季報中對全年業績作出了預測。其中,*ST華錦、*ST華賽、*ST金路、*ST酒鬼、*ST美利等20家公司宣布扭虧。

在其余尚未發布業績預告的*ST股當中,*ST夏利則是在資產處置公告中對2015年業績有過預測。公司於2013年、2014年巨虧,2015年前三季度依舊虧損8.54億元。然而,公司在去年12月初宣布將動力總成資產和研發資產出售給控股股東一汽股份,涉及資金超過28億元。鑒於此,其初步預計2015年將實現盈利。

部分公司在三季度便已經實現了扭虧,如*ST天化,該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盈利518.89萬元。此外,公司還在2015年末發布了兩項扭虧措施。總體來看,該公司2015年實現凈利潤為正的可能性較大。*ST樂電的情況也大體有些相似,公司前三季度盈利達5679.02萬元。只要去年四季度沒有發生“黑天鵝”事件,公司全年扭虧的可能性很大。2015年前三季度盈利的*ST中魯在去年12月末獲得了一筆搬遷補償款,合計將增加公司2015年度凈利潤約2937萬元。

此外,2015年前三季度虧損的“野百合”也可能迎來春天。

2015年前三季度虧損818萬元*ST春暉,公司在去年12月通過資產處置獲得了數百萬元收益,而開平市財政局在2015年末及時的輸入1200萬元扶持資金,更是替公司扭虧加了一道保險。

*ST銀鴿則在2015年四季度連續獲得政府經營扶持獎勵資金、增值稅退稅款、節能減排專項補助資金等,累計金額逾2億元。這部分資金將計入營業外收入,對2015年前三季度虧損8262.5萬元的*ST銀鴿而言,扭虧似乎不是難事。

 

部分公司業績情況還未明確  

 

此外,部分*ST股雖然作出了行之有效的保殼舉措,但最終結果目前沒有得到明確。

譬如*ST京藍,該公司2013年、2014年持續虧損,在上述情況下,公司2014年便曾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不過,這場增發於2015年4月遭證監會否決。與此同時,公司經營持續低迷,2015年前三季度,公司凈利潤巨虧5.46億元。在巨大的保殼壓力之下,公司2015年長時間內都在籌劃重大事項。到2015年末,公司終於完成了資產出售事項。預案顯示,此次預計可以給公司帶來約5.1億元的收益。這無疑大大增加了公司的保殼砝碼。同時,公司還在進行資產重組事宜。截至目前,公司稱與交易對方就交易框架方案基本達成一致,但重組方案還未披露。

*ST星美、*ST明科的情況也十分類似,兩家公司分別實施了資產重組、連續的資產出售,但公司還未對2015年的業績作出明確的預測。

與上述公司相比,*ST川化似乎讓人感覺到其正在“坐以待斃”。截至目前,公司仍然沒有推出根本措施扭轉業績虧損的局面。

資料顯示,*ST川化2013年、2014年巨虧。2015年前三季度,公司持續虧損1.68億元,保殼壓力可見一斑。

值得註意的是,還有部分企業雖然”滿足“了經營指標,但卻存在其他暫停上市風險。

如*ST舜船預計2015年將虧損,但由於其2013年凈利潤為正,從業績上看,即便其2015年延續虧損,公司仍不會被暫停上市。不過,公司2013年、2014年財報均被會計師事務所拒絕(無法)表示意見,倘若公司2015年財報繼續被審計機構如此定義,公司股票可能會被暫停上市。在已經宣布扭虧的公司中,*ST雲網等也存在因此類原因而被暫停上市的風險。

此外,*ST舜船正在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如公司存在欺詐發行或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行為,公司股票將被暫停上市,這成為懸在公司頭頂的另一把利劍。

 

各顯“扭虧”神通  

 

事實上,梳理*ST股的保殼歷史可以發現,這些公司采用的扭虧手段大體不外乎以下幾種:資產處置、資產重組以及其他諸如財政補助、債務豁免等特殊方式。

其中,資產處置是最為主流的保殼手段。這或許是源於此種方式行之有效、簡便快捷,且大部分無需監管層審批的特點。事實上,關於這一點,在前文中已經有所闡述。諸如*ST夏利、*ST京藍、*ST明科、*ST陽化、*ST金化等多家公司便是實施了“賣子求生”的動作。

在這里再舉兩個憑借處置資產滿血複活的例子。譬如此前深陷泥潭的*ST雲網。該公司曾於2015年10月30日披露了《2015年第三季度報告全文》,其中預計2015年度凈利潤將虧損8500萬元至1億元。令投資者感到喜悅的是,今年1月12日,公司發布業績修正預告,將全年凈利潤修正為盈利800萬元至3500萬元。盈利的主要原因在於:公司通過重大資產出售預計貢獻盈利2億元;公司“湘鄂情”系列商標在2015年12月底前完成全部所轉讓商標的過戶登記工作,預計貢獻盈利9400萬元。

再如此前一度在暫定上市邊緣徘徊的*ST金路於1月14日發布業績預告稱,預計2015年實現凈利潤1200萬元~2500萬元。隨著這份業績預告的出爐,公司投資者終可以松一口氣了。

此外,部分公司則采用了資產重組方式扭虧。其中有多家公司剛剛完成重組或者是在籌劃推進重組,一些公司希望通過重組改善經營狀況以實現“保殼”。這其中便包括*ST申科、*ST霞客、*ST新梅、*ST常林等。而ST銀鴿、*ST天化等則是主要依靠政府財政補貼。

目前依然未明確業績的*ST中昌則是采用了“多管齊下”的方式。公司先後通過出售資產、關聯方免除債務以及資產重組扭虧。

此前,公司將持有的評估價值為-8884.89萬元的全資子公司中昌海運(上海)100%的股權以1萬元的對價轉讓給公司第二大股東上海興銘;同時,公司將持有的評估價值為8787.43萬元的全資孫公司普陀中昌100%的股權以評估價轉讓給上海興銘。上述交易較大提升了公司凈資產。

除了自救以外,*ST中昌還成功的請到了外援。公司全資子公司銘邦貿易與非關聯方翔海燃料簽署《債權免除協議》。根據協議約定,在銘邦貿易向翔海燃料支付了相應油料款後,翔海燃料出具函件同意免除銘邦貿易剩余應付油料款1.09億元的支付義務。在上述動作之下,上市公司預計公司2015年的凈利潤同比將大幅好轉(2014年虧損3.3億元)。

與此同時,*ST中昌還在資產重組上有所動作,倘若公司籌劃的重組完成,無疑將為上市公司未來的業績提供重要保障。

  • 每日經濟新聞
  • 歐柱耕
  • 每經記者 曾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308

半數中證金定增股破發40% 無礙國家隊浮盈17.59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2770.html

半數中證金定增股破發40% 無礙國家隊浮盈17.59億

一財網 荊麗娟 2016-01-22 10:35:00

雖然中證金參與定增的4只股票有半數已大幅破發,但在定增金額的分配差異導致中證金在上述4只股票的定增中仍浮盈17.59億元

截至2016年1月21日收盤,大盤從2015年6月12日的5178.19高點震蕩下挫至2880.48點,前後7個月上證綜指(000300.SH)累計下跌了2297.71點,跌幅高達44.37%。而A股總市值也從76.26萬億縮水至45.70萬億。

如此巨幅的下跌,讓投資者叫苦不叠。以中國證券金融有限公司(簡稱:中證金)為代表的國家隊曾經是2015年三季度救市的主力軍,從二級市場托盤,到一級市場定增,甚至授權基金公司共同維穩,多層面切入砸重金持續投入護盤維穩。

然而,救市需要真金白眼,護盤也有成本代價,近7個月的震蕩行情中,國家隊的盈虧一直是市場反複揣測的焦點。

由於中證金在二級市場的最新持股情況尚未明晰,而在一級市場的參與的定增因為存在限售期的強制鎖倉,反而對測算中證金的盈虧更具參考價值。

在2015年三季度救市期間,三愛富(600636.SH)、中新藥業(600329.SH)、中國中鐵(601390.SH)、中國鐵建(601186.SH)定增報告書相繼爆出中證金現身股東席位。

三愛富定增報告書顯示,公司定增的新股於7月6日完成登記,而新股登記完成後中證金成為其第八大股東,持有公司股份580萬股;中新藥業的定增報告書中表明,截至7月10日中證金持有其3034萬股,位居第四大股東;中國中鐵定增報告書顯示,截至7月14日,中證金賬戶持有中國中鐵7.7億股,躍居第二大股東;中國鐵建的定增報告書稱,截至7月15日,中證金持有公司5.4億股,為公司第三大股東。

雖然三季報顯示,中證金的席位被劃轉至基金管理公司“一對多”賬戶中,但從定增周期看,四只股票均屬於一年期定增,解禁期集中在2016年7月份。仍然處於限售期,目前不存在減持可能。

第一財經《財商》(微信號:caishang02)記者發現,以2015年1月21日收盤價為參考標準,三愛富(600636.SH)、中新藥業(600329.SH)的定增價和最新股價已出現破發現象,且破發比例分別高達50.22%、40.74%。

三愛富(600636.SH)和中新藥業(600329.SH)的股價與當初的定增價相比尚有50%套牢空間需要彌補。唯有上述兩家公司的股價在僅剩的半年限售期內實現翻倍,中證金才有望在解禁日來臨前解套。當然,如果在限售期間公司實施存在高送轉的情況,則要另當別論。

有意思的是,在雖然中證金參與定增的4只股票有半數已大幅破發,但在定增金額上,中證金在中國中鐵(601390.SH)、中國鐵建(601186.SH)的資金投入遠高出三愛富(600636.SH)和中新藥業(600329.SH),因此,以目前最新股價估算,中證金在上述4只股票的定增中仍浮盈17.59億元。

表:中證金參與定增的4只股票

定向增發情況

證券簡稱

中國鐵建

中國中鐵

三愛富

中新藥業

證券代碼

601186.SH

601390.SH

600636.SH

600329.SH

發行日期

2015/7/10

2015/7/6

2015/6/8

2015/6/19

發行價格

8.00

7.77

23.08

28.28

增發日收盤價

19.17

11.73

24.40

29.18

最新收盤價

10.83

8.59

11.49

16.76

自發行價漲跌幅(% 後複權)

35.38

10.55

-50.22

-40.74

持股數量(股)

544,717,018

773,696,588

5,801,454

30,337,366

盈虧金額(元)

1,541,549,160.94

634,431,202.16

-67,238,851.86

-349,486,456.32

發行對象

機構投資者

大股東,機構投資者

大股東,機構投資者

機構投資者

認購方式

現金

現金

現金

現金

限售股解禁時間

2016/7/18

2016/7/15

2016/7/15

2016/7/11

市盈率PE(TTM)

12.30

17.53

-45.62

29.56

市凈率PB(LF)

1.37

1.56

1.71

3.40

上市時間

2008-03-10

2007-12-03

1993-03-16

2001-06-06

申萬一級行業

建築裝飾

建築裝飾

化工

醫藥生物

數據來源:wind資訊(2016年1月21日)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以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

編輯:艾經緯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323

報告稱阿富汗過半數民眾不認同國家發展方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8517.html

報告稱阿富汗過半數民眾不認同國家發展方向

一財網 潘寅茹 2016-02-05 12:32:00

近日,由美國亞洲基金會(The Asia Foundation)編纂的《阿富汗民意調查(2015)》展現了阿富汗民眾對於祖國未來的真實想法,也為阿富汗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借鑒。

近日,由美國亞洲基金會(The Asia Foundation)編纂的《阿富汗民意調查(2015)》(A Survey of the Afghan People-Afghanistan in 2015)發布。在阿富汗和談逐步恢複的當前,該調查的出爐不僅展現了阿富汗民眾對於祖國未來的真實想法,同時也為阿富汗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借鑒。

該項年度調查是阿富汗國內開展的範圍最廣、時間最長的公眾民意調查。調查提供了阿富汗民眾對國家發展核心問題的看法。自2004年以來,超過7.5萬名阿富汗民眾接受了該項調查。

亞洲基金會阿富汗辦公室副代表珍妮·卡里姆(Jena Karim)於近日的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演講中表示,報告的調查數據全部公開,都在亞洲基金會的網站上可查詢。卡里姆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該年度調查基本跨時6個月,會在阿富汗當地民眾的參與下進行田野調查,覆蓋阿富汗國內14個民族、34個省份的9500多名民眾。

在這份厚達200多頁的報告中,本報記者看到,“國民情緒”、“安全”、“經濟增長與就業”、“發展與服務業開展”、“治理”、“政治參與”、“信息接觸”、“女性在社會中地位”等11個章節。

亞洲基金會阿富汗問題調查與研究部主任紮克·沃倫(Zach Warren)表示,由於調查問卷中的部分問題是常年固定,因此可以借助時間的變化來了解阿富汗人民的心聲。今年新設置的問題包括“政府是否該與塔利班和解?”、“是否知曉‘伊斯蘭國’的存在”、“婦女的領導力”、“社交媒體的使用”等。

“阿富汗的發展方向錯了”

本年度的調查中最大的變化,體現在“國民情緒”部分。問卷開篇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基於你個人經驗,當前的阿富汗是走在正確還是錯誤的方向上?”。在8912名回答這個問題的阿富汗受調查者中,37%的人認為,國家正走在“正確”的方向上;高達57%的人則選擇“錯誤”的方向。其中,僅有27.8%、來自首都喀布爾的受調查者對阿富汗未來發展保持樂觀態度,為調查覆蓋地區中的最低值。

而在一年前,當時阿富汗正值總統大選之際,絕大多數受調查者看好國家的未來發展。2014年對該問題的調查顯示,認同阿富汗走在“正確”發展方向上的民眾占54.7%。

2014年恰逢阿富汗總統交接之際。前總統卡爾紮伊任期屆滿卸任,當年9月,阿富汗聯合政府成立。但聯合政府的成立並沒有給阿富汗帶來料想中的和平與發展。相反,政府內部陷入領導層鬥爭;政府與塔利班的對話也因塔利班前領導人奧馬爾的死訊被公布後停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又在阿富汗國內興起,再加上國內失業率高企、經濟停滯不前,這些因素均使得阿富汗人對國家的信心降至10年來的最低點。

在57%認為阿富汗發展走在“錯誤”方向上的受調查者看來,“不安全感”上升是最主要的因素,占到了其中的44.6%,比2014年上升6個百分點。其次便是失業率(25.4%)、腐敗(13.0%)、經濟表現不佳(12.4%)等原因。

在被問及“阿富汗當前急待解決的問題”時,42.7%的受調查者選擇了“不安全感”,這一數值也是自2007年以來的最高值。受調查者中“不安全感”在西南部地區與東南部最為普遍(分別為84.6%與81.1%)。這些地區也是阿富汗政府軍與塔利班等反政府武裝(AOGs)沖突最為頻繁的地區。

“主張政府與塔利班對話”

值得註意的是,當被問及這些反政府武裝緣何與阿富汗中央政府叫板時,2011~2014年的大部分回答集中在體現外部勢力的存在;而今年的結果顯示,絕大多數阿富汗人認識到,這些反政府武裝希望“奪權”。因此,62.6%的受調查者認為政府應該努力與反政府武裝對話,以尋求和解。

今年1月11日,阿富汗問題四方機制首輪對話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舉行,各方呼籲阿政府與塔利班立即展開和平對話,力爭為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之間的和平談判掃清道路。18日第二輪對話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舉行。當天發表的聯合聲明呼籲塔利班所有派別及早加入與阿富汗政府的和平對話,通過對話解決一切政治分歧。下一輪對話將於2月6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舉行。

卡里姆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阿富汗普通民眾也非常關註政府高層進行的“四方機制”,但目前礙於各方利益複雜,對這一問題的調查尚未納入本年度的報告。她表示,不排除未來將民眾對這一問題的看法納入報告。

對於近來興起的“伊斯蘭國”,74.3%的受調查者表示,聽說過這個極端組織,且有54.2%的人表示,這一極端勢力威脅地區安全。

“高失業率下人才外流嚴重”

此外,針對阿富汗婦女與年輕人的首要問題是失業(71.4%)。阿富汗經濟部部長穆拉德(Abdul Sattar Murad)此前表示,目前阿國內41.6%的人口在15歲以下,年輕人所占比例位居世界前列。在720萬勞動力中,失業人口占26%。在就業人口中,只有19%的人有穩定工作。目前每年大約有40萬~50萬年輕人在找工作。

調查顯示,超過一半(55.4%)的調查者認為,今年的就業形勢與去年相比,有所惡化。尤其是諸如喀布爾等大城市調查者(73.6%)認為就業情況非常糟糕。

而且,調查顯示,約40%的受調查者在高失業率的情況下願意離開阿富汗,尋求他國進行發展。聯合國難民署去年12月的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超過16萬阿富汗人為尋找更美好的生活前往歐洲,去年年底的“出走”情況尤其顯著,當中包括大量年輕人及專業人士。許多阿富汗企業都為如何留住最佳人才而深感頭痛,甚至連一些擁有良好事業的阿富汗專業人士也趁著公幹機會,一出國就再也不回國。

卡里姆表示,人才外流等問題一直是阿富汗未來發展必須面對的挑戰之一。考慮到這個人口紅利尚未被完全挖掘的市場,卡里姆建議包括中國在內的外來援助不妨在阿富汗和平重建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編輯:繆琦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41

新三板創新層首周:過半數企業沒有交易

上周是新三板創新層的首秀。但是說好的創新層行情卻沒有出現,市場依舊平靜不驚。

在平靜的外表下,新三板正面臨著增量資金急劇萎縮、基金產品集中到期的壓力。新成立的基金產品數量快速下滑,創歷史新低,同時,基金退出的砸盤現象卻隨處可見。有市場人士認為,包括創新層在內的新三板行情還將繼續下行,到年底前才可能企穩。

還有市場人士表示,與去年上半年的瘋狂相比,現在的市場才是比較理性的狀態,看待創新層需要有長期的目光,在監管跟上市場擴容的步伐後,政策紅利有可能超出市場預期。

創新層只是標簽

上周是新三板市場分層的第一周,但是令市場期待的創新層行情卻沒有出現。根據股轉公司6月24日發布的最終名單,有953家企業進入首發創新層,盡管如此,這些企業的交投和成交價格卻沒有明顯的起色。

上周,新三板市場整體成交金額約34億元,創新層只占到其中44%,低於市場預期。實際上,有500多家創新層企業在分層首周沒有發生交易,大部分成交量仍集中在排名靠前的企業中。與此同時,市場價格繼續下行,上周,三板做市指數從1152點跌至1140點,有成交的創新層企業中有近200家下跌。

此前,有多位市場人士預期分層的開始會迎來一波行情,然而,在“你看我、我看你”的市場現狀下,並沒有發生什麽。

創新層企業金龍騰(831222.OC)副總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對於創新層,我們沒有什麽感覺。創新層沒有解決實質問題,投資人還是那些。企業現階段是做好信息披露工作,等待市場轉好再進行融資和二級市場管理。”

她表示,去年定增熱的時期進入的投資者現在大部分都被套住,在政策不明朗的前提下,新增基金持觀望態度為主。目前市場對於新三板的熱情趨於理性,不管二級市場還是融資都降到“冰點”。

資深投資人大胡(化名)告訴本報記者,現在仍是市場的低迷時期,最嚴酷的時候還沒到來。他認為,“創新層還要繼續下跌,做市指數真正企穩可能在中報至年底期間。創新層會先經歷嚴查,過後可能會有公募進場或轉板的‘消息試探’,到時市場才會漸漸走穩。”

上周三,股轉公司發布公告稱,2016年以來,已經收到200多件對申請掛牌公司和掛牌公司的舉報,歡迎社會各界監督舉報新三板企業,對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或信息披露不實、遺漏等提供有效的舉報線索和證據材料。

一家專註新三板的投資機構董事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看分層可以拉到三年的維度看,第一年可能只是貼了標簽,每年創新層會有一些掉下來,基礎層優秀企業會上去。因為造假的成本很高,最後留在創新層的將經受住時間檢驗,排除了沖業績、財務操縱的可能。那時,無論是降門檻還是轉板都有想象空間。

市場迎來“整編”

除了政策的不確定性,新三板正面臨著未知的拋盤壓力。去年上半年大量成立的新三板基金產品中,期限大多為兩年或三年,他們將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紛紛到期。

關於基金產品集中到期對市場的影響,上周,第一財經對包括投資機構、掛牌公司、中介機構在內的市場人士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2%的被訪者擔心基金到期會形成市場拋售的壓力,認為2+1(2年投資期加上1年退出期)型基金不適合新三板市場。絕大多數被訪者表示,市場將無法消化這些產品。

洪泰新三板基金CEO馮誌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去年發的2、3年期限的基金,現在會很難退出,即使想虧損退出都比較困難。有的基金可能錯判了形勢,沒搞清楚新三板是什麽,交了學費了。本質上看新三板是機構估值市場,需要長時間培育。”

他認為,正是因為去年上半年市場存在非理性情緒,反而顯得現在的市場過於冷卻,一些企業還沒有成長到交易活躍的程度,卻透支了流動性。

6月以來,部分新三板基金產品紛紛公布了最新凈值,已經公布凈值的1700余只產品中,浮盈的有722只,浮虧的有965只。由於當前市場流動性不足,部分浮盈產品退出時可能仍會虧損。

在基金退出方式方面,第一財經調研顯示,有18%的被訪者認為,集中到期的基金主要選擇在二級市場賣出,36%的被訪者認為,企業和投資機構會尋找接盤方,另外45%的被訪者認為,基金管理人會以發新基金承接老基金的形式對項目展期。

大胡告訴記者,從盤面上看,已經有爭相砸盤個股的現象。他認為,由於對後市信心不足,許多產品不會選擇展期,而是割肉出逃。“投資者更希望把大部分錢拿回來,賠得不多的就認了擔心賠更多,如果賠得太慘比如浮虧一半以上就不願清倉,多半選擇死扛。”

據Wind資訊統計,上月新成立的新三板基金產品數量只有28只,這是去年以來最少的,回到2014年剛剛擴容時的水平。在去年市場最火爆的4月至6月,每月都有400只以上的基金產品進入新三板。

北京一家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流動性不足,新的投資者就不敢進入。另外,在監管者對基金嚴格監管下,基金產品供應跟不上。當市場規模不斷增長時,投資者數量越來越少,與掛牌公司不匹配。另外,有調研被訪者指出,對發新的短期基金接盤現象,要加強關註監控,避免出現系統性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7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