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商務部長鐘山:中日要把握時機 推進多個領域務實合作

在李克強總理出席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並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期間,5月9日上午,陪同訪問的中國商務部部長鐘山在東京會見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

鐘山指出,此次李克強總理來日出席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並正式訪問日本,是中國總理時隔8年再次訪日,對推動兩國關系改善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必將有力指導和推動中日經貿關系在新時代取得新發展,為深化中日經貿合作帶來重大機遇。

鐘山表示,中日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雙方經貿聯系緊密,互補性強。中日關系穩定發展,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也有利於地區穩定、世界繁榮。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我們要把握時機,落實好兩國領導人共識,加強雙方發展戰略對接,推進科技創新、高端制造、共享經濟、養老醫療等領域務實合作,推動兩國經貿關系提質升級。

鐘山就深化兩國務實合作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著眼雙邊,共同落實好此訪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積極推動雙方在貿易、投資、服務貿易等領域開展廣泛深入合作。在今天雙方簽署《關於加強服務貿易合作的備忘錄》和《關於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備忘錄》之後,抓緊推進相關合作事項的落實,促進服務領域互利合作,推動雙方第三方市場合作早見成效。二是立足區域,共同推進中日韓合作和東亞經濟一體化。中方願與日方共同努力盡早達成全面、高水平和互惠的中日韓自貿協定,推動RCEP談判。中方願積極辦好下一屆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三是放眼全球,共同維護和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中方再次邀請和歡迎日方積極參加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世耕弘成表示,日方願同中方一道,繼續推動日中經貿合作向縱深發展,重點在服務領域、第三方市場合作等領域加強合作。日中雙方在中日韓自貿協定、RCEP談判等方面有廣泛共識,願共同推動早日達成。日方願與中方共同維護和支持多邊貿易體制,認同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或貿易戰對各方均沒有好處。日方預祝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取得圓滿成功。目前日本企業反應十分熱烈,日方將繼續積極組織企業參加,使博覽會成為新時代日中經貿合作典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778

彎道超車現實嗎? 芯片產業火熱背後還需務實前行

芯片無疑是2018年最火的話題之一。中興事件之後,更是全民關註、討論芯片。

不久前,在半導體產業高端論壇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下稱“大基金”)總裁丁文武稱,全國老百姓都知道芯片,即使不知道芯片是什麽,也都知道芯片產業差距很大。

有人欣慰這一行業終於引起了大眾關註,也有人擔心只是表面繁榮、虛火過旺。

僅在最近三個月里,就有多家公司發布AI芯片或模組,不僅有百度,也有寒武紀、雲知聲、出門問問、Rokid等初創企業。

但芯片從來不是賺快錢的產業,對於AI芯片可實現彎道超車的觀點,不少業內人士持懷疑態度。

由冷到熱

在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第一財經記者看到,一些芯片廠商的展臺周圍到處都是駐足觀察和拍照的觀眾,展臺的講解員則一一為觀眾進行科普。

“集成電路的話題越炒越熱。”賽迪研究院集成電路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韓曉敏告訴記者,“這兩年行業發展也好,國內資金支持力度也好,半導體這個行業整體景氣度上來了。”

根據賽迪顧問提供的數據,2007年到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5.8%,遠遠高於全球半導體市場6.8%的增速。

元禾華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合夥人劉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芯片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行業,“20世紀八九十年代,集成電路在矽谷是最火的,大量資本進入集成電路企業”;在中國,目前這一行業仍處於快速發展期。但由於芯片是高投入、高風險、慢回報的行業,中國投資者更偏愛互聯網企業。

根據《集成電路設計業的發展思路和投資建議》所述,一款28nm芯片設計的研發投入約為1億到2億元,14nm的約為2億到3億元,研發周期為1到2年。芯片制造更是資本密集行業,一條28nm工藝的集成電路生產線投資額約為50億美元,20nm的高達100億美元,更不用說14nm、10nm和7nm先進制程的投資額度了。

不過,今年在中國,芯片也成為了繼區塊鏈之後的又一投資風口。除了中興事件引發的關註,也離不開最近幾年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大基金的介入。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集成電路被放在實體經濟發展的顯著位置。李克強總理提到,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推進智能制造,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建“中國制造2025”示範區。

2014年國家設立了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丁文武表示,經過近4年的工作,目前進展順利,大基金布局了集成電路整個產業鏈,實現了產業的全覆蓋。

目前,包括北京、天津、西安、重慶、成都、武漢、合肥等20多個城市都有芯片產業項目。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預測,到2020年,建成的200mm(毫米)和300mm集成電路生產線產能可以達到每月200萬片。這一規模比現在至少翻了一倍。

根據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數據,預計2017年到2020年間,全球投產的晶圓廠約62座,其中26座位於中國,占全球總數的42%。

這種“集體作戰”的模式是一種探索市場的路徑,國內如海思、展訊的局部崛起,意味著國產手機正在逐步走出芯片依賴進口的困境。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C Insights發布的2017年全球十大IC設計公司排行榜中,華為海思排名第七,比上年營收增長21%;紫光展銳排名第十,同比增加9%。

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打了個比方,如果把集成電路產業比作金字塔,過去中國連底座都不全,如今高度雖然還和發達國家有差距,但底座已經建立起來,形成了集團軍,整個產業有自身發展的能力和後勁。

投資過熱與人才缺口

看似繁榮的場景並沒有讓芯片從業者感到輕松。

一個原因是人才缺口。

“即使是清華大學微電子所畢業的學生都會轉金融或從事互聯網。做芯片很辛苦,來錢沒那麽容易”。地平線芯片一位內部人士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做芯片等硬件太苦,收益不高,不少優秀學生畢業後選擇金融和互聯網業。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特聘教授、核高基專家陳軍寧表示,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速度很快,進步也很快,但總體水平處於中低端。人才作為該行業發展的第一資源,對於產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稱,“根據國家的產業推進綱要,預計到2030年,我國將需要70萬人,這個缺口還有40萬。”

另一個原因是對投資過熱的隱憂。

地方希望通過項目投資聚集產業,拉動GDP;一些投資人和創業者將此看作一風口,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芯片行業的熱鬧只是暫時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居衍近日在一場行業論壇上表示,目前半導體產業實際存在著無效益的繁榮、產品(硬件)難度增大、產品研發費用增高盈利空間下降等三大問題,中國廠商想要突圍首先需要反思盈利模式,開啟基於硬件的軟服務能力,同時提升半定制技術能力。

芯片產業鏈包括設計、制造和封測。在設計和封測領域,中國與美國等先進企業差距已經逐步縮小。目前,中國有近1400家左右的設計企業,但在芯片設計公司“遍地開花”背後,卻隱藏著“整體實力不強”的尷尬,和美國頭部芯片企業超過80%的份額相比,我國前十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銷售額占比剛剛超過30%。

一名半導體產業人士表示,過熱的資本開始幹擾到正常的產業投資規律,現在各地的芯片項目未來可能會造成地方沈重的財務負擔,依靠借貸來發展半導體的模式能夠支撐多久,都是未知數。另一方面,快速投產下的芯片成品是否滿足市場需求,低端產品如何盈利,如何解決人才缺口以及研發費用?這些都有待解答。

紫光集團聯席總裁刁石京此前對媒體表示,各地爭相上馬相關項目,如果缺乏有效的統籌,可能會形成惡性競爭。他指出,鼓勵市場競爭,但不應一哄而上,最終傷害整個產業。因為集成電路投入非常大,需要技術和人才等多方面的積累。

“集成電路產業從來就不是賺快錢的產業。”北京盛世宏明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羅棟表示,做產業投資還是應該回歸到產業本身的發展規律。

彎道超車?

隨著新興產業、技術和產品不斷湧現,大數據、雲計算、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術也為芯片提供了巨大的市場。

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上半年形勢分析和下半年的走勢判斷》中,半導體市場需求依然旺盛,市場的驅動力分化。5G即將到來,5G成為2018年上半年各家企業的關註重點。3月,海思發布全球首款5G芯片“Balong 5G01”;6月,紫光展銳宣布5G芯片將在2019年實現商用。
雖然在虛擬貨幣市場,礦機芯片需求下滑;同時,人工智能概念火爆,AI芯片企業估值大漲。此外,數據中心建設加速,存儲器需求主力轉變,2018年服務器存儲市場增速超過智能手機存儲市場,成為全球存儲器應用市場增長的主動力。
 

在CPU、GPU等高端芯片與國際差距較大的情況下,不少人期待通過AI芯片,中國能實現彎道超車,但一些業內人士對此持質疑態度。

“人工智能的發展將帶來近百億美元芯片市場需求。”工信部賽迪研究院賽迪顧問副總裁李珂稱。

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不僅國內BAT紛紛布局這一領域,也誕生了寒武紀、地平線等AI芯片公司。一些AI初創企業通過一輪輪融資獲得資金後,也紛紛發布自己的AI專用芯片。僅僅最近兩三個月,就有多家公司發布AI芯片或模組,雲知聲推出物聯網AI芯片及解決方案;出門問問正式發布了AI語音芯片模組“問芯”;Rokid發布KAMINO18AI語音專用芯片;思必馳也宣布將在下半年推出AI芯片……

AI芯片公司估值也一路飆升。6月20日,寒武紀科技宣布完成B輪融資,公司估值達到25億美元。深鑒科技估值超過10億美元。

杭州國芯AI事業部總經理淩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中國而言,AI芯片是一個突破口。在這一領域,中國公司介入較早,改變了此前大部分時候中國芯片追著美國人跑的局面。

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和機會,但也有人潑了冷水。

此前,丁文武在上海的一場行業論壇上表示:“中國芯片行業彎道超車的策略不現實,彎道超車的前提是大家在同一起跑線上。”

安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裁王永剛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稱“這(芯片)一塊還是要務實,蓋樓一塊磚一塊磚地砌起來。”

而在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劉國軍看來,現在的先進技術都是全球化的運用,不存在誰戰勝誰的問題。中國有應用和數據的優勢,“可以快速獲得運用數據的學習、訓練。在美國,數據沒有那麽容易(獲取),本身也沒有大的應用場景。但是人工智能不管是哪個領域,(西方的)基礎研究比我們深得多。”

在不久前的一次公開場合上,經濟學家許小年在談到企業的技術升級時說,我們追逐新名詞,發明新名詞的速度,遠遠快於我們能做到的。“我最反感的一句話就是跨越式發展、彎道超車。我看了多少彎道翻車,我沒看到過彎道超車。不老實,投機取巧,這是我們很多企業的毛病。”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胡軍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55

豆素卷言:武曲務實 葉漢良

1 : GS(14)@2013-05-09 00:04:31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30508/193527
武曲星在紫微斗數中代表執行和務實,其意義也從陰性的剛毅性格上推演出來。我們在機構辦事,會先和管決策的人議定工作的目標和方向,繼而打出財政預算,然後便要交給一個信得過、有執行能力的人去推動整個計劃。在斗數中,武曲便擔當上執行者的角色。
女性在男系社會制度上,多做日常的內務角色,是在設定的環境中較男性優越的執行者。女性在傳統的家族體制內,除了要處理好家庭中的人際關係之外,其他的都是實質有形的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事處理分配得適當,不浪費之餘並且還有盈蓄,便叫做持家有道。中國人以農立國,口腔的福樂很重要,開門七件事豐足,也是一種富泰的感覺,故此武曲經常被狹義地誤認為財星。
傳統女性在家中的角色雖然可以支配府內的財力分配,但最多也只是財務的角色,依然是睇餸食飯的執行者。至於雄圖偉略、光耀門楣等外向型的大策劃,一般都要算在男性的責任上。故此,武曲星在斗數的星盤上,是要來看一個人在既定方針和設定的框架下的辦事能力和執行風格的。武曲於人身代表手,這星表現優秀,便代表能辦事(Can Do),但不代表想像力。武曲因較實際,故也欠缺生活藝術的情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750

務實副總理 獲看好接班

1 : GS(14)@2016-12-07 07:41:04

獲約翰˙基視為最佳接任人選的英格利希,目前兼任副總理及財長,2001年擔任國家黨領袖,翌年大選慘敗後,於2003年底卸任。他過往有良好經濟政績,專家分析若他坐正,將是個務實型的總理。


料會延續現有政策

54歲的英格利希早在1990年已擔任國會議員,又先後在教育、衞生及財政等部門任職過,有豐富公職經驗。他作風務實,是典型保守主義者。在野工黨前副總理卡倫指,英格利希出身於南島天主教農業家庭的背景,深深影響他的政治取態。國家黨在2008年重奪執政權,英格利希成為約翰˙基副手,合力帶領國家走出經濟危機及兩次大地震,獲一致好評。奧塔戈大學學者愛德華茲指,英格利希相當能幹及聰明,料會延續現有政策。不過在2009年,英格利希被揭超額領取每周1,000紐元(約5,500港元)住屋津貼,他否認做錯,但後來基於輿論壓力交還資金。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6/198562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487

財經評論:悼念務實國企舵手

1 : GS(14)@2017-01-18 08:11:22

本已寫好一篇文章,但聞首創集團前董事長劉曉光病逝,有些感受在心頭,惟有臨時易陣。我入行資歷淺,卻對這位國企舵手有好印象,都因他夠實在。國企、民企多是門高狗大,管你是投資者、記者、小股東,甩頭就走。因主宰他們賺錢、位置、甚至死活的都是阿爺。記得剛入行時曾去首創記招,當時劉氏身體已不佳,講話不甚清。在國企體系內,要做老總除講背景、學歷、靠邊站外,連外貌都要「輸人唔輸陣」,當時我心想,他應很快被退下來吧。但劉曉光思路清晰,面對小薯仔如我的諸多誤解都想一一解惑,還追問我聽懂了嗎,事實上他當時已有點有心無力。看到Soho中國(410)董事長潘石屹一篇《紀念劉曉光》微博,訴說舊日相交之情,才知道劉氏健康日差之因。原來潘、劉和時任華遠董事長任志強曾想經過公開招拍掛投一塊北京地,卻被政府逐一抓起來。連潘石屹都這樣形容自己:「那一段時間,我每天都在提心吊膽」,最後百般自證無辜、「配合調查」才獲釋。「三個月後,劉曉光被放回家了……飯桌上,我問曉光在裏面多長時間。曉光在桌子下面伸出三個指頭。我說,是三個月嗎?曉光點點頭。我發現他氣色很不好,手抖的厲害。從此,曉光就病了。病的一天比一天重。這是不是在裏面落下的病根兒,我不知道」。多唏噓,十年時間,劉氏因「一直清白、廉潔」,卻因體制連藥費都付不起。中國帝制寸步未進,人民受盡魚肉,今次是他,下個可能是你,你能無視、不憤怒嗎?記者:方楚茵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8/199002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0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