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鮮洋食品爆發過期食材案,據台南市衛生局資料,無論是過期食材的來源與流向,都與鮮洋同屬精彩饗宴集團相關業者;在同業眼中,此案恐是「吃到飽」文化所引發的惡質經營。 台南市政府衛生局接獲民眾檢舉,「鮮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設於德安百貨十四樓的倉庫,存放大量逾期冷凍食品,一月十八日衛生局會同檢調赴現場查察,發現倉庫內遍布油漬與血水,散發惡臭,當場查獲大量魚子醬、臘腸、熟魚卵等過期成品,以及近十噸的梅花豬肉、近四噸的冷凍生鱈魚卵等過期原料,數量龐大,堪稱歷年遭查扣之最。 鮮洋問題原料 創查扣之最但,一家資本額僅四千四百萬元的食品公司,為何需要製作規模如此龐大的冷凍食品?原來鮮洋負責供應精彩饗宴四個餐飲品牌的食材。 台南市衛生局指出,鮮洋食品過期原料中,梅花豬肉、鱈魚卵分別來自姮興開發與福有企業,而兩家公司與鮮洋食品也不無關係,姮興開發董事長賴偉琨,同時也是福有企業的董事長;福有企業為「精彩饗宴股份有限公司」獨資經營,而鮮洋食品,同樣隸屬於精彩饗宴集團,賴偉琨也在精彩饗宴擔任監察人。 目前,鮮洋食品的所有董事及監察人(三董一監)均為精彩饗宴法人代表;精彩饗宴旗下共有大大茶樓港式飲茶、上閤屋日本料理海陸百匯、精彩火鍋、快樂小館牛排西餐、威靈頓街一號茶餐廳、精彩烘焙坊六個品牌,經營項目橫跨中、西、日式料理。而據台南衛生局公布的資料,大大茶樓、上閤屋、精彩火鍋、威靈頓街一號,均為本次過期商品的下游出貨流向。 值得注意的是,精彩饗宴集團旗下的「點金整合行銷」股東名單中,還有德安美麗信集團董事長黃春發,再加上精彩饗宴及鮮洋董事長賴粵興曾經擔任過德安購物中心總經理,顯見其與黃春發關係匪淺。 成立時間僅六年的精彩饗宴集團,在餐飲界資歷並不長,這幾年靠著購併大大茶樓、上閤屋兩家原本在業界頗具知名度的品牌餐廳,才逐漸壯大集團規模。目前大大茶樓店數最多,在新北、台中、台南、高雄有四家分店;原本從北部起家的上閤屋,今年元旦才關掉台南店,目前僅剩台中店、高雄店兩據點,營運狀況似乎逐漸走下坡。 星級飯店搶市 競爭更激烈餐飲業者指出,上閤屋尚未併入精彩饗宴集團前,原本只是台北市永康街一家日本料理攤,創辦人蔣正男為了衝業績快速展店,還曾進駐台北信義計畫區Neo 19購物中心,後因承受不了高租金而收掉,一一年將品牌頂給精彩饗宴集團後,上閤屋就往中南部發展。 雖然中南部店面租金較低,但卻同樣面臨食材成本不斷攀高處境,尤其在五星級飯店集團君品、漢來,分別設立館外自助餐廳「品花苑」、「海港城」搶市後,像上閤屋這類日本料理吃到飽餐廳,不容易在夾縫中求生存。 餐飲業者進一步指出,鮮洋使用逾期食品的現象遭揭發,只是凸顯台灣吃到飽餐廳遭遇的困境。 目前,自助百匯餐廳為了要有現金流,不斷在團購網站或旅展預售餐券,已造成業績的惡性循環。團購網為了刺激銷售,都會要求餐廳給極高的折扣,「一張七百元的餐券,扣除給團購網的佣金、優惠,餐廳實際上只拿回三、四百元,等於賣一份賠一份。」「用以前的價格是無法經營吃到飽餐廳的!」一位上櫃餐飲公司副總舉例,以天然海鮮食材最豐富的澳洲來說,自助百匯餐廳一客都要新台幣二千元才經營得起來,在台灣一客竟只賣一千元,其實都是賠錢賣,因為以原物料成本估算,在台灣吃到飽餐廳最少要賣一客一千五百元才能回本。 餐券衝刺業績 利潤再壓縮既然毛利不高,為何吃到飽餐廳仍在餐飲市場方興未艾?「賣餐券、衝營收,如果餐券回收率低,業者就有潛在獲利空間。」新北市一位不願具名的燒肉吃到飽業者透露,很多餐廳賣餐券預收的現金,就與早年健身房會員費一樣,「反正錢先收了再說,根本沒有把物價上漲墊高的成本算進去。」因此在利潤壓縮情況下,最後只好節省食材成本,或是採購劣質品或使用過期食品。 雖然精彩饗宴集團發出聲明,宣稱食品來源明確合法,從未購入逾期食品,所有食品與加工品絕無任何不法成分與人工添加物,但在黑心食品消息層出不窮,消費者對食安信心逐漸喪失之際,一紙公告究竟能否挽回消費者的信心?有待時間觀察。 鮮洋食品製作的冷凍食品逾期,並流入旗下餐廳,查扣的規模龐大。 撰文 / 梁任瑋 |
機器人理財蔚為風潮,私人銀行財富管理進入門檻也逐漸降低,瑞銀台灣近日推出「智慧財富管理服務」,主打投資門檻僅二十五萬美元,遠低於過去百萬美元標準,且一年手續費僅一千美元,無限次交易,極具競爭力的收費方式,預期將衝擊外銀財管市場。 瑞銀台灣區財富管理董事總經理張凌雲坦言,能夠搬出「殺很大」的收費,關鍵在於「說服瑞士總部」。早在半年前,他就開始與瑞士總部溝通,一開始對方考量品牌形象,並不認同這樣的定價模式,「過去半年來,不知飛了多少趟瑞士。」最終獲得總部同意的原因,在於張凌雲細部拆解台灣財富管理市場結構,「用相對較低的收費與門檻,讓金字塔中階族群成為客戶,未來才能開發更多頂級客戶。」據了解,瑞銀的初步目標是吸引到一千位「意見領袖」,再透過口碑行銷,讓市場接受度快速擴散。 台灣是除了瑞士銀行總部之外,全球首站提供這項服務的市場。「機器人顛覆了傳統理專生態,財富管理固定收費模式,必然會慢慢成為趨勢。」張凌雲說。 (梁任瑋) |
結婚生意如何做兩次?當別人專注菜色,他們打造夢幻場地、發展婚紗、婚攝,站在客戶的位子想更遠,一連串商機跟著來。 七月十二日,北市面積最大的自助餐吃到飽品牌「豐Food海陸百匯」開幕,短短十二小時內就賣光九千席,還有單一報導網路點閱率就超過一百四十萬人次的漂亮曝光量。背後的主導者,不是五星級飯店,而是台灣的婚宴龍頭典華機構。 典華機構合計旗下典華、林酒店、僑園等品牌,全台宴會廳總桌數規模超過兩千桌,年營收是專業婚宴會館業者最高,達二十五億元。你或許不知道,近年來大家結婚時,習慣在挑高的無廊柱婚宴會場地讓新人表演的市場風氣正源自於它。 籌辦超過十間婚宴會館的星靚點飯店執行長林鎮紘直言:「典華還是表現最好的業者,他們做出的東西,同業都會想學!」有趣的是,這個品牌的創新魔力其實源自於林齊國、林廣哲這對非餐飲出身的「破格父子」。 先看看父親的故事,身為一個寮國難民華僑,他卻重新定義了台灣婚宴這件事。 當婚禮主導權轉變 老爸首創無樑柱會場 做星光大道,讓新人像巨星 學印刷的寮國難僑林齊國,做過印刷廠送貨、兼差出國代辦業務、導遊等工作;忙著掙錢養家的他,受月薪兩萬元吸引,才進入當時名氣響亮的餐廳安樂園(豪園前身)工作。 當時,大家辦喜酒,都在類似安樂園這種大餐廳或飯店宴會廳舉辦,婚禮的主導權在父母,關心的是有沒有讓客人吃飽、菜色好不好吃,婚宴訂單都跟著手藝精湛的好廚師跑,沒有專門的婚宴場地。 可是,在一九九二年與安樂園廚師出身的林協健創業的林齊國卻看到,市場正在反轉。 他發現,決定婚禮要怎麼辦的主角,開始從父母變成了子女,由年輕人說了算。而吸引年輕人的重點,已經不是菜色是否澎湃,而是有沒有好場地能讓新人漂亮出場秀自己,要做到這點,在二十多年前,就想出了打造一個視線無死角、挑高無樑柱會場的點子。 這點子聽來不難被模仿,但卻有違當時的市場遊戲規則。當時的婚宴業者很多都是餐廳主廚出身,這等於是要大家承認,菜色已經不是重點。此外,由於樑柱涉及結構安全,不適合輕易變更,這需要敢於投資。二〇〇七年,台灣人全年結婚對數從超過十七萬對,銳減到只剩十三萬對時,林齊國卻逆勢租下大直典華基地,並斥資十八億元打造心中理想的婚宴場地,成為典華旗下最指標的會館。當年,該公司一年的營收還不到二十億元。 典華也在林齊國的手上,成為台灣婚宴第一品牌,讓大家看到婚宴可以這樣玩:新人可以像巨星般走升降式的星光大道出場、還有綁著驚喜小禮物從天而降的幸福鉛錘、婚禮蛋糕升降舞台,甚至新人可搭著幸福纜車,在會場騰空飛行……。 如果說,父親林齊國做的是由無到有的創新,那麼,站在父親肩膀上的典華第二代,現任整合長的林廣哲,面對的則是如何持續創新的挑戰。 五年前,當這位在國外念書,中文只有國小程度的接班人接手後,他的對手正從四面八方狂湧而來。 當市場敵手變更多 兒子導入社群手法 幫伴郎伴娘配對滾出生意 除了五星級飯店外,包含東東、新天地、上海鄉村(晶宴)等指標婚宴業者也積極擴張,其他如中租總裁辜仲立、La new皮鞋董事長劉保佑、全國高爾夫球場二代吳憲紘等,跨業挑戰婚宴市場的實力派新人也越來越多。 競爭對手變多,但婚宴會館的利潤卻正變低。東東餐飲集團董事長李日東指出,這幾年,婚宴會館的經營,從人事、食材、租金等三成本都變高,使得獲利從過去平均約二五%降到約一五%;此外,過去婚宴會廣邀親朋好友的習慣,變成「有親人而少朋友」趨勢明顯,一場婚禮平均訂桌數少了約三成。 「大型婚宴會館競爭白熱化、產業淘汰賽已經開始!」李日東說。 因應這場變局,學電機出身的林廣哲是如何讓典華近五年營收,在激烈的競爭下,從二十億元變成二十五億元? 婚宴生意跟其他餐飲生意最大的不同是:一人一輩子通常只能結一次婚,生意似乎只能做一次。 但是林廣哲卻想出:可以幫新人完成保存情書與紀念品的幸福膠囊,鼓勵新人隔年回典華開箱重溫,並再次消費。甚至是,從伴郎伴娘下手賺錢。 林廣哲認為,伴郎伴娘是新人萬中選一挑出來的最佳人選,在交友市場中是有人掛保證的優質存貨,也是未來很快會結婚的潛在重要客群。問題是,傳統婚宴上的配對或是抽捧花的活動,卻無法有效促成結婚。因為,可能適合這位伴娘的另一半,是另一場婚禮上的伴郎。 林廣哲動念,若能把這個伴郎伴娘組成社群串聯,再有適當的實體活動讓他們認識,以典華品牌一年約三千對新人結婚,每場約有兩對伴郎伴娘計算,就是一個六千對結婚的市場,這能讓典華從婚禮人變成媒人,由於意義非凡,不只會成為婚宴的首選會場,還會演化出,每個顧客想主動介紹新客給典華的良性循環。 「父親是做好硬體等生意上門,我想要讓生意滾生意,主動創造生意!」 這樣的創意,林鎮紘一聽就說:「大家一定會學!」不過典華市場規模夠大,有取得最大宗伴郎伴娘資訊的優勢,又早人一步組織六到七人團隊負責該社群。其推出短短一個多月,伴郎伴娘社群會籍人數已突破一千人,雖然還未有婚宴成績,但林廣哲說,針對該客群送出的餐飲優惠,已吸引不少人上門訂位消費。 當年林齊國打響婚宴會館第一炮、對手陸續跟進後,還推出一站式購足服務,父子聯手後,去年也進一步開出概念店,一本厚厚的新人優惠手冊,連蜜月旅行、拍全家福照他們全都包,藉此穩住消費者。此外,林廣哲還把幸福鉛錘、蛋糕升降舞台、升降星光大道、彩虹階梯等硬體創意成果登記專利,讓他人無法模仿。 典華在婚宴市場打出一片天,同業認為典華營運的未來挑戰是:投資過高與搶進新市場兩大考驗。一位婚宴會場主管指出,典華對軟硬體設備要求遠高於同業,就像新莊店,典華只是租地,卻投資十二億元興建,回收比人家慢就是一個弱點,這代表其必須有更高的附加價值才能平衡獲利。此外,其正計畫進軍高雄,但,各地婚宴習慣不同,典華過去在台北、台中都會區的成功經驗,能否複製到熱愛辦桌高雄新市場,成功還仍難定。 如何爬上龍頭? 用外行角度想顧客 「變笨蛋才看得到問題」 但訪問終了,我們實在很好奇,這兩父子,在這行業原本都是外行人,他們到底如何有這源源不絕的創意? 林齊國卻回答我一個「笨蛋哲學」。他說,有時候太專業不一定是好事,反而因為自己很外行,所以不會有「不用看也知道」的偷懶想法,還會逼著自己用顧客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最後才發現,「變笨蛋才看得到的問題」。 所以,當別人只想到自己的專長而精進菜色時,他的目光卻在想新人要什麼,進而發展出連串商機。所以,當大家認為婚禮只能做一次生意時,林廣哲卻去想最可能的潛在客戶在哪裡,開出新的可能。 你有多願意想顧客,創新的可能就有多大,這,就是典華父子分享給我們的生意經。 撰文者林洧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