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安盛放棄台灣 凸顯金管會怕事心態


2012-11-26  TWM  
 

 

原本計畫在今年底再次遞件申請設立保險子公司的法商安盛集團,幾度與金管會溝通後,自認主管機關「不會批准」,十一月十九日宣布收掉台灣辦事處,放棄進軍台灣市場。

對此,長期觀察台灣保險產業的宏觀財務顧問總經理邱正弘評論,過去半年多,外商壽險業者在台灣「想走的走不掉、想賣的不能賣、想來的進不來」,對外商來說,台灣恐已成為全球最畸形的市場之一。

今年四月,市場開始傳出宏利人壽擬售予元大金控,但礙於法規限制,雙方遲無進展,至十一月破局;其次,七月第一金人壽大股東英商英傑華集團宣布撤出台灣,但金管會要求「找到買主才能走」,該案至今仍懸而未決。

走不掉的英傑華、賣不掉的宏利、進不來的安盛,凸顯台灣保險市場的畸形現象;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張士傑表示,主管機關的態度不明確,將成為外商壽險對台灣市場卻步的主因。

一位壽險業者則指出,從過去半年外商在台灣市場的遭遇來看,只能說,金管會彷彿認為「沒事就是好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許瀞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72

PGM案例凸顯日本企業或將進入惡意收購時代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7

華爾街日報報導,近年來,日本企業之間的惡意收購交易引起了投資銀行家的關注,人們擔憂這一現象在未來有可能轉為常態並取代日本企業友好合作這一傳統趨勢成為企業併購界的主流。

去年1月,當高爾夫球俱樂部運營商PGM Holdings在和談收購日本高爾夫球俱樂部行業排名第一的運營商協和高爾夫球公司(Accordia Golf Co)失敗後旋即展開了惡意收購,11月中旬,PGM主動出價4.9億美元企圖直接從Accordia股東手中購入50.1%的股份。PGM是由私募基金Long Star Funds投資並在2005年上市的,而Accordia高爾夫俱樂部則在2003年由高盛出資設立的,並在2006年上市。

大河證券(Daiwa Securities)擔任PGM的併購顧問,三田證券株式會社(Mita Securities)與巴克萊資本代表被收購方Accordia的利益擔任顧問。

銀行家們表示目前尚不清楚PGM的出價是否會奏效,Accordia的股東中40%為散戶,他們如何回應PGM的這次出價值得關注,Accordia的股價在過去一直很不穩定,由於Accordia股東中缺少長期將公司發展利益放在首位的機構投資者,在PGM發起收購之前,Accordia股價已經跌去25%。

麥格理證券亞洲經濟主管 Peter Eadon Clarke表示:「如果PGM收購成功,它將為同類型的企業創造一個範例。不過就算成功了,日本也不會希望在未來這種敵意收購成為常態。」

PGM的出價為Accordia近三個月股價溢價54%,上週五收盤時Accordia股價漲至每股80400日元,Accordia股價在11月15日因PGM發起惡意收購而停盤,週五收盤價時隔2個月後上漲51%。

PGM總裁Arihiro Kanda去年11月份時表示兩家公司合併後將在因經濟衰退而日益低迷的高爾夫球行業凸顯優勢。

而12月3日,Accordia告知股民們不要接受PGM的作價,因為對方的報價與Accordia的盈利潛能不相符。2011年Accordia利潤為113億日元,同期PGM的淨利潤只有23億日元。為了抵禦PGM的收購,Accordia甚至將其年度股息預測從此前的1600日元提高至5500日元,並宣佈在2013年會將淨利潤的90%用於股息發放。

日本國內的第一次惡意收購戰役始於2000年,在前任貿易部官員Yoshiaki Murakami企圖控股房地產商Shoei Co的收購戰役中失敗後,之後發生的一些敵意收購行動均已失敗告終。

英國投資公司Governance for Owners LLP駐日本代表Toshiaki Oguchi表示,要盤活日本的惡意收購市場,需要有一些日本知名的大企業做這方面的先例。一旦建立起了一定行業規矩,那麼被收購方就不會再一味地忽略自己不斷下跌的股價而去拒絕收購方的提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410

黑心醬油後續追蹤》三大漏洞 凸顯台灣食品危機四伏 政府的態度 比毒醬油流竄更令人心驚

2013-05-27 TWM
 
 

 

《今周刊》於五月十五日獨家揭露了毒醬油事件,引起關注,連日來案情越演越烈,除了問題醬油越查越多外,政府的處理態度也在民間出現批評聲浪,到底我們的食品安全出現了哪些漏洞?

撰文‧李建興、許瓊文

自從《今周刊》於五月十五日針對八五六期封面故事「要命的恐怖食材」,獨家揭發的「黑心醬油」事件,並召開記者會後,不但許多外食族人人自危,就連相關業者包括醬油製造商、通路、經銷商,甚至餐廳和攤販都紛紛出面自清,深怕自己被這整起猶如「塑化劑」翻版的案件給波及。

政府衛生相關單位在記者會後,第一時間就責成新北市衛生局到《今周刊》揭露的「雙鶴」醬油製造商一江食品,封存包括醬油、醬油膏、蠔油、白醬油及辣醬等十二種品項,共二八九六桶、一萬四四八○公升的產品,並採樣檢驗。另外,進廠採樣當時,也發現一江廠房內有天花板漏水、地面積水、蜘蛛網、成品直接放在地板上等環境髒亂情形,相關單位限業者在一周內完成改善,否則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開罰六萬至六百萬元。

而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更迅速地在十七日檢驗出包括雙鶴小辣醬、尚鶴醬油膏、福味香醬油、雙鶴醬油、勝發油膏、雙鶴醬油膏、一江油膏、巧香醬油特製魚露、郁芳醬油膏等九項產品超過「3–單氯丙二醇」衛生標準○.四ppm的規定,不合格率居然高達七成五,甚至超量最高的「巧香醬油特製魚露」,含量更高達○.九五ppm,足足超標二倍多,因此除了依法要求一江將不合格產品下架回收外,也要求限期改善,且依法處以三萬元至十五萬元的罰鍰。

漏洞一:

衛生單位輕描淡寫違規事項這次衛生相關單位高效率的查案作風的確頗令民眾激賞,只不過事發至今,以至於調查過程當中,也出現幾個相當關鍵的漏洞,凸顯了台灣食品安全上的危機,讓民眾十分擔心。

首先,食品藥物管理局在抽驗結果尚未出爐之際,卻先發出聲明表示,《今周刊》發現毒醬油內的兩項致癌物﹁3–單氯丙二醇﹂和﹁4–甲基咪唑﹂,皆為醬油加工過程自然產生的衍生物,「非人為刻意添加」。甚至指稱,醬油製程中,受溫度控管影響自然產生單氯丙二醇是「無可避免」的。至於甲基咪唑雖然可能引起實驗大鼠癌症,但致癌的劑量需要極高,沒有證據顯示會造成人體癌症,消費者無須過度擔心。

漏洞二:

食品安全法規落後於國際

雖說政府或許是為了「安定民心,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而出此言,但連日來相關單位「非刻意添加」、「無可避免」、「無證據顯示會致癌」等說辭,難免給人「避重就輕」的觀感。名廚阿基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指稱,「早在十幾年前,台灣的醬油就曾被外國驗出同樣問題,政府不該只是用攝取量低,不至於傷身來試圖安撫民眾,把關要再更嚴格。」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更重批:「我們的衛生單位訂的法規就是太寬鬆、太輕忽這些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傷害了!」就拿單氯丙二醇來說,吳家誠就堅稱其為致癌物,甚至會對男性生殖能力產生影響,雖然這只是製程中產生的化合物,但之所以會衍生,也是因為業者用非天然釀造的化學方法製造醬油,用鹽酸水解才產生的。

從本刊這次的調查過程中,也可以證明這些化合物並沒有想像中的「單純」!事實上,本刊原僅想針對夜市美食和攤販、餐廳常用的廉價醬料進行抽驗,對於該驗什麼化學添加物並未預設立場。因此在抽樣後,經檢驗單位台灣檢驗科技公司︵SGS︶建議,由SGS內部專家從多年的專業和檢查經驗值,針對各送驗食品列出可能危害健康的化合物而進一步檢驗。換句話說,不管雙鶴醬油有沒有問題,「單氯丙二醇」和「甲基咪唑」在專家的眼中,早已是值得關注的「問題物質」了。

更令人不解的是,既然衛生單位對單氯丙二醇輕描淡寫,認為無傷大雅,又何須訂定標準?「這豈非自相矛盾?」除了政府對食品上的有害物質認定不夠嚴謹外,我國落後的食品安全法規也令人心驚膽戰。長庚醫院林口醫學中心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就指出,很多「合法使用」或「未被禁用」的化學添加物,不是沒毒,只是暫時還未被醫界證實有害健康。

舉例而言,曾是衛生署公告准許使用的麵粉改良劑「溴酸鉀」,在日本早被禁用,因後來被證實有致癌風險,台灣才在一九九四年禁用。而這次未被列為「違禁品」的甲基咪唑,歐美也都訂定標準予以管理,衛生署也正研擬其規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本刊送驗的食品中,其實在夜市採買的醃製芭樂亦檢驗出有甜精的成分,但由於SGS表示,台灣法令僅禁止「現切」水果不得使用,因此未認定「醃製」芭樂上的甜精違法,於是本刊也未對外公布。但吳家誠則認為,甜精在先進國家已全面禁用,因此就算是醃製的,法令上也不該縱容。

漏洞三:

業者「非刻意」誤傷事件頻傳不過,最令人擔心的則是原料製造商、通路和餐飲業者的專業知識和良心了。以這次問題醬油的製造商一江食品,其實該公司從案發至今,可說是坦然接受檢驗,負責人李權峰在本刊和衛生單位相繼驗出毒醬油後更表示:「可能我們操控上失誤,就產生一些超量的部分,現在已經全面下架回收。」製造商的這番說辭,許多人姑且願意相信其為「無心之過」,不過這也凸顯台灣許多食品製造商的專業和把關功夫應進一步強化,否則「誤傷」事件將繼續存在。

而業者的心態亦值得政府輔導。以此次被本刊調查小組發現的通路商台農醬園來說,由於其產品是委託一江食品代工,才捲入其中。照理說,台農原本應僅為事件中的配角,甚至是受害者,但總公司人員卻在事發後被媒體詢問時輕率地表示:「上游廠商已取得最新檢驗證明書,︽今周刊︾是烏龍報導!」然而,衛生署最新的檢驗結果,證明本刊非但沒有「擺烏龍」,甚至問題比想像中的還嚴重,可見台農醬園在委外代工時,並未嚴格把關。

無論雙鶴毒醬油事件是「非刻意」抑或「無可避免」,整起事件都說明了台灣人距離「吃得安心」還有一段長路要走,從政府的法令、相關單位的認定標準,以至於業者的態度,恐怕要更嚴謹才行。

22件夜市食品及原料中,2件檢出違規,其他暫無疑慮《今周刊》於4/29、4/30兩天,分別於台北市士林夜市、台中逢甲夜市、高雄瑞豐夜市等三大指標夜市,隨機抽樣22件夜市食品,包含一桶夜市使用醬油、安粉,送交SGS台灣檢驗科技公司檢驗,檢驗結果如下:產品名稱 檢驗項目 檢驗結果法規標準青蛙下蛋 防腐劑 己二烯酸0.16g/kg 1.0g/kg以下蝦仁煎 硼酸及其鹽類 未檢出 不得檢出現切蓮霧 甘精 未檢出不得使用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不得使用

糖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香腸亞硝酸鹽(以NO2計) 未檢出 0.07g/kg以下雞排(皮)*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雞排(肉)*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醬油4-甲基咪唑 1.2ppm (mg/kg) 無法規標準不得使用3-單氯丙二醇 0.868ppm (mg/kg)0.4ppm(mg/kg)以下安粉 三聚氰胺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鋁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醃黃蘿蔔 食用色素檢出食用黃色四號 可使用蝦棒 硼酸及其鹽類 未檢出 不得檢出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雞排**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烏賊燒 丙烯醯胺未檢出 不得檢出麵包 防腐劑 未檢出 2.5g/kg以下涼圓 順丁烯二酸 379ppm (mg/kg) 無法規標準不得使用海干貝 甘精 未檢出不得使用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不得使用糖精 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產品名稱 檢驗項目檢驗結果 法規標準大腸包小腸 亞硝酸鹽(以NO2計) 0.010g/kg 0.07g/kg以下防腐劑 未檢出 2.0g/kg以下醃漬芭樂 防腐劑未檢出 2.0g/kg以下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 0.16g/kg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0.53g/kg 1.0g/kg以下糖葫蘆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月亮蝦餅 丙烯醯胺 未檢出 不得檢出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 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辣炒年糕(醬汁) 食用色素 未檢出 可使用

甘精 未檢出 不得使用

醋磺內酯鉀 未檢出 適量使用糖精 未檢出 2.0g/kg以下環己基磺醯胺酸鹽(甜精) 未檢出 1.0g/kg以下豬血糕 食用色素 未檢出可使用鹽酥雞(貢丸、魚丸、熱狗、豆乾) 丙烯醯胺 未檢出不得檢出註:未檢出意指低於檢出限量之測定值;*來自士林夜市,**來自瑞豐夜市資料來源:SGS台灣檢驗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66

平安負債結構優勢凸顯,未來新業務價值增長動能強勁 萬劍

http://xueqiu.com/8031555609/25025463
平安在經過兩年的結構調整和新業務價值低速成長後,今年上半年新業務價值重回上升趨勢,成為唯一量價齊升的上市保險公司,實現了價值和規模共同成長。量價齊升主要體現在

1)量提升: 規模保費增長10.42%到1268億元,為行業領先水平,市場佔有率提升0.6%到13.8%。個險渠道保費增長加快,個險新單保費增長18.15%,個險續期業務增長17.45%

2)價值提升: 平安在量增加的同時,更注重價值的提升。上半年新業務價值增長14.2%到101億元,整體新業務價值利潤率從26.4%提升到28.9%,個險新業務價值率從38.9%提升到39.88%。

平安在完成結構轉型後,負債端目前的優勢已經相當明顯,未來新業務價值增長動能強勁,支撐平安新業務價值增長的三大理由:

1)渠道結構:平安代理人渠道佔比進一步擴大,上半年代理人營銷渠道佔比增加到87.73%,銀保僅僅佔7.41%,遠遠優於行業水平。代理人渠道優勢使得平安更能把握未來費率改革帶來的優勢,減少銀保渠道收縮衝擊,提升新業務價值。

2)產品結構優勢:平安保障性保險佔比高於同業,今年上半年壽險新單規模保費保障性保險佔比從23.64%提升到27.56%,儲蓄型保險佔比從76.19%降低到72.37%。隨著保障性保險佔比的提升,未來投資收益對利潤的波動將會減少,死差益將成為平安壽險穩定盈利的最重要來源。

3)負債成本:平安的負債成本亦優於同業,持續不斷的續期保費收入為降低保單成本的重要因素。平安的保單繼續率優於同業,上半年13個月和25個月保單繼續率為92.8%和89.7%。此外,平安上半年的退保率僅為0.8%,遠低於行業平均的1.5%-2.5%水平。

我們再回顧下其他三家保險公司的中報,太保和新華都在向價值為核心轉變,由於銀保渠道佔比相對較高,轉型意味著量的下滑,特別是新華由於銀保渠道佔比很高加上上市沖保費規模,量價出現齊跌。而國壽堅持規模與價值並進的策略,短期衝刺躉交銀保把量做起來了,但是新業務價值增長停滯,在穩健經營的同時,犧牲了未來新業務價值的上升空間。平安在完成本次轉型後,負債端的優勢凸顯,不管是渠道結構、產品結構還是負債成本都優於同業,未來新業務價值增長動能強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366

《QE延退怎麼看》政爭風暴、美債泡沫、新興市場更動盪 柏南克決策逆轉 凸顯美國財政迫切危機

2013-09-30  TWM
 
 

 

九月十九日,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意外宣布暫緩收回QE,全球股市瞬間沸騰,彷彿過去四個月「資金派對散場」的陰霾終於散去。然而,派對散場是遲早的事;一時的延後退場,反而可能引發更多問題;美國公債價格會不會加速泡沫?新興市場會不會更多動盪?而首先擺在眼前的,是柏南克決策逆轉所透露的現實,美國財政問題恐怕比你想得更難善了。

撰文‧乾隆來

八月十九日,歐巴馬在白宮總統辦公室召見了聯準會主席柏南克、財政部長杰克盧,以及銀行局長、證期會主委等最高層的金融官員,討論如何加強金融管理。因為,在金融海嘯之後通過的《杜德|法蘭克法案》,增加了四百項加強金融管理的規定,但是法案通過至今三年,實際執行才三九%。

各界對於這場會議投注不少關心,但關心的焦點,顯然不是金融管理。

在歐巴馬六月十八日接受公共電視台專訪,暗示柏南克將在明年一月底任期屆滿離任後,隨即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對於聯準會主席繼任人選的大猜謎,歐巴馬雖然屬意前任財政部長桑默斯,但是主流媒體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都高聲反對桑默斯。因此八月十九日的會議,大家都睜大眼睛注意,歐巴馬與柏南克是否也就聯準會的繼任人選交換意見。

讓媒體失望的是,白宮在會議後並沒有發布任何新聞,也拒絕回答媒體的詢問,歐巴馬與柏南克等人,是否藉著這個機會討論了金融機構管理之外的議題,誰也不曉得。

一場會議後 金融政策大轉變不過,從八月十九日會議之後,一連串的戲劇事件卻接二連三的發生了。

原本從五月就一路重挫的新興市場股市,特別是印度、印尼、巴西等市場,在八月十九日那周觸底,然後一路反向回升;被媒體修理得體無完膚的桑默斯,隨後也自動打電話給歐巴馬,自願從聯準會主席的候選名單中除名;一個月後的九月十八日,柏南克違反了他自己在五月宣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將要逐漸退場的方向,在聯準會貨幣會議之後,決議維持每月八五○億美元的QE。

從歐巴馬在白宮召集會議的八月十九日起算,道瓊指數一路從一四八○○點以四十五度角仰攻,漲了一千點才休息;跌幅最深的印度股市,剛好在八月十九日開會當天跌到最低點一萬八千點,一個月後的今天,已經漲回二○六四六點,單月漲幅高達一五%;連台灣股市都出現外資連續十六天買超,將台灣股市從七八二四點拉到八二五五點,大漲四三一點後才開始整理。從紐約、倫敦、法蘭克福,一路到上海、東京,全世界股市同步走出了罕見、亮麗、又快速的多頭攻勢。

不論歐巴馬管不管得住華爾街,這些交易員與分析師們顯然是訊息最靈通的一群內圍,對於「歐巴馬與柏南克會議」的訊息,敏感且精準地掌握了金融政策的轉變!

柏南克身為「政治獨立」的央行總裁,實際上對華盛頓風雨欲來的鬥爭風暴極為敏感,也了解到歐巴馬面對國會政治鬥爭的強硬態度,所以才會在九月十八日聯準會會議後表示,延緩QE退場的決策,主要是考量經濟復甦不夠強勁、美債與房貸利率持續走高,以及國會即將開議,歐巴馬與國會將會因為迫在眉睫的聯邦財政危機,引爆嚴重的政治角力。他非常了解,白宮與國會的政治角力勢必導致財政緊縮,柏南克必須小心翼翼呵護得來不易的經濟復甦,不能出現財政、貨幣同步緊縮的危險政策。

果不其然,就在柏南克宣布維持八五○億美元寬鬆政策的第三天,白宮與國會的政治角力,就毫不掩飾地爆開了!

歐巴馬對戰共和黨 火藥味濃美國聯邦政府舉債上限年年破表,每年第四季為了新年度的政府預算,都要演出一場「歐巴馬對戰國會共和黨」的政治角力。但是,今年的火藥味卻更甚於以往;共和黨主導的眾議院在九月二十日通過《應急預算法案》,表面上讓歐巴馬政府可以在十月一日開始的二○一四會計年度,在正式預算通過之前得以繼續運作,但是法案中卻切斷了《歐巴馬健保改革法(Obamacare)》的財源,氣得歐巴馬拉高分貝,高聲批評共和黨「把整個國家綁架了!」歐巴馬所屬的民主黨掌控參議院,預計會把《應急預算法案》退回眾議院重審,如果到九月三十日之前臨時預算無法通過,那麼聯邦政府有可能因為沒有預算,再度被迫關門,出現聯邦政府全面停擺的危機。到了十月十八日,財政部更將面臨現金枯竭,必須動用緊急方案才能避免債券違約風暴。

明年年底,美國將要舉行聯邦議員的期中選舉,改選所有的眾議院議員以及三分之一的參議院議員。共和黨員在眾議院議長貝納領軍下,鎖定《歐巴馬健保改革法》,升高與歐巴馬的政治衝突。歐巴馬的《健保改革法》雖然早在一○年三月就已經通過,但是由於必須對企業加稅,以及法案本身存在是否違憲的問題,執行過程爭議不斷,為兩黨政治角力提供了豐沛的火藥。

三年前通過的《歐巴馬健保改革法》,堪稱是美國五十年來最重要的社會安全改革。這個法案規定所有個人都必須在一四年起購買健康保險,共和黨還為此提出憲法訴訟,聯邦高等法院花了兩年,才做出沒有違憲的裁定。此外,《歐巴馬健保改革法》也要求美國企業主提撥相對的健保保費,引起許多企業主的反彈。

在一四年新制度正式啟動之前,共和黨蓄積反對力量,再度與歐巴馬政治對決,將今年第四季的聯邦預算審查,與《歐巴馬健保改革法》綁在一起。而歐巴馬也一改去年柔軟的身段,一開始就擺出誓死一戰的態勢,雙方開足火力,成為美國景氣復甦的最大利空。

華爾街正面看待經濟復甦

但是,華爾街的交易員們面對如此嚴峻的態勢,倒是老神在在,最具代表性的應該是高盛證券,他們從一二年三月開始一路看多歐洲與美國股市,建議客戶將資金從債券市場轉移到具有穩健收益的績優股,高盛的多頭策略至今堅定不移。高盛歐洲股市首席策略分析師歐本海默(Peter Oppenheimer)在CNBC的專訪中就說:「股市已經從期望期(hope phase),進入新的成長期(growth phase)。」高盛證券執行長布蘭克芬(Lloyd Blankfein)也提出「正常化」的觀點,認為美國經濟將會逐漸從金融海嘯的陰影中恢復正常。他說,聯準會還是會逐漸縮減QE的規模,這是經濟正常化必經的步驟,最近美國國債利率的上揚,也是從人工壓抑的零利率逐漸回復正常的訊號之一。

布蘭克芬特別強調,最近美國聯邦政府赤字逐漸收窄,更是「金融市場正常化」(Normalization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的重大進展,美國聯邦政府過去幾年減少支出,並且持續增加稅收來源,已經使得赤字出現明顯改善的趨勢。

此外,美國的IPO(新股上市)市場也才剛剛開始回暖,一直到最近才又重新出現金額十億美元的中大型上市案,例如預計在十月一日上市的紐約帝國大廈房地產信託(Empire State Realty Trust),預計發行七千一百萬股,募資十億美元;世界最大的飯店連鎖系統希爾頓,也在九月初宣布將要推動金額約十二.五億美元的上市案;當然,還有被熱烈討論的推特(Twitter)在九月十三日宣布推動股票上市,募資金額也是十億美元。

歐巴馬推動全民健保,是他「歷史留名」的重大政績,面對眼前共和黨人以明年聯邦預算審核相逼,他必須用盡全力與眾議院議長貝納為首的共和黨人一決生死。在政治、財政全面緊繃的時刻,歐巴馬顯然期待一個寬鬆的聯準會,也放棄具有爭議的桑默斯,避免聯準會主席繼任人選在國會引起不必要的爭議。

歐巴馬最在意的,還是他的《歐巴馬健保改革法》,在政治問題未解決之前,在聯邦預算還未通過之前,在柏南克明年二月一日交棒之前,聯準會的貨幣政策沒有任何擦槍走火的空間,「寬鬆」,的確會是歐巴馬最屬意的安全路線。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政爭一觸即發

柏南克不敢輕言收回QE

2013年美國財政危機預估時程

未來三個月財政爆點

2013年

10月01日

聯邦政府關門?

2014財政年度開始,若國會與歐巴馬政府未能在9月30日完成《應急預算法案》,聯邦政府將被迫關門。

10月18日

現金用罄,聯邦債券違約?

聯邦政府現金恐用罄,發生債券違約的危機。

財政部必須進行特別現金調度,例如暫緩發放部分公務人員薪水,以避免現金用罄。

11月

劇烈政治鬥爭?

全月國會會期,共和黨將以提高聯邦政府舉債上限為條件,限縮《歐巴馬健保改革法》(Obamacare)的執行,與歐巴馬政府進行劇烈政治攻防。

12月15日

聯邦公務員大裁員?

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必須公布臨時支付方案,讓聯邦政府得以補足從10月1日至12月15日的現金缺口,避免公務員被迫裁員。

12月16日至12月31日2014年預算停擺?

聖誕假期,國會休會;過去幾年,每年參眾兩院都一路辯論到聖誕節休會日前的最後時刻,才完成次年度的聯邦預算。

從政治、財政到聯準會 未來數月烽火連連9月 10月 11月 12月 1?2月政治 國會開議 國會與歐巴馬政治攻防白熱化財政國會必須通過緊急應急預算 聯邦政府關門危機 12/15之前必須完成預算審核聯準會 QE維持每月850億美元1.宣布柏南克繼任人選2.聯準會10月底會議,再次討論QE是否退場 市場預期聯準會將在本月調整QE規模 2014年2月1日,新任聯準會主席交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77

發包不當、監管不周、測試草率 二十億買到「拼裝車」 戶政系統當機 凸顯政府效能「落漆」


2014-02-24  TWM  
 

 

造成全台大亂的戶政系統當機事件,看似因各廠商提供的軟硬體服務無法相容;但追根究柢,行政體系長期輕忽怠惰,才是民怨禍首。

撰文‧鄭閔聲

二月五日上午,各地戶政事務所陸續出現辦理戶籍地變更、換發身份證等業務的民眾,在這馬年開工第一天,比起平日多出幾許和樂氣氛。但隨著時間流逝,號稱能加速資訊處理、並提供多項便民服務的新一代戶政資訊系統,始終無法正確讀取資料,民眾的不滿情緒逐漸爆發。

據內政部統計,光是開工前三天,全國就有逾五萬民眾權益,因戶政系統當機受到影響。民怨沸騰下,內政部緊急承諾,系統將於二月十日恢復正常,但這張支票卻未能兌現。

十日當天,台北、高雄、台中、彰化等地再度陷入無法製發身份證的窘境。雖然系統自十一日起,未再發生大規模當機現象,但就連長於資訊安全的政務委員張善政也直言,戶政系統尚未完全穩定,預期未來還有其他問題。

一項計畫 三廠商「拼湊」一項歷經七年規畫、花費近二十億元預算的戶政系統更新計畫,在上路第一天就出狀況,對一向自稱IT大國的台灣而言,實在是莫大諷刺。主管機關內政部至少有發包不當、監管不周、測試草率三大缺失,包括行政院院長江宜樺在內的歷任部長,皆難辭其咎。

最新一波「強化戶役政資訊系統與應用推廣計畫」,從二○○七年開始規畫,預期將強化跨機關資料流通服務,縮短作業等候時間;隨系統上路的新式戶口名簿,有線上登載、列印功能,民眾出具身份證明時,不須再申請實體戶籍謄本。

這項立意良善的政策,卻因新舊系統銜接出現大紕漏引發民怨,最大原因就在於,同樣一項計畫的硬體設備、軟體系統、硬體維護,竟由三家不同廠商承攬,導致系統上路時無法順利整合運作。內政部次長蕭家淇接受《今週刊》訪問時坦言,軟體設計與硬體設備未完全吻合,確實是造成系統塞車的主因之一。

回顧系統採購招標過程,○九年政府為擴大內需,編列四年五千億元特別預算,內政部首先將戶政系統的電腦硬體設備公開招標。經三次流標後,於○九年十二月十五日,由大同公司以十億元得標;而資訊系統開發建置,卻直到一一年六月,才由資拓宏宇公司以五.六億元得標。立委段宜康質疑,資訊系統應該先於開發軟體,再依軟體的需求採購合適硬體;內政部作法卻恰好相反,十分不合理。

蕭家淇解釋,戶政系統升級是一項延續性的長期計畫,內政部是根據先前完成的「系統升級先期作業案」建議,採取「軟、硬體並行作業」方式,○九年先利用擴大內需特別預算採購硬體設備,同時也著手軟體系統設計。

然而,當一三年底資拓宏宇完成所有系統開發建置作業後,由大同公司承攬的硬體設備已屆四年保固期,結果顯然與預期的「並行作業」有極大落差。這時內政部只得再次招標硬體維護工程,最後由環安達公司以一○七一萬元得標,形成三家廠商「拼湊」出一項系統的奇特現象。就連公共工程專家、內政部部長李鴻源也深感不解,公開表示類似計畫應統一發包執行。

蠻幹? 便民政策成擾民除了工程發包零碎以外,內政部對於系統研發的監管及驗收機制,顯然也不夠嚴謹。段宜康指出,整起計畫的發包及驗收作業,全由不具資訊專長的內政部戶政司主導,排除專業的內政部資訊中心,「外行領導內行」的結果,就是完全未發現潛在的相容性問題。

立委陳其邁也質疑,資拓宏宇以「限制性招標」,在沒有競爭下取得軟體開發與驗證標案,交出的軟體卻有問題,政府應檢討是否有綁標情事。

此外,內政部宣稱新系統曾進行十次壓力測試,但段宜康爆料,德商迪悌(DTC)一三年底完成測試後指出,系統只要有二五○人同時上線即呈現不堪負荷,「報告明確告訴內政部系統不能上路,究竟是誰在蠻幹?」蕭家淇則解釋,系統測試後已將流量強度提升到二五○人以上,只是仍未達實際運作需求,也未顧及伺服器能否與資料庫同步更新,「這些不夠周延的地方,未來會釐清內部與廠商責任。」一套全新的資訊系統上線之初,為求謹慎,通常會讓新、舊系統平行運作(parallel run operation,或稱平行測試),若新系統在過渡期間發生障礙,原系統也能即時備援。內政部卻跳過這項步驟,顯然過度自信。對此,蕭家淇則說,因為硬體設備無法讓兩套系統同步運作,且新舊系統轉換需要七天時間更新資料,內政部不願造成民眾不便,才決定開春後直接啟用新系統。

從年初的eTag風波,到近期的戶政系統失靈,政府總是在民怨沸騰後,緊急進行危機控管,卻始終學不會發揮同理心,在事前以謹慎態度面對攸關民眾生活的各項政策措施。雖然內政部戶政司司長謝愛齡因此事件下台,但官僚便宜行事的心態不改,即使內閣改組,也難以博得民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51

電信巨頭推理財產品凸顯競爭壓力

http://www.xcf.cn/newfortune/qianyan/201407/t20140728_617758.htm
運營商試水餘額理財業務,既凸顯自身業績壓力,也是面對虛擬運營商競爭的回應。但虛擬運營商並未對電信巨頭構成實際威脅,而運營商推出的金融理財產品也很難令消費者真正受益。

  黃楠/文

  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近期紛紛進入金融理財領域。繼中國電信於2014年5月初推出「添益寶」後,中國聯通於5月底上線「話費寶」產品,中國移動也表示會推類似的餘額增值理財服務,利用話費投資貨幣基金。

  試水金融理財凸顯三大運營商的業績壓力(附圖)。2014年4月,中國電信移動用戶流失103萬,而中國聯通新增僅89.5萬戶,不僅與前月相比差距甚大,而且創5年來新低。

  另外,中國移動的財報顯示,其一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9.4%,為14年來首次利潤下降。中國移動是全球用戶最多的移動運營商,隨著傳統業務趨於飽和,大型電信運營商不得不調整業務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途徑。

  虛擬運營商逼迫巨頭轉型

  三大運營商改變的動力可能來自虛擬運營商的競爭。5月以來,獲得牌照的虛擬運營商開始密集發佈品牌,並開發套餐業務。虛擬運營商為用戶提供使用自有品牌的通信服務,可能會向用戶提供折扣,或推出與購買手機等產品綁定的服務套餐。

  例如,蘇寧發佈了18種套餐資費方案,資費變化從8-208元以滿足各個消費區間人群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蘇寧還推出了與旗下視頻網站綁定的免費流量,以及使用蘇寧云商手機客戶端免流量的特色服務。

  目前來看,虛擬運營商在套餐內容方面靈活度更大,都希望把通信業務與自己的資源整合起來,推出具有競爭力和吸引力的套餐資費方案,以便迅速擴張。

  與三大運營商相比,虛擬運營商幾乎都是民營企業,市場導向和利潤驅動更強,這必將衝擊到原有運營商的傳統業務,並成為其有力競爭對手。三大運營商選擇此時拓展金融理財業務,可以看作是其豐富盈利模式,面對競爭的回應。但當前貨幣基金回報率正在持續下降,添益寶等產品在收益方面也並無優勢,似很難吸引新的大額存款。

  打破電信壟斷路漫漫

  從全球發展的經驗來看,虛擬運營商的出現豐富了傳統電信運營商的盈利模式,使得電信市場的總體活力和市場規模均有所增加。扶持虛擬運營商也成為打破電信壟斷的重要手段。

  在挪威、瑞典等北歐國家以及韓國,政府為打破壟斷積極鼓勵虛擬運營商發展。韓國SK電訊公司的態度更為開放,於2012年向虛擬運營商開放了自己剛剛商用不久的LTE網絡。原因是韓國移動普及率接近飽和,市場對通信服務有更高的要求,而傳統電信運營商難以獨自提供相應服務。

  但在中國,虛擬運營商還面臨著諸多限制。例如,不允許虛擬運營商提供全國性的服務,禁止建設自有網絡等。2013年年底獲批的虛擬運營商只能從現有運營商那裡租借設備,無法形成實質競爭,電信企業較高的收費也對虛擬運營商構成衝擊。

  作為傳統的壟斷行業,電信業是關係國家安全、產業升級和民生服務的戰略行業。三大運營商更是年收入總計超萬億元,服務客戶10億人以上的超級國企。而由於長期全產業鏈壟斷,缺乏市場化運作,運營商近年增長乏力,服務更是屢遭詬病。

  開展金融理財業務可以看作是三大運營商開始注重用戶體驗的一次嘗試,但缺乏真正的競爭使得這次嘗試流於形式,消費者未必買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932

新店氣爆案凸顯欣欣天然氣輕漫態度 法規充分授權 檢測員為何不詳查?(052-054)

2014-08-25  TWM
 
 

 

新店氣爆事件,欣欣天然氣檢測員的檢查過程草率是不爭的事實,而無論是法令規定或欣欣內部作業程序,都要求這群專業人士查到底,並且賦予進入民宅家戶細部檢查的權力。草率檢驗是踐踏專業,更是違反規定。

撰文‧何欣潔、賴若函

高雄市氣爆事件讓台灣社會餘悸猶存,新北市新店永保安康社區八月十五日竟發生瓦斯氣爆事件,造成二死六十九戶受害的悲劇。事發後,輿論質疑欣欣天然氣公司處置失當,由東洋保全公司派任的社區管委會總幹事林日初更指稱,管委會在十四日通報有異味,欣欣的檢測員當天卻僅到場十分鐘、以鼻子聞嗅就離開,並未做進一步處置,以致釀災。

未逐層檢查 檢測人員輕忽但欣欣天然氣副總經理張國泰否認相關指控,強調趕到現場的兩位檢測員分別領有氣體燃料導管配管乙、丙級技術士證照,其中一名陳姓員工更已有十年經驗,「就我們的工作紀錄來看,兩位檢測員的確有開啟瓦斯偵測器,並非如居民所說,只用鼻子聞一聞就離開。」希望能夠透過檢調偵查,還原現場真相。

無論兩位檢測員當天是否開啟瓦斯偵測器,兩人僅隨總幹事在地下室檢測,並未逐層、到住戶家中仔細檢測,檢查過程草率,是不爭的事實。

按照《天然氣事業法》第十六條,「輸儲設備有引起災害之虞時,天然氣事業應即採取必要之處置或改善措施」,至於「必要措施」是否容許檢查員進入住戶家中,該法規的第四十八條也有明文規定,若用戶拒絕接受檢查,而天然氣公司認定有安全之虞時,得報經主管機關同意,會同相關機關人員進行強制檢查。

事實上,欣欣內部自訂的《用戶管線定期檢查作業》標準程序也明定,若檢查結果有供氣安全之虞,應請用戶立即關閉天然氣開關,必要時得停止供氣;且「用戶拒絕接受檢查時,公司得會同相關人員進行強制檢查。」換言之,無論是政府法規或是欣欣內部的標準作業程序,都已充分授權檢測員,若基於專業認為有必要,絕對可以進行任何必要的檢測。

但面對居民質問前一天為何不逐層檢測,竟有工作人員當場回應:「因為住戶沒要求!」不但不符合法律規定、標準作業程序,也不符合氣體燃料導管配管技術士證照考試時,再三提醒技術士必須具有的敬業精神、職業素養。

事實上,欣欣天然氣並不是第一次爆出檢測不力、忽略工安的爭議。紀錄片導演楊力州即在臉書指出,自己曾因家中彌漫濃厚瓦斯味,而請欣欣來檢查,未料對方卻僅檢查戶外管線,確認沒有破漏後就離開,無意找出瓦斯氣味源頭,「事不關己的態度令人心寒。」楊力州說。

在人口稠密的住宅區引發氣爆事件,又接二連三被用戶指責檢測草率,輿論將矛頭指向總經理李清國是陸軍副司令退役、不具相關工安背景,導致公司經營出現漏洞。律師呂秋遠就痛批,欣欣氣爆事件不會是單一個案,「因為管理者根本就是軍人,對於天然氣所知有限!」平實而論,高階管理者的出身背景與其管理之嚴謹程度,不能直接畫上等號,軍系主掌國內天然氣事業,也有其歷史背景,若將這一回氣爆事件直接歸咎於「軍人管理」,似乎不盡妥當。

高層多退將 遭疑專業不足只不過,雖然公司的董事會、總經理並不需要專業出身,僅需要有領導公司的能力即可,但負責安檢的重要部門,竟也由退役將領擔任主管,恐怕就存在討論空間。陸軍官校畢業的工務部經理曾玉生,主管欣欣的「內管安全檢查計畫」、按月執行用戶設備安全檢查、全面探漏巡查管線等工作,肩挑三十二萬瓦斯用戶供氣與公共安全責任;但依照《天然氣導管配管專業人員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可以看出,天然氣輸氣管線的檢查、安全維護需要相當高的專業技術門檻。居民也質疑,軍人出身的曾玉生甫出任部門經理一年就發生重大工安意外,是否有專業能力不足問題?

對此,張國泰強調,公司任用人才,有一定的制度門檻,曾玉生在欣欣天然氣曾任養護科長、工務部副理,目前也正在參加乙級專業人員考試,「學科測驗他是考了滿分,術科測驗也將排定時間進行。」認為曾玉生的專業能力沒有問題。

消基會董事長、律師張智剛批評,欣欣在事發後的說詞相當不負責任、令人無法苟同,「住戶已經反映有異味,就應主動認真檢查,怎麼可以區分室內、室外管線,或者說居民沒有要求,所以不進屋檢查?」本刊八月十八日前往安康社區查看,發現住戶已陸續和欣欣簽訂補償契約;管委會主委邱正宏表示,欣欣願意承擔裝修事宜,也針對居民損失一一協調補償金,「還算有誠意。」張智剛認為,這次已經鬧出人命,未來除了欣欣之外,各瓦斯公司都該提出一套預防災害計畫,才能保障消費者的身家安全。

欣欣天然氣

董事長:陳何家

總經理:李清國

實收資本額:18億元

用戶數:32萬7022戶(至7月底止)服務區域:新北市永和、中和、新店、深坑等區,台北市文山區

主要股東: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25.79 % 千島投資 6.46 % 大台北區瓦斯 5.83 % 百勳投資 3.51 % 欣田崎生化科技 3.34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31

《餿油風暴2》食安官員難覓 凸顯政府治理危機 一年連爆兩起黑心油 卻沒人下台

2014-09-22  TWM
 
 

 

一年內爆發兩起嚴重的黑心油品風暴,衛福部長邱文達與食藥署長葉明功卻仍居高位,未負政治責任,外傳與這兩個位子適任人選難找有關,但這樣合理嗎?

撰文‧郭淑媛

近來食品安全事件頻傳,民怨沸騰,政府部門首當其衝的,就是衛生福利部與轄下的食品藥物管理署。在這波餿水油事件中,衛福部長邱文達挨批神隱,食藥署長葉明功更因發言刻意淡化問題嚴重性引發爭議,近來鮮少親自主持記者會公開發言,但一年內爆發兩起嚴重的黑心油品風暴,兩人的政治責任是躲也躲不掉。

不過,即使邱文達任內發生包括塑化劑、毒澱粉、毒醬油、大統混油、肉品保水劑、餿水油等多起食安風暴;葉明功在大統混油事件中上台,近一年來,仍未做好油品管理工作,再度爆發餿水油事件,且又頻頻失言;兩人卻仍居高位,未被府院高層「棄車保帥」,部分原因與馬政府近年來閣員出缺找人不易有關,尤其要找到適任者進衛福部與食藥署這兩大火坑,更為困難。

火坑沒人跳

五人拒接食藥署長位子

據了解,葉明功就是邱文達找過五位學者與專家之後,第六位被徵詢的人選,儘管他很「阿莎力」地答應並走馬上任,但顯然「砸鍋」了。

食藥署係二○一三年七月隨衛福部升格,前身食品藥物管理局係一○年一月由衛生署整併食品衛生處、藥政處成立,負責食品和藥品的管理監督。

食藥局唯一一任局長康照洲任內,爆發多起大小食安風波,在改制前,康照洲以學校借調期滿為由辭職下台,由衛福部次長許銘能暫代。

當時食藥署長懸缺了三個月,沒人敢接是主因。據透露邱文達先後徵詢過的對象,包括曾任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局長的陳樹功、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院長吳金濱、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前主任黃旭山,還有一位國營事業主管。

但這些人選有的思考再三後婉拒,也有人因不符合公務人員任用資格而作罷,尤其,食藥署長是職等很高的事務官,符合條件的人選有限,最後第六位找到時任國防部軍醫局藥政管理處長、國防醫學院藥學系教授葉明功。

了解內情人士透露,葉明功一三年九月被徵詢時不但爽快答應,而且十月一日就向國防部辭職,十月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證實將出任新職,但直至十一月五日上任前一天,他的人事令才下來,令衛福部內部捏了一把冷汗。

在大統混油事件風頭上,葉明功一上任最受矚目的,是他自爆「全家十年來都不吃油、鹽和醬油。」馬上遭質疑管食品的首長這麼「不食人間煙火」,是否能掌握社會現實問題,替食安把關。

粉飾太平

官員不當發言惹眾怒

果然,今年爆發餿水油事件後,九月五日葉明功和邱文達召開記者會,不但將餿水油定調成劣質豬油,還強調「沒有想像中那麼傷身體」,甚至將食安燈號定位為「綠燈」。

如此粉飾太平的說法,立即引發各界撻伐,外傳因此惹惱高層,葉明功隨後即鮮少公開現身,讓副署長姜郁美接替開記者會對外說明稽查進度,官位難保的傳聞甚囂塵上,了解內情人士說:「他適不適任,早就看得出來。」葉明功的前任康照洲,今年獲馬英九總統提名出任監委,在立法院行使同意權時,也因食藥局長任內被監察院糾正十八次的紀錄,遭質疑是否適任監委而未過關,顯然食藥署長一職,真的是燙手山芋。

除了適任的食藥署長不好找,適任的衛福部長也難尋。由於健保、防疫、醫療等問題千頭萬緒,改制前的衛生署長,在扁政府與馬政府時期,任期大多不長,涂醒哲、林芳郁、葉金川更是不到一年就下台。據了解,前總統陳水扁曾問遍黨籍具醫界背景立委,但就是無人願意出任衛生署長。

如今,衛福部必須面對不可測的食安風暴、處理健保財務問題以及因應高齡社會建構長照體系,更是任重道遠。曾經投入政壇的醫界人士指出,今天擔任政府官員,如果高層不力挺,又受制於國會,不必然能發揮政策影響力,的確需要「跳火坑」的勇氣。

已當了三年多衛生署長與衛福部長的邱文達,創下扁政府與馬政府任期最長的衛生首長紀錄,他任內風波不斷,但仍不動如山,實屬異數。立委透露,過去幾次食安事件,邱文達不但絕口不提下台負責,還不只一次透過關係私下向立委「疏通」,而且不分藍綠;立委盧秀燕在立法院總質詢即自爆,邱文達找醫界人士說項,央求立委「高抬貴手」,企圖再度挺過風暴。

無論如何,繼任者再怎麼難找與現任者應負政治責任下台是兩回事,高雄氣爆事件發生,經濟部長張家祝下台負責,發生這麼大的食安風暴,卻遲遲無人負責,不符比例原則,馬政府必須盡速給「食在難安」的國人一個交代。而更深層的問題是,當國家領導者無法獲得﹁最適任﹂的人才加入團隊,恐怕更是一種國家治理危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75

美聯儲會議紀要意外偏鴿派 凸顯全球經濟放緩擔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50

u=2834898631,3282751520&fm=23&gp=0

外圍經濟增長放緩引發美聯儲擔憂,FOMC會議紀要意外偏鴿派,強調需“耐心”等待加息時間來臨。

周四淩晨公布的美聯儲9月16-17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紀要顯示:全球經濟減速成為美國經濟前景面臨的風險之一。對於近幾個月美元的持續走強,部分美聯儲官員認為美元走強會拖累經濟和放緩通脹增速。他們意識到美元走強對出口和增長的風險,尤其是在歐元區、中國和日本經濟放緩以及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的背景下。相關官員表示,美國國內通脹率可能會遭受輸入性通縮和美元升值所造成的雙重負面打壓。

花旗分析師Steven Englander認為,紐約聯儲主席Dudley和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Kocherlakota或許以為通過表示美聯儲並不急於加息可能在鼓舞投資者信心。但是他們昨日的講話強調的是美國經濟複蘇仍然不穩定,以及經濟對加息頗為敏感,而海外又有負面的沖擊,因而全面的貨幣政策正常化仍需數年。在Englander看來,他們的言外之意在於,美國經濟尚未強大到能夠獨善其身。這無疑讓本已放緩的世界經濟感到無助。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全球增長前景惡化促使投資者拋售風險資產。IMF年內第三次下調全球經濟展望,將2015年經濟增長率的預測下調了0.2個百分點至3.8%。德國8月工業產出數據下滑4%,跌幅創五年半最高,而另一份數據顯示德國工業訂單月度跌幅創2009年以來最大。前天美股三大股指大跌1.5%以上,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幅創三個月最大。

穆迪評級的分析師Ryan Sweet認為:

會議紀要不如預期的那樣鷹派,因為FOMC委員們擔心歐元區的經濟健康狀況以及美元升值對美國出口和通脹的雙重影響。

“美聯儲通訊社”Jon Hilsenrath 也評論稱,投資者對全球經濟的擔憂,以及美元走強對反通貨膨脹的影響將使美聯儲委員預期的迅速升息步伐暫停。

9月FOMC聲明再次保留了在結束QE“相當長的時間”後開始升息的措辭。會議紀要顯示,“部分委員對當前前瞻指引繼續使用“相當長的時間”這一措辭引以為憂,因其更多地像一個承諾而非數據導向型的決策依據。”不過,法新社預期,該措辭在10月的FOMC聲明中仍會保留。FastFT也評論稱,美聯儲進退兩難,既不滿意目前的前瞻行指引,但又未能找到不暗示緊縮政策的替代選擇,這意味著美聯儲可能將“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措辭保留至下次會議。

但是,與會者都認為已明確表示,FOMC貨幣政策前景將取決於就業最大化和通脹率達到2%這兩大目標的實現進展。

巴克萊(Barclays)分析師Michael Gapen指出,除了提示下行風險外,9月FOMC會議紀要披露了大體樂觀的美國經濟前景:

即使是美國經濟增長面臨著全球增長放緩的風險或美元自9月FOMC以來持續走強,我們仍然認為首次加息將在明年6月,因為9月會議紀要並無讓我們需要對預期做出改變的內容。

美聯儲意外偏向鴿派的會議紀要公布後,美元指數迅速走低,最低跌至85.33;主要非美貨幣,紛紛走高,歐元兌美元升破兩周高位,最高升至1.2737。與此同時,現貨黃金價格經歷了日內的幾番大起大落後仍收漲近1%;道瓊斯指數收漲超過250點,標普500和納斯達克指數更錄得2013年10月以來最大單日升幅。(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